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美学思想 ppt课件
合集下载
柏拉图ppt课件
![柏拉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df12e759e31433238689306.png)
合合計計合合計計合計 8 8111118118111717 2222 2525 2121 111
檢檢驗驗數檢數檢驗驗數檢數驗數232832835329363542963459424525 47474 404808 454050 2359
CONFIDENTIAL
9
制作柏拉图的步骤(二)--绘图
5.绘出纵轴及横轴(1:1~2) 6.于特性项目之对应横轴位置绘出直方柱,
Part3 實例解說/注意要點
CONFIDENTIAL
12
柏拉图应注意事项
I. 依大小顺序排列,其他项列在最后一项。 II.通常项数在5~7项之间,当杂项太多时,可合并
2.計算層別 項目之數據
合計
4.計算出
7 累積影響度 44 (百分比)
36
8
漏漏補補漆檢漆檢修修不檢不良修良不0良0 7 17 17 10031003 1 192.7090% 1 1 3
漏漏補補線漏線漏補補線漏線補線0 0 5 35 35 10081008 1 197.3000% 1 1 5
其其他他漏漏補補漆漏漆補漆1 1 3 13 13 13111311 0 1000.3003% 0 0 8
依纵轴之刻度设定柱之高度,各柱之 宽度相同,彼此间不留间隙。 7.于图形之右界加上纵轴,且标出累积百 分比刻度。 8.绘出累积曲线。 9.记入重要事项(背景资料)。 10.加上80/20重点线。
CONFIDENTIAL
10
(個)
111
100
缺 80 點 60 數
40
製作柏拉圖的步驟案例解說(二)
測試課檢測不良柏拉圖
422 ~ 347 BC
何谓柏拉图定律?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者VilfredoPareto,
柏拉图ppt课件
![柏拉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e5cfebf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aa.png)
们发掘和发挥这些潜能。
教育的目标和方法
1 2
培养智慧、勇气和节制等美德
柏拉图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智慧、 勇气和节制等美德的公民,这些美德对于建立理 想国家至关重要。
通过辩证法训练思维能力
柏拉图提倡通过辩证法来训练思维能力,帮助学 生学会分析、推理和判断。
3
重视音乐和体育教育
柏拉图认为,音乐和体育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 美和身体健康至关重要,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理想国的治理方式
哲学王
理想国由一位哲学家担任国王, 负责制定国家的法律和政策,确
保国家的正义和秩序。
法律的重要性
在理想国中,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 地位,所有公民都必须遵守法律, 不得违反。
监督与制约机制
为了确保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 理想国建立了一套有效的监督和制 约机制,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 的发生。
03
柏拉图的政治哲学
理想国的构建
理想国构建的背景
理想国的人口规模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的理想国 构建,源于他对现实政治的批判和对 理想政治的追求。
理想国的人口规模适中,足以满足国 家的需要,但又不会过多导致资源紧 张和社会动荡。
理想国的地理环境
理想国位于一个拥有天然屏障、资源 丰富、气候适宜的地理位置,以保证 国家的安全和繁荣。
柏拉图认为,理念是现实世界的本源和本质,现实世界是理念的体现和
反映。只有通过理解理念,人们才能真正理解现实世界。
理念的实现方式
灵魂的净化和升华
柏拉图认为,人们要实现理念,首先 需要净化自己的灵魂,摆脱肉体的束 缚和感官的诱惑,通过哲学思考和理 性思考,达到对理念的认知和把握。
通过教育和哲学思考 实现理念
柏拉图的课件ppt
![柏拉图的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cb17ff3a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d8.png)
详细描述
柏拉图认为,理念是永恒不变的、完美的、真实的存在,而 现实世界只是对理念的模仿,因此现实世界是不完美的、变 化的、虚幻的。他认为理念世界是超越感官的,只有通过理 性才能认识。
灵魂观
总结词
灵魂观是柏拉图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灵魂是永恒不死的,是理念 的载体。
详细描述
柏拉图认为,灵魂是超越肉体的,是人的本质存在。灵魂在生前通过对理念的 追求和认识,不断净化自己,最终达到与理念合一的境界。他认为灵魂在死后 并不会消失,而是继续存在于理念世界中。
柏拉图的课件
目录
• 柏拉图简介 • 柏拉图的理念 • 柏拉图的辩证法 • 柏拉图的政治哲学 • 柏拉图的美学思想 •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01
柏拉图简介
柏拉图的生平
出生背景
教育经历
公元前427年,出生于雅典一个富裕的家庭 。
早年师从哲学家苏格拉底,后因苏格拉底 被指控渎神罪而受到牵连,被迫离开雅典 ,流亡至意大利、埃及等地。
哲学思想形成
建立学院
在流亡期间,柏拉图广泛接触各地的哲学 家和思想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哲学思想 。
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回到雅典并建立了自 己的学院,培养了大批哲学家和思想家。
柏拉图的主要思想
理念论
政治哲学
认为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只是对理念世 界中完美形式的模仿,只有通过思考 和哲学才能接近这些完美的理念。
真理观
总结词
真理观是柏拉图哲学思想中的认识论观点,他认为真理是超越感官的,只有通过 理性才能认识。
详细描述
柏拉图认为,真理是超越感官的,不是通过感官所能认识的。他认为感官所感知 的是现实世界的影子,而不是真实的存在。只有通过理性才能认识理念世界和真 理。他主张通过辩证法和哲学的思考来追求真理和智慧。
柏拉图认为,理念是永恒不变的、完美的、真实的存在,而 现实世界只是对理念的模仿,因此现实世界是不完美的、变 化的、虚幻的。他认为理念世界是超越感官的,只有通过理 性才能认识。
灵魂观
总结词
灵魂观是柏拉图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灵魂是永恒不死的,是理念 的载体。
详细描述
柏拉图认为,灵魂是超越肉体的,是人的本质存在。灵魂在生前通过对理念的 追求和认识,不断净化自己,最终达到与理念合一的境界。他认为灵魂在死后 并不会消失,而是继续存在于理念世界中。
柏拉图的课件
目录
• 柏拉图简介 • 柏拉图的理念 • 柏拉图的辩证法 • 柏拉图的政治哲学 • 柏拉图的美学思想 •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01
柏拉图简介
柏拉图的生平
出生背景
教育经历
公元前427年,出生于雅典一个富裕的家庭 。
早年师从哲学家苏格拉底,后因苏格拉底 被指控渎神罪而受到牵连,被迫离开雅典 ,流亡至意大利、埃及等地。
哲学思想形成
建立学院
在流亡期间,柏拉图广泛接触各地的哲学 家和思想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哲学思想 。
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回到雅典并建立了自 己的学院,培养了大批哲学家和思想家。
柏拉图的主要思想
理念论
政治哲学
认为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只是对理念世 界中完美形式的模仿,只有通过思考 和哲学才能接近这些完美的理念。
真理观
总结词
真理观是柏拉图哲学思想中的认识论观点,他认为真理是超越感官的,只有通过 理性才能认识。
详细描述
柏拉图认为,真理是超越感官的,不是通过感官所能认识的。他认为感官所感知 的是现实世界的影子,而不是真实的存在。只有通过理性才能认识理念世界和真 理。他主张通过辩证法和哲学的思考来追求真理和智慧。
《柏拉图培训》课件
![《柏拉图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cb84c29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a7.png)
柏拉图通过对话体的写作方式 ,阐述了自己对于正义、真理 和智慧的看法。
柏拉图的思想体系
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 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理念世界是真实存在 的。
柏拉图认为人类应该 追求美德和正义,以 实现理想的社会秩序 。
他主张通过哲学思考 来追求真理和智慧, 以达到更高的境界。
柏拉图哲学的影响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
公民道德
公民责任
柏拉图提倡公民应积极履行自己的责 任,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贡献自己的 力量。
柏拉图认为公民应具备诚实、勇敢、 节制和公正等道德品质,以维护社会 的稳定和和谐。
04
柏拉图的教育哲学
教育的重要性
培养公民素质
柏拉图认为教育是培养具有高尚 道德和良好素质的公民,对国家
和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目标
柏拉图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有德行的公民,这 一思想对现代教育的目标设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 用。
对现代伦理的启示
道德品质
01
柏拉图强调个人应具备勇敢、节制、诚实等美德,这些品质对
现代伦理道德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道德实践
02
柏拉图认为美德是通过实践培养的,这一思想启示现代人应注
重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道德原则。
详细描述
柏拉图认为,通过哲学思考和辩证法,人们可以认识理念的本质,从而获得真理和智慧。个人通过认识理念,可 以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和智慧水平,实现个人正义。同时,社会也应该以理念为基础,建立正义的制度和规范, 从而实现社会的正义。
03
柏拉图的政治哲学
理想国的构建
01
02
03
理想国构建的背景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 出的理想国构建,源于他 对现实政治的深刻反思和 对人类未来的憧憬。
美学_美是什么_教学PPT
![美学_美是什么_教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8554f23c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84.png)
中国传统美学
中国传统美学
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 芜没于空山矣。
——柳宗元《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草亭记》
中国传统美学
讨论:柳宗元这段话提出了什么思想? 自然景物(“清湍修竹”)要成为审美对象,要成 为“美”,必须要有人的审美活动,必须要有人的 意识去“发现”它,去“唤醒”它,去“照亮”它, 使它从实在物变成“意象”(一个完整的、有意蕴 的完整世界)。
美在意象
宗白华:美是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
界。 “艺术境界主于美。所以一切美的光是 来自心灵的源泉。” “美”(艺术境界) 乃是人的心灵与世界的沟通,是万象在 人的自由自在的感觉里表现自己,是情 景交融而创造的一个独特的宇宙,是心 灵与自然完全合一的灵境。
意象的分析
意象的分析
“审美意象不是一种物理的实在,也不是一个抽象的 理念世界,而是一个完整的、充满意蕴、充满情趣的 感性世界,也就是中国美学所说的情景相融的世界。”
意象的分析
杜夫海纳:“美的对象首先刺激起感
性,使它陶醉。” “美是感性的完 善。”“它主要地是作为知觉的对象。 它在完满的感性中,获得自己完满的存 在、自己的价值的本原。”“审美对象 不是别的,只是灿烂的感性。规定审美 对象的那种形式就表现了感性的圆满性 与必然性,同时感性自身带有赋予它以 活力的意义,并立即献交出来。”
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
柏拉图开始对“美”的讨论
什么东西是美的? 美是什么:美的“理念”(“理式”—本质)
柏拉图开始对“美”的讨论
从物的客观属性和特征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 从精神本体和主观心理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
柏拉图开始对“美”的讨论—客观属性
毕达哥拉斯学派:“美是和谐”。 和谐是以数的比例关系为基础的, “身体美确实存在于各部分之间 的比例对称。”“一切立体图形 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 中最美的是圆形。”
柏拉图PPT课件
![柏拉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8568dacf18583d04864591b.png)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审判为有罪 并处以死刑。罪名是腐蚀青年,并否定传统的神,而宣 传自己的新神。他的学生为拯救他,买通狱卒。面对生 路,他却婉言谢绝,以公民应服从法律为由,从容赴死。
柏拉图被矛盾的现实伤得 体无完肤。无法原谅的现实、 窘困的现实、没有未来的现实, 统统象刀架在柏拉图脖子上, 使他无法不去面对。
他说:因为只能摘一次,又不能走回头路,期间即使见 到最大最金黄的,因为不知前面是否有更好的,所以没有摘; 走到前面时,又发觉总不及之前见到的好,原来最大最金黄 的麦穗早已错过了;于是我什么也没摘。
老师说:这就是“爱情”。
柏拉图式的爱情观:
比喻极为浪漫或根本无法实现的爱情观。他 认为在这世上有, 且仅有一个人, 对你(你)而言, 她(他)是完美的, 而且仅对你(你)而言是完美的。 也就是说, 任何一个人, 都有其完美的对象, 而 且只有一个。
(2)实践 游历叙拉古,但最终的理想
国实践以失败而告终 。
(3)评价 ①柏拉图的理想国家并非纯粹空想,而是针
对政体弊端提出的,有一定社会基础。 ②“哲学王”理想带有乌托邦幻想,很难实
现。这种政治学中的理想国家与现实国家的对立,
为什么柏拉图的理想国最终成 为空想?
• 1、柏拉图理想中的哲学王必须经过从小到大一 系列的培养,是哲学家的假设,在现实中是无 法培养的
②国家统治者应该由“哲学王”来担 任。
柏拉图认为:除非哲学家变成了我们 的国王,或者,被我们称为国王或统治者 的那些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研究哲学, 使得哲学和政治这两件事情结合起来,而 把那些只搞政治而不研究哲学和只研究哲 学而不搞政治的人排斥出去,否则我们的 国家就永远不会安宁,全人类也不会免于 灾难。
柏拉图ppt课件
![柏拉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2552a9b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a0.png)
政治实践
柏拉图的政治哲学思想影响了古希腊城邦的政治 实践,如斯巴达、雅典等城邦的政治制度和文化 。
柏拉图的局限性
性别歧视
柏拉图认为女性不适合担任统治者和哲学家,这种性别歧 视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种族主义
柏拉图认为不同种族的人具有不同的天赋和性格,这种种 族主义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阶级局限
柏拉图认为奴隶和工匠等下层阶级的人无法达到哲学的高 度,这种阶级局限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一定的 普遍性。
对柏拉图的评价与反思
贡献与影响
柏拉图作为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其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为 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局限与不足
尽管柏拉图的思想具有深远影响,但 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需 要我们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批判。
03 柏拉图的美学思 想
美的本质
美的本质是理念
美的理念是完美的
柏拉图认为美的本质是理念,这种理 念存在于人类的心灵中,而不是存在 于现实世界中。
柏拉图认为美的理念是完美的,它没 有任何缺陷和瑕疵,只有真正的完美 才能被称为美。
美的理念是永恒不变的
柏拉图认为美的理念是永恒不变的, 它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也不 会因为个人的感受而改变。
理想国的构建与治理
理想国构建
柏拉图认为理想国需要由 哲学家来领导,通过智慧 和公正来治理国家。
治理原则
理想国应遵循公正、智慧 和勇敢的原则,确保国家 的稳定和发展。
统治者选拔
柏拉图主张通过严格的选 拔机制,选拔出具有智慧 和德行的统治者,以确保 国家的治理质量。
理想国的社会结构
社会阶层划分
柏拉图认为理想国应划分为三个社会阶层,分别 是统治者、武士和劳动者。
柏拉图的政治哲学思想影响了古希腊城邦的政治 实践,如斯巴达、雅典等城邦的政治制度和文化 。
柏拉图的局限性
性别歧视
柏拉图认为女性不适合担任统治者和哲学家,这种性别歧 视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种族主义
柏拉图认为不同种族的人具有不同的天赋和性格,这种种 族主义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阶级局限
柏拉图认为奴隶和工匠等下层阶级的人无法达到哲学的高 度,这种阶级局限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一定的 普遍性。
对柏拉图的评价与反思
贡献与影响
柏拉图作为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其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为 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局限与不足
尽管柏拉图的思想具有深远影响,但 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需 要我们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批判。
03 柏拉图的美学思 想
美的本质
美的本质是理念
美的理念是完美的
柏拉图认为美的本质是理念,这种理 念存在于人类的心灵中,而不是存在 于现实世界中。
柏拉图认为美的理念是完美的,它没 有任何缺陷和瑕疵,只有真正的完美 才能被称为美。
美的理念是永恒不变的
柏拉图认为美的理念是永恒不变的, 它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也不 会因为个人的感受而改变。
理想国的构建与治理
理想国构建
柏拉图认为理想国需要由 哲学家来领导,通过智慧 和公正来治理国家。
治理原则
理想国应遵循公正、智慧 和勇敢的原则,确保国家 的稳定和发展。
统治者选拔
柏拉图主张通过严格的选 拔机制,选拔出具有智慧 和德行的统治者,以确保 国家的治理质量。
理想国的社会结构
社会阶层划分
柏拉图认为理想国应划分为三个社会阶层,分别 是统治者、武士和劳动者。
西方美学史第2讲 柏拉图美学
![西方美学史第2讲 柏拉图美学](https://img.taocdn.com/s3/m/bc7479c955270722182ef755.png)
真知是关于“相”的知识。
永恒的是“相”的世界,现实世界是对“相”的 世界的模仿或“分有”。
存在的事物分为四个层次:
最高级:“相”,拥有绝对的静止性、纯粹性、永恒性, 最真实;
其次:数学对象,即数字和几何图形等; 再次:个体事物,即个体的“活物”,也就是自然中不 断流变的动物、植物、人工制品等; 最次:肖像,“指的首先是影子,其次是水面和光滑体 表面上的映像,以及其他类似的东西。”
由于追求不朽,人就要爱,爱美或爱智慧、爱善。爱与 真、善、美被内在地连接在一起。
塔塔凯维奇:“著名的‘美、智、善’三位一体说正是起 源于柏拉图,它体现着人类的最高价值。柏拉图把美置于其他 最高(supreme)价值同等的地位,但不在它们之上。”
真、善与美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美与善本身都是一 种“相”,都是本体,都是真。然而,美与善本身之间是同一 的,还是异质的?在“相”的世界中是并列的还是从属的?
追求美,是能够接近善本身的。追求美是与善、与永恒相 关:
这种美本身的观照是一个人最值得过的生活境界。
柏拉图把爱、美、善等,最终都还原到人的生活本身中, 与不朽相关,也可以说,不朽是人的最终目的。
美的概念不仅仅与审美和艺术相关,更主要的是一种人的 生活方式和理想,是一种哲学的最高境界之一。从对于荷马史 诗《伊利亚特》的阅读和欣赏中,我们从希腊人的生活和精神 世界,就可以对柏拉图的这个思想产生深切的领悟和体验。
3.艺术的功能问题
理性可以达到的美的本体。艺术作品只是对个别事物的模 仿,属于肖像一类,它只与猜测的心理状态相应。所以,艺术 不是理性所把握的对象。通过艺术,我们不能达到至善。柏拉 图因此提出反艺术的主张。
第一,从知识的角度说,艺术是对感性事物的模仿,是 “影子的影子”,与“真理隔着三层”。
永恒的是“相”的世界,现实世界是对“相”的 世界的模仿或“分有”。
存在的事物分为四个层次:
最高级:“相”,拥有绝对的静止性、纯粹性、永恒性, 最真实;
其次:数学对象,即数字和几何图形等; 再次:个体事物,即个体的“活物”,也就是自然中不 断流变的动物、植物、人工制品等; 最次:肖像,“指的首先是影子,其次是水面和光滑体 表面上的映像,以及其他类似的东西。”
由于追求不朽,人就要爱,爱美或爱智慧、爱善。爱与 真、善、美被内在地连接在一起。
塔塔凯维奇:“著名的‘美、智、善’三位一体说正是起 源于柏拉图,它体现着人类的最高价值。柏拉图把美置于其他 最高(supreme)价值同等的地位,但不在它们之上。”
真、善与美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美与善本身都是一 种“相”,都是本体,都是真。然而,美与善本身之间是同一 的,还是异质的?在“相”的世界中是并列的还是从属的?
追求美,是能够接近善本身的。追求美是与善、与永恒相 关:
这种美本身的观照是一个人最值得过的生活境界。
柏拉图把爱、美、善等,最终都还原到人的生活本身中, 与不朽相关,也可以说,不朽是人的最终目的。
美的概念不仅仅与审美和艺术相关,更主要的是一种人的 生活方式和理想,是一种哲学的最高境界之一。从对于荷马史 诗《伊利亚特》的阅读和欣赏中,我们从希腊人的生活和精神 世界,就可以对柏拉图的这个思想产生深切的领悟和体验。
3.艺术的功能问题
理性可以达到的美的本体。艺术作品只是对个别事物的模 仿,属于肖像一类,它只与猜测的心理状态相应。所以,艺术 不是理性所把握的对象。通过艺术,我们不能达到至善。柏拉 图因此提出反艺术的主张。
第一,从知识的角度说,艺术是对感性事物的模仿,是 “影子的影子”,与“真理隔着三层”。
第三讲 柏拉图的美学思想ppt课件
![第三讲 柏拉图的美学思想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fe4810ea2161479171128f3.png)
》(Symposium)的主题是探讨“爱”(love)
的本质。而对话中的苏格拉底认为美是爱的最高对象。 这里所说的美是作为“相”的美,和具体的美的事物不 同,它只能为理智所理解,而非感官。(Symposium 211d) 感觉世界中具体的美的事物往往是变化的和相对的。一 个事物此处是美的,但换一个地方可能就不美了。相对 于某一方面或某人,该事物是美的,但相对于另一方面 或另一人可能又不美了。 真正的“美”却是永恒不变的。“美”就是美自身,永 恒不变,它既不是无中生有,也不会消失离去,既不会 融化消解,也不会衰退变色。(ibid.: 211a)
三、对诗歌等艺术的批判
柏拉图哲学的基本倾向是重理性,轻感性,重不可感知
的相,而轻可感知的事物。而诗歌,艺术,绘画等恰恰 是关于可感知的事物的,柏拉图对它们的贬抑是可想而 知的。 他的美学思想的主导倾向是用实在的和伦理的标准衡量 和评价艺术作品。 他将艺术和美分离开来,不将艺术看成是追求美的艺术。 在古希腊,艺术(technê )被看作是一种“制作”,手 艺(craft),涵盖的不止是雕塑,绘画,还有手工艺, 鞋匠等。 为了理解柏拉图对诗歌和其他艺术的批评,让我们先了 解一下他的“线之喻”。
柏拉图的专论美学的著作只有《大希庇亚篇》(Greater
Hippias)著作,但是否是伪作有争议。
涉及美学的著作则有《国家篇》(Republic),《伊安篇》
(Ion)[论灵感],《会饮篇》(Symposium),《高尔 吉亚篇》(Gorgias),《斐德罗篇》(Phaedrus), 《斐莱布篇》(Philebus),《法篇》(Laws)。
西方哲学之父
西方最早的哲学家是米利都学派的哲学家泰勒斯。但真正影响
西方哲学至今的却是柏拉图的哲学。柏拉图因此被看作是“西 方哲学之父”。 一些当代的西方哲学家,如怀特海,称整个西方哲学史不过是 柏拉图《对话集》的脚注罢了。
的本质。而对话中的苏格拉底认为美是爱的最高对象。 这里所说的美是作为“相”的美,和具体的美的事物不 同,它只能为理智所理解,而非感官。(Symposium 211d) 感觉世界中具体的美的事物往往是变化的和相对的。一 个事物此处是美的,但换一个地方可能就不美了。相对 于某一方面或某人,该事物是美的,但相对于另一方面 或另一人可能又不美了。 真正的“美”却是永恒不变的。“美”就是美自身,永 恒不变,它既不是无中生有,也不会消失离去,既不会 融化消解,也不会衰退变色。(ibid.: 211a)
三、对诗歌等艺术的批判
柏拉图哲学的基本倾向是重理性,轻感性,重不可感知
的相,而轻可感知的事物。而诗歌,艺术,绘画等恰恰 是关于可感知的事物的,柏拉图对它们的贬抑是可想而 知的。 他的美学思想的主导倾向是用实在的和伦理的标准衡量 和评价艺术作品。 他将艺术和美分离开来,不将艺术看成是追求美的艺术。 在古希腊,艺术(technê )被看作是一种“制作”,手 艺(craft),涵盖的不止是雕塑,绘画,还有手工艺, 鞋匠等。 为了理解柏拉图对诗歌和其他艺术的批评,让我们先了 解一下他的“线之喻”。
柏拉图的专论美学的著作只有《大希庇亚篇》(Greater
Hippias)著作,但是否是伪作有争议。
涉及美学的著作则有《国家篇》(Republic),《伊安篇》
(Ion)[论灵感],《会饮篇》(Symposium),《高尔 吉亚篇》(Gorgias),《斐德罗篇》(Phaedrus), 《斐莱布篇》(Philebus),《法篇》(Laws)。
西方哲学之父
西方最早的哲学家是米利都学派的哲学家泰勒斯。但真正影响
西方哲学至今的却是柏拉图的哲学。柏拉图因此被看作是“西 方哲学之父”。 一些当代的西方哲学家,如怀特海,称整个西方哲学史不过是 柏拉图《对话集》的脚注罢了。
《柏拉图培训材料》课件
![《柏拉图培训材料》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5ea40f7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46.png)
中汲取了灵感。
教育理念
柏拉图重视公共教育和人才培养 ,他的教育理念对西方教育体系
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政治制度
柏拉图的理想国思想对现代政治 制度建设产生了影响,如现代民 主制度的某些理念与柏拉图的思
考不谋而合。
柏拉图的评价与争议
思想独树一帜
柏拉图的思想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但也因此引发了一些争议和 批评。
柏拉图认为,通过教育可以消除贫富、贵贱之间的差距,使所有公民都能够获得平等的机 会和待遇,从而实现社会的公正和和谐。
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1 2
重视数学和音乐教育
柏拉图认为,数学和音乐是培养人的逻辑思维和 感性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应该成为教育的重要 内容。
强调辩证法和修辞学教育
柏拉图认为,辩证法和修辞学是培养人的思考能 力和表达能力的关键学科,因此应该受到重视。
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和美好生活。
公共利益至上
02
柏拉图强调公共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对现代社会中个人主义倾
向过度的现象具有警醒作用。
追求智慧与真理
03
柏拉图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激励着现代人不断探索、思考和进
步。
理念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而现实世 界中的事物则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之中 。
理念是现实世界中事物的原型,是它 们所追求的目标。
理念的实现方式
通过哲学思考和理性探究,人们 可以认识理念的世界。
通过艺术和文学的创作,人们可 以表达对理念世界的理解和追求
。
通过道德和政治的实践,人们可 以塑造现实世界中的事物,使其
对宗教的批判
柏拉图对宗教的批判引发了一些争议,一些人认为他的观点过于理 性主义,忽视了宗教的价值和意义。
理想国的可行性
教育理念
柏拉图重视公共教育和人才培养 ,他的教育理念对西方教育体系
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政治制度
柏拉图的理想国思想对现代政治 制度建设产生了影响,如现代民 主制度的某些理念与柏拉图的思
考不谋而合。
柏拉图的评价与争议
思想独树一帜
柏拉图的思想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但也因此引发了一些争议和 批评。
柏拉图认为,通过教育可以消除贫富、贵贱之间的差距,使所有公民都能够获得平等的机 会和待遇,从而实现社会的公正和和谐。
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1 2
重视数学和音乐教育
柏拉图认为,数学和音乐是培养人的逻辑思维和 感性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应该成为教育的重要 内容。
强调辩证法和修辞学教育
柏拉图认为,辩证法和修辞学是培养人的思考能 力和表达能力的关键学科,因此应该受到重视。
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和美好生活。
公共利益至上
02
柏拉图强调公共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对现代社会中个人主义倾
向过度的现象具有警醒作用。
追求智慧与真理
03
柏拉图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激励着现代人不断探索、思考和进
步。
理念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而现实世 界中的事物则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之中 。
理念是现实世界中事物的原型,是它 们所追求的目标。
理念的实现方式
通过哲学思考和理性探究,人们 可以认识理念的世界。
通过艺术和文学的创作,人们可 以表达对理念世界的理解和追求
。
通过道德和政治的实践,人们可 以塑造现实世界中的事物,使其
对宗教的批判
柏拉图对宗教的批判引发了一些争议,一些人认为他的观点过于理 性主义,忽视了宗教的价值和意义。
理想国的可行性
西方文论第二讲-柏拉图PPT优秀课件
![西方文论第二讲-柏拉图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d6353c676c66137ef06195c.png)
“他如果对于所摹仿的事物有真知识,他 就不愿摹仿它们,宁愿制造它们,留下许 多丰功伟绩,供后世人纪念。他会宁愿做 诗人所歌颂的英雄,不愿做歌颂英雄的诗 人”
16
柏拉图摹仿说的根源:
(1)理式论哲学观:艺术应当引导人走向真理和 知识。
(2)理想国的理想:遵循道德原则的艺术创造。 (3)实用主义观念:有实用价值。
18
四、灵感说
柏拉图之前的灵感说:
《荷马史诗》、赫西俄德《神谱》中的描述。
德谟克利特的有关论述:“一位诗人以热情并在 神圣的灵感之下所作的一切诗句,当然是美的”, “没有一种心灵的火焰,没有一种疯狂式的灵感, 就不能成为大诗人 ”。
19
早期灵感说产生的原因: (1)文艺创作繁盛,人们希望探索创作的
5
“洞喻”:
6
7
“如果真的发生如下的事情:其中有一人被 解除了桎梏,被迫突然站了起来,转头环视, 走动,抬头看望火光,你认为这时他会怎样呢? 他在做这些动作时会感觉痛苦的,并且,由于 眼花潦乱,他无法看见那些他原来只看见其阴 影的实物。如果有人告诉他,说他过去惯常看 到的全然是虚假,如今他由于被扭向了比较真 实的器物,比较地接近了实在,所见比较真实 了,你认为他听了这话会说些什么呢?如果再 有人把墙头上过去的每一器物指给他看,并且 逼他说出那是些什么,你不认为,这时他会不 知说什么是好,并且认为他过去所看到的阴影 比现在所看到的实物更真实吗?”
2
进一步的结论:美是理式
柏拉图:“假定有像美本身、善本身、大 本身等等的这类东西存在。”
“美本身”是一种理想化的设定,柏拉图 称之为理式,它是一切美的根源,也是美 的本质。
3
关于“理式”(Idea):
柏拉图的“Idea” 不依存于物质存在,也不是人 的意识,是一种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 “本体”。理式自身构成一个理式世界。
16
柏拉图摹仿说的根源:
(1)理式论哲学观:艺术应当引导人走向真理和 知识。
(2)理想国的理想:遵循道德原则的艺术创造。 (3)实用主义观念:有实用价值。
18
四、灵感说
柏拉图之前的灵感说:
《荷马史诗》、赫西俄德《神谱》中的描述。
德谟克利特的有关论述:“一位诗人以热情并在 神圣的灵感之下所作的一切诗句,当然是美的”, “没有一种心灵的火焰,没有一种疯狂式的灵感, 就不能成为大诗人 ”。
19
早期灵感说产生的原因: (1)文艺创作繁盛,人们希望探索创作的
5
“洞喻”:
6
7
“如果真的发生如下的事情:其中有一人被 解除了桎梏,被迫突然站了起来,转头环视, 走动,抬头看望火光,你认为这时他会怎样呢? 他在做这些动作时会感觉痛苦的,并且,由于 眼花潦乱,他无法看见那些他原来只看见其阴 影的实物。如果有人告诉他,说他过去惯常看 到的全然是虚假,如今他由于被扭向了比较真 实的器物,比较地接近了实在,所见比较真实 了,你认为他听了这话会说些什么呢?如果再 有人把墙头上过去的每一器物指给他看,并且 逼他说出那是些什么,你不认为,这时他会不 知说什么是好,并且认为他过去所看到的阴影 比现在所看到的实物更真实吗?”
2
进一步的结论:美是理式
柏拉图:“假定有像美本身、善本身、大 本身等等的这类东西存在。”
“美本身”是一种理想化的设定,柏拉图 称之为理式,它是一切美的根源,也是美 的本质。
3
关于“理式”(Idea):
柏拉图的“Idea” 不依存于物质存在,也不是人 的意识,是一种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 “本体”。理式自身构成一个理式世界。
美学PPT课件
![美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e1d72337fd5360cba1adbfa.png)
三、审美活动的价值和内涵 审美活动是人最具本己性的存在方式。超越性、自由的、应然的存在方式
2020/2/25
9
第二节 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与对象
一、审美主体与对象只存在于审美活动中
二、审美主体的存在状态 1.审美惊异。特殊心境,主体对客体的向往,刹那间激发主体强烈的审美兴趣。
2.审美体验。主体被客体对象所吸引,情不自禁加以领悟、回味,陶醉,心灵收到震撼摇荡的独特精神 状态。 3.审美澄明。主客间的统一,生动和谐,就是澄明之境。光明 敞亮、最真实、“天地与我为一”
2020/2/25
8
3.审美趣味 审美趣味指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性的显示, 具有强烈的社会性。 它的特征:具有明显的的个性差异;影响主体审美趣味的主要因素是他所面临的后天因素或社会条件。
二、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 1.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 2.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 3.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相统一。 4.自律性与他律性相统一。
艺术和审美起源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劳动,劳动先于艺术。不足,只揭示了物质前提,未切入内在机制, 忽视了中间环节。
2020/2/25
11
二、审美发生的条件与标志
1.制造和使用工具是审美发生的前提。 工具的出现打破人原有的生物性肢体器官和能力的狭隘性、固定性。工具不仅包括物质性劳动手段,而 且包括人独有的运用语言符号的能力。推动人类制造工具活动向高层次迈进。人的智力的物化形式。人 本身内在自然地人化。 2.巫术礼仪活动是促进审美发生最重要的一种中介因素。 巫术的神圣性与严肃性,强化提高人的意识、意志的精神能力。巫术活动独特的礼仪化功能,推动了人 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操演过程直接孕育着原始艺术的发生。
2020/2/25
9
第二节 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与对象
一、审美主体与对象只存在于审美活动中
二、审美主体的存在状态 1.审美惊异。特殊心境,主体对客体的向往,刹那间激发主体强烈的审美兴趣。
2.审美体验。主体被客体对象所吸引,情不自禁加以领悟、回味,陶醉,心灵收到震撼摇荡的独特精神 状态。 3.审美澄明。主客间的统一,生动和谐,就是澄明之境。光明 敞亮、最真实、“天地与我为一”
2020/2/25
8
3.审美趣味 审美趣味指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性的显示, 具有强烈的社会性。 它的特征:具有明显的的个性差异;影响主体审美趣味的主要因素是他所面临的后天因素或社会条件。
二、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 1.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 2.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 3.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相统一。 4.自律性与他律性相统一。
艺术和审美起源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劳动,劳动先于艺术。不足,只揭示了物质前提,未切入内在机制, 忽视了中间环节。
2020/2/25
11
二、审美发生的条件与标志
1.制造和使用工具是审美发生的前提。 工具的出现打破人原有的生物性肢体器官和能力的狭隘性、固定性。工具不仅包括物质性劳动手段,而 且包括人独有的运用语言符号的能力。推动人类制造工具活动向高层次迈进。人的智力的物化形式。人 本身内在自然地人化。 2.巫术礼仪活动是促进审美发生最重要的一种中介因素。 巫术的神圣性与严肃性,强化提高人的意识、意志的精神能力。巫术活动独特的礼仪化功能,推动了人 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操演过程直接孕育着原始艺术的发生。
第六讲-柏拉图PPT课件
![第六讲-柏拉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ef30661f121dd36a22d82b3.png)
• 《斐利布斯篇》
《政治家篇》 《智者篇》
• 《高尔吉亚篇》
第2页/共23页
著作
• 柏拉图伪作也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以下著作被认为是后世伪托的作品:
• 《米诺斯》
(Minos)
• 《欧律克西亚斯》(Eryxias)
• 《泰戈斯》
(Theages)
• 《克里托芬》 (Cleitophon)
• 《爱人》
著作有40多篇,另有13封书信。其中有28篇和4封书信被确定 为真品,主要有:
• 《苏格拉底的申辩》 《克堤拉斯篇》 《法律篇》
• 《阿奇拜得篇之一》 《泰阿泰德篇》 《斐多篇》
• 《阿奇拜得篇之二》 《伊壁鸠鲁篇》 《理想国》
• 《巴曼尼得斯篇》 《斐德罗篇》 《飨宴篇》
• 《菲力帕斯篇》
《克力同篇》 《智士篇》
1. 分有:具体事物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们分有了同名的理念。
2. 摹仿:造物主是根据理念来创造具体事物的,所以事物因为 摹仿理念而存在 。
➢ “分有”是无造物主的 “摹仿”,“摹仿”是有造物主的“分有”。
第7页/共23页
一、两个世界
•
理念的多重含义:
1. 理念是事物的共相(类概念或本质)。
2. 理念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理念是从理念是从苏格拉底关于是什么的定义苏格拉底关于是什么的定义而而来的它的基本规定之一就是由一种特殊性质来的它的基本规定之一就是由一种特殊性质所表明的类不过理念并非单纯的抽象概所表明的类不过理念并非单纯的抽象概念而是念而是超越于个别事物之外并且作为其存在之超越于个别事物之外并且作为其存在之根据的实在根据的实在
第15页/共23页
四、通种论 • 通种论:讨论理念之间的结合分有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灵感说体现了柏拉图理论的矛盾性及其理论价值。
2020/10/28
15
柏拉图灵感说
灵感说体现了柏拉图理论的矛盾性及其理论价值:
矛盾:神秘主义理式论与本人作为爱诗之人的矛盾;
价值: 其一,确认灵感是文艺活动中特有的现场,区别 理智与情感;
2020/10/28
11
柏拉图模仿论
• 认识
• 柏拉图以精神实体理念作为艺术的最终根源,并把文艺贬低为比现实世界低 一等的东西,颠倒了物质和意识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是其理论错误性的一面; 但在这一“错误”的理论中却又蕴含着两个方面的“正确”的认识。
• 第一,柏拉图强调文艺是对实在之物的模仿时,他没有意识到他在从发生学 的角度论证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产生的直接根源;
2020/10/28
10
柏拉图模仿论
• 概念
• 柏拉图全部思想奠基于“理念”这一核心概念之上,他认为文艺在本质上是 对理念的模仿。
• 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模仿说的精神,承认“诗的模仿术模仿行为着——或 被迫或自愿地——的人,以及,作为这些行为的后果,他们交了好运或恶运 (设想的),并感受到了苦或乐。除此而外”“别无其它了”。
• 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几乎对每个学科都做出 了贡献。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
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
风俗,以及雅典法律。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构建了西方哲学
的第一个广泛系统,包含道德、美学、逻辑和科学、政治 和玄学。
2020/10/28
7
2020/10/28
柏拉图模仿论
8
柏拉图模仿论
• 含义
• “模仿论”是现实主义反映论的蓝本,这个在欧洲文学史上逾千年而不衰文 学原则,是在古希腊时期形成的。模仿说从最初出现到成熟阶段,含义发生 了很大变化。这一文学原则含义上的变动,固然是文学创作精神变化在文学 理论层次上的反映,更为深层的原因则是古希腊理性原则的变化所致。
家的影响,包括了毕达哥拉斯所提出的“和谐”概念,以及 阿那克萨戈拉教导苏格拉底应该将心灵或理性作为判断任何 事情的根据;巴门尼德提出的连结所有事物的理论也可能影
响了柏拉图对于灵魂的概念。
2020/10/28
5
人物关系
与苏格拉底
• 苏格拉底(希腊语:Σωκράτης,英译: Socrates,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年),古 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公民 陪审员,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 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 更被后人广泛地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与亚里士多德
•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古代先哲, 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
之一,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 历山大的老师。
• 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
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 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 第二,当他坚持理念中心论,坚持文艺理念创造文艺现实时,实际上是在强 调理想性高于现实性,艺术世界是人类在物质世界以外创造的第二自然,这 又从价值论的角度抬高了文艺活动的意义。
2020/10/图灵感说
13
柏拉图灵感说
• “灵感说”并不始于柏拉图, 在他之前的德谟克里特等人 就认为诗歌创作来自灵感,但 柏拉图却是第一位将其理论 化、系统化的美学家。
2020/10/28
柏拉图的美学思想
10217120106 杜渐 少数民族艺术
1
目录
1 人物简介
2 模仿论
3 灵感说
4 对文艺的批判
5 对后世的影响
2020/10/28
2
精品资料
人物简介
柏拉图(Plato,Πλάτeων, 公 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古希 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
2020/10/28
14
柏拉图灵感说
柏拉图对灵感说的解释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其一,灵感的源泉:“神灵附体”,“神灵评附”(《伊 安》);
其二,灵感的表现:“诗性的迷狂”对立“迷狂∕灵感”与 “理智”,否定理智在创作中的作用(《斐德若》);
其三,灵感的获得过程:“灵魂回忆说”,对真善美世界的 回忆(《斐德若》)。
• 从模仿说含义的演变中,我们可以寻绎出古希腊理性精神的嬗变轨迹。模仿 说是从古希腊时期审美活动“和谐说”发展而来的。
2020/10/28
9
柏拉图模仿论
• 含义
• 模仿论也称摹仿论、模仿说,是最古老的艺术学说,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模 仿或者展现现实世界的事物,在浪漫主义兴起之前一直占主导地位。
• “模仿”一词源自古希腊语mimesis,自亚里斯多德始成为了美学和文学理 论的核心用语。一个文学作品被理解为对——外在现实或者任何被描述为 mimesis的方面——的再现。然而,亚里斯多德关于“模仿”的定义却融合 了如下两重含义:其一,文学作品是现存现实的呈现;其二,作品本身就是 一实体,并非仅仅是对事物的反应。前一种意义的模仿说竟主宰了西方近两 千年。
• 但他又从理念论的角度对苏格拉底的模仿理论进行了改造。他认为“理念” 是世界的最终根源,自然万物的存在是模仿理念的结果,文艺又是模仿自然 世界的结果,因此,文艺就像影子的影子,和理念的“真实隔着两层”。
• 柏拉图排斥文艺的认识论方面的原因,就是文艺在本体上离理念太远,在实 存上是对自然物的复制和抄录,是比自然实体还要等而下之的东西。
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 家和思想家之一。
2020/10/28
4
人物简介
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
另有其创造或发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图思想、柏拉图主义、 柏拉图式爱情等。柏拉图的主要作品为对话录,其中绝大部 分对话都有苏格拉底出场。但学术界普遍认为,其中的苏格
除了荷拉马底之形外象,并柏不拉完图全也是受历到史许上多的那苏之格前拉的底作。家和思想
• 他身为雅典的公民,据记载,苏格拉底最后 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 想之罪名判处死刑。尽管苏格拉底曾获得逃 亡的机会,但他仍选择饮下毒堇汁而死,因 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 威,同时也是因为担心他逃亡后雅典将再没 有好的导师可以教育人们了。
2020/10/28
6
人物关系
2020/10/28
15
柏拉图灵感说
灵感说体现了柏拉图理论的矛盾性及其理论价值:
矛盾:神秘主义理式论与本人作为爱诗之人的矛盾;
价值: 其一,确认灵感是文艺活动中特有的现场,区别 理智与情感;
2020/10/28
11
柏拉图模仿论
• 认识
• 柏拉图以精神实体理念作为艺术的最终根源,并把文艺贬低为比现实世界低 一等的东西,颠倒了物质和意识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是其理论错误性的一面; 但在这一“错误”的理论中却又蕴含着两个方面的“正确”的认识。
• 第一,柏拉图强调文艺是对实在之物的模仿时,他没有意识到他在从发生学 的角度论证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产生的直接根源;
2020/10/28
10
柏拉图模仿论
• 概念
• 柏拉图全部思想奠基于“理念”这一核心概念之上,他认为文艺在本质上是 对理念的模仿。
• 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模仿说的精神,承认“诗的模仿术模仿行为着——或 被迫或自愿地——的人,以及,作为这些行为的后果,他们交了好运或恶运 (设想的),并感受到了苦或乐。除此而外”“别无其它了”。
• 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几乎对每个学科都做出 了贡献。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
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
风俗,以及雅典法律。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构建了西方哲学
的第一个广泛系统,包含道德、美学、逻辑和科学、政治 和玄学。
2020/10/28
7
2020/10/28
柏拉图模仿论
8
柏拉图模仿论
• 含义
• “模仿论”是现实主义反映论的蓝本,这个在欧洲文学史上逾千年而不衰文 学原则,是在古希腊时期形成的。模仿说从最初出现到成熟阶段,含义发生 了很大变化。这一文学原则含义上的变动,固然是文学创作精神变化在文学 理论层次上的反映,更为深层的原因则是古希腊理性原则的变化所致。
家的影响,包括了毕达哥拉斯所提出的“和谐”概念,以及 阿那克萨戈拉教导苏格拉底应该将心灵或理性作为判断任何 事情的根据;巴门尼德提出的连结所有事物的理论也可能影
响了柏拉图对于灵魂的概念。
2020/10/28
5
人物关系
与苏格拉底
• 苏格拉底(希腊语:Σωκράτης,英译: Socrates,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年),古 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公民 陪审员,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 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 更被后人广泛地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与亚里士多德
•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古代先哲, 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
之一,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 历山大的老师。
• 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
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 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 第二,当他坚持理念中心论,坚持文艺理念创造文艺现实时,实际上是在强 调理想性高于现实性,艺术世界是人类在物质世界以外创造的第二自然,这 又从价值论的角度抬高了文艺活动的意义。
2020/10/图灵感说
13
柏拉图灵感说
• “灵感说”并不始于柏拉图, 在他之前的德谟克里特等人 就认为诗歌创作来自灵感,但 柏拉图却是第一位将其理论 化、系统化的美学家。
2020/10/28
柏拉图的美学思想
10217120106 杜渐 少数民族艺术
1
目录
1 人物简介
2 模仿论
3 灵感说
4 对文艺的批判
5 对后世的影响
2020/10/28
2
精品资料
人物简介
柏拉图(Plato,Πλάτeων, 公 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古希 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
2020/10/28
14
柏拉图灵感说
柏拉图对灵感说的解释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其一,灵感的源泉:“神灵附体”,“神灵评附”(《伊 安》);
其二,灵感的表现:“诗性的迷狂”对立“迷狂∕灵感”与 “理智”,否定理智在创作中的作用(《斐德若》);
其三,灵感的获得过程:“灵魂回忆说”,对真善美世界的 回忆(《斐德若》)。
• 从模仿说含义的演变中,我们可以寻绎出古希腊理性精神的嬗变轨迹。模仿 说是从古希腊时期审美活动“和谐说”发展而来的。
2020/10/28
9
柏拉图模仿论
• 含义
• 模仿论也称摹仿论、模仿说,是最古老的艺术学说,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模 仿或者展现现实世界的事物,在浪漫主义兴起之前一直占主导地位。
• “模仿”一词源自古希腊语mimesis,自亚里斯多德始成为了美学和文学理 论的核心用语。一个文学作品被理解为对——外在现实或者任何被描述为 mimesis的方面——的再现。然而,亚里斯多德关于“模仿”的定义却融合 了如下两重含义:其一,文学作品是现存现实的呈现;其二,作品本身就是 一实体,并非仅仅是对事物的反应。前一种意义的模仿说竟主宰了西方近两 千年。
• 但他又从理念论的角度对苏格拉底的模仿理论进行了改造。他认为“理念” 是世界的最终根源,自然万物的存在是模仿理念的结果,文艺又是模仿自然 世界的结果,因此,文艺就像影子的影子,和理念的“真实隔着两层”。
• 柏拉图排斥文艺的认识论方面的原因,就是文艺在本体上离理念太远,在实 存上是对自然物的复制和抄录,是比自然实体还要等而下之的东西。
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 家和思想家之一。
2020/10/28
4
人物简介
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
另有其创造或发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图思想、柏拉图主义、 柏拉图式爱情等。柏拉图的主要作品为对话录,其中绝大部 分对话都有苏格拉底出场。但学术界普遍认为,其中的苏格
除了荷拉马底之形外象,并柏不拉完图全也是受历到史许上多的那苏之格前拉的底作。家和思想
• 他身为雅典的公民,据记载,苏格拉底最后 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 想之罪名判处死刑。尽管苏格拉底曾获得逃 亡的机会,但他仍选择饮下毒堇汁而死,因 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 威,同时也是因为担心他逃亡后雅典将再没 有好的导师可以教育人们了。
2020/10/28
6
人物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