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探究题和参考答案
教材研讨问题参考答案(课件)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教材研讨问题参考答案
你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有哪些证据可以支持你的想法?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证据一:拉伸皮筋,皮筋受力变形,但没发声。拨动皮筋,使 它振动,会发声。 证据二:轻轻拨动钢尺,钢尺发出声音;轻轻击鼓,鼓发出声 音;敲击音叉,音叉发出声音。这些物体一边振动一边发声。 猜测一下,吹竖笛的时候是什么在振动呢? 是竖笛中的空气在振动。
人即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 能进行沟通。
我们对人耳的结构和功能有哪些新的认识?你认为鼓膜的作 用是什么?
人耳的结构可分成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外耳:耳郭——收集声音;
外耳道——传递声音到中耳。 中耳:鼓膜——将声音转化为振动;
听小骨——传递振动到内耳。 内耳:耳蜗——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
从钢尺振动长度与声音高低实验的记录表和柱形图中,你能 发现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吗?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 声音越低。
通过以上三个实验,你认为发声物体的声音高低变化有怎样 的规律?
物体振动部分越长,声音越低;物体振动部分越短,声音 越高。
观察图中的物体,推测它们发出的声音高低将会怎样变化, 并说一说理由。
根据“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模拟活动,说一说牙齿和舌都担 负了什么工作。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四年级下册科学专项练习之实验探究题(二)(含答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专项练习之实验探究题(二)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得分________一、观察思考并回答。
实验材料:1支试管、带根的新鲜植物、植物油、水。
实验步骤:(1)将带根的新鲜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
(2)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
(3)在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 (4)一天后,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总结:如右图所示,将花盆中的植物拔出时,连盆中的土壤也一起取 出来了,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观察和解剖花、并回答问题。
1.对油菜花进行观察,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油菜花时,我们可以从一株油菜上取下一朵 完整的油菜花,请你在右图中填写油菜花的各部 分名称。
(2)为了更好地观察它,我们可以解剖这朵油菜花。
某位同学先用镊子夹住花瓣的上部,可是花瓣被撕成了两段,小组内的成员不赞同她 的方法①东东说:“镊子不能夹住花瓣的上部,而要( )。
A.夹住基部 B.夹住中部 C.夹住整片花瓣②明明说:“解剖的顺序也要注意,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A.从内到外 B.从外到内 C.从上到下③为了更好地研究油菜花,我们还可以到野外油菜花地去,油菜花地里总有蜜蜂飞来 飞去,这对油菜花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各单元练习答案
答案: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天体,其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题目: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答案: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天体,其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题目:四季变化 答案:由于地球公转和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上不同地区所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不同,因此产生了四季变化。
答案:由于地球自转,地球上不同地区所处的位置不断变化,因此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第四单元答案解析
题目: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答案: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答案: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题目:昼夜交替现象 答案:由于地球自转,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自转一圈大约需要24小时,因此我们每天都会经历昼夜的交替。答案:由于地球自转,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自转一圈大约需要24小时,因此我们每天都会经历昼夜的交替。题目:四季变化的原因 答案:四季变化是由于地球公转和自转的轨道面与太阳的轨道面之间的角度不同所引起的。当地球自转和公转时,由于地球倾斜的角度和公转速度的变化,导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不断变化,从而引起四季的变化。答案:四季变化是由于地球公转和自转的轨道面与太阳的轨道面之间的角度不同所引起的。当地球自转和公转时,由于地球倾斜的角度和公转速度的变化,导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不断变化,从而引起四季的变化。题目:月相变化的规律 答案:月相变化是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而产生的自然现象。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大约需要29.5天,在这期间,我们看到的月球的形状会不断变化,形成了月相的变化。答案:月相变化是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而产生的自然现象。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大约需要29.5天,在这期间,我们看到的月球的形状会不断变化,形成了月相的变化。
最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 食物中的营养教案板书课后训练及答案
最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板书课后训练及答案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第5课食物中的营养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
2.人体保持健康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3.没有一种食物会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所以我们要吃各种不同的食物。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淀粉和蛋白质。
2.通过阅读资料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类别等方面的认识,并扩充到记录中,完善对一天中的食物的统计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1.在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成分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产生继续探究食物的兴趣。
2.在完善一天中食物统计的记录活动中,养成严谨细致的研究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人类可以运用一定的技术辨别食物中的营养。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淀粉和蛋白质。
教学准备:上节课使用的“一天的食物”记录卡,蔬菜、食用油、花生、馒头、棉签、白纸、碘酒、滴管、镊子、蛋清溶液、双缩脲试剂、学生实验材料、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相关资料,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五、课后训练一、填空题1、_______是构成人体肌肉、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
2、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通常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以及水。
3、脂肪和糖类是人体________的主要来源。
4、维生素和矿物质有________的作用。
5、含有______的食物在白纸上会留下油渍。
6、看标签或相关资料,可以知道食物中是否含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身体组织和骨骼生长离不开矿物质。
()2、我们要吃不同的食物,不能偏食和挑食。
()3、蛋白质放在火上烧会发出像头发烧焦的味道。
()4、食物中的淀粉遇到碘酒会变紫色。
()5、水在白纸上干燥后会留下痕迹。
()6、许多蔬菜、水果中都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教科版(2017年)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1题;共22分)1.关于声音的发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物体振动才能发出声音B. 声源一定在振动C. 不振动的物体不发声D. 振动快的物体能发声,振动慢的物体不能发声。
2.对着瓶口吹气会发出“呜呜”的声音,“呜呜”声是由______振动产生的。
A. 空气B. 瓶口C. 瓶子D. 无法确定3.噪声对于我们的健康( )。
A. 不影响B. 有危害C. 有益处4.声音不能在()中传播。
A. 固体B. 液体C. 空气D. 真空5.下面图片中与声波传播状态相似的是()A. 像太阳B. 像水波涟漪C. 像波浪6.我们耳朵里的( )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然后通过其他器官将声音信号传入中耳、内耳。
A. 鼓膜B. 听小骨C. 耳蜗7.吹奏笛子时,我们听到的声音主要是由( )振动产生的。
A. 笛子本身B. 笛子中的空气C. 吹奏者的嘴唇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手拍打墙面,可以听到声音,但没看到墙在振动,说明发声时不一定要振动B. 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朵的C. 声音能在气体、固体中传播,不能在液体中传播9.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现象是()。
A. 在岸上的人听见河水流动的声音B. 枕着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C. 我们能听到波浪拍击礁石的声音D. 潜水员能听到岸上的讲话声10.如下图所示,用同一根橡皮筋拉成长度不一的三种情况,分别用同样的力拨动,发出的声音最低的是()。
A.B.C.11.为了保护听力,正确的做法是()。
A. 经常戴耳塞听音乐B. 在教室里大声喧哗C. 遇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时,用手捂住耳朵二、判断题(共11题;共22分)12.要想让敲响的锣声停止,可以用手捂住锣面。
( )13.声音只有音量高低之分,没有强弱的差别。
( )14.小区内开车,前边行人走路慢,为了安全可以连续鸣笛提醒。
( )15.现在有很多高科技产品不用振动也能发出声音。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活动手册参考答案一、活动1:水的观察1、水的透明度:将四个不同容器中的水分别倒入四个相同的量杯中,观察并记录下每个容器中水的透明度。
结果可能发现,来自不同容器的水透明度会有所不同。
2、水的气味:分别闻四个不同容器中的水的气味,尝试描述每个容器中的水的气味。
结果可能发现,来自不同容器的水气味会有所不同。
3、水的味道:分别品尝四个不同容器中的水,尝试描述每个容器中的水的味道。
结果可能发现,来自不同容器的水味道会有所不同。
二、活动2:观察土壤1、土壤的颜色:观察并记录下四个不同土壤的颜色。
结果可能发现,来自不同地方的土壤颜色会有所不同。
2、土壤的质地:通过用手触摸四个不同土壤,感受它们的质地,如干燥、湿润、细腻、粗糙等。
结果可能发现,来自不同地方的土壤质地会有所不同。
3、土壤的气味:分别闻四个不同土壤的气味,尝试描述每个土壤的气味。
结果可能发现,来自不同地方的土壤气味会有所不同。
三、活动3:比较不同类型的纸1、纸的厚度:用精确的测量工具测量下四种纸的厚度。
结果可能发现,不同类型的纸厚度会有所不同。
2、纸的重量:用秤称量下四种纸的重量。
结果可能发现,不同类型的纸重量会有所不同。
3、纸的透明度:将四种纸分别放在光前,观察并记录下每种纸的透明度。
结果可能发现,不同类型的纸透明度会有所不同。
A.鸟类的鸣叫B.鱼类的跳跃C.昆虫的蜕皮D.狼的狩猎A.朝霞映照在海面上B.雷电交加C.工厂排放的烟雾D.蜻蜓低飞在太阳系中,______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当光线由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了______。
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______停止,发声停止。
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不能传声。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米/秒,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接近这个速度。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简要概括为“能绕、能传、能解决”三个子句。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试题 一、整理和分析题: 1.根据下表中记录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试题一、整理和分析题:1.根据下表中记录的气温数据回答问题。
据是什么?我推测上午10时的气温大约是:()我的推测依据是:()2.下图是小明所画的某个星期的日最高气温柱形统计图,请你做出分析:这一周的最高气温为(),发生在星期();一周平均气温为(),其中星期()的气温明显偏离平均气温。
这一周的气温变化特点是:()。
二、实验及记录。
1.观察记录高锰酸钾溶解前后的变化和水的变化(也可以画图)23.怎样做“加快食盐溶解的研究实验?”请选择其中一种加快食盐溶解的方法进行研究。
(1)研究的主题:(2)我准备的材料:(3)研究的方法:4.把面粉、食盐、水混合在一起,搅拌后成为面粉、食盐和水的混合物。
(1)我们有办法把面粉从混合液里分离出来吗?请把办法写在下面。
(还可以画图来表示)(2)我们有办法把食盐从水里分离出来吗?请把办法写在下面。
(还可以画图来表示)5.图中的桌子上有一大盆水,还有两个小铃铛。
请在这样的材料条件下,设计一个说明气体、液体、固体能传播声音的实验。
(1)我的“气体能传播声音”的实验——(2)我的“液体能传播声音”的实验——(3)我的“固体能传播声音”的实验——6.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的实验。
我的实验方案研究的问题:尺子伸出桌面部分的长度变化时,音高会发生变化吗?我的假设:尺子伸出桌面部分的长度越长,音高越();尺子伸出桌面部分的长度越短,音高越()。
我的理由:尺子伸出桌面部分的长度越长,尺子的振动越(),音高就越();尺子伸出桌面部分的长度越短,尺子的振动越(),音高就越()。
实验材料:()厘米长的尺子、()等。
实验设想:(1)试一试尺子在哪个长度范围内能振动发声。
(2)要使尺子振动产生不同音高的声音,我选择()种不同的长度,分别是()。
(3)我把音高分为()。
(4)同一种长度的实验,我打算做()次。
7.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你能举个例子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吗?(1)我需要的材料:(2)我研究的方法:(3)我得出的结论:三、简答题1.说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是因为我们观察到什么?2.说沙子没在水里溶解,是因为我们观察到什么?3.溶解在水里的食盐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吗?如果不能,用什么方法来分离食盐呢?4.说说使用酒精灯需要注意的地方。
四年级科学实验探究题及解答题
第一单元2、会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有故障的电路。
3、会用不同的方法连接电路,并比较串联与并联电路在连接方法上的本质不同。
4、会画简单电路图,并且会用串联和并联两种不同方法连接电路。
5、制造“电路检测器”的方法,以及检测故障电路的方法,见科学书第9页;6、检测导体、绝缘体的方法,见科学书第10页;7、接线盒的检测及预测,见科学书第17页。
8、熟悉实物图和电路图。
9、如果灯泡没有亮,你觉得可能是哪些原因?你将准备怎样去检测?你又是如何去解决?(3种以上)答:小灯泡坏了、电池没电了、电线断了、开关松了、连接点接触不良等。
11、冬天,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头发会随着梳子飞扬,你能分析其中的原因吗?答: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两者摩擦,梳子会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它们靠近时会互相吸引,所以头发会随着梳子飞扬。
?12、把下面的图用两种方法连接:小灯泡一定要连接2个连接点13、用一些导线、一节电池可以使两个小灯泡发光。
请用简图画出两种使两个小灯泡发光的接法。
14、聪明的你能让几个小灯泡亮起来?小组合作动手,画出简单的电路图,并说说你们的方法。
15、用导线把下图中的电池和灯泡连起来,并使第一张图中的灯泡比第二张图中的灯泡亮。
16、根据左边的图在右边的框中画出简单电路图。
17、两节电池在同一电路里,哪种连接方法灯泡更亮,为什么?第二单元1、能够指出油菜花的各部分的名称。
2、能够指出花的各部分名称。
3、能够指出雄蕊和雌蕊各部分的名称。
4、能够指出种子内部结构各部分名称。
5、能够指出鸡蛋的各部分名称。
6、研究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实验,见科学书第33页。
7、研究蚕豆发芽时吸水量的实验,见科学书第32页。
8、你知道的完全花和不完全花各有哪些?(各举四各例子)9、鸡老鼠产卵繁殖的动物鲫鱼大象产小动物的动物猫10、不同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不同,你知道有哪些吗?请举例说明。
??弹力传播??? 油菜、凤仙花、大豆???? 种子小而圆,有果荚。
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含板书课后训练及答案
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含板书课后训练及答案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材简析:《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教学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是继《听听声音》之后,进行的又一项关于声音的研究。
当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当我们观察一个发声物体时,我们常常看不到这个物体的振动。
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多个物体发声时的状态,为学生提供观察发声物体振动的机会。
聚焦板块围绕“这些声音是怎样发生的?”这个问题,开展全班讨论,了解学生对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前概念。
探索板块,主要通过两个活动,实践揭示声音的本质。
活动1:观察橡皮筋发出声音的状态,初步理解“振动”的含义,并初步在物体发出声音和物体的振动之间建立联系;活动2:观察钢尺、鼓、音叉等更多物体发声时的状态,进一步确认振动与物体发声的关系,物体振动时会发出声音,停止振动时就不会发出声音。
研讨板块,先通过问题引导研讨,用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突出科学的本质。
然后猜测吹竖笛的时候是什么在振动,来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振动的认识。
拓展板块,以阅读资料《我们的发声器官》来介绍人的发声器官声带,以及声带的发声原理,拓展学生的知识。
学情分析: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对声音的产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
物体由于振动产生声音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他们觉得敲打、碰撞、摩擦……是物体发出声音的直接原因,他们关注的是什么动作使物体发出了声音,而不是发声物体的变化,缺乏深入的探究声音现象的本质。
所以在设计整个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理解水平。
教学目标: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状态,并记录下来。
3.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
4.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实验探究题》专项训练 (含参考答案和解析)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探究题专项训练班级考号姓名总分(共16题;共120分)1.我们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体的时候,为什么要先把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看看灯泡是否发光?2.科学探究题。
观察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标本,它们各有什么样的特点?特点石英长石云母颜色形状3.如图,将烧热的岩石立即放人冷水中,反复几次。
(1)这个实验主要研究的问题足:________。
(2)实验中的酒精灯代表自然界中温度较________的环境。
(3)实验中,岩石会破碎,这种现象叫________现象。
(4)这个实验属于________。
(填“对比实验”或“模拟实验”)(5)自然界中,岩石发生变化的原因还有________。
4.科学探究题。
(1)各取10粒不同植物的种子,分别放到盛有200毫升水的烧杯中,浸泡1~2天,观察各种子的变化,测量种子吸收了多少水分。
种子名称实验前水量实验后水量种子的变化蚕豆 200 mL油菜 200 mL黄豆 200 mL200 mL200 mL此实验的现象说明了________(2)将浸泡后的蚕豆种子放在一个铺有棉花的盘子里,保持棉花湿润,持续观察并记录种子各部分的变化。
①通过观察子叶出现了________现象。
②此现象说明子叶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呢________?5.科学探究题。
我们能在红灯变绿灯、绿灯变红灯的中间亮起一盏黄灯吗?6.科学探究题。
三年级二班的小宇同学为了种植凤仙花,准备了一个花盆,用手指在土中按了几个小坑,深度大约10厘米,每个小坑中放1粒凤仙花种子,用土盖上,往花盆中浇入大量的水,将其放入温暖的地方。
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小宇在种植凤仙花的过程中有哪些不妥之处。
为什么?(2)若你是小宇,你将如何改进实验?7.科学探究题。
有一个4个接线柱的接线盒,小明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后把接线柱之间的连接状态记录在下表中:接线1—2 1—3 1—4 2—3 2—4 3—4 通路√√√断路√√√请你根据测试记录,推测里面的电路是怎么连接的,在下面图中用线表示你的推测结果。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每节课后习题及答案(共24课全)
振动传人同学们的耳朵中的。
(2)“隔墙有耳”是因为
能传播声音。古时候,人们常用耳朵贴地的方
法来判断有无追兵,这是因为
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速度最快的是
,最慢的是
。
(4)花样游泳的选手头部潜入水中时,仍能随音乐起舞,这说明
能传
播声音。
(5)甲、乙两位同学研究声音的传播现象,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足够长的钢
(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的声音表示的意义不同
B.人说话不需要人体振动
C.凡是声音都能看见
(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拉开一根弹性绳子就会有声音
B.拨动塑料尺会发出声音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下列做法中,( )会发出声音。
A.拉伸橡皮筋
B.用手按压鼓面
A.哆
B.发
C.索
(3)( )不是自然界中的声音。
A.风声
B.琴声
C.雷声
3.把下列声音现象按照要求分类。
⑴汽车刹车声
⑵打桩机发出的声音 ⑶商场噪声
⑷车间车床声
⑸飞机轰鸣声
⑹市场上的叫卖声
⑺火车驶过的呼啸声 ⑻轮船汽笛声 ⑼混凝土搅拌机发出的声音
⑽娱乐场所的喧哗声 ⑾打架斗殴声
生活噪声:
。
交通噪声:
研究的方法
按压 鼓
敲打
物体的状态 不振动 振动
是否发声
相同的鼓,在按压的时候
(填“会”或“不会”)发出声音,在
敲打的时候
(填“会”或“不会”)发出声音。这说明物体必须
才会发出声音。
5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填一填。
(1)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一根棒来听钢琴演奏的,他打开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呼吸与健康生活》练习题
2.2 呼吸与健康生活练习题一、填空题。
(1)通过分析探讨哪些活动会影响我们每分钟呼吸的次数,运动都会我们的呼吸次数,呼吸次数的增加对我们的健康是有的。
(2)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
(3)人体通过呼气和吸气这种呼吸运动,不断进行着与外界的交换。
(4)我们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吸入进人血液,呼出排出体外。
(5)与平静状态相比,运动后呼吸次数都会。
(6)下面是某同学在学习这一课时进行的记录。
从上面的数据中,我发现每分钟呼吸次数是最少的,每分钟呼吸次数是最多的。
二、选择题。
(1)下列()不是保护呼吸器官的正确方法。
A.空气不良时,出门戴口罩B.经常开窗通风C.经常吸二手烟(2)对于吸烟者,我们要做到()A.积极劝阻B.大加赞赏C.不理不睬(3)体育课进行100米跑后,同学们出现的现象是()。
A.呼吸比较深,呼吸频率不变B.呼吸比较浅,呼吸频率增加C.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增加(4)关于运动与呼吸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运动时呼吸变慢B.运动时呼吸与平静状态下一样C.运动时,随着运动量的增加呼吸急促(5)在安静状态下每位同学一分钟的呼吸次数是()。
A.一模一样的B.有一些差别C.有很大差别(6)人体从呼吸过程中获取()。
A.血液B.氧气C.细胞三、实验探究题下面是乐乐记录的自己在三种状态下意分钟的呼吸次数。
安静状态下运动结束时休息3分钟后休息10分钟后第一次24次45次39次27次第二次25次44次38次26次第三次23次45次40次25次(1)乐乐安静状态下的呼吸次数平均值是次。
(2)在不同状态下,一分钟的呼吸次数(填“相同”或“不相同”)。
(3)运动结束后呼吸次数比安静状态次数,说明运动时呼吸会。
四、培优训练下图是奇奇根据自己的呼吸次数的数据制成的统计图。
(1)通过课堂实验以及观察、比较:运动后,每分钟呼吸次数明显,休息3分钟后,逐渐。
(2)呼吸时,奇奇吸入含有的空气,呼出体内产生的。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附答案)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一、实验探究题1.看图,回答有关实验问题。
(1)上图是研究________对霉菌生长影响的实验,我们把这种实验方法叫________实验。
(2)在这个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不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
(3)通过实验,我们发现________面包中的霉菌生长得快。
说明霉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________。
(4)通过实验研究发现:食物的腐败变质是由________引起的。
(5)了解了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后,请你以萝卜为例,写出至少两种常见的减慢食物变质速度的方法。
2.回答下列有关岩石的问题:(1)岩石在生产和生活中被人们广泛应用,常见的岩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观察和描述矿物的方法很多,本学期我们学过的常用方法有:①观察和描述矿物的________ 。
②观察和描述矿物的________ 。
③观察和描述矿物的 ________ 。
(3)花岗岩是最常用的建筑材料之一,花岗岩由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矿物组成。
3.仪器使用。
(1)上图这个装置叫________。
(2)使用这个装置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检测前要先将a、b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一下,看看小灯泡能否发光B.检测电路时只需检测一次就可以了C.不可以用这个装置来检测家用220V的电器电路(3)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为________体;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为________体。
请使用上面这个装置检测下列物品,容易让电流通过,小灯泡能发光的,请在表格里打“√”;不容易让电流通过,小灯泡不能发光的,请在表格里打“×”。
(4)一个4个接头的盒子(下图),其中1—3、2—3接头有导线连接。
如果用上面的这个装置检测,请在下面表格中相应的空格中打“√”。
4.下面是某同学观察“新鲜的鱼干和腐败的小鱼”的记录表。
教科版小学科学 四年级下册期末复习 实验综合题(含答案) (2)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实验综合题(含答案)一、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实验综合题1.科学探究题。
如图电路中的小灯泡不亮,请你检测一下是什么地方出故障了。
根据出现故障的原因,说说你会采取什么方法加以解决。
检测有无故障解决的方法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灯座松了;有;拧紧、连接好导线后连入原电路中;导线内铜丝断了;有;用电路检测器检测一根新的导线正常后连人原电路中;电池没电了;有;更换新的电池【解析】【解答】对小灯泡不亮的原因进行分析,可得出:当小灯泡坏了是,电路是有故障的,可以采取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小灯泡正常发光后再连接到原电路中的措施;灯座松了,也会导致电路出现故障,解决的方法是拧紧、连接好导线后连入原电路中;导线内铜丝断了,也会使电路出现故障,解决方法是用电路检测器检测一根新的导线正常后连人原电路中;电池没电了,也会使电路出现故障,解决方法是更换新的电池。
【分析】根据各种电路的故障,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
2.请你调查一下家中有哪些常用电器?它们用电的类型分别是什么?【答案】解:不懂电器技术的人,对电器设备不要乱拆、乱装,更不要乱接电线。
屋外电线和进户线要架设牢固,以免被风吹断,发生危险。
不要用湿手触碰开关和用电器,以免触电。
【解析】【解答】家庭中,不仅有使用电插座为电源的,而且也有使用电池为电源的,比如有电话机、电视遥控器、计算器等等。
【分析】日常使用的电有交流电和干电池电两种。
3.一个连接着两个小灯泡的电路出故障了,请你推测一下出故障可能的原因。
(至少两点以上)【答案】(1)小灯泡的灯丝断了;(2)电池没电了;(3)导线中间的金属丝断了;(4)电池盒出故障了。
(合理即可)【解析】【解答】电源没电;灯丝断了;导线某个部位断了;灯座接线柱松了等等都是可能出故障的原因。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实验探究题专项测试卷(2020新版,附参考答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探究题测试卷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制作简易弹簧测力计并回答相关问题。
(1)请用曲别针、硬纸板、橡皮筋制作一个简易的弹簧测力计。
并写出简单的制作方法。
(2)根据实验现象,完善下面的表格。
单股橡皮筋测力计双股橡皮筋测力计橡皮筋弹力________ 橡皮筋弹力________最大测量值________些最大测量值________些用来测量较________的力用来测量较________的力测量精确度________一些测量精确度________一些(选填“大”“小”“高”“低”)2.分析题。
下表是某小组做“探究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关系”的实验记录,结合表格回答问题。
摩擦力大小(N)不改变的条件物体的重量第1次第2次第3次平均值接触面的光盒子+1个钩码0.30 0.25 0.35 0.30滑程度、接触面的大小、运盒子+2个钩码0.65 0. 70 0. 60 0.65动方式等盒子+6个钩码 1.90 1. 85 1.80 1.85(1)本实验是一个________(选填“对比”或“模拟”)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
(2)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发现:________。
3.看图回答问题。
(1)如图所示,原来静止的小车会从斜面上滑下来,这是它受到________作用的结果;小车在水平桌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后会停下来,这是它受到________作用的结果。
(2)如果在小车上安装一个喷气口沿斜面向上的气球,小车会同时受到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动力,从斜面滑下的速度会________。
(3)试着总结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
4.分析题。
(1)完成下面的表格。
对小车运动的思考使小车运动的方法推动小车运动的力挂垫圈________缠绕橡皮筋________用气球________装小电动机电力(2)我们发现:①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________。
②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________。
教科版小学科学 四年级下册第二章电路(附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章电路(附答案)一、教科版小学科学下册第二章电路选择题1.在检测接线盒里电线的连接状态时,小灯泡亮了,说明这两个接线柱之间是( )。
A. 短路B. 断路C. 通路【答案】 C【解析】【解答】只有线路是通路的时候,用电器才能够使用,也就是小灯泡才会亮,所以本题中两个接线柱必是通路的状态。
故本题的答案是C选项。
【分析】只有线路通了,灯泡才能亮哦。
2.下面的电路中,不能使两只小灯泡都发光的是( )。
A. B. C.【答案】 C【解析】【解答】A.将两个小灯泡进行串联,构成了完整的电路,所以两个小灯泡都会亮,不符合题意;B.将两个小灯泡并联,且构成了完整的电路,两个小灯泡都会亮,不符合题意;C.没有用导线将两个小灯泡连接起来,无法构成完整的电路,所以两个小灯泡都不会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要想使小灯泡亮起来,首先要构成完整的电路。
3.下列做法中,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的是( )。
A. 碰击B. 运动C. 连接D. 摩擦【答案】 D【解析】【解答】根据对选项进行分析,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的的是摩擦。
【分析】了解摩擦起电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4.在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时,下列做法不妥当的是( )。
A. 先检查电池、导线、灯泡等元件是否连接上,再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B. 检测前,先把故障电路中的干电池从电池盒中取出C. 将电路中的灯泡、干电池、导线等元件逐个拆除检测【答案】 B【解析】【解答】在使用电路检测器时,不能将故障电路中的干电池从电池盒中取出。
B 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电路检测器的使用方法。
5.下列现象中,不能用静电知识解释的是( )。
A. 高大建筑物上要安装避雷针B. 油罐车尾部常拖一条铁链C. 钢丝钳手柄上装有绝缘套D. 电视机屏幕会吸附灰尘【答案】 C【解析】【解答】A.高大建筑物上安装避雷针可以用静电知识解释,不符合题意;B.油罐车尾部拖一条铁链可以用静电知识解释,不符合题意;C.钢丝钳手柄上装有绝缘套的目的是防止触电,不可以用静电知识解释,符合题意;D.电视机屏幕吸附灰尘是静电现象,可以用静电知识解释,不符合题意。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探究题和参考答案
小学科学四年级探究题和参考答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天气》下表是一所小学气象站测得的2008年不同季节的气温记录根据表中数据可推断:(1)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是。
(2)一年中气温最低的季节是。
(3)一天中测得气温最高的时刻是。
(4)一天中测得气温最低的时刻是。
(1)夏季(2)冬季(3)14时(4)6时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天气》有一天,丁丁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他看到教室里的窗帘是飘向南方的,可是教室里风向标的箭头是指向北方的。
请问:这时的校园里刮的到底是什么风?这是怎么回事?因为风向标的箭头所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这里风向标箭头指向北,说明刮的是北风;北风是吹向南面的,所以教室里的窗帘会飘向南方。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天气》为了证实天气观测中温度表有放在百叶箱内的必要,小明分别把两支温度表放在箱内和箱外观测,得到数据如下(温度单位:℃)(1)求出两支温度表6次观测的箱内温度的平均温度值;箱外温度的平均温度值(2)箱外温度的平均值要比箱内,这是由于。
(3)百叶箱内外哪个气温变化比较大?(1)21.7℃、22.0℃(2)高、百叶箱内能避免阳光趋向直射,箱内又涂成白色,能较好地反射阳关;箱外则直接受阳光照射,温度较高(3)百叶箱外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溶解》下表中给出的数据表示的是硝酸钾在不同的温度下在100克水里溶解的质量。
根据表格中所列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9分)(1)20℃时100克水中溶解克硝酸钾。
(2)100℃时100克水中溶解克硝酸钾。
(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
(1)31.6 (2)246 (3)硝酸钾的溶解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声音》在声音传播的实验探究中,小红和小芳做了下面两步实验:(1)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轻地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上,听传过来的声音大小。
(2)将两张紧挨的课桌离开一个小缝,然后重复步骤(1),比较声音的大小。
请你帮他们分析,将实验现象和分析结果填入下表中:大木头小空气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用牙轻轻咬住铅笔上端,用手轻轻敲击铅笔下端,注意听这个敲击声,然后张开嘴使牙不接触铅笔,而保持铅笔的位置不变,手指用与以前同样的力轻敲铅笔下端。
新教科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下册:3.1《岩石和土壤的故事》教案(含教学反思)+练习(含答案)
教科版四年级下3.1《岩石和土壤的故事》教学设计一、探索1:观察与描述观察我们采集到的岩石和土壤有什么特点?(展示实物)明确:岩石和土壤特点比较记录表二、探索2:采集与用途1、我们可以从哪里采到岩石和土壤?【提示】①到野外采集岩石和土壤,需有父母陪伴,注意安全②带上简易工具,如小铲、方便袋、榔头等明确:我们可以在山上、采石场、小溪边和戈壁滩等地方采到岩石。
在有植物生长的地方可以采到土壤。
2、岩石与土壤是地球的重要资源,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你知道岩石和土壤都有什么用途吗?明确:岩石可以用来建筑材料、提炼矿物、用来装饰和制成艺术品。
土壤是动植物的栖息地,可以固定植物的根系,具有自然肥力,能够促进作物生长。
三、探索3:岩石和土壤背后的故事岩石和土壤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物质,它们的形成有的需要几百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在每一块岩石和每一方土壤上都留下了大自然的痕迹。
(1)岩石的故事◆岩石的化学成分可以告诉我们它们的形成年代。
地球的年龄约是45.6亿年,就是用这种方法测定的。
【魔鬼塔】魔鬼塔位于美国西部怀俄明州东北部,临贝尔富什河附近的丘陵上,是一座巨型的圆柱体岩石,被誉为美国国家名胜。
◆岩石中动植物的痕迹说明过去有哪些生物存在过。
【化石】地壳中保存的属于古地质年代的动植物的遗体或痕迹叫化石。
◆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鹦鹉螺化石,说明几亿年前这里曾经是海洋。
(2)土壤的故事在气候、生物等因素综合作下,岩石可形成土壤中的矿物质颗粒。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土壤从上到下分为表层土、下层土、基岩碎屑、基岩4层。
土壤的形成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例如要形成12厘米厚的土壤,可能需要几百到数万年的时间。
(3)拓展:我们还知道哪些关于岩石和土壤的故事?与同学们分享一下。
四、探索4:整理交流整理我们知道的岩石和土壤的知识。
【资料卡片】岩石和土壤知识记录表五、研讨1、你认为岩石和土壤各有什么特点?我们可以从哪里发现它们?明确:◆与土壤相比,岩石体积大,质地硬;土壤颗粒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四年级探究题和参考答案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天气》
下表是一所小学气象站测得的2008年不同季节的气温记录
根据表中数据可推断:
(1)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是。
(2)一年中气温最低的季节是。
(3)一天中测得气温最高的时刻是。
(4)一天中测得气温最低的时刻是。
(1)夏季(2)冬季(3)14时(4)6时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天气》
有一天,丁丁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他看到教室里的窗帘是飘向南方的,可是教室里风向标的箭头是指向北方的。
请问:这时的校园里刮的到底是什么风?这是怎么回事?
因为风向标的箭头所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这里风向标箭头指向北,说明刮的是北风;北风是吹向南面的,所以教室里的窗帘会飘向南方。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天气》
为了证实天气观测中温度表有放在百叶箱内的必要,小明分别把两支温度表放在箱内和箱外观测,得到数据如下(温度单位:℃)
(1)求出两支温度表6次观测的箱内温度的平均温度值;箱外温度的平均温度值(2)箱外温度的平均值要比箱内,这是由于。
(3)百叶箱内外哪个气温变化比较大?
(1)21.7℃、22.0℃(2)高、百叶箱内能避免阳光趋向直射,箱内又涂成白色,能较好地反射阳关;箱外则直接受阳光照射,温度较高(3)百叶箱外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溶解》
下表中给出的数据表示的是硝酸钾在不同的温度下在100克水里溶解的质量。
根据表格中所列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9分)
(1)20℃时100克水中溶解克硝酸钾。
(2)100℃时100克水中溶解克硝酸钾。
(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
(1)31.6 (2)246 (3)硝酸钾的溶解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声音》
在声音传播的实验探究中,小红和小芳做了下面两步实验:
(1)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轻地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上,听传过来的声音大小。
(2)将两张紧挨的课桌离开一个小缝,然后重复步骤(1),比较声音的大小。
请你帮他们分析,将实验现象和分析结果填入下表中:
大木头小空气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声音》
用牙轻轻咬住铅笔上端,用手轻轻敲击铅笔下端,注意听这个敲击声,然后张开嘴使牙不接触铅笔,而保持铅笔的位置不变,手指用与以前同样的力轻敲铅笔下端。
比较这两次听到的敲击声有何不同?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用牙轻轻咬住铅笔上端时听到的声音较大。
说明铅笔和肌肉传播声音的效果比空气传播声音的效果要好。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
用导线把下图中的电池和灯泡连起来,并使第一张图中的灯泡比第二张图中的灯泡亮。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新的生命》
下图中,1是种子的(),作用();
4是种子的(),将来长大成为植物的();
5是种子的(),作用();(9分)
子叶,为种子萌发提供养料,胚根,根,种皮,保护里面的胚。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食物》
如何判断一种不知名的食物主要营养成分?
(1)取一部分滴入碘酒,如果显蓝色就说明有淀粉;(2)再取一部分在纸上摩擦,有油渍发现说明有脂肪。
;(3)取一部分在酒精灯上燃烧,有烧焦味就说明存在蛋白质。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食物》
与生的马铃薯相比较,熟的马铃薯有什么变化?
变软,颜色变化,更易被人体吸收,味道更好了。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
当桌面上摆放着一种你不认识的岩石时,你怎样识别它呢?
看颜色;看构造;看成分;看颗粒;看软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