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高考政治考前指导
2006年高考考前辅导
2006年高考政治考前辅导第一部分:教材易错点解析经济常识1、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所不可缺少的,如果假冒伪劣就不能视为商品。
2、价格由价值决定,市场形成。
3.商品的使用价值没有大小之别,只有优劣之别。
即:使用价值是不能比较的,价值是可以比较的。
使用价值与价格无直接关系。
4、见到价格只能从价值和供求方面寻求答案,不能从使用价值处想。
同时,价格只能由价值决定,而不能说有供求关系决定。
5.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决定纸币发行的数量、面值、但无权决定纸币的购买力(一定面值的纸币代表多大价值由纸币的发行量决定)。
6、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区别:流通手段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支付手段是钱货分离7、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是商品但其本质不是商品。
8、经济学里见到动力要想到科技,哲学里见到动力要想到矛盾。
9、见到经济活动(如怎么样增加农民收入;怎么样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怎么样维护消费者的权益等)一般从三个方面来想:国家、企业与个人 10.我国的根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公有制。
12.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所有制中的地位是不同的:主体、主导与被支配的关系。
但它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是平等的,都平等地进入法律、法规没有禁入的行业与领域;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享有同等待遇。
13、股份制(不是股份合作制)要作为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但不是所有国有企业都要实现股份制,注意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股份制经济不一定是混合所有制经济。
14、市场机制就是指商品价格由市场形成。
即商品价格既反映价值,又反映供求关系。
见到市场经济应想到面向市场、价值规律、市场调节的缺陷、国家宏观调控等知识。
2006年高考文综Ⅰ卷政治试题分析及对策(原创)
2006年高考文综Ⅰ卷政治试题分析及对策(原创)河南郑州市四十七中高中部张军善2006年高考已经结束,纵观文综政治试题部分,可以看出,它与往年文综政治试题相比,基本保持了稳定,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变化。
下面,就今年高考文综的政治试题简单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并给出我们今后的对策,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2006年高考文综卷政治科知识分布情况2005年高考文综政治试卷中,政治试题依旧有两种类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但总分值较去年多了4分,即:经济常识36分,哲学常识38分,政治常识26分,共计100分。
其中选择题24~35题共12题48分。
非选择题38题的3个小题及39题的2个小题,共计52分。
详见下表:二、2006年高考文综Ⅰ卷政治试题的特点(一)依据教材,贴近教学内容,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基础知识指课本上所载明的、没有进一步深化、扩展和推移的知识。
试卷中考查的是学科内的重要基础知识,要求学生理解性地记忆。
如:24题考查的是经济效益,26题考查的是商业银行的业务,32题考查的是政体、政党制度,33题考查的是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以上试题考查的就是最基本的知识。
(二)突出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试题并没有回避热点,如青藏铁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农业问题,更是近几年的持续热点,试题以人们关心的社会现实问题为命题的背景材料或切入点,强调体现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时代的发展趋势,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强调对学科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的考查,难度适宜。
主干知识是基础知识中主要的骨干知识,而不是其细节。
注重学科内和学科之间交叉、衔接与综合。
如卷2中28题,价值观与人生价值的结合,角度新颖,灵活,较好地结合了经济与政治原理,体现了学科内的综合。
如卷1,卷2的最后一道题沿袭了这两年的传统,以同一则时事材料为背景,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体现了学科间的综合。
(四)试题指向明确。
试题的表述更加简洁,指向准确明了。
2006年高考文综后期复习策略“八法”
2006年高考文综后期复习策略“八法”今年高考,重庆市地区九大科目自主命题。
综合科首次自主命题,目前为了稳定发展,从“一诊”看没多大变化。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复习备考,第一轮复习已基本完成。
第一轮复习的重点是抓了各学科的主干知识,主要抓好两点:①注重基础知识,落实到知识点上,真正理解和掌握各知识点的基本内容。
②注重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当前的主要任务和工作是启动和完成第二轮和第三轮复习。
第二轮复习是专题复习,主要是对一些重点知识、难点知识进行专门的训练、巩固、提高,并适当关注热点。
第三轮复习是综合复习,主要是进行一些必要的综合训练,查漏补缺,回归课本。
这后期复习主要把握好八点:1、强化训练一是要加强,“综合”复习备考中,常出现一种“繁体字现象”(尤其是历史):同学们对一些知识点和某些问题,只是认得出,而做不出。
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进行有效的训练和记忆,没能把书本知识转化为有用、能用的知识,没能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并转化为应用能力。
因此,必须加强有效的训练和记忆。
二是要有效,要在高水平上复习训练,少做低水平的、简单重复的复习训练。
应精选典型例题解读,精选练习题训练、巩固,通过变式训练强化,真正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三是收集,在加强有效训练中,收集做错的题,有针对性的化解,提高解题水平和能力。
2、注重复卷复习备考中常易出现的一个误区是题海战术,祈求通过题海训练掌握知识,然而常又效果不好,究其原因,主要是钻进了题海,而没能跳出题海。
有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们只有跳出庐山,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庐山,才能真正认识庐山。
复习备考亦是如此,强化训练很有必要,但训练之后,必须强调复卷,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对在哪里,错在何方,得到什么启示。
错的地方,用红笔认真改正,这对临考前的最后复习很有用。
得到的启示要牢记,往后很管用。
3、培养综合能力即运用多学科知识去说明、判断、分析、评价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时事、热点的能力。
复习紧扣考纲名师点拨2006年高考文综
政治———出场教师:石家庄市第四十二中学龚蕊■解析考纲变化2006年考纲较之去年进行了一些修订和调整:①2006年高考政治试题命题将继续保持基本题型的稳定性,试题难度、题型题量保持相对不变,总体上将继承2005年考试特色(坚持分学科的方式,使能力要求、考试范围更加符合各学科命题的实际);②考纲把“命题指导思想”更名为“命题要求”,这一改动使“命题要求”的叙述更加符合命题实际,进一步明确了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命题方向,突出了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考查考生知识和能力的具体要求;③新情境、新材料、新问题仍然是试题不变的主题,仍强调突出实际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综合考查,材料的引入与时代发展紧密联系;④以新课程、新课标改革为方向,依据今年考纲,根据教材与相关新课程标准结合,将会更加关注新教材中的内容,但不会太多;⑤更会注重社会热点、重点内容以及重大事件的考查,但试题的角度会出现多样性,强调考查考生逻辑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更加注重考查考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再认和理解。
■明确应考策略这一时期的政治复习要把握好几个“度”对提高考生应试能力至关重要。
●夯实基础,点面结合力求适度高考政治强化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但并没有削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查,因此复习时,考生首先应确立以考试大纲为“据”、以教材为“本”的指导思想,将重点放在“考纲”指导下对课本有关内容的学习上,按照课本章节的结构顺序对考点进行全面复习,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内容,不厚此薄彼。
其次,根据高考考查能力的要求,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少背多思,注重理解,反复熟练,学会“知其所以然”,夯实基础知识。
再次,将原先按课、节、框所学的不系统、不连贯的知识,加以归纳综合,重新构成有条理、有顺序的知识体系,构建起全新的知识框架,达到理解和贯通基础知识,以有利于知识的储存、记忆和提取。
●学会运用,联系实际注意深度高考试题始终关注与社会实际生活贴近的热点。
研究06年高考政治备考2007年高考政治
研究06年高考政治备考2007年高考政治2006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
试题的总体结构、题型、题量、三门学科所占的分值都保持稳定,整卷难度适中保持稳定并具有适当的区分度,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难题三种试题,以中等难度试题为主。
试题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综合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题型中的试题原则上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总体评价是:线索清晰、图表醒目、突出主干、强化基础、重视能力、稳定创新、冷热结合、体现人文1、线索清晰、图表醒目:首先,题目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在注重对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关注社会热点,贴近生活实际,坚持以问题立意、能力立意,稳中求进,稳中求新,27题中央银行职能;28题我国取消农业税,促进经济的发展29题蕴涵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发展观,38题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问题33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无不渗透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30题居安思危,思所以危则安,31题著名歌手丛飞的事迹感动中国34.、35题在个人所得税法修改无不体现安定有序、诚信友爱、公平正义的目标,32题对西方民主的认识反衬了我国民主法制理念。
其次,整张试卷图表颇多,显得文字简洁、醒目,但比较单一。
且不说地理试题充分利用地理图像和图表等情景,呈现了丰富的地理信息,体现了鲜明的学科特色——综合性、区域性、地理事象的分布规律和地理变化过程等内容。
今年的历史试题也有幅地图,政治试题选择题、主观题都出现了图表题。
但缺乏漫画等形式,显得比较单一、不够生动。
2、突出主干、强化基础。
今年试题仍然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第26、27、30、31、34题考查的都是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经济常识部分有商品的价值与价格、货币职能、银行的职能与税收的作用、国家的宏观调控;企业、对外开放等;哲学常识部分有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矛盾的对立统一、内外因辩证关系、理性认识及科学的思维方法、人生价值观等;政治常识部分有民主的阶级性、国家职能、国家机构及其组织和活动原则、国际关系以及外交政策等。
2006年高考政治考点分析大放送
2006年高考政治考点分析大放送一、经济常识部分第一单元商品和商品经济1、商品的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统一表现在:(1)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没有价值的东西不能成为商品。
对立表现在:二者不可兼得,消费者要想获得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价值;生产者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的重要性,名牌代表了高质量、高使用价值、高市场占有率、高知名度,名牌代表着企业良好信誉和形象。
其根本目的还是企业的经济效益。
优质优价:正因为名牌往往有好质量,使用价值高,往往耗费了更多的人类劳动,因此价格更昂贵。
结合热点:企业良好信誉形象的作用、创名牌,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考查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关系及提高产品质量的意义。
2、商品的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价值量的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获利多;高于则获利少,亏本甚至破产。
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表示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是不变;同一劳动、同一时间创造的价值总量增大;社会劳动生产率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同一劳动、同一时间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
结合分析企业要在竟争中获胜,就必须提高自己的个别劳动生产率。
3、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结合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说明正确认识货币的作用。
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货币的其他职能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
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2006年政治备考复习思路.
八、常做练习梳理
1、相近题目比较(角度比较、要点比较、
变化比较)
2、错题订正归类(错题归类、原因分析)
3、典型题例梳理(高考试题梳理、好题难
题梳理)
九、典型题例:
1 、( 2005 年全国卷 33 题 )一般来说,互联网对 社会发展利大于弊,其积极作用是主流,而对于 痴迷网络的少数青少年来说,则弊大于利。这是 由于: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发一了转化 ②外因起了决定性作用 ③具体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 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发生转化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2、( 2005年全国卷 38题之三)农民工为我国国 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近年来,由于 农民工进城务工收入增长缓慢,农民工子女上学 难,“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等现象的
六、审题常规步骤梳理:
1 、一审材料呈现方式( 文字、图表、图画、 综合。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审题要求) 2 、二审题型( 选择非选择,以及具体题型 。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答题要求) 3 、三审设问角度( 学科、具体角度、限定 词) 4 、四审材料内容( 分层次、抓关键、明确 内在联系、出题意图)
七、答题基本要求梳理:
2、教材中与当前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 活密切联系的,能够分析说明,有效地解决现 实问题的那部分概念、原理和观点。(关注新 增考点隐含的信息) 举例: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财政和货币政策、航天经济 、安全生产,祖国统一、国际关系、和谐社会 构建等。 把握依据:根据当前的形势发展,党和国家 的大政方针来确定。
2006年政治备考复习思路
在梳理中提高能力
宁海中学 陈方梁
一、当年考点梳理:
1、点:基本概念、基本关系、基本观点
解读2006年高考政治考试大纲新变化及备考策略
维普资讯
高考研 究
柬埔寨 、老挝和缅甸的部分产品可 以享受零 作为考查书本基础知识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 关税 待遇 。 政府在现阶段 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的 20 05年 1月 1日起 ,对 未 锻 轧 铝 征 收 情景载体设计而已。 5 %出口关税。政策出台的目的就是要控制 3 . 备考策略 国内电解铝 的出 口量 ,控制 国内电解铝产量 高考政治注重 以能力测试为主导 ,旨在 的过快增长。 达到一方面给电解铝行业降温 , 考查 学 生对政 治学 科基 础 知识 和基 本技 能 的 另一 方 面缓解 国内电 力供应 紧 张 的压力 。 ’ 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 问题 、 在人 民币升值呼声高涨 , 中国与美 国、 欧 解决 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备考时需做到 : 盟 等 国发生 纺织 品贸易 摩擦 纠 纷之 后 , 自 ( ) 出重 点 、 调 基 础 , 持 全 面 覆 盖 1突 强 坚 2o 0 5年 6月 1日起对 纺 织 品 出 口关税 进 行调 与 突 出重点相 统 一 的原 则 。 整。 20 年 1 1日 对 05 月 开始征收出口关税的 近几年试题 中每年都有几道直接考查知 18 4 项纺 织品 中的 3 9项 8 位税 日产 品下 的 识的题 , 而这些题往往成为失分较多的题 。 因 7 种纺织品提高出口关税税率 ;对亚麻单纱 此必 须 十分重 视 知识 的系 统复 习 。 4 开 征 出 口关 税 。 20 0 5年 的几套 试题 选择 一些 非 主干 知识 这次对部分纺织品调整出口关税 , 目 其 作为考查对象 ,这就要求在基础理论知识 复 的 是为 了促 进 我 国纺 织 产业 结 构 的进 一 步优 习中 , 既要着力做好主干知识 的复习 , 又要兼 化 ,加 快 推进 我 国纺 织 品出 口增 长 方式 的转 顾一般性知识 , 构建知识网络。 在大脑中应有 变 。同时也 向世界表 明了中国在世界贸易中 两大网络体系 , 一是书本网络体系 , 另一个是 的诚意 , 赢得了主动 。此外 , 中国政府此举还 考纲知识网络体系。将来答题时针对背景材 有助于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料载体 , 用知识 网络来解答 , 以避免 因遗漏 可 知 识 而使 答案 不 完整 、 全 面 ( 几年 的考题 不 近 诸多事件都涉及关税 问题 ,因此有必要 学生不是不会答 , 而是答 的不全面而失分 ) 。 () 2 注重时 政热 点 复习 。 让学生用“ 关税” 的理论知识来理解党和政府 政治考试和现实问题联系很密切 ,每年 的关税政策是如何维护国家利益的。 2 . 调整的知识点及其解读 都有热点问题 , 都需要作集中复习。 要高度关 ( ) “ 律” 节 中的“ 学发展观 ” 1将 规 一 科 要 注新的社会经济现象 、 国内外重大事件 、 有关 求删去。 国计 民生的热点 问题。年度 比较重要的热点 国民党高官访问大陆 、 神六成功发射 、 建 原因是考试大纲在“ 时事政 治” 中国 有 : 的“ 共 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建设节 约型社会 、 中欧 中 大方针政策” 已包含 了“ 科学发展观” 的内容 , 美纺织品贸易争端 、 自主创新 、 国有商业银行 为了考纲体系的不重复 , 并非取消对“ 科学发 改制 、 民币升值 、 人 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 、 抗 展观” 的考查。根据当前形势 , 尤其新制订的 日战争胜利 6 周年 、官煤勾结 、十一五” 0 “ 规 先进性教育 、 奥运 口号 、 吉祥物 、 中国的 《 “ 十一五” 规划十分强调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 划 、 济社会发展全局 , 今年高考必将涉及此内容。 民主政 治建设 》 白皮书 、 个税 起征 点 、 禽流感 提 , 在 教 学 中要 把握 住 “ 学 发 展 观 ” 内涵 、 科 的 核 及全国科技大会( 出建设创新型 国家)中央 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全 国经 心及根本要求。不需做过深的讲解 。 济普查主要数据公布 , 废止农业税条例等等 。 () 2时政 考 查范 围 的变化 。 “ 时事政治” 年度 间国内外重大时事” 中“ 要熟知重大时政热点问题 ,了解重大热点问 的考 核 时 间 调 整 为 20 0 5年 4月 到 20 0 6年 3 题的前 因后果 , 来龙去脉。因为政治题是要以 时政知识为情景载体的。 月。对时政知识 的掌握 , 从文综考试 出发 , 不 需要记忆 , 只需 了解 即可。 近几年的文综考卷 但 需 注意 : 没有涉及纯时政 知识考查 ,只是把时政知识 ①适度关注现实热点问题 南省 南乐一 中( 5 4 0 岳 国生 470 )
山东:2006年高考文科综合政治临考点睛
山东:2006年高考文科综合政治临考点睛政治学科临考复习如果能安排科学、恰当,可以说能取得其它任何学科都无法比拟的成效。
一、关注考试大纲,把握变化考点对照2006年考纲确定的知识范围,一个一个地进行整理、排查,将考点与教材的知识点对应起来。
考试大纲的新增考点,往往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2006年政治学科考纲新增“企业兼并与破产”“关税”两知识点。
对于“企业兼并与破产”,更多地体现了深化改革,优化企业结构,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增强竞争力的要求。
可以结合当前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重大现实问题加以思考。
“关税”对进出口贸易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也是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
对此新增考点,要分析我国关税收入不断增加的原因,我国关税的降低对我国及世界经济的影响。
要注意关注近年来国际贸易中的重大现实问题,特别是联系国际贸易纠纷、倾销与反倾销等问题加以思考。
二、夯实学科基础,突出主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⒈抓好基础。
建议在剩下的宝贵时间里,从繁杂的参考书、练习题中解脱出来,耐心地将课本再看一遍,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事实及其相互关系这些基础知识再理一遍。
⒉抓好主干。
掌握构成政治教材体系的主要知识,把握具有较强“使用价值”的重点知识。
比如经济常识中的商品、货币职能、价值、价格、我国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市场经济机制和宏观调控、经济全球化、外汇汇率、我国对外贸易原则等。
⒊抓好体系。
在考前复习中,要注意画出知识间的联系图。
例如哲学常识中的“辩证法”包括第二、三、四课的内容,其主要内容可以用联系、发展、规律、矛盾这四个中心词加以概括。
三、关注热点,找准切入点⒈梳理清楚2006年高考政治考试时政范围内有哪些重大热点,并了解每一热点的来龙去脉。
2006年值得关注的主要时政热点有: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与“十一五”规划;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与加强党的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保障制度;科学发展观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自主创新能力:“三农”问题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宏观调控与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民主法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社会主义荣辱观;台湾问题;联合国成立60周年与和谐世界;中国和平发展之路与中美、中俄、中日关系等。
考专题2006年高考文综复习应
2006年高考文综复习应考专题“文科综合”是指对考生进行政治、历史、地理3科的综合能力测试。
作为选拔性考试的高考,文科综合考试更注重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旨在考查学生对政治、历史、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的呈现形式以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内综合为主,跨学科综合试题为辅。
在高考复习时,教师应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点:立足学科内综合,注意学科渗透文科综合考试首先是学科内的综合,其次才是跨学科的综合。
然而,在实际复习过程中,由于学科间综合的思维跨度大,能力要求高,所以老师和学生都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而学科内的综合由于难度稍低,思维跳跃程度不强烈,于是广大师生不够重视,结果出现了重学科间综合轻学科内综合的倾向。
因此,我们在文科综合复习备考中应克服这种倾向,不可本末倒置,更不应该开设以应对综合能力测试为目标的综合课。
正确的做法是:扎扎实实复习各学科基础知识,立足主干知识,建立本学科的知识体系,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学科内的综合上(最好是专题复习与单元复习结合进行);同时注意将各学科知识之间有机地衔接,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多角度分析,以形成全方位、立体的时空观和复习模式,学会综合运用三个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但适可而止。
强化基础知识,注重能力培养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具有“低起点考查基本知识,高要求考查运用能力”,在“考查学科能力的基础上,考查利用相关学科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特点。
纵观历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一方面突出了能力考核,另一方面则不断强化对政史地三科基础知识的要求。
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在于:(1)它是思考、理解问题的重要工具,也是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依据。
离开了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研究和分析问题就只能停留在表层,不可能深入;(2)虽然现实问题的产生和出现是不分学科的,但是人类为研究和解决问题形成的不同学科,为解决综合问题提供了不同的角度。
因为人们无论是认识问题还是解决问题,必定要有一定的角度,这样才能够深化认识问题,具体解决问题。
2006年高考政治考前指导
2006年高考政治考前指导一、高考政治审题要仔细答题要规范(一).解所有的题都应遵循的审题思路:原则:细心、审慎。
过程:1.看设问,一次性将所有的问题看完(主观题需要把几个问题综合起来考虑)。
注意限制性提问:“政治或经济常识”,“民主制度、政党知识、宏观调控”等。
2.抓材料中关键词:审好叙述语,概括主旨,即“主体做了些什么”。
如:主语---人大、市委、政协、联合国、东盟;房价、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企业、人均GDP等叙述语的内容3.领悟出题者的意图——考什么原理(道理)4.想二个政治术语即:书本术语和时政术语(准确、完整地想)5.扣题目的材料想:引用材料后说明材料体现了哪一原理。
(二).解具体题型应注意的问题:1、选择题目----注意把握材料的整体意思,要借助该题组前面的引导材料、该题材料的标点、关键词句、尤其是最后一句怎么设问来筛选、排除。
2、辨析性质的问题----坚持“有是说是、有非说非、不全补充”的原则。
缜密思考,挑剔说法,辨证论述,合理表述(分层、扣点、逻辑、有材料的还要结合材料)注意:一切问题的答案最终都必须落实到书上的知识点!3、哲学观点运用类的问题---注意整体把握、突出最主要的观点。
分层次,先观点、后分析。
分析不可缺。
4、图表题—--审题:先看标题,弄清楚说什么?说了哪几点?(横向、纵向看全、小注不可丢),结合几个材料整体把握题意观点。
看清所问角度范围。
表述:尽可能地先打底稿,理清思路、语序,整理合并相关意思。
第一问概括注意分寸,切忌过于笼统和过于琐细;后面讲措施一定注意与材料所揭示问题的对应。
5、意义类---在讲重要性的同时不可忘了说其必要性。
讲意义时要移点换位,由近及远、有序展开。
6、谈认识类---一般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7、讲措施的----给材料的紧扣材料,先读懂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概括转化为学科语言没有材料的记书,回忆背的观点。
8、分析类问题:指题目中没有任何材料提示,而且教材没有专门的系统论述,让你仅围绕一句话展开分析。
2006年高考政治专题复习---如何解答
2006 年高考政治专题复习 ---如何解答图表题图表题不单向来是 1994 年以来高考政治单科试卷的“常青树”,也在近几年的高考文综卷政治学科综合题中屡次“亮相”。
此刻,图表题已成为考察学生获守信息、整合办理信息能力的一种重要的综合性题型。
掌握图表题的特色,了解其新变化,掌握解答思路和方法,关于增强考生数据、图表意识,提升图表题的解题能力甚为重要。
一、图表题的特色图表题是用图和数据表格作为命题资料的一种试题,此中以主观性试题为主,许多考察经济知识。
以图表为载体,简洁直观、新奇开朗、信息量大、能力要求高的图表题,已成为高考政治命题的常用形式。
与非图表题对比,图表题拥有以下几个鲜亮特色:1.文字阅读量小,信息量大,直观了然,便于考生有较丰裕的时间思虑问题。
2.图表之间联系密切,可比性强。
图表式阐述题往常由 2~3 个图表构成,有的还加讲解。
表格之间有联系,图表与资料有联系,图表与说明有联系。
剖析图表需要认识到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做好此类题的必需条件。
3.图表形式灵巧多样。
图表题可分图式和表格式两种,图式有柱状图、折线图、曲线图、饼状图、扇形图等;表格式的又有横向摆列和纵向摆列之别。
4.切近实质,突出热门。
图表题把时政热门和教材看法有机联合起来,所涉及的内容都是当年国内经济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热门问题,表现党和政府的经济政策。
试题与党和国家产年的政策重点相一致,激烈反应国家的意志,表现着浓烈的时代气味。
5.连环设问,着重能力考察。
图表题常常是一题多问,步步深入,要求考生提取有效信息,整合办理信息,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设问的方法新奇、灵活,拥有隐蔽性,问题所有从资料自己引出,设问之间形成锁链式,环环相扣,一环比一环要求高,其目的在于多角度、全方向地考察考生掌握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升高考试题的划分度。
二、图表题的新变化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政治试题,会发现跟着高考改革的深入,图表题在继承中有创新,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2006年高考政治热点复习备考提示
2006年高考政治热点复习备考提示
施红
【期刊名称】《考试:高考文科版》
【年(卷),期】2006()3
【摘要】高考政治热点命题以热点材料为背景创设新情境,以学科知识为载体,以能力立意的特点启示同学们对高考热点问题的复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明确
高考热点问题,感知热点素材,把握热点问题本质在高考热点问题的选择土,高考命题热点材料的选择一般是,重大的、有深刻政治经济社会意义的事件。
我们要关注党
和国家以及人民群众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着力解决和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从党和
国家的重要会议、文件、主要领导人讲话、人民日报。
【总页数】2页(P33-34)
【关键词】高考政治;复习备考;平时复习;热点专题;知识体系
【作者】施红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
【相关文献】
1.文综复习:要以社会热点为载体——2004年高考文综热点复习备考思路 [J],
林大炎
2.回顾2008年课改五省数列题展望2009年浙江新高考——2009年高考《数列》
复习的一些备考提示 [J], 王红权;朱豪
3.关注时政热点,把握命题趋向,科学复习备考——以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政治卷的试题为例 [J], 黄金树;
4.坚持科学备考提高复习效益——2011年高考政治复习备考必须深入分析和解读《考试说明》 [J], 潘新华
5.坚持科学备考提高复习效益——2011年高考政治复习备考必须深入分析和解读《考试说明》 [J], 潘新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6年文综试题解读及2007年高考政治备考策略
2006年文综试题解读及2007年高考政治备考策略第一讲、2006年高考文综试题的命题分析及解读年年高考年年翻新,年年高考年年研讨。
要想决胜高考,必须研究高考。
2006年高考文综试卷题型与分值分析 题 型 内 容经济常识(共36 分) 哲学常识(共38分)政治常识(共 26分) 选 择 题(共48 分) 24.商品、货币26.商品价值量27.银行职能28.税收的作用(共16分) 25.理性认识 29.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发展的本质) 30.矛盾 31.人生价值观(共16分) 32.民主的本质 33.我国政府的职能 34.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35.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的职权(共16分)非 选 择 题(共52 分) 38.(1)能耗与GDP 增长(8分) (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12分) (共20分) 38.(3)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12分)39.(7)内因和外因的关系(10分)(共22分)39.(6)国家主权、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以及我国对外开放的性质(10分)(共10分)从表中可看出:哲学常识分值最高,政治常识分值偏低,而2007年高考政治常识部分的分值比例很可能要增大。
经济常识集中考查了 第一课、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第六课的知识;哲学常识集中考查了第二课、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第七课,也就是说,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四大板块都有体现,但辩证法是重点,哲学常识中规律问题接连几年出现,(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政治常识集中考查了第一课、第二课、第五课的知识。
从表中可看出:高考考查主干知识、考查考生对文科各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以及多角度多层次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第二讲、解读2007年《考试大纲》2007年《考试大纲》中规定的政治学科的考试内容没有变化,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考点、时政范围与2006年相同。
2006年高考政治复习核心知识点解读政治教案
经济常识第一部分基本经济理论(一)重要考点1. 使用价值和价值关系。
2. 价值量与劳动时间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3. 货币的职能。
4.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与流通中货币的关系。
5. 价值规律内容的表现形式和作用的结合。
6. 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与作用。
7.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8. 双层经营机制与农村重新走向联合经营(合作)。
9. 我国的分配制度必然性 ,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考配的结合 : 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原则。
10. 我国的所有制结构。
11.我国非公有制的地位及作用。
12.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 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地位。
13. 国家的宏观调控 , 尤其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14.共同富裕。
(二)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1. 只有商品才有价值 , 价值是商品所独有的 , 有价值就一定是商品 , 是商品就必有价值。
2. 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所不可缺少的 , 如果假冒伪劣就不能视为商品。
3. 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与价值无直接关系 , 但存在间接关系 , 将会对社会劳动生产率产生重要的影响。
商品的价值量有单位商品价值量和一定时期内创造的价值量之分 , 但多数情况下是指单位商品价值量 , 要注意分清。
4. 如果 l 只羊 =10 斤大米成立 , 这是不考虑供求关系变化情况下 , 得出价值相等。
等式的右边是等价物 , 是直接的物物交换 , 买与卖同时进行即 w-w。
5. 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可以是一般等价物 , 也可以是货币 , 这时买与卖分离。
货币产生后 , 交换媒介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 , 即w-g-w.6. 纸币不能执行价值尺度 , 有贮藏手段职能。
除执行价值尺度外 , 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纸币不是观念中的货币 , 是货币符号。
假币不是纸币。
7. 价值的表现:交换价值、等价物、一般等价物、价格都是商品价值的表现。
等价物一一一般等价物一一货币↓↓↓交换价值←———价格8. 流通中所须的货币量是指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
2006年高考政治后期复习及主观题解题应对策略人教版.
(2)纵向能力型 :能力——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主题 一切从实际出发 发挥主观能动性 问 题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样?“如 何”
4、精心组题,有效训练。 三个关键环节是: (1)训练环节: “练前抓选题,练中抓细节,练后抓反思”。 要努力做到有目的地选题,有搭配地组题,有细节地练题,有过程 地讲题。要明确,训练重在过程,练后反思可出能力,狠抓细节能 出成绩。 (2)指导思想:精组少编;把握难度;考虑覆盖;保持滚动;有所针对; 统分结合;控制测试频率,安排自主时间。统一的限时测试和学生 自主安排复习时 间,在整个备考过程中是必须的,但测试的数量、时机、间隔时间 (3)注重讲评: 基本训练形式: A.套题。坚持每周做两套题。主要目的是: 一保持解题的感觉; 二是养成合理分配时间的习惯; B. 三是了解别人的命题方向。 C.专题 (知识、能力专题)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经济学原理回答: (1)如何正确处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之间 的关系? (2)结合材料二,谈谈如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3)结合材料三,试从职工和企业两个方面,说明如何维护和保障 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 (本题5分)
二、后期复习的几点建议
七、加强训练,重视“三基”
——注重规范,确保高分
(一)审题技能。 部分考生因粗心及平时模拟考试定势而出现审题失分; (二)政治术语使用技能。 考生的答案过于口语化。 (三)文字表达技能。 文字表达含义不清、表述不完整或过多过杂,无针对性, 不切中要害,特别是错别字很多,更令阅卷教师感到意外。还 有考生答案前后重复。不少考生答题不规范,布局不合理。表 现为答题不分层,头尾相连,混然一体,根本无法分辨。有的 则是使用序号混乱,逻辑关系不清。 答题要求: 1、答案要点化 2、要点序号化 3、结构层次化 4、表术规范化
2006届高三政治考前讲话
2006届高三政治考前讲话一. 时事热点与高考提示:2006年的时政热点:“十一五”规划(发展战略);八荣八辱(行为规范);神六飞天(科技);奥运(体育)等等。
把握2006年时政要抓住一个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公共安全:祖国统一:和谐世界:(和平崛起)今年命题人很可能会以“八荣八辱”为核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找原因谈建设为重点来命题,否则就不合时代潮流和思想政治课自身的特点。
同学们在备考时抓住上述时政热点分别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角度去归纳,再联系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的有关考点知识去理解分析即可保证万无一失。
二. 解题方法及例题I解所有的题都应遵循的审题思路:原则:细心、审慎。
过程:1.看设问,一次性将所有的问题看完(主观题需要把几个问题综合起来考虑)。
注意限制性提问:“政治或经济常识”,“民主制度、政党知识、宏观调控”等。
2.抓材料中关键词:审好叙述语,概括主旨,即“主体做了些什么”。
如:主语---人大、市委、政协、联合国、东盟;房价、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企业、人均GDP等叙述语的内容3.领悟出题者的意图——考什么原理(道理)4.想二个政治术语即:书本术语和时政术语(准确、完整地想)5.扣题目的材料想:引用材料后说明材料体现了哪一原理。
II.解具体题型应注意的问题:(一)单项选择题1.应对客观性试题(单选)强调6个环节:审题干:⑴审好叙述语,概括主旨,即主体做了些什么;⑵审指导语,找出指导语中的限制词;审题肢:⑶还原出教材中的相关理论,怎么表述,位置在哪里,这是解题的依据;⑷排除表述错误的题肢;⑸比较正确选项的区别;审题干与题肢的关系:⑹.带着区别对照题干主旨,挑出最佳选项。
2.五种排除法①排谬法(排错法)②排异法:观点正确,但与题干无关③排重法:与题干意思相同,重复的题肢;④排倒法:因果关系颠倒的题肢;做因果型选择题时,记住套用“因为…………….(选项内容),所以……………(题目材料内容)”方式后,看是否同时具有先行后续和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2006年高考文综政治知识热点、常见易混点、丢分点解析
2006年高考文综政治知识热点、常见易混点、丢分点解析高考备考冲刺阶段,怎样提高自己解题的准确性和得分率,是很多考生十分关心的话题。
要防止在所谓的“热点专题复习”中误入“热点”的海洋之中,迷失复习的方向。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这一阶段考生提高复习效率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知识尤其是重点掌握热点知识,提高审题能力。
所谓热点知识就是近三年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知识点。
其次要注意常见的易错点和易混点,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据统计,近三年文综试卷政治部分选择题中,排除错误选项就能得出正确选项的占52.7%,因此。
弄清这些常见错误点和易混知识点对于提高高考解题速度和得分率十分有益。
第三,要归纳常见的易错题型和自己容易丢分的题型,找出基本的解题规律,培养思维的全面性、严谨性、深刻性和辩证性。
一、近三年来高考政治热点知识归纳1.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2.价格及其影响因素3.价值规律(内容、形式、作用)4.我国基本经济制度(what、why、how)5.我国的分配制度、分配原则(what、why)6.资源优化配置、市场经济(涵义、市场机制、市场经济的特征及其缺陷)和宏观调控(why、what、how、财政、税收、银行等经济手段)7.经济效益(why、what、how);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关键;兼并联合是优化企业结构、完善市场经济的有力杠杆8.企业信誉和形象、反对不正当竞争(why、what、how)9.农业(why、how、农民增收的途径和意义)10.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why、how、支柱工业及其作用)11.第三产业的地位和作用1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和意义13.我国社会保障制度(why、what、how)14.积累与消费(投资与消费的)关系15.市场交易的四原则、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why、what、how)16.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17.我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客观必然性、汇率的变化、关税作用、进出口关系18.发展对外贸易的作用和原则。
2006年高考政治备考复习建议110101010
2006年高考政治备考复习建议梁侠北师大实验中学一、正确把握高考方向2005年高考政治试题特点1.依据考试说明,坚持能力立意,考查综合能力,注重思维过程2005试卷突出综合能力的考查。
依据新编考试说明把“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综合能力考核渗透到试题的审题、解题思路和过程中,把人文学科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体现在试卷中。
如在文综乙试卷,29、30、31是关于蟾蜍喂养知识的组题。
题干以某农民观察蟾蜍脱皮的过程,探索并发明一套获取蝉衣的方法,取得了可观经济效益为背景材料,要求从哲学、经济学的不同角度回答问题。
题目设置要求考生首先要从200字的文字叙述中“解读信息”,然后根据有效信息和题目的设问联想并“调动和运用相关的知识”,做出判断和正确选择。
这里考查学生最基本的审题和课本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即解读知识、调动知识的能力。
如果考生没有基本的读懂材料能力,不能通过提示回归相关的课本知识就无法进行有效的选择,顺利的解题。
再如,文综丙卷38题是一个表格和文字材料组成的主观性试题。
图表题从时间和项目上各列出4项内容展现“农民收入来源及构成”。
考生只有通过“解读信息”进行横纵的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说明农民收入结构变化的状况”。
题目的第一问要求考生在读材料信息的基础上通过文字表达出来,考查学生“获取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第二问,要求考生根据图表信息提出增加“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纯收入”的主要经济措施,意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上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第四问是通过给信息材料并提供并提示观点,要求考生能够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
2005年根据考试关于综合能力从“信息获取”—“调动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探讨问题”的过程几乎在每一道题中都有所体现,反映了试题对考生思维过程的考查意图更加明确。
2005年试题突出综合能力的四项内容考查,并把它作为史地政三科共同的要求,作为文科考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要素,这是值得注意的倾向。
2006年政治高考热点专题视点及备考指南
. 政 史 地
调发展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调节收入分配 , 促进 社会的公平正义 等相关时事 材料都与科学发展观有
改革将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 国开始 我 实行以市场为基础 、 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 调节、 有管
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 股份制改革
意义重大。 () 4 历时两年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 圆满结束 。 这是新中国成立 以来重大 的国情 国力调查, 旨在查清
第二、 第三 产业 的情 况 。
和认真负责地处理矿难事故 。 ()切 实保 障农 民工 权益 。 3 () 4 理顺收入分配关系 , 让社会更加 公平( 我国
的个 人所得 税调 整 ) 。
家投资结构发生重大转向, 由以城市建设为主 向更多 地支持农村建设转变。 备考指点 国家对经济发展 的宏 观调控涉及 的
社、 党的建设等。要注意深刻领会开展保 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可 联系哲学 常识 中意识 的反作用 、 科学理论 的指 导作 用、 联系的观点( 因果联系 )事物的主要方面与次要 、
方 面 的关 系等 知识来 理解 这一 问题 。
维普资讯
≥
专题 l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主要视 点
主 要视点
()以科学 发展 观统领 经 济社会 发展 全局 。 1
() 1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 () 2 公推公选领导干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高考政治考前指导一、高考政治审题要仔细答题要规范(一)•解所有的题都应遵循的审题思路:原则:细心、审慎。
过程:1看设问,一次性将所有的问题看完(主观题需要把几个问题综合起来考虑)。
注意限制性提问:“政治或经济常识”,“民主制度、政党知识、宏观调控”等。
2. 抓材料中关键词:审好叙述语,概括主旨,即“主体做了些什么”。
如:主语--- 人大、市委、政协、联合国、东盟;房价、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企业、人均GDP等叙述语的内容3. 领悟出题者的意图一一考什么原理(道理)4. 想二个政治术语即:书本术语和时政术语(准确、完整地想)5. 扣题目的材料想:引用材料后说明材料体现了哪一原理。
(二).解具体题型应注意的问题:1选择题目----注意把握材料的整体意思,要借助该题组前面的引导材料、该题材料的标点、关键词句、尤其是最后一句怎么设问来筛选、排除。
2、辨析性质的问题----坚持“有是说是、有非说非、不全补充”的原则。
缜密思考,挑剔说法,辨证论述,合理表述(分层、扣点、逻辑、有材料的还要结合材料)注意:一切问题的答案最终都必须落实到书上的知识点!3、哲学观点运用类的问题---注意整体把握、突出最主要的观点。
分层次,先观点、后分析。
分析不可缺。
4、图表题一--审题:先看标题,弄清楚说什么?说了哪几点?(横向、纵向看全、小注不可丢),结合几个材料整体把握题意观点。
看清所问角度范围。
表述:尽可能地先打底稿,理清思路、语序,整理合并相关意思。
第一问概括注意分寸,切忌过于笼统和过于琐细;后面讲措施一定注意与材料所揭示问题的对应。
5、意义类---在讲重要性的同时不可忘了说其必要性。
讲意义时要移点换位,由近及远、有序展开。
6、谈认识类---一般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7、讲措施的----给材料的紧扣材料,先读懂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概括转化为学科语言没有材料的记书,回忆背的观点。
8、分析类问题:指题目中没有任何材料提示,而且教材没有专门的系统论述,让你仅围绕一句话展开分析。
解答这种题时还是要回归、依托教材,哪怕仅仅是个概念或简单的几个点,要从阐述基本概念或原理入手,紧扣题目,去整合教材相关知识,形成思路,分层做答。
二2006年政治特别要高度注意的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十一五”时期,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 ______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_______ 左右,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耕地减少过多,状况得到有效控制。
(C )A、翻一番10% B 、翻两番20% C 、翻一番20% D 、翻两番30%2、哈佛商学院的教授曾经将一张图片(图片中的女性既似少妇又像老妇)分给两组学生告诉其中一组,画上是位妙龄少妇;告诉另一组,画上是位老妇。
20秒过后收回图片,接着再用幻灯片展示给所有学生,让大家描述这位女子。
结果,事先看过少妇像的,几乎一致认定这就是那位少妇;而事先看过老妇像的,也都认定这是那位老妇。
从哲学角度看,这是因为。
( D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B、意识对物质的反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C、事物的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 D 、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具有能动性义乌个体、私营经济仍然保持较快的发展趋势,个体经济户总量突破8万户。
全市个体工商户数为75087户,从业人员有180201人,与2004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5.09% ;私营企业共8017家,同比增长25.89%。
全市个体私营企业产销形势继续保持良好的态势,共创工业产值1097738万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485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5.19% 和7.17%。
据此回答3-4题:3、义乌个体、私营经济迅猛发展的原因(D )①个体、私营经济机制新、有活力,适应市场要求②个体、私营经济是我国现阶段的重要经济成分③个体、私营经济最适应社会化生产的发展要求④国家鼓励、支持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并为其发展制定一系列政策A、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4、义乌个体、私营经济对义乌经济发展的贡献表明(A )A、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B、我国经济正逐步走向私有化C、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将逐渐被削弱D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5、“福娃”设计者、美术大师韩美林先生有一句名言:世界艺术的大同之日就是世界艺术的消亡之日。
从哲学角度看,这样说是因为(D)A.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B.民族的才是世界的C.有差异才有矛盾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近年来,地震、海啸、飓风、禽流感等给世界诸多国家造成巨大损失,为此,各国纷纷建立预警机制,增强了人类防范自然灾害的能力。
可见,“灾难也是一种有价值的财富”。
这说明(D )①人的认识总是无限的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③.没有理性认识就没有感性认识④.正确把握事物因果联系,可以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A、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三、论述题:7、(要求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展开分析。
)2006年3月4日下午,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发表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1观的讲话,在两会代表委员中产生热列反响,纷纷表示,胡锦涛讲话中提出的“八个为荣、八个为耻”,全面阐述了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具体要求,对明确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请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谈谈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
答:(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3分)“八个为荣、八个为耻”对明确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3分)(2)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对人作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3分)“八个为荣、八个为耻”,是属于正确的价值观,对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青年学生人生理想和人生目标的选择和实现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分)(3)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
人的活动只有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3分)只有每个公民树立“八荣八耻”的思想观念,才能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3分)考生如从其它角度回答,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8、材料一: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吉祥物“福娃”和奥运徽章“中国印•舞动的北京”都体现出丰富而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传达着勤劳自强的中华民族迈向世界的豪情和自信。
材料二:当前,一些中小学生越来越热衷于过愚人节、圣诞节等节日,一些商家也抓住机会大搞洋节促销活动。
倒是中华民族的一些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等被一些中小学生逐渐淡忘。
有关专家担忧,这种状况会冲击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削弱我国的综合国力。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请你对材料二中的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
(2)运用哲学知识,分析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
答:(1)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长期积累和凝聚,是民族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生民族凝聚力的源泉之一。
(2分)淡忘传统文化,会消解民族内的凝聚力,不利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2分)(2)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一分为二看问题。
(2分)文化建设要博采各国文化之所长,吸收各国文化的文明成果,同时要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
(2分)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分)对外来文化要做具体分析,对我有用的要吸收,有不利影响的要抵制。
(2分)③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2分)要立足我国国情,结合我国实际,对于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应该结合时代和实践加以继承和发展,对于外来文化我们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的原则,努力吸收和学习有益的优秀的文化成果,同时向世界展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成果。
(2分)综合评价:2分。
9、(本大题共20分。
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材料中所反映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分析。
)注:到2005年,工业品关税平均税率降到10%并逐渐扩大市场准入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所作出的承诺。
材料三:近年来,上汽集团在积极“引进来”的同时,不断加大“走出去”的力度。
当年上汽与美国通用汽车合资建立上海通用,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生产的赛欧和别克轿车已经在产量和盈利增长方面在中国汽车业名列前茅。
而如今实施“走出去”的战略,2002年10月13日,上汽集团出资5970万美元,收购通用大宇汽车科技公司10%勺股份,参与全球汽车工业的重组行动。
现在上汽集团在整车出口批量化、零部件出口规模化、海外公司本土化方面取得多项突破。
(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说明我国企业为什么在“引进来”的同时,还需实施“走出去”的战略?(2)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知识,结合材料三,请你就我国企业如何实施“走出去”战略上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1)为了全面提高对外水平,必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市场经济开放性、竞争性特征的客观要求,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5分)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利于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有利于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5分)(2)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强强联合”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提高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改善商品结构,坚持以质取胜;调整企业产品结构,采用高新技术和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做大做强企业,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针对不同国家、地区,采用多种对外投资、合作形式,坚持互惠互利中实现共同发展。
(10 分)10、(32分)材料一:2005年4月7月,连战、宋楚瑜、郁慕明分别率中国国民党、亲民党、新党访问大陆,分别展开了“和平之旅”、“搭桥之旅”、“民族之旅”。
两岸政党间的频繁接触和交流,不仅是两岸关系发展中的历史性事件,更是对整个中华民族影响深远的一件大事。
两岸政党领导人,以其前所未有的大智慧,促成两岸政党的正式交流,代表了主流民意,开辟了21世纪以来两岸政治对话的新途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