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妇产科护理第九章异常分娩
妇产科护理第09章 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妇产科护理第09章 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93bce40f14791711cc7917c2.png)
【胎儿发育异常及临床表现】
巨大胎儿
– 胎儿体重达到或超过4000g者。
胎儿畸形
–脑积水 –其他
妇产科护理学
第九章 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第三节 胎儿及胎位异常
【对母儿的影响】
(一)对母体的影响
产程延长 手术产机会增加 软产道损伤 形成生殖道瘘 宫颈撕裂
妇产科护理学
第九章 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第九章 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第二节 产道异常
【产道异常】
(一)骨产道异常
处理要点
(1)产前鉴定骨盆 (2)明显头盆不称(绝对性骨盆狭窄):剖宫产 (3)轻度头盆不称(相对性骨盆狭窄):监护下 试产、人工破膜。胎儿窘迫及时剖宫产 (4)入口平面狭窄:试产2~4小时 (5)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平面狭窄 阴道助产,胎儿 窘迫剖宫产术 妇产科护理学
第九章 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第二节 产道异常
【产道异常】
(二)软产道异常
子宫下段、宫颈、阴道、外阴、盆底等 阴道异常:纵隔、横隔、狭窄、尖锐湿 疣 宫颈异常:外口粘合、宫颈水肿、宫颈 瘢痕、宫颈局部肿瘤
妇产科护理学
第九章 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第二节 产道异常
【产道异常】
(一)骨产道异常
护理评估
第九章 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妇产科护理学
第一节 产力异常
【产力异常】—护理评估
健康史 护理体检:1.产力方面 2.产道方面 3.胎儿方面 辅助检查 心理社会评估
妇产科护理学
第九章 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第一节 产力异常
【产力异常】—护理诊断
疼痛 有感染的危险 疲乏 有受伤的危险 焦虑
第09章 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第09章 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75ef40efba0d4a7302763a1d.png)
试产结果观察 人工破膜后2~4 小时无进展 出现胎儿宫 内窘迫
自然分娩
剖宫产术前准备
生理
妇产科护理学
病理
第九章 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小结
概念 异常分娩 子宫收缩力异常 潜伏期延长 活跃期延长 滞产 急产
妇产科护理学
概念 狭窄骨盆 均小骨盆 持续性枕后位 臀先露 横位(肩先露)
第九章 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 单纯扁平骨盆(simple flat pelvis) • 佝偻病性扁平骨盆
–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平面狭窄
• 漏斗骨盆(funnel shaped pelvis) • 横径狭窄骨盆
–骨盆三个平面狭窄
妇产科护理学
• 均小骨盆(generally contracted pelvis)
第九章 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妇产科护理学 第九章 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第一节 产力异常
【产力异常】
(一)子宫收缩乏力 对母儿的影响 产妇: 体力消耗、产伤、产后出血、产后感染 胎儿、新生儿: 窘迫、窒息、死亡、产伤
妇产科护理学
第九章 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第一节 产力异常
【产力异常】
(一)子宫收缩乏力
处理:找出原因、恰当处理 首先判断有无CPD情况 恢复生理极性和对称性 催产素应用
产前-预防损伤 临产-提供支持性措施、按医嘱用药、术前准备、心理护理 分娩-助产、防出血 产后-健康教育、出院指导、心理护理
妇产科护理学 第九章 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第二节 产道异常
第二节 产道异常
【产道异常】
妇产科护理学
第九章 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第二节 产道异常
【产道异常】
(一)骨产道异常
第九章-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第九章-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3897eb3b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7c.png)
上腺素)
子宫痉挛性狭窄环
找原因、停止一切刺激及诱因、哌替啶或
吗啡
恢复正常助产
有指征剖宫产
第一节 产力异常
(四)护理
1、护理评估 病史:临产时间、宫缩频率、强度、胎心、胎
动。 身心状况:腹痛难忍,产程进展快。 诊断性检查:
一般情况: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产科检查:子宫硬、病理缩复环。
2、可能的护理诊断
找原因、对因处理 注意休息睡眠、补充营养水分、
促进子宫收缩。
2、不协调性宫缩乏力
找原因、对因处理,恢复协调性收缩:
镇静: 无效、胎儿窘迫、头盆不称:剖宫产。 转化为协调性宫缩乏力:按协调性处理。 不协调性禁用缩宫素。
(四)护理
1、护理评估
(1)病史:产前检查资料、妊娠分娩史、临产精神 状态、休息、排泄、子宫收缩及先露下降情况
2、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 (高张性子宫收缩乏力)
第一节 产力异常
第一节 产力异常
产程延长
凡总产程>24小时为滞产;第二产程>2 小时称为第二产程延长
产程曲线: 潜伏期延长: >16小时
活跃期延长: > 8小时
可以单独存 在,也可同 时存在
产程停滞: > 2小时 第二产程停滞:> 1小时 第二产程延长:> 2小时
体狭窄部。
不随宫缩上移
第一节 产力异常
子宫收缩过强对母儿的影响有哪些?
母
软产道损伤 感染
产后出血
儿
胎儿窘迫 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颅内出血 骨折、外伤、感染
第一节 产力异常
(三)处理原则
1、急产史,提前住院待产
2、及早做好接生及新生儿抢救的准备
妇产科护理学-课件第九章-异常分娩
![妇产科护理学-课件第九章-异常分娩](https://img.taocdn.com/s3/m/b13d322b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b7.png)
时间短或不规则; ④往往有头盆不称和胎位异常。
(二) 临床表现
3.产程曲线异常 产程图是产程监护和识别难产的重要手段,产 程进展的标志是宫口扩张和胎先露部下降。
第二节 产道异常
产道包括骨产道(骨盆腔)及软产道(子宫下段、 宫颈、阴道、外阴),是胎儿经阴道娩出的通 道。产道异常可使胎儿娩出受阻,临床上以骨 产道异常多见。
一、骨产道异常
骨盆径线过短或形态异常,致使骨盆腔小于胎 先露部可通过的限度,阻碍胎先露部下降,影 响产程顺利进展,称为狭窄骨盆。
(一)狭窄骨盆的分类
注意水分与营养的补充。不能进食者静脉补充 营养。伴有酸中毒时应补充5%碳酸氢钠。低 钾血症时应给予氯化钾缓慢静脉滴注。初产妇 宫口开大<4cm、胎膜未破者,应给予温肥皂 水灌肠。自然排尿困难者,先行诱导法,无效 时及时导尿。破膜12小时以上应给予抗生素预 防感染。
(五)处理
2)加强子宫收缩:经上述一般处理,子宫收 缩力仍弱,确诊为协调性宫缩乏力,产程无明 显进展,可选用下列方法加强宫缩。
(三)对母儿影响
1.对产妇的影响 休息不好,进食少,精神与体力消耗,可出现疲乏无
力、肠胀气、排尿困难等,严重时可引起脱水、酸中 毒、低钾血症,影响子宫收缩。 由于第二产程延长,组织缺血、水肿、坏死,可导致 尿瘘。 胎膜早破以及多次肛查或阴道检查增加感染机会。 产后宫缩乏力影响胎盘剥离、娩出和子宫壁的血窦的 及时关闭,易引起产后出血。 手术产率高。
1.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 2.子宫因素 3.精神因素 4.内分泌失调 5.药物影响
(二) 临床表现
妇产科护理学讲义第九章
![妇产科护理学讲义第九章](https://img.taocdn.com/s3/m/87cbccddb4daa58da1114adf.png)
第九章异常分娩的护理第一节产力异常本节考点:(1)分类(2)原因(3)临床表现(4)对母儿的影响(5)治疗要点(6)护理措施一、分类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及极性不正常或强度、频率有改变,称为子宫收缩力异常.子宫收缩力异常临床上分为子宫收缩乏力和子宫收缩过强两类。
每类又分为协调性子宫收缩和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二、产力异常的病因(一)子宫收缩乏力1.产妇精神紧张。
2.骨盆异常或胎位异常。
3。
子宫壁过度膨胀,多次妊娠分娩、子宫的急慢性炎症,子宫肌瘤、子宫发育不良、子宫畸形等。
4。
妊娠末期参与分娩过程的主要激素如雌激素、缩宫素、前列腺素、乙酰胆碱等分泌不足。
5。
临产后不适当地使用大剂量镇静剂与止痛剂。
6。
营养不良、贫血和其他慢性疾病,临产后进食与睡眠不足、过多的体力消耗、产妇过度疲劳、膀胱直肠充盈、前置胎盘等.(二)子宫收缩过强1.经产妇软产道阻力小.2。
缩宫素应用不当,如剂量过大等。
3。
产妇的精神过度紧张、产程延长、极度疲劳、胎膜早破及粗暴地、多次宫腔内操作等,均可引起子宫壁某部肌肉呈痉挛性不协调性宫缩过强。
三、临床表现(一)子宫收缩乏力1。
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低张性子宫收缩乏力)子宫收缩具有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但收缩力弱,宫腔压力低,小于15mmHg,持续时间短,间歇期长且不规律,宫缩小于2次/10分钟。
在收缩的高峰期,子宫体不隆起和变硬,用手指压宫底部肌壁仍可出现凹陷。
根据其在产程中出现的时间可分为:①原发性宫缩乏力,指产程开始即子宫收缩乏力,宫口不能如期扩张,胎先露部不能如期下降,产程延长;②继发性宫缩乏力,指产程开始子宫收缩正常,在产程进行到某一阶段(多在活跃期或第二产程),子宫收缩力较弱,产程进展缓慢,甚至停滞。
2。
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高张性子宫收缩乏力)子宫收缩的极性倒置,宫缩不是起自两侧子宫角部,宫缩的兴奋点是来自子宫的一处或多处,节律不协调。
宫缩时宫底部不强,而是中段或下段强,宫缩间歇期子宫壁不能完全松弛,表现为子宫收缩不协调,这种宫缩不能使宫口扩张和先露下降,属无效宫缩。
妇产科护理学 课件第九章 异常分娩
![妇产科护理学 课件第九章 异常分娩](https://img.taocdn.com/s3/m/cc77aa95eff9aef8941e06d6.png)
子宫收缩力异常临床上分为子宫收缩乏力(简 称宫缩乏力)和子宫收缩过强(简称宫缩过强)两 类,每类又分为协调性子宫收缩和不协调性子 宫收缩。
一、子宫收缩乏力
(一)原因
胎儿窘迫征象,或伴有头盆不称,均应行剖宫产术。
二、子宫收缩过强
(一)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
1.临床表现 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均正常。仅
子宫收缩力过强、过频。 若产道无阻力,宫口迅速开全,分娩在短时间
内结束,宫口扩张速度>5cm/h(初产妇)或 10cm/h(经产妇),总产程<3小时,称急产 (precipitate delivery)。经产妇多见。
2.不协调性宫缩乏力(高张性宫缩乏力) ①极性消失,甚至极性倒置; ②宫缩兴奋点来自子宫下段一处或多处; ③宫缩间歇期子宫壁也不完全放松。间歇
时间短或不规则; ④往往有头盆不称和胎位异常。
(二) 临床表现
3.产程曲线异常 产程图是产程监护和识别难产的重要手段,产 程进展的标志是宫口扩张和胎先露部下降。
(一)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
3.处理 有急产史的孕妇,应提前住院待产。 临产后不应灌肠。提前做好接产及抢救新生儿 窒息的准备。胎儿娩出时,勿使产妇向下屏气。 若急产来不及消毒及新生儿坠地者,新生儿应 肌注维生素K1预防颅内出血,并尽早肌注精制 破伤风抗毒素。产后仔细检查软产道,若有撕 裂应及时缝合。若属未消毒的接产,应给予抗 生素预防感染。
1.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 2.子宫因素 3.精神因素 4.内分泌失调 5.药物影响
(二) 临床表现
1.协调性宫缩乏力(低张性宫缩乏力) ①节律性、对称性、极性均正常,但宫缩
第九章 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第九章 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c5490602a6c30c2259019e5d.png)
第九章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目的要求:熟练掌握:产力异常的护理措施掌握:1、产力异常的病因、临床表现2、产力异常对母儿的影响3、骨产道异常的临床表现4、软产道异常的临床表现5、产道异常的护理措施了解:1、常见胎位异常的临床表现2、胎儿发育异常【概述】异常分娩——影响分娩的主要因素为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心理因素,这些因素在分娩过程中相互影响。
任何一个或一个以上因素发生异常以及四个因素间相互不能适应,而使分娩进展受到阻碍,称异常分娩(dystocia),又称为难产。
第一节产力异常【概述】产力:子宫收缩力、腹壁肌和膈肌收缩力、肛提肌收缩力一、子宫收缩乏力★【原因】1、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2、子宫因素:子宫发育不良、子宫畸形、子宫壁过度膨胀(双胎、羊水多)、子宫肌瘤3、精神因素:大脑皮层功能紊乱4、内分泌因素:E、PG、Ach,孕激素下降缓慢5、药物影响:镇静药物★【临床表现】1、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节律性、对称性、极性正常;检查子宫体隆起不明显;产程延长或停滞;对胎儿影响不严重。
2、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宫缩节律不协调、不对称,极性倒置;检查下腹部有压痛胎位能不清,胎心不规律;产程延长或停滞;可发生胎儿宫内窘迫3、产程曲线延长★1)潜伏期延长:从临产规律宫缩至宫口开大3cm为潜伏期。
潜伏期>16h称潜伏期延长★2)活跃期延长:从宫口开大3cm至宫口开全为活跃期。
活跃期>8h称活跃期延长★3)活跃期停滞:进入活跃期后,宫口不再扩张达2h以上★4)第二产程延长:第二产程初产妇>2h,经产妇>1h尚未分娩★5)第二产程停滞:第二产程达1h胎头下降无进展★6)胎头下降延缓:活跃期晚期及第二产程胎头下降速度<1cm/h7)胎头下降停滞:活跃期晚期胎头停留在原处不下降>1h8)滞产:总产程>24h★【对母儿影响】1、对产妇的影响:1)疲乏无力,肠胀气,排尿困难,脱水,酸中毒2)膀胱阴道瘘、尿道阴道瘘3)产后出血2、对胎儿的影响:胎儿宫内窘迫、胎死宫内【处理】1、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查清原因,排除头盆不称及胎儿异常1)第一产程:消除紧张,静滴营养能量,休息、加强宫缩①人工破膜②安定:宫颈平滑肌松弛,软化宫颈,促进宫颈扩张③催产素:胎心好,胎心正常,头盆相称(2.5u+5%G.S. 500ml8 gtt/分~30gtt/分)④前列腺素2)第二产程:加强宫缩,会阴侧切(助产)3)第三产程:加强宫缩(麦角,催产素)2、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调节子宫收缩,恢复子宫收缩极性(度冷丁,吗啡)★在子宫收缩恢复为协调性前禁用催产素★★【护理措施】1、预防宫缩乏力的发生:加强孕期保健、产时监护2、配合治疗,积极处理1)协调性:人工破膜,安定,催产素2)不协调性:杜冷丁,转化成协调3、提供心理支持,减少焦虑4、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催产素使用的注意事项】将5%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调节滴速为8滴/分,然后再加入2.5U的催产素。
妇产科护理学讲义第九章
![妇产科护理学讲义第九章](https://img.taocdn.com/s3/m/4bd0b27a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95.png)
第九章异常分娩的护理第一节产力异常本节考点:(1)分类(2)原因(3)临床表现(4)对母儿的影响(5)治疗要点(6)护理措施一、分类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及极性不正常或强度、频率有改变,称为子宫收缩力异常。
子宫收缩力异常临床上分为子宫收缩乏力和子宫收缩过强两类。
每类又分为协调性子宫收缩和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二、产力异常的病因(一)子宫收缩乏力1。
产妇精神紧张.2。
骨盆异常或胎位异常.3。
子宫壁过度膨胀,多次妊娠分娩、子宫的急慢性炎症,子宫肌瘤、子宫发育不良、子宫畸形等。
4.妊娠末期参与分娩过程的主要激素如雌激素、缩宫素、前列腺素、乙酰胆碱等分泌不足。
5。
临产后不适当地使用大剂量镇静剂与止痛剂。
6。
营养不良、贫血和其他慢性疾病,临产后进食与睡眠不足、过多的体力消耗、产妇过度疲劳、膀胱直肠充盈、前置胎盘等。
(二)子宫收缩过强1。
经产妇软产道阻力小。
2。
缩宫素应用不当,如剂量过大等。
3。
产妇的精神过度紧张、产程延长、极度疲劳、胎膜早破及粗暴地、多次宫腔内操作等,均可引起子宫壁某部肌肉呈痉挛性不协调性宫缩过强。
三、临床表现(一)子宫收缩乏力1。
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低张性子宫收缩乏力)子宫收缩具有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但收缩力弱,宫腔压力低,小于15mmHg,持续时间短,间歇期长且不规律,宫缩小于2次/10分钟.在收缩的高峰期,子宫体不隆起和变硬,用手指压宫底部肌壁仍可出现凹陷。
根据其在产程中出现的时间可分为:①原发性宫缩乏力,指产程开始即子宫收缩乏力,宫口不能如期扩张,胎先露部不能如期下降,产程延长;②继发性宫缩乏力,指产程开始子宫收缩正常,在产程进行到某一阶段(多在活跃期或第二产程),子宫收缩力较弱,产程进展缓慢,甚至停滞.2。
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高张性子宫收缩乏力)子宫收缩的极性倒置,宫缩不是起自两侧子宫角部,宫缩的兴奋点是来自子宫的一处或多处,节律不协调。
宫缩时宫底部不强,而是中段或下段强,宫缩间歇期子宫壁不能完全松弛,表现为子宫收缩不协调,这种宫缩不能使宫口扩张和先露下降,属无效宫缩。
第9章 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课件
![第9章 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62ded24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c3.png)
第9章 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本章内容
第1节 第2节 第3节 第4节
产力异常 产道异常 胎位异常 胎儿发育异常
第9章 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学习目标
• 1.说出产力异常护理评估的主要内容 • 2.简述协调性宫缩乏力的护理措施 • 3.说出常见骨盆异常护理评估的主要内容及
护理措施 • 4.说出臀位、横位、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
骨盆狭窄的类型
单纯扁平骨盆 佝偻病性扁平骨盆
漏漏斗骨盆
均小骨盆
第9章 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3.诊断性检查
(1)一般检查 :体态、步态 (2)腹部检查 :测子宫高度和腹围,估计胎儿大
小 (3)评估头盆关系 ( 跨耻征检查 ): 跨耻征阴性 -头盆相称 跨耻征可疑阳性 -可疑头盆不称 跨耻征阳性 -头盆明显不称 (4)骨盆测量:骨盆外测量和骨盆内测量,判断骨
子宫收缩力异常的分类
第9章 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子宫收缩乏力
• 协调性宫缩乏力 宫缩的极性、对称性和 节律性存在,宫缩持续时间短而间歇时间 长。
• 不协调性宫缩乏力 指子宫肌层多部位兴 奋点活动,宫缩此起彼落,子宫收缩失去 了正常的极性、对称性和节律性,属无效 宫缩。
第9章 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护理评估〕
护理评估的主要内容 • 5.简述胎儿发育异常的护理措施
第9章 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第 1 节 产力异常
•
协调性(低张性) 原发性
•
子宫收缩乏力
继发性
•
不协调性(高张性)
产力
异常
急产(无阻力时)
•
协调性
•
子宫收缩过强
子宫破裂或先兆破裂(有阻力时)
妇产科护理学讲义第九章
![妇产科护理学讲义第九章](https://img.taocdn.com/s3/m/73fc4b8101f69e31423294e9.png)
第九章异常分娩的护理第一节产力异常本节考点:(1)分类(2)原因(3)临床表现(4)对母儿的影响(5)治疗要点(6)护理措施一、分类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及极性不正常或强度、频率有改变,称为子宫收缩力异常。
子宫收缩力异常临床上分为子宫收缩乏力和子宫收缩过强两类。
每类又分为协调性子宫收缩和不协调性子宫收缩。
二、产力异常的病因(一)子宫收缩乏力1.产妇精神紧张。
2。
骨盆异常或胎位异常。
3。
子宫壁过度膨胀,多次妊娠分娩、子宫的急慢性炎症,子宫肌瘤、子宫发育不良、子宫畸形等.4。
妊娠末期参与分娩过程的主要激素如雌激素、缩宫素、前列腺素、乙酰胆碱等分泌不足。
5。
临产后不适当地使用大剂量镇静剂与止痛剂.6.营养不良、贫血和其他慢性疾病,临产后进食与睡眠不足、过多的体力消耗、产妇过度疲劳、膀胱直肠充盈、前置胎盘等。
(二)子宫收缩过强1。
经产妇软产道阻力小.2。
缩宫素应用不当,如剂量过大等。
3。
产妇的精神过度紧张、产程延长、极度疲劳、胎膜早破及粗暴地、多次宫腔内操作等,均可引起子宫壁某部肌肉呈痉挛性不协调性宫缩过强。
三、临床表现(一)子宫收缩乏力1.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低张性子宫收缩乏力)子宫收缩具有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但收缩力弱,宫腔压力低,小于15mmHg,持续时间短,间歇期长且不规律,宫缩小于2次/10分钟。
在收缩的高峰期,子宫体不隆起和变硬,用手指压宫底部肌壁仍可出现凹陷.根据其在产程中出现的时间可分为:①原发性宫缩乏力,指产程开始即子宫收缩乏力,宫口不能如期扩张,胎先露部不能如期下降,产程延长;②继发性宫缩乏力,指产程开始子宫收缩正常,在产程进行到某一阶段(多在活跃期或第二产程),子宫收缩力较弱,产程进展缓慢,甚至停滞。
2.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高张性子宫收缩乏力)子宫收缩的极性倒置,宫缩不是起自两侧子宫角部,宫缩的兴奋点是来自子宫的一处或多处,节律不协调。
宫缩时宫底部不强,而是中段或下段强,宫缩间歇期子宫壁不能完全松弛,表现为子宫收缩不协调,这种宫缩不能使宫口扩张和先露下降,属无效宫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潜在并发症:产后出血。
【护理目标】
1.病人疲乏减轻,保持良好体力,宫缩乏力被 及时发现和纠正。
2.病人焦虑减轻,情绪稳定,安全度过分娩期 。
3.产后出血能被预防或及时发现处理。
【护理措施】
(一)减轻疲乏,纠正异常宫缩 1.改善全身状况
(1)指导产妇安静休息,消除精神紧张,保存 体力;过度疲劳或烦躁不安者遵医嘱缓慢静脉 注射地西泮10mg或肌内注射哌替啶100mg。 (2)鼓励产妇进食进水,必要时静脉补充液体 和能量。
(一)心理与社会状况
由于产程长,产妇及家属表现出过度焦虑、 恐惧,担心母儿安危,对经阴道分娩失去信心,请 求医护人员帮助,尽快结束分娩。
(二)辅助检查
1.监测宫缩 用胎儿电子监护仪监测宫缩的节律性 、强度和频率,了解胎心改变与宫缩的关系。
2.实验室检查 可出现尿酮体阳性,电解质紊乱, 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等。
第九章 异常分娩产妇的护理
胎位/胎 儿发育异常
正常分娩Leabharlann 产力异常 (宫缩乏力/过强)
骨产道/ 软产道异常
异常分娩
目录
第一节 产力异常 第二节 产道异常 第三节 胎儿异常
第一节 产力异常
第一节 产力异常
【概述】
1.定义
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的节律性、 对称性、极性不正常或频率、强度发生改 变,称为子宫收缩力异常,简称为产力异 常。
注意评估有无上述引起子宫收缩乏力的因素存在 、影响程度、使用过的药物、曾做过何种处理及效 果。
(二)身体状况
1.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低张性子宫收缩乏力)
子宫收缩具有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但 收缩力弱,持续时间短而间歇期长。力度小!
即使宫缩最强时,宫体隆起亦不明显,用手压宫 底部肌壁仍有凹陷。
4.对母儿的影响 (1)对产妇的影响:
1)体力消耗:由于产程延长,产妇休息不好, 进食少,体力消耗大,精神疲惫,可出现肠胀气 、尿潴留等,加重宫缩乏力,严重时可引起脱水 、酸中毒等使产妇衰竭。
2)产伤:由于第二产程延长,膀胱较长时间被 压迫于胎先露(特别是胎头)与耻骨联合之间,可 导致局部组织缺血、水肿和坏死,形成膀胱阴道 瘘或尿道阴道瘘。
2.产力异常的分类
一、子宫收缩乏力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1.产道与胎儿因素 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使胎 先露部下降受阻,不能紧贴子宫下段及子宫颈 内口,反射性地引起有效子宫收缩,是导致继 发性宫缩乏力最常见原因。
一、子宫收缩乏力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2.精神因素 多见于初产妇,尤其是高龄初产
(五)处理要点 1.有明显头盆不称者__剖宫产
术。 2.协调性宫缩乏力者,改善产
妇全身状况,加强宫缩,若产程 仍无进展或出现胎儿宫内窘迫应 行剖宫产或阴道助产术。
3.不协调性宫缩乏力者,调节 子宫收缩,恢复宫缩的节律性和 极性。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疲乏 与宫缩乏力、产程延长、产妇体力消 耗有关。
⑤静脉滴注缩宫素: 必须专人监护,严密观察宫缩、胎心及血压。 先用5%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调节为8~10
滴/分,然后加入缩宫素2.5~5IU摇匀,根据宫缩 调整滴速,通常不超过40滴/分,以宫缩维持在间 隔2~4min,持续40~60s为宜。
麻醉剂(如吗啡、哌替啶、硫酸镁及苯巴比妥等) ,使子宫收缩受到抑制。
5.内分泌失调 体内激素分泌紊乱,电解质失衡 等影响子宫正常收缩。
6.其它 营养不良、贫血等慢性疾病导致体质虚 弱者;临产后过多的体力消耗、疲劳,进食与睡眠 不足;膀胱直肠充盈;前置胎盘影响胎先露下降; 过早使用腹压等均可导致宫缩乏力。
合谷、三阴交、关元等穴位
2.纠正异常宫缩 严密监测,及时发现异常宫缩 并确定其类型并给予纠正。
(1)协调性宫缩乏力:应加强宫缩
④人工破膜:宫颈口扩张3cm或3cm以上、无头 盆不称,胎头已衔接者,可行人工破膜,使先露部 紧贴子宫下段及宫颈内口,反射性加强子宫收缩。
破膜护理:每班会阴消毒,置消毒会阴垫。
3)产后感染:产程延长使肛查或阴道检查次数 增加、胎膜早破、产后出血等均使感染机会增加 。
4)产后出血:宫缩乏力,影响胎盘剥离娩出和 子宫壁的血窦关闭,容易引起产后出血。 (2)对胎儿的影响:
产程延长,宫缩不协调可致胎儿-胎盘循环障 碍,胎儿供氧不足。若合并胎膜早破更易造成脐 带受压或脱垂,导致胎儿窘迫甚至死亡;由于产 程异常,增加手术产机会,新生儿产伤增加。
2.纠正异常宫缩 严密监测,及时发现异常宫缩 并确定其类型并给予纠正。
(1)协调性宫缩乏力:应加强宫缩
有指征的产妇——人工破膜术+缩宫素静脉滴注( 慢速)
2.纠正异常宫缩 严密监测,及时发现异常宫缩 并确定其类型并给予纠正。
(1)协调性宫缩乏力:应加强宫缩 ①排空充盈的膀胱和直肠,初产妇宫颈口开大不足 3cm、胎膜未破者可给予温肥皂水灌肠; ②刺激乳头; ③针刺合谷、三阴交、关元等穴位,用强刺激手法 留30min;
妇,恐惧分娩,精神过度紧张,干扰了中枢神 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3.子宫因素
子宫发育不良、畸形、子宫肌瘤——子宫收缩失 去正常特点;
子宫壁过度膨胀(双胎、巨大胎儿、羊水过多) ——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
经产妇或子宫的急慢性炎症——子宫肌纤维变性 。这些均能影响子宫的收缩力。
4.药物影响 临产后不恰当地使用大剂量镇静剂、镇痛剂及
依据其在产程中出现时期不同分为 (1)原发性:自分娩开始宫缩就微弱无力,致 宫口扩张及胎先露下降缓慢,产程延长; (2)继发性:临产早期子宫收缩正常,但至活 跃期或第二产程宫缩减弱,多见于中骨盆及出口平 面狭窄、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等头盆不称时。
2.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高张性子宫收缩乏力 )
子宫收缩失去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 宫缩的兴奋点来自子宫下段的一处或多处,宫缩时 宫底部不强,而是子宫下段强,宫缩间歇期子宫肌 不能完全松弛。
这种宫缩属无效宫缩。产妇自觉下腹部持续疼 痛、拒按,紧张,烦躁。产科检查时下腹部有压痛 ,宫缩间歇期不明显,胎位触不清,胎心不规则, 产程进展异常。
3.产程曲线异常
潜伏期延长>16h 活跃期延长>8h 活跃期停滞>2h 第二产程延长>2h 第二产程停滞 胎头下降延缓 胎头下降停滞
总产程超过24h称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