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 临床应用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3版)》解读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3版)》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6ac83f18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ab.png)
脑室内出血、坏死性
不推荐哺乳。
小肠结肠炎、脓毒症
及新生儿死亡的发生
率。
氧合指标进行性恶化、 影像学进展迅速、机体 炎症反应过度激活状态 的重型或危重型新冠病 毒感染患者,酌情短期 内(不超过 10 日)使 用糖皮质激素。可选择 地塞米松、甲泼尼龙、 泼尼松、氢化可的松。
在急诊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原则
糖皮质激素使用适应证
停药反应的防治方法
停药须经缓慢的减量过程,不可骤 然停药;
停药前连续应用 ACTH 5 ~ 7 天左右
在停药 1 年内如遇应激情况(感染 或手术等),应及时给予足量的糖 皮质激素
停用激素后,垂体分泌 ACTH 的功能一般需经 3 ~ 5 个月恢复; 肾上腺皮质对 ACTH 起反应功能的恢复约需 6 ~ 9 个月,甚至 1 ~ 2 年。
2. 自身免疫性疾病急性 发作,如系统性红斑狼 疮、原发性免疫性血小 板减少症 / 特发性血小 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 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1. 急性或暴发性感 染,如肺炎、脑膜 炎、病毒性心肌炎、 脓毒性休克等
01
3. 过敏性疾病重症或急性发作期, 如过敏性休克、过敏性哮喘急性 发作、过敏性重症药疹等
03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 指导原则(2023版)》解读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3版)
1 临床常用的糖皮质激素
目录
2 给药剂量及治疗疗程 3 主要不良反应及应用注意事项
4 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
5 在急诊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原则
临床常用的糖皮质激素
常用糖皮质激素药物的药效比较
4
注:抗炎强度和潴钠强度均以氢化可的松(定为 1.0)作为标准
2. 建议常规加用胃黏膜 保护剂或抑酸药以预防消 化性溃疡的发生。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28aa827b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b3.png)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一、引言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具有广泛临床应用的药物,具有抗炎、免疫抑制等作用。
为了确保糖皮质激素的安全有效应用,制定本指导原则,以便指导临床医师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更加科学、规范和合理。
二、适应症2.1 炎症性疾病:糖皮质激素适用于各种炎症性疾病,包括但不限于:风湿病、过敏性疾病、结缔组织病等。
2.2 其他疾病:糖皮质激素在某些特定疾病中也有应用价值,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综合征等。
三、用药原则3.1 选用适当剂型:糖皮质激素存在不同的剂型,应根据病情和治疗需求选择合适的剂型,包括口服、注射、外用等剂型。
3.2 合理调整剂量:剂量的选择应根据临床病情、患者年龄、体重、合并症等因素进行评估,并进行个体化调整。
3.3 注意给药时间和疗程:给药时间和疗程应根据炎症程度和疾病类型进行制定,应遵循短疗程、低剂量原则。
3.4 避免突然停药: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过程中,应逐渐减少剂量,避免突然停药产生反跳现象。
四、不良反应与预防4.1 常见不良反应:长期或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包括内分泌紊乱、免疫抑制、消化道反应等,应予以重视。
4.2 预防措施: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糖、血压等指标,同时加强营养支持和骨密度监测,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和评估。
五、禁忌症和注意事项5.1 禁忌症:对糖皮质激素过敏的患者禁用糖皮质激素;某些具有感染风险的疾病如结核病、真菌感染等也是禁忌症。
5.2 注意事项: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应特别注意儿童、老年患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用药安全性。
六、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详见附件1、附件2:七、法律名词及注释7.1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内源性激素,具有抗炎、免疫抑制等作用。
7.2 炎症性疾病:指各种由机体免疫反应引起的组织病变,表现为局部炎症病灶和全身症状。
7.3 风湿病:风湿病是一类以关节炎和关节周围组织损伤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南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74fee1c3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13.png)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南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南一、引言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药物,具有抗炎、免疫抑制和代谢调控等多种作用。
然而,由于其滥用可能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因此,合理的应用和使用指南十分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指南,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使用这类药物。
二、糖皮质激素的分类和机制1. 分类:糖皮质激素主要可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三类。
2. 机制:糖皮质激素通过与胞浆或核内的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影响基因转录和蛋白质合成,从而发挥其抗炎、免疫抑制和代谢调控等作用。
三、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指南1. 炎症性疾病的治疗:- 皮肤炎症:短期使用低浓度糖皮质激素外用。
- 关节炎:短期使用中等剂量口服糖皮质激素。
- 呼吸道炎症:短期使用低浓度糖皮质激素吸入剂。
2. 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自身免疫性疾病: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特点,选择不同剂型和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
- 移植排斥反应:联合其他免疫抑制剂使用糖皮质激素。
3. 代谢调控:- 肾上腺功能减退症: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替代治疗。
- 糖尿病:糖皮质激素使用应谨慎,结合其他抗糖尿病药物进行治疗。
四、本文档涉及附件本文档附有以下相关附件:1. 临床应用指南的表格附件,包含糖皮质激素的剂型、剂量和使用时机等信息。
2. 患者信息传达单,用于记录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情况和患者反应。
五、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药物滥用:指对药物的过度使用或不合理使用,超过了其治疗或预防范围,可能导致不良反应或药物依赖等问题。
2. 糖皮质激素受体:位于细胞内的受体,与糖皮质激素结合后转运至细胞核,影响基因转录和蛋白质合成。
3. 皮质醇:一种常用的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免疫抑制和代谢调控等作用。
六、全文结束。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c5cbd24d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f6.png)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一、简介糖皮质激素(GCs)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内源性激素,可通过模拟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来调节机体的免疫、炎症、代谢等多种生理功能。
本指南旨在提供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准确使用建议,以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获得最佳疗效与安全性。
二、药理学2.1 作用机制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通过与细胞胞质内的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进入细胞核,影响DNA转录和蛋白质合成等过程,从而发挥其生物学效应。
主要作用机制包括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抑制免疫细胞增殖和迁移、抑制组织纤维化等。
2.2 药代动力学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吸收迅速,在体内广泛分布,并与蛋白质结合。
它们经过肝脏代谢,并通过肾脏排泄。
不同剂型和给药途径对吸收和消除影响较大。
三、适应症3.1 炎症性疾病糖皮质激素可用于缓解炎症性疾病的症状,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2 免疫调节糖皮质激素可用于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如器官移植后的抗排异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3.3 呼吸系统疾病糖皮质激素可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3.4 皮肤疾病糖皮质激素可用于治疗湿疹、银屑病等皮肤疾病。
四、用药注意事项4.1 剂量和给药途径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和给药途径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疾病类型进行个体化调整,遵循“最小有效剂量、最短疗程原则”。
4.2 用药时机与频次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应严格遵循医嘱,按时用药并注意规律性。
4.3 不良反应糖皮质激素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如水肿、高血压、骨质疏松等。
医务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并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4.4 注意长期使用问题糖皮质激素的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许多潜在的副作用,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反应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附件:1.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专家共识表2.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用药记录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糖皮质激素:一类内源性激素,具有免疫、抗炎、抗过敏等多种生物学活性。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2f9fe9a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d8.png)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摘要】糖皮质激素是一类重要的药物,在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从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出发,探讨了其在炎症反应、免疫调节、红细胞生成和代谢调节中的作用机制。
随后,结合当前临床应用现状和展望,探讨了糖皮质激素在治疗各种疾病中的潜在价值。
该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和局限性。
对于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用以及开发更加安全有效的替代药物具有重要意义,有望为临床治疗带来更大的突破和进展。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药理作用、炎症反应、免疫调节、红细胞生成、代谢调节、临床应用、研究背景、临床应用现状、临床应用展望1. 引言1.1 糖皮质激素的重要性糖皮质激素是一类重要的内分泌激素,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疾病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主要由肾上腺皮质分泌,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包括抗炎、免疫调节、代谢调节等。
糖皮质激素在人体内具有广泛的分布和多样的生理功能,对机体的稳态维持和应激反应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它们在调控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能有效减轻炎症引起的疼痛、红肿和热感,对各种炎症性疾病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糖皮质激素对免疫系统具有抑制作用,可降低免疫反应的强度和范围,有助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糖皮质激素还参与调节红细胞生成和代谢过程,对机体能量平衡和组织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糖皮质激素在维持人体内稳态、应对应激反应、治疗各种疾病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临床上常用的重要药物之一。
通过深入了解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可以更好地指导其在各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1.2 研究背景过去几十年间,糖皮质激素的机制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揭示了其在炎症反应、免疫调节、红细胞生成以及代谢调节等多个方面的作用机制。
临床上糖皮质激素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肿瘤等。
目前对于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还存在一些争议和问题,如何更好地平衡疗效与副作用,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方向。
糖皮质激素及其临床应用
![糖皮质激素及其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403473b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94.png)
糖皮质激素减量指征
病情已控制 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无反应 出现严重毒副作用 出现机会菌感染不能控制
糖皮质激素减量原则
疗程< 10天者可忽然停药 冲击治疗后可恢复原口服剂量 早期快减,晚期慢减 病情重者分三次服,按晚中早顺序减量至顿服 3次/日 顿服 隔日顿服 停药 尽早加用其他免疫克制剂
糖皮质激素及其临床 应用
一、 糖皮质激素概况
(glucocorticosteroids,GCs)
糖皮质激素,又名“肾上腺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旳 一类甾体激素,也可由化学措施人工合成。
广泛旳生理作用
肾上腺皮质
可旳松 (cortisone)
基因调控
二、 糖皮质激素旳生理作用
糖代谢:克制外周组织对葡萄糖旳摄取和利用,增进糖异生 血糖、糖耐量、肝糖原
蛋白质代谢:增进蛋白质分解代谢 血浆氨基酸浓度、尿氮 负氮平衡
脂肪代谢:两面作用 脂肪分解和脂肪组织特殊分布 水和电介质代谢:弱旳盐皮质激素作用,保钠排钾高血压、水肿
排钙增长、钙吸收降低骨质疏松 核酸代谢:诱导特殊mRNA合成(一种克制细胞膜转运功能旳蛋白质)
克制细胞对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旳摄取
泼尼松龙(强旳松龙)vs泼尼松(强旳松)
关联与差别
• 其中具有生理活性旳是?
泼尼松龙(强旳松龙)
Hale Waihona Puke • 其中没有生理活性,是无活性代谢物旳是? • 两者之间旳关系? • 发生代谢转换旳部位是?
泼尼松(强旳松)
在代谢中相互转化
• 药代动力学:
– 代谢差别:肝功能障碍患者适于直接使用活 性成份泼尼松龙(强旳松龙),泼尼松不能 有效代谢成为活性产物。
• 严重旳骨质疏松 • 严重糖尿病 • 严重高血压 • 精神病 • 病毒性肝炎
糖皮质激素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概述
![糖皮质激素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c8161103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07.png)
糖皮质激素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概述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内源性激素,也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药物。
其作用机制包括抗炎、免疫抑制、抗过敏和抗应激等多方面。
在临床应用中,糖皮质激素被用于各种炎症性和免疫相关的疾病的治疗。
本文将对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进行概述。
首先,糖皮质激素能够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产生抗炎作用。
它们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如前列腺素和白细胞介素等。
此外,糖皮质激素还能够抑制炎症细胞的迁移和粘附,减少炎症病变的扩展和发展。
这些抗炎作用使得糖皮质激素在各种炎症性疾病的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如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鼻炎和皮肤病等。
其次,糖皮质激素还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它们能够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减少B细胞的免疫球蛋白合成和分泌,降低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
通过这些作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各类免疫反应和自身免疫疾病的发展。
例如,糖皮质激素被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此外,糖皮质激素还具有抗过敏作用。
它们能够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释放的组胺等过敏介质,阻断过敏反应的发生。
因此,糖皮质激素常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
最后,糖皮质激素还能够对体内的应激反应起到调节作用。
当机体面临应激情况,糖皮质激素能够促进葡萄糖的生成和释放,以提供能量供给。
此外,糖皮质激素还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从而减轻应激对机体的不良影响。
因此,糖皮质激素常被用于治疗严重感染、创伤和手术等应激性疾病。
总之,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过敏和抗应激等多种作用的激素。
在临床应用中,糖皮质激素广泛应用于炎症性和免疫相关的各种疾病的治疗。
然而,糖皮质激素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安全性问题,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并与患者共同评估风险和利益。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南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c7831c03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ed.png)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南糖皮质激素是一种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类固醇激素,具有调节机体代谢、免疫和应激等多种生理功能。
在临床医学中,糖皮质激素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和缓解。
然而,由于其副作用和滥用情况,其临床应用需要遵循一定的指南和原则。
本文将介绍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指南,以帮助医生、药剂师和患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包括但不限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血液系统疾病:如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
神经系统疾病:如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视神经炎等。
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方法包括口服、静脉注射和局部应用。
具体使用方法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剂量: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剂量过大会导致副作用,剂量过小则可能无法达到治疗效果。
疗程:糖皮质激素的治疗疗程应视患者病情而定。
在达到治疗效果后,应逐渐减少剂量,直至停药。
给药方式:口服、静脉注射和局部应用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联合用药:在某些情况下,糖皮质激素可以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但联合用药时应谨慎,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副作用: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包括骨质疏松、消化性溃疡、继发性糖尿病等。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可能会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出现危及生命的停药反应。
因此,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逐步减少剂量直至停药。
禁忌症:糖皮质激素对于某些疾病是禁忌使用的,如活动性肺结核、胃溃疡等。
在使用糖皮质激素前应排除这些禁忌症。
儿童和孕妇:儿童和孕妇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应特别谨慎。
在必要情况下,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并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预防措施: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应注意预防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过大,以降低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ffd1806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71.png)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药物,具有重要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本文将介绍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包括抗炎、免疫抑制、代谢调节等方面,以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药物。
一、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1. 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可通过多种途径抑制炎症反应。
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例如通过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和蛋白质合成来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
糖皮质激素还能够抑制炎症反应的传导,例如通过抑制炎症介质与其受体的结合来减轻炎症反应。
2. 免疫抑制作用糖皮质激素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也是其重要的药理作用之一。
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增殖,降低炎症介质的产生,从而减轻免疫系统的过度活化和炎症反应。
糖皮质激素还能够抑制细胞因子的产生和介导细胞因子的信号传导,从而降低免疫系统的免疫应答。
3. 代谢调节作用糖皮质激素对代谢的调节作用也是其重要的药理作用之一。
糖皮质激素能够促进糖原的合成和蛋白质的分解,从而提高血糖水平并导致蛋白质分解。
糖皮质激素还能够抑制脂肪细胞的脂肪的分解,导致脂肪的堆积和肥胖。
1. 治疗炎症性疾病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例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炎症等。
糖皮质激素能够迅速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肿胀,从而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2. 控制过敏反应3. 免疫系统疾病糖皮质激素还被应用于治疗各种免疫系统疾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免疫系统的过度活化,减轻炎症反应,并减少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攻击,从而延缓疾病的进展。
4. 其他应用糖皮质激素还被用于治疗肿瘤、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多发性硬化症等疾病。
糖皮质激素能够减轻肿瘤的炎症反应,提高器官移植的存活率,并减少多发性硬化症的发作。
三、使用注意事项尽管糖皮质激素具有重要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注意一些事项。
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
![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2e4e5e2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ec.png)
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1:引言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内源性激素,也称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其具有广泛的生理和药理作用。
自1952年首次合成以来,糖皮质激素已成为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药物。
本文将详细介绍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包括药理作用、适应症、用药方案、副作用和禁忌症等。
2:药理作用2.1 免疫抑制作用2.2 抗炎作用2.3 代谢调节作用2.4 抗过敏作用3:适应症3.1 慢性炎症性疾病3.1.1 类风湿关节炎3.1.2 红斑狼疮3.1.3 炎症性肠病3.2 过敏性疾病3.2.1 哮喘3.2.2 过敏性鼻炎3.3 自身免疫性疾病3.3.1 天疱疮3.3.2 类白血病反应3.3.3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4:用药方案4.1 给药途径4.1.1 口服4.1.2 注射4.1.3 外用4.2 剂型选择4.2.1 口服制剂4.2.2 注射制剂4.2.3 外用制剂4.3 剂量调整4.4 治疗方案4.4.1 初始治疗4.4.2 维持治疗4.4.3 拮抗治疗5:副作用5.1 骨质疏松5.2 高血压5.3 免疫功能抑制5.4 妊娠并发症6:禁忌症6.1 糖尿病6.2 肾功能不全6.3 心脏病6.4 活动感染附件:- 附件1: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南- 附件2:糖皮质激素药物手册法律名词及注释:1、糖皮质激素:指肾上腺皮质分泌的内源性激素,具有抗炎、免疫抑制等作用。
2、免疫抑制:指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反应,减轻炎症和免疫相关疾病的症状。
3、抗炎作用:指能够减轻组织炎症反应的药物作用。
4、代谢调节作用:指糖皮质激素对蛋白质、糖类和脂类代谢的调节作用。
5、抗过敏作用:指减轻过敏反应,降低过敏疾病症状的药物作用。
全文结束 \。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c961a9c5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98.png)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一、概述1.1 糖皮质激素的定义及作用1.2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的范围和适应症二、常见糖皮质激素药物2.1 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分类及特点2.2 常用的糖皮质激素药物及其适应症2.3 不同剂型的糖皮质激素药物的选择和应用三、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和给药方式3.1 糖皮质激素的剂量选择原则3.2 糖皮质激素的给药方式及注意事项3.3 特殊人群的糖皮质激素使用注意事项四、常见的糖皮质激素副作用及预防措施4.1 皮肤与粘膜的副作用及应对策略4.2 内分泌系统的副作用及应对策略4.3 消化系统的副作用及应对策略4.4 免疫系统的副作用及应对策略4.5 骨代谢的副作用及应对策略4.6 其他常见副作用及应对策略五、糖皮质激素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项5.1 糖皮质激素使用的禁忌症5.2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使用注意事项 5.3 儿童和老年人的使用注意事项5.4 合并感染的患者的使用注意事项5.5 其他需要特殊注意的情况六、糖皮质激素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6.1 糖皮质激素与抗生素的相互作用6.2 糖皮质激素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七、糖皮质激素的处理和管理7.1 糖皮质激素的处方与购买7.2 糖皮质激素的储存与保管7.3 糖皮质激素的废弃物处理八、附件8.1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南8.2 糖皮质激素常用剂量表格8.3 糖皮质激素副作用监测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法律名词:糖皮质激素注释: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内源性激素,具有多种生理作用,并可通过外源性途径应用于临床治疗。
2:法律名词:禁忌症注释:禁忌症是指某种疾病、状态或情况下,不宜使用特定药物或进行特定医疗操作的情况。
3:法律名词:剂量注释:剂量是指给药或应用的药物的量,通常根据患者的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
4:法律名词:相互作用注释:相互作用是指不同药物或物质之间相互影响、改变或增强对方的药效、毒性或代谢过程的现象。
最新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
![最新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ddfba77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52.png)
最新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正文】1.糖皮质激素的简介1.1 糖皮质激素的定义及分类糖皮质激素是具有调节炎症反应、免疫和代谢功能的内源性激素,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类。
1.2 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糖皮质激素影响多个器官和组织,参与调节免疫、炎症、代谢、心血管、神经等生理过程。
2.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2.1 炎症性疾病的治疗2.1.1 类风湿关节炎2.1.2 红斑狼疮2.1.3 提供其他常见炎症性疾病的例子和应用方法。
2.2 免疫性疾病的治疗2.2.1 自身免疫性疾病2.2.2 移植排斥反应2.2.3 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实现治疗。
2.3 代谢性疾病的治疗2.3.1 去甲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治疗2.3.2 其他代谢性疾病的应用示例。
3.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3.1 常见的不良反应3.1.1 骨质疏松3.1.2 高血压3.1.3 高血糖3.2 罕见但严重的不良反应3.2.1 妊娠合并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风险3.2.2 其他罕见但严重的不良反应。
4.糖皮质激素的给药途径与剂量4.1 口服给药4.2 局部给药4.3 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4.4 糖皮质激素的剂量调整4.4.1 剂量的选择原则4.4.2 剂量的调整方法5.糖皮质激素的禁忌症与注意事项5.1 禁忌症5.2 注意事项5.2.1 给药时间和联合用药5.2.2 年老体弱者的使用注意事项5.2.3 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的使用注意事项【附件】本文档附件包括相关研究报告、临床试验结果、病例分析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1.激素:生物体内或外分泌的一类具有特定生理活性的物质。
2.内源性:来自于机体内部的,非外源性的。
3.外源性:来自于机体外部的,非内源性的。
4.炎症性疾病:由炎症引起的一类疾病,包括关节炎、皮炎等。
5.自身免疫性疾病: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发生异常反应的一类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
6.代谢性疾病:与能量代谢、物质代谢等有关的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c09b8d07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c9.png)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为规范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疗效,降低医药费用,根据原卫生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文件,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适应症糖皮质激素是一类临床适应症尤其是相对适应症较广的药物,临床应用的随意性较大,各医疗机构较为普遍的存在着未严格按照适应症给药的情况,如:单纯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特别是在感染性疾病中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有抑制自身免疫的药理作用,但并不适用于所有自身免疫病治疗,如:慢性淋巴细胞浸润性甲状腺炎(桥本病)、I型糖尿病。
(一)严格掌握适应症、禁忌症糖皮质激素属于类固醇激素,主要药理作用有抗炎、抗毒、抗体克和免疫抑制、以及影响代谢、血液造血系统的作用以及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等多方面的作用。
其应用涉及临床多个专科,应用糖皮质激素要非常谨慎,掌握严格的用药指征及禁忌症,正确、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
(二)正确、合理应用主要取决于以下两方面:一是治疗适应症掌握是否准确;二是品种及给药方案选用是否正确,合理。
(三)对糖皮质激素有慎用情况但必须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才能控制疾病挽救生命时,可在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严密监测原发病病情变化的同时,慎重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二、合理制定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及药物特点制定,治疗方案包括选用品种、剂量、疗程和给药途径等。
(一)品种选择:各种糖皮质激素的药效学和人体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过程)特点不同,因此各有不同的临床适应症,应根据不同疾病和各种糖皮质激素的特点正确选用。
(二)给药剂量:生理剂量和药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具有不同的作用,应按不同治疗目的选择剂量。
一般认为给药剂量(以泼尼松为例)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长期服用维持剂量:2.5~15.0mg∕d;2.小剂量:<O.5mg∕kg.d;3.中等剂量:0.5〜1.Omg∕kg.d;4.大剂量:大于l.Omg/kg.d;5.冲击剂量:(以甲泼尼龙为例)7.5~30.0mg∕kg.d o(三)疗程:不同的疾病糖皮质激素疗程不同。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4e56bce9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5f.png)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一、引言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广泛使用的药物,具有抗炎、免疫抑制和免疫调节的作用。
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然而,不当的使用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
本文将详细介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帮助医生合理使用该类药物。
二、糖皮质激素的适应症与禁忌症2.1 适应症糖皮质激素可用于治疗多种炎症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疾病等。
2.2 禁忌症糖皮质激素在以下情况下禁用:性感染、真菌感染、结核感染、消化性溃疡、精神障碍等。
三、糖皮质激素的剂型与用药途径3.1 剂型糖皮质激素有口服、注射、外用等多种剂型。
3.2 用药途径糖皮质激素的用药途径应根据病情和具体情况选择,如病情紧急可选择静脉注射,轻度病情可选择口服等。
四、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和疗程4.1 剂量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应根据病情、年龄、体重等因素综合考虑,避免过量和不足。
4.2 疗程糖皮质激素的疗程应尽量短,避免长期应用。
五、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与监测5.1 不良反应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包括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骨质疏松、水钠潴留等,应加以监测和处理。
5.2 监测指标糖皮质激素的监测指标包括肾上腺皮质功能、骨密度、血压等。
六、糖皮质激素的特殊人群应用注意6.1 儿童对于儿童的应用要特别谨慎,避免影响生长发育等。
6.2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应用要慎重考虑,避免不良影响。
七、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用药指南、常见不良反应表等。
八、法律名词及注释1、糖皮质激素:一类具有抗炎、免疫抑制和免疫调节作用的药物。
2、适应症:指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的疾病或症状。
3、禁忌症:指糖皮质激素在某些情况下禁用的疾病或症状。
4、剂型:糖皮质激素的给药形式,包括口服、注射、外用等。
5、用药途径:指糖皮质激素的给药途径,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6、剂量:指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剂量,应根据病情和患者特点确定。
最新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最新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3580effb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c2.png)
最新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糖皮质激素是临床应用广泛的一种药物,对于许多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其临床应用需要遵循一定的指导原则。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最新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旨在规范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适用范围本指导原则适用于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疾病,包括但不限于炎症、感染、过敏、肿瘤、神经系统疾病等。
同时,对于糖皮质激素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项,本指导原则也进行了详细说明。
药理学基础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抑制免疫等作用,可以影响许多生理过程。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与细胞内的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进而影响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临床应用指导根据不同的疾病和治疗需要,糖皮质激素的用药方式和剂量也有所不同。
本指导原则提供了糖皮质激素的多种用药方式,包括口服、注射、吸入等,同时也给出了不同剂量的推荐。
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用药方式和剂量。
不良反应及处理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和不良反应的处理是本指导原则的重要内容之一。
不良反应包括感染、代谢紊乱、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处理方法包括停药、减量、对症治疗等。
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禁忌症糖皮质激素的禁忌症包括活动性结核、真菌感染、细菌性和病毒性感染等。
对于这些患者,应禁止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注意事项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2.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合理选择用药方式和剂量。
3.在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和方式。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595f1be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b2.png)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具有广泛药理作用的内分泌药物,也被称为皮质类固醇。
它们具有强大的抗炎、免疫抑制和抗过敏作用,因此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包括风湿病、过敏性疾病、皮肤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一、药理作用1. 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对炎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它们通过抑制炎症相关介质的合成和释放,如白细胞趋化因子、炎症因子和前列腺素等,从而减轻组织炎症反应和炎症介质的释放,使炎症反应得以控制。
2. 免疫抑制作用:糖皮质激素可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减少白细胞数量、抑制免疫球蛋白的合成等,从而达到抑制免疫系统过度活化的目的,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器官移植等情况。
3. 抗过敏作用: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过敏反应的发生,包括抑制过敏原引起的组织炎症反应、减少过敏细胞释放的组胺和其他过敏介质,从而缓解过敏症状。
4. 代谢作用:糖皮质激素对糖代谢、脂肪代谢和蛋白质代谢都有影响,可导致血糖升高、脂肪代谢紊乱和蛋白质分解增加,长期大剂量使用还会导致骨质疏松症等副作用。
5. 其他作用:糖皮质激素还具有调节水盐代谢、抑制胃肠道分泌和增加胃肠道吸收等作用。
二、临床应用1. 风湿病:糖皮质激素是治疗风湿病的首选药物之一,能够有效控制关节炎症、缓解关节疼痛和肿胀,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 过敏性疾病:糖皮质激素在过敏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能够迅速缓解过敏症状。
3. 皮肤病:糖皮质激素在治疗各种皮肤病中广泛应用,包括湿疹、银屑病、皮肤过敏等,能够迅速减轻皮肤瘙痒、红肿和炎症反应。
4. 呼吸道疾病:糖皮质激素在治疗哮喘、支气管扩张等呼吸道疾病中起到重要作用,能够缓解气道炎症和痉挛,改善肺功能。
5. 免疫性疾病:糖皮质激素可以有效抑制免疫系统的异常活化和破坏,用于治疗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
常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常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dadd74f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1b.png)
常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引言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合成的类固醇激素,主要分泌于肾上腺皮质,可调节正常的生理功能。
在临床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包括炎症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过敏反应等。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作用。
1. 临床应用1.1 炎症性疾病的治疗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治疗炎症性疾病的重要药物之一。
它们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症状,发挥治疗作用。
常用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包括氢化可的松、泼尼松龙、地塞米松等。
在治疗炎症性疾病时,通常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局部或全身给药。
1.2 免疫性疾病的治疗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还被广泛应用于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它们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减轻免疫性疾病的症状。
常见的免疫性疾病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等。
在治疗免疫性疾病时,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通常与其他免疫抑制剂联合使用,以增强治疗效果。
1.3 过敏反应的治疗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也常用于过敏反应的治疗。
过敏反应是机体对特定抗原产生异常反应的过程,常见的过敏反应包括荨麻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缓解过敏反应引起的症状,如瘙痒、鼻塞、喷嚏等。
1.4 其他临床应用除了上述疾病,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还有其他一些临床应用。
例如,在某些恶性肿瘤的治疗中,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用于减轻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此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还可用于调节血压、预防排异反应等。
2. 药物的作用机制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与其对炎症和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有关。
它们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减轻炎症反应;同时,也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少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增殖。
此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还可以抑制纤维母细胞的增殖和胶原合成,从而减少炎症过程中的纤维化。
3.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尽管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但其长期使用和过量使用都会导致一系列的不良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
1、替代疗法
用于急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和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的补充替代疗法。
2、严重急性感染或炎症
1)严重急性感染,对细菌性严重急性感染在应用足量有效抗菌药物的同时。
配伍GCS,利用其抗炎、抗毒作用,可缓解症状,帮助病人度过危险期。
对病毒性感染,一般不用GCS,水痘和带状疱疹患者用后可加剧。
但对重度肝炎、腮腺炎、麻疹和乙脑患者用后可缓解症状。
2) 防止炎症后遗症、对脑膜炎、心包炎、关节炎及烧伤等。
用GCS 后可减轻疤痕与粘连、减轻炎症后遗症。
对虹膜炎、角膜炎、视网膜炎、除上述作用外,尚可产生消炎止痛作用。
3、呼吸疾病
支气管哮喘是由单纯气道平滑肌功能性过度痉挛深化为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的理论。
此种炎症是由多种炎性细胞如肥细胞、嗜酸粒细胞、T淋巴细胞参与的。
其主要的作用有: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谢,减少白三烯和列腺素的合成;促使小血管收缩,增高其内皮的紧密度,减少血管渗漏;抑制炎症细胞的定向移动;活化并提高呼吸道平滑肌β受体的反应性;阻止细胞因子生成;抑制组胺酸脱羧酶,减少组胺的形成等。
但不同激素使用疗效差异有显著性。
通过以上对照结论表明甲强龙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临床观察引起水钠潴留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HPA)抑制等不良反应轻。
地塞米松虽在临床广泛应
用但起效慢,因在体内由肝脏转化为泼尼松后起效,且半衰期长对HPA抑制作用强而持久,对糖代谢的影响大。
故两者比较甲强龙因起效快、半衰期适中、抗炎作用强、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4、自身免疫性和过敏性疾病
1)自身免疫性疾病:GCS对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自身免疫病均可缓解症状。
对器官移植术后应用,可抑制排斥反应。
2) 过敏性疾病:GCS对荨麻疹、枯草热、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均可缓解症状。
但不能根治。
5、治疗休克:
对感染中毒性休克效果最好。
其次为过敏性休克,对心原性休克和低血容量性休克也有效。
6、血液系统疾病:
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疗效较好。
对再障、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症、过敏性紫癜等也能明显缓解,但需长期大剂量用药。
7、皮肤病:
对牛皮癣、湿疹、接触性皮炎,可局部外用,但对天疱疮和剥脱性皮炎等严重皮肤病则需全身给药。
8、恶性肿瘤:
恶性淋巴瘤、晚期乳腺癌、前列癌等均有效。
9、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常见的白血病之一
由糖皮质激素组成的方案是临床上常用的化疗方案,但是应用哪一种
糖皮质激素最好尚存争议。
有研究认为应用地塞米松的疗效好于强的松,因能透过血脑屏障可以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防止白血病复发,其所治疗的患者持续缓解时间延长。
糖皮质激素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1.长期大量使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1)消化系统并发症 2)诱发或加重感染结核病患者使用时应合用抗结核药
3)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停药后症状可自行消失,必要时加用抗高血压药,抗糖尿病药治疗,并采用低盐,低糖,高蛋白饮食及加用氯化钾等措施
4)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5)骨质酥松,肌肉猥琐,伤口愈合迟缓等
6)糖尿病,减少GC用量,酌情给予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治疗2.停药反应
1)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停药须缓慢的减量过程,停用GC后连续应用ACTH7天左右;停药一年后如遇应激情况,应及时给予足量GC
2)反跳现象,加大剂量再行治疗,待症状缓和再缓慢减量,停药。
简述胰岛素的临床用途、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临床用途:
1.糖尿病:
1)1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2)重度2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饮食控制或口服降血糖药无效者
3)轻中度糖尿病并发感染,高热,甲亢,消耗性疾病,或有妊娠,分娩,手术,创伤等
4)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糖尿病昏迷
5)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
2.其他
1)极化液:葡萄糖,胰岛素和氯化钾合用———防治心肌梗塞时心率失常
2)能量合剂:胰岛素,ATP与辅酶A组成,用于肝炎,肝硬化,肾炎,心衰
3)胰岛素休克:精神病治疗
4)高钾血治疗
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1.低糖血症,轻者饮糖水或摄食,重者静脉注射50%葡萄糖
2.过敏反应,可用其他种属动物胰岛素代替,高纯度制剂或人胰岛素更好
3.胰岛素抵抗,正确处理诱因,调整酸碱,水电平衡,加大胰岛素剂量
4.脂肪萎缩,应用高纯胰岛素制剂
5.
6.(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