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完全版
2024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全套复习知识提纲
2024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全套复习知识提纲2024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全套复习知识提纲一、考试科目及内容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包括四部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教学实践。
考试内容涉及中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包括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学生心理、家庭教育等。
二、复习要点1、教育学部分:掌握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目的、教育制度等,了解教育史的发展和现代教育理论。
2、心理学部分:掌握心理学基本概念,了解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学习动机、情绪情感、能力与性格等方面的知识,学会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教育教学。
3、教育法律法规部分:掌握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法规,了解教育法律制度,熟悉教师、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4、教育教学实践部分:掌握课程与教学理论,熟悉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掌握课堂管理、学生评价等实践技能。
三、复习方法1、系统复习: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对各知识点进行系统复习,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重点突破:针对难点和重点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加强自身薄弱环节的练习。
3、练习巩固:通过做练习题,检验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及时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4、模拟测试:进行模拟测试,熟悉考试形式和答题技巧,提高应试能力。
四、应试技巧1、注意审题:认真阅读题目,弄清题意,明确考察点,避免答非所问。
2、理清思路:在回答问题时,要有清晰的思路,先列出框架,再逐步展开。
3、简明扼要:答题时要言简意赅,突出重点,不要啰嗦冗长。
4、灵活运用:遇到问题时,要善于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多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
五、注意事项1、复习资料:选择权威的复习资料,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时间安排:合理安排复习时间,保证每天都有一定的复习时间。
3、坚持不懈:坚持持续的复习,避免临时抱佛脚,影响复习效果。
4、信心心态: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取得好成绩。
总之,2024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全套复习知识提纲是一个系统的学习过程,需要考生全面掌握知识点,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同时保持良好的信心和心态,为取得优异成绩做好充分准备。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和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和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大纲教师资格考试是各地自主组织的考试,无统一教材,但是教育部人事司和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了全国教师资格考试统一使用的大纲。
学易网的教师讲授主要以考纲为主,兼顾到各种版本的教师资格考试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用书,因此请学员能放心选择和学习课程。
现学易网特将考试所用的统一大纲整理归纳,并提供给广大学员!小学教育学大纲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学校教育制度(一)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二)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三、教育发展的过程(一)古代中国教育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比较完备,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形成了六艺教育,即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数。
《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大纲一、教育学1.教育学及其发展2.教育及其发展3.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4.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2)教育与社会生产力(3)教育与科技文化5.教育与个体发展(1)个体身心发展的涵义、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2)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6.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及其功能、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2)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及其组成部分(3)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7.学校教育制度(1)学校教育制度及其发展(2)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8.教师与学生(1)教师劳动的特点(2)教师的素养与教师的专业发展(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4)学生的特点(5)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6)师生关系的意义、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新课程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9.课程(1)课程及其意义、课程类型、制约课程的因素(2)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3)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与特征(4)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10.教学(1)教学的意义与任务(2)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的规律(3)教学原则及其运用(4)教学方法及其运用(5)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实施要求(6)教学组织形式(7)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11.教育评价(1)教育评价及其作用(2)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和方法(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评价12.思想品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1)德育及其意义(2)德育的目标与内容(3)德育过程的规律(4)德育原则及其运用(5)德育方法及其运用(6)德育的途径(7)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8)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13.课外活动(1)课外活动及其意义、任务(2)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3)课外活动的组织二、心理学1.认知发展与教育(1)感知觉及其规律的应用、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2)记忆及其品质、记忆过程及其规律、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3)想象及学生想象力的培养(4)思维及其品质、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5)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6)注意及其功能、注意的基本特征(品质)、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7)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2.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1)情绪、情感及其功能;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2)意志及其品质、学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3.个性发展与教育(1)需要及其种类、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学生的需要与教育;兴趣及其种类、学生的兴趣与教育(2)能力及其类型、能力的差异、能力的测量、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学生能力的培养(3)气质及其类型、气质与教育(4)性格及其结构、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5)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意义4.学习心理与教育(1)学习及其分类、学生学习的特点(2)学习动机及其分类、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3)学习动机理论(4)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5)迁移及其种类、迁移与教学(6)知识直观的类型、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7)技能及其种类、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8)学习策略及其种类、如何提高问题解决能力(9)加里培林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5.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1)心理健康的内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2)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心理辅导及其目标、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6.教师心理(1)教师成长的阶段和途径(2)教师威信的形成与发展(3)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区别三、考试形式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中小学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大纲(共14页)
中小学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大纲(共14页)中小学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大纲教育学部分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的广义概念是指增进人们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概念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2.教育的三大因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其中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中介,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3.教育的起源有三种说法:教育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教育心理起源说(孟禄)和教育劳动起源说(凯洛夫)。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1.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以人文主义教育为代表,其特征包括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和贵族型。
2.近代社会的教育特征包括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教育的世俗化,以及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3.20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包括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和教育技术现代化。
三、教育学的发展1.教育学的含义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学科。
2.中国古代教育学思想包括《学记》、孔子的教育思想《论语》和墨家的教育主张。
3.西方古代教育学思想包括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柏拉图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4.教育学的建立与发展包括教育学学科的诞生、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和教育学的发展。
马克思教育学的发展包括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于国民制度》、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和马卡连科的《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育诗》。
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包括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批判教育学、实验教育学(梅伊曼和拉伊)和文化教育学。
当代教育学发展教育学是一门致力于研究教育的学科,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传统教育学阶段、现代教育学阶段、当代教育学阶段和未来教育学阶段。
当代教育学的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学的学科内涵和外延得到了进一步扩展;二是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得到了不断创新;三是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和范式得到了不断更新;四是教育学的实践应用和社会影响得到了不断加深。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认知失调理论认为,人们通常会尽力去减轻这种紧张感或不一致,比如改变 自己的态度、信念或行为。”这句话介绍了认知失调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解释 了人们为什么会改变自己的态度、信念或行为以减轻紧张感或不一致。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不仅受到内在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社会环境因 素的影响。”这句话指出了社会认知理论的基本观点,即人的行为受到内在因 素和外在环境的相互作用。
内容摘要
通过阅读该书,可以更好地理解教育心理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实 际应用技巧。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精彩摘录
在教育领域,考试是评估教师资格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教 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则是每位教师资格考试的必备指南。这本书不仅为考生提 供了考试的基本框架和内容,还深入阐述了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为考生 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
这本书强调了教育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它不仅提供了关于如何有效地教授 和学习的策略,还解释了如何运用心理学原理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本书 还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供了具体的案例和分析,使我在实践中能够更好地 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
这本书还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心理学在教师职业素养提升中的重要性。通过 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和需求,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他 们的学习效果。教师还可以通过运用心理学原理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提升 职业素养。
“心理辅导的目标是帮助个体建立积极的心态和行为,以适应生活中的挑战和 压力。”这句话阐述了心理辅导的目的和意义,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帮助 学生应对挑战和压力提供了指导。
“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为了达到学习目标而采用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这句话解释了学习策略的本质和作用,即为了达到学习目标而采用的方法和技 巧。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教育学+教育心理学)XXX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教育学+教育心理学)XXXXXX教育学考试大纲纲要XXX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P13、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的共同发展趋势)P4(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4、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1)●中国在夏代,就有了黉舍教育的形态。
●“夏曰校、殷曰序、XXX,学则三代共之”中"校、序、庠、学"都是学校的名称。
●中国古代社会的六艺教育P51礼、乐、射、御、书、数。
以礼、乐为中心(2)●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增为师”、“以(书)吏为师”P7(3)●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及特点P7培养政治家、商工钱目的,注重身心协调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灵活.(4)●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及特点P7培养军人,强调军事体育与道德灌输,内容单一,方法严厉.5、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P8阶层性、道统性、专制性、呆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6、近代教育的特点P9(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任务教育普遍实施;(3).教育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7、二战以后天下教育的新特点P10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当代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2规律的科学。
P111、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P11XXX(公元前551——479)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
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大纲一、教育学心理学概述1. 教育学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2. 教育学心理学的发展历程3. 教育学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4. 教育学心理学与教育实践的关系二、学习理论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经典条件作用- 操作性条件作用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 认知结构理论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社会文化理论- 情境学习理论4.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自我实现理论- 个体差异理论三、学习动机1. 动机的基本概念2. 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3. 成就动机理论4. 自我决定理论5. 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策略四、认知发展与教育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2.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3. 认知发展与教学策略4. 认知风格与学习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1. 情感教育的重要性2. 态度的形成与改变3. 价值观教育的实践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测量六、教育评估与评价1. 教育评估的目的与类型2.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3. 评价工具的开发与使用4. 评价结果的解释与应用七、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4. 教学方法与媒体的选择5. 教学评价的设计八、课堂管理1. 课堂管理的概念与重要性2. 课堂规则的建立3. 学生行为的引导与矫正4. 教师角色与课堂氛围的营造九、特殊教育心理学1. 特殊教育的心理学基础2. 特殊需要学生的心理特点3. 特殊教育的教学策略4. 融合教育的实践与挑战十、教育技术与心理学1. 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2.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3. 远程教育与在线学习4. 教育技术对学习的影响十一、教师专业发展1.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2. 教师知识与技能的发展3. 教师反思与自我评估4. 教师教育与终身学习十二、教育政策与心理学1. 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2. 教育政策对学校与教师的影响3. 教育政策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影响4. 教育改革的心理社会因素十三、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1. 定量研究方法- 实验设计- 调查研究2. 定性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 观察法3. 混合方法研究4. 数据收集与分析技术十四、教育心理学的前沿问题与发展趋势1. 教育心理学的新兴领域2. 跨学科的教育心理学研究3. 教育心理学的国际视野4. 教育心理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结语教育学心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关注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还关注教师的教学实践和专业发展。
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
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旨在评估考生在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以确定其是否具备担任教育心理学教师的资格。
二、考试内容1. 教育心理学基本概念与理论-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与主要流派- 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模型2. 研究与发展心理学- 研究过程与研究理论- 发展心理学中的关键概念和阶段理论- 研究与发展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3. 智力与认知心理学- 智力与智能的定义和分类- 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智力与认知心理学的测试与评估4. 良好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干预- 良好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常见类型和原因- 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干预策略5.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实践-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应用- 教师的心理辅导与指导技巧- 教育心理学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改革中的应用三、考试形式考试采用笔试的方式进行,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四、考试要求考生需要全面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同时,对教育实践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和相关干预策略也需具备一定了解和掌握。
五、考试准备建议- 阅读教育心理学的教材和相关论文,加深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
-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教育实践中的心理问题和干预策略。
- 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加强与其他教师、专家的交流和互动,提升教育心理学的实践应用能力。
六、考试参考资料- 教育心理学教材和参考书籍- 相关学术期刊和研究报告以上为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内容,请考生据此进行准备和复习。
祝您考试顺利!。
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教育学教育心理学).txt6宽容润滑了彼此的关系,消除了彼此的隔阂,扫清了彼此的顾忌,增进了彼此的了解。
本文由qqqjingzhen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教育学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现代教育学》是教育理论体系中紧蜜结合现实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作为培养人的这种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具有科学性、思想性、应用性、艺术性等特点。
本课程是教师从业的一门必修基础公共课程。
学习本课程有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认识教育的基本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技能,明确办学育人的社会主义方向,使教师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本课程以贯彻《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培养适应 21 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为出发点,精心筛选了课程内容。
其内容包括:教育基本规律;教育目的;教师与学生;学校教育制度;学校德育工作;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课外校外教育工作;学校管理工作;基础教育改革;教育科研;教育现代化等十三个方面。
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自学或社会助学,使学员熟悉教育的基本规律和中小学的办学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方法和教育基本理论知识去分析、研究、指导中小学教育工作和教育改革的能力,从而增强教育教学的目的性。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为了使考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落实,现对有关问题作如下说明,进而提出具体要求。
一、关于考试要求的说明为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标准化,本考纲在列出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对各章规定了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明确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使自学应考者能够进一步明确考试内容,更有目的地自学教材;使社会助学者能够更全面地有针对性地分层次进行辅导;使考试命题能够更加明确命题范围,更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和难易度。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心理学概论(小题,最多两分)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也叫行为科学。
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
2、个体心理分为几个方面: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3、心理动力系统包括哪些成分?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4、人的活动的动机就是推动人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5、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需要即个体在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种缺失状态的反映,它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
6、人的心理过程包括哪些过程?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7、认知过程包括哪些方面?是个体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8、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客观事物是情绪体验的客观来源,人的需要是情绪产生主观原因。
9、心理学把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做意志过程。
10、意志常常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并对人的行为具有发动和制止作用。
11、人的心理活动处于什么状态?处于睡眠状态、觉醒状态或注意状态下,不同心理状态体现着人的心理激活程度和脑功能的活动水平。
12、心理特征的内涵和内容。
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固定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
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3、人的心理是一个整体。
①心理动力与心理过程是互相作用的。
心理过程在心理动力的推动下进行,人的需要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心理过程。
②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是在心理过程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
③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密切联系。
14、人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与水平。
四川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题纲
符号说明:——代表填空或者选择题※表示简答或者论述题代表名词解释题★表示历届考试出现的次数教育心理学B类全部考点总结第一章绪论本章考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内容、性质与意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古今中外不同时期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特点及历史发展过程。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是心理与教育结合的产物。
是一门介于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影响学习的因素,师生互动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学习理论、学习的过程、影响学习的因素,4.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认知因素、非智力因素以及社会因素。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与意义※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里科学理论的发展②对教育实践有较大的意义:1.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与质量2.有助于更新教育观念,帮助教育者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的指导思想★★:辩证唯物主义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
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一、观察法教育心理学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
是指在教育过程中研究者通过感官或者借助一定得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者行为变化,从而收集研究资料。
观察法包括:实验室观察法和自然观察法二、调查法调查法是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和观察法不同。
包括问卷法、访谈法和教育经验总结法。
教育经验总结法:它不只是调查法利用现存的经验总结材料,而是有目的地整理这些经验,从中提炼所包含的心理学规律。
三、实验法实验法包括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是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
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完全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自身的(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P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三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P6)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P9-12(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四)完善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高校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教育学+心理学)
高校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教育学+心
理学)
考试概述
高校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是一项评估教师能力和专业知识的重要考试。
该考试分为教育学和心理学两个科目,旨在评估考生在这两个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
教育学考点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规律的学科,考试中将涉及以下主要考点:
-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 教育目标与课程设置
- 研究理论与教学方法
- 教育评价与教育改革
- 学科教育与跨学科教育
心理学考点
心理学是研究思维、行为和情感等心理活动的学科,考试中将涉及以下主要考点:
-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 发展心理学与研究心理学
- 个体差异与智力测量
- 心理评估与心理咨询
- 教育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
备考建议
为了顺利通过高校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建议考生采取以下备考策略:
- 深入研究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理解各个考点的关键概念和理论框架。
- 阅读相关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经典教材和学术论文,提高对这两个学科领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 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充足的复时间并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和总结。
- 多做模拟试题和真题练,提高应试能力和对考试形式的熟悉程度。
- 找到合适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如记忆法、归纳法等,提高研究效果。
结语
高校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要求较高,考生需要通过系统性学习和充分准备来应对考试。
希望以上资料能为考生提供有用的指导和帮助,祝愿考生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于高校教师资格申请者)第一章心理学概论第一节人类心理现象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
一、个体心理系统个体心理: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
四个方面: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
1.心理动力: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
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a) 动机: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
2.心理过程:是一种动态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能动地反映着客观世界的事物及关系。
a)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b)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和特性。
c)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及其联系与关系。
3.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持续的状态,其持续的时间是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
4. 心理特征: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a) 能力: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
b) 气质: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
c) 性格: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d) 气质与性格有时统称为人格。
这些心理,使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与其他人的心理活动彼此区别开来。
二、个体心理与行为—心理通过行为得以表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内部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心理是支配和调节行为的精神活动。
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人的心理具有意识性。
1.意识:指能为个体所清晰察觉的心理活动。
2.无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察觉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就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出现的。
人清醒的时候,也有无意识的心理现象。
无意识也是人的心理活动,并对人的行为具有一定得作用。
3.意识是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无意识也是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大学教职资格证考试资料(教育学+心理学)
大学教职资格证考试资料(教育学+心理学)1. 引言大学教职资格证考试是评价教育和心理学领域专业能力的重要考试。
本文档提供了相关考试资料,旨在帮助考生系统地准备和复考试。
2. 考试内容大学教职资格证考试主要涵盖教育学和心理学两个学科的知识和理论。
以下是考试内容的主要大纲:2.1 教育学教育学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教育学基本概念与理论- 教育学专业知识体系- 教育学研究方法与设计- 教育心理学基本原理与应用- 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2.2 心理学心理学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心理学基本概念与理论- 心理学专业知识体系- 心理统计与实验设计- 发展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3. 复资料推荐为了帮助考生高效地备考,我们推荐以下复资料:- 教育学:- 《教育学导论》- 作者:某某某- 《教育心理学》- 作者:某某某- 《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 作者:某某某- 心理学:- 《心理学导论》- 作者:某某某- 《发展心理学》- 作者:某某某- 《认知心理学》- 作者:某某某- 《社会心理学》- 作者:某某某请考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复资料进行备考。
4. 复方法建议在复过程中,我们建议考生采取以下方法来提高复效果:- 制定合理的复计划,合理安排各类知识点的复时间;- 多做题,通过做题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进行思考和分析;- 寻求他人的帮助和意见,可以通过参加复班、讨论小组等方式交流和研究。
5. 考前注意事项考试前请考生注意以下事项:- 确认考试时间、地点和规则,提前做好准备;- 准备好考试所需的证件和工具(如身份证、准考证、文具等);- 调整好作息时间,保持良好的体力和精神状态;- 考试前放松心情,保持自信,相信自己的实力。
祝愿备考顺利,考试成功!。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考纲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与心理学考试大纲教育学与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总要求教育学部分1、了解与识记教育学的基本知识2、理解和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教学工作、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3、具有运用教育理论分析并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
心理学部分1、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事实。
2、理解感知、记忆、思维、情绪、动机、人格等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方法。
3、运用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分析和解决教育过程和社会生活中的某些实际问题。
第一部分考试内容教育学部分一、绪论[要求]1、掌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了解教育学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以及各阶段的主要教育家及其代表作。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
2.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之间的关系(1)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2)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3.教育学与教育科学教育学是庞大教育科学体系的基础学科。
(二)教育学的发展概况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我国春秋末年出现的教育文献《学记》;西方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以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为开端,出现了一系统对后世有影响的教育家及教育代表作:[英]洛克的《教育漫话》、[法]卢梭的《爱弥儿》、[瑞]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德]赫尔马特的《普通教育学》、[德]福禄倍尔的《人的教育》、[英]斯宾塞的《教育论》、[沙俄]乌申斯基的《人是教育的对象》。
[美]杜威的《人本主义与教育》。
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的最主要的观点。
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苏]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苏]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苏]马卡边柯的《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育诗》、[苏]凯洛夫的《教育学》、我国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1930年)。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范本模板】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1。
学生:主体因素。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2。
教师:关键。
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风格。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3。
教学内容: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
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4。
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5。
教学环境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社会环境: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1。
学习过程:核心内容。
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2.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3.评价/反思过程: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在实际应用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二、为实际教学提供料学的理论指导三、帮助敦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论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奠定了基础.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20年代后,西方扩充了自己的内容。
30年代以后,学科心理学发展很快.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内容日趋集中,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考纲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学与教得要素:学生(主体)、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学生的差异包括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
学与教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历史:1.初创时期(20C20年代以前)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在1903年出版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这是教育心理学的里程碑。
教育心理学之父。
2.发展时期(20C20年代末-50年代末)。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我国出版的第一部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1924年,廖世成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1.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
2.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
3.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
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科学。
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
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教育心理学学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4.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在研究实验过程中应该对被试产生积极性的影响,要避免对被试的身心发展产生伤害。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
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被试者在一定条件下的表情、动作、言语、行为的变化,并按时间顺序做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了解、判断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根据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实验法: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
教师招考资料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详细大纲附新课改内容
整理好的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详细大纲(附新课改内容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实用参考]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和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大纲.doc
优质参考文档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和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大纲教师资格考试是各地自主组织的考试,无统一教材,但是教育部人事司和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了全国教师资格考试统一使用的大纲。
学易网的教师讲授主要以考纲为主,兼顾到各种版本的教师资格考试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用书,因此请学员能放心选择和学习课程。
现学易网特将考试所用的统一大纲整理归纳,并提供给广大学员!小学教育学大纲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学校教育制度(一)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二)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三、教育发展的过程(一)古代中国教育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比较完备,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形成了六艺教育,即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自身的(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三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四)完善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特征: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11、12岁—14、15岁,初中阶段)特点:①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②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并出现反省思维;③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但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④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⑤产生成人感,独立意识强;⑥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⑦道德行为更加自觉,但自控力不强。
2、青年初期(14、15岁—17、18岁,高中阶段)特点:①生理上、心理上、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②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出现辩证思维;③社会高级情感有了深刻发展;④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⑤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一)学习准备1、定义;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防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2、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3、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
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准备。
(动态)(二)关键期1、提出者: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动物身上存在“印刻”)2、定义: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如:2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等。
3、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一、认识发展的阶段理论1、代表人物:皮亚杰2、内容:①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②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
③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
㈠感知运动阶段(0—2岁)特点:感觉和动作分化;后期思维开始萌芽㈡前运算阶段(2—7岁)特点: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思维受直觉表象的束缚;思维特征: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性;不可逆。
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特点:思维可逆,能进行逻辑推理;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㈣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特点: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能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具有抽象逻辑思维;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思维灵活。
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①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②教学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③教学应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关于最近发展区提出者:维果斯基(前苏联)定义: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的过渡状态。
意义:1、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2、教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并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第三节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一)人格的发展1、定义: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2、发展阶段: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3、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①家庭教养模式;②学校教育;③同辈群体(二)自我意识的发展1、定义: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2、组成: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3、发展阶段:①生理自我(1岁末开始,3岁左右基本成熟)②社会自我(3岁以后至少年期成熟)③心理自我(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认知过程: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体现为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个别差异(一)认知方式差异:1、定义: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2、认知差异表现:①场独立与场依存;提出者:威特金场独立性的人对事物的知觉和判断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常根据自己的内部参照,独立进行分析判断;场依存性的人较多地依赖外在参照知觉事物,或者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②沉思型与冲动型;学生对问题解答的速度和准确性方面的差异。
所谓沉思型是指对问题的解答速度较慢但错误较少的类型;所谓冲动型是指对问题解答速度较快但错误较多的一种类型③辐合型与发散型:提出者:吉尔福德(美国)(二)智力差异1、智力反映了一个人的聪明程度,而且这种聪明程度可以通过智力测验所测定的分数(智商IQ)来衡量;2、智商呈常态分布,即:全人口中,智力超常和智力低下者均为少数,多数人的智力处于中等水平。
3、智力量表:斯坦福-比纳量表(比率智商)韦克斯勒量表(离差智商)4、差异表现:个体差异群体差异(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如何因材施教)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1、定义:性格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2、差异表现①性格特征差异(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②性格类型差异(外倾性和内倾型;独立型和顺从型)3、教育含义:性格的个别差异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
学校教育应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学习的实质与类型一、学习的实质与特性(一)学习的心理实质1、概念:广义的学习是指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这一定义说明:①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②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③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
(二)人类学习和学生的学习1、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有本质的区别:①人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②人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③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我国心理学家对人的学习的定义: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变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①定义: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②学习内容: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二、学习的一般分类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把学习分为八类:①信号学习;②刺激-反应学习;③连锁学习;④言语联结学习;⑤辨别学习;⑥概念学习;⑦规则或原理学习;⑧解决问题学习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①智力技能;②认知策略;③言语信息;④动作技能;⑤态度3、我国:①知识的学习;②技能的学习;③行为规范的学习第二节联结学习理论一、理论要点:1、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2、强化起重要作用;3、个体学到的是习惯,是反复练习和强化的结果;4、习惯形成后,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二、代表学说: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1、把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2、联结的形成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3、提出三个学习规律,即: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①效果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伴随着满意的结果而增强,伴随着烦恼的结果而减弱。
②练习律是指任何联结,练习运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而不练习则会使联结力量减弱。
③准备律是指当学习者有准备时,联结实现就感到满意,联结不实现则感到烦恼,学习者不准备实现而实际联结实现时也会感到烦恼(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基本规律:(理解)1、获得与消退2、刺激泛化与分化(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基本规律:(理解)1、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定义理解)2、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强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定义理解)3、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P40)(四)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P41)1、理论要点2、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信息流控制结构:期望事项(学习动机)执行控制(认知策略)3、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一、理论要点:1、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2、学习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3、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