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护理学基础名解1

护理学基础名解1

1、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医院:是对特定的人群进行防病治病的场所,是专业人员在以治疗为目的的前提下创造的一个适合患者恢复身心健康的环境。

3、入院护理:指患者经门诊或急诊医生诊查后,因病情需要住院做进一步观察、检查和治疗时,经诊查医生建议并签发住院证后,由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的一系列护理工作。

4、相对湿度:即在单位体积的空气中,一定温度的条件下,所含水蒸气的量与其他达到饱和时含量的百分比。

5、护患关系:是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产生和发展的一种工作性、专业性和帮助性的人际关系。

6、分级护理:是指根据对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以及自理能力的评估结果,给予不同级别的护理。

7、舒适:指个体身心处于轻松自在、满意、无焦虑、无疼痛的健康、安宁状态时的一种自我感觉。

也是患者最希望能通过护理而得到满足的基本需要之一。

8、主动卧位:患者根据自己的意愿继而习惯采取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并能随意改变卧床姿势,称为9、被动卧位:即患者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躺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称之为被动卧位。

10、被迫卧位:即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因治疗需要而被迫11、疼痛:是伴随着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

12、牵涉痛:是疼痛的一种类型,表现为患者感到身体体表某处有明显痛感,而该处并无实际损伤。

13、疼痛阈:个体所能感受到的最小疼痛称为疼痛阈。

14、疼痛耐受力:个体所能忍受的疼痛强度和持续时间称为疼痛耐受力。

15、医源性损伤:指由于医务人员言谈或行为的不慎而造成患者心理或生理损伤。

16、保护具:是用来限制患者身体或身体某部位的活动,以达到维护患者安全与治疗效果的各种器具。

17、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及简答题2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及简答题2
10°~20°,有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缺氧症状;抬 高下肢20°~30°,有利于静脉血回流,增加心排血量, 缓解休克症状。
第九章 病人卧位与安全的护理
二、简答题
1.休克病人应采取什么卧位?为什么?(2019年)
答:休克病人应采取 卧位。因抬高头胸部 ,
有利于保持
通畅,改善 症状;抬高下

,有利于
二、简答题
6.为各种特殊情况的病人翻身时应注意什么?
答:为各种特殊情况的病人翻身时应注意:
⑴为身上带有多种导管的病人翻身时,应先将导管安
置 再翻身,翻身后应检查导管有无脱落、移位、扭曲、
受压等,以保持

⑵为手术后病人翻身时,应先检查敷料有无脱落、浸
湿等,需要时先
后翻身。
⑶颅脑手术后的病人,头部转动过剧可引起 ,脑
⑴ 渗出液流入盆腔,减少炎症的
扩散和 的吸收(盆腔腹膜抗感染性较
强,吸收性较差),使感染
和减
轻 反应。
⑵防止感染向上蔓延引起 脓肿。
第九章 病人卧位与安全的护理
二、简答题 5.简述头低足高位的适用范围。 答:头低足高位的适用范围有: ⑴肺部分泌物引流,使痰液易于排出。 ⑵十二指肠引流,有利于胆汁引流排
疝压迫脑干会导致病人突然死亡,故一般只能卧于 侧 或。
⑷进行骨牵引的病人,翻身时 放松牵引。
⑸石膏固定、伤口较大的病人,翻身后防止 受压。
《护理学基础》 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第九章 病人卧位与安全的护理
一、名词解释
1.主动卧位:是指病人身体活动自如, 自己采取的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
2.被动卧位:是指病人自身无变换卧 位的能力,躺在被安置的卧位。
3.被迫卧位:是指病人意识清醒,也 有更换卧位的能力,由于疾病或治疗的原 因而被迫采取的卧位。

新编护理学基础最全的名词解释(第二学期)

新编护理学基础最全的名词解释(第二学期)

1、脉搏短绌:在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称为脉搏短绌。

2、潮式呼吸: 是一种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再经一段呼吸暂停后,又开始重复以上的周期性变化,其形态就如潮水起伏。

周期可达30秒~1分钟。

3、呼吸困难: 病人主观上感觉空气不足,客观上表现为呼吸费力,可出现紫绀、鼻翼煽动、端坐呼吸,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活动,造成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的异常。

4、血压: 是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一般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5、收缩压: 在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上升达到最高值称收缩压。

6、间歇热: 温骤然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又反复发作。

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见于疟疾等7、奇脉: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称为奇脉。

8、高血压: 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收缩压≥21.3Kpa (160mmHg)和(或)舒张压≥12.7 Kpa(95 mmHg)为高血压。

9、间断呼吸: 表现为有规律的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呼吸,间隔一个短时间后又开始呼吸,如此反复交替。

即呼吸和呼吸暂停现象交替出现。

10、氧气疗法:是通过给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动脉血氧含量,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

11、呼吸(respiration)指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气,并把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气体交换过程。

12、血压(blood pressure,BP)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的压强。

一般指动脉血压,如无特别注明,均指肱动脉的血压。

13、脉压(pulse pressure)收缩压和舒张压之差。

14、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

15、便秘(constipation)是指正常的排便次数减少,排出过于干硬的粪便,且排便不畅、困难。

护理学基础的名词解释

护理学基础的名词解释

护理学基础的名词解释引言:护理学是一门关乎人类健康和疾病管理的学科,通常与医学紧密相关。

作为一个复杂而多层次的领域,护理学涉及众多名词和概念。

本文旨在对护理学基础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1. 健康: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层面的完全和谐。

而护理学将健康定义为一个动态的状态,在此状态下,个体的身体、思维和行为达到了最佳的功能和适应能力。

2. 疾病:疾病是指机体的部分或全部结构、功能异常或紊乱,超出了正常生理范围的状态。

护理学强调将疾病视为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既包括生物学上的病理变化,也包括社会、心理和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3. 护理:护理是一种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提供给个体、家庭和社群的综合性服务。

护理旨在促进和保护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恶化,并帮助病人恢复健康。

4. 护理过程:护理过程是护理实践的核心,它包括对病人的评估、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和评估护理效果等步骤。

护理过程是一个系统性和有组织的方法,可确保护理师提供高质量的个性化护理。

5. 护理伦理:护理伦理是指护理师在护理实践中面对的伦理道德问题。

它涉及保护病人的权益、尊重患者的自主决定权、保持机密性和行为的操守等方面。

护理伦理的遵守对于维持护理师与病人之间的互信关系至关重要。

6. 慢性疼痛管理:慢性疼痛管理是指在护理实践中为患者提供有效缓解慢性疼痛的方法和策略。

这种管理方法可能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支持、物理疗法和补充疗法等。

优质的慢性疼痛管理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轻疼痛对其日常活动的影响。

7. 传染病控制:传染病控制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和预防传染病的传播。

护理师在传染病控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包括掌握个人防护知识和技能,执行正确的洗手方法,按照规范进行接种和处理传染风险等。

8. 康复:康复是指通过一系列综合性干预策略,帮助患者恢复最佳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

护理师在康复过程中与医疗团队合作,制定和实施个体化的康复计划,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护理学基础重点名词解释

护理学基础重点名词解释

护理学基础重点名词解释护理学基础重点名词解释多尿:指24小时尿量超过2500ml者少尿:指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者无尿:指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或12小时内无尿液产生者尿储留:指尿液大量存留在膀胱内而不能自主排出排便改道:指因为疾病治疗的需要,将肠道的一部分,外置于腹部表面,在腹部建立暂时性或永久性的人工造口,以便排泄粪便,也称为人造肛-门尿失禁:指排尿失去意识控制或不受意识控制,尿液不自主流出尿频:单位时间内排尿次数增多尿急:患者突然有强烈尿意,不能控制需立即排尿尿痛:排尿时膀胱区及尿道有疼痛感导尿术:是指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流尿液的方法留置导尿管术:是在导尿后,将导尿管保存在膀胱内,引流尿液的方法排便:从大肠排除废物的过程便秘:指正常的排便形态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排出过干过硬的粪便,且排便不畅,困难粪便嵌塞:指粪便持久滞留堆积在直肠内,坚硬不能排出腹泻:指正常排便形态改变,频繁的排出松散稀薄的粪便甚至水样便排便失禁:指肛-门括约肌不受意识的控制而不自主的排便肠胀气:指胃肠道内有过量气体积聚,不能排出灌肠法: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患者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由肠道供给药物或营养,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方法静脉输液:是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输入静脉的治疗方法静脉输血:是将全血或成分血如血浆,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等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全血:是指采集的新鲜血液未经任何加工而全部保存备用的血液新鲜血:指在4摄氏度常用抗凝保养液中保存一周内的血液,它基本上保留了血液的所有成分,可以补充各种血细胞,凝血因子和血小板。

适用于血液病患者库存血:在4摄氏度环境下可保存2-3周,库存血虽含有血液的所有成分,但其有效成分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大量输注库存血可以导致酸中毒和高血钾的发生,库存血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大出血成分血:是全血经分离后所得到的液体部分,主要是血浆蛋白,不含血细胞,无凝集原血型:通常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凝集原:由于红细胞膜上的特异性抗原,能促使红细胞凝集,在凝血反应中起抗原作用凝集素:能与红细胞上的凝集原起反应的特异性抗体自体输血:是指术前采集患者体内血液或手术中收集自体失血,经过洗涤,加工,在术后或需要时再回输给患者本人的方法,即回输自体血成分输血:是指输入血液的某种成分。

护理学基础名解考点

护理学基础名解考点

名词解释1.成长:是指人生理方面的改变,是细胞增殖的结果。

2.发展:是生命中有顺序、可预期的功能改变,包括身、心两个方面。

3.应激:是指任何需要个体对一种非特异性要求作出反应并采取行动的情境。

4.压疮:是局部组织持续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导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

5.静脉输液:是将大量的灭菌液体、电解质或药物等利用液体重量所产生的液体静脉压和大气压的作用,将液体由静脉输入人体内的方法,又可称静脉滴注。

6.吸痰法:是指经口腔、鼻腔、人工气道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一种方法,临床上主要用于年老体弱、危重、昏迷、麻醉未清醒前等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能有效咳嗽者。

7.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信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要需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是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统一体。

8.护理程序:是护士在为护理服务对象提供护理照顾时所应用的工作程序,是一种系统地解决问题的方法。

护理程序包括5个步骤: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

9.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的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这些预期结果是应由护士负责的。

10.无菌技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11.医院感染: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于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12.终末消毒处理:是对隔离结束、需转科、出院或死亡的患者及其所住病室、用物、医疗器械等进行的消毒处理。

13.舒适:是一种主观的自我感觉,是身心健康、满意、没有疼痛、没有焦虑的轻松自在感,也可以说是个体处于一种无忧无虑、无痛苦的平静安宁的精神状态。

14.尿潴留:是指尿液大量存在膀胱内而无法自主排出。

《新编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新编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1. 护理学(nursing)是一门研究维护、增进、恢复人类身心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应用科学。

2. 护理(nursing)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3. 护士的基本素质(specialty quality of nurses)指护理人员在护理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事护理工作所必需的较为稳定、基本的身心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

4. 健康(health)WHO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

5. 安适(wellness)安适不仅仅只是健康,而是个体积极获得最佳健康或功能状态的过程,即个体生理、心理、社会、情绪及精神五个方面的整体协调表现的结果。

6. 疾病(disease)是机体在内外因素作用下而引起的一定部位的结构形态、代谢和机能的变化,表现为损伤与抗损伤的整体病理过程,是机体内外环境动态平衡状态的破坏或机体偏离正常状态的过程。

7. 患病(illness)是不健康的主观体验,是个体生理、心理、智能、社会、发展或精神功能的体验比以前的减退或受损的状态。

8. 疾病行为(illness behavior)是指人们在患病时采取的应对疾病所致的机体功能改变的一般性行为,它伴随疾病而存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9. 体像(body image)是个体对躯体外观的自我感受。

10. 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是指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采取行动提高生活质量。

其目的是发挥健康潜能,促进健康行为,提高健康水平。

WHO指出:健康促进是赋予人们提高控制和改善自身健康能力的过程。

11. 健康保护(health protection)是人们采取行动预防和对抗疾病的过程。

它以问题为导向,采取发现问题、改善环境和行为及提高身体抵抗力的方法,消除、减缓或改变疾病过程。

12. 疾病预防(illness prevention)是人们采取行动预防和对抗疾病的过程。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及简答题3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及简答题3
显标志。 ⑵无菌物品必须存放于无菌容器或无菌包内,
不可暴露在空气中。 ⑶无菌容器或无菌包外应注明物品的名称、灭
菌日期、粘贴化学指示胶带,放置在清洁、干燥、 固定的地方,并按灭菌日期先后顺序存放。
⑷无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有效期为7天, 过期或包布受潮应重新灭菌。
第十章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二、简答题
第十章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一、名词解释
10.隔离:是将传染源传播者和高度易 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和特殊环境中,暂 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对前者采取传染 源隔离,防止传染病病原体向外传播,对 后者采取保护性隔离,保护高度易感人群 免受感染。
11.清洁区:凡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 区域称为清洁区。
第十章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第十章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二、简答题
8.简述一般消毒隔离原则中,工作人员进出隔离室的要 求。
答:一般消毒隔离原则中,工作人员进出隔离室的要求 如下:
⑴工作人员进入隔离室应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穿
隔离衣后,只能在规定范围内活动,不得进入 区,并
且不同病种
一件隔离衣。
⑵在穿隔离衣前,须
,备齐所用物品,并尽量
二、简答题
9.简述一般消毒隔离原则中,隔离室内物品分类处置的 方法。
答:一般消毒隔离原则中,隔离室内物品分类处置的方 法如下:
⑴污染物品不得带入 区内,任何污染物品必须先经 过 后再处理。
⑵病人接触过的用物,须经过
后方可递交,如
病人的衣物、信件、票证、书籍等须经 处理后才能交
家属带回。
一、名词解释
10.隔离:是将传染源 和高度( )
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和特殊环境中,暂时
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对前者采取传染源

新编护理学基础

新编护理学基础

1、护理程序:是护士在为护理对象提供护理照顾时应用的工作程序,是一种系统地解决问题的方法。

是现代护理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在新的护理理论基础上产生和不断发展的结果,是以病人为中心、护理工作科学化的标志。

2、BL S:基础生命支持,又称为现场急救,是心肺脑复苏中的初始急救技术。

BL S技术主要包括开放气道(airway,A)人工呼吸(breathing,B)胸外心脏按压(circulationC)。

3、灭菌: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或杀灭全部微生物的过程。

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

4、体位引流:置病人于特殊体位将肺与支气管积存的分泌物,借助重力作用使其流入大气管并咳出体外。

5、GC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对意识障碍及其程度进行观察与测定,包括睁眼反应、语言反应、运动反应3个项目,应用时分别测3个项目并予以记分,再将各个项目的分值相加,即可得到病人意识障碍程度的客观评分。

6、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和心理状况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7、无菌技术: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8、洗胃法:将洗胃管由口腔或鼻腔插入胃内,反复灌入洗胃溶液,冲洗胃腔的的。

9、长期医嘱:有效时间在24小时以上至医嘱停止,当医生注明停止时间后医嘱失效。

10、护理程序:是护士在为护理对象提供护理照顾时所应有的工作程序,是一种统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个持续、循环和动态变化的过程。

分五步骤:评估、护理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

11护理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12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总和。

包括外环境和内环境。

13健康:WHO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护理学基础的名词解释

护理学基础的名词解释

护理学基础的名词解释1、护理学是一门在自然科学和社会学科理论指导下的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研究预防、保健疾病防治和康复过程中的护理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2、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基本框架,满足服务对象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方面的需要的一种护理理念和工作方式。

3、健康是指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4、疾病是机体在一定内外因素作用下,出现一定部位的功能、代谢、形态结构的变化,表现为损伤和抗损伤的整天病理过程,是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破坏及正常状态的偏离。

5、系统是由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制约、互相作用的事物和过程组成的具体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统一体。

6、角色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或人群,在实现与这种地位密切相关的权利与义务中,所表现出的符合社会期望模式化的行为。

7、护士角色是指护士应有的与职业相适应的社会行为模式。

8、护患关系是在护理过程中护士与患者之间产生和发展的一种工作性、专业性、帮助性的人际关系。

9、护理程序是以促进和恢复护理对象的健康为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护理活动,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决策和反馈功能的过程。

10、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以及生命过程的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这些结果是应由护士负责的。

11、医疗卫生体系是指以医疗、预防、保健、医学教育和科研为功能,由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机构所组成的有机整体。

12、医院是指具有相应医务人员、医疗设备和生活基本设施,为服务对象进行防病、治病,提供实施诊断、治疗和护理,促进身心恢复健康的场所,是社会服务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13、家庭病床是指医疗机构为满足社会医疗需求,派出医护人员,选择适宜在家庭环境中医疗和康复的病种,让患者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在家人陪伴照顾下,接受治疗和护理的医疗服务。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1.护理差错指凡在护理工作中因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不按规章制度办事或技术水平低而对患者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但未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过失行为,称为护理差错。

凡影响治疗效果并给病人带来痛苦,以及延长住院时间的过失行为,称严重差错。

2.义务是指有能力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3.侵权行为指一般指行为人因过错不法侵害他人的财产或人身权利并造成损害。

侵权行为分为故意侵权行为和无意侵权行为。

4.知情同意是指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患者在获得关于自己疾病治疗和护理措施利弊等信息的前提下,做出同意接受或拒绝该项治疗和护理的书面承诺。

5.隐私权指公民隐私不受非法侵害的权利。

6.安乐死是指用致死的药物或其他方式帮患者结束生命和痛苦的行为,可分为主动安乐死和被动安乐死。

7.整体护理是一种以护理对象为中心,视护理对象为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的开放性有机整体,根据护理对象的需求和特点,为护理对象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等全面的帮助和照护,以解决护理对象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达到恢复和增进健康目标的护理观和护理实践活动。

8.护理程序是指导护理人员以满足护理对象身心需要,恢复或增进健康为目标,科学地确认护理对象的健康问题,有计划地为护理对象提供系统、全面、整体护理的一种护理工作方法。

9. 护理评估是一个系统的、连续地收集、分析、记录资料的过程,根本目的是找出要解决的护理问题。

10.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或杜区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以及生命过程问题的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

11.护理计划是护理过程中的具体决策过程,是护士与护理对象合作,以护理诊断为依据,制定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以预防、缓解和解决护理诊断中确定的健康问题的过程。

12.医院内获得性感染又称医院感染是指患者、探视者、医院工作人员等在医院活动期间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任何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均称为医院感染。

13.消毒是指清除或杀灭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微生物,使其数量减少到无害程度的过程。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体验生存质量的概念:(WTO定义)指个体在其所处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的背景下,由生存的标准、理想、追求的目标所决定的其目前社会地位及生存状况的认识和满意程度。

它包括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状态四个方面。

也称生活质量或生命质量。

健康促进的概念:是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其自身的过程,是协调人类和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患病的概念: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内外因素作用下而引起一定部位的功能、代谢、形态结构的变化,表现为损失与抗损伤的病理过程,是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生命活动障碍。

需要:是个体、群体、结构对其生存、发展条件所表现出来的依赖状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成长(growth):又称生长,指由于细胞增殖而产生的生理方面的改变,表现为各器官、系统的体积和形态改变,是量的变化,可用量化的指标来测量。

发展(development):又称发育,指生命中有顺序的可预期的功能改变,表现为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和机体能力的演进,如行为改变、技能增强等。

发展任务:是个体在生命的各特定时期出现的、并依据社会规范需要完成的任务或实现的发展目标,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

成熟:广义的成熟是成长和发展的结果,包括心理社会的发展;狭义的成熟指生理上的生长发育。

成熟是一种相对的概念。

压力:是个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内外环境刺激做出认知评价后引起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的生理和心理紧张性反应状态的过程。

压力源:(又称应激源或紧张源)指任何能使个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刺激。

压力反应(stress response):个体对压力源所产生的一系列身心反应。

适应(adaptation):生物体以各种方式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的一种生存能力及过程。

工作压力:又称职业压力,是指当个人的能力与需求不能与工作环境相匹配时所引起的从业人员的身心压力状态。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高度危险性物品:是指穿过皮肤、黏膜进入无菌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械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黏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
中度危险性物品:是指仅和皮肤、黏膜相接触不进入无菌组织内的器材和用品。
接触传播:指病原微生物通过感染源与易感宿主之间进行直接或间接接触的传播方式,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于是最重要的传播方式之一。
无菌技术(aseptic technique)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或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脉搏短绌(pulse deficit)指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见于心房纤颤,绌脉越多,心律失常越严重,病情好转,绌脉可以消失。
奇脉(paradoxical pulse)指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见于心包积液和缩窄性心包炎
疼痛:是伴随着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防御。
牵涉痛:是疼痛的一种类型,表现为患者感到身体体表某处有明显痛感,而该处并无实际损伤。
疼痛阈:个体所能忍受的最小疼痛。
疼痛耐受力:个体所能忍受的疼痛强度和续时间。
VDS:文字描述评定法,把一条直线分成5段,每个点均有相应的描述疼痛程度的文字,其中一端表示无痛,另一端表示无法忍受的疼痛。
清洁区:指病区中不易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及传染病患者不应进入的区域。
半污染区:也叫潜在污染区,指病区中位于清洁区与污染区之间、有可能被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的区域。
发热:又称体过高,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产热过多而散热减少,致热源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体温升高,并超过正常范围。
呼吸困难: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及体征,患者主观上感到空气不足,客观上表现为呼吸费力,可出现发绀、鼻翼煽动、端坐呼吸、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活动,造成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的异常。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护基名词解释1.治疗饮食:是指在基本饮食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不同生理病理情况,适当调整食物的成分和质地,以适应病情的需要,达到治疗和辅助治疗的目的。

2.试验饮食:是指在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短期内调整患者的饮食内容,以协助诊断疾病和提高实验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3.管饲饮食:指对于胃肠功能正常的患者,经胃肠插入导管,给患者提供必需的食物或营养液、水及药物的方法。

4.排泄:人体摄取食物、液体经新陈代谢所产生的代谢产物排除体外的过程。

5.多尿:24小时尿量超过2500ml者为多尿,常见于大量饮水及妊娠。

6.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者为少尿,多见于心脏、肾脏、肝脏衰竭和休克患者。

7.无尿或闭尿:24小时尿量小于100ml或12小时内无尿或闭尿,见于严重休克和急性肾衰竭患者。

8.尿频:单位时间内排尿次数增多,常由膀胱炎症或机械性刺激引起。

9.尿失禁:指排尿失去意识控制尿液不自主地流出,由于膀胱神经传导受阻或神经功能受损,使膀胱括约肌失去作用。

10.尿潴留:尿液大量存留在膀胱内而不能自主排除,党尿潴留时,膀胱容积可增至3000~4000ml,膀胱高度膨胀可至脐部。

11.导尿术:是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将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出尿液的技术。

12.便秘:是指正常的排便形态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排出过干过硬的粪便,且排便不畅、困难。

13.排便嵌塞:指粪便持久滞留在直肠内,坚硬不能排出,常见于难以缓解的慢性便秘者。

14.腹泻:指正常排便形态改变,频繁排出松散稀薄的粪便甚至水样便。

15.排便失禁:指肛门括约肌不受意识的控制不自主地排便。

16.肠胀气:指肠道内有过量气体积聚不能排出,肠壁牵张膨胀。

17.排道改道:是指因为疾病治疗的需要,将肠道的一部分处置于腹部表面,在腹壁建立暂时性或永久性的人工造口,以排泄粪便,也称人造肛门。

护理学基础 名词解释

护理学基础 名词解释

.是指清除或者杀死外环境媒介物上除细菌芽孢以外的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使之达到无害程度的过程。

:是指清除或杀灭外环境媒介物上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使之达到无菌水平的过程。

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

---------------------------------------------------------------------------------------------------------------------机体平衡及协调变换姿势的科学。

---------------------------------------------------------------------------------------------------------------------是指处在轻松.安宁的环境状态下,个体所具有的身心健康.满意.没有疼痛.没有焦虑.轻松自在的自我感觉。

是指身体的各部位与其四周环境处在轻松或合适的位置。

衰弱或意识丧失的患者。

疗的需要,被迫采取的卧位。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相对地减少活动,使人从生理上和心理上得到松弛,消除或减轻疲劳,恢复精力的过程。

2是与觉醒交替循环的生理过程。

律。

10s 以上没有呼吸的睡眠失调。

是指用以维持和恢复关节活动范围的练习。

分主动练习、主动辅助练习、被动练习。

pressure ulcer ):是指身体局部,尤其是骨突部位,由于压力或者同时有剪切力和(或)摩擦力的作用,而导致的皮肤和(或)皮下组织局限性损伤。

---------------------------------------------------------------------------------------------------------------------是根据疾病治疗的需要,在基本饮食基础上适当调整总能量和某种营养素,从而达到辅助治疗目的的一类饮食。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新版.pdf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新版.pdf
护基名解
1.环境 :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围绕和影响个人或集体行为与发展的所有外在因素的总和) 2.分级护理 :是指根据对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以及自理能力的评估结果,给予不同级 别的护理。
特级护理(红) --病情危重,随时变化 --24h 不间断
一级护理(红) --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不能自理病情不稳的患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1.不规则热 :发热无一定规则,且持续时间不定(见于流行性感冒、癌性发热) 22.心动过速: 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超过 100 次 /min 。 23.心动过缓 :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少于 60 次 /min 。 24.间歇脉 (intermittent pulse) :指在一系列正常规则的脉搏中 ,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脉搏 , 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隙 (代偿间隙 )。 25.脉搏短绌 (pulse deficit): 指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 26.洪脉 :当左心室收缩力强, CO 多。血管充盈度好,脉压差较大时脉搏强大。 27.细脉 :当左心室收缩力若, CO 少,外周阻力大,脉压差较时,脉搏若而小。 28.交替脉 :当心室的收缩强弱交替时出现强弱交替的脉搏。 29.水冲脉 :当 CO 大,脉压差大时,出现脉搏骤起骤降,急促有力。 30.重搏脉 :正常脉搏波在其下降支中有一重复上升的脉搏波,但比脉搏波的上升支低,不 能触及。 31.奇脉 :在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 32.呼吸过速 :指呼吸频率过快,超过 24 次 /分。 33.呼吸过漫 :指呼吸频率缓慢,低于 10 次 /分。 34.呼吸过度(深度呼吸) :呼吸的深度增加但有规则。 35.呼吸浅快(浅快呼吸) :呼吸浅表而不规则。 36.潮式呼吸 :呼吸由浅慢到深快,然后再有深快到浅慢,经过一段时间的呼吸暂停,再开 始又一次如上的周期性呼吸,周而复始象潮水涨退样的呼吸节律。 37.间停呼吸 :有规律的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呼吸,间隔一个短时期后又开始呼吸,如此 反复交替,常在临终前发生。 38.冷热疗法 :是利用低于或高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人体表面,通过神经传导引起皮肤 和内脏器官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改变机体各系统体液循环和新成代谢,达到治疗目的。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1、护理学:护理学是一门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研究有关预防保健与疾病防治过程中的护理理论与技术的科学。

2、环境: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总体。

3、人体力学:人体力学是运用力学原理研究维持和掌握身体的平衡,以及人体从一种姿势转换为另一种姿势时身体如何有效协调的一门科学。

4、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5、清洁:指用清水、去污剂和机械洗刷等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的过程。

6、消毒: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清除或杀灭环境中或媒介物上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程度的过程。

7、灭菌: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及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的过程。

8、洗手:指医务人员用肥皂(或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9、手卫生消毒:指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10、外科手消毒:指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或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见居菌的过程。

11、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12、无菌物品:是指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保持无菌状态的物品。

13、无菌区:指经过灭菌处理且未被污染的区域。

14、非无菌区域:指未经灭菌处理,或虽经灭菌处理但又被污染的区域。

15、非无菌物品:指未经灭菌处理,或虽经灭菌处理后又被污染的物品。

16、隔离:是指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

17、清洁区:指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不易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及传染病患者不应进入的区域。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部分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部分

15 发热fever 是指由于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的0.5℃或一昼夜体温波动在1℃以上时。

15 稽留热continuous fever 体温在39~40℃以上水平持续数日或数周,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

15 弛张热remittent fever 是指体温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h体温差可达2℃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严重化脓性感染。

15 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 是指体温骤然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又迅速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体温又升高,并反复发作。

即高热期与无热期(间歇期)有规律的交替出现。

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性肾炎等。

15 稽留热continuous fever 是指体温持续在39~40℃左右,达数日或数周,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

常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伤寒等。

15 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 是指发热无一定规律,且持续时间一定。

常见于流行性感冒、癌性发热、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等。

15 继发性效应secondary effect 是指用热或用冷超过一定时间,产生与生理效应相反的作用。

体温过低:16呼吸困难dyspnea 指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并有呼吸频率、节律和深浅度的异常及呼吸肌加强收缩的表现。

16呼吸过速tachypnea 成人在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大于24次/分钟。

16 呼吸过缓bradypnea 成人在安静状态下呼吸少于10次/分钟。

16潮式呼吸Cheyne-Stoke's respiration 又称陈-施氏呼吸,是一种由浅慢逐渐到深快,达到高潮后再由深快逐渐到浅慢,随之出现一段时间的呼吸暂停(5-30s),之后又开始重复以上变化过程的周期性呼吸。

其周期长约30s至2min。

16 间断呼吸Biot's respiration 又称毕奥氏呼吸。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题重点归纳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题重点归纳

护理学名词解释考点重点答题必考一、名词解释题1 非无菌区:未经过灭菌处理,或经过灭菌处理但又被污染的区域。

2 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h内温差达1℃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

3 新鲜血:在4℃常用抗凝保养液中保存一周内的血液,它基本上保留了血液的各种原有成分。

4 自然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

5 咽拭子标本:从咽部和扁桃体取的分泌物作细菌培养或病毒分离。

6 护理记录:是指护理人员根据医嘱和病情对患者住院期间护理全过程的客观记录。

7 库存血:指在4℃环境下保存2~3周的血液。

8 临终:临终又称濒死,一般指由于疾病末期或意外事故造成人体主要器官的生理功能趋于衰竭,生命活动走向完结,死亡不可避免地将要发生的时候,可称为临终。

9 安乐死:患不治之症的患者在濒死状态下,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本人及其亲属的要求下,经医生认可,停止救治或用人为方式使其无痛苦的快速死亡。

我国尚未通过实行安乐死的立法。

10 灌肠法:将一定量的溶液通过肛管,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帮助患者排出粪便、积存的气体或输入药物,达到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11 环境: 是指人类和动、植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及外部条件。

12 留置导尿术:在导尿后将导尿管保留在膀胱内持续引流尿液的方法。

13 分级护理:是指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按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所制定的不同护理措施。

14 传播途径:指病原微生物从感染源排出后侵入易感宿主的途径。

15 脉搏短绌: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又称绌脉。

16 手术清点记录:是指巡回护理人员对手术患者术中所用血液、器械、敷料等的记录,应当在手术结束后即时完成。

17 肠胀气:指胃肠道内有过量气体积聚,不能排出。

18 睡眠剥夺:指睡眠时间减少、质量降低及睡眠被频繁地打断。

19 无尿:又称尿闭,24h尿量少于100ml为无尿。

20 清洁:指应用洗、刷、擦等方式清除物品上的一切污秽。

21 易感宿主:指对感染性疾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的人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护理学(nursing) 是一门研究维护、增进、恢复人类身心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应用科学。

2. 护理(nursing) 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3. 护士的基本素质(specialty quality of nurses) 指护理人员在护理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事护理工作所必需的较为稳定、基本的身心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

4. 健康(health) WHO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

5. 安适(wellness) 安适不仅仅只是健康,而是个体积极获得最佳健康或功能状态的过程,即个体生理、心理、社会、情绪及精神五个方面的整体协调表现的结果。

6. 疾病(disease) 是机体在内外因素作用下而引起的一定部位的结构形态、代谢和机能的变化,表现为损伤与抗损伤的整体病理过程,是机体内外环境动态平衡状态的破坏或机体偏离正常状态的过程。

7. 患病(illness) 是不健康的主观体验,是个体生理、心理、智能、社会、发展或精神功能的体验比以前的减退或受损的状态。

8. 疾病行为(illness behavior) 是指人们在患病时采取的应对疾病所致的机体功能改变的一般性行为,它伴随疾病而存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9. 体像(body image) 是个体对躯体外观的自我感受。

10. 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 是指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采取行动提高生活质量。

其目的是发挥健康潜能,促进健康行为,提高健康水平。

WHO指出:健康促进是赋予人们提高控制和改善自身健康能力的过程。

11. 健康保护(health protection) 是人们采取行动预防和对抗疾病的过程。

它以问题为导向,采取发现问题、改善环境和行为及提高身体抵抗力的方法,消除、减缓或改变疾病过程。

12. 疾病预防(illness prevention) 是人们采取行动预防和对抗疾病的过程。

它以问题为导向,采取发现问题、改善环境和行为及提高身体抵抗力的方法,消除、减缓或改变疾病过程。

13. 初级预防保健(primary prevention) 又称一级预防,是最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始于疾病或功能障碍出现之前,包括健康促进和健康保护或疾病预防两个方面。

14. 二级预防保健(secondary prevention) 又称为发病学预防,由有组织的、直接的健康普查或大众教育组成,目的在于促进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而尽可能逆转疾病的病理过程、尽早阻止疾病的进展和限制伤残的发生。

15. 三级预防保健(tertiary prevention) 又可称病残预防,主要是针对发病后期进行的合理而适时的康复治疗和保健措施,目的是尽可能减少残障,使患者达到最高的功能康复水平。

16. 健康教育(client education) 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进人们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方式的活动过程,它既是健康保健的重要手段,也是最重要的护理实践活动之一,还是护理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功能。

17. 卫生保健服务体系(health care system) 是由以医疗、预防、保健、医学教育和医学科学研究工作为主要功能的不同层次的组织机构所构成的整体,其主要任务是防治疾病、保障人类健康和提高人口素质。

18. 医疗卫生体系(medical health system) 是贯彻实施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领导全国卫生工作,制定具体政策和卫生规划,组织专业人员和群众运用医药卫生科学技术,提供卫生保健服务工作的专业机构,由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机构组成。

19. 医院(hospital) 对群众或特定人群进行防病治病的场所,具备一定数量的病床设施、相应的医务人员和必要的设备,通过医务人员的集体协作,达到对住院或门诊、急诊患者实施科学和正确的诊疗护理为主要目的卫生事业机构。

20. 医院分级管理 就是按照医院的功能和相应规模、技术建设、管理及服务质量综合水平,将其划分为一定级别和等次的标准化管理。

21. 门诊部(outpatient department) 是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是医院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是医院直接为公众提供诊断、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场所。

22. 急诊科(emergency department) 是医院诊治急重症患者(有威胁生命的疾病或伤害)的场所。

23. 病区(wards) 是住院患者接受诊断、治疗和护理照顾的场所,也是医护人员开展医疗、预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24. 角色(role) 指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或群体,在实现与这种地位相联系的权利和义务中,表现出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与态度的总模式。

也可以说,角色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位置及相应的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

25. 角色丛 为了形成某一角色,必须有与之互补的角色作为这个角色的补充。

这些互补的角色,统称为角色丛。

26. 角色转变(role transition) 指个体承担并发展一种新角色的过程。

它是一种正向的成长,是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27. 角色适应(role adaptation) 是指患者现有的行为已经与患者角色的“指定行为” 相符合。

28. 患者角色行为冲突 是指患者在适应患者角色过程中,与其原有的各种角色发生心理冲突引起行为矛盾。

主要发生于由常态下的社会角色转向患者角色时。

29. 患者角色行为强化 是患者角色适应中的一种变态行为。

即当一个人由患者角色向常态角色转变时,仍然“安于”患者角色,产生退缩和依赖心理,表现为对承担原有的社会角色缺乏信心,自觉病情严重程度超过实际情况,依赖性增强,害怕出院,害怕离开医务人员,过分寻求帮助等。

30. 患者角色行为缺如 是指没有进入患者角色,不愿意承认自己是患者,这是一种心理防御的表现。

常发生于由健康角色转向患者角色及疾病突然加重或恶化时。

31. 患者角色行为消退 是指一个人已经适应了患者的角色,但由于某种原因,使他又重新承担起原来扮演的其他角色,并将其上升到主要位置,从而放弃患者角色,患者角色行为也因之消退。

32. 患者角色行为异常 指久病或重病患者对患者角色常有悲观、厌倦甚至自杀等行为表现。

33. 患者的权利(rights of patients) 指患者患病后应享有的合法、合理的权力和利益。

34. 患者的义务(obligations of patients) 指患者应尽的责任。

35. 角色学习 是个人学习和把握社会赋予的角色期望,明确角色规范,并通过角色实践完成角色功能的全过程。

36. 护士(nurse) 是指可以抚育、照顾及保护他人,且可以照顾生病、受伤、残疾及年老的人。

国际护士协会(ICN)给护士所下的定义是:护士是指一个人完成了基本的护理教育课程,经过评定合格,在其护理工作领域中具有权威性。

(ICN)37. 护士素质(professionl qualities of nurse) 指在一般素质基础上,结合护理专业特性,对护理工作者提出的特殊的素质要求。

护士的基本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科学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

38. 护患关系(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 是在护理过程中护士与患者之间产生和发展的一种工作性、专业性、帮助性的人际关系。

39. 技术性关系 是护患双方在进行一系列护理技术活动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以护士拥有相关的护理知识及技术为前提的一种帮助性关系。

技术关系集中表现在护患双方在护理措施的实施过程中彼此的地位及心理方位。

40. 非技术性关系 是指护患双方由于受社会的、心理的、教育的、经济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实施护理技术过程中所形成的道德、利益、法律、文化、价值等多种内容的关系。

对护士来说,是在护理过程中的服务态度和服务作风等方面的内容,而不是实施护理过程本身中的护患关系。

这是护患关系中最本质,最重要的方面。

41. 伦理(ethics) 是对与行为相关的对与错、善与恶的原则的研究。

42. 自主权(autonomy) 指个体做自我决定的权利。

43. 有利(beneficence) 指实施有助于他人的积极行为或做有益于他人的好事。

44. 不伤害(nonmaleficence) 即避免伤害。

不伤害给医护工作者提出了健康保健实践中的最低标准。

不伤害原则要求护士避免故意伤害、避免引起伤害的危险,或使护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伤害减低到最低限度。

45. 公正(justice) 即公平或正义的意思。

46. 诚实守信(fidelity) 是指信守承诺。

诚实守信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基础。

47. 责任(responsibility) 即可信赖、可依靠。

48. 义务(accountability) 是指有能力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49. 保密(confidentiality) 尊重个体,保持信息秘密。

50. 真实(veracity) 即陈述事实。

51. 法(law) 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整社会个体与政府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52. 刑法(criminal law) 是处理侵犯公共安全和利益行为的法律规范。

53. 民法(civil law) 是调整公民之间人身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

54. 卫生法(health law) 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旨在保护人体健康,调整人们在与卫生有关的活动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

55. 侵权行为(torts) 一般指行为人因过错不法侵害他人的财产或人身权利并造成损害。

侵权行为分为故意侵权行为和无意侵权行为。

56. 知情同意(consent) 是指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患者在获得关于自己疾病治疗和护理措施利弊等信息的前提下,做出同意接受或拒绝该项治疗和护理的书面承诺。

57. 隐私权(privacy) 指公民隐私不受非法侵害的权利。

58. 诽谤(defamation) 是一种散布虚假信息并造成对他人名誉损害的行为。

诽谤包括口头诽谤和书面诽谤。

59. 疏忽大意(negligence) 指专业人员的行为未达到专业标准。

这种行为可能对他人造成损害。

60. 渎职(malpractice) 专业实践中的疏忽大意称之为渎职。

在护理实践中,当实施的护理未达到护理标准时就发生渎职。

61. 安乐死(euthanasia) 是指用致死的药物或其他方式帮患者结束生命和痛苦的行为,可分为主动安乐死和被动安乐死。

62. 护理差错(nursing practice errors) 凡在护理工作中因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不按规章制度办事或技术水平低而对患者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但未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过失行为,称为护理差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