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视资源在中职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影视资源在中职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2-07-31T09:16:34.59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2年10月总第112期供稿作者:王春晖
[导读] 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课堂质量、提高教学成效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王春晖福建师范大学应用科技学院350007
摘要: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课堂质量、提高教学成效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影视资源在中职历史教学中的恰当应用既符合当代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也是教学方法与时俱进的表现。
关键词:中职历史教学影视资源应用
一、影视资源在中职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视听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对于历史学科的教学而言,影视资源的应用是视听教学的主要内容。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影视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使历史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更容易实现教学的预定目标。
1.影视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使历史教学变得更加具体,从而造成更好的抽象
美国教育学家戴尔(E·Dale)认为,学习的过程应当是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他将学习的经验归纳为三大类十个层次的正三角形形状(见图1),由于它类似于中国宝塔的阶梯型结构,因此被形象的称为“经验之塔”理论。位于“经验之塔”中部的电影、电视等视听媒体较之于教师课堂中使用的语言、文字等单纯的媒介,能够为学生提供更直观易懂的经验。影视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冲破时空的限制,帮助教师解决历史知识无法再现的难题,弥补因时代久远而造成的历史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脱节的不足。
2.影视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变学生被动学习知识为主动探究知识
适当的应用影视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动机,使学生熟悉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与氛围,加上教师的讲解与引导,学生的历史学习不再是旧教学传统模式下的被动参与者,而是历史知识主动的探究者甚至研究者。同时,影视资源介入教学与90后学生偏好影像、动态刺激的生活习惯相吻合,也是教育形式和教育思维与时俱进的要求。
图1.戴尔的“经验之塔”[1]
3.影视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较好地解决中职历史教学中出现的一些实际困难
中职学校开设历史课程从目的上看是一种通识教育与提升教育,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现实的教学工作情况则是中职学生往往只关注专业技能与就业,文化课则往往受到忽视甚至被忽略。就笔者的教学实践来看,影视资源的利用对于中职历史教学存在的上述实际困难的解决有正面作用。
二、影视资源的分类与应用
中职历史教学常用的影视资源有历史纪录片、历史题材影视片和教学实录三类。
1.历史纪录片
历史纪录片一般包括纪实、记录、文献、专题片等。如央视的《世界历史》、《大国崛起》、《复兴之路》、《旗帜》;凤凰卫视的《太平天国》、《中国远征军》等。纪录片具有观察的真实性和叙述的完整性等突出特点,这与历史学科所要求的客观性与条理性原则高度一致。通常情况下纪录片是可以直接应用于历史教学的,特别是那些拍摄质量较好的纪录片(如央视的多数纪录片),融史料性、导向性与艺术性于一体,是历史教师工作中的得力助手。
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体会,对中职历史课纪录片教学提三点建议。
(1)重视纪录片资源的选择。
纪录片在阐述史实或观点时往往采纳了最新的史学研究成果,这与教材在内容和观点上的相对滞后就会形成矛盾。从积极方面看,这种矛盾可以促使学生思考,但从消极方面看则会引发学生思想的混乱。特别是中职学生,他们的史学基础相对较差,因此,在遇到这种问题时教师就应慎重权衡。另外,网络上的某些港台纪录片由于编剧者的立场、政治偏好等因素,甚至可能出现与教材观点完全对立、史实基本冲突的情况,这类纪录片教师最好不予使用。
(2)紧扣教学目标,实现纪录片放映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
在纪录片放映前教师需要对放映内容作简要的介绍,并预留问题给学生思考;在放映过程中教师可适当的暂停放映进程,对学生理解有困难或疑惑之处做些许的解释;放映结束后教师要及时点评,解决预留问题,并带领学生回归教材。实现“导入→观看→思考→解释(点评)→联系课本”五个步骤的有机结合。并且在师生沟通互动的过程中考查学生的思路是否正确、知识点是否掌握等情况,使纪录片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把握适度原则。
纪录片是一种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有机组合的内容之一,而不是课堂教学的全部,不能将这种教学方式与上课放电影等同起来。由
于纪录片的播放时间都较长,因此,备课时教师就应实现做好影片的剪辑工作,适当裁取或组合。在时间的把握上以10—15分钟为宜,最长不能超过课堂时间的一半,以免喧宾夺主,影响课堂教学整体性的科学构建。
2.历史影视片
历史题材类影视片数量庞大,浩如烟海,而且几乎每天都有新作出现。如电影《珍珠港》、《火烧圆明园》、《太行山上》、电视剧《汉武大帝》、《贞观长歌》、《东方》、《解放》等,虽然历史影视片不像历史纪录片,不是以还原历史的“真实”为目标,不能直接应用于教学。但是,历史影视片用“表演”的方式叙述历史,是文字记录历史之外的历史呈现方式。它可以让学生从感性层面接近历史,熟悉特定时空条件下的历史氛围,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特别是优秀影视剧中演员得体的表演,会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生动传神的形象会深印在学生心中。复旦大学张广智教授认为:“一旦历史教育借助影视媒体,并与其结缘而密不可分的时候,那么历史教育的增进将与日剧增”。[2]中职教师可以通过合理利用历史影视片改善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
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体会,对中等职校历史课开展历史影视片教学提两点建议。
(1)引导学生理解历史剧与史实的区别。
以历史题材影视片作为教学工具,在播放前需要经过慎重选择,并且向学生说明以下问题:第一,历史影视片的制作必然会考虑经济效益、市场需求等问题,因此应用夸张、虚构等方法来增强作品的故事性与情感性在所难免。在编制历史影视片时编造历史故事、创造原本不存在的历史人物、颠倒事件顺序、改变历史焦点、情节集中于主角、取材偏颇、人物个性一面倒、改造拼接野史、凭空回答历史悬案等问题也就随之而来。第二,剧作家或导演一般不是历史学家,出现史实错误的情况是比较常见的。同时为了使故事情节连贯或配合作品中心主题的展现,编剧人员会故意舍弃部分史实或美化、丑化某些历史人物。
(2)引导学生从虚构的故事情节中提取历史的真实。
一方面,影视片中的虚构情节并非荒诞不经的假设,而是编创人员对历史或现实的感知与体验,包含着特定的世界观和生活哲学。这种感知与体验是真实的,它们的传递有助于学生对历史问题思考与理解。另一方面,虽然绝大多数影视片都贴有“本故事纯属虚构”的标签,但是在这些虚构的情节中也暗含着历史的真实。以金庸作品改编的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为例,剧中人物基本上都是虚构的,但它们反映的宋末元初民族融合与冲突并存的时代大背景却是真实。了解这种真实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却是大有裨益的。
三、结束语
影视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中职学校历史教学方式与时俱进的要求,也符合当代中职学生的生活偏好与信息接受模式。但是,无论选择何种教学方式,课堂的关键与灵魂仍是教师。教学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教师要根据工作实际,因课而异、因生而异,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徐福荫袁锐锷主编《现代教育技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96页。
[2]张广智著《影视史学》.杨智文化,1998年版,第1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