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一节教案教学教材
2024年初三化学第一课教案优质初三化学第一单元第一节教案优秀
2024年初三化学第一课教案优质初三化学第一单元第一节教案优秀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难点:化学的研究方法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实验用品:烧杯、酒精灯、镊子、滴管、试管等3.教学视频:化学实验操作示范四、教学过程1.导入(1)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化学是什么吗?化学与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2.新课讲解(1)讲解化学的定义: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讲解化学的研究内容: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以及能量变化等。
3.实验演示(1)演示实验:燃烧实验(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实验结果与化学研究内容的关系。
4.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根据实验现象和所学知识,讨论化学的研究方法。
(2)每组选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2)强调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6.课堂练习(1)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讲解答案,巩固所学知识。
7.课后作业(1)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提醒学生做好复习,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生对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化学研究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3.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价1.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2.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化学的实用性,提高学习兴趣。
3.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平时吃的食物、用的物品都由什么组成吗?生:有水、有盐、有面粉……师:这些都是物质,化学就是研究这些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如何变化的科学。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材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课题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二、化学发展的历程三、为什么要学化学?备课资料1.原子一分子学说的创立与确认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从大量实验中概括出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全部物质的重量,常等于全部反应产物的重理。
随后,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和英国化学家曼莱也有相近的发现和论述。
质量守恒定律由此建立起来。
德国化学家里希特创立了计算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质量比的方法,运用数学方法来阐明化学反应的规律。
1802年,法国化学家费歇尔根据里希特的成果,揭示了化学的当量定律。
随之,普罗斯发展了当量定律,建立起定比定律,即每种化合物都有固定的组成。
这些化学基本定律的发现,为近代原子学说的建立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很久以前,人们就猜测物质是由不连续的微粒组成的。
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古罗马的卢克莱修等对原子及其重量、形状、体积等都曾作出一些天才的猜测。
17世纪,牛顿从力学的角度发展了物质构造的粒子说。
他认为物质由一些很小的粒子组成,这些粒子通过某种力量彼此吸引,粒子直接接触,力就强;粒子间有小距离时可以引起粒子间的化学反应;距离大时,力就不起作用了。
这对道尔顿的原子论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
道尔顿通过对气体的研究,把原子论思想引入化学,认为不同元素化合生成化合物,可能就是不同原子之间的结合。
1804年,他发现了倍比定律,使原子学说有了实验基础。
1808年,道尔顿的《化学哲学新体系》出版,书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原子学说:首先,化学元素由非常微小的物质粒子原子组成,原子在所有化学变化中均保持自己的独特性质;原子既不能创造,又不能消灭;其次,同一元素的所有原子的性质,特别是重量,完全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的性质及重量不同;再者,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数目的比例相结合,形成化合物,它的质量为所含各种元素原子质量之总和。
这一学说在理论上统一解释了一些化学基本定律和实验事实,标志着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为以后物理、化学、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1.1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主备人:司丽丽,审核人:,教案等级:,第 1 课时,总第 1 课时。
课题第一章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化学,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和使命感。
体验化学的科学美。
2、初步认识化学对人们认识周围物质世界的意义。
3、初步认识化学对开发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义。
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4、初步了解化学对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知道化学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方面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5、初步体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式。
重点难点1.认识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2.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作业板书设计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些什么一.碳酸氢铵受热分解1.现象:2.文字表达式:3.保存注意事项:教后反思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人复备三.自主先学(一)导学提纲一、化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的作用1.化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的作用有哪些?2.当今世界面临的问题有哪些与化学相关或依赖化学科学解决?二、化学能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1.世界卫生组织曾多次推荐使用中国的传统厨具——铁锅。
铁锅相对于其它烹饪用具有哪些优势?2 .“吸烟有害健康”。
吸烟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危害?这些危害是如何造成的?3.如何正确使用化肥、农药?三、碳酸氢铵的性质1.化肥“碳酸氢铵”(即碳铵)是-------颜色,当你的鼻腔距离碳酸氢铵比较近时,闻到---------气味2.结合教材第137页附录一《中学化学实验常用仪器》,请说出教材第3页图1-1中用到的仪器有---------------------------------------------------------------------------------------------------3.加热碳酸氢铵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哪些-----------------------------------------------------------------------------4.结合实验,请你给农民伯伯提出保存碳酸氢铵时的一些建议-----------------------------------------------------质疑拓展:P3“观察与思考”改为家庭小实验的方法:。
2024年初三化学第一章第一节教案大全
2024年初三化学第一章第一节教案大全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作用。
2.培养学生观察物质变化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3.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
二、教学重点1.化学的定义和作用。
2.物质的变化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三、教学难点1.物质变化的判断。
2.化学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如燃烧、腐蚀等,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2.知识讲解教师简要介绍化学的定义: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教师讲解化学的研究对象:物质、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变化。
教师阐述化学的作用:服务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
3.物质变化的判断教师通过举例说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引导学生学会判断物质变化类型。
学生分组讨论,判断给出的物质变化实例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4.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师演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熟悉实验器材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5.课堂小结6.课后作业3.列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讲解化学的定义和作用时,尽量使用生动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3.在物质变化的判断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4.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环节,教师演示与学生操作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5.课后作业的设计,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资源1.课件:包含化学的定义、作用、研究对象、物质变化的判断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等内容。
2.实验器材:用于演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器材。
七、教学效果评价1.学生对化学的定义、作用和研究对象有清晰的认识。
2.学生能熟练判断物质变化的类型。
3.学生能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
4.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化学教案:物质的变化课题:物质的变化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教学程序:一、【激情导入】:(1分钟)化学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地发生着各种变化,例如:河里的水受热会变成水蒸气,天上的水蒸气也会遇冷变成雨或者雪落下来。
认识物质的这些变化和特点,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了解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使人类的生活得到进步和提高。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
二、【揭示学习目标】(1分钟)【学习目标】1、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和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初步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学会观察、描述实验现象,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3、学会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
(教师阅读一遍,使学生对目标有个整体印象)三、【指导学生自学】请大家花8分钟时间,阅读教材P6,结合思考,发挥你的想象和智慧,大胆地尝试着完成下列表格中的空白内容。
【自学指导一】:花8分钟时间,阅读教材P6,结合思考,尝试着完成下列表格中的空白内(8分钟)(学生阅读,思考,填表,老师巡视,了解基础不同的学生对表格的填写情况)五、【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1分钟)(请同学将他的猜测说出来)六、【教师点拨】(10分钟)刚刚大家对实验1-1——1-4的有关内容进行了大胆地猜测,这些猜测是否符合事实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
实验时,请大家认真观察现象,并将你观察到的结果补充到有关表格中。
【演示实验】:演示实验1-1——1-4,学生观察现象,并和自己填写的答案相对比,补充完整正确答案。
【归纳小结】:请学生回答表中空白内容,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归纳订正(投影)。
教师引入:刚刚我们进行了4个不同的实验,在实验中看到了不同的现象,如果从变化前后的物质是否发生了改变这个角度来分类的话,我们可以把物质的变化分为几种类型?(学生回答:两种类型,有新物质生成和没有新物质生成)这两种不同的类型代表着物质的两种不同的变化,它们分别是什么呢?七、【学生继续自学】(6分钟)下面请大家阅读教材P7 1-2自然段,结合思考,6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走进化学世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教材第一单元课题一的内容,是学生走入化学世界的第一步。
本课题从学生日常生活的常见事例出发,通过老师演示、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观察、分析等活动,揭示物质变化的基本特征,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学会化学学科研究问题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对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全新学科,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大量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事例,只是他们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及它们的区别没有思考过,对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没有认识。
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够,开始不宜要求过高。
如何将生活中感性体验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是本节课需要突破的重点。
同时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归纳能力不足,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让他们敢于张嘴,也是一个挑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日常生活中哪些是化学变化那些是物理变化。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动手实验的能力和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四、教学重点、难点(1)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物质的变化。
(2)能正确的区分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变化五、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学生动手进行试验探究,进行讨论分析,判断是否产生新物质,深层次的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试验仪器与药品等七、教学过程【引入】魔术“大象牙膏”实验,将过氧化氢溶液、碘化钾、洗涤剂混合,学生看到大量泡沫像牙膏一样喷涌而出,特别震撼,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在日常生活中铁制品放置在潮湿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生锈了,纸燃尽后就成了灰,一到秋天,大量树叶发黄,这些变化有什么特点吗?他们有什么区别吗?今天我们就一同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初三化学第一章教案优秀6篇
初三化学第一章教案优秀6篇初三化学第一章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认识常见仪器及使用方法、熟练掌握常见药品的取用。
2、过程与体验:通过观看幻灯片,使学生体验到实验过程,经动手操作领悟出实验技能。
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探究的热情。
二、重点难点:掌握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
熟练掌握常见药品的取用方法。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形成基本实验技能,将依据操作技能形成原理:积累原形动作知识,铺垫模范动作基础,完成整合动作的过程。
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2、合作练习法五、教学过程<一>认识常见的仪器药匙、烧杯、坩埚钳、酒精灯、胶头滴管、铁架台、托盘天平、量筒、玻璃棒、橡皮管、导气管、镊子、蒸发皿等<二>药品的取用1、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注意事项: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准确送到试管的底部,以防洒落或粘到试管壁上。
2、块状药品的取用方法:块状药品容易打碎仪器,取用时必须严格安要求操做,防止打碎实验仪器。
3、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液体药品的'取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粗略取用;一种准确取用,粗略取用时打开试剂瓶,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手心、瓶口相互紧靠。
准确取用时一般用量筒(或移液管),首先粗倒,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使凹液面底部与刻度线齐平。
4、胶头滴管和托盘天平的使用:(1)胶头滴管使用一般专管专用,垂直滴加。
且与试管口齐平。
(2)托盘天平的使用时先调平,药品放置时左物右码、砝码用镊子加取,顺序是先大后小。
<三>、练习提高。
<四>小结:1、常用的实验仪器使用2、固体药品的取用。
3、液体药品的取用。
4、胶头滴管的使用和托盘天平的使用。
<五>作业:配套练习:填空题初三化学第一章教案(篇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肥的种类和特性2.学会对铵根离子的检验3.了解常见化肥使用的注意事项过程和方法:1.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2.增强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册第一章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册第一章教案标题:《仁爱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册第一章》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探究欲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化学的基本概念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教学难点:1.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2.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教学准备:1. 教材:《仁爱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一章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3. 实验器材:试剂、试管、烧杯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化学实验视频,引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2. 提出问题:你了解化学吗?化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如化学元素、化学分子、化学反应等。
2. 介绍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三、实验操作(30分钟)1. 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如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并帮助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
四、巩固练习(15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针对练习题中的难点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如:为什么化学方程式需要平衡?如何判断化学反应的类型?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挖掘更多关于化学的知识。
六、课堂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以便进一步改进教学。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方法。
实验操作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但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节课需要加强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
初三化学第一章教案
初三化学第一章教案第一章:化学实验与实验方法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的基本流程。
2.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分析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验守则意识。
二、教学重点1.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的基本流程。
2. 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验守则意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化学实验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回忆自己在化学实验中的一些经历和体会。
2.理论知识讲解(20分钟)通过讲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概念、实验方法的基本流程和常见化学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内容和要点。
3.实验操作演示(30分钟)老师进行化学实验的操作演示,并强调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操作要求,让学生了解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
4.学生动手实验(4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指定的化学实验。
同时,老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指导和纠正,帮助学生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5.实验结果分析和总结(20分钟)学生按照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实验总结和归纳,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化学实验内容的理解。
6.实验检查和安全总结(10分钟)老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室安全进行检查,同时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评价和总结,并总结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和注意事项。
五、教学方法1.讲授结合练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以示例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3.通过实验操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分析能力。
六、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化学实验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实验操作演示:通过老师的操作演示,让学生了解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教案
1-b 如果把铜片加热,而火焰没有与铜片接触,则金属将不会变黑。
2.假设:铜片变黑是因为它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预测2 若把铜片放在没有空气或没有氧气的试管里加热,铜片的颜色将不变。
实验与事实
【实验1-11】验证假设与预测1-a的实验:用洁净干布擦一擦已冷却的铜片黑色部分。
3.学会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等化学实验常用操作。
4.了解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知识,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
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了解常用的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等化学实验常用操作。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方法
在本节的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实验目的性和重要性的教育,并提出化学实验的要求,结合实物,对一些常用的仪器做简单的介绍,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学法指导:讲解化学实验的要求以及安全知识,介绍常用化学仪器及其使用方法,练习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等常用的操作。
[讲 述]上述变化过程中,有的只发生物质形状或状态的变化,有的物质的形状和状态都发生了变化,但它们的本质没有变化,即没有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就是物理变化。
[检 查]请举出生活中物理变化的例子。
[观察活动]【实验1-5】 火柴梗燃烧
燃烧前:火柴梗
燃烧时:有明亮的火焰,有发光发热现象。
燃烧后:黑色物质
【实验1-6】 镁条燃烧
现象:黑色不能被擦掉
结论:预测1-a错误
【实验1-12】验证假设与预测1-b的实验:铜片在敞口试管中加热(火焰不与铜片接触)
现象:铜片变黑
结论:预测1-b错误
【实验1-13】验证假设与预测2的实验:用酒精灯对着放在有塞试管内的铜片左端加热,变黑后逐渐向右移动,直至铜片不再变黑。此时,将火焰移至铜片最右端继续加热一段时间。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章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教材通过清晰的概念界定和生动的实验案例,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以及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何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教材内容设计合理,逻辑性强,从定义到特征,再到实验验证,逐步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态度,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形成对化学知识的直观感受和深刻理解。
二、设计思路学生在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这一章节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物质的组成、分子原子等概念。
然而,对于物质变化的深层次理解和性质的准确判断,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由于化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学习吃力,特别是对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分、物质性质的判断等知识点。
此外,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也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引导和训练。
因此,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化学观念】进一步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两种最基本的变化形式,以及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会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物质的变化,并描述实验现象。
【科学思维】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能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描述,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对生活中常见变化的分类,初步体会分类法在化学中的应用【科学态度与责任】1.通过具体、生动的化学变化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形成“物质可以变化”的观念。
2.通过化学史,辩证的看待古代炼金术的功过得失,体会对化学学科建立的启蒙与推动作用。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一节化学真奇妙优秀教案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教师寄语:化学是一门神奇的科学!是它,给了人类认识世界的火眼金睛;是它,为我们展现了物质变化的无穷魅力;是它,史我们拥有了改变世界的雄伟力量;是它,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物质世界!第一节化学真奇妙〔第一课时〕【学习活动】一、导学自习:任务一:化学改变了世界仔细观察教室中的各种物品,包括我们的学习用品.衣着穿戴,哪些是由天然材料制成的,哪些是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教室的物品有:其中由天然材料制成的有: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有:任务二:神奇的化学变化生活中有很多变化,试比拟下面变化的区别:1.凉水烧成热水2.木炭燃烧变成灰烬3.布料做成衣服4.葡萄酿成酒将这些变化分类:归纳总结:1. 是物理变化。
是化学变化。
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二、研习展评任务三:完成以下实验:1.点燃镁条,观察现象。
2.在试管里加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几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3.将一粒锌放入试管中,参加3-4毫升稀盐酸,观察现象。
4.取3-4毫升硫酸铜溶液于一试管中,用滴管滴加4-5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答复以下问题:1.这些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理由是什么?2.这些变化伴随着什么现象?结论: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通常伴随着 . . . . 等现象。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这些现象来推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生成,而物理变化只是物质在 . 发生了变化。
的变化,这种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和电能..的放出和吸收。
..,光能或。
【要点归纳】1.我们生活中使用的绝大多数物品是由人造材料制成的,而这些材料都是通过变化制得的。
2.物质的变化一般分为两大类:变化和变化。
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的现象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课堂练习】1.发生的以下自然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消融 B.沙尘暴 C.闪电引发的森林大火D.汽油挥发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化学变化C.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有沉淀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3.教室中的以下物品由天然材料制成的是〔〕A.陶瓷地板B.铝合金门窗C.玻璃D.木质桌椅4.以下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灯泡通电发光发热;瓷瓦破碎 B.煤炭燃烧;水的蒸发C.酒精挥发;食物腐烂 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铁生锈5.几千年以前,半坡氏族人从事的活动中,使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建筑房屋B.磨制石器 C.用麻织布D.烧制瓷器6.以下广告语中你认为不科学的是〔〕A.食用含碘食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 B.使用含氟牙膏可预防龋齿C.本饮料由天然物质配制而成,绝对不含任何化学物质D.经卫生部门检测合格的矿泉水中含有少量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是一种健康饮料,而物理变化只是在和等方面发生了变化。
初中化学全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空气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_九年级化学教案
初中化学全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空气——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_九年级化学教案第一章第一节空气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
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重点和难点了解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谈话、研讨、讲解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引言〕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当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一种“看不到又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既是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重要的、廉价的自然资源,它就是我们在小学自然课上已经学到,今天将要进一步学习的空气。
〔板书〕空气〔提问〕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你对它已有哪些了解?(提示:它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小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它不是一种单一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物质组成的。
人们已经测知它的成分有:〔板书〕一、空气的组成1.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大约):〔讲述〕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约占总体积的4/5,氧气约占1/5。
〔提问〕你知道氮气和氧气在性质上主要的不同吗?(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
)〔讲解并提问〕实验可以证明: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实质上只是红磷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白色固体,且极易溶于水。
根据上述知识,你能设计一套实验装置用来证明空气中含有大约1/5体积的氧气吗?(给学生一定时间的思考和议论)〔演示实验〕①展示如图装置②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和红磷燃烧的位置③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操作方法和实验现象后,教师操作。
〔提问〕①你看到了哪些现象?②为什么红磷燃烧会生成大量白烟?白烟是什么物质?③为什么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或称反应容器)中?又为什么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只占集气瓶体积的约1/5?④剩余的4/5体积的气体主要是什么?你如何加以证明?⑤你认为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小结〕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小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教案 沪教版 教案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本章学习要求:1.初步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
2.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研究化学的方法和手段。
3.了解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等重要概念。
4.认识常用的化学仪器,学习实验基本操作。
5.初步认识一些常见的化学符号。
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共2课时)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研究化学对开发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意识。
2.初步懂得应用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讲解>1.在古代,我国的化学工艺已有相当的成就。
例如:青铜器的制造、钢铁的冶炼与应用、火药的发明、瓷器的烧制都是举世闻名的。
2.化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对促进社会生产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例如,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和动力;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高效的农药和化肥;为人类战胜疾病提供了药物保证。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实验探究>加热碳酸氢铵固体(如课本第4页图1-7)实验现象:碳酸氢铵白色固体不断减少;试管口有水滴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气味气体。
解释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为:碳酸氢铵加热水+氨气+二氧化碳。
保存碳酸氢铵的注意事项是:密封保存于阴凉处。
<问题讨论>1.为什么用铁锅烧菜比较好?2.为什么吸烟有害健康?3.举例说明学习化学还有哪些实际用途?[巩固练习]见学案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问题讨论>1.你能说出一些有关材料的知识吗?答:材料是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
纳米材料是21世纪的“材料之星”,晶体硅是常见的半导体材料,石英砂是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
2.使用氢能源有何优点?答:氢气作为未来世界的理想能源,其主要优点是:来源丰富、单位质量的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高、产物无污染。
3.你还了解哪些重要的化学成就?答:科学家佛莱明发现了青霉素;脱氧核糖核酸(DNA)结构的发现,打开了分子生物学的大门;化学与生命科学相结合,促进了基因工程的发展,产生了生物克隆技术。
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第1节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教案设计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教学设计(1课时)龙岩一中分校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上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
本节课是九年级化学的第一课,也是学生化学学习的启蒙课,目的在于为学生打开化学之门,让他们看到化学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并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去观察物质世界及自然现象、科学地认识事物,感受到化学的学习与研究能够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化学物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科学技术发展,从而认识学习化学的意义和责任。
因此,本节的教学要求,应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已有经验,立足于化学的视角去分析、思考,认识到学习与研究化学的意义,体会到化学科学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激发学习化学、探索化学现象及规律的兴趣,增强学习化学的责任感。
一、学情分析第一次接触化学,学生对其充满了好奇,探究欲望强,且学生通过小学自然科学和八年级物理的学习,积累了不少与化学相关的事实与经验,也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具备了学习化学的条件。
但他们毕竟未接触过化学,尚不可能从化学的视角来审视化学物质的变化与现象,不可能解释这些现象与变化的本质,更不可能站在化学服务与人类、促进科学技术发展、指导人们合理利用资源的视角来看待。
因此,对于本节教学,要用好学生的知识与经验,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来审视这些知识与经验,从而感悟化学学习研究的价值与意义、重要性与必要性。
二、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及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感知一些事实与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初步建立起应用化学视角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与学科意识;2.通过图片展示及阅读化学在物质研究、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生产生活等方面应用的资料,列举事实说明化学对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推动作用,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
3.初步认识化学对开发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义,体验化学科学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增强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建立化学学习的兴趣。
4.初步体验进行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
初三化学上册教案(全套)
第一章空气§1-1 空气【教学目的】1.介绍科学家怎样进行科学研究发现空气成分,使学生了解发现空气成分的科学家。
2.掌握空气的主要成分以及防治空气污染的重要意义。
3.初步了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重点】空气的主要成分【教学难点】空气的主要成分【教学用具】水槽、钟罩、燃烧匙、红磷、酒精灯、火柴、橡皮塞【教学方法】实验法【教学过程】空气是地球上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我们每天都在空气的氛围中生活,它是既看不到踪影也闻不到气味的气体,所以人们长期把空气看做是一种单一的物质,空气究竟是哪些物质组成的呢?演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现象:随着大量白烟的产生,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后,钟罩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
结论:被消耗了1/5体积气体是空气中的氧气,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所以,在空气中氧气约占体积的1/5。
一、研究空气成分的科学家代表1.制得氧气,瑞典化学家舍勒,英国化学家普得斯特里。
2.发现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十九世纪末,经过许多科学家研究发现,空气中除了氧气、氮气外,还含有氦、氖、氩、氪、氙等惰性气体。
二、空气的成分及质量分数:三、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止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废气的排放,使一些有害气体和烟尘进入空气,使空气受到污染。
大气污染从早期的英国伦敦的烟雾型发展到新型的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公害事件连绵不断。
污染的空气给人类和自然都造成很大的危害。
随着今天工业的发展,防治和控制大气污染,为人类生活提供清洁的的空气,是关系到保护和改善人们生活环境,促进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
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大类,从世界范围来看,排放在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
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煤和石油)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小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还含有少量的惰性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以及其他气体和杂质。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节教案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1.1 社会生活与化学教学目的通过生活与化学这一主题,带领学生走进化学课堂,初步使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学习内容,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初步使学生了解到化学学科的学习内容,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与化学有关的物品和现象。
[讲述]1.家里的塑料2.做衣服的化学纤维3.食品中的添加剂4.制造交通工具的材料5.药箱里的药品6.生命现象与化学密切相关[检查]请列举以下各类人员在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化学物品教师理发师厨师医生警察[讲述]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这些就是化学科学的任务,也就是化学课的学习内容。
此外,同学们还要学习科学家获得这些知识的常用方法,即科学探究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去学习化学,去研究自然世界。
[板书]化学课的学习内容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生活处处有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化学对社会的影响科学探究的方法1.2 化学实验室之旅教学目的1.认识所学实验的目的意义,了解实验注意事项2.了解实验中所接触的仪器,识记名称,了解其使用范围和操作要求3.初步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并懂得操作原理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学重点难点1.仪器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2.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阅读]化学实验室规则[讲解]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介绍1.试管用途: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收集少量气体。
注意:装液体的量不应超过容积的1/2,给液体加热时,液体量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前应擦干试管外壁,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炸裂;用试管夹夹持或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加热;振荡时靠腕力甩动。
2.试管夹用途:夹持试管注意:从试管底部向上套或取下,不能横进横出;夹在距试管口约1/3处;手握长柄,不能按短柄,防止试管脱落;防止烧损或腐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为什么吗?
当
3.你知道的食品添加剂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用途?你知道为什么吗?
4.你知道制造飞机、汽车、轮船都用到哪些材料?这些材料有什么性能?
堂 原因是什么? 5.你能列举出一些药品的名称和它们的性能吗?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训
6.你知道以上这些物质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吗?
练
课
以上这些思考题,通过阅读教材,结合生活经验,学生能举出一些相应的例
5363dfbfff851b1bf5ba1a3b4&sign=fce8ba7e42&png=3633062064&jpg=0-21338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
精品资料
1.你家里有哪些塑料制品?它们的性能各有什么不同?你知道为什么吗?
2.人们穿的衣服一般是由哪些面料制成的?这些面料各有什么特点?你知
二次备课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1
精品资料
以上这些思考题,通过阅读教材,结合生活经验,学生能举出 一些相应的例子、性能,对“为什么?”学生不可能说清楚,这主要是 教 为了引发学生思考,强化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 识,训练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同时为后面的内容(化学课学习的内 容和方法)进行铺垫。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 一节教案
精品资料
上课日期
2016.8.29
课 时
1
授课累计
1
课题
1.1 生活与化学
教
1.学习观察身边的物质和物质变化的现象,能对观察到的信息进行描述(了解)。
学
2.初步认识化学课学习的内容(了解)。
目
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化学学习的内容 描述观察到的信息;提出问题
精品资料
一、化学与家居
板书 设计
二、化学与出行 三、化学与环境
四、化学与社会发展 反 思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4
阅读后,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有条件的,在讨论、交流的过 程中,适时地投影相关的图片、展示一些实物。 学
通过讨论、交流,实际上对化学课的学习内容已经有了大概的 轮廓了,教师可以引导由学生概括出来。板书或投影“化学课的学习 内容”。
教师说明“观察、实验、探究、学会提出问题等是学习化学的重 过 要方法”。
堂 子、性能,对“为什么?”学生不可能说清楚,这主要是为了引发学生思考,强化
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训练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同时为后 小
面的内容(化学课学习的内容和方法)进行铺垫。
结
阅读后,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有条件的,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适时地
投影相关的图片、展示一些实物。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3
习化学。这节课先解决……(图 1-1 中的问题),给出第 1 节课题。
过
教师出示阅读提纲,学生阅读教材 p1~4 内容。
三、进入新课: 提纲(参考): 程
1.你家里有哪些塑料制品?它们的性能各有什么不同?你知道
为什么吗?
2.人们穿的衣服一般是由哪些面料制成的?这些面料各有什么
特点?你知道为什么吗?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0
演示“喷雾写字”等有趣实验(补充如“烧不坏的手绢”等)。指导 学生如何观察、提出问题 程 /retype/zoom/7854666bddccda383 76baf87?pn=2&x=0&y=435&raww=424&rawh=207&o=png_6_0_0_566_10 93_229_112_892.979_1263.06&type=pic&fr=color&md5sum=d75ab01
一、 引入新课: 学生第一次走进化学课堂,一开始心理上就会对化学产生好奇和很
多疑问,这一点对上好本节课至关重要,课堂上自始至终应抓住学
生这种心理,并且要不断使其强化。
教
教学开始,教师需作简单自我介绍,这一环节也很重要,要拉
进学生与你的距离,让学生对你产生亲切感,对你产生敬慕。
学生翻开书,看 p2 图 1-1 片刻,问学生,你还能提出哪些问 学 题?(学生会再提出一些问题)。要知道这些问题,大家一起来学
二次备课
精品资料
3.你知道的食品添加剂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用途?你知道为 什么吗?
4.你知道制造飞机、汽车、轮船都用到哪些材料?这些材料有 什么性能?原因是什么?
5.你能列举出一些药品的名称和它们的性能吗?你知道其中的 道理吗?
6.你知道以上这些物质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吗? 7.你知道生命现象与化学有什么关系吗? 8.除了以上这些物质,你还能列举出哪些化学物质?(结合检 查站),就这些物质,你能提出些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