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中学生作文创新能力之我见
中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之我见
中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之我见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进行课程改革的二十一世纪,社会所需要的是多元化的富有创新能力的个性化人才,而创造性是每一位学生都具备的心理潜能。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
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我从以下方面作出了尝试。
一、注重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形成,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由于人格因素对一个人成才具有重要作用甚至起决定性作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内驱力,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设计一些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激起新异感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尝试创造性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体会从中带来的成功的喜悦。
这样,重视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就达到了促进学习的目的。
在语文教学中,课堂要变“包办、讲授”为“师生互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中心,要由“一言堂”改为“群言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双边互动,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
二、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是指综合运用的多种思维形式并且有开拓创新特色的思维活动,它可分为发散性思维、聚集性思维、逆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形式,当然还有幻想,杨振宁教授说:“幻想也是创造性思维活动。
”在教学《出师表》一文时,我要求学生就“千秋诸葛我评说”展开讨论,同学们纷纷提出了各自的不同看法。
有人说:“诸葛亮的忠是愚昧,明知刘禅无能,何必谆谆相告,既然是报答先帝,兴复汉室,就应架空刘禅,或取而代之,何必将胜而召同,前功尽弃……”这种敢于对名家名篇的观点提出质疑、发难的思维,是学生所具的可贵品质;与此同时,学生的发散思维、聚合思维也得到了锻炼。
学生能够充分、主动而积极地思维,通过生疑、发问、讨论而产生思想火花,于是,创新思维得到了较好锻炼。
创新精神,是敢于否定,大胆怀疑的精神,也是不怕困难,敢于探索的精神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冒险精神。
初中学生作文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
初中学生作文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阳书芳(绵阳普明中学四川绵阳621000)创新教育的宗旨是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了它在学校学科教育教学中居于特殊的位置,而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需要重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引导学牛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写出自己独特的觉悟,展现自己独特的风格,进而写出较高质量的文章。
1.更新观念观念创新是进行创新教学的前提,没有创新观念的教师,就培养不出善于创新的学牛。
进行作文创新教学,不能过多地强调物质条件,教师和学生具有创新意识才是最重要的。
在实施作文创新教学时,教师要加强创新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对实施作文创新教学的意义有深入的理解,并要善于引导和激发学生, 使学牛明确作文创新的意义,从而产牛作文创新的欲望和信心。
进行作文创新教学,师牛之间平等良好的关系是基础。
师生关系越民主、越平等、越和谐,学生的创新意识优越强烈,作文创新教学的人文环境就越宽松。
2.强化思维训练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学牛创新思维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要高效率地促进学牛创新思维的发展,就必须科学地安排创新思维训练。
2.1立意创新。
立意是指一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文章要想有价值,博得读者的击节赞叹,首先要有新颖的立意。
训练学生立意创新,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善于从多角度进行思考,不能人云亦云,要不为别人的看法所左右,不迷信权威,敢于挑战权威,敢于向别人提出相反的观点。
比如:常言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可以引导学生这样立论「'书山有路巧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再如:“开卷有益”、“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咱们都可以引导学牛这样来思考:“开卷并非有益”;“近墨者未必黑,近朱者未必赤”。
另如,在学习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后,咱们就可以给学生出这样i道作文题,《顺境是人生最好的大学》,让学生从相反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
创新能力心得体会感想(精选5篇)
创新能力心得体会感想(精选5篇)创新能力感想篇1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
传统语文课教学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眼前的头等大事。
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我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
下面,结合课改,就语文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改变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热情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倡导师道尊严的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组织者、制定者和评判者,是知识的化身和权威,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主动者、是支配者。
而学生是来向老师求学的,理所应当听老师的话,服从老师的安排,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只能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
而新课改基于对课堂与教学一体化的认识,提出新课程需要相应的新的教学观,强调师生的互动关系,倡导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塑造师生之间多种多样、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景和沟通关系。
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为方式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
在教学中,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而是积极、主动的求知者。
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
教师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树立师生平等观念,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融,才能创造一种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拓学生思维,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二、创设知识能力实践机会,增强创新意识。
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
把实际参与看成学习的最高水平,这是因为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易于遇到新情况和产生新问题,这就是创新的过程。
陶行知先生也说过:“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念;试念生断语;断语生行动,以此演化无穷。
培养初中生的创新能力之我见
培养初中生的语文创新能力之浅见北宋政治家、教育家胡瑗说过:“成社会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才华。
”时过境迁,胡瑗的话似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人才应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对人才的内涵看法不尽相同。
现在我们面临的是二十一世纪国际间激烈的挑战,社会培养出来的学生有没有创新能力,这关系到我们今后能否在世界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
初中生处于各种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培养初中生的创新能力已是刻不容缓的事了,尤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转变。
一、从“替代型”向“指导型”转变。
传统的教学点是片面的、滞后的。
教师以诠释教材为己任,学生以全盘“吃进”为满足。
这种教师“包办”行为永远无法让学生走出教师的视线,永远只停留在教师反复踏踩过的老路兜转。
实际上,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抛弃了作为教学中起主体作用的学生。
事实上许多学生对老师讲,学生听这种方法是无能为力了,一基础较差的学生更是一脸茫然,不知所措。
传统的“替代型”几乎是按讲授---吸引---储存的程序进行。
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无法进行参与。
而“指导型”则是按吸收---消化---创造的程序进行教学。
学生要有自己能力,决不可能只有挨听的行为。
清代文学家袁枚曾说:“蚕吃桑叶,所吐者丝也,非桑也;蜂采花,所酿者,蜜也,非花也。
”学生的学习也变如此,他们吸收的知识,要能创造出与自己学过的知识不同的东西。
即所谓的创造力。
“一个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自己崇拜的学生”(陶行知语)。
因而,教师应站在时代和历史的前沿,观念应转轨过来。
这样,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才有凭依。
二、教师应注重从“知识型”向“智能型”转变。
传统的“一支粉笔走天涯”的教学技能已经难以适应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
随着社会“T型人才”(即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思想素质、应变能力、交往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心理协调能力等的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教师的综合能力也应相对提高。
可以说,在许多方面,教师与学生是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有的方面几乎没有提前量。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我见-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我见标签: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学习情境;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鼓励创新是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学校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途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
而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此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重视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学习情境,营造创新氛围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自由敞开。
陶行知先生也认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
因此,教师必须改变强调自己权威的传统的课堂教学,建立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言行表情,用信任、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创新,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顾虑,形成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在这种宽松、和谐的情境中学生便会进发出思维的火花,从而有所创新。
二、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创新意识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然后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的。
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1.使学生在“以旧求新”中发现问题。
根据事物之间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辩证观点,教师在组织、启发学生对旧知识复习巩固的同时,要引出新知识,并通过让学生观察、动脑和动手,使学生发现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对新知识提出问题,然后找出解决的办法,从而掌握新知识。
2.培养学生的数学质疑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质疑,最能调动学生学习、探索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质疑,也最能暴露出学生不懂或不太懂的地方,以便教师给予有的放矢的辅导,从而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新奇、特别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质疑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其次,还要鼓励学生自主质疑,敢于对教材的内容、教师的讲解,特别是对同学观点中值得商榷的地方进行质疑,并让其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
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之我见
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之我见新课程标准明确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的重点。
那么,如何在作文中体现创新,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习作中“闪亮登场”呢?笔者认为,当从以下几方面作一些探究。
1 让生活成为作文的源头活水于漪老师说过:“要让语文教学有活泼的生命力,须放开眼看,竖起耳听,接收新事物,接受新信息,让时代活水在语文教育领域流淌。
”教育家叶圣陶也曾说过:“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时下的大语文教育要求教师们突破课堂四十五分钟的局限,以课堂教堂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延伸,把教学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社会,让学生多读、多看、多听、比如当今的人口资源、环境污染、自然保护、城市开发、网络纵横、克隆技术等更大问题,还有诸如打假、反腐等社会热点问题,都要让他们了解。
还要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天文地理、物理化学、历史文物、园林建筑等都要涉猎,以此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求实态度,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使其身处斗室而心知大千世界。
这样,学生与自然欢娱,体察社会气息,从而拥抱整个世界,激起创作欲望,一吐为快,洋洋洒洒,假以时日,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能潜滋暗长,创新的灵感就会随时迸发。
2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2.1 做学生的好向导,写作的领头雁。
在作文教学中,归根到底,学生是“主演”,教师是“导演”。
首先,教师要勇于与学生一起“下水”甚至比学生早“下水”。
身教胜于言传,与其实不然站在岸边指点,不如亲自下水示范,只有“深入虎穴”,方能味其甘苦,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写作。
从不动笔的老师很难让学生信服。
其次,向学生推荐优秀作品,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选文必须切合作文实际,必须向学生强调,优秀作品都体现出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通过赏析其选材、构思、主题乃至语言,给学生以启迪,从而领悟作文就要体味生活,多思考身边的人和事,用心之锤、纸之砧锤炼生活。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我见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我见教育是知识的创新,是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础,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所以,“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的核心之所在就是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的根本任务之一。
作为教师,要给予学生创新能力的机会,更需给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标签:创新能力;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实践活动能力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注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要注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在教育教学中,通过观察,让学生去发现问题。
因为学生的大部分实践都被束缚在学校这个圈子里,致使他们失去了大量的可创新良機,限制了他们创新的广阔性,很多创新意识被扼杀,因而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必须让学生从学校这个圈子里走出来,解放学生的手、眼、脑以及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走向社会,拥有广阔的活动空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注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所谓创新,就是指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
而只有独立思考,提出不同于他人独到的见解,才能叫创新。
所以,我们做教师的,要让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从事各种健康有趣、各具特色的活动,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我们经常开展一些“智力竞赛”等活动,让学生讨论,联系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以此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注意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来自创新的实践活动,它是在实践中产生、发展、巩固起来的。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来实现。
我们做教师的,要多给学生一些创新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发现的问题。
初中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我见
初中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我见【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初中作文教学可从立意、选材、布局、语言等方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作文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初中作文教学更要培养学生分析和创新的能力。
这是因为作文是学习语文知识的具体体现,它是学习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
作文指导一定要选择具有“真”、“善”、“美”的时代性强的流行佳作进行熏陶,让学生感受时代的脉搏:另外,传世经典、中外名著,沉淀了历史的精华,学生不可不读,且要涉猎广泛。
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出佳作呢?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意义重大,大有可为。
笔者认为作文创新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立意创新。
立意是指一篇文章的主题,训练学生注意创新,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有创造性的思考、善于从多角度思考的习惯。
教师要注意对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的想法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给予重视,鼓励学生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
有的作文可以指导学生不妨逆向思维。
如以“严是爱,松是害”为话题的作文,有的学生从教学的角度思考:以往,教师们都把这句话当成真理,有的老师为了严,上课只要我们围绕他的指挥棒转,这让我们非常被动,课堂也是鸦雀无声、死水一潭。
这样的教学不但束缚了我们的思维,还使我们对学习越来越没兴趣了。
如果老师能换一个角度思考,就会发现适当的“松”反而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身心的成长。
因此,建议老师们进行愉快教育……。
又如“人穷志短,马瘦毛长”这一话题,教师也可从反方向引导学生:有多少人在国难当头时,为了救民众于水火,他们甘愿洒热血、抛头颅:多少英雄豪杰出身于穷苦之家,志向远大。
如两把菜刀革命的贺龙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名留青史……。
教师要鼓励学生逆向立论,要勇于展示自我,大胆想象,拓宽视野,激活灵感。
2材料创新。
引领学生“零距离”接触社会,让他们调动各种感观,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论文
浅谈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鼓励学生创新思维;课堂教学要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培养创新能力;激励学生大胆探索,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能力。
教师要提倡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异想天开”和“纵横驰骋”,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
想象力是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人类思维中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是使科学不断进入未知领域的原始动力。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发现与创造。
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经验、学习方法去探索与发现,从而获得新知,对学生来说作业是学生认识上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从对知识初步理解到融会贯通是一个漫长的心理历程。
学生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发挥聪明智慧,把各种知识构建成思路通道的建筑工程。
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过程。
在作业评讲中要创设民主型、探索性的课堂气氛,因势利导,反映学生多种思路(方法)解题的创造性,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热情表彰、鼓励学生的新作,最好由老师板书学生作业的全过程,分析学生的思路,指出其新颖之处和思维闪光点,激励全班同学积极进取,发展创新思维。
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大胆探索解题思路,勇敢地提出新解法。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新能力。
为此,我们教师首先应该相信,我们所教的小学生,人人都有创新潜能。
一、创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诱发创新意识创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也是教育教学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
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更必须有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氛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师生关系,“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情感融洽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创新意识。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作文写作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作文写作创新能力作文写作是中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则是提升作文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那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作文写作创新能力呢?一、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作文写作创新能力,首先要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有趣现象、讲述生动的故事、展示优秀的创新作文范例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和魅力。
例如,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热门话题,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因材施教。
对于喜欢科幻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创作科幻故事;对于热爱历史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以历史事件为背景进行创作。
二、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创新并非凭空想象,而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积累之上。
因此,中学生要广泛阅读各类书籍、报纸、杂志,观看有益的电视节目和电影,从中汲取营养,拓宽视野。
学校和家庭也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
教师可以定期组织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
此外,鼓励学生走出家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工厂、农村等,亲身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积累真实的写作素材。
学生自己也要养成记录的习惯,准备一个素材本,将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价值的内容及时记录下来,为写作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习惯于按照固定的模式和套路进行写作。
为了培养创新能力,必须打破这种思维模式。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鼓励他们提出独特的观点和见解。
比如,对于一个常见的话题“友谊”,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友谊在不同场景下的表现,以及友谊对于个人成长的影响等。
同时,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也是很有必要的。
让学生尝试从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创新效果。
例如,“失败是成功之母”,那么反过来思考“成功也可能是失败之母”,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我见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我见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特区武当山中学442714一、培养创新能力的首要途径──勇于质疑质疑是创新的起始,许多重大发明都是在质疑指导下通过创新思维最终实现的。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这是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是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提出一个新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实际教学中要做到实验让学生做、问题让学生提、思路让学生想、疑难让学生议、错误让学生评,让学生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独立设计实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教师在课内只讲重点、关键点和注意点,发挥好主导调控作用,促进学生存疑、质疑,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不是“我该怎样讲好这节课”,而是“学生乐于用什么方式接受这节课的内容”;在课堂上除了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之外,还要注意“还有什么”;不能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上,而应努力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探索“多”;要尽可能精简课堂讲授时间,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学、思考、表达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创新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
三、加强探究过程的思维多样化训练,活化创新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多样化,就是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它包括四个方面:1.“发散法”,即面对一个问题,尽量提出多种猜想、多种答案,扩大选择余地。
2.“换元法”,即灵活地转换影响现象和过程的诸多因素中的某一个,从而产生新的思路。
3.“转向法”,即思维在某一方向受阻时,马上转向另一方向。
4.“优选法”,即用心比较,寻找最优答案。
以前的学生实验,一切都是按照确定好的实验步骤和方法进行,教师很少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学生也只是依样画葫芦,根本不能领会实验的思想方法。
我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将部分测量或验证型的实验改成了设计型实验,允许学生使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又活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使其达到不同层次创新能力的目标。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之我见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之我见创新能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是摆在每位老师面前的重要任务。
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现结合本人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变“教”为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的主要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优化教育的重要原则。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
”因此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变“教”为“导”,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
在教学过程中我常采取这种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谈谈自己的看法,提出疑难问题,让全体学生一起动脑解决问题;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最后让学生向教师质疑,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是消极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求知者,学生的应变素质和创新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培养。
二、创设新情境,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新情境、进行视角转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对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影响极大的一个因素。
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不断地巧妙地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做学生“主体的守护者”,呵护学生的个性,创设一种使学生感到安全的、有利于其自主发展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减少焦虑,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允许学生犯错误。
这样,学生的身心得到了解放,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创造。
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里充分发展、张扬个性,创新的火花才能燃烧起来。
特别是教师刚上课堂,就要创设情境,吸引学生,以激发兴趣。
例如学习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开头语:有一家弟兄俩分别十几年了,哥哥一家人人念叨弟弟,挂念他,盼望他早日回家团聚。
可有一次哥哥一家巧遇了盼望已久的弟弟以后,却像躲避瘟疫一样躲着弟弟。
创新之我见的作文
创新之我见的作文创新之我见的作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创新之我见的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创新之我见的作文1一个人要想不断成长,不断进步,就必须要学会创新。
创新其实就像是一把金色的钥匙,能够打开通往新世界的大门,让我们看到与众不同的事物。
李可染曾经说过:“踩着前人的脚印前进,最佳结果也只能是亚军。
顺着前人的目光眺望,最佳结果也只能是背影。
”其实这句话就是想告诉我们,无论是人、还是事,或是一个企业都是应该注意创新。
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大家应该不陌生吧,他就是一个的创新的例子。
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功,他并不满足,而是不断汲取历代画家的长处,不断改进自己作品的风格。
他60岁以后的画,明显不同于60岁以前的,70岁以后,他的画风又变了一次。
80岁以后,他的画风再度变化。
齐白石一生,曾五易画风。
正因为齐白石老人家在成功后,仍然马不停蹄地改变、创新,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完美成熟,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与风格。
齐白石老人家曾经告诫弟子,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他认为画家要“我行我道,我有我法”。
就是说,在学习别人长处时,不能照搬照抄,而要创造性地运用,不断发展,这样才会赋予艺术鲜活的生命力。
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大家应该也不足为奇吧。
司马光看到小孩掉入水缸,他不是按照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
的确,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就使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起来。
办事情一定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创新思维。
正因为有独特的创新,才能在屡见不鲜中脱颖而出,成为与众不同的佼佼者。
我们要学会创新,并在学习别人的长处中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成为一个杰出人物。
创新之我见的作文2【摘要】作文教学中,常会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无病呻吟,那么,如何让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本文中,笔者提出开放式作文训练的一些独到见解,以及多样训练、提倡创新、展示作品,形成竞争、留心生活、积累素材等方法。
中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培养之我见
一、概述在当今社会,创新精神与能力已经成为了中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创新已经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重要动力。
而中学生正值青春年华,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之道,旨在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一重要主题。
二、中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内涵及重要性1. 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内涵中学生创新精神,是指学生具备开拓进取、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品质。
他们具有独立思考、勇于突破传统、追求卓越的精神,能够在面对问题时不畏困难,勇于挑战。
这种创新精神是青少年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2. 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内涵中学生创新能力包括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工程素养、社会素养和创新思维等方面的素质。
他们需要具备观察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勇气和能力。
中学生时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成长阶段之一,而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对于中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只有拥有了创新精神和能力,中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
三、中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培养的对策建议1.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培养中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家长可以通过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鼓励孩子勇于创新和实践。
家长还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孩子敢于质疑和探索。
2.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中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的重要评台。
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创新教育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还应该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勇于突破传统,勇于创新。
3. 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中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更好地锻炼自己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维。
这不仅可以增加中学生的社会经验,还可以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气。
中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培养之我见
中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培养之我见《中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培养之我见》1. 引言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从个人经验和观点出发,探讨中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出我对这一主题的见解。
2. 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创新精神是指个体对新事物的接受和创造的愿望,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重要素质。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创新精神尤为重要。
2.1 创新精神带来的好处中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思考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增强团队合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有利于将来的就业和创业。
2.2 探索中学生创新精神的途径为了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学校和家庭应该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为中学生搭建创新平台,鼓励他们参加创新项目和比赛,加强对科技知识的学习和实践。
3. 创新能力的培养除了创新精神外,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也需要得到培养。
创新能力包括观察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3.1 观察力的培养观察力是创新的基础,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做观察,多思考。
3.2 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学生如果想要有创新的能力,就需要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进行思维训练,学会灵活运用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3 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是中学生创新能力中必不可少的能力,学校可以组织各类实践活动和团队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我对中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培养的看法在我看来,中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应该是整个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
只有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总结中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社会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为中学生提供更多的成长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中能够更好地展现自己的价值。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中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的重视,共同努力为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我见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我见所谓创新能力就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开展积极主动地思维活动,对原有知识和经验进行重新加工组合,产生新设想,创造新事物或新观念的能力。
他是在人的心理活动的最高水平上实现的综合能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地都着眼于发展科技,培养科技人才。
而发展科技,培养科技人才的着眼点又聚焦在从小培养儿童的创新性思维上。
今天的教育是否成功,主要看能否为明天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在我国,科技革新日新月异,新产品层出不穷,激烈的竞争告诉我们:优胜劣汰,这就需要广大公民具有一种更强的创新精神的创新能力。
因此,国际大环境的要求,我国小环境的具体需要,都在迫切地向我们宣告:时不我待,行动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下面仅将本人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点做法总结如下:一、保护好奇心,激发创造欲望,培养创新型人格创新性人格指创造者所具有的对完成创造任务和对创造力发展起促进或保证作用的个性特征。
例如:好奇心强,勤奋热情,坚定自信,不迷信权威等等。
创新性人格是创新能力发展的源泉和保证。
要培养创新型人格,教师必须发扬教学民主原则,允许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允许学生向教师质疑问难,对于有见解的观点,教师充分肯定,赞扬鼓励,对于偏颇的意见,教师不训斥,不鄙视,启发诱导。
教师本着“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和学生一起探讨新知。
这样,学生才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这样,学生才能充分展开自己思维和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中到的天空尽情的翱翔,这样,教师才能充分值得学生信赖和尊重,和平、民主、平等、和谐的创新氛围才能真正形成。
这样,有创新热情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格的学生。
例如,在教学《最大公约数》时,当讲完表示两个数的公约数的韦恩集合图后,学生主动问:三个数的公约数该如何表示?李光远同学信心百倍地这样板演:6的公约数有:1,2,3,6,8的公约数有:1,2,4,8,14的公约数有:1,2,7,14,再如:教学《求最小公倍数》时,教材上讲授了分解质因数法和短除法,辛鑫同学在此基础上发明了“交叉相乘求最小公倍数法”。
培养学生创新 能力之我见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我见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创新的历史。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面对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培养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身心健康的人才是新教育的目标,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把增强民族的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
可见,时代呼唤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为建立当代中国教育的创新体系,使我们拥有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从现在抓起,重视和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1.更新教育观念,让创新能力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旋律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
学校是学生直接的受教育场所,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
因此,创新教育的实施必须紧紧依靠学校这块主阵地,学校教育应以最优化的教育影响作用于学生,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最大化的开发与挖掘。
但是,我们知道,传统学校教育在教育理念、培养目标、方式以及内容等许多方面都与我国当今倡导的创新教育格格不入。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首先要转变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
在教育教学中,要对传统的体育教学采取“扬弃”的态度,用现代体育教育理念,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材内容,体育教学评价标准进行改革与创新,以培养勇于探索,敢于竞争,善于协作并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创新,让创新能力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旋律。
2.体育教学的开放性、超越性,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奠下基石创新能力由创新意识和创新品质构成。
创新可以说是突破、不受束缚,它的特点就是开拓和开放。
体育教学场景开阔,组织灵活,学生的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与自由,尤其在分组活动或自由活动中,情绪更为高涨,思维更为活跃,想象更为丰富,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表现欲望得以充分的挖掘和体现。
“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
“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社会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创造力的竞争。
在中小学教育中,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实施创新教育成功的关键。
为此确立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课堂教学策略至关重要。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才有可能得到培养和发展。
本人以为,应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去努力:1、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
物理教学实践中,师生应共同探讨,教师要不断的给学生以思维的动机和空间,处处设疑、激疑。
只有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机能,使学生张开思维的双翼,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和积极带领下,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2、设置悬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悬念在心理学上是指对学对象感到困惑不解而产生急切的心理状态。
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学习方式。
表现在实验教学中,则更令人痛心。
这样,不但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比如,在日常的学习中,即使是在观察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时,学生不提问题,也提不出问题,而只是等待教师明确实验现象,给出实验结论。
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学会观察,鼓励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如,在做“大气压强”托里拆利实验时,同学们在观察了大气压的值后,教师提出“若把玻璃管向上稍提一提,结果会不会变呢?”学生们说法不一,教师可鼓励学生亲自动手试验一下,这样无需过多讲解,结论不言自明。
教师随即再问:“稍按一下,或换用一个稍粗或稍细一点的玻璃管,结果又如何呢?”这样,一连串的问题会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主动思考并提出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中学生作文创新能力之我见
摘要:根据课改的要求,针对初中学生的写作,本人经过多年的实践,认为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增强写作的自信心,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所以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学生的创新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大胆发挥想象力投入写作,冲破以往的束缚,寻求立意的创新,选材的创新,布局的创新,语言的创新,从而开发学生写作水平的潜能,写出充满创新题材的作品,为学生成为开拓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潜力;重视;新颖;思维拓展;创新能力
语文学科的基本功即听、说、读、写,四者相辅相成,浑然一体。
写作是听、说、读的升华。
培养学生写作积极性,调动学生写作欲望是重要的,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更不容忽视。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极有潜力的,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创新,从思想内容上看,即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见解新颖有个性特征。
怎样对学生记进行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体会。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源于思考,只有思考才能在别人视而不见的事物中有自己的独到之见。
如:鲁迅目睹国民之麻木,毅
然弃医从文,寻求救民新路子;苏东坡黑夜驾舟,寻访钟山,大胆否
定前人假说,深得石钟山命名的原因;哥白尼不迷信他人,不畏权贵,创立地动学说……前人先辈的探索精神正是值得学生学习的。
其次,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他就成功了一半”(于漪)首先鼓励学生创新的兴趣。
只有充满激情去思考,才能激发创新意识。
如:《安塞腰鼓》这篇文章,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在学生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利用
多媒体播放安塞腰鼓的录像,请学生展开想象思考:假如你是这些
后生中的一员,你会想到什么?这一过程潜意识地触动了学生的创
新思维。
最后,重视课后培养。
每天赏析一篇好文章或欣赏一幅画,把自己与作者不同的想法及不同的创意用自己的文字或画笔展现
出来,使学生体会到创新能力是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只要你用心
投入就会有收获。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大自然百花齐放,无独有偶,人类芸芸众生,个性纷呈,人有十指,各不相同,文章也是如此。
在写作时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启发他们,对他们的大胆尝试、创新给予肯定及表扬,之后加以适当的点拨、牵引、补足,于是学生就会有了各自的写作意向。
如:学《愚公移山》时,给学生一个写作的机会:愚公只有移山这一途径吗?你有什么好办法吗?我给以适当地启发,学生们积极踊跃地发言,急切地拿起笔,写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学生们有的写可以搬家;有的写开发大山的资源,为人们造福;有的写可以植树造林,为小动物建立一个新家……可见,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取之不
尽,用之不竭的。
创新教育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重视学生实践能力。
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才能转化为创新能力,否则,创新能力也只是空中楼阁,冲破写作的藩篱,让学生放胆写作文。
二、多方位的作文创新
(一)立意的创新立意指一篇文章的主旨。
人云亦云,一没有价值,二没有新意。
如“求同存异”这个成语,人们学习、讨论、处事时,常常以此为基准,殊不知,这就束缚了学生写作的创新意识,写出自己的意愿,阐明自己的观点,何尝不是思维拓展、智力开发、写作的创新呢?
(二)选材的创新学生在写有关母爱的文章时,材料经常让人觉得似曾相识:深夜妈妈背我去看病;雨天为我送雨伞;半夜为我盖被子……这些取材,思维局限在部分材料框架中。
生活中处处充满爱,只要用心观察体会,“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及文章”,所见、所闻、所感均是写作的源泉。
(三)布局的创新首先根据主题的需要,将搜集的材料整理、归类,看哪些材料可直接用,哪些可以间接用,起用处大与否,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根据主体需要,安排恰当的结构形式使文章增色添彩。
如:恰当运用倒叙能引人入胜,增强读者阅读兴趣;杂文通常突破议论文的三段论结构,潇洒自如;小说根据主题、篇幅的需要,也可以打破三要素,淡情节或轻人物,合并高潮、结局或错位发展与高潮,起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四)语言的创新生动形象、有神韵的语句,可使文章感人至深。
平时鼓励学生张扬个性,提倡个性化作文,用独特的语言阐述自己
鲜明的观点,力求避免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其实生活是瞬息万变的,只要训练学生注意观察积累,将五彩的生活展示出来,语言自然会
活泼,富有新意。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只要精心施教,巧于引导,就一定能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
写出具有自己个性的文章,为学生日后成长为开拓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