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心理及预防
青少年犯罪心理原因剖析及预防_以心理健康教育为视角
K e X u e F a Z h a n g ☆科学发展☆青少年犯罪心理原因剖析及预防———以心理健康教育为视角胡俊文(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湖南长沙410131)摘要:青少年犯罪问题已越来越突出,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严峻的社会问题,预防青少年犯罪已成为我们社会各部门、学校及家庭必须研究、认识和解决的课题。
本文中主要对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进行剖析,并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提出对策。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心理原因;心理健康教育;措施中图分类号:C 913.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04—0061—03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青少年以敏感的心灵感受着时代的变化,见多识广,早熟、早知、思维活跃。
而在另一方面,青少年犯罪问题已越来越突出,青少年犯罪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无论从犯罪动机、犯罪形式、犯罪的手段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严峻的社会问题,预防青少年犯罪已成为我们社会各部门、学校及家庭必须研究、认识和解决的课题。
本文中主要对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进行剖析,并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提出对策。
一、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剖析1.心理断乳期延长,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平衡从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方面来看:青少年时期是由本能的生物人向理智的社会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处于这个特殊阶段的青少年生理上发生了急剧而显著的变化,但其心理水平的提高相对滞后,缺乏合理调配自己活动的能力,会在认识与情感、认识与行为、情感与意识行为、以及自我意识内部各成分之间产生一系列的矛盾。
如果这些矛盾得不到化解而被激化后,极易造成青少年心理上的障碍,甚至形成违法犯罪的心理。
从心理发展与社会化的方面来看:青少年独立性意向迅速增强,但是限于自立生存条件的制约和社会阅历不深,其思想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
不能正确和全面地认识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尤其是面对“现实中自我”与“理想中自我”之间出现差别时,就会产生许多苦恼和不安。
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与预防措施研究
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与预防措施研究青春期是人生中最特殊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青少年经历了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热情、好奇心和探险精神都是非常高的。
然而,这个阶段的孩子们可以被各种负面因素所影响,例如良好的教育、互动和监督都缺乏,以及家庭内暴力和失业等社会问题。
因此,青少年犯罪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因素,以及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法。
一、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因素1、缺乏爱和关注青少年通常面对着许多因素,例如婚姻破裂、离开家庭、绝望、缺乏宗教信仰、寂寞、厌恶学校等等。
青少年常常感到不被爱和关心,因此,他们可以通过犯罪来获得他们所期待的关注。
2、缺少教育教育是可以抑制青少年犯罪的关键。
可是,有些青少年可能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这不仅会降低他们的自尊心,而且也会使他们变得不自觉地采取错误行径。
由于缺少教育,他们会变得更加脆弱和易受影响,尤其是在面对诈骗、网络犯罪等以色情为代价的犯罪手段。
3、家庭破碎青少年所在的家庭环境直接影响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一个稳定的家庭可以让孩子们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这可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念。
然而,任何家庭破裂都会对孩子造成极大的伤害,这些伤害可能无法得到缓解,他们可能会反转聚集犯罪团伙进行犯罪。
4、依赖成瘾剂和其他非法物品当孩子开始吸毒或者尝试其他非法物品时,他们受到的影响就变得更加严重。
他们会更容易成为犯罪团伙的可操纵对象。
同时,这些非法物品还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纪律问题,从而更容易犯罪。
二、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措施1、加强教育教育是培养良好公民的重要手段,为了预防青少年犯罪,教育至关重要。
教育应该始终紧密联系着社会和生活的现实,例如经济系统、文化环境、社会化过程等等。
学校应该在这方面给予孩子们正确的指导和教育,并采取行动来提高学生的自我平衡和稳定。
2、家庭和家长的责任家长应该更加了解孩子们的需求,并给予他们更多支持。
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在言行和行为中树立正确的榜样,并与孩子进行建设性地沟通。
浅析青少年心理健康与犯罪预防
浅析青少年心理健康与犯罪预防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社会难题,其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列称为“世界三大公害”。
以心理学为视角,对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进行探究,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干预和心理矫正,从而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不仅有助于青少年自身的健康成长,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
一、青少年犯罪的定义在我国对于青少年犯罪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青少年犯罪主要是依据人的生理年龄所作的犯罪类别划分。
在我国有关的法律文件中,对“青少年”的概念未予明确的界定。
就其词义而言,“青少年”即指青年与少年的合称,“青年”是指人从十五六岁到三十岁左右的年龄段,“少年”指人从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的年龄段。
根据犯罪学、社会学以及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和司法实践,笔者认为青少年犯罪是指10至25岁的人实施的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本文就将以此为视角,结合实例进行探究。
二、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犯罪学原理中认为一个犯罪的构成主要从四个方面,即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其中犯罪主观方面是定罪量刑的重要依据,犯罪主观方面中最重要的则是犯罪主体在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心理活动。
而犯罪心理是指与犯罪行为的发生、发展和完成有关的所有心理活动和相关因素的总称。
由此可见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犯罪心理是犯罪行为的动因和前提,犯罪行为是犯罪心理的外化表现。
青少年犯罪也不例外,并且青少年正处于向成年人的过渡时期,心智发展还不健全,其犯罪行为也比其他年龄段的犯罪主体受到更多心理因素的影响。
结合警务工作中遇到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实例,总结起来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冲动逆反心理青少年处于人生发展的快速时期,生理上身体快速发育,自由活动能力大大加强,与此同时自我意识也开始觉醒,情绪容易冲动对待问题比较偏执,渴望挣脱父母的束缚追求自我独立,寻求社会认同。
但心理的成长发展要落后于生理上的发展,对自我把握不足,情绪掌控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也没有明确自身的社会角色定位。
青少年犯罪心理与预防
青少年犯罪心理与预防概述:在当今社会中,青少年犯罪呈现出不容忽视的趋势。
了解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减少犯罪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犯罪心理的角度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并提供一些有效的预防方法。
一、家庭环境对犯罪心理的影响青少年的犯罪行为常常与家庭环境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不健全的家庭关系、缺乏关爱和监管、家庭暴力等问题都可能成为青少年走向犯罪的推动因素。
因此,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父母应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变化,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爱、关心和支持。
二、学校教育的重要角色学校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境。
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有效的教育方法可以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心理导向。
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意识,促进积极行为的发展,并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孩子们认识自己的情绪并学会合理处理情感问题。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与预防措施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一些社会问题如失业、贫困、毒品滥用等都可能成为青少年犯罪的诱因。
为了预防青少年犯罪,社会应倡导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并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机会,帮助青少年充分发展自身潜力。
此外,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和加强执法力度也是预防犯罪的必要手段。
四、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错综复杂。
在不同个体中,青少年犯罪可能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影响:逆反心理、攀比心理、无助感、受害者意识和自我认同问题等。
了解这些心理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并应对青少年犯罪问题,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五、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法为预防青少年犯罪,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首先,家庭应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需求,并提供稳定的生活环境和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并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社会应提供良好的资源和机会,帮助青少年发展自身才能,并加强社区管理和监督。
六、心理辅导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的作用心理辅导在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分析与辅导方法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分析与辅导方法青少年犯罪是社会问题中的一个严重的方面。
这些犯罪行为不仅会给他们自己的未来带来负面的影响,还会对社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危害。
因此,理解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以及寻找适合的辅导方法,对于预防和解决这个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分析,并提出一些针对此问题的辅导方法。
一、心理分析1. 社会影响:青少年所处的社会环境对其有着深远的影响。
社会压力、家庭矛盾、同伴圈子以及媒体暴力等因素都可能导致青少年产生焦虑和挫折感,进而诱发犯罪行为。
2. 心理发展: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相对不成熟。
他们容易受到外界诱惑,特别是亲近的同龄人和媒体的影响,去尝试一些违法和危险的行为。
3. 自我认同:青少年通常在此阶段努力塑造自己的身份和认同感。
如果他们在家庭或社交圈中感到被忽视或不被认同,他们可能会寻求通过违法行为来获取尊重和关注。
4. 情绪问题:青少年经常面临情绪波动,包括愤怒、沮丧、孤独等。
这些负面情绪如果得不到妥善的处理和引导,可能会导致他们选择犯罪来宣泄情绪或寻求刺激感。
二、辅导方法1. 预防教育:加强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教育十分重要。
学校和家庭应该提供正向的价值观培养,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社会规则和法律法规,让他们明白犯罪行为的后果。
2. 心理辅导:针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提供相应的心理辅导和支持至关重要。
通过个人或群体心理咨询,帮助青少年建立积极的情绪管理方式,培养他们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3. 家庭支持: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提供稳定的家庭环境对于预防和解决问题至关重要。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和行为变化,提供积极的支持和指导,并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途径。
4. 社会参与:为了让青少年更好地适应社会,提供一些积极的社会参与机会是非常有效的辅导方法。
通过参与义工活动、俱乐部和社区服务等,青少年能够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5. 合法刺激替代:为了满足青少年对刺激的需求,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合法的替代活动。
基于心理成因的青少年犯罪预防分析
基于心理成因的青少年犯罪预防分析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其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深远。
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心理成因在青少年犯罪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入分析心理成因对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基于心理成因的青少年犯罪预防进行深入分析。
一、青少年犯罪的心理成因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犯罪有着深远的影响。
对于那些成长在破碎家庭或者家庭暴力环境中的青少年来说,他们更容易产生攻击性和暴力行为。
家庭缺乏温暖和爱的孩子会对外界产生偏离行为,特别是参与犯罪活动的可能性更高。
家长的教育方式也会对孩子的犯罪行为产生直接影响。
如果家长过于纵容孩子,或者过于严厉,都可能导致孩子的心理问题和犯罪行为。
2. 同伴影响青少年时期的同伴关系对个体犯罪行为的影响是巨大的。
如果一个青少年的同伴圈子中存在犯罪行为的人,那么他本人也容易受到犯罪行为的影响,从而加入犯罪行为的行列。
同伴对其行为的鼓励或者压力也会使青少年更容易受到犯罪行为的影响。
3. 自我认同和自尊青少年时期的自我认同和自尊对其犯罪行为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当一个青少年缺乏自尊和自我认他容易寻找其他途径来弥补自己内心的空虚和不安,从而产生犯罪行为。
4. 心理健康问题许多青少年在青春期会面临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症、抑郁症等。
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可能导致青少年产生不稳定的情绪,从而影响其行为,甚至引发犯罪行为。
鉴于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犯罪有着深远的影响,应该加强家庭教育工作。
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成长,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
家庭教育也需要帮助父母提高育儿能力,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同伴教育工作。
要鼓励青少年建立积极健康的友谊关系,远离犯罪行为的同伴。
学校也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建立自尊和自我认同。
为了预防青少年犯罪,学校和社会也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要帮助青少年了解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学会处理负面情绪,避免情绪问题导致的犯罪行为。
心理学对青少年犯罪行为的预防
心理学对青少年犯罪行为的预防青少年犯罪一直是一个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青少年个体的成长。
为了预防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发生,心理学在这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青少年发展的心理需求、社会环境和心理干预等方面探讨心理学在青少年犯罪行为预防中的应用。
一、青少年发展的心理需求青少年犯罪的发生与青少年个体的心理需求有密切关系。
在青春期期间,青少年经历了身体和心理上的许多变化,他们对自我认同、自尊心、归属感和探索需求等方面都有着较强的渴望。
1. 自我认同自我认同是青少年在人际交往和角色扮演中形成的一个重要心理需求。
当青少年的自我认同感不稳定或者无法得到满足时,他们可能会通过参与犯罪行为来寻找认同感和价值感。
2. 自尊心青少年对自尊心的需求非常强烈,他们希望被他人认可和尊重。
当他们在学校或社会中遭受排斥、歧视或暴力欺负时,他们的自尊心可能受到伤害,进而产生犯罪行为。
3. 归属感青少年往往希望融入一个群体,得到归属感和认同感。
如果他们缺乏归属感,无法找到自己的价值感和角色定位,他们可能会选择非法活动来获得认同和归属感。
4. 探索需求青少年时期是一个探索自我、追寻意义和发掘未知的阶段。
如果他们无法获得积极的探索环境和指导,他们可能会选择错误的道路,从而陷入犯罪行为。
二、社会环境的影响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发生也与社会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家庭、学校和社区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社会环境,如何优化这些环境对预防青少年犯罪行为至关重要。
1. 家庭环境家庭作为青少年最重要的社会环境之一,对其行为具有深远影响。
有研究表明,家庭暴力、家庭纠纷、家庭成员的犯罪行为等都会增加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发生。
因此,建设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提供父母的爱与支持,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措施。
2. 学校环境学校对青少年的调控和指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学校环境有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供积极的学习氛围和社交环境,帮助他们发展合理的自我认同和归属感。
防止青少年犯罪心理应该怎么办
防止青少年犯罪心理应该怎么办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心理发生变化,如果没有对其进行适当引导,孩子很容易在认知、理解、运用等环节产生技能和心理上的障碍,甚至出现逾越法律底线的犯罪行为。
那么应该怎么预防青少年产生犯罪心理呢?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防止青少年犯罪的方法,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如何防止青少年犯罪心理1.青少年犯罪的问题主要是教育问题。
针对犯罪青少年认识低下与是非颠倒的心理特点,应不断加强对青少年的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并提高法制觉悟,以便进行分析治疗和行为矫正,使其重新做人。
不应随便将少年犯投入监狱,处以刑罚,而应注重身心康复,进行再教育及人格再塑。
2.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进行治疗。
针对那些有不良品质和犯罪心理先兆的青少年进行治疗时,特别要注意方式、方法,讲究治疗的心理效应,不要使其犯罪心理恶化,付诸实现。
如果治疗的心理效应适得其反,就会使其自尊心受到挫伤,而自暴自弃、破罐破摔,造成他们对心理医生的厌恶感、对立情绪与反抗心理,从而拒绝治疗。
3.帮助青少年及时摆脱情绪上的痛苦。
当发现青少年情绪苦闷时,要及时了解情况,针对病因立即采取有力措施进行帮助,使他们正确对待困难与挫折,摆脱情绪上的痛苦,振奋精神,尽快康复,保持心理健康。
青少年犯罪的诱发原因个人因素青少年们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发育的高峰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们的生理发育很快,心理状态不够稳定,所以他们的可塑性大,同时逆反心理表现也很强,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强,好奇好胜,而且还讲义气,再加上法制观念薄弱,所以很容易受外界不良环境影响和诱惑刺激等,不但如此而且在遇到偶然事件的诱导和激发时,他们往往更易感情冲动,一般做事从来不计后果。
家庭因素现在的家庭受社会影响婚姻都不是特别稳定,所以离婚家庭增多,有的家长对孩子特别不负责任,严重的还有将孩子抛弃的现象。
因此造成严重社会后果。
另外还有就是,独生子女现象当今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一方面,由于家中只有一个孩子父母非常溺爱娇惯,或望子成龙的现象普遍,或粗暴打骂等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不当,所以致使未成年子女产生逆反心理,与父母对抗,严重现象还会导致孩子走上犯罪道路;另一方面,由于有的家长过分的沉溺于自己的事业,而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的教育等。
浅谈青少年犯罪心理类型、成因及预防对策
浅谈青少年犯罪心理类型、成因及预防对策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犯罪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对社会稳定和人们的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本文将从心理类型、成因和预防对策三个方面对青少年犯罪进行探讨,旨在加深公众对青少年犯罪的认识,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一、青少年犯罪心理类型1.1 社会适应困难型这一类型的青少年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压力时,缺乏应对能力,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他们常常有自卑、孤独、恐惧等负性情绪,缺乏社交技能,不愿意与人交流。
1.2 冲动型这一类型的青少年行动前缺乏思考,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容易冲动犯罪。
他们往往对自己的行为后果产生泛泛之谈的想法,仅仅为了一时的快感而行动。
1.3 自我控制能力差型这一类型的青少年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力弱,容易被外部环境所引导,较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黄色网站等不良娱乐活动,且容易被周围的坏人所诱导和利用。
二、青少年犯罪的成因2.1 家庭教育问题超保护或逆保护的家庭教育方式无形中扼杀了青少年的成长,这样的状况很容易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从而影响其行为。
2.2 情感问题青少年在年龄增长的过程中常常会面临感情烦恼、追求认同等问题,若无人关注、支持及理解的话,则很容易受到负面因素的影响,或者产生心理问题。
2.3 社会环境问题现代社会中,影响青少年的社会环境也越来越复杂,他们在学校、网络等环境中常常面临各种诱惑和挑战,对他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对策3.1 家庭教育问题家长要给予青少年及时的关注和爱,要了解并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同时也要履行好家庭教育的责任。
3.2 帮助青少年解决情感问题支持青少年建立良好的婚恋观念、自信和自尊,帮助他们明辨是非,使他们有一个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3.3 增强社会防范加强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打击工作,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减少网络中青少年犯罪的发生,提升青少年的法律意识,着力营造一种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结论青少年犯罪问题由于其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需要从心理、社会以及家庭等多个方面进行预防和治理。
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
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不可忽视,深入了解和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对于预防和治理青少年犯罪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青少年犯罪心理存在哪些问题?1.1 性格与环境因素青少年个性不成熟,不懂得防范意识,缺乏自我控制、自我调适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这种对自我控制和自我宣泄的不足可能导致他们做出过激的行为,甚至犯罪。
此外,环境因素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
环境中的负面影响或家庭中的不和谐与教育不到位可能加重年轻人犯罪的风险。
1.2 生活压力青少年犯罪的另一大原因是生活压力。
现在社会对学生学习的优化程度越来越高,在学习方面要求逐年加强,这给孩子们带来了心理上的压力,从中逃避的做法就是犯罪行为。
生活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以及异化的社会文化,也是造成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原因。
1.3 犯罪氛围的影响犯罪氛围的强大影响力不可小觑。
社会上的不良信息,如不良电影、网络游戏等,以及犯罪人员的“用力说服”和“暴力煽动”,都会影响年轻人对犯罪的认识。
二、怎样预防青少年犯罪?2.1 改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的性格和道德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
家庭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爱,让他们感受到家庭温暖,同时注重对他们进行引导和规范。
家庭成员应该以身作则,做好榜样作用,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思想和习惯,让他们远离不良信息和犯罪思想。
2.2 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学校教育是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之一,对学校的安全和管理问题应加强关注。
学校教育应该以培养青少年的基本素质和道德作为根本目标。
同时,加强警示教育和实践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3 政府部门的关注和干预政府部门一定要加强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政府部门还应对青少年开展必要的心理教育和咨询服务,帮助青少年建立健康、平衡、开放的心态和意识。
三、心理治疗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如何?3.1 心理治疗的意义心理治疗是目前世界上最主流的方法之一,具有多方面的治疗功能。
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
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为了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们需要共同努力预防青少年犯罪。
以下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一些措施:1.家庭教育: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家长应当加强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家长要关注子女的学习、生活及心理状况,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2.学校教育: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应当积极开展法治教育、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
同时,学校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防止他们走向犯罪道路。
3.社会环境:社会应当为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减少不良信息的影响。
社会各界要关注青少年的成长,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如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活动、心理咨询服务等。
4.法律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青少年犯罪行为进行严格规范,同时加大对侵害青少年权益的行为的打击力度。
对于已经犯罪的青少年,要根据其年龄、情节等因素,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避免过度惩罚。
5.自我保护:青少年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辨别是非,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他们要掌握一定的安全防护知识,如网络安全、交通安全等,确保自己的身心健康成长。
6.社区参与:社区应当积极参与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开展各类青少年活动,提供娱乐、学习、交流的场所,帮助青少年充实业余生活,避免他们走向犯罪。
7.政府政策:政府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对青少年犯罪的防范和治理。
同时,政府要加大对青少年成长的投入,提高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保障水平。
总之,预防青少年犯罪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习题及方法:1.青少年犯罪预防的首要任务是什么?答案:家庭教育。
解题方法: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到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家长应当加强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青少年犯罪与犯罪预防
青少年犯罪与犯罪预防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在社会中引起了广泛关注。
青少年犯罪的出现给社会治安和未来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问题,必须从根源上加强犯罪预防工作,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一、青少年犯罪现状青少年犯罪是指年龄在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参与的违法犯罪行为。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的数量呈上升趋势,犯罪类型也日趋多样化。
涉及的犯罪行为包括盗窃、抢劫、贩毒、故意伤害等,这些行为不仅侵犯到社会公共利益,也严重危害到青少年自身的健康成长。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环境影响。
不良的家庭环境、社会文化氛围以及贫困等因素,容易使青少年陷入道德沦丧和犯罪的泥沼。
2.心理问题。
一些青少年存在心理问题,如情绪不稳定、自卑、叛逆等,容易导致其产生犯罪行为。
3.教育缺失。
学校和家庭的教育缺失,没有给予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在他们面临困惑和挫折时容易选择错误的道路。
二、犯罪预防措施为了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涵盖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
1.加强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学校,父母应该承担起培养孩子正确价值观和良好行为习惯的责任。
父母要做孩子的良好榜样,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亲密关系,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2.加强学校教育。
学校是培养青少年的重要场所,应该加强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关注青少年的心理需求,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3.加强社会关怀。
社会应该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政府应加大对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的投入,依法建立完善的青少年法律援助机制,为有需要的青少年提供法律帮助。
4.加强青少年参与和引导。
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参与社会建设和公益事业。
组织开展青少年活动和项目,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习惯。
三、犯罪预防成效及展望积极预防青少年犯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心理学分析和防控策略
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心理学分析和防控策略在当今的社会中,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青少年犯罪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青少年犯罪不仅对于犯罪分子本人有着深远的影响,也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因此,我们需要对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心理学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制定出相应的防控策略,以便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一、社会心理学分析青少年犯罪是一种具有复杂原因和深层次社会心理学原因的行为,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现代社会对于青少年的压力越来越大,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生活压力等等都会让青少年感到身心俱疲,而犯罪行为往往可以成为一种释放压力的方式。
其次,青少年的心智发育还不够完全,他们的判断力、自控力和责任感往往比成年人差很多,这也导致了他们对于社会(包括法律法规)的认识不够清晰、理性不够充分,更容易受到不良的外部影响,从而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
再者,现代社会价值观和文化思潮的变化,也会对青少年的心理构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在某些时期社会上崇尚英雄主义和暴力,青少年可能被这种价值观左右,以暴力和犯罪行为来展现自己的“强大”。
以上是青少年犯罪的一些社会心理学原因,正是这些原因的存在,导致青少年犯罪在社会中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情况非常不容乐观。
二、防控策略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的发生,我们需要制定出相应的防控策略。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防控措施:1.教育方式:通过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增加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内容,让青少年了解到犯罪行为的后果和危害,切实提高他们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增强他们的自控能力和责任感。
2.心理卫生:通过心理医生的辅导和指导,帮助青少年在心理上得到平衡和治疗。
适当的心理活动可以有效地缓解压力,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家庭关怀:家庭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社会组织,家庭成员应该关心孩子的实际情况,防止一些饱受压力影响的青少年选择不正当的途径来释放心理负担,从而造成不良后果。
浅谈青少年犯罪心理类型、成因及预防对策
浅谈青少年犯罪心理类型、成因及预防对策【摘要】青少年犯罪现象在当今社会愈发严重,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本文从青少年犯罪心理类型、成因及预防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在心理类型方面,青少年犯罪行为常见的有行为型、反社会型等。
而成因则可能源自家庭环境、社会影响等多方面因素。
针对这些问题,有效的预防对策尤为重要,包括建立健全的家庭教育制度、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等措施。
结论中指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有效应对这一挑战。
只有通过综合措施的实施,才能有效减少青少年犯罪率,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现象、社会关注、心理类型、成因、预防对策、有效性、全社会共同努力。
1. 引言1.1 青少年犯罪现象严重青少年犯罪现象严重,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青少年在现代社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诱惑和挑战,其心理健康状况受到了严重影响。
青少年犯罪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心理问题的体现。
在现实中,我们常常能够看到一些青少年犯罪者出现,他们可能出于各种原因而产生了犯罪心理,比如家庭环境的不良,学习压力过大,社会影响等等。
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下,导致了青少年犯罪现象严重的局面。
要有效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就必须深入了解其心理类型和成因,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对策,全社会都需要共同参与,才能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通过不懈努力,我们相信可以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
1.2 社会对青少年犯罪高度关注社会对青少年犯罪高度关注,是因为青少年犯罪现象严重且呈上升趋势。
青少年犯罪不仅影响个人的成长和健康发展,也对社会治安和稳定造成威胁,甚至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良好行为对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社会各界普遍认识到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积极探索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青少年犯罪问题反映了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共同为青少年创造健康成长的环境和条件。
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及预防-PPT课件精选全文
2024年8月27日
13
11
三、预防犯罪口诀
❖ 6、打架斗殴致伤残,一判就是七八年。 ❖ 孙某,17岁,旷课,不知道学习为什么,打
工修车,学驾照不想学,父母农民,要求不 严,买刀好玩,失手扎到身后同伙心脏致死, 8年刑。
2024年8月27日
12
结束语
❖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胡锦涛访美期间送给芝 加哥佩顿中学学生们三句话:“第一句话,知识是 开启未来的钥匙。第二句话,语言是沟通和交流的 桥梁。第三句话,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世界的希 望。”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 的长远利益,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百 年大计。所以,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项紧迫而艰巨 的任务,也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一项系统工程。 只有大家一起积极努力,齐抓共管,我们才能还孩 子们一方净土,还祖国未来一个美好的希望!
❖ 2、受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不健康的图书、报纸、音像出 版物、不良网站和网络信息,宣传着封建迷信、凶杀暴力、 淫秽色情的内容,这些低级、暴力、庸俗的文化侵蚀了青少 年的思想。
2024年8月27日
8
三、预防犯罪口诀
❖ 1、待业青年到处漂,这种朋友不可交; ❖ 李某,17岁, 小学, 酒店配菜, 天天一起
学,在自己家伙同他人轮奸打工女,判刑6年半。 ❖ 2、暴力性犯罪,大要案多,社会危害性极大。马
加爵,巴西杀30人少女。 ❖ 3、文化素质低,农民、无业人员占很大比例 ❖ 4、团伙犯罪案件较多。
2024年8月27日
3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 5、闲散人员和外来人口流窜作案较多。 ❖ 梁某,17岁, 初中, 盗窃,6年,福建打工做鞋底,
❖ 4、家长示范效应。有的家长整天吃喝玩乐,作风不正,行 为放荡,违法犯罪,孩子耳濡目染,养成不良习惯。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
一、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从生理上看,其身心发育尚不成熟,各种心理活动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和盲目性。
一般来说,青少年思维相对简单,自控能力较差,情绪不很稳定,易感情用事,一旦受到某种诱惑和刺激,容易铤而走险,以身试法;同时,青少年明辩是非的能力较成人低,好奇心和模仿性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侵蚀而发生心理畸变。
法制意识淡薄。
法律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也是评判是非曲直的重要标准。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不少青少年不学法,不懂法,对自己的行为缺乏基本的分辨能力,以致于在不知不觉中走上犯罪道路。
二、青少年犯罪怎么办针对青少年犯罪原因的分析,总结以下预防对策:1、自身预防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增加抵御犯罪感染的能力,应该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根本性措施。
2、家庭预防搞好家庭预防,应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父母自身素质,优化家庭环境。
为人父母者,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和爱好,给孩子做好表率。
(2)注意家教方法,因人而教。
父母教育方法不当,过分溺爱和纵容,不仅教不好,反而把孩子推向邪路。
(3)教子不力,应承担相应责任。
3、学校预防学校的教育工作应该主要做到:(1)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抓好素质教育和品德教育(2)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尤其注重教师政治素质和师德的培养(3)要抓好学生的法制教育。
4、社会预防社会预防,主要是指净化社会环境,给青少年创造一个有利于其身心健康的社会环境,动员社会力量,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保护,以控制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三、青少年犯罪法律规定如何处罚我国在对青少年犯罪的刑罚处罚上的态度是从宽处理,只在一些特别严重的案件中才会采取刑罚措施。
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青少年犯罪心理及预防精选模板》
《青少年犯罪心理及预防-精选模板》《青少年犯罪心理及预防——精选模板》一、引言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但青少年犯罪却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青少年犯罪不仅危害了社会安全,也给他们的个人成长和家庭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伤痛。
因此,了解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和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及预防措施,以期为预防青少年犯罪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1.心理不成熟: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往往心理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产生错误的认知和行为。
2.情绪波动大:青少年期是个体情绪体验最为丰富和复杂的阶段之一。
他们往往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表现出较大的情绪波动,如易怒、冲动等,这些情绪波动容易引发犯罪行为。
3.价值观扭曲:部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不良社会风气或家庭教育的影响,形成了扭曲的价值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这些价值观容易使他们产生违法犯罪的行为。
4.人际关系问题:青少年在人际关系方面也容易出现问题。
如与父母关系紧张、与同龄人相处不融洽等,这些问题可能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产生冲突,甚至引发犯罪行为。
三、青少年犯罪预防措施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1)学校应设置心理健康课程,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自我控制能力。
(2)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及时发现和解决孩子的问题。
(3)社会可以建立心理咨询机构,为青少年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和支持。
2.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1)家长应该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关爱和陪伴中成长。
(2)家长应对孩子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和行为规范,教育他们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
(3)家长还应该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3.加强学校与社区的合作(1)学校应与社区建立紧密的联系,共同关注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
(2)学校和社区可以联合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丰富青少年的课余生活,加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意识。
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分析及预防
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分析及预防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凸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未成年人犯罪不仅是个体行为失范的表现,更是社会问题的反映。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成因,探讨其背后的心理机制,并提出有效的预防策略。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期望能为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文章首先将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进行概述,包括犯罪类型、特点以及发展趋势等。
接着,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成因,如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影响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探讨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机制,包括犯罪动机、犯罪心理结构等。
文章将提出一系列有效的预防策略,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方面的改进措施,以期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二、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现象是一个复杂而多维度的议题,它涉及到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心理动因。
未成年人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他们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控制能力都还在发展阶段。
这导致他们在面对挫折、冲突和诱惑时,往往难以做出理智和正确的决策。
同时,他们的自我意识和价值观也在形成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偏离正常的轨道。
家庭因素是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重要诱因。
家庭环境的不和谐、父母教育方式的失当、家庭功能的缺失等都可能导致未成年人的心理出现问题。
例如,父母的过度溺爱或忽视、家庭暴力、父母离异等都可能对未成年人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增加他们犯罪的风险。
社会环境也是影响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重要因素。
社会的不良风气、文化糟粕、网络环境的混乱等都可能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消极影响。
例如,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的传播,可能导致未成年人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
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因素及其预防
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因素及其预防第一章简介未成年人犯罪是社会问题,其发生往往与心理与心理因素有关。
为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有必要研究这些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二章心理因素2.1 家庭因素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第一环境,它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性格、价值观等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的人格形成和成长起着关键性作用。
其中,缺乏父母关爱、家庭不和睦、亲子沟通不良、家庭暴力等家庭因素容易导致未成年人产生心理问题,从而导致犯罪行为的出现。
2.2 教育因素教育是培养未成年人成长和发展的必经之路,而一个好的教育环境会塑造出优秀的未成年人,其逆之则可能导致未成年人犯罪。
一些因素,如教育失范、父母期望过高、学校的分数等级制度压力过大等,在未形成适应能力的未成年人身上往往会引发重大的心理失调和危机,从而导致犯罪行为的出现。
2.3 社会心理因素未成年人处于心智发育的关键期,心理上具有着极强的可塑性,而这个关键期内所接触到的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精神和思维模式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一些社会心理现象,如集体心理、排斥心理等,在未成年人心理环境中易产生负面影响,从而使其产生犯罪行为的冲动。
第三章预防措施3.1 家庭教育的规范和引导家庭教育规范的实施,包括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和爱的表达、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家庭和睦、家长本身的良好行为等。
在家庭等基础教育环节中加深家庭教育,提升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既是促进未成年人自我成长的必要措施,也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有效途径。
3.2 教育攸关方面的改进在教育攸关方面,学校应该采取全面的学习发展模式,帮助未成年人正确而健康地认识以及适应学校、家庭等不同环境,同时学校的管理和服务应更加关注未成年人的需求和心理,采取更为科学有效的手段推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3.3 社会、政治方面的支持保障社会和政治方面的保障,可以通过加强青少年心理、社会身心健康教育,铺设帮扶和支持体系,加强社会心理监督等手段,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铺平道路,并在必要的时候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
初中心理安全教育:了解和防范青少年犯罪行为
初中心理安全教育:了解和防范青少年犯罪行为导语: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犯罪行为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
为了保护青少年的心理安全和身心健康,初中心理安全教育变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从了解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原因、特点,以及如何进行防范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了解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原因1.家庭环境的变化:家庭暴力、家庭纠纷和单亲家庭等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促使他们产生犯罪行为。
2.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问题的增多、媒体暴力的传播和人际关系的紧张等,也会引发青少年的犯罪行为。
3.心理问题的存在:存在心理问题的青少年容易受到外界影响,从而产生犯罪行为。
4.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青少年对新鲜事物和刺激的追求,容易使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了解青少年犯罪行为的特点1.年龄分布:大部分的青少年犯罪者多集中在12-17岁之间。
2.伴随问题:青少年犯罪者往往伴随着学习成绩下降、早恋、毒品使用、流散无业等问题。
3.犯罪类型: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类型包括财产犯罪、暴力犯罪、违法行为等。
4.过程特点:青少年犯罪的过程特点表现为计划性的犯罪、情绪性的犯罪以及冲动性的犯罪。
三、预防青少年犯罪行为的策略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价值取向,增强心理素质。
2.促进情感沟通:家庭、学校和社会应提供适宜的环境,鼓励青少年主动沟通,分享内心的困扰和烦恼。
3.加强法律法规教育:通过法律法规教育,让青少年明白犯罪的法律后果和社会危害,增强法律意识。
4.建立健全的监护机制:加强对青少年的监护,提供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心理支持,防止他们堕入犯罪的陷阱。
5.建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社会公益事业的建设,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正面影响,使他们远离犯罪行为。
四、如何进行初中心理安全教育1.制定科学教学计划: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教育需求,制定相应的心理安全教育教学计划。
2.开展多元化的教育内容:在心理安全教育中,要突出问题导向,开展关于情感管理、人际关系、健康生活等方面的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当今世界,青少年犯罪与毒品、环境污染并列为三大公害,由此可见,青少年犯罪是世界性的问题,是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许多国家感觉到难以治理的问题。
因为,青少年的成长对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未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多少年来,在犯罪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中,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始终不变的主题,并且已经形成了关于青少年概念的法律界定,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发展变化的趋势,青少年心理方面的特殊性,以及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及趋势预测等若干方面组成的基本研究范畴。
关于青少年的犯罪问题,主要先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来入手,再分析其犯罪特点和心理特点,针对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
对于这个课题研究的目的不是在于惩罚,而是用法律的尊严去维护社会秩序,通过国民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让他们懂得什么才是一个公民应该拥有的觉悟,自觉的维护国家法律。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心理原因预防教育一、对青少年犯罪的初步认识依据普通心理学的研究理论,青少年时期通常是指11岁至13岁的少年期,14岁至17岁的青年初期,18岁至25岁的青年晚期。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特殊时期,是独立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相伴的矛盾时期。
也有的学者将这一时期成为“心理上的断乳期”或“困难期”。
[①]在中国的宪法和法律文件中也有“青少年”一词,但没有十分明确的表述。
按照学者研究的惯例,在青少年犯罪概念中,青少年,一般是指14周岁至25周岁这一年龄阶段的个体。
在过去备受关注的西安音乐学院21岁大三学生药家鑫开车撞伤人后又连刺数刀致对方死亡一案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典型的青少年犯罪案件,具有青少年犯罪的一般特点,即激烈性、感情性和突发性。
犯罪人是在偶然事件的诱导和激发下,临时起意,产生犯罪动机,实施犯罪。
这个案件与一般普通青少年犯罪有一些区别,犯罪人有文化、有思想、懂法律,没有不良嗜好,也没有任何违法犯罪的不良记录。
完全不同于一般而言的不听家长话,打架斗殴的不良少年,也不属于文盲、法盲犯罪。
从这一点来看,这个案件的发生是一个悲剧。
就案件本身来看,犯罪人当时的心理层面比较突出。
而且心理特征的变化在青少年犯罪中具有典型性的特征,因此,研究青少年犯罪心理与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征青少年在心理所出现的特殊性——所存在的危机与矛盾,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1)独立性意向和认识能力方面。
青少年在生理、心理上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带来主观心理状态和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独立意向发展很快,但认识能力的发展跟不上。
调查发现,违法犯罪青少年的独立性意向和认识能力方面存在以下一些特点:独立性意向表现为对社会具有强烈的抗拒性,与社会道德和法律的要求背道而驰;认识能力极低,对道德、法纪的认识愚昧无知,是非不分;违法犯罪青少年错误认识的核心是“两大精神支柱”——封建主义的哥们儿义气和剥削阶级的吃喝玩乐的享乐主义,“三种错误观念”——亡命称霸的英雄观、无政府主义的自由观和低级下流的乐趣观。
(2)情感和意志方面。
违法青少年在情感方面的第一特点是情感情绪性同一般青少年比较是爱憎颠倒、好恶颠倒;第二个特点是在对待人与人的关系上,极易感情用事;第三个特点是极易产生激情而往往又难以自我控制;第四特点是情感极不稳定,情绪变化多端,喜怒无常。
违法犯罪青少年在意志方面的第一特点是意志力具有明显的两极性,即在正确方向上自卑,意志力薄弱;在错误方向上自负,畸形地发展着意志力。
在意志方面的第二个特点是冒险侥幸,因为认识水平比较低,生活阅历比较浅,情绪的冲动性比较强,因此,在特定的刺激下,就会产生盲目的、冒险的、强烈的行为。
同时,也会产生侥幸心理,即体现为简单幼稚的想法,轻信和盲从,以及对自己能力的过高估计。
犯罪青少年狂妄自负的心理,是在他们一时得逞的犯罪活动中逐渐形成的自我评价。
尽管这种评价是主观的、错误的,但却是支配其实施犯罪行为的基础,当然他们也会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要受到惩罚和制裁的。
因此在犯罪活动中,尽管自恃甚高,但仍不免担惊受怕,有冒险之感。
这种矛盾心理的存在,形成了冒险侥幸的心理特点。
而当冒险侥幸犯罪行为的偶然成功,又会强化已有的犯罪心理。
(3)动机方面。
青少年时期无论在物质还是精神上的欲望和需要都比童年更多更强烈。
青少年犯罪的常见动机有:利己欲动机、哥
们儿义气、报复与嫉妒、好奇心。
一般来说,违法青少年的动机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进行某一种违法犯罪活动时,带有很大程度的情景性,很容易为诱因直接引起的欲望所驱使,给人以动机简单模糊,偶发性强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