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沭阳如东实验学校初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课题:《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主备人:徐清远审校人:周良刚备课时间:2020.2.4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3.体会作者尊重事实和证据,严谨说明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影音资源】电影《侏罗纪公园》片段,导入新课。

刚才,大家被奇特的想象和栩栩如生的画面深深震撼了。恐龙,这个世界上最庞大的动物,为什么却在6500万年前灭绝了呢?恐龙化石又会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秘密呢?请看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是怎样为我们揭开谜底的。(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预习检测:

1.了解作者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著述颇丰,著述近500本,其中有100多部科幻小说。是本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代表作有《基地》《银河帝国三部曲》《新疆域》《我,机器人》《钢窟》等。

2.文体知识

复习说明文知识。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客观地说明事物或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说明的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依据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的不同,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

3.给加点字注音:

骨骼.()鸟臀.目()漂.移()地壳.()深渊.()驮.着()岛屿.链.()

两栖.()褶皱

..()携.带()

三、整体感知:学习《恐龙无处不有》

快速阅读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大意。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引出说明内容——用一个科学观点“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阐述说明内容——由恐龙化石在南极的发现说明“恐龙无处不有”,再由“恐龙无处不有”这一发现推究原因。

第三部分(15自然段):总结说明内容——以“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

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结束全文。

四、合作探究:

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探究文章的说明顺序、方法和语言。自主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下面问题。

(一)理清说明顺序。

1.作者是怎样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

提出问题: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恐龙并不适应南极的气候——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去的。

寻找答案: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泛大陆形成时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不同地区舒适的生活——后来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2.根据以上的分析,作者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恐龙无处不有”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新的强有力的证据。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推理论证——得出结论。作者在这里采用的是一种追本求源、由因到果的逻辑说明顺序,重在说明事理,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解剖,既严谨,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二)分析说明方法。

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进行说明的?用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什么?

(1)举例子。如,为了证明不仅南极大陆有恐龙化石这一说法,作者列举“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又如举“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的事实,说明南极不止有恐龙化石,还有别的,说法严谨。

(2)列数字。如“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

“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到6500万年以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

“大约经历了一亿年,气候逐渐变冷,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动物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

“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在南极。那里的冰有数英里厚,覆盖着丰富的化石。”

—运用大量的数据进行说明,给人以科学依据充分、准确可信的印象,有很强的说服力。

四、个性展示:

品味说明语言,你能从文章中举出体现说明语言周密、准确、简明的例子吗?

(1)语言周密。

“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2)语言准确。

①“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

..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②“所有陆地似乎

..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③“大约经历了一亿年,气候逐渐变冷,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气候变得越来越寒冷,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为冰天雪地。”

(3)语言简明。

“到6500万年以前,由于这样或那样

.....的原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已完全分开。”

五、整合提升: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拓展思考恐龙化石的发现是属于生物学,而板块构造属于地理学,科学家能从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中有新的发现,由科学家这种研究问题的方式,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六、检测反馈

七、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展示恐龙及恐龙灭绝的一些图片。

恐龙原是地球上的庞然大物,曾“统治”地球达一亿七千万年之久,但这种生物消失了。它究竟是怎么灭绝的?

恐龙灭绝的原因,可谓是众说纷纭,至今仍然是科学的一个谜。今天我们来学习《被压扁的沙子》,本文是破解此谜的一个观点,看看能否让人信服。

二、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思考回答问题。

1.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说法?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2.作者在本文中说明恐龙是怎样灭绝的?

1.科学界对于恐龙在6500万年遭遇灭顶之灾,存在着的两种对立的理论是:“撞击说”和“火山说”。

“撞击说”的依据: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火山说”的依据: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2.作者意在说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三、合作探究

1.在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中,作者为什么肯定“撞击说”而否定“火山说”?

2.你能把作者的思路理清楚吗?

1.在作者看来,有论据验证的理论才能成立。

作者对前苏联科学家的实验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

(1)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2)斯石英的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在通常条件下,斯石英可以保持数百万年。

(3)在一些地方已经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过巨大陨石的撞击。

(4)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也发现了斯石英,它是由膨胀火球的巨大压力形成的。

由(3)(4)两例,作者认为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5)火山活动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斯石英。作者认为,地壳深处的斯石英可以通过火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