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启蒙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1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第1篇:月光启蒙教学设计《月光启蒙》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我在讲解这节课时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来感悟歌谣的特点,体会母亲歌声的甜美,明白课题的含义,体会写这篇课文的深刻用意,让学生学会感恩母爱,回报母爱。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
2让学生图文结合,感悟语言内在意蕴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直接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了月光启蒙,月光是那样的柔和,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诗意的月光启蒙,去品读歌谣,品味母爱。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最喜欢文中的什么? 生:歌谣第1 页师:歌谣也同样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母亲唱了许许多多的歌谣。
板书:歌谣课文中写了几首,请你们找出来读一读,可以把你最喜欢的那一首多读几遍,读出你喜欢的原因。
生读,师巡视学生,同学读的真投入呀。
师:提问让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歌谣。
生:我喜欢的歌谣是月儿弯弯哪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
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
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
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着太阳。
(设计意图:让学生悟出歌谣表达的人们对美妙生活的向往)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我从凤凰凤凰一摆头,看出来的,凤凰落在梧桐树上,那里就盖起了瓦房和楼房。
师:是啊,凤凰是一种吉祥的鸟,它性格高洁,非晨露不饮,非嫩竹不食,非千年梧桐不栖。
传说它落在梧桐树上就会好运连连。
师:你喜欢哪一首,为什么喜欢? 生:我喜欢的歌谣是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这首歌谣很有趣,很幽默。
) 师:那谁能用家乡话来读一读这首歌谣?第2 页生:读师:我们家乡版的歌谣是不是也很幽默,很风趣,这就是乡音乡韵,充满了乡土的气息。
2023年月光启蒙教案四篇

2023年月光启蒙教案四篇月光启蒙教案篇1(4039字)一、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月光启蒙》,齐读课题,再轻柔些,展现月夜的美好,宁静。
二、紧扣“启蒙”,回环品读(一)吟唱民谣1、玉石雕像般的母亲为什么是我的启蒙老师?在美妙的月夜里,母亲到底为我做了哪些事?(板书:唱民谣民谣、讲神话故事、猜谜语)2、上节课作者告诉我们:母亲能唱故乡所有的歌谣,母亲也为我吟唱过无数的歌谣,四十年后有这么两首歌谣总是萦绕在我耳旁,不曾忘怀,谁来读一读歌谣;(课件出示:歌谣)3、你读得很美,那母亲吟唱的美吗?作者是怎样描写的?一生读,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
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4、你认为美在哪?(点击:甜甜的,轻轻的,深情)5、想听吗?听——(慢),篱笆小院里传来了母亲的歌谣!(播放民谣音画)6、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好甜,好柔)(出示段落)是啊!母亲就是这样甜甜、轻轻地为我吟唱,你能通过朗读读出这种感觉吗?(提示:甜甜、深情、轻轻)(你再读,谁再来读一读)7、啊,母亲用轻轻的、甜甜的嗓音为我吟唱,如此深情,以致让我产生了幻觉,觉得这声音就像——生接读:三月的和风,像——生接读: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生接读: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1)读着这段话,你们有什么疑问吗?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小院里明明飘满的是母亲的声音,为什么作者说成是“芳香的音韵”呢?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句子,作者说,母亲的声音像——(点击:三月的和风)三月的和风就是春风,同学们,你们想想啊,当三月的和风吹过,大地会迎来怎样美丽的景色啊?(引导生想象:花、草、鸟??三月春风会吹红桃花,吹黄迎春花,吹绿了草儿,大地到处花红柳绿,芳香四溢)你们想象得真美!母亲的`吟唱就像这三月的和风,吹开了花红柳绿,到处是春意盎然,让我们闻到了浓郁的——(点击)芳香谁能读出这两个词的味道?太香了,让我们将这浓郁的芳香带到句子中去读一读吧!(2)啊,芳香的气息真让人陶醉!那母亲的吟唱又像小溪的流水(点击),小溪的流水声是怎样的?(叮叮咚咚??)母亲的歌谣就像这小溪的流水,充满了清脆,婉转,动听的——(点击)音韵!7、同学们,母亲吟唱歌谣给我带来了美的享受,其实,母亲吟唱歌谣还有含义呢,现在谁能模仿母亲的声音甜甜地来诵读这两首歌谣?(再次出示歌谣)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母亲通过歌谣想告诉我什么呢?(要勤劳的母亲,做个热爱生活的人。
2023年有关月光启蒙教案三篇

2023年有关月光启蒙教案三篇月光启蒙教案篇1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
2.文中插图精美,在指导读书感悟时,可结合插图,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内在意蕴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出示孙友田的经典诗句,相机介绍诗人。
2. 孙友田能成为诗人,离不开他的母亲,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
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3. 这是位怎样的母亲,竟能给她的孩子带来如此丰富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友田写的散文《月光启蒙》(板书课题齐读)二、初读指导1. 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生词及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
2. 检查自学情况(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2)指名读,注意轻声(裳)、前鼻音(辰)、后鼻音(蒙、凤、凰、嫦、荆、帐)(3)指名试读课文,了解掌握情况。
启蒙: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智慧得以初步开发。
混沌:形容无知无识的样子。
3. 通读课文,思考分段交流第一段(1~3):写童年夏夜生活的美妙,是母亲的歌谣使“我”懂得了对故乡的爱,对民间艺术的爱。
第二段(4~8):写母亲在夏夜给我讲神话故事、唱童谣、猜谜语,启迪了“我”的想象和智慧。
第三段(9~9):写母亲是启蒙老师,为“我”飞向诗歌王国奠定了基础。
4. 质疑问难三、指导书写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 出示课文插图:看了这温馨的画面,你会想起什么?或想说点什么?2.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母亲无数的心血与汗水,蕴涵着母亲无尽的牵挂与关爱。
《月光启蒙》教案【优秀10篇】

《月光启蒙》教案【优秀10篇】《月光启蒙》教案【优秀10篇】《月光启蒙》教案篇一……师:她唱了哪些民歌民谣?生:(回答)师: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些民歌民谣。
老师想先让你们自学(出示歌谣)并提学要求(出示)在自学过程中,你可以自己动笔写写,画画。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交流: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段歌谣(生读)请同学生1;他声音太轻了。
生2:没有感情生3:……师:两首歌谣应该怎么读呢?读读课文看看课文中是怎么写的?生: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
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师:回答的非常好,(出示)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读?生;我们应该轻轻的生;甜甜的生;要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师:对,我们应该轻轻的读,我们一起来试下师:想不想听听母亲是如何为我吟唱的(放录音)你觉得母亲吟唱的好吗?我们一起想象自己也在妈妈的怀抱里听妈妈唱着歌谣。
(生想象)师:刚才我们听了妈妈唱的歌谣,你从歌谣中感受到了什么?你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生;回答……《月光启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一重要的讲读课文,作者是著名的诗人孙友田。
文章用细腻的笔触回忆了自己的母亲及为好的童年生活。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用民间文学给我启蒙,引领“我”走进了诗歌的王国。
在教学这一片段时,出乎我的意料,学生的表现令我惊讶,他们对民歌民谣根本就不感兴趣,在自渎时,发现有些同学在暗自发笑,我想,这也许是因为这些歌谣、民谣是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的作品的缘故,早就落伍啦!现在的学生更喜欢的是卡通人物吧。
在听母亲吟唱的录音,同时要求想象自己同样也在妈妈的怀抱里时,有些学生显得有些不耐烦,更加不会感兴趣,更出乎我的意料。
但是我进而一想,恍然大悟:现在的学生钟情于电脑和电视,家中也没有露天的阳台,父母也没有心思给孩子讲那些老掉牙的民俗歌谣,难怪毫无兴趣。
更何况,现在的学生对于自然科学知识了解不少,对于那漆黑的夜空早已经没有了联想和憧憬……在这些歌谣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自发的进行四人小组合作的方式,小组之间进行了讨论,自己进行探究,一部分本来没有学习自主性的同学在另一部分同学的带领下体现出了自己学习的个性,他们也能积极思考,体会到了母亲的勤劳,辛苦,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这些都是同学自学体感受的,体现出来的。
《月光启蒙》教案设计

《月光启蒙》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了解《月光启蒙》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3. 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
1.2 技能目标1.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日常交流。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阅读兴趣。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3.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月光启蒙》是一篇描绘月光下美好景色和温馨家庭氛围的散文。
作者通过对月光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妙,以家庭成员间的互动,传递了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 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2.2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抽象意境。
2. 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实际交流。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景色和情感。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
3. 任务型教学法: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3. 评价机制:设置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课前准备1. 准备课文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
2. 设计课后任务和评价标准。
4.2 课堂导入1. 利用图片或音频素材,引导学生关注月光下的景色。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月光的美好印象。
4.3 课堂讲解与实践1. 分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结构和主题思想。
月光启蒙教案5篇

月光启蒙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月光启蒙教案5篇下面是本店铺分享的月光启蒙教案5篇(月光启蒙课件),供大家赏析。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月亮的形态、特点和变化。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促进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
准备一些与月亮相关的图片和资料。
准备一些观察月亮的工具,如望远镜、天文日历等。
三、教学过程
导入活动(10分钟)
通过展示月亮的图片和介绍资料,引起学生对月亮的兴趣。
让学生观察和描述月亮的形态和特点,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概念讲解(20分钟)
向学生简单介绍月亮的形成和变化原因,让他们了解月亮对地球的重要性。
通过图片和故事的讲解,帮助学生了解月亮的不同形态和月相变化。
观察活动(3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月亮的活动,如使用望远镜观察月面的特征。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月亮的变化,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展开讨论。
创作活动(40分钟)
让学生进行绘画、手工制作等创作活动,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引导学生设计自己的月亮观察活动,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感受。
总结和反思(10分钟)
让每个学生分享自己对月亮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对观察和创作活动的反思和体会。
四、延伸活动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探索月亮的变化,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思维能力。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5篇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5篇月光启蒙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对唱谣、童谣有肯定的熟悉。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从母亲那里受到的启蒙教育,体会对母亲的深深思念之情。
教学过程:课前教师里响起妈妈唱的歌谣。
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刚刚听到了什么?下面,让我们悄悄地来听妈妈为我们唱的歌谣。
(音乐响起)二、学习课文:1、在酷热的夏夜,模糊的月光下,当这一首首歌谣飘过你的耳边,你有什么感觉?2、幼时的孙友田的每一个夏夜都是倾听妈妈的歌谣度过的。
每当孙友田听妈妈唱起歌谣时,他觉得妈妈唱的那么轻柔,就象是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
这甜甜的,深情的嗓音始终回荡在他的耳边。
3、翻开课本,快速扫瞄,找出直接描写妈妈歌谣唱的好的局部。
(课件出示第四小节)(1)认真的读一读,你从哪些词中体会出了妈妈的歌谣唱的好?(2)指导朗读。
4、躺在妈妈的怀里,伴着妈妈的歌谣,我慢慢地沉醉了。
(课件出示插图)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严厉的月色马上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
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
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悦耳的歌谣。
看!你们都看到了怎样的母亲?(1)指导学生观看插图。
(2)(课件出示: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悦耳的歌谣。
)(3)你知道母亲一天忙了些什么吗?(4)试着把这句话读好了。
5、就是这样一位母亲,在童年的夏夜为自己的孩子唱着一首又一首悦耳的歌谣。
我们再来听歌谣,在这歌谣中你听懂了什么?(音乐响起,出示歌谣)(1)学生沟通。
(2)师小结:我的家乡不长五谷,日子过的非常清苦。
在妈妈的歌谣里却有漂亮的凤凰,有美丽的云南,有一座座又高又大的房子。
妈妈唱歌谣想告知我们对美妙的生活要布满憧憬。
(3)读读这两首歌谣,把你们感受到的通过读表现出来。
6、母亲不识字,但她会唱许多好听的歌谣,她用歌谣不仅给我送了月夜浓郁的诗情,更用歌谣把家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我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月光启蒙教案合集五篇

月光启蒙教案合集五篇月光启蒙教案篇1 第一课时一、导入:1、认识孙友田吗?2、《翻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会背吗?孙友田就是这首诗的作者。
二、初读课文:理解:混沌豁然开朗莲花落读好这些歌谣、童谣三、读通课文,感知民歌童谣:出示文中的歌谣童谣,说说你读懂了什么?选择你喜欢的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一、歌谣、童谣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十九课——《月光启蒙》。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在回忆自己的童年,回忆自己童年时,母亲在月光下为自己唱歌谣、童谣、讲故事、说谜语的情景。
1、品读:读了这些歌谣童谣,你有什么感觉?2、那母亲是怎样唱歌谣童谣的?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先请大家仔细读读课文,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p 句去体会。
〔可以是母亲的动作、声音、神态〕出示第四自然段: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
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为什么要轻轻的?怎样唱叫吟唱?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还像什么?那你能像母亲一样吟唱吗?如今当你听到这些歌谣,又有什么感受?你知道母亲在唱这些歌谣时的感受吗?〔联络母亲的神态、动作〕从哪里看出母亲充满“深情”?〔深情地吟唱〕还有呢?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
注意“搂”,你有被母亲“搂”过吗?被母亲“搂”着的感觉是怎样的?宁静而美妙的月夜,被母亲搂在怀里,听着她甜美而深情的歌声,多么富有诗意。
请大家再读一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诗意来: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
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再读文中的歌谣、童谣,像母亲一样轻轻的吟唱,像母亲一样充满爱意,像母亲一样飘满芳香。
二、感受月光:师:那么母亲又是在怎样的月夜里给“我”做这些事情的呢?找出描写月色的句子,读一读,读出宁静。
1、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
《月光启蒙》教案设计

《月光启蒙》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月光启蒙》的故事情节,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特点。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想象力,感受作品中的情感氛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月光启蒙》,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兴趣,提升对家庭、友谊等主题的思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月光启蒙》是一部富有童趣的短篇故事,通过讲述一个孩子在月光下与家人、朋友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展现了家庭亲情和友谊的美好。
2.2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难点:感受作品情感,体会家庭、友谊的主题。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
3.2 提问法教师针对故事内容,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3.3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的理解。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月光启蒙》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4.2 学生自读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情节,感知人物。
4.3 讲解分析教师针对故事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
4.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4.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故事情节、人物特点和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思考家庭、友谊的意义。
第五章:作业设计5.1 课后作业5.2 拓展作业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家人、朋友共同完成一项有意义的活动,记录过程和感受。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课堂提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6.2 小组讨论观察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合作能力。
6.3 课后作业批改教师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教师自我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7.2 学生反馈收集教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需求。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月光启蒙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认识2个多音字。
能联系上下文,体会“长”、“芳香”等词语的意思。
3、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二、教学重点:通过读文品句,体会母亲对我无私的爱,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三、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四、教具学具:教学课件五、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节凑地读好“歌谣”部分,感受“歌谣”的趣味性。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认识2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理解“长”、“芳香”等词语的意思。
3、理清脉络,知道课文大意。
4、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歌谣”对作者的启蒙。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清文章脉络,亲近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长”、“芳香”的意思。
体会“歌谣”对作者的启蒙。
教具学具:PPT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现代作家孙友田,被称为“煤炭诗人”,因为原来就是一位煤炭工人。
而如今,当代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理事,文学创作一级。
他是怎样由懵懂走上文学之路的?又是谁在他心里埋下了文学的种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月光启蒙》。
(示意学生齐读课题)——《月光启蒙》。
2、初步审题:(1)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回忆一下,是谁启蒙了谁?(母亲启蒙了“我”)(2)那母亲是如何启蒙他的呢?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①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识记生字新词。
②默读课文思考: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月光启蒙教案汇编八篇

月光启蒙教案汇编八篇月光启蒙教案汇编八篇月光启蒙教案篇1 一、教材简析《月光启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新增选的课文。
本教材以“动态生成”的观念引领教者优化课程资的开发与利用。
课文以“民谣、童谣、谜语”的形式,充分展露“母爱、童心、智慧”这一主题。
二、教学目的根据20xx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苏教版这一类文章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程度,我拟订如下教学目的:1、认知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的意思和用法。
2、技能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把握民谣、童谣的内蕴美。
3、情意目的:学生在品味朗读的根底上,让知识生成智慧,使智慧与情感共生。
三、教学重点、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形象再现歌谣意境,感受民谣、童谣的深远意境。
难点是:互动生成,价值引领,意境领悟。
四、教学准备:网页形式、可选性强、动画演示、运行环境基于Windows20xx下的电脑课件。
五、教法与学法:“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身心开展特点,遵循“积极指导自学、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创造学习、前后联络、读中感悟、角色体验,多渠道承受信息。
六、教学思路:在传统教学手段的运行之下,本课教学目的需三教时达成,但由于本课凭借电脑课件辅助教学,加之,本课件制作采用网页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进步了课堂教学效率,所以在网页式多媒体课件支持下,本课可采用两课时达成教学目的。
第一课时:学会生字新词,反复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在细读课文,品味朗读的根底上,创设情景,增强体验,拓宽延展。
这里,我着重说一说第二课时的教学思路:〔一〕直接揭题,自主定位课始,我直接揭题,并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在学习中你想学到什么呢?”[这一设计既符合“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根本原理”中的第一条原理:目的控制原理,又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构建,使学生在最强的学习欲望、最正确的学习条件下进展学习。
17、月光启蒙_教案教学设计_1

17、月光启蒙本文是关于17、月光启蒙,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材简析:《月光启蒙》,是当代作家孙友田的一篇写人散文,节选自《月光母亲》。
《月光母亲》讲述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对来看望她的儿子只是傻傻地笑,笑得作者泪流满面。
而在课文中,作者则回忆了小时候母亲在月光下用歌谣、神话故事、童谣、谜语等对自己进行启蒙教育的事,表达了对母亲养育、启蒙之恩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全文共可分两段。
第一段(第1——13节)写母亲在夏夜的月光下给“我”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启迪了“我”的想象与智慧。
第二段(第14节)写母亲是“我”的启蒙老师,为“我”飞向诗歌王国奠定了基础。
纵观全文,一条主线,一个重点,两个难点。
一条主线是情:在朦胧的月光下,母亲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使“我”忘却了夏夜的躁热,沉醉在美妙的歌声中,使我领悟了父辈们对家乡、对生活的感情;《嫦娥奔月》《牛郎织女》一个个优美的神话故事,为“我”打开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一段段幽默风趣的童谣,不仅丰富了“我”的积累,还使“我”感受到文学的亲近;生活中的谜语,同样启迪“我”思考和联想。
所以作者说:“我们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
”“苦涩童年的夏夜却是美妙的。
”是母亲用自己对生活全部的理解,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文学的种子;是母亲用优秀的民族文化,用艺术的形式教育“我”培养“我”,为“我”打开了闭塞的心灵之窗,照亮了“我”灰蒙蒙的心灵,使“我”一颗混沌的童心变得豁然开朗,使“我”得到了有益的启蒙,长大后成了一名作家。
一个重点是“启蒙”:谁为谁“启蒙”?母亲怎样“启蒙”作者的?(以歌谣、神话故事、童谣、谜语为载体,对“我”进行启蒙教育。
)为什么以“月光启蒙”为题?(光下,母亲给了我启蒙教育,以“月光启蒙”为题,感谢、怀念母亲在月光下“我”进行的启蒙教育,点明中心。
)两个难点:1、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两个“长”不一样的意思,前一个“长”是“生长”,后一个“长”是“产生”。
《月光启蒙》教学教案

《月光启蒙》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1.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月光启蒙》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1.1.2 让学生理解并体会作品中描绘的月光下的美好景象及其寓意。
1.1.3 让学生通过作品,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月亮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1.2 能力目标1.2.1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能够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1.2.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进行相关的创作活动。
1.3 情感目标1.3.1 让学生感受作品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1.3.2 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的寓意,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作品简介《月光启蒙》是一篇描绘月光下美好景象的散文,通过描绘月光下的田园风光、家庭亲情和民间传说,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热爱。
2.2 教学重点2.2.1 分析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2.2 赏析作品中的描绘月光下的美好景象的句子。
2.2.3 理解作品中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2.3 教学难点2.3.1 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2.3.2 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作品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寓意。
3.2 讨论法:分组讨论作品中的美好景象和象征意义。
3.3 欣赏法:欣赏作品中的艺术特色,如描绘手法、修辞手法等。
3.4 创作法:让学生进行相关的创作活动,如绘画、写作等。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其他关于月亮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讲解:详细讲解作品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寓意。
4.3 赏析:分析并欣赏作品中的描绘月光下的美好景象的句子。
4.4 讨论:分组讨论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艺术特色。
4.5 创作:让学生进行相关的创作活动,如绘画、写作等。
4.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5.2 创作作品: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如绘画、写作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
2让学生图文结合,感悟语言内在意蕴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直接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了月光启蒙,月光是那样的柔和,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诗意的月光启蒙,去品读歌谣,品味母爱。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最喜欢文中的什么?生:歌谣师:歌谣也同样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母亲唱了许许多多的歌谣。
板书:歌谣课文中写了几首,请你们找出来读一读,可以把你最喜欢的那一首多读几遍,读出你喜欢的原因。
生读,师巡视学生,同学读的真投入呀。
师:提问让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歌谣。
生:我喜欢的歌谣是月儿弯弯哪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
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
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
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着太阳。
(设计意图:让学生悟出歌谣表达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生:我从凤凰凤凰一摆头,看出来的,凤凰落在梧桐树上,那里就盖起了瓦房和楼房。
师:是啊,凤凰是一种吉祥的鸟,它性格高洁,非晨露不饮,非嫩竹不食,非千年梧桐不栖。
传说它落在梧桐树上就会好运连连。
师:你喜欢哪一首,为什么喜欢?生:我喜欢的歌谣是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这首歌谣很有趣,很幽默。
)师:那谁能用家乡话来读一读这首歌谣?生:读师:我们家乡版的歌谣是不是也很幽默,很风趣,这就是乡音乡韵,充满了乡土的气息。
生:读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
xx吃,小猫看,急的老鼠啃锅沿。
(设计意图:读出歌谣的韵味,感受歌谣中小动物的可爱)生读······听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听到了咯吱咯吱啃锅沿的声音。
还有一首谁喜欢的。
生:毛娃······我觉得毛娃可爱有趣,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首歌谣还有一个特点呀,师范读生:押韵。
师:谁喜欢这首歌谣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生:这首歌谣写了一位勤劳善良的母亲在洗衣服的场景。
师:现在你们对歌谣又有了哪些新的理解?生:有趣幽默、押韵、简短易懂、生动形象、有节奏感、朗朗上口。
生:歌谣中还有许多小朋友喜欢的小动物之类的东西,都写在上面感觉十分的幽默风趣。
师:是啊!记得有一位作家说哥谣是孩子们成长的精神食量,孩子们都很喜欢,孙友田的认识和你们是一样的。
课件出示:这些民歌民谣特点:明快、流畅、含蓄、风趣。
充满了乡土的气息,浓郁的诗情,也给我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想象。
刚才是同学们自己读歌谣,那母亲吟唱的歌谣又会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童年的夏夜······歌谣,(课件出示)师你们听母亲的歌声从篱笆小院里传出来,师唱歌谣。
师:听了母亲的歌声有什么感觉?小组内交流。
生:我觉得母亲的歌声甜甜的、柔柔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你的感受多丰富,就像一位小诗人);母亲的歌声优美(是啊,母亲的歌声是那样的甜美像春风吹在脸上)师:如果让你们打个比方那声音又像什么呢?生:像优美的小提琴曲、像黄鹂唱的歌(是啊,你们的感受多丰富呀,就像一个个小诗人了。
)师:母亲用这甜甜的嗓音唱着,孙友田的感受和你们是一样的,他在文中是这样写的。
谁来读一读?生读生: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芳香的音韵那怎样才能让芳香的音韵飘满小院呢生:(芳香)拉长这样香味就能传的更远了。
)生:(我们的教师飘满了芳香的音韵)生:听母亲的吟唱是一种享受,听你的朗读也是一种享受师:读到这里,你想象一下,当时的我是怎样听母亲唱歌谣的?生:我坐在月光下认真的听母亲唱歌谣觉得是一种享受(你觉得是一种享受);我坐在月光下,闭着眼睛,摇着头,认真听母亲唱(真有创意)师:听着母亲唱歌谣,我是那样的陶醉,那样的享受,那样的快乐,让我们一起把这种美好的感受也读出来。
生读课文。
师:读到这里,你们知道了作者为什么要说芳香的音韵,从芳香二字你感受到了什么?可以联想歌谣,联系你刚才的感受品味一下。
生:我觉得听母亲的歌声就像花儿一样香,一样美。
生:母亲的歌声本来是可以听到的,但我却从小院里嗅到了芳香的音韵这是我和母亲情感之间的交流。
师:是啊!从着这芳香我品出了母亲的歌声是那样的轻柔甜美,品出了母亲吟唱的歌谣让我们的孩子如痴如醉,品出了那一首首歌谣散发出的美好感受,这就是孙友田所体会到的芳香的音韵。
师:学到这里,你们可能会有一个问题,母亲不识子呀,她怎么会唱那么多歌谣,同学们小声读第五自然段,相信你们会找到答案的。
生:母亲······听艺人(找出了母亲唱歌的原因)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
师:刚才这位同学找的句子里有两个“长”第一个长是什么意思(生长)第二个也是生长的意思吗?生:流传蕴育创造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生:黄河留给家乡的古道不生长五谷,却留传孕育歌谣。
师:我们知道,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哪里虽然土地贫瘠,但人们勤劳智慧,创造流传了大量的歌谣,这些歌谣就像滔滔不息的黄河水一样,滋养这一代又一代的子孙。
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课件出示)生:齐读这句话。
师:所以说她真是我的启蒙老师。
母亲除了用歌谣给了我启蒙,还用什么给了我启蒙?生:神话、谜语、(师板书)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后面的部分,你从中又受到了怎样的启蒙?师:同学们读的真用心。
师:你们听着母亲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听着听着在那高深莫测的夜空,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牛郎织女在喜鹊桥上相聚生:xx大闹天宫师:看神话故事把你们带到天上去了,母亲就是用这一个个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启迪着我的童心。
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课件出示)。
师:为什么在我的眼里,母亲就像一尊玉石雕像呢?生:母亲心底善良纯洁,像玉石一样晶莹剔透生:因为母亲穿着一件白布褂子,在月光照耀下就更新一尊玉石雕像。
师:读到这里你们知道课文问什么要用月光启蒙做课题了吗?生:因为母亲是在月光下唱歌谣,讲故事的,所以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生:因为母亲是在月光下启迪我的想象,让我分享诗歌的王国。
师:母亲就是用歌谣神话谜语来为我播下了一粒粒爱文学爱生活的种子,让他们生根发芽成长,如今孙有田已经成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那是因为母亲在月光下给了他启蒙,孙有田对他的母亲满怀感激怀念之情,他在文章的最后写道: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课件出示)生自由读。
师:让我们满怀感激之情一起来读一读这诗一般的语言:(课件出示)感谢您,母亲使您用那一双勤劳的双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感谢您,母亲是您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xxxx启迪我的想象。
感谢您,母亲是您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师:40年以后,孙友田赶回老家去看到母亲时,(课件出示)母亲安详的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
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道我是谁,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
师:同学们,每当孙友田看到那一轮明月他会想起些什么?拿起你的笔写到作业纸上。
生:每当看到那一轮明月,我就想起了母亲给我唱的那些歌谣,给我讲的神话故事,给我猜的谜语,我就想起了勤劳母亲在月光下洗衣服的那些场景,我就好像看到了母亲头上的白发。
生:每当看到那一轮明月,我就想起了母亲在月光下搂着我的那些场面,想起了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教学总结:同学们写得多好啊!是啊,每当看到那一轮明月他就会想起母亲唱的那一首首歌谣,讲的那一个个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猜的许许多多的谜语。
这里面包含了太多的母爱,是母亲给了我终生难忘的启蒙教育。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了母亲无数的心血与汗水,蕴涵了母亲无尽的牵挂与关爱,这让我想起了唐代诗人孟郊的一句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课下作业:(课件出示)1、搜集家乡的民歌民谣,也让他们在你的心中生根、发芽、成长。
2、母亲节就要到了,希望同学们为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或是写一封感恩信,报答你的母亲,相信那是你的母亲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设计理念: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我在讲解这节课时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来感悟歌谣的特点,体会母亲歌声的甜美,明白课题的含义,体会作者写这篇课文的深刻用意,让学生学会感恩母爱,回报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