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力学课件、答案 chap3
合集下载
工程力学第三章 受力分析PPT课件
完整编辑ppt
38
解: 1. 杆 AB 的受力图。
FAB A
B FBA
C
2. 杆 BC 的受力图。
FCB
H
C
A
BF
45
I
ED
P
B FBC
完整编辑ppt
FBy 45 H B F FBx
FTH FTF
3. 轮 B (B处为没 有销钉的孔)的受 力图。
39
5. 轮 D 的受力图。
4. 销钉 B 的受力图。
FEy FEx
E
P 4. 轮Ⅰ (B处为没有销钉的孔)的受力图。
完整编辑ppt
35
D
A
K
q
C
E
5. 轮Ⅱ的受力图。
FB
F1
Ⅱ
6. 销钉B的受力图。
FBD FBy
FB1x
B
FBx
BⅠ Ⅱ P
F2
FBy
FB1 y FB
FK
FBD
FBx
B
FB F1
7. 销钉B与滑轮Ⅰ 一起的受力图。
完整编辑ppt
36
D
G
略摩擦和滑轮的大小,试画出杆AB
C
和BC以及滑轮B的受力图。
完整编辑ppt
24
解: 1.杆AB的受力图。
A
FAB
A
6BC
30
B
G
C
完F整C编B 辑pptC
B
FBA
25
A
60
D
30
C
3. 滑轮B ( 不带
销钉)的受力图。
B
FBy
F2
D
FBx
G
分析力学PPT课件
则约束方程为:
x 2 y 2 z 2 (R0 bt)2
f (x, y, z,t) x 2 y 2 z 2 (R0 bt)2 0
(3)可解约束和不可解约束 a 可解约束:只从一侧限制系统运动的约束,
即单方向约束 如甲虫在气球内(或外)但可飞离球面 x2 y2 z2 R2 或 x2 y2 z2 R2
1、广义坐标定义 任何 f 个可以完全确定(刻化)系统(f 个
自由度)位置的变量 q1, q2 , q f 称为该系统的广
义坐标,其对时间的导数则称广义速度。 (1)对完整约束,广义坐标数目与自由度数
目相等; (2)广义坐标的选择不是唯一的,并且是任
意的,长度、角度、面积、能量、电量、电流, 电极化强度 P ,磁化强度 M 等都可以作广义坐标;
2、问题的提出:导出理论的思路 实际问题是每个质点受到的作用力中还包括由
于维持约束而出现的约束力(或约束反力),这些 力都是未知的,而且与体系的运动有关,这使问题 更为复杂。分析力学把这类力的存在当做处理难点 来建立力学理论。
还是从质点组出发,但用一个受有约束的质点 组可以概括广泛的力学研究对象——非自由体系。
反映约束条件的方程称其约束方程
2、约束力:为维持约束而加于系统的力称为约 束力(也称约束反力)
(1)约束力可以是物体间相互接触而产生的力 (如桌面对其上物体的支持力),也可以是物体内 各部分的相互作用力(刚体内各质点间的作用力) (2)约束力在动力学问题未解出之前一般是未知 的 (特 殊 情 况 为 已 知 如 桌 面 对 物 体 的 支 撑 力 为 mg ),约束的存在并没有因事先知道了部分运动 情况而使求解变得简单,常常反而使问题变得更复 杂了
(3)约束力的大小和方向与约束有关,还与 外力及运动状态有关,可按约束运动的需要自动 调节,是一种因运动,外力而变化的被动力
x 2 y 2 z 2 (R0 bt)2
f (x, y, z,t) x 2 y 2 z 2 (R0 bt)2 0
(3)可解约束和不可解约束 a 可解约束:只从一侧限制系统运动的约束,
即单方向约束 如甲虫在气球内(或外)但可飞离球面 x2 y2 z2 R2 或 x2 y2 z2 R2
1、广义坐标定义 任何 f 个可以完全确定(刻化)系统(f 个
自由度)位置的变量 q1, q2 , q f 称为该系统的广
义坐标,其对时间的导数则称广义速度。 (1)对完整约束,广义坐标数目与自由度数
目相等; (2)广义坐标的选择不是唯一的,并且是任
意的,长度、角度、面积、能量、电量、电流, 电极化强度 P ,磁化强度 M 等都可以作广义坐标;
2、问题的提出:导出理论的思路 实际问题是每个质点受到的作用力中还包括由
于维持约束而出现的约束力(或约束反力),这些 力都是未知的,而且与体系的运动有关,这使问题 更为复杂。分析力学把这类力的存在当做处理难点 来建立力学理论。
还是从质点组出发,但用一个受有约束的质点 组可以概括广泛的力学研究对象——非自由体系。
反映约束条件的方程称其约束方程
2、约束力:为维持约束而加于系统的力称为约 束力(也称约束反力)
(1)约束力可以是物体间相互接触而产生的力 (如桌面对其上物体的支持力),也可以是物体内 各部分的相互作用力(刚体内各质点间的作用力) (2)约束力在动力学问题未解出之前一般是未知 的 (特 殊 情 况 为 已 知 如 桌 面 对 物 体 的 支 撑 力 为 mg ),约束的存在并没有因事先知道了部分运动 情况而使求解变得简单,常常反而使问题变得更复 杂了
(3)约束力的大小和方向与约束有关,还与 外力及运动状态有关,可按约束运动的需要自动 调节,是一种因运动,外力而变化的被动力
大学物理课件-分析力学
xB xA
f y
dy
d dx
f y
dy
d dx
f y
dydx
f dy xB
y xA
xB xA
d dx
f y
f y
dydx
f dy xB 0 y xA
由於端點固定
δy(xA), δy(xB ) 0
xB xA
d dx
f y
f y
dydx
0
由於 δy 任意變化 所以 δy 前的係數 = 0
mx
cos
ms
L Lx s
0 mg
s in
d dt
L q
L q
0
Mx mx mscos 0 mxcos ms mg sin 0
q x, s 廣義座標
x mg sin cos M m m cos2
例:耦合雙振子
k
k
k
m
m
O1 x1
O2 x2
T
1 2
mx12
1 2
mx22
V
1736-1813 法國數學家
1維質點
F ma d p dt
T
1 2
mx
2
,
dT dx
mx
p
F
d dt
dT dx
dV dx
令:L(x, x) T (x) V (x) 是座標和速度的函數
L x
dT dx
,
L x
dV dx
d dt
dT dx
dV dx
d dt
L x
L x
0
拉格朗日方程
d dx
f y
f y
0
初積分
力学受力分析之力的分解分析课件
个分力。
力的分解可以通过力的平行四边 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来实现,这 些法则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中具
有广泛的应用。
力的分解有助于深入理解力的作 用效果和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是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力的正交分解
力的正交分解是将一个力按照正交坐 标系的方向进行分解,得到若干个分 力。
在正交分解时,应注意各个分力的正 负号,以便正确地表示力的方向和大 小。
感您的 看
THANKS
在建筑设计时,需要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 受力分析,将外力分解为各个方向的力, 以确定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4
受力分析的方法
隔离法
总结词
将研究对象从其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分析它受到的力。
详细描述
隔离法是受力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将研究对象从 其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可以单独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 从而确定每个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这种方法有助于我们清晰 地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关系。
合力和分力是替代关系,即它们 在分析中可以互相替代。
合力和分力不一定是实际存在的 力,它们可以是虚拟的力。
06
及解析
基础习题
基础习题1
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F₁和F₂的 作用,这两个力的大小分别为 3N和5N,求它们的合力大小。
答案
合力大小为8N。
基础习题2
一个物体受到三个力F₁、F₂和 F₃的作用,这三个力的大小分 别为2N、3N和4N,求这三个 力的合力大小。
详细描述
假设法是一种基于逻辑推理的受力分析方法。根据已知的运动状态,我们可以假设某些 力存在或不存在,然后通过牛顿第二定律等力学原理进行逻辑推理,验证假设的正确性。
这种方法在解决一些复杂的动力学问题时非常有效,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找到解题思路。
力的分解可以通过力的平行四边 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来实现,这 些法则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中具
有广泛的应用。
力的分解有助于深入理解力的作 用效果和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是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力的正交分解
力的正交分解是将一个力按照正交坐 标系的方向进行分解,得到若干个分 力。
在正交分解时,应注意各个分力的正 负号,以便正确地表示力的方向和大 小。
感您的 看
THANKS
在建筑设计时,需要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 受力分析,将外力分解为各个方向的力, 以确定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4
受力分析的方法
隔离法
总结词
将研究对象从其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分析它受到的力。
详细描述
隔离法是受力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将研究对象从 其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可以单独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 从而确定每个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这种方法有助于我们清晰 地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关系。
合力和分力是替代关系,即它们 在分析中可以互相替代。
合力和分力不一定是实际存在的 力,它们可以是虚拟的力。
06
及解析
基础习题
基础习题1
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F₁和F₂的 作用,这两个力的大小分别为 3N和5N,求它们的合力大小。
答案
合力大小为8N。
基础习题2
一个物体受到三个力F₁、F₂和 F₃的作用,这三个力的大小分 别为2N、3N和4N,求这三个 力的合力大小。
详细描述
假设法是一种基于逻辑推理的受力分析方法。根据已知的运动状态,我们可以假设某些 力存在或不存在,然后通过牛顿第二定律等力学原理进行逻辑推理,验证假设的正确性。
这种方法在解决一些复杂的动力学问题时非常有效,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找到解题思路。
分析力学课件、答案 作业
(b)设 x(t1 ) a, x(t2 ) b,求 S0 ;并任意假定一种非真 实的运动方式,计算相应的作用量S1 ,验证 S1 S0 。 解:按真实情况运动时,自由质点作匀速直线运 动,速度为常数 。
S0 L( x, x, t )dt m 2 /2dt m 2 (t2 t1 ) / 2
那么
d L' L f q, t q q q dt
d d d L' L f q, t dt q dt q dt q
d 2 L f q, t q f q, t dt q tq q q
1 EM M ( X V ) 2 2
斜面的能量
1 2 EM MX 2
系统的总能量
E
1 m( X x cos ) 2 2 1 2 MX 2 mgx sin
E
1 m( X +x cos V ) 2 2 1 M ( X V )2 2 mgx sin
t1 t1 t2 t2
将 (x
2
x1 ) /(t2 t1 )
带入得到
m( x2 x1 )2 S0 2(t2 t1 )
将 (x
2
x1 ) /(t2 t1 )
带入得到
m( x2 x1 )2 S0 2(t2 t1 )
(b)假设自由质点不做匀速直线运动,则速 度为时间的函数 (t ) ,且满足:
a FT 0 sin 2l
3
杠对B的作用力向外 杠对B的作用力向内 杠对B无作用力
a FT 0 sin 2l
3
a FT 0 sin 2l
理论力学3分析力学基础课后答案
代入拉格朗日方程,得
则 3-3
[
]
质量为 m 的质点悬在 1 线上,线的另 1 端绕在 1 半径为 R 的固定圆柱体上,如图
250
3-3 所示。设在平衡位置时,线的下垂部分长度为 l,且不计线的 质量。求此摆的运动微分方程。 解 取 θ 为广义坐标,设小球的静平衡位置为其零势能点。 系统势能
V = mg [(l + R sin θ ) − (l + θR ) cosθ ]
A
A x
& & x
θ
C
θ
FN
ϕ
θ −ϕ
l & ϕ 2 y
θ
& & x
θ
x′ B
C mg B
(c)
l && ϕ 2 y
(a)
& (见图 3-7b) & 、ϕ 解 2 自由度,给广义坐标 x, ϕ ,则广义速度为 x
(b) 图 3-7
l & & − cos(θ − ϕ )ϕ vCx = x 2 l & sin(θ − ϕ ) vCy = ϕ 2
x A = x B = 0, y A = −2a sin θ , y B = 2a sin θ , xO = 2a cosθ
对相应坐标的变分
δ x A = δ x B = 0,δ y A = −2a cosθδ θ ,δ y B = 2a cosθδ θ δ xO = −2a sin θδ θ
根据动力学普遍方程,有
系统动能
势能
m 2 m 2 l2 2 m 1 m 2 & 2 = (x & + ϕ & − lx &ϕ & cos(θ − ϕ )) + l 2ϕ &2 (vCx + vCy ) + ⋅ l 2ϕ 2 2 12 2 4 24 m 2 m 2 2 m & + lϕ & − lx &ϕ & cos(θ − ϕ ) = x 2 6 2 l V = − mgx sin θ − mg cos ϕ (设初始 A 处势能为零) 2 T= ∂L m & cos(θ − ϕ ) & − lϕ = mx & ∂x 2 d ∂L m m && cos(θ − ϕ ) − lϕ & sin(θ − ϕ )ϕ & & − lϕ ( ) = m& x & dt ∂x 2 2
分析力学基础-3
弹簧的变形为 st
这一位置为平衡位置 称为静变形
st P / k
取重物的平衡位置点O为坐标原点
取x 轴的正向铅直向下 则
F k k (st x)
其运动微分方程为
d2 x m 2 P k ( st x) dt
st P / k
d2 x m 2 kx dt
上式表明: 物体偏离平衡位置于坐标x处将受到与偏离距离成正 比而与偏离方向相反的合力 恢复力 只在恢复力作用下维持的振动称为无阻尼自由振动
2 0
k m
d2 x m 2 kx dt
d x 2 0 x 0 dt 2
--无阻尼自由振动微分方程的标准形式
2
其解具有如下形式
其中r为待定常数 本征方程 本征方程的两个根为
当物块碰上弹簧时,取时间t=0,作为振动的起点
0.5kg 9.8m/s2 sin 30 x0 0 3.06 103 m 0.8N/m 1000
v0 2 gh 2 9.8m/s 2 0.1m 1.4m/s
A x
2 0
2 v0 2 0
系统的势能为
V mg ( R r )(1 cos ) 2mg ( R r ) sin
2
2
当圆柱体作微振动时, 可认为 sin
2
பைடு நூலகம்
2
1 V mg ( R r ) 2 2
设系统作自由振动时θ的变化规律为 A sin(0t )
3m 2 (R r ) 2 0 A2 则系统的最大动能 Tmax 4 1 2 系统的最大势能 Vmax mg ( R r ) A 2
这一位置为平衡位置 称为静变形
st P / k
取重物的平衡位置点O为坐标原点
取x 轴的正向铅直向下 则
F k k (st x)
其运动微分方程为
d2 x m 2 P k ( st x) dt
st P / k
d2 x m 2 kx dt
上式表明: 物体偏离平衡位置于坐标x处将受到与偏离距离成正 比而与偏离方向相反的合力 恢复力 只在恢复力作用下维持的振动称为无阻尼自由振动
2 0
k m
d2 x m 2 kx dt
d x 2 0 x 0 dt 2
--无阻尼自由振动微分方程的标准形式
2
其解具有如下形式
其中r为待定常数 本征方程 本征方程的两个根为
当物块碰上弹簧时,取时间t=0,作为振动的起点
0.5kg 9.8m/s2 sin 30 x0 0 3.06 103 m 0.8N/m 1000
v0 2 gh 2 9.8m/s 2 0.1m 1.4m/s
A x
2 0
2 v0 2 0
系统的势能为
V mg ( R r )(1 cos ) 2mg ( R r ) sin
2
2
当圆柱体作微振动时, 可认为 sin
2
பைடு நூலகம்
2
1 V mg ( R r ) 2 2
设系统作自由振动时θ的变化规律为 A sin(0t )
3m 2 (R r ) 2 0 A2 则系统的最大动能 Tmax 4 1 2 系统的最大势能 Vmax mg ( R r ) A 2
分析力学教学课件
v0
drr
dr M'
dr = dre + drr = MM‘ dre = v0dt ---牵连位移 drr ---物块相对斜面的位移
dre
δr2
M
δr1
物块M的虚位移可以是沿斜面向下的 δr1,也可以是沿斜面向上的δr2,因为 δr1,δr2都是约束所容许的。
f(x,y,z)0 ——约束方程
f(x x ,y y ,z z ) 0
因此: 平面图形上任意一点B的运动可用合成运动的概念进行
分析,其速度可用速度合成定理求解。
2. 速度投影定理
定理: 同一瞬时,平面图形上任意两点的 速度在这两点连线上的投影相等。
反映了刚体不变形的特性:
因刚体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应保持不变,所以刚体上任意两点的速度在 这两点连线上的投影应该相等,否则,这两点间的距离不是伸长,就要缩短, 这将与刚体的性质相矛盾。因此,速度投影定理不仅适用于刚体作平面运动, 而且也适用于刚体的一般运动。
• 实现这些约束条件的物体称为约束体。 受到约束条件限制的物体叫做被约束体。习惯
上,把约束体简称为约束,将被约束体简称为物体 。
• 主动力和约束力(或约束反力)
• 约束力(或约束反力)——把约束对物体的作用 力称为约束力。
• 主动力——作用于被约束物体上的除了约束以外的 力统称为主动力,如重力,结构承受的风力和水压 力、机械结构中的弹簧力以及电磁力等等。
l2 cos2 l2 sin2
对于有n个质点的质点系,若有s个完整约束组成,则其自由
度N = 3n- s,可选N个广义坐标 q1, q2 ,…,qN。
则各质点的坐标可由广义坐标表示为:
xi yi
xyii((qq11,,qq22,, ,,qqNN))
分析力学课件、答案 chap3
带入比莱公式:
pθ2u 2 ( 8a 2u 3 − u + u ) = − mF
θ
r
2a
整理之后可得:
8 pθ2 a 2u 5 1 F= ∝ u5 = 5 −m r
所以有心力与距离成五次方成反比。
3、在一个顶角为2α 的圆锥形光滑杯中放置一个质量为 m的质点。圆锥的轴沿竖直方向,杯口向上。求证当 E > 0 时,质点在两个水平圆环之间的杯壁上运动, 并写出决定这两个圆环半径的方程。 解:系统的约束方程为 f = z − ρ cot α = 0 系统的拉格朗日为
α
rn
+
β
r2
当 r → 0 时,上式的第二项是主要部分。则
U 有效 ≈
β
r
2
→∞
而 E = Ek + U 有效 ,粒子的能量是有限的。所以上式不可能成立,也就是 粒子不能落到力心。
下面计算粒子落到质心的截面:设粒子的苗追距离为b,则有效势能为
U 有效
再求有效势能的极值
mb 2υ 2 =− n + r 2r 2
2 2
2 2 n n−2
n n−2
mb υ 1 1 2 mυ ≥ α (n − 2) 2 2 nα
2 2− n n
⇒ b ≤ n( n − 2)
所以,粒子落入质心的总截面为
α 2 mυ
2−n n
2 n
σ = π b 2 = π n(n − 2)
α 2 mυ
[ ρmin , ρmax ]之间运动。
4、由椭圆的焦点F引一条线段,以均匀的角速度 ω 绕F点转动,求证此线 段与椭圆的交点M的速度为 υ = rω r (2a − r ) / b,其中a和b是椭圆的半长轴 和半短轴。 解:由椭圆的极坐标方程 p r= , (0 < e < 1, p = b 2 / a, e = c / a ) 1 − e cos θ 所以 ds d d dϑ ɺ ɺ ɺ υ = = ∫ r 2 (ϑ ) + r 2 (ϑ )dϑ = r 2 (θ ) + r 2 (θ )dϑ = ω r 2 (θ ) + r 2 (θ ) ∫ dt dt dϑ dt 而 d p −ep sin ϑ ɺ r= = F dϑ 1 − e cos ϑ (1 − e cos ϑ )2
pθ2u 2 ( 8a 2u 3 − u + u ) = − mF
θ
r
2a
整理之后可得:
8 pθ2 a 2u 5 1 F= ∝ u5 = 5 −m r
所以有心力与距离成五次方成反比。
3、在一个顶角为2α 的圆锥形光滑杯中放置一个质量为 m的质点。圆锥的轴沿竖直方向,杯口向上。求证当 E > 0 时,质点在两个水平圆环之间的杯壁上运动, 并写出决定这两个圆环半径的方程。 解:系统的约束方程为 f = z − ρ cot α = 0 系统的拉格朗日为
α
rn
+
β
r2
当 r → 0 时,上式的第二项是主要部分。则
U 有效 ≈
β
r
2
→∞
而 E = Ek + U 有效 ,粒子的能量是有限的。所以上式不可能成立,也就是 粒子不能落到力心。
下面计算粒子落到质心的截面:设粒子的苗追距离为b,则有效势能为
U 有效
再求有效势能的极值
mb 2υ 2 =− n + r 2r 2
2 2
2 2 n n−2
n n−2
mb υ 1 1 2 mυ ≥ α (n − 2) 2 2 nα
2 2− n n
⇒ b ≤ n( n − 2)
所以,粒子落入质心的总截面为
α 2 mυ
2−n n
2 n
σ = π b 2 = π n(n − 2)
α 2 mυ
[ ρmin , ρmax ]之间运动。
4、由椭圆的焦点F引一条线段,以均匀的角速度 ω 绕F点转动,求证此线 段与椭圆的交点M的速度为 υ = rω r (2a − r ) / b,其中a和b是椭圆的半长轴 和半短轴。 解:由椭圆的极坐标方程 p r= , (0 < e < 1, p = b 2 / a, e = c / a ) 1 − e cos θ 所以 ds d d dϑ ɺ ɺ ɺ υ = = ∫ r 2 (ϑ ) + r 2 (ϑ )dϑ = r 2 (θ ) + r 2 (θ )dϑ = ω r 2 (θ ) + r 2 (θ ) ∫ dt dt dϑ dt 而 d p −ep sin ϑ ɺ r= = F dϑ 1 − e cos ϑ (1 − e cos ϑ )2
分析力学基础PPT课件
f
k(r1 ,
r2
,
rn
)
0
k 1,2,,s
用q1、q2、…qN表示质点系广义坐标: N 3n s
对完整约束质点系,各质点坐标可表示为广义坐标的函数。
ri
ri
(q1
,
q2
,,
q
N
)
进行变分计算:
ri
ri q1
q1
ri q2
q2
描述质点系在空间位置的独立参数,称广义坐标; 完整系统,广义坐标数目等于自由度数目。
×
若质点限定在半球面上运动,球半 径为R,是具有1个质点的空间质点 系,自由度数为3,有1个约束方程:
z l2 (x2 y2)
n 1, s 1
z
M
y 自由度数为: N 3n s 3 1 2
F1
y A
2
(F2
y B
2
F xA )
2
F1l2 sin 2 F2l2 sin 2 Fl2 cos2
0
×
F1l1 sin1 F2l1 sin1 Fl1 cos1 0 F1l2 sin2 F2l2 sin2 Fl2 cos2 0 ri q N来自q NN
ri
k 1 qk
qk
×
xi xi (q1, q2 ,, qN ) yi yi (q1, q2 ,, qN ) zi zi (q1, q2 ,, qN )
ri xii yi j zik
ri
xii yi
1
l1
分析力学课件、答案作业
分析力学课件、答案作业
这是一个关于分析力学的课件和答案作业的演示,旨在介绍分析力学的基本 概念和原理,并提供实际应用场景和解答答案作业的讲解。
概述
介绍分析力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引入分析力学中的拉格朗日方程和哈密顿原理。
分析力学的基本原理
讨论分析力学中的广义坐标和广义速度概念,推导拉格朗日方程,说明哈密 顿原理的作用。
守恒律
介绍守恒律在分析力学中的应用,详细讨论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 并解析分析力学中的例问题。
实际应用
探讨分析力学的实际应用场景,分析常见问题和案例,并解答答案作业并进 行演示讲解。
总结
总结分析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小结课程内容并提供延伸阅读资料,鼓励 学生进行实践和探索。
这是一个关于分析力学的课件和答案作业的演示,旨在介绍分析力学的基本 概念和原理,并提供实际应用场景和解答答案作业的讲解。
概述
介绍分析力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引入分析力学中的拉格朗日方程和哈密顿原理。
分析力学的基本原理
讨论分析力学中的广义坐标和广义速度概念,推导拉格朗日方程,说明哈密 顿原理的作用。
守恒律
介绍守恒律在分析力学中的应用,详细讨论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 并解析分析力学中的例问题。
实际应用
探讨分析力学的实际应用场景,分析常见问题和案例,并解答答案作业并进 行演示讲解。
总结
总结分析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小结课程内容并提供延伸阅读资料,鼓励 学生进行实践和探索。
第五章 分析力学ppt课件
或
不可解约束以等式表示,可解约束则同时以等式和 不等式表示。
5.1
约束与广义坐标
第5章 分析力
③几何约束(完整约束)与运动约束(微分约束)
某些约束仅对力学系统的空间位置加以限制,而对各质点的速
度没有限制, 这种约束称为几何约束 (geometrical constraint )。可 表示为
f r , r , r , , t 0 1 2 3
§5.0
引言
第5章 分析力
5 提出新的力学原理代替牛顿定律
牛顿力学 矢量力学 力学第一原理 拉格朗日方程 拉格朗日力学 (相当于“几何公理” ) 哈密顿力学 哈密顿原理
三者本质上相同,可以相互证明 利用无穷小计算原理对抽象数学及应用数学的应用,使用拉格 郞日和哈密顿方法给以力学问题抽象的数学处理,即把物理世 界事物属性翻译成数学关系式,中间不考虑物理意义,只在讨 论计算结果时再翻译转化到真实物理世界上去。
或
f r , r , r , , r ; r , r , r , , r 0 1 2 3 n 1 2 3 n
或
f r , r , r , , r ; r , r , r , , r , t 0 1 2 3 n 1 2 3 n f r , r , r , , r ; r , r , r , , r , t 0 1 2 3 n 1 2 3 n
或
f r , r , r , , r ; r , r , r , , r , t 0 1 2 3 n 1 2 3 n
5.1
约束与广义坐标
分析力学课件例题级习题
方法一:几何法 给AB一虚位移,则:
re 0.3 sec
由点的复合运动:
rr re tan 0.3 sec tan
由虚位移原理:
M Frr 0
14
即:(M F 0.3 sec tan ) 0 0 M F 0.3sec tan 0
l1 l2 yC1 cos1 , yC 2 l1 cos1 cos 2 2 2 xB l1 sin 1 l2 sin 2
27
X1=W1x=0, Y1=W1y= W1;
X2=W2x=0, Y2=W2y= W2; X3=Px=P, Y3= Py=0
l1 l2 yC1 cos1 , yC 2 l1 cos1 cos 2 2 2 xB l1 sin 1 l2 sin 2
由此解得:
2F tg P1 2 P2
,
2F tg P2
8
解法二:几何法 先使 保持不变,而使 获得变分 ,得到系统的一组虚位移,如图所示。
FrB cos P2rD sin 0
而
rB 2b , rD b
代入上式,得
( F 2b cos P2 b sin ) 0
l1 sin 1 2 1 l2 sin 2
代入(*)得:
17
l1 l2 l1 sin 1 ( P cos1 P2 cos 2 ) 1 0 1 2 2 l2 sin 2
1 0 , ( ) 0
sin 2 sin 1 平衡时P1 P2 cos 2 cos 1 tan 1 P1 或 tan 2 P2
PQ tg
5
例2 均质杆OA及AB在A点铰接,两杆各长2a和2b,各重P1及P2,B点作用有水 平力 F ,求平衡时的角及 。
re 0.3 sec
由点的复合运动:
rr re tan 0.3 sec tan
由虚位移原理:
M Frr 0
14
即:(M F 0.3 sec tan ) 0 0 M F 0.3sec tan 0
l1 l2 yC1 cos1 , yC 2 l1 cos1 cos 2 2 2 xB l1 sin 1 l2 sin 2
27
X1=W1x=0, Y1=W1y= W1;
X2=W2x=0, Y2=W2y= W2; X3=Px=P, Y3= Py=0
l1 l2 yC1 cos1 , yC 2 l1 cos1 cos 2 2 2 xB l1 sin 1 l2 sin 2
由此解得:
2F tg P1 2 P2
,
2F tg P2
8
解法二:几何法 先使 保持不变,而使 获得变分 ,得到系统的一组虚位移,如图所示。
FrB cos P2rD sin 0
而
rB 2b , rD b
代入上式,得
( F 2b cos P2 b sin ) 0
l1 sin 1 2 1 l2 sin 2
代入(*)得:
17
l1 l2 l1 sin 1 ( P cos1 P2 cos 2 ) 1 0 1 2 2 l2 sin 2
1 0 , ( ) 0
sin 2 sin 1 平衡时P1 P2 cos 2 cos 1 tan 1 P1 或 tan 2 P2
PQ tg
5
例2 均质杆OA及AB在A点铰接,两杆各长2a和2b,各重P1及P2,B点作用有水 平力 F ,求平衡时的角及 。
《分析力学基础》课件
容
哈密顿-雅可比 方程可以描述 系统的运动状 态和能量变化
哈密顿-雅可比 方程在分析力 学中具有重要
地位
正则方程的定义和性 质
正则方程的求解方法
正则方程在分析力学 中的应用
正则方程与拉格朗日 方程的关系
正则方程在工程中的 应用实例
课件结构
● 引言:介绍分析力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 第一部分:牛顿力学 ● 牛顿三定律 ● 动量守恒定律 ● 角动量守恒定律 第二部分:拉格朗日力学
弹性模量:描述固体材料弹 性性质的物理量
胡克定律:描述固体材料在弹 性范围内的应力与应变关系
泊松比:描述固体材料在弹性 范围内的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
的关系
弹性力学基本方程:描述固体 材料在弹性范围内的应力、应
变和位移之间的关系
哈密顿原理:描述系统演化的普遍 规律,适用于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
哈密顿原理的应用:求解力学问题, 如求解运动方程、求解哈密顿量等
分析力学基础PPT课 件大纲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标题
课件简介
课件内容
课件结构
课件效果
课件使用说明
添加章节标题研究物体在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课件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课件适用于物理专业学生、教师和相关研究人员
课件内容涵盖了分析力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牛顿力学、拉格朗日力学和哈密顿力 学等
页脚:包括作者、日期、版权等信息
背景:选择与主题相关的背景图片或颜 色
课件效果
课件内容:包括基 本概念、原理、公 式、应用等
教学方法:采用案 例分析、实验演示、 互动讨论等方式
学习效果:提高分 析力学知识水平, 增强解决问题的能 力
哈密顿-雅可比 方程可以描述 系统的运动状 态和能量变化
哈密顿-雅可比 方程在分析力 学中具有重要
地位
正则方程的定义和性 质
正则方程的求解方法
正则方程在分析力学 中的应用
正则方程与拉格朗日 方程的关系
正则方程在工程中的 应用实例
课件结构
● 引言:介绍分析力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 第一部分:牛顿力学 ● 牛顿三定律 ● 动量守恒定律 ● 角动量守恒定律 第二部分:拉格朗日力学
弹性模量:描述固体材料弹 性性质的物理量
胡克定律:描述固体材料在弹 性范围内的应力与应变关系
泊松比:描述固体材料在弹性 范围内的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
的关系
弹性力学基本方程:描述固体 材料在弹性范围内的应力、应
变和位移之间的关系
哈密顿原理:描述系统演化的普遍 规律,适用于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
哈密顿原理的应用:求解力学问题, 如求解运动方程、求解哈密顿量等
分析力学基础PPT课 件大纲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标题
课件简介
课件内容
课件结构
课件效果
课件使用说明
添加章节标题研究物体在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课件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课件适用于物理专业学生、教师和相关研究人员
课件内容涵盖了分析力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牛顿力学、拉格朗日力学和哈密顿力 学等
页脚:包括作者、日期、版权等信息
背景:选择与主题相关的背景图片或颜 色
课件效果
课件内容:包括基 本概念、原理、公 式、应用等
教学方法:采用案 例分析、实验演示、 互动讨论等方式
学习效果:提高分 析力学知识水平, 增强解决问题的能 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力学作业讲 解(三)
第三章 有心力场中的运 动
1、质点受到的有心力为:
F =− 1 α β + m r2 r3
其中 β < pθ2 ,试证明其轨道方程为
a 1 + e cos kθ 2 2 2 2 2 2 其中 k = 1 − β / pθ , a = k pθ / α , e = Ak pθ / α ,A为积分常数。 r=
∂L ɺ = mρ 2ϕ ɺ ∂ϕ
ɺɺ ɺ ρ csc2 α = ϕ 2 ρ − g cot α
ɺ mρ 2ϕ = J (Constant)
(3) (4)
∂L =0 ∂ϕ
由(4)式可得
ɺ ϕ=
J mρ 2
(1)
带入(3)式可得
J2 J2 2 ɺɺ ρ csc α = 2 3 − g cot α ɺɺ ρ csc2 α = 2 4 ρ − g cot α = 0 mρ mρ ɺ ɺ ɺ dρ dρ dρ dρ ɺɺ = ɺ = =ρ 利用 ρ ,可得 dt d ρ dt dρ J2 2 ɺ ɺ ρ csc α d ρ = 2 3 − g cot α d ρ m ρ
M
r2 2 r = e −1 + 2 p / r = −r 2 + 2ar p b
所以
υ=
rω rω −r 2 + 2ar = (2a − r )r b b
n 5、(a).有心力势能为 U = −α / r n 。分别对于 n < 2 , = 2 和 n > 2 。画出有 效势能 U 有效的曲线,并分别讨论这三种情况下的各种可能的运动方式。
J2 1 2E ɺ ρ = 2 − 2 2 − 2 g ρ cot α sin α m m ρ
2
ρ min
2E J2 − 2 g ρ cot α = 2 2 m mρ
显然只有当 ρ min < ρ < ρ max 时,质点 的速度才为实数,所以质点只能在
ɺ ρ2
ρ min
ρ max
2
那么令 ξ = u −
其通解为:
1 ,带入可得 a d 2ξ + k 2ξ = 0 2 dθ
ξ = A1 cos kθ + A2 sin kθ = A cos k (θ + θ 0 )
我们总是可以选择适当的坐标系,使得 θ 0 = 0 ,带入可得
ξ =u−
1 = A cos kθ a 1 ⇒ u = + A cos kθ a a ⇒r= 1 + Aa cos kθ a ⇒r= 1 + e cos kθ
J2 ɺ ρ 2 csc 2 α = − 2 2 − 2 g ρ cot α + C mρ
解之
系统的总能量
E = T +U =
1 ɺ ɺ m( ρ 2 csc 2 α + ρ 2ϕ 2 ) + mg ρ cot α 2 1 J2 J2 1 = m(C − 2 2 − 2 g ρ cot α + 2 2 ) + mg ρ cot α = mC 2 m ρ m ρ 2
所以,C=2E/m,带入可得
2E J2 ɺ ρ csc α = − 2 2 − 2 g ρ cot α m mρ ɺ 当质点到达最低点或者最高点时 ρ = 0 ,那么
2 2
2E J2 = 2 2 + 2 g ρ cot α m mρ
这个方程有三个解,两正一负,显 然负数解应舍弃。设余下的两根为
ρ min , ρ max ( ρ max > ρ min > 0) ,那么(如图)
(π − χ ) 2
解:设入射粒子在实验室系中的入射速度为 υ1 ,设 e1 为 υ1 方向的单位 矢量,靶粒子在质心系中的散射方向为 n '0 。则射弹粒子在质心系中的散 射角为
cos χ = n '1 ⋅ e1
χ
入射粒子和靶粒子碰撞后在实验系中的动量为
p '1 = mυ1n '0 +
m1 mυ1 m2
2 2
2 2 n n−2
n n−2
mb υ 1 1 2 mυ ≥ α (n − 2) 2 2 nα
2 2− n n
⇒ b ≤ n( n − 2)
所以,粒子落入质心的总截面为
α 2 mυ
2−n n
2 n
σ = π b 2 = π n(n − 2)
α 2 mυ
2 n
6、半径为a的硬球势场是
0 r > a U = ∞ r < a
求粒子受这势能散射的有效截面。
7、设顶角为 θ ,底半径为 a 的硬质圆锥体,锥内势能为 U = ∞ ,锥外 势能为U = 0 。粒子平行于锥轴入射,如图,求散射的有效散射截面。
11、证明在实验室系中靶粒子相对于射弹粒子入射方向的反冲角 ϕ = ,其中 χ 是射弹粒子在质心系中的散+ u = −mF dθ
2 2
将F带入可得:
d 2u α β pθ u 2 + u = 2 + 3 = (α u 2 + β u 3 ) r dθ r
2 2
d 2u ⇒ pθ 2 + u = (α + β u ) dθ d 2u k 2 ⇒ 2 = − k 2u dθ a
(b).证明只有当 n ≥ 2 时,粒子才能落到力心上。说明其物理原因。并对 n = 2 计算落到力心上的截面。 解:(a)等效势能为:
U 有效 = U (r ) + pθ2 /(2mr 2 ) =−
α
rn
+
β
r2
n 根据 α 和 β 的关系,三种情况下的U 有效 的曲线如下:(黑: < 2 ;红:n = 2; n 绿: > 2 )
[ ρmin , ρmax ]之间运动。
4、由椭圆的焦点F引一条线段,以均匀的角速度 ω 绕F点转动,求证此线 段与椭圆的交点M的速度为 υ = rω r (2a − r ) / b,其中a和b是椭圆的半长轴 和半短轴。 解:由椭圆的极坐标方程 p r= , (0 < e < 1, p = b 2 / a, e = c / a ) 1 − e cos θ 所以 ds d d dϑ ɺ ɺ ɺ υ = = ∫ r 2 (ϑ ) + r 2 (ϑ )dϑ = r 2 (θ ) + r 2 (θ )dϑ = ω r 2 (θ ) + r 2 (θ ) ∫ dt dt dϑ dt 而 d p −ep sin ϑ ɺ r= = F dϑ 1 − e cos ϑ (1 − e cos ϑ )2
2、一个质点在有心引力作用下沿圆形轨道运动,力心在此圆的圆周上。 求证这一有心力与距离的五次方成反比。 解:设置点运动轨迹圆周的半径为a,则其轨迹方程为:
r = 2a cos θ
则:
1 1 = r 2a cos θ 1 cos3 θ + 2 sin 2 θ cos θ d 2u ⇒ = 2 dθ 2a cos 4 θ d 2u 1 1 + sin 2 θ 1 2 − cos 2 θ ⇒ = = dθ 2 2a cos3 θ 2a cos3 θ d 2 u 8a 2 − r 2 ⇒ = = 8a 2 u 3 − u dθ 2 r3 u=
p '2 = − mυ1n '0 + mυ1
在实验室系中靶粒子的散射角应该是靶粒子的散射后在实验室系中的动量和入射粒 子散射前在实验室系中动量的夹角,所以
(− mυ1n '0 + mυ1 ) ⋅ e1 (−n '0 + e1 ) ⋅ (e1 ) cos ϕ = cos( p '2 , e1 ) = = − mυ1n '0 + mυ1 ⋅ e1 − n '0 + e1 = − cos χ + 1 (cos χ − 1) 2 + sin 2 χ =
2 p p e 2 − 2e cos θ + 1 p e − 2e(r − p ) / ( er ) + 1 −ep sin ϑ 2 2 ɺ r +r = + = = 2 2 1 − e cos θ (1 − e cos ϑ )2 (1 − e cos ϑ ) ( p / r) 2 2
α
rn
+
β
r2
当 r → 0 时,上式的第二项是主要部分。则
U 有效 ≈
β
r
2
→∞
而 E = Ek + U 有效 ,粒子的能量是有限的。所以上式不可能成立,也就是 粒子不能落到力心。
下面计算粒子落到质心的截面:设粒子的苗追距离为b,则有效势能为
U 有效
再求有效势能的极值
mb 2υ 2 =− n + r 2r 2
1 − cos χ 1 − cos χ χ = = sin 2 2 2 − 2 cos χ
所以
ϕ = (π − χ ) / 2
α
dU 有效 dr
当有效势能最大时有
nα mb 2υ 2 = n +1 − =0 3 r0 r0
na r0 = 2 2 mb υ
1 n−2
U 有效 max
粒子被俘获的条件是 Ek ≥ U 有效m ax , 即
mb υ 1 = U 有效 ( r0 ) = a ( n − 2) 2 na
α >β
α =β
α<β
在有心力场中运动的粒子的能量为
E = Ek + U 有效
我们在讨论粒子在不同的势能中运动,只考虑束缚运动和无限运动。判断 粒子能否作无限运动,只需看当 r → ∞ 时,粒子的速度(动能)能否一直 保持为正的非零值。 (2)、当 n < 2 时,粒子的有效势能:
第三章 有心力场中的运 动
1、质点受到的有心力为:
F =− 1 α β + m r2 r3
其中 β < pθ2 ,试证明其轨道方程为
a 1 + e cos kθ 2 2 2 2 2 2 其中 k = 1 − β / pθ , a = k pθ / α , e = Ak pθ / α ,A为积分常数。 r=
∂L ɺ = mρ 2ϕ ɺ ∂ϕ
ɺɺ ɺ ρ csc2 α = ϕ 2 ρ − g cot α
ɺ mρ 2ϕ = J (Constant)
(3) (4)
∂L =0 ∂ϕ
由(4)式可得
ɺ ϕ=
J mρ 2
(1)
带入(3)式可得
J2 J2 2 ɺɺ ρ csc α = 2 3 − g cot α ɺɺ ρ csc2 α = 2 4 ρ − g cot α = 0 mρ mρ ɺ ɺ ɺ dρ dρ dρ dρ ɺɺ = ɺ = =ρ 利用 ρ ,可得 dt d ρ dt dρ J2 2 ɺ ɺ ρ csc α d ρ = 2 3 − g cot α d ρ m ρ
M
r2 2 r = e −1 + 2 p / r = −r 2 + 2ar p b
所以
υ=
rω rω −r 2 + 2ar = (2a − r )r b b
n 5、(a).有心力势能为 U = −α / r n 。分别对于 n < 2 , = 2 和 n > 2 。画出有 效势能 U 有效的曲线,并分别讨论这三种情况下的各种可能的运动方式。
J2 1 2E ɺ ρ = 2 − 2 2 − 2 g ρ cot α sin α m m ρ
2
ρ min
2E J2 − 2 g ρ cot α = 2 2 m mρ
显然只有当 ρ min < ρ < ρ max 时,质点 的速度才为实数,所以质点只能在
ɺ ρ2
ρ min
ρ max
2
那么令 ξ = u −
其通解为:
1 ,带入可得 a d 2ξ + k 2ξ = 0 2 dθ
ξ = A1 cos kθ + A2 sin kθ = A cos k (θ + θ 0 )
我们总是可以选择适当的坐标系,使得 θ 0 = 0 ,带入可得
ξ =u−
1 = A cos kθ a 1 ⇒ u = + A cos kθ a a ⇒r= 1 + Aa cos kθ a ⇒r= 1 + e cos kθ
J2 ɺ ρ 2 csc 2 α = − 2 2 − 2 g ρ cot α + C mρ
解之
系统的总能量
E = T +U =
1 ɺ ɺ m( ρ 2 csc 2 α + ρ 2ϕ 2 ) + mg ρ cot α 2 1 J2 J2 1 = m(C − 2 2 − 2 g ρ cot α + 2 2 ) + mg ρ cot α = mC 2 m ρ m ρ 2
所以,C=2E/m,带入可得
2E J2 ɺ ρ csc α = − 2 2 − 2 g ρ cot α m mρ ɺ 当质点到达最低点或者最高点时 ρ = 0 ,那么
2 2
2E J2 = 2 2 + 2 g ρ cot α m mρ
这个方程有三个解,两正一负,显 然负数解应舍弃。设余下的两根为
ρ min , ρ max ( ρ max > ρ min > 0) ,那么(如图)
(π − χ ) 2
解:设入射粒子在实验室系中的入射速度为 υ1 ,设 e1 为 υ1 方向的单位 矢量,靶粒子在质心系中的散射方向为 n '0 。则射弹粒子在质心系中的散 射角为
cos χ = n '1 ⋅ e1
χ
入射粒子和靶粒子碰撞后在实验系中的动量为
p '1 = mυ1n '0 +
m1 mυ1 m2
2 2
2 2 n n−2
n n−2
mb υ 1 1 2 mυ ≥ α (n − 2) 2 2 nα
2 2− n n
⇒ b ≤ n( n − 2)
所以,粒子落入质心的总截面为
α 2 mυ
2−n n
2 n
σ = π b 2 = π n(n − 2)
α 2 mυ
2 n
6、半径为a的硬球势场是
0 r > a U = ∞ r < a
求粒子受这势能散射的有效截面。
7、设顶角为 θ ,底半径为 a 的硬质圆锥体,锥内势能为 U = ∞ ,锥外 势能为U = 0 。粒子平行于锥轴入射,如图,求散射的有效散射截面。
11、证明在实验室系中靶粒子相对于射弹粒子入射方向的反冲角 ϕ = ,其中 χ 是射弹粒子在质心系中的散+ u = −mF dθ
2 2
将F带入可得:
d 2u α β pθ u 2 + u = 2 + 3 = (α u 2 + β u 3 ) r dθ r
2 2
d 2u ⇒ pθ 2 + u = (α + β u ) dθ d 2u k 2 ⇒ 2 = − k 2u dθ a
(b).证明只有当 n ≥ 2 时,粒子才能落到力心上。说明其物理原因。并对 n = 2 计算落到力心上的截面。 解:(a)等效势能为:
U 有效 = U (r ) + pθ2 /(2mr 2 ) =−
α
rn
+
β
r2
n 根据 α 和 β 的关系,三种情况下的U 有效 的曲线如下:(黑: < 2 ;红:n = 2; n 绿: > 2 )
[ ρmin , ρmax ]之间运动。
4、由椭圆的焦点F引一条线段,以均匀的角速度 ω 绕F点转动,求证此线 段与椭圆的交点M的速度为 υ = rω r (2a − r ) / b,其中a和b是椭圆的半长轴 和半短轴。 解:由椭圆的极坐标方程 p r= , (0 < e < 1, p = b 2 / a, e = c / a ) 1 − e cos θ 所以 ds d d dϑ ɺ ɺ ɺ υ = = ∫ r 2 (ϑ ) + r 2 (ϑ )dϑ = r 2 (θ ) + r 2 (θ )dϑ = ω r 2 (θ ) + r 2 (θ ) ∫ dt dt dϑ dt 而 d p −ep sin ϑ ɺ r= = F dϑ 1 − e cos ϑ (1 − e cos ϑ )2
2、一个质点在有心引力作用下沿圆形轨道运动,力心在此圆的圆周上。 求证这一有心力与距离的五次方成反比。 解:设置点运动轨迹圆周的半径为a,则其轨迹方程为:
r = 2a cos θ
则:
1 1 = r 2a cos θ 1 cos3 θ + 2 sin 2 θ cos θ d 2u ⇒ = 2 dθ 2a cos 4 θ d 2u 1 1 + sin 2 θ 1 2 − cos 2 θ ⇒ = = dθ 2 2a cos3 θ 2a cos3 θ d 2 u 8a 2 − r 2 ⇒ = = 8a 2 u 3 − u dθ 2 r3 u=
p '2 = − mυ1n '0 + mυ1
在实验室系中靶粒子的散射角应该是靶粒子的散射后在实验室系中的动量和入射粒 子散射前在实验室系中动量的夹角,所以
(− mυ1n '0 + mυ1 ) ⋅ e1 (−n '0 + e1 ) ⋅ (e1 ) cos ϕ = cos( p '2 , e1 ) = = − mυ1n '0 + mυ1 ⋅ e1 − n '0 + e1 = − cos χ + 1 (cos χ − 1) 2 + sin 2 χ =
2 p p e 2 − 2e cos θ + 1 p e − 2e(r − p ) / ( er ) + 1 −ep sin ϑ 2 2 ɺ r +r = + = = 2 2 1 − e cos θ (1 − e cos ϑ )2 (1 − e cos ϑ ) ( p / r) 2 2
α
rn
+
β
r2
当 r → 0 时,上式的第二项是主要部分。则
U 有效 ≈
β
r
2
→∞
而 E = Ek + U 有效 ,粒子的能量是有限的。所以上式不可能成立,也就是 粒子不能落到力心。
下面计算粒子落到质心的截面:设粒子的苗追距离为b,则有效势能为
U 有效
再求有效势能的极值
mb 2υ 2 =− n + r 2r 2
1 − cos χ 1 − cos χ χ = = sin 2 2 2 − 2 cos χ
所以
ϕ = (π − χ ) / 2
α
dU 有效 dr
当有效势能最大时有
nα mb 2υ 2 = n +1 − =0 3 r0 r0
na r0 = 2 2 mb υ
1 n−2
U 有效 max
粒子被俘获的条件是 Ek ≥ U 有效m ax , 即
mb υ 1 = U 有效 ( r0 ) = a ( n − 2) 2 na
α >β
α =β
α<β
在有心力场中运动的粒子的能量为
E = Ek + U 有效
我们在讨论粒子在不同的势能中运动,只考虑束缚运动和无限运动。判断 粒子能否作无限运动,只需看当 r → ∞ 时,粒子的速度(动能)能否一直 保持为正的非零值。 (2)、当 n < 2 时,粒子的有效势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