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合集下载

试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是什么

试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是什么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一、辛亥革命的意义辛亥革命“是中国皇权专制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转折的关键,是中华民族走向民族独立,建设现代国家的重要开端,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大标志,是一个世界性的重大历史事件。

它突破了历代王朝的循环演进机制,打碎了传统中国整个政治体制,因此也震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政治神经,是政治制度与社会思想的一次大飞跃。

近代中国的政治构架、政体规范和行政运作程序的转型”都是从“辛亥革命否定了以君主专制政体为核心的‘朝代国家’形态开始的。

不仅如此,辛亥革命对于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影响,认为正是这次革命,“中国在完全意义上开始了民主主义(资本主义)的社会转型。

因此辛亥革命有一下几点历史意义:第一,完全打乱了传统的统治秩序。

皇帝被拉下马了,皇帝是旧统治秩序中的头,辛亥革命砍掉了这个头,整个旧秩序就全乱了套。

此后,旧社会势力再也建立不起一个统一的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来。

第二,民众对自己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从观念上发生了巨大变化。

帝制下的中国老百姓被称作“子民”或“蚁民”,民国里的老百姓觉得自己是国家主人了,孙中山将政府官员称作“人民之公仆”,人民将民国比作一公司,老百姓是公司的主人。

第三,它使中国人在思想上得到一次大解放。

皇帝都可以被打倒,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打破的呢?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石。

二、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亥革命后大盗窃国,帝制复辟,中国又陷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有识之士仍在黑暗中摸索。

也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失败了。

革命党人提不出一个彻底的、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来,依靠并发动群众严重不足,尤其是同广大下层民众的脱离,同盟会又是一个十分松散的组织,成员十分复杂,导致这场革命并“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使中国从此走上独立、民主和富强的道路,实现人们原先对它的期望”。

借用董必武的话说就是辛亥革命“根本没有打碎封建军阀和官僚的国家机器。

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基础,更是原封未动。

辛亥革命的影响和局限性分析

辛亥革命的影响和局限性分析

辛亥革命的影响和局限性分析辛亥革命,也叫辛亥维新,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

它发生在1911年,标志着中国封建封建式君主专制政治的结束,为国家走向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这场革命中的各种思想和思想家形成了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板块,并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辛亥革命的影响1、政治影响辛亥革命后,宣布废黜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几千年的中国封建君主政治。

中华民国成立后,国家体制开始从一种单一的君主专制转变为一种民主共和制。

自此,民主政治在中国日益发展。

但是,在实行民主制度的过程中,中华民国也经历了各种挑战和变化,政治稳定性并不理想。

2、社会影响辛亥革命没有立即消除中国的一些恶劣社会现象,如腐败、贪污、不公平的土地制度和资本家资本主义奴役。

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的发展,直到今天。

3、文化影响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大量学者开始研究和发展现代文化、科学和技术,使中国现代化的步伐加快。

辛亥革命后,中国提出了“中兴救亡”的口号,使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思想深入人心。

二、辛亥革命的局限性1、政治局限性中华民国成立后,各种社会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的政治动荡,政治合理性和治理效果不理想。

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文化沉淀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2、社会局限性辛亥革命后,不少人认为自己过多地关注政治挑战和冲突,将策略忽略了,结果让中国社会沉溺在长期政治不稳定的状态中。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发展的步伐受到了很大的阻碍,限制了中国现代化的推进。

3、文化局限性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影响,对辛亥革命所要建立的新文化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

同时,新文化思想容易受到来自外部因素的影响,进一步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总之,辛亥革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使中国历史走向了现代化。

它的历史意义是深远的,但同时也揭示了中国的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今天仍然存在,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难题。

因此,正确认识辛亥革命的影响和局限性,发扬其积极的作用,克服局限性,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中国近现代史-辛亥革命

中国近现代史-辛亥革命

三.1911年保路运动发生的原因
答:1911年5月,清政府为筹集借款,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并将粤汉,川汉铁路的路权卖给帝国主义,引起了川,粤,湘,鄂四省民众
的强烈反对,保路运动由此发生。四川总督赵尔丰下令向情愿的群众开枪,打死了30多人,广大民众忍无可忍,在同盟会员的参与下,的形式理解上,缺乏对民主建政的深入认识,其方案也不十分具体和不具操作性
3.革命派未能把土地制度改革和封建主义联系起来,从而无法真正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这些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不可避免的影响了辛亥革命的进程和结局
历史意义:
1.论战划清了革命派与改良派的界限,使人们清楚的认识到实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参加到革命的行列
答:1.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强调了对外争取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同时主张各国民族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
3.民生主义在"平均地权"的基础上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原则,并提出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基本方案是:核定地价 按价征税 涨价归公 按价收买
历史意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提出了一套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它的提出,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的发展
六.国民党一大堆三民主义的新解释
2.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壮大,这个胜利,
为推翻清政府统治的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五.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内容:三民主义包括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是什么?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是什么?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是什么?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革命,对中国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辛亥革命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本文将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历史意义
- 结束了中国数千年封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为中国的政治体制变革打下了基础。

- 开创了中国共和时代:辛亥革命宣告建立了中华民国,成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近代化的新阶段。

- 唤醒了民众的觉醒意识:辛亥革命激发了广大民众的民族意识和民主意识,促进了中国的社会进步和现代化进程。

- 推动了革命潮流的全球传播:辛亥革命对世界各国革命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为亚洲和其他地区的反殖民主义斗争提供了榜样和鼓舞。

局限性
- 政治不稳定和内战频发:辛亥革命后,中国陷入了多次政治混乱和内战,社会秩序动荡不安,政治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

- 民主制度建设的困难:由于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因素,中国在建立稳定的民主制度方面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辛亥革命并没有完全实现民主制度的目标。

- 国家统一的难题:辛亥革命后,中国面临着国家统一的重大挑战,不同政治派别之间的争斗导致了中国政权的割据和分裂。

- 经济发展的滞后:辛亥革命后,中国经济一度陷入困境,发展滞后,经济基础薄弱,直到后来的改革开放才逐渐实现了经济的繁荣。

总的来说,辛亥革命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历史意义,为中国社会变革和民主制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然而,也要认识到辛亥革命所面临的局限性和挑战,这些问题至今仍在中国发展的进程中有所影响。

试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是什么

试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是什么

试述辛亥革命历史意义和局限性是什么?一、试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是什么?答:辛亥革命的意义:1、辛亥革命知是近代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它推翻了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道朝;3、它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4、它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5、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权利;6、让民主共和深入人心;7、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这个“洋人的朝艇”使帝国主义无法再在中国建立稳定的统治秩序;8、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权发展;9、辛亥革命是“亚洲的觉醒”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意义: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局限性:辛亥革命果实被以袁世凯为首的封建军事集团窃取,体现资产阶级民主性的临时约法被废除,袁世凯大力破坏民主制度,大搞专制独裁,继续对帝国主义势力妥协度,因此未能完成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历史任务。

第一、辛亥革命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自身的软弱性。

第二、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对帝国主义妥协退让,对整个封建阶级缺乏深刻认识。

第三、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特别是不敢依靠农民群众。

第四、同盟会不是一个坚强有力的政党,没有发挥出核心的作用。

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

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

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辛亥革命伟大的历史意义不言而喻,但是它的历史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可以说辛亥革命是一次不成功也不彻底的革命。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希望大家喜欢!辛亥革命历史局限性首先辛亥革命历史局限性体现在它只是推翻了封建帝制,等于说只是把皇帝赶下台,但是中国依旧是个半封建半殖民的社会。

而且当时清帝是写了退位诏书的,等于说是禅让权力,而不是被革命党推翻的,虽然是袁世凯强迫清帝退位的,因此当时社会上很多人还对清帝抱有同情,因为在广大底层中国人心中,谁做皇帝他们是不关心的,但是突然说皇帝没有了,心理上还一时接受不了,因此辛亥革命的影响力是非常有限的。

其次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人落后的封建思想,因为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那些在海外留学的精英们效仿西方的三权分立,推翻落后的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的政府。

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在中国这个几千年的封建帝国中,封建思想早已经牢牢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底层老百姓根本不懂什么国会、总理、部长、议员之类的名词,实际上共和只在北京南京等少数城市实行过,在广大的乡村,依旧是封建宗族掌握着权力,人们的生活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总之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体现在方方面面,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上都是不彻底的,因此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也就不应过分拔高了。

辛亥革命的目的辛亥革命,是在1911年于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在狭义上指的是在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武昌起义。

在广义上,辛亥革命指的是从同盟会创立辛亥推翻清政府的一系列革命运动。

由于清政府日益腐败,帝国主义的侵略越发猖狂,在内忧外患千钧一发之际,中国初步成长的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为救国图存,爆发了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目的简单来说就是十六字方针“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辛亥革命的目的的根本在于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共和国。

正是辛亥革命的目的和目标促成了我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众志成城,团结一心与清政府和帝国主义斗争,并且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胜利。

中国近现代史选择问答论述题第三章

中国近现代史选择问答论述题第三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串讲3章第3章辛亥革命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单选)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学说并同改良派展开了论战,进行了多次武装起义,揭开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篇章。

(简答)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一)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一方面,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民族危机加深。

另一方面,社会矛盾激化,民变四起。

(二)清末“新政”及其破产(单选)(《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为“洋人的朝廷”。

(单选)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

(单选)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单选)预备立宪并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

主要原因在于,(清政府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其反动统治)。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多选)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其(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多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单选)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

(多选)1895年春,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并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决心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单选)(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驳斥康有为的保皇观点。

(单选)(邹容)的《革命军》,阐述了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正义性和必要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

(多选)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抨击了外国列强瓜分中国的罪恶图谋,揭露了清政府的卖国行径,号召人民推翻这个“洋人的朝廷”。

(单选)(1905 年)8月20日,孙中山、黄兴等人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历史知识点】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局限性

【历史知识点】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局限性

【历史知识点】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局限性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
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

下面总结了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局限性,
供大家参考。

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

2、辛亥革命是人民获得了一些自由和民主的权利,在政治和思想上获得了一些解放,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3、辛亥革命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国内纷纷成立了很多实业集团,使资
本主义工商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工人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壮大起来了。

4、辛亥革命虽然成功的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却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
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可以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也失败了。

但辛亥革命同时也证明了,在帝国主义时代,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走西方资产阶级共
和国的路子是行不通的。

1.没有反帝国主义,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2.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
3.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4.辛亥革命成功得仓促,到手的乃是不彻底的胜利。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历史与社会人教九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历史与社会人教九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 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 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 权利,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沉重地打击了 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2、经济:解放了生产力——为民族资 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思想文化: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创造了条件;对中国教 育的改革和社会习俗的进步都起了积极的作 用。 4、世界影响:它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 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成为这一时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 部分和有力的推动力量。

辛亥革命的结果:
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 没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1)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2)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强大。
辛亥革命的性质与历史意义
1、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功绩: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推翻了两千多
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 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民主共和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未能改变 3、局限性: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共同进步!

历史人教八年级上资料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历史人教八年级上资料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 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 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推翻了“洋人的朝 廷”,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2、经济:解放了生产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 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思想文化: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新文 化运动的兴起创造了条件;对中国教育的改革和社会 习俗的进步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4、世界影响:它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 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成为这一时期亚 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的推动力量。
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 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民改变 3、局限性: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辛亥革命的结果: 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 没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1)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2)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强大。
辛亥革命的性质与历史意义
1、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功绩: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推翻了两千多

试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试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论述题:中华民族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凝聚力,尽管历尽沧桑,却始终自强不息。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压迫中国人民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反抗压迫的过程。

试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是什么?(100分)辛亥革命成功得仓促,到手的乃是不彻底的胜利,所以不可避免具有很强的局限性。

首先,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只完成了第一项——民族主义,其他民权、民生长期挂着欠账。

而且就民族主义一项来说,完成的也仅仅是“驱除鞑虏”,各个帝国主义势力原封不动地保存。

袁世凯上台后,中国在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下,三民主义成了纸面上的东西,他们挂羊头卖狗肉,虽有民国之名而无民国之实。

就这一点来看,辛亥革命的成功虽然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但却是煮了一锅夹生饭。

辛亥革命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反帝反封建任务并没有完成,所以它又是失败了。

其次,领导这次革命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缺乏明确反帝纲领和具体行动,由于资产阶级历史的局限性,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帝国主义的本质的认识不清楚。

从同盟会到南京临时政府,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他们认为建立资产阶级国家,西方是会赞成的,孙中山不仅没有辨明对帝国主义的所谓“中立”的伪装,反而在《告各友邦书》中以承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权益为代价,和帝国主义维持友好关系。

资产阶级的如此妥协,革命实难继续下去。

第三、资产阶级把革命目标只限于反对清朝皇帝,他们认为“清帝退位”就是专制已除,革命就大功告成了,正因为如此,这恰恰给了那些擅于投机取巧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以可乘之机,后来袁世凯以清帝退位为交换条件窃取政权,破坏革命,革命派不仅没能识破袁世凯的反革命两面手法,相反竟把袁世凯作为同盟者,这就说明革命派对反对封建主义是不彻底性。

第四,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未能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参加斗争。

在同盟会的纲领中,虽然提出“平均地权”口号,但实际上并没有被全体革命党人所接受,也没能找到解决土地问题的措施,因而也未能实行“平均地权”,从而失去动员农民群众的作用,既然革命党失掉农民的支持,就把注意力转到新军和会党。

试述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局限是什么?为什么遵义会议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试述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局限是什么?为什么遵义会议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国开电大专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终结考试大作业[大作业:试卷一]:论述题:历史是在继承中不断发展的,辛亥革命对中国近现代社会变革的影响是巨大的,中国共产党人所从事的事业正是辛亥革命志士曾经为之奋斗事业的继续和发展,并将中华民族带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孙中山将中国建设成为“世界上顶富强的国家”的美好愿望正逐步得以实现。

今年是辛亥革命的110周年,试述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局限是什么?(30分)答: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一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在这以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再也不能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统治,从而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为尔后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正因为如此,当袁世凯、张勋先后复牌帝制时,均受到了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和人民群众的坚决反抗。

第三,辛亥革命猛烈冲击了封建传统的潜篱,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

自点以来,皇帝被看作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权威,如今连皇帝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抛弃?辛亥革命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

思想进步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便奔胸向前,不可阻挡了。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以振兴实业为目标,设立实业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并在几年后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从而在客观上对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试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是什么

试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是什么

试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是什么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一、辛亥革命的意义辛亥革命“是中国皇权专制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转折的关键,是中华民族走向民族独立,建设现代国家的重要开端,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大标志,是一个世界性的重大历史事件。

它突破了历代王朝的循环演进机制,打碎了传统中国整个政治体制,因此也震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政治神经,是政治制度与社会思想的一次大飞跃。

近代中国的政治构架、政体规范和行政运作程序的转型”都是从“辛亥革命否定了以君主专制政体为核心的‘朝代国家’形态开始的。

不仅如此,辛亥革命对于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影响,认为正是这次革命,“中国在完全意义上开始了民主主义(资本主义)的社会转型。

因此辛亥革命有一下几点历史意义:第一,完全打乱了传统的统治秩序。

皇帝被拉下马了,皇帝是旧统治秩序中的头,辛亥革命砍掉了这个头,整个旧秩序就全乱了套。

此后,旧社会势力再也建立不起一个统一的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来。

第二,民众对自己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从观念上发生了巨大变化。

下的中国老百姓被称作“子民”或“蚁民”,民国里的老百姓觉得自己是国家主人了,XXX将政府官员称作“人民之公仆”,人民将民国比作一公司,老百姓是公司的主人。

第三,它使中国人在思想上得到一次大解放。

皇帝都可以被打倒,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打破的呢?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石。

二、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亥革命后大偷盗国,,中国又堕入XXX的黑暗统治下,有识之士仍在黑暗中摸索。

也有人认为了。

革命党人提不出一个彻底的、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来,依靠并发动群众严重不足,尤其是同广大基层民众的脱离,XXX又是一个非常松散的组织,成员非常复杂,导致这场革命并“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使中国从此走上独立、民主和强盛的门路,实现人们原先对它的期望”。

借用XXX的话说就是辛亥革命“根本没有打碎封建军阀和官僚的国家机器。

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一个里程碑,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

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

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

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很难说有完全彻底的。

所谓彻底,只能说是基本彻底。

自沉阶级革命成功的结果足以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即以新的剥削制度代替旧的剥削制度,而剥削制度的更替,并不需要新旧完全彻底决裂,他们可以在很多方面妥协、融合、并存。

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至今尚保存君主制和贵族头衔,此即革命不彻底的明显例子。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其成就远逊于西欧、北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在彻底铲除封建帝制这一点上,远胜于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各国。

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不仅赶跑了清朝皇帝,还是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从此永绝。

从民元到民六,其间虽经袁世凯帝制自为、张勋复辟,但只不过是两场短暂的闹剧,并没有使民国中断,更没有像法兰西那样出现两次帝国、三次共和国的曲折。

模板-论述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是什么

模板-论述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是什么

【论述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是什么?试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是什么? [试题] 中华民族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凝聚力,尽管历尽沧桑,却始终自强不息。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压迫中国人民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反抗压迫的过程。

试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是什么?参考答案:一、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是 20 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在这以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再也不能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统治,从而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为尔后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的民主主义观念。

正因为如此,当袁世凯、张勋先后复辟帝制时,均受到了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和人民群众的坚决反抗。

第三,辛亥革命猛烈冲击了封建传统的潜篱,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

自点以来,皇帝被看作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权威,如今连皇帝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抛弃?辛亥革命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

思想进步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便奔胸向前,不可阻挡了。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以振兴实业为目标,设立实业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并在几年后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从而在客观上对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一个里程碑,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

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

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

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很难说有完全彻底的。

所谓彻底,只能说是基本彻底。

自沉阶级革命成功的结果足以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即以新的剥削制度代替旧的剥削制度,而剥削制度的更替,并不需要新旧完全彻底决裂,他们可以在很多方面妥协、融合、并存。

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至今尚保存君主制和贵族头衔,此即革命不彻底的明显例子。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其成就远逊于西欧、北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在彻底铲除封建帝制这一点上,远胜于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各国。

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不仅赶跑了清朝皇帝,还是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从此永绝。

从民元到民六,其间虽经袁世凯帝制自为、张勋复辟,但只不过是两场短暂的闹剧,并没有使民国中断,更没有像法兰西那样出现两次帝国、三次共和国的波折。

所以说,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

局限性:没有反帝国主义,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成功得仓促,到手的乃是不彻底的胜利,所以不可避免具有很强的局限性。

首先,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只完成了第一项——民族主义,其他民权、民生长期挂着欠账。

而且就民族主义一项来说,完成的也仅仅是“驱除鞑虏”,各个帝国主义势力原封不动地保存。

袁世凯上台后,中国在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下,三民主义成了纸面上的东西,他们挂羊头卖狗肉,虽有民国之名而无民国之实。

就这一点来看,辛亥革命的成功虽然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但却是煮了一锅夹生饭。

辛亥革命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反帝反封建任务并没有完成,所以它又是失败了。

其次,领导这次革命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缺乏明确反帝纲领和具体行动,由于资产阶级历史的局限性,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帝国主义的本质的认识不清楚。

从同盟会到南京临时政府,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他们认为建立资产阶级国家,西方是会赞成的,孙中山不仅没有辨明对帝国主义的所谓“中立”的伪装,反而在《告各友邦书》中以承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权益为代价,和帝国主义维持友好关系。

资产阶级的如此妥协,革命实难继续下去。

第三,资产阶级把革命目标只限于反对清朝皇帝,他们认为“清帝退位”就是专制已除,革命就大功告成了,正因为如此,这恰恰给了那些擅于投机取巧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以可乘之机,后来袁世凯以清帝退位为交换条件窃取政权,破坏革命,革命派不仅没能识破袁世凯的反革命两面手法,相反竟把袁世凯作为同盟者,这就说明革命派对反对封建主义是不彻底性。

第四,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未能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参加斗争。

在同盟会的纲领中,虽然提出“平均地权”口号,但实际上并没有被全体革命党人所接受,也没能找到解决土地问题的措施,因而也未能实行“平均地权”,从而失去动员农民群众的作用,既然革命党失掉农民的支持,就把注意力转到新军和会党。

正是由于脱离人民群众,革命力量才是显得十分弱小,毛泽东曾指出:“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因而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勾结下,革命遭到失败是在所难免的。

第五,革命党人没有建立和掌握一支有组织的革命武装,同盟会发动新军和会党举行起义,这两者毕竟不是革命党人自己建立的武装,况且新军、会党成员复杂,他们中大多数人接受立宪派和旧官僚,因此,在旧势力煽动下往往会变成破坏革命的力量,革命党人缺乏有力的武装队伍,很难应付反动势力的反扑。

最后,中国同盟会也没有建立一条正确的组织路线,因而在组织上是不巩固的,同盟会内部复杂,政治信仰不一致,思想上也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所以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领导核心,这样一个思想上缺乏信仰,组织上松懈无力,内部矛盾重重的政党。

总之,革命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这充分地暴露出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当然,也有许多问题是在当时客观环境下必然会出现的,如封建阶级和外国势力的联合破坏,迫使革命党人将国民政府拱手让给袁世凯;当时农民受封建残余思想很深,不可能迅速接受革
命思想;革命党难有建立和掌握一支军队的经济、政治和群众基础等。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辛亥革命也有其局限性,辛亥革命是由留学西方的中国知识分子所发动的,他们只知打倒封建皇帝,对于袁世凯、段祺瑞等旧封建官僚没有清醒的认识,孙文将大总统之位让位于袁世凯就是最为典型的例子,而地主也没有打倒,应当注意到辛亥革命只是知识分子单打独斗,下层的人民群众并没有发动起来,而且革命党内部缺乏严密的纪律和组织制度,缺乏坚定的领导,辛亥革命前,革命党曾多次发动武装起义,大多因叛徒告密而宣告失败与缺乏制度不无关系。

而且孙中山对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存在幻想,认为他们的民主制度能够拯救中国,对帝国主义缺乏清醒的认识,因此,辛亥革命尽管赶走了皇帝,但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面貌,并因此导致了10年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