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一必修四知识点总结(杠杠的)

合集下载

高一数学必修一必修四知识点

高一数学必修一必修四知识点
19、向量数乘运算:
⑴实数 与向量 的积是一个向量的运算叫做向量的数乘,记作 .
⑶坐标运算:设 ,则 .
20、向量共线定理:向量 与 共线,当且仅当有唯一一个实数 ,使 .
设 , ,其中 ,则当且仅当___________时,向量 .
22、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⑴ .零向量与任一向量的数量积为 .
⑷坐标运算:设两个非零向量 , ,则 .
3、 在【a,b】上 图像 则在(a,b)内必有零点。
三角知识
6、半径为 的圆的圆心角 所对弧的长为 ,则角 的弧度数的绝对值是 .
7、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公式:π=.1=. 1°=。
8、若扇形的圆心角为 ,半径为 ,弧长为 ,周长为 ,面积为 ,则
弧长公式周长公式面积公式。
9、设 是一个任意角, 的终边上点 的坐标是 ,它与原点的距离是 ,则 , , .
(3)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步骤:(三步)
首先确定函数的,并判断其是否关于原点对称;确定与的关系;
作结论:若f(-x) = f(x),则f(x)是;若,则f(x)是奇函数.
3.函数最大(小)值
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函数的最大(小)值,看对称轴
利用图象求函数的最大(小)值
利用函数单调性的判断函数的最大(小)值:
10、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第一象限全为正,第二象限正弦为正,第三象限正切为正,第四象限余弦为正.
11、三角函数线: , , .
1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1)平方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
(2)商数关系:_______________;
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口诀:正弦与余弦互换,符号看象限.
③奇函数在对称区间上单调性_____,偶函数在对称区间上单调性_____;(“相同”“相反”)

高中数学必修一、必修四、必修五知识点

高中数学必修一、必修四、必修五知识点

高中数学必修一、必修四、必修五知识点一、知识点梳理必修一第一单元1.集合定义:一组对象的全体形成一个集合.2.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3.表示法:列举法{1,2,3,…}、描述法{x|P}、韦恩图、语言描述法{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4.常用的数集:自然数集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正整数集N *.5.集合的分类:(1) 有限集 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 无限集 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3) 空集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例:{x|x 2=-5}5.关系:属于∈、不属于∉、包含于⊆(或⊂)、真包含于、集合相等=.6.集合的运算(1)交集:由所有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表示为:B A ⋂数学表达式:{}B x A x x B A ∈∈=⋂且性质:A B B A A A A A ⋂=⋂Φ=Φ⋂=⋂,,(2)并集: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表示为:B A ⋃数学表达式:{}B x A x x B A ∈∈=⋃或性质:A B B A A A A A A ⋃=⋃=Φ⋃=⋃,,(3)补集:已知全集I ,集合I A ⊆,由所有属于I 且不属于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表示:A C I数学表达式:{}A x I x x A C I ∉∈=且 方法:韦恩示意图, 数轴分析.注意:① 区别∈与、与⊆、a 与{a}、φ与{φ}、{(1,2)}与{1,2}; ② A ⊆B 时,A 有两种情况:A =φ与A ≠φ.③若集合A 中有n )(N n ∈个元素,则集合A 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n2,所有真子集的个数是n2-1, 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22-n。

④空集是指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0{、φ和}{φ的区别;0与三者间的关系。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条件为B A ⊆,在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φ=A 的情况。

⑤符号“∉∈,”是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立体几何中的体现 点与直线(面)的关系 ;符号“,⊄”是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立体几何中的体现 面与直线(面)的关系 。

高中数学必修1、4知识点归纳及公式大全 - 副本

高中数学必修1、4知识点归纳及公式大全 - 副本

必修1数学知识点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1、 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

集合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3、 常见数集: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合:*N 或+N ;整数集合:Z ;有理数集合:Q ;实数集合:R .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

记作B A ⊆.2、 如果集合B A ⊆,但存在元素B x ∈,且A x ∉,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 (若A 是B 的子集,且在B 中至少存在一个元素不属于A ,则A 是B 的真子集)3、 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4、集合A 12{,,,}n a a a 中含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1个;非空真子集有 2n–2个; §1.1.3、集合间的基本运算1、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记作:B A .2、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记作:B A .3、全集、补集在全集U 中,由所有不属于集合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补集, {|,}U C A x x U x U =∈∉且4、集合相等:若:,A B B A ⊆⊆,则A B = §1.2.1、函数的概念1、 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x f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B A f →:为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A x x f y ∈=,.2、 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1.2.2、函数的表示法1、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函数的单调性1、定义:对于定义域为D 的函数f ( x ),若任意的x 1, x 2∈D ,且x 1 < x 2① f ( x 1 ) < f ( x 2 ) <=> f ( x 1 ) – f ( x 2 ) < 0 <=> f ( x )是增函数 ② f ( x 1 ) > f ( x 2 ) <=> f ( x 1 ) – f ( x 2 ) > 0 <=> f ( x )是减函数 2、 注意函数单调性证明的一般格式:解:任取[]b a x x ,,21∈且21x x <,则:()()21x f x f -=… §1.3.2、奇偶性1、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x f x f =-,那么就称函数()x f 为偶函数.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 (注意定义域)2、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x f x f -=-,那么就称函数()x f 为奇函数.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注意定义域)3、性质:(1)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图形;(2)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成轴对称图形;(3)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 (4)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3、 注意函数奇偶性证明的一般格式: (1)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2)证明两者的关系4、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同增异减 (同:单调性相同,异:单调性不同;分清内外函数) 补充:二次函数y = ax 2 +bx + c (0a ≠)的性质1、顶点坐标公式:⎪⎪⎭⎫ ⎝⎛--a b ac a b 44,22, 对称轴:a b x 2-=,最大(小)值:a b ac 442-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1)一般式2()(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0)f x a x h k a =-+≠; (3)两根式12()()()(0)f x a x x x x a =--≠. 3、幂的运算法则:(1)a m • a n = a m + n ,(2)nm nmaa a -=÷,(3)( a m ) n = a m n (4)( ab ) n = a n • b n(5) n n nb a b a =⎪⎭⎫ ⎝⎛(6)a 0 = 1 ( a ≠0)(7)n n a a 1=- (8)m nm na a =(9)m n m naa 1=-2、根式的性质(1)()n n a a =.(2)当n 为奇数时,nna a =; 当n 为偶数时,,0||,0nna a a a a a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1、 一般地,如果a x n=,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

高中数学必修1-4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必修1-4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必修1-4知识点归纳高中数学必修1-4知识点归纳高中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必修1-4是高中数学的基础部分,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必修1部分主要介绍了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关于函数的定义,我们知道,一个函数是将一个集合的元素映射到另一个集合的元素,每个元素在定义域中有唯一的对应值。

关于函数,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概念和性质:1. 定义域与值域:函数的定义域是指使函数有意义的所有取值,而值域是函数得到的所有可能取值。

2. 图像与原象:当某个点在直角坐标系上满足函数的定义时,这个点就是函数的原象,而其在坐标系上的位置就是函数的图像。

3. 奇偶性:如果对于函数中的任意x,有f(-x) = f(x),那么这个函数就是偶函数;如果对于函数中的任意x,有f(-x) = -f(x),那么这个函数就是奇函数。

4. 单调性:函数在一定区间上的取值关系是单调递增还是单调递减。

如果对于函数中的任意x1、x2(x1<x2),有f(x1) ≤ f(x2),那么函数就是在这个区间上的单调递增函数;如果是f(x1) ≥f(x2),那么函数就是单调递减函数。

5. 复合函数:复合函数是指将一个函数作为另一个函数的自变量。

通过复合函数可以得到一个新的函数。

这些知识点在高中数学的后续学习中经常用到,深入理解这些概念对理解和解决问题非常重要。

必修2部分主要介绍了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

二次函数是指函数的表达式中含有二次项的函数。

关于二次函数,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重要的知识点:1. 二次函数的标准方程:二次函数的标准方程为f(x) = ax² +bx + c,其中a、b、c分别为常数,a ≠ 0。

2.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个抛物线,开口方向由二次系数a的正负性决定。

当a > 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函数的最小值在顶点处取到;当a < 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函数的最大值在顶点处取到。

高一数学4册全册知识点

高一数学4册全册知识点

高一数学4册全册知识点第一章:数与代数1. 自然数和整数- 自然数的概念和性质- 整数的概念和性质- 自然数和整数之间的转化2. 有理数和无理数- 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 无理数的概念和性质- 有理数和无理数的表示3. 实数- 实数的概念和性质- 实数的表示和分类4. 分数- 分数的概念和性质- 分数的运算- 分数的化简和比较大小5. 百分数- 百分数的概念和性质- 百分数与分数、比例的转化和运算6. 平方根和立方根- 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 平方根的运算和应用- 立方根的概念和性质- 立方根的运算和应用7. 代数式和方程式- 代数式的概念和性质- 方程式的概念和性质- 代数式的运算和化简-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第二章:平面几何1. 点、线、面和角- 点的定义和性质- 线的定义和性质- 面的定义和性质- 角的定义和性质- 角的运算和性质2. 直线和线段- 直线的定义和性质- 线段的定义和性质- 线段的运算和应用3. 平行和垂直- 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 平行线的判定- 垂直线的概念和性质- 垂直线的判定4. 三角形- 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三角形的分类和判定- 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5. 相似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6. 角平分线和垂心- 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 - 垂心的概念和性质- 垂心的运用7. 圆- 圆的定义和性质- 圆的构造和表示- 圆的切线和切点第三章:函数与图像1. 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函数的表示和表示域2. 函数的性质和运算- 函数的奇偶性- 函数的单调性- 函数的复合和反函数3. 初等函数- 幂函数的性质- 指数函数的性质- 对数函数的性质4. 函数的图像- 函数图像的绘制和性质- 函数图像的平移、伸缩和反射5. 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二次函数的最值和应用第四章:概率与统计1. 等可能事件和事件的概率- 等可能事件的概念和性质 - 事件的概率和性质- 事件的运算和应用2. 条件概率和独立事件- 条件概率的概念和性质- 独立事件的概念和性质- 条件概率和独立事件的应用3. 统计调查和样本调查- 统计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样本调查的概念和性质- 样本调查的误差和应用4.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数据的表示和描述- 数据的分析和应用5. 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的概念和性质- 正态分布的标准化和应用- 正态分布与统计推断以上是高一数学4册全册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打好数学的基础,并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数学最全知识点汇总(必修一二三四)

高中数学最全知识点汇总(必修一二三四)

高中数学最全知识点汇总(必修一二三四)
本文档总结了高中数学必修一至必修四的最全知识点,供学生
复和参考使用。

必修一
数学基础
- 数的表示与比较
- 数的性质
- 数轴与坐标
- 有理数与实数
代数初步
- 代数ic计算
- 整式的加法与乘法
- 因式及其运算
- 分式及其运算
- 方程
几何初步
- 平面直角坐标系
- 直线与方向角
- 点、线、面
- 三角形初步
- 三角形的证明初步
必修二
数与式
- 二次根式
- 算式的组合与解法
- 实数的运算与性质
几何线与线段的位置关系
- 线、线段、角
- 垂直、平行

-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圆的切线
- 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三角函数
- 角度制与弧度制
- 三角比的正切与余切必修三
平面向量
- 向量空间
- 向量的运算
- 向量的数量积
函数基本性质
-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 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三角函数的应用
- 平面解析几何
- 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 数列的概念与性质
-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数学归纳法
必修四
解三角形
- 生活中的几何问题
- 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
- 三角形的相似性
幂指对数函数
- 整函数
- 指对数运算律
概率初步
- 随机事件与概率
- 条件概率与独立性
- 排列与组合问题的概率计算
感谢您阅读本文档!如有任何疑问或其他需要,请随时与我联系。

必修一数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数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数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数列的概念和构成1.数列是由一系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数所组成的序列。

2. 数列的通项公式表示了数列中第n项与n的关系,通常用an表示第n项。

3.数列的构成包括确定首项和确定公差。

-首项:数列中的第一项,通常用a1表示。

-公差: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通常用d表示。

-等差数列:相邻两项之差相等的数列。

-等比数列:相邻两项之比相等的数列。

第二节: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 (n-1)d,其中an表示等差数列的第n项,a1表示首项,d表示公差。

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 (n/2)(a1 + an),其中Sn表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3.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 r^(n-1),其中an表示等比数列的第n项,a1表示首项,r表示公比。

4.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当r≠1时,Sn=(a1*(1-r^n))/(1-r)。

- 当r = 1时,Sn = na1第三节:利用通项公式求特定项和前n项和1.已知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利用公式求解特定项或前n项和。

2.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代入通项公式中的相关变量,解方程求得所需的特定项或前n项和。

第四节:求前n项和的特殊情况1.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Sn = (n/2)(a1 + an),其中an表示等差数列的第n项,a1表示首项,n表示项数。

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当r≠1时,Sn=(a1*(1-r^n))/(1-r)。

- 当r = 1时,Sn = na13.按规律改变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结果:-若数列每个项都乘以一个常数k,则前n项和也需要乘以k。

-若数列中的每两个相邻项交换位置,即将原数列逆序排列,则前n 项和不变。

总结:数列与数列的前n项和是数学中常用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必修一数学第四章主要介绍了数列的定义、构成以及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高中数学必修1、4知识点

高中数学必修1、4知识点

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点集合123412n x A x B A B A B A n A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与元素()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多少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自然语言描述、特征性质描述)、图示法、区间法子集:若 ,则,即是的子集。

、若集合中有个元素,则集合的子集有个, 注关系集合集合与集合{}00(2-1)23,,,,.4/n A A A B C A B B C A C A B A B x B x A A B A B A B A B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B B A A B ⎧⎪⎧⎪⎪⎪⊆⎪⎪⎨⎪⊆⊆⊆⎨⎪⎪⎪⎩⎪⎪⊆≠∈∉⎪⊆⊇⇔=⎪⎩⋂=∈∈⋂=⋂∅=∅⋂=⋂⋂⊆真子集有个。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 、对于集合如果,且那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真子集:若且(即至少存在但),则是的真子集。

集合相等:且 定义:且交集性质:,,,运算{}{},/()()()-()/()()()()()()U U U U U U U U A A B B A B A B A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A B B A A B A A B B A B A B B C ard A B C ard A C ard B C ard A B C A x x U x A A C A A C A A U C C A A C A B C A C B ⎧⎪⎨⋂⊆⊆⇔⋂=⎪⎩⎧⋃=∈∈⎪⎨⋃=⋃∅=⋃=⋃⋃⊇⋃⊇⊆⇔⋃=⎪⎩⋃=+⋂=∈∉=⋂=∅⋃==⋂=⋃,定义:或并集性质:,,,,, 定义:且补集性质:,,,,()()()U U U C A B C A C B ⎧⎪⎪⎪⎪⎪⎪⎧⎪⎪⎪⎪⎪⎪⎪⎪⎪⎪⎪⎪⎪⎪⎪⎪⎪⎪⎨⎪⎪⎪⎪⎪⎧⎪⎨⎪⎪⎪⎪⎪⎪⎪⎪⎪⎪⎪⎪⎪⎪⎪⎪⎪⎨⎪⎪⎪⎪⎪⎪⎪⎧⎪⎪⎪⎪⎪⎪⎪⎨⎪⎪⎪⎪⎪⋃=⋂⎪⎪⎩⎩⎩⎩函数,,,A B A x B y f B A B x y x f y y x y →映射定义:设,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使对于集合中的任意一个元素, 在集合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为从集合到集合的一个映射传统定义:如果在某变化中有两个变量并且对于在某个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定义 按照某个对应关系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

高中数学必修一至必修五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数学必修一至必修五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结总高中数学必修 1 知识点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一、集合有关概念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 元素确实定性;2. 元素的互异性;3. 元素的无序性说明:(1) 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 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一样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 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拟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察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 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北冰洋}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N* 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关于“属于〞的概念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 a 属于集合 A 记作a∈A ,相反,a 不属于集合 A 记作a A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 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 的解集是{x?R| x-3>2} 或{x| x-3>2}4、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 -5}二、集合间的根本关系1. “包含〞关系—子集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局部,;〔2〕A与B是同一集合。

必修1和必修4数学基础知识点

必修1和必修4数学基础知识点

必修1数学基础知识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1、集合1、 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

集合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3、 常见集合:正整数集合:*N 或+N ,整数集合:Z ,有理数集合:Q ,实数集合:R.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

记作B A ⊆.2、 如果集合B A ⊆,但存在元素B x ∈,且A x ∉,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3、 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合是任何集合的子集.4、 如果集合A 中含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有n 2个子集.§1.1.3、集合间的基本运算1、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记作:B A Y .2、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记作:B A I .3、全集、补集§1.2.10、函数的概念1、 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x f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B A f →:为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A x x f y ∈=,.2、 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1.2.2、函数的表示法1、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1、 注意函数单调性证明的一般格式:证:任取[]b a x x ,,21∈且21x x <,则:()()21x f x f -=…(称为定义法证明,非重点)例题参考:必修一P.78重点是利用导数求、求证单调性。

高一上学期(必修1、4)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上学期(必修1、4)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集合与元素 1、集合与元素概念一般,我们把研究对象称为元素,把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 2、集合的三种特性(1)确定性。

一个元素a 与集合A 的关系,要么A a ∈,要么A a ∉,两者必居其一,并且只居其一;(2)互异性。

就是指集合中的所有的元素彼此都不相同; (3)无序性。

集合中的元素可以随意排列顺序。

3、集合的表示方法(1)语言描述法。

比如集合{}9,7,5,31,用语言描述法表示为“小于10的正奇数组成的集合” (2)列举法。

例如{},...9,7,5,3,1、{}99,...,9,7,5,3,1、{}庆京、上海、天津、重北 (3)描述法。

将集合中所有元素的共有特性用数学语言表示出来。

例如{}01<x R x A ∈=或者{}01<x x A =4、常用数集的简称(1)自然数集(非负整数集),记为N ;(注意集合N 中的元素为0,1,2,3,4,5,...) (2)正整数集,记为+N N 或*;(注意集合+N N 或*中的元素为1,2,3,4,5,...) (3)整数集,记为Z ; (4)有理数集,记为Q ; (5)实数集,记为R ;5、集合的形式有数的集合、点的集合、集合的集合(其中数的集合、点的集合常用)6、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那么称集合A 为集合B 的子集,记为B A ⊆(或A B ⊇)7、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空集,记为∅。

注意,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8、子集的性质:①任何一个集合都是它自身的子集②若C A C B B A ⊆⊆⊆则,, 9、真子集:若集合B A ⊆,且B A ≠,那么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为A B 。

注意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10、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与“不属于”这两种,用符号∉∈、表示 11、集合与集合的关系有“包含”、“不包含”这两种,用符号⊆、⊄表示;其中“包含”有“真包含”和“相等”两种,用符号、=13、并集: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集合B 的并集,用符号表示{}B x A x x B A ∈∈=或14、交集:由所有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集合B 的交集,用符号表示{}B x A x x B A ∈∈=且二、函数概念一、映射(一)映射:设A 、B 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 ,在B 中有一个且仅有一个元素y 与x 对应,则称f 是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记为::f A B →,()x f x →这时称y 是x 在映射f 的作用下的象,记作()f x ,于是()y f x =.x 称作y 的原象. 集合A 叫做映射f 的定义域(函数定义域的推广),所有象()f x 构成的集合叫做映射f 的值域,记作()f A .注:1. 一对一、多对一是映射,一对多不是映射2. 集合A 中的元素一定有象,集合B 中的元素不一定有原象.(二)一一映射:如果f 是A 到B 的一个映射,并且对于集合B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在集合A 中有且只有一个原象.(三)映射是函数概念的推广,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函数是数集到数集的映射. 二、分段函数:在函数的定义域内,对于自变量x 的不同取值区间,有着不同的对应法则. 注:①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②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自变量x 的取值区间的并集,值域是各个区间对应的值域的并集. ③解决分段函数的重要策略就是分类讨论. 三、函数的单调性1.增函数:一般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A ,区间M A ⊆.如果取区间M 中的任意两个12,x x ,若210x x x ∆=->,2121()()0y f x f x y y ∆=-=->,则称函数()y f x =在区间M 上是增函数.2.减函数:一般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A ,区间M A ⊆.如果取区间M 中的任意两个12,x x ,若210x x x ∆=->,21()()0y f x f x ∆=-<,则称函数()y f x =在区间M 上是减函数.3.对勾函数1y x x=+在区间(),1,(1,)-∞-+∞上为增函数,在区间(1,0),(0,1)-上为减函数; 一般地,对勾函数(0)ky x k x=+>在区间(,)-∞+∞上为增函数,在区间(上为减函数;4.对于复合函数(())y f g x =,其中()y f u =称为外函数,()u g x =称为内函数. 当内外函数单调性相同时,(())y f g x =为增函数; 当内外函数单调性相反时,(())y f g x =为减函数.5.设,那么 ①当 ,则 在 上是 增函数; ②当,则 在 上是减函数[]2121,,,x x b a x x ≠∈[]0)()()(2121>x f x f x x --)(x f []b a ,[]0)()()(2121<x f x f x x --)(x f []b a ,1.奇函数与偶函数的定义:①设y=f(x),x ∈A ,如果对于任意x ∈A ,都有()()f x f x -=,则称y=f(x)为偶函数。

高中数学必修一必修四知识点总结杠杠的

高中数学必修一必修四知识点总结杠杠的

高中数学必修一必修四知识点总结杠杠的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数学知识点总结高中数学 必修1知识点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集合【】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集合的概念集合中的元素具有 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N 表示 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 正整数集,Z 表示 整数集,Q 表示 有理数集,R 表示 实数集.(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 集合相等。

(4)集合的表示法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其中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

记作B A ⊆.2、 如果集合B A ⊆,但存在元素B x ∈,且A x ∉,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3、 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合是任何集合的子集.4、 如果集合A 中含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有n 2个子集,21n -个真子集. 名称 记号 意义 性质示意图子集B A ⊆(或)A B ⊇A 中的任一元素都属于B(1)A ⊆A (2)A ∅⊆(3)若B A ⊆且B C ⊆,则A C ⊆A(B)或B A(4)若B A ⊆且B A ⊆,则A B =真子集A ≠⊂B(或B ≠⊃A )B A ⊆,且B 中至少有一元素不属于A(1)A ≠∅⊂(A 为非空子集)(2)若A B ≠⊂且B C ≠⊂,则A C ≠⊂B A集合 相等A B =A 中的任一元素都属于B ,B 中的任一元素都属于 A(1)A ⊆B (2)B ⊆A A(B)6、已知集合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2n 个子集,它有21n -个真子集,它有21n -个非空子集,它有22n -非空真子集.【】集合的基本运算1、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记作:B A .2、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记作:B A .3、全集、补集{|,}U C A x x U x U =∈∉且 名称 记号意义性质示意图交集A B{|,x x A ∈且}x B ∈(1)A A A = (2)A ∅=∅ (3)A B A ⊆ A B B ⊆ BA并集 A B {|,x x A ∈或}x B ∈(1)A A A = (2)A A ∅= (3)A B A ⊇ A B B ⊇BA补集U A{|,}x x U x A ∈∉且1()U A A =∅ 2()U A A U =【】函数的概念1、函数的概念✍ 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x f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B A f →:为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A x x f y ∈=,.✍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U U U A B A B =()()()UU U A B A B =✍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函数的表示法2、函数的表示方法表示函数的方法,常用的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三种.✍解析法:就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图象法:就是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3、映射的概念①设A、B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以及A到B的对应法则f)叫做→.集合A到B的映射,记作:f A B②给定一个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且,∈∈.如果元素a和元素b对应,那么我们把a Ab B元素b叫做元素a的象,元素a叫做元素b的原象.〖〗函数的基本性质【】单调性与最大(小)值(1)函数的单调性②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增函数的和是增函数,两个减函数的和是减函数,增函数减去一个减函数为增函数,减函数减去一个增函数为减函数.③对于复合函数[()]y f g x =,令()u g x =,若()y f u =为增,()u g x =为增,则[()]y f g x =为增;若()y f u =为减,()u g x =为减,则[()]y f g x =为增;若()y f u =为增,()u g x =为减,则[()]y f g x =为减;若()y f u =为减,()u g x =为增,则[()]y f g x =为减.(2)打“√”函数()(0)af x x a x=+>的图象与性质()f x 分别在(,]a -∞-、[,)a +∞上为增函数,分别在[,0)a -、(0,]a 上为减函数. (3)最大(小)值定义①一般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1)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f x M ≤;(2)存在0x I ∈,使得0()f x M =.那么,我们称M 是函数()f x 的最大值,记作max ()f x M =.②一般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1)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f x m ≥;(2)存在0x I ∈,使得0()f x m =.那么,我们称m 是函数()f x 的最小值,记作max ()f x m =.【】奇偶性(4)函数的奇偶性①定义及判定方法函数的性 质定义图象 判定方法函数的奇偶性 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奇.函数...(1)利用定义(要先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2)利用图象(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偶函..数..(1)利用定义(要先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2)利用图象(图象关于y 轴对称)yxo②若函数()f x 为奇函数,且在0x =处有定义,则(0)0f =.③奇函数在y 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同,偶函数在y 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反.④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和(或差)仍是偶函数(或奇函数),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偶函数,一个偶函数与一个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奇函数.〖补充知识〗函数的图象(1)作图①平移变换0,0,|()()h h h h y f x y f x h ><=−−−−−−−→=+左移个单位右移|个单位 0,0,|()()k k k k y f x y f x k ><=−−−−−−−→=+上移个单位下移|个单位②伸缩变换01,1,()()y f x y f x ωωω<<>=−−−−→=伸缩 01,1,()()A A y f x y Af x <<>=−−−−→=缩伸③对称变换()()x y f x y f x =−−−→=-轴()()y y f x y f x =−−−→=-轴 ()()y f x y f x =−−−→=--原点1()()y x y f x y f x -==−−−−→=直线 ()(||)y y y y f x y f x =−−−−−−−−−−−−−−−→=去掉轴左边图象保留轴右边图象,并作其关于轴对称图象()|()|x x y f x y f x =−−−−−−−−−→=保留轴上方图象将轴下方图象翻折上去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指数函数【】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1、根式的概念(1) 一般地,如果a x n =,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

高中数学必修1、4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必修1、4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必修1、4知识点归纳高中数学必修1、4知识点归纳一、必修11.数的性质与分类数的分类有有理数和无理数两类。

有理数又分为整数、有理数、不是整数和有理数、非整数,其中有理数包含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两种形式。

2.整式代数基础整式是由字母与常数通过四则运算和指数运算得到的代数表达式。

整式的相加减法要先化简同类项,再合并、消去同类项,从而简化计算。

3.多项式与因式分解多项式可以通过因式分解的方式拆分成多个因子的乘积形式。

因式分解的方法有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待定系数法等。

4.一次函数一次函数是指以一次方程为函数表达式的函数。

其中,对于f(x)=kx+b,k称为斜率,b称为截距。

5.二次根式与一元二次方程二次根式是指含有平方根的表达式。

一元二次方程是指最高次项是二次的方程。

6.平面向量平面向量是指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常用其模和方向两个量来表示。

平面向量可以进行加法、减法、数乘和数量积等运算。

7.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与坐标法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包括位移定理、平行四边形定理、三角形面积定理、平行四边形面积定理等。

坐标法是指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向量的方法。

二、必修41.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是指通过代数的方法研究平面上点、直线的几何性质。

其基本原理包括点的坐标、两点间距离、点与直线的关系等。

2.圆的相关性质圆是由平面上到定点距离相等的点构成的集合。

圆的相关性质包括弦长、弧长、切线、割线等。

3.三角形的相关性质三角形是平面上由三条线段相交构成的图形。

三角形的相关性质包括内角和定理、外角和定理、中位线定理、高定理等。

4.三角函数初步三角函数是指在三角形中以角的大小比例表示的函数。

常用的三角函数有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等,它们的定义域、值域和性质各不相同。

5.统计与概率初步统计学是研究数据及其处理、分析、解释的学科。

概率是指某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点包括统计数据的图表表示、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等。

高中数学必修1和4知识点

高中数学必修1和4知识点

高一数学必修1和必修4知识点一、函数的定义域的常用求法: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例题:求函数x x x x f --++=11)1()(2的定义域?3、对数的真数大于零;4、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 ★例题:求函数)()(x x x f 211log )(-+=的定义域?4、三角函数正切函数tan y x =中()2x k k Z ππ≠+∈;★例题:求函数)32(tan )(π-=x x f 的定义域?5、抽象函数的定义域;★例题:已知函数)(x f 的定义域为[]1,1-,求)1-2(x f 的定义域;★例题:已知函数)1-2(x f 的定义域为[]1,1-,求)12()(+x f x f 和的定义域;二、函数的解析式的常用求法:1、定义法;2、换元法;3、配方法; ★例题:求函数)(,2)1(2x f x x x f 求+=+;4、待定系数法;★例题:求函数,)(2x x f =g(x)为一次函数,且一次系数大于0,若,25204))((2+-=x x x g f 求f(x);5、函数方程法;★例题:求函数)(,23)1()(2x f x xf x f 求+=+;★例题:已知函数)(x f 是偶函数,)(g x 是奇函数,且2)(g )(2-+=+x x x x f ,求)(x f 和)(x g 的解析式;6、奇偶性;已知)(x f 是R 上的奇函数,当x>0时x x x f 2)(2+=,求)(x f ;三、函数的值域的常用求法:1、换元法;2、配方法;★例题:求函数12)(-+=x x x f 的值域;3、几何法;★例题:求函数21)(-++=x x x f 的值域;4、单调性法;★例题:求函数[)(]1,11,2,11-2)(-⋃--∈+=x x x x f 的值域; 5、直接法;★例题:求函数2-4)(x x f =的值域;四、函数的最值的常用求法:1、配方法;★例题:求函数[]3,1,64-)(2-∈++=x x x x f 的最值;2、换元法;★例题:求下列函数的最值:(1)1-2)(-=x x x f ;(2))82(5log log )(241241≤≤++=x x x x f )(;(3))11(32)2()(2≤≤-+-=x x f x x 3、几何法;★例题:求函数⎪⎩⎪⎨⎧≥+-<<-≤+=4,240,20,4)(2x x x x x x x x f 的最值;★例题:求函数32-)(2++=x x x f 的最值;4、单调性法;★例题:求函数(]3,1,1)(∈+=x xx x f 的最值;5、定轴不定区间和定区间不定轴; ★例题:已知函数[]1,012-)(2在m mx x x f -++=上的最大值为2,求m 的值;五、函数单调性的常用结论:1、若(),()f x g x 均为某区间上的增(减)函数,则()()f x g x +在这个区间上也为增(减)函数2、若()f x 为增(减)函数,则()f x -为减(增)函数3、若()f x 与)(x u 的单调性相同,则[])(x u f y =是增函数;若()f x 与)(x u 的单调性不同,则[])(x u f y =是减函数。

高中数学必修一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一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数 学 知 识 点 总 结高中数学 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1.1〗集合【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集合的概念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其中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名称记号意义性质 示意图子集B A ⊆(或)A B ⊇A 中的任一元素都属于B(1)A ⊆A(2)A ∅⊆(3)若B A ⊆且B C ⊆,则A C ⊆ (4)若B A ⊆且B A ⊆,则A B =A(B)或BA真子集 A ≠⊂B(或B ≠⊃A )B A ⊆,且B 中至少有一元素不属于A(1)A ≠∅⊂(A 为非空子集)(2)若A B ≠⊂且B C ≠⊂,则A C ≠⊂B A集合 相等A B =A 中的任一元素都属于B ,B 中的任一元素都属于A(1)A ⊆B(2)B ⊆AA(B)(7)已知集合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2n个子集,它有21n -个真子集,它有21n -个非空子集,它有22n-非空真子集.【1.1.3】集合的基本运算(8)交集、并集、补集 名称 记号意义性质示意图交集AB{|,x x A ∈且}x B ∈(1)A A A = (2)A ∅=∅ (3)A B A ⊆ A B B ⊆ BA并集AB{|,x x A ∈或}x B ∈(1)A A A = (2)A A ∅= (3)A B A ⊇ AB B ⊇BA补集U A ð{|,}x x U x A ∈∉且1()U A A =∅ð 2()U A A U =ð【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解集||(0)x a a <>{|}x a x a -<<()()()U U U A B A B =痧 ()()()U U U A B A B =痧||(0)x a a >> |x x a <-或}x a >||,||(0)ax b c ax b c c +<+>>把ax b +看成一个整体,化成||x a <,||(0)x a a >>型不等式来求解(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判别式24b ac ∆=-0∆> 0∆= 0∆<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图象O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根21,242b b ac x a-±-=(其中12)x x <122b x x a==-无实根20(0)ax bx c a ++>>的解集1{|x x x <或2}x x >{|x }2b x a≠-R20(0)ax bx c a ++<>的解集12{|}x x x x <<∅ ∅〖1.2〗函数及其表示 【1.2.1】函数的概念(1)函数的概念①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任何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 ,B 以及A 到B 的对应法则f )叫做集合A 到B 的一个函数,记作:f A B →.②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③只有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2)区间的概念及表示法①设,a b 是两个实数,且a b <,满足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记做[,]a b ;满足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记做(,)a b ;满足a x b ≤<,或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记做[,)a b ,(,]a b ;满足,,,x ax a x b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分别记做[,),(,),(,a a b b +∞+∞-∞-∞.注意:对于集合{|}x a x b <<与区间(,)a b ,前者a 可以大于或等于b ,而后者必须a b <,(前者可以不成立,为空集;而后者必须成立).(3)求函数的定义域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①()f x 是整式时,定义域是全体实数.②()f x 是分式函数时,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零的一切实数.③()f x 是偶次根式时,定义域是使被开方式为非负值时的实数的集合.④对数函数的真数大于零,当对数或指数函数的底数中含变量时,底数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⑤tan y x =中,()2x k k Z ππ≠+∈.⑥零(负)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零.⑦若()f x 是由有限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四则运算而合成的函数时,则其定义域一般是各基本初等函数的定义域的交集.⑧对于求复合函数定义域问题,一般步骤是:若已知()f x 的定义域为[,]a b ,其复合函数[()]f g x 的定义域应由不等式()a g x b ≤≤解出.⑨对于含字母参数的函数,求其定义域,根据问题具体情况需对字母参数进行分类讨论. ⑩由实际问题确定的函数,其定义域除使函数有意义外,还要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 (4)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求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和求函数值域的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事实上,如果在函数的值域中存在一个最小(大)数,这个数就是函数的最小(大)值.因此求函数的最值与值域,其实质是相同的,只是提问的角度不同.求函数值域与最值的常用方法:①观察法:对于比较简单的函数,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直接得到值域或最值.②配方法:将函数解析式化成含有自变量的平方式与常数的和,然后根据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③判别式法:若函数()y f x =可以化成一个系数含有y 的关于x 的二次方程2()()()0a y x b y x c y ++=,则在()0a y ≠时,由于,x y 为实数,故必须有2()4()()0b y a y c y ∆=-⋅≥,从而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④不等式法:利用基本不等式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⑤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三角代换可将代数函数的最值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⑥反函数法:利用函数和它的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互逆关系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⑦数形结合法:利用函数图象或几何方法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⑧函数的单调性法.【1.2.2】函数的表示法(5)函数的表示方法表示函数的方法,常用的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三种.解析法:就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图象法:就是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6)映射的概念①设A 、B 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 ,B 以及A 到B 的对应法则f )叫做集合A 到B 的映射,记作:f A B →.②给定一个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且,a A b B ∈∈.如果元素a 和元素b 对应,那么我们把元素b 叫做元素a 的象,元素a 叫做元素b 的原象.〖1.3〗函数的基本性质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1)函数的单调性①定义及判定方法函数的 性 质定义图象判定方法函数的单调性如果对于属于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当x .1.< .x .2.时,都有f(x ...1.)<f(x .....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增函数.... x 1x 2y=f(X)xy f(x )1f(x )2o(1)利用定义(2)利用已知函数的单调性(3)利用函数图象(在某个区间图 象上升为增) (4)利用复合函数 如果对于属于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当x .1.< .x .2.时,都有f(x ...1.)>f(x .....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y=f(X)yx ox x 2f(x )f(x )211(1)利用定义(2)利用已知函数的单调性(3)利用函数图象(在某个区间图 象下降为减)(4)利用复合函数②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增函数的和是增函数,两个减函数的和是减函数,增函数减去一个减函数为增函数,减函数减去一个增函数为减函数.③对于复合函数[()]y f g x =,令()u g x =,若()y f u =为增,()u g x =为增,则[()]y f g x =为增;若()y f u =为减,()u g x =为减,则[()]y f g x =为增;若()y f u =为增,()u g x =为减,则[()]y f g x =为减;若()y f u =为减,()u g x =为增,则[()]y f g x =为减.(2)打“√”函数()(0)af x x a x=+>的图象与性质()f x 分别在(,]a -∞-、[,)a +∞上为增函数,分别在[,0)a -、(0,]a 上为减函数.(3)最大(小)值定义①一般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在实数Myxo满足:(1)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f x M ≤;(2)存在0x I ∈,使得0()f x M =.那么,我们称M 是函数()f x 的最大值,记作max ()f x M =.②一般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1)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f x m ≥;(2)存在0x I ∈,使得0()f x m =.那么,我们称m 是函数()f x 的最小值,记作max ()f x m =.【1.3.2】奇偶性(4)函数的奇偶性①定义及判定方法函数的 性 质定义图象 判定方法 函数的奇偶性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奇函数....(1)利用定义(要先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2)利用图象(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偶函数....(1)利用定义(要先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2)利用图象(图象关于y 轴对称)②若函数()f x 为奇函数,且在0x =处有定义,则(0)0f =.③奇函数在y 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同,偶函数在y 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反.④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和(或差)仍是偶函数(或奇函数),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偶函数,一个偶函数与一个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奇函数.〖补充知识〗函数的图象(1)作图利用描点法作图:①确定函数的定义域; ②化解函数解析式; ③讨论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单调性); ④画出函数的图象. 利用基本函数图象的变换作图:要准确记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等各种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①平移变换0,0,|()()h h h h y f x y f x h ><=−−−−−−−→=+左移个单位右移|个单位0,0,|()()k k k k y f x y f x k ><=−−−−−−−→=+上移个单位下移|个单位②伸缩变换01,1,()()y f x y f x ωωω<<>=−−−−→=伸缩 01,1,()()A A y f x y Af x <<>=−−−−→=缩伸③对称变换()()x y f x y f x =−−−→=-轴()()y y f x y f x =−−−→=-轴()()y f x y f x =−−−→=--原点 1()()y x y f x y f x -==−−−−→=直线 ()(||)y y y y f x y f x =−−−−−−−−−−−−−−−→=去掉轴左边图象保留轴右边图象,并作其关于轴对称图象 ()|()|x x y f x y f x =−−−−−−−−−→=保留轴上方图象将轴下方图象翻折上去(2)识图对于给定函数的图象,要能从图象的左右、上下分别范围、变化趋势、对称性等方面研究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注意图象与函数解析式中参数的关系. (3)用图函数图象形象地显示了函数的性质,为研究数量关系问题提供了“形”的直观性,它是探求解题途径,获得问题结果的重要工具.要重视数形结合解题的思想方法.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2.1〗指数函数【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1)根式的概念①如果,,,1n x a a R x R n =∈∈>,且n N +∈,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当n 是奇数时,a 的n 次方根用符号n a 表示;当n 是偶数时,正数a 的正的n 次方根用符号n a 表示,负的n 次方根用符号n a -表示;0的n 次方根是0;负数a 没有n 次方根.②式子n a 叫做根式,这里n 叫做根指数,a 叫做被开方数.当n 为奇数时,a 为任意实数;当n 为偶数时,0a ≥.③根式的性质:()n n a a =;当n 为奇数时,n n a a =;当n 为偶数时, (0)|| (0)n na a a a a a ≥⎧==⎨-<⎩.(2)分数指数幂的概念①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0,,,m nm na a a m n N +=>∈且1)n >.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 ②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 11()()(0,,,m m m n n n aa m n N a a-+==>∈且1)n >.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注意口诀:底数取倒数,指数取相反数.(3)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①(0,,)rsr sa a aa r s R +⋅=>∈ ②()(0,,)r s rs a a a r s R =>∈③()(0,0,)r r rab a b a b r R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4)指数函数函数名称指数函数定义函数(0x y a a =>且1)a ≠叫做指数函数图象1a >01a <<定义域 R值域 (0,)+∞过定点 图象过定点(0,1),即当0x =时,1y =.奇偶性 非奇非偶单调性在R 上是增函数在R 上是减函数函数值的 变化情况1(0)1(0)1(0)x x x a x a x a x >>==<< 1(0)1(0)1(0)x x x a x a x a x <>==>< a 变化对 图象的影响 在第一象限内,a 越大图象越高;在第二象限内,a 越大图象越低.〖2.2〗对数函数【2.2.1】对数与对数运算(1)对数的定义①若(0,1)xa N a a =>≠且,则x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log a x N =,其中a 叫做底数,N 叫做真数.②负数和零没有对数.③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log (0,1,0)x a x N a N a a N =⇔=>≠>. (2)几个重要的对数恒等式log 10a =,log 1a a =,log b a a b =.(3)常用对数与自然对数常用对数:lg N ,即10log N ;自然对数:ln N ,即log e N (其中 2.71828e =…). (4)对数的运算性质 如果0,1,0,0a a M N >≠>>,那么①加法:log log log ()a a a M N MN += ②减法:log log log a a a MM N N-= ③数乘:log log ()n a a n M M n R =∈ ④log a NaN =xa y =xy(0,1)O1y =xa y =xy (0,1)O 1y =⑤log log (0,)b na a n M Mb n R b =≠∈ ⑥换底公式:log log (0,1)log b a b N N b b a=>≠且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5)对数函数函数 名称 对数函数定义函数log (0a y x a =>且1)a ≠叫做对数函数图象1a > 01a <<定义域 (0,)+∞值域 R过定点 图象过定点(1,0),即当1x =时,0y =.奇偶性 非奇非偶单调性在(0,)+∞上是增函数在(0,)+∞上是减函数函数值的 变化情况log 0(1)log 0(1)log 0(01)a a a x x x x x x >>==<<<log 0(1)log 0(1)log 0(01)a a a x x x x x x <>==><<a 变化对图象的影响 在第一象限内,a 越大图象越靠低;在第四象限内,a 越大图象越靠高.(6)反函数的概念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A ,值域为C ,从式子()y f x =中解出x ,得式子()x y ϕ=.如果对于y 在C 中的任何一个值,通过式子()x y ϕ=,x 在A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那么式子()x y ϕ=表示x 是y 的函数,函数()x y ϕ=叫做函数()y f x =的反函数,记作1()x f y -=,习惯上改写成1()y f x -=.(7)反函数的求法①确定反函数的定义域,即原函数的值域;②从原函数式()y f x =中反解出1()x f y -=;③将1()x fy -=改写成1()y f x -=,并注明反函数的定义域.(8)反函数的性质x yO(1,0)1x =log a y x=xyO (1,0)1x =log a y x=①原函数()y f x =与反函数1()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②函数()y f x =的定义域、值域分别是其反函数1()y fx -=的值域、定义域.③若(,)P a b 在原函数()y f x =的图象上,则'(,)P b a 在反函数1()y f x -=的图象上.④一般地,函数()y f x =要有反函数则它必须为单调函数.〖2.3〗幂函数(1)幂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函数y x α=叫做幂函数,其中x 为自变量,α是常数.(2)幂函数的图象(3)幂函数的性质①图象分布:幂函数图象分布在第一、二、三象限,第四象限无图象.幂函数是偶函数时,图象分布在第一、二象限(图象关于y 轴对称);是奇函数时,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是非奇非偶函数时,图象只分布在第一象限.②过定点:所有的幂函数在(0,)+∞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通过点(1,1).③单调性:如果0α>,则幂函数的图象过原点,并且在[0,)+∞上为增函数.如果0α<,则幂函数的图象在(0,)+∞上为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图象无限接近x 轴与y 轴.④奇偶性:当α为奇数时,幂函数为奇函数,当α为偶数时,幂函数为偶函数.当qpα=(其中,p q 互质,p 和q Z ∈),若p 为奇数q 为奇数时,则q py x =是奇函数,若p 为奇数q 为偶数时,则q py x =是偶函数,若p 为偶数q 为奇数时,则q py x =是非奇非偶函数.⑤图象特征:幂函数,(0,)y x x α=∈+∞,当1α>时,若01x <<,其图象在直线y x =下方,若1x >,其图象在直线y x =上方,当1α<时,若01x <<,其图象在直线y x =上方,若1x >,其图象在直线y x =下方.〖补充知识〗二次函数(1)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形式①一般式:2()(0)f x ax bx c a =++≠②顶点式:2()()(0)f x a x h k a =-+≠③两根式:12()()()(0)f x a x x x x a =--≠(2)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①已知三个点坐标时,宜用一般式.②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或与对称轴有关或与最大(小)值有关时,常使用顶点式. ③若已知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且横线坐标已知时,选用两根式求()f x 更方便.(3)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①二次函数2()(0)f x ax bx c a =++≠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对称轴方程为,2bx a=-顶点坐标是24(,)24b ac b a a--. ②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函数在(,]2b a -∞-上递减,在[,)2b a -+∞上递增,当2bx a=-时,2min 4()4ac b f x a -=;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函数在(,]2b a -∞-上递增,在[,)2b a -+∞上递减,当2bx a =-时,2max 4()4ac b f x a-=.③二次函数2()(0)f x ax bx c a =++≠当240b ac ∆=->时,图象与x 轴有两个交点11221212(,0),(,0),||||||M x M x M M x x a ∆=-=. (4)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根的分布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是二次函数中的重要内容,这部分知识在初中代数中虽有所涉及,但尚不够系统和完整,且解决的方法偏重于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关系定理(韦达定理)的运用,下面结合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系统地来分析一元二次方程实根的分布.设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两实根为12,x x ,且12x x ≤.令2()f x ax bx c =++,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此类问题:①开口方向:a ②对称轴位置:2bx a=- ③判别式:∆ ④端点函数值符号. ①k <x 1≤x 2 ⇔xy1x 2x 0>a O∙ab x 2-=0)(>k f k x y1x 2x O∙ab x 2-=k<a 0)(<k f②x 1≤x 2<k ⇔xy1x 2x 0>a O∙ab x 2-=k 0)(>k f xy1x 2x O∙ab x 2-=k<a 0)(<k f③x 1<k <x 2 ⇔ af (k )<0)(<k f xy1x 2x 0>a O∙kx y1x 2x O∙k<a 0)(>k f④k 1<x 1≤x 2<k 2 ⇔xy1x 2x 0>a O ∙∙1k2k 0)(1>k f 0)(2>k f ab x 2-=xy1x 2x O∙<a 1k ∙2k 0)(1<k f 0)(2<k f ab x 2-=⑤有且仅有一个根x 1(或x 2)满足k 1<x 1(或x 2)<k 2 ⇔ f (k 1)f (k 2)<0,并同时考虑f (k 1)=0或f (k 2)=0这两种情况是否也符合xy1x 2x 0>a O ∙∙1k2k 0)(1>k f 0)(2<k fxy1x 2x O∙<a 1k∙2k 0)(1>k f 0)(2<k f⑥k 1<x 1<k 2≤p 1<x 2<p 2 ⇔ 此结论可直接由⑤推出.(5)二次函数2()(0)f x ax bx c a =++≠在闭区间[,]p q 上的最值 设()f x 在区间[,]p q 上的最大值为M ,最小值为m ,令01()2x p q =+. (Ⅰ)当0a >时(开口向上) ①若2b p a -<,则()m f p = ②若2b p q a ≤-≤,则()2b m f a =- ③若2b q a->,则()m f q =①若02b x a -≤,则()M f q = ②02b x a->,则()M f p =x>O-=f(p) f (q)()2b f a-x>O-=f (p)f (q)()2bf a-x>O-=f (p)f (q)()2bf a-x>O-=f(p) f (q)()2bf a-0x x>O-=f(p) f(q)()2b f a-0x(Ⅱ)当0a <时(开口向下) ①若2b p a -<,则()M f p = ②若2b p q a ≤-≤,则()2b M f a =- ③若2b q a->,则()M f q =①若02b x a -≤,则()m f q = ②02b x a->,则()m f p =.高中数学 必修4知识点第一章 三角函数⎧⎪⎨⎪⎩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1、任意角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零角:不作任何旋转形成的角2、角α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落在第几象限,则称α为第几象限角.第一象限角的集合为{}36036090,k k kαα⋅<<⋅+∈Z第二象限角的集合为{}36090360180,k k k α⋅+<⋅+∈Z第三象限角的集合为{}360180360270,k k k αα⋅+<<⋅+∈Z 第四象限角的集合为{}360270360360,k k k αα⋅+<<⋅+∈Z 终边在x 轴上的角的集合为{}180,k k αα=⋅∈Z终边在y 轴上的角的集合为{}18090,k k αα=⋅+∈Z 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为{}90,k k αα=⋅∈Zx<O-=f (p) f (q) ()2bf a-x<O-=f (p)f(q)()2b f a-x<O-=f (p)f(q)()2bf a-x x<O-=f (p)f(q)()2bf a-x<O-=f (p)f(q)()2b f a-xP xyAOM T 3、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为{}360,k k ββα=⋅+∈Z 4、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5、半径为r 的圆的圆心角α所对弧的长为l ,则角α的弧度数的绝对值是l rα=. 6、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公式:2360π=,1180π=,180157.3π⎛⎫=≈⎪⎝⎭. 7、若扇形的圆心角为()αα为弧度制,半径为r ,弧长为l ,周长为C ,面积为S ,则l r α=,2C r l =+,21122S lr r α==.8、设α是一个任意大小的角,α的终边上任意一点P 的坐标是(),x y ,它与原点的距离是()220r r x y =+>,则sin y r α=,cos x r α=,()tan 0yx xα=≠. 9、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第一象限全为正,第二象限正弦为正,第三象限正切为正,第四象限余弦为正.10、三角函数线:sin α=MP ,cos α=OM ,tan α=AT . 11、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221sincos 1αα+=()2222sin 1cos ,cos 1sin αααα=-=-;()sin 2tan cos ααα=sin sin tan cos ,cos tan αααααα⎛⎫== ⎪⎝⎭..(3) 倒数关系:tan cot 1αα=12、函数的诱导公式:()()1sin 2sin k παα+=,()cos 2cos k παα+=,()()tan 2tan k k παα+=∈Z . ()()2sin sin παα+=-,()cos cos παα+=-,()tan tan παα+=. ()()3sin sin αα-=-,()cos cos αα-=,()tan tan αα-=-. ()()4sin sin παα-=,()cos cos παα-=-,()tan tan παα-=-.口诀:函数名称不变,符号看象限.()5sin cos 2παα⎛⎫-=⎪⎝⎭,cos sin 2παα⎛⎫-= ⎪⎝⎭.()6sin cos 2παα⎛⎫+= ⎪⎝⎭,cos sin 2παα⎛⎫+=- ⎪⎝⎭. 口诀:正弦与余弦互换,符号看象限.13、①的图象上所有点向左(右)平移ϕ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sin y x ϕ=+的图象;再将函数()sin y x ϕ=+的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缩短)到原来的1ω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sin y x ωϕ=+的图象;再将函数()sin y x ωϕ=+的图象上所有点的纵坐标伸长(缩短)到原来的A 倍(横坐标不变),得到函数()sin y x ωϕ=A +的图象.②数sin y x =的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缩短)到原来的1ω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sin y x ω=的图象;再将函数sin y x ω=的图象上所有点向左(右)平移ϕω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sin y x ωϕ=+的图象;再将函数()sin y x ωϕ=+的图象上所有点的纵坐标伸长(缩短)到原来的A 倍(横坐标不变),得到函数()sin y x ωϕ=A +的图象. 14、函数()()sin 0,0y x ωϕω=A +A >>的性质: ①振幅:A ;②周期:2πωT =;③频率:12f ωπ==T ;④相位:x ωϕ+;⑤初相:ϕ. 函数()sin y x ωϕ=A ++B ,当1x x =时,取得最小值为min y ;当2x x =时,取得最大值为max y ,则()m a x m i n 12y y A =-,()max min 12y y B =+,()21122x x x x T=-<.15、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sin y x = cos y x =tan y x =y=cotx图象y=cotx3π2ππ22π-π-π2oyx定义域R R,2x x k k ππ⎧⎫≠+∈Z ⎨⎬⎩⎭,2x x k k ππ⎧⎫≠+∈Z ⎨⎬⎩⎭值域[]1,1-[]1,1-R R最值当22x k ππ=+()k ∈Z 时,max 1y =;当22x k ππ=-()k ∈Z 时,当()2x k k π=∈Z 时,max 1y =;当2x k ππ=+()k ∈Z 时,min1y =-. 既无最大值也无最小值既无最大值也无最小值函数 性 质min 1y =-.周期性 2π2πππ奇偶性奇函数偶函数奇函数奇函数单调性在2,222k k ππππ⎡⎤-+⎢⎥⎣⎦()k ∈Z 上是增函数;在32,222k k ππππ⎡⎤++⎢⎥⎣⎦()k ∈Z 上是减函数. 在[]()2,2k k k πππ-∈Z 上是增函数;在[]2,2k k πππ+()k ∈Z 上是减函数.在,22k k ππππ⎛⎫-+ ⎪⎝⎭()k ∈Z 上是增函数.对称性对称中心()(),0k k π∈Z对称轴()2x k k ππ=+∈Z对称中心(),02k k ππ⎛⎫+∈Z⎪⎝⎭ 对称轴()x k k π=∈Z对称中心(),02k k π⎛⎫∈Z ⎪⎝⎭无对称轴对称中心(),02k k π⎛⎫∈Z ⎪⎝⎭无对称轴第二章 平面向量16、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数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 有向线段的三要素:起点、方向、长度. 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 单位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的向量. 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 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 17、向量加法运算:⑪三角形法则的特点:首尾相连. ⑫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特点:共起点. ⑬三角形不等式:a b a b a b -≤+≤+. ⑭运算性质:①交换律:a b b a +=+;②结合律:()()a b c a b c ++=++;③00a a a +=+=.⑮坐标运算:设()11,a x y =,()22,b x y =,则()1212,a b x x y y +=++. 18、向量减法运算:aCB⑪三角形法则的特点:共起点,连终点,方向指向被减向量.⑫坐标运算:设()11,a x y =,()22,b x y =,则()1212,a b x x y y -=--. 设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1,x y ,()22,x y ,则()1212,x x y y AB =--. 19、向量数乘运算:⑪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向量的运算叫做向量的数乘,记作a λ. ①a a λλ=;②当0λ>时,a λ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同;当0λ<时,a λ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反;当0λ=时,0a λ=. ⑫运算律:①()()a a λμλμ=;②()a a a λμλμ+=+;③()a b a b λλλ+=+. ⑬坐标运算:设(),a x y =,则()(),,a x y x y λλλλ==.20、向量共线定理:向量()0a a ≠与b 共线,当且仅当有唯一一个实数λ,使b a λ=.设()11,a x y =,()22,b x y =,其中0b ≠,则当且仅当12210x y x y -=时,向量a 、()0b b ≠共线. 2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1e 、2e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意向量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1λ、2λ,使1122a e e λλ=+.(不共线的向量1e 、2e 作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22、分点坐标公式:设点P 是线段12P P 上的一点,1P 、2P 的坐标分别是()11,x y ,()22,x y ,当12λP P =PP 时,点P 的坐标是1212,11x x y y λλλλ++⎛⎫⎪++⎝⎭.(当时,就为中点公式。

高中数学必修一至必修五知识点总结(完整版).pdf

高中数学必修一至必修五知识点总结(完整版).pdf
常用的函数表示法及各自的优点: 1 函数图象既可以是连续的曲线,也可以是直线、折线、离散的点等等,注意 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函数图象的依据; 2 解析法:必须注明函数的定义域; 3 图 象法:描点法作图要注意: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化简函数的解析式;观察函数 的特征; 4 列表法:选取的自变量要有代表性,应能反映定义域的特征. 解析法:便于算出函数值。列表法:便于查出函数值。图象法:便于量出函数 值.
注意:(1)构成函数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由于值域是由定 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 所以,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 即称这两个函数相等(或为同一函数) ( 2)两个函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定 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相同函数 的判断方法: ① 表达式相同; ②定义域一致 ( 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 ( 见课本 21 页相关例 2)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三、集合的运算 1.交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 A 且属于 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 , 叫做 A,B 的交集. 记作 A∩B(读作” A 交 B”) ,即 A∩ B={x|x ∈A,且 x∈B} .
补充二:复合函数 如果 y=f(u),(u ∈ M),u=g(x),(x ∈A), 则 y=f[g(x)]=F(x) ,(x ∈ A) 称为 f 、g 的复合函数。 例如 : y=2sinx y=2cos(2x+1)
7.函数单调性 (1).增函数
设函数 y=f(x) 的定义域为 I ,如果对于定义域 I 内的某个区间 D 内的任意两个 自变量 a,b,当 a<b 时,都有 f(a)<f(b) ,那么就说 f(x) 在区间 D 上是增函 数。区间 D 称为 y=f(x) 的单调增区间(睇清楚课本单调区间的概念) 如果对于区间 D 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 a,b,当 a<b 时,都有 f(a) >f(b) , 那么就说 f(x)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 区间 D称为 y=f(x) 的单调减区间 . 注意:1 函数的单调性是在定义域内的某个区间上的性质, 是函数的局部性质; 2 必须是对于区间 D 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 a,b;当 a<b 时,总有 f(a)<f(b) 。 (2) 图象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知识点总结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集合【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集合的概念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表示自然数集,或表示正整数集,表示整数集,表示有理数集,表示实数集.(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对象与集合的关系是,或者,两者必居其一.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4)集合的表示法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③描述法:{|具有的性质},其中为集合的代表元素.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5)集合的分类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记作.2、如果集合,但存在元素,且,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3、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合是任何集合的子集.4、如果集合A中含有n个元素,则集合A有个子集,个真子集.5、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名称记号意义性质示意图子集(或A中的任一元素都属于BA(1)A(2),则且若(3),则且若(4)或真子集A B(或B A)中B,且至少有一元素不属于A为非空子集)A()1(,则且若(2)集合相等A中的任一元素都属于B,B中的任一元素都属于AB(1)AA(2)B6、已知集合有个元素,则它有个子集,它有个真子集,它有个非空子集,它有非空真子集.【1.1.3】集合的基本运算1、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记作:.2、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3、全集、补集名称记号意义性质示意图交集且(1)(2)(3)并集或(1)(2)(3)补集2 1【1.2.1】函数的概念1、函数的概念①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在集合B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和它对应,那么就称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②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③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1.2.2】函数的表示法2、函数的表示方法表示函数的方法,常用的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三种.①解析法:就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②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图象法:就是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3、映射的概念①设、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对于集合中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以及到的对应法则)叫做集合到的映射,记作.②给定一个集合到集合的映射,且.如果元素和元素对应,那么我们把元素叫做元素的象,元素叫做元素的原象.〖1.3〗函数的基本性质【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1)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性质定义图象判定方法函数的单调性如果对于属于定义域I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 x..2.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增.函数...(1)利用定义(2)利用已知函数的单调性(3)利用函数图象(在某个区间图象上升为增)(4)利用复合函数如果对于属于定义域I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当2x、1x个自变量的值时,都有2.< x..1.x.,那么就说).2.)>f(x.....1.f(x...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1)利用定义(2)利用已知函数的单调性(3)利用函数图象(在某个区间图象下降为减)(4)利用复合函数数,减函数减去一个增函数为减函数.③对于复合函数,令,若为增,为增,则为增;若为减,为减,则为增;若为增,为减,则为减;若为减,为增,则为减.(2)打“√”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分别在、上为增函数,分别在、上为减函数.(3)最大(小)值定义①一般地,设函数的定义域为,如果存在实数满足:(1)对于任意的,都有;(2)存在,使得.那么,我们称是函数的最大值,记作.②一般地,设函数的定义域为,如果存在实数满足:(1)对于任意的,都有;(2)存在,使得.那么,我们称是函数的最小值,记作.【1.3.2】奇偶性(4)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性 质定义图象 判定方法 函数的 奇偶性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奇函数....(1)利用定义(要先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2)利用图象(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偶函数....(1)利用定义(要先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2)利用图象(图象关于y 轴对称)②若函数为奇函数,且在处有定义,则.③奇函数在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同,偶函数在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反.④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和(或差)仍是偶函数(或奇函数),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偶函数,一个偶函数与一个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奇函数.〖补充知识〗函数的图象(1)作图yxo①平移变换②伸缩变换③对称变换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2.1〗指数函数【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1、根式的概念(1)一般地,如果,那么叫做的次方根。

其中.(2)当为奇数时,;(3)当为偶数时,(4)我们规定:①;②;(5)运算性质:①②③注意口诀:底数取倒数,指数取相反数.【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4)指数函数函数名称指数函数定义函数且叫做指数函数图象定义域值域过定点图象过定点,即当时,.奇偶性非奇非偶单调性在上是增函数在上是减函数函数值的变化情况变化对图象在第一象限内,越大图象越高;在第二象限内,越大图象越低.的影响〖2.2〗对数函数【2.2.1】对数与对数运算(1)对数的定义①若,则叫做以为底的对数,记作,其中叫做底数,叫做真数.②负数和零没有对数.③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2)几个重要的对数恒等式,,.(3)常用对数与自然对数常用对数:,即;自然对数:,即(其中…).(4)对数的运算性质如果,那么①加法:②减法:③数乘:④⑤⑥换底公式:⑦倒数关系:.【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5)对数函数函数名称对数函数定义函数且叫做对数函数图象定义域值域过定点图象过定点,即当时,.奇偶性非奇非偶单调性在上是增函数在上是减函数函数值的变化情况变化对图象的影响越大图象越靠高.越大图象越靠低;在第四象限内,在第一象限内,(6)反函数的概念设函数的定义域为,值域为,从式子中解出,得式子.如果对于在中的任何一个值,通过式子,在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那么式子表示是的函数,函数叫做函数的反函数,记作,习惯上改写成.(7)反函数的求法①确定反函数的定义域,即原函数的值域;②从原函数式中反解出;③将改写成,并注明反函数的定义域.(8)反函数的性质①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②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分别是其反函数的值域、定义域.③若在原函数的图象上,则在反函数的图象上.④一般地,函数要有反函数则它必须为单调函数.〖2.3〗幂函数(1)幂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函数叫做幂函数,其中为自变量,是常数(2)幂函数的图象(3)幂函数的性质①图象分布:幂函数图象分布在第一、二、三象限,第四象限无图象.幂函数是偶函数时,图象分布在第一、二象限(图象关于轴对称);是奇函数时,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是非奇非偶函数时,图象只分布在第一象限.②过定点:所有的幂函数在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通过点.③单调性:如果,则幂函数的图象过原点,并且在上为增函数.如果,则幂函数的图象在上为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图象无限接近轴与轴.④奇偶性:当为奇数时,幂函数为奇函数,当为偶数时,幂函数为偶函数.当(其中互质,和),若为奇数为奇数时,则是奇函数,若为奇数为偶数时,则是偶函数,若为偶数为奇数时,则是非奇非偶函数.⑤图象特征:幂函数,当时,若,其图象在直线下方,若,其图象在直线上方,当时,若,其图象在直线上方,若,其图象在直线下方.〖补充知识〗二次函数(1)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形式①一般式:②顶点式:③两根式:(2)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①对称轴方程为顶点坐标是.②当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函数在上递减,在上递增,当时,;当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函数在上递增,在上递减,当时,.③二次函数当时,图象与轴有两个交点(3)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 设一元二次方程的两实根为,且.令,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此类问题:①开口方向: ②对称轴位置: ③判别式:④端点函数值符号.(4)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 设在区间上的最大值为,最小值为,令.(Ⅰ)当时(开口向上)①若,则②若,则③若,则①若,则 ②,则(Ⅱ)当时(开口向下)①若,则②若,则③若,则>O -=ff x>O-=ff>-=f fx>O-=f fx>O -=ff x<O ff<ffx<Ofy①若,则②,则.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第一章三角函数2、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落在第几象限,则称为第几象限角.第一象限角的集合为第二象限角的集合为第三象限角的集合为第四象限角的集合为终边在轴上的角的集合为终边在轴上的角的集合为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为3、与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为4、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弧度.5、半径为的圆的圆心角所对弧的长为,则角的弧度数的绝对值是.6、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公式:,,.7、若扇形的圆心角为,半径为,弧长为,周长为,面积为,则,ff ff,.8、设是一个任意大小的角,的终边上任意一点的坐标是,它与原点的距离是,则,,.9、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第一象限全为正,第二象限正弦为正,第三象限正切为正,第四象限余弦为正.10、三角函数线:,,.11、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3)倒数关系:12、函数的诱导公式:,,.,,.,,.,,.口诀:函数名称不变,符号看象限.,.,.口诀:正弦与余弦互换,符号看象限.13、①的图象上所有点向左(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的图象;再将函数的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缩短)到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的图象;再将函数的图象上所有点的纵坐标伸长(缩短)到原来的倍(横坐标不变),得到函数的图象.②数的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缩短)到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的图象;再将函数的图象上所有点向左(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的图象;再将函数的图象上所有点的纵坐标伸长(缩短)到原来的倍(横坐标不变),得到函数的图象.14、函数的性质:①振幅:;②周期:;③频率:;④相位:;⑤初相:.函数,当时,取得最小值为;当时,取得最大值为,则,,.15、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y=cotx图象y=cotx3π2ππ22π-π-π2oyx定义域值域R R最值当;,时当.时,时当;当.时,既无最大值也无最小值既无最大值也无最小值周期性奇偶性奇函数偶函数奇函数奇函数单调性在上是增函数;在上是减函数.上在是增函数;在上是减函数.在上是增函数.对称性对称中心对称轴对称中心对称轴对称中心无对称轴对称中心无对称轴函数性质第二章平面向量16、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数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有向线段的三要素:起点、方向、长度.零向量:长度为的向量.单位向量:长度等于个单位的向量.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17、向量加法运算:⑴三角形法则的特点:首尾相连.⑵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特点:共起点.⑶三角形不等式:.⑷运算性质:①交换律:;②结合律:;③.⑸坐标运算:设,,则.18、向量减法运算:⑴三角形法则的特点:共起点,连终点,方向指向被减向量.⑵坐标运算:设,,则.设、两点的坐标分别为,,则.19、向量数乘运算:⑴实数与向量的积是一个向量的运算叫做向量的数乘,记作.①;②当时,的方向与的方向相同;当时,的方向与的方向相反;当时,.⑵运算律:①;②;③.⑶坐标运算:设,则.20、向量共线定理:向量与共线,当且仅当有唯一一个实数,使.设,,其中,则当且仅当时,向量、共线.2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意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使.(不共线的向量、作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22、分点坐标公式:设点是线段上的一点,、的坐标分别是,,当时,点的坐标是.(当23、平面向量的数量积:⑴.零向量与任一向量的数量积为.⑵性质:设和都是非零向量,则①.②当与同向时,;当与反向时,;或.③.⑶运算律:①;②;③.⑷坐标运算:设两个非零向量,,则.若,则,或.设,,则.设、都是非零向量,,,是与的夹角,则.⑶.平面的法向量的求法(待定系数法):①建立适当的坐标系.②设平面的法向量为.③求出平面内两个不共线向量的坐标.④根据法向量定义建立方程组.⑤解方程组,取其中一组解,即得平面的法向量.(如图)1用向量方法判定空间中的平行关系⑴线线平行设直线的方向向量分别是,则要证明∥,只需证明∥,即.即:两直线平行或重合两直线的方向向量共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