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思维》心得
经济地理学实践心得总结
一、引言经济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空间与经济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旨在揭示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经济活动对地理空间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地理学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掌握经济地理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参加了经济地理学的实践课程。
以下是我在实践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二、实践内容1.实地考察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选择了我国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
通过考察,我们了解了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产业结构、资源禀赋以及地理环境等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案例研究在案例研究环节,我们选取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地理学案例进行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掌握了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分析能力。
3.实践报告撰写在实践报告撰写环节,我们结合实地考察和案例研究,对所研究的地区或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三、实践心得1.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实地考察和案例研究,我深刻认识到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例如,我国西部地区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因素,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而东部地区则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经济发展迅速。
这充分说明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2.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实践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产业结构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合理的产业结构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例如,我国东部地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西部地区则以传统产业为主,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因此,优化产业结构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
3.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
为了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协调发展,需要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协调。
例如,通过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差距。
4.实践方法的应用经济地理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多种实践方法,如实地考察、案例研究、统计分析等。
总结初中地理学习心得如何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经济问题
总结初中地理学习心得如何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经济问题初中地理学习心得与地理知识运用于经济问题解决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工具,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地球上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大量的地理知识,通过实践和探索,我深刻体会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和应用性。
本文将总结我在初中学习地理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经济问题方面的心得体会。
一、认识地理学的重要性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多学科综合性的科学,它研究地球的物质构成、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等。
地理知识帮助我们了解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并能够揭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解决经济问题时,地理知识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二、地理知识在解决经济问题中的应用1. 资源利用与开发地球上的资源具有地域性和稀缺性,因此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是解决经济问题的关键之一。
通过学习地理知识,我们能够了解各地区的资源分布情况、资源类型以及资源开发的途径和方法。
例如,我所在地区地理条件适宜发展农业,而邻近地区适合开展旅游业。
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各地的资源优势,发挥地理优势,合理规划资源开发布局,推动经济发展。
2. 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地理知识有助于我们进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合理布局产业和基础设施。
通过了解不同地区的地形、气候、水资源和交通等条件,我们可以确定不同地区在经济方面的优势和特点。
比如,沿海地区适宜发展港口和海洋产业,内地地区适合发展农业和制造业。
在规划区域经济发展时,我们可以根据地理优势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3. 地理环境保护地理学还研究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环境问题,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学习地理知识,我们能够了解不同地区的环境问题和生态系统状况。
例如,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和供应情况,可以合理规划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和扩散规律,可以采取措施减少大气污染。
地理知识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地理学新的思维范畴
经济地理学新的思维范畴人类进入21世纪之后,全球经济一体化与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各门科学也进入了一个崭新变革时期。
最近50多年来,国内外不少经济地理学家也在探索经济地理学新的思维方法,从过去那些“区位论”、“生产布局理论”相适应地发展到“信息理论”、“空间理论”与“机制模式论”等。
理论的作用是对要研究事物的性质和关系进行抽象化地系统阐述,它有助于人们对具体事物的理解,进而对人们实践进行指导。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地理学的研究领域非常活跃,新思想、新思维层出不穷,掘隐发微,精彩纷呈。
从当前大量的经济地理学实践与研究,我们认为,经济地理学新的创新思维应当逐渐摒弃那种以主观成分为主的非科学的价值观。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经济地理学的研究不是一个僵死呆板的传统方法,也不是人们所追求公式化的繁杂的计算模式,更不是一种缺乏生气思辩的概念,而是一种科学的创新思维,一种动态升华过程,一种富有哲理的科学概念。
经济地理学新的思维方法与决策手段是通过“人地关系”与“人与环境”、“空间发展”种种多变量关系的研究,不断获取新的认识、新的理论、新的发展圭臬。
1 过去研究“范式”的新认识历史过程展示了这一真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科学的发展,相反,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又促进了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1962年,Kuhn出版了《科学变革的结构》(theStructureofScientificRevolutions),使整个学术界活跃起来了。
他所著述的研究论文重点在研究不发达的社会经济问题,后人广泛使用,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专门学科,为学科评论的综合发展与理论方法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结构分析。
经济地理学自20世纪50年代原苏联的萨乌式金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以来,发展较快。
但80年代以来,经济地理学比其他空间经济学领域内的学科,如经济学和区域科学等显得更加多元化和综合层次。
美国不少地理学家认为:经济地理学是综合地理学中一门非常活跃的分支学科,与其他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联系日益加强。
经济地理学思维(1)
经济地理学思维作为人文地理学重要分支学科的经济地理学是一门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由于经济地理学家的兴趣点十分广泛且表面上看相互联系不紧密、经济地理学家借用了其他学科的理论概念,再加上他们在实践工作中要吸收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或学者来完成工作,这就使经济地理学给人们一种错觉或困惑,人们不禁要问:经济地理学到底有什么自己的理论?有什么独特的东西?实践证明,经济地理学确实有其独到之处。
长期以来,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实践中,尤其是国土开发、区域发展和规划、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重大项目的战略布局等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是由于经济地理学者经过系统的训练能够拥有观察真实世界的“立体”思维能力,这个能力让他们可以把实践中的问题放到“立体”框架中来思考,并组织相关知识来解决问题。
这种立体思维能力使经济地理学者具备成为空间管理“系统工程师”的能力,在社会经济领域中,使他们面向社会和政府需求可以扮演系统集成的角色。
这就是经济地理学科的独特之处和魅力所在。
而本书通过对经济地理学研究视角的介绍和阐述,期望能建立起一个针对现实世界的立体思维能力的框架,希望本学科的学者能够知道经济地理学有这些观察世界的视角,要深入学习的,可以在这个框架基础上经过长期的训练和积累进一步培育自己的立体思维能力。
也希望其他学科的学者及社会各界人士不再认为经济地理学是“地方志”或“大杂烩”,而能够提供相对独特知识的一门学问。
还希望人们不再将经济地理学看做只会做规划或其他实践性任务的学术团体,而是有着自身科学命题的地理学分支。
区位是指经济活动发生的特定位置。
任何经济活动都要占据一定的空间,都有一个特定区位,区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和城市的经济成功。
经济地理学中的基本区位法则是从距离视角蓝带经济活动的空间关系,表现形式是距离衰减率,不管在实体空间还是抽象空间,经济活动的空间关系总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距离衰减率。
研究经济活动区位及其空间关系的理论体系称为区位论。
经济学思维读后感
经济学思维读后感经济学思维是一种独特的思考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在读完《经济学思维》这本书后,我深刻体会到了经济学思维的重要性和价值,也对自己的思维方式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反思。
首先,经济学思维教会了我如何用边际思考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各种选择和决策,而经济学思维告诉我们要考虑每一个选择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
这种思维方式让我更加理性地对待问题,不再盲目地做出决定,而是通过权衡利弊来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
比如,在购物时,我会更加注重商品的性价比,而不是盲目地追求低价或者品牌。
这种边际思考的方式让我的生活更加理性、高效。
其次,经济学思维让我更加注重长期利益。
在书中,作者通过许多案例告诉我们,经济学思维要求我们考虑长期利益,而不是只顾眼前的利益。
这种思维方式让我更加注重未来的规划和发展,不再只是满足眼前的欲望,而是更加注重长期的收益和利益。
比如,在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个人的职业规划和发展,而不是只关注眼前的薪水和福利。
这种长远的思考方式让我更加有远见,更加注重未来的发展。
另外,经济学思维还教会了我如何理性地分析问题。
在书中,作者通过许多案例告诉我们,经济学思维要求我们用数据和事实来分析问题,而不是凭空臆测或者情绪用事。
这种理性的思考方式让我更加客观地看待问题,不再被情绪左右,而是通过理性的分析来做出决策。
比如,在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数据和事实的支持,而不是只凭感觉或者主观判断。
这种理性的分析方式让我的决策更加科学、准确。
最后,经济学思维还让我更加注重效率和效益。
在书中,作者通过许多案例告诉我们,经济学思维要求我们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而不是只顾眼前的投入和产出。
这种效率的思考方式让我更加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不再浪费时间和精力,而是更加注重效益和成果。
比如,在学习中,我会更加注重学习方法和效率,而不是只顾眼前的付出和成绩。
这种效率的思考方式让我的学习更加科学、高效。
《地理学的新思维》读后感
《地理学的新思维》读后感
《地理学的新思维》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籍,通过作者对地理学的重新思考和理解,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启示和思考。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对地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有了新的启发。
首先,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地理学的新思维,强调了地理学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地理学不仅仅是研究地理环境和自然地理现象的学科,更是研究人类与环境、空间和地域之间关系的学科。
通过对地理学的重新思考,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地域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应对全球性挑战和问题。
其次,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地理学的新范式,即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传统的地理学研究往往局限于描述和解释地理现象,而新思维的地理学强调跨学科合作和综合分析,通过整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知识,来探讨地理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
这种新的研究范式不仅拓展了地理学的研究领域,也为解决复杂的地理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地理学的魅力和重要性。
地理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理解世界的方式。
通过地理学的新思维,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更好地把握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从而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提供更好的参考和指导。
总的来说,读完《地理学的新思维》让我对地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让我对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有了新的启发。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地理学的著作,更是一部启发人们思考和探索的著作。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本书,从中获得启示和启发,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经济地理学读后感
读《经济地理学》有感金融1207 王军 2120122973经济地理学作为地理学中人文地理的一支,由于其研究对象为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与其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特殊性,一直与经济学保持着高度的相关性。
同样在经济学中也有着与地理学科相关联的学科——区域经济学。
经济地理学这本书的内容我们可以将其花划分为5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介绍这个学科的历史与概况、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以及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经济活动区位的基础概念、影响因素和不同产业部门、不同经济单位的区位选择、理论及其发展。
第三部分则是以单一区域为着手点,分析了经济活动所依赖的区域的机构、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不同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
第四部分立足当下,以经济全球化研究对象,着力分析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特点、影响因素以及经济全球化下的产业发展分析和区域影响。
第五部分主要阐述的是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的研究手法与最新的进展。
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发现很多的知识点都是与我们平时所学的宏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金融学课程息息相关。
这些知识点主要体现在本书的第二、三部分。
在此就不再对第一四五部分进行探讨感悟,针对第二、三部分也选取部分内容做自己学习之后的探讨。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各种经济活动中的要素对区位都有着相应的影响。
这些要素必然包括熟知的土地、原材料、能源、资本、劳动力、技术与知识。
如果用经济学的原理来简单说明的话,我们可以选取著名的柯布-道克拉斯生产函数来说明:Q=f(L,K)=A * L^α * K^βQ为制造业产出、L为劳动量、K为固定资本量,A、α、β均为常数,且都大于零,同时α+β=1。
同时区域环境和交通作为两个去经济活动区位最为显著的影响因素,我们可以在分析某特定的经济活动是从这两者出发。
区域环境包含着自然环境、市场环境、产业环境、政策环境等小类。
而交通不仅要从便捷程度、运输成本反面来考虑也要考虑到如今的技术对交通选择的影响,在知识经济时代这些因素或多或少都有着不小的改变。
经济地理心得
经济地理心得经济地理学课程总结在一学期的学习中我了解到了《经济地理学》这是一门课程专业性很强,但同时《经济地理学》在生活中的利用十分广泛,在拥有专业性的同时也有着“亲民性”。
在这一门课中,我不仅能学到许多的专业知识,了解了地理与经济的紧密联系,本书以20世纪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为脉络,从经济活动主体的区位、经济地理区域分析、经济活动全球化和经济地理新发展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当今经济地理学的理论问题,并注意与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实践相结合,注意经济地理学的方法和技术介绍,是一本与发达国家经济地理学教育接轨的教材。
当然,这是一本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学习起来应该缺乏趣味性,比较无聊的,但是老师讲的课,通常都与实际联系起来,给我们讲了许多与课本有关的趣味性知识,使课堂没有那么的沉闷,感觉上这一节非常舒服,非常的有趣,不会说上这堂课太无聊了不去上了,从来就没有这一种想法。
当然,这一种方法既便于我们理解教材,对课本上的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便于我们掌握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在学习中我们知道了经济地理学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系统为中心内容的一门学科,它是人文地理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包括经济活动的区位、空间组合类型和发展过程等内容。
以生产为主体的人类经济活动,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整个过程,是由物质流、商品流、人口流和信息流把乡村和城镇居民点、交通运输站点、商业服务设施以及金融等经济中心连结在一起而组成的一个经济活不同空间尺度的环境变化和环境问题,成为改变自然环境最主要的动力。
这种学科特性使经济地理学最有资格成为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研究的纽带和各类空间尺度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基础。
应该承认,离开对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规律的认识,也就无法正确透视各种空间尺度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因此,在摆脱单纯追求经济(GDP)增长的发展观之后,经济地理学越来越显示出其具有重大价值的研究视角,可以为塑造新的发展观做出重要贡献。
此外,由于经济地理学长期以来对区域问题的综合性研究,这门学科也在社会经济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国土开发、区域发展和区域规划、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重大项目的战略布局等领域。
经济学思维读后感
经济学思维读后感经济学是一门关于资源分配和利益最大化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通过学习经济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上发生的各种经济现象,并且可以运用经济学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
《经济学思维》这本书,深刻地阐述了经济学思维的重要性,并且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分析,让读者更好地理解经济学思维的本质。
首先,书中强调了经济学思维的核心是理性思考。
在面对各种经济问题时,我们不能被情绪所左右,而是要通过理性的思考来分析问题,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
例如,当我们面临消费选择时,经济学思维告诉我们要通过成本和效益来权衡,而不是被广告和促销所左右。
只有通过理性的思考,我们才能做出更好的决策。
其次,书中还介绍了边际分析的重要性。
边际分析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告诉我们要考虑每一项决策对最终结果的影响。
例如,当企业决定生产的数量时,要考虑每一单位产品的成本和收益,以确定最优的生产量。
通过边际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决策的影响,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市场机制的重要性。
市场机制是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它告诉我们通过市场交易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资源配置的信号,通过价格的变动,资源会自动流向需求最大的地方。
因此,要想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就需要依靠市场机制。
通过学习经济学思维,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机制的运作规律,从而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
最后,书中还介绍了风险与不确定性的处理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面临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如何应对这些风险和不确定性,是经济学思维的重要内容。
书中介绍了各种风险管理工具和不确定性处理方法,如期权、期货等,通过这些工具,我们可以更好地规避风险,应对不确定性,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通过阅读《经济学思维》,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经济学思维的重要性。
经济学思维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自己的经济学思维,通过理性思考、边际分析、市场机制和风险管理,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实现自己的目标。
刘卫东《经济地理学思维》读后感
在阅读了刘卫东的"经济地理思想"后,我对经济活动与空间格局的相互通联有了更深的了解。
刘卫东全面概括了经济地理,他的著作为我提供了宝贵的见解,说明该学科是怎样随着时间演变的,在当今全球化世界中的相关性。
我从这本书中获得的重要见解之一是,必须了解经济活动的地理背景。
刘卫东强调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如何受到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和政府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这使我从新的角度看待经济发展是如何不仅由市场力量,而且由一个区域的物质和人文地理所决定的。
美国硅谷的崛起就是一个例子。
该地区作为技术创新中心的成功不光是苹果公司和谷歌等主要公司的存在,也是有利的地理环境的结果。
接近顶级大学、支持性管理框架和创业文化,都对将硅谷塑造成今天的样子发挥了作用。
刘卫东关于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的讨论使我意识到考虑经济发展中区域差异的重要性。
并非所有区域都有平等机会获得资源和机会,了解空间不平等对于制定有效的经济政策至关重要。
这使我认识到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性以及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解决差距的必要性。
刘卫东探索经济地理学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全球化对经济活动空间形态的影响。
该书对全球化如何重新塑造生产、贸易和投资的地理格局以及如何导致全球城市和经济走廊的出现提供了细致的了解。
这次讨论扩大了我对经济地理如何不仅涉及研究地方和区域经济的理解,而且也涉及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的相互通联。
刘卫东的"思考经济地理"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读物,加深了我对地理与经济学之间复杂关系的理解。
这本书扩大了我对经济活动如何受空间背景影响的看法,以及经济地理如何在塑造区域和国家发展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任何有兴趣全面了解经济地理及其在当今相互关联的世界中的相关性的人。
《经济地理学》读后感
人文地理学论文——《经济地理学》读后感姓名:***学号: ***班级: ***《经济地理学》读后感20世纪50年代以后,受前苏联自然科学体系的影响,人文地理学逐渐被经济地理学取代,直到1979年才提出复兴中国人文地理学。
之前我对于经济地理学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其是人文地理学的一大分支学科,是借助区位分析和数量方法迅速发展起来的这一层面。
读完李小建的《经济地理学》以后,我对经济地理学有了一定深层次的认识。
20世纪上半叶,经济地理学发展中的最重大事件当属经济活动区位论的引入。
这些主要侧重微观分析区域内的单体企业(农场、工厂、商业点)的区位论,包括1826年杜能提出的农业区位论,1909年韦伯的工业区位论,1933年克里斯泰勒的以商业为中心的中心地理论等。
20世纪下半叶,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尺度有了进一步拓宽:从区域内转向区域间,从一个区域转向多个区域。
相应的理论也有了进一步发展,包括佩鲁的增长及理论,赫希曼的极化—涓滴理论,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理论等。
阿兰·斯科特在《牛津经济地理学手册》的第二章:经济地理学的伟大的半个世纪,写道:“在过去的五十年间,经济地理研究在概念的洞察力、方法论提升、经验知识、有效政策制定,尤其是在重要的评述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这是该书作者在对20世纪下半叶经济地理学的全面回顾后作出的结论。
感想一:区位选择与空间差异性人们需要做区位选择是经济地理学一切问题的出发点,这源于地理学的3个W(what, where, why),即何事发生在何地,以及为什么。
对于经济个体而言,个人要选择居住地点,单个厂商要选择厂,跨国公司要在多个国家选择多个厂址;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基础和服务设施需要选择场地,交通线需要决定走向和穿越的居民点;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普遍存在,是选择在落后地区重点投资还是放任自流,这就需要权衡和选择;从世界的范围来看,国家的投资和贸易重点选择在什么地区也是十分重要的。
地理思维教学心得体会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地理思维教学模式。
以下是我对地理思维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地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采取了以下措施: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地理学科涉及面广,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多个领域。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创设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科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中国地形”时,我以我国地形图为基础,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我国地形的特点。
2. 融入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
地理学科具有直观性、动态性等特点,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图片、视频、动画等融入课堂,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3. 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度。
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例如,在教学“我国气候”时,我组织学生进行气候观测,让他们亲身体验气候的变化。
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观念是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在地理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具体措施如下:1.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工具,通过观察地图,学生可以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联系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观察地图,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
2. 开展地理模型制作活动。
地理模型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理事物。
我组织学生制作地球仪、地形模型等,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地理空间。
3.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
GIS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地理数据,提高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利用GIS技术分析地理现象,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
三、强化区域认知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科的重要核心素养之一。
在地理教学中,我注重强化学生的区域认知,具体措施如下:1. 比较不同区域的特点。
学经济地理学的心得体会
学经济地理学的心得体会学习经济地理学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深入了解了地理与经济之间的密切关系和相互影响。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不仅理论水平有了明显提升,而且对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和空间特征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下面是我对学经济地理学的心得体会。
首先,学习经济地理学让我意识到地理因素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地理环境、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都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通过学习经济地理学,我了解到某些地理特征可能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而某些地理特征则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例如,沿海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便利,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国际贸易,从而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内陆地区由于交通不便和资源短缺等地理因素,可能限制了其经济发展的速度。
其次,经济地理学让我了解到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和空间结构。
通过学习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案例,我清楚地看到了全球范围内的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以及这种差距的原因。
经济地理学让我认识到,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往往与其地理环境、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等有密切关系。
例如,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有着发达的工业和采矿业,而地理条件较为恶劣的地区则可能更依赖农业和旅游业。
这种空间分布的差异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经济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此外,学习经济地理学也让我认识到经济发展不仅仅是一种单方面的经济增长,还需要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的社会影响。
学习经济地理学使我意识到经济发展需要在环境、社会和经济之间取得平衡。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应只看经济的增长速度和规模,还要考虑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等问题。
这对于我今后从事经济研究和决策的思考角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最后,学习经济地理学也让我充分认识到地理因素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地理因素不仅影响经济发展,同时经济发展也会改变地理环境和地理格局。
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地理演化理论,它研究了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双向互动关系。
中国经济地理收获和体会
中国经济地理收获和体会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领土和多样化地理环境的国家,这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机遇。
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经济地理学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收获和体会。
中国经济地理学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对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深入了解。
中国地域辽阔,东西横跨五个时区,南北跨度也很大。
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自然资源和发展条件,这导致了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特色产业的差异。
通过研究中国经济地理,我们可以了解到东部沿海地区的制造业和外贸发展,西部地区的资源型经济和农牧业发展,以及中部地区的交通和物流发展等。
这些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制定区域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中国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还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一些地区出现了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中国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发现,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过于依赖资源消耗和重工业,而忽视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这些问题的存在给中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通过研究中国经济地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这些问题的本质,提出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促进经济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还为我们提供了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和借鉴。
中国是一个拥有众多发展中国家特征的国家,其经济发展模式和经验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研究中国经济地理,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在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这些经验和教训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中国经济地理学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深入了解,揭示了其中的问题和挑战,并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继续加强对中国经济地理的研究,深化对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经济地理学,思维,教学]谈如何让空间思维贯穿高等经济地理学教学
谈如何让空间思维贯穿高等经济地理学教学【摘要】随着经济学对空间的关注,经济地理学课程除了在地理学开设外,许多高校的经济学、金融、物流等专业也开始讲授这门课程。
空间思维的形成是高等学校经济地理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本文试图通过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理论视角对比、经济地理学的空间分析框架和研究主题来阐明在经济地理学教学中应贯穿的地理思维模式,让学生形成空间感知、空间思维,并形成观察和解释经济地理格局的思维习惯和分析能力。
【关键词】空间思维经济地理学教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无论是经济学家还是地理学家都开始重新审视经济发展中的空间问题。
虽然两者之间有较大的差别和争论,但都引起了人们对于经济地理学这门学科的关注。
与此相应,在一些大学,除了地理专业,经济学、金融、物流等专业也开始开设经济地理学课程。
应该说这些专业学生具有一定的经济学基础,但是教学中发现,地理空间是一个让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甚至经济地理学被认为是讲那里有什么的课程,并没有认识到它是一门学科,有独特的理论视角来分析经济问题。
在此背景下,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使得学生理解地理空间及其与经济的关系,是经济地理学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视角差异:空间感知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对经济过程分析有本质性差异,通过这种差异的分析可以揭示地理空间对经济过程的作用,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空间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1、经济学的假设:空间是光滑的占主流的正统经济学理论通过一系列假设把经济世界均质化了,没有把空间因素考虑到经济发展过程中。
首先,经济运行是有序的、合理的。
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动是为了实现效益最大化。
这些行动汇集起来,宏观上就表现出一定的基本规律,其中最基本的就是供求定律,在市场自发调节下,一方面会使需求者压低价格来得到他要购买的商品量,另一方面,又会使供给者减少商品的供给量,最终买卖双方之间实现平衡。
尤为重要的是这些过程在所有地理情境之下都将以同样的方式运行,不存在空间差异。
经济地理学学习心得(2020新)
经济地理学习心得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的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
它是一门专业课,经济地理学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同时它还具有贴近生活的特点。
在这门课程中,我不仅可以学到很多专业知识,还可以了解到地理与经济的密切关系。
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过程在20世纪为背景,从经济活动主体的位置,分析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和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从各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经济地理学的理论问题,并注重结合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实际情况,关注经济地理学的方法和技术。
当然,这是一个理论知识要求很强的学科。
它其实是缺乏乐趣和枯燥的,所以在学习时,我还是更多的去结合实际,这样才不会使学习的过程枯燥,而是变得更加有趣一些。
这种方法便于我理解课本,对课本中的理论有更深入的理解,也便于我掌握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在研究中,我们知道经济地理学是人类经济活动地域系统的一门学科。
它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包括经济活动的区位、空间组合的类型和发展过程。
以生产为导向的人类经济活动,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主要过程是货物、商品、人口和信息流把城乡住区、运输地点、商业服务设施和金融经济中心相互联系组成的经济活动体系。
这一系列的经济活动是在特定的地区进行的。
因此,从地理学的角度研究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过程已成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
经济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取决于研究对象的客观性质,经济地理学的学科性质有三种观点,一是经济地理学属于社会科学,因为产业布局规律是一种社会现象。
二是经济地理学属于自然科学地理学中的技术经济科学的一个分支,因为经济地理学的对象是客观的经济环境,特别是生产力的地理组合。
三是经济地理学是介于自然、技术和经济之间的边缘科学,因为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发展受到这三个因素的制约,大多数学者同意第三种观点。
我们学习了解到了地域性是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特征。
地域指的是地表的面积多大,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必须在一定的地域内实施,即地域性。
中国经济地理学习心得
中国经济地理姓名:班级:学号:中国经济地理学习心得经济地理学是以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系统为中心内容的一门学科,听说是人文地理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包括经济活动的区位,空间组合类型和发展过程等内容。
经济地理学中的人的关系是自人类开始就已存在的客观关系,对这种关系,人类早就有各种认识。
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的“货值列传”一章,可说是一片具有开创意义的经济地理著作。
此后,历代史书中都有《食货志》和《地理志》的内容,包含了重要的经济地理史料。
而本学期我也开始了对中国经济地理的初步学习。
中国经济地理主要介绍的就是中国经济发展带有全国性意义的重大问题,机器解决途径,包括自然环境、人口、水资源、土地与粮食、能源、工业发展与布局、交通运输与通信及城市化8各方面的问题。
自然环境泛指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气相,固相和液相三种物质交界面的自然界。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它对人类社会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双方的关系将趋向复杂化。
自然资源有着很多的方面,我们所学到的水资源,土地,能源都是自然资源的组成之一。
而人口以及工业的发展与布局也受着自然资源的直接影响,交通与通信及城市化也受着他的间接影响。
可以这样说,自然资源就是我们所有的经济发展的基础,而且是唯一的基础。
从小我们就被教导说我国地域辽阔,地大物博,也就是说中国的自然资源是十分丰富的。
中国是世界上河流和湖泊众多的国家之一,水资源,居世界第一位;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四位;中国现有草地面积40000万公顷,其中可利用的草地31333万公顷,是世界草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仅陆栖脊椎动物就有2000多种,占世界陆栖脊椎动物的9.8%;由于中国自然条件复杂,所以植物种类很多,仅木本植物就达30000多种,其中乔木有2800多种,几乎具有北半球的全部植被类型;中国矿产资源丰富。
中国经济地理课心得体会
中国经济地理课心得体会在学习中国经济地理课程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经济地理特点十分丰富多样。
中国的经济地理无论从东西部差异、沿海内陆差异以及城乡差异等方面都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和发展特点。
以下是我对中国经济地理课程的心得体会。
首先,中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差异明显。
在学习中国经济地理课程时,我了解到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经济总量较大,并且更加现代化。
而西部地区经济相对滞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主要原因在于东部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沿海地区有利于对外开放,交通便利,资源丰富,以及较为发达的基础设施等。
而西部地区地势复杂,交通不发达,资源相对匮乏。
这使得东部地区更容易吸引外资,发展制造业和贸易业,并且形成经济集聚效应。
而西部地区则更加依赖于农牧业以及资源型产业,发展受到较大限制。
其次,中国沿海和内陆地区的经济差异也很明显。
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自然港湾,具备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和交流的条件。
我了解到沿海地区集聚了大量的外资和外国企业,发展了制造业、贸易业和服务业等。
与此相反,内陆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利,交通不便,往往发展受限。
然而,在学习中国经济地理课程时,我也了解到近年来,内陆地区通过发展交通和基础设施,积极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逐步实现经济转型和发展,加强与沿海地区的联系,形成内外联动。
此外,中国的城乡差异也是我在学习中国经济地理课程中的体会之一。
城市地区一般具有高密度、高集聚、高商品流通速度和高消费能力等特点,集聚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发展了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
而农村地区则相对较为落后,农业主导,缺乏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
城乡差异一直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然而,在学习中国经济地理课程时,我了解到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通过学习中国经济地理课程,我深刻感受到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国家,其经济地理特点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经济学思维读后感
经济学思维读后感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决策制定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通过学习经济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社会现象,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在读完《经济学思维》这本书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经济学思维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首先,经济学思维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资源的稀缺性和选择的成本。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比如在购物时我们需要考虑价格、品质、需求等因素。
经济学思维告诉我们,资源是有限的,我们的选择是有成本的,因此我们需要权衡各种因素做出最理性的决策。
这种思维方式不仅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企业和国家。
企业需要考虑成本和效益,国家需要考虑资源配置和社会福利。
经济学思维让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选择的重要性,以及选择所带来的后果。
其次,经济学思维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市场机制和竞争的重要性。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它通过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通过学习经济学,我们可以了解到市场是如何通过供求关系来决定价格,以及如何通过竞争来激发创新和提高效率。
经济学思维告诉我们,市场是一种自发的机制,它可以自动调节资源的分配,实现最优化的结果。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市场机制,鼓励竞争,减少干预,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
最后,经济学思维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风险和不确定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面临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比如投资风险、就业不确定性等。
经济学告诉我们,风险是不可避免的,我们需要通过风险管理来降低风险,同时也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来获取收益。
经济学思维让我们能够更加理性地对待风险和不确定性,通过分析和决策来应对各种挑战。
总的来说,经济学思维是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分析社会现象,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通过学习经济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资源的稀缺性和选择的成本,更好地理解市场机制和竞争的重要性,更好地理解风险和不确定性。
经济学思维不仅适用于经济领域,也适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经济地理学思维》一书心得
上周老师给我们推荐了几本关于区域经济学的书籍,我选择了刘卫东教授的《经济地理学思维》这本书,看了这本书让我更好地了解了地理经济学的相关知识,从而有利于我更深入的学习区域经济学。
这本书让我知道了经济地理学主要把研究对象放在特定历史阶段以及特定空间尺度来进行观察研究的,它是一门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这本书通过对一些关于经济地理学的思维模式及其构成要素的介绍,从而为我提供了一些经济地理学的观察视角,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知识。
这本书的作者刘卫东教授主要从事经济地理学发展的研究,尤其对中国区域发展问题和经济地理学国际前沿议题的颇有研究。
刘教授还身担重职,现任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人文地理与区域发展研究部副主任,世界地理与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同时兼任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可以说刘教授在地理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发展等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由此不难看出在《经济地理学思维》这本书中对区位法则以及空间分异空间结构方面的清晰思路以及独到的思维框架。
刘教授已主持或参与科研课题49项,其所承担的科研项目主要包括: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及到2020年中长期发展思路研究、经济地理学方法研究、区域可持
续发展技术支撑平台建设等。
有这些项目可看出刘教授对可持续发展技术的建设与支持,在这本书的地方综合一章提及的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之后刘教授又对区域发展进行了综合的分析。
这些也体现了他一直以来所致力于对区域发展问题的研究。
《经济地理学思维》这本书刘教授先从对经济地理学的概念定义以及所研究的对象特点等先让我们对经济地理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接着作者主要从区位和空间两个方面将地理区位与其所在空间上的经济价值巧妙地结合向我们介绍。
作者通过以不同的尺度来解读空间分布,以经济地理学综合的分析视角,让我对人类和其生活的环境、生活的社会,以及不同类型现象间的联接和关系有更深一层的了解。
最后作者以地方综合的思维方式对区域发展进行综合分析,让我知道了经济地理学在社会实践中,尤其在国土开发、区域的发展和规划、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重大项目区域布局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让我深刻意识到了学习地理经济相关知识的必要性。
之所以选择这本书,就是为了学习刘教授通过长期研究所形成的一套对地理经济学的“立体”思维框架。
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将所遇到的具体实践问题及实践案例带到这种思维框架中思考,并学习利用相关知识来解决实践问题。
从而不断培养自己的立体思维模式。
通过这本书让我知道了经济地理学的一些观察世界的视角,在刘教授所搭建的“立体”思维框架的基础上跟着老师继续学习
积累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总的来说这本书对于我以后学习及对经济地理学的理解提供了不少帮助。
让我学习到了经济地理学的综合思维和立体思维,以便于我将这种思维运用到以后对地理经济学的学习中,来帮助我更容易地理解更好地把握其研究的方面及脉络。
这本书拉近了我对地理经济学的了解,相信能够更好地指引我以后的学习。
姓名:何嫣然
学号:20141119
班级:经济学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