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2课时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及其应用导学案新人教版3

合集下载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

3.2熔化和凝固【本节知识点】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及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基础达标测试】1、炎热的夏天,放在碗中的冰棒慢慢的熔化,在熔化的过程中冰棒的温度()A.降低 B. 不变 C.升高 D.先降低后升高2、松香在熔化过程中会()A.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B.吸热,温度不断升高C.吸热,温度不变 D.放热,温度不变3、在 0℃的房间里,把正在熔化的冰块投入到 0℃的水中,过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质量增多B.冰质量增多C.水和冰质量不变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4、海波的熔点是 48℃,那么 48℃的海波是()A.固态B.液态C.固液共存D.以上三种状态都有可能【能力提高训练】5、下雪天,路面上积有厚厚的一层白雪,为了使雪很快熔化,常看到洒水车往路面上喷洒盐水,这是因为()A.盐水使冰的熔点降低B.盐水使冰的熔点升高C.盐水使冰的温度升高到0 ℃而熔化D.洒上盐水后,雪变成了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 ℃,而使冰熔化6、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在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A.也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点儿都没熔化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7、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中的冰多些,乙盆中的冰少些;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背阴处,在两盆里冰块都还未完全熔化时,那么()A.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水的温度高B.乙盆水的温度比甲盆水的温度高C.两盆水的温度相同D.不用温度计测量无法比较两盆水的温度8、如图是对冰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A.BC段是一个放热过程 B.冰的熔点是0℃C.CD段该物质处于气态 D.DE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9、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冰的熔点是℃,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在第6min该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2)另一个小组为了使物质更快受热,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你认为该装置存在的不足是.10、小阳学习了热学知识后,知道晶体凝固过程会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由此引发了他的思考,晶体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1)他猜想:晶体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可能与晶体的质量有关.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阳根据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探究:取不同质量的海波让它们刚好完全熔化,迅速放入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两烧杯冷水中.如右图所示,待海波刚凝固完毕后,迅速用温度计测出各自烧杯中水的温度,通过比较________来确定质量不同海波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3)在探究过程中,小阳发现海波凝固完毕后,温度计示数变化不太显著,请指出造成此现象韵一种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B 2.B 3.C 4.D 5.A 6.C 7.C 8.B9.(1)0;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固液共存状态; (2)物质受热不均匀.10.(1)晶体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可能与晶体的种类有关(其它合理说法均可得分)(2)温度计升高的示数(其它合理说法均可得分)(3)烧杯中水的质量太大(其它合理说法均可得分。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3.2熔化和凝固(知识点+例题)(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3.2熔化和凝固(知识点+例题)(解析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一、熔化:1.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2.特点:吸收热量;(或者:遇到高温物体,从高温物体那里吸收热量)3.晶体与非晶体;(1)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的物质;例如:金属、海波、冰、石英水晶;(2)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的物质;例如: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4.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非晶体是没有熔点的)5.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6.常见融化现象:冰融化成水、蜡烛燃烧时滴泪、铸造金属构件将金属熔化成液态;【例题1】谚语“雪水化成河,粮食千万箩”中,雪水化成河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液化 B.凝固 C.凝华 D.熔化【答案】D【解析】解:雪化水是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现象。

故选:D。

【变式1】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A.冰雪的消融 B.雾凇的形成 C.云海的形成 D.白雾的消散【答案】A【解析】解:A、冰雪的消融是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故A符合题意;B、雾凇的形成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华,故B不符合题意;C、云海的形成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液化,故C不符合题意;D、白雾的消散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汽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例题2】如图所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其温度保持在( )A.100℃B.37℃C.20℃D.0℃【答案】D【解析】解:冰是晶体,在1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所以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熔点温度不变,此时的温度是0℃。

故选:D。

【变式2】雪天为了使积雪尽快熔化,环卫工人在路面上撒盐,这是因为( )A.盐使积雪的熔点降低B.盐使积雪的温度升高到0℃而熔化C.盐使积雪的熔点升高D.撒盐后的雪不再属于晶体,不需要达到熔点就可以熔化【答案】A【解析】解:寒冷的冬季,空气温度低于雪的熔点,为了使雪尽快熔化,向积雪撒盐,是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在积雪上洒盐水相当于掺杂质,使雪的熔点降低,从而使积雪熔化,交通方便,故A正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3章 第2讲 熔化和凝固(教师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3章 第2讲  熔化和凝固(教师版)

第10讲熔化和凝固课前预习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中叫凝固.熔化过程要吸热,凝固过程要放热.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如冰、海波、石英、水晶及各种金属.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熔点,如蜡、松香、玻璃、沥青.3.同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4.晶体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能继续吸热;晶体凝固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能继续放热。

知识点解读与典例突破知识点一:熔化和凝固1.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物质有三种基本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三种状态之间能发生相互变化。

2.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2)注意区别熔化和溶化熔化:是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一种物态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加热。

所以用“火”旁“熔”,例如加热冰熔化为水,蜡加热要熔化。

溶化指固体溶解,是某固态物质,在另一种液态物质分散成单个分子或离子的扩散过程。

此过程不需要加热,但是必须有液体,所以用三点水旁“溶”,如把糖放在水中溶化成糖水。

3.固体熔化和凝固时的温度变化规律(1)注意:酒精灯外焰加热,水浴加热、并且加热的过程中要用搅拌器不断地搅拌冰块或者海波(被加热物体受热均匀)。

(2)现象:海波经过缓慢加热,温度逐渐上升,当温度达到48℃时,海波开始熔化。

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加热,但海波的温度始终保持在熔点不变,直到熔化完后,温度才继续上升。

停止加热,变成液态的海波又逐渐变成固态,温度还是始终保持在熔点不变,等到所有的海波全变成固态时,温度才又继续下降。

石蜡的熔化过程则不同,随着不断加热,石蜡的温度不断上升,在此过程中,石蜡由硬变软变稀,最后熔化为液体。

停止加热,由稀变软,又变成固态,温度不断降低。

【例题1】(2019广西北部湾)下列过程属于熔化现象的是()A.冰雪消融 B.霜满枝头 C.滴水成冰 D.樟脑片变小【答案】A【解析】A.冰雪消融是固体变成液体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故A符合题意;B.霜满枝头是气体变成固体的过程,属于凝华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滴水成冰是液体变成固体的过程,属于凝固现象,故C 不符合题意;D.樟脑片变小是固体变成气体的过程,属于升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

有熔点和凝固 点,熔化和凝 固过程吸热, 温度不变。
吸热,达到熔点
没有熔点和凝固 点,熔化和凝固 过程吸热,温度 不段升高。
吸热
放热,达到凝 固点
放热
晶体熔化规律
1、晶体在熔化过程 中温度不变,这个温 度叫做熔点;
非晶体熔化规律
1、非晶体在熔化过 程中温度不断上升, 没有熔点;
2、熔化过程中处于 固液共存状态;
的是 BC 段,AB段处于 固体 状态,BC段处
于 固液共存 状态,CD段处于 液体 状态,吸热的 是 AB、BC、CD 段,
10、如图所示是两种物质的凝固现象,根据图像
判断B 是晶体(填A或B),从图中的凝固曲线可
以看出凝固需要的时间4为 程中,其状态固处液于共存
min,物质凝固过
,它需要不放断的___
冷冻食品保鲜
高热病人利用冰袋降温
• 将固体工业原料制成生活、生产所需成品:
把塑料颗粒做成塑料盆
把原料二氧化硅颗粒作成玻璃板
海波
吸热熔化 放热凝固
松香
吸热熔化
温度
温度放热凝固
加热时间
放热时间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1、要使食品冷却,用质量相 等的0℃的冰比0℃的水效果 好一些,这是为什么?
答:0℃冰变成0℃水熔化过 程要吸热,0℃冰和0℃水升 高相同的温度,0℃冰要吸收 更多的热,制冷效果好。
• 石棉网的作用:使物 体均匀受热
提出问题:物质熔化时需要什么条件呢?
猜想假设:可能需要一定的温度;需要加热。 制定计划:
进行实验:
①组装实验步骤:实验装置。 ②点燃酒精灯加热,观察海波和蜂蜡的变化 情况,并仔细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
③待被测物体的温度升至40℃时,每隔1min记录 温度于表格中 ④根据海波和蜂蜡的熔化实验数据,在教材的表格中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2节 熔化和凝固(含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2节  熔化和凝固(含教学反思)

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教学用具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海波、石蜡、水、火柴、坐标纸、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各种物态变化的事例:铁矿石在高温炉中熔化为铁水,从高温炉中倒出的铁水凝固成铁板;低温度实验室在低温状态下制得液态氧、氮和固态氧、氮;不同季节、气候下的水的状态变化。

学生思考交流:还能举一些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吗?引导归纳: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联系生活: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水就会变成冰;把冰加入饮料中,冰从饮料中吸收热量就变成了水。

点燃的生日蜡烛的火焰旁边,固态的蜡不断地变成液态的蜡,一部分流下来的蜡滴很快又变成了固态的蜡。

路桥施工人员把固态的沥青加热成液态,再把液态的沥青浇在路面上,很快又变成固态。

引导归纳: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物态变化活动体验:(1)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放置在空火柴盒的上方,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操作实验,回答观察到的现象:蜡烛逐渐变成烛油往下滴,滴入空火柴盒、冷却后变成了蜡块。

(2)将冰棒放在空烧杯中,过一会儿,你能发现什么现象?学生操作实验,发现烧杯中只剩下半杯糖水。

这些现象可以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归纳总结:1.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如冰、水、水蒸气就是水这种物质的三种状态。

2.物质各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物态变化。

探究点二熔化和凝固1.概念归纳(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习题(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习题(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1课时熔化和凝固的现象与特点01 知识管理1.物态变化概念: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________.2.熔化和凝固熔化:物质从________变成________的过程叫熔化.凝固:物质从________变成________的过程叫凝固.晶体与非晶体:________熔化温度的这类固体为晶体;________熔化温度的这类固体为非晶体.熔点与凝固点:________熔化时的温度为熔点;________形成晶体时的温度为凝固点.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________的,不同的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________.说明:晶体在熔点时所处的状态有三种可能: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注意:有没有熔点是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标准.3.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特点: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________,但需要________热量;液体在凝固成晶体的过程中________热量,温度________.非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________热量,温度________;液体在凝固成非晶体的过程中________热量,温度________.02 基础题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 )A.湿衣服晾干 B.把白糖加水后化成糖水C.树叶上的露珠 D.春天到来,江河中的冰化成水2.下列固体中属于晶体的是( )A.沥青 B.冰 C.松香 D.石蜡3.某日印度出现高温天气,首都新德里的一条道路上的沥青被烤化,斑马线变得扭曲模糊,如图所示.关于这个情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沥青被烤化属于熔化现象 B.沥青属于晶体C.沥青被烤化过程放热 D.沥青被烤化时其温度降低第3题图第4题图4.(常州中考)市场上有一种“55 ℃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 ℃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55 ℃( )A.一定处于固态 B.一定处于液态C.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5.北方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使窖内的温度不会过低,菜不致冻坏,这主要是因为( ) A.水是热的不良导体,不善于传热 B.水的温度比气温高C.水结冰时要放热 D.水能供给蔬菜水分6.(遵义中考)毛泽东同志曾用诗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描述我国北方的冬天.北方冬天气温下降至0 ℃以下时,水会凝固成冰,水在凝固过程中________热量,温度________.7.小丽在实验室中探究花生油的凝固规律时观察发现:花生油在降温过程中,当油温下降到12 ℃时,花生油中产生一些絮状物,油变得浑浊;在油温由12 ℃下降到4 ℃的过程中,花生油中絮状物逐渐变多,最终花生油变成固态.根据实验数据及现象分析可知:花生油属于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03 中档题8.在寒冷的冬天,用手摸室外的金属,当手较潮湿时,会发生粘手现象,好像手与金属表面之间有一层胶,而在同样环境下,用手去摸木头却不会发生粘手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的温度较木头低,而产生金属吸引皮肤的感觉B.木头的温度比金属高,皮肤感觉不出粘手C.手上的水凝固,产生极薄的冰,将手粘在金属上D.这只是人的一种错觉9.下表列出了几种晶体的熔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B.白炽灯的灯丝用钨制成,不容易熔化C.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D.水银温度计在-40 ℃时不能使用10.下列事例中是为了防止熔化或凝固产生不利影响的是( )A.夏天,吃冰棒解暑B.冬天,将水箱中的水放掉C.将熔融玻璃制成玻璃板D.高热病人利用冰袋降温11.(大连中考)在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萘的颗粒________(填“大”或“小”)一点好.加热过程中,用搅拌器不断地搅拌,目的是使萘各处的________趋于一致.12.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________(填“会”或“不会”)熔化.04 拓展题13.冰雕是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有时冰雕作品也要在夏天或在气温较高的南方地区巡展,为了防止冰雕熔化,陈列冰雕作品的房间温度要足够低,但是每多降温1 ℃,制冷系统的耗电量就要增加很多.为了既不使冰雕熔化又能节约用电,房间温度控制的最佳数值是( )A.5 ℃ B.1 ℃ C.-5 ℃ D.-10 ℃14.一天橘子林中的气温不断地下降,焦急万分的农场主等待着最新的天气预报.天气预报说,晚上气温将继续下降,严寒的天气可能会毁掉一年的收获.农场主真想提前采摘,可是橘子还没有成熟.没有办法,农场主只好吩咐他的工人把长长的水管拖进来,对着橘子树喷水.随着气温的下降,水结成了冰.意想不到的是,正是这些冰保住了橘子.冰怎么可能保温呢?你能根据所学的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吗?第2课时熔化和凝固的图象及其应用01 知识管理1.熔化图象及其应用晶体熔化:如图所示,图________是海波的熔化图象,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________热,但温度________.非晶体熔化:如图所示,图________是石蜡的熔化图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________热,且温度________.2.凝固图象及其应用晶体凝固:如图所示,图________是海波的凝固图象,液体在凝固成晶体的过程中,要不断地________热,但温度________.非晶体凝固:如图所示,图________是石蜡的凝固图象,液体在凝固成非晶体的过程中,要不断地________热,且温度________.说明:判断图象是熔化还是凝固图象的关键是看温度是一个上升的趋势还是一个下降的趋势,上升趋势的为熔化图象,而下降趋势的为凝固图象.02 基础题1.(淮安中考)如图所示是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其中BC段表示的可能是( )A.晶体的熔化过程 B.晶体的凝固过程C.非晶体的熔化过程 D.非晶体的凝固过程第1题图第2题图2.如图所示为海波的熔化图象,关于从图象中获得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波的沸点是48 ℃ 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C.海波在CD段是气态 D.6 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3.(海南中考)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的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上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象是( )4.(河源中考)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象可知________(填“A”或“B”)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_℃.5.(荆州中考)俊杰同学用图甲的实验装置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为________℃;(2)根据实验数据,俊杰绘出了熔化图象丙,由图象可知,此固体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物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CD段物体处于________态.03 中档题6.(随州中考)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加热装置(如图甲所示),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固体和N固体.它们的温度—加热时间曲线如图乙所示(M为实线,N为虚线),在35 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种加热方法一般称为“水浴法”,优点是被加热物质受热较均匀,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 ℃B.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晶体C.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非晶体D.由图乙知,M肯定是晶体,N肯定是非晶体7.(湘潭中考)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1)图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________段(用图中字母表示),此过程中海波________(填“吸”或“放”)热.(2)图中,海波在D点是________态,在G点是________态.(填“固”或“液”)8.(贵港中考)图甲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1)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2)冰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填“吸热”“放热”或“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温度不变.(3)由图乙可知,冰的熔点是________℃,第2分钟处于________态.(4)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________(填“A”或“B”).A.寻找普遍规律 B.减小实验误差9.(海南中考)小亮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1)安装实验器材时,小亮应按照___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测量过程中,温度计在某一时刻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该物质的温度为________℃.(3)根据实验数据画出该物质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可知,当加热到8 min 末,试管中物质所处的状态是________态,该物质为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04 拓展题10.(扬州中考)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用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1)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象如图所示,则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________℃.(2)他们发现所测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 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多次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____________.(3)小明由表格数据得到盐水浓度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 ℃,你认为他的判断准确吗?________(填“准确”或“不准确”),你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冰”或“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参考答案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1课时熔化和凝固的现象与特点知识管理1.固态液态气态物态变化 2.固态液态液态固态有固定的没有固定晶体液体凝固相同一般不同 3.不变吸收放出不变吸收升高放出降低基础题1.D 2.B 3.A 4.D 5.C 6.放出不变7.非晶体中档题8.C 9.C 10.B 11.小温度12.不会拓展题13.C 14.一般来说,当环境的温度在0 ℃左右时,水果是不会冻坏的,水的凝固点是0 ℃,并且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所以向林中喷洒大量水后,当温度降低时,由于水要凝固,同时向外放出热量,所以林中的气温不会降得太低,从而使橘子没被冻坏.第2课时熔化和凝固的图象及其应用知识管理1.甲吸不变乙吸升高 2.甲放不变乙放降低基础题1.B 2.B 3.D 4.A 80 5.(1)36 (2)晶体不变液中档题6.A 7.(1)BC 吸(2)液固8.(1)-2 (2)吸热(3)0 固(4)A 9.(1)自下而上(2)69 (3)固液共存晶体拓展题10.(1)-4 (2)先降低后升高(3)不准确没有进一步探究21%附近浓度的盐水凝固点(4)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人体内的血液量大约是体重的7~8%,如果失血量较少,不超过总血量的10%,则通过身体的自我调节,可以很快恢复。

2017-2018学年度吉林省农安县第四中学八年级物理3.2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2017-2018学年度吉林省农安县第四中学八年级物理3.2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课题】熔化和凝固【教学时间】45分钟【教学对象】八年级(上)【教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四章第二节【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主要内容是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热爱科学有的作用一定。

2.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继而总结出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结论。

3.教材内容安排:通过实验得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继而在通过讲授法得出固体凝固的相关知识。

4.教材的特点:第一,注重学生活动,突出实验探究;第二,重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5.对教材的处理:固体的熔化和凝固是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现象,学生有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来得出相关结论,继而利用多媒体可见来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学生情况分析】1.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强,对生活中现象的原理有了解的兴趣。

2.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过温度的概念,并掌握温度计的使用。

3.学生的认识特点:对固体的熔化和凝固有直接的感性认识,但并不了解其中的真正原理,不了解熔化和凝固与温度的关系。

【目标】教学1.知识与技能(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

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2.过程与方法(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重点】观察固体的熔化现象【教学难点】固体熔化时吸热而温度不变【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组织形式新课程提倡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来进行课堂教学,本节采用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物理知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

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1.知道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2.知道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3.知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能用来解释简单现象;4.会查熔点表.5.通过晶体熔化实验,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建议1.引入新课:方法1:利用教材上的素材。

本节教材开头提出的:“黑龙江省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52.3,在这样冷的地区测气温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

这个问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既联系了上节讲过的温度计,又可用来导入新课,而且具有实际意义。

方法2:从生活事例引入。

热天,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变成了水,再过一段时间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

由此导入新课。

2.学习新课:学习新课的过程应当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提高能力目的。

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可采用两种方法:方法1:启发讲解式。

教师边做演示实验、边提出问题、边讲解。

在讲台上,组织部分学生做“海波(或冰)的熔化”实验,组织另一部分学生做“松香(或蜂蜡)的熔化”实验。

在老师的引导下归纳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方法2:科学探究式。

在教师的组织下,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试验,写出实验报告。

得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教学设计方案【课题】熔化和凝固【重点、难点分析】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在熔点(或凝固点)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现象不容易做到。

要得出正确结论,对实验要求较高,希望按照下面的要去做。

对于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学生知道从熔化过程表现出的特点区分就可以了。

【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方法1:承上启下引入。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

第2节熔化和凝固一、物态变化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如冰、水和水蒸气就是水这种物质的三种状态。

物质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三、熔点和凝固点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的固体叫做晶体。

2、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只在不断吸热,温度就不断上升的固体叫做非晶体。

3、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1]、常见的晶体: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等等;[2]、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等等。

4、熔点:晶体熔化时的固定温度叫做熔点。

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5、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象[熔化吸热][1]、晶体熔化图像: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

(2)继续吸热。

[2]、非晶体熔化图像:熔化特点:不断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6、液体凝固[凝固放热][1]、凝固点: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的固定温度叫做凝固点。

[2]、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非晶体没有确定的凝固点。

[3]、液体凝固形成晶体的图象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的条件:⑴达到凝固点。

⑵继续放热。

【两个条件缺一不可!】[4]、液体凝固形成非晶体的图象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拓展]在晶体中加入其他物质时,晶体的熔点(或凝固点)会发生变化(一般会降低)。

比如冬天常在结冰的路面上撒盐来降低冰雪的熔点,从而加速除冰过程。

【典型例题】类型一、熔化和凝固现象1.下列自然现象中,通过熔化形成的是()A.春天河里的冰雪化成了水B.夏天清晨,花叶上的露水C.秋天,笼罩大地的雾D.冬天空中纷飞的雪花【思路点拨】辨别物态变化,首先确定物体开始的状态(固、液、气),物体最后的状态(固、液、气),然后根据物体变化的名称来判断。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温度 熔化和凝固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温度  熔化和凝固

熔化吸热 解释现象
凝固放热
人中暑时用冰袋降温
下雪不冷化雪冷
【评价提升】
固 体 相同点 不同点 熔化条件 凝固条件
晶体 非晶体
熔化过程都 是由固态变 为液态,都 要吸热;凝 固过程都是 由液态变为 固态都要放 热。
有熔点和凝固 点,熔化和凝 固过程吸热, 温度不变。
吸热,达到熔点
没有熔点和凝固 点,熔化和凝固 过程吸热,温度 不段升高。
课堂:【检测巩固】
7、 把正在凝固的水放到0 ℃的房间里,水将_不__能___继
续凝固.(填“能”或“不能”)
8.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判断以下几题的是
与非:
物质名 固态水




钢 固态氢
熔点/℃ -39 1 064 1 083 1 300 -259
①在-265 ℃时,氢是固态.( ) ②纯金掉入钢水中不 会熔化. ( ) ③水银温度计在-40℃时不能使用.( )
晶体凝固条件: (1)温度要达到凝固点。同时具备 (2)能继续放热。
物理名言
牛顿 真理就是具备这样的力量,你越是想要...
标题
第三章第三节 汽化和液化
引入
火山爆发
他们发生了怎样的物态变化?
分解目标
1.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 凝固的含义。 2.通过实验探究固体融化时的规律 3.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目标一: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
一、熔化和凝固
火山喷发 熔化 —— 物质从固态变
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冰山 凝固 —— 物质从液态变
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目标二:探究固体融化时的规律

新人教版物理八上第3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 知识点考点汇总

新人教版物理八上第3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 知识点考点汇总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3.熔化和凝固是相反的物态变化过程。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知识点1:熔化和凝固1.物态变化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在一定的条件下,物质的三态间可以发生变化。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物态变化。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例如:冰熔化成水,铁块熔化成铁水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例如:水结冰等。

2.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假设猜想[猜想一] 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这时温度可能是不断上升的。

[猜想二] 固体熔化时虽然不断吸热,但需完成由固态到液态的转变,这时温度可能会不变。

实验设计探究[思考] (1)固体熔化时需观察其状态与温度的变化,如何控制固体物质温度不会过快上升呢?(2)熔化过程较为缓慢,以什么样的时间间隔进行温度测量呢?(3)对实验测定的数据用什么方法处理较为合适?[实验设计方案] (1)实验目的:研究蜡和海波的熔化过程。

(2)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烧杯、试管、温度计、碎蜡块、海波、水、石棉网、火柴、钟表。

(3)实验步骤:①组装仪器。

按如图所示进行组装,在两个分别盛有海波和蜡的试管中各插入一支温度计,使试管(盛固体物质段)充分浸入水中。

使用石棉网的目的是为了使烧杯受热均匀。

使玻璃泡处于海波或碎蜡块中间位置。

,大致可分为两类金等考点1: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探究【例1】如图所示是海波和蜡的熔化实验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在第2 min时是固态B.甲在ab段不吸热C.甲的熔点是48 ℃D.乙是蜡答案:A、C、D点拨: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上升;由图象可知甲为海波,乙为蜡;海波在ab段吸热,温度不变,所以B选项错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一. 教材分析《熔化和凝固》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的内容,主要讲述了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特点以及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在教材中,通过实验和现象的描述,引导学生探究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实验现象有一定的观察能力。

但是,对于熔化和凝固的微观机制以及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特点;2.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3.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利用实验和实例,生动形象地展示熔化和凝固过程;3.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归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冰、水、温度计、容器等;2.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等;3.教学课件和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如冰雪融化、水结冰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实验和实例,呈现熔化和凝固的过程,如将冰块放入容器中,观察冰块逐渐融化的过程。

在呈现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温度变化。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总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2课时熔化吸热凝固放热)课件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2课时熔化吸热凝固放热)课件新人教版

• 3.(2016梧州)如图3-2-11所示是某种物质熔 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说法 B 正确的是( ) • A. • B.该物质的熔点是80℃ • C.该物质在10min时已全 • • D.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 •
• • • • •
4.水结成冰的条件是 ) C ( A.水和周围的温度都是0℃ B.水和周围的温度都低于0℃ C.水的温度是0℃,周围的温度低于0℃ D.水的温度可以高于0℃,周围的温度必须 不高于0℃
• 5.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下列说法中正确 B 的是( ) • A. • B. • C. • D.非晶体在凝固时要吸收热量,温度不断 上升
吸热 • 6.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需要不断从外 界 不变 ,温度 ;钨的熔点是 3410 ℃,它的凝固点是 3410 ℃。
• 7.(2017安徽模拟)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中,小刚同学发明了一种“神奇恒温杯”, 他在双层玻璃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熔点 为48℃的海波晶体。开水倒入杯中后,水 温会迅速降至适合人饮用的48℃左右,并 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这是因为海波 吸热 从水中 (选填“吸热”或“放热”) 熔化 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 10.在铁路铁轨铸造过程中,工人们先将铁 块熔化成铁水,再倒入模型中成型。下列 图中能正确描述在这一过程中铁的温度随 D 时间变化的是( )
• 11.(2016巴中)某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 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3-2-12所示, 这种物质的熔点是 ℃,在10min 240 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 ( 选填 状态 “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 态”),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吸收热量, 不变 但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 或者“不变”)。
• 知识点1
• 例1 我们生活在这炎炎的夏日里,多么期盼 环境的凉爽;但真正到了深冬时节,却又 是滴水成冰。对于滴水成冰这一过程,有 A 关物态变化和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2018年秋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课件:第三章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共17张PPT)

2018年秋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课件:第三章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共17张PPT)
B
D C
认识晶体熔化曲线:
(1)AB段物质处于固态, A 表示晶体吸热升温过程。
时间 /min
(2)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表示晶体熔化过程,吸收 热量,温度不变。
(3)CD段物质处于液态,表示液体吸热升温过程。
(4)B点表示物质达到熔化温度,但没有开始熔化,物质 完全处于固态;C点表示晶体刚好完全熔化,物质处于液态。
有熔点和凝固 点,熔化和凝 固过程吸热, 温度不变。
吸热,达到熔点
没有熔点和凝固 点,熔化和凝固 过程吸热,温度 不段升高。
吸热
放热,达到凝 固点
放热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3.晶体: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4.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5.非晶体: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6.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固 体 相同点 不同点 熔化条件 凝固条件
晶体 非晶体
熔化过程都 是由固态变 为液态,都 要吸热;凝 固过程都是 由液态变为 固态都要放 热。
三、熔点和凝固点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 度,非晶体没有。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晶体
明矾矿石 石膏
水晶 金属
非晶体
玻质的熔点,回答问题: 1.各种金属都是晶体吗? 是 2.为什么用钨做白炽灯的灯丝? 因为钨的熔点高 3.能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北极冬天的气温吗? 不能。因为水银的凝固点太高 4.水的凝固点是多大? 0℃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火山爆发
熔化 —— 物质从固态变 成液态的过程。
冰山
凝固 —— 物质从液态变 成固态的过程。
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 温 猜想假设:熔度化的过变程化中规一律定相要同加吗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

【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物理:第3章《物态变化》 习题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物理:第3章《物态变化》 习题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新教材适用·人教版物理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1课时熔化和凝固的现象与特点01知识管理1.物态变化概念: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________.2.熔化和凝固熔化:物质从________变成________的过程叫熔化.注意:“熔化”和“溶化”是不同的,“熔化”是一种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而“溶化”是表示一些物质溶解在溶剂中的过程,例如糖溶于水变成糖水.凝固:物质从________变成________的过程叫凝固.晶体与非晶体:________的熔化温度的这类固体为晶体;________熔化温度的这类固体为非晶体.熔点与凝固点:________熔化时的温度为熔点;________形成晶体时的温度为凝固点.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________的,不同的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________.说明:晶体在熔点时所处的状态有三种可能: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注意:有没有熔点是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标准.3.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特点: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________,但需要________热量;液体在凝固成晶体的过程中________热量,温度________.非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________热量,温度________;液体在凝固成非晶体的过程中________热量,温度________.02基础题1.下列哪种物质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A.蜡B.海波C.玻璃D.松香2.一尊“纪念第16届世界大会”巨型AIMS(国际马拉松和公路跑协会)标志雕塑,落户厦门环岛路会展中心旁.该雕塑用铜铸成,雕塑上除马拉松运动模型,还书写了AIMS相关简介和历届AIMS国际赛事等.在用铜块浇铸雕塑的过程中,铜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B.凝固C.先熔化,后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3.在水凝固成冰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不变,从外界吸收热量B.温度降低,向外界放出热量C.温度升高,从外界吸收热量D.温度不变,向外界放出热量4.(常州中考)市场上有一种“55 ℃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 ℃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55 ℃( )A.一定处于固态B.一定处于液态C.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5.北方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使窖内的温度不会过低,菜不致冻坏,这主要是因为( )A.水是热的不良导体,不善于传热B.水的温度比气温高C.水结冰时要放热D.水能供给蔬菜水分6.(昭通中考)民间艺人制作“糖画”时,先将白糖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糖浆,用勺舀起糖浆在光滑的大理石板上绘制蝴蝶、鱼等图案,等石板上的糖浆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后就凝固成了栩栩如生的“糖画”.7.小丽在实验室中探究花生油的凝固规律时观察发现:花生油在降温过程中,当油温下降到12 ℃时,花生油中产生一些絮状物,油变得浑浊;在油温由12 ℃下降到4 ℃的过程中,花生油中絮状物逐渐变多,最终花生油变成固态.根据实验数据及现象分析可知:花生油属于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03中档题8.在寒冷的冬天,用手摸室外的金属,当手较潮湿时,会发生粘手现象,好像手与金属表面之间有一层胶,而在同样环境下,用手去摸木头却不会发生粘手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的温度较木头低,而产生金属吸引皮肤的感觉B.木头的温度比金属高,皮肤感觉不出粘手的感觉C.手上的水凝固,产生极薄的冰,将手粘在金属上D.这只是人的一种错觉9.固态氢-259 ℃固态酒精-117 ℃固态水银-39 ℃金 1 064 ℃钢 1 300 ℃钨 3 410 ℃A.在-268B.白炽灯的灯丝用钨制成,不容易熔化C.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D.水银温度计在-40 ℃时不能使用10.下列事例中是为了防止熔化或凝固产生不利影响的是( )A.夏天,吃冰棒解暑B.冬天,将水箱中的水放掉C.将熔融玻璃制成玻璃板D.高热病人利用冰袋降温11.(济宁中考)图中的冻豆腐以其孔隙多、弹性好,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深受喜爱,人们制作冻豆腐主要是想办法去除新鲜豆腐中的水分.制作冻豆腐的过程经历了____________的物态变化.12.在图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________(填“会”或“不会”)熔化.04拓展题13.冰雕是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有时冰雕作品也要在夏天或在气温较高的南方地区巡展,为了防止冰雕熔化,陈列冰雕作品的房间温度要足够低,但是每多降温1 ℃,制冷系统的耗电量就要增加很多.为了既不使冰雕熔化又能节约用电,房间温度控制的最佳数值是( )A.5 ℃B.1 ℃C.-5 ℃D.-10 ℃14.一天橘子林中的气温不断地下降,焦急万分的农场主等待着最新的天气预报.天气预报说,晚上气温将继续下降,严寒的天气可能会毁掉一年的收获.农场主真想提前采摘,可是橘子还没有成熟.没有办法,农场主只好吩咐他的工人把长长的水管拖进来,对着橘子树喷水.随着气温的下降,水结成了冰.意想不到的是,正是这些冰保住了橘子.冰怎么可能保温呢?你能根据所学的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吗?第2课时熔化和凝固的图像及其应用01知识管理1.熔化图像及其应用晶体熔化:如图所示,图____是海波的熔化图像,海波的熔点是____℃,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____热,但温度________.非晶体熔化:如图所示,图____是石蜡的熔化图像,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____热,且温度________.2.凝固图像及其应用晶体凝固:如图所示,图________是海波的凝固图像,液体在凝固成晶体的过程中,要不断地________热,但温度________.非晶体凝固:如图所示,图____是石蜡的凝固图像,液体在凝固成非晶体的过程中,要不断地____热,且温度________.说明:判断图像是熔化还是凝固图像的关键是看温度是一个上升的趋势还是一个下降的趋势,上升趋势的为熔化图像,而下降趋势的为凝固图像.02基础题1.如图所示为海波的熔化图像,关于从图像中获得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波的沸点是48 ℃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C.海波在CD段是气态D.6 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2.(海南中考)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的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上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像是( )3.下图是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种物质是晶体,图像表示的是凝固过程B.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像表示的是熔化过程C.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像表示的是凝固过程D.丁种物质是晶体,图像表示的是凝固过程4.(桂林中考)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可知________(填“A”或“B”)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_℃.第4题图第5题图5.(铜仁中考)如图所示是晶体在加热过程中时间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则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_℃,在BC段晶体处于________态,熔化过程用了________min.6.(荆州中考)俊杰同学用图甲的实验装置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为________℃;(2)根据实验数据,俊杰绘出了熔化图像丙,由图像可知,此固体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物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CD段物体处于________态.03中档题7.(随州中考)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加热装置(如图甲所示),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固体和N固体.它们的温度—加热时间曲线如图乙所示(M为实线,N为虚线),在35 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种加热方法一般称为“水浴法”,优点是被加热物质受热较均匀,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 ℃B.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晶体C.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非晶体D.由图乙知,M肯定是晶体,N肯定是非晶体8.(广安中考)如表为小红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释下列问题:时间/min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温度/℃-4 -3 -2 -1 0 0 0 0 0 1 2 3 4(1)该物质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2)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3)温度为3 ℃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9.如图所示是A种物质熔化温度—时间的坐标图,请在坐标图中画出熔化过程的完整图像:A为晶体,从第5 min 开始熔化,在第8 min时,这种晶体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到第10 min后,此物质处于液态,在80 ℃时开始熔化.A 物质初温为20 ℃.10.小莉发现严冬季节水缸里的水结冰了,但腌菜缸里的盐水却没有,小莉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她向水中撒盐,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莉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盐水的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图像(如图甲).甲乙(1)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水从第________min开始凝固,凝固过程用了________min;(2)凝固点为________,实验证实了小莉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盐水凝固点变________(填“高”或“低”);(3)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________(填“变多”“变少”或“不变”).04拓展题11.(梅州中考)有一杯掺有少量酒精的水,小涛同学想测出这杯混合液的凝固温度(已知水的凝固点为0 ℃,酒精的凝固点为-117 ℃).他将这杯液体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并将温度计正确插入混合液中,每隔2 min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记入下表中.时间/min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温度/℃4 2 0 -2 -4 -6 -6 -6 -6 -6 -8状态液液液液液液固、液固、液固、液固、液固固(1)当实验进行到22 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A”“B”或“C”),此时混合液的温度是________℃;(2)该混合液的凝固点是________℃,当实验进行到17 min时,该混合液体所处的状态是________态;(3)由上表可知此该混合液属于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4)在水中掺入酒精,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________(填“高”或“低”).由以上分析可推测,一定量的水中掺入酒精质量越大,混合液的凝固温度________(填“越高”“越低”或“不变”).参考答案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1课时熔化和凝固的现象与特点知识管理1.固态液态气态物态变化 2.固态液态液态固态有固定没有固定晶体液体凝固相同一般不同 3.不变吸收放出不变吸收升高放出降低基础题1.B 2.C 3.D 4.D 5.C 6.熔化放出7.非晶体中档题8.C9.C10.B11.凝固、熔化12.不会拓展题13.C14.一般来说,当环境的温度在0 ℃左右时,水果是不会冻坏的,水的凝固点是0 ℃,并且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所以向林中喷洒大量水后,当温度降低时,由于水要凝固,同时向外放出热量,所以林中的气温不会降得太低,从而使橘子没被冻坏.第2课时熔化和凝固的图像及其应用知识管理1.甲48吸不变乙吸升高 2.甲放不变乙放降低基础题1.B 2.D 3.B 4.A80 5.0固液共存4 6.(1)36(2)晶体不变液中档题7.A8.(1)晶体(2)0(3)液9.10.(1)1010(2)-2 ℃低(3)变多拓展题11.(1)B-11(2)-6固液共存(3)晶体(4)低越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媒体课件.
教学难点
熔化和凝固的应用.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预习
晶体在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液体在凝固成晶体时放热,温度不变.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布置的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律、晶体和非晶体,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熔化和凝固的条件以及它们有哪些应用.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及其应用的有关知识.这节课就到这,谢谢!






【教材P57“动手动脑学物理”】
1.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利用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例子?熔化吸热、凝固放热会给我们带来哪些不利的影响?请各举一个例子.
解:利用熔化吸热的例子:吃雪糕降温;把冰放在蔬菜水果上能保鲜等.利用凝固放热的例子:在北方的冬天,菜窖里放水保温.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现在请大家结合熔化和凝固的实验听一段海波的自白,并回答问题.
海波的自白:我叫海波,我的熔点和凝固点都是48℃.现在我的体温恰好是48℃,请你们告诉我,我是应该熔化,还是应该凝固呢?只要你们说得对,我就照你们说的办.
学生讨论:48℃既是海波的熔点也是它的凝固点,此时海波是熔化还是凝固,关键要看海波是吸热还是放热.固态海波在温度到达熔点时,吸热则熔化.液态海波在这一温度时,放热则凝固.所以熔化时吸热,凝固时放热.




【例1】-5℃的冰投入0℃的水中,假设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足够长时间后冰水混合物温度是0℃,则冰的质量一定是()
A.增加了B.减少了C.不变D无法确定
解析:-5℃的冰投入0℃的水中,冰从水中吸热,温度升高,足够长时间后冰水混合物温度是0℃,所以-5℃的冰温度升至0℃,由于不能继续吸热,所以冰未熔化.而冰在吸热的过程中,0℃的水达到凝固点,且能继续放热,所以会有部分水结成冰,故冰的质量一定是增加了,A正确.
答案:A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注意培养学生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能力、自我反思和听取意见的意识、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注意养成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教师点评和总结
液体凝固为晶体的特点:液体凝固为晶体时要放出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3.非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也吸热或放热,但是温度改变.
教师总结:同学们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还要会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比如:利用这节课的知识同学们应该能够解释北方的冬季较冷,为了妥善地保存蔬菜,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利用水结冰时放出热量,使窖内温度不致太低.现在,人们研制出一种聚乙烯材料,在15℃~40℃的范围内熔化或凝固,而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人们将这种材料制成颗粒状,掺在水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壁,天气热时颗粒熔化,天气冷时又凝固成颗粒,能调节室内的温度.
第2课时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及其应用
课题
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及其应用
课型
新授课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2.知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熔化和凝固的过程,简单描述熔化和凝固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等科学实践活动,有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熔化、凝固的条件.
教具准备
知识拓展:
吸热或放热,通常称为“热传递”,热量总是自发地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两个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没有温度差,也就没有吸热放热现象,也没有物态变化
.




板书:
1.晶体的熔化条件是:①温度达到熔点;②能够继续吸热.
晶体熔化的特点: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2.液体凝固为晶体的条件:①温度达到凝固点;②能够继续放热.
解:猜想:酒精使水的凝固点降低了.混合液体没有凝固,是因为水中混入酒精后,它们的混合物的凝固点低于-5℃,因此没有凝固.
实际运用:冬天在路面上撒盐加快积雪的熔化;在汽油里加乙醇防止汽油凝固.
知识拓展:
掺入杂质后,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会降低.如冬天汽车的水箱中加入少许酒精,可降低水的凝固点,防止水凝固;在冰冻的路面上撒盐可降低冰的熔点,加快其熔化.
不利影响的例子:春天冰雪融化导致气温降低,常会使人感冒;炼钢炉旁,钢水凝固成钢锭放出大量热,使炉子周围温度很高.
避免方法:春天多穿衣服来保温;炼钢时工人要戴面罩和手套并远离炉旁.
4.水的凝固点是0℃,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小明把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体放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冷冻室温度可达-5℃)中,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从冷冻室取出混合液体时,却发现混合液没有凝固.就这个现象你能提出什么猜想?根据这一猜想举出一个实际应用的例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