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_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大全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包括原理方法论)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包括原理方法论)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包括原理方法论)《生活与哲学》是高中政治必修四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人们的生活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形成与发展。

通过学习《生活与哲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人生意义的追求,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念,并对个体如何在浩瀚的宇宙中找到真理、追求幸福给予指导。

在学习过程中,原理与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下面将对其进行总结。

一、原理《生活与哲学》的原理涉及到人生观、价值观、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与人生、精神世界与人的存在等方面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原理包括:1. 人生观的形成与发展原理:人生观是人类对于自身存在的基本看法和评价,它是在实践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

个体的人生观受到社会、历史、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实践中不断变化和发展。

2. 人的本质与存在的关系原理:人的本质是人的存在的根源和决定因素。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在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

3. 人与自然的关系原理: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关系。

人对自然的认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人类对自然的改造是为了满足人类自身的需求。

4. 科学与人生的关系原理:科学是对客观世界进行客观研究和客观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

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造和发展社会,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

二、方法论《生活与哲学》的方法论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其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是研究事物及其运动变化的科学方法,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是用唯物史观来看待、研究、分析历史事实和社会现象的方法。

具体方法包括:1. 辩证法:辩证法是研究矛盾的普遍规律性和事物发展的科学方法。

辩证法强调对矛盾和矛盾的斗争的认识和处理,对事物发展的总揽和把握。

2. 比较研究:比较研究是通过对不同事物的比较,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 实践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只有通过实践对理论的检验,才能认识和把握真理。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大全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大全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大全生活与哲学是高中政治必修四的内容之一,通过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可以使同学们对生活的本质与意义有更深的认识,同时也能够培养同学们的思辨能力和理论素养。

下面是对生活与哲学的原理与方法论进行总结的大全:一、生活与哲学的关系:1. 生活与哲学的互为基础关系:生活是哲学的基础,而哲学又回应和指导生活。

2. 生活与哲学的相互渗透关系:哲学离不开生活的经验,生活的实践又需要哲学的指导。

3. 生活与哲学的统一关系:哲学的任务是要把握生活的本质,帮助人们认识和改造生活。

二、生活与哲学的目的:1. 通过哲学来认识生活的本质和意义,使人们能够对生活有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2. 通过哲学的指导,使人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从而使生活更有意义和价值。

三、生活与哲学的哲学观点及其含义:1. 辩证唯物主义:生活是一个对立统一的过程,对生活的认识要进行辩证的思考。

2. 实践哲学: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认识生活的本质和意义。

3. 唯物辩证法:生活是一种发展的过程,要从事物的矛盾与发展,去认识和改造生活。

4. 历史唯物主义:生活是历史的产物,要通过研究历史,了解生活的规律和发展趋势。

四、生活与哲学的方法论:1.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没有实践就没有认识。

2. 综合与分析的关系:对生活的认识要进行综合分析,既要看到生活的整体,又要看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3. 具体与抽象的关系:对生活的认识既要关注具体的事情,又要从中抽象出普遍规律。

4. 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要以历史为鉴,从历史中汲取生活的经验和教训,同时又要关注现实的变化和发展。

五、生活与哲学的误区:1. 只重理论,轻实践:哲学的任务不仅仅是研究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实践。

2. 整体论与个别论的片面性:对生活的认识不能只看到整体,还要关注个别的具体情况。

3. 只讲概念,不注重举例:概念与实例相结合,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哲学原理。

《生活与哲学》40条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生活与哲学》40条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生活与哲学》40条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组成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组成部分。

学习时应把握以下范畴:物质、运动、静止、规律、意识、认识、实践、真理、联系、发展、矛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民群众、价值及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

一、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10、唯物辩证法19、认识论3)(共32条原理)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共10条原理)一、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或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3、〖反对〗: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异同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和方法论知识整理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和方法论知识整理

《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和方法论一、辩证唯物主义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辩证唯物论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1)自然界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3)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①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

③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反映)。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观点。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载体)。

脱离物质的运动也是根本不存在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题)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2、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

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意识的作用: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③总之,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要求我们重视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

3、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1)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完整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_世界观方法论大总结

(完整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_世界观方法论大总结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和方法论归纳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唯物论、实践观)一、唯物论(6个)——第四课、第五课原理原理内容方法论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结合党的思想路线、理论基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指导作用、调控作用)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精神、政策、观念、理念)4、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指导作用、调控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不可违背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就会收到规律的惩罚②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6、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①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不可违背②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二、实践观(4个)——第六课原理原理内容方法论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物质性(唯物主义)、主观能动性(辩证法)、社会历史性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来源、动力、标准、目的和归宿)(运用、指导、应用)立足实践,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知道作用),正确(错误)认识对实践起推动(阻碍)作用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①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树立正确认识3.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①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②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深化、发展、推进)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4.真理观①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②真理最①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②对同一个对象只能由一种正确的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② 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②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统一真理和谬论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必修4《生活与哲学》主要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必修4《生活与哲学》主要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必修4《生活与哲学》主要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必修4《生活与哲学》主要探讨哲学思想、原理和方法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哲学思想的综合性特点:哲学是关于一切事物、现象和规律的总结和把握,其综合性特点就是哲学对于人类认识世界的一般规律进行系统性探讨和思考。

2. 哲学原理:哲学原理是哲学思想的基本原则和核心观点,包括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学派。

唯物主义强调物质是最基本的存在形式,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强调意识是最基本的存在形式,意识决定物质。

3. 哲学方法论:哲学方法论是研究哲学问题时所采用的思维方式和探究方法。

主要包括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方法。

辩证法强调矛盾斗争和统一发展的思维方式;形而上学方法强调从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关系来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

4. 哲学的社会实践作用:哲学思想对社会实践具有重要作用,在指导社会实践中提供理论支持和思维方法,对人类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生活与哲学》主要涉及到哲学的综合性特点、哲学的原理和哲学的方法论,通过对哲学思想的研究和理解,有助于提高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提升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_世界观方法论大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_世界观方法论大总结

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否则就会收到规律的惩罚 ②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
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造福于
人类
6、尊重客观规律 与发挥主观能动
①规律是普遍的 、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不可违背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既要尊 重客观规律, 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

(深化、发展、推进)
真理
4. 真理观
①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②真理最
是 ①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②对同一个对象只能由一种正确的
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 式是主观的)
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 条件和范围 ②真理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 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 的历史统一
4、人民群众是历 史的创造者原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发挥大家力量、 民生问 题)
方法论
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 展状况(分配制度、社会型态)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 发展要求(政府机构改革、政策) 人类通过实践活动不断结局社会 基本矛盾, 推动社会历史由低级向 高级发展(社会向前发展) ①坚持立党为民,执政为民。 ②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把实 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 的根本利益当作一切工作的出发 点
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 特别是①科学 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 (坚持理
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做到理论和
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树立正确认识
3. 认识过程的反 复性和无限性原
①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②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高中思想政治 必修4 《生活与哲学》主要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高中思想政治 必修4 《生活与哲学》主要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思想政治必修4 《生活与哲学》主要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补充材料】常用哲学主观题解题方法总结(一)解题三部曲:世界观→方法论→联系实际。

(二)注意答题范围:①(辨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人生观与价值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②哲学道理(世界观+方法论)、哲学原理(世界观)、哲学依据(世界观)、哲学启示(方法论)的区别。

(三) 注意答题角度1、是什么:①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或运用哲学道理分析上述材料:哲学原理(名称+内容)+方法论+联系材料。

②运用具体哲学道理分析:哲学原理(名称+内容)+方法论+联系材料。

③哲学启示型:方法论+原理名称+联系材料。

2、为什么:①哲学依据(哲学原理);②书本中的含义、地位和现实意义;③归纳材料,提炼要点。

3、怎么办:①含义;②书本要点;③提炼材料,作为要点。

辩证唯物主义第一部分:辩证的唯物论(即唯物论)第二单元:探索世界(探究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⑴【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⑵【原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A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具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B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即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①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2.规律具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规律具客观性和普遍性。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原理和方法论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原理和方法论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文科生必备高三版本)(一)辩证唯物论1.世界物质性统一性原理和方法论【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和方法论【原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包括反映和反作用两个方面)【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只看到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和方法论【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即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

但人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

规律是普遍的,事物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都应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规律也是变化的,但不是人去改变的。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

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原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另一方面,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二)唯物辩证法1.普遍联系原理和方法论【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大全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大全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辨证唯物论)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辨证唯物论)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辨证唯物论)【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错误倾向】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辨证唯物论)【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方法论整理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方法论整理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方法论整理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能动的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方法论)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方法论)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要发挥主动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二、认识论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②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方法论)要重视实践活动,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2.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客观的。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方法论)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唯物辩证法(一)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联系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得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方法论)①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②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①整体居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②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_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大全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_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大全

八、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原理内容】 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 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 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 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 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 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 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 程。 【方法论】 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 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 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 的联系。
十、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 【原理内容】 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 【方法论】 A、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 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B、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 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四、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辩证唯物论) 【原理内容】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 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 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 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 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 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 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错误倾向】 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 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 主观主义。

高中思想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方法论+关键词总结

高中思想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方法论+关键词总结
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真理是客观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即真理是有条件的:(真 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①正确认识真理适用的范围与条件,坚持与时俱进。 ②坚持从实践出发,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检验和发展真理 【反对】:①认为有绝对真理的存在。②把真理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③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8、【自然界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 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9.【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方法论】:1.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 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3.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5.【实践的特点】 【原理】: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唯物辩证法(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A.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普遍性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普遍的。 世界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整个物质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①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
②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3、【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反对】:①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②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方法论整理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方法论整理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方法论整理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是高中哲学课程的一部分,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与哲学之间的关系,并培养他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哲学思维的能力。

本课程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哲学问题、理解哲学思想、分析哲学观点等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下面是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的主要原理和方法论的整理。

一、生活与哲学之间的关系1.生活是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人的生活实践和人们对生活的思考是哲学思考的基础。

2.哲学对生活进行深入思考和解析,以帮助人们理解生活的本质和意义。

二、生活与思维的关系1.生活是思维的源泉。

人们通过对生活的感知和体验,产生思考、推理和判断等思维活动。

2.思维是生活的工具。

人们通过思维活动对生活进行把握、理解和改造。

三、哲学的起源和发展1.哲学的起源:哲学起源于人们对宇宙、人生和人类社会等重大问题的思考。

2.哲学的发展:哲学在古代、中世纪和近代分别经历了原始哲学、经院哲学和现代哲学等不同的发展阶段。

四、思辨与批判思维1.思辨思维:是指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思考和辨析的能力。

思辨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去除思维的盲点和偏见,提升思维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2.批判思维:是指对观点、理论和权威进行质疑和评价的能力。

批判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分辨真假、优劣,培养对权威和传统的批判意识。

五、逻辑与思维1.逻辑是研究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的学科。

逻辑能够帮助人们分析和判断思维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2.逻辑思维是一种有条理和连贯的思维方式,它能够提高人们的思维清晰度和逻辑严密性。

六、创造性思维1.创造性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创造新事物和创新思维方式时所表现出的思维能力。

2.创造性思维包括发散思维、联想思维、超验思维等,它能够培养人们的创新能力和变通的思维方式。

七、对生活问题的思索1.对生活问题的思索能够帮助人们理解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2.通过对生活问题的思索,人们能够反思自身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而实现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生活》原理、方法论整理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生活》原理、方法论整理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生活》原理、方法论整理一、辩证唯物论⒈世界物质性原理【原理】世界是物质的:①自然界是物质的;②人类社会是物质的;③人的认识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⒉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⑴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物质是本源,意识是派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⑵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①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追溯过去,推测未来);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⒊规律客观性原理【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论】①要求我们按客观规律办事,尊重规律,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②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即发挥主观能动性)⒋规律的普遍性(多数可以和“规律的客观性”原理一起用)【原理】规律是普遍存在的。

【方法论】①要求我们按客观规律办事,尊重规律,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②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即发挥主观能动性)⒌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原理】①规律是客观的,客观规律制约着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辨证唯物论)【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A人们在实施行动之前要预先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错误倾向】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辨证唯物论)【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普遍的,(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错误倾向】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六、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原理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真理的客观性,不仅在于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且在于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只有实践才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客观标准。

实践成为检验真理性的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应该是能把主观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从而确定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在的东西。

而唯一能够满足这个要求的,便是人们的社会实践。

因此,通过实践检验人的认识是否与客观实在相符合,才能使真理具有客观的确定性,经得起反复检验。

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直接地把指导实践的认识同实践产生的客观结果相比较对照,使真理获得现实的证据)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含义与特点: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实践的特点是:①客观物质性;②自觉能动性;③社会历史性;④直接现实性。

=对象性活动(最主要的特点)(2)实践有三大基本形式: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验,其中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具有巨大的指导实践的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还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树立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坚持正确的认识科学的引导作用。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最基本的属性)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一切以时间条件地点转移。

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又要发展真理。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

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认识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不断向前发展。

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方法论】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原理内容】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一切事物存在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联系的条件性)联系是普遍的。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A、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B、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总之。

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 【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发展的观点及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之中,发展具有普遍性。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发展的观点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

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十五、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发展的状态) (唯物辩证法)【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方法论】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错误倾向】反对两种倾向: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或优柔寡断缺乏信心。

十七、矛盾的基本属性(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矛盾的普遍性(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原理内容】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要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防止片面性。

矛盾的特殊性(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原理内容】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起点)。

因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