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学第四版知识点总结
水文学整理(完整版)

水文学一、名词解释1、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人类社会之间相互联系的科学。
2、水文现象:在水循环过程中,水存在与运动的各种形态。
3、水资源:在一定时期内,能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的动态淡水资源。
4、水循环: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的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相态转变和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5、水量平衡:任意选择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间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的差额必将等于该时段区域内蓄水的变化量。
6、可能最大降水量:现代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特定区域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最大降水量。
7、下渗:水从地表入渗土壤及地下的运动过程。
8、径流:流域的的降水,由地面与地下汇入河网,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
9、蒸发:液态水转化为气态水,逸入大气的过程10、河岸容蓄:当河道内水位上升速度大于两岸地下水位上升速度时,河水与地下水产生水力联系,使得一部分河水补给地下水,增加两岸地下蓄水量。
11、河网容蓄:涨洪阶段,出口断面以上坡地汇入河网的总水量必将大于出口断面的水量,因为河网具有一定的滞蓄作用。
12、河网调蓄作用:河网在径流形成过程中,起到降低洪峰流量,缓解洪水过程的作用。
13、流域:把地面水与地下水汇入河流并补给河流的区域,即地面集水区与地下集水区的统称。
14、中泓线:河道中各断面最大流速点的连线。
15、深泓线:河道中各断面最大水深点的连线。
16、水位:水体的自由水面高出某一基面的高程。
17、流速:水体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距离。
18、流量: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水体断面的水量。
19、年径流量:一年内通过河流某断面的水量。
20、湖泊:是陆地上低洼积水地区形成的,水域比较宽广,换流缓慢的水体。
21、潮汐: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海水形成周期性垂直运动。
22、潮流: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海水形成周期性水平运动。
23、洋流: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流速和流向的海水,由一个海区水平或垂直地向另一个海区巨大规模的非周期性运动。
水文学复习资料

1.第一章2.水文学:研究地球上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3.水文现象的特点:①水循环永无止尽:任何一种水文现象的发生,都是全球水文现象整体中的一部分和永无止境的水循环过程中的短暂表现。
②水文现象在时间上的变化既具有周期性又具有随机性。
周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地球公转及自转,地球和月球的相对运动,以及太阳黑子的周期性运动所导致的昼夜,四季交替的影响所致。
各因子本身在时间上也不断变化,因而又具有随机性。
③水文现象在地区分布上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在特殊性。
不同的流域、如果所处的地理位置相似,由于纬度地带性的影响,水文现象也就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但由于各流域的地质、地形等非地带性下垫面条件的差异,水文现象就会有巨大的差异。
4.水温在3.98°C时,结合紧密的二水分子最多,故此时水的密度最大。
5.海水的温度分布:①水平分布。
(三大洋表面平均水温均为17.4°C,太平洋(19.1)>印度洋(17.0)>大西洋(16.9)。
北半球高于南半球,在南北纬0°-30°之间以印度洋水温最高,在南北纬50°-60°之间大西洋水温相差悬殊。
)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海区水温最高,大洋东西两侧,水温分布有明显差异,寒暖流交汇处,水温水平梯度较大,夏季大洋表面水温普遍高于冬季,水温水平梯度冬季大于夏季。
②水温的垂直分布,从海面向海底呈不均匀递减趋势。
6.正温层:当湖水温度随水深的增加而降低时,即水温梯度呈负值时,将出现上层水温高下层水温低,但不低于4摄氏度,这种水温的垂直分布,称为正温层。
7.逆温层:当湖水温度随水深的增加而升高时,即水温垂直梯度呈正值时,将出现上层水温低,下层水温高,但不高于4摄氏度。
这种水温的垂直分布称为逆温层。
8.温跃层:在湖面以下一定深度常形成温跃层,即上下水温有急剧变化的一段。
9.同温层:当湖温上下层一致,上下层水温完全相同(同温层,4℃)。
水文学基础知识

水文学基础知识一、概念1、水文学概念水文shuǐ wén 英文:Hydrology1.水的波纹。
亦指如波纹的图形。
2.自然界中水的各种变化和运动的现象。
3.水文,指研究自然界水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的一门边缘学科。
“文”作自然界的现象讲,如“天文”。
水文是水利、水电及一切与水资源有关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前期工作的基础,是水利建设的尖兵、防汛抗旱的耳目、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哨兵、资源水利的基石,是一项必须适当超前发展的社会公益性事业。
水文学:研究水存在于地球上的大气层中和地球表面以及地壳内的各种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及其内在联系的学科。
包括水体的形成、循环和分布,水体的化学成分,生物、物理性质以及它们对环境的效应等。
水文学:广义地说就是研究地球与水的科学,包括它的性质、现象和分布,其核心是水循环。
水文学,广义地按地球圈层情况可分为水文气象学、地表水文学和地下水文学三种。
按地球表面分布情况,又可分为海洋水文学和陆地水文学。
陆地水文学:主要研究存在于大陆表面上的各种水体及其水文现象的形成过程与运动变化规律。
按研究水体的不同又可分为:①河川水文学;②湖泊(包括水库)水文学;③沼泽水文学;④冰川水文学;⑤河口水文学。
2、水文循环水文循环:地球上或某一区域内,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水分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入渗、径流等过程不断变化、迁移的现象。
大循环:从海洋蒸发的水汽,被气流带到大陆上空,遇冷凝结而形成降水,降水至地面后,一部分蒸发直接返回空中,其余都经地面和地下注入海洋,这种海陆间的水分交换过程称大循环或外循环。
小循环:陆地上的水经蒸发、凝结作用又降落到陆地上,或海洋面上蒸发的水汽在空中凝结后,又以降水形式降落在海洋中,这种局部的水文循环称小循环或内循环。
前者又可称内陆小循环,后者称海洋小循环。
由陆面蒸发而引起的内陆小循环,对内陆地区的降水有重要作用。
因内陆地区距离海洋很远,从海洋直接输送到内陆的水汽不多,需要通过内陆局部地区的水文循环运动,使水汽不断地向内陆输送,这是内陆地区的主要水汽来源。
水文学知识点

水文学知识点1. 水文学的定义水文学是研究水文现象、水文过程以及水文特征的学科,它涉及水资源的形成、分布、循环和利用等方面。
通过对水文学的研究,可以对水文过程进行分析和预测,为水资源的合理管理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 水文循环水文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不断循环的过程。
它包括了蒸发、降水、径流和地下水等环节。
蒸发是指水由液态转化为水蒸气,降水是指水蒸气在大气中冷却凝结成液态水或固态水,并以降水形式返回地表。
其中,一部分降水会形成地表径流,沿地表流入河流、湖泊和海洋等水体;另一部分降水则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
3. 水文循环对水资源的意义水文循环是维持地球上水资源平衡的重要过程。
通过水文循环,水从海洋、湖泊和河流等水体蒸发升华进入大气,再通过降水形式返回地表和地下,使水资源得以循环利用。
水文循环不仅提供了人类生活所需的淡水资源,还维持了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的稳定。
4. 水文循环的影响因素水文循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和植被覆盖等。
气候条件决定了水蒸气的蒸发量和降水量,气温越高蒸发量越大,降水量也会相应增加。
地形地貌对水的径流和地下水流动具有重要影响,高山地区容易形成降水集中的河流,而平原地区则更容易形成地下水。
土壤类型和植被覆盖也能影响水分的渗透和蒸发过程。
5. 水文学参数和指标水文学研究中使用了一些参数和指标来描述水文过程。
例如,降水强度指标可以描述降水的总量和强度,径流系数可以衡量降水中多少比例转化为地表径流,含水层厚度可以用来评估地下水资源的丰富程度等。
这些参数和指标对于水文学的研究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6. 水文模型水文模型是通过数学和计算机技术对水文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的工具。
水文模型能够通过输入地表和地下水系统的数据,模拟出水文过程的变化和发展规律,如洪水预测、干旱预警等。
水文模型在水文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7. 水资源管理水文学的研究成果对于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水文学知识点总结

水文学知识点总结水文学是一门关于水在宇宙中的形成、运动、分布和变化的学问。
它从宏观的角度研究水的整体特性,以期了解水的起源、流量、运动和利用,以及水对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本文对水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进行了总结。
一、水循环水循环是指水从地表流入河流、湖泊、海洋,随着热量和气压变化而产生水蒸发,随后由云彩运输到另一个地方并以降水的形式回到地表,从而形成一种地球表面水体的循环系统。
水蒸发产生的水汽,可以形成雾霭、浓云和雨云,在大气中传播。
二、水文地理水文地理是研究地球上的水资源而产生的一门科学,它从宏观的角度研究地球表面的水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以及水的变化规律,以期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变化和评价。
水文地理的研究包括了水资源的调查,水土的分析,水系的划分,水系的特征,水系的运动,水系的改造,水系的旱涝等。
三、水文气象学水文气象学是研究水文过程中气象要素变化的科学,主要研究降水、陆地交换热量、相对湿度和大气水汽等气象要素。
在水文气象学中,重点关注天气过程中的气象要素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
四、水质学水质学是研究了解水质、水质变化和影响水质的原因,并实施相应改善措施的一门学问。
水质学讲究对水质的实时监测和长期跟踪,并将观测结果进行分析,掌握水质变化的规律。
在水质学中,有关水质的指标包括溶解氧、pH、水温、锰、硫和氨等。
五、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是指有效地利用水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水资源调控和管理活动。
水资源管理的重点包括有效的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实施水资源规划,实现水资源公平,建立水资源收费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等。
总而言之,水文学涉及一系列与地球水系和水资源有关的学科和问题,为深入了解它们提供了基础理论。
本文对其相关理论和概念进行了总结,以便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水文学。
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重点总结

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第一章1、水文学概念:水文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水体的形成、分布、循环和与坏境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
2、水文循环(1)水的这种既无明确的“开端”,有无明确的“终了”的无休止的循环运动过程称为水文循环。
(2)水分由海洋输送到大陆又回到海洋的循环称为大循坏或外循环。
水分在陆地内部或海洋内部的循环称为小循环或内循环。
为区分这两种小循环,将前者叫做陆地小循坏,后者叫做海洋小循环。
(3)内因一一水的三态在常温条件卞的相互转化夕卜因一一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4)四个环节:水分蒸发一水汽输送一凝结降水一径流3、水文循环的时空分布变化特点(简答一扩展)(1)水循环永无止境(2)水文现象在时间上既有具周期性又具有随机性(3)水文现象在地区分布上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特殊性4、水量平衡原理概念:水量平衡是指在自然水循坏过程中,任意区域在一定时间内,输入水量与输出水量之差等于该区域的蓄水变化量。
第二章1、河流基本特征(看透书P15-P17.小题)(1)河流长度(L)自河源沿主河道至河口的长度。
深泓线(中泓线):河槽中沿流向各最大水深点的连线。
(2)河流的弯曲系数(①)河流的弯曲系数等于河流长度与河源到河I I之间的直线距离之比。
(3)河槽特征1)河流的断面河流横断面河谷河槽:基本河槽洪水河槽过水断面河流的纵断面2)河流平面形态(4)河流纵比降(J)河流纵比降指任意河段首尾两端的高程差与其长度之比河段纵断面近于直线:J=(Z「Z»L河段纵断面呈折线:J=[(Zo+Zi)Li+(Zi+Z2)L2+-+(Zn-i+Zn)L n-2ZoL]江'(5)河流分段一条河流按照河段不同的特征,沿水流方向可划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和河门5 段。
2、流域的概念:流域是指汇集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区域,是相对河流的某一端面而言。
闭合流域的概念:当流域的地面分水线与地卞分水线相重合,则地面和地下集水区域也相重合,相邻的流域不发生水量交换,此种流域称为闭合流域。
水文学复习小结

水文学复习小结第一篇:水文学复习小结水文学绪论1.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水文学的体系:水文学开始主要研究陆地表面的河流,湖泊,沼泽,冰川等,以后扩展到地下水,大气中的水和海洋。
水文科学主要通过定点观测,野外勘测和室内外实验等手段,获得水体时空分布和运动变化的信息,因而形成了水文测验学,水文调查,水文实验三个分支学科。
3.水文现象的主要特点: 1)水循环永无止尽2)水文现象在时间变化上既具有周期性又具有随机性3)水文现象在地区分布上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在特殊性第一章1.地球上水的物理性质:以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形式存在。
2.水体的化学性质:(大气水的化学组成及其特性)1)溶解气体的含量近于饱和 2)降水普遍显酸性3.河水化学成分的特点: 1)河水的矿化度普遍低2)河水中的各种离子的含量差异很大3)河水化学组成的空间分布有差异性4)河水化学组成的时间变化明显4.湖水化学成分的特点:1)湖水的矿化度有差异 2)湖中生物作用强烈3)湖水交替缓慢,深水湖有分层性 5.地下水的化学特征:1)地下水充填于岩石,土壤空隙中,与岩石,土壤广泛接触,渗流速度很小,循环交替缓慢,而且地下水贮存于岩石圈上部相当大的深度(10公里),构成了地下水圈。
2)矿化度变化范围大,从淡水直到盐水。
3)地下水的化学成分的时间变化极为缓慢,常需以地质年代衡量。
4)地下水与大气接触有很大的局限性,仅限于距地表最近的含水层,此层可溶入氧气成为地下水氧化作用带。
6.水资源的涵义:1)广义水资源:世界上一切水体,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土壤水,地下水及大气中的水分,都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即水资源。
2)狭义水资源:狭义的水资源不同于自然界的水体,它仅仅指在一定时期内,能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的那一部分动态水体。
7.水资源的特性:1)水资源的循环再生性与其有限性 2)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3)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 4)利与害的两重性8.水资源条件和问题(结合家乡问题)1)水资源总量不少,但人均,亩均水量较少,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应作为我国长期坚持的国策。
水文学复习要点

水文学复习要点水文学复习要点绪论1、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互相关系的学科。
2、所谓水温现象,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其循环过程中存在和运动的各种形态。
在自然和人类因素影响下,各种水文现象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点。
(一)、成因上的自然性和人为性;(二)、时程上的周期性和随机性;(三)、地域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四)、运动的同在性和独立性。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循环与水量平衡3、水循环又称水文循环、水分循环,简称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分蒸发、水气输送、凝结降落、水分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五个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4、水的循环运动,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化中发挥着巨大的功能,对人类社会有着巨大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水循环具有促进自然地理环境中物质和能量迁移转化的功能。
其次,水循环具有影响地壳运动和塑造地貌形态的功能。
再次,水循环对天气现象和气候特征具有重大的影响。
最后,水循环具有形成区域水文现象和水资源的功能。
总之,水循环具有重要的自然地理环境功能和社会影响作用,所以水循环是水文学重要的基础研究领域,水循环理论是水文学重要的基础内容之一。
5、按照水循环发生的地域范围,可以将其划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两种类型。
大循环又称外循环、全球水循环,是指发生于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
大循环的基本特点是海、陆之间有着水分的交换,水循环的四个环节齐全,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圈。
在大循环中,水分既有垂直的纵向交换,又有水平的横向交换。
小循环的基本特点是:海陆之间无水分交换,水分交换仅发生于海洋内部或陆地内部;水循环的五个环节不一定齐全,水分的垂向运动和水平运动可同时存在,也可缺少水平运动。
6、宇宙间的普遍存在的物质不灭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
水量平衡是指任意区域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水量与支出水量的差额,必然等于蓄水量的变化量。
水利工程水文学复习重点知识点梳理

水利工程水文学复习重点知识点梳理水文学是研究水的存在、运动和分布规律的科学,是水利工程中的重要学科。
通过对水文学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水的行为和性质,为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对水利工程水文学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梳理,以便复习和理解。
1. 水文学的概述- 水文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水文学的研究内容和基本原理- 水文学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价值2. 降水- 降水的定义和分类- 降水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降水的测量和记录方法- 降水的分析和处理3. 蒸发与蒸发量计算- 蒸发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蒸发量计算的方法和公式- 蒸发量的测量和估算技术4. 地表径流- 地表径流的概念和形成机制- 地表径流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地表径流的测量和分析5. 地下径流- 地下水的定义和特点- 地下径流的形成和运动规律- 地下径流的计算和估算方法6. 河流水文学- 河流水文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河流水文学参数的计算和测量- 河流水文学对水利工程的影响和应用7. 湖泊水文学- 湖泊水文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湖泊水文学参数的计算和测量- 湖泊水文学对水利工程的影响和应用8. 水文频率分析- 水文频率分析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水文频率分析的方法和应用- 水文频率分析在水利工程中的作用9. 水文模型- 水文模型的定义和分类- 水文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水文模型在水利工程规划和管理中的作用10. 水文预报- 水文预报的概念和意义- 水文预报的方法和技术- 水文预报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以上是水利工程水文学复习的重点知识点梳理。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可以提高水文学的应用能力,为水利工程的设计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本文对水文学的复习和理解有所帮助。
水文学期末考点

1、天然水中各物质分类:悬浮物质、胶体物质、溶解物质。
2、天然水中八大离子:K+ 、Na+、Ca2+ 、Mg2+ 、Cl—、HCO3-、SO42-、CO32-。
八种主要离子的含量都占溶解质总量的95—99%以上3、矿化度:天然水中各种元素的离子、分子与化合物的总量。
4、矿化过程:各种溶解质在天然水中的积累和转化。
5、矿化作用:溶滤作用、吸附性阳离子交替。
氧化。
还原。
蒸发浓缩。
混合。
6、胶体对各种阳离子的吸附能力H+>Fe3+>Al3+>Ba2+>Ca2+>Mg2+>K+>NH4+>Na+>Li+7、海水盐度: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溶解物质的质量。
8、狭义水资源:不同于自然界的水体,一定时间内,能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的动态水体。
(大气降水是淡水资源最主要补给来源)应用价值:水量、水质、水能。
9、水资源特性:循环再生性与有限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利与害的两重性。
10、水资源条件和问题:总量不少,人均、亩均水量少。
地区分布不均,与人口、耕地分布不适应。
水量年内,年际变化大,水旱灾频繁,抗旱防洪艰巨。
水土流失、泥沙淤积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增加防洪困难,降低水利工程效益。
地下水是我国重要水资源,合理开发,防过量。
天然水质好,人为污染愈严重,防止水质恶化,保护水源是当务之急。
1、水循环: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水循环的基本过程)等环节,不断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2、大循环(外循环):发生于全球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
主要特点:蒸发、降水基本环节,垂向交换;水汽输送、径流形式,横向交换。
海面上蒸发量大于降水量,陆地相反;海洋有效水汽输送:(两者之差)海洋上空向陆输送水汽多于陆上空向海。
保持相对平衡。
3、小循环(内部循环):发生于海洋与大气之间(海洋小循环),或陆地与大气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陆地小循环)。
水文学知识点

1水文现象的特性:时程变化周期性与随机性的对立统一,地区分布相似性与特殊性2水温现象的研究方法: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地理综合法34567 比8910 河川径流形成过程:降水、蓄渗、坡地漫流、河槽集流特征时期:111213水位与流量的关系:从水平方向上看,中间流速大,两岸流速小;从水深方向看,河床流速最小。
涨落:涨水流速快,落水流速慢,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呈绳套型。
冲淤:冲后流量大,淤后流量小。
14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延长方法:根据力学公式外延15 数理统计对水文资料的要求:资料的可靠性,一致性,代表性。
16 概率:随机事件在客观上出现的可能性。
比值1718 。
性质:随机变量大小与累计频率成反比1920 频率与重现期的关系:50%,T=1/PT=1/1-P2122 均方差:代表系列绝对离散程度变差系数:系列在均值两边分布情况。
均值相同时均方差可反映离散程度,均值不同时,无法比较。
2324 偏态系数:年洪峰量为正偏。
25 理论曲线常用皮尔逊曲线,其中皮尔逊3型最常用26统计参数对曲线的影响:随着均值增加,概率密度曲线向右移动,形状改变,均值不同理论频率曲线无交点。
随着变差系数增大,概率密度曲线变得矮而宽,理论频率曲线变陡,在K=1处有一个交点。
均值反映位置高度,变差系数反映陡坦程度,偏差系数反映曲率大小。
27 年径流量:一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量,成为该断面的~28 多年平均均流量:年就流量的平均值,说明河流蕴藏的水资源数量多发生在冬季29 水文比拟法3031径流年内分配的表示方式:流量过程线、流量历时曲线32 缩放系数:3334 洪水三要素:洪峰流量、洪水过程线、洪水总量35洪水资料的审查:可靠性:从流量资料的检验方法、水位流量关系、整编精度和水量平衡等方面检查;一致性:主要从人类活动影响和下店面的改变来审查;代表性:洪水样本系列与参证站进行比较比较总体概率分布接近程度,参证站一般要求洪水大雨30年并有特大洪水加入。
水文学整理

1、水圈: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及大气水等各种水体,这些水体组成了一个统一的互相联系的水圈。
2、水循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分蒸发、水汽运输、凝结降落、水分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五个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3、水循环的意义:①自然地理环境中最重要和最活跃的物质循环形式之一②具有影响地壳运动和塑造地貌形态的功能③对天气现象和气候特征具有重大影响④具有形成区域水文现象和水资源的功能4、各种水体的水分交换更新周期:5、水量平衡:是指任意区域在任意时间段内,其收入水量与支出水量的差值,必然等于蓄水量的变化量。
6、蒸发潜热与凝结潜热相同,计算公式:L=2491-2.177T7、蒸发不仅是水的交换过程,亦是热量的交换过程,是水和热量的综合反映。
8、水面蒸发的影响因素:①太阳辐射②水面温度③饱和水汽压差④气温⑤湿度⑥气压⑦风速⑧水面大小和形状⑨水深⑩水质9、土壤蒸发的影响因素:①土壤含水量②土壤空隙性③地下水位④土壤温度梯度10、植物散发: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并通过根、茎、叶、枝逸散到大气中的一种生理过程11、植物散发的物理机制:根系从土壤中吸水后,经根、茎、叶柄和叶脉送至叶面,其中约0.01%用于光哥作用,不足1%成为植物的组成部分,近99%为叶肉细胞所吸收12、水汽扩散:由于物质、粒子群等的随机运动而扩展到给定空间的一种不可逆现象。
13、分子扩散:大气中的水汽和液态分子不断运动并相互碰撞的过程。
14、对流扩散:也叫对流混合,是由静力或动力等原因引起的流体的对流运动,可形成质量、热量及动量的混合。
15、紊动扩散:又称紊动混合,是大气扩散运动的主要形式。
也太水分子受到外力作用、原有的运动规律被破坏,就会形成大小不等的涡旋,它们也像分子一样交错运动,由此形成的混合现象称为湍流运动。
16、水汽输送通量: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单位面积的水汽量。
17、水汽通量散度:单位时间从单位体积汇入或散出的水汽量,也是一个向量。
水文学科知识点总结

水文学科知识点总结一、水文学的基本概念水文学是研究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运动、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地表水主要包括江河湖泊、水库和地表径流等;地下水主要指埋藏在地下的地下水层。
水文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水循环的各种过程,包括降水、蒸发、蒸腾、径流、地下水补给等。
水文学的研究内容还包括水文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以及水文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二、水文学的研究方法1. 野外调查法:利用现场观测和测量手段,对水文数据进行实地采集,并进行记录和分析。
这包括通过水位、流量、降雨量等观测点的设置,采用水文测验仪器和设备进行测量,进行降雨采集和水质分析等。
2. 实验室分析法:通过对野外采集的水样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微生物检测等实验室分析,获得更精确的水文数据。
3. 水文模型法:利用数学和计算机技术,建立水文模型,模拟水文过程的变化规律,预测洪水、干旱、水资源供需等水文问题。
4.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通过卫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获取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空间分布和变化情况,实现水文数据的快速获取和分析。
三、水文学的主要知识点1. 降水:降水是指大气中水汽凝结成液态或固态形式,落到地面的现象。
降水是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影响着地表径流、地下水补给等过程。
2. 蒸发和蒸腾:蒸发是指地表和水体表面的水分被太阳热量蒸发腾发成水汽;蒸腾是指植物通过叶面蒸腾蒸发水分。
蒸发和蒸腾是水文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表径流、地下水补给等过程有重要影响。
3. 地表径流:地表径流是指在地表形成的、由于降雨引起的径流。
它是水文循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江河湖泊的水量和水质。
4. 地下水:地下水是地下岩层中的水体,是一种重要的水资源。
地下水补给主要来源于渗漏的雨水和江河湖泊的水量,而地下水的开采和利用对地表水和生态环境有直接影响。
5. 洪水和干旱:洪水是指由于降雨引起的江河湖泊水位上升而引发的灾害;干旱是指长期缺乏降水导致的水资源短缺。
水文学重要知识概括

《水文学》重要知识概括第一章地球上水的性质与分布6(水资源涵义)、8(水资源利用的三个方面)、9(水资源的特性)、14(水资源地区分布)、16(世界水问题)、18(解决问题之途径)、22(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25(中国水资源时间分布)、26——37(水资源条件与问题与评价)、38——58、61——69(福建水资源特点与问题)、70——75(福建水资源供需特点与问题)、78——81(对策分析)第二章自然界的水文循环2.1 水循环概述3(水循环的定义)、5(水循环5个基本环节)、8(水循环机理)、第三章地表水文特性与水的运动3.1 河流特征3(河流定义)、4(流域定义)、7(分水岭、分水线定义)、10(流域特征)、11(水系定义)、17——28(水系分类)、30——31(河流的长度)、33——34(河网密度)、35(河流的弯曲系数)、38(河道分类)3.2 河流水情要素1(水位定义)、3(水位的变化的多种因素)、7(历时定义)、19——24(流速)、32——38(流量)、41(水位与流量关系)3.3 河流水文统计1(水文现象性质)、12——17(期望公式与配线法)3.4 年径流量及其变化2——3(年径流量的影响因素)、5——13(正常年径流量计算额的三种情况)、13——17(年径流量的年际变化)、20——22(径流的年内变化)3.5 洪水与枯水2(洪水定义)、4(洪水影响因素)、5(洪水频率P或重现期T)、6——12(防洪设计标准)、13——18(设计洪水的计算)、20——22(枯水、枯水期及其影响因素)3.6 河流泥沙运动2(泥沙定义)、3(泥沙来源的主要影响因素)、7——9(泥沙的分类)、10——11(泥沙的表示方法)、13——16(泥沙的特性)、17——21(河道演变基本原理)3.7 湖泊、水库及其调蓄1(湖泊定义)、2(湖泊分类)、11——15(水库特征库容和特征水位)、第四章海洋水文概论4.1 潮汐2(潮汐定义)、4——7(潮汐类型)、8——12(潮汐成因与引潮力)、15——32(潮汐理论)、28——32(潮流)4.2 入海河口的水文特性1——3(潮流界与潮区界)、4——5(河口的分段)、9——13(河口的盐淡水混合)、14(河口区潮汐涨落过程)4.3 洋流1(洋流定义)、11——16(埃克曼漂流理论)、17——24(大洋环流)4.4 波浪1(波浪的定义)、4(波浪的分类)、9——15(微小振幅波理论的条件、公式、结果)第五章地下水的结构与运动1(地下水定义与重要性)、5——14(地下水系统的垂向结构)、15(地下水的分类)、18——19(与地表水之间的互补关系)、20——23(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26——27(地下水运动趋势和特点)29——34(地下水运动的达西定律)。
水文学重点

1水循环:地球上各种形式的水,在太阳辐射、重力等的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运输、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输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空间位置变化的循环运动过程叫做水循环。
水循环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和质量守恒定论,太阳辐射与重力作用是水循环的基本动力,水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液态、气态、固态三相变化的特性是水循环的前提条件,水循环包括海陆间循环、海洋小循环、陆地小循环3个基本类型。
2海水的盐度: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溶解物质的质量,叫海水盐度。
它是海水物理、化学性质的重要标志。
3海水组成的恒定性:目前海水中已经发现80多种化学元素,但其含量差别很大。
主要化学元素是氯、钠、镁、硫、钙、钾、溴、碳、锶、硼、硅、氟等12种,其含量约占全部海水化学元素含量的99.8%~99..9%,因此被称为海水的大量元素。
其他元素在海洋中含量极少,都在1毫克/升以下,称为海水的微量元素。
海水化学元素最大特点之一是上述12种主要离子浓度之间的比例几乎不变,因此称为海水组成的恒定性。
它对计算海水盐度具有重要意义。
4侵蚀模数:又叫侵蚀强度,来定量表示土壤侵蚀过程的强弱,即侵蚀强度是指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地表物质因外力破坏和移动的土壤物质总量,用质量或体积表示。
5水量平衡:指任意选择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差额必等于该时段区域(或水体)的蓄水变化量。
水量平衡是质量守恒原理在水循环过程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地球上水循环能够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的基本前提。
6径流深度:将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求得的水层深度,以单位mm。
7水体更替周期:指水体在参与水循环过程中全部水量被交替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
水体的更替周期是反映水循环强度的重要指标,亦是反映水体水资源可利用率的基本参数。
8矿化度:对于陆地水而言,单位体积天然水体中各种元素的离子、分子与化合物的总量称为矿化度,单位是g\l.(单位体积海水溶解的盐类的量称盐度)9稳定下渗率:简称“稳渗”。
水文学重点知识1

水文学重点知识11.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研究对象:地球上的水.(1)水本身性质.(2)水与地理环境、人类的联系水文学的特点:一方面,具有自然属性,属于地球科学的范畴;另一方面,又具有社会属性,属于应用科学的范畴。
水文学:地球物理水文学、工程水文学、地理水文学地理水文研究的特点:宏观性:水体运动变化的自然规律、总体演化趋势综合性:与其它自然地理因素间的相互影响研究区域性:各水体的区域差异性水文现象的主要特点(水文现象: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存在和运动的各种形态。
)水循环永无止尽,水文现象在空间或时间上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水文现象在时间上既有周期性又有随机性。
水文现象在地区分布上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在特殊性。
水文效应:由于自然或认为因素,使地理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引起水循环要素、过程、水文情势发生变化,成为水文效应。
水资源的特性自然属性1,.可再生性2水循环过程具有无限性的特点,水资源具有可再生性。
但这种可更新的水量又是有限的。
3.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4年内与年际变化大;地区分布不均衡社会属性1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代替性2利与害的两重性世界水资源水资源是指全球水量中可为人类生存、发展所利用的水量,主要是指逐年可以得到更新的那部分淡水量。
.最能反映水资源数量和特征的是年降水量和河流的年径流量。
区域水资源总量:为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总和=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重复量水循环基本过程: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水循环机理:第一,水循环服从于质量守恒定律;第二,太阳辐射与重力作用,是水循环的基本动力;第三,水循环广及整个水圈,并深入大气圈、岩石圈及生物圈。
第四,全球水循环是闭合系统,但局部水循环却是开放系统。
水文水资源主要知识点

水文水资源主要知识点1、水文学原理主要知识点水文循环,水量平衡,水系的几何学特征,流域的形状特征,数字高程模型,降水的基本要素,面雨量的计算方法,土壤水作用力,土壤水类型,田间持水量,饱和含水量,下渗率与下渗能力,影响下渗的主要因素,蒸发率与蒸发能力,影响水面蒸发的因素,土壤蒸发能力,包气带,自然界的两种产流模式,含水层类型,含水层的水文特征,洪水波的特征,洪水波的最大特征值及出现时间,洪水波的分类,特征河长,单位入流,产流面积,流域蓄水容量曲线,最大流域汇流时间。
2、水文测验及资料整编主要知识点测站布设原则,水文测站分类,冻结基面,水位观测常用设备,日平均水位计算方法,水位过程线与水位历时曲线,大断面测量,测流方法的分类,部分流量,相应水位,单位含沙量,输沙率,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分类及其影响因素,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高、低水延长方法,洪水调查的任务及常用方法。
3、水文预报主要知识点河段洪水预报方法(相应水位法、合成流量法、特征河长法、马斯京根法)的基本原理,蓄满产流与超渗产流的对比分析,实测径流分析的主要内容,降雨径流相关图法计算产流量,蓄满产流模型中6个参数的物理意义,谢尔曼单位线法,瞬时单位线法,实时预报的基本方法,三水源新安江模型的结构与基本参数,模型参数的率定与优选,模型检验。
4、水文分析计算主要知识点水文资料的代表性、一致性、可靠性和独立性,累计频率,经验频率曲线,统计参数,重现期,P-Ⅲ理论频率曲线,总统统计参数的常用估计方法,特大洪水处理,相关分析原理与应用,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内容与方法,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内容与方法,可能最大暴雨与洪水,水文参数等值线图的绘制与应用,无资料地区经验公式的建立与应用,水文比拟法。
5、水环境监测主要知识点水环境监测的任务与内容,地表水监测采样、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水污染监测与调查的任务与内容。
6、水资源评价与规划主要知识点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承载力,水资源规划的任务及主要内容与工作流程,水资源区划工作的意义、原则和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水资源评价的内容及一般程序,水资源供需分析的内容,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及内容。
水文学第四版知识点总结

水文学第四版知识点总结【篇一:水文学第四版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1、水文学是一门研究水在自然界中运行变化规律的科学。
几个水文概念:降水、蒸发、入渗、径流(precipitation,evaporation, infiltration, runoff) 上述四个现象统称为水文现象,又成为水文要素。
3、水文学又有―工程耳目‖之称4、广义的水文学可分为:水文气象学、水文地质学和地表水文学三大类。
5、地表水文学包括海洋水文学和陆地水文学(包括湖泊水文学、沼泽水文学、河川水文学冰川水文学) 6、水文现象在时间变化上既具有周期性(重现性)又具有随机性 7、形成周期变化(重现)的原因主要是地球公转及自转,地球和月球的相对运动,以及太阳黑子的周期性运动所导致的昼夜、四季交替的影响所致 8、水文现象在地区分布上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在特殊性 9、自然界的水文循环地球上的水在太阳辐射作用下,不断地蒸发成水汽进入大气,随气流输送到各地;输送中,遇到适当的条件,凝结成云,重力作用下降落到地面,即降水;降水直接地、或以径流的形式补给地球上的海洋、河流、湖泊、土壤、地下和生态水等,如此永不停止的循环运动,称为水文循环。
分类:(1)大循环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文循环,是形成陆降水、径流的主要形式仅发生在海洋或陆地上的水文循环与水资源的关系水文循环供给陆地源源不断的降水、径流,某一区域多年平均的年降水量或年径流量,即该地区的水资源量,因此水文循环的变化将引起水资源的变化. 10、水文循环的影响因素水文循环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称为下垫面。
如地形、地貌、土壤、地质构造、岩层性质、植被情况、河系等等,都对水文水文循环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2)河流的弯曲系数:河源至河口的河长与两地间的直线长度之比。
3)河流的横断面及横比降: a.河流的横断面:垂直于水流方向的断面(过水断面) b.河流横比降:河流沿横断面方向的水面坡度。
产生横比降的原因:弯段离心力的作用流速分布不均匀的影响地球自转偏力的影响尼罗河6650km(世界之最)亚马逊河6437km 长江6300km 4)河流的纵断面及纵比降: a.河流的纵断面:沿河流中泓线的剖面(水面、河底线) b.河流的纵比降:包括水面比降和河底比降某一河段河底高程自上游向下游变化,纵断面如下图,其平均河道坡度(比降)i 按下式计算:=[(h0+h1)l1+(h1+h2)l2+…+(hn-1+hn)ln-2h0l]/l23.流域及其分类流域:河口断面以上的集水区域。
水文学知识点

水文学知识点水文学,作为一门研究水文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在环境科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
水文学知识点涵盖了水循环、降水、蒸发、地下水、河流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以下将针对水文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1. 水循环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分在大气、陆地和海洋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它包括了蒸发、降水、蒸腾、地表径流、地下水流等多个环节。
水循环的平衡关系对维持地球上水资源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2. 降水降水是指大气中水汽凝结成水滴或冰晶后落到地表的现象。
降水形式有雨、雪、雹等。
降水量的大小和分布对地表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具有直接影响。
3. 蒸发和蒸腾蒸发是指地表水体受热蒸发成水汽的过程,蒸发的大小受到气温、水体面积和风速等因素的影响。
蒸腾是指植物通过叶片蒸腾作用释放水汽至大气中的过程,是地面水分向大气转移的重要途径。
4. 地下水地下水是指存在于地下岩层裂隙和孔隙中的水,是重要的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自地表径流和降水渗漏,对保证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关键意义。
5. 河流河流是地表水体在一定坡度和地形条件下流动形成。
河流的形成和发展与降水量、地形、植被等因素密切相关,对地表径流和水资源调控起着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水文学知识点涉及了水循环、降水、蒸发、地下水、河流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了解和研究水文学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地球上的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读者对水文学有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文学第四版知识点总结【篇一:水文学第四版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1、水文学是一门研究水在自然界中运行变化规律的科学。
几个水文概念:降水、蒸发、入渗、径流(precipitation,evaporation, infiltration, runoff) 上述四个现象统称为水文现象,又成为水文要素。
3、水文学又有―工程耳目‖之称4、广义的水文学可分为:水文气象学、水文地质学和地表水文学三大类。
5、地表水文学包括海洋水文学和陆地水文学(包括湖泊水文学、沼泽水文学、河川水文学冰川水文学) 6、水文现象在时间变化上既具有周期性(重现性)又具有随机性 7、形成周期变化(重现)的原因主要是地球公转及自转,地球和月球的相对运动,以及太阳黑子的周期性运动所导致的昼夜、四季交替的影响所致 8、水文现象在地区分布上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在特殊性 9、自然界的水文循环地球上的水在太阳辐射作用下,不断地蒸发成水汽进入大气,随气流输送到各地;输送中,遇到适当的条件,凝结成云,重力作用下降落到地面,即降水;降水直接地、或以径流的形式补给地球上的海洋、河流、湖泊、土壤、地下和生态水等,如此永不停止的循环运动,称为水文循环。
分类:(1)大循环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文循环,是形成陆降水、径流的主要形式仅发生在海洋或陆地上的水文循环与水资源的关系水文循环供给陆地源源不断的降水、径流,某一区域多年平均的年降水量或年径流量,即该地区的水资源量,因此水文循环的变化将引起水资源的变化. 10、水文循环的影响因素水文循环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称为下垫面。
如地形、地貌、土壤、地质构造、岩层性质、植被情况、河系等等,都对水文水文循环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2)河流的弯曲系数:河源至河口的河长与两地间的直线长度之比。
3)河流的横断面及横比降: a.河流的横断面:垂直于水流方向的断面(过水断面) b.河流横比降:河流沿横断面方向的水面坡度。
产生横比降的原因:弯段离心力的作用流速分布不均匀的影响地球自转偏力的影响尼罗河6650km(世界之最)亚马逊河6437km 长江6300km 4)河流的纵断面及纵比降: a.河流的纵断面:沿河流中泓线的剖面(水面、河底线) b.河流的纵比降:包括水面比降和河底比降某一河段河底高程自上游向下游变化,纵断面如下图,其平均河道坡度(比降)i 按下式计算:=[(h0+h1)l1+(h1+h2)l2+…+(hn-1+hn)ln-2h0l]/l23.流域及其分类流域:河口断面以上的集水区域。
地面分水线包围区域为地面集水区,地下分水线包围区域为地下集水区。
闭合流域:在垂直方向地面、地下分水线重合,地面集水区上降水形成的径流正好由流域出口断面流出,一般的大中流域均属此类。
非闭合流域:地面、地下分水线不重合的流域,如岩溶地区的河流和一些很小的流域。
4、流域基本特征(1)几何特征:流域面积 f:在地形图上绘出流域的分水线,分水线包围的面积,即流域面积,以 km计。
河网密度d:流域内河流干支流总长度与流域面积的比值称为河网密度,以km/km2 流域长度lf:从流域出口到流域最远点的流域中线长度,km计平均宽度lf流域形状系数: lf流域平均高程与平均坡度:将流域地形图划分为 100 个以上正方格,依次定出每个方格交叉上的高程以及与等高线正交方向的坡度,取其平均值。
2)自然地理特征:地理位置:以流域所处的经纬度来表示,它反映流域所处的气候带,说明流域距离海洋的远近,反映水文循环的强弱。
气候:包括降水、蒸发、气温、气压、湿度、风等,是决定流域水文特征的重要因素。
流域下垫面条件:下垫面指流域的地形、地质构造、土壤和岩石性质、植被、湖泊、沼泽等情况5、河川径流的形成过程(四个阶段)径流是指湖泊、水库、洼地等流动的水流。
流域内,自降雨开始到水流汇集到流域出口断面的整个物理过程,称为径流形成过程。
1.降水阶段:降水:包括雨、雪、雹、露、霜等从空中降落到地表的水,其中主要是雨、雪,尤其降雨,因此也常把降水混称为降雨。
降水的特征常用几个基本要素来表示,如降水量、降水历时、降水强度、降水面积及暴雨中心等。
降水量一般按日雨量大小分为7 级:(单位mm)微雨(200)。
降水是径流、蒸发及入渗等一切地表水的来源。
降水量及其时空分布,将影响径流量等的时空分布特性。
降水三要素由实测求得。
2.流域蓄渗阶段降水开始时,并不会立即形成径流,而是先经植物叶面截留、地面蓄洼、流域蒸发及土壤下渗,此称为流域的蓄渗阶段。
扣除流域蓄渗后的降水量称为净雨量或超渗雨量,此即坡面漫流的径流量;而入渗的水量除了消耗于土壤的蒸发外,其余部分则以地下径流的形式缓慢的补给河流,称为河川径流的一部分。
3.坡面漫流阶段净雨沿地表坡面的流动,称为坡面漫流。
坡面漫流最后将汇入河沟,汇流的速度与地面坡度、植被情况及地质地貌有关。
因此,封山育林、水土保持、合理开发不但是保护水资源的治本措施,而且可以消减汇流速度,延滞坡面径流汇集过程,预防洪涝灾害 4.河槽集流阶段坡面径流经支流汇入干流最后到达流域出口断面或河口的集流过程,称为河槽集流阶径流系数=y/x其中:x—一场降水量径流系数实际上就是降水形成径流量的折减系数6、河流中的水位、流量、泥沙及冰情等变化情势,统称为水文情势。
其中,水位、流量的变化情势常用水位过程线及流量过程线来表示。
3)止动流速——运动泥沙停止时的临界流速三、泥沙的运动形式推移质运动推移质沿河床的运动,称为推移质运动。
分为:滑动、滚动、跳跃运动悬移质运动一般来说,粗颗粒泥沙易成推移质,细颗粒泥沙易成为悬移质。
但是,推移质与悬移质之分取决与流速。
对于同一粒径的泥沙,在流速较小时为推移质,在流速较大时为悬移质。
推移质和悬移质在物理上有着本质的不同(1)运动规律不同:推移质运动取决于泥沙在床面附近的受力情况;而悬移质运动既与其在床面附近受力情况有关,又与水流对其悬浮作用有关。
(2)能量来源不同:推移质运动直接将水流的能量转化为推移质颗粒的动能,形成对水流的阻力;维持悬移质运动的能量来自于水流的紊动动能,紊动动能是水流势能转化为热能过程中的一种过渡形式,是水流已经消耗了的能量的一部分。
悬移质通过影响水流的紊动性质来影响水流的时均流速,对水流能量损失的影响是间接含沙量、挟沙力、输沙量是分析固体径流和河床演变的基本参数四、含沙量、挟沙力、输沙量含沙量s:单位浑水体积中所含泥沙的重量(含沙浓度)2.挟沙力sm:河流处于不冲不淤状态时,一定水流与泥沙条件下,单位体积水流所能夹带泥沙的最大数量。
3.输沙率qs:单位时间内通过过水断面的泥沙重量。
分为悬移质输沙率计算和推移质输沙计算 2-4 河床演变河床形态的变化,称为河床演变是水流冲蚀和泥沙运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河床演变:纵向演变和横向演变第三章水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方法 1、水位、流量、降水量、入渗量及蒸发量等,都是水文计算的基本依据,统称为水文资料。
对这些水文资料的测量,称为水文测验3-1 水位观测水位:指河流、湖泊、水库及海洋等水体的自由水面的高程,以m计。
水位与高程数值一样,要有一个基面作为起点,水文测验中采用的基面有下列4 绝对基面:将某一海滨地点平均海水面的高程定为0.000m,作为水准基面。
我国曾沿用过大连、大沽、黄海、废黄河口、吴淞、珠江等基面,现在统一规定的基面为青岛黄海基面。
假定基面:这是在水文测站附近没有国家水准点或在一时还不具备接测条件的情况下暂时假定的一个水准基面。
测站基面:某些水文测站专用的一种假定基面,一般选择在河床最低点或历年最低水位以下0.5~1.0m处的水平面作为零点来计算水位高度。
冻结基面:将测站第一次使用的基面冻结下来作为永久固定基面的一种基面,也属水文测站专用的另一种假定基面。
使用冻结基面可保持测站水位资料的历史连续性。
全河上下游或相邻测站应尽可能采用一致的固定基面。
使用水位资料时一定要查清其基面。
观测水位的设备和方法一)观测水位的设备水位观测的常用设备有水尺和自记水位计两类。
种。
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直立式水尺。
观测时记录水尺读数,水位按下式计算:水位水尺读数式中,水尺零点高程是指水尺板上刻度起点的高程,可以预先测量出来 2.自记水位计自记水位计能将水位变化的连续过程自动记录下来,不遗漏任何突然的变化和转折,有的还能将所观测的数据以数字或图像的形式远传室内,使水位观测工作趋于自动化和远传化(二)水位的观测水位的观测包括基本水尺和比降水尺的水位。
基本水尺的观测是分段定时观测。
当水位变化缓慢时(日变幅在0.12m 以内),每日8 20时各观测一次(称2 时是基本时);枯水期日变幅在0.06m以内,用1 段制观测;日变幅在0.12~0.24m时,用4 段制观测;有峰谷出现时,还要加测。
比降水尺观测的目的是计算水面比降,分析河床糙率等。
其观测时间和次数,视需要而定。
日平均水位的计算算术平均法:面积包围法 3-2 流量测验流量是单位时间内流过江河某一横断面的水量测量流量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为流速面积法,其中包括流速仪测流法、浮标测流法、比降面积法等,本节主要介绍流速仪法测流。
过水断面的流量=断面平均流速断面面积流速仪法是用流速仪测定水流速度,并由流速与断面面积的乘积来推求流量的方法。
它是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测流方法,也是最基本的测流方法。
一、断面测量水道断面的测量,是在断面上布设一定数量的测深垂线,施测各条垂线的水深,同时测得每条测深垂线与岸上某一固定点(断面的起点桩,一般设在左岸)的水平距离(称为起点距),并同时观测水位,用施测时的水位减去水深,得到各测深垂线处的河底高程。
由此即可绘出河槽断面图,然后由所测水位及断面图,即可算出相应的过水断面面积 1.垂线平均流速的计算一点法:vm v0.6二点法: vm 三点法vm =(v0.2+v0.6+ v0.8 五点法vm v0.2+3 v0.6 10各式中vm 为垂线平均流速,v0.0 、v0.1、 v1.0 为各相对水深处的测点流速。
2.部分面积平均流速的计算部分面积平均流速是指两测速垂线间部分面积的平均流速,以及岸边或死水边与断面两端测速垂线间部分面积的平均流速。
3.部分流量的计算由各部分的部分平均流速与部分面积之积得到部分流量断面流量的计算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影响因素流量 q=f(断面面积a、平均流速v) 平均流速v=f(水力坡度i、河床糙率n) 3-4河流泥沙测验与冰凌观测一、悬移质泥沙测算描述河流中悬移质的情况,常用的两个定量指标是含沙量和输沙率。
单位体积内所含干沙的质量,称为含沙量,用cs 表示,单位为kg/m3。
单位时间流过河流某断面的干沙质量,称为输沙率,以qs 表示,单位为kg/s。
断面输沙率是通过断面上含沙量测验配合断面流量测量来推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