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书籍读后感(15篇)_0
《爱的教育》读后感(15篇)
《爱的教育》读后感1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爱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
最近读了《爱的教育》一书,我的心久久被感动包围着。
《爱的教育》是一本净化心灵的书籍。
吸引我的,是那平实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感人至深。
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
爱,多么温馨的字眼,在一生当中要经历无数的爱:朋友之爱,父母之爱,夫妻之爱,子女之爱等等。
当然,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也是这爱的长河中的一朵浪花。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何热爱儿童。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轲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确,孔子有“仁爱”思想;墨子有“兼爱”思想;陶行知有“爱满天下”的思想,他们都是伟大的教育家。
教育中的爱是什么?托尔斯泰认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
由此可知,师爱是师德的重要表现之一。
也正像教科文总干事马约翰先生说的:“世界上只有一种教育――爱的教育。
”身为教师对每一个孩子都要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境地,让教师永远是爱的播撒者。
那么,平凡的师爱就会产生非凡的力量。
我开始对此感受并不深切,读了《爱的教育》一书,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书中说:师爱是一种依恋的心情,是一种奉献精神,是一种极端负责的态度,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爱心能架起师生关系的桥梁;爱心能春风化雨,浇灌每个莘莘学子;爱心能熏陶,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求知欲,养成其良好的情感品质,使之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是的,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敬爱的老师对自己的影响,常会令人终身难忘。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实验的效应我想就是爱的结果。
爱是神圣的,师爱伟大!爱像空气,每天不可或缺的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爱,生命的始终都贯穿着爱。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体会集锦15篇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体会集锦15篇教育书籍读书心得体会1”教育终究是基于生命和贯穿生命的,因而,它最终能够以更美好的生命的方式,缓慢而坚定地证明人性的胜利,证明我们内心对自由、光明、幸福不可扼制的渴求。
谁专心致志于自己的事业,谁就能够把这样的信念坚持更久。
“这是张文质老师在《教育是慢的艺术》中所写的自序中的一段文字。
我挺喜欢这样的文字。
肖川老师的文字里也会常常读到这样的一种感受。
真正理解教育、热爱教育、尊重教育的人,他的文字里就总能流露出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
教育是需要等待,需要耐心的,确实是”缓慢“然而又是”坚定“的。
每一次考试之前的班会课,学校都安排主题为诚信教育,考风考纪讲了又讲,诚信签名也是签了又签。
然而,作弊的行为依然屡禁不止。
每次年级通报作弊的学生名单时,我的心就揪得紧紧的,生怕听到自己班级孩子的名字。
不知道是对学生不信任还是对自己不信任,总之会有一种紧张的情绪。
虽然每次考前动员,我都费尽心思,总要讲一些他们之前没听过的故事。
因为,我担心老生常谈最后会变成空谈。
比如这次期末考前,我讲了一个留学生到德国去的时候所经历的一件事。
来自其他国家的留学生都可以顺利通过检查,唯独来自中国的学生要被留下来详细检查,他们不大相信文凭上的钢印,不大相信身份证是真实的,因为中国假的东西太多了,以至于他们觉得这个民族他们不敢随意相信。
你在国内,觉得处处防假,经常打假,都习以为常了。
然而,走出国门,你才会发现,原来,民族的诚信危机已经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尊严了。
国有国格,人有人格。
面对这样的诚信危机,我们能做些什么?每一次考试,希望我们都能想到我们的责任。
类似这样的教育很多,我们得不厌其烦地去寻找新鲜的教育故事,因为我们一直希望孩子们的生命会很美丽,能尽量少沾染一些市侩的污浊气。
孩子们今后走上社会,会看到很多阴暗面,会遇到很多挫折,会遇到很多与学校所教育的价值观相冲突的东西。
然后,我想,只要每个生命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已经得到了生命的教育,那么,他会知道该怎么去面对阴暗面,该怎么去阳光地、积极地对待挫折。
教育书籍读后感(通用15篇)
教育书籍读后感(通用 15 篇)教育书籍读后感(通用 15 篇)教育书籍读后感篇 1一、教师教育行为细节育人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
教师的教育行为要发挥理想的效果,必须摆脱枯燥与乏味的单一说教,关注自身行为的细节,从细小之处来影响学生。
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教育片段,往往源自与不经意间的一个细节。
一句寻常无非的话,一个细小无非的动作,都有可能给学生的心灵烙下痕迹。
一次无意的非言语行为失误,一句脱口而出的伤人之语,则有可能疏远师生之间的关系,使教育产生的真实影响与预期的目标背道而驰。
二、教师教学行为细节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师的基本教学工作。
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能够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这些行为也体现了教师个人的基本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表现出来的行为细节,不管是言语行为,还是非言语行为,不管是故意表现出来的行为,还是无意流露出来的行为,都可能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乃至日常生活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
以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语行为为例,假如教师表现出得当的言语行为,那末就能够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的情绪变化,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假如教师表现出失当的言语行为,那末就有可能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疏远师生之间的情感,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教师管理行为细节在学校教育世界里,教师时常承担着管理者的角色。
在课堂教学中,要进行课堂管理或者教学管理;在课余与学生的互动中,要进行学生管理。
教师在管理课堂、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细节,努力从细节之处做好管理工作。
教师与学生打交道比较多,特别要注意管理自己的管理行为细节。
四、教师学习行为细节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
在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知识激增的当代,作为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的教师,需要抓住各种学习的机会,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于是,不管参加有组织的学习活动还是自我学习,教师都要管理好自己的行为细节,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正面管教》读后感(合集15篇)
《正面管教》(合集15篇)《正面管教》(合集15篇)《正面管教》1 上学期放假前,学校人手发了一本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
让假期里认真地读。
说真的,我是在群里刘主任每天发的读书感悟的敦促下,才无奈的开场的。
但是读着读着我就读进去了。
首先他让我对鼓励和赞扬有了新的认识。
之前我把对学生的鼓励和赞扬混为一谈。
一度认为鼓励和赞扬都是那么回事。
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鼓励中有赞扬,赞扬中包含鼓励,鼓励和赞扬是内涵与外延的关系。
可以一概而论。
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赞扬和鼓励所指对象不同产生的效果也大不一样。
赞扬指向了,做事的人,赞扬多了,会使孩子常常基于别人怎么想,怎么对待,考虑来做事。
当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时,就会茫然不知所措。
一味的赞扬可能会使孩子依赖于别人的观点变成讨好者。
而鼓励是指向人的行为的,能启发对方考虑“我是怎么想的,如今该怎么做?”他能让人内心更多的让人考虑,并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无需别人的认可,最后形成自信自立的态度。
所以以后对学生做的应该是鼓励,而不是赞扬。
其次是关于惩罚。
不管教哪些学生,哪个班都会遇到一些另类学生,上课淘气捣蛋。
时常会让我们不知道拿他怎么办好。
气急之时,往往会让学生站一会儿,多写几遍,或者请家长以示惩戒。
这样或许会好,那么三两天让时间一长就有变回原形,然后再占再超再请家长周而复始,让我深有孺子不可教的教育无力感。
看了这本书后才认识到,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学生没有真正的从内心改变,没有爱上学习,反而会对老师产生厌恶。
根本没有起到教育的目的。
在于类似情况,我就迫使自己冷静,安耐住内心的焦躁,互相是他的种种不得意,然后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一点点小鼓励,一段时间下来居然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读了正面管教,我还有个感受。
要想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自己,如今的孩子被家长包办代替的多了,抹杀了孩子的办事才能,判断才能,决策才能。
很惭愧,我就是一个这样的包办家长,如今我正在逐渐的改变自己,寻找时机,帮助孩子从自己的经历中学习,逐渐放弃对孩子的控制,从而以一种合作的方式与孩子共同努力。
《爱的教育》读后感(通用15篇)
《爱的教育》读后感(通用15篇)《爱的教育》读后感1初次与《爱的教育》相遇,“爱究竟是什么?”的困惑便缠绕在我的脑际。
感谢这个暑假,让我与《爱的教育》的主角——一个意大利小学生恩里科一同去寻求答案。
徜徉在书间,朴实动人的故事内容,洋溢着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
真挚感人的故事情节,充满着感人肺腑的力量!众多故事中,这样的镜头让我久久挥之不去。
恩里科父亲在一张报纸上看到了自己的老师柯罗赛蒂,他随即决定带着儿子去看望老师。
几经辗转,当白发苍苍,手拄拐杖的老师出现在父亲眼前时,父亲一个箭步向前,紧紧抱住老师,兴奋、泪水和情感充斥着整个屋子。
那些事,那些人,在相谈甚欢中,找不到半点倦意。
当老师突然拿出一本父亲小时候作业的瞬间,我的眼眶不知不觉润湿了。
我想起我现在的老师来了。
多少个清晨,一杯杯酸甜可口的`牛奶,岂止是对我的嘉奖;多少个午休,一句句沁人心脾的教导,岂止是对我的鼓励;多少次灯光,一处处细致入微的批改,岂止是对我的交谈……我不禁想要问问自己,过去,我们挂在嘴边的所谓“辛勤的园丁”、“泪干的蜡烛”,如今他老了,养育的“花儿”有多少还记得老师的言传?培养的“叶子”,有多少还记得老师的身教?文中的父亲以身作则教诲自己的儿子。
我的爸爸不也是这样吗?他在我很小的时候就严格要求我写好字,一开始我很不服气。
后来我在他的桌子上发现了一个本子,翻开来一看,里面全是密密麻麻的字,那都是我爸爸平时练的。
原来,他为了我,下定决心写好字给我做榜样。
我的老师更是如此,从课内到课外,从学习到生活,都始终践行着“打铁先要本身硬”的道理。
我心头模糊的爱在那一刻变得具象起来。
《爱的教育》成为了我的好朋友。
在与他交往中,我感到爱像是一米阳光,亲昵温柔地抚过我的身体;爱像是一杯清水,时刻滋润我的心窝;爱更像是一条没有尽头的田间小路,盛开的野花,需要我随时发现,随时采摘。
爱是言传,更是身教。
《爱的教育》读后感2《爱的教育》这本书给人的记忆是非常深刻的,这本书把人们的痛苦和快乐都真实地写了下来,以及那些帮助被困难、悲哀困扰着的人的故事。
爱的教育读后感(15篇)
爱的教育读后感(15篇)爱的教育读后感1读完了《爱的教育》,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一我们要学会感受父母对我们的爱。
《爱的教育》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发生在安利柯各种感人小故事以及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每月故事。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争吵》,让我的脑海里涌现了一大堆生活里的画面。
故事主要讲了安利柯和最好的朋友发生了争执,安利柯用尺子指着朋友,父亲把尺子折断了扔到墙角去了,这位父亲虽然严厉,但举止中却饱含着对孩子的爱。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父亲,而我的父母也是这样。
学习进步时,爸爸妈妈会奖励我,让我有了成就感;退步时,爸爸妈妈会教育、批评和引导我该怎么改正错误。
那是几年前,一个美丽的日子,晴朗的天空。
而我却觉得非常糟糕,那是因为我的数学复习题只得了良。
回家的路上,我忐忑不安的想:“爸爸不会骂我吧?应该不会吧?爸爸是爱我的……大不了骂我一顿……真希望能够这样吧!”突然觉得时间过的很快,不知不觉的就回到了家,爸爸没有像我想的那样对我,反而迎来了一阵劈头盖脸的斥骂。
随后,爸爸恢复了情绪。
开始耐心的教导我该怎么做这些题。
而一旁的妈妈在爸爸教完我题目后鼓励我:“一次没考好没事,下次努努力就好了。
”而妈妈慈祥的话语让我心头暖暖的。
我从心底里知道,我们从呱呱坠地时就一直被父母各种爱包围着,有时是严厉的爱,有时是慈祥的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爱的教育读后感2有这么一种东西,它温暖了每一个人的内心,陶冶了我们的心灵,滋润了世间万物。
正是它,令我们成长,令我们奋进;它是幸福的源泉,是它创造了这个精彩动人了世界。
这就是爱。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这本书所写的是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发生的许多平凡而感人的事情。
这些事儿虽然都是生活中的平常小事,却融入了种种世间最伟大的爱: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
也许,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引人深思。
爱到底是什么呢?古往今来,人们一向在为这个简单却深奥的字眼儿不断地诠释,却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通用15篇)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教育的目的读后感(通用15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的目的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篇1当我们埋头去课程,教学,乃至于许许多多的细枝末节的教育教学工作时,很少有人抬着望一望教育的星空,认真想一想我们究竟要往何处去,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为什么。
这些教育最本原的问题,人类那些最伟大的哲学家(同时也是教育家)始终在思考,卓越的哲学家、教育家怀特海的思考,尤其应该给予敬意。
怀特海是机械死板的考试制度的坚决的反对者,他认为,支离破碎的知识、信息与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毫不相干,教育不是传授僵死的知识,而是教人们如何掌握知识的艺术,让知识充满活力,是一切教育的核心问题。
我们是在与人的大脑而不是与僵死的物质打交道。
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判断力,以及控制复杂情况的能力,使他们在特殊情况下应用理论知识对前景作出展望——所有这些能力不是靠一条体现在各科目考试中的固定规则所能传授的。
因此他主张,要根除各科目之间那种致命的分离状况,教育只有一个主题,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一个宏大而又难解的问题。
身为一个一线教育工作者,读完怀特海的作品后,不禁被深深地触动了。
之前并没有深思过的这个问题,也时常在脑海中盘旋。
韩愈的《师说》一文将教师的功能定位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几乎成为了我国关于教师的传统认识。
教师教育的目的就是传授圣人的学说,解答疑难问题。
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的学者,教书往往是无组织的行为,他们对世界对知识的认识很可能是独一无二的,在传授的过程中自然而然也带着个性的烙印。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由为少数人服务的、高水准的职业演变成了为公众服务的机构。
教师的职责不再是想教什么就教什么,因材施教也因为条件的原因几乎得不到实现。
教育的目的是否就因此发生改变呢?怀特海认为教育不仅仅是来促进发育,他更赞扬理智的卓越。
《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通用15篇)
《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通用15篇)《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1读了郑老师的《教育,向美而生》这本书,读出了美的教育姿态,温暖的师者仁心,读出了敬畏生命,让其符合自然规律自然而然的成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有以下几个感悟:书中的一个个小故事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教育是一件充满人文精神的爱的互动。
我们不要把教育作为一件工具,当作一门技术,因为我们面对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灵魂的人。
《教育的情调》认为,每一个教育情境都是独一无二的,教育情境稍纵即逝,在一种情境下适用的方法,在另一种情境下则不一定了,所以,教育者要培养教育的敏感和机智。
让生活充满仪式感。
仪式感有人会觉得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很遥远,尤其跟我们的教学生活很遥远,其实不然。
书中,郑老师把这种仪式感渗透到生活和工作中,在繁忙的工作中也不忘仪式感,用仪式感擦亮课堂,擦亮心灵,在传承文化和滋养灵魂的同时点亮生命,怀一颗虔敬之心有意识的让某一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这种教学姿态让我对她肃然起敬,原来生活可以这般美好,教育可以这样有情怀,深深感受到爱的力量,这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这种真挚的热爱之情透过文字传递到我的内心深处。
是啊,人生并不会因为一场仪式、一次交流、一堂课而突然发生改变,因为人的成长绝非一日一时之功,但是只要我们带着对生命敬畏之心,对学生关怀之情,对人生负责之态怀着教育者的赤子之心,我们的教育必定向美而生,向善而行。
郑老师的教育意识无处不在,涉及到生活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她在教育的过程中运用了很多哲学的智慧。
我们应该营造和谐、愉快、宽松的课堂氛围。
老师带着愉快的心情,面带微笑走进课堂,老师的心情会影响到每个学生,让他们以轻松的心情融入到课堂学习中。
如果老师每堂课总是板着一张脸,一脸严肃,学生一定会感到紧张和压抑,很难与老师有很好的配合,教学效果也不好。
如果老师的讲课风格诙谐幽默,那么学生就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师生互动更好,学习的效果会更佳。
读《爱的教育》有感(精选15篇)
读《爱的教育》有感(精选15篇)读《爱的教育》有感(精选15篇)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收集的读《爱的教育》有感,欢送大家。
自从学校开展“沐浴书香,快乐成长”以来,全校师生都沐浴在书的海洋里。
在这个月的大阅读活动中,我看了《爱的教育》这本书,这本书让我知道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令我受益匪浅。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的著名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名著,被各国公认为最富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
书中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更没有那些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几句通俗易懂、亲切感人的话语就让人们到爱的伟大。
这是一本以日记形式撰写的小说,书里的每一个故事虽然比拟短小,但是每一个个小故事都讲述着那父母与孩子间美好的爱、那老师与学生的情感、那朋友之间的纯真友谊……这一切的一切永远都离不开一个字——爱。
这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医院的天使”。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叫齐启禄的小男孩,由于他的父亲到法国做工,前天回意大利。
在那不勒斯市下船后突然生病,因此住进了医院。
一面写信给他妻子,告诉她自己已经回国,及因生病入院的事。
妻子得信后虽然担忧,但因为有一个正在病着,还有着正在哺乳的小儿,不能分身,不得叫大到医院看望父亲。
齐启禄因为匆忙,把人搞错了,齐启禄把其他病人看成了爸爸,齐启禄看见病人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瘦得只剩皮包骨了,禁不住哭起来。
他在照顾病人的时候,很认真。
齐启禄的爸爸在四处寻找齐启禄,最后爸爸终于找到了他。
他的爸爸说:“你在干什么啊,我的,你不知道我在找你吗?”“啊,原来爸爸在这儿啊,那躺着的就不是爸爸了。
”是在这儿照顾病人呢还是随爸爸回家?他感到很为难,最后不但不和真正的父亲回家,却要坚持照顾着那陌生人。
齐启禄真是一个好人啊,他值得我们学习,爱自己的亲人是应该的,也是容易的,但如果一个人只懂得爱自己的家人,除了家人之外的人一概不爱,那他就是一个可悲的人,他并不真正明白爱。
教育类书籍读后感(15篇)
教育类书籍读后感(15篇)教育类书籍读后感第1篇:最近阅读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听名字让人感觉到了畅快,教育确实需要点“自由”了。
细细地品读了李希贵教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被它深深的吸引了。
参加工作时间不算长,经常会思考一些关于教育的问题,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耳旁响起,可时代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更是随处可见,可是,此刻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我也一向在思索着。
李希贵教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用十分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一个他以往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
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
书中,李希贵教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
”“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
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学校里充满民主、平等,让教师、学生在学校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
“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
”多么朴实的语言,将教育这个让人觉得漫无边际的概念,用寥寥数言解释的淋漓尽致,我不由的为李教师的观点鼓掌。
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
反思几年来的教育历程,重新审视教育,我感觉教育应当像农民种庄稼一样,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缺少水份为它浇水,长满杂草为它除草,遭遇病虫害为它洒药,缺少营养为它施肥,让它能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一天一天长大,直到秋天收获果实,这期间我们不能拔苗助长。
而我们在实施教育的时候,总是期望学生按照自我期望的方向生长,更期望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成熟,不断地把自我的养分无私地输送给他们,期望他们全部吸收并强壮起来。
可是肥胖并不等于强壮,孩子们不必须会你给什么吸收什么,他们总是挑自我喜爱的零食去吃,他们才不管有没有营养,营养均衡,协调搭配的问题,只要口感好行。
父亲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遍及,研究博识,小我私家的文化修养极高。
爱的教育读后感(精选15篇)
爱的教育读后感(精选15篇)爱的教育读后感1在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后,我深有感触。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小学生的日记,其中还有他的家人给他的信。
所有内容都告诉我们,要心中充满爱,做一个有礼貌、懂礼仪、讲文明、懂得感恩的人。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每一个帮助过你的人心怀感激,报以微笑,当他也遇到困难时,真诚地去帮助他。
我觉得,我们首先要感谢父母,是他们养育了我们,为我们遮挡一切风雨,保护着稚嫩的我们,是我们健康成长。
父母为了我们,操碎了心,。
我们有一点点不舒服,他们都会关心地问,深怕我们有任何闪失。
父母,使我们第一个要感谢的人。
我们还应该感谢老师。
老师每天为我们辛勤的教书,讲解知识,却无怨无悔;老师每天在一方讲台上,默默耕耘,却不求回报。
老师为了我们,耗尽心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如果没有老师,就没有我们满分的成绩;如果没有老师,我们就不会懂得这么多知识。
老师那么平凡,却又那么伟大。
我们也要感谢老师。
……身边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去感谢的人,感恩别人并不难,别人劳累时,给他一张椅子;别人伤心时,好心地安慰他;别人摔倒时,主动去扶起……我们要知恩图报,而不是忘恩负义,心中充满爱,懂得感恩,世界就会更美好!爱的教育读后感2这个暑假,我读了很多书,而让我触动最深的是《爱的教育》这本书,它讲述了许多人间之爱,有同学之间的爱,有老师对学生的爱,有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其实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爱,只是经常被我们忽略。
只要你用心去体会,就会发现我们一直都生活在爱的世界里!让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6000里寻母——从亚平宁山脉到安第斯山脉(每月故事)》。
故事讲述了13岁的马尔科独自一人到南美洲去寻找他的母亲,他一路上遇到了许多艰难险阻。
特别是当他一次次脱着疲惫的身体到达母亲打工的地方时,发现母亲早已搬离,原本见到母亲的激动心情又马上跌落到了谷底。
因为心中对母亲的思念与担忧,他不顾劳累,日夜兼程地追寻母亲的足迹,希望早点见到亲爱的母亲。
2023年《爱的教育》读后感 (15篇)
2023年《爱的教育》读后感 (15篇)《爱的教育》读后感 1我读了《爱的教育》里的一个故事让我明白一个道理。
这个故事的名字叫《烧炭工和绅士》讲的是诺比斯和贝蒂吵架。
诺比斯见理屈就骂贝蒂的父亲是叫花子,贝蒂听了这句话羞怯极了。
到了家就告诉了爸爸,他的爸爸就到学校找教师抱怨,这时诺比斯的爸爸听到有人在说自我的名字就问怎样回事,教师就把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
诺比斯的爸爸十分生气,就把诺比斯叫过来向贝蒂道歉,并向贝蒂的爸爸握手。
诺比斯道完歉之后,贝蒂的爸爸往贝蒂背后一推,贝蒂就和诺比斯拥抱了起来。
这个故事的道理不用说你也应当明白就是不要傲慢、不要瞧不起人。
否则会使别人悲痛,自我也会受到惩罚。
我就经历过,有一次我上剑桥,教师把我安排的到了一个同学的旁边,我见他脏就不搭理他,躲他生怕他碰上我。
结果我挨了顿骂。
从此以后,我再也不瞧不起人了。
《爱的教育》读后感 2我用了整整一个寒假,终于将这本《爱的教育》看完了。
读完后,我被书中的爱深深感动了。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一个十二岁的男孩安利柯,用他的心p他的爱,去关怀和注视身边的世界。
发现,其实这个社会太值得爱了。
在这本书中,有一篇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每月故事中――万里寻母的故事。
这篇__虽然语言简单朴实,但却流露出母子之间的爱。
看完这篇__,我想起了我的妈妈,想到妈妈平日对我们的爱,我不既有点后悔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让我感到脸红。
就拿平日的我来说吧!我每天一回到家,就将书包扔到一边去。
妈妈则轻轻地将书包捡起来放好,又习惯性地唠叨了几句,就问:“今晚吃什么啊?”那时候,我真的觉得妈妈好烦,因为我总说随便,那妈妈还问来干嘛?我没有立刻回答妈妈。
现在想起来也有点后悔!读完这篇__,我不既感受到社会上的爱。
而且我还读懂了妈妈的爱!《爱的教育》读后感 3什么是爱的教育?我们有过爱情教育吗?这个问题我想大家都会问!其实我第一次看到这个话题的时候,也是愣了一下,静静地想了想才意识到的。
《爱的教育》读后感(精选15篇)_15
《爱的教育》读后感(精选15篇)《爱的教育》读后感1这个星期我用了五天的时间读完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当我读完这本教育人们怎样做人的好书,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我深有所感:这本书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这本书是通过一个小学生的日记的形式反映了社会各阶层的人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生活状况已以及他们对各种事物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情感与不同的处置方法,它是通过对生活的朴素的描写,使人感到人类多么需要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相互理解!里面有许多作者的小伙伴,他们是可爱讲道理的孩子虽然有的贫穷,有的富有,有的残疾,有的学习落后,但作者他从不计较,与他们玩得开心,学得快乐,并从开心和快乐中得到了教育,《爱的教育》这本书塑造出一个个貌似渺小却并不平凡的人物:小石匠,小铁匠,卖炭人的儿子,少年鼓手等等童年读后感,这些平凡的人物在许多感人事件,在我的心中激起了一阵阵强烈的感情。
我,一个泛泛之辈,有许多朋友,但真正的好朋友屈指可数,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但读完《爱的教育》后我懂得了我的好朋友为什么很少的原因了,要做一对好朋友不应该分贫穷贵贱,更不能因为自己朋友的学习差了而认为他不是你的朋友,而作为真正的好朋友应该在朋友困难是帮助自己的好朋友,这样才算是好朋友。
正如我们班的张晟他助人为乐,经常帮助同学,因此他有那么多的好朋友,我真感到羡慕。
我要向他学习。
这本书还教育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我毫不后悔用我寒假里的五天时间来读完这本书,读后感400字因为这本书令我收益匪浅,使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爱的教育》读后感2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叫《爱的教育》。
读完后,我深有感触。
《爱的教育》是一个叫安利柯的小学生的日记,但他写出了人间最朴实,最平常,最感人的真情,让我对爱有了更深的理解。
书中有安利柯的许多同学,有助人为乐的卡隆,有学习优秀的代洛西,无赖的弗兰谛,可怜的贝谛……其中,我归喜欢的是助人为乐、保护弱者的卡隆,因为卡隆乐于助人,不求回报,我们要学习卡隆不求回报,乐于助人,保护弱者的精神。
家庭教育读后感(精选15篇)
家庭教育读后感家庭教育读后感(精选15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庭教育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庭教育读后感篇1这本书一共分六章,其中每一个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教育理念都是通过一个个教育故事引出来的。
很庆幸我最近能读到这本好书,让自己在读书中反思,在读书中感悟,在读书中改变。
首先,在读这本书时,我再一次深深地认识到理解孩子的心的重要性。
这也是作者在第一章中就提到的。
我们曾经都是孩子,都有着自己各种各样的小心思,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
这些错误很多时候不是为了制造错误而犯的,很多时候是孩子的一种学习,一种对世界的探索,是孩子想得到肯定的一种方式。
但是,我们却大多数时候在曲解孩子的用意,一味批评,这是很不利于孩子成长的。
我们小时候肯定也有过同样的心思,过一样的事,犯过一样的错误,也一样地期待过别人的理解,但是遭到的却是批评,当时心里很不是滋味,那现在我们长大了,为什么却忘了当年的感觉,而用同样的方式处理同样的情况呢?这实在没有理由可以说得过去!后来,我也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因为父母、长辈的教育方式,会深深地给后代烙上烙印。
因此,我们在做父母以后,一定要去改变自己身上这些不好的烙印,不要让它出来“作乱”!而对于我这样一名教育者更应该把这些从长辈那继承来的烙印去掉,因为,我影响的不只是一个孩子,一个家庭。
其次,教育孩子要有原则,要让孩子知道什么事是坚决没有商量的余地的。
这样我们教育才能有效果。
对孩子的爱要有度,我们现在提倡不要给孩子浇凉水,但是也不能给孩子浇开水,两者都是对孩子成长不利的。
只有温水,才是真正适合的温度,才能教养出真正的能自律好孩子。
但是讲究原则不是苦口婆心、长篇大论的说教。
一来,孩子不能理解,说再多也是没有用的;二来,这样的说教很容易使孩子产生厌烦心理和抵触情绪。
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一定是要讲究方法,要做到见招拆招的。
《正面管教》读后感15篇
《正面管教》读后感15篇《正面管教》读后感1我想只要在日常教育中,我们以心平气和的心对待所发生的一切事,从孩子的角度换位进行思考,我们的教室一定会充满爱与欢乐,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健康成长。
当然,不管什么样的方法最需要的是我们要有正确的儿童观。
尊重、理解、关爱孩子的成长,赢得孩子,而不是要操纵孩子。
这是最近经常听到的关于正面管教的观点,学校的师训处也常常会推送一些正面管教的内容来分享。
貌似通过采用正面管教方式可以更好的教育学生,更好的`和学生相处。
恰巧上课时候的纪律问题,对问题学生的处理是我最薄弱的环节,对于吵闹的班级和学生我甚至惧怕上他们的课。
有时想要让他们更加的听话,就摆出老师的姿态,我常常会像泼妇似的大声怒骂,这样的方式也只能使他们安静一会儿。
这不是我想要的效果,非常的苦恼。
刚好,年级组长处有《正面管教》这本书,借来拜读了一下。
读完这本书后我被书中的成功案例吸引,我也可以成功吗?我尝试着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我选择了两个不听话、不配合的学生来尝试。
这两个孩子总是在上课时打嘴仗,无视我在讲台上的讲解,无视课堂,从不做操作练习,总是肆无忌惮。
小A最近特别爱说脏话,总和小B有仇似的,骂完了特别过瘾解恨!而小B也绝不会示弱,大声的怒骂回去,然后来来往往没几次紧接着动手动脚,太让我崩溃!每周一节信息课,次次如此,不断的发火、镇压,我都够了!很显然,这是每个老师最最不愿意发生的事情。
我开始责怪我自己,感觉自己被学生无视,很没有面子。
可是,阅读了正面管教的教学后,我开始这样尝试。
1、减少摩擦。
因为我带的班级比较多,不能记住所有的学生,所以为了上课的方便,我让学生按照学号坐,小A和小B是25号和30号,刚好在同一排,虽然中间隔了几个同学,仍被他们无视,最终我决定把他们换开,换到看不见对方的位置。
这样能减少双方的摩擦。
2、鼓励。
事先和小A、小B约定,这节课哪位同学守纪律,讲的话少,声音轻,对同学有礼貌,老师就给那位同学加星。
关于爱的教育读后感(15篇)
关于爱的教育读后感(15篇)关于爱的教育读后感1今天,妈妈送我到新华书店去看书。
到了那里,我拿了一本《爱的教育》。
我看得津津有味,仿佛呈现在书中。
这本书写了:小主人公安利柯升入了四年级,在四年级中,他认识了许许多多的好朋友,高尚正直的卡隆、真诚热情的可莱蒂、刻苦顽强的泼来可西、品学兼优的代洛西、不幸的耐利、虚荣的华悌尼、坏孩子勿兰谛……书中以小主人公安利柯充满爱心的视角讲述了发生在他身边的一个个故事。
其中,我最喜欢的人是可莱谛,他是安利柯的另一个好朋友。
在书中,他长穿着茶色的裤子,戴着猫皮帽。
他是一个很有风趣的人。
他经常在爸爸不在的时候帮忙看店。
他还很会利用时间,一边做事,一边复习功课。
比如:他利用搬柴的时候,来背法语课学的内容……看完这一段后我就想:如果我是文中的可莱谛我会帮爸爸妈妈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吗?我会像可莱谛那样合理的利用时间吗?我想我不会,在这一点,我就没有做到像可莱谛那样一个懂事的孩子,我以后要改进,像可来谛看齐。
在这本书中,是我最感动的是《爱的教育》之打架这一篇__。
在这篇__中让我感动的.一段是:因为勿兰谛因做坏事儿被校长勒令退学后,就想着找斯代谛报仇,于是在斯代谛回家的路上等着他,斯代谛每天都和妹妹一同回家,当斯代谛准备接妹妹回家时,勿莱谛悄悄来到她妹妹背后,一把揪住她的辫子,把她向后猛拉。
斯代谛为了保护妹妹自己身上却伤痕累累。
所以,我觉得这一段很感动。
读了这本书后,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一个道理: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我们进行情感与心灵的熏陶,培养我们的一颗爱心。
关于爱的教育读后感2人世间什么是爱?爱又是什么呢?爱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动力?带着这几个问题,我满怀期望地阅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
《爱的教育》是一部令全世界亿万读者都感动的伟大作品,它采用日记的形式,以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安利柯的眼光和口吻,向人们讲述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小故事。
从而反映了书中人物的精神:善良正义的卡隆,总是得第一的德罗西,勤劳的可莱蒂,孝顺的波列科西,酷爱读书的斯代地,爱国的伦巴第少年,鼓手,孝顺懂事的小抄写员朱利奥,为了救祖母而献出生命的费鲁乔,还有每月故事里的那些少年们……这一个个小故事感动了我,令我感慨万分。
《爱的教育》读后感(通用15篇)
《爱的教育》读后感(通用15篇)《爱的教育》读后感1《爱的教育》是一本教育我们要感恩父母的爱、老师的爱,要珍惜朋友之间的友情……《爱的教育》这本书告诉人们要懂得爱,珍惜爱,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不同,但只要看了《爱的教育》,就能体会到以前发生的事中都包含着类似的情感。
初读这本书时,我不知道爱究竟是什么?爱其实每天就在我们身边,但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
就如父母的爱,它是最简单的,却最容易忽略。
《爱的.教育》这本书中描写了一些积极进步,有阳光的少年。
他们有的家庭很贫困,有的很富裕,还有的身上残疾。
他们身上有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父母有着深深的爱。
我记得我们曾经学过一片课文叫《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它讲述了两岸同胞捐献骨髓的事情,他们互相关爱。
一心只想着大陆的同胞还在那等着骨髓呢,得赶紧送过去啊。
因为他们懂得真爱生命,懂得关爱。
读完《爱的教育》后,我知道了爱是多种多样的。
小到同学之间的友谊,老师、父母对我们的鼓励、关爱,大到两岸同胞捐献骨髓,“爱”应该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爱”也没有限制。
让我们去懂得爱,珍惜爱,感恩爱吧。
《爱的教育》读后感2看完《爱的教育》,让我知道爱是什么。
那本书介绍了我在一学期里的故事,体现出了爱:其中一个令人讨厌的人,却爱着自己伟大的祖国;小抄写员爱他的爸爸,几个月晚上帮爸爸抄写到凌晨几点;当“我”生病时,伙伴们不约而同地来送礼;一位小男孩因为心中充满爱,把掉进大河里的伙伴救了上来,那河可是成人去都生命垂危的;只有13岁的小男孩因为爱自己的母亲,从意大利走到美洲,寻找自己的`母亲……读了这本书,我感受到主人公和他的同学因为有了“爱”这个宝物,使他们让人喜爱。
那里的故事生动,使我感动。
看完这篇,我突然感觉到伟大的父亲,我却没有爱我的父亲,我要向“他”学习爱的精神。
爱是什么呢?爱是爱自己伟大的祖国;爱是生病时来的伙伴,不让我们感到寂寞;爱是太阳,给我们温暖;爱是父母的关心,伴我们成长;爱是书,告诉我们爱是什么……爱就像空气,常常被我们忽视,不要让它“消失”,就要拥有,多帮助其他人,才会得到快乐!书中有位男孩,因为太调皮,被开除学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书籍读后感(15篇)教育书籍读后感第1篇:《教育新理念》读后感教育书籍读后感第2篇:《守望教育》读后感教育书籍读后感第3篇:《优秀是教出来的》读后感值此新课改全面推进之际,作为教师的我要怎样才能与新课改同行,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更新观念,转变主角,学习掌握新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积累,更新,促进自我的发展呢首当其冲的,我认为还是读书。
博览群书,就应是我教师生存的务必之一。
二十一世纪的来临,预示着我已经进入了一个知识化,信息化的时代。
作为一个教育者,怎样使自我在日新月异的这天,在教育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着实值得思考。
要想让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合作,学会如何交往,那么教育者本身就就应处在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我的位,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并将这些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透过学习《教育新理念》,《给教师的一百条推荐》这两本书,使我能够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更新了自我的教学理念,真是受益匪浅。
例如,在《教育新理念》第一章”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因为我是从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这是一门比较开放的学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为教师,在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又就应具有什么潜力,充当什么主角呢我想:教师就应让学生学会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它是激发学生用心思考,独立探究,掌握知识和培养学习潜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输出信息并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以及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主要渠道。
但一向以来,课堂提问仿佛是教师的专利品,学生只是这些专利品的代言人。
如何让教师”会问”已成为众多人研究的话题。
但从课堂改革出发,从培养学生创新潜力的要求出发,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用心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已成为当前课改的重点之一。
又如,读了《教育新理念》,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务必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务必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
这就需要我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我的头脑,使自我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
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
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
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
教育务必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
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务必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我的思想。
仅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透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教育书籍读后感第2篇:《守望教育》读后感在目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道德愿望与行为、道德投入与产出相差甚远的状况下,怎样的道德教育才能让道德律走进孩子的心灵呢?读刘铁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一书,令我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书中对道德教育的阐述,用的标题虽然是“教化的困惑”,体现了作者对道德教育沉重的忧思和对教育问题复杂性思考的审慎,但实实在在是以一个学者的思想为我解了惑。
在“关注我时代的伦理觉悟”、“走向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从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开始”等篇目中,我看到了作者想要阐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目标要下移、资料要贴近实际、采取的方式要适合孩子。
个性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借鉴。
每个人的童年,都就应是被故事浸润着的。
阅读故事能够让孩子掌握知识,获得日常生活中不必须能够拥有的情感体验,同时,他也必然地从中获取人生的启蒙,教化的熏陶。
一个成年人,他可能不是文学爱好者,没有读过多少成人的名著,可是他不会不明白安徒生、格林兄弟、王尔德……一代代儿童透过阅读童话完成了自我的精神成长,而这些大家的作品也在孩子的阅读中成了经典,成了不褪色的永恒。
“美德故事也许不如道学家的‘道德推理’来得严密、系统、深刻,但却能够比‘道德推理’更加直截了当、更简明易懂、更亲切可心。
”“优美叙事的伦理是让人去体验、感受、关切于一种真实的伦理境遇,而不是如规范的伦理让人被动地理解道德律令。
”置身于多元时代中的道德教育,怎样走出现实的泥沼、在缺憾中不断前行,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而其中的关键,就应是让德育从神坛走向下界,回到人间,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美丽温情的美德故事,就应是这路途中的一把钥匙。
因为,任何一个人,或许会反感以讲道理为主的规范德育,但却无法拒绝美德故事对心灵的关照和沐浴。
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
爱心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可是又和人类的理智、道德、审美、人格相互关联。
“爱心育人”不仅仅是一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义的体现。
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世界上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吗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够持续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
让我把对孩子发自肺腑的爱寄托在故事中,让孩子去触摸、感受这个世界的美丽、欢乐与芬芳,从而成长得更健康、更茁壮吧!教育书籍读后感第3篇:《优秀是教出来的》读后感第一次听到《优秀是教出来的》这本书的名字时感觉怪怪的,优秀当然是培养出来的,这本书到底想要说明什么呢?于是冥冥之中就对这本书充满了渴望。
一拿到这本书,我就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结果出乎意料的是我没有那种“眼前一亮”的感觉,相反觉得作者罗恩克拉克先生所描述的教育场景,所提的要求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说话先要讲礼貌、主动询问表关心、乘坐公车不吵闹、见到教师问声好,完成作业不拖延等这些不都是我教师平时经常强调的吗?书中没有长篇累牍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细节。
可是再次拜读第二遍的时候,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这种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
对于一个小学教师来讲,《优秀是教出来的》确实是一本不可不读的好书,让我对教育又有了一层新的认知。
作者抓住教育过程中容易被人忽视的细节,既对孩子严格施教,又用爱心和热忱赢得了他的爱戴和尊敬。
克拉克教师不仅仅仅将注意力放在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并且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教养。
作为成功的教育者,作者在书中没有谈及如何教书、如何分析教材、如何准备教案,而更像是在谈论如何为人处事、待人接物。
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生动形象,作为读者丝毫没有感觉枯燥乏味,相反感觉作者所描述的就在我身边,亲切自然。
书中讲述的创造奇迹的55个细节确实常常被人忽略,而正是细节创造了奇迹,成就了辉煌。
书中提倡对孩子要从小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一举一动中体现出尊重孩子、宽容孩子、赏识孩子,并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从生活中学习,从鼓励中学会自信、从宽容中学会耐心、从赞美中学会感激、从接纳中学会自爱、从赏识中学会行动、从分享中学会感激、从诚实中学会真理、从公平中学会正义、从关心中学会尊重、从保护中学会信任、从关爱中学会友善……在日常的工作中,罗恩克拉克的几点做法给了我不少启示。
例如:一个“问题”学生已经很多天没有交作业了,罗恩克拉克和他家长联系了多次都没有联系到。
有一次总算联系到了,克拉克就把这个不好的消息直截了当地告诉了这位学生的家长,想得到这位家长的支持。
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家长听完了竟然说:“我孩子在家里也一向如此,你就将就一下吧”。
这个回答真是让克拉克哭笑不得。
也许是克拉克他自我认识到了自我的这种和家长的交流方式有待改善,所以在另外一个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他改变了策略。
他首先是耐着性子给这个家长拨通了电话,与第一个学生的处理方法不一样的是他没有直接向这位家长“告状”,而是向这位家长违心地说他的孩子这段时光表现如何如何好,这位家长听了以后自然十分高兴,表示要教师对他的孩子必须继续严格要求,家长会极力配合。
过了两天,克拉克再次拨通这位家长的电话,这一次向这位家长陈述了孩子这两天的不好的表现,家长当然十分气愤,当即表态,用心配合教师的工作,回家必须批评教育自我的孩子。
看完罗恩克拉克的处理方法,真是佩服他的别具匠心。
事在人为,同样一件事情,不一样的处理方法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所以今后我在工作中必须要有所创新,在对待后进生问题上必须要赏识和批评相结合,多渠道地转变后进生。
优秀是教出来的,一般的人对于这个教育都有一种狭隘的理解:那就是学校教育。
其实不是这样的。
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才会使我的孩子变得优秀。
总之这位教师的做法让我更深切的感受到教育的魅力,教育的机智和教育的挑战。
教育书籍读后感第4篇:如今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都是家长的掌上明珠,在家庭的温室下成长,而同龄的玩伴很少。
这就使孩子进入学校以后不懂得如何与其他同学相处,造成这样那样的矛盾。
作为教师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
再者,低年级的小朋友不明白如何学习,良好的学习方法这个概念对他来说几乎为零。
所以,教师的职责是既要从小就培养学生怎样为人处事,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
教师年长于学生,知识﹑处事都胜过学生,并且自古以来就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所以我认为:教师=老妈+师长。
作为班主任的我,在工作中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履行教师的职责。
可是我毕竟年轻,工作时间也不长,所以在教育学生某些地方做的还不够好。
有幸的是,假期里读:《卡尔·威特教育全书》,《1-2年级,决定孩子一生的100个关键细节》(以下简称《细节》)这两本书给我以后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多灵感。
卡尔·威特先生的书中说:“决定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是教育而非天赋。
”这句话我深表赞同,即使是资质平庸的学生,只要教育方法合理,也一样能成为杰出的人。
书中还谈到:“必须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这是教育学生最重要的法则”。
作为教师我深有感触,千万不能因为学生仅有七,八岁或者他有些幼稚的举动而伤害到他的自尊心。
我从事低年级学生的教育工作,小学生的心敏感又脆弱,如果学生不细心犯错误了,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够当着许多学生或者家长的面批评,这样不仅仅达不到教育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
能够采取单独和他谈话的方法,给他讲一些简单易懂的道理,用真心去教育他,让他认识并改正错误。
当你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学生时,学生也会给你回报。
也许,一个人的一生会因为你的一句话而改变。
书中讲述了一些当代的杰出人物以往是父母、教师眼中的“差生”、“笨蛋”、“问题学生”等,可是他之后却成功了。
这让我从中悟到对每个学生都要充满爱,我是有亲身经历的,我班有个小女孩,家里父母关系不是很好,对她的心理产生了影响,所以我就格外关心她、疼她。
之后她的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与同学关系也越来越好,学习也用心多了,所以成绩也渐渐好了起来。
多给孩子一些宽容,让他在教师爱的眼光中充满自信,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