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历程

摘要:正确认识与科学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把握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线索,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的课题。可从以苏为鉴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十大关系”到“十个结合”,从统筹兼顾到科学发展观,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梳理与探讨。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主题与主线就是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从以苏为鉴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以后,苏联社会发生了一系列的新变化。由于在总体上照搬苏联模式,我国建设实践中,也出现了不少新问题。毛泽东则从1956年2月起,用了约两个月的时间听取了34个部委的工作汇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论十大关系》这篇讲话。”十大关系的基本观点,就是同苏联作比较,除了苏联办法之外,是否可以找到别的办法,比苏联、东欧搞得更快更好。”①毛泽东认为,《论十大关系》实际上开创了探索适合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起点。

1982年9月,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②邓小平对这一基本结论的揭示和概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体现了共性与个性、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体现科学社会主义一般特征,又体现民族特色。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把社会主义的一般特征和中国国情结合起来。随着中国的日益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两个最重要、最具有创造性的命题,也是最核心的理念与追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两个最重要的命题,都首先是针对苏联模式和苏联范式的,一是在实践上针对苏联模式,一是在理论上针对苏联范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两个命题的含义已远远超出了突破苏联模式和苏联范

①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各代表团团长会议上的讲话记录,1958.5.18.

②邓小平文选[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式这一起点的意义和范围。

二、从“十大关系”到“十个结合”

毛泽东在1956年4月25日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做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论十大关系》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重要价值,“十个结合”是改革开放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贯穿从“十大关系”到“十个结合”的基本线索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其中渗透的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出的“十大关系”,到总结改革开放30年经验提出的“十个结合”,反映了我们党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轨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不可阻挡。③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十个结合”,是对改革开放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精辟概括,是改革开放30年宝贵的精神财富。“十个结合”是理论创新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十个结合”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更加丰富和具体。“十个结合”在指导思想、四位一体、统筹国际国内、改革发展稳定、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方面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使之更加丰富、充实和具体化了。

三、从统筹兼顾到科学发展观

统筹兼顾,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思想方法,认识方法、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并将其自觉地提升到一般方法论的层面。统筹兼顾方法论既揭示了客观事物的相互联系,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特性,既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产生的,又成功地运用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围绕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基本方针,集中论述和突出强调了统筹兼顾这个基本思想。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又专用一节深入阐发了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思想。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面对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自觉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指导工作,并提出了提出了“五统筹”和“五坚持”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方法论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概括和提升。在改革开放中,利益矛盾更为突出,我们必须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来调节各种利益的相互关系。我们的全部工作,我们的一切方针、政策、计划、措施,都必须立足于统筹

③许志功.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回顾与思考[ 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08 .

安排,把各方面的积极性都充分调动起来,科学地组织起来,使之发挥最有效的作用,以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坚持运用统筹兼顾方法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进一步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的执政理念的升华。而坚持运用统筹兼顾方法论,正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题中应有之义。

毛泽东对于统筹兼顾的论述更强调的是后两个字,即“兼顾”,而且主要是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科学发展观更强调的是前两个字,即“统筹”,而且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四、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在《论十大关系》的开篇,毛泽东就指出,“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在《论十大关系》的结尾,毛泽东又强调“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思想正是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来源。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了和谐社会的问题。决定使用的提法就是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深化与拓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与发展,同时借鉴了人类文明中关于社会和谐的有益成果。表明我们党在执政60年后,更加关注社会建设,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更加强调社会和谐。表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富强的、民主的、文明的,和谐的,这就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不断丰富与清晰。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