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波透射法检测报告模板(2012年版)

合集下载

声波测试报告正文

声波测试报告正文

一、前言钻孔声波测试目的,是为了查明场地范围内岩体的波速值。

我公司于2011年9月进场,采用国产SY-5声波测试仪进行了野外数据采集,共完成14个钻孔声波测试,共计428个物理点,总深度83.0m。

二、检测原理、工作方法及测试工作情况2.1检测原理声波测井的理论根据是不同岩性和结构特征的岩体,具有不同的波速。

通过发射探头向岩体发射弹性波,接收探头接收岩体中传播的弹性波记录下来,从而获得弹性波的传播时间及频谱特征,然后结合所测钻孔的地质特点对岩体进行工程地质评价。

2.2工作方法本次测试工作所用仪器为国产SY-5型声波测试仪,探头为一发双收式,进行声波测试时,把探头放入钻孔中的测试位置,仪器的发射机通过发射探头发射超声波,经水的耦合,到达井壁沿井壁传到两接收换能器Ⅰ和Ⅱ,其初至时间分别为t1(μs),和t2(μs),这样根据两接收探头的距离,按(1)式算出测试点处的波速Vp。

Vp=L1/△T (1)其中:Vp—岩石波速;L1——两接收换能器间距;△T—波传播的初至时间差。

测试时,把探头放入井底,然后自下而上逐点观测,测试点距为0.2米。

声波测试工作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1-2001)和《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DL5010-92)执行。

2.3测试工作情况钻孔声波测试工作量见表1:都匀1号《风华盛世》项目13#楼声波测试工作量统计表表1三、资料解释与成果分析对采集的波形进行手工校准,经计算机声波SY-5处理软件进行解释。

岩体平均波速统计结果见表2:都匀1号《风华盛世》项目13#楼岩体声波统计表表2综合声波测井结果,中风化段硅质岩夹泥岩岩体平均波速范围为2427~2859m/s,平均值为2676.8m/s。

四、结论取场地中风化硅质岩完整岩块波速为4200m/s。

根据声波测井结果,中风化硅质岩夹泥岩岩体压缩波速平均值为2676.8m/s,则波速比为0.637,场地中风化硅质岩夹泥岩完整性指数为0.406,岩体较破碎,场地中风化硅质岩夹泥岩属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声波透射法检测报告模板(2012年版)汇编

声波透射法检测报告模板(2012年版)汇编

基桩声波透射法检测报告报告编号工程名称:检测地点:单位名称日期工程名称:委托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说明:1、报告无骑缝章及检测报告专用章无效;2、报告复印无效;3、报告无检测人、编写、校核、审核、批准签名无效;4、报告涂改无效;5、本报告复议期为十五天。

检测单位地址: XXXX检测单位资质证书编号: XX邮政编码:XX 电话:XX目录1 工程概况 (4)2 检测概述 (5)3 现场检测 (6)4 数据分析与判定 (7)5 检测结果 (7)6 结论 (7)附表1:基桩声波透射法检测结果汇总表 (11)附图1:声波透射法检测曲线 (11)附图2:试桩平面位置示意图 (12)附件:工程质量现场检测见证确认表(略) (12)1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见表1。

表1 工程概况表2 检测概述2.1检测目的、方法采用声波透射法,检测灌注桩桩身缺陷及其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2.2 检测依据1 设计图纸、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相关施工记录;2 经批准备案的检测方案;3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5 国家和地区有关法规及标准。

2.3仪器设备试验所用仪器设备见表2.3。

仪器设备均在正常使用有效期内。

2.4检测原理声波透射法基本方法:基桩成孔后,灌注混凝土之前,在桩内预埋若干根声测管作为声波发射和接收换能器的通道,在桩身混凝土灌注若干天后开始检测,用声波检测仪沿桩的纵轴方向以一定的间距逐点检测声波穿过桩身各横截面的声学参数, 然后对这些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判断,确定桩身混凝土缺陷的位置、范围、程度,从而推断桩身混凝土的连续性、完整性和均匀性状况,评定桩身完整性等级。

试验示意图如下:2.5抽检数量2.5.1抽检数量应符合《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第3.3.4条要求及《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的有关规定1 柱下三桩或三桩以下的承台抽检桩数不得少于1根。

声波透射法实验报告ppt课件

声波透射法实验报告ppt课件
声波透射法实验报告
目录
工程概况 实验目的及适用范围 实验依据 实验仪器、设备 现场测试技术 实验检测步骤及满足要求 缺陷范围的确定 检测数据的处理与判定 检测现场常见问题判断及处理 程概况
福州某特大桥桩基础进行声波透射法检测,位于 福州峡南,大桥基础采用冲钻孔灌注桩,被测桩 编号为Z4-5#.孔径2500mm,45.3m桩身混凝土强 度等级C25,桩端持力层为微风化岩。土层自上 而下为:粗砂,沙加淤泥,砂卵石,微风化岩, 桩内埋设4根测管,通过测量整个桩身检测区域内 的超声波传播时间,观察接受到的信号幅度变化, 来分析判断桩身结构完整性
曲线。其声时tc及声速VP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tc=t-to-tˊ
Vp=l/tc
式中 tc―混凝土中声波传播时间(μs);
t―声时原始测试值(μs);
t0―声波检测仪发射至接收系统的延迟时间(μs);
tˊ――声时修正值(μs);
l――两个检测管外壁间的距离(mm);
VP—混凝土声速(km/s)。
Page 19
固定,并应始终保持不变,放大器增益值也应始 Page 终12 固定不变。
六 实验检测步骤
平测法普测
对可疑点的细测
Page 13
加密平测 斜测 交叉斜测 扇形扫测
平测法普测步骤
1)将收、发 径向换能器放 入桩底,保持 相同的标高位 置(如图)
Page 14
2)声波系统发射高压声脉冲,穿过桩体混 凝土,被接收换能器接收,此时要注意观 察波形,保证首波出现在显示屏上,以保 证测试数据准确可靠;
加的安全生产会议, 4、项目负责人及安全员应经常到施工现场检
查安全工作,发现不安全因素应采取措施及时消 除。 5、设备、仪器操作人员要保持饱满的精神, 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安全文明操作。

超声波探伤报告

超声波探伤报告

超声波探伤报告******试验检测有限责任公司试验检测报告委托单号(LJ2012—09—01)工程名称:项目名称:试验项目: 超声波委托单位:试验日期:检测报告首页工程名称: 委托单号:LJ2012—9—01环境温度: 30 ? 相对湿度: 40~50 ,主要检测设备设备型号 CTS—22 设备编号 84250检验项目页数检测数量项目总页数构件号材质使用标准编号 (榀)钢柱、抗风柱、钢梁 5 1 GZ—1 7 Q345 GB1235-89?2 GZ—2 7 Q345 GB1235-89?3 EKFZ—1 2 Q345 GB1235-89?3 FKFZ—2 2 Q345 GB1235-89?4 GL—1 7 Q345 GB1235-89?5 GL—2 7 Q345 GB1235-89?焊工编号说明焊工姓名焊工证号焊工编号H01H02H03H04H05H06超声波检测报告委托单号:LJ2012—9—1 共5页第1页工程名称项目名称钢柱、抗风柱、钢梁委托单位检件规格δ,6mm δ,8mm δ,10mm 仪器型号 CTS-22型探头型号5P6×6K3 试块型号 RB-2 检件材质 Q345 耦合剂机油灵敏度 DAC-16dB 检测比例 20% 表面状况良好检测标准 GB1345-89? 焊缝种类 B 焊接方法自动焊探伤时间焊后24小时缺陷当量、指钢梁榀号焊口编号焊工号评定等级结论标长度(mm)GZ-1 FB1-1.1 H01 ?区 12 ?级合格 GZ-1 FB1-1.2 H01 ?区 12 ?级合格GZ-1 FC1-3 H01 ?区 12 ?级合格 GZ-1 FB2-1.1 H01 ?区 12 ?级合格 GZ-1FB2-1.2 H01 ?区 12 ?级合格 GZ-1 FC2-3 H01 ?区 12 ?级合格 GZ-1 FB3-1.1 H01 ?区 12 ?级合格 GZ-1 FB3-1.2 H01 ?区 12 ?级合格 GZ-1 FC3-3 H01 ?区12 ?级合格 GZ-1 FB4-1.1 H01 ?区 12 ?级合格 GZ-1 FB4-1.2 H01 ?区 12 ?级合格 GZ-1 FC4-3 H01 ?区 12 ?级合格 GZ-1 FB5-1.1 H01 ?区 12 ?级合格 GZ-1 FB5-1.2 H01 ?区 12 ?级合格 GZ-1 FC5-3 H01 ?区 12 ?级合格 GZ-1 FB6-1.1 H01 ?区 12 ?级合格 GZ-1 FB6-1.2 H01 ?区 12 ?级合格 GZ-1 FC6-3 H01 ?区 12 ?级合格 GZ-1 FB7-1.1 H01 ?区 12 ?级合格 GZ-1 FB7-1.2 H01 ?区 12 ?级合格 GZ-1 FC7-3 H01 ?区 12 ?级合格备注 B值=5mm 扫描调解:水平1:1 K 值=2.9签发: 校核: 检验: 2012 年 9 月 3 日施工技术负责人: 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代表):超声波检测报告委托单号:LJ2012—9—1 共5页第2页工程名称项目名称钢柱、抗风柱、钢梁委托单位检件规格δ,6mm δ,8mm δ,10mm 仪器型号 CTS-22型探头型号5P6×6K3 试块型号 RB-2 检件材质 Q345 耦合剂机油灵敏度 DAC-16dB 检测比例 20% 表面状况良好检测标准 GB1345-89? 焊缝种类 B 焊接方法自动焊探伤时间焊后24小时缺陷当量、指钢梁榀号焊口编号焊工号评定等级结论标长度(mm)GZ-2 GB1-1.1 H01 ?区 12 ?级合格 GZ-2 GB1-1.2 H01 ?区 12 ?级合格GZ-2 GC1-3 H01 ?区 12 ?级合格 GZ-2 GB2-1.1 H02 ?区 12 ?级合格 GZ-2GB2-1.2 H02 ?区 12 ?级合格 GZ-2 GC2-3 H02 ?区 12 ?级合格 GZ-2 GB3-1.1 H02 ?区 12 ?级合格 GZ-2 GB3-1.2 H02 ?区 12 ?级合格 GZ-2 GC3-3 H02 ?区12 ?级合格 GZ-2 GB4-1.1 H02 ?区 12 ?级合格 GZ-2 GB4-1.2 H02 ?区 12 ?级合格 GZ-2 GC4-3 H02 ?区 12 ?级合格 GZ-2 GB5-1.1 H02 ?区 12 ?级合格 GZ-2 GB5-1.2 H02 ?区 12 ?级合格 GZ-2 GC5-3 H02 ?区 12 ?级合格 GZ-2 GB6-1.1 H02 ?区 12 ?级合格 GZ-2 GB6-1.2 H02 ?区 12 ?级合格 GZ-2 GC6-3 H02 ?区 12 ?级合格 GZ-2 GB7-1.1 H02 ?区 12 ?级合格 GZ-2 GB7-1.2 H02 ?区 12 ?级合格 GZ-2 GC7-3 H02 ?区 12 ?级合格备注 B值=5mm 扫描调解:水平1:1 K 值=2.9签发: 校核: 检验: 2012 年 9 月 3 日施工技术负责人: 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代表):超声波检测报告委托单号:LJ2012—9—1 共5页第3页工程名称项目名称钢柱、抗风柱、钢梁委托单位检件规格δ,6mm δ,8mm δ,10mm 仪器型号 CTS-22型探头型号5P6×6K3 试块型号 RB-2 检件材质 Q345 耦合剂机油灵敏度 DAC-16dB 检测比例 20% 表面状况良好检测标准 GB1345-89? 焊缝种类 B 焊接方法自动焊探伤时间焊后24小时缺陷当量、指钢梁榀号焊口编号焊工号评定等级结论标长度(mm)KFZ-1 HB1-1.1 H03 ?区 12 ?级合格 KFZ-1 HB1-1.2 H03 ?区 12 ?级合格KFZ-1 HC1-3 H03 ?区 12 ?级合格 KFZ-1 HB2-1.1 H03 ?区 12 ?级合格 KFZ-1 HB2-1.2 H03 ?区 12 ?级合格 KFZ-1 HC2-3 H03 ?区 12 ?级合格 KFZ-1 HB3-1.1 H03 ?区 12 ?级合格 KFZ-1 HB3-1.2 H03 ?区 12 ?级合格 KFZ-1 HC3-3H03 ?区 12 ?级合格 KFZ-1 HB4-1.1 H03 ?区 12 ?级合格 KFZ-2 HB4-1.2 H03 ?区 12 ?级合格 KFZ-2 HC4-3 H03 ?区 12 ?级合格 KFZ-2 HB5-1.1 H03 ?区 12 ?级合格 KFZ-2 HB5-1.2 H03 ?区 12 ?级合格 KFZ-2 HC5-3 H03 ?区 12 ?级合格 KFZ-2 HB6-1.1 H03 ?区 12 ?级合格 KFZ-2 HB6-1.2 H03 ?区 12 ?级合格KFZ-2 HC6-3 H03 ?区 12 ?级合格备注 B值=5mm 扫描调解:水平1:1 K值=2.9签发: 校核: 检验: 2012 年 9 月 3 日施工技术负责人: 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代表):超声波检测报告委托单号:LJ2012—9—1 共5页第4页工程名称项目名称钢柱、抗风柱、钢梁委托单位检件规格δ,6mm δ,8mm δ,10mm 仪器型号 CTS-22型探头型号5P6×6K3 试块型号 RB-2 检件材质 Q345 耦合剂机油灵敏度 DAC-16dB 检测比例 20% 表面状况良好检测标准 GB1345-89? 焊缝种类 B 焊接方法自动焊探伤时间焊后24小时缺陷当量、指钢梁榀号焊口编号焊工号评定等级结论标长度(mm)GL-1 IB1-1.1 H03 ?区 12 ?级合格 GL-1 IB1-1.2 H03 ?区 12 ?级合格GL-1 IC1-3 H03 ?区 12 ?级合格 GL-1 IB2-1.1 H03 ?区 12 ?级合格 GL-1IB2-1.2 H03 ?区 12 ?级合格 GL-1 IC2-3 H03 ?区 12 ?级合格 GL-1 IB3-1.1 H04 ?区 12 ?级合格 GL-1 IB3-1.2 H04 ?区 12 ?级合格 GL-1 IC3-3 H04 ?区12 ?级合格 GL-1 IB4-1.1 H04 ?区 12 ?级合格 GL-1 IB4-1.2 H04 ?区 12 ?级合格 GL-1 IC4-3 H04 ?区 12 ?级合格 GL-1 IB5-1.1 H04 ?区 12 ?级合格 GL-1 IB5-1.2 H04 ?区 12 ?级合格 GL-1 IC5-3 H04 ?区 12 ?级合格 GL-1 IB6-1.1 H04 ?区 12 ?级合格 GL-1 IB6-1.2 H04 ?区 12 ?级合格 GL-1 IC6-3 H04 ?区 12 ?级合格 GL-1 IB7-1.1 H04 ?区 12 ?级合格 GL-1 IB7-1.2 H04 ?区 12 ?级合格 GL-1 IC7-3 H04 ?区 12 ?级合格备注 B值=5mm 扫描调解:水平1:1 K 值=2.9签发: 校核: 检验: 2012 年 9 月 3 日施工技术负责人: 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代表):超声波检测报告委托单号:LJ2012—9—1 共5页第5页工程名称项目名称钢柱、抗风柱、钢梁委托单位检件规格δ,6mm δ,8mm δ,10mm 仪器型号 CTS-22型探头型号5P6×6K3 试块型号 RB-2 检件材质 Q345 耦合剂机油灵敏度 DAC-16dB 检测比例 20% 表面状况良好检测标准 GB1345-89? 焊缝种类 B 焊接方法自动焊探伤时间焊后24小时缺陷当量、指钢梁榀号焊口编号焊工号评定等级结论标长度(mm)GL-2 JB1-1.1 H05 ?区 12 ?级合格 GL-2 JB1-1.2 H05 ?区 12 ?级合格GL-2 JC1-3 H05 ?区 12 ?级合格 GL-2 JB2-1.1 H05 ?区 12 ?级合格 GL-2JB2-1.2 H05 ?区 12 ?级合格 GL-2 JC2-3 H05 ?区 12 ?级合格 GL-2 JB3-1.1 H05 ?区 12 ?级合格 GL-2 JB3-1.2 H05 ?区 12 ?级合格 GL-2 JC3-3 H05 ?区12 ?级合格 GL-2 JB4-1.1 H05 ?区 12 ?级合格 GL-2 JB4-1.2 H05 ?区 12 ?级合格 GL-2 JC4-3 H05 ?区 12 ?级合格 GL-2 JB5-1.1 H05 ?区 12 ?级合格 GL-2 JB5-1.2 H05 ?区 12 ?级合格 GL-2 JC5-3 H05 ?区 12 ?级合格 GL-2 JB6-1.1 H05 ?区 12 ?级合格 GL-2 JB6-1.2 H05 ?区 12 ?级合格 GL-2 JC6-3 H05 ?区 12 ?级合格 GL-2 JB7-1.1 H05 ?区 12 ?级合格 GL-2 JB7-1.2 H05 ?区 12 ?级合格 GL-2 JC7-3 H05 ?区 12 ?级合格备注 B值=5mm 扫描调解:水平1:1 K 值=2.9签发: 校核: 检验: 2012 年 9 月 3 日施工技术负责人: 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代表):。

基桩声波透射法检测报告

基桩声波透射法检测报告

. . . . .基桩声波透射法试验检测报告工程名称:工程地点:委托单位:检测日期:报告页数:报告编号:XXX基桩声波透射法检测报告报告编号:xxx检测人员:报告编写:报告审查:项目负责人:报告签发:注: 1.本报告封面盖有“报告专用章”“省基桩检测专用章”;2. 本报告检测结果表盖有“报告专用章”;3. 对本报告若有异议,请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向本公司提出。

••检测单位地址:xxxx邮政编码:410007••电话:0工程概况一、检测仪器设备、基本原理和标准1、仪器设备检测仪器设备采用智博联科技生产的ZBL-U520非金属超声检测仪、双孔式换能器(Φ25)等。

检测仪器设备及现场联接如图1。

ZBL-U520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信号输入参数设定数据处理结果输出计算机电缆柱声测管岩土换能器图1 桩基础超声波试验示意图2、基本原理超声波透射法检测桩身结构完整性的基本原理是:由超声脉冲发射源在砼激发高频弹性脉冲波,并用高精度的接收系统记录该脉冲波在砼传播过程中表现的波动特征;当砼存在不连续或破损界面时,缺陷面形成波阻抗界面,波到达该界面时,产生波的透射和反射,使接收到的透射能量明显降低;当砼存在松散、蜂窝、孔洞等严重缺陷时,将产生波的散射和绕射;根据波的初至到达时间和波的能量衰减特征、频率变化及波形畸变程度等特性,可以获得测区围砼的密实度参数。

测试记录不同侧面、不同高度上的超声波动特征,经过处理分析就能判别测区砼的参考强度和部存在缺陷的性质、大小及空间位置。

在基桩施工前,根据桩直径的大小预埋一定数量的声测管,作为换能器的通道。

测试时每两根声测管为一组,通过水的耦合,超声脉冲信号从一根声测管中的换能器发射出去,在另一根声测管中的声测管接收信号,超声仪测定有关参数并采集记录储存。

换能器由桩底同时往上依次检测,遍及各个截面。

3、检测标准JGJ 106-2014二、成桩情况根据委托单位提供的设计及施工资料,各检测桩的情况见表2,本报告中桩号按设计图纸编写,工程地质情况详见勘察单位提供的勘察报告。

声波透射法检测桩基础检测报告范本

声波透射法检测桩基础检测报告范本

目录一、工程简介 (1)二、工程地质概况 (1)三、检测依据 (2)四、检测仪器设备 (2)五、检测原理 (2)六、检测结果 (4)七、结论 (5)八、附图 (5)一、工程简介本项目位于xxxxxxxxxxxx,本项目为xxxxxxxxxx建设项目。

检测具体工程信息见下表:二、工程地质概况根据地勘资料显示,XXXXXXXXXXXXXXXXXXXX三、检测依据1.检测标准规范及代号《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四川省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程》DBJ51/ 014-20212.其他检测依据委托方提供的设计文件及其他说明文件。

四、检测仪器设备检测设备一览表五、检测原理混凝土是由多种材料组成的多相非匀质体。

对于正常的混凝土,声波在其中传播的速度是有一定范围的,当传播路径遇到混凝土有缺陷时,如断裂、裂缝、夹泥和密实度差等,声波要绕过缺陷或在传播速度较慢的介质中通过,声波将发生衰减,造成传播时间延长,使声时增大,计算声速降低,波幅减小,波形畸变,利用超声波在混凝土中传播的这些声学参数的变化,来分析判断桩身混凝土质量。

声波透射法检测桩身混凝土质量,是在桩身中预埋2〜4根声测管。

将超声波发射、接收探头分别置于2根导管中,进行声波发射和接收,使超声波在桩身混凝土中传播,用超声仪测出超声波的传播时间t、波幅A及频率f等物理量,就可判断桩身结构完整性。

1.检测方法接收及发射换能器置于检测管内,并放置于声测管底部。

测量时将发射与接收换能器置于同一标高。

发射与接收换器同步提升。

测量点距10cm。

各测点发射与接收换能器累计相对高差不大于2cm,并随时校正。

当发现读数异常时,加密测量点距,以保证测点间声场可以覆盖而不至漏测。

检测由检测管底部幵始,发射电压值应固定,并应始终保持不变,放大器增益值也应始终固定不变。

将每2根检测管编为一组,分组进行测试。

2.数据分析与桩身完整性判定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桩身完整性检测结果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桩身完整性分类桩身完整性判定2 对于只有一个检测剖面的受检桩,桩身完整性判断应按该检测剖面代表桩全部横截面的情况对待。

声波透射法实验报告(3篇)

声波透射法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声波透射法,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无损检测,分析其内部缺陷的位置、大小和性质,验证声波透射法在混凝土结构无损检测中的应用效果。

二、实验原理声波透射法是一种利用超声波在混凝土中传播的声学参数变化来检测混凝土内部缺陷的方法。

当超声波在混凝土中传播时,遇到缺陷(如裂缝、孔洞等)时,会发生透射、反射和散射现象。

通过分析超声波的传播时间、波幅、频率等参数的变化,可以判断混凝土内部的缺陷情况。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混凝土试块(尺寸为100mm×100mm×100mm)。

2. 实验设备:- 超声波检测仪- 发射换能器- 接收换能器- 测量尺- 计算机及数据处理软件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混凝土试块切割成100mm×100mm×100mm的标准尺寸。

2. 安装声测管:在混凝土试块的两个相对侧面各安装一个声测管,声测管内插入发射换能器和接收换能器。

3. 发射与接收超声波:开启超声波检测仪,将发射换能器置于声测管内,向混凝土试块发射超声波;同时,将接收换能器置于另一声测管内,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

4. 测量声学参数:记录超声波的传播时间、波幅和频率等参数。

5. 数据处理与分析:将实验数据输入计算机,利用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分析,得出混凝土内部缺陷的位置、大小和性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 混凝土试块内部存在一个直径约为10mm的孔洞,位于试块中心。

- 通过声波透射法检测,发现孔洞处的声波传播时间延长,波幅减小,频率降低。

2. 结果分析:- 孔洞处的声波传播时间延长,说明超声波在孔洞处发生了散射和绕射,导致传播路径变长。

- 波幅减小和频率降低,说明孔洞处的声波能量发生了衰减。

- 根据声学参数的变化,可以判断出孔洞的位置、大小和性质。

六、实验结论1. 声波透射法在混凝土结构无损检测中具有可行性,可以有效地检测混凝土内部的缺陷。

基桩声波透射法检测报告

基桩声波透射法检测报告

精品资料检测人员:上岗证号:上岗证号:报告编写:上岗证号:校核:上岗证号:审核:上岗证号:批准:职务:声明:1,本检测报告总页数共页,涂改,换页无效.2,检测单位名称与检测...检测基桩声波透射法检测报告工程名称:工程地点:检测方法:基桩声波透射法(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 106-2003)检测日期:委托单位:报告编号:检测单位名称出报告日期检测项目的位置基桩声波透射法检测报告检测人员:上岗证号:上岗证号:报告编写:上岗证号:校核:上岗证号:审核:上岗证号:批准:职务:声明:1、本检测报告总页数共页,涂改、换页无效。

2、检测单位名称与检测报告专用章名称不符者无效。

3、未经检测单位名称书面批准,不得复制本中心检测报告(完整复制除外)。

检测单位名称出报告日期地址:单位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单位电话联系人:数据处理 结果输出室内计算机受某某委托单位委托, 检测单位名称 于 某某检测时间段 ,对 检测项目名称 进行声波透射法检测,目的是检测桩身砼结构完整性,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规范、规程和规定,并考虑本工程的具体情况,经有关单位研究协商,确定本工程共检测 根桩,现将检测情况及结果报告如下:. 一、检测仪器设备、基本原理和标准1、仪器设备检测仪器设备采用武汉岩海RS-ST01D(P)数字超声仪,包括双孔换能器、孔口深度滑轮。

数据自动连续采集。

仪器设备及现场联接如图1。

图1 基桩超声波检测示意图2、基本原理超声波透射法检测桩身结构完整性的基本原理是:由超声脉冲发射源在砼内激发高频弹性脉冲波,并用高精度的接收系统记录该脉冲波在砼内传播过程中表现的波动特性;当砼内存在不连续或破损界面时,缺陷面形成波阻抗界面,波到达该界面时,产生波的透射和反射,使接收到的透射波能量明显降低;当砼内存在松散、蜂窝、孔洞等严重缺陷时,将产生波的散射和绕射;根据波的初至到达时间和波的能量衰减特性、频率变化及波形畸变程度等特征,可以获得测区范围内砼的密实度参数。

基桩的声波透射法检测

基桩的声波透射法检测

基桩的声波透射法检测报告一、工程概况桥梁长度约1140km,占正线长度86.5%;隧道长度约16km,占正线长度1.2%;路基长度162km,占正线长度12.3%;全线铺设无碴正线约1268公里,占线路长度的96.2%。

有碴轨道正线约50公里,占线路长度的3.8%。

全线用地总计5000km2。

铁路桥梁基桩进行声波透射法检测。

二、检测依据1. 工程设计文件及施工图;2.《铁路工程基桩无损检测规程》TB10218-99三、检测方法和适用范围1.声波透射法检测声波透射法检测基桩结构完整性的基本原理是:由超声脉冲发射源在混凝土内激发高频弹性脉冲波,并用高精度的接收系统记录该脉冲波在混凝土内传播过程中表现的波动特征;当混凝土内存在不连续或破损界面时,缺陷面形成波阻抗界面,波到达该界面时,产生波的透射和反射,使接收到的透射能量明显降低;当混凝土内存在松散、蜂窝、孔洞等缺陷时,将产生波的散射和绕射;根据波的初至到达时间和波的能量衰减特征、频率变化及波形畸变程度等特性,可以获得测区范围内混凝土的声学参数。

测试记录不同测试剖面、不同高度上的超声波动特征,经过处理分析就能判别测区内混凝土的参考强度和内部存在缺陷的性质、大小及空间位置。

在基桩施工前,根据桩直径的大小预埋一定数量的声测管,作为换能器的通道。

测试时每两根声测管为一组,通过水的耦合,超声脉冲信号从一根声测管中的换能器发射出去,在另一根声测管中的声测管接收信号,声波检测仪测定有关参数并采集记录储存。

换能器由桩底同时从下往上依次检测,遍及各个截面。

声波透射法测桩的特点:检测全面、细致,现场操作简便,迅速,不受桩长、长径比的限制,一般也不受场地限制。

声波透射法基桩质量检测工作程序框图1 2 3 4 52.检测仪器1)声波发射与接收换能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圆柱状径向振动,沿径向无指向性;➢ 外径小于声测管内径,有效工作面轴向长度不大于150mm;➢ 谐振频率宜为30~60kHz;➢ 水密性满足1MPa水压不渗水。

基桩超声波透射法检测报告

基桩超声波透射法检测报告

基桩超声波透射法检测报告工程名称:工程地点:委托单位:检测日期:报告编号:(检测单位名称)年月日***工程基桩超声波射法检测报告检测人员:检测负责:报告编写:校核:审核:审定:(检测单位盖章)年月日地址:邮政编码:电话:联系人:声明:1、本检测报告涂改、换页无效。

2、如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可在报告发出后20天内向本检测单位书面提请复议。

工程概况受委托,于年月日至年月日对工程(概况见表1)的基桩进行超声波透射法检测,目的是检测桩身结构完整性。

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范、规程和规定,并考虑本工程的具体情况(经与有关单位研究协商),确定本次试验共检测根工程桩。

现将检测情况及结果报告如下:一、检测仪器设备、基本原理和标准1、仪器设备检测设备采用武汉岩海工程技术开发公司生产的RS-ST01C一体化数字超声仪,包括φ35双孔径向换能器等。

2、基本原理超声波透射法检测桩身结构完整性的基本原理是:由超声脉冲发射源向砼内发射高频弹性脉冲波,并用高精度的接收系统记录该脉冲波在砼内传播过程中表现的波动特性;当砼内存在不连续或破损界面时,缺陷面形成波阻抗界面,波到达该界面时,产生波的透射和反射,使接收到的透射波能量明显降低;当砼内存在松散、蜂窝、孔洞等严重缺陷时,将产生波的散射和绕射;根据波的初至到达时间和波的能量衰减特性、频率变化及波形畸变程度等特征,可以获得测区范围内砼的密实度参数。

测试记录不同侧面、不同高度上的超声波动特征,经过处理分析就能判别测区内砼存在缺陷的性质、大小及空间位置(和参考强度)。

在基桩施工前,根据桩直径在大小预埋一定数量的声测管,作为换能器的通道。

测试时每两根声测管为一组,通过水的耦合,超声脉冲信号从一根声测管中的换能器中发射出去,在另一根声测管中的换能器接收信号,超声仪测定有关参数,采集记录储存。

换能器由桩底同时往上逐点检测,遍及各个截面。

3、检测标准检测参照国家行业标准《基桩低应变动测规程》JGJ/T93-95中有关规定进行。

基桩声波透射法检测报告

基桩声波透射法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检测报告Test Report工程名称:委托单位:检测项目:基桩完整性(声波透射法)签发日期:基桩声波透射法检测报告(报告编号:)检测参加人:报告编写人:报告审核人:报告批准人:基桩声波透射法检测报告一、项目概况。

表1-1 工程概况委托方名称工程名称工程地点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质监单位/检测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成桩工艺钻孔灌注桩桩径(mm)设计持力层/施工时间工程桩总数检测时间检测桩数剖面数量3个/根桩砼设计强等级C25检测比例备注二.工程地质概况项目所在区位于安徽南部长江冲洪积平原地区,途经路线主要为第四纪地层。

项目区所在区域总体上无显著断层及褶皱,构造不发育,构造环境良好、稳定。

测区北部发育褶皱及断层,由于距项目区较远,对区内工程影响不大。

经分析对比区域地质资料及勘探资料,本段路基沿线勘察深度内揭露的土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松散堆积物。

依据土的时代、成因、岩性、分布和物理力学指标特征,将全线土层划分为7个工程地质层组,细分为12个亚层。

桥址区揭示地层为:①01(全新统冲洪积):现代人工改造层组,主要为耕植土,厚度小,土质结构差,工程性质差,没有工程利用价值,不提供岩土工程参数。

①02(全新统冲洪积):现代人工改造层组,主要为人工填土,厚度小且不稳定,土质结构差,工程性质差,没有工程利用价值,不提供岩土工程参数。

①1(全新统冲洪积):现代人工改造层组,主要为沟渠淤填土,厚度小且不稳定,土质结构差,工程性质差,没有工程利用价值,不提供岩土工程参数。

②(全新统冲洪积):长江冲洪相层组,粉质黏土,软塑~可塑,见铁质浸染,不含钙质结核,强度较低,承载力基本容许值一般小于或等于100kPa,桩周土极限摩阻力一般为20kPa,属中~高压缩性土。

厚度0.6~8.8m,具有高含水量,大孔隙比,高压缩性,力学性质较差。

③1(全新统冲洪积):长江冲洪相层组,由松散的粉砂构成,该层土位于②层粉质黏土以下,③层淤泥质粉质粘土之上,或以透镜体形式分布于③层之中。

地下连续墙墙身质量检测(声波透射法)检测报告

地下连续墙墙身质量检测(声波透射法)检测报告

墙身质量检测(声波透射法)检测报告YXJCE03-D013-2016 委托单位合同编号工程名称工程地点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见证人/ 见证号结构型式层数检测对象地下连续墙墙身设计强度等级墙体深度设计墙底持力层检测目的墙体完整性墙段总数检测方法声波透射法检测数量检测依据《福建省地下连续墙检测技术规程》(DBJ/T13-224-2015)检测日期检测结论**工程:本工程本次共检测地下连续墙共4幅,其中I类3幅,占检测总数的75%,Ⅱ类1幅,占检测总数的25%。

(以下空白)备注/批准:审核:校核:项目负责:墙身质量检测(声波透射法)检测报告(附录)一、地质概况根据《**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拟建场地土层情况自上而下为:1.杂填土:灰色、松散、湿,未经压实处理,本层场地均有分布。

2.粉质粘土:浅灰色、湿、可塑,以粉粘粒为主,干强度及韧性中等,本层场地均有分布。

3.淤泥:深灰色、饱和、流塑,以粉粘粒为主,含少量有机质,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局部相变为淤泥质土,本层场地均有分布。

4.圆砾:灰黄色、灰色、饱和,以稍密为主,局部呈中密状态。

卵石间隙为砂土填充,胶结差,本层场地均有分布。

5.粉质粘土:灰黄、黄褐色,湿、多呈可塑,局部呈硬塑,以粉粘粒为主,干强度及韧性中等。

6.圆砾:灰黄色、灰色、饱和,稍密。

卵石间隙为砂土及粘性土填充,胶结差。

7.全风化花岗岩:褐黄色、灰白色,矿物成分主要为长石及石英,长石大部分风化为高岭土,岩芯呈砂土状,手搓易散,浸水易软化,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属于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

8.强风化花岗岩(散体状):浅黄色、灰白色、灰黄色,中粗粒花岗结构,散体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长石、石英及云母等,长石大部分已风化,岩芯呈砂土~碎屑状。

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属于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

9.强风化花岗岩(碎裂状):灰白色,中粗粒花岗结构,碎裂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长石、石英及云母等,长石部分已风化,岩芯多呈碎块状,局部呈短柱状。

声波透射法桩基试验检测报告模板

声波透射法桩基试验检测报告模板

桥梁新建工程基桩完整性检测报告检测:复核:签发:签发日期:目录一、工程概况 (3)二、工程地质概况 (3)三、基桩设计与施工概况 (4)四、声波透射法检测 (4)五、声波透射法检测结果汇总表 (6)六附录 (10)附录A 声波透射法检测曲线图 (10)一、工程概况xx公路是省“四纵"、“八横”的重要组成部分,域发展和扶贫需要,对于方便沿线及周边乡镇的车辆上下高速公路,促进旅游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工程地质概况1、地形、地貌项目区属沿江冲积平原,微地貌为一级阶地,地形较平坦,地面标高18.0-45.0m, 地貌较简单。

2、地层岩性项目区域地层区划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

(1)前第四纪地层场地前第四纪地层为三叠系上统马青组(T山)泥灰岩.灰岩和志留系坟头组(S,f)泥质砂岩,埋深较浅,局部出露,埋深一般在0-11.2m之间。

3、(2)第四纪地层项目区第四系地层分布广泛.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黏土、粉质黏土和粉土等,厚度最大11.2m。

3、地质构造按照《1/20万太湖幅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的分析,本区可以归纳为:东西向构造带.华夏系构造、弧形构造。

北东-北北东向大断裂构造和南北向构造。

其中弧形构造即淮阳字型构造前弧东翼的一部分。

因面,呈现出一幅相当复杂的构造图像。

宿松县地质特征在下扬子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远在25亿年前(太古代),本县北部地区就开始接受沉积,太古代末的大别运动发生于距今25亿年前后)导致该地层褶皱隆起,岩石变质,大陆地壳开始形成。

继之,沉积作用逐渐向南迁移,大陆地壳不断增厚。

早元古代,在上述隆起的边缘海槽中。

又接受了宿松群海相含磷岩系沉积.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本次勘察,项目区第四纪以来未见活动性断裂发育,对工程影响较小。

4、气象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其特征是季风明显,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霜期短,植物生长期长。

境内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每升高100米,平均温度下降约0.46C,年平均气温16.6C.雨量充沛。

基桩声波透射法检测报告

基桩声波透射法检测报告

基桩声波透射法检测报告工程名称:工程地点:基桩声波透射法(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 106-2003)检测方法:检测日期:委托单位:报告编号:检测单位名称出报告日期检测项目的位置基桩声波透射法检测报告检测人员:上岗证号:上岗证号:报告编写:上岗证号:校核:上岗证号:审核:上岗证号:批准:职务:声明:1、本检测报告总页数共页,涂改、换页无效。

2、检测单位名称与检测报告专用章名称不符者无效。

3、未经检测单位名称书面批准,不得复制本中心检测报告(完整复制除外)。

检测单位名称出报告日期地址:单位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单位电话联系人:工程概况受某某委托单位委托,检测单位名称于某某检测时间段,对检测项目名称进行声波透射法检测,目的是检测桩身砼结构完整性,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规范、规程和规定,并考虑本工程的具数据处理 结果输出室内计算机体情况,经有关单位研究协商,确定本工程共检测 根桩,现将检测情况及结果报告如下:. 一、检测仪器设备、基本原理和标准1、仪器设备检测仪器设备采用武汉岩海RS-ST01D(P)数字超声仪,包括双孔换能器、孔口深度滑轮。

数据自动连续采集。

仪器设备及现场联接如图1。

图1 基桩超声波检测示意图2、基本原理超声波透射法检测桩身结构完整性的基本原理是:由超声脉冲发射源在砼内激发高频弹性脉冲波,并用高精度的接收系统记录该脉冲波在砼内传播过程中表现的波动特性;当砼内存在不连续或破损界面时,缺陷面形成波阻抗界面,波到达该界面时,产生波的透射和反射,使接收到的透射波能量明显降低;当砼内存在松散、蜂窝、孔洞等严重缺陷时,将产生波的散射和绕射;根据波的初至到达时间和波的能量衰减特性、频率变化及波形畸变程度等特征,可以获得测区范围内砼的密实度参数。

测试记录不同侧面、不同高度上的超声波动特征,经过处理分析就能判别测区内部存在缺陷的性质、大小及空间位置。

在基桩施工前,根据桩直径的大小预埋一定数量的声测管,作为换能器的通道。

声波透射发实验报告(3篇)

声波透射发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声波透射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声波透射法检测混凝土桩身完整性的技术。

3. 通过实验,分析声波透射法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评估桩身混凝土的完整性。

二、实验原理声波透射法是一种无损检测技术,通过测量声波在混凝土介质中传播的声时、频率和波幅衰减等声学参数,分析桩身混凝土的完整性。

当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缺陷时,声波会发生反射、折射和绕射等现象,导致声波传播时间延长、波幅减小和波形畸变。

通过对比不同位置的声学参数,可以判断桩身混凝土的缺陷位置、范围和程度。

三、实验设备1. 超声检测仪2. 超声波发射及接收换能器(探头)3. 预埋测管4. 换能器标高控制绞车5. 数据处理计算机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超声波发射及接收换能器分别安装在预埋测管中,连接好超声检测仪和数据处理计算机。

2. 实验检测:按照设计好的检测路线,逐点检测声波穿过桩身各横截面的声学参数。

3. 数据采集:记录每个检测点的声时、频率和波幅衰减等声学参数。

4. 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声学参数输入数据处理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5. 结果分析:根据声学参数的变化,判断桩身混凝土的缺陷位置、范围和程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实验过程中,共检测了50个点,每个点采集了声时、频率和波幅衰减等声学参数。

2. 数据分析:根据声学参数的变化,发现桩身混凝土存在缺陷。

具体分析如下:(1)声时分析:部分检测点的声时明显大于其他点,说明这些点存在缺陷。

(2)频率分析:部分检测点的频率低于其他点,表明这些点存在缺陷。

(3)波幅衰减分析:部分检测点的波幅衰减较大,说明这些点存在缺陷。

3. 缺陷判断:根据声学参数的变化,确定桩身混凝土缺陷的位置、范围和程度。

其中,缺陷位置主要集中在桩身底部,范围为0.5m,程度较轻。

六、实验结论1. 声波透射法是一种有效的混凝土桩身完整性检测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2. 通过实验,验证了声波透射法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桩身混凝土的完整性评估提供了可靠依据。

超声波桩基检测报告

超声波桩基检测报告

桩基检测报告产品名称:基桩(声波透射法)委托单位:资质等级评审组检测类别:委托检测检测人:郭斌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报告日期:2015年6月24日工程质量检验有限公司检测报告报告编号:SXSY2012-ZJ001-001产品名称基桩抽样地点交院实训地受检单位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商标/生产单位四川路桥产品号/委托单位四川宏博检测单位样品批次/规格型号600mm*600mm 样品等级/检测类别委托检测样品数量 1检测依据JGJ106-2003 抽样基数/检测项目桩身完整性检测委托人/样品描述委托日期2015年6月22日主要仪器设备非金属超声波检测检测结论本次共对1根桩基完整性进行了检测,其中:桩身无明显缺陷,为Ⅰ类桩,合格率100%。

试验环境温度:25℃天气情况:阴转小雨批准人李海2015年6月22日审核人孙海峰2015年6月22日主检人2015年6月22日备注/录入校对打印日期2015年6月25日1.工程及地质概况该工程由四川路桥公司承建,位于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桩基实验基地,桩基为人工挖孔桩,设计强度C25,设计桩径600mm,共计两根。

2.检测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3.超声波检测仪器、检测方法及工作原理3.1测试仪器超声波检测采用RSM-SY7(W)型基桩多跨孔超声波自动循测仪。

3.2检测方法超声波检测采用声波透射法。

3.3工作原理在被测桩内预埋若干根竖向相互平行的声测管作为检测通道,将超声脉冲发射换能器与接收换能器置于声测管中,管中注满清水作为耦合剂,由仪器发射换能器发射超声脉冲,穿过待测的桩体混凝土,并经接收换能器被仪器所接收,判读出超声波穿过混凝土的声时、接收波首波的波幅以及接收波主频等参数。

超声脉冲信号在混凝土的传播过程中因发生绕射、折射、多次反射及不同的吸收衰减,使接收信号在混凝土中传播的时间、振动幅度、波形及主频等发生变化,这样接收信号就携带了有关传播介质(即被测桩身混凝土)的密实缺陷情况、完整程度等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桩声波透射法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
工程名称:
检测地点:
单位名称
日期
工程名称:
委托单位:
勘察单位: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检测单位:
说明:1、报告无骑缝章及检测报告专用章无效;
2、报告复印无效;
3、报告无检测人、编写、校核、审核、批准签名无效;
4、报告涂改无效;
5、本报告复议期为十五天。

检测单位地址:XXXX
检测单位资质证书编号:XX
邮政编码:XX 电话:XX
目录
1 工程概况 (4)
2 检测概述 (5)
3 现场检测 (6)
4 数据分析与判定 (8)
5 检测结果 (8)
6 结论 (8)
附表1:基桩声波透射法检测结果汇总表 (12)
附图1:声波透射法检测曲线 (12)
附图2:试桩平面位置示意图 (13)
附件:工程质量现场检测见证确认表(略) (12)
1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见表1。

表1 工程概况表
2 检测概述
2.1检测目的、方法
采用声波透射法,检测灌注桩桩身缺陷及其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2.2 检测依据
1 设计图纸、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相关施工记录;
2 经批准备案的检测方案;
3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5 国家和地区有关法规及标准。

2.3仪器设备
试验所用仪器设备见表2.3。

仪器设备均在正常使用有效期内。

表2.3 仪器设备一览表
序号仪器设备型号规格编号检定/校准证书编号检定有效期
1 非金属超声检测分析仪
2
2.4检测原理
声波透射法基本方法:基桩成孔后,灌注混凝土之前,在桩内预埋若干根声测管作为声波发射和接收换能器的通道,在桩身混凝土灌注若干天后开始检测,用声波检测仪沿桩的纵轴方向以一定的间距逐点检测声波穿过桩身各横截面的声学参数, 然后对这些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判断,确定桩身混凝土缺陷的位置、范围、程度,从而推断桩身混凝土的连续性、完整性和均匀性状况,评定桩身完整性等级。

试验示意图如下:
2.5抽检数量
2.5.1抽检数量应符合《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第
3.3.4条要求及《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的有关规定
1 柱下三桩或三桩以下的承台抽检桩数不得少于1根。

2 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较低的灌注桩,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30%,且不得少于20根;其他桩基工程的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得少于10根。

注:对端承型大直径灌注桩,应在上述两款规定的抽检桩数范围内,选用钻芯法或声波透射法对部分受检桩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

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

2.5.2本工程共有35根工程桩,根据上述规定及委托方要求,本次抽检10根。

2.5.3抽检桩由业主、设计、监理、施工等参建各方在现场共同选定,基本参数见表2.5。

3 现场检测
3.1 声测管埋设要求
1 声测管内径宜为50~60mm 。

2 声测管应下端封闭,上端加盖、管内无异物;声测管连接处应光滑过渡,管口应高出桩顶100mm 以上,且各声测管管口高度宜一致。

3 应采取适宜方法固定声测管,使之成桩后相互平行。

4 声测管埋设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D ≤800mm ,2根管
② 800mm<D ≤2000mm ,不少于3根管 ③ D>2000mm ,不少于4根管 其中D 为受检桩设计桩径
5 声测管应沿桩截面外侧呈对称形状布置,按图3.1所示的箭头方向顺时针旋转依次编号。


D≤800mm 800mm<D≤2000mm D>2000mm
图3.1 测管布置图(注:图中阴影为声波的有效检测范围)
3.2现场检测步骤
1 将发射与接收声波换能器通过深度标志分别置于两根声测管中的测点处。

2 发射与接收声波换能器应以相同标高或保持固定高差同步升降,测点间不宜大于250mm。

3 实时显示和记录接收信号的时程曲线,读取声时,首波峰值和周期值,宜同时显示频谱曲线及主频值。

4 将多根声测管以两根为一个检测剖面进行全组合,分别对所有检测剖面完成检测。

5 在桩身质量可疑的测点周围,应采用加密测点,或采用斜测、扇形扫测进行复测,进一步确定桩身缺陷的位置和范围。

6 在同一根桩的各检测剖面的检测过程中,声波发射电压和仪器调协参数应保持不变。

4 数据分析与判定
桩身完整性类别应结合桩身混凝土各声学参数临界值、PSD判据、混凝土声速低限值以及桩身质量可疑点加密测试(包括斜测或扇形扫测)后确定的缺陷范围,按表4.1的规定和
表4.2的特征进行综合判定。

根据现场所采集到的各声学参量进行计算分析,对所检测的x根工程桩的超声波在桩身中运行的声速值进行计算统计,除x桩个别测点声速值比计算统计的异常点判断值偏低,其余各桩未出现声速值比临界判断值偏小现象,亦即各测点声速值未出现声学参量;从超声波波幅这一声学指标进行分析,均未有测点波幅值比计算统计的异常点判断值偏低;PSD—深度曲线上除x#桩个别测点因声速突然偏低而产生的突变值,其余各试桩未出现因声速突然偏低而产生的突变值。

5 检测结果
基桩声波透射法检测结果汇总见附表1。

声波透射法检测曲线见附图1。

试桩平面位置示意见附图2。

6 结论
本次抽检的XX根工程桩,根据“声波透射法”采集的数据分析,桩身完整性评定为Ⅰ类桩的有XX根,桩身完整性评定为Ⅱ类桩的有XX根。

详见附表1《基桩声波透射法检测结果汇总表》。

单位名称
2012年xx月xx日
主要检测人及上岗证号: (上岗证号:号) (上岗证号:号) 报告编写: (上岗证号:号) 报告审核:
报告批准:
表1
续附表1
制表校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