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礼貌原则的差异

合集下载

试析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对比差异

试析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对比差异

试析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对比差异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

任何生活在两种不同文化中的人,都会感到不同文化的人说话方式会有很大的差别,要掌握两种不同的语言,必须掌握两种文化。

只有跨越文化障碍,才能做到交际的得体与妥当。

礼貌作为人们交际活动的基本准则,是实现人与人之间成功交际的基本条件,是维系人际和谐的工具和手段,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而语言就是表达礼貌的重要手段。

1 礼貌原则概述美国语言学家Grace1967年提出了“合作原则”。

他把说话者和听话者在会话中共同遵守的原则概括为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

合作原则是我们平时谈话时通常都要遵守的语用规则。

20世纪8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Leech在Grace“合作原则”的基础上,从修辞学,语体学的角度出发,在其《语用学原则》一书中提出来著名的“礼貌原则”,弥补了合作原则在解释间接会话含义时的不足。

Leech指出,礼貌原则完善了“会话含义”学说,解释了合作原则中无法解释的问题。

因此,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是互为益补的关系,礼貌原则可以“援救”合作原则。

Leech将礼貌原则划分出六类。

(1)得体准则:减少表达有损他人的观点。

(2)慷慨准则:减少表达利己的观点。

(3)赞誉准则:减少表达对他人的贬损。

(4)谦逊准则:减少对自己的表扬。

(5)一致准则:减少自己与别人在观点上的不一致。

(6)同情准则:尽量减少双方的反感,增加双方的同情。

礼貌原则核心内容为:尽量使自己吃亏,而使别人获利,以取得对方的好感,从而使交际顺利进行,并使自己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在这六条准则中,得体原则是最根本的一条。

因为得体原则用于指令,而指令是各种语言行为中最需要讲究礼貌,也是最能体现礼貌的一种行为。

礼貌地使用语言就意味着得体地使用语言。

这六项准则互相作用的社会目标是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礼让。

也就是说说话者说话时利他程度越高,多把好处给对方,话语就越有礼貌,礼貌程度就越高。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学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学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学研究跨文化交际是指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沟通和交流。

语用学则是研究言语行为和交际行为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学研究。

一、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差异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语言的使用方式、语境的理解以及言语行为的规范都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涉及到词汇、语法、句式等方面。

例如,英语中使用直接表达的方式来表达意见是被接受的,而在一些东方文化中,使用间接表达的方式更为常见。

二、语用学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1. 礼貌原则在不同的文化中,对于礼貌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也存在差异。

语用学家关注的一个重要概念是"面子"。

在某些文化中,为了保护和提升自己和他人的面子,人们可能会使用更为委婉的措辞,避免直接拒绝或批评。

此外,对于请教和请求帮助的方式,也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差异。

2. 非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语用学研究了非语言行为与言语行为之间的联系。

例如,不同的文化对于眼神接触、身体姿势和空间距离的理解也存在差异。

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并尊重对方的非语言行为,有助于顺利进行沟通。

3. 指代和谈话主题在跨文化交际中,指代的方式和谈话主题也存在差异。

有些文化更加注重与他人的关系,可能更倾向于使用直接的、人称代词来指代对方。

而另一些文化则更注重身份和地位,在使用代词时可能更加复杂。

谈话的主题也可能会因为文化差异而产生冲突或误解。

三、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问题在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问题时,有一些策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不同的文化。

1. 学习和了解他人的文化通过学习并深入了解他人的文化,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在语用方面的偏好和规范。

这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研究资料以及与外国友人的交流来实现。

2. 改变语言使用方式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需要意识到自己的语言使用方式可能会受到文化的影响。

在与其他文化交流时,适当地调整自己的语言使用方式,尊重对方的习惯和规范,有助于更为顺畅地沟通。

礼貌原则与跨文化交际

礼貌原则与跨文化交际

2007年第31期周刊的关系。

“和”:品茶叙情,使人际关系更加融合、亲和,调整人们的关系向良性方向发展。

古人云:“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顺气成像而和乐兴焉。

”“敬”:相敬如宾,互致友情,形成精神文明风尚。

“清”:清目、清心、清神。

“寂”:六根清静,调节情绪,帮助你从日常生活中的烦念中解脱出来。

在今天的日本,高层建筑鳞次栉比,现代化的浪潮和生存压力时刻冲击着每一角落和每个人的神经,为了寻求精神和心灵上的安定,必然需要一个静谧的世界,这其中很有点“大隐,隐于市”的味道。

而茶道的和、敬、清、寂,也正是能让烦乱的都市人在短暂的时间内回复自我,以获取明天的生命活力,这既是日本茶道的内涵和精神所在。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层次复杂、内容丰富,而日本茶道却自成体系,有其严格的程式。

但是总的来说都是取茶的清心、静心、养神、健脑等含义,应该说都是健康向上的。

有学者认为,日本的茶道与中国的茶道有渊源的关系。

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主要有以下几点明显区别:1.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儒、道、佛为一体,三者之间多为互相补充、较少有相互抵触,因此中国的茶文化内容才变得博大精深,丰富异常,无论哪个层次、哪个方面都可以做出宏篇大论来。

而日本茶道则主要反映中国禅宗思想,当然也融进了日本国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识。

中国人“以茶礼人”、“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这四条都是通过饮茶贯彻儒家的礼、义、仁、德等道德观念以及中庸和谐的精神。

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公开申明的“茶禅一位”,吸收了中国茶文化思想的部分内容,并且规劝人们要和平共处,互敬互爱,廉洁朴实、修身养性。

2.日本茶道强调的是通过品茶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强调宾主之间有一种高尚精神。

典雅仪态和双方间的融洽关系,它着重于礼仪;中国茶文化则更崇尚自然美、随和美。

日本茶道主要源于佛教禅宗,提倡空寂之中求得心物如一的清净之美是顺理成章的。

它却又过分拘泥于“四规”、“七则”的形式,打躬静坐,使人很难感受到畅快自然。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原则的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原则的差异
下:
1 .尊重是指你要尊重别人, 欣赏别人,你要顾及别人的
面子, 尊重别人的社会地位。

( 一)英语文化中的礼貌原则
在英语文化中, ec 在对合作原则进行批判发展的基 Le h 础上提出了礼貌原则,是对合作原则 的必要补充。它和 “ 合作原则”相辅相成地运用于人们的 日常交际中,对语 言的使用有很广泛的描述力,是人们在会话中尽力遵守和 维持的策略。Leh(93 ec 18)认为,“ 在一种文化中被认为 是正常的礼貌用语或行为,在另一种文化中却被认为是无 礼的。 eeh的礼貌原则共包含六条准则,具体如下 : ”L c 得体准则 (at ai 。尽量少让别人吃亏;尽量多 Tc M x m) 使别人受益。 慷慨准则 (ee sy am 。 Gnri x ) 尽量少使自己 otM i 得益;尽量多让 自己吃亏。赞誉 准则 ( pr ao a— Ap btnM o i x i) m 。尽量少 贬低 别 人;尽量 多 赞 誉别 人。谦 虚 准 则 ( oetM i) M ds a m 。尽量少赞誉 自己;尽量多贬低 自己。一 y x 致准则 ( g e et ai 。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尽量 A r m n M m) e x 增加双方的一致。同情准则 (y pt ai) Sm a y x m 。尽量减少 hM 双方的反感; 尽量增加双方的同情。 ( 二)汉语文化中的礼貌原则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 也是一个由来已久的礼仪之邦。因此 , 日国 (90 顾 19 )就
中图分 类号 :G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0 - 8 5 (0 8 6 0 0 2 62 0 8 3 0 20 )0—0 7 —0
在现代社会,随着国际交往的1益加强,跨文化交际 3 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英汉礼貌原则是跨文化交际 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由于在不同文化中,礼貌原则存 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就影响到了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展开。 因此,本文就英汉两种文化下的礼貌原则的特点分别做出 了阐述,对两种礼貌原则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对比,并在此 基础上对英汉礼貌原则所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英汉礼貌原则的特点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多文化背景下,我们必须把握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以便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效沟通。

通过尊重和尊重的礼貌原则,人们才能获得彼此的尊重,促进良好的沟通,实现文化交流的真正目的。

礼貌是一个多级的概念,它包括言语方面的礼貌和行为方面的礼貌。

言语礼貌表示出与他人交往时的客气,包括改变口吻、选择合适的词汇和礼貌地表达思想和感情等。

行为礼貌,则是指与他人接触时应该使用的礼仪,如礼貌的微笑、礼貌的身体语言、客气的手势等。

在跨文化交际中,实现良好的沟通和尊重彼此的文化,尊重彼此的文化,很重要的是要遵循一定的礼貌原则。

首先,要接纳彼此的文化差异,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社会文化。

跨文化交际的双方应该坚持和平、平等、尊重、理解和互助的原则。

其次,要礼貌地表达,不说伤人的话,不违反彼此的文化价值观,避免出现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等现象。

此外,要尊重彼此的隐私,在谈话中不采取侵犯性的行为,例如问不相关的私人问题,并且尊重彼此的说话时间和观点。

跨文化交际不仅关系到双方的文化交流差异,而且还关系到双方之间的信任和理解,达到双赢的目的。

因此,对于双方来说,要坚持遵循礼貌原则,不断提高自身文化背景知识,以便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更好地发挥跨文化交际的作用。

总而言之,礼貌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要素,它不仅可以增强两个
不同文化的交流,而且还可以增加相互尊重和信任。

我们要坚持尊重和礼貌的原则,以免损害他人的感情,破坏文化交流的核心价值。

试论跨文化交际中礼貌原则的差异

试论跨文化交际中礼貌原则的差异

3西方 的礼 貌 原 则
早 在 20世 纪 80年 代 , 国 著 名 的语 言 学家 利 奇 ( ec ) 英 L eh 就 从 语 用 学 的 角 度 对 交 际 活 动 中 的礼 貌 原 贝 重新 进 行 了 归纳 和 分
类 , 认 为 礼 貌 原 则 应 由得 体 、 慨 、赞 誉 、谦 虚 、一 致 稻 同 情 他 慷
2汉语 中的礼 貌原 则
中 国 素 有 “ 仪 之 邦 ” 称 华 文 化 经 过 了 数 千 年 的 变 革 礼 之 中
赞扬 ;
( 谦 虚 准 则 : 量 减 少 对 自 己 的 表扬 , 量 增加 对 自 己 的 4) 尽 尽
贬低 :
和 沉淀 有 着 自己 独特 的 韵 味 ,也 形 成 了 有 中 国 特 色 的道 德 规 范 和 礼貌 原 剐 。 北 京 外 国 语 大 学 教 授 顾 日 国曾 对 汉 文化 的礼 貌 性 傲 过 系 统 研 究 。 在 他 的《 貌 、 用 与 文 化 》 1992) 书 中 总 并 礼 语 ( 一
行 ” 重视。 的
文 章 编 号 :6 3 2 ( 0 ) 3 0 2 - 2 1 7 - 1 2 1 0 - 2 3 0 1 1 1
l概 述
语 言作 为 人 类沟 通 的 主 要 交 际 手 段 ,在 人 类 发 展 的 历 史 上 起着极 为重要的作用 , 而礼 貌 作 为 文 明 的 产 物 和 标 志 人 类 的 对
对他人的同情。
准 则 , 认 为 汉 文 化 中 的 丰 貌 原 包括 以 下几 个 方 面 : 他 L
1 呼 准 则 。即 用 适 当的 称 呼 指称 对方 。它 不 仅 有 提 示对 方 . 称
4中西 礼 貌原贝 比较 q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跨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普遍,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出来。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是跨文化交流的基础,可以确保有效的沟通,从而促进跨文化交流的成功。

本文将详细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

首先,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应该尊重多种文化,尊重他人的文化习俗。

一种文化可能在某种情况下是很普遍的,但也有可能会在另一种文化中被视为失礼或不可接受的。

举个例子,中国传统礼节中的鞠躬,在很多地方都被视为尊敬和恭敬的表现,但在一些文化中,比如英国,这种表现可能被视为不是很正式的表示方式。

因此,人们应该尊重不同文化中的习俗和礼节,而不是对其他文化中的习俗和礼节持批评态度。

其次,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需要谨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对一些观点可能持不同的态度,比如一些观点可能在一些文化中被接受,而在另一些文化中会被视为不恰当或不尊重他人。

因此,人们应该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要小心谨慎,以确保不会冒犯到任何一方。

此外,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应该多问多听,尽量不要过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了解他人的文化历史和习俗,让自己更了解他人,也可以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效率。

只有了解他人,才能更好地进行有效的沟通,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最后,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是无处不在的,不仅仅是跨文化交际中使用的原则,在生活中也是如此。

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应该更加注重这些礼貌原则,这样才能确保有效的沟通,有效地建立双方之间的关系。

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达到跨文化沟通的最大效果。

综上所述,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是极其重要的。

尊重多种文化,谨慎表达观点,多问多听,以及尊重他人都是有效的跨文化沟通准则,也是一个有效的礼貌原则。

只有遵守这些原则,人们才能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流,促进跨文化交流的成功。

浅析礼貌原则在英汉跨文化交际中的日常运用

浅析礼貌原则在英汉跨文化交际中的日常运用
认为不能完 全涵 盖会话 中的各种形式 。因此英 国学者 利奇
在 中国文化中礼貌价值观念 的具体形式 是 “ 。 礼” 也就
是 “ 知书达理” 。中国人在交际 的过程 中往往也 注重 面子 的
( e h 从社会 心理 学角度对合作原则做 出了补充 ,提 出了 Le ) c
系统的礼貌原则 ( oi ns r c l) P le esPi i e 。这样合作原 则与礼 t np 貌原则相辅相成 ,共同制约着人们的会话 活动。礼貌原则包


英汉两种文化 的礼貌原则对 比
在英语语用 学研究 中 , 对礼貌的认知是 与间接语 言的使 用 密切相关 的 。在一 定程度上 ,间接与委婉的表达 被认 为是
礼貌的 。95 1 年格莱斯 ( f e提 出了合作原则 ( o pr i 7 G c) i C oe t e av Picp ,C 。 r il P) 解释 了交 际中会话含义是如何产生的 。这一 n e
维普资讯
第 l 3卷 第 3期 20 0 6年 6月
琼州 大 学 学报
Ju a o in z o nv ri or l f o gh u iesy n Q U t
、 1 3 r .1 .No 0 .3 J n .2 0 u e 0 6
浅析礼貌 原则在英汉跨 文化交 际中的 日常运用
括 以下六个准则 :
问题 。一个 人的面子不但关 系到 自己的声望 和尊严 , 也关系 着 自己家族 的荣誉 ,是 自己 获得社会 尊重的体现 。 rw 和 Bo n L v sn ei o 也认为 . 多言语行为本 质上 是威胁面子的 , n 许 讲究
礼貌就是要减轻某些行为给面子带来 的威胁 , 满足人 们的面 子需求 。然 而 B wn和 L vno o r e isn所提 出的面子则包括积极 面子和消极面子 以及 采取相应 的积极策 略和消极策略来满足 这 两方 面各 自的需求 。 虽 然利 奇 ( ec )和顾 日国先生 在对礼貌原则 的论述 L eh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元素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

其中,跨文化交际尤其受到欢迎,并且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维度。

跨文化交际涉及人类各个文化和地域之间的交流,其有助于促进彼此之间的进一步理解和交流。

跨文化交际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礼貌原则。

在跨文化交际中,礼貌原则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建立一个和谐社会,并起到积极的社会作用。

在社会上,人们应该尊重他人,不管他们来自哪里,相信这是一种普遍的道德准则。

此外,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应该采取一些礼貌的行为,比如握手、问候、感谢、道歉等。

有时,当参与跨文化交际时,需要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比如穿着合适的衣服,以及采取适当的姿态,比如站立、坐姿等。

此外,在跨文化交际中,还应该避免使用误导性的言语。

比如在某些文化中,有些俗称可能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因此应该避免使用。

例如在美国,许多人不喜欢别人使用“黑人”这个词,因为它被认为是带有歧视性质的。

此外,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应该避免使用粗鲁的言辞,因为这可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比如激怒对方。

最后,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还应该培养正确的态度。

通过参与跨文化交际,人们可以学习更多关于文化差异的知识,并理解彼此的差异。

正确的态度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人。

总之,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
理解不同文化的不同特点,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

只有通过使用礼貌原则,我们才能够建立一种真正的国际友谊,促进跨文化交流。

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礼貌原则是指在交际过程中,人们的言谈举止应该遵循的一套社会准则。

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十分重要,因为不同文化之间的礼仪规范存在差异,不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很容易引发误解、冲突等问题。

因此,准确理解并应用礼貌原则可以有效地缓解跨文化交际中的矛盾和频繁出现的交流问题。

首先,跨文化交际中应该特别注重对对方身份的尊重。

不同文化之间对身份的重视程度不同。

在一些文化中,如亚洲国家,对长者、领导、客户的尊称和尊重格外重要。

而在西方国家,人们注重平等和自由,不喜欢被称为“先生”、“女士”等称谓。

在交际过程中,要学会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礼仪规范,以避免因称呼不当而引起尴尬或不适感。

例如,在与日本人交流时,称呼对方时最好使用对方的姓氏,并附上尊称,如“麻生先生”、“山本女士”。

以此表达对对方身份的尊重,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友好关系。

其次,在跨文化交际中应该注重言辞的委婉和优雅。

不同文化之间的言辞方式、表达方式差别很大。

在一些文化中,如亚洲国家,人们喜欢用委婉的措辞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在西方国家,人们更加直接和直爽。

要想在跨文化交际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应该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尽量避免过于直接和武断。

可以选择一些委婉的表达方式,以避免冲突和矛盾的发生。

例如,在与一个人工作时,可以说“我了解您的困难,但我认为有必要这么做”而非直接说“你错了,你应该这么做”。

再次,跨文化交际中应该注重态度和语气的得体。

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需要注意表达时所使用的态度和语气是否得体。

在一些文化中,例如亚洲文化,人们通常表现出温和、谦虚、有礼貌的态度,而在其他文化当中,则以直接、果断为主。

这表现在语气上的差异也很大,例如亚洲人会用温和的口吻表达谦虚的态度,因此在英语中,常常用“可能”“也许”“恐怕”等词语来表示问题的不确定性;而在西方人的交流中,他们通常用断言的口吻表达观点。

因此,要在跨文化交际中,灵活运用语气和态度,以符合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交际习惯。

从跨文化交际视角看中西礼貌用语的差异.doc

从跨文化交际视角看中西礼貌用语的差异.doc

从跨文化交际视角看中西礼貌用语的差异一、前言语言是人们交际的重要工具。

学者徐一平在《英汉礼貌用语的文化迁移》中指出,礼貌是一种社会现象,不仅体现在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之中,更反映了深刻的民族底蕴和民族特点。

而礼貌用语,是在人们长久以来普遍遵循的礼貌原则的基础上形成的,既是维系人际关系的必不可少的食粮,也是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和文明素质。

[3]基于对礼貌用语的研究,有利于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和人们的心理特征,对言语交际活动的实际、顺利完成具有积极意义,由此人们的交际能力才能逐步提高。

[3]他认为等级观念与平等观念、隐性文化与显性文化、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等是文化迁移在礼貌用语上的作用因素。

另外,礼貌用语凝聚了民族的生命力,反映了民族的风俗历史、思维方式、生活背景等。

因此,跨文化背景下礼貌用语的对比研究具有提高交际质量和效率、避免语用失误的重要价值。

[3]孙静,肖建安在《汉英礼貌用语的文化理据探析》一文中同样指出了:文化的差异导致人们选择、使用礼貌用语的差异,因此针对其语用差异具有相当深厚的文化根源。

他们认为,面对这种情况,应当采取适当的策略,确保跨文化交际的进行过程。

礼貌语言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与素质,尤其在跨文化背景下,我们不自觉的会采用礼貌语言表达,所以真正懂得如何学习语言的人,不仅学习语言知识,还会自觉深入体验其背后文化。

尤其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来讲,探讨不同语言背后的文化心理及礼貌用语的使用具有实用价值。

[4] (一)、中西方礼貌原则随着语言学家们对于礼貌原则、礼貌规约的研究深入,中西方学界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其中以格莱茨的合作原则、利奇的礼貌原则、布朗和莱文森的面子理论、顾曰国的礼貌原则为代表。

本文基于这些原则,针对跨文化背景下关于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展开分析。

1. 西方的礼貌原则(1). “合作原则”合作原则是美国语言学家格莱茨(H.P. Grice)于1975年提出的。

1数量准则:所说的话应该满足并且不超过交际所需的信息量。

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的比较研究

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的比较研究
 ̄_u— . __ ‘
2 1 0 1 NO ? 9
. - —
c h 。 Ed .

I 。 1 Her d 。 。 al
科 教 论 坛
中西 跨 文化 交 (. 1 中共湖 南省委 党校 ; 2 湖南行政 学院 长 沙 4 0 0 ) . 1 0 6
准则 :
( ) 体 准 则 : 尽 量 不 冒 犯 别 人 或 使 1得 ①
美 国 媳 妇苏 珊 ( u a ) 她 的婆 婆 张 太 S s n与 太 在 机场 的 对 话 , 太 太 的 儿子 为 他 们 翻 张
译。
貌 总 是 和 谦 卑 紧 密 相 连 , 话 人 把 自 己放 说 在较低的位 置上以示对听话者 的礼貌 , 这 是因为受儒 家文化的深刻影 响 , 文化 斟 汉 的人 交往 强调 内敛 、 和的 中庸 之道 ( 平 黄
在 别人 征求 意 见的时 候 , . n 的非 Mr Ya g
2 礼貌原 则的跨文化差异
不 要 再 减 肥 了 , 体 健 康 才 最 重要 哪 ! 身
常含糊 的 回答 “ h n y u 会令 对 方 茫然 T ak o ” 不知 所 措 。 答 复英 美 人 的 邀 请 时 , 明确 在 要 是 接 受 还 是 不 接 受 , 棱 两 可 的 回 答 会 使 模 对方 迷惑 不 解 , 至 认 为 对 人 不 真 诚 。 甚
苏珊 : a k y u!Th a o y u. Th n o e sme t o
丈 夫翻 译 : 谢谢 妈 妈 , 祝 您身 体 健康 。 我
之 称 。 国 人 在 悠 久 的 历 史 和 文 化 背 景 下 中 形 成 r 自己 特 定 的 礼 貌价 值 观 。 日 国 根 益 于 张 太 太 的 儿 子 对 中西 文 化差 异的 成 功 交 际 产生 直 接 的 影 响 。 跨 文 化 交 际 中 , 顾 在 由 据 汉 语 言 文化 的有 关 礼 貌 的 渊源 提 出 了汉 驾驭 。 上 述 对 话 中 , 太太 虽 然 接受 儿 媳 于 价 值 观 体 系 的 不 同 , 国 人 和 外 国 人往 在 张 中 语 占 文化 的4个 方 面的 礼 貌特 征 : 重 、 尊 谦 妇 的邀 请 去 美 国纽 约 , 中 国人 讲 究 含 蓄 , 往 对 同 一 事 物 的 思 维 、 解 和 说 法 不 尽 一 但 理 逊 、 度 热 情 、 雅 , 时 还 总结 出 了 汉 语 不能 直 接 表 露 或 者 至 少 不 能 立 刻表 露 自己 致 , 至 有 很 大 的 差 异 。 态 文 同 甚 言文化的5 条准 则 : 的 态 度 。 英 美 文 化 注 重 明确 具 体 , 这种 而 在 () 己尊人 准 则 ;2 称呼 准 则 ;3 文雅 1贬 () () 准 则 ; ) 同准 则 ;5 德 、 、 准 则 。 ( 求 4 () 言 行 原 则 的 比 较 , 们 可 以 发 现 中 西 方 礼 貌 原 我

中西方礼貌原则及其差异分析

中西方礼貌原则及其差异分析

中西方礼貌原则及其差异分析作者:段嘉敏来源:《文学教育》 2020年第14期段嘉敏内容摘要:礼貌是一种社会现象,对所有的社会成员都有约束作用,在谈话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于各国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对礼貌的标准也不一样。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易产生误解。

本文旨在对中西方文化中的礼貌原则进行比较研究。

关键词:礼貌原则中西方文化差异一.礼貌原则的概念与发展(一)西方礼貌原则的发展礼貌在所有文化中都被视为一种现象,礼貌有许多功能和特点。

Brown和Levinson在《论礼貌》中提出了“普遍性”的概念[1]。

尽管礼貌的表达方式不同,但它是我们日常生活和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的一面镜子,礼貌的作用不可低估。

格莱斯提出了库柏原则:对话者应遵循数量原则、质量原则、关系原则和方式原则。

Leech在《语用学原理》中提出了Leech礼貌原则:得体原则、慷慨原则、赞扬原则、谦虚准则、协议准则和同情准则。

(二)中国礼貌原则的发展国内研究的奠基石是顾月国,他认为礼貌原则包括:自我贬低的意识、相互尊重意识、精炼准则和协议准则。

毛研究《周易》中礼貌的语言,他在《语用学杂志》上发表文章,阐述了布朗和莱文森的面子概念与中国人的面子概念的区别。

可见中西方国家的礼貌原则有相似之处,如自我贬值尊重他人、找到自我和他人之间的共同点、让另外一些人更多的利益等。

二.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差异(一)语言差异礼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存在于各种语言和文化中,在个体的语言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

礼貌语言主要表现为称呼、问候、祝贺、赞赏和道歉。

汉语系统丰富而复杂,英语则很简单。

年龄、收入、婚姻等都是英语中的禁忌,西方人见面常谈论天气;汉语的问候则包括生活各方面,直接赞赏也较少见。

根据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发展,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些不同。

虽然中西礼貌原则都有机智原则,但汉语多指语言的得体性,英语则侧重自我与他人的关系。

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汉语礼貌原则有称呼原则,而英语没有。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礼貌原则的差异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礼貌原则的差异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礼貌原则的差异摘要:语言作为文化交流的工具,被不同的民族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

而礼貌用语作为跨文化交际中重要的工具,应该被学习者认识和了解。

本文列举了一些中西文化背景下的礼貌行为的差异,尤其是从称呼语、问候语、致谢语、道歉、对赞扬语的应答五个方面的异同之处及产生的原因,引起注意以运用于实践,避免文化冲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礼貌原则;称呼语;问候语;致谢语A Brief Talk about Different PolitenessPrinciple of Cultural Exchange Abstract:Language as a tool for cultural exchange, has been given the different ethnic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Courtesy as a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is very important, particularly in the awareness and understanding by learner. This article lists some differences and causes of five aspects including addressing, greeting, acknowledgement, apology and response of the compliments,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on applying practice and avoid cultural conflicts.Key word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politeness principle; appellation;greeting; acknowledgement;apology;response of the commendation语言学习的范围很广,学习者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语法学习,还要注重母语与外语之间的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的礼貌原则

跨文化交际的礼貌原则
误 。 如 对 于 “ i o ae ago inrl t Dd yu h v od dn e a s
n曲t”的 问话 ,按汉 语 表 达 习惯 ,可 回答 i ? “ s Ye 也 可 回 答 “ s,Ih v od dn e Ye ae ago inr l tngt 。后一种回答 , a ih. s ” 按英语 的表达习惯理 解 , 含有说话者不耐烦 、 却 耍脾 气 、 使性 子之类 的言外之意。后者是社交语用失误。比如 , 英国 人 见 面 往 往 谈 天 说 地 , “ n y 。i ‘ ” 论 如 Wid st无 n? 此时天气如何 。 对方一定要作肯定 回答 , 以示礼 貌 。而更多的 时候 ,英美人喜 欢 以 “ w Ho
失误
候会使人不快 ; 因为在英语 国家尊重个人 自由 、 权利和独立是起码 的礼貌 。 问人家去哪儿 , 有刺 探隐私之嫌 。再如西方人认 为“h ne具 有很 ca g” 高的价值观念 , 因为西方人追求个人进取 , 重视 个人价值的实现 。而在汉语文化中“ 变化” 价值 观念并不高 ,中国人和熟悉或是年长体健的人 重逢 , 爱说 :你一点儿没变 , “ 还是老样子。 —— ” 这是恭维话 , 称赞对方身体健康 、 春永驻。若 青 对外 国人说 :Y u hv o h |e c ., “ o ae n tcaI d muh” 菪 则是社交语用失误 ; 因为 , 按英语文化习惯 ,没 “ 有变~还是老样子”还会被理解为是说对方没 有长进 , 是对他 的贬损 。
5结 论
在跨文化交际中重视礼貌原则 的学 习 , 注 重 目的语和母语 的礼貌原则的 比较 ,遵守 目的 语的礼貌原则 ,从语用角度尽量了解进而全面 掌握中西方思维 的差异 , 尽量避免语用失误 , 才 能不同语境中进行有效 、 得体、 成功的交际。 参 考 文 献 『1 日国. l顾 礼貌 、 用与文化 l1 语 J 外语教 学 与研 .

浅析礼貌原则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浅析礼貌原则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交际受 阻。 管 志、 尽 赞扬 升级、 评价性接受 、 历史评价 、 转移 、 回 ec 在言语交际过程中 ,礼貌 ” “ 对有效交际 的 Leh的礼貌原则具有 一定的普遍性 ,但各社 敬 、 怀疑 、 贬低 、 修饰 、 同意、 不 无视 、 求解释 请 实现起着举足轻重 的作用。它是人际交往中极 会群体在遵循礼貌原则上所使用 的具体准则 、 等。 T ak yu 是英美社会提倡使用的回复言 “ hn o ” 为重要 的社会规范 ,约束人们在言语交际过程 实施方略因其文化差异而各有区分 。 语, 以示受恭维者的礼貌 与修养。 与英美习俗相 中要充分考虑他人 的感受。尽管 Leh提出了 ec 3中西社会之礼貌原则差异 反, 中国人 习惯拒绝或贬低恭维语的语义 内容 。 具有 相对普遍 性的礼貌原则 , 但在对 “ 礼貌 ” 的 礼貌是各社会群体普遍存在 的现象 。 但在 因此就出现了笑话中“ 里哪里” 哪 的答语 。 内涵解读上 , 不同文化背景 的人们存在不 同的 不同文化背景下 , 内涵大相径庭 。 其 中华 民族是 除上述恭维语外 ,中西在隐私 、称呼 、 谦 理解 。因此 , 礼貌是个程度 问题 , 礼貌原则 的应 礼仪之邦 , 重视伦理道德。 中国社会是一个以群 虚、 邀请 、 接受及拒绝等言语行为中均体现出巨 用与文化背景及语境 密切相关。 体为主要取 向的社会 , 这是长久以来 封建社 会 大的差异 , 这就要求英语学习者要充分 了解中 2礼貌原则提出的背景及内容 “ 身份制” 和差序格局影响的结果 。正如礼记中 西文化 ,在达到双语能力的同时提高文化交际 言语交 际过程 中, 人们总要遵循一定 的会 所述“ 夫礼者 , 自卑而尊人 ”显然 , 。 中国式的“ 卑 能力 , 避免语用迁移 。 话原则 , 以保证达到有效交际的 目的。 美国哲学 己尊人” 与西方的礼貌原则基础有着本质 区别 。 4结 论 家及语 言学家 Gi 提 出了系统 的合作原则 : 对西方 而言 , re e 人们追求 自我实现与 自由平等 , 重 Toa hm s曾指出( 93 , 19 )语法错误可能使人 包括 数量 准 则 ( uni x 、质 的准 则 视个人权力及隐私 , Q aty Mai t m) 追求人际间的平等一致。 不愉快 , 当意识到说话人 的语言能力时 。 但 是可 ( ul “ )关 系 准则 ( e t n M x , Q at M . , i y 岫 R li ai ao m) 由于中西礼貌原则的社会文化 内涵不 同, 以容忍的。然而语用错误 可能反应出说话人的 及方式准则( anrM x 。然而 。 M n e ai m) 在实 际的 因而在礼貌原则采取的方略 , 礼貌在言语行为 粗鲁和无理 , 会被视为人格缺陷。 礼貌的表象是 言语交际中 , 存在着大量违背合作原则的语 言 方面的分布 , 相同情景中礼貌方略 的选择 , 积极 社会深层文化折射 的结果 。只有在把握 中西文 现象 。为此 ,ec 提 出礼貌 原则 , Le h 合理 的解 释 和消极面子, 礼貌与人际间社会地位的关 系 , 涉 化内涵 、 夯实言语交 际能力基础上 , 礼貌原则才 了言外之意和间接言语行为等问题 。挽救 了合 及 的话 题 等 方 面 中 皆体 现 出不 同 的 应 用 特 点 。 能更 好 的 应 用 于跨 文 化 交 际 过程 中 ,规 避 语用 作原则。 现 仅 就 中 西不 同文 化 背 景 下恭 维 言 语 行 为及 反 失 误 , 到 有 效交 际 之 目的 。 达 从本质上讲 , 貌是非对 称性 的, 礼 从听话 应 方 略 进行 对 比分 析 ,阐释 跨 文 化交 际 中礼 貌 参考 文献 人角度感受到的礼貌言语对说话人而言可能是 原则的不 同应用。 []ec .. r cpe fPan i 【 . I 1LehGN Pi ilso rgmts M】 l n c - 不礼貌的。因此 , 说话人为了表达礼貌言语 , 就 根据美 国学者 Hebr oie ret l s和 Wosn d n L n ma r s , 9 3 ,H n l o :o g n P es1 8 o 必须有所付出 . 反之亦然。 礼貌 概念 中又存在积 等的调查 , 英语恭维语除了表示欣赏外 , 主要用 【]ere Y l rgmt s . : 2G og uePan i [ 北京 上海外语教 c M1 极礼貌和消极 礼貌 (oi e ad ngte p— 于协同交往双方关系的“ psi n e i o t v av 一致性 ” 加强 巩固交 育 出版社 .0 0 , 20. lees。积极礼貌可能包括承诺性 ( ins) t 许诺 、 帮 往者间的平等性关系。受我国社会差序格局的 【 何 自然. 用 学讲稿[ 】 3 】 语 M. 南京: 南京师范 大学 20. 助、 保证等 ) 和表情性( 感谢 、 祝贺 、 抱怨等 ) 言语 影 响, 汉语恭维语主要用于使对方感觉 良好 、 欣 出 版 社 . 0 7 行为。借由积极礼貌, 拉近与他人 的关系 , 使他 赏 、 利用他人 , 这是受中国文化及和谐取向的必 [J 文 仲 . 文 化 交 际 学概 论【 -b : 语教 4胡 跨 M】 京 外 | 人把 自己当做同一群体 的一员 ,以达 到寻求共 然结果。恭维语所涉话题包含两方面 , 一是 “ 相 育与 研 究 出版社 ,9 9 19 . 识 的目的。 消极礼貌常包括指示性言语行为 ( 命 貌 ” 所有物” 二是“ 及“ , 成就 ” 能力” 和“ 。 【I 5 贾玉 新 . 文 化 交 际 学【 . 海 : 海 外 语教 跨 M】 上 上 令、 指示、 请求 、 建议等 )涉及到打扰他人之时 , , 英美社会视评价女性外貌为普遍现象 , 是 育 出版 社 .9 7 19 . 并尽量委婉或策略地表达 自己对他人的尊重。 促进平等性关系、 拉近距离的有效话题 。 但在 中 f1 定芳 . 论 G o ryl eh的 语 言 观 和人 际 6束 试 efe ec f L eh ec 仿照合作原则 ,列举 如下礼貌原则 国 , 尤其在正式场合 中, 恭维女性外貌会被视为 交 往 修 辞理 论 f1 J 外语 研 究 ,9 0 4 . . 19 ( ) ( ot es Pic l) ( ) 得 体 准 则 ( at 禁 忌话题 ; Pla s r i e 。 一 i n np Tc 西方人喜欢变化和差异, 暗含某种新 m xm)尽量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 的观点。 ai : 尽量 意的变化都会受到恭维 ,而中国侧重相 同与和 ( 上接 1 9页) 4 了知识 的广度 , 掘了知识 挖 少让别人吃亏, 尽量多使他人受益 ;二) ( 慷慨 准 谐 , 对变化的恭维远低于西方 ; 在成就和能力方 的深度 ; 培养 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 则 ( e eoi x : 量减少 自己的受 益 , 面上 ,英美社会通常是社会地位较高者对 较低 G nrsy Mai 尽 t m) 数 学 课 堂 上 , 时 地 设 置 一些 一题 多 解 的 适 尽量增大 自己付 出的代价 ;三 ) ( 赞誉 准则( D 者或上级对下级进 行评价 。 A— 对西方人而言 , 评价 例 题 ,通 过 一题 多 解 ,能 激 发学 生 学 习 的积 极 poao a :尽 量 缩 小 对 别 人 的 贬 低 。 rbt n M ̄ m) i 尽 个 人 的能 力 与 成 就 是极 严 肃 的 事 ,因 此 对能 性,激发学生 的创新意识 ;有利于学生沟通知 量增多对别人的表扬 ; 四)谦 虚准则( dsy 力与成就 的恭维言语只能 由具有评价能力 的人 ( Moet 识之问的联系; 有利于发展学生 的创造性思维 ; Mai : 量 减 少 对 自己 的 表 扬 , 量 贬 低 自 来 进行 。 xm)尽 尽 而在 中国 , 对他 人 能 力 与 成 就 的恭 维 言 可 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帮助他 己 ;五 ) ( 一致 准则 ( g e etMai : 量缩 语通常发生在下级对上级的交际过 程中,其 目 A r m n xm)尽 e 们真正理解 和掌握基本 的数学知识 与技 能、 数 小 自己与别人的分歧 。尽量增加 自己与别人 的 的是获取上级的好感 , 取悦他 人。 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泛 的数学活动经验 。 共识 ; ) ( 同情准则( y p t ai ) 尽量减 六 S m a yM x : h m 有这样一则笑话 : 一对中国夫妇和一名美 少 自己与别人在感情上的对立 ,尽量增 加对别 国朋友碰面 ,美国友人对中国男士说道 :Y u “ or 人 的同情。 W i S euid” 中国 男 士 回 答 到 :“ 里 s O bat .。 i f 哪 不 同文化背 景下的言语 规则与交 往规则 哪 里 。 ” 国友 人 对其 回答 感 到 很 诧 异 , 索 片 美 思 均不同, 包括说话人开 口说话的时机 , 说话 的内 刻 后 回答 到 “ vrw ee vrw ee 。 上 则 笑 E ey hr,ee) hr” , 容, 开始和结束会话 的方式等等。 如果忽 略语境 话 隐 含着 中 西方对 恭 维 语 反 应 方 略 的 不 同 。 根 及文化背景等因素,语用规则迁移往往导致语 据 H ret eb r总结 ,恭 维 语 反 应 方 略 包 括 欣 赏 标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在不同文化中,礼貌是一种基本原则,也是文明交流的基本保证。

礼貌原则可以指导个人在不同民族文化传统中遵守的礼仪,以避免在跨文化交流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随着全球化正在加速发展,跨文化交际也越来越重要,理解不同文化文明的礼貌原则显得尤为重要。

在跨文化的情境中,个人的礼貌表现可以给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带来更多的愉快感和信任感。

这可以防止文化冲突和对触发这些冲突的文化差异的无知。

此外,礼貌原则还有助于改善跨文化沟通的效率,使得交流变得更加有效,提高跨文化的信任,以及改善跨文化的工作效率和服务。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主要包括:一是文化尊重原则,尊重与自己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尊重他们的传统和习俗,并尊重他们的文化自信心;二是礼貌对话原则,即在口头沟通中,对对方进行尊重和礼遇,避免言语伤害;三是共赢原则,通过跨文化交流,让双方都能受益,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真正价值;四是宽容原则,即在交流中,要有耐心,及时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接纳不同的观点,拓宽思维活动空间。

在实践中,跨文化礼貌原则也表现为礼仪、行为和情感礼遇等多种问题,如正确礼节礼仪表示,比如在跨文化交流中,男士需要扶老人椅子,女士应该把衣服叠好,男士不要弱智女士,女士需要保持温婉的态度等。

其次,在行为举止方面,应该遵守并维持文化传统,如在中国,人们需要在会面中要礼貌微笑,双方谈判要避免高声斗嘴,保持温和的礼貌态度等。

最后,在情感表达方面,避免使用讽刺性、指责性等不礼貌的语言,做到“相互尊重、不攻击”,以及“虚心听取、友善沟通”,以礼尚往来,理解对方的情绪体验。

综上所述,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对缓和跨文化交流中可能出现的冲突和问题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跨文化交流,就必须认真遵守礼貌原则,并在实践中有效地运用礼貌原则的各种规则,以保证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浅谈礼貌原则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浅谈礼貌原则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为理 论和合作原则进 行了批判发展 的基础上 提 出了礼 貌 原则 , 包含 六条准则 : 1 ) 得体 准则 ; 2 ) 慷慨准则 ; 3 ) 赞 誉准 则; 4 ) 谦逊 准则 ; 5 ) 一致准则 ; 6 ) 同情准则瑚 。 由于不 同文化背景下 的言语规则与交往规则均 不同 , 如果 忽略语境及文化背景等 因素 , 就会影 响跨 文化交际的 顺利进行 。中国学者顾 日国提出了汉语文化 中礼 貌规范 的
然而 , 在实 际的言语 交际 中 , 存在 着大量 违背合作原
则 的语 言现 象 。针 对 这 些 想 象 ,英 国著 名 语 言 学 家
G e o f r e y N . L e e c h 提 出礼貌 原则 , 合 理地解释 了言外 之意 和间接言语行为等 问题 , 挽救 , 而且还要了解讲 这门语言的人们是如何用这种语
言来表达他们的想法 。
要达到跨文化交际的 良好效果 , 礼貌是人们不能 忽视
的—个重要 因素。由于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礼貌 原则 , 这就导致不 同文化背景 的人们在交往 过程 中 , 如 果
仍 然按 照各 自的礼貌原则进行交 际活动 , 很可能 就会 产生
了 。若两套文化观念和符号系统差异大得足够改变人们交
中西 方的礼貌原则也存在共性之处 , 虽然礼貌原则 的 提 出是建立在西方文化 的背景上 , 但这一理论对 于揭示人 类言语交 际行 为的规律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以上两种礼貌 原则虽然在表述上有所 不同 , 但都是以达到最佳 的交 际效 果为 目的。
44 ・
根据 L e e c h 提出 的礼貌原 则 , 得 体准则陈述 如何对待
别人 ,而慷慨 准则陈述如何对待 自己。根据这两项 准则 , “ C o u l d y o u p a s s m e t h e s a l t ? ( 你能把食盐递 给我吗?) ” 比 “ P a s s me he t s a l t !( 把食盐递给我 !) ” 要礼貌 。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差异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差异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差异分析作者:李笑来源:《现代交际》2010年第04期[摘要]语言作为文化交流的工具,被不同的民族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

礼貌用语作为跨文化交际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尤其该被学习者认识和了解。

本文从称呼语、话题的选择、对赞扬语的应答、礼物馈赠差异几个方面介绍英汉礼貌用语差异,介绍礼貌用语的重要性,从而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礼貌用语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4-0142-02引言语言学习涉及到很多方面,其中包括的不仅是语言学层面的对等,不可忽视的是两种语言间的文化差异。

研究语言和文化的结合已经有很长时间了,语言学家和人类学家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礼貌以言语行动所表现的谦虚恭敬,广泛体现在各种语言中,但是由于民族形成时不同的社会背景和风俗习惯的差异,导致不同的人对礼貌的界定有着不同的见解。

礼貌原则所维护的是“面子”(face)。

中西方文化中对于面子的认知因历史、社会、宗教等原因不尽相同。

汉文化中因儒家所倡导的“中庸”而使大家在维护面子时更注重维持个体在公众面前的形象,希望获得赞同、夸奖。

而西方文化因受宗教文化的影响主张个性解放,注重个人自由,而使大家在维护面子上更偏向于个体独立,不受外界干涉。

礼貌的存在是客观的,但是礼貌的内涵和意义却是因文化而异的。

因此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同时,为了达到最好的交际效果,一定要对文化差异有所认识,以免引起误解。

一、中英文化中的礼貌原则(一)英语文化中的礼貌原则任何交际主体之间都有各种差异,但是任何交际都是为了沟通交际主体,是双方共同实施完成的行为。

美国语言学家Grice提出了合作原则,他认为,只有交际双方遵守一些共同的基本原则,不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对话可能会造成对方的误解。

他提出的合作准则如下:1.量的准则:指在言谈交际的过程中,要提供对方所需信息,但不提供多余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礼貌原则的差异摘要:语言作为文化交流的工具,被不同的民族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

而礼貌用语作为跨文化交际中重要的工具,应该被学习者认识和了解。

本文列举了一些中西文化背景下的礼貌行为的差异,尤其是从称呼语、问候语、致谢语、道歉、对赞扬语的应答五个方面的异同之处及产生的原因,引起注意以运用于实践,避免文化冲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礼貌原则;称呼语;问候语;致谢语A Brief Talk about Different PolitenessPrinciple of Cultural ExchangeAbstract:Language as a tool for cultural exchange, has been given the different ethnic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Courtesy as a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is very important, particularly in the awareness and understanding by learner. This article lists some differences and causes of five aspects including addressing, greeting, acknowledgement, apology and response of the compliments,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on applying practice and avoid cultural conflicts.Key word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politeness principle; appellation;greeting; acknowledgement;apology;response of the commendation语言学习的范围很广,学习者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语法学习,还要注重母语与外语之间的文化差异。

礼貌以言语行动所表现的谦虚恭敬,广泛体现在各种语言中,但是由于民族形成时不同的社会背景和风俗习惯的差异,导致人们对礼貌的界定有着不同的见解。

礼貌原则所维护的是“面子”(face)。

但中西方文化中对于“面子”的认知因历史、社会、宗教等原因不尽相同。

汉文化中因儒家所倡导的“中庸”而使大家在维护面子时更注重维持个体在公众面前的形象,希望获得赞同、夸奖。

而西方文化因受宗教文化的影响主张个性解放,注重个人自由,而使大家在维护面子上更偏向于个体独立,不受外界干涉。

礼貌的存在是客观的,但是礼貌的内涵和意义却是因文化而异的。

因此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同时,为了达到最好的交际效果,一定要对文化差异有所认识,以免引起误解。

一、中英文化中的礼貌原则(一)英语文化中的礼貌原则任何交际都是为了沟通,它是交际主体共同实施完成的动作,但是任何主体之间都存在着差异。

美国语言学家Grice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合作原则,他认为,只有交际双方遵守一些共同的基本原则,否则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造成双方的误解。

他提出的合作原则如下:1.得体准则(The Tact Maxim):即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的观点。

因此要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

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

2. 慷慨准则(The Generosity Maxim):即减少表达利己的观点。

交际中要尽量减少对自己的益处,尽量增大自己付出的代价。

3.称赞原则(The Approbation Maxim):即减少对他人的贬损,多赞扬别人。

4.谦虚原则(The Modesty Maxim):即减少对自己的表扬,多贬低自己,尽量夸大对自己的批评。

5.赞同原则(The Agreement Maxim):即尽量缩小与他人的意见,尽量夸大与他人的相同之处,增加双方的一致。

6. 同情准则(The Sympathy Maxim):即尽量缩小对他人的厌恶,减少自己与别人情感上的对立,尽量扩大对他人的同情[1]。

(二)汉语文化中的礼貌原则顾日国教授在1992年提出了在汉语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

1.贬己尊人准则:指谓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时要“贬”,要“谦”,指谓听者或与听者相关联的事物是要“抬”“尊”。

2. 称呼准则:要用适当的称呼和对方打招呼,要按照长幼、地位高低的相对应的传统来体现人际交往中的社会关系。

3.文雅准则:要多用文雅的语言,了解各民族之间语言的禁忌语,多用委婉语,避免直接使用可能会使人尴尬的事物。

4.求同准则:指听话人和说话人在诸多方面为求和谐一致,以求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

5.德、言、行准则:指在行动机上,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他人的益处[2]。

二、中英礼貌准则在礼貌用语中的比较中英文化中的礼貌准则大体上都遵循了两种基本模式:其一尽量缩小不礼貌的表达;其二尽量扩大礼貌的表达。

事实上,在交际过程中两者又各具特点。

(一)称呼语各国文化中都有自己特定的称谓系统和使用规则。

一般来说,汉文化中的称谓形式有以下几种:(1)亲属称呼语,包括对自己的亲属,如“爷爷”、“奶奶”等;(2)姓名,包括全名、学名、小名、老/小/大+姓/别名等;(3)通用称呼语,指“同志”、“先生”、“女士”、“小姐”、“老师”等可广泛应用于社会范畴内容或成员的称呼语;(4)职衔,即标志职业或职业的名称;(5)零称呼语,指“喂”、“劳驾”等日常用语或不用称呼语打招呼,或用指听话人所从事的的工作机正在进行的活动称呼对方,如“老师”、“割草的”等。

同汉文化的称谓模式相比,英美文化中的称谓模式主要有两种:(1)称谓词+姓,如称Mary Brown为Miss Brown;(2)名,如Mary。

另外,在交际中,如何根据个人的身份、地位、社会角色来称呼是非常重要的,这是维持人们之间各种关系的重要方式。

在一种语言文化中,有些称呼是礼貌、诚信的,但是在另一种语言文化中却可能不被接受。

因此,我们必须在不同语言文化中对称呼原则加以关注和解释。

在中国,我们有着尊老爱幼的美德,并且把年纪大看做是有资历、有经验的象征。

因此,我们中国人往往在姓的前面或后面加上“老”字表示尊敬,如“老徐”“徐老”等,这个称呼包含的含义,不仅是表示年龄上的差异,同时也表示了尊敬,并且我们可以从这样的称呼(尤其是后者)中了解到此人可能是德高望重的、在某个方面有所成就的人。

在西方文化的价值观里,“老”不是尊称,反而认为是“无所用”之意。

中国人在交往时处处体现尊老爱幼的美德,但对英美人直言其老,恐怕是一种冒犯[3]。

在他们的价值观中,年纪大了以后意味着很多事情不能自己亲历亲为,而是需要别人的照顾,或者来日不多的意思。

对于名为李建军的中国人来说,“建军”和“军”只有在亲密关系中使用,但在英语中,名为Gabrielle White 的人,可被许多人称为Gabrielle或 Gabby, 并不需要十分亲密的关系限制。

西方人乐于称呼他人的名,适用于任何年龄的人群,学生们也称呼老师的名。

因为西方人认为这种形式的称呼显得和蔼可亲。

但在中国,这种行为被认为是没有礼貌和不能容忍的的。

这就是文化差异。

另外,“中国人喜欢以年龄来称呼他人。

为了表示对老年人的尊重,通常在姓氏的前面或者后面加上“老”字,例如:黄老,赵老,老张,老李等。

年长者通常称年轻人为小丁,小陈,即在姓氏的前面加上“小”字。

因为这种形式的称呼可以使人们感到亲切友好,就像是在西方称呼他人名字一样。

然而,对于一个西方年长的女子,如果你在她们的名字前面加上“Grandma”,那她绝不会感到亲切,反而厌恶。

因为西方妇女不喜欢他人提及年龄,尤其是上了年纪的妇女。

他们希望看上去年轻而不是越来越老[4]。

此外,汉语十分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因此,英语和汉语非常明显的差异之一就在于对亲戚的称呼。

中国传统家庭中父子为中心。

中国家庭中有着严格的称呼原则,基本上都要遵守“长幼有序、男女有别、亲疏分明”的原则。

年龄的大小、辈分的高低是极为重要的区分依据。

如:姨,姨夫;姑,姑父;叔叔,婶婶;大爷,大娘;舅舅,舅妈;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等。

而在英语中他们不强调父系和母系的区别,因此uncle, aunt, grandma, grandpa, niece, nephew即可基本上把可能的家庭关系涵盖进来。

甚至可以用直呼对方名字的方式来称呼自己的父母或长辈,在他们看来,这是他们亲密关系的体现。

另一种在中文中常见的称呼方式是在姓氏后面加上某人的职位,中国人习惯将职位放到称呼中表示尊敬,如“王经理”,“张老师”等。

在西方,他们习惯直呼其姓名。

而且,在他们的习惯中,有的表示职位的词是不能够用做称呼的。

例如“Good morning,teacher!”这样的英语实际上是不被接受的,是中国式英语。

在英国对老师的的一般称呼方式是:小学及中学:(头衔+姓)或(先生或小姐);大学或学院:(头衔+姓)或(名字);还有,某些职业如教授,医生和上尉这样的头衔,可以单独使用或与该人的姓一起使用。

在称呼语上,汉文化很好的体现了自谦尊人准则,还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自谦词和尊词,如称自己为“鄙人”、“愚弟”、“小弟”等;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小儿”;自己的家为“寒舍”、“舍下”、“陋室”;自己的作品为“拙著”、“拙作”;而称对方为“您”、“您老”、“先生”、“阁下”、“老人家”;对方的儿子为“令郎”;对方的家为“贵府”、“府上”;对方的作品为“大作”、“佳作”、“杰作”。

而在英美文化礼貌准则中却没有上述谦词和尊词,第一人称用“我”、“我的”、通用“I”、“my”或“mine”,而第二人称“你”、“你的”通用“you”,“your”或“yours”。

(二)问候语人们之间经常进行问候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和保持社会联系,而不是传递信息,因此,公式化的表达形式往往会被用到。

人们见面,尤其是熟人之间,一般要打招呼,以示礼貌。

除了偶尔用手势表达,大多要使用问候语。

但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见面用的招呼语大不一样。

在英语中,可用简单的“Hi!”或“Hello!”跟人家打招呼,也可在“Hi”和“Hello”后面加上对方的名字,如:“Hi, Jack!”。

另外,打招呼也可用含有祝愿性质的见面语,如:“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 Good Day, Good Night”等等。

这些问候语在中国人之间很少使用。

中国人在问候别人时常说“你吃过饭了吗?”这只是打招呼的方式,其实并不是真想知道对方是否吃了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