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多次提到指导“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厚的积累”。由此可见,重视语言积累是《课标》中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对学生来说语言积累重要,良好的积累习惯更是达到学习目标的关键所在。本文就从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入手,拓展积累途径,教予积累策略,实践运用,强化积累能力;持之以恒,最终养成积累习惯。

【关键词】:语言积累小学生习惯

一、激发学习兴趣,形成自主积累语言的动力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新语文”学习方式上的重要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地确定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法,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是培养学生自主积累的前提。如果以教师的好恶代替学生的自主选择,把积累变成硬性灌输的过程,必然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为积累的对象所吸引,产生读、背的需要和欲望,积累才会有内驱力。从这个角度来看,语言积累需要教师有一系列的方法、策略。

1、首先教师要做到“以生为本”,把学生还原为活生生的人。

教学时我常这样做,小组学习的时候,面对其中的一组问“我可以参与进来吗?”;范读的时候常说“我这样读,你看行吗?”,在这亲切的话语中其实传递一种平等的信息,传递一种人文的关怀。这样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对老师、对课文产生兴趣,从而激发起强烈的兴趣。

2、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积累与一些动态的、互动的活动、情景结合起来,使学生体验到积累的乐趣,或者赋积累过程以乐趣。并尽量引诱学生去积累,让积累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需求,让他们感受到语文积累带来的愉悦。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树立强烈的积累意识,激发他们的积累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用“兴趣”“乐趣”这两把“金钥匙”开启了学生的心扉,引导他们主动积累,愉快地步入知识的殿堂。

3.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感受,启发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给学生个性

张扬的空间。当学生对课文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以后,再进行语言积累也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了。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而培养学生进行自主积累语言的兴趣,无疑是“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语言积累实效的前提。

二、开辟语言积累途径,丰富语言积累途径。

常言道:厚积而薄发。首先要多渠道扩大学生的积累途径,为语言积累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语文教学是一种母语教学。因此,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是无限广阔的。当然,可进行语言积累的渠道和可采用的积累方式也就相应是多种多样的。大致说来,语言积累的渠道主要有:

1、开发生活中的语言素材。

南宋朱熹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语言素材是学生形成自己语言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传统的教学行为向我们展示的大多是从多读多听、多抄多背中积累素材。现代小学生平时接受语言信息的渠道多、范围广,信息量大。他们的语言素材,既有平时生活、学习过程中的日常用语,也有电视、电脑网络等各种媒体中的大量语言材料。而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总有敏锐的感受力、较强的模仿力,在日常交际活动中,这些语言素材就会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学生的语言系统中。这些潜藏着的、老师尚未发现的语言素材,就成为学生语言积累的重要资源。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创造各种机会,引导学生回忆提取、再现使用、交流展示,使学生的生活语言日趋规范,语言知识得以整合,实现生活语言资源的开发和共享。如教学古诗时,就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现代的表达方式改写古诗,体验同一景物、同一情感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产生的特殊效果。

2、课堂教学是语言积累的主要渠道。

语言积累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没有语言的积累就谈不上阅读能力地提高。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语言积累需要大量阅读,而大量阅读需要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一切都要凭借课堂教学来培养。在小学阶段,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文质兼美的课文有二、三百篇。这些课文既是语言材料(汉

字和词语),又包含大量的语言知识(字词句篇、修辞逻辑等)和语言范例(好词佳句、名段名篇名作)。当我们走进每篇课文时,便会发现教材中对语言积累这一要求体现得相当明确。认真学好这些课文,可以为语文积累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最佳手段,扩大词汇量,丰富规范学生的语言。用尽可能优美的语言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美的语言的熏陶.也可扩展学生的阅读量,鼓励学生从诵读中积累。

3、扩大课外阅读,在读中积累语言。

《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了课外阅读总量,还推荐了背诵的篇目。吕叔湘先生说过:"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回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可见积累语言材料光靠课内加强对课文的朗读和背诵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课外引导学生广泛地进行阅读。如果让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待到自己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许多文字上有造诣的作家、学者总结自己成长经历时,总少不了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即便是班上语文成绩较好的同学也常常是对课外书刊情有独钟。因为,只有博览,才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而且,在阅读过程中,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

三、授之以渔,掌握语言积累的策略。

有了积累的需求还要有一定的积累方法,积累方法多种多样。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1 、熟读成诵法

“背诵是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材料的好方法。”(《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所以积累语言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背诵,但不是机械的,是在阅读时进行透彻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抓住感知的重点、理解的难点来阅读文章,同时,教给学生熟读成诵的基本方法,然后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哪种方法最适合自己。

此外,还要根据教材遗忘规律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教给学生防止遗忘的方法。告诉学生,读到能背下来时不要停下来,应再读几遍,这样才能记得牢;背诵后忘得最快的是开头十几天,因此,在熟读成诵后隔三差五就要复习一下。同时鼓励学生自己总结背诵方法,相互交流。如图画法、提纲法、抓重点词语背诵等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