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年土地利用情况统计(2000-2017)(二)

合集下载

2000_年以来中国农村土地政策及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研究_Study_on_the_Changes_

2000_年以来中国农村土地政策及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研究_Study_on_the_Changes_

Urbanization and Land Use 城镇化与集约用地, 2021, 9(4), 70-75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21 in Hans. /journal/ulu https:///10.12677/ulu.2021.940102000年以来中国农村土地政策及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研究谢 潇1,2,3,4*,李健锋1,2,3,41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2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3自然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4陕西省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收稿日期:2021年10月1日;录用日期:2021年11月3日;发布日期:2021年11月11日摘 要土地利用与土地质量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命脉。

自2000年以来,我国不断重视农村发展,制定了一系列土地政策,这些政策对土地的使用情况产生了一定影响。

通过搜集文献和统计数据资料,对我国近年来的农村土地政策、土地利用情况及土地质量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

研究发现,农村土地利用及土地质量受到国家政策、社会经济、自然条件等的共同作用,近年来政策的有效实施减缓了耕地数量和质量的下降,但全国耕地质量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应当加大土地整治力度,综合运用多种措施,不断提高土地质量。

关键词土地政策,土地质量,耕地面积,土地利用Study on the Changes of China’s Rural Land Policy and Land Utilization since 2000Xiao Xie 1,2,3,4*, Jianfeng Li 1,2,3,41Institute of Land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Shaanxi Provincial Lan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Xi’an Shaanxi 2Shaanxi Provincial Lan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Xi’an Shaanxi 3Key Laboratory of Degraded and Unused Land Consolidation Engineering,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Xi’an Shaanxi 4Shaanxi Provincial Land Consolida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Xi’an Shaanxi Received: Oct. 1st , 2021; accepted: Nov. 3rd , 2021; published: Nov. 11th , 2021 *通讯作者。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国家级数据库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国家级数据库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国家级数据库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次调查”)国家级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是二次调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保证二次调查国家级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方案。一、目标任务(一)目标建设二次调查国家级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实现国家对二次调查成果的集中管理,借助于国土资源主干网和金土工程及“一张图”工程的支持,保证调查成果充分应用于国土资源管理日常业务,为土地资源宏观规划和管理决策,提供快速、准确、翔实基础数据,满足国家对县级土地调查数据管理和应用的迫切需求。建成长效的数据上报和快速更新机制,保持土地调查数据库的现势性,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土地调查数据库的互联互通和同步更新,满足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国土资源基础数据的广泛需求。(二)任务1.建设国家级土地调查数据库。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以县为单位进行成果统一汇交和整合集成,对调查成果数据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存储。在平面方向, 保证各区域数据成为逻辑无缝的整体。在垂直方向,通过统一的空间坐标定位保证各类数据能够实现空间上的叠加和套合。在数据内容上,实现对土地调查的图形、属性、影像等空间数据及其他非空间数据的逻辑一体化管理。2.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按照土地调查和软件开发的有关标准和程序,开展数据库管理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软件开发、测试运行等建设工作,开发具有数据输入输出、数据编辑、统计汇总、更新交换等功能完备的国家级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满足国土资源日常应用需求。3.长效的数据更新和上报机制建立。开展土地调查数据上报及更新技术方法的研究,在试点示范的基础上,建立数据更新和上报的长效机制,开展国家级土地调查数据库更新,实现对变更信息的及时汇总统计,以及对数据库的及时更新维护,保证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成果的现势性。二、原则与依据(一)原则1.统一标准。依据二次调查实施方案的要求,在统一的国土资源信息化标准框架下,按照统一的数据建库及系统开发标准和规程规范,开展国家级调查成果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确保系统能够实现与部已有系统顺利衔接,实现数据快速调用和共享。2.突出重点。为了更好地与部“金土工程”衔接,二次调查国家级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要突出重点,优先考虑实现对二次调查成果数据的基本管理需求,包括数据的显示、查询、汇总、统计和上报更新等。3.分步实施。二次调查国家级成果的数据量庞大,系统建设周期长,必须在开展周密用户调查、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的基础上,注重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循序渐进,分步实施。4.合理继承。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经多年努力,积累了一批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建立了一批基础数据库,已初步建成了土地数据的存储平台等环境。合理继承和充分利用现有的国土资源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成果和经验,可避免重复建设,提高数据库建设的速度和应用效果。(二)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2.《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3.《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4.《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 1015-2007。5.《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 1016-2007。6.《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TD/T 1016。7.《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全国土地调查办。8.《二次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全国土地调查办。9.《二次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全国土地调查办。10.《二次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技术规范》,全国土地调查办。11.《二次调查底图生产技术规定》,全国土地调查办。12.《二次调查基本农田调查技术规程》,全国土地调查办。三、国家级成果数据库内容二次调查采用全数字化作业方式,逐级建立土地调查成果空间数据库。国家级成果具有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复杂、数据格式多样、安全管理要求高等特点。数据库主要包含以下数据内容。(一)数据内容。国家级成果管理系统主要存储二次调查形成的全国农村土地调查数据以及相关影像等数据,同时也包括以后每年度更新的土地调查矢量数据和影像数据等更新数据。主要数据包括:1.矢量数据,包括:基础地理要素、土地利用要素、土地权属要素、基本农田要素、其他要素等。2.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数据,包括1:2000、1:5000、1:10000和1:50000 DOM数据;3.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4.元数据,是各种数据自身的描述数据,包括土地调查数据库元数据、DEM元数据、DOM元数据等,为文本数据;5.其他相关数据,包括:各地建库相关文档、验收报告、核查报告、数据汇总表格等。(二)数学基础。根据二次调查技术规程,所有成果的空间数学基础如下:●坐标系: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地图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分带方式:1:5000、1:10000标准分幅数据按3°分带,1:50000标准分幅数据按6°分带;●分幅和编号:采用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具体见《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13989)。(三)数据量估算。二次调查采用高精度正射影像数据和全数字化调查作业方式,大大提高了调查数据整体精度和调查效率。但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调查成果数据量。根据估算,二次调查产生的数据量初期达到150TB,备份数据量约300TB,并且数据量将会逐年递增。这些数据内容复杂,种类多样(包括矢量数据、栅格数据和属性数据),尺度不同(有县、市、省、国家多种尺度),对于数据的应用需求也从宏观到微观,复杂多变。具体数据量估算如下:1.DOM影像数据不小于55TB;2.DEM数据不小于10 TB;3.矢量数据不小于2TB,内容包含:1:2000地区、1:10000地区和1:50000等比例尺地区土地利用数据,数据格式包括国家统一要求的VCT格式和原始建库数据格式;4.文档及其他数据约为0.5TB;5.中间成果数据不小于30TB,包括底图生产过程数据影像以及说明性文档等。(四)数据格式。空间数据要求采用空间数据标准交换格式(VCT)。为保证数据建库的顺利进行,还需上交原始建库格式作为备用。四、技术路线(一)总体技术路线。统一数据质量标准,在各省汇交的县级成果基础上,采用国家统一开发的数据质量检查软件,组织开展数据库自检与汇总;依据国家级数据库建设方案和建库技术要求,对数据进行整合集成。以调查成果数据的管理需求为最终目标,充分利用已有软硬件和网络等基础,优先采用成熟技术,开发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国家级数据库管理系统,保证建成系统实用、安全、可靠、可扩充以及易维护。具体技术路线图如图1所示。图1. 二次调查国家级成果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总体技术路线图(二)系统总体框架二次调查国家级成果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总体结构从下到上主要分为基础存储、数据维护、数据应用/数据服务三层。从功能上,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包含:数据检查、数据更新、数据入库、数据查询统计、数据分发服务、数据安全、数据维护、数据备份、数据汇交等功能模块。其中数据检查、数据更新、数据入库、数据安全、数据维护、数据备份属于数据维护;数据查询统计、数据分发服务功能模块属于系统应用和服务。系统的总体结构如下图所示:图2:二次调查国家级成果管理系统总体结构图国家级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专门的中间件对国家级数据库进行管理与调用。中间件主要负责成果数据的存储调度,并为国家级管理系统提供相应的接口,实现对调查成果数据的调用与分析。对成果数据管理以及数据服务等功能由国家级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三)系统存储环境设计国家级数据库数据量巨大,常规的数据存储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数据库建设与应用服务的要求。应采用专门的海量数据存储模式实现系统的高效运行。一方面,应有足够的存储能力存储二次调查生成的各类成果数据,尤其是在线存储容量和备份系统容量。应具备相应的磁盘共享软件,提高数据管理效率,满足数据及时服务和处理需求,满足对存储空间的合理需求;另一方面,构建分级存储机制,实现数据生命周期管理,建立经济高效可持续运行模式。增加二级存储系统,按需构建相应比例的在线、近线和离线存储空间,提高存储系统性价比,利用自动备份归档软件和海量数据分级存储管理软件,实现海量数据快速迁移。通过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满足不断增加的土地调查数据对存储管理的需求。系统存储要求具体规划为:1、在线存储容量达150TB,其中SAN光纤阵列50TB、NAS文件存储容量100TB、近线存储容量100TB;磁带库备份空间200TB,离线磁带存储容量可任意扩充;考虑今后备份不能影响业务应用,还将利用虚拟磁带库技术进行虚拟存储。2、通过软件和接口开发定制工具,实现完整的数据备份恢复和分级存储策略、实现快速的数据迁移、利用双机或集群技术实现系统备份、7 X 24小时不间断运行、数据处理负载均衡等功能。3、考虑到系统的重要性和系统管理数据的涉密情况,存储网络系统建设达到国家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三级标准。(四)土地数据存储管理平台系统建设基于目前已建成的土地数据存储管理平台。该平台依托专业存储系统硬件,面向数据存储综合管理,建设多源、多应用管理模式的海量数据存储管理平台,对调查成果数据的集中管理,实现对海量数据集中管理和数据多元化应用相结合。设计采用底层数据库管理与系统开发分离的模式,大大提高了二次调查成果数据的管理效率和应用系统运行性能、有效地减少了重复投资。图3:土地数据存储平台技术框架图土地数据存储平台按数据生产过程,将成果数据划分为四类:原始建库数据、整合成果数据、发布数据和元数据,并分别由资料数据库、成果数据库、应用数据库、元数据库存储管理。土地存储数据管理系统包含了监控管理功能、权限管理功能、资料入库功能、产品定制功能等,实现了按不同用户权限对数据进行整理、入库,同时满足国家级数据库管理系统请求的及时响应。国家级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应用接口的方式,提供数据成果对外服务:一方面通过提供平台功能来满足数据管理需要;另一方面通过提供数据应用接口,满足平台功能扩展和外部应用系统的数据应用要求。基于土地存储系统提供的接口,国家级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对海量调查数据的快速与直接调用。(五)关键技术1.海量数据组织与高效检索技术(1)数据组织模式。二次调查成果涉及全国2864个县级调查单位,数据量达几十TB。将这些海量数据有效地组织起来,实现数据的高效管理和服务,又最大程度减少数据整合的工作量,是国家级数据库建设需要考虑的关键点。不同的数据组织模式以及用户应用需求将直接影响数据的访问效率,对国家级管理系统正常运行至关重要。(2)海量数据的高效管理技术。二次调查数据库的数据内容复杂,数据量巨大,根据前期调研结果看,目前国内还没有类似的数据库建设成功经验。当前基于海量数据的管理模式均是将数据存储管理与应用需求分开,由专门的存储管理软件在专业存储设备支撑下进行海量数据的管理维护,应用系统通过专门接口实现对数据的调用。2.空间数据库增量更新技术按照变更工作需要,各地每年的更新数据都将汇总至国家级数据库。因此,保持增量数据的快速更新,保持更新前后数据质量的统一和一致,是保证系统长效运行的关键。国家级数据库更新的难点在于数据更新面广,汇交数据格式不统一,数据质量有差别。因此,在现有成熟的空间数据增量更新技术的基础上,应针对二次调查国家级成果数据新特点进行专门研究,定制专门的空间数据更新方法与模式。3.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是一种保证数据发挥长效作用的管理模式。海量土地调查数据的有效,尤其是长期管理离不开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数据生命周期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存储管理成本、提高成果管理系统的管理效率。二次调查数据内容复杂,数据存储压力巨大。因此,必须对数据成果进行科学分类,有效组织,制定数据生命周期管理策略。五、管理系统建设需求分析(一)系统定位与意义国家级成果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是整个二次调查成果的集中体现,对于二次调查本身和后续的土地变更调查制度建设均有着重要的意义。二次调查中各地建设完成的数据库将集中汇交进入国家级土地调查数据库系统中进行统一管理,并与年度变更调查工作充分衔接,实现对数据库成果数据的年度更新。国家级数据库管理系统,包含覆盖全国每块土地的利用现状数据和影像数据,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全面翔实的基础数据支持。通过该系统,国家可详细掌握全国每一地块的土地利用以及变化情况,满足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建库与日常管理的要求,实现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成果汇总分析的应用,满足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发布服务以及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年度变更与数据检查核查的需求。建设国家级成果数据库与管理系统,将有助于建立和完善全国土地调查数据的长效应用与更新制度,对推动土地调查数据的全面充分应用,为国土资源管理参与宏观调控和服务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持续的土地基础数据支持等有着重要的意义。1.国家级数据库管理系统与县市级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关系。国家级系统管理的对象是二次调查形成的所有调查成果数据。其建设目的是为了实现对全国各县级调查数据库的整合与集中管理。因此,各地上交的数据格式均要满足国家级数据库的入库要求。即各地上交的数据均需经过县市级自检、省级质量检查和国家级核查,并且经过各级的接边处理,实现了数据质量和内容的统一与一致;通过了国家级数据库入库前质量检查,确保进入国家数据库的数据无错误。国家级数据库的数据应与地方数据库保持一致,保证国家级数据库数据内容的权威性。2.国家级数据库与国土资源部其他系统的关系。国家级数据库是“一张图”系统以及国土资源监管平台的基础,系统建成后,将实现对土地的批、供、用、补、查的全面监督和管理。国家级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负责对二次调查数据的管理及更新维护,并向金土工程汇交全国土地调查数据。金土工程负责建立二次调查数据的应用服务系统,实现二次调查成果数据在部内的充分应用。(二)系统建设总体需求系统建成后,将实现对国家基础土地数据的全面、真实、持续的掌握,为国土资源管理参与宏观调控和服务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数据保障,为国土资源相关重点工程提供基础支撑。从整体上分析,系统主要应满足以下需求:1.海量空间数据的快速组织管理根据初期估算,国家级成果数据库数据量将在数十TB以上,而且后期每年的变更维护数据量也会有TB级增长。整个数据库数据内容复杂,数据量大、应用多样化。因此,系统不仅应支持多元化数据的能力,还应支持海量数据的快速查询、检索、统计分析等服务,尤其要支持TB级空间数据的快速浏览与查询。系统应能够具备快速响应各用户端的数据服务请求,尤其是在多用户大数据量并发的情况下能够快速提供数据服务的能力。2.快速、稳定的数据入库、更新与维护机制国家级成果数据库主要是对二次调查成果进行集中管理,同时还应保存对以后每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的入库以及维护。这也是保证系统长效运行的关键。数据库质量是维持数据库长效运行的重要因素,入库数据必须保证其通过省级质量检查与国家级核查,通过国家统一下发的数据库质量检查软件的检查,没有数据错误。因此,系统必须保证在质量检查规则上与质量检查软件保持一致,保证入库无错误。系统应按照土地调查数据更新制度的要求,实现每年各地更新数据的快速入库,并保证数据质量的统一。系统应提供完善的更新数据入库的流程,支持海量数据下的增量更新管理。3.强大的数据查询统计分析能力国家级成果管理系统不仅要满足国家级管理的要求,而且承担着为国土资源管理各类业务提供基础数据的任务。因此,数据库的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应满足不同的业务应用需求。系统应按照二次调查和国家更新调查的要求,输出符合规程规范要求的各类汇总表格和图件;系统应具有数据分析功能,对每年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决策支持;系统可以为相关用户提供到全国每一块土地的位置、属性、变更等信息快速浏览与查询的服务;系统还应支持各类统计图表、专题图件的制作与生成。4.全方位数据安全保障以及快速数据分发与服务作为国家级成果数据管理系统,数据安全保障至关重要。系统应提供完善的数据安全保障机制,具有强大的海量数据备份与恢复的能力。针对系统服务的不同部门,应有严格的用户权限管理机制,确保数据能够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国家级成果管理系统还应具有提供快速数据分发与数据服务的能力,针对不同用户的不同数据请求,系统应能够及时响应,同时分发相应的数据。系统定位为国家级涉密系统,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也应支持数据的离线分发模式。5.多形式多尺度的动态成果展现模式在实现全国调查成果的应用分析的同时,系统还应支持不同尺度的成果浏览模式,支持不同尺度浏览时要素的自动筛选加载;支持矢量、栅格数据的空间叠加显示;实现数据产品的加工制作等。通过多种成果展现模式,满足二次调查国家级成果数据浏览需求。上述需求只是针对系统的初步分析,二次调查国家级成果管理系统的详细需求应在总体需求为基础进一步展开。(三)国家级成果数据库建设需求1.国家级成果数据情况说明国家级成果数据库内容主要是各县汇交的二次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二次调查生产的底图产品、DEM及其他类型的数据。数据类型主要包括空间矢量数据、栅格数据以及文本数据。国家级数据库中各县级成果矢量数据以县级行政单元进行统一组织存储,影像数据按照标准分幅进行组织存储。空间数据库采用高斯投影,西安80坐标系、各县区采用自身的中间经线。2.针对于微观/宏观需求的数据存储策略(1)微观(县市级)应用需求及存储策略要求满足市县范围内空间矢量/栅格数据的浏览、叠加分析、属性查询、空间查询、统计分析、空间面积量算、距离精确量算等需求。针对于该类需求,在数据存储策略上,县级范围内应用可直接调用县级成果数据,市级范围内应用也通过调用县级成果数据实现,其中空间数据浏览通过管理系统的动态投影来实现。(2)宏观(省、国家级)应用需求及存储策略要求满足国家和省级范围内空间矢量/栅格数据浏览、叠加分析、属性查询、空间查询、统计分析、空间面积量算等需求。该类需求在形式上需求与微观需求相一致,但由于涉及数据量巨大,按照直接调用县级成果的数据组织模式,将严重影响系统运行速度。因此,需要采取不同的数据存储策略来支持。结合成果数据库的数据逻辑特征(不同层级之间数据为汇总、整合的关系),采用建立不同层级快速索引机制的模式进行数据存储组织。该机制设计为:通过建立中间辅助成果库的形式,应对国家、省级范围内对海量数据调用的需求。首先,建立省级、国家级的中间统计成果数据,与县级数据必须保持动态一致;其次,建立分级快速索引机制,应对不同范围内空间数据、影像数据的浏览查询分析,即在不同尺度上显示相应尺度的图件或影像,当调整至其它尺度时,自动切换至相应尺度的图件或视图。该索引机制设计为:⏹全国范围浏览——调用国家级数据⏹全国范围统计——调用国家级数据⏹全国范围空间运算——调用相应索引和相应县级数据库⏹省级范围浏览——调用省级数据⏹省级范围统计——调用省级数据⏹省级范围空间运算——调用相应索引和相应县级数据库⏹市级范围操作——直接调用县级数据库⏹县级范围操作——直接调用县级数据库⏹跨省、跨市、跨县区域范围——根据尺度调用相应索引库,并按照范围分别调用相关数据。第三,为更好地实现上述的索引机制,还应建立部分中间辅助成果,提升在调取全国大范围数据时系统的浏览与查询速度。中间辅助成果应包含国家、省的汇总统计数据以及相应比例尺的缩编图件,以及镶嵌好的大范围遥感影像数据等。辅助成果需要预先设置数据读取规则,或事先进行数据整合镶嵌等预处理。(3)其他专项数据存储策略对于全国部分城市年度监测数据等专项数据,考虑到数据类型与覆盖范围均不相同,可采取单独入库存储的办法。3.不同尺度数据要求对应于不同层级快速索引机制,国家级成果数据库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对数据的要求也不同。具体如下:。

我国耕地保护制度的变迁

我国耕地保护制度的变迁

“民以食为天”,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压舱石”,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不断进步,粮食安全已由供给短缺转变为供求基本平衡的稳定阶段。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耕地安全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耕地保护也在不同时期面临着不同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出台了相应的制度和政策。

根据耕地保护制度的特点及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我国耕地保护制度的形成和演变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耕地保护制度的萌芽时期(1978~1985年)据统计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耕地面积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耕地保护问题没有得到应有重视。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进入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阶段,导致耕地快速减少。

1982~1985年,耕地保护问题急切性初步显现,主要特点就是土地多头管理、耕地被大量无序占用。

这一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在农牧渔业部内成立了土地管理局。

经过农村制这一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成立了国家土地管理局和颁布了《土地管理法》,耕地面积锐减势头初步得到控制。

1986年3月,将“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并在1994年7月4日颁发了《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开始实施以耕地保护为目标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我国第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86~2000年)在这一阶段编制也顺利完成,明确了切实保护耕地、保障必要的建设用地、努力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实行土地“开源”与“节流”并举的方针,并要统筹兼顾、量力而行,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这一时期耕地保护政策欠缺系统性,多属应急行为,政策实施效果有效期短,难以应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耕地占用的需求。

自1990年以后,全国普遍形成开发区热和房地产热,加之农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工矿用地的扩张,耕地占用规模因此而扩大,直接带来了耕地保护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的建立、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理念的提出,促使更加系统、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体系得以形成。

党河流域2000-2017年土地利用变化

党河流域2000-2017年土地利用变化

第45卷第4期2020年12月甘肃林业科技Journal of Gansu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gy Vol. 45 No. 4Dec. 2020文章编号:1006-0960(2020)04-0025-04党河流域2000-2017年土地利用变化李珍存,杨宇翔,张华堂,赵万奎,赵方圆,王琼芳(甘肃省生态环境监测监督管理局,甘肃 兰州 730020)摘要:利用2000年和2017年两期土地利用矢量数据,对党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党河流域土地总面积4 609 216 hm 2,未利用地占比59.89%,建设用地、耕地占比不足1%;17年间,各地类之间均有互相转移,未利用地、牧草地分别减少630 063、14 3310 hm 2,林地、湿地、耕地、建设用地分别增加614 915、150 284、6 338、1 836 hm 2;耕地稳定性最高,其次是未利用地,建设用地和牧草地稳定性差,保存率分别为76.85%、69.34%、33.33%和34.77%。

关键词:党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中图分类号:F301.24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 1006-0960.2020.04.006Study on Dynamic Development of Land Use in Dang River inGansu Basin From 2000 to 2017LI Zhencun, YANG Yuxiang, ZHANG Huatang, ZHAO Wankui, ZHAO Fangyuan, WANG Qiongfang (Gansu Provincial Bureau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and Supervision , Lanzhou 73002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vector data of land use in 2000 and 2017, the land use change in Dang River basin was analyzed statistical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land area of Dang River basin was 4,609,216 hm 2, and the unused land accounted for 59.89%, and the construction land and cultivated land accounted for less than 1%. In the past 17 years, there were mutual transfers between different regions. The unused land and grassland decreased by 63,063 and 143,310 hm 2 respectively, and the forest land, wetland, cultivated land and construction land increased by 614,915, 150,284, 6,338 and 1,836 hm 2 respectively. Arable land has the highest stability, followed by unused land, construction land and grassland have poor stability, and the preservation rate is 76.85%, 69.34%, 33.33% and 34.77% respectively.Keywords: Dang River basin; land use; dynamic收稿日期:2020-11-23资助项目: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2019年林业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项目。

我国土地资源现状

我国土地资源现状

• 耕地质量差,退化严重。全国66%的耕地 分布在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区,只有34% 的耕地分布在平原、盆地。耕地总体质量 不高,与发达国家或农业发达国家相比, 粮食单产相差150~200公斤。全国还有 9100万亩耕地坡度在25度以上,长期耕作 不利于水土保持,需逐步退耕。
• 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耕地利用率低。我国拥 有宜耕荒地资源2.04亿亩,按照60%的垦殖率 计,可开垦耕地1.22亿亩。但由于生态保护的 要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受到严格限制,今后通 过后备资源开发补充耕地已十分有限。 我国的耕 地现状,从人为因素来看也是相当严峻的。根据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1998年全国净减耕地 391.5万亩,1999年净减耕地654.9万亩。从 近两年的耕地变化情况看,我国耕地保护工作虽 然取得一定成效,但耕地保国约有1/3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
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相当于 在全国的耕地上刮去1厘米厚的地表土,所 流失的土壤养分相当于4000万吨标准化肥, 即全国一年生产的化肥中氮、磷、钾的含量。 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耕作方 式和植被破坏。
耕地退化原因-荒漠化
中国的土地资源
由于基本建设等对耕地的占用,目前全国的耕地面 积以每年平均数十万公顷的速度递减。
耕地资源特点
• 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从自然因素讲也就 是耕地的基本国情,可概括为“一多三 少”,即耕地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 量的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
• 人均耕地少,分布不均衡。我国国土面积 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可以说是 幅员辽阔。但由于可利用土地少,加上人 口众多,我国土地资源相对贫乏,特别是 作为农业生产基础的耕地更为紧缺。
耕地退化原因-土壤养分不均
• 此外,土壤肥力演变趋势表明,农业土壤 资源土壤养分不平衡现象明显,部分地区 土壤肥力有下降趋势。长江中下游的样本 地区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明显上升,全氮 和速效磷含量增加,速效钾含量略有下降, 土壤酸化现象明显。华北的样本地区平均 有机质含量略有改善,全氮和速效磷含量 增幅较大,但速效钾含量损耗很多。东北 的样本地区四个土壤肥力指标平均含量均 有下降,且有酸化趋势。

建国以来我国耕地数量变化的历史考察与启示

建国以来我国耕地数量变化的历史考察与启示

图11949-1986年的耕地总量变化情况[1]收稿日期:2007-06-18;改回日期:2007-09-06作者简介:傅超(1982-),男,副主任科员,从事土地经济与城市经营研究。

①虽然也有学者认为该数据由于受各级利益关系和调查误差等多方面的影响而质量不高(郑云阳,2003)。

但已是当前所能获得的相对精确的耕地面积数据。

建国以来我国耕地数量变化的历史考察与启示傅超1,郑娟尔2,吴次芳2(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北京100013;2.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29)摘要:分三个阶段对我国建国以来的耕地数量变动史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阶段耕地数量的变动情况及相应的政治、社会背景,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历史经验以供现行耕地保护参考,同时提出耕地减少分析对宏观调控的意义以及耕地保护政策需要严格执行的必要性。

关键词:耕地;耕地数量;历史考察中图分类号:F301.2文献标识码:A近年来,我国一直强调用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来保护耕地,并采取了用途管制、耕地占补平衡和总量动态平衡等措施,但耕地总量仍呈逐年递减之势,这成了耕地保护中的怪现象。

“耕地保护”在“两会”被如此重视,说明“十一五”期间我国耕地保护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本文将对建国以来我国耕地数量的递减史进行回顾并总结相关经验,以史明鉴,以供现行耕地保护工作参考。

一、耕地面积变动的历史足迹(一)数据标准在国土资源部成立以前,我国存在两套数据:国家统计局数字和1979-1985年组织的全国范围(除港、澳、台、南海诸岛外)的土地概查数据。

耕地问题研究组认为概查数据可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各部门规划的主要依据[1]。

本文以此为准,结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分析1949-1995年耕地面积变动的历史数据。

1996年以后的数据以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土地详查数据为准①。

(二)耕地总量变动史耕地面积的变动包括总量的变动和人均耕地面积的变动,这里先分析总量的变动。

土地利用现状2007版和2017版对比

土地利用现状2007版和2017版对比

附属的小型仓库、车间、工场等的用地公共服务用地将批发零售用地细分为“零售商业用服用地”地以批发功能为主的市场用地饭店、餐厅、酒吧等用地宾馆、旅馆、招待所、服务型公寓、度假村等用地指商务服务用地,以及经营性的办公场所用地。

包括写字楼、商业性办公场所、金融活动场所和企业厂区外独立的办公场所;信息网络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广告传媒等用地指剧院、音乐厅、电影院、歌舞厅、网吧、影视城、仿古城以及绿地率小于65%的大型游乐等设施用地指零售商业、批发市场、餐饮、旅馆、商务金融、娱乐用地以外的其他商业、服务业用地。

包括洗车场、洗染店、照相馆、理发美容店、洗浴场、赛马场、高尔夫球场、废旧物资回收站、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网点、物流营业网点,及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配套的服务设施等用地指主要用于工业生产、物资存放场所的土地指工业生产、产品加工制造、机械和设备修理及直接为工业生产等服务的附属设施用地指采矿、采石、采砂(沙)场,砖瓦窑等地面生产用地,排土(石)及尾矿堆放地指用于生产盐的土地,包括晒盐场所、盐池及附属设施用地指用于物资储备、中转的场所用地,包括物流仓储设施、配送中心、转运中心等指主要用于人们生活居住的房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的土地指城镇用于生活居住的各类房屋用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

不含配套的商业服务设施用地指农村用于生活居住的宅基地指用于机关团体、新闻出版、科教文卫、公共设施等的土地指用于党政机关、社会团体、群众自治组织等的用地指用于广播电台、电视台、电影厂、报社、杂志社、通讯社、出版社等的用地指用于各类教育用地,包括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中学、小学、幼儿园及其附属设施用地,聋、哑、盲人学校及工读学校用地,以及为学校配建的独立地段的学生生活用地指独立的科研、勘测、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技术推广、环境评估与监测、科普等科研事业单位及其附属设施用地指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康复和急救设施等用地。

中国耕地资源利用的“五化”态势与治理对策

中国耕地资源利用的“五化”态势与治理对策

中国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

受土地管控政策、高标准农田建设、种粮补贴、农业税减免等多重利好因素推动,虽然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数的40%,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仅为欧美发达国家的60%[4],但持续以全球9%的耕地养活近20%的人口,实现粮食产量“十九连丰”,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重要贡献[7-9]。

然而,当前增产不代表永续高产,在过去40年,化肥农药的过量投入、重型农业机械设备的推广和多重套种的高强度利用不断加剧农田生态系统退化,引起耕作层变薄、板结、酸化、有机质降低,引发农作物生理特征病变,危害土壤动物与微生物群落结构[10]。

土地污染问题也频繁导致我国部分地区的粮食产品有毒有害物质超标[11]。

认识耕地资源利用的态势并分析治理对策,探索区域适宜的耕地利用模式,是落实具有中国特色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新战略,实现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3条控制线协同管控的重要前提。

1 中国耕地资源利用的“五化”态势耕地系统是可人工赋能的半自然生态系统,在不同地理空间中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特性,经长期自然演变形成稳定的生态平衡状态[12]。

人类活动是驱动耕地系统功能状态变化或稳态相变的主导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耕地生产、生活、生态功能[13]。

根据土地科学领域的长期研究,当前威胁中国耕地资源安全的耕地利用结构性变化可总结为“五化”现象,即“非农化”[14,15]、“非粮化”[16]、“细碎化”[17,18]、“边际化”[19,20]与“生态退化”[21,22]。

本文分析中国耕地资源利用“五化”态势,并分析治理“五化”态势的多重严峻挑战,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1.1 “非农化”态势:耕地数量下降超5%,“北增南减”过程增加粮食安全风险,并加剧产能损失耕地“非农化”是指占用耕地从事非农业活动(如城镇、住宅、工业、交通等建设,绿化造林,挖湖造景,以及扩大自然保护地等)的过程。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发表时间:2019-07-22T11:35:00.547Z 来源:《建筑模拟》2019年第23期作者:谭云兵[导读] 开展全国国土调查工作的目的是对土地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清查。

谭云兵安化县自然资源局湖南益阳 413500摘要:开展全国国土调查工作的目的是对土地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清查。

全国国土调查是政府实时掌握国家土地资源具体使用情况的方式,也是我国政府提升土地资源开发和使用效率的基础。

我国第三次国土资源调查于2017年年底以不同于二次调查的方式在国家规定具体调查方向、范围、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内外一体化调查及问题图斑互联网+举证的双轨制调查方式,最终实现对土地资源的精细化管理。

本文就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展开探讨。

关键词:“二调”;“三调”;国土调查引言“三调”是“二调”的继承和发展,即“三调”是以“二调”的成果为基础,“三调”细化了已有的内容、更新变化的内容、增加了缺少的内容。

“三调”较“二调”在数学基础、遥感影像精度、成图比例尺、最小上图图斑面积、土地分类、核心技术、调绘方式、工作路径等诸多方面发生了具体的变化,同时增加了部分内容。

1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的工作要点(1)土地现状调查。

调查土地的现状是全国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该项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按照相关规定,对土地的技术标准进行调查,并且根据特定的比例,调查辖区中每一块土地的范围以及面积等。

(2)土地权属调查。

借助相关部门的土地所有权证明结果以及补查数据,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目前建设用地范围之外的其他情况以及集体土地的所有权。

(3)专项用地调查与评价。

按照国土资源管理方面的相关信息以及土地的调查结果,再根据土地的用地评价需求以及精细化的管理情况,能够细化耕地,并且深入调查已经经过审批但是并没有予以使用的土地。

(4)土地调查数据库的创建。

按照既定的数据库的标准,进行和土地调查数据相关的数据库的建立,便于能够快速掌握城市以及农村中的土地使用情况,并且实现对农田以及其他土地情况的全面调查管理。

我国耕地面积变化(1990到2009年)

我国耕地面积变化(1990到2009年)
3.04 河 南 2.52 湖 北 3.39 湖 南 0.59 广 东 0.00 广 西 7.05 海 南
0.28 四 川 0.00 贵 州 3.95 云 南 3.86 西 藏
0.98 陕 西 3.07 甘 肃 0.00 青 海 0.00 宁 夏 0.00 新 疆
9169.1 0.278839425 四 川
5971.7 5.91307223 安 徽
1434.7
0福 建
2993.4 6.23682126 江 西
7689.3 3.80616584 山 东
8110.3 2.51632203 河 南
4949.5 3.38967541 湖 北
3953 0.58605495 湖 南
3272.2
0广 东
4407.9 7.05103853 广 西
485.6 6.306569568
6883.3
0
4588.6 3.210421489
8201 4.289789986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4174.8
0辽 宁
5578.4 0.242311922 吉 林
11773 3.89244765 黑龙江
315.1 4.592237713 上 海
5061.7 1.103284399 江 苏
8110.3 4949.5 3953.0 3272.2 4407.9 762.1
5.29 北 京 3.53 天 津 6.31 河 北 0.00 山 西 3.21 内蒙古
9.05 辽 宁 0.00 吉 林 0.24 黑龙江
1.63 上 海 4.59 江 苏 1.10 浙 江 2.30 安 徽 5.91 福 建 0.00 江 西 6.24 山 东
100 全国总计 130039.2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2007)与2017对照表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2007)与2017对照表
125
沼泽地
1205
沙地
126
沙地
1206
裸地
127
裸地
1207
裸岩石砾地
红树林地
农用地/湿地
0304
森林沼泽
0305
灌木林地
农用地
0306
灌丛沼泽
农用地/湿地
0307
其他林地
农用地
04
草地
041
天然牧草地
农用地
04
草地
0401
天然牧草地
042
人工牧草地
0402
沼泽草地
农用地/湿地
043
其他草地
0403
人工牧草地
农用地
0404
其他草地
未利用地
05
商服用地
051
批发零售用地
采矿用地
063
仓储用地
0603
盐田
建设用地/湿地
0604
仓储用地
建设用地
07
住宅用地
071
城镇住宅用地
建设用地
07
住宅用地
0701
城镇住宅用地
072
农村宅基地
0702
农村宅基地
08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081
机关团体用地
08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0801
机关团体用地
082
新闻出版用地
0802
新闻出版用地
1101
河流水面
湿地/未利用土地
112
湖泊水面
1102
湖泊水面
113
水库水面
建设用地
1103
水库水面
农用地/湿地

我国土地资源现状

我国土地资源现状

耕地退化原因-荒漠化
• 国家林业局2000年发布的“第二次全国荒漠化、 沙化土地监测”结果显示:截至1999年,我国共 有荒漠化土地267.4 X104km2,占国土总面积的 27.9%。50年净增荒漠化土地71%以上。19951999年5年净增荒漠化土地5.20 X 104km2,年均 增长1. 04 X104km2 。每年输人黄河的16 X 108t 泥沙,其中有12 X 108t来自荒漠化地区。荒漠化 每年导致的草场废弃面积为4. 27 X104km2,相当 于内蒙古自治区总面积的3.6%。
耕地退化原因-污染
2000年对30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壤有害 重金属抽样监测发现,其中有3.6万公顷土 壤重金属超标,超标率达12.1%。
我国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对策
• 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政策,完善耕地保护目 标责任制度
• 培育耕地保护的市场机制,加大工业反哺 农业力度
• 数量、质量和生态环境并重,全方位多途 经实施耕地保护
•。
耕地退化原因-土壤养分不均
• 此外,土壤肥力演变趋势表明,农业土壤 资源土壤养分不平衡现象明显,部分地区 土壤肥力有下降趋势。长江中下游的样本 地区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明显上升,全氮 和速效磷含量增加,速效钾含量略有下降 ,土壤酸化现象明显。华北的样本地区平 均有机质含量略有改善,全氮和速效磷含 量增幅较大,但速效钾含量损耗很多。东 北的样本地区四个土壤肥力指标平均含量 均有下降,且有酸化趋势。
要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受到严格限制,今后通 过后备资源开发补充耕地已十分有限。 我国的耕
地现状,从人为因素来看也是相当严峻的。根据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1998年全国净减耕地391. 5万亩,1999年净减耕地654.9万亩。从近两年

土地利用现状2007版和2017版对比

土地利用现状2007版和2017版对比

附属的小型仓库、车间、工场等的用地公共服务用地将批发零售用地细分为“零售商业用服用地”地以批发功能为主的市场用地饭店、餐厅、酒吧等用地宾馆、旅馆、招待所、服务型公寓、度假村等用地指商务服务用地,以及经营性的办公场所用地。

包括写字楼、商业性办公场所、金融活动场所和企业厂区外独立的办公场所;信息网络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广告传媒等用地指剧院、音乐厅、电影院、歌舞厅、网吧、影视城、仿古城以及绿地率小于65%的大型游乐等设施用地指零售商业、批发市场、餐饮、旅馆、商务金融、娱乐用地以外的其他商业、服务业用地。

包括洗车场、洗染店、照相馆、理发美容店、洗浴场、赛马场、高尔夫球场、废旧物资回收站、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网点、物流营业网点,及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配套的服务设施等用地指主要用于工业生产、物资存放场所的土地指工业生产、产品加工制造、机械和设备修理及直接为工业生产等服务的附属设施用地指采矿、采石、采砂(沙)场,砖瓦窑等地面生产用地,排土(石)及尾矿堆放地指用于生产盐的土地,包括晒盐场所、盐池及附属设施用地指用于物资储备、中转的场所用地,包括物流仓储设施、配送中心、转运中心等指主要用于人们生活居住的房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的土地指城镇用于生活居住的各类房屋用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

不含配套的商业服务设施用地指农村用于生活居住的宅基地指用于机关团体、新闻出版、科教文卫、公共设施等的土地指用于党政机关、社会团体、群众自治组织等的用地指用于广播电台、电视台、电影厂、报社、杂志社、通讯社、出版社等的用地指用于各类教育用地,包括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中学、小学、幼儿园及其附属设施用地,聋、哑、盲人学校及工读学校用地,以及为学校配建的独立地段的学生生活用地指独立的科研、勘测、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技术推广、环境评估与监测、科普等科研事业单位及其附属设施用地指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康复和急救设施等用地。

第三次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差异分析

第三次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差异分析

第三次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差异分析发布时间:2021-06-28T16:04:57.417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9期作者:余文亮[导读] 摘要:土地调查是国情国力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土地资源进行摸底和有效管理的重要措施。

茂名市自然资源勘探测绘院广东茂名 525000摘要:土地调查是国情国力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土地资源进行摸底和有效管理的重要措施。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首次构建了联网数据库,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的数据信息共享体系,实现了土地调查结果储存和管理的数字化和信息化,为相关部门管理自然资源以及社会经济的合理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撑。

而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目的就是对土地资源的基础数据进行细化和完善,以便国家更详细、更精准地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变化状况,以此为基础对土地调查、统计、监督制度进行完善。

关键词:第三次;第二次;土地调查;差异:分析引言国务院于 2008 年发布的《土地调查条例》是2008年国务院发布的土地条例,其中第六条规定,按照整体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全国土地调查每十年进行一次;为了满足土地管理的需要土地变更调查每年都要进行。

在前两次土地调查的基础上,开始进行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本文简称“三调”),比较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简称“二调”),“三调”在技术标准、调查手段、土地类别划分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调整,利用的基础资料更详实、调查数据更精确、调查手段更科学、调查内容更全面、调查的成果更具备应有性[1]。

一、历次全国土地调查概况(一)一调概况一调是根据1984年5月16日国务院颁布的进行土地资源调查的相关政策开展的,牵头部门包括农牧渔业部和国家土地管理局。

一调的目标要求是查清全国土地类型的分布、数量、土质、使用情况等并进行科学评价。

一调根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对全国土地实施标准地类分类:8类一级地,46类二级地,广东省75类再分三级地。

一调统一数据时点为1996年10月31日,调查数据于1999年11月1日公布。

中国土地利用变化

中国土地利用变化

转移过程中,农地利用优势较大的地区 承受得多一些,而农地利用优势较小或 缺乏优势的地区则少一些,按农地利用 优势的不同而不同,呈现出梯度变化。
林草地增长优势对农地优势外推的阻拦机制
理论上农地优势应该沿优势梯度下降的方向推 进,但事实上豫、徽、湘、赣、蜀、黑等省区 农地优势也在快速下降,降幅>0.1 ;
工程采取以林草植被建设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
林业措施,退耕还林3944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 2013万亩,匹配荒山荒地荒沙造林1931万亩;营 造林7416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962万亩,飞播 造林2788万亩,封山育林2666万亩。 农业措施,包括人工种草2224万亩,飞播牧草 428万亩,围栏封育4190万亩,基本草场建设515 万亩,草种基地59万亩,禁牧8527万亩。 水利措施,包括水源工程66059处,节水灌溉 47830处,小流域综合治理23445平方公里。 生态移民18万人。
二、耕地减少---总体情况
2003年以前, 全国耕地减少 量稳中有升; 2003年以后, 耕地减少量逐 年下降,各区 域减少量差异 减小(20072008年)
二、耕地减少---总体情况
减少原因: 生态退耕; 农业结构调整; 建设用地占用; 自然灾害损毁。
生态退耕占耕 地减少的56.7%,
农业结构调整 占耕地减少的 23.4%, 建设用地占 16.5%,
冲积扇
农业技术开发对提高垦殖率 有关键作用!
以色列 农业节水灌溉 提高荒漠地垦殖率
复种指数:一定时期内(一般为1年) 在同一地块耕地面积上种植农作物 的平均次数,即年内耕地上农作物 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
我国耕地复种指数最大
的分别是湖南、江西、
河南、福建、上海

[工业用地价格管理机制]工业用地价格

[工业用地价格管理机制]工业用地价格

[工业用地价格管理机制]工业用地价格工业用地价格我国工业用地:多少钱一亩?比其他类型土地便宜多少?1、工业用地价格水平在全国地价水平值的统计数据中,工业用地的地价不仅是最便宜的,还是价格增幅最小的。

工业用地的价格仅有商业服务和住宅用地价格的10%左右,增长率也只有其他类型土地的一半。

2018年第一季度四类土地的地价和增长幅度分别是:综合用地277万元/亩(增长1.6%),商业服务用地490万元/亩(增长1.4%),住宅用地444万元/亩(增长2.2%),工业用地54万元/亩(增长0.8%)。

2、历年来工业用地价格增长情况近20年来,我国工业用地市场的土地价格相对平稳,2000-2017年,工业用地的平均价格从30万元/亩增长到54万元/亩,价格增速基本维持在1.5%-6%。

现在工业用地价格多少钱一亩?50年到期后会被收回吗?工业用地是指独立设置的工厂、车间、手工业作坊、建筑安装的生产场地、排渣(灰)场地等用地。

那么现在工业用地价格多少钱一亩?50年到期后会被收回吗?工业用地价格多少钱一亩土地使用者需要继续使用土地的,应当最迟于届满前一年申请续期,根据社会公共利益需要收回该土地的,应当予以批准。

准予续期的,应重新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依照规定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土地使用权使用年限届满,土地使用者未申请续期或未获批准的,土地使用权由国家无偿收回。

旧城调整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任务,除了对新建工业进行安排以外,还须对城市现有工业布局上的问题进行研究,并作出必要的建议进行调整改造,以改善现有交通、卫生、生产、生活等状况。

旧城市中的工业,由于种种原因,往往布局不尽合理,其厂房建筑、工艺流程、设备、管道、运输等,对城市的生产发展和居民生活都有妨碍。

旧城工业区的改建远较新建工业区复杂。

旧城工业布局的问题(1)工厂用地面积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有些工厂,由于历史原因无集中用地,一厂分散几处,使生产过程不连续,生产管理不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