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源性疾病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流行病学方法在医源性疾病研究中的经典实例分析

流行病学方法在医源性疾病研究中的经典实例分析

发病率%
波士顿产科医院早产儿RLF发病率
35 30 25 20 15 10
5 0
1938 1940 1942 1944 1946 1948 1950
高浓度氧与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
人群分布
与早产儿关系:绝大多数在早产儿中发生,与出生 体重有关,体重越轻,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或病 情越重; 性别:尚未发现规律性; 种族:白人比黑人更常见; 社会经济情况:产妇经济条件或医院医疗条件与本 病有关,多发生在医疗设备较好的医院,自费入院 患者发病率较高; 家庭分布:未见家庭聚集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RLF临床表现
这是早产儿出生不久发生的疾病,表现可见于 出生后头一个月,很少在出生后3个月的婴儿 中发生。 本病的发展是进行性的,发展速度不同。通常 双眼受累。 一般分为三期:
• 急性期 • 消退期 • 瘢痕期
本例所用的流行病学方法
描述流行病学(病例个案调查) 病例对照研究 分析流行病学(回顾性队列研究) 实验流行病学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瘢痕性RLF (%) Ⅱ度 Ⅲ度 Ⅳ度
Ⅴ度

50%氧28 天
75.4
5.7
3.8
3.8
3.8
7.5
Ⅱ 按需供氧 94.0 1.6 1.6 0.8 1.6 0.4
高浓度氧与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
以上研究证明氧气治疗与RLF的病因 关系 以后医疗机构改进了早产儿给氧的方 法,便控制了本病的流行。
现况
最近国内报导举例: 1、夏文涛: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其吸氧的因果关系,司法部 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上海2006.3 2、宋湘海:早产儿视网膜病防治与健康教肓,国际护理杂志, 2006.3(作者单位深圳市眼科医院)

医院感染暴发案例分析

医院感染暴发案例分析

感染源与传播途径
感染源
调查发现,感染源主要来自医院内部 的部分医疗设备和医疗器械,如输液 器、针头、导管等。
传播途径
血液感染事件主要通过医疗设备或医 疗器械的接触传播,如手术操作、输 液、注射等医疗过程。
调查与检测
调查内容
医院对所有相关医疗设备和医疗器械进行全面检查,并对所有涉及的患者进行 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
对感染源进行追溯,发现与近期一批医疗器械有关联。
感染源与传播途径
01
感染源确定为近期使用的一批医 疗器械,这些器械在生产过程中 受到污染。
02
传播途径主要为医务人员手部接 触污染器械,然后传播给患者。
应对措施与效果
01
02
03
04
医院对所有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并对病房和区域进行彻底消
毒。
对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规范培 训,提高手部卫生依从性。
医院感染暴发案 例分析
汇报人: 2023-11-17
contents
目录
• 案例一:某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 案例二:某医院血液感染事件 • 案例三:某医院手术室感染暴发 • 分析医院感染暴发的原因 • 提出医院感染控制的建议
01
CATALOGUE
案例一:某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感染暴发的经过
2018年6月,某三甲医院发生一 起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涉及
检测方法
采用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等方法对感染源和传播途径进行详细检测和确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应对措施与效果
应对措施
医院立即采取措施,包括更换医疗设备、消毒医疗器械、加强手卫生等,以控制 感染的传播。同时对患者进行积极治疗,并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

医源性新生儿低血糖症的护理

医源性新生儿低血糖症的护理

医源性新生儿低血糖症的护理一、医源性新生儿低血糖症的基础了解1. 定义与形成原因医源性新生儿低血糖症是指由于医疗干预或治疗措施不当导致新生儿血糖水平低于正常范围的情况。

常见原因包括:过度使用高渗葡萄糖溶液进行静脉输注后突然停止、新生儿长时间禁食、某些药物的使用影响了糖代谢等。

2. 低血糖对新生儿的危害新生儿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迅速,对能量需求高,低血糖可能导致脑细胞能量供应不足,引起脑损伤,影响智力和运动发育。

还可能导致新生儿出现呼吸暂停、心动过缓、低血压等严重并发症。

3. 高危新生儿群体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由于糖原储备不足和糖代谢调节能力差,更容易发生医源性低血糖。

患有严重疾病需要长期治疗的新生儿,如呼吸窘迫综合征、败血症等。

二、医源性新生儿低血糖症的症状表现1. 早期症状新生儿可能表现为烦躁不安、哭闹增多、震颤。

2. 中重度症状随着低血糖程度加重,会出现嗜睡、反应迟钝、肌张力低下。

严重时可能出现抽搐、昏迷。

3. 其他可能症状体温不升、呼吸不规则、皮肤苍白或发绀。

三、医源性新生儿低血糖症的诊断方法1. 血糖监测通常通过足跟采血,使用血糖仪快速检测血糖值。

对于病情严重或需要精确测量的新生儿,可能会采集静脉血进行检测。

2. 临床表现评估结合新生儿的症状、体征,如精神状态、肌张力、呼吸情况等。

3. 病史询问了解新生儿的出生情况、疾病史、治疗过程,特别是是否有导致低血糖的医疗操作或药物使用。

四、护理评估与诊断1. 健康史评估详细询问新生儿的出生情况,包括孕周、出生体重、分娩方式。

了解新生儿的疾病诊断和治疗经过,特别是涉及到可能影响血糖的药物使用和营养支持情况。

询问家族中是否有糖尿病或低血糖病史。

2. 身体状况评估新生儿评估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精神状态、意识水平、哭声。

检查肌张力、原始反射的情况。

监测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

血糖监测评估按照医嘱定时进行血糖检测,记录血糖值的变化。

观察新生儿在血糖检测过程中的反应。

医院感染事件案例

医院感染事件案例

近年来国内发生医院感染事件集录近年来,国内发生了多起严重的医院感染事件,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甚至使许多患者付出了生命代价,同时也给医院及其管理者个人都带来了巨大损失。

为强化全院人员参与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责任意识,扎实做好医院感染预防与传染病防治工作,我们收集整理了近年来有关医院感染重大事件的案例,以期从中汲取教训,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医院感染警钟长鸣。

医院感染既包括患者被感染,也包括医务人员被感染。

本文主要围绕患者被感染方面,整理归纳里近20年来被公开报道的21起重大医院感染事件。

1、2009年10月9日至12月27日,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某卫生院的38名剖官产患者中,共有18名发生手术切口感染。

经调查,该事件是由于手术器械灭菌不合格导致的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为快速生长型分支杆菌。

调查发现,该院在院内感染防控方面存在严重问题,主要原因:该院手术器械等清洗不彻底,存有血迹。

手术用刀片、剪刀、缝合针和换药用剪刀等用戊二醛浸泡,不能达到灭菌效果,对部分手术器械及物品的灭菌效果未实施有效监测,手术用的外科手消毒剂不达标;忽视院内感染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落实;医务人员院内感染防控意识淡薄,防控知识欠缺。

2、2009年11月16日,连云港市某医院发生5例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

该院儿科病房5名新生儿自2009年11月14日中午起相继出现发热、血象高等临床症状。

调查发现,该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没有专职人员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全面落实消毒隔离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及监测制度;内、儿科病区没有分开设置,医务人员也未分科设置;手卫生设施不完善,肥皂潮湿;卫生洗手意识不强,医务人员没有规范地执行手卫生;消毒液配制浓度概念不清。

没有做到一床一巾一消毒,清洁用具污迹斑斑;瓶撬、砂轮不清洁且未消毒。

连云港市市卫生局认为这是一起严重的院内感染事件。

3、2009 年,共有70 名患者在霍山县某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其中,28 名患者诊断为丙肝感染者,其中9 名明确为入院透析前已感染丙肝,其余19 名确定为与血液透析有关的丙肝感染,是一起医院感染事件。

医源性皮肤损伤高危药物外渗护理不良急事件案例分析

医源性皮肤损伤高危药物外渗护理不良急事件案例分析

医源性皮肤损伤高危药物外渗护理不良急事件案例分析美国医疗安全协会(ISMP)将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若使用或操作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物,称为高危药物。

2008年ISMP公布了19类高危药物,包括所有抢救药物、麻醉剂、肌松药、抗凝溶栓药、催眠药、细胞毒性药、胰岛素、静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高浓度电解质等,这些药物在治疗过程中输液外渗常有发生。

药液外渗是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腐蚀性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

0级:没有症状。

1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2.5cm,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2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为2.5〜15.0cm,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3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15.0cm,皮肤发凉,轻到中等程度疼痛。

4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渗出;可有凹陷性水肿,皮肤变色、瘀伤、肿胀,水肿范围的最小处直径>15.0cm;循环障碍,疼痛程度可达中到重度。

随着患者法律意识的增强,因输液外渗导致组织坏死而发生的医疗纠纷也越来越多,临床高危药物的管理直接影响着患者用药的安全性,与患者的人身安全息息相关,是护理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

因此提高病情观察与判断能力的同时,如何预防和减少输液外渗的发生,外渗后积极处理预防不良反应发生非常重要。

举例11.患者一般情况:患者,女性,85岁。

诊断:心律失常,主诉发作性心悸3月,加重3天,既往患有糖尿病、高血压,于今天9:05由急诊轮椅推住心内科病区。

患者来时神志清,精神差,活动能力好,医嘱给予甲级心电监护,一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给予抗凝防血栓及药物转复治疗,入院后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及用药指导,并嘱患者如有需求及时呼叫护士,输液侧肢体尽量减少活动,如有肿胀疼痛及时告知。

2.事件发生经过:9:45分遵医嘱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17ml+盐酸胺碘酮注射液150mg缓慢静脉推注,10:00药物静脉推注完毕,心电示波:房颤,遵医嘱继续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46ml+盐酸胺碘酮注射液600mg以10ml/h的速度泵入,11:10护士巡视病房发现患者右侧手背静脉留置针穿刺处皮肤红肿变硬、局部皮温高,疑为药物外渗,立即拔针,更换部位重新穿刺,皮肤外渗处给予毛巾包裹冰袋冰敷,14:00药物外渗3小时后右侧手背及前臂皮肤逐渐呈紫红色,持续冷敷24小时后改用50%硫酸镁湿热敷.。

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呼吸衰竭1.病史摘要:夏××,男,78岁。

主诉:反复咳嗽、咳痰50年,伴心悸、气促10年,再发加重10天。

患者近50年来反复发作阵发性咳嗽,咳痰,多为白色黏液痰,有时痰中带血丝,曾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经“青霉素”及止咳药物后可缓解,但每遇天气变凉或冬春季节常反复发作。

近10年来在咳嗽、咳痰反复发作的基础上出现活动后(如爬楼梯、快步走等)感心悸、气促,休息后可缓解。

本次入院前10天淋雨后咳嗽加重、咳黄色脓痰、量不多,伴明显气促、心悸和双下肢浮肿,在当地医院先后给予“头孢哌酮、洛美沙星,氨茶碱”等药物治疗后,病情改善不明显,走平路亦感气短,夜间不能平卧,尿量减少,有低热、体温波动在“37.5℃~38.0℃”,无盗汗、胸痛及咯血,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并呼吸衰竭”收入院。

既往体健,有55年吸烟史,每日20~30支,于1995年戒烟;无饮酒嗜好。

2.病史分析:(1)病史采集应重点强调咳嗽性质、发生时间,有无咳痰、痰量、痰液颜色、气味和性状,有无呼吸困难、心悸、浮肿等,以及上述症状的演变过程。

通过对病史的仔细询问,大致可以确定为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导致的肺心病,但仍需要与冠心病、风心病、扩心病等心脏病鉴别。

(2)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要侧重于上述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病史特点:①老年男性,有吸烟史,受凉后或天气变化时发病。

②反复发作咳嗽、咳痰50年,症状逐渐加重,发作频繁。

③在咳嗽、咳痰反复发作的基础上,渐起活动后心悸、气促,近10天上述症状再发加重。

体格检查1.结果: T 38.0℃,P120次/分,R 32次/分,Bpl35/80mmHg,Sa02 87%(吸氧)。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慢性病容,神志清楚,端坐位,呼吸急促;皮肤及巩膜无黄染,口唇发绀;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颈静脉怒张;桶状胸,肋间隙增宽,两侧呼吸运动对称,触觉语颤减弱,叩诊过清音,两肺呼吸音减弱、肺底可闻及细湿啰音和少许哮鸣音;心前区无隆起,剑下见心脏搏动,未触及震颤,心界叩不出,心音遥远,心率120次/分,律齐,P2亢进,三尖瓣区可闻及III级收缩期杂音;腹平软,肝肋缘下3cm、剑突下5cm、质中、边缘钝、轻触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明显凹陷性水肿。

医院感染事件案例分析

医院感染事件案例分析

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出现多例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病例。
感染情况
与呼吸机管道清洁消毒不彻底和患者口咽部定植菌吸入有关。
感染源
通过呼吸机管道和患者口咽部定植菌吸入传播。
传播途径
加强呼吸机管道消毒和患者口腔护理,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教育。
处理措施
医院感染事件原因分析
03
如手术操作不规范、消毒不严格等导致细菌侵入。
增强医护人员感染防控意识
通过定期培训、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医护人员对感染防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建立医院感染监测网络
强化监测数据分析和运用
完善感染报告制度
完善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与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要点三
加强消毒隔离设施建设
确保医院具备良好的消毒隔离条件,配备齐全的消毒灭菌设备和器材。
02
医院感染防控意识不强
如医护人员对感染防控知识掌握不足,防控措施不力等,导致细菌传播。
感染源
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是主要的感染源,其中以细菌最为常见。
传播途径
通过空气、接触、血液等途径进行传播,其中以接触传播最为常见。
感染源与传播途径分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医院感染事件改进措施与建议
04
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意识与培训
包括组织架构、规章制度、操作规范、监测与报告等。
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感染防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确保医院设施、医疗器械、空气等符合卫生标准,减少细菌滋生和传播途径。
对感染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减少交叉感染机会;医务人员严格执行防护用品使用规范,降低职业暴露风险。
提高患者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鼓励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参与感染防控工作。

医源性案例报道

医源性案例报道

一例医源性疑难病例分析令人困惑的腹胀、发热吴鸣松概述许多医生对药物的应用范围、不良反应、适应症和禁忌症的掌握,往往只局限于对药品说明书的了解,然而,任何药品说明书中列出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范围并不能涵盖所有的病症,尤其是对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更是无法全部包括。

因而,要正确合理地使用药物,必须基于对药理学和病理学的掌握,才能避免因为药物的不良反应导致病情加重。

同时,只有对药理学和病理学有了充分的认识,当患者出现药品说明书中没有包括的药物不良反应时,才能对病情作出正确判断而不至于误诊。

本文介绍的案例,就是因为医生在使用药物时,由于缺少必要的药理学认识,而导致的用药不当。

而且,当因为用药错误而出现病情加重时,又不能从药理学和病理学角度作出正确判断。

病史概要2015年3月20日,我院接诊了一位从周边卫生站转诊来的妇科患者,病史摘要如下:主诉:腹痛、腹胀伴发热3天,加重1天。

现病史:患者自诉,于3月8日因盆腔炎在当地卫生站,每日静脉点滴克林霉素、加替沙星等抗菌药连续10日,至3月18日出现发热和腹部胀痛等症状,其发热至夜间可退,白天则继而持续发热,故拟诊为“感冒”采取对症治疗,并将抗生素改为每日静脉点滴氨苄青霉素、加替沙星等抗生素,如此两药连用至3月20日,因“感冒”症状未明显改善,加上“血象”高,又加用头孢哌酮及庆大霉素,即4种抗菌药联用,同时肌肉注射654-2(山莨菪碱)10mg。

因注射654-2后腹痛、腹胀、发热更甚,故家属自行转院至我院门诊妇科,予以留观治疗。

发病期间无咳嗽、咳痰,无咽痛、胸痛,无呕吐,无腹泻。

未次月经时间为2015年3月3日。

体检摘要:体温39.5℃,心率92次/分。

咽及扁桃体无充血红肿,心肺正常。

腹部膨隆明显,腹软,满腹明显压痛、反跳痛,以两下腹部为甚,肠鸣音减弱(约每5分钟一次)。

结肠充气试验及腰大肌试试验均呈阴性。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10.5×109/L,中性粒细胞 8.6×109/L。

医源性疾病防制预防医学

医源性疾病防制预防医学

03
医源性疾病的预防措施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对医院环境、医疗器械和医务人员手部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确 保医院环境的清洁卫生。
强化手卫生管理
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宣传教育,配备手卫生设施,提高医务人员手 卫生依从性。
预防交叉感染
加强患者管理,减少患者之间的交叉接触,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保密与隐私保护
在信息共享过程中,应加强保密和隐私保护 措施,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个人信息不被 泄露。
风险评估与预警系统
风险评估方法
采用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对医源性 疾病的传播风险、危害程度等进行评 估,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预警系统的建立
动态监测与调整
预警系统应具备动态监测功能,根据 疫情变化及时调整预警级别和防控措 施,确保防控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
医疗器械相关性疾病
01 医疗器械相关性疾病是指在使用医疗器械过程中 发生的疾病。
02 常见的医疗器械相关性疾病包括导管相关感染、 内窥镜操作导致的并发症等。
03 医疗器械的消毒和操作规范对于预防医疗器械相 关性疾病至关重要。
诊断与治疗操作相关性疾病
诊断与治疗操作相关性疾病是指在诊断和治疗过 程中发生的疾病。
培训与宣传
加强医务人员和公众的培训与宣传工作,提高对医源性疾病的认 识和防控意识,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05
案例分析
某医院感染暴发的调查与处理
01
02
03
调查过程
对感染暴发的患者进行流 行病学调查,了解感染源 、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处理措施
采取隔离措施,对接触者 进行追踪和医学观察,加 强消毒和清洁工作,提高 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

医院感染事件案例

医院感染事件案例

欢迎阅读近年来国内发生医院感染事件集录近年来,国内发生了多起严重的医院感染事件,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甚至使许多患者付出了生命代价,同时也给医院及其管理者个人都带来了巨大损失。

为强化全院人员参与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责任意识,扎实做好医院感染预防与传染病防治工作,我们收集整理了近年来有关医院感染重大事件的1、38名2、该院儿科病房5名新生儿自2009年11月14日中午起相继出现发热、血象高等临床症状。

调查发现,该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没有专职人员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全面落实消毒隔离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及监测制度;内、儿科病区没有分开设置,医务人员也未分科设置;手卫生设施不完善,肥皂潮湿;卫生洗手意识不强,医务人员没有规范地执行手卫生;消毒液配制浓度概念不清。

没有做到一床一巾一消毒,清洁用具污迹斑斑;瓶撬、砂轮不清洁且未消毒。

连云港市市卫生局认为这是一起严重的院内感染事件。

3、2009年,共有70名患者在霍山县某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其中,28名患者诊断为丙肝感染者,其中9名明确为入院透析前已感染丙肝,其余19名确定为4、感染者管理不规范;二是存在操作不规范;三是不排除丙肝“窗口期”患者通过使用复用机处理成为传染源。

5、2009年3月,天津市蓟县某妇幼保健院发生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6例重症感染患儿中有5例患儿死亡。

调查中发现问题包括:漠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要求,责任意识淡化,管理工作松懈,存在安全隐患;新生儿科建筑布局及工作流程不符合环境卫生学和感染控制的要求,基本设备、设施配备不全,新生儿科未设新生儿专用的洗澡和配奶区域,不能满足临床医疗工作的需要;缺乏医院感染事件报告意识,仅有1名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兼职负责医院感染工作,新生儿科在短时间内连续出现多起新生儿感染病例的聚集性发生,相关医务人员反应迟钝;对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暖箱取样检测结果显示,暖箱污染严重,清洁消毒不彻底。

新生儿吸氧所用湿化瓶不更换。

医院感染的病例分析与案例分享

医院感染的病例分析与案例分享
行简要介绍。
02
医院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01
02
定义
分类
医院感染又称医院内感染或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内获得 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 感染。
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可分为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手术部位感染 、血液感染等;根据病原体来源不同,可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 染。
通过定期的手卫生依从性监测,评估医护 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 取改进措施。
消毒隔离制度落实
消毒隔离知识培训
消毒效果监测
对医护人员进行消毒隔离知识培训, 确保他们了解并遵守相关制度和规范 。
定期对消毒效果进行监测,包括空气 、物体表面、医疗器械等的消毒效果 ,确保医院环境的安全。
消毒剂和消毒设备配备
案例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患者情况
一位50岁女性患者,因乳腺癌接受化疗 ,期间出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治疗措施
拔除导管,静脉注射抗生素治疗;加强 营养支持,提高患者免疫力。
感染原因
化疗药物导致免疫力下降;导管留置时 间过长,引发感染。
预防措施
定期更换导管,减少留置时间;加强患 者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
需全身用药。
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最大
化。
05
预防措施与经验分享
手卫生规范执行
03
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培训
手卫生设施完善
手卫生依从性监测
定期举办手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 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确保掌握正确的 洗手方法和时机。
在医疗区域配备充足的手卫生设施,如洗 手液、干手设施等,方便医护人员随时进 行手卫生操作。

手术室不良事件实例分析

手术室不良事件实例分析

手术室不良事件实例分析手术室是医院实施手术和抢救病人的重要科室,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以取得手术成功的重要工作部门,手术室护理与病人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在手术室护理工作实践中,任何的疏忽都可能造成病人的死亡、残疾、组织器官损伤等严重后果,给患者带来身心方面的痛苦,甚至造成死亡。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显示:在发达国家中,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后导致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比例为3%~17%,住院患者手术期间的死亡率为0.4%~0.8%,而在发展中国家,大手术死亡率约为10%。

这些并发症危害患者安全,增加卫生系统负担,而通常情况下,其中很多问题是可以预防的。

下面小编搜集了网络上发生的一些在手术室不良事件真实案例、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进行汇总,希望手术室同仁能引以为戒,吸取其中经验教训,预防避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开错手术部位案例1:患者XX,11月16日住进某市第一人民医院,被诊断左侧腹股沟有疝气,协议进行手术治疗。

18日上午,该院医生胡某对患者进行了疝气手术。

由于打了麻醉药,手术当天患者未觉异常。

次日早上,主刀医生告知,她右侧腹股沟也有疝气,这次手术做的不是左侧而是右侧。

原因分析:接病人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特别是病人术前紧张及应用镇静剂后或为聋哑人、小儿、昏迷病人,不能正确回答问题,对胸腔、脑、肾、颈及上下肢体对称器官、斜疝等极易开错手术部位,应标识手术部位。

防范措施:应认真做好“三查七对”工作。

①入室前查:接病人时根据手术通知单认真查对;入室后查:巡回护士拿病历仔细核对;麻醉前查:巡回护士同麻醉师拿病历仔细核对病人及手术部位;安置体位前查:由巡回护士同手术医生再次确认病人并在手术部位做标记;消毒皮肤前查:由手术医生确认病人及手术部位无误。

②应核对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手术间号。

器械、物品清点有误,异物遗留病人体内案例1:向某到某医院待产。

医院对其行剖宫产手术。

手术过程中,发生大出血,医院便行子宫次切除术。

医院感染事件案例分析

医院感染事件案例分析

12/42
规章还有: 《消毒管理方法》(年)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方法》(年) 《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方法》(年)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方法》(年)
医院感染事件案例分析
13/42
规范及标准: 《医院感染诊疗标准(试行)》(年)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年版)》(年) 《医疗机 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年) 《抗菌药品临床应用指导标准》(年) 《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年)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年)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要求》( 年)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标准(试行)》 (年)
在发达国家,当代化医院住院患者中约有 5%—10%取得一个或各种感染。发展中国家发生医 院感染危险是发达国家2—20倍。在一些发展中国 家,感染率高达25%。
在美国,每136名住院患者中就有1人因在医 院内被感染而造成病情加重,每年约有200万例病 人发生医院感染,并造成8万病人死亡。
医院感染事件案例分析
30/42
❖医护/患儿百分比
NICU中收治病人 数与院内感染
发生率关系
医院感染事件案例分析
31/42
32起医院内新生儿感染流行事例传染源
传染源 产科婴儿室 儿科新生儿室 起 组成比( %) 起 组成比(%)
• 从外院收入 0 0.0
6 50.0
• 产母带入 5 25.0
0
0.0
• 工作人员 4 20.0
当前,我部对开展血液透析医疗机构已经 建立目录。全国开展血液透析治疗医疗机构共 计3297所。其中,三级医院999所、二级医院2058 所、一级医院90所、其它(未定级、专科、民营等) 医院150所。
医院感染事件案例分析

医院感染事件案例

医院感染事件案例

近年来,国内发生了多起严重的医院感染事件,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甚至使许多患者付出了生命代价,同时也给医院及其管理者个人都带来了巨大损失。

为强化全院人员参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责任意识,扎实做好医院感染预防与传染病防治工作,我们采集整理了近年来有关医院感染重大事件的案例,以期从中吸收教训,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医院感染警钟长鸣。

1、2022 年10 月9 日至12 月27 日,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某卫生院的38 名剖官产患者中,共有18 名发生手术切口感染。

经调查,该事件是由于手术器械灭菌不合格导致的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为快速生长型分支杆菌。

调查发现,该院在院内感染防控方面存在严重问题,主要原因:该院手术器械等清洗不彻底,存有血迹。

手术用刀片、剪刀、缝合针和换药用剪刀等用戊二醛浸泡,不能达到灭菌效果,对部份手术器械及物品的灭菌效果未实施有效监测,手术用的外科手消毒剂不达标;忽视院内感染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落实;医务人员院内感染防控意识淡薄,防控知识欠缺。

2 、2022 年11 月16 日,连云港市某医院发生5 例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

该院儿科病房5 名新生儿自2022 年11 月14 日中午起相继浮现发热、血象高等临床症状。

调查发现,该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没有专职人员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全面落实消毒隔离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及监测制度;内、儿科病区没有分开设置,医务人员也未分科设置;手卫生设施不完善,肥皂潮湿;卫生洗手意识不强,医务人员没有规范地执行手卫生;消毒液配制浓度概念不清。

没有做到一床一巾一消毒,清洁用具污迹斑斑;瓶撬、砂轮不清洁且未消毒。

连云港市市卫生局认为这是一起严重的院内感染事件。

3 、2022 年,共有70 名患者在霍山县某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其中,28 名患者诊断为丙肝感染者,其中9 名明确为入院透析前已感染丙肝,其余19 名确定为与血液透析有关的丙肝感染,是一起医院感染事件。

曲安奈德外用制剂致医源性库欣综合征1例

曲安奈德外用制剂致医源性库欣综合征1例

•案例分析•曲安奈德外用制剂致医源性库欣综合征1例曾冰清",汤智慧1,朱曼1(1.解放军总医院医疗保障中心药剂科,dts100853;2.深m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药剂科,广东深m518108)[摘要]1例67岁女性患者,因颜面部、眼睑浮肿半年余入院。

患者10年前因反复皮疹,未间断使用曲安奈德外用制剂至今,半年前发现血压升高,最高180/90mm Hg(1mm Hg=0.133kPa),本次入院患者有满月脸、锁骨上脂肪垫,腹型肥胖,耄毛增多等肾上腺皮质醇增多表现,骨密度检查提示骨质疏松。

完善检查后排除内源性库欣综合征,结合患者长期外用曲安奈德制剂的用药史,停药后有乏力、纳差等皮质醇功能低下表现,考虑曲安奈德导致医源性库欣综合征。

立即停用曲安奈德,给予降压、抗骨质疏松等对症治疗,出院2个月后,患者肾上腺皮质醇增多症状明显缓解。

[关键词]曲安奈德;医源性库欣综合征;药晶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97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157(2020)06-0415-03 One case of iatrogenic Cushing syndrome induced by external preparation of tnamcinolone acetonideZENG Bing-qing1,2;TANG Zhi-hui1,ZHU Man%*Clinical Pharmacy Center of P harmacy Department,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100853,China;2.Department of P harmacy,People's Hospital of B aoan Shiyan,Shenzhen518108,China)[ABSTRACT]One67-year-old female patient was admitted to hospital because of facial and eyelid edema for more than half a year.She had been used external preparation of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for more than10years because of repeated rashes.Half a year ago,her blood pressure was found to be up to180/90mm Hg(1mm Hg=0.133kPa).After admission,she showed classical symptoms of excessive glucocorticoid such as a moon face,dorsocervical and supraclavicular fat pads,central obesity,hirsutism, etc.Result of bone density test showed osteoprosis.Based on history of using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for a long time,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adrenal insufficiency like weakness and anorexia after withdrawal of triamcinolone acetonide,iatrogenic Cushing syndrome caused by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was considered rather than spontaneous Cushing syndrome.And then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was stopped immediately and systematic treatment including antihypertensive and anti-osteoporosis drugs were given to her at the same time.2months after discharging from hospital,her symptoms of excessive glucocorticoid significantly relieved. [KEY WORDS]Triamcinolone acetonide;Iatrogenic Cushing syndrome;Adverse drug reaction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7岁,于2019年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颜面部、眼睑浮肿,晨重暮轻,就诊当地医院行各项检查及化验未见明显异常,测血压180/90mm Hg (1mm Hg=0.133kPa),先后给予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5mg,qd)、氯沙坦钾氢氯嗟嗪(1片,qd)降压治疗,血压控制在130/80mm Hg左右,但颜面部、眼睑仍有浮肿。

医源性疾病案例分析

医源性疾病案例分析

医源性疾病案例分析黄仙钟省卫生监督所一、概论医源性疾病:指在诊治或预防疾病过程中,由于医护人员各种言行、措施不当而造成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疾病。

包括医院获得性感染,药物所致的药源性疾病,长期或大量使用某些药物所致的营养缺乏症等。

病人由社会角度转变为病人,当医患关系处理不当时易造成医源性损害。

另一方面,医护人员在医疗服务中本身受到各种职业因素影响,例如,在职业接触中本身受到感染,常见的乙型肝炎、肺结核等;接触有害的化学物质;放射性照射等。

医源性疾病大致可分为诊断性医源性疾病和治疗性医源性疾病两大类。

医源性疾病按发病环节来分有:①与诊断有关:如医生在判断力所及的情况下发生的误(漏)诊;②与药物有关:不合理用药引起,有时合理用药也可发生药物不良反应;③与手术有关:如的术适应证或方法错误,操作失误,以致损伤健康组织或器官,术后处理不当;④与器械有关:如在使用腔道窥镜或导管等技术中,引起组织器官损伤或各种并发症;非创伤性处理不当,如止血带使用过久,石膏绷带包扎过紧,均可造成损伤;⑤与放射或理疗有关:包括X线、γ射线、核素及各种理疗方法,如使用不当、照射量过大、防护不周,引起损伤;⑥与用语有关:医护人员使用医学用语不当引起病人心理创伤;⑦与预防措施有关:如免疫制剂使用和接种方法不当,引起损伤。

医源性疾病按引起发病因素来分,可分为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医疗服务因素及机体因素五个方面。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生物因素所引起的医源性疾病主要是医院感染。

医院是病人集中的地方,他们所携带的微生物种类繁多,且密度高,而病人又是特殊的敏感人群,易感性高,所以生物因素是医源性疾病的主要因素。

物理因素:医院中存在的物理因素主要是放射线和放射性核素。

在肿瘤治疗和疾病的诊断中,如果放射性核素和X射线使用过量,很容易给病人造成损伤而引起放射性疾病。

化学因素:医院中存在的化学因素包括诊断消毒、治疗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类药品,包括西药、中药和其他药品。

不良事件案例分析

不良事件案例分析

针刺伤 8%
整理课件
医疗材料故障 13%
跌倒 11%
导管脱出或 拔出10%
案例1 案例2 案例3
3例查对错误案例
事情经过
结果
雾化吸入治疗,值班护士没有查对, 病情较前大有好转,并没有出现其 便拿上一套小儿雾化器给患儿使用, 他不良反应 患儿家属于发现小儿雾化器包装袋 显示日期已过期。
患者用250毫升盐水冲管,护士贴 给病人换液时及时发现,并更改为
整理课件
跌倒原因分析4
患者情况 有无陪护
需辅助、行动不便

不需要辅助支持
不清
不需要辅助支持

需辅助、听力下降、 行动不便

需辅助、行动不便
不清
需要辅助支持 需要辅助支持 不需要辅助支持
无 不清

需要辅助支持

患者的活动能力
在9例跌倒的患者中,需要辅 助支持、行动不方便的患者6例, 占跌倒总人数的66.7%。毫无疑问 活动能力差的患者比较容易跌倒。 另外,需要辅助支持,行动不便 的患者入厕却没有家属的陪同这 也是容易跌倒的原因之一。
上厕时在厕所跌倒

有 08:00 轻微挫伤
入厕时跌倒


06:00
左眉弓约2厘米伤 晨6:00在家属陪伴下去厕 口,鼻部出血 所过程中发生跌倒

86
冠心病、心律 失常
3
需辅助、行动 不便

艾司唑 仑
不清
06:00
拒绝检查,没有 异常
厕所洗漱后被厕所台阶绊 倒
男 88 脑梗死 女 82 MM 女 39 SAA 女 59 脑胶质瘤
整理课件
神志
清 清 清 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源性疾病案例分析黄仙钟广东省卫生监督所一、概论医源性疾病:指在诊治或预防疾病过程中,由于医护人员各种言行、措施不当而造成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疾病。

包括医院获得性感染,药物所致的药源性疾病,长期或大量使用某些药物所致的营养缺乏症等。

病人由社会角度转变为病人,当医患关系处理不当时易造成医源性损害。

另一方面,医护人员在医疗服务中本身受到各种职业因素影响,例如,在职业接触中本身受到感染,常见的乙型肝炎、肺结核等;接触有害的化学物质;放射性照射等。

医源性疾病大致可分为诊断性医源性疾病和治疗性医源性疾病两大类。

医源性疾病按发病环节来分有:①与诊断有关:如医生在判断力所及的情况下发生的误(漏)诊;②与药物有关:不合理用药引起,有时合理用药也可发生药物不良反应;③与手术有关:如的术适应证或方法错误,操作失误,以致损伤健康组织或器官,术后处理不当;④与器械有关:如在使用腔道窥镜或导管等技术中,引起组织器官损伤或各种并发症;非创伤性处理不当,如止血带使用过久,石膏绷带包扎过紧,均可造成损伤;⑤与放射或理疗有关:包括X线、γ射线、核素及各种理疗方法,如使用不当、照射量过大、防护不周,引起损伤;⑥与用语有关:医护人员使用医学用语不当引起病人心理创伤;⑦与预防措施有关:如免疫制剂使用和接种方法不当,引起损伤。

医源性疾病按引起发病因素来分,可分为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医疗服务因素及机体因素五个方面。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生物因素所引起的医源性疾病主要是医院内感染。

医院是病人集中的地方,他们所携带的微生物种类繁多,且密度高,而病人又是特殊的敏感人群,易感性高,所以生物因素是医源性疾病的主要因素。

物理因素:医院中存在的物理因素主要是放射线和放射性核素。

在肿瘤治疗和疾病的诊断中,如果放射性核素和X射线使用过量,很容易给病人造成损伤而引起放射性疾病。

化学因素:医院中存在的化学因素包括诊断消毒、治疗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类药品,包括西药、中药和其他药品。

化学因素所引起的医源性疾病主要是药源性疾病。

医疗服务因素:医疗服务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医务人员严谨、细心、负责的态度,可以避免许多医疗差错或医疗事故的发生,同时医务人员言行举止不当也会对患者造成损害,引起医源性疾病。

机体因素:机体因素是医源性疾病发生的内在基本因素。

同剂量的某种因素对正常人可能不起作用,但对病人可能就会起作用,引起医源性疾病。

因为,作为病人这种特殊的人群,在身体和心理方面都是不正常的,表现在对医院内感染具有高度易感性,对某些药物具有较低的耐受性。

医源性疾病的发生取决于三个因素:①医护人员的医疗水平和医德修养;②诊疗技术本身的安全性和使用的合理性;③病人的精神状态和原患疾病的轻重。

从目前医学发展水平来看,多数医源性疾病是可以防止的,或经努力可以减少发生。

医源性疾病- 发展现状医源性疾病在世界各国也越来越普遍。

1973年施梅尔在美国耶鲁大学做了八个月研究,发现在被普查的1252人中,240人患有与医院环境或接受的治疗相关的并发症。

包括对诊断过程、药物、输血反应和医院感染。

其中44人病情严重,16人死亡。

发生医源性疾病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医务人员诊断、治疗不当,国外临床统计表明,即使在最先进最发达的欧美大医院,由于诊治过程中发生感染导致的疾病仍然达到5%以上,有1%的受害者因此死亡,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这一比例则更高。

院内感染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感染率随国家经济情况和医学水平而异,波动在3%~25%之间。

我国住院病人院内感染发病率据1989年统计,约9.7%,感染率近10%。

医院死亡病例有1/3~1/4直接死于院内感染。

医源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一)诊断性医源性疾病的防治1.丰富临床医学知识:需要医者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重视新知识的更新,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医学水平。

2.熟练掌握临床诊断基本技术:最基本的诊断技术中医是望、闻、问、切,西医是视、触、叩、听,这是临床诊断的基本技术,要熟练运用。

详问病史、仔细检查是防止误诊的重要环节。

3.正确应用诊断仪器及其检测的结果。

4.要有正确的思维方法诊断疾病是一个复杂的工作。

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予以确定诊断。

(二)治疗性医源性疾病的防治1.不断提高诊疗水平:不断学习先进的诊疗技术和总结临床中的经验教训,熟悉和掌握各种疗法的适应证、禁忌证以及利弊,便于临床具体应用时进行选择。

2.对诊断不明者应更慎重:对诊断不明的疾病治疗,应加强观察,随时调整治疗措施,以防治疗失误或发生意外。

3.力争彻底治疗:对于一些能彻底治愈的疾病,一定要彻底治愈,绝不可拖延成慢性病症,造成患者的长期病痛。

4.防止治法本身致病:对容易引起医源性疾病的某些治疗方法,在运用时要采取妥善预防措施,如对恶性肿瘤放疗或化疗时,经常导致患者抵抗力下降而使机体衰竭。

5.加强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心。

药物所引起的药源性疾病和生物因素所引起的医源性疾病(主要是医院内感染)是医源性疾病最为常见。

药物性医源性疾病特点由于使用药物而产生不利于患者的不良反应称为药物性医源性疾病。

它常见于疾病防治过程中,当然也可出现在诊断疾病时。

一般以药物的不良反应呈现出来。

例如:(1)副作用:副作用是在药物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不良反应。

(2)毒性反应:毒性反应是指药物所引起机体的严重功能紊乱或组织病理变化,是一种严重的不良反应。

除个别敏感体质者外,绝大多数为药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所致。

(3)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

这种反应与所用药物的作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无关,仅见于少数对某种药物过度敏感的人。

对于一般人,即使使用中毒剂量也不发生过敏反应。

(4)二重感染:二重感染为长期或大量应用抗菌药或清热解毒的中草药,特别是广谱抗生素,破坏了机体内菌族的生态平衡,使体内的不敏感细菌或真菌或外来细菌乘虚繁殖起来,引起新的感染。

(5)致畸:致癌致畸是妇女怀孕期间,用了某些有致畸作用的药物,使胎儿发育异常而畸变。

已知能致癌的药物有:己烯雌酚、氮芥、环磷酰胺、洛肉瘤素、非那西汀、液体石蜡和氯霉素等。

已知有致癌倾向的中草药有槟榔、肉桂、巴豆等。

(6)药物依赖性:某些药物使用后不能停用,一旦停用,即出现精神上、生理上的痛苦,称为戒断症状。

主要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如吗啡、巴比妥类药及罂粟壳等。

大的药物事件有:"齐二药"假药事件、鱼腥草注射液事件、欣弗药品不良事件、2006年广东佰易生产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血液制品被指携带丙肝病毒和胶囊剂铬超标事件医院获得性感染医院获得性感染(nosocomial disease)指病人在住院期间获得的感染,简称医院内感染或院内感染。

在住院期间获得,出院后才发病者应列入。

而住院前获得的感染,入院时正值潜伏期,住院后发病者不作为院内感染。

院内感染的确定可根据潜伏期推算、流行病学调查和同源性测定方法。

除病人外,医护人员或来访者也可获得院内感染。

一、与院内感染有关的因素医院的环境在很多方面不同于其他公共场所。

大多数院内感染是由于存在于一般人群中的微生物引起。

这类微生物在健康人群中不会引起疾病或仅出现轻微症状。

因此院内感染发生有其特定条件:(一)机体因素一般病人均处于抵抗力低下状况,几乎所有传染因子均可引起院内感染。

一个病人的正常或条件致病菌感染可以转给其他病人。

尤其是新生儿免疫机制尚未成熟,老年人随年龄增长发生生理改变,故危险性大。

患某些疾病的人,院内感染易感性增高,例如恶性肿瘤(尤其是涉及造血系统的肿瘤)、粒细胞缺乏症、免疫缺陷综合征、严重烧伤和某些皮肤病、严重营养不良、昏迷、糖尿病、支气管肺部疾病、尿毒症、肝硬化等。

(二)应用某些诊断或治疗手段这些人往往对院内感染易感性增加。

例如外科手术后保留导管(尤其是静脉内和膀胱内)、气管插管或切开、输血、麻醉、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抗生素等。

(三)医院中病人集聚各类病人密集程度和相互接触机会决定了院内感染发生的可能性。

医院内耐药菌株常多。

一般卫生状况不良为院内感染创造条件。

二、院内感染的种类(一)交叉感染(cross infection)交叉感染是在医院内获得而引起的微生物感染。

可以从病人传给病人;病人传给医务人员或从医务人员传给病人或其他病人;病人家属作为带菌者传给病人。

(二)环境感染(environmental infection)指接触到被污染过的物品所获得的微生物感染,例如尿布、被单、床架、床头柜、擦桌布、病历卡、门把手、拖把、食具、玩具等。

(三)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指来自病人自身的感染,病人本身是病原体携带者,由于全身抵抗力低下而引起自身感染。

三、污染途径各种来源的污染可以经一条或几条途径,直接或间接进入人体。

(一)空气病人近距离接触时,微生物在飞沫中或直接传给他人。

轻度咳嗽时飞沫可传播2~3米远。

一些存活力强的微生物甚至可在飞沫核或尘埃中存在较长时间并经较远距离传播,如结核菌。

有的呼吸道病毒,如流行性感冒病毒,尽管对外界抵抗力不强,但经空气传播危险性甚大。

(二)手手的接触面广泛,最易受污染和传播微生物。

这种间接传播对易感者来说获得的微生物量不大,但由于病人机体抵抗低下,对感染剂量要求低,从而引起传播。

(三)医疗器械医疗器械是共用的,有的每次用后消毒,但达不到消毒效果。

(四)药品血制品传播肝炎,静脉用和口服制品受污染引起院内感染机会甚多。

有些不宜进行灭菌(因灭菌后失效或改变药性或产生副作用)的非无菌制剂,受微生物污染机会甚多。

一些口服液剂,包括糖浆、饮剂等含糖较多的液剂,因呈酸性,不适于细菌生长,但易受真菌污染。

一些外用制剂往往在配制过程中受污染。

消毒剂、抗菌制剂,原是用来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的,但常因配制时所用洗涤剂或容器被污染而引起制剂污染。

四、防制和监测(一)医院合理布局在医院建筑设计时就应考虑到防止交叉感染,兼顾方便病人就诊和治疗,妥善处理各种废弃物,以免污染环境。

例如,传染病科应设在单独建筑内;医院的出入口、走廊、楼梯、电梯等应注意有效地防止交叉感染;病室中两排床之间最小间距应为1米;每床占用横宽最好为2米;传染病房污水应有消毒处理设施。

候诊室最易发生交叉感染,应分科设立,尤其是儿科,应设预检查,发现有传染可疑时,即送隔离诊断室诊察,并有专用出口。

我国公共场所卫生标准(GB-9071-88)对医院候诊室提出卫生标准,其中细菌总数要求不超过4000个/m3。

(二)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如严格的隔离消毒制度、无菌操作规程、家属探望制度、病区清扫制度、污物处理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及限制性使用抗生素制度、高危病人定时巡视制度、高危病区(如手术室、新生儿室、术后监护室)严格消毒制度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