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版《公共管理研究方法》公共管理研究的 分析
4.北大版《公共管理研究方法》公共管理研究的开始:选题与问题类型学
2.问题是科学不断发展的纽结。 波普尔在阐述科学研究始于问题的时候,同时提出 了以问题为纽结的科学发展模式,科学发展就是不 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波普尔认为科学发展的模式可 以概括为“P1—TT—EE—P2”,其中P1为问题, TT为试探性理论,EE为排除错误,P2为新问题, 问题是科学研究不断深入的纽结。 德国数学家大卫· 希尔伯特(David Hilbert)在 1900年巴黎国际数学家代表大会上以“数学问题” 为题发表演讲时说:“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 量的问题,它就充满着生命力;而问题缺乏则预示 着独立发展的衰亡或中止。”
科学研究的三个目标 科学理论与经验事实的匹配 科学理论简单性 科学实用性
主观
科学研究始于问题 客观 3 .需求与现 实的差距 客观(现象)
价值、需求
理论 4. 理论体系内部的不一致性 5. 多个理论和假设的不一致 6.学科理论方法的移植 2 .理论与现象的 差距 1. 经验事实之 间的联系 7. 证实假说和 现象可靠性
议题—争议
研究问题
1.研究准备阶段。选题分为两个阶段,第 一个阶段是选择研究领域、主题和议题的阶 段。这个阶段是研究的准备阶段,还没有正 式开始一项研究。当研究者锁定了研究领域、 确定了研究主题和议题后,凝练出研究问题 后,就完成了选题的任务,科学研究也就开 始了。 2.疑问、领域、主题、议题和问题。
例子:以问题为中心的公共政策分析
三、问题的定义
1.问题学的诞生。
1987年在第八届国际逻辑、方法论和科学哲 学大会于1987年8月17日至22日在莫斯科举 行。一批学者(比如苏联的)要提出建立问 题学。
2.问题和公共管理研究问题的定义。
“ 问题” 定义为某个给定过程的当前状态与智 能主体人或机器所要求的目标状态之间存在的 差距。 问题求解:设法消除给定过程的当前状态与所 要求的目标状态之间的差距。疑难求解的理想 与目前能力的差距。 “疑难” 也可归结为如下公式:“疑难”=求 解的理想—目前的能力。
0北大版《公共管理研究方法》课程介绍-PPT课件
课时安排
十八周的课程。 每周一章的内容 一周用于复习和机动
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教材曹堂哲:《公共管理研究方法》,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主要参考书: (美)纽曼著,《社会研究方法——定性与定量取向》(第五 版),郝大海译,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本书的最大特点在于,对于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均衡论述,不存 在偏差,有利于初学者完整掌握在社会科学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的各种研究方法。
主要阅读和参考书目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北京大 学出版社,2019年版。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三版)》 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9 。(21世纪社会学系列 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推 荐教材 仇立平著:《社会研究方法》,重庆大学出版 社,2019年版。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 Research Methods for Public Management
课程简介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是研修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各个专业学生的基础课。国 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了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9 年)》 1204 公共管理类120401公共事业管理120402行政管理120403劳动与社会保 障120404土地资源管理(注:可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120405城市管 理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是公共管理研究生的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系统学习 和研究,培养学生进行公共管理研究的基本知识、步骤、方法、技巧,使研修 者具备初步的公共管理研究能力。为公共管理研究方法(高级课程)的研修奠 定基础。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为公共管理研究、咨询和实务提供方法论指南。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立足公共管理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实践,扎根于国际公 共管理研究的经典论著、高水平期刊论文、管理咨询和管理实践中形成的大量 文献中,在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下,在吸收其他学科研究方法精华的基础上, 总结出公共管理研究的方法论、范式、途径、规范、逻辑、程序和手段,为公 共管理领域的科学研究、管理实践、决策咨询、论著写作提供战略蓝图、操 作指南和参考例文。
16.北大版《公共管理研究方法》公共管理研究中的复杂系统方法
2.公共管理系统工程方法的要素和流程。
科学学科
科学规 范体系
出现的 问题
研究与分析
研究:行为、 价值、规范化
重新提 出问题
行动与评价
向决策者传递有 关研究结果信息
行动决策
执行贯彻
反馈/交流 通过时间重复过程
评价或验证,或 者重新形成规范 体系,重新提出 问题和进行新的 研究
反馈是系统自身的学习过程,交流是指与其他系统比较而进行学习的过程。
系统是物质联系的一种方式,物质的联系可以分为简单联系和复杂联系。
对于简单事物和简单联系而言,通过部分之间的线性叠加就能把握对 象的整体。这种将物质联系仅仅看成是简单联系的思想被称为“还原 论”:近代科学长期以来“把实际存在的事物分割成一个个尽量小的 单元和孤立的单个因果链。
”对于复杂事物和复杂联系而言,通过部分之间的线性叠加将不能 反映整体的属性,于是系统成为了描述、分析和解释这类联系的重 要概念。
价值和意义
可控制性 研究方法论
自然系统 盲目的进化力量所形成 的、分层级的、不可还原 的整体 只能是现在这个样子 在观察者之外,形成公众 的知识
包括纯生理学意义的人
对自然系统只能调查、描 述、研究、学习 自然科学和系统科学
人造系统 按人的意向设计出的,服 务于某个目的
人类活动系统 由有自我意识的人及其 行动自由形成。
2.综合集成研讨厅。 “综合集成研讨厅”(hall for workshop of meta-synthetic engi neering)是综合集成了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 的高新技术成果,与专家群体一起构成的高度智能化的人一机结合系 统。概况起来,由三个体系构成:知识体系、专家体系、机器体系。
3.总体设计部。应用综合集成方法(包括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必须有 总体设计部这样的实体机构。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公共管理研究方法1.介绍公共管理是指通过政府、非营利组织或其他公共机构来协调和管理资源以实现公共利益的领域。
公共管理研究的目标是研究公共部门如何有效地管理资源、制定政策并满足公众需求。
而公共管理研究方法则是帮助研究人员探索和分析公共管理问题的工具和技术。
2.基本原则公共管理研究方法的应用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原则:2.1 科学性:公共管理研究方法应基于科学研究的原则和逻辑。
研究问题的选择和研究设计的制定应具备科学性,确保可靠的研究结果。
2.2 可重复性:研究的可重复性是衡量其有效性和可信度的重要标准之一。
其他研究人员应能够根据研究描述的方法和步骤来复制研究结果。
2.3 多样性:在公共管理研究中,不同的方法和技术可以应用于不同的研究问题。
多样性有助于研究人员从不同角度和维度来分析和理解公共管理问题。
3.常用方法公共管理研究方法有许多种,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3.1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公共管理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
研究人员通过设计问卷来收集数据,然后通过统计分析来解读和得出结论。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获取大量数据,对于探索公众对某一政策或服务的态度和满意度非常有帮助。
3.2 深度访谈:深度访谈是一种常用于公共管理研究中的质性研究方法。
通过与被访者进行面对面的深入访谈,研究人员可以获得详细的信息和观点。
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研究特定政策或项目的影响、管理人员的经验和观点等方面。
3.3桌面研究:桌面研究是指基于已有的文献、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方法。
研究人员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和评估特定的公共管理问题,提供理论性的分析和洞察。
4.观点和理解公共管理研究方法的应用有助于深入了解和解决各种公共管理问题。
通过对不同的方法和技术的应用,研究人员能够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和评估政策、资源管理以及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问题。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公共管理研究方法并非万能的,每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
7.北大版《公共管理研究方法》定量的公共管理研究设计
(二)抽样的类型
概率抽样 总体中个体被抽中的概率 抽样结果能否推论总体 用途 相同 可以 用来了解总体的情况 非概率抽样 不同 不可以 进行探索性研究, 对事物有初步了 解。 误差 抽样误差较大 抽样误差较大
(三)抽样的程序
1.界定总体。 2.确定抽样框。根据抽样单位将总体划分为 不同的单位,确保单位划分的穷尽性和互斥 性,然后编制出抽样框。在多阶段抽样中, 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抽样框,需要准确清晰地 界定抽样框。 3.选取样本。 4.对样本进行评估。
表7-5:指数和量表的区别和联系
指数 共同点 测量对象 测量指标 测量性质 相异点 指标间关系 合成方法 变量性质 潜在变项 多个指标 综合测量 在强度和方向上无结构 简单累加(等权相加或者不等权相加) 大多是定距指标 在强度和方向上有结构 项目分析、因素分析 大多是定序指标 量表
(二)指数的编制
第七章 定量的公共管理研究设计
第七章 定量的公共管理研究设计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定量研究设计中的测量问题 定量研究中的观察对象的选取 定量研究设计中的信度与效度 定量研究中的时间和变异问题
第一节 定量研究设计中的测量问题
一、测量概述 二、公共管理测量过程:概念化和操作化 三、公共管理测量工具:指数、量表和问卷
第二节 定量研究中的观察对象的选取
一、抽样的术语、类型和程序 二、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 三、抽样误差 四、样本容量的确定
一、抽样的术语、类型和程序
(一)抽样的相关术语
总体(population) 样本(Sample)。 抽样(Sampling)。 抽样单位(Sampling Unit)。 抽样框(Sampling Frame)。 参数值( Parameter )。 统计值(Statistic)。 置 信 度 ( Confidence level ) 与 置 信 区 间 (Confidence Interval)。
12.北大版《公共管理研究方法》公共管理研究中的非介入性上
文献综述
文献法
围绕研究问题,系统性地描述、分析、评价已有 回答特定问题的资料收集和分析 的研究成果 方法
包括对研究的背景、理论、方法等多方面的回顾 资料收集和分析的过程、技术 论证研究问题合理性、可行性和创新性 普遍适用于各种研究目的
联 文献综述和文献法都以文献作为研究的介质。 系 有的文献综述会使用文献法进行;文献综述不一定使用文献研究法进行。 文献法本身就是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并非仅仅为文献综述所使用。
二、内容分析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1.适用范围和议题。 第一,内容分析法有助于处理数量相当庞大的文本。 第二,内容分析有助于研究发现那些发生在“千里 之外”的主题。 第三,内容分析能够揭露随意观察文本时很难发掘 的信息。
2.内容分析的优点和缺点。
缺点: (1)高度的依赖文献,文献 本身可能就存在偏见和失真的 地方。 (2)内容分析的文献往往比 较杂乱,将其标准化是不容易 的。 (3)对文本进行编码受到研 究者本身偏好的影响,可能带 有一定的偏见。 (4)尽管内容分析可以容纳 大量的文本,但也不排除在对 文本进行抽样的时候,难以满 足随机原则,存在抽样的偏差。
第三节 现存统计数据的二次分析
一、概念 二、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三、步骤 四、例文解析
一、概念
统计数据是表示某一地理区域自然、经济、 社会、文化等方面构成要素、特征、规模, 结构、水平等指标的数据。 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主要有:普查、抽样调查、 统计报表、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
二、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一、非介入性研究的定义
1.定义。非介入性研究是与调查法、实地法 和实验法等介入性方法相对的系列研究方法 的总称。当研究者无法或不需要与研究对象 互动,而仅借助定性或定量的文献资料展开 研究时,所使用的方法就是非介入性研究方 法。 2.非介入性研究与文献法的关系。
14.北大版《公共管理研究方法》公共管理研究的资料分析
第二节 公共管理质性资料分析
一、概念 二、质性资料分析的类型 三、模式和步骤 四、质性资料分析的计算机辅助软件
一、概念
1.定义。质性资料(Qualitative date)又翻 译为质性资料、质的资料,指与定量资料相对, 不能、不必要或难以直接用数字表达和呈现的 资料。 2.特点。
4.按照资料分析的聚焦点。按照资料分析的聚焦点 可将资料分析分为类属分析和情境分析。
5.按照分析的目的。 类型分析 归纳分析 解释性分析 政治分析 多话语分析 6.按照资料分析的系统性。 7.按照分析的手段是否量化。 8.按照资料分析的编码模式。 开放编码 关联编码 核心编码
定量资料分析
从一组特殊化、 标准化的资料分析 技术中进行选择 直接完成所有资料的搜集并将它 们浓缩到数字中之后, 才开始进行 资料分析 操作代表经验事实的数字, 以检验 带有变量建构的抽象假设 通过统计、假设和变量来实现的
描述和检测 系统取向, 理解复杂情境中变量互 动
三、质性与定量资料分析的整合
质性资料分析和定量资料分析是社会研究过程中两个相依相生 的两面。 第一,质量并举。定质的资料与质性的资料混杂在一起,或者 同事收集两类资料,两类资料相互印证整合成统一的资料。 第二,珍珠串模式。持续的田野工作像珍珠串的红线,定量研 究则像红线上串着的珍珠,在田野研究的指引下,定量研究阶 段性地推进。 第三,从质开始的质量互动。从探索性的质性研究开始,形成 量的问卷调查,然后加深、检验研究发现。 第四,从量开始的质量互动。从量的调查开始,然后通过田野 工作,加深对研究对象的系统认识,然后再进行量化的实验研 究。
二、程序和步骤
1.制定数据分析计划。 2. 收集数据。 3.数据的加工整理。 4.选择统计方法。 5.阐明分析结果。
15.北大版《公共管理研究方法》公共管理评估研究
3.评估资料的性质。评估研究作为研究的 一种特例子,也存在质性评估、定量评估和 定性定量综合评估的区别。
5.根据评估问题的类型。 需求评估、项目理论评估、项目过程评估、 影响评估和效率评估。 6.评估内容的视角。评估内容是对一系列 相似或相近的评估问题的归类概括。从评估 内容的视角对评估进行分类,不同内容的评 估之间可能会有交叉和重叠,此处仅仅介绍 一些常见的评估。
第五步,进行评估设计。
反馈 利益相关人 需求和价值
评估途径和模式
评估方法(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具体方法)
评估指 标
样本和 抽样
数据分 析
报告撰 写
第六步,评估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历史文献、档案、数据库、资料库、访谈、 观察和问卷调查等等都是获取评估资料的常 用方式。 社会指标、政策实验、调查研究、交叉影响 分析、目标达成矩阵等是常用的定量评估方 法。 深度访谈法、焦点团体法、参与观察法、人 种志研究和非介入性测量是常用的质性评估 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法。
应用性 综合性 多样性
4.评估研究的作用。 第一,描述和解释。 第二,必要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论证。 第三,监测。
服从 审计 会计 解释
第四,公信、问责和资源分配。 第五,改良和发展。
二、评估研究的类型
1.评估主体的视角。从评估主体的角度来 看,评估研究可以分为自我评估和异体评估。 自我评估是组织或者个体对自身进行的测量 和评价。异体评估则是与组织相关的组织和 个人对组织进行的评估。
第七步,沟通评估的发现。
完成正式的评估报告,需要和利益相关者、 媒体、潜在的使用者进行沟通,建立信任和 效果。促进评估报告的使用,扩大评估报告 的影响力。帮助评估使用者运用评估,以便 为项目改进服务。
13.北大版《公共管理研究方法》公共管理研究中的非介入性下
3.适合的研究问题。
历史比较方法适合于回答以下几类问题: 第一,适合回答大问题。 第二,探索哪些社会因素共同造成特殊的结果。 第三,比较不同社会体系。 第四,研究长期的社会变迁。 第六,重新解释资料或挑战旧的解释。 第七,加强概念化及理论建构。
二、历史比较法的方法论特征
2.根据比较的对象。科恩(M.L.Kohn)根据研究对象的差异将 比较研究划分为四个类型: (1)个案比较(case-study comparative)。即选择特殊的 社会或文化单位进行异同比较。个案比较研究对于辨识少数几 个个案中那些固定或变动的因素是颇为有用的。 (2)文化情境研究 (culture-context research)。文化情境 研究选取代表不同文化情境的社会或单位的个案进行比较。 (3)跨国研究 (cross-national research)。跨国研究以国 家为分析单位,研究者跨国测量一组共同的变量,就统计分析 而言,跨国研究者至少需要50个国家。 (4)多国研究 (transnational research)是将国家间的集 团当做分析单位,对集团间的异同进行比较。
2.根据比较历史的方式。 (1)进化方式。这种方式从社会的进化角度进行历 史比较。 (2)遗传学方式。通过社会的传承路线追寻它们之 间的相似性。 (3)类比方式。包括进行直接描述的现象学形式和 指明隐含相似性的分析方法。 3.根据比较对象的综合性。 (1)整体性比较。 (2)个性化比较。
2.功能。历史研究具有以下几种基本的功能:
第一,描述历史事实。 第二,揭示历史演进。 第三,建构历史理论。 第四,预测未来。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 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 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
17.北大版《公共管理研究方法》公共管理管理研究的成果写作与发表
3.引言。 例文解析20-1:《关于联邦政府私有化改革政策的态度调查》 引言部分 4.关键词。 5.文献评论。 例文解析20-2:《关于联邦政府私有化改革政策的态度调查》 文献评论部分 6.研究方法。 例文解析20-3 :《关于联邦政府私有化改革政策的态度调查》 研究方法部分 例文解析20-4:《凯洛案后市政行政使用国家征用权的定量 分析》研究方法部分
1.学士学位论文。 2.硕士学位论文。 3.博士学位论文。
二、学位论文的构成
学位论文一般包括以下内 容: 中文封面 英文封面 独创性声明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 声明 摘要 Abstract 目录 主要符号对照表(不需要 的可不列此部分) 引言(导言、绪论) 正文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与声明 附录(不需要的可不列此 部分)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 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4. 学位舞弊
授予单位对以下的舞弊作伪行为 除了上述列举的不端行为以外,一稿多发、 一个学术成果多篇发表、不当署名等行为都 是有待进一步规范的行为。 2010年3月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了三 万多字的《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 (征求意见稿)
第十七章 公共管理研究成果写作与 发表
第二十章 公共管理研究成果写作与发表
第一节 学位论文写作 第二节 科研论文写作与发表 第三节 政策研究报告和调查报告
第一节 学位论文写作
一、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二、学位论文的构成 三、学位论文主体部分写作的解析
一、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3.弄虚作假。
弄虚作假包括研究计划提交、执行、研究评审、求职、简历、 申请等各环节中涉及学术过程和学术成果的欺骗行为。 在评奖、评优、奖助学金评定等申报材料填写有关个人简历信 息及学术情况时不如实报告个人简历、学术经历、学术成果, 伪造专家鉴定、证书及其他学术能力证明材料等行为。 虚报科研成果,或重复申报同级同类奖项,或随意提高成果的 学术档次。 在出版成果时未如实注明著、编著、编、译著、编译等行为。 未参加科学研究或者论著写作,而在别人发表的作品等成果中 署名; 未经被署名人同意而署其名等行为; 未经被署名人允许的随意代签、冒签; 损害他人著作权,侵犯他人的署名权,将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 排除在作者名单之外。 参与或与他人合谋隐匿学术劣迹等行为。
3.北大版《公共管理研究方法》公共管理研究中的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
4.理论整合。
理论整合意味着将多种理论合乎逻辑地组合成一个新的 理论。理论整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 (1)以一个理论的基础,吸收其他理论的成果,整合 成一个更具说服力和解释力的理论。 (2)将几个类似的理论,纳入新的理论框架中,形成 一个更为完整的理论概括。 (3)将相互矛盾的理论,在更高层次上进行合并,澄 清矛盾双方的辩证关系,形成一个更为全面综合的理论。 (4)针对相互竞争的理论,提出新的竞争理论,新的 理论能够比旧的理论更富有解释力,这种整合是理论竞 争型的整合。
四、理论的范围和层次
理论由概念构成,概念外延所涵盖的范围即理论的范围。理论 范围和层次是从概念的内涵、外延的角度对理论属性所做的描 述。 1.宏观理论和微观理论。 2.实质理论与形式理论。
实质理论(substantive theory)是指出对某 个特定领域的社会关注而发展出的理论。例如 帮派、罢工、离婚或种族关系。 形式理论(formal theory)则是针对一般理论 内某个广泛的概念而发展出来的理论。例如越 轨、社会化或权力。
3.理论的类型学。
宏观层次 生态行政学
民主行政
官僚组织
基 于 结 构
政策科学 新 公 共 管 理 制 度 分 析 理论 人 际 关 系 学派
基 于 行 动
微观层次
4.理论的知识图谱。
是显示科学的一种图形,知识图谱以数学方 程式表达科学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而以曲 线形式将科学发展规律绘制成二维图形,揭 示一定空间形式在一定时间范围中,知识的 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
第三章 公共管理研究中的理论建 构与理论检验
第三章 公共管理研究中的理论建构与理 论检验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理论和公共管理理论概述 公共管理研究中的理论解释 公共管理研究中的理论建构 公共管理研究中的理论检验
11.北大版《公共管理研究方法》公共管理研究的实地和案例
1880年至1920年被称为美国的“进步时代”,这 个时代美国社会矛盾异常尖锐,政治和新闻传播领 域的“扒粪运动”,新闻记者对事件、团体、个人 的深入报道,促使了实地研究方法的运用。 1892年美国社会学家A.W.斯莫尔(Albion Woodbury Small)在芝加哥大学建立了世界上 第一个社会学系,开设了第一个社会学研究生班。 围绕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形成的芝加哥社会学派, 倡导直接观察、非结构访问等实地研究的方法,深 入社会的每个角落,这些都推动了实地研究方法的 发展和成熟。
案例研究的优缺点
第一,案例研究的结果能被更 多的读者所接受,而不局限于 学术研究圈,给读者以身临其 境的现实感。 第二,案例研究为其它类似案 例提供了易于理解的解释。 第三,案例研究有可能发现被 传统的统计方法忽视的特殊现 象。 第四,案例研究适合于个体研 究者,而无需研究小组。 第五,案例研究的优势在于深 入理解问题的复杂性、整体性 和系统性。 第六,案例研究往往是理论建 构的前期工作。
3.案例研究的方法论定位。
案例研究法(case study method)是研究方法 体系中介于研究方法论与研究技术之间的一种综合 性研究方式,是开展案例研究的思维和行动的策略、 逻辑、步骤、程序和技术。 正如齐格弗里德•拉姆尼克(Siegfried Lamnek)所 言“案例研究是一种研究方法,介于获取具体数据 的技术和方法论的范式之间。”
第四,案例选择以典型性为标准。
第二节 公共管理案例研究的类型和步骤
一、案例研究的类型 1.按照案例的数量。按照一项案例研究中案 例的数量,可将案例研究分为单案例 ( single case)研究和多案例(multiple cases)研究。
0.北大版《公共管理研究方法》课程介绍
Earl Babbie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 Wadsworth Publishing ,新闻与传播系列教材.英文原版系列 ,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年7月第11版。
主要阅读和参考书目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北京大 学出版社,1997年版。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三版)》 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9 。(21世纪社会学系列 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推 荐教材 仇立平著:《社会研究方法》,重庆大学出版 社,2008年版。
授课方式
1、课堂讲授
2、讨论与交流 3、案例和例文解析
4、研究实践指导
考核方式
研究能力和论文写作规范化的提高
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讨论、小组例文解析、社
会实践、申报研究课题等。 期末成绩为闭卷考试。
课程交流方式
公共邮箱 讨论微博 课程在线平台 老师联系方式: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 Research Methods for Public Management
课程简介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是研修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各个专业学生的基础课。国 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了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 年)》 1204 公共管理类120401公共事业管理120402行政管理120403劳动与社会保 障120404土地资源管理(注:可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120405城市管 理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是公共管理研究生的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系统学习 和研究,培养学生进行公共管理研究的基本知识、步骤、方法、技巧,使研修 者具备初步的公共管理研究能力。为公共管理研究方法(高级课程)的研修奠 定基础。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为公共管理研究、咨询和实务提供方法论指南。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立足公共管理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实践,扎根于国际公 共管理研究的经典论著、高水平期刊论文、管理咨询和管理实践中形成的大量 文献中,在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下,在吸收其他学科研究方法精华的基础上, 总结出公共管理研究的方法论、范式、途径、规范、逻辑、程序和手段,为公 共管理领域的科学研究、管理实践、决策咨询、论著写作提供战略蓝图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120101管理科学(注:可授管理学或理学学士学 位)12010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注:可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 120103工程管理(注:可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120104房地产开发与 管理120105工程造价(注:可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 1202 工商管 理类120201K工商管理120202市场营销120203K会计学120204财务管理 120205国际商务120206人力资源管理120207审计学120208资产评估 120209物业管理120210文化产业管理(注:可授管理学或艺术学学士学 位) 1203 农业经济管理类120301农林经济管理120302农村区域发展 (注:可授管理学或农学学士学位) 1204 公共管理类120401公共事业 管理120402行政管理120403劳动与社会保障120404土地资源管理(注: 可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120405城市管理 1205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理类120501图书馆学120502档案学120503信息资源管理 1206 物流管 理与工程类120601物流管理120602物流工程(注:可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 学位) 1207 工业工程类120701工业工程(注:可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 学位) 1208 电子商务类120801电子商务(注:可授管理学或经济学或 工学学士学位) 1209 旅游管理类120901K旅游管理120902酒店管理 120903会展经济与管理
8.北大版《公共管理研究方法》质性的公共管理研究设计
三、质性研究的目的
个人目的(Personal purposes) 实用目的(Practical purposes) 科学研究目的(Research purposes)
第二节 质性研究的概念框架
质性研究中“建立概念框架的目的是促使研究在研 究开始之前就用比较简洁、直观的方式将研究问题 所包含的重要方面呈现出来。概念框架一方面可以 将研究者心中隐蔽的一些理论假设明朗化,另一方 面可以进一步加深研究者对问题的理解,发展自己 原有的理论。” 构建概念框架的四个主要的资源模块
个体经验知识 前人的研究回顾 预备实验 思想实验
第三节 质性研究中的研究方法
一、与被研究群体建立的研究关系。 二、抽样。 三、数据收集与数据分析。
一、与被研究群体建立的研究关系
一是研究者个人因素对研究的影响。研究者的个人 因素包括研究者的身份和研究者的个人倾向。 二是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对研究的影响。 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关系主要包括局内人与局外人、 熟人与生人、上下级与平级、性别异同,年龄异同 等关系。 上述各种关系构成了研究的情境。 研究情景是质性研究区别与定量研究的一个重要特 征。
二、抽样
三、数据收集与数据分析
对于质性研究而言,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包 括:访谈、观察、实物分析、口述史、叙事 分析、历史法等等。 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可以使用三角校正 法。
第四节 质性研究设计中的质量评价
一、效度 二、信度 三、伦理原则 四、质量评价体系
பைடு நூலகம்
一、效度。
第一,描述型效度(Descriptive validity),指对外 在可观察到的现象或事物进行描述的准确程度。 第二,解释型效度(interpretive validity),指研究 者了解、理解和表达被研究者对事物所赋予的意义的 “确切”程度。 第三,理论型效度(theoretical validity),指研究 所依据的理论或从研究结果中建立起来的理论是否真实 的反映了所研究的现象。 第四,评价型效度(evaluative validity),指研究 者对研究结果所作的价值判断是否确切。 第五,推论效度(generalizability)。推论效度可以 分为内部推论效度和外部推论效度。
6.北大版《公共管理研究方法》公共管理研究设计资料
三、研究设计的要素和模式
1.研究设计的基本要素。如表6-1所示。
研究的元素 基本理论的类型 研究设计 接触组织和回答者 对所研究的社会系统的控制 可用的资料类型 时间维度
研究的样本或总体 样本规模 资料来源 收集资料的方法 自变量的数目 因变量的数目 测量的水平 评价因变量的尺度选择 因变量的特征 研究周期 完成研究所需要的资源
选择 一般理论;中层理论;猜想 预实验的(调查) ;实验的;准实验的 需要个人的允许;需要组织管理的允许 无控制;部分控制;完全控制 仅有定量分析; 以个案和观察研究作为补充的定量研究; 其他 (历史的, 跨文化的等等) 来自单个社会单个时期的案例(横剖的) ;来自单个社会多个时期的案 例 (实践序列分析或纵贯研究) ; 来自多个社会单个时期的案例研究 (跨 文化比较) ;来自多个社会不同时期的案例(比较的纵贯研究) 初级群体(30 人或更少) ;次级群体(31 人以上) ;第三级群体(人群、 公众等等) ;州、国家或者社会 一个或很少几个个案;小样本(30 以下) ;大样本(30 以上) 需要研究者收集的原始资料; 现成的文献或二手资料; 需要收集的文献 或二手资料 直接观察;访问;问卷调查;测验或其他形式的测试 一个;一个以上 一个;一个以上 定类、定序、定距、定比 具有信度和效度的资料;缺乏信度和效度的资料 正态分布;非正态分布 短暂的(少于 6 个月) ;长期的(6 个月以上) 需要基金支持;不需要基金支持
2.根据研究中是否涉及“价值”
表 6-3:实证研究设计与规范研究设计的区别
实证研究设计 研究问题 是什么?为什么? 研究目的 描述、解释、预测 学科范畴 科学 资料 理论 要素 规范研究设计 应该怎么办?采用何种途径可以更好地实现特定的目标? 方案设定量的 价值前提和经验事实 因果关系 经验要素 优化 伦理规范要素和经验要素的组合
9.北大版《公共管理研究方法》公共管理研究中的实验法
(一)前实验设计
前试验设计包括三种基本的类型。 单组后测设计 (one-group posttest-only
design) 单组前后测设计(The One-Group
Pretest Posttest Design) 静态组比较设计(the static-group
comparison design)。
1. 随机化控制组后测实验设计。 2. 随机化控制组前测后测实验设计。 3. 所罗门四组设计。 4.多因子实验设计。
(三)准实验设计
1.不等组前后测实验设计。 2.单组时间序列设计。 3.平衡对抗设计。
(四)单一样本实验设计
1. AB设计、ABA设计和ABAB设计 2.多基准线设计
(二)真实验设计
真 实 验 设 计 或 者 真 实 实 验 设 计 ( trueexperimental designs)又称作古典实 验 设 计 Classical Experimental Design)。真实验设计中实验组与控制组 是以随机抽样和随机分派方式组成,因此真 实验设计也称等组设计。
容和适用条件
第一节 公共管理实验研究概述
实验研究(experimental study或者 experimentation)是指研究者在控制所有 无关变量的情况下,对实验变量进行实验处 理,观察和分析实验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产 生的影响。
是否对变量进行人为操纵 因果关系的探究 时间顺序 研究性质
第四节 公共管理实验研究的方法的例文 分析
一、实验室研究的例文分析 例文解析12-1:《街头官僚自由裁量的决
定因素》的实验方法 二、现场实验研究的例文分析 例文解析12-2:《受影响的竞争信息是否
10.北大版《公共管理研究方法》公共管理研究中的调查法
三、调查研究法的分类及方法体系
应用型调查 调查性质视角 理论性调查 普查 抽样调查 典型调查 重点调查 个案调查 探索性调查 描述性调查 解释性调查 横剖调查 调查时间视角 纵贯调查 统计调查 调查工具视角 实地调查 观察法 访问法 电话调查 网络调查
调查范围视角
调查目的视角 调查法的分类 及方法体系
第十章 公共管理研究中的调查法
第十章 公共管理研究中的调查法
第一节 公共管理调查研究概述 第二节 公共管理调查研究的实施流程和关 键问题 第三节 公共管理调查研究的主要议题 第四节 公共管理调查研究方法的例文分析
第一节 公共管理调查研究概述
一、调查研究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二、调查研究的历史发展 三、调查研究法的分类及方法体系 四、调查研究的逻辑基础及优缺点分析 五、调查研究的适用范围与适用条件
2.调查实施阶段。 3.数据分析阶段。 4.调查总结阶段。 调查研究的行动框架如下图。
启动调查项目 文献述评 确立调查项目 项 目 构 思 项目初步分析 梳理既有理论 提出研究假设 建立研究框架 实地考察 专家咨询
调 查 准 备 阶 段
项目框架结构确立 研 究 设 计 概念、变量操作化 选择具体的调查方式 确定调研计划 制定调研总体方案
二、公共管理英文期刊研究议题分析
1.对调查法在公共管理研 究领域拓展的研究 2.公共决策与公共政策研 究 3.公共经济与区域治理研 究 4.公共组织绩效评估研究 5.公共服务、公共事务和 社会管理 6.公共伦理与行政哲学 7.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研 究 8.公共财政与预算 9.电子政务与公共部门信 息化管理 10、公共部门行为与改革
一、调查研究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北大版《公共管理研究方法》公共管理研究中的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PPT教学课件
7
3.变量。
(1)如果从因果关系的角度对变量进行分类,可以将变量分为自 变量、因变量、中介变量、调节变量、控制变量等。
(2)如果按照理论模型内外的差异可将变量分为内生变量和外生 变量。内生变量是指由模型内部结构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是 指模型以外的外部因素(如政治,自然)决定的变量。在一个模 型的自变量和因变量都属于内生变量,而作为模型给定条件存 在的变量则属于外生变量。
2020/12/09
6
在社会科学中,学者通常将那些专门用于科学研究 和理论建构的概念称为构念(construct)。构念具 有以下几个特点:
(1)构念是研究者创造出来的; (2)构念是抽象的、不可直接观察的; (3)构念是与理论和模型相联系的; (4)构念应该是清晰而明确的。 构念往往难以直接观察,亦称潜在变量(latent
第三章 公共管理研究中的理论建 构与理论检验
2020/12/09
1
第三章 公共管理研究中的理论建构与理 论检验
第一节 理论和公共管理理论概述 第二节 公共管理研究中的理论解释 第三节 公共管理研究中的理论建构 第四节 公共管理研究中的理论检验
2020/12/09
2
第一节 理论和公共管理理论概述
1.假定。假定是关于那些无法观察或无法检验的事物本质的 陈述。
2.概念和构念。 “概念是一个一般化的观念或理念,这个 观念或理论可以运用到多种事情中去,并且这个观念和理念 使用一般性的词语进行表达。概念是我们思想的最简单的内 容,概念由涉及个体的适当的名称构成。
社会科学研究的概念来自于经验观察,并且需要进行定义。 定义(Definition)是透过列出一个事件或者一个对象的基 本属性来描述或规范一个词或一个概念的意义。在对概念进 行定义的时候需要考虑概念的内涵(内容)和外延(范围) 两个基本特性。
6北大版《公共管理研究方法》公共管理研究设计PPT课件
二、研究问题类型与资料性质之间的 逻辑关系
一般而言,科学发现类问题、技术设计类问 题、评估类问题的资料可以是质性的、定量 的或者质性与定量的综合。
诠释类问题和批判类问题所需资料以质性资 料为主。
就科学发现类问题而言,对此类问题的回答可以 是质性的回答,也可以是定量的回答,或者两者综 合的回答。
定量研究设计质性研究设计研究方法实证社会科学诠释或批判社会科学视角技术主导超验观点逻辑建构逻辑实践逻辑步骤线性非线性和循环客观性剥离人的因素人的因素工作起点检验研究者作为工作开始的假设当研究者开始沉浸于资料中时掌握和发现意义概念概念以不同的变量出现概念以特殊化的方式进行而且通常根据个体的环境和研究者个人而具体化资料收集计划在资料收集前制定标准化的测量体系测量以特殊化的方式进行而且通常根据个体的环境和研究者个人而具体化资料资料以精确的数字形式出现资料以文献观察和抄本的词语和画面形式出现理论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果性和演绎性理论不一定是因果性但通常是归纳的研究程序程序是标准化和可重复的研究的程序是特殊的很少能重复资料分析通过统计数值和图表以及探讨他们与假设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分析的过程是通过从例证中抽取出主题或概要和组织资料来展现一个紧凑的一致的图画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选择 一般理论;中层理论;猜想 预实验的(调查);实验的;准实验的 需要个人的允许;需要组织管理的允许 无控制;部分控制;完全控制 仅有定量分析;以个案和观察研究作为补充的定量研究;其他(历史的, 跨文化的等等) 来自单个社会单个时期的案例(横剖的);来自单个社会多个时期的案 例(实践序列分析或纵贯研究);来自多个社会单个时期的案例研究(跨 文化比较);来自多个社会不同时期的案例(比较的纵贯研究) 初级群体(30 人或更少);次级群体(31 人以上);第三级群体(人群、 公众等等);州、国家或者社会 一个或很少几个个案;小样本(30 以下);大样本(30 以上) 需要研究者收集的原始资料;现成的文献或二手资料;需要收集的文献 或二手资料 直接观察;访问;问卷调查;测验或其他形式的测试 一个;一个以上 一个;一个以上 定类、定序、定距、定比 具有信度和效度的资料;缺乏信度和效度的资料 正态分布;非正态分布 短暂的(少于 6 个月);长期的(6 个月以上) 需要基金支持;不需要基金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主要方法
1.纵贯数据分析。 2.横剖数据分析。 3.面板数据分析。
四、定量资料分析的计算机辅助软件
1. 统计分析系统(Statistics Analysis System,SAS)
2. 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SPSS)
一、概念与类型
量资料是以数字形式表现出来的研究资料。定量资 料分析则是基于定量资料,对被研究对象的属性、 特征关系、结构、变化等方面进行数量的表达、推 论、分析和解释。一些质性资料可以转化为定类变 量和定序变量,从而成为定量资料。
可以根据多种标准对定量资料分析进行分类。 根据使用统计方法的特性。可将定量资料的分析分
6.按照资料分析的系统性。 7.按照分析的手段是否量化。 8.按照资料分析的编码模式。
开放编码 关联编码 核心编码
3.功能。质性资料具有三项基本功能: 第一,发展研究假设。 第二,质性资料适合用来检验研究假设。 第三,质性资料也适合用来辅助量化资料。
三、模式和步骤
1. 连贯和互动模式。 2.抽象阶梯模式。
文字化 概念化 命题化 图表化 理论化
四、质性资料分析的计算机辅助软件
1. Ethnography 2.ATLAS.ti 3. CISAID 4. Nvivo 5. QDA Miner 6. NUD*IST
第三节 公共管理定量资料分析
一、概念与类型 二、程序和步骤 三、主要方法 四、定量资料分析的计算机辅助软件
1.按照分析者的研究立场和取向。 2.按照资料获得的来源。 3.按照研究者的涉入程度。
第一,准统计式。 第二,模版式。 第三,编辑式。 第四,融入/结晶分析式。
4.按照资料分析的聚焦点。按照资料分析的聚焦点 可将资料分析分为类属分析和情境分析。
5.按照分析的目的。 类型分析 归纳分析 解释性分析 政治分析 多话语分析
一、公共管理研究资料分析的内涵
资料分析过程是思维过程、资料转换和结论 呈现过程的统一。
“狭隘的经验主义者好像蚂蚁,只会收集材 料而不会加工使用;经院哲学家就像蜘蛛那 样,只会从肚子里吐丝结网;真正的哲学家 应当像蜜蜂,既能收集材料,又能消化加 工。”
二、质性与定量资料分析比较
质性资料分析
定量资料分析
过程
还继续搜集资料
资料分析
同 社 会 理 论 将经验验证与抽象概念融合在一起,来建立新 操作代表经验事实的数字,以检验
的关系
的概念和理论
带有变量建构的抽象假设
同 社 会 生 活 多以文字形式来呈现,可能含有多重意义
通过统计、假设和变量来实现的
的抽象程度
目的
发现规模和模式
描述和检测
取向
分析取向,了解少数控制的变量
系统取向,理解复杂情境中变量互
动
三、质性与定量资料分析的整合
质性资料分析和定量资料分析是社会研究过程中两个相依相生 的两面。
第一,质量并举。定质的资料与质性的资料混杂在一起,或者 同事收集两类资料,两类资料相互印证整合成统一的资料。
第二,珍珠串模式。持续的田野工作像珍珠串的红线,定量研 究则像红线上串着的珍珠,在田野研究的指引下,定量研究阶 段性地推进。
一、概念
1.定义。质性资料(Qualitative date)又翻 译为质性资料、质的资料,指与定量资料相对, 不能、不必要或难以直接用数字表达和呈现的 资料。
2.特点。
第一,日常事件。 第二,浓厚的描述 。 第三,适合用来研究任何过程(包括历史在内)。 第四,适合探究意义问题。
二、质性资料分析的类型
都涉及推论
相同点
都涉及公开的方法和程序
比较是所有资料分析的核心程序
竭尽避免误差、错误的结论以及误导性推论
相 标准化
பைடு நூலகம்
较少标准化形式,资料分析方法具有多样化
从一组特殊化、标准化的资料分析
异
技术中进行选择
点 分 析 资 料 和 也可以从事模式或关系的寻找,不过他们在一 直接完成所有资料的搜集并将它
收 集 资 料 的 项研究的早期阶段就开始进行分析,同时他们 们浓缩到数字中之后,才开始进行
为描述性统计和统计推断。 根据测量层次将定量数据分析分为定类变量分析、
定序变量分析、定比变量分析和定距变量分析。 按照数据的是否可连续取值分为离散变量分析和连
续变量分析等等。
二、程序和步骤
1.制定数据分析计划。 2. 收集数据。 3.数据的加工整理。 4.选择统计方法。 5.阐明分析结果。
3. Stata。 4.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
第四节 公共管理定量资料分析例文解析
例文解析17-1:《战略管理与公共组织绩 效》
第十四章 公共管理研究中的定性 与定量资料分析
第十四章 公共管理研究中的定性与定量 资料分析
第一节 公共管理研究资料分析概述 第二节 公共管理质性资料分析 第三节 公共管理定量资料分析
第一节 公共管理研究资料分析概述
一、公共管理研究资料分析的内涵 二、质性与定量资料分析比较 三、质性与定量资料分析的整合
第三,从质开始的质量互动。从探索性的质性研究开始,形成 量的问卷调查,然后加深、检验研究发现。
第四,从量开始的质量互动。从量的调查开始,然后通过田野 工作,加深对研究对象的系统认识,然后再进行量化的实验研 究。
第二节 公共管理质性资料分析
一、概念 二、质性资料分析的类型 三、模式和步骤 四、质性资料分析的计算机辅助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