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蓝藻爆发期间浊度升高的微观解释
赣榆塔山水库蓝藻暴发成因自来水厂防治措施
赣榆塔山水库蓝藻暴发的成因及自来水厂的防治措施摘要:本文主要是根据赣榆塔山水库蓝藻暴发的实际出发,分析了蓝藻暴发的成因以及各方因素对制水的影响,论述了塔山水库源水、取水口及水厂水质分析及去除藻类的方法和防治措施。
关键词:赣榆塔山水库;蓝藻暴发;水质分析;检测一、前言2009年8月12日赣榆塔山水库管理人员发现库区水面有少量蓝藻漂浮物,至8月13日库区水面约三分之一面积被蓝藻覆盖,水质透明度大大降低,部分位置出现很厚的蓝藻并伴随着异味。
同时以塔山水库为饮用水源的赣榆城西水厂和城南水厂常规水质分析数据较以往变化较大,如色度、浊度、氨氮、耗氧量等较以往偏高。
水厂第一时间及时调整生产工艺、加强检测并在取水口附近采取杀藻措施,确保水厂的正常运转和出厂水质。
塔山水库位于赣榆县青口河中上游,水域面积24平方公里,总库容2.8亿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为主,结合农业灌溉、城镇供水、水力发电与养殖等多功能大型水利枢纽,同时是赣榆县城两个自来水厂的饮用水源,日取水量2.8万立方米,供水水质一直较好。
但近年来随着生活污水和化肥、食品等工业的废水以及农田排水都含有大量的氮、磷及其他无机盐类,使水库的水质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
随着水质逐年恶化,其最主要的污染物藻类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二、蓝藻暴发的成因1、淡水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浓度升高,是藻类大量繁殖的原因,其中又以磷为关键因素。
影响藻类生长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如阳光、营养盐类、季节变化、水温、ph值以及生物本身的相互关系)是极为复杂的。
目前一般采用的判断水体富营养化指标是:水体中氮含量超过0.2-0.3mg/l,生化需氧量大于10mg/l,磷含量大于0.01-0.02mg/l,ph值7-9的淡水中细菌总数每毫升超过10万个,表征藻类数量的叶绿素-a含量大于10μmg/l,藻类数量超过1000万个/升即为高藻水。
而8月17日塔山水库的水质检测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水库水体中总氮达到2.7mg/l,总磷达到0.09mg/l,总氮总磷比达到30,水体ph偏高达到8.7,藻类数量远超过1000万个/升,水体明显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蓝藻爆发_藻密度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蓝藻爆发藻密度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本文将探讨蓝藻爆发现象以及藻密度,并进行解释说明和概述。
蓝藻爆发是一种水体中大量出现的藻类(也称为蓝细菌)的现象,由于过度生长而导致湖泊、河流等水域水质恶化。
高浓度的蓝藻可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主要部分:引言、蓝藻爆发、藻密度、解释说明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本文的目的和结构。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了解并阐述蓝藻爆发与显微镜下可见的大量蓝绿色细胞相关性,并探讨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将介绍测量和评估藻密度的方法,并对预防和控制方法进行讨论。
最后,我们将总结主要观点,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以上是文章“1. 引言”部分内容,请参考。
2. 蓝藻爆发2.1 定义和原因蓝藻爆发指的是湖泊、河流或其他水体中蓝藻数量突然剧增且超过正常水平的现象。
蓝藻是一种细菌,它们富含叶绿素,使得水体在大量繁殖时呈现出深绿色或者青绿色。
造成蓝藻爆发的主要原因是水体中养分过量导致其生长失控。
在自然条件下,蓝藻正常地存在于许多水域中,并能被其他浮游生物及环境条件所控制。
然而,当水中氮、磷等养分浓度较高时,加上温度适宜和光照充足,就会为蓝藻大规模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农业废水、城市污水排放以及化工厂废料等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流入水体都可能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
2.2 影响与后果当发生蓝藻爆发时,其会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一系列影响和后果。
首先,由于大量的细菌密集堆积,蓝藻爆发使得水体变得混浊,可见光无法穿透到较深的水层,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
其次,蓝藻爆发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有害物质,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毒素等,这些对其他生物产生了不良影响,甚至可能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此外,当蓝藻死亡后,它们沉积在湖底或河床上形成厚厚的有机泥,并消耗水体中氧气导致富营养化等问题。
2.3 预防和控制方法为了预防和控制蓝藻爆发现象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关于蓝藻爆发期间浊度升高的微观解释
蓝藻爆发期间出水浊度升高的微观解析首先,我要说的是我现在是针对结合实际生产而所做的阐述。
并且,滤后水浊度超标主要是由于有机物穿透滤池,处于生长期的蓝藻穿透也会影响浊度,这里只讨论前者。
(天然水中的胶体一般带负电如蓝藻,粘土以及一些固体悬浮颗粒等,而我们投加的混凝剂基本为水解带正电,如果水解为负电,那么就没有电性中和作用,而架桥作用是所用的高分子混凝剂都有的。
)首先应该从混凝开始说起,混凝有3种机理:1,电性中和即投加电解质使原水胶体颗粒的电位降低,压缩双电层,使电位ζ=0,使胶体脱稳,这样才能使胶体聚凝,但应该注意的是一旦混凝剂投加量过多,就会使胶体颗粒改变原有的电性而带正电并重新稳定,值得注意的是混凝剂的带正电价越高分子量越大其吸附性越好。
2,架桥作用:不管混凝剂带何种电荷,只要它是高分子聚合物,就对胶粒有吸附作用。
要具有架桥作用必须是线性的,非极性的(在其表面不会形成水化膜)并且要求有一定长度。
3:网捕和卷扫:在水中杂质含量低时,往往需要投加大量的混凝剂如聚合氢氧化铝,给与其适中的PH,产生氢氧化铝絮凝体网捕和卷扫杂质。
(其实氢氧化铝絮凝体任何时候都存在,只是随着PH升高有所增加)所以我们投加的聚合氯化铝是多种效果叠加的混凝剂。
通常的,我们讨论混凝就必须考虑到2个因素:1个是混凝剂,还有就是水中杂质胶粒,混凝剂的性质影响到混凝效果,当水中杂质胶粒改变时,混凝效果也会改变,(当然还与温度 PH 浓度等也有关系后续谈到)通常的出沉淀池的悬浮杂质都是带负电的,粒径一般的都很小,大约在30um 以下,其比表面积就很大,在布朗运动的作用的,有自发聚集的倾向(如活性炭有吸附作用),以及范德华力,以及各种键力的吸引,但由于一般胶粒表面带有同种电荷的斥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水化膜的阻力而不能自发的聚集起来,这样就形成一个分散的稳定状态。
要破坏这种状态必须使带电胶体的电位降低以排除斥力和消除水化膜(我认为主要是极性基团对水(极性基团)的吸引力造成的。
从太湖蓝藻爆发事件看水体富营养化
从太湖蓝藻爆发事件看水体富营养化案例:太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太湖富营养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已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太湖水污染治理是国家确定的“三河三湖”治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2001年9月,国务院在苏州召开太湖水污染防治第三次工作会议,温家宝总理亲临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太湖水资源保护“以动治静,以清释污,以丰补枯,改善水质”的十字方针。
蓝藻是藻类中的一种,属浮游生物。
蓝藻在地球上大约出现在距今35亿年前,已知蓝藻约2000种,中国已有记录的约900种。
分布十分广泛,遍及世界各地,但大多数(约75%)淡水产,少数海产。
蓝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对地球表面从无氧的大气环境变为有氧环境起了巨大的作用。
有不少蓝藻(如鱼腥藻)可以直接固定大气中的氮,以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增产。
还有的蓝藻为人们的食品,如著名的发菜和普通念珠藻(地木耳)、螺旋藻等。
因此,从蓝藻本身来看,其与世界上所有的生物一样,只不过是大千世界的一个物种。
2007年4月以来,太湖流域高温少雨,太湖水位比往年偏低,梅梁湖等湖湾出现大规模蓝藻现象,在太湖的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即为“水华”。
大规模的蓝藻爆发,使得太湖水质严重恶化,水源恶臭,水质发黑,溶解氧下降到0mg/L,氨氮指标上升到5mg/L,部分鱼类因缺氧而死亡。
特别是无锡市太湖饮用水水源地受到严重威胁,5月16日梅梁湖水质变黑,22日小湾里水厂停止供水,28日贡湖水厂水源地水质恶化,居民自来水臭味严重,引起社会普遍关注。
更为严重的是,蓝藻中有些种类还会产生藻毒素(简称MC),大约50%的水华中含有大量MC。
MC是一种环状肽类物质,性质稳定,MC耐热,不易被沸水分解,不仅直接对鱼类、牲畜产生毒害之外,还是人类肝癌的重要诱因。
因此,蓝藻爆发已不仅仅是一个生态问题,它已影响到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1、太湖蓝藻爆发的成因我国面积1km2以上的湖泊2759个,总面积达91019km2,其中只有约1/3的湖泊是淡水湖泊,并且绝大部分是富营养化浅水湖泊,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太湖就是这众多浅水富营养化湖泊的典型代表。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浊度控制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浊度控制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生产方式,但养殖水体的浊度对于水生动植物的生长和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科学合理地控制养殖水体的浊度是提高水产养殖效益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从浊度的定义、产生原因以及控制方法等方面进行讨论。
一、浊度的定义浊度是指养殖水体中悬浮颗粒物质的含量以及悬浮物质对光线的散射能力。
一般来说,悬浮物质越多,光线散射越强,浊度也就越高。
水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悬浮颗粒物质主要包括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底泥等。
二、浊度的产生原因1. 养殖动物粪便和饲料残渣:养殖动物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粪便,而饲料残渣也会逐渐沉积在水体中,这些有机物质和固体颗粒物质会导致水体的浑浊度增加。
2. 光合作用:水中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但也会产生大量的有机物质和悬浮颗粒物质,使得水体浊度升高。
3. 底泥悬浮:底泥中的颗粒物质通过水流或养殖活动的干扰使其悬浮到水中,导致水体浑浊度增加。
三、养殖水体浊度控制方法1. 水源预处理:在养殖前,对水源进行预处理是防止养殖水体浑浊的重要手段。
通过采用沉淀、过滤等方法可以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质,减少浊度。
2. 养殖环境的改善:提高养殖环境的条件,如增强水体的流动性,可以减少水体中悬浮物质的沉积,从而降低浊度。
同时,加强底泥管理,定期清理底泥,也有助于减少底泥悬浮引起的浊度问题。
3. 控制养殖密度:适当控制养殖密度可以减少动物粪便和饲料残渣的排放量,从而减少水体中的总悬浮物质含量,降低浊度。
4. 流动底床技术:流动底床技术可以通过水流或气泡的作用将底泥悬浮,使其随水体流动,减少底泥对水体浊度的影响。
5. 养殖水体的通风管理:合理的通风管理可以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促进水生动植物的生长,减少浮游植物对水体浊度的负面影响。
6. 科学投喂:合理控制饲料投喂量,避免过多饲料残渣的产生,有助于降低水体浊度。
四、结语在水产养殖中,养殖水体的浊度控制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
蓝藻水华暴发过程中的浮力调节机制
蓝藻水华暴发过程中的浮力调节机制
蓝藻水华暴发是由于蓝藻数量迅速增多,导致水体中的藻类浓度达到大量的程度。
在蓝藻水华暴发过程中,浮力调节是一个重要的机制。
蓝藻是一种厌氧菌,它们通常生长在水体中的表层,因为此处的光照和温度最适合它们的生长。
蓝藻细胞通常具有气泡负责浮力调节。
这些气泡受到蓝藻细胞内部产生的气体(如甲烷)的控制,并通过调整气泡的大小和数量,调节蓝藻细胞在水中的浮力。
在蓝藻水华暴发过程中,由于蓝藻数量迅速增多,细胞密度很高,会导致蓝藻细胞产生更多的气泡,以增加细胞的浮力。
这些气泡可以使蓝藻细胞浮在水体表面,从而获得更多的光合作用和光照,进一步促进蓝藻的生长。
然而,过高的浮力会导致水体中的蓝藻水华聚集在水体表面,形成大规模的藻类堆积,严重影响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时,浮力调节机制可能会失效,光照不足、温度变化等因素可能导致蓝藻细胞死亡并沉入水体底部。
这种死亡和沉积的蓝藻细胞会消耗水体中的氧气,导致水体缺氧,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因此,了解和控制蓝藻水华暴发过程中的浮力调节机制,对于保护水体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管理水体养分、控制蓝藻细胞密度等措施,可以减少蓝藻水华的暴发,并维持水体的健康和稳定。
蓝藻爆发的诱因及治理方法
蓝藻爆发的诱因及治理方法
何玉玲 ( 芜湖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安徽 芜湖 241000)
摘 要: 近年来, 太湖蓝藻总有不同程度的爆发, 对蓝藻爆发的诱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治理办法。 关键词: 蓝藻爆发; 诱因; 治理方法
2007 年 5 月底太湖蓝藻 提 前 爆 发 , 在 一 夜 之间让数百万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受到严重威 胁, 再次敲响了中国水污染问题的警钟, 触动了 中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那根敏感神经。据 当地市民反映, 近年来, 蓝藻已成为太湖的常 客, 每到夏天蓝藻都有不同程度的爆发, 只是这 次闹大了, 大家才特别关注。难怪在无锡会商治 理蓝藻问题的专家们不无感慨地说“这是一场 迟到的、被动的会战。”如此说来, 这次蓝藻的大 规模爆发早有征兆, 却为何要等严重到如此地 步才引起有关方面的真正重视。这次的蓝藻爆 发 事 件 让 我 们 看 到 了 太 湖 治 理 的 紧 迫 性 。但 是 , 我们不禁要问, 如此大规模的蓝藻爆发到底是 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自然界中有很多原生物都可以抑制藻类的 选择具有强大降解氮磷能力的净水微生物, 采
生 长 , 它 们 主 要 包 括:蓝 藻 病 毒( 噬 藻 体) 、溶 藻 用适当的方法添加到太湖水体中去, 以消解蓝
细菌、原生动物、真菌和放线菌。它们直接分离 藻生长所需的氮磷营养, 尤其是降低乃至消除
于自然界, 因此使用这些生物控藻, 不会像营养 磷的含量以达到治理蓝藻的目的。
值在 10~15 之间, 对于蓝藻的生长繁殖极为有 化氢; 提高溶解氧, 消解污泥等。应用微生治理
利。
蓝 藻 的 原 理 是 : 浮 游 藻 类 生 长 的 碳 、氮 、磷 之 比
2 治理方法初探
为 41:7.2:1。在太湖梅梁湖, 磷的比例相对较低,
太湖蓝藻水华暴发主要特征初析
211 暴发时间与规模 2007 年 5 月~10 月太湖沙渚水源的蓝藻水
华暴发呈两峰三段型特征 ,即出现两个最高峰和 三次规模性暴发 ,详见图 2 。其中 ,最高值出现在 7 月 17 日 ,达 6340 万个Π升 ; 其次是 5 月 28 日为 5570 万个Π升 ;三次规模性暴发的时间范围是 5 月 14 日~6 月 3 日 、7 月 16 日~27 日和 8 月 14~28 日 ,这期间藻类生物量高于 3000 万个Π升以上的 天数达 10 天左右 。此外 ,在连续 144 天的监测数 据中 ,藻类生物量大于 2000 万个Π升以上的天数 占 14 % ,约 20 天 。藻类生物量大于 1000 万个Π升 以上的天数约 51 天左右 ,仅占 36 %。
摘 要 : 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加剧引起了多方面的关注 ,针对近年实际监测结果 ,结合历年流域水环境质量的变化 ,初步 归纳了当前太湖蓝藻水华暴发的地域特征 、时间周期特点及主要水质指标的变化规律 ,总结了太湖蓝藻水华的暴发呈多 峰形状态 。2007 年太湖沙渚水源地藻类生物量的两峰三阶段的特征进一步表明 ,太湖蓝藻水华的暴发进入了高频期 。 关键词 : 太湖 ; 富营养化 ; 水质监测 中图分类号 :X8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6002 (2009) 0120071203
7 2
中 国 环 境 监 测
第 25 卷 征 暴发起点逐步抬高 。由图 2 可见 ,蓝藻水华
暴发起点藻类生物量抬高趋势明显 :2000~2003 年五月上旬均在 500 万个Π升左右 ,但 2004 年上升 为 1000 万个Π升 ;2005 年达 8000 万个Π升 ,2006 年 为 2000 万个Π升 。
蓝藻水华爆发的关键内因——藻细胞上浮机理探秘
察 。
爆 发 。
质 本质 。
◇ 状 络 l 析 挺 取 。够 状
钏 绿 徽 睫 藻 (Mk’rocLvslLs'[-tOI'U
¨ )怂 ·IJ同洲 、 水 淡 水 系统 @ 实验 方 法
II·肜成 潦 水 I匕的 卜 优 势 藻 焚 ,其分
◇ I 浮 细 胞 相liP ̄l洚细 胞 的 覆 观
l匕快速}『ljj 。l 此 .z-j‘藻 胞 I i‘ fJL带lJ 肜结 f;lJ帮 它 J 浮 。受l】果 仃这种 结 构 , 新悬 浮 藻细 胞 ,然 J 端 3,J,II·J’
腱研 究 仃助 :颅防 平¨冶 删 潦 水 华的 就 用 物 化学 的 办法 探 叫这 种结 构 的物
爆 发 , 泉nl ¨睹 r化 I 觚的 II·1‘l'uII J、】,藻
◇ 细 胞表 结 构的 十1捕 电镜 观察 。
胞 人 儆 从水 体 ll,浮 f}l水 ,肜 成包 通过 卡1捕 电镜 分 圳观 察 上浮 平lli)f.降 藻细
女l1绿 色 油漆 的 藻 水 (I 1)。 为 了 胞表 而 是 仔征 帮助 细 胞浮 的结 构。
Student Projects 八九点钟 — — 一 —— ~ ~
——
_ ■
蛛 样的结 构址 /f 允 “1 r “隐 肜的 翅 膀 ” , l 凛细 胞 漂浮 起 水I ? 如 是 ,
么破 坏 述止 I尺 络 ,藻 细 胞 地 1 是
姚 1 , d in", {3’ l j l 订 rI ?
藻 水 发 仪破 坏 水体 d-.态 系统 , 类似 鱼鳔 的 气囊 调 的 ?除 r气囊 外 , 察 藻细 胞 的浮 沉状 念 ,Jf:取 十 川于{描 I
蓝藻爆发原因分析及其防控措施
蓝藻爆发原因分析及其防控措施蓝藻是一种分布广、适应性很强的藻类,常见蓝藻主要有微囊藻、念珠球藻、颤藻、项圈藻、鱼腥藻、胶鞘藻等。
蓝藻爆发原因蓝藻爆发是由于残饵粪便等有机物过多,水温高、光照强、pH值高、氮磷比例失衡、藻相菌相不平衡、日常管理不当等造成的。
蓝藻的危害1、蓝藻大量繁殖,最终形成优势种群,在此过程中蓝藻会大量产生蓝藻毒素,限制其它藻类繁殖,从而使水体藻相结构不正常,藻相单一,最后只剩蓝藻。
2、pH升高(9.0以上),养殖动物长期生长在这种水体里生长速度会减慢,时间久了还会出现碱中毒的现象,苗种成活率降低。
一旦赶上“暴晴天”水体溶解氧会过饱和,导致气泡病而大量死亡,直接造成经济损失。
3、蓝藻大量死亡,沉积在池塘底部,经过厌氧菌的发酵分解,使池塘底部环境严重恶化,发热、发臭。
蓝藻在死亡以后会产生三大毒素:神经毒素、细胞内毒素和肠毒素,养殖动物摄食后,轻者出现肠炎,重者会中毒而死亡。
对虾池塘蓝藻问题处理高温季节容易出现蓝藻水华,pH居高不下,蓝藻毒素损害虾的肝胰脏及神经,对虾出现肠道弯曲、消化不良、白便等症状。
解决方案:遇到蓝藻要适度降低水位,多开增氧机,形成水流,少量蓝藻可采用以下几个方法控制:方案一:腐植酸钠1-2公斤/亩,“强效EM”1瓶配合红糖2斤发酵2-3天,泼洒2-3亩,抑制蓝藻疯长。
方案二:高浓度“利生素” “强效EM”控制,适度用“鱼虾可乐(氨基酸培藻精)”3亩/瓶“速调107” 2亩/瓶肥水。
当大量蓝藻形成水华时,可局部或全塘杀藻后,再采取以上操作。
河蟹池塘蓝藻问题处理预防方案:(1)定期泼洒“利生素”3亩/袋,配合“强效EM”3亩/瓶,补充水体有益菌,可预防蓝藻爆发。
(2)定期使用“生物底爽”10亩/袋,减少塘底淤泥的蓄积,从根本上切断蓝藻营养来源,调节水体营养比例,使水体有益藻类(如:硅藻、绿藻等单胞藻类)成为优势藻种群,有效抑制蓝藻爆发。
揭秘蓝藻水华爆发的成因来龙去脉
揭秘蓝藻水华爆发的成因来龙去脉蓝藻水华,也被称为蓝藻细胞爆发、蓝藻暴发等,是一种常见的水生植物现象。
蓝藻水华一旦发生,会对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了解蓝藻水华爆发的成因是非常重要的。
蓝藻是一类原生于水环境中的细菌,它们属于一种叫做蓝藻菌门或蓝藻纲的微生物。
蓝藻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能够利用光能产生自身所需的能量。
一般情况下,蓝藻以低浓度存在于水体中,而且受到其他水生植物的竞争和水体中的营养物质限制,无法大规模繁殖。
然而,一些特定的环境因素会导致蓝藻水华的爆发。
首先,营养物质的过度供应是蓝藻水华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蓝藻对于各类营养物质,特别是氮、磷等无机化合物的需求较高。
当水体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有机物或无机物时,就会为蓝藻的生长和繁殖提供充足的营养来源,从而促成蓝藻水华的爆发。
其次,高温和充足的阳光也是蓝藻水华爆发的因素之一。
蓝藻对于温暖的水温和充足的阳光表现出了较高的适应性。
高温和充足的阳光能够促进蓝藻的光合作用,加速其繁殖过程。
在夏季或炎热环境中,水温升高,阳光充足,这就为蓝藻水华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此外,水体流动性不强也是蓝藻水华发生的原因之一。
当水流不畅,水体停滞或通过塘坝时,蓝藻会更容易聚集并形成水华。
水体流动性低不仅减弱了蓝藻菌群的稀释效应,还会影响水体中的物理、化学环境,为蓝藻的繁殖提供了更加适宜的条件。
蓝藻水华的爆发对水质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首先,蓝藻水华含有丰富的腐败有机物和毒素,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其次,蓝藻水华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水体生态平衡,对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造成危害。
此外,蓝藻水华爆发后,会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导致水体缺氧,严重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
为了有效控制和减轻蓝藻水华爆发带来的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要控制和减少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排放,特别是氮、磷等富营养物质的排放。
这可以通过加强农田和工业废水的处理,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等来实现。
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中蓝藻水华形成机理的思考
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中蓝藻水华形成机理的思考蓝藻水华是指湖泊中大量蓝藻繁殖产生的水体表面藻类集群形成的现象,它被认为是一种致命的湖泊污染地带。
近年来,蓝藻水华已经成为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的一个典型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
如何来理解这一现象及其形成机理,对于控制和消除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中的蓝藻水华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和理解的是,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一般都存在着高水位和繁茂的藻类生物群落。
当这样的湖泊接受过量的氮和磷等有机物输入时,藻类的繁殖就会快速增加,导致其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明显增高。
当藻类繁殖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形成一个圆形的盈余台地,蓝藻会在台地上聚积成山,由此形成一个紫褐色蓝藻水华景观。
其次,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中蓝藻水华形成过程还受到气候、高温及湖泊波动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富营养化湖泊普遍存在着湖水波动程度大、日照不足以及过多溶解矿物质的情况。
其中,湖水波动最主要的结果是藻类繁殖膨胀,而大量的溶解矿物质会活动、溶解和加速藻类的繁殖增长。
此外,缺乏日照会导致藻类无定位、膨胀繁殖,也会将蓝藻水华维持在一定高度。
最后,对于富营养化湖泊中蓝藻水华的形成机理思考,我们也要重点关注湖泊污染的来源,以及其对蓝藻水华的影响。
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的污染主要是来自于城市污水排放、入湖农田灌溉、农药喷洒以及工业排放等。
这些外源性有机物的排放会导致湖泊富营养化,导致蓝藻水华的形成。
总之,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中蓝藻水华形成的主要机理是由于藻类繁殖膨胀、气候和湖泊波动及外源性有机物排放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要想控制和消除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中的蓝藻水华,就必须正确的理解和采取有效的措施把污染物的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并减少湖泊环境和气候的波动程度。
只有这样,才能使湖泊恢复正常环境,减缓蓝藻水华的形成,而使湖泊水体美丽和更加透明。
关于蓝藻爆发的原因的文献
关于蓝藻爆发的原因的文献你们有没有在一些池塘或者湖泊里看到过那种一大片一大片绿色的东西呀?那可能就是蓝藻爆发了。
今天咱们就来说说蓝藻为什么会爆发呢。
有一种情况呀,是因为水太“脏”了。
比如说,有些地方的人把很多垃圾、污水都排到了水里。
就像我家附近原来有个小池塘,旁边有个小工厂,这个工厂经常把一些有颜色的水偷偷排到池塘里。
慢慢地,池塘里的水就变得臭臭的,接着蓝藻就开始疯狂地长起来了。
那些污水里有好多营养,就像给蓝藻吃了好多好多的食物,蓝藻就越长越多。
还有呀,天气也会让蓝藻爆发。
天气特别热的时候,水的温度也跟着升高了。
这就好比我们人,天气热的时候就会变得懒洋洋的,但是蓝藻不一样,它可喜欢热天气了。
我记得有一年夏天,特别特别热,我们去乡下的一个大湖那里玩。
以前湖水可清澈了,但是那个夏天湖面上就有好多蓝藻。
原来呀,温暖的湖水就像是蓝藻的温床,让它们在里面舒舒服服地生长,然后就爆发式地增长起来了。
水不流动也容易让蓝藻爆发。
你们看那些小水沟,如果水是死的,不流动,过不了多久就可能会长出蓝藻。
就像我们学校后面有个小水坑,它和别的水源都不连着,水就在那一直待着。
时间长了,蓝藻就在里面安了家。
因为水不流动的话,蓝藻就不会被冲走,它就可以在那里尽情地生长繁殖。
另外呢,水里生物的平衡被破坏了也不行。
比如说,有些鱼呀虾呀,它们会吃蓝藻的。
可是如果有人过度捕捞鱼虾,那蓝藻就没有天敌了。
就像在一个小海湾那里,本来鱼虾很多,它们会控制蓝藻的数量。
但是后来很多人用那种特别小的网去捕鱼虾,把好多小鱼小虾都抓走了。
没有鱼虾来吃蓝藻了,蓝藻就开始无法无天地生长起来,一下子就爆发了。
蓝藻爆发可不好呢,它会让水变得很难闻,还会让水里的其他生物没办法好好生活。
所以我们要爱护环境,不要随便往水里扔垃圾、排污水,这样才能减少蓝藻爆发的情况呀。
揭秘蓝藻水华爆发的成因来龙去脉
揭秘蓝藻水华爆发的成因来龙去脉蓝藻水华是一种在许多淡水环境中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它是由称为蓝藻的细菌类群引起的。
蓝藻是一种微生物,它们通常存在于水体中,支持着许多生物的生态系统。
然而,当藻类过度生长并且达到超过正常水平时,就会发生所谓的“蓝藻水华爆发”现象。
蓝藻水华的爆发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其中包括环境因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首先,蓝藻水华通常发生在富含营养物质的水体中。
过多的营养物质,如氮和磷,可以促进蓝藻的生长。
它们是植物生长的关键要素,但当过量出现时,就会导致蓝藻过度生长。
气候变化也是蓝藻水华爆发的一个关键因素。
温暖的气候和高温天气可以增加水体中的温度,从而刺激蓝藻的生长。
此外,气候变化还可能导致降雨模式的改变,使水体中的养分更容易流入水源。
除了环境因素和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也对蓝藻水华的爆发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过度的农业活动导致了过多的农药和化肥流入水体,这些化学物质可以刺激蓝藻的生长。
此外,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的排放也会增加水体中的养分,从而助长了蓝藻的繁殖。
蓝藻水华的爆发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都有重大影响。
对于生态系统来说,蓝藻过度生长会耗尽水体中的氧气,使其变为无氧状态,从而导致其他生物的死亡。
此外,由于蓝藻水华可以释放出毒素,这些毒素在食物链中被传递,对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对于人类来说,接触含有蓝藻水华的水可能会导致健康问题。
蓝藻水华释放的毒素可以引起胃肠道症状、呼吸道问题和皮肤刺激。
因此,暴露在蓝藻水华中的人们被建议避免直接接触水源,不要游泳、钓鱼或进行其他水上活动。
为了应对蓝藻水华爆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监测和提前预警系统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密切观察水体的营养物质浓度和蓝藻的生长情况,可以及时发现蓝藻水华的迹象,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应对。
其次,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也是关键。
通过加强农业管理、控制工业废水的排放和改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可以减少水体中的营养物质,从而降低蓝藻水华爆发的风险。
新立城水库暴发蓝藻原因分析及治理方法初探
2)营养基础。新立城水库水源为库区上游 伊通河流域的地表径流。由于流域内土地多为已 开垦的农田,地表植被较少,上游农田土壤累积 的营养元素径流入水库,入夏后水温逐步升高, 加上连降暴雨,随着氮、磷及有机质的不断积 累,水体富营养化趋势加重,监测数据显示:水 体主要污染物总氮超标,为蓝藻的发生提供了有 利条件。 3)浮游生物种类单一。新立城水位较浅, 库水含沙量高,水面大,风浪作用强烈,加剧了
一42—
万 方数据
吉林水利
新立城水库暴发蓝藻原因分析及治理方法初探
李
剐等2010年3月
Ⅲ类水(总氮含量≤1.0 rag/1)为评价依据,总 氮平均值为2.64rag/1,超标1.64倍。氮是所有 藻类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氮的超标,保证有充 足的氮源供给,为蓝藻暴发提供了可能。蓝藻中 的有些种类可在没有磷的参与下直接直接利用无 机氮。由于蓝藻的这种特性,它的出现常作为水
formed
a monitoring group tO monitor the reservoir for 22 days the monitoring data were obtained more than 200.Monitoring results show that water contains total nitrogen exceeded and a single spe-
≯、I÷f
o口十p II 1》{I
1}÷f十十9¨{,s
Ⅲ类水(总磷≤O.05 mg/L)为评价依据,总体 水平超标。
2.3.4 COD
图l总氮含量变化走势
以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Ⅲ类水(COD≤6.0 rag/L)为评价依据,总体 水平不超标,变化幅度不大。
分析爆发蓝藻的原因_蓝藻爆发的成因
分析爆发蓝藻的原因_蓝藻爆发的成因蓝藻是一种分布广、适应性很强的藻类。
环境污染,水源污染,蓝藻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
那么,爆发蓝藻的原因有哪些?下面就由店铺告诉大家分析爆发蓝藻的原因吧!蓝藻的特点1.分布广:蓝藻在自然界分布很广,是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喜欢生活在有机质丰富且pH值较高的水体中,喜高温,主要在淡水中生长,成为淡水中重要的浮游植物,在温暖的季节里常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在我国南方几乎一年四季都可以见到由蓝藻形成的“水华”。
在盐碱水中蓝藻较多。
2.适应性强,可在极端不良的环境中出现。
对温度、盐度升高,照度、养分、溶氧下降及硫化氢出现等不良环境有较强的耐性。
3.蓝藻类有些种类具有固氮能力,特别是具有异形胞的种类,能够利用空气中的氮气合成自身需要的氮肥,从而改变水体中的氮磷比,所以蓝藻的发生和水体的营养元素比例失衡有很大关系。
4.浮游种类喜高温、强光、高pH和含氮高、有机质丰富的静水水体。
因而符合上述条件的虾池易引起蓝藻爆发。
5.形成水华的蓝藻主要有:微囊藻、鱼腥藻、色球藻、螺旋藻、拟项圈藻、腔球藻、尖头藻、颤藻、裂面藻、胶鞘藻、节球藻、束毛藻等十多个属。
其中微囊藻水华极为常见,它是水体富营养化的标志,蓝藻水华发生时,散发腥臭味,夜间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死亡后产生羟氨或硫化氢,对水生动物有毒,破坏生态平衡,危害渔业,也使水的其他利用价值降低。
蓝藻的危害1.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例如微囊藻夏荤高温季节大量繁殖,在水体表层形成一层厚厚的类似于油漆样的物质。
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和海洋发生的赤潮对应)。
绿潮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虾类的死亡。
更为严重的是,蓝藻中有些种类(如微囊藻)还会产生毒素(简称MC),大约50%的绿潮中含有大量MC。
MC除了直接对鱼虾类、人畜产生毒害之外,也是肝癌的重要诱因。
太湖蓝藻爆发原因及治理
太湖蓝藻爆发的起因及防治措施太湖蓝藻爆发的起因及防治措施“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记得小时候就时常唱起这首歌,可年太湖蓝藻事件爆发后,无锡人就谈水色变。
作为一名无自从2007锡人,在目睹了这一切之后更是感触颇深。
当你打开水龙头,就能闻到一股股恶臭;一盆水中有着一层绿色沉淀物时;市民开始疯抢纯净水……你就能知道水的珍贵了!.人类对自然的肆意破坏只是人与自然矛盾的一个缩影。
太湖水污染,和祲占,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森林滥砍滥伐,矿山私自采挖,,唇亡齿寒,太湖爆发的一场水污水恣意排放,能源严重消耗-----危机,只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次小小惩罚,但如若不进行深刻反思,我们将彻底砸掉子孙赖以生存的饭碗,人类社会,将自取灭亡。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可以知道:蓝藻即蓝藻门,又称蓝绿藻,是一门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植物。
蓝藻的主要特征是:植物体简单,单细但细胞中央含有核物质,胞生物,各式群体和丝状体;细胞中无真核,通常呈颗粒状或网状,没有核膜和核仁,具有核的功能,故称其为原核生物。
蓝藻可以分为几十个种类,其中有一种叫微囊藻,它所产生)(口恶的微囊藻毒素在自然界已知的毒素中排名第二,仅次子二英。
同时,蓝藻还存在着许多危害,如蓝藻可以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当蓝藻大量繁殖时,水中的溶解氧浓度也迅速降低,造成鱼虾、螺蛳等水生生物的死亡,使水体遭受污染。
尽管是死亡的蓝藻,它在被细菌分河流湖泊中,蓝藻含解的过程中还是会产生毒素,同样污染水体。
但从实验结果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说法,量过高是否会对人体有影响,来看,它对肝、脾都有一定的影响。
而且蓝藻爆发的周边地区,其癌症爆发比例要比其他没受蓝藻污染的地方大。
月,国务院就发起了太湖水污染治理“零点行动”,12年自从1998拉开了太湖水污染治理的序幕。
可惜的是,九年以来,投资资金达百甚至还一度出现加重太湖水质却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明显改善,亿元,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太湖蓝藻的爆发呢?直接原因那么,的趋势。
污水排海引发的海洋蓝藻爆发事件分析
污水排海引发的海洋蓝藻爆发事件分析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加,污水处理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一些沿海城市,由于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不完善,污水被直接排放到海洋中,引发了海洋蓝藻爆发事件。
本文将从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案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首先,污水排海引发海洋蓝藻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污水中的营养物质过量。
城市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进入海洋后,为蓝藻提供了丰富的生长条件,导致其大量繁殖。
其次是污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这些有机物和重金属会累积在蓝藻体内,进而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破坏海洋生态平衡。
此外,污水排放还会导致海水中的溶解氧降低,进而影响海洋生物的呼吸和生存。
其次,污水排海引发的海洋蓝藻爆发事件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是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蓝藻爆发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导致海洋中的氧气含量降低,造成海洋缺氧现象。
这将导致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破坏海洋生态平衡。
其次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蓝藻爆发会释放出一种有毒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此外,蓝藻爆发还会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海水富营养化、海滩污染等,给沿海城市的旅游业和渔业带来损失。
针对污水排海引发的海洋蓝藻爆发事件,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首先是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的投入,提高处理效率和处理水平,确保污水得到合理处理。
其次是加强环境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
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和预警体系,可以及时掌握海洋环境的变化,预测蓝藻爆发的可能性,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此外,还应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减少污水排放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污水排海引发的海洋蓝藻爆发事件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都带来了重大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和预警体系,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共同保护好我们的海洋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蓝藻爆发期间出水浊度升高的微观解析
首先,我要说的是我现在是针对结合实际生产而所做的阐述。
并且,滤后水浊度超标主要是由于有机物穿透滤池,处于生长期的蓝藻穿透也会影响浊度,这里只讨论前者。
(天然水中的胶体一般带负电如蓝藻,粘土以及一些固体悬浮颗粒等,而我们投加的混凝剂基本为水解带正电,如果水解为负电,那么就没有电性中和作用,而架桥作用是所用的高分子混凝剂都有的。
)
首先应该从混凝开始说起,混凝有3种机理:1,电性中和即投加电解质使原水胶体颗粒的电位降低,压缩双电层,使电位ζ=0,使胶体脱稳,这样才能使胶体聚凝,但应该注意的是一旦混凝剂投加量过多,就会使胶体颗粒改变原有的电性而带正电并重新稳定,值得注意的是混凝剂的带正电价越高分子量越大其吸附性越好。
2,架桥作用:不管混凝剂带何种电荷,只要它是高分子聚合物,就对胶粒有吸附作用。
要具有架桥作用必须是线性的,非极性的(在其表面不会形成水化膜)并且要求有一定长度。
3:网捕和卷扫:在水中杂质含量低时,往往需要投加大量的混凝剂如聚合氢氧化铝,给与其适中的PH,产生氢氧化铝絮凝体网捕和卷扫杂质。
(其实氢氧化铝絮凝体任何时候都存在,只是随着PH升高有所增加)
所以我们投加的聚合氯化铝是多种效果叠加的混凝剂。
通常的,我们讨论混凝就必须考虑到2个因素:1个是混凝剂,还有就是水中杂质胶粒,混凝剂的性质影响到混凝效果,当水中杂质胶粒改变时,混凝效果也会改变,(当然还与温度 PH 浓度等也有关系后续谈到)
通常的出沉淀池的悬浮杂质都是带负电的,粒径一般的都很小,大约在30um 以下,其比表面积就很大,在布朗运动的作用的,有自发聚集的倾向(如活性炭有吸附作用),以及范德华力,以及各种键力的吸引,但由于一般胶粒表面带有同种电荷的斥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水化膜的阻力而不能自发的聚集起来,这样就形成一个分散的稳定状态。
要破坏这种状态必须使带电胶体的电位降低以排除斥力和消除水化膜(我认为主要是极性基团对水(极性基团)的吸引力造成的。
)
我认为一般的憎水胶粒都是非极性分子或是极性较小的分子,影响憎水胶体稳定性的主要是动力学稳定(即各种沉降)和表面动电位趋于0的程度(即吸附中和),而影响动力学稳定的主要是流体的流态和胶粒的大小,这是次要的。
因此电中和性才是导致胶粒是否处于聚集稳定状态的主要因素。
且是静电力,范德华力,分子键力等因素造成的一个综合力效果,在没有投加混凝剂的情况下,根据DLVO理论,胶粒很难通过自由的布朗运动碰撞到一起甚至运动到一定的聚集范围之内的可能性也很小,对于这类以静电力排斥为主导因素而处于分散状态的胶体,只要投加异种电荷的混凝剂,使其电性得到中和,运动电位ζ=0或趋近于0就可。
这样即使是电性中和还是吸附架桥都成为可能。
还有一种就是亲水胶体,如有机胶体和高分子物质,有机胶体和高分子物质一般都是极性的。
存在极性基团(如羧基和羟基),它对水有强烈的吸附作用,使粒子包围在较厚的水化膜阻碍胶粒相互靠近,这时水化膜作用是影响胶体聚集稳定性的主要原因,水化膜通过物理手段很难去除。
因为涉及到分子内部结构和电子排列问题。
从实际生产的角度来讲,在蓝藻少的季节,水中高分子有机物,还原性物质及细菌等较少,原水耗氧量较小,通过投加混凝剂后,水中杂质颗粒基本被电性中和,通过滤池时很容易被石英砂吸附(由此可见,石英砂在一般情况下带负电)。
在蓝藻爆发时期(当然蓝藻的种类很多,所处于的成长期也不一致,这里所说的主要是处于分裂生长期的蓝藻)原水耗氧量升高,藻类自身分解及代谢都会生成有机物,如氨基酸,这些有机胶体一般都带有极性基团,对水分子有极强的吸附力(可假想为 2个电场力作用的结果),因而形成水化膜在所难免,而滤池滤料所起的主要作用就是吸附,石英砂很难吸附被水化膜保护的有机胶体,原因是在胶体粒径小于滤料空隙粒径的情况下,根据相似相容原理,带有水化膜的有机胶粒很容易随水流穿透滤池,虽然石英砂也是一种有极性(但很弱)的吸附剂,但在蓝藻爆发期,水中有机物大量增加,相比之下被吸附的量就微不足道,且不可能是多层吸附,易脱落。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缩短反冲洗周期确实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资源浪费暂且不谈)。
而平时我们在蓝藻爆发时候多加活性炭其滤后水浊度也会有所降低其原因只是填补了表层石英砂的空隙,增加颗粒密度,减小了空隙粒径,通过物理拦截(筛滤)的方式拦截胶体粒径大于空隙粒径的有机物,(当然活性炭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吸附功能,我认为是微乎其微的,因为活性炭里面碳原子占了起码 90%以上,只含有少量的氧和氢,因此活性炭表面的极性较低,可以预见极性低的化合物在活性炭表面具有较高的吸附性,而极性高的吸附量很少)在蓝藻爆发的几天里,一个平时能运行3-4天不堵的滤池,在不到2天的时间里就堵塞(液位升高)就是证明。
石英砂在一般情况下是带负电的,如果我们投加过量的混凝剂,那么其过滤水效果必定有所提高,原因一方面在于投加了过量的带正电混凝剂后,有可能使胶体电性发生改变,从而易于过滤时吸附,另一方面由于投加了大量的混凝剂,产生了大量絮凝装的氢氧化铝沉淀,有利于网捕和卷扫有机物。
另外水的温度 PH 以及悬浮物浓度都影响混凝效果。
水温主要影响的是混凝剂的水解,PH 主要影响混凝剂的形态。
生产上唯一可以控制的就是进水PH,可以通过前加氯微调。
6.5-7.8之间(实测在 7.2左右)。
应该指出的是,混凝剂本身应是一个线性的,很长的,非极性大分子,这样才能使混凝达到最佳效果。
因此我认为在蓝藻爆发时期,要去除由此而带来的有机物,必须找到一种这样的滤料:具有极强的极性,亲水性(或者说一种两亲滤料),不过这样也势必带来某些弊端:容易产生毛细现象(因为水也是极性的),过滤水头增加,容易造成堵塞等。
并且对憎水性杂质的吸附量肯定要差(如脂肪族和芳香族化合物)。
综上所述,我认为凭我们现有水处理工艺控制滤后水浊度合格将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
可行性措施:在蓝藻爆发期间,增加高锰酸钾投量为平时的1.5倍以上,高锰酸钾是种强氧化剂,对氧化有机物,还原性物质,锰,以及降低水中耗氧量,提高水中溶解氧都有很大作用。
提高加氯量到2.0 mg/L以上,因为有试验数据表明,前加氯能充分有效的杀灭蓝藻,而且混凝试验也证明了这点。
混凝配合前加氯除蓝藻,效率在90%以上(通常情况)。
但是,不论是活的蓝藻还是死的蓝藻都会产生有机物。
蓝藻死亡后部分随絮凝体沉淀,成为沉淀池污泥,另一部分则漂浮在水面上,因此沉淀池底部排泥以及表面的除藻对切断有机物来源有重要意义。
其次是增加PAC投量为平时的1.5倍或更高。
对于滤池而言(现在我们的滤池是用了活性炭和石英砂2层吸附屏障),我们能做的只有减缓过滤速度(其
意义在于使有机物中的弱极性基团有机会吸附在滤料上,并且流体对其的纵向剪力不至于使其脱落),缩短反冲洗周期(其意义在于使滤料一直处于不饱和状态,使吸附成为可能,同时也为了避免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