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客体
公共关系主体与客体
公共关系主体与客体公共关系,是指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建立和维护良好关系的活动和过程。
主体和客体分别指的是公共关系活动的发起方和接收方。
在公共关系中,主体是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组织、企业或机构。
主体的目标是通过公共关系活动,获得建立良好形象、维护信誉、提高知名度、促进发展等效果。
主体需要负责制定公共关系战略和策略,并组织实施相关的沟通和互动活动。
主体应该主动与不同的客体进行沟通和互动。
客体是指公共关系活动的接收方,包括各种不同的公众群体,如员工、客户、投资者、政府、媒体、社会组织等。
不同的客体有着不同的需求和利益,主体需要根据客体的特点和关切来制定相应的公共关系战略和策略。
公共关系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互动是公共关系活动的核心内容。
主体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与客体进行有效的沟通,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运用、组织内部的沟通和外部的互动等。
主体需要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回应客体的关切和问题,并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
通过与客体的互动,主体可以了解客体的需求和期望,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增强彼此的互动和合作。
公共关系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互动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范。
首先,主体需要保持透明和真实。
在公共关系活动中,主体需要提供准确、完整和及时的信息,避免虚假和误导。
其次,主体需要尊重客体的权益和利益,听取客体的意见和建议。
公共关系活动应该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而不是单方面的宣传和推销。
此外,主体还需要及时回应客体的关切和问题,解决各种可能出现的危机和风险。
公共关系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互动不仅可以增进双方的互信和理解,还可以带来一系列的积极效果。
首先,通过公共关系活动,主体可以提高自己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声誉,增加公众的好感和信任。
其次,主体可以通过与客体的互动,了解客体的需求和期望,从而更好地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和目标。
此外,公共关系活动还可以为主体带来各种资源,如人才、资金、市场机会等。
最重要的是,公共关系活动还能够为主体提供一种稳定和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公共关系的客体
公共关系的客体公共关系是现代社会重要的交流方式之一,是组织与其公众之间相互沟通的一种策略性管理活动。
在公共关系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客体”。
客体是指公共关系活动中所要影响、改变、解释或对其进行传播的对象、事物或情境。
客体是公共关系活动的焦点,决定了公共关系活动的目标和策略。
在公共关系中,有各种各样的客体,包括产品、服务、组织、个人、事件等。
本文将探讨公共关系的客体,并分析其重要性和影响。
首先,公共关系的客体可以是产品或服务。
例如,一个公司推出一款新产品,通过公共关系活动来宣传和推广。
公共关系活动可以通过媒体报道、宣传活动、公众演讲等手段,来提高公众对该产品的认知度和好感度,从而促进产品销售。
公共关系活动可以帮助公司塑造产品的形象和品牌价值,提升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其次,公共关系的客体可以是组织。
组织可以是企业、非营利组织、政府机构等。
公共关系活动可以帮助组织建立良好的形象和声誉。
通过公共关系活动,组织可以传递其理念、价值观和使命,增加公众对组织的认同感和支持度。
公共关系活动可以通过与利益相关者的互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和信任关系,帮助组织解决问题、应对危机,提升其声誉和社会责任感。
第三,公共关系的客体可以是个人。
个人可以是公共人物、专家学者、艺术家等。
公共关系活动可以帮助个人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影响力。
通过媒体报道、演讲活动、社交媒体等手段,个人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传递给公众,增加公众对其的认同和敬重。
公共关系活动可以帮助个人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提升其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最后,公共关系的客体可以是事件。
事件可以是自然灾害、事故、社会事件等。
公共关系活动可以帮助组织应对事件,传递信息、解释事实,降低公众恐慌和对组织的负面情绪。
公共关系活动可以通过与公众的沟通和合作,帮助组织应对危机,并恢复公众对其的信任和支持。
综上所述,公共关系的客体是公共关系活动的重中之重。
不同的客体需要采用不同的策略和手段。
公共关系的客体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的客体名词解释公共关系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有目的地通过建立和维护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来满足双方利益的一种战略性管理活动。
在公共关系领域中,存在着多个重要的客体,即公众、组织以及相关利益相关者。
本文将对这些客体进行深入的解释和探讨。
公众是公共关系的核心客体之一。
公众并不仅仅是指广泛的大众,同时也包括特定的受众群体,例如顾客、投资者、员工、媒体等。
公众对组织的认知和态度对于其长期发展和成功至关重要。
公众的看法和反应可以对组织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与公众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组织是公共关系的另一个关键客体。
组织可以是企业、政府、非盈利机构等具有一定规模和组织结构的实体。
组织通过公共关系来管理与公众的关系,包括传达组织的信息、回应公众关切、处理矛盾和冲突等。
公共关系旨在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维护公众对组织的信任和认可。
在公共关系中还存在着一类重要的客体,即利益相关者。
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会受到组织决策和行为影响的人或群体,包括员工、供应商、社区居民、议员、环保组织等。
利益相关者对组织的期望和关切会影响其决策和行为,因此,与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也是公共关系的核心目标之一。
通过与利益相关者积极沟通和合作,组织可以获得更大的支持和认可,提升自身的形象和声誉。
公共关系的客体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
组织需要通过公共关系来管理和维护与公众的关系,同时也需要针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关切和期望做出回应。
公众和利益相关者的态度和反馈会对组织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直接影响到组织的声誉和形象。
因此,公共关系的管理需要全面考虑各方利益,并采取恰当的沟通和行动。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关系的客体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和敏感。
信息的传播和互动更加迅速和广泛,公众对组织的期望与日俱增,利益相关者的关切也更加多元化。
因此,公共关系的管理需要具备高度的敏感性、灵活性和战略性。
公共关系从简单的传统宣传变得更加注重双向沟通和互动,通过建立长期的信任和合作关系来实现组织和公众的共同利益。
公共关系学公共关系客体
公共关系学公共关系客体汇报人:日期:•公共关系客体概述•内部公共关系客体•外部公共关系客体•公共关系客体的沟通方式•公共关系客体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目•公共关系客体案例分析录公共关系客体概述01CATALOGUE公共关系客体指的是公共关系主体所面对的公众群体,是公共关系工作的对象。
公众群体是由一组目标相同、利益相关、相互联系的人群所组成的。
公共关系客体的定义公共关系客体的分类根据公众群体的特征,公共关系客体可以分为个人公众、组织公众和群体公众。
组织公众是指具有共同利益和目标的组织团体,如政府机构、企业、非营利组织等。
个人公众是指具有一定社会地位和影响力的个体,如政府官员、企业领袖、明星等。
群体公众是指具有共同特征和利益诉求的人群集合,如消费者群体、员工群体等。
03公共关系客体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是衡量公共关系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
公共关系客体的重要性01公共关系客体是公共关系工作的核心,是实现公共关系目标的基础。
02公共关系客体的认知和理解有助于公共关系主体更好地了解其需求和期望,制定有效的公共关系策略和措施。
内部公共关系客体02CATALOGUE员工关系的特点是:第一,员工关系具有平等性,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第二,员工关系具有经济利益的一致性;第三,员工关系具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员工关系员工是组织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是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员工关系是组织内部公共关系客体中最重要的一类,它既包括在职员工,也包括下岗员工和退休员工。
股东关系股东是组织的所有者之一,他们持有组织的股份,并因此享有组织的部分所有权。
股东关系是组织内部公共关系客体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它直接关系到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股东关系的特点是:第一,股东关系具有经济利益的一致性;第二,股东关系具有长期性;第三,股东关系具有信息沟通的及时性和反馈性。
管理层关系管理层关系是组织内部公共关系客体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它直接关系到组织的日常管理和运作。
公共关系的客体
公共关系的客体1. 引言公共关系是组织与公众之间建立和维持相互关系的一种战略性管理活动。
在公共关系的实践中,客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客体是指公共关系活动的对象,它可以是一个人、一个组织、一种产品、一项服务或者一个事件。
客体的选择和管理直接影响公共关系活动的效果。
因此,深入理解和分析公共关系的客体是提高公共关系管理能力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公共关系的客体,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1.客体的类型2.客体的选择原则3.客体的管理策略2. 客体的类型客体是公共关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多种类型。
根据客体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2.1 个人客体个人客体是指个体或多个个体作为公共关系活动的客体,例如政治家、明星、企业高管等。
个人客体通常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可以通过与其建立合作关系来提升组织的形象和声誉。
2.2 组织客体组织客体是指其他组织作为公共关系活动的客体,例如合作伙伴、竞争对手、行业协会等。
与组织客体建立合作关系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增强合作伙伴关系,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2.3 产品客体产品客体是指一种产品或服务作为公共关系活动的客体。
通过与产品客体建立有效的公共关系,可以增加产品的市场份额,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
2.4 事件客体事件客体是指一种突发事件或特定事件作为公共关系活动的客体,例如自然灾害、公司危机等。
对于事件客体的处理和管理,对于组织的声誉和公共形象具有重要的影响。
3. 客体的选择原则正确选择客体是公共关系活动成功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客体选择原则:3.1 目标群体的需求选择符合目标群体需求的客体是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原则。
只有了解并满足目标群体的需求,才能建立起积极的关系,实现有效的沟通。
3.2 与组织目标的契合度客体选择应与组织的目标和发展战略相契合。
选择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的客体,可以更好地传递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和信息,提升组织形象的一致性。
3.3 影响力和知名度选择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客体,可以借助其声誉和影响力来提升组织的知名度和形象。
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
2023-10-28CATALOGUE目录•公众概述•公众的心理分析•公众的行为分析•公众关系的管理•公众关系的策略•案例分析01公众概述公众的定义•公众是公共关系主体所面对的具有共同利益和广泛联系的社会群体。
公众是公共关系客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共关系工作的对象和目标。
公众包含着不同的社会群体,具有广泛的社会联系。
公众具有广泛性公众具有动态性公众具有多样性公众的构成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具有不稳定性和动态性。
公众包含着不同的利益需求和价值观念,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
030201指组织内部的员工和领导,是组织内部最重要的公众群体。
内部公众指组织外部与组织有密切联系的社会群体,如客户、供应商、媒体等。
外部公众指可能对组织产生影响或与组织有潜在关系的公众群体,如潜在客户和投资者等。
潜在公众02公众的心理分析公众对食品、水、睡眠等基本生存条件的渴求。
生理需要公众对自身安全、财产安全、职业保障等方面的需求。
安全需要公众对社交、归属、尊重和友谊的渴望。
社会需要公众追求成长、发挥潜能、实现个人价值的愿望。
自我实现需要需要与公众心理认知与公众心理公众通过感觉器官接收信息,形成初步印象。
感知记忆思维态度公众将感知到的信息储存于大脑,并在需要时回忆。
公众通过对信息的分析、比较、归纳等加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公众在认知基础上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态度与公众心理公众的态度直接影响其行为倾向。
态度对行为的影响公众的态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经验、文化、社会环境等。
态度形成的因素通过传播信息、沟通交流、说服引导等方式改变公众的态度。
态度改变的途径采用有效沟通、针对性强的信息传播途径和有说服力的论据来改变公众的态度。
态度改变的方法03公众的行为分析公众在面对问题时,往往会依据过去的经验,采取习惯性的应对方式。
习惯性行为公众在决策时,受限于自身的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无法完全理性地做出决策。
有限理性行为公众的行为往往受到情境的影响,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的情境下,公众的反应可能会有所不同。
公共关系客体
公共关系客体1. 引言公共关系是组织与公众之间建立和维护良好关系的活动。
在公共关系的管理中,客体是指公众对特定组织的看法、认知、评价等。
客体的重要性在于它直接影响着公共关系的成功与否。
本文将分析公共关系客体的特点、分类以及管理策略。
2. 客体的特点客体是公共关系活动的核心,在公众与组织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
客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2.1 多样性客体可以包括组织的产品、服务、形象、声誉等多个方面。
不同的组织拥有不同的客体,因此客体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2.2 相对性客体的价值与意义是相对的,取决于不同公众的观点和需求。
同一个客体可能在不同的公众群体中产生不同的影响。
2.3 可变性客体的形态和特征是可以改变的。
组织可以通过不同的公共关系活动来塑造客体的形象和认知。
3. 客体的分类客体可以根据不同的维度进行分类。
根据客体的性质不同,可以将客体分为以下几类:3.1 产品客体产品客体是指组织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
产品的质量、特点、价格等都会直接影响公众对产品的评价和认知。
3.2 形象客体形象客体是指组织的整体形象和声誉。
它包括组织的品牌形象、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等方面。
3.3 事件客体事件客体是指与组织相关的具体事件或事故。
这些事件可能是积极的,如组织成功举办的公益活动,也可能是消极的,如组织发生的事故或丑闻。
3.4 人物客体人物客体是指与组织相关的具体个人,如组织的高管、代言人等。
公众对这些人的认知和评价也会直接影响公共关系的发展。
4. 客体管理策略为了有效管理客体,组织需要采取适当的策略来塑造和维护良好的公共关系。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客体管理策略:4.1 品牌建设组织可以通过品牌建设来塑造积极的形象客体。
品牌建设涉及到品牌定位、品牌传播、品牌管理等方面,通过建立独特的品牌形象来吸引公众的认可和喜爱。
4.2 透明度与信任组织需要保持透明度,与公众分享信息,建立信任关系。
透明度可以通过公开信息、回应关切和疑虑等方式来实现。
公共关系学第5章 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
2
第一节 公众及其分类
一、公众的含义和特征 (一)公众的含义
公众 (public)
群众 Mass 人民 People 人群 Crowd 受众 Audience
3
特指对组织这个主体的生存和发展 有着现实和潜在利益关系的那些个人、 群体和社会团体,是公共关系对象的 总称。
是公共关系的客体 是公共关系活动的对象
(一)暗示
暗示 hint
在无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行为、表 情或某种符号,对公众的心理或行为产生影 响,使其接受暗示者的某一观点、意见,或 按暗示的一定方式活动
自我暗示
直接暗示 间接暗示 反暗示
21
他人暗示
三、群体互动中的心理现象
(二)模 仿
模仿 Imitation
指个人受非控制的社会刺激所引起的一种 行为,它以自觉或不自觉地模拟他人行为为 其特征
尽可能给公众留下良 好的第一印象,避免因 为不良的第一印象而造 成知觉的片面性
17
二、公众心理定势
(二)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 recency effct 指对最近形成的事物的印象比较深 刻
注意用新信息去巩固、 刷新公众心目中原有的 良好印象,或尽力改变 原来的不良印象
18
二、公众心理定势
(三)晕轮效应
指在认识事物或人的时候,因为往往容易 从对象的其他特征或品质推断对对象的整体 印象和看法,从而掩盖对其他特征的认识
晕轮效应 光环效应 halo effect
公关活动可以适当利用这 种晕轮效应来扩大组织或产 品的影响,美化组织或产品 形象,如“名人广告”、 “名流公关”
19
二、公众心理定势
(四)刻板效应
L产品还不错
对L产品的积极评价
第三章 公共关系的客体
2003年3月,中国移动新推出的动感地带在全 国发起,仅仅15个月的时间,就“俘获”了 2000万目标人群,也就是说,平均每3秒钟, 就会有一个动感地带新用户诞生。动感地带的 成功,整体上的营销策略起关键作用,但与其 能选择周杰伦作形象代言也有着很大的关系。
(二)群体心理定势 1、社会刻板印象。对各类人持有的一套固定 的看法,并以此作为判断评价其人格的依据, 称为社会刻板印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大众审美心理定势
思考题 为什么公关宣传中,企业通常选用名人做广告 代言人?
三、公众心理定势的基本形态
(一)个体心理定势 1、首轮效应。事物给人的第一印象最为强烈, 往往会左右着人们对事物的整体判断,影响着 人们对事物以后发展的长期看法。也叫“优先 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两个 学生都做对30道题中的一半,但是让学生A做 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前15题,而让学生B做对 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后15道题,然后让一些被试 对两个学生进行评价:两相比较,谁更聪明一 些?结果发现,多数被试都认为学生A更聪明。
(2)次要公众。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多数公 众属于次要公众。 一个组织在从事公关工作时,必须善于区分主 次,将较多的时间、资金、人力用于基本的、 主要的公众对象,同时在保证首要公众的前提 下兼顾次要公众。
(二)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可分为顺意公 众、逆意公众、边缘公众三类。
1、顺意公众:对组织政策、行动持赞赏、支持和认 同态度的公众。 2、逆意公众:对组织政策、行动持批评、反对态度 的公众。 3、边缘公众:对组织政策、行动持中间立场或尚未 表明态度的公众,是公共关系人员争取的对象。
第3章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
第三章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公共是公共关系的重要构成因素,也是公共关系客体。
第一节公众的分类和作用一、公众的涵义:公众——公共关系工作的对象,是指与一个组织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个人、群体和组织。
对主体的存在和发展有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关系和影响力有“合群意识”是“相关公众”——利益相关,存在相同的利益关系,想去起着影响作用公众具有五个基本特征:A、群体性:注意“群体环境”B、多样性:公众的存在形式复杂多样C、同质性:具有某种内在共通性的群体D、可变性:公众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E、相关性:指与特定社会组织的“相关性”。
公众具有两个最基本的概念:其一,构成公众的成员有着共同的利害关系或面临着共同关心的实务;其二,成员靠间接的接触发生联系。
二、公众的分类:1.根据组织的内外对象分类:A、内部公众:组织内部的所有成员,具有相对稳定性B、外部公众:组织的外部沟通对象群体2.根据关系的重要程度分类:A、首要公众——关系组织生死存亡、决定组织成败的那部分公众对象B、次要公众——对组织有一定的影响,但并非成败关键性作用那部分3.根据关系的稳定程度分类:A、临时公众——偶然、临时的B、周期公众——按一定规律和周期出现C、稳定公众——具有稳定结构和稳定关系4.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分类——顺义公众、逆意公众和边缘公众A、顺义:赞成,支持态度的B、逆意:否定、反对态度的C、边缘:中间态度5.根据公众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分类:A、非公众;B、潜在公众;C、知晓公众;D、行动公众三、确定公众的作用:第二节内部公众内部公众是指组织内部沟通、传播的对象,包括组织内部全体成员构成的公众群体。
内部公众既是内部公共关系工作的对象,又是外部公共关系工作的主体,是与组织自身相关性最强的一类公众对象。
开展内部公关的目的:加强组织内部的凝聚力,形成健康、和谐的组织气氛,提高企业素质,为组织外部公共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员工关系包括:组织内部上下级之间、各个部门之间、以及员工之间的关系员工是组织的主体,是组织最直接的公众。
公共关系三要素
公共关系三要素公共关系的基本结构由三大要素构成:主体、客体和手段,即社会组织、公众和传播沟通。
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是公共关系的实施者、操和担当者。
公共关系公众作为公共关系的客体,是公共关系主体实施公共关系活动的对象和承受者。
传播沟通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系统中不行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心机构在运行过程中争取与公众相互了解、相互合作而实行的行为规范和进行的传播行为。
公共关系的三要素社会组织、公众、传播沟通是公共关系学中三个最基本的概念。
(一)社会组织——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是公共关系的主体,是公共关系的实施者和担当者,它具有主导性。
公共关系学主要将社会组织作为传播沟通主体来进行讨论。
从传播主体的角度看,公共关系是一种有目的、有方案、受掌握、长久的过程。
(二)公众——公共关系的对象公众是公共关系所要影响的对象,即公共关系客体,它具有权威性,尽管处于被影响、被作用的地位,但公众并不是完全被动的,也不是随便受摆布的。
公众的支持是社会组织无形的财宝和胜利的打算性因素。
公共关系是由组织运行过程中涉及的个人关系、群体关系、组织关系所共同构成的。
这些个人、群体和组织构成了组织的公众环境。
组织的公共关系工作便是针对这个公众环境进行的。
(三)传播沟通——公共关系的手段和方式传播是连接社会组织和公众的桥梁,是完成沟通的工具,也是实现公共关系目标的唯一手段,它具有效能性。
传播沟通是公共关系的手段和方式,也是公关活动的过程。
公共关系的手段和方式包括各种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公众传播、大众传播的形式;包括各种言语沟通、文字沟通、非语言文字沟通的方法;包括各种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实物媒介的技术。
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管理职能和经营艺术,其特点就是运用传播沟通手段去适应环境、影响公众、协调关系,化解危机,塑造形象。
第4章-公共关系客体:公众
[ 案例引导 ]
35次紧急电 话
[ 案例背景 ]
一次,一位名叫基泰丝的美国记者,来 到日本东京的奥达克余百货公司。她买了 一台“索尼”牌唱机,准备作为见面礼, 送给住在东京的婆家。售货员彬彬有礼, 特地为她挑了一台未启封包装的机子。
回到住所,基泰丝开机试用时,却发现 该机没有装内件,因而根本无法使用。她 不由得火冒三丈,准备第二天一早就去 “奥达克余”交涉,并迅速写好了一篇新 闻
热烈的“开漆大典”,当众宣布公众投票 选
择的结果,并正式开漆。
是日,中心车站万众聚集,政府要员、社区主 管、商会理事及工商人士等应邀到场。鼓乐声 中,最后选定颜色的木板上的帷幕在一片欢呼 声中被揭开。接着,一桶这种颜色的油漆被抬 出来,当地政府要员第一个拿起漆刷,在中心 车站的墙上刷下第一笔,这意味着长岛铁路公 司车站正式开漆。
美国长岛铁路公司沿线的车站显得有些 陈旧了,公司决定对所有车站进行一次重新 油漆。为了使长岛公司更富有人情味,创造 与乘客融洽、和谐的气氛,他们决定,车站 漆什么颜色,由公众来决定。
于是,公司登出广告与启示,要求常坐长 岛铁路公司列车的乘客与铁路沿线的居民 大家来投票,选择车站理想的颜色。有关 公众纷纷踊跃响应,来电来函,对车站的 颜色发表自己的意见。 长岛铁路公司的这一举措,很快引起了新 闻界的注意,各新闻媒介纷纷前来采访并 进行报道。至此,长岛铁路公司认为时机 成熟,便在其中心车站举行了一个隆重而
• 营利性组织:营利性组织是指经工 商行政管理机构核准登注册的以营 利为目的,自主经营、独立核算、 自负盈亏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 位,如企业、公司及其他各种经营 性事业单位。
• 这类企业以其所有者、经营者的利 益为目标,首先要与所有者以及对 其经营成败存在决定意义的顾客建 立良好关系。
公共关系学第3章 公共关系的客体
第三章 公共关系的客体 二、公众的基本特征 公众作为公共关系的对象,具有如下特征: 公众作为公共关系的对象,具有如下特征: 1、广泛性和相关性的统一 、 2、同质性和异质性的统一 、 3、多样性与可变性的统一 三、公众的分类 公众分类是公共关系理论的重要内容。 公众分类是公共关系理论的重要内容。 根据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标准, 根据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公众 做不同的分类。 做不同的分类。 按照公众对组织的重要程度分类, (一)按照公众对组织的重要程度分类,可以把公众分为首要 公众和次要公众 1、首要公众 首要公众是指对组织有重要的制约力和影响力, 首要公众是指对组织有重要的制约力和影响力,甚至关系 到组织的生死存亡,决定组织成败的公众。 到组织的生死存亡,决定组织成败的公众。
第三章 公共关系的客体 一、内部公众 内部公众指组织内部沟通、传播的对象,包括组织内部全 体成员构成的公众群体。 组织内部公众一般包括员工和股东两类,其中员工是组织 的首要公众。从组织内部公共关系来看,要加强内部公众的沟 通,增强内部公众对组织的认知,引导和控制内部公众的行为, 形成共同的社会观、价值观,增强组织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 培养组织成员的主体意识和形象意识。 (一)员工公众 员工公众指组织内部的全体成员,是最重要的内部公众。 (二)股东公众 股东是股份制经济组织的投资者、资产拥有者。有些股东 是社会个人,它们是普通的股票持有者,有些股东是具有法人 资格的组织,还有些股东本身是组织内部的员工。
第三章 公共关系的客体 (六)根据公众的稳定性程度可以将公众划分为流散性公众、 根据公众的稳定性程度可以将公众划分为流散性公众、 临时性公众、周期性公众、稳定性公众、权力性公众。 临时性公众、周期性公众、稳定性公众、权力性公众。 1、流散性公众 、 2、临时性公众 、 3、周期性公众 、 4、稳定性公众 、 5、权力性公众 、
公共关系的主体和客体
公共关系的主体和客体公共关系是指组织或个体与公众、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和维护良好关系的过程。
主体是指积极主动地与公众互动和沟通的组织或个体,客体是指受主体影响或关注的公众或利益相关者。
下面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全面阐述公共关系的主体和客体。
公共关系的主体公共关系主体是指主动与公众互动和沟通的组织或个体,旨在保持良好的组织形象和获得公众的支持。
公共关系主体包括政府机构、企业、非营利组织、公共媒体等,它们通过各种方式与公众进行互动。
政府机构是公共关系的主体之一。
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者,需要通过公共关系来与公众建立信任并获得支持。
政府机构通过向公众提供信息和参与公共决策过程,让公众参与到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以满足公众的需求和期望。
企业是另一个重要的公共关系主体。
企业通过公共关系来维护和增强企业形象,提高公众认可度,获得公众支持。
企业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推出社会责任项目、与公众进行沟通交流等方式来建立和维护公共关系。
非营利组织也是公共关系的主体之一。
非营利组织通常以追求公益为目标,需要通过公共关系来争取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非营利组织通过向公众展示组织的使命和成就,提供公益服务,引起公众关注,建立起与公众之间的良好关系。
公共媒体也是公共关系的主体之一。
公共媒体通过报道事实、传播信息和引导舆论来对公众产生影响。
公共媒体通过提供公正、客观的信息,引导公众正确理解和判断事件,维护媒体形象和公信力,形成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关系。
公共关系的客体公共关系的客体是指受主体关注和影响的公众或利益相关者。
公共关系的客体包括政府机构的公民、企业的消费者和投资者、非营利组织的受益人和支持者以及媒体的受众。
政府机构的公民是公共关系的重要客体。
政府的决策和行动直接影响着公民的利益和福祉。
公众对政府的政策和行为有着不同的期望和态度,政府需要通过公共关系来了解和回应公众的需求和意见,以实现公众满意度和支持度的提高。
企业的消费者和投资者也是公共关系的重要客体。
公共关系第三章公共关系客体公众
四、流行心理与公众行为
1、流行心理的概念及其特点 所谓流行,是指社会上相当多的公众在较短的
时期内,由于追求某种行为方式,并使之成为 一种时尚,从而使公众相互之间互相模仿的连 锁性感染。
2.流行心理和公共关系
流行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它对公众行为的 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是很大的,根据流行的特 点及其形成的原因,只有因势利导,有的放矢 地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必定能更好地顺应公大 众的心理需要,从而也实现社会组织本身发展 的目的。
四、媒介公众
媒介公众指新闻传播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如报 刊杂志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其编辑、记者。
五、政府公众
政府公众对象指政府各行政机构及其工作人 员,即组织与政府沟通的具体对象。
六、名流公众
名流公众指那些对社会和社会生活具有较大的 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有名望人士,如政界、工商 界、金融界的首脑人物;科学界、教育界、学 术界的权威人士;文化、艺术、影视、体育等 方面的明星;新闻出版界的舆论领袖等。
(三)同类型的公众又有不同标准的分类
1、根据组织公关活动的内外对象分类,组织 的公众可划分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两类。内部 公众即组织内部的成员群体。外部公众即组织 的外部沟通对象群体。
3、根据关系的重要程度分类
可区分为首要公众和次要公众两类。首要公众 即关系到组织生死存亡、决定组织成败的那部 分公众对象。次要公众指那些对组织的生存和 发展有一定影响,但没有决定性意义的公众对 象。次要公众也不应完全被放弃,在保证首要 公众的前提下也应兼顾,因为次要公众也可能 转化为首要公众。
续前
(2)营利性组织。如工商企业、金融机构、旅游服务业等 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这类组织以其所有者、经营者的 利益为目标,首先要与其所有者(如投资者)以及对其经 营成败存在决定性意义的顾客等建立良好关系。 (3)服务性组织。如公益学校、医院、社会福利工作机构 等非营利组织。这类组织的存在以其特定的服务对象的 需要为目标,又必须与其资助者、协助者保持稳定的关 系, (4)公益性组织。如政府部门、公共安全机关、消防队等。 这类组织以国家及社会公众的整体利益为目标,其公众 对象是社会各界。
从公共关系主体与客体分析看公共关系的重要作用
从公共关系主体与客体分析看公共关系的重要作用公共关系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社会管理方式,其主要功能是通过互相交流和沟通,建立和维护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良好关系,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和公众的利益。
从公共关系主体和客体的角度来看,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公共关系的重要作用。
一、公共关系主体公共关系的主体通常包括组织和公众两方面。
组织是指企业、政府、非营利组织等机构,而公众则包括受众、客户、媒体、政府机构以及利益相关者等人群。
在公共关系中,组织通常是主导者,而公众则是被管理者。
公共关系的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决定了公共关系的质量和有效性。
1.组织组织是公共关系的主导者和推动者。
组织通过公共关系来推广自己的形象、品牌、产品或服务,吸引更多的客户和利益相关者,实现自身的利益和目标。
公共关系也帮助组织与公众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和了解,从而改善品牌形象,并增加品牌的忠实度。
此外,公共关系也为组织提供了反馈机制,帮助组织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公众需求和意见,以便更好地为公众服务,提高公众满意度。
2.公众公共关系的客体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各种事物或行为。
公共关系的客体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形象和声誉组织的形象和声誉是公共关系的核心客体。
组织通过公共关系来营造良好的形象和声誉,提高公众对组织的认知和信任度。
组织可以通过公共关系来宣传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和企业形象等,从而与公众建立互信关系。
2.产品和服务组织的产品和服务是公共关系的另一个客体。
组织通过公共关系来宣传、推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以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
公共关系可以传递组织产品和服务的独特卖点和优势,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产品和服务,并增加购买的欲望。
3.信息公共关系的重要客体之一是信息。
组织通过公共关系来传递信息,包括自身的企业信息、产品信息、市场信息、客户信息等。
通过信息的传递,组织可以更好地了解并满足公众的需求,提高公众对其的认知和评价。
4.决策和行为组织的决策和行为也是公共关系的客体之一。
公共关系学公共关系客体
公共关系学公共关系客体一、引言公共关系学(Public Relations)是一门研究组织与其公众之间关系的学科,其核心在于创建、维护和改善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
而公共关系学的客体则是指公共关系所涉及到的对象或实体。
本文将围绕公共关系学的客体展开讨论,探索其定义、分类以及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二、公共关系学客体的定义公共关系学的客体是指公共关系所涉及到的对象或实体,可以包括组织、个人、事件、产品、服务等。
公共关系学借助客体来实现组织与公众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互动。
客体不仅是公共关系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同时也是公共关系实践中的核心内容。
三、公共关系学客体的分类1. 组织客体组织客体是指公共关系学中涉及的各类组织,包括企业、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等。
组织通过公共关系的管理和实践,旨在提高组织的声誉、增强公众的信任度,并促进组织与公众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合作关系。
2. 个人客体个人客体是指在公共关系学中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公众关注度的个人,例如政要、明星、专家学者等。
个人客体的形象和言行会对公众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公共关系学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传播。
3. 事件客体事件客体是指与公共关系学相关的各类事件或状况,包括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社会热点等。
公共关系学通过对事件客体的媒体管理、舆情分析等手段来应对和处理各类事件对公众关系的影响。
4. 产品客体产品客体是指在公众关系中作为重要宣传对象的各类产品或服务。
公共关系学通过产品的品牌推广、形象塑造等手段来增强公众对产品的认知度和好感度,从而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四、公共关系学客体在实践中的应用1. 组织形象塑造通过公共关系学对组织客体的管理,可以提升组织的形象和声誉,增加公众的信任感和好感度。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开展公益活动等方式来展示其社会责任和公众关爱的一面,从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2. 危机管理在突发事件、负面新闻等危机情况下,公共关系学通过对事件客体的深入分析和舆情监控,可以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少负面影响,保护组织形象。
第四章-公共关系客体
面和坦诚的作双向沟通;对努力和贡献作出赞赏和鼓励 ;不断的训练和发展。
注意:致力发展与员工的良好的人际关系,绝 非仅是付予优厚薪酬而已。
看诺基亚如何“连接”人
——科技以人为本
拥有着一套先进的人才评估系统,应聘者需具有不断自我 更新和学习的能力及愿望。
消费者常见“消费心理”
求廉心理 求实心理 求名心理 自我显示心理 新奇心理 习惯心理 … …
常见的“受害”消费心理
轻信精美广告 轻信“名牌”、“名店” 轻信“进口产品”、“外国产品” 轻信“打折”、“促销” 求购心切,没认真挑选 贪小便宜,上大当
有位穿着汗衫,满身汗味的老农,推开厚重的汽车展示中心的门,迎面 立刻走来一位笑容可掬的柜台小姐,很客气地询问:“大爷,我能为您做
公众构成该组织的关系对象
9/19/2006 2:25:08
公共关系学 山东理工大学高厚礼
PM
sdutghl@
12
二、公众的分类
1、公众与组织的关系
不从属于公关 外
主体,而是社 会组织之外的 个体、群体和
部 公
组织。
众
内部公众
从属于某一社会组 织的公众:组织的 全体人员。
公关人员的公关策略要内外有别,“内求团结,外求发展”。
只有一名乘客的航班
英国航空公所属波音747客机008号班机,准 备从伦敦飞往日本东京时,因故障推迟起飞20 小时。为了不使在东京候此班机回伦敦的乘客 耽误行程,英国航空公司及时帮助这些乘客换 乘其他公司的飞机。共190名乘客欣然接受了 英航公司的妥当安排,分别改乘别的班机飞往 伦敦。
但其中有一位叫大竹秀子的日本老太太,说什 么也不肯换乘其他班机,坚决要乘英航公司的 008号班机不可。实在无奈,原拟另有飞行安 排的008号班机只好照旧到达东京后飞回伦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公共关系客体第一节公众的特征和分类一、公众的涵义公众是公共关系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
随着公共关系学在西方国家的兴起,公众一词也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
公众的英文为Public,泛指公众、民众,也指具有"合群意识"的社会群体。
公共关系学中的公众,与人民、群众、人群等概念相近,但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
人民,属于政治哲学及社会历史范畴,指以劳动群众为基础的社会基本成员,包括各个历史阶段推动社会发展的阶级、阶层或集团。
而群众则泛指人民中从事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生产的劳动者。
而人群,作为社会学用语,与人民、群众有着比较大的区别,它指成群的人,但不一定需要合群的整体意识和相互联结的牢固纽带。
公共关系学中所说的公众,并不是广泛意义上的公众、民众,而是针对公共关系主体社会组织而言的公众,即与社会组织的运行发生一定关系的社会群体。
就某一社会组织来说,它的公众既包括与它有关系(涵盖组织内部和组织外部)的个人,也包括与它有关系的其他社会组织。
任何一个社会组织,它的公众都会是一个社会群体。
公众,对社会组织确定目标、实现目标、扩展目标,以至对社会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实际的或潜在的利益关系和影响力。
因此,公众是公共关系的客体,是社会组织开展公共关系进行信息传播与沟通的对象。
二、公众的基本特点公共关系工作对象统称为公众,公众这个概念在公共关系学中有它特定的含义,这里说的公众必须是与某一组织具有现实或潜在的利益关系,并且对组织的目标与政策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个人和团体。
特点:(1)群体性。
1.法人群体。
即依法成立的社会实体。
它们都拥有一定的财产和生存空间,依法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如工厂、机关、学校、医院等。
2.任务群体。
即在一定的时间内暂时汇集到一定地点,从事类似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共同目标的社会成员集合体,如图书馆里的读者、商店的顾客、风景区的游客等。
3.角色群体。
指某一共同身份或从事某一共同职业的社会成员集合体,如学生、工人、教师、医生等。
角色群体的种类很多。
(2)同质性。
一家商店进进出去的顾客本来素不相识没有直接联系,但是由于他们都去购买商品而成为商店的公众。
美国在印度的一家化工厂,由于有毒物质泄漏,造成大量当地居民的伤亡,这些伤亡者及其亲属原来彼此之间可能毫无联系,但是他们在共同的毒物污染事件中有些共同点,使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具有内在的联系,不约而同的或者有组织的对这家化工厂形成一定的公众压力,舆论压力,甚至采取一致的行动,因此就成为该公司的公众了。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危机公关,后面的章节会有专门的介绍)(3)变化性。
世界上没有一层不变的东西。
你的角色也会因为时间地点的改变而改变。
对于商店来说,你是顾客;对于学校来说,你是学生;对于工厂来说,你是员工。
不管你的角色如何变,组织的目的都是使你成为它的伙伴,朋友,让公众向有利于组织的方面变化。
(4)相关性公众与公众之间,公众与组织之间都是有共同的目的或者利益才会走在一起。
三、公众的分类从公众的定义和特点可以知道,公众有着广泛的含义和复杂的结构,一个社会组织要想有效开展公共关系工作,必须区别和选择公众,根据公众的内在规律性进行分类,使公关人员对各类公众进行了解、分析和判断,进而针对不同类型的公众,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以取得较好的公关效果。
(1)根据公众与组织的所属关系分类。
1.内部公众。
内部公众主要是指组织的员工,还包括组织的股东和员工家属。
2.外部公众外部公众是指除内部公众之外的一切与组织发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公众。
比如说一家宾馆,它的上级主管部门是它的隶属型公众;新闻界、开户银行、同行是它的合作伙伴或竞争型公众;广大的顾客则是它的辐射型的公众。
(2)根据公众与组织发生关系的时序特征分类。
1.非公众。
非公众是公共关系学中的一个特殊概念,它受组织的影响,但是不受组织各项方针政策和行为所影响,反过来,他们的行为和要求也不影响组织的方针政策和行为。
例如,一般我们说文具店可以被看做是服装店的非公众,洗衣店可以被看做是钟表修理店的非公众。
也就是说他们是"非公共关系对象"。
2.潜在公众。
例如飞机失事了,在一段时间内遇难者的家属还不知道他们的亲人发生以外,在这个时间段内,对于航空部门来说,遇难者的家属就是潜在公众。
在这个时候组织就应该开始准备好应对一切可能发生的情况了。
3.知晓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尚未采取行动)遇难者的家属接到消息说发生空难,亲属有可能遇难。
做好应对公众面对公众4.行动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当公众变成行动公众并且会对组织产生不利影响的时候,组织就必须要采取行动,解决问题,把损失减少到最小。
在公共关系工作中,能否通过努力改变行动公众的态度,使他们与组织达到相互适应,就是检验公共关系工作效果好坏的依据。
(3)根据公众对组织的重要性程度分类。
1.首要公众。
他们对组织的生存、发展、成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比如组织中的员工、商店的顾客这些都是组织的首要公众。
2.次要公众指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有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的公众。
但是他们虽然不是公共关系工作的重点,但如果忽视他们的存在也会造成组织的公共关系状态不良。
比如说新闻媒介。
弄不好就会影响组织的正常发展。
3.边缘公众虽有关系,但联系较少,其重要性最小。
(4)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分类。
1.顺意公众。
又称为支持公众。
它对组织是持赞赏、支持、合作和信任态度的公众。
一个组织的公共关系工作的首要目标就是要保持和扩大顺意公众的队伍。
2.逆意公众。
又称为敌对公众。
它们是公共关系工作的首要对象,要努力改变它们看法和想法。
3.独立公众。
又称为中立公众或不确定公众。
公共关系的工作要争取这一部分公众变成顺意公众。
第二节公共关系工作主要对象对象型公共关系是根据公共关系的工作对象,即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的不同类型而确定的。
按照公众与社会组织关系所属领域划分,一个组织的公众有内部公众与外部公众,外部公众又可划分为消费者公众、政府公众、社区公众、媒介公众、协作伙伴、竞争者等。
因此,对象型公共关系可划分为:内部公共关系(员工关系、股东关系等)、消费者公共关系、政府公共关系、社区公共关系、媒介公共关系、协作伙伴公共关系、竞争对象公共关系和国际公共关系等。
一、内部公共关系组织内部公共关系主要包括内部员工关系和股东关系两大类。
内部员工是社会组织的首要公众,是整个公共关系活动的起点,也是其他公众关系的基础和前提。
相比较而言,因为股东不直接参与组织具体运作过程,对组织的影响力主要是在资金供应上,因此可以说,组织内部公众关系实质上就是内部员工关系。
员工是企业的财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经济萧条,国内一片衰败的景象。
而到上世纪70年代,日本在国际贸易战中屡屡打败美国,靠的是什么呢?是日本的企业精神。
日本企业精神可以总结为"和"、"同"、"忠"。
和,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谐、和睦、和气。
同,同心同德,同舟共济。
忠,忠诚。
日本历史上有武士道精神,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武士道和神道构成了日本法西斯进行侵略战争的精神支柱。
在50、60年代,日本人把对天皇、国家的感恩变为生产报恩。
那么,在企业中,员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精神,这是与日本传统的民族精神分不开的,当然,也是与企业的管理者分不开的。
在日本的企业中,非常重视人的作用。
日本的企业文化就是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相信人,承认员工的贡献,激励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这就是70年代丰田、松下、东芝、三菱、日立等企业腾飞的动力。
我们看看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的用人之道,还是在制造电灯和电风扇底盘时代,当时需要将沥青、石棉、石灰烧制成一种材料,一般祖传秘方不外传,松下幸之助却将之传授给新员工。
这样员工受到信任,生产干劲更足。
在20年代,松下幸之助任命一名参加工作两年的初中毕业生到日本西海岸开办营业所,获得成功。
松下幸之助认为,人只要有了自觉性和责任心,就能完成任务。
我国现代企业集团海尔,也非常讲究用人之道。
海尔能成为中国的第一品牌,名列全球五百强之一,在处理员工关系方面有许多独特之处。
如"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理念,体现出海尔给员工充分的发展空间,展现他们的才华。
海尔对员工实行即时激励,充分挖掘和发挥内部员工的积极性。
为鼓励员工搞技术发明和改革创新,海尔集团颁布了《职工发明奖酬办法》,设立了"海尔奖"、"海尔希望奖"、"合理化建议奖"等奖项,根据干部和员工对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别授奖。
在中国历史上,刘邦的用人之道值得赞赏。
一次文武群臣喝酒,席间,刘邦问,我为何能战胜项羽?其中一个大臣回答,陛下封赏,与天下共享果实,而项羽忌贤妒能,加害功臣,胜利不记功。
刘邦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安邦定国,抚慰百姓,调运军粮,我不如萧何;统帅百万大军,冲锋陷阵,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
此三人及当今豪杰,而我能使他们人尽其才,各得其所。
项羽手下只有一个范增,还不能充分任用。
这就是我能打败项羽的根本原因。
"人尽其才,各得其所",是刘邦比项羽高明的地方,也是刘邦战胜项羽的致胜法宝。
案例羊城药厂为员工"树碑立传"广州羊城药厂1991年建立起一座碑廊。
碑廊内耸立着5块2米多高的大理石碑。
那上面篆刻的,不是什么英雄人物的业绩或高级领导人的题词,而是本厂195位普通员工的名字。
原来,他们都是立功受奖的人员,厂里为他们"树碑立传"了。
羊城药厂曾有一段时间境况不佳。
为了扭转这种状况,该厂领导号召全厂员工振奋精神,积极献计出力,打好翻身仗。
上述195位普通员工努力工作,为工厂的振兴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立下汗马功劳。
1990年,羊城药厂举行评奖活动,这195位普通员工分别荣获金羊奖、银羊奖和铜羊奖。
羊城药厂领导认为,广大员工是企业的主人。
这195位有功人员虽不是什么英雄,但是他们发挥了主人翁精神,对工厂的翻身兴旺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因此,他们的名字应该载入本厂史册,永志不忘。
于是,就为这195位普通员工树起了记功碑。
这些记功碑树立起来后,在羊城药厂引起很大反响。
碑上有名者感到自豪,受到鼓舞。
他们决心为工厂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而碑上无名者也感到学有榜样,干有方向,纷纷表示自己也要干出成绩来,争取自己的名字也被刻上记功碑。
因为他们看到,那5块记功碑中的最后一块是空白的,它将留给后来人。
一位小伙子说,他相信,通过努力,终会有一天也使自己的名字被刻在碑上。
二、消费者公共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和对企业的决定性作用愈来愈突出,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水平、欲望、偏好,以及对企业和产品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