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研究报告试题库

合集下载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期末试卷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观点不属于新课程改革对中学语文教学的要求?A.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B.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C. 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D. 增加语文课时的比重2. 以下哪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A. 启发式教学B. 探究式教学C. 传授式教学D. 讨论式教学3. 以下哪个观点不属于语文教学评价的内容?A. 语文知识掌握程度B. 语文技能运用能力C. 语文情感态度价值观D. 语文教学效果4. 以下哪种教学手段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A. 多媒体教学B. 课堂讨论C. 课外阅读D. 语文作业5. 以下哪个观点不属于语文教学目标?A.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B. 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C. 增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D.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新课程改革要求中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 语文教学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 语文教学目标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 语文教学手段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 语文教学策略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新课程改革对中学语文教学的要求。

2. 简述语文教学评价的内容。

3. 简述语文教学目标。

4. 简述语文教学手段。

四、论述题(10分)结合实际教学,谈谈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要求论述有理有据,不少于200字。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模拟试题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模拟试题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模拟试题四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中国古代识字教学的经验有集中识字,为读写打基础;识字课本使用韵语和对偶,便于朗读、记诵;正确处理“文”与“道”的关系;联系日常生活;注重激发兴趣。

2、1953年,发生了有名的“关于《红领巾》教学”的讨论。

3、语文包含着多样文化,而且具有极强的文化教育作用和文化传承作用。

4、语文课程的基础任务是丰富语言材料的积累。

5、我国传统学习方法主要是通过接受、仿效和练习等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

6、教学资源包括物质和人。

7、学校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具有独立整体阅读的能力。

8、口语交际教学目的的特征是发展性,整体性和操作性。

9、作文教学中审题的指导方法有审阅圈点法、结构分析法、题目补充法和比较辨题法。

10、语文教师的语文专业知识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学和文学、语文教育史。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1、“评点法”是古代语文B的成功经验之一。

A、识字教学B、阅读教学C、写作教学D、口语教学2、近代语文教学是指C 语文正式独立设科至今的语文教学。

A、1912年B、1916年C、1903年D、1902年3、B国家教委颁布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初审稿)。

A、1986年B、1992年C、2002年D、1989年4、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是A 。

A、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B、一切为学生服务C、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D、把教学放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上5、倡导D 的学习方法是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A、读写结合法B、愉快教学法C、情境教学法D、自主、合作、探究三、解释名词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语文教学设计,是指从教学设计的一般原理出发,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按照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和学生认知规律的实际,结合教师自身特点和优势,对教学过程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所做的一种策划。

2、形成性评价,指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为引导教学过程正确、完善地前进而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学效果采取的评价。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期末考试真题1及答案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期末考试真题1及答案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及答案2004年1月一、填空题(10分)1.述性知识是以概念和命题形式出现的。

2.作文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言语活动,同时又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活动和心智活动。

3.语感是主体对于言语的敏锐的直觉和深刻的理解力。

4.语文正式独立设科是在1903年。

5.指导学生阅读时理清作者思路的步骤是:找观点、提纲目、探思路、释逻辑、述思路。

6.科学性和艺术性的辨证统—,是语文教学设计的本质特征。

7.中国古代封建教育的主干课程是“五经”、“四书’。

8.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汉语文是汉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9.阅读阐释要经历披文感言、拓展运思、得意体情、言语表述等活动。

10.一个课件设计时—股要考虑树型结构、呈现方式、呈现控制和拓展选择四个方面的问题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树立“重视发展”的质量评价观,应明确哪些问题?①评价功能的转化;(1分)②重视综合评价;(1分)③强调质性评价;(1分)④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1分)⑤注重过程。

(2分)2.阅读批评与阅读鉴赏有什么不同?①鉴赏是对文章或作品的情感性参与,(1分)满足的是读者个体的审美趣味.(1分)着重实现的是读物的中美价值。

(1分)②批评是文章或作品的理性枪验和评定,(1分)它往往是从一定的背景和理论出发;感受和理解读物,并尽可能作出客观评价,(1分)它更着重于读物的社会价值。

(1分)3.自主学习具有哪些特征?①学习者参与提出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进度,设计评价指标;(1分)②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2分)③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投入,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1分)④学习者对认识活动能够自我监控、调适。

(2分)4.口语交际教学有哪些要求?①教学容切合学生学习、生活和今后的社会交际实际;②创设多种多样的口语交际环境;③形成双向或多向互动的交际方式;④突出口语交际的实践操作性;⑤教师引导要切实、精当;⑥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复习题及答案)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复习题及答案)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复习题一一、填空题(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特点包括、和语文学习习惯等几个方面。

2.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包括、、和作业系统。

3.建国以来有以下这些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钱梦龙的、魏书生老师的李吉林老师的等等。

4.编写语文教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________、________、教学过程、________和________等等5.中学语文教学的阶段目标是从四个方面加以设计的,包括、、、等内容。

6.语文教学评价具有导向、______、______、______等功能7.叶圣陶对“语文”的解释是、。

8.我国古代流传最广,历时最久,最具代表性的蒙学读物“三百千”分别是()、()、(),主要作用是集中识字。

9.《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性质的定义:语文是最重要的,是重要组成部分。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10. 教师素质结构包括:知识结构、、心理结构和。

二、选择题:(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确定语文学科教学目的的依据是()A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有关的教育法规B语文学科的内容和特点。

C社会需要。

D学生的年龄特征。

2.一个完整的提问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的阶段是()A引入 B介入 C展开 D结束3.考试的主要功能是()A促进学习 B选择 C排名次 D反馈4.中学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分为()A语法修辞知识 B文学知识 C文体知识 D读写听说知识5.《新课程标准》规定“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要求初中生认字量是()A 2500个B 3500个C 4500D 55006.作文讲评的基本方式是()A典型讲评 B综合讲评 C专题讲评 D重点讲评7.中学语文课外活动的特点是()A 容易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B 容易组织和管理C 容易与学校各项活动、与其他课程的学习互相配合D 学生参与的自由度大,少受时间、空间与群体活动的限制。

8.《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要求部分,明确提出的教学要求是()A读、写、听、说能力 B基础知识C 基本概念 D思想教育9 .以小结为主的结束,目的是()A整理归纳 B深入理解 C强化记忆 D形成能力10. 教师的语文专业修养是()A 现代汉语修养B 古代汉语修养C 文章和文学修养D 语文教育史修养三、判断(10小题,每题1分)1.从占居优势的倾向来说,语文课是属于抽象型学科。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期末考试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2分)1、中国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是()2、中国古代识字教学的经验有();识字课本使用韵语和对偶,便于朗读、记诵(),联系日常生活,()。

3、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还具有()性、()性和()。

4、语文课程的基础任务是()。

5、语文学习常规过程中探究阶段的学习方法指导应该主要指导()、分析和()。

6、语文学习常规过程中运用阶段的学习方法指导应该主要指导知识和经验的()和()。

7、解决学生问题,满足学生需求是()理念的体现,也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

8、作文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的言语活动,同时又是一种复杂的()活动和()活动。

9、写作过程一般要经历内部言语向()的转化,从()思维向()思维的转化。

10、作文教学中审题的指导方法有()法,()法,题目补充法和()法。

二、简答题(每题6分,计30分)1、作文课中的情境教学,一般可以采取哪些方式?2、联系写作心理规律,教师指导写作过程大体有几种思路?3、口语交际救学的要求有哪些?4、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进行口语教学有哪些方法?5、简述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三、论述题(20分)1.结合自身实践,谈谈你对“作文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活动和心智活动过程”的理解。

2.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学生作文观察力的理解。

四、分析题(28分)一位特级教师创立了一种特殊的课型——“班会感悟课”。

老师走访了班上57位学生的家庭,结合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精心准备自己的发言——一首长诗。

他下功夫了解自己的学生,因此发言的内容针对性强;他深爱蓿自己的学生,因此他的发言充满激情。

学生听了他的发言,既动心。

义动情,写出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佳作。

下面是这位老师的长涛片段和学生的“感情”片段。

以此为例,从作文教学如何开启学生思路的角度,分析这个课例的成功之处。

教师的发言《自立吧,我可爱的弟子们》(片段)……对父母/不管年轻年老。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各章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三)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各章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三)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各章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三)第一篇:《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各章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三) 电大《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各章综合练习题及答案第四章阅读与阅读教学一.填空题1.阅读是一种言语操作技能。

它是一种读者借助(内部言语),以简缩的形式对读物进行加工改造的智力活动过程。

2.学校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3.阅读的本质决定学生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读书(主体)。

4.阅读阐释阶段大致需要经历(披文感言)、拓展运思,得意体情、(言语表述)等活动。

5.欣赏性阅读具有认识属性,(文化)属性和审美属性。

6.学习经典文篇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文化素养)。

7.读解策略包括(认知语言)的策略,还原语境的策略;(提纯撮要)的策略;(联想生发)的策略,问题导向的策略。

8.语文教材中的语音文化知识又可称为“(用件)”,目的是供学生阅读后用。

9.阅读教学的基本属性是(对话)和(活动)。

10.思路就是反映在文章中的作者的(思维条理).作者的思路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形象性思路,抽象性思路和(临界性)思路。

11.对于论说义的教学,教师可以运用下列模式帮助学生理清作者思路:找观点,(提纲目),探思路,(释逻辑)述思路。

12.语感是主体对于言语的敏锐直觉力和深刻(理解力)。

13.言语分析的具体方法有阍点评注法,(语感笔记法),(佳句模写法)。

14.诵读技巧主要有处理停、连.表达(重音),把握(语气)和掌握节奏。

15、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为起点,为中心,为归宿。

16、《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规定了“应注意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卫生和用眼卫生。

”17、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制定阅读计划的参谋,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选择和实施阅读方法和策略的知指导者,是学生阅读探究活动中的平等参与者和首席发言人。

18、个性化阅读,已经成为新世纪改革阅读教学的一个科学理念了。

19、个体的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不能不顾及到个体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育,以及个性倾向的张扬。

电大《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复习题

电大《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复习题
本次语文课程改革注入了新的课程理念,强调“__________”,凸现___________,正在为建立一个新的适 合 21 世纪信息时代需要的语文教学体系,迈出坚定的步伐。
3、语文课程除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基本特点外,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等特点。
4
这篇课文不到千字却记载了 50 年经历的自传,如用一般阅读分析的方法,补充相关材料,帮学生理 清作者思想发展的脉络,解说写作特点,估计效果不会太好。因此笔者建议采用相关研究性学习的思路和 方法,依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一)学生先自读全文。要求能用自己的话大致说出鲁迅人生经历的三个阶段和主要的文学创作活动。 (二)学生简述鲁迅生平。教师进一步提示:本文表面上看确实是以时间顺序依次介绍了家庭、求学 和回国后的情况(人生历程的三个阶段),仔细读,还会发现文中另隐含着一条反映作者性格特点和思想 发展的轮廓线。 (三)学生再细读课文。划出各段能反映作者性格和思想发展的关键语句,并尝试作批注。 (四)课堂讨论交流。教师可用表格或其他形式归纳,勾勒出作者性格形成和思想发展轮廓,如: 文中的语句: ▲“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我于是决心回家……” 表现出性格和思想倾向:幼年鲁迅就具有不甘屈辱、刚强、自尊的性格。 ▲“……我总不肯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不走别人老路,能冲破世俗观念,追求新的生活,开拓进取的积极人生态度。 ▲“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实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 把个人志愿和命运与国家、民族的需要和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 艺。” 关心民族未来,不“坐而论道”,一旦有新的认识,就弃医从文立即付之实施。 ▲“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 从侧面反映了鲁迅先生对于革命的积极态度。 ▲“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 表明鲁迅坚定地站在反帝爱国的人民一边。他对反动政府的揭露击中了要害。 (五)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自传是作者记述自己人生经历的文章,鲁迅先生写自己的经历 和变故并没有事无巨细一律都写,而是有所选择。想一想作者为何有些内容要特意突出,有些却要一笔带 过甚至避而不谈? 引出这一问题是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和深入地认识鲁迅。教师可提供学生查找有关资料的线索——《呐 喊自序》、《纪念刘和珍君》、《藤野先生》、《鲁迅传》(王晓明著)等,还可登陆“在线鲁迅”、“大 鲁迅网”等众多专门网站搜寻。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经思考研究,在基本解决以上问题的同时,也会对本 文重点突出、言简意赅的写法特点有所领悟。 (六)学生仔细研读课文,参读有关资料。 (七)学生交流自己研究的结果。作者突出写的是能反映自己性格和思想倾向的内容,如:受亲戚冷 落而回家,不肯做幕友或商人,决意学医,弃医从文,抨击段政府而遭秘密通缉等。其他内容则略而带过。 即使是重点记叙的内容,也力求文字简练,点到即止。如讲到弃医从文的原因时,只说:“看见一个中国 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 艺”。至于为什么“医好几个人也无用”,“提倡新文艺”怎么就有用了,文章一概略去,因在此之前的 《呐喊自序》、《藤野先生》等文已经提过。再如,讲到去厦门的原因时,只说“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 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告的什么密,并不谈及。这是因为本文是“传略”, 文体要求提纲挈领的叙述。再者,有关详情,作者已在有关文章中记叙过,因而不再重复。教师不必强求 划一的结论。 顺便提一下,本单元的其他几篇人物传记,尽管写法不尽相同,但学习的重点都应是对所记人物有全 面的了解和深层的认识,故也可以采取相类的学习方法。至于写作上的特点,可在学生研读过程中适时点 拨。 附:鲁迅自传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

(四)、分析题1、针对该教学设计回答下列问题:(1)联系该教学设计具体分析“阅读教学是多向度的对话”这一基本属性。

(2)该教学设计定位于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思路和方法,请对此作出自己的评价。

(3)如果你来对此课进行教学设计,你准备采用什么教学方法?设计实例:《鲁迅自传》教学设计鲁迅是20世纪最杰出的伟人之一。

他作为“五四”新文化的运动先驱,在那黑暗的时代,导引着民族文化前进的方向,鼓舞着进步青年奋勇而前行,被誉为“人类明灯”。

60多年过去了,对鲁迅的关注和研究并没有随时代的远去而淡化,如今,国内外研究鲁迅依然很热,那些过去由于政治偏见而引起的对鲁迅的误解也在逐渐化解,甚至有些研究问题还成为新闻的热点。

当代初中学生,理应走近这位伟人,进而更好地继承鲁迅精神,高扬鲁迅作品中洋溢的民族正气,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和综合国力而努力奋斗。

这应该是学习《鲁迅自传》这篇课文的主要目的。

这篇课文不到千字却记载了50年经历的自传,如用一般阅读分析的方法,补充相关材料,帮学生理清作者思想发展的脉络,解说写作特点,估计效果不会太好。

因此笔者建议采用相关研究性学习的思路和方法,依以下步骤进行教学:(一)学生先自读全文。

要求能用自己的话大致说出鲁迅人生经历的三个阶段和主要的文学创作活动。

(二)学生简述鲁迅生平。

教师进一步提示:本文表面上看确实是以时间顺序依次介绍了家庭、求学和回国后的情况(人生历程的三个阶段),仔细读,还会发现文中另隐含着一条反映作者性格特点和思想发展的轮廓线。

(三)学生再细读课文。

划出各段能反映作者性格和思想发展的关键语句,并尝试作批注。

(四)课堂讨论交流。

教师可用表格或其他形式归纳,勾勒出作者性格形成和思想发展轮廓,如:文中的语句:▲“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

我于是决心回家……”表现出性格和思想倾向:幼年鲁迅就具有不甘屈辱、刚强、自尊的性格。

▲“……我总不肯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库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库

精心整理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一、填空题 1、语文素质包括两个层次,四个方面。

直觉层次是指语感;非直觉层次包括( )( )和( )。

2345678、学生经常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同化现象包括( )、( )、( )、( )和( )。

答案:浅表同化、疏陋同化、片面同化、错失同化、孤立同化9、在听读教学中,需要引起特别重视的三对关系是( )、( )和( )。

答案:文内与文外的关系、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部分和整体的关系10、关于说写教学,需要特别重谨慎对待的三对关系是()、()和()。

答案:“根本”和“枝叶”的关系、“我”和“你”的关系、创造和规范的关系11、正确的朗读指导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和指点朗读法。

答案:激发生命意识、设置对话情景12、语文试题的基本类型包括()、()、()和口试。

19、在学生的学习和阅读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以下以自我为中心的同化现象:浅表同化、()、片面同化、孤立同化和()。

答:疏漏同化、错失同化20、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主要的“读”的方法有()()、抄读和()四类。

答:朗读、默读、背诵21、语文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的主要的联想类型包括()()和()。

答: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22、目前,语文课程研究的主要理论要点有()、()、“实践”,、答:审美化原则、实践性原则、创造性原则27、在语文学习中的主要识记方法有理解记忆、归类记忆、()、()、联想记忆和()等等。

答:提纲记忆、概括记忆、形象记忆28、在语文教学目的的研究上,其总体的趋向是由()到复合目的型再到()。

答:单一目的型、中心目的型29、语文是由()和()构成的。

答:语言言语30、语言包括()、()两种表现形式?答:基础知识作文题38、所谓语文知识,不仅包括语言知识,还包括言语知识和()。

答:语文文化知识39、当今国际教育总的评价趋势是()、更加注重教育评价的全面性、()和更加注重教育评价的多元化。

答:更加注重教育评价的诊断性、更加注重教育评价中的自我评价40、()是()的认知心理学中关于人的认知发展的重要学说,它是人们在认知客观对象时用已经形成的心理图式来解释和说明对象的过程。

初中语文教研员考试试题(3篇)

初中语文教研员考试试题(3篇)

第1篇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初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A.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B.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C.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D.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2. 下列哪一项不是初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分类?A. 知识与技能目标B. 过程与方法目标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D. 德育目标3.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初中语文课程内容的范畴?A. 文学作品B. 语言文字知识C. 传统文化D. 数学知识4.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的基本要素?A. 教学目标B. 教学内容C. 教学方法D. 学生成绩5.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三结合”?A. 教师与学生B. 教学与生活C. 教学与科研D. 教学与考试6.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三维目标”?A. 知识与技能目标B. 过程与方法目标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D. 语文素养目标7.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五环节”?A. 导入B. 讲授C. 讨论交流D. 总结8.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六字诀”?A. 导入B. 讲解C. 讨论D. 总结9.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八字诀”?A. 导入B. 讲解C. 讨论D. 拓展10.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九字诀”?A. 导入B. 讲解C. 讨论D. 总结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初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初中语文课程目标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维度。

3. 初中语文课程内容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的基本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三结合”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附答案(基础题)

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附答案(基础题)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附答案(基础题)单选题(共60题)1、(2018年真题)理中丸是临床常用的中成药,其处方的君药是()A.党参B.炮姜C.饴糖D.土白术E.炙甘草【答案】 B2、阅读某课题组的调查报告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A.注重分析语文课例中师生对话的交互影响B.学生语文学习成效是判断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参照C.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影响学生读写思维发展的内在因素D.观察课堂学习活动是课例研究常用的终结性评价方法【答案】 A3、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文学史上有名的作家,学生做了课堂笔记。

其中正确的是()。

A.“三曹”:曹操、曹植、曹冲B.“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杨炯、杜甫C.“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询、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D.“一祖三宗”:杜甫、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答案】 D4、阅读以下《口语交际·讨论》的实录(节选),回答问题。

A.讨论属于组织中的口语交际,讨论前需要明确各自的分工B.组织者结合学过的内容、提出需要共同讨论的、着手解决的问题C.讨论的总结与汇报、是讨论的必要环节,能进一步形成讨论的结果D.记录者做的记录,只拿给老师看,对学生下次口语交际课没有任何意义【答案】 D5、以下教师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学建议在教学实施策略上的突破认识错误的一项是()。

A.强调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改进学习方式B.强调语文教学要正确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C.强调语文课程应努力体现实践性和综合性D.强调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应融为一体【答案】 A6、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A.让学生从题目中读出两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为后面理清文脉奠定了基础B.这一教学环节旨在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C.学生对蔺相如的言行,进行比较分析,完成了对他的立体剖析和全方位理解D.学生的解析使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形象更加清晰,这为他们学习下面两个小故事打下了基础【答案】 C7、某教材在选修模块中设置了“感受小说的魅力”专题。

语文教育与研究考试题及答案

语文教育与研究考试题及答案

语文教育与研究考试题及答案语文教育与研究是一门深入探讨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学科。

考试题目通常围绕语文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以及语文学科知识等方面进行设计。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考试题目及答案示例:1. 题目:请简述语文教学中的“情景教学法”及其在课堂中的应用。

答案:情景教学法是一种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景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它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方式,将抽象的语文知识具体化,使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学习。

2. 题目:论述语文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及其实践意义。

答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出发点,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而非单纯的知识传授者。

这种理念的实践意义在于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计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

3. 题目:请列举并解释语文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教学评价方法。

答案: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评价方法包括:- 形成性评价:侧重于教学过程中的即时反馈,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

- 总结性评价:通常在教学单元结束后进行,用以评估学生的整体学习成果。

-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评价,培养自我监控能力。

- 同伴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可以增进相互理解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 客观性测试:通过标准化的测试题目来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4. 题目:如何有效地整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答案:有效地整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利用网络平台和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 运用多媒体工具,如PPT、视频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和直观。

- 利用在线互动平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

- 运用电子作业和在线测试,提高教学评价的效率和准确性。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简答题及答案zrr(精选5篇)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简答题及答案zrr(精选5篇)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简答题及答案zrr(精选5篇)第一篇: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简答题及答案zrr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简答题zrr一、简答题(答出要点进行适当论述。

每题10分,共50分)1.从教学目标出发,有关言语规律的教学包括哪些内容?答:言语要与语境适应。

言语要善于从语言体系中选择成份。

言语要组成相对完整的语篇。

言语要与交际目的和任务相适应。

2.如何理解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适用性原则?答: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包括教育技术的适用性和教学过程中的适用性。

(2分)教育技术的适用性指需要根据不同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技术手段和呈现方式。

(4分)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适用性,第一指在教学中多媒体的选用,其内容要有利于目标实现,其形式要与内容配合。

第二指课件使用的时机选择,其使用顺序和应用的时机要合理。

3.中国封建社会语文教学有哪些基本特点?语文教学与文史哲方面的教育综合在一起(语文教学存在于原始宗教、艺术、记事、生活之中,文化教育实行专制,教学内容以儒家经学典籍为主)(4分);发蒙先识字,后读经书(“三、百、千、千”——《五经》《四书》——文选)(4分);读经为主,文选为辅(2分)。

4.我国古代有哪些识字教学经验?答:中国古代识字教学的经验有集中识字,为读写打基础;识字课本使用韵语和对偶,便于朗读、记诵;正确处理“文”与“道”的关系;联系日常生活;注重激发兴趣。

5.简介中国古代语文教学的经验。

识字:集中识字、使用韵语和对偶、正确处理文道关系、识字与生活联系、注重激发兴趣(4分);阅读:熟读、精思、博览,评点法(2分);写作:注重塞本功训练,多读多写多改,从模仿人手,先放后收(4分)。

6.简述倾听的心理特点。

①快速、敏锐地感知;②随时筛选、加工;③情绪的反馈;④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积极主动地进行理解、评价和想象。

(以上四点各2.5分)7.简述积累语言材料有哪些具体要求。

答:内容的广博性;过程的应用性;目标的定向性;态度的坚韧性;方法的多样性。

汉语专业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doc

汉语专业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doc

汉语专业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2007年7月一、简答题(答出要点并进行适当阐述,每题10分,共50分)1.中国封建社会语文教学有哪些基本特点?2.什么是“原型内化”?3.语文课程主要有哪些任务?4. 口语交际教学有哪些要求?5.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应注意什么?二、论述题[结合实际进行具体论述。

每题16分,共32分)1.举例说明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课堂提问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2.结合作文教学实际,谈谈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基本策略是什么。

三、分析题(18分)分析教学个案,回答以下问题:1.这段教学共设计了几个教学环节?每个环节完成了哪些任务?(10分)2.“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是如何体现的?请举例说明。

(8分)诗词鉴赏课教学实录师:同学们,我们按照学号介绍诗词的活动已经经过了一个轮次,大家要求在形式上要有所改变,改口头介绍为电脑制作,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同时,大家也向我反映了一个共同的心愿:要在鉴赏的质量上有所突破。

的确,大家平时介绍诗词往往拘泥于文本,甚至仅仅是对诗词的简单翻译。

今天我们想通过这堂课,给大家的诗词鉴赏提供一个新思路、新方法。

师:课前我给大家布置了三首词进行预习,大家都制作了电脑课件,首先我请小组代表上台来做电脑课件展示,看看哪一组的最精彩’第一组;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尸(学生在介绍词和词作者的基础上,将原词改成一首现代散文诗,配乐进行了朗读。

) 第二组;风栖梧(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悄得人憔悴。

”(学生在介绍词和词作者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一家之言”,认为对词中作者所怀之人的理解未必拘泥为情人,可以是作者的某种理想。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试卷及答案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试卷及答案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试卷及答案第1篇: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答案一、简答题1、简述新中国语文教学改革的历程①1950年:将“国语”和“国文”合称为“语文”,工具性和思想性双重性质思想初步形成;②1953年:关于“红领巾”教学的讨论。

出现把“文学分析”当成语文教学主要内容的倾向③1956年: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④1961—1963年:明确提出和重点强调语文课程的基础工具性,先后提出“加强双基”和“工具说”;⑤1978年:拨乱反正,重新确认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思想性;⑥1986—1992年:为提高民族素质全面修订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⑦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主张弘扬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⑧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发,启动新课程改革。

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为什么说丰富语言材料的积累是语文课程的基础任务?语言材料的丰富是语文素养提高的基础,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可以培养语感,丰富语文知识,发展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此外可以丰富概念和判断,并接受体现在语言材料中的优质思维品质的负载在语言材料上的文化信息的影响,提交思维能力和思想文化修养。

3、根据语文课程的任务,与之相关的语文学习方法有哪些?A方法的层次分类:①哲学方法②一般科学方法③特殊方法④具体方法B方法的思想特点分类:①逻辑思维方法②形象思维方法③直觉思维方法④社会思维方法C语文学习的方法的类型:①一般思想方法②一般学习方法③语文学科学与一般方法④语文学科学过程中的具体学习方法:制定计划的方法、有效预习的方法、高效听课的方法、优质作业的方法、课外学习的方法、系统小结的方法。

4、简答设计教学过程的原则A教学过程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B教学过程的设计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实际; C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发挥教师的优势和特长。

5、为什么说形成性评价应是教学评价的重点?这里首先涉及到对教学评价的认识。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与答案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与答案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1-9章习题精编及综合复习试题与答案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习题精编(绪论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中国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六艺)2、中国古代识字教学的经验有(集中识字,为读写打基础);识字课本使用韵语和对偶,便于朗读、记诵(正确处理“文”与“道”的关系),联系日常生活,(注重激发兴趣)3、古代阅读教学的主要经验有(熟读精思博览)和(评点法)。

4、中国古代封建教育的主干课程是“(五经)、“(四书)”。

它们作为古代语文教材的典范,一直被沿用到清末。

5、(1903)年,语文开始正式单独设科。

6、1956年,我国语文教学进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

7、1953年.发生了有名的“关于(《红领巾》)教学”的讨论。

二、简答题1、何谓“三、百、千、千”?我国古代最流行、最著名的蒙学读物,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

其主要作用是集中识字。

2、中国古代的写作教学有哪些经验时我们今天的教学改革具有启发和借鉴的意义?注重基本功训练;多渎多改多写;从模仿入手学作文;先放后收。

3、简述1996年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初审稿)的特点?明确了语文是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的特点,全面反映了语文是思维和交际工具的本质特点;首次提出语文学科课程的整体结构。

语文教材也构成相应系列;建立了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体系,提出6项教学原则。

4、张志公先生概括的古代语文教学的弊端体现在哪几个方面?脱离口语实际和应用实际,忽视文学教育和知识教育。

5、语文教学要重视读解课文。

读解课文应抓住的主要环节有哪些?感知性阅读;理解性阅读;鉴赏性评价。

三、论述题1、中国古代语文教学有什么特点?语文教学与文史哲等教育综合在一起;发蒙先识字,后读经书;读经为主,文选为辅。

2、如何理解语文教学目标观的传承与发展?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学目标体现新的知识观、学生观、以及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目标呈现三堆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试卷1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试卷1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试卷1《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试卷(一)一、填空(共15分,每空1分):1、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学制,语文从此正式单独设科。

2、建国初,著名教育家提议将“国文”“国语”课统称为“语文”。

3、语文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是:、、。

4、语文知识包括、、。

5、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

6、阅读是心理活动与活动的统一。

7、阅读活动开始前的三个准备活动是、、。

8、口语交际的基本心理过程包括、两个阶段。

二、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4分)1、整体感悟法:2、经典文献:3、语文教学策略:4、“红领巾教学法”5、立意:三、简答题(40分,每小题10分):1、理解写作过程中的两个“转化”?2、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语文学习发生了哪些变化?3、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具体体现哪些方面?4、口语交际教学有哪些方法?四、分析题(10分):1、“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这句话中揭示了语文内容和语文形式的关系,请加以分析并具体阐述现代语文教学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五、问答题(15分):你认为知识对于语文课程和教学的意义何在?《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试卷一答案:一、填空(每空1分)1、“壬寅学制”;2、叶圣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4、社会语言、他人的言语经验、个体言语规则;5、预期;6、生理活动;7、萌发阅读动机、认真选择读物、形成阅读期待;8、倾听和表达与交流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1、阅读者在阅读时既要阅读语言,也要接触内容;尽量把握和理解文本的言语形式和内蕴;利用汉语的优势对文本进行整体的认读和理解。

2、从古今中外文化典籍中选出来的世界和民族优秀的文化和文学作品。

学生学习这些经典文篇的主要任务是沉浸于这些诗文,对诗文加以内化。

3、是为实现特定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程序计划和预设的教学措施,包括教学过程、内容安排、教学方法、步骤、媒体组织形式的选择等。

三、简答题(要点,每题10分)1、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转化;模糊思维到具体思维的转化。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库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库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库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一、填空1、语文素质包括两个层次,四个方面。

直觉层次是指语感;非直觉层次包括()()和()。

答:中国思维、中国知识和中国技能2、语文教学原则包括()、()、()和()。

答案:全息性原则、审美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创造性原则3、发散思维具有()、()、()三种特性。

答案: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4、语文的二重构成要素是()、()。

答案:言语、语言5.语言学中的言语三要素包括()、()和()。

答:演讲主题、演讲环境、演讲作品。

语感的特点是(),()。

答:心理特征,言语特征7、语文课程的目的包括()、()、()。

答案:单一型目的观、复合型目的观、中心型目的观8.学生经常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同化现象,包括(),(),(),(和()。

答案:浅表同化、疏陋同化、片面同化、错失同化、孤立同化9.在听力和阅读教学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三对关系是()、()和(答:语篇内外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部分与整体的关系10、关于说写教学,需要特别重谨慎对待的三对关系是()、()和(第1页)。

))答案:“根本”和“枝叶”的关系、“我”和“你”的关系、创造和规范的关系11、正确的朗读指导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和指点朗读法。

答案:激发生命意识、设置对话情景12.中文试题的基本类型包括()、()、()和口试。

答:标准化试题、客观试题和主观试题13、关于语感的心理特征,作为一个动态的行为过程,它的特征是();作为一个静态的结构状态,它的特征是()。

答:迁移、图式14.早在1836年,德国语言学家()就提出了()的概念。

回答:冯·洪堡,演讲15、一般认为,语言的三要素是指()()和()。

答:语音、词汇、语法16.同化理论认为所谓的语感是()。

答:基于言语材料的意义创造言语意义17、一般地说,课程可以分为()、综合课程、核心课程与()四种。

答:学科课程、活动课程18.语文课程教学目的的特点是()和()。

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练习题库附答案

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练习题库附答案

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练习题库附答案单选题(共20题)1. 阅读某教师《高中语文古诗文文学史观的实践路径》教研论文片段,按要求答题。

A.当今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空间得到大力拓展B.本地历史文化资源可以成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最重要资源C.实地考察、上网查阅资料等形式丰富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对家乡意义深远D.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开拓了高中语文教学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答案】 D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古代诗词意象探究”主题班会时,要求学生搜集能够抒发作者对隐居、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且含有“菊花”意象的诗词。

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A.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寒菊》)B.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C.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D.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答案】 B3. 教学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时,教师推荐另外几部描写自然环境的作品,建议学生比较阅读,下列作品不适合推荐的是()A.梅涛《生物入侵者》B.吴岗《罗布泊,消逝的仙湖》C.黄天祥《落日的幻觉》D.星新一《喂——出来》【答案】 D4. 阅读某教师有关《雨巷》一课的教学反思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A.诗歌教学应在情境渲染下发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领会诗歌的意境与情感B.情境教学法是诗歌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教学方法C.诗歌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不应该是课堂教学的重难点D.语文课是开放的,同一内容可从多角度解读【答案】 C5. 学习《囚绿记》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这篇文章有什么深刻内涵?教师提问后,教室内很安静,没有学生回答此问题。

教师继而又提出了三个问题:作者为什么喜欢绿?“囚绿”之后为什么又“放绿”?“放绿”之后又为何“怀绿”?教师鼓励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进行讨论,最终总结出文章内涵并有条理地表述出来。

下列针对教师以上教学行为的评价,不恰当的是()。

A.教师在首次提问无人回答后,应对学生行为及时给出正面评价,以免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B.教师之后所提的三个问题是教师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及时调控,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机智C.后三个问题的设置由易到难、由浅到深,有助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逐步理解文意D.教师要求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讨论,体现出教师对学生适时、适度的引导作用【答案】 A6. 古代诗词鉴赏课上,为使学生了解更多的诗词意象,教师准备向学生展示以下示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一、填空题1、语文素质包括两个层次,四个方面。

直觉层次是指语感;非直觉层次包括()()和()。

答:语文思维、语文知识、语文技能2、语文教学原则包括()、()、()和()。

答案:全息性原则、审美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创造性原则3、发散思维具有()、()、()三种特性。

答案: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4、语文的二重构成要素是()、()。

答案:言语、语言5、语言学中的言语的三要素包括()、()和()。

答:言语主体、言语环境、言语作品6、语感的特征是()、()。

答案:心理特征、言语特征7、语文课程的目的包括()、()、()。

答案:单一型目的观、复合型目的观、中心型目的观8、学生经常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同化现象包括()、()、()、()和()。

答案:浅表同化、疏陋同化、片面同化、错失同化、孤立同化9、在听读教学中,需要引起特别重视的三对关系是()、()和()。

答案:文内与文外的关系、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部分和整体的关系10、关于说写教学,需要特别重谨慎对待的三对关系是()、()和()。

答案:“根本”和“枝叶”的关系、“我”和“你”的关系、创造和规范的关系11、正确的朗读指导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和指点朗读法。

答案:激发生命意识、设置对话情景12、语文试题的基本类型包括()、()、()和口试。

答案:标准化试题、客观型试题、主观型试题13、关于语感的心理特征,作为一个动态的行为过程,它的特征是();作为一个静态的结构状态,它的特征是()。

答:迁移、图式14、早在1836年,德国语言学家()就提出了()这个概念。

答:冯·洪堡特、言语15、一般认为,语言的三要素是指()()和()。

答:语音、词汇、语法16、同化论主张,所谓语感就是()。

答:建立在言语材料意义基础上的言语意义创造17、一般地说,课程可以分为()、综合课程、核心课程与()四种。

答:学科课程、活动课程18、语文课程教学目的的特征有()()和()。

答:规定性、预期性、可行性19、在学生的学习和阅读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以下以自我为中心的同化现象:浅表同化、()、片面同化、孤立同化和()。

答:疏漏同化、错失同化20、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主要的“读”的方法有()()、抄读和()四类。

答:朗读、默读、背诵21、语文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的主要的联想类型包括()()和()。

答: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22、目前,语文课程研究的主要理论要点有()、()、“实践”的观点与()。

答:“课程”的视角、“言语”的范畴、“对话”的精神23、在语文教学上从苏联引进了其五环节教学法后,就建立起语文教学的“八字宪法”,它具体是指(),从而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

答:字、词、句、篇、语、修、逻、文24、创造性思维中的发散性思维具有以下三种特性:()()和()。

答: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25、远程教育对语文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具体表现在()、对话空间观念的变革、多媒体组合教学应用得到广泛实现、()与()。

答:对话方式的变革、教师职能的转变、方便有效地实现终身教育26、一般认为,语文教学原则主要包括全息性原则、()()和()。

答:审美化原则、实践性原则、创造性原则27、在语文学习中的主要识记方法有理解记忆、归类记忆、()、()、联想记忆和()等等。

答:提纲记忆、概括记忆、形象记忆28、在语文教学目的的研究上,其总体的趋向是由()到复合目的型再到()。

答:单一目的型、中心目的型29、语文是由()和()构成的。

答:语言言语30、语言包括()、()两种表现形式?答:书面语、口头语31、()是语文素质的核心。

答:语感32、语文技能包括语文()和()两个方面。

答:动作技能心智技能33、语文课程教学目的的特征有()、( )、( )。

答:规定性预期性可行性34、语文教材的特征有( ) 、( )、()。

答:文选的形式模糊的序列丰富的内容35、()的培养是教育的当务之急,也是永恒的中心。

答:创造36、语文教学原则主要包括全息性原则、()、()。

答:实践性原则创造性原则37、传统的语文试题总是由()和()两个基本部分构成。

答:基础知识作文题38、所谓语文知识,不仅包括语言知识,还包括言语知识和()。

答:语文文化知识39、当今国际教育总的评价趋势是()、更加注重教育评价的全面性、()和更加注重教育评价的多元化。

答:更加注重教育评价的诊断性、更加注重教育评价中的自我评价40、()是()的认知心理学中关于人的认知发展的重要学说,它是人们在认知客观对象时用已经形成的心理图式来解释和说明对象的过程。

答:同化论、皮亚杰二、名词解释题1、语文生活:语文就其本真状态而言,它不是客观意义上的、有待我们去把握的存在物,而是人为之人的生活世界。

我们不是用语文来生活,我们就是生活在语文中,语文就是我们生活之所在。

我们把这种以语文为本体的生活存在称之为“语文生活”。

2、语文技能:语文技能是指通过反复实践在个体身上形成较稳固的语文动作方式和语文心智活动方式。

关键有两个,一是它是自动化的,二是它是巩固的。

3、审美化原则:语文教学对话的审美化原则,即主体(包括类和个体)在对话过程中,运用强有力的语言材料,直接对人或人类的生命存在本身进行塑造、规范和引导,以促进人的审美化发展,提高生命质量的原则。

4、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其特征是:首先,教学方法必须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服务,即方法服务于目的。

其次,教学方法最主要的本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密切联系、相互作用。

师生合作是教学概念的核心。

再次,教学方法是师生活动的方式、步骤、手段和技术。

5、语文测评:语文测评是指语文教师或其有关部门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效果所进行的测试和评价。

它属于整个教育评价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的以环。

语文测评的范围很大,按测评的目的和方式可以分为校内进行的各类测评活动和校外进行的水平考试两大类。

6、语文素质:它是借用“素质”的原始意义创造出来的语文学概念,具体是指人最基本、最重要的语文修养。

换句话说,一个人语文修养方面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我们所讲的语文素质。

一个人的语文修养,其实也就是一个人生活世界的智慧品格和境界。

7、语文教学重的创造性原则:创造性原则指的是,在语文教学对话过程中,教师全力营造一种支持学生言语创造的环境,运用创造教学的策略,以激发学生创造的动机,培养言语创造的能力。

在教学中,它变“知识文化观”为“智慧文化观”;变“被组织”为“自组织”;变“模仿”为“创造”;从而提高创造思维品质。

8、言语环境:所谓言语环境,就是指言语活动赖以发生和进行的条件系统。

一般情况根据各种条件因素与言语活动关系得远近不同,可以分为情境语境和背景语境两大类。

情境语境就是我们所说的交际场合;而背景语境包括了言语活动赖以发生的社会背景、历史背景和民族文化背景。

9、朗读:朗读是把原本诉诸视觉的书面言语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言语的创造性对话活动。

朗读是一种生命活动,而不是纯粹的物理、生理现象,朗读其实是对文本意义的一种创造。

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是一种很好的提升语感品质、提升言语品味的捷径。

10、想象:所谓想象,就是从人类储存在记忆中的表象出发,把这些表象以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新的形象或结构的一种思维活动。

表象和言语是想象的两个重要条件,而且两者密不可分。

想象可以分为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

11、人文说:人文说是在工具说指导下的语文教学陷入困境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它在对工具说的反拨中崛起。

人文说立足言语教育,强调“语言教育”的质变,并把对话理论引入课程教学,从而使人文说得到长足发展。

人文说已经成为指导语文课程教学的性质理念。

12、语文教学中的全息性原则:全息就是指整体上的任何一个部分或母系统中的任何一个子系统,都包含着整体或母系统的全部信息。

语文教学中常说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揭示的就是全息关系:部分组成整体,整体“照亮”部分。

因此,任何言语活动都是与言语主体的心理、思想、感情、个性以及时空背景等信息密切相关的。

语文教学必然而且必须覆盖言语及其活动的全部关系及其所映射、所敞开的整个世界,从而促进以语感为核心的语文素质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13、孤立同化:一篇文章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成这个整体的某一部分具有完全不同于它独立于这个有机整体之外的价值,尽管这一部分本身秋毫无损。

阅读和理解中不能将部分从其整体中孤立出来,而必须立足于整体来看待部分,否则就会谬以千里。

14、语文课程“工具说”:所谓工具说,就是认定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是工具性和思想性的性质理论学说。

它具有完备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实践途径。

它是一种指导语文教学实践和研究最重要的一种理论学说。

但它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它所倡导的通过语文教学,一是学语言,二是进行思想教育。

从而导致语文教学本体构成的缺失,使语文课程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无由达成,还使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索误入歧途。

15、对话性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作为对话,它是由教师、学生、课文、教材编写者等多个对话者的多重对话(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课文、学生和他的听者或读者之间、学生和教材编写者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和课文、教师和教材编写者之间的对话)相互交织而成。

这种对话型教学,重学生的感悟,重学生的实践,重学生听说读写的动机、意向、态度,它既重结果更重过程。

16、语感:语感是一种综合语文修养,属于主体的心理系统,是个体在语言实践中积淀下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17、联想: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18、朗读:朗读是把原本诉诸视觉的书面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音言语的创造性对话活动。

19、语文思维:语文思维是指具体在读写听说活动中与言语同步展开的思维活动与思维能力,包括对交际对象、情景的辨识、判断,听读内容的领悟、把握,说写目的、思路的确定与调整,等等。

20、水平考试与升学考试:根据预定的考试大纲,通过考试达到标准准予毕业,或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提供依据,这一般被称为水平考试或学能考试/升学考试。

水平考试和升学考试的目的并不一样,前者考查学生已经达到的水平,后者考查学生的潜在能力,但两者作为校外考试,具有权威性,有选拔功能和导向功能。

三、判断题1、语文教育说到底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2、语感是语文素质的核心要素。

(✓)3、从语文课程来看,语言的习得并没有“自然”的一面,更没有“教育”得一面。

(✗)4、“语文”即语言的运用,但并不是“语文学科”研究的对象。

(✗)5、将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认定为“人文性”,主要是根据“语言”的人文性和语文课程是以“语言”为其教学内容。

(✓)6、所谓“人文”,在语文课程论中的意义就是指语言的人文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