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人教版必修二)(2012.3月聊城市优质课评比课件) (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自《苏联兴亡史》
峰回路转之新经济政策
1、背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继续实行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和政治危机。
2、做出决策:1921年3月
3、主要内容: • • • •
俄共(布)十大
农业政策:固定粮食税 工业政策:解除中小企业国有化 商业政策:恢复自由贸易 分配制度:按劳分配
有人说:“新经济政策这允许部分资本企业由国内 外资本家经营,这是在发展资本主义。”你是怎么认为 的? 它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最终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新经济政策“新”在哪 里 ? 利用市场和资本主义发展经济;间接过渡。
苏联国徽 苏联国旗 1922年底,由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 和南高加索联邦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正式成立,简称“苏联”。
沙俄 苏俄 苏联
伟大导师列宁的逝世(1924年1月21日)
斯 大 林
功过参半之“斯大林模式”
1、概念: “特定的历史条件”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建设 是指什么历史环境? 社会主义过程中形成的经济、政治体制,它是苏联在 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社会主义模式。其主要特点 是高度集中。 2、形成背景:
建国后,中国有没有受到 “斯大林模式”的 影响? 苏联(苏俄)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 策的演变有何启示? 20世纪50-70年代末实行过。
启 示:
①应从实际国情出发,走自己特色道路; ②经济政策的制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③建设社会主义要保证农、轻、重协调发展; ④建设社会主义要注重改善民生; ⑤社会主义建设要与时俱进,不断深化改革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这生命给予我们每个人 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 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 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可以说, 我的整个鲜血和生命,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 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保尔•柯察金
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 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
材料四:苏联工业发展很快,1913年~1950年增加12 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 倍。农业却徘徊不前,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低于1913 展 年。
轻工业、农业长期滞后,不利于改善民生
材料五: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9年7月到1930 牺牲农民和企业利益过多,挫伤了生产者的积 年7月,牛减少了3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 极性,不利于长远发展 羊减少了26%。
体制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材料六: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吃米;又要马儿 结论:
跑的好,又要马儿不吃草” ——毛泽东
是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创新,曾在 材料七:一个让人嗟叹的结局:1991年,克里姆林宫 初期和战争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不是建设 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 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 写了74圈。
思考: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哪些利弊?
农业方面: 农业集体化
思考:结合P96《有关集体农庄的宣传画》 和“历史纵横” 简要评价农业集体化
“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结合下列材料谈谈你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材料一: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 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 二位。用不到2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过 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工业化,苏联成
去用了50年到100年所走过的路程。 为工业强国
材料二: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 增强了国防实力,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成为
世界大国奠定了基础。 个拥有核武的强国。——丘吉尔
开辟了新型工业化模式和经济体制,为其他国 材料三:一个让人深思的现象:30年代五年计划引起
家提供了借鉴。 了全世界的关注,“计划”成了最时髦的词。
绝处逢生之“战时共产主义”政 策 1、背景:形势严峻 (内忧外患;物质缺乏)
理论空白、缺乏建设经验 2、内容:
• 农业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 • 工业政策: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化 • 商业政策:取消自由贸易 • 分配制度: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和实物配给制
3、特点: “战时”、“共产主义”
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积极: 材料一:P94“历史纵横” (1)为战争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材料二:P95“学思之窗” (2)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 材料三: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 消极: 行余粮征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 (1)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 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存和战争,而且已 (2)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超越了生产力; 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 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 (3)取消商品贸易,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
(1)现实环境:帝国主义威胁;经济落后;经济危机 (2)历史环境:缺乏民主传统;落后农业国 (3)个人因素:斯大林的品质
3、在经济上的主要表现
工业方面: 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轻工业提供资金
思考:苏联为何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 所有制方面: 单一的公有制 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 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 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斯大林 经济体制方面: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法 …… 我 不 知 道 哪 位 社 会 主 义 者 处 理 过 这 类 问
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做出判断。”“起初, 几乎没有实验的机会,因为生存斗争比其它任何事 情都重要。”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结合材料和教材导言内容思考:十月革命后苏 俄面临怎样的形势?为此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措施?
如何评价新经济政策?
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 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巩固苏维埃政权;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 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
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大国崛起· 苏联》
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三种现代化模式
西方模式 (英国)
生产资 料所有 制
斯大林模式 单一公有制 优先发展 重工业 全盘集体化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模式
以公有制为主导, 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
私有制
工业化 先轻工业后 道路
重工业
农、轻、重 协调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 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
农业 制度 经济 体制 政治 制度
资本主义大 农场
君主立宪制 内阁制 两党制
市场经济体制 高度集中的计 划经济体制
苏维埃体制(高 度集权)、一党 制、终身制
——列宁起草的俄共(布)八大党纲(1919年)
提示:从实施的必要性、效果以及实践中的问题
列宁开始重新思考一条 新的探索之路……
来自百度文库
“目前已很清楚,我 们用冲击的办法 ,即用 简捷、迅速、直接的办 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 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 失 败 了 …… 政 治 形 势 向 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 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 主义上去。”
峰回路转之新经济政策
1、背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继续实行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和政治危机。
2、做出决策:1921年3月
3、主要内容: • • • •
俄共(布)十大
农业政策:固定粮食税 工业政策:解除中小企业国有化 商业政策:恢复自由贸易 分配制度:按劳分配
有人说:“新经济政策这允许部分资本企业由国内 外资本家经营,这是在发展资本主义。”你是怎么认为 的? 它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最终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新经济政策“新”在哪 里 ? 利用市场和资本主义发展经济;间接过渡。
苏联国徽 苏联国旗 1922年底,由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 和南高加索联邦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正式成立,简称“苏联”。
沙俄 苏俄 苏联
伟大导师列宁的逝世(1924年1月21日)
斯 大 林
功过参半之“斯大林模式”
1、概念: “特定的历史条件”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建设 是指什么历史环境? 社会主义过程中形成的经济、政治体制,它是苏联在 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社会主义模式。其主要特点 是高度集中。 2、形成背景:
建国后,中国有没有受到 “斯大林模式”的 影响? 苏联(苏俄)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 策的演变有何启示? 20世纪50-70年代末实行过。
启 示:
①应从实际国情出发,走自己特色道路; ②经济政策的制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③建设社会主义要保证农、轻、重协调发展; ④建设社会主义要注重改善民生; ⑤社会主义建设要与时俱进,不断深化改革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这生命给予我们每个人 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 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 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可以说, 我的整个鲜血和生命,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 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保尔•柯察金
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 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
材料四:苏联工业发展很快,1913年~1950年增加12 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 倍。农业却徘徊不前,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低于1913 展 年。
轻工业、农业长期滞后,不利于改善民生
材料五: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9年7月到1930 牺牲农民和企业利益过多,挫伤了生产者的积 年7月,牛减少了3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 极性,不利于长远发展 羊减少了26%。
体制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材料六: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吃米;又要马儿 结论:
跑的好,又要马儿不吃草” ——毛泽东
是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创新,曾在 材料七:一个让人嗟叹的结局:1991年,克里姆林宫 初期和战争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不是建设 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 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 写了74圈。
思考: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哪些利弊?
农业方面: 农业集体化
思考:结合P96《有关集体农庄的宣传画》 和“历史纵横” 简要评价农业集体化
“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结合下列材料谈谈你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材料一: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 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 二位。用不到2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过 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工业化,苏联成
去用了50年到100年所走过的路程。 为工业强国
材料二: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 增强了国防实力,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成为
世界大国奠定了基础。 个拥有核武的强国。——丘吉尔
开辟了新型工业化模式和经济体制,为其他国 材料三:一个让人深思的现象:30年代五年计划引起
家提供了借鉴。 了全世界的关注,“计划”成了最时髦的词。
绝处逢生之“战时共产主义”政 策 1、背景:形势严峻 (内忧外患;物质缺乏)
理论空白、缺乏建设经验 2、内容:
• 农业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 • 工业政策: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化 • 商业政策:取消自由贸易 • 分配制度: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和实物配给制
3、特点: “战时”、“共产主义”
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积极: 材料一:P94“历史纵横” (1)为战争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材料二:P95“学思之窗” (2)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 材料三: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 消极: 行余粮征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 (1)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 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存和战争,而且已 (2)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超越了生产力; 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 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 (3)取消商品贸易,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
(1)现实环境:帝国主义威胁;经济落后;经济危机 (2)历史环境:缺乏民主传统;落后农业国 (3)个人因素:斯大林的品质
3、在经济上的主要表现
工业方面: 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轻工业提供资金
思考:苏联为何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 所有制方面: 单一的公有制 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 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 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斯大林 经济体制方面: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法 …… 我 不 知 道 哪 位 社 会 主 义 者 处 理 过 这 类 问
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做出判断。”“起初, 几乎没有实验的机会,因为生存斗争比其它任何事 情都重要。”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结合材料和教材导言内容思考:十月革命后苏 俄面临怎样的形势?为此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措施?
如何评价新经济政策?
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 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巩固苏维埃政权;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 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
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大国崛起· 苏联》
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三种现代化模式
西方模式 (英国)
生产资 料所有 制
斯大林模式 单一公有制 优先发展 重工业 全盘集体化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模式
以公有制为主导, 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
私有制
工业化 先轻工业后 道路
重工业
农、轻、重 协调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 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
农业 制度 经济 体制 政治 制度
资本主义大 农场
君主立宪制 内阁制 两党制
市场经济体制 高度集中的计 划经济体制
苏维埃体制(高 度集权)、一党 制、终身制
——列宁起草的俄共(布)八大党纲(1919年)
提示:从实施的必要性、效果以及实践中的问题
列宁开始重新思考一条 新的探索之路……
来自百度文库
“目前已很清楚,我 们用冲击的办法 ,即用 简捷、迅速、直接的办 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 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 失 败 了 …… 政 治 形 势 向 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 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 主义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