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教案(公开课)
窦娥冤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10篇)_1
![窦娥冤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10篇)_1](https://img.taocdn.com/s3/m/d5fd203a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ba.png)
窦娥冤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10篇)窦娥冤教案(一):教学目标:⒈鉴赏性格化的人物语言,体味本色语言的特色风格。
⒉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现实主义与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⒊认识封建社会吏治腐败的黑暗现实和统治者草菅人命的罪恶。
教学时数:1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解题⒈元杂剧简介⒉关汉卿简介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⒊《窦娥冤》剧情简介三、整体感知分主角朗读课文,要求:⑴把你认为疑难的问题找出来,讨论交流。
⑵课文什么地方最能打动你?四、讨论交流⒈讨论交流疑难问题⒉自由发言:课文什么地方最能打动你?示例:(一)强烈的反抗精神⑴指天斥地在《滚绣球》一曲中,她猛烈地指责天地鬼神不分好歹,怕硬欺软,错堪贤愚。
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
⑵三桩誓愿临刑时的三桩誓愿,尤其是第三桩誓愿,窦娥把斗争的锋芒直指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昏官污吏。
这是窦娥对自我蒙冤受刑的强烈愤恨和坚决抗争是她反抗性格的顶点。
那里,是全剧的高潮,也是窦娥形象塑造的最成功的一笔,主人公的反抗精神由此得到完美的体现。
这样,一个勤劳、正直、善良,但又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古代年轻妇女的形象就丰满、鲜明地站在我们面前了。
(二)淳朴善良的性格诀别婆婆:走后街—说真相—立遗嘱—劝婆婆窦娥这善良、完美的心灵更突出了她的“冤”和“屈”之深,也就更深入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现实的残酷。
⒊谈谈关汉卿的语言风格明确:①曲词,都不事雕琢,感情真切,精练优美,浅显而见深邃。
②说白,凝练而又明白如话,声气口吻酷似其人。
③曲白配合相得益彰。
王国维评:“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元人第一。
”五、探究阅读⒈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滚绣球》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却又在最终发下三大誓愿,要感天动地来显示冤情?明确: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斥和要感动天地,显然是矛盾的。
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靠是始终交织在一齐的。
《窦娥冤》教学设计(通用7篇)
![《窦娥冤》教学设计(通用7篇)](https://img.taocdn.com/s3/m/4dffe320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08.png)
《窦娥冤》教学设计(通用7篇)《窦娥冤》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窦娥冤》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窦娥冤》教学设计篇1一、设计依据1.课标依据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中四大学科核心素养为依据,结合“新课标”第四部分“课程内容”中“学习任务群8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和教学实际,希望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究学习后,能在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独特之美的同时丰富自己的经验和语言表达,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并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情感态度和观念,同时也提升自身思维品质,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2.教材依据戏剧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样式,产生过许多激动人心、影响深远的作品。
为了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古代戏曲作品的能力,华师大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在第一册学习古典诗歌和古代小说,第二册学习乐府叙事诗的基础上,在第三册设计了第六单元即“词曲及鉴赏”单元。
其中《窦娥冤》、《长亭送别》作为元杂剧,可算是中国古代戏曲文学的经典范例,而《窦娥冤(节选)》作为高中阶段唯一一篇古代戏曲文学必修篇目,在教学上有其标本意义。
3.单元依据本单元主题为“宋词元曲及其鉴赏”,共五篇课文,其中关汉卿《窦娥冤(节选)》和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是元杂剧。
本单元作为高中阶段唯一涉及中国古代戏曲的单元,在该方面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和思考,了解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大致脉络和线索;能够借助对戏曲剧本情节的梳理,以及对人物语言的分析把握人物性格特征,进而体会作品情节设计的匠心;使学生掌握阅读古代戏曲文学的基本方法,感受文学经典的魅力。
4.文本特点《感天动地窦娥冤》是中国古代悲剧成熟的标志和中国古代悲剧的典范作品。
《窦娥冤(节选)》作为该剧的高潮部分,其张弛有度的情节安排、鲜明突出的人物形象、本色自然的语言唱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深刻入髓的主题思想都是值得细品探究的。
窦娥冤教案3篇_1
![窦娥冤教案3篇_1](https://img.taocdn.com/s3/m/7421ac27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bc.png)
窦娥冤教案3篇窦娥冤教案篇1教学目标:1、品味语言,通过分析唱白理解人物形象。
2、揭示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戏剧主题。
3、戏剧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视频欣赏,引入学习本剧第二个场景。
教师:窦娥的冤屈,真能感天地,泣鬼神,如果说第一个场景刻画了一个满含悲愤之情,有着强烈反抗意识的窦娥,那么,第二个场景又跟我们带来的是什么样的窦娥呢?二、赏析第二个场景:1、学生角色朗读《倘秀才》《叨叨令》和窦娥与刽子手的对白,(男:刽子手,女:窦娥)思考:讲了什么内容?表现了窦娥的什么性格特征?学生明确:主要写了窦娥请求不走前街走后街,怕婆婆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
主要表现了窦娥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
2、教师:窦娥来到了法场,她婆婆也来到了法场,接下来,让我们来朗读一下窦娥和婆婆的对白,思考:这段对白,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学生们明确:这些话通俗明白,像生活本身那样自然、贴切,没有丝毫加工的痕迹,而且与窦娥的身份、处境相吻合,刻画了她善良的心地。
3、这段对白,除了刻画窦娥善良的心地,还叙说了窦娥的冤屈,这在情节上起了什么作用?学生明确:这段对白,主要用以激发人物的内心冤屈,表现人物的内心愤恨,为后文发三桩誓愿作了铺垫。
4、女生齐读《鲍老儿》曲子的后面唱段,思考:窦娥说自己: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这话这样理解?学生明确:因为现实难合人意,她在这种是非颠倒的社会中感到无能为力,只能感叹自己时运不济;这样说也可以安慰婆婆,减轻婆婆的悲伤,体现了她的孝顺。
5、思考:作者着力刻画窦娥的善良性格,在表达主题上起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学生明确:剧作家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发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
试想一个平时心地善良的百姓竟被昏官断为杀人的凶手,可见当时的吏治是何等的腐朽;一个素来性格温顺的女子最终也作出了如此强烈的反抗,可见当时的社会对劳动人民,特别是劳动妇女的压迫是何等的深重。
窦娥冤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窦娥冤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081ce8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d5.png)
窦娥冤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第一章:课题导入【教学目标】1. 了解《窦娥冤》的作者关汉卿及其背景。
2. 了解《窦娥冤》的剧情梗概。
【教学内容】1. 介绍关汉卿及其在元曲领域的地位。
2. 简述《窦娥冤》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关汉卿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学生阅读《窦娥冤》剧情梗概,了解故事情节。
【教学评价】1. 学生能说出关汉卿的代表作品及地位。
2. 学生能简要描述《窦娥冤》的故事情节。
第二章:人物分析【教学目标】1. 分析《窦娥冤》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 了解人物形象在剧情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 分析窦娥、张驴儿、蔡婆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 探讨人物形象在剧情中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描述窦娥、张驴儿、蔡婆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 学生能分析人物形象在剧情中的作用。
第三章:剧情解析【教学目标】1. 深入理解《窦娥冤》的剧情内容。
2. 分析剧情中的矛盾冲突和解决方式。
【教学内容】1. 详细解读《窦娥冤》的剧情,分析矛盾冲突。
2. 探讨剧情中的正义与邪恶、善与恶的斗争。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剧情内容,引导学生分析矛盾冲突。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剧情中正义与邪恶斗争的认识。
【教学评价】1. 学生能详细描述《窦娥冤》的剧情内容。
2. 学生能分析剧情中的矛盾冲突和解决方式。
第四章:艺术特色分析【教学目标】1. 了解《窦娥冤》的艺术特色。
2. 分析剧本中的语言、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内容】1. 分析《窦娥冤》的语言特色,如押韵、对仗等。
2. 探讨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的艺术手法。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剧本的语言特色。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的认识。
【教学评价】1. 学生能说出《窦娥冤》的语言特色。
2. 学生能分析剧本中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的艺术手法。
高二语文下《窦娥冤》公开课教案
![高二语文下《窦娥冤》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26e67b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8e.png)
高二语文下《窦娥冤》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分析窦娥被冤枉而死、昭雪的过程。
2.感受关汉卿作品的艺术魅力,领悟作品所传达的正义与邪恶、善良与邪恶的斗争。
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作品主题,分析人物形象,领悟作品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作品的艺术手法及人物性格的刻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窦娥冤》的背景及作者关汉卿。
学生分享对关汉卿及其作品的了解。
2.故事梗概教师概述《窦娥冤》的故事情节。
学生跟随教师梳理故事发展脉络。
3.分析人物形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窦娥、张驴儿、王生等人物形象。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分析成果。
4.领悟作品主题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作品所传达的正义与邪恶、善良与邪恶的斗争。
学生结合作品内容,阐述自己的观点。
5.艺术特色分析教师分析《窦娥冤》的艺术手法,如对比、夸张、悬念等。
学生举例说明作品中的艺术特色。
6.课堂讨论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看待窦娥被冤枉而死、昭雪的过程?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7.小组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窦娥冤》中的片段。
学生积极参与,体验作品中的情感。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在作品中所获得的启示。
四、作业布置1.深入阅读《窦娥冤》,分析作品中的其他人物形象。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故事导入、人物分析、主题探讨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窦娥冤》的内容。
2.在分析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好地体验作品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写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1.《窦娥冤》文本。
2.关汉卿生平及创作背景资料。
3.相关视频、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效果评价1.学生对《窦娥冤》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作品主题及艺术特色的掌握情况。
《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e96302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35.png)
《窦娥冤》教案《窦娥冤》教案(精选9篇)《窦娥冤》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 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提高鉴赏古典戏曲的艺术素养。
(二)、结合“单元知识和训练”掌握研究性阅读的方法。
(三)、认识封建社会官吏昏聩,法制的黑暗现实以及人民的反抗精神。
二、难点和重点:(一)、这曲戏由几部分组成?彼此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二)、如何理解窦娥这一人物形象的反抗精神?三、教学方法安排:点拨、研讨、赏鉴四、学时量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过程:一、介绍关汉卿关汉卿,号斋叟,金未元初大都人(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作家。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代人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箫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尘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的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他一生创作杂剧60多部,但大都散失了,现仅存18部。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
其中《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1956年,他的名字被子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二、讲授课文1、提问:在课文共出现了多少曲牌?都属于什么宫调?明确:共出现10个曲牌,都有属于正宫调。
2、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把课文分成若干层次(按思考和练习一要求)明确:10个曲牌有三个层次,使剧情有张有弛,有烘托,有宣染,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第一层[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大意是窦娥指斥天地鬼神。
第二层是[倘秀才]至[鲍鱼儿]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告别婆婆。
第三层[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发下三大誓愿三、作业设计:背诵[端正好][滚秀才]两个曲子四、板书设计一关汉卿二、情节结构:窦娥指斥天地鬼神——告别婆婆——发下三大誓愿第二课时教学目的和内容:研学课文教学过程:一、分析第一层齐读课文第一层的两支曲子提问:窦娥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明确:窦娥诉说自己莫名其妙犯法受刑,冤屈之大可“动天地惊鬼神。
最新-《窦娥冤》教案【优秀4篇】
![最新-《窦娥冤》教案【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f7221d47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17.png)
《窦娥冤》教案【优秀4篇】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
窦娥冤的公开课课件1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2.结合“单元知识和训练”,掌握研究性阅读的特点,学会研究性阅读的方法。
教学重点:1.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2.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介绍元杂剧的体制。
教学难点:1.戏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2.对[端正好][滚绣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教学方法:讲授与研究性阅读相结合。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1.介绍关汉卿: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代人说他:“生而凋搅,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
”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
《窦娥冤》《救风尘风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
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介绍元杂剧: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①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
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窦娥冤》教案范文6篇
![《窦娥冤》教案范文6篇](https://img.taocdn.com/s3/m/65ffa902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05.png)
《窦娥冤》教案范文6篇《窦娥冤》教案篇1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家作品;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以及有关知识2.能力目标: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体会戏曲的语言特点,理解想像、夸张的艺术手法3.情感目标:通过窦娥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以及人们的反抗精神二、重点难点1.品味戏曲的语言2.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手法的运用与理解三、预习点拨1.熟读课文,初步了解文意2.查阅工具书或电子网络了解作家作品及戏曲有关常识并解决重点字词第一课时写作背景:故事发生在元朝,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
元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以利于巩固统治地位。
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
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可以说,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阶级矛盾,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
杂剧《窦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
一、知识储备1.关汉卿,号,戏曲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代表作品有、、、等。
《窦娥冤》全名,共,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关汉卿的和王实甫的代表了元杂剧的最高成就。
2.元曲四大家为“关”“马”“郑”“白”。
其代表作是关汉卿的,马致远的,白朴的,郑光祖的。
3.元杂剧:元代形成的一种把、、等有机结合起来的戏剧形式。
剧本结构一般分为,有的还加一个,剧本由、、三部分组成。
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演唱,全用北方曲调,由或一人独唱至终。
4.正音刽子手()、亲眷()、嗟怨()、杳无音信()、前合后偃()、尸骸()、冤枉()、荒阡()、亢旱()、鲍老儿()、瀽()、5.课文出现个曲牌,都属于宫调。
二、理清结构(本折戏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三、问题探究研读第一层1.【端正好】曲子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2.在【滚绣球】曲中,窦娥质问了什么?痛陈了什么?否定了什么?(用原文回答)3.【滚绣球】这支曲子又表达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研读第二层1.课文在表现窦娥反抗精神的同时,又反映了她性格的另一面,是什么?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的?2.试分析窦娥与婆婆的一段对白,体会关剧的语言艺术。
第19课《窦娥冤》教案【优秀6篇】
![第19课《窦娥冤》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b1e13202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1a.png)
第19课《窦娥冤》教案【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第19课《窦娥冤》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窦娥冤》优秀教案设计(精选7篇)
![《窦娥冤》优秀教案设计(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cfef711f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8c.png)
《窦娥冤》优秀教案设计(精选7篇)《窦娥冤》优秀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与《窦娥冤》一文的学习相结合,进一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与成就。
2.了解本课曲词富于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1.把握剧情,鉴赏女主人公莺莺的艺术形象。
2.体味剧作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鉴赏剧作富于文采的语言。
(三)德育目标认识王实甫《西厢记》反封建礼教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把握、鉴赏女主人公的艺术形象,鉴赏剧作曲词的音韵美和体会其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应在疏理剧情的基础上,重点赏读若干支曲词,通过诵读、比较,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进行文学鉴赏的训练。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1.第一课时,要求学生疏理剧情,并重点赏读这出戏开头的三支曲词和结尾处《一煞》、《收尾》两支曲词,体会曲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2.第二课时,重点赏读自《脱布衫》至《二煞》共十四支曲词,体会曲词中反映的莺莺心理活动,并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
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整体感知《长亭送别》是《西厢记》的第四本第三折,(《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这在元杂剧中是颇为少见的。
全剧剧情,可参看课本题解)也是全剧最为脍灸人口听精彩片断之一。
随着剧情的发展,莺莺终于克服了身心解放的要求与封建精神桎梏的矛盾,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与张生私下结为夫妻。
但接下来便是老夫人逼张生赶考,并说考不取功名便“休来见我”,崔、张爱情又面临新的威胁。
无奈中张生只好起程“上朝取应”。
这场送别戏共有十九支曲文,由莺莺主唱,既是塑造莺莺形象的重场戏,也充分体现了王实甫剧作情景交融、富于文采的特点。
二、教学过程1.导入:《西厢记》是脍炙人口的艺术杰作,同学们是从什么时候起知道这部作品的?读过那些与《西厢记》有关的书,是否观赏过相关的影视戏曲作品?(学生可自由作答,能引入课文学习的正题即可。
)2.疏理剧情:《长亭送别》写莺莺、红娘、老夫人到十里长亭送别上京赶考的张生,莺莺是最重要的剧中人,经过的时间线索。
窦娥冤公开课教案
![窦娥冤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ab551b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26.png)
窦娥冤公开课教案一、导入(出示投影)2分钟XXX曾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越是美好的东西,毁灭得越彻底,悲剧的效果就越明显。
XXX是中国古代妇女的典型代表,她身上表现出许多优秀的品质,可以说是美好的。
但是这样一个美好的妇女形象最后却走向了毁灭,悲剧效果非常明显。
二、请大家阅读课文第三折,思考问题。
(出示投影)5分钟1.XXX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2.XXX的悲剧是谁造成的?三、(出示投影)合作讨论:10分钟1.XXX被昏官屈判死罪,她为何在《滚绣球》一曲中斥责天地鬼神?2.在押赴刑场时,XXX要求走后街,这一细节对塑造XXX形象有何作用?3.怎样认识XXX的三桩誓愿?四、学生交流,教师总结并出示答案15分钟1.XXX被昏官屈判死罪,她为何在《滚绣球》一曲中斥责天地鬼神?在当时的社会中,天地鬼神是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但XXX却敢于怒目青天,斥责大地。
实质上也就是对封建官府、对黑暗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
我们可以看到XXX初步而又朴素的觉醒意识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2.在押赴刑场时,XXX要求走后街,这一细节对塑造XXX形象有何作用?自己已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还是如何不使年迈孤寂的婆婆伤心,这是何等的善良啊!而作者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发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
3.赏析“三桩誓愿”1) XXX许下了哪三桩誓愿,运用了哪些典故?学生归纳、总结,教师出示答案。
2) 每桩誓愿XXX的目的是什么?第一桩:血溅白练,目的是让刑场上的人们立刻了解她的冤情。
第二桩:,目的是以洁白的雪花覆盖自己的身体,表明自己的清白。
第三桩:XXX三年,目的是证明自己的冤屈,让上天惩治邪恶。
不屈的XXX五、学生归纳XXX的形象,教师总结(出示投影)5分钟基本性格特征:坚强刚烈、淳朴善良、富有反抗精神。
六、(出示投影)合作探究:读剧本,看戏曲,要注意其矛盾冲突。
问:本折戏中冲突双方是谁?XXX的悲剧是谁造成的?5分钟学生交流,教师指导:(出示答案)从表面上看,冲突的双方是XXX和桃杌太守、XXX等人。
第19课《窦娥冤》教案【优秀3篇】
![第19课《窦娥冤》教案【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21d2e82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48.png)
第19课《窦娥冤》教案【优秀3篇】《窦娥冤》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戏剧及元杂剧的有关常识。
2、理清情节结构,把握杂剧内容。
3、赏析窦娥人物形象,概括杂剧的主题。
【教学重点】鉴赏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把握杂剧内容,赏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戏剧冲突,归纳概括主题。
【教学方法】诵读法,提问法,讨论法,探究法【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由《窦娥冤》戏剧视频片断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部真实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展示当时社会矛盾的现实主义作品:元代戏曲大师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
二、简介戏剧与作者: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戏中有文文中有戏识文者看文不识文者看戏音里藏调调里藏音懂调者听调不懂调者听音戏剧本属虚,虚内寻实,实非为实,虚非为虚,虚虚实实,方寸地生杀予夺,荣辱贵贱,做来千秋事业,莫道当局是假弹唱原为乐,乐中藏忧,忧民之忧,乐民之乐,乐乐忧忧,顷刻间悲观离合,喜怒哀乐,现出万代人情,须从戏里传真(多媒体投影)哪位同学结合戏剧知识谈谈其含义?先请同学自己介绍,老师可以稍作补充。
对联明确地告诉我们:戏剧虽说是一门表演艺术,但它却来源于生活,真实地反映生活,展示生活,它在使我们受到艺术熏陶的同时,也感悟到生活的真谛。
戏剧的概念: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她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形式。
其中元代杂剧是我国戏曲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杂剧创作十分繁荣,创作体制亦较严格。
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四折一楔子演一完整的故事,依次写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楔子”,一般置于第一幕之前,类似现代剧的序幕,有时也置于两折之间,具有过场戏的性质。
窦娥冤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窦娥冤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9dc73e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f6.png)
窦娥冤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窦娥冤》的作者背景及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
分析并理解《窦娥冤》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1.2 教学内容作品作者及历史背景介绍。
故事情节概括与分析。
主题思想探讨。
艺术特色分析。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作品情节的理解与分析,主题思想的探讨。
难点: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艺术特色的鉴赏。
第二章:作者与历史背景2.1 教案目标了解关汉卿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掌握《窦娥冤》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
2.2 教学内容关汉卿的生平和创作风格简介。
《窦娥冤》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分析。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关汉卿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窦娥冤》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
2.4 教学准备PPT课件:关汉卿生平与创作风格,历史背景与文化环境的相关资料。
第三章:故事情节与人物分析3.1 教案目标理解《窦娥冤》的故事情节。
分析并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意义。
3.2 教学内容故事情节概括与分析。
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意义探讨。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形象意义。
3.4 教学准备PPT课件:故事情节与人物分析的相关资料。
第四章:主题思想探讨4.1 教案目标理解《窦娥冤》的主题思想。
提高学生对作品主题思想的鉴赏能力。
4.2 教学内容主题思想的概括与分析。
讲授法:讲解主题思想。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主题思想的内涵和意义。
4.4 教学准备PPT课件:主题思想探讨的相关资料。
第五章:艺术特色分析5.1 教案目标分析《窦娥冤》的艺术特色。
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
5.2 教学内容语言特色分析。
情节结构特点分析。
人物塑造手法分析。
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特色。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艺术特色。
5.4 教学准备PPT课件:艺术特色分析的相关资料。
《窦娥冤》教案(精选10篇)
![《窦娥冤》教案(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4840e258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8b.png)
《窦娥冤》教案〔精选10篇〕《窦娥冤》教案〔精选10篇〕《窦娥冤》教案篇1一、素质教育目的(一)知识教学点1、理解元杂剧的特点;初步理解关汉卿戏曲语言的艺术特色,高中二年级语文《窦娥冤》教学设计例如(一)。
2、理解全剧剧情,理解课文节选局部在全剧中的重要地位。
(二)才能训练点1、分析^p 剧作主人公窦娥的艺术形象。
2、以《滚绣球》《耍孩儿》等曲子的曲词为重点,赏析课文中的戏剧语言。
3、鉴赏剧中“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理解超越现实的夸大和想象对于刻画人物、提醒主题和表达剧作浪漫特色的重要作用。
(三)德育浸透点理解元代的社会现实,认识剧作鞭挞社会的反封建主题。
(四)美育浸透点鉴赏古代戏曲的语言,欣赏曲词的抒情性和音韵美。
二、学法引导1、抓住戏剧冲突,理清情节构造,总体上把握剧本内容。
2、反复诵读[滚绣球],理解窦娥指斥的对象和她表达的感情,从中可以分析^p 出,这一曲对当时的黑暗社会做了相当深化的概括,是窦娥以生命换来的对现实的清醒认识,是对正义得不到伸张的现实的控诉、抗议,是对封建法制、封建秩序的否认,也是她的对抗精神的集中表现。
诵读第二局部中的[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鲍老儿]几曲,理解窦娥性格的另一面——仁慈。
诵读第三局部的[耍孩儿]、[二煞]、[一煞],进一步理解窦娥对自己蒙冤受刑的强烈愤怒和坚决对抗。
3、诵读典型片断,鉴赏语言特色,如婆媳诀别时的对话,凝练而又不失准确。
又如[快活三]、[鲍老儿]二曲,连用四个“念窦娥”,一写无辜获罪,二写身首异处,三写身世孤苦,四写婆媳情深,寥寥数语百感交集,哀伤不尽。
诵读三个场面的主要曲词,比拟分析^p 随着人物感情的变化,语言色彩和节奏的不同:第一场,指天斥地,语言高亢激越、紧张急促;第二场,与婆婆诀别,哀婉凄惨、徐缓低回;第三场,发下三桩誓愿,感情如火、大方激昂。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一)重点、难点分析^p 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赏析课文中的戏剧语言,鉴赏剧作的超现实情节并进而把握其浪漫艺术特色,是教学的重点;后两方面,也是教学的难点。
高二语文下册《窦娥冤》教案优秀7篇
![高二语文下册《窦娥冤》教案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e5d5a875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a8.png)
高二语文下册《窦娥冤》教案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二语文下册《窦娥冤》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统编版《窦娥冤》教案范文(精选6篇)
![统编版《窦娥冤》教案范文(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d0fed1c4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06.png)
《窦娥冤》教案统编版《窦娥冤》教案范文(精选6篇)《窦娥冤》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元杂剧的有关常识。
2.理清《窦娥冤》的情节结构,弄清杂剧内容。
3.理解主人公窦娥的性格特征,概括杂剧的主题。
4.分析体会元杂剧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1、戏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2、对[端正好][滚绣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3、情节冲突和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赏读法讨论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课时:3课型:教读课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在我国古代,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事情的结局都让人觉得凄凉悲惨,但人们都会把自己美好的愿望加在他们的身上,比如梁山泊与祝英台,虽生不能在一起,但人们让他们死后双双化蝶也算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刘兰芝和焦仲卿虽被逼而死,但两坟相依,两树相连,也是人们对他们的美好祝福吧!今天我们又将看到一个凄惨悲痛的富有浪漫气息的古冤案——《窦娥冤》。
二.元杂剧与关汉卿:(一)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1)题目:杂剧剧本结尾处有总括全剧情节的对句。
对句末句为剧名全称。
如《窦娥冤》:“秉鉴赏=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怨”。
(2)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个完整的故事,如《窦娥冤》。
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如《西厢记》。
①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
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②有的杂剧还有“楔xiē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
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
(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也有变例,如《西厢记》第四本就出现了莺莺、张生、红娘轮唱的情况。
《窦娥冤》属旦本。
(3)角色:①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
②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③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窦娥冤》教学教案(精选5篇)
![《窦娥冤》教学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25fbffe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bf.png)
《窦娥冤》教学教案(精选5篇)《窦娥冤》教学教案(精选5篇)《窦娥冤》全称《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悲剧剧情取材自“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
下面给大家带来了《窦娥冤》教学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喜欢!《窦娥冤》教学教案精选篇1【目的要求】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2.经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3.认识窦娥开始对天地神鬼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课文释义】(1)亲眷(眷,juàn)亲属。
(2)负屈衔冤:背负委屈,心中怀着怨恨或冤枉。
(3)杳无音信:(杳,yǎo)〈书〉远得不见踪影,也没有音信。
(4)古陌荒阡:(陌,mò田间东西方向的道路。
阡,qiān田间南北方向的路)古远而荒凉的田间的路。
(5)昏聩:(聩,kuì,耳聋)眼花耳聋。
比喻头脑糊涂,不明是非。
(6)嫁祸:把祸患转移给别人。
【资料主旨】《窦娥冤》是我国十大杯具之一。
作者经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的完美心灵和反抗精神。
窦娥的形象壮美动人,她的杯具性格,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感染力量。
《窦娥》揭示的是元代社会的重重矛盾。
吏治昏聩,法度不公,恶人横行;百姓无告的黑暗现实,正是经过窦娥含冤受刑的故事集中体现的。
窦娥的曲词,道白,尤其是刑前三桩誓愿是戏剧冲突的集中体现,是对黑暗社会的血泪控诉。
【写作手法】课文节选的第三折,是全剧高潮。
这一折描述的是窦娥被绑赴刑场问斩冤死的经过。
它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写窦娥被绑赴刑场,以“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词为核心,痛陈了窦娥心中的怨愤之气。
第二部分写婆媳诀别,窦娥诉冤,经过窦娥对婆婆的牵记表现了主人公心地善良的品德,经过窦娥的长篇独白,陈述了主人公的满腹冤屈。
善而蒙冤,杯具愈悲。
第三部分写窦娥三桩誓愿,三桩誓愿一桩桩将窦娥怨而生悲,悲而生恨的情感变化推向顶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窦娥冤》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在当今的新课改中,教师不能掌控教学的主流,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发问,不能只注重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学生的理解与接收。
应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教师主导走向自主学习。
本课的教学设计通过学生发问,把学习的主动权,思考权真正交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允许课堂上争辩,允许异样的声音。
当然学生的发问应在教师有目的引导下进行。
学生查资料,教师组织讨论后遗留的问题,结合文章的重点和难点筛选、整合,先教师引导,然后慢慢放开,将学生分成四组,展开提问、讨论、小结,从而分析、解决问题,实现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赏析本文的戏剧冲突和窦娥典型的社会意义
2、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戏剧的
兴趣。
3、学习关汉卿和窦娥的坚强不屈,不向命运低头的性格,引导学生直面生
活中的坎坷与挫折,积极向上。
教学重点:
分析窦娥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学生提问的方式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
”这句话真正道出了舞台艺术的魅力。
因为舞台直接面对观众,不允许演员有任何的失误,不像影视电影拍不好可以重拍。
由于年代久远,我们总感觉戏剧不可触摸。
这节课,我们通过窦娥感受下舞台艺术带给人震动心魄的力量。
二、小组问题整合:
1、窦娥为什么指斥天地?
2、分析窦娥形象?
3、窦娥的悲剧因素有哪些?
4、本文采用哪些表现手法?
三、分组、讨论
四、展示小组讨论成果:
问题一:
小组二:在封建社会里,人们受到封建政权的压迫,还受到神权的严重束缚,受封建神权思想严重影响,窦娥相信天地,相信官府能主持正义,惩恶扬善,但在黑暗而残酷的现实面前,她才逐步觉醒起来,并看清社会本来面目。
她强烈抨击天地鬼神,是对神权的大胆怀疑、遣责,实质上也就是对封建官府,对社会黑暗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我们可以看到初步觉醒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小组四:对天命的认同,天是现实社会的政治秩序,如果这个秩序不能保证当事者正常生活,或是成为当事者生活的摧毁者,人们往往感到绝望。
这个时候
文人会选择佯狂避世,普通人会呼天抢地,怨天怨地。
师总结:在祥林嫂的死亡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相信鬼神,明察是非,主持人间公道。
封建官吏为了愚弄人民,也以青天自喻。
屈原曾说: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地也。
疾痛惨桓,未尝不呼父母也。
《论语》中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在斥责中,我们看到了窦娥的反抗。
请同学们读出窦娥的感情。
问题二:
小组一:勤劳善良、孝顺贤惠,饱受封建压迫与摧残,充满反抗精神,敢于同恶势力斗争的劳动妇女形象。
小组四:窦娥身上有着强烈的矛盾性,既刚强又软弱;既恪守封建道德又不满封建制度;既相信官府又痛恨官吏;既痛恨封建社会又寄希望与天地这样的矛盾的人。
小组三:自怨自艾,性恪单纯,对官府抱有幻想,在反抗这个社会的背后,她不在为自己而活,而是为了维护封建礼教的尊严,只是想给自己树立起一块贞节牌坊。
师总结:用一个字来概括窦娥的形象:美。
剧本中没有她外貌的描写,可我们却实实在在感觉到美的存在。
美和善本来是中华民族弘扬的优秀品质的,可现在却成了杀死窦娥的刽子手,可以说千古奇冤。
问题三:
小组二:1、封建统治者的草菅人命
2、地痞无赖的凌逼迫害
3、高利盘剥
4、自觉伦理道德精神殉葬者
总之,除了社会各方因素外,还有自己性格的因素,都把窦娥推上了断头台。
师总结:“柔软莫过溪涧水,到了不平地上也高声”。
窦娥的悲剧不仅是善良者被毁灭的悲剧,更是一个抗争者被毁灭的悲剧,从而使悲剧中暗暗艺术达到较高的悲壮的境界。
问题四:
小组一:
1、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血溅白练:彰显冤情
六月飞雪:还我清白
亢旱三年:惩治邪恶
浪漫主义手法使窦娥形象更加突出,反抗精神更鲜明;使主题思想更深刻,矛盾冲突更激烈;使故事情节更生动,悲剧气氛更浓烈。
2、运用典故: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雪、东海孝妇。
运用典故不仅
仅成为窦娥抒发冤情的手段,而且也为我们走进窦娥内心世界,聆听她的怨愤,打通了情感之路。
3、语言通俗易懂,体现“本色”特点。
五、拓展延伸:比较刘兰芝、祥林嫂、窦娥三者的异同
六、总结:
我们不忍心听到刘兰芝深情的说“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我们也不忍心看到祥林嫂用麻木的目光问我“一个死后究竟有没有灵魂”。
我们更不忍心看到窦娥在刑场上立下三桩惨烈的誓言。
可她们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
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中说“中国女子的勇毅始终没有被时间证明而消亡。
”没有消失的
不仅仅是女性的勇敢和坚强,还有她们的纯洁和善良。
这种人性之美被现实摧毁,是人生的不幸,也是时代的不幸。
春种一颗粟,秋收万粒籽。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记下来,我们下节课交流讨论。
七、作业:探究性学习,由窦娥看中国古代妇女的悲剧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