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P项目运作流程与投融资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PPP 模式概述
1、定义
PPP模式,也称 PPP融资,或者 PPP。PPP模式即
Public — Private--Partnershiq 的字母缩写,通常译为“公共私营合作制”,是
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
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
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
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为弥补 BOT 模式的不足,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融资模式—— PPP
(Public —Private--Partnershiq)模式,即公共政府部门与民营企业合作模式。
PPP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发展起来的一种优化的项目融资与实施模式,这是一种以各参与方的“双赢”或“多赢”为合作理念的现代融资模式。其典型的结构为:政府部门或地方政府通过政府采购形式与中标单位组成的特殊目的公司签定
特许合同(特殊目的公司一般由中标的建筑公司、服务经营公司或对项目进行投资的第三方
组成的股份有限公司)由特殊目的公司负责筹资、建设及经营。
政府通常与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达成一个直接协议,这个协议不是对项目进行担保的协议,而是一个向借贷机构承诺将按与特殊目的公司签定的合同支付有
关费用的协定,这个协议使特殊目的公司能比较顺利地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采用这种融资
形式的实质是:政府通过给予私营公司长期的特许经营权和收益权来换取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及
有效运营。
2、PPP模式的内涵
PPP模式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PPP是一种新型的项目融资模式。项目 PPP融资是以项目为主体的融资活动,是
项目融资的一种实现形式,主要根据项目的预期收益、资产以及政府扶持措施的力度而不是
项目投资人或发起人的资信来安排融资。项目经营的直接收益和通过政府扶持所转化的效益
是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项目公司的资产和政府给予的有限承诺是贷款的安全保障。
第二、 PPP融资模式可以使民营资本更多地参与到项目中,以提高效率,降低风险。这也正是现行项目融资模式所欠缺的。政府的公共部门与民营企业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进行全程的
合作,双方共同对项目运行的整个周期负责。 PPP方式的操作规则使民营企业参与到城市轨
道交通项目的确认、设计和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中来,这不仅降低了民营企业的投资风险,而且能将民营企业在投资建设中更有效率的管理方法与技术引入项目中来,还能有效地实现对
项目建设与运行的控制,从而有利于降低项目建设投资的风险,较好地保障国家与民营企业各
方的利益。这对缩短项目建设周期,降低项目运作成本甚至资产负债率都有值得肯定的现实意义。
第三、 PPP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民营资本“有利可图”。私营部门的投资目标
是寻求既能够还贷又有投资回报的项目,无利可图的基础设施项目是吸引不到民营资本的投
入的。而采取 PPP模式,政府可以给予私人投资者相应的政策扶持作为补偿,从而很好地解决
了这个问题,如税收优惠、贷款担保、给予民营企业沿线土地优先开发权等。通过实施这些
政策可提高民营资本投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积极性。
第四、PPP模式在减轻政府初期建设投资负担和风险的前提下,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服
务质量。在 PPP模式下,公共部门和民营企业共同参与城市基础设
施的建设和运营,由民营企业负责项目融资,有可能增加项目的资本金数量,进而降低较高
的资产负债率,而且不但能节省政府的投资,还可以将项目的一部分风险转移给民营企业,
从而减轻政府的风险。同时双方可以形成互利的长期目标,更好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服务。
3、三大特征
(1)、伙伴关系
PPP具有三大特征,第一是伙伴关系,这是 PPP最为首要的问题。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给予授权、征收税费和收取罚款,这些事务的处理并不必然表明合作伙伴关系的真实存
在和延续。 PPP中私营部门与政府公共部门的伙伴关系与其他关系相比,独特之处就是项目目
标一致。公共部门之所以和民营部门合作并形成伙伴关系,核心问题是存在一个共同的目标:在某个具体项目上,以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多最好的产品或服务的供给。私营部门是以此目
标实现自身利益的追求,而公共部门则是以此目标实现公共福利和利益的追求。形成伙伴关系,首先要落实到项目目标一致之上。但这还不够,为了能够保持这种伙伴关系的长久与发展,还
需要伙伴之间相互为对方考虑问题,具备另外两个显著特征: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
(2)利益共享
需明确的是, PPP中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并不是简单分享利润,还需要控制私营部门可
能的高额利润,即不允许私营部门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形成超额利润。
其主要原因是,任何 PPP项目都是带有公益性的项目,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共享利益除
了指共享 PPP的社会成果,还包括使作为参与者的私人部门、民营企业或机构取得相对平和、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利益共享显然是伙伴关系的基础之一,如果没有利益共享,也不会有
可持续的 PPP类型的伙伴关系。
(3)风险共担
伙伴关系作为与市场经济规则兼容的 PPP机制,利益与风险也有对应性,风险分担是利
益共享之外伙伴关系的另一个基础。如果没有风险分担,也不可能形成健康而可持续的伙伴
关系。无论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无论是私人部门还是公共部门、无论是个人还是企
业,没有谁会喜欢风险。即使最具冒险精神的
冒险家,其实也不会喜欢风险,而是会为了利益千方百计地避免风险。在 PPP 中,公共部门
与私营部门合理分担风险的这一特征,是其区别于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其他交易形式的显著
标志。
例如,政府采购过程,之所以还不能称为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是因为双方在此过程中
是让自己尽可能小地承担风险。而在公私伙伴关系( PPP)中,公共部门却是尽可能大地承担
自己有优势方面的伴生风险,而让对方承担的风险尽可能小。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在隧道、
桥梁、干道建设项目的运营中,如果因一般时间内车流量不够而导致私营部门达不到基本的预
期收益,公共部门可以对其提供现金流量补贴,这种做法可以在“分担”框架下,有效
控制私营部门因车流量不足而引起的经营风险。
与此同时,私营部门会按其相对优势承担较多的、甚至全部的具体管理职责,而这个领域,却正是政府管理层“官僚主义低效风险”的易发领域。由此,风险得以规避。如果每种
风险都能由最善于应对该风险的合作方承担,毫无疑问,整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成本就能最
小化。 PPP管理模式中,更多是要突破简单化的“融资模式”理解,上升到从管理模式创新
的层面上理解和总结。
二、 PPP 项目操作的 5 个阶段、 19 个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