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详案及教学反思《溶解》
中班科学精品教案《溶解》含反思
中班科学精品教案《溶解》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涉及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第三节“溶解”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溶解现象,理解溶解与混合的区别,探索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了解溶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溶解现象,知道溶解与混合的区别,掌握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品质,让幼儿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溶解与混合的区别,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
重点:观察、理解溶解现象,掌握简单的溶解实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盐、糖、沙子、碘酒、水、杯子、搅拌棒等),PPT,白板。
学具:实验器材(同教具),记录表,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PPT,呈现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如糖溶解在水中、盐溶解在汤中等,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
2. 探索活动(10分钟)(1)实验一:观察糖在水中溶解。
a. 教师演示:将糖放入杯子中,加入热水,搅拌至糖溶解。
b. 幼儿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实验二:观察沙子在水中溶解。
a. 教师演示:将沙子放入杯子中,加入水,搅拌。
b. 幼儿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 例题讲解(5分钟)讲解溶解与混合的区别,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直观地理解。
4. 随堂练习(5分钟)出示图片,让幼儿判断是溶解还是混合。
六、板书设计1. 溶解2. 内容:(1)溶解现象(2)溶解与混合的区别(3)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食盐溶解在水中,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 答案:食盐在水中溶解,形成无色透明的溶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溶解现象,掌握溶解与混合的区别,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尝试探索其他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如咖啡、茶叶等。
中班科学教案详案及教学反思《溶解》
中班科学教案详案及教学反思《溶解》中班科学教案详案及教学反思《溶解》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溶解是物质在溶剂中完全混合形成溶液的过程。
2. 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3. 能够积极参与实验,并从实验中获得有关溶解的相关知识。
教学准备:1. 一些不同的物质,如盐、糖、沙子等。
2. 水杯和水。
3. 可以观察溶解现象的容器和工具。
4. 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与学生们一起回顾上节课学到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知识,引出今天要学习的溶解现象。
2. 实验观察:教师将水杯倒满水,然后让学生们一个一个加入不同的物质,如盐、糖、沙子等,观察物质与水的混合过程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3. 讨论:观察实验后,教师引导学生们讨论观察到的现象:哪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溶解后的溶液和原物质有什么不同?有没有溶解不了的物质?为什么?4. 结论:根据实验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们得出结论:溶解是物质在溶剂中完全混合形成溶液的过程。
5. 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思考并讨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溶解现象,如糖在咖啡中的溶解,浴盐在热水中的溶解等。
6. 小结:教师与学生们一起回顾所学的知识,总结溶解的概念和特点。
7.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们观察家中的一些物质是否可以溶解在水中,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们亲身观察和参与了溶解现象的过程,培养了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提出了很多问题,教师能够耐心回答并引导学生们一起思考。
在讨论环节,学生们积极地参与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和理解,提高了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溶解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溶解》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溶解》含反思一、教案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什么是溶解。
2.让幼儿了解一些常见的可溶解物质。
3.鼓励幼儿进行观察和实验,并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准备:1.材料:蜂蜜、盐、沙子、糖、水杯、勺子、玻璃碗。
2.黑板和粉笔。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准备一杯水,并在黑板上写下“溶解”这个词。
教师问孩子们是否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如果有孩子知道,可以请他们解释一下。
如果没有,教师则简单地告诉他们“溶解是指把一种物质加入到另一种物质中,使其彻底混合和消失。
”然后,教师可以提问一些问题,引起幼儿们的思考,例如,“你知道有哪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吗?”2.探究(20分钟):教师将蜂蜜、盐、沙子和糖分别放入四个杯子中,并加入一些水。
然后,教师可以请孩子们观察这四个杯子里的物质,并提醒他们仔细观察。
当孩子们发现蜂蜜和糖溶解在水中而盐和沙子并没有溶解时,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发表自己的观察结果,并与他们一起总结,帮助他们理解溶解的概念。
3.实践(25分钟):教师将水杯和勺子分发给每个幼儿,并在黑板上列出一些常见的可溶解物质,如盐、糖、蜂蜜、肥皂、绿豆粉等。
然后,教师挑选其中几种物质进行演示,例如,教师可以向水杯中加入一些盐,然后请孩子们搅拌,观察盐是否溶解在水中。
接着,教师可以请孩子们自己选择其中一种物质进行实验,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4.总结(10分钟):教师将幼儿们叫到黑板前,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们回答一些问题,例如,“你观察到了哪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为什么有些物质可以溶解而有些物质不可以?”然后,教师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例如,“通常,固体溶解在液体中,而液体则溶解在液体或气体中”。
五、反思通过这个科学活动,幼儿们能够亲自进行观察和实验,并通过亲身经历来理解溶解的概念。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有时难以抵抗诱惑,会试图尝试其他材料,例如纸张和塑料玩具。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溶解》附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溶解》附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溶解现象,知道一些常见的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了解溶解现象。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溶解过程。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糖、盐、沙子、泥土、水、玻璃杯、搅拌棒。
2.教学课件:溶解现象的图片和视频。
3.教学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1.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溶解吗?生:溶解就是物质在水中消失。
师:那我们今天就来做个实验,看看哪些东西能在水中溶解。
2.实验一:溶解现象的观察师:请小朋友们分成小组,每组准备一个玻璃杯、一杯水和搅拌棒。
师:我们把糖放入水中,用搅拌棒搅拌,观察糖的变化。
生(分组实验):糖在水中慢慢消失了。
师:我们再试试盐,看看它能不能在水中溶解。
生(分组实验):盐也在水中消失了。
3.实验二:不同物质的溶解性师:现在,我们再来试试沙子和泥土,看看它们能不能在水中溶解。
生(分组实验):沙子和泥土都不能在水中溶解。
生:糖、盐能在水中溶解,沙子和泥土不能。
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溶解现象,也了解了哪些物质能在水中溶解。
那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溶解是什么?生:溶解就是物质在水中消失。
5.拓展活动师:除了我们实验中的物质,还有哪些东西能在水中溶解呢?生:醋、酒精、蜂蜜等。
师:那我们课后可以和家长一起搜集一下,看看还有哪些物质能在水中溶解,然后分享给我们。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了溶解现象,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2.在实验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了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4.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幼儿的表现,引导他们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
5.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有趣的科学实验,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学习科学知识。
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幼儿对溶解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
中班科学溶解教案(精选3篇)
中班科学溶解教案(精选3篇)中班科学溶解篇1活动目标:1.感知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加快溶解的速度。
2.仔细观察,积极动手探索,学习简单记录实验结果。
3.愿意参加科学活动,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1.白砂糖糖块透明玻璃杯搅拌棒冷热水小锤子点心盘等2.记录表笔活动过程:一、导入激趣,初步感知溶解的现象。
1.直接出示砂糖,并认识砂糖。
师:(出示砂糖)孩子们,认识这个是什么吗?(砂糖)说说它是什么样子的(白白的、细细的、小小的……)2.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以游戏的形式感知溶解的现象。
师:这些砂糖要和我们来捉迷藏,请你们帮砂糖找个地方藏藏好,老师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份砂糖,瞧这里就是玩捉迷藏的地方,藏的时候把糖要倒出来。
记住地方只能藏一次哦!3.幼儿自由选择地方藏糖。
师:好,每人拿一份砂糖轻轻地去藏吧,看谁藏的我找不到。
(幼儿藏糖)4.带领幼儿一起找糖。
师:小朋友好了吗,把盖子放到旁边的空篓子上,我们一起来找着吧。
还有谁的糖我没有找到呢?(藏到了水里)(带领幼儿一起回座位坐下)师:哪里有啊,我怎么看不见呢?(原来砂糖溶解到了水里了)5.示范操作。
师:你们藏得真好,我也想来做做这个实验,看看是不是你们说的那样。
二、实验观察,了解不同的物质溶解的速度有快慢之分。
1.猜测砂糖与块糖的溶解速度是不是一样的。
师:哇,这个游戏真好玩,瞧,还有谁也想来玩呢?(方糖)方糖是什么样子的(白白的,正方形的,是一块一块的)它也想藏到水里去,它要和砂糖来比一比谁溶解的比较快?你们说说看砂糖和块糖,哪个会溶得快一点呢,为什么?2.幼儿实验操作并观察记录。
师:究竟会是谁溶解得快呢,就来比一比吧,我们两人一组,一人拿方糖一人拿砂糖,我数123同时放入杯中,仔细观察糖在水里会发生什么变化,瞧我这里还有一张记录表,(拿出记录表)知道这是代表什么吗?哪个先溶解就在哪个下面打钩。
准备好了吗?123放!(幼儿操作,仔细观察并记录)3.小结。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溶解》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溶解》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溶解》是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的内容,选自《幼儿园科学教育指导手册》第四章“物质的变化”。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解的基本概念;探索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培养观察、记录和表达实验结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溶解现象,理解溶解的基本概念。
2. 通过实验操作,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3. 培养幼儿观察、记录和表达实验结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溶解的概念,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
教学重点:认识溶解现象,探索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糖、盐、沙子、水)、多媒体课件、黑板。
2. 学具:实验记录表、画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颗糖,让幼儿观察糖的外观。
随后将糖放入水中,引导幼儿观察糖在水中的变化。
2. 讲解溶解概念(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溶解的定义和过程,让幼儿对溶解有初步的认识。
3. 实验操作(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糖、盐、沙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记录实验结果。
4.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选取一组实验结果,进行讲解,引导幼儿理解溶解现象。
5.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结合实验结果进行回答。
如:“哪些物质能在水中溶解?哪些不能?”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实验过程和结果,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溶解的概念2. 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3. 实验记录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常见的物品,哪些能在水中溶解?2. 答案:盐、糖、味精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发现幼儿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观察和记录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培养。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思考溶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为什么要在水中加盐等。
鼓励幼儿进行家庭小实验,观察其他物质的溶解能力。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溶解》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溶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手册》第四章“奇妙的化学反应”,详细内容为“溶解”一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溶解现象,认识溶解这一化学反应,并掌握简单的溶解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溶解的含义,知道溶解是一种化学反应。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3. 引导幼儿通过实际操作,感受溶解现象,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溶解的含义,掌握溶解过程。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材料(糖、盐、面粉、水、勺子、杯子等)、教学PPT、实验操作视频。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材料,包括糖、盐、面粉、水、勺子、杯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老师展示一杯糖水,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提问:大家知道这杯水是怎么变甜的吗?让幼儿思考并回答。
2. 例题讲解(10分钟)老师通过PPT讲解溶解的含义,展示糖、盐在水中溶解的过程。
讲解溶解的原理,让幼儿理解溶解是一种化学反应。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糖、盐、面粉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让幼儿汇报实验结果,分享观察到的溶解现象。
5. 课堂小结(5分钟)老师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溶解是一种化学反应。
提醒幼儿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溶解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溶解》2. 内容:溶解的含义溶解的原理溶解的过程溶解的观察与发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食盐溶解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家长分享。
2. 答案:食盐在水中溶解,形成盐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了溶解现象。
但在课堂组织方面,可以更加注重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提高课堂氛围。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更多有趣的科学实验,如自制糖葫芦、彩色牛奶等,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中班科学教案《溶解》含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溶解》含反思经过深度编辑和优化后的教案内容如下:教案:溶解现象的探索一、教学内容概述本节课旨在通过一系列互动实验和深入讨论,引领学生探究“溶解”这一现象。
内容涵盖溶解的概念理解、溶解过程的观察、溶解特点的探讨,以及如何用语言描述这一神奇的自然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刻理解溶解的本质,能够生动地描述溶解过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 提升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溶解的概念,并能具体描述溶解过程。
难点:通过实验现象,把握溶解的特点,并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验材料(盐、糖、水等)。
学具:实验记录表格、实验材料(盐、糖、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引入:讲述一位小朋友在烹饪过程中发现糖消失在水中的趣事,激发学生对溶解的好奇心。
2. 讲解概念利用PPT展示溶解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溶解是固体与液体的自然混合过程。
3. 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记录实验现象。
4. 小组讨论6.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尝试解释生活中的溶解现象,加深对溶解概念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1. 描述你在实验中观察到的溶解过程。
2. 用自己的话解释溶解的概念。
3. 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溶解现象,并简要说明其原理。
八、教学反思与拓展教师应在课后反思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设计拓展活动,如让学生在家中观察并记录其他溶解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案设计,我们期望学生在学习溶解现象的同时,不仅能够掌握科学知识,更能够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协作沟通能力,使学习成果更加丰富多元。
中班科学教案《溶解》及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溶解》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溶解”现象。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溶解的概念,掌握溶解的基本原理,并学会观察和描述溶解过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溶解的基本原理,能够描述溶解过程中物质的变化。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环节,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科学现象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溶解原理的理解,观察描述溶解过程。
2. 教学重点:掌握溶解的概念,学会观察和描述溶解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食盐、糖、沙子等),多媒体课件。
2.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器材,记录表,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装有水的烧杯,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水可以溶解哪些物质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溶解的概念、原理以及溶解过程中物质的变化。
3.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食盐、糖、沙子等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4. 小组讨论(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溶解》2. 内容:溶解: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均匀分布的现象。
溶解原理:分子间作用力使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溶液。
溶解过程:观察、记录、描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里厨房中的食盐溶解现象,记录溶解过程。
(2)思考:为什么有些物质能溶解,有些物质不能溶解?2. 答案:(1)略。
(2)物质是否能溶解取决于其分子结构、溶剂性质以及温度等因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观察、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溶解的概念和原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细致,提高学生的描述能力。
中班科学教案《溶解》含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溶解》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主要涉及溶解的概念和简单现象。
教材章节为《溶解》。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1. 溶解的定义;2. 溶解的过程;3. 溶解的常见现象;4. 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溶解是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溶解现象。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究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溶解的概念,观察和描述溶解现象。
难点:溶解过程的微观解释,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教学卡片、实验器材(如盐、糖、水、玻璃棒等)。
学具:实验记录表、画笔、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杯盐水,提问:“大家看,这杯盐水有什么特点?你们能找出盐水中的盐吗?”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2. 理论知识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溶解的概念、过程及常见现象。
3. 实验操作: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用玻璃棒搅拌,让学生感受溶解现象。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4. 讨论与分享: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现象,让学生描述溶解过程,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5. 生活实例分析:教师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洗衣粉、饮料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溶解的概念、溶解过程、溶解现象及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描述一下实验中观察到的溶解现象。
2. 举例说明生活中溶解的应用。
3. 思考溶解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医疗、环保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溶解的概念、过程和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较强的探究欲望。
但在生活实例分析环节,部分学生对溶解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如在家中尝试制作糖水、盐水等,观察溶解现象,并记录实验过程。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溶解》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溶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溶解》一节。
通过本章学习,使幼儿了解溶解现象,认识溶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溶解现象,知道溶解的基本概念。
2. 观察并描述溶解过程中物质的变化。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溶解的概念,观察溶解过程中物质的变化。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亲身体验溶解现象,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材料(糖、盐、面粉、水)、实验器材(烧杯、勺子、搅拌棒)、投影仪。
2.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材料、实验记录表、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糖和水,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糖在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吗?”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实验过程,讲解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引导幼儿观察糖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盐和面粉在水中是否能溶解,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组织幼儿分享实验结果,讨论溶解现象及其应用。
5. 拓展延伸(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除了糖、盐、面粉,你们还知道哪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引导幼儿思考、拓展思维。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溶解2. 板书内容:溶解: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均匀分布的现象。
实验结果:糖、盐能溶解在水中;面粉不能溶解在水中。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洗涤剂、洗发水等用品在水中的溶解现象,记录下来。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教学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了溶解现象,通过实践操作,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关注实验细节,加强实验操作的指导。
课后,教师可鼓励幼儿继续探索其他物质的溶解现象,将科学探究融入日常生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时的问题设计。
中班科学教案及反思溶解
中班科学教案及反思溶解导语在中班科学教学中,溶解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通过探究溶解的过程和原理,可以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本文将从中班科学教案设计、实施过程以及教学反思三个层面来详细探讨中班科学教案及反思溶解的相关内容。
I. 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能够: - 掌握溶解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 观察和描述溶解过程中物质的变化; - 进行简单的溶解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 培养合作学习和实践探究的能力。
2. 教学重点•溶解的概念和基本原理;•观察和描述溶解过程中物质的变化。
3. 教学准备•实验材料:一些可溶解的物质、透明杯子、搅拌棒等;•实验台面的准备: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进行实验的空间;•教师资料:了解溶解的基本知识,并准备相关问题。
4. 教学过程(1) 学前准备•教师出示一些可溶解物质,如盐、糖等,并启发幼儿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溶解吗?它是怎么发生的呢?•通过观察和探究,引导幼儿提出一些假设或猜想。
(2) 实验探究•教师向每个学生发放透明杯子和搅拌棒,让他们自己选择可溶解物质并添加到杯子中。
•引导幼儿观察、描述并记录物质溶解的变化过程。
(3) 实验总结•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他们的实验结果,引导他们总结溶解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教师扩展幼儿的思维,提出一些深入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思考能力。
II. 教学实施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施,幼儿们得以深入了解溶解的概念和原理,并通过实验探究感知物质溶解的过程。
他们能够准确地观察和描述溶解过程中物质的变化,培养了实践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 教学亮点•通过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开展实验探究,让幼儿亲身经历溶解的过程;•引导幼儿深入思考和总结,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III. 教学反思1. 教学成果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幼儿们对溶解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能够通过实验来观察和描述物质溶解的变化。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溶解》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溶解》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身边的科学》第四章第三节“溶解”。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解的基本原理,通过实践操作,观察和记录溶解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溶解现象,知道溶解是固体在液体中分散均匀的过程。
2. 培养幼儿观察、记录、表达溶解过程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溶解现象,认识溶解的基本原理。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记录、表达溶解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杯子、勺子、糖、盐、水、色素等)、多媒体课件、挂图。
学具:记录表、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演示实验:将糖加入水中,让幼儿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
(2)提问:糖为什么会不见了呢?它去哪儿了?2. 例题讲解(10分钟)(1)通过挂图和多媒体课件,讲解溶解现象,让幼儿了解固体在液体中分散均匀的过程。
(2)讲解溶解的基本原理,让幼儿知道溶解是固体分子进入液体中,与液体分子混合。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观察盐、糖、色素在水中溶解的过程。
(2)让幼儿用画笔和彩泥记录实验过程,引导幼儿表达观察到的现象。
(1)让幼儿分享实验观察到的溶解现象。
(2)讨论:为什么有的东西能溶解,有的东西不能溶解?5. 情景再现(10分钟)(1)教师演示实验:将饱和盐水中的盐晶体分离出来。
(2)提问:盐晶体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它们会出现在这里?六、板书设计1. 溶解现象:糖、盐、色素在水中溶解。
2. 溶解原理:固体分子进入液体,与液体分子混合。
3. 实验记录:幼儿用画笔和彩泥记录实验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洗涤剂、洗衣粉、糖、盐等物品在水中的溶解现象,记录下来。
2. 答案:请家长协助幼儿完成观察记录,鼓励幼儿用画笔、彩泥等方式表达观察到的现象。
幼儿园中班教案《溶解》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溶解》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奇妙的科学》第四章《变化中的物质》,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溶解”。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了解溶解现象,知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溶解是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均匀分布的现象。
2. 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观察和体验溶解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溶解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溶解的概念,观察和描述溶解过程。
重点: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体验溶解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玻璃杯、搅拌棒、糖、盐、水等)、多媒体设备。
学具:实验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一个装有糖和水的玻璃杯,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杯子里会发生什么现象吗?”(2)邀请一名幼儿上台尝试将糖放入水中,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
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现象。
(2)教师解释溶解的概念,让幼儿理解溶解是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均匀分布的现象。
3. 随堂练习(1)教师分发实验器材,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将糖、盐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和记录溶解过程。
(2)幼儿将实验过程和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并与同伴分享。
(2)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溶解现象吗?”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溶解现象。
六、板书设计1. 主题:溶解2. 内容:(1)溶解的概念(2)溶解的特点(3)生活中的溶解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里的溶解现象。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收集生活中的溶解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
2. 探索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如糖、盐、咖啡、茶叶等。
3. 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制作饮料、清洁剂等。
中班科学教案《溶解》含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溶解》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溶解”现象。
通过学习,使幼儿了解溶解的概念,探索不同物质的溶解性,观察溶解过程中出现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溶解的概念,知道溶解是固体在液体中分散形成均匀混合物的过程。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溶解的概念,并能够用语言描述溶解过程。
重点: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溶解性,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食盐、糖、沙子、色素等),PPT。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瓶盐水,让幼儿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瓶水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2. 讲解溶解概念(5分钟)教师用简单的语言向幼儿解释溶解的概念,并引导幼儿观察食盐在水中溶解的过程。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展示PPT,讲解不同物质的溶解性,如食盐、糖在水中容易溶解,沙子不易溶解。
4.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食盐、糖、沙子在水中溶解的情况,并记录观察结果。
教师引导幼儿分享实验结果,讨论为什么食盐、糖容易溶解,而沙子不易溶解。
6. 课堂小结(5分钟)7.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幼儿回家后观察生活中哪些物品可以在水中溶解,并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溶解2. 内容:溶解的概念不同物质的溶解性实验结果记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溶解现象。
要求:回家后观察哪些物品可以在水中溶解,记录下来。
答案:略2. 作业题目:为什么食盐、糖容易溶解,而沙子不易溶解?答案:食盐、糖的分子结构与水分子相似,容易与水分子结合,从而溶解。
沙子的分子结构不同于水分子,不易与水分子结合,因此不易溶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探索溶解现象,达到了教学目标。
中班科学教案及反思溶解
中班科学教案及反思溶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溶解”一节。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了解溶解现象,认识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溶解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溶解的概念,了解溶解现象。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溶解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玻璃杯、搅拌棒、糖、盐、色素、水等)、PPT、黑板。
2. 学具:实验器材(玻璃杯、搅拌棒、糖、盐、色素、水等)、记录本、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糖溶解在水中的实验,让幼儿观察并思考这一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盐、糖、色素溶解在水中的实验为例,讲解溶解的概念,让幼儿理解溶解现象。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溶解过程,并记录下来。
4. 分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探讨溶解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溶解2. 内容:溶解的概念溶解现象的观察与记录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一些物质(如糖、盐、咖啡等)溶解在水中的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家长分享。
2. 答案:(示例)糖溶解在水中的现象:将糖加入水中,糖逐渐消失,水变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现象时,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在分组实验时,关注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3. 课后可以布置相关作业,让幼儿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拓展延伸:1. 引导幼儿探索其他物质的溶解性,如沙子、咖啡等。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溶解》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溶解》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为“溶解”。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幼儿了解溶解现象,知道溶解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观察和描述溶解过程中物体形态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溶解现象,知道溶解的基本概念,能够识别溶解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品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溶解的基本概念,观察溶解过程中物体形态的变化。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掌握溶解现象,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玻璃杯、搅拌棒、糖、盐、色素等)、教学PPT、板书材料。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器材,每组一份记录表,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装有糖块的玻璃杯,倒入热水,让幼儿观察糖块的变化。
引导幼儿讨论糖块为什么会消失,引出溶解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内容,教师详细讲解溶解的定义、特点以及生活中的溶解现象。
通过PPT展示,让幼儿更直观地理解溶解过程。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分发实验器材,指导幼儿进行实验操作。
让幼儿观察糖、盐在水中溶解的过程,记录实验结果。
4. 分组讨论(5分钟)让幼儿分组讨论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引导幼儿分析溶解现象的原因。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验幼儿对溶解概念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溶解2. 内容:(1)定义:物质在水中均匀分布的过程。
(2)特点:不可逆、均匀分布。
(3)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糖、盐在水中溶解,药片在水中溶解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观察家里有哪些溶解现象,记录下来,与同伴分享。
(2)思考:为什么有些物质容易溶解,而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2. 答案:(1)观察记录见幼儿实际观察结果。
中班科学教案及反思溶解
中班科学教案及反思溶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科学教育指导纲要》中班下册第四章《有趣的现象》,详细内容为“溶解”的相关知识。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了解溶解现象,认识溶解的基本概念,并观察、探索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溶解现象,知道溶解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交流溶解过程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溶解的概念,观察并描述溶解过程。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直观地感受溶解现象,培养观察、描述、交流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杯子、搅拌棒、糖、盐、面粉等)、多媒体课件、黑板。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材料,包括糖、盐、面粉、水、杯子、搅拌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杯糖水,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是怎么来的呢?”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2. 新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溶解现象,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糖、盐在水中溶解的过程,讲解溶解的基本概念。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演示如何观察和描述溶解过程,以糖在水中溶解为例,讲解观察要点。
4.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盐、面粉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并记录下来。
5.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交流溶解过程中的观察发现,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溶解2. 内容:溶解现象溶解过程观察与描述小组讨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的一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过程,记录下来,并描述你的发现。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溶解现象,培养了观察、描述、交流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思考,避免机械操作。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观察、探索其他物质的溶解现象,如洗发水、肥皂等,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4. 小组讨论与分享的引导5. 作业设计的实践性和开放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难点解析:理解溶解的概念对于幼儿来说是抽象的,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观察来帮助他们形象地理解。
中班科学教案溶解及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溶解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溶解”一节。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了解溶解现象,认识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溶解的含义,理解溶解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会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溶解的特点,培养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溶解的含义,通过实验观察溶解现象。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溶解现象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玻璃杯、搅拌棒、糖、盐、沙子等)、投影仪、教学PPT。
2. 学具:记录本、画笔、实验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如糖溶解在水中、盐溶解在汤中,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溶解的含义,通过实验演示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让幼儿了解溶解现象。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观察盐、糖、沙子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情况,并记录在实验表格中。
5. 互动游戏(10分钟)设置一个“溶解小达人”游戏,让幼儿通过操作,将不同物质溶解在水中,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溶解2. 板书内容:溶解的含义溶解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记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中常见的溶解现象。
答案:根据观察,如实记录溶解现象,如妈妈煮汤时盐的溶解。
2. 拓展作业:和家人一起探讨溶解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家长开放日,让家长参与到幼儿的实验活动中,共同探索溶解的奥秘。
同时,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其他科学现象,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理解溶解的含义,通过实验观察溶解现象。
中班溶解科学教案及反思
中班溶解科学教案及反思
中班溶解科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的溶解现象。
2.能够体验和观察溶解实验过程。
3.初步认知溶解物质的溶解速度与温度、物质种类有关系。
二、教学内容:
1.物质溶解现象。
2.体验、观察溶解实验过程。
3.初步认知溶解物质的溶解速度与温度、物质种类有关系。
三、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让孩子们观察一个装满水的玻璃杯子,再放入一块糖,问孩子们糖在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2.实验过程
(1)拿一杯子装满温水,一杯子装着常温自来水,各放入1勺盐,看哪一杯盐会更快地溶解。
(2)拿另外一杯子放一些自来水,再放一些油,观察油和水的关系。
3.让孩子们感悟实验结果
(1)孩子们应该体验到,盐会在温水中更快地溶解。
(2)孩子们应该能够看到,油和水不会混在一起。
4.小结归纳
在孩子们的实验和观察中引导他们认知物质溶解现象。
四、教学反思
1.本次实验适合中班儿童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孩子们非常感兴趣,能够积极参与实验,能够
通过实验得到初步的认知。
2.本次实验,需要注意孩子们的安全问题,教师应该提前准备一些安全措施,避免孩子受伤。
3.本次实验成功的表现在于:孩子们能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初步认识和理解物质的溶解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科学教案详案及教学反思《溶解》
设计思路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
生活中有很多元素都可以纳入到学前
教育幼儿园的课程中,往往看似常见、简单的小事,其中却蕴涵
着丰富的知识和教育价值。
"糖不见了"这种现象在幼儿生活中经
常可以看见,但是幼儿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这种现象后的科学道理。
这次活动的目的在于给孩子提供一次实践操作的机会。
既满足幼
儿动手操作探索的欲望,又能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日常生活中得
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在本次活动中,先通过游戏法激起幼儿探究的欲望,紧着,由教
师示范溶解这一科学活动的操作过程,让幼儿掌握搅一搅的方法,并在搅一搅的过程中去观察物体的溶解;最后,让每个孩子操作,
在操作中去观察溶解这一科学现象。
活动目标
1.在动手操作中,对溶解的现象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和探究的欲
望。
2.能用搅拌的方法了解溶解的现象,知道有些东西可以在水里溶
解,有些不可以。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
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难点:观察溶解
活动准备
透明的塑料杯100个、勺子40个
方糖、果珍、盐、砂糖、奶粉
黄豆、大米、绿豆
塑料框16个、温水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今天,吴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神秘礼物,来看看,是什么
吧!(一遍说一遍揭开罩布)
对,是一杯水!不过,这可不是一杯普通的水哟!(故弄玄虚)那是
什么水呢?(稍作停顿,让幼儿猜想片刻)我请一个乖宝宝来尝尝吧。
(请幼儿尝一尝)
某某小朋友,你来尝一尝吧!好喝吗?(幼:好喝)是什么味道的
啊?(幼:甜的)咦?怎么会是甜的呢?(幼:里面有糖)有糖呀?糖在
哪里呢?吴老师怎么没有看见呢?小朋友们看见了吗?(没有)那糖在
哪里呢?(幼:在水里化了)
(站位:回到桌子前面了)刚才有小朋友说,是糖化了,和水宝宝
做朋友了,所以我们看不见它。
真的是这样的吗?(做疑问状)要不,我们把糖宝宝和水宝宝请出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好不
好?(幼:好)
(二)教师示范
1.教师示范,幼儿观看
(教师坐下,从桌子下面端出水和糖)一边端一边说,这是水宝宝,这是糖宝宝。
不过这个糖宝宝可有点不一样哟!(用勺子舀起方糖),这个糖宝宝是什么形状的啊?(幼:正方形的)对,方形的,所以它
叫做方糖。
叫什么呀?(幼:方糖)对,它叫方糖。
小朋友们看好了哟,吴老师要开始变魔术了!一边说,一边操作,
把水端到前面放好,然后再端起方糖,把方糖倒进水里,再拿一
个魔法棒。
对,把我们的勺子这样子用就变成了魔法棒,把魔法
棒放进杯子,搅一搅,搅一搅。
小朋友,注意看,有什么变化
呀?(方糖变大还是变小了呀?)(幼:变小了)再搅一搅,搅一搅,
搅一搅......(搅到方糖不见了为止)咦?方糖呢?(幼:不见了)对,方糖不见了,去和水宝宝做朋友了。
小朋友,你知道这种现象叫
什么吗?(幼:......)其实呀,这种想象叫做溶解。
叫什么呀?(幼:
溶解)对,方糖在水里不见了,和水宝宝做朋友去了,我们就说方
糖宝宝怎么了(师幼同说:溶解了)。
2.个别幼儿操作
刚才,方糖和水宝宝做朋友了,在水里溶解了。
那么,它会不会
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呢?这是什么呀?你们小时候都喝过的?对了,是奶粉。
那奶粉会不会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呢?(幼:......)请小
朋友上来变魔术,看奶粉到底溶解没有,好吗?(.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请幼儿1名。
某某小朋友,你来变魔术吧!先把水端到面前,然后端一杯奶粉,
把奶粉倒进杯子里,拿一个魔术棒,用魔术棒去搅一搅、搅一搅、搅一搅。
小朋友们仔细看哟,看奶粉有没有和水宝宝做朋友,有
没有溶解。
搅一搅、搅一搅.....,奶粉和水宝宝做朋友了吗?因为,奶粉在水里怎么样了呀?溶解了(师幼同说)
刚才,某某小朋友变魔术的时候,发现奶粉和水宝宝做朋友了,在水里溶解了。
吴老师,还有点不相信,我要再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变魔术。
某某小朋友,你来。
对,先端一杯水放在前面,再端一杯奶粉,把奶粉倒进杯子里,拿一个魔术棒,搅一搅,搅一搅,小朋友仔细看哟,看看这一次奶粉有没有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
搅一搅、搅一搅.....奶粉和水宝宝做朋友了吗?看来奶粉真能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面怎么样啊?(师幼同说:溶解)
还有没有,想玩这个魔术的,你来吧。
先端一杯水放在前面,再端一杯奶粉,把奶粉倒进杯子里,拿一个魔术棒,搅一搅,搅一搅......奶粉不见了,在水里溶解了。
(三)集体操作,教师指导
1.操作可溶解的材料
(1)认识材料及讲解操作步骤
刚才,我们通过变魔术指导方糖和奶粉都会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
那,还有哪些东西也会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呢?小朋友想一想,让幼儿自由充分的表达。
教师回应幼儿答案。
小朋友们,都开动脑筋了,吴老师很高兴,所以邀请每个小朋友都去做魔术。
开心吗?那好,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要去变魔术的材料吧!(教师端出材料)
这是方糖,这是奶粉,这是砂糖,这是盐,这是什么
呀?(幼:.....)是果珍,是什么呀?果珍。
对,这是果珍。
等会一张小桌子上都会有一筐变魔术的材料,还会有一筐水,和一旁魔术法棒。
我们变魔法的时候要先怎么样,对先把水端在我们面前,然后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材料,然后把材料倒进水杯里,然后拿起魔法棒,怎样,对搅一搅、搅一搅,小朋友要一边搅,一边看哟,看看有没有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好吗?
好了,现在请小朋友,轻轻地把小椅子抬到空位置上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开始变魔术吧!
(2)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搅一搅,观察有没有溶解。
(3)幼儿分享(5个)
好了,请小朋友把杯子放在桌子上,转过来看着吴老师。
刚才,小朋友都去变魔术了。
我要请小朋友告诉我,你选了什么材料变魔术,它有没有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呢?
某某小朋友,你来,(端着你的杯子走到前面来)你选了什么材料变魔术?它和水宝宝做朋友了吗?因为它在水里溶解了。
2.操作不可溶解的材料
(四)集体记录
请小朋友把杯子轻轻地放回塑料(示意保育员收材料)。
然后转过来,看着吴老师。
刚才,小朋友都变魔术了,都知道了那些材料是可以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那些材料不会和水宝宝做朋友,不会在水里溶解。
非常的棒!哎呀!可是,还有很多小朋友没有变过魔术,不知道那些那些材料是可以和水宝宝做朋友,在
水里溶解,那些材料不会和水宝宝做朋友,不会在水里溶解,怎么办呀?
幼儿开动脑筋想办法。
小朋友们想的办法真好,有的说......,有的说.....,吴老师也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可以让小朋友们不变魔术也知道那些材料是可以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那些材料不会和水宝宝做朋友,不会在水里溶解。
(五)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办法吗?好吧,吴老师告诉你们吧,就是用记录表。
用什么办法?
对,用记录表。
(一遍说,一遍翻出记录表)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记录表上吧。
这是....,这是....,这是....,这是....,这是....,刚才我们变魔术知道,方糖可以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所以在这里画一个勾,
(同理,记录其他材料溶解与否)
小朋友一看到这里画个勾,就知道方糖可以和水宝宝朋友,在水
里怎么样?(师幼同说:溶解)
小朋友一看到这里画个叉,就知道沙可不以和水宝宝朋友,不能
在水里怎么样?(师幼同说:溶解)
结束:中四班的小朋友真是太能干了,今天下午学会了做魔术,
还学会了用记录表,真是太能干了,我们表扬一下自己吧,嘿嘿,我真棒,嘿嘿,我真棒,拍拍小肚皮呀,顶呱呱!
教学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不管是对我个人,还是对我班的孩子来说都是一
次体验课。
所以,总的来说,不管是从最初的选材到活动方案的
设计还是整个活动现场,都走的是"保守"路线。
本次活动《溶解》是一个比较经典的科学现象的观察活动,题材紧扣生活,是孩子
们熟悉的,这样一次生活化且比较简单的活动,适合初次开展科
学【中班科学教案/zhongban/kexue/】活动的教师,也适合第一
次接触科学活动的孩子们。
因为简单,教师容易体验到成功感,同时也是一次带领孩子走进科学探索世界的敲门砖。
"保守"还体现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
因为是第一次尝试科学活动。
我很注重自己的操作常规,也注重培养孩子的操作常规。
每一操作,不管是我的示范,还是请个别孩子尝试,以及到最后全体孩子们的操作,我都在向孩子们强调操作常规。
为了让孩子在初次接触科学活动时,尽量的感受到规范与完整,我增加了记录这一个环节。
当然,结合班级幼儿实际情况,由于是第一开展科学活动并使用记录表。
所以,我选择的是集体记录的方式。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