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合集下载

犯罪心理学之青少年犯罪分析详解

犯罪心理学之青少年犯罪分析详解

犯罪心理学之青少年犯罪分析详解在当今社会,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犯罪行为不仅对自身的成长和未来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我们有必要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1、犯罪类型多样化青少年犯罪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盗窃、抢劫等类型,还涉及到网络犯罪、校园暴力、毒品犯罪等新型领域。

2、团伙犯罪增多青少年往往因为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容易受到不良同伴的影响,形成犯罪团伙,共同作案。

3、犯罪手段暴力化一些青少年在犯罪过程中手段残忍,不计后果,给受害者带来了极大的身体和心理伤害。

二、青少年犯罪的心理成因1、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不良的家庭环境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父母关系不和谐、家庭暴力、过度溺爱或忽视孩子等,都可能使孩子产生心理问题,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1)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严厉,动辄打骂,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有的家长则对孩子过于放纵,缺乏有效的管教,导致孩子无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等不完整的家庭结构,可能使孩子缺乏关爱和安全感,容易产生自卑、孤僻等心理问题,进而引发犯罪行为。

2、学校因素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的缺失或不当也可能导致青少年犯罪。

(1)学业压力过大过重的学业负担可能使一些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甚至通过逃学、作弊等不良行为来逃避压力,进而发展为犯罪。

(2)校园欺凌现象在学校中,一些学生可能会遭受同学的欺凌,长期处于被欺负的状态可能导致他们产生报复心理,从而实施犯罪行为。

(3)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单一一些学校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时缺乏应对能力。

3、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1)不良文化的影响网络、影视、游戏等媒体中存在的暴力、色情等不良内容,容易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使其模仿不良行为。

如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如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如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论文摘要】青少年违法犯罪原来越严重,学校、家庭、社会高度的关注。

就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谈谈个人的看法。

如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我们所要面临的大事。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危害社会治安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犯罪特点犯罪类型犯罪原因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家中的孩子一般都为独身子女,父母的过分溺爱让孩子想到什么就要什么,没有就可能去偷、去抢,还有现代电影、电视的武打、帮派等内容也对青少年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常常带入角色中,给社会的管理造成了困难。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结合当今社会,我个人认为青少年犯罪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疯狂性。

现在的青少年在不好的视频教导下,由于某些青少年在步入社会的进程中没有形成自己的人格,依样学样,往往容易走上歧途,并且由于年青人逞强好胜,常常带有很大程度的疯狂性。

二)突发性。

由于青少年的立功动机往往比较简单,其目的单一,随意性强。

因为心境不好、哥们义气等因素的刺激,一时的感情冲动而突然立功。

这种突发性行为反映了未成年人情感易冲动,不善于控制自己。

三)连续性。

有的青少年违法犯罪只是因为图一时的心快,一次过后,后面去享受犯罪行为带来的快感等,就像电视放的去抢劫就是去证明自己行,头脑聪明,所以就很有连续性。

(四)团伙性。

有的就是几个人之间互相看的顺眼,脾气相投,一说就同意,就聚众一起从事犯罪行为,时聚时散,往往是一拍即合,一哄而起的团伙性犯罪。

五)动机的单一性和目的的荒诞性。

青少年立功的动机往往是出于好胜猎奇,对照模仿;其目的往往是好奇好玩或争强好胜。

他们有的是简单地模仿电影电视中的某个镜头和情节,有的是模仿小说或现实社会新近发生的一些作案的立功伎俩,有的是同学或朋友间所谓的争强好胜,显示自我的天不怕地不怕而立功。

六)心态的逆反性。

不愿受到管束,喜欢自己想就怎么做,有时一被管教就发脾气,离家出走,最后干出错事。

二、青少年犯罪的类型一)盗窃犯罪。

关于对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和预防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和预防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和预防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和预防一、引言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青少年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本次调研报告旨在探讨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以及相关的预防措施,以期为相关部门制定有效的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政策提供参考。

二、青少年犯罪的特点1. 频率高: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犯罪群体中占比较大,并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2. 集团化倾向:青少年犯罪更容易形成犯罪团伙或集团,其犯罪行为往往具有一定的组织性。

3. 倾向性犯罪:青少年犯罪主要表现为偷盗、抢劫、吸毒、校园暴力等与年龄群体相关的犯罪行为。

三、青少年犯罪的成因1. 家庭环境:不良家庭环境、家庭暴力、父母溺爱或冷漠等因素会导致青少年的不健康发展和犯罪倾向的增加。

2. 教育因素:教育质量低、学校氛围差、教育失灵等原因会使青少年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从而产生犯罪行为。

3. 社会环境:社会流氓文化、媒体暴力影响、社区犯罪多发等会对青少年产生消极的影响,容易导致犯罪行为的出现。

4. 心理因素:青少年个体的心理问题,如自卑、攀比心理、叛逆心理等也会导致他们选择犯罪作为表达自我、追求刺激的方式。

四、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措施1. 家庭教育: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家长对子女的关注与引导,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注重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2. 学校教育:加强学校教育,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注重素质教育,教育青少年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

3. 社会环境改善:加大社会治理力度,扫除社会流氓文化,减少暴力媒体内容,提供安全和健康的社区环境。

4. 心理辅导: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青少年解决心理问题,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5. 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并加强对青少年犯罪的法律惩处与教育改造措施。

五、总结与建议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特点与成因需要多方面的探索和解决。

未来应当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研究机制,并在政策制定层面加大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力度,以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中国青少年犯罪特点及法制教育建设

中国青少年犯罪特点及法制教育建设

中国青少年犯罪特点及法制教育建设作者:张翼鹏来源:《法制博览》2013年第08期【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少年犯罪行为也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

这些行为阻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对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究其原因,该现象的出现同中国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反制教育匮乏是分不开的。

中国青少年法制教育建设也就成了当务之急。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特点;法制教育一、中国青少年犯罪特点(一)青少年犯罪逐渐趋向低龄化青少年求知探索欲旺盛,是非辨别能力不强,容易接受坏事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误入歧途,跌入犯罪的深渊。

从以往的数据来看,青少年犯罪的高峰年龄主要集中在16岁至18岁。

最近几年,大部分的青少年罪犯年龄都在13到15岁之间,有一些少年犯甚至刚刚10岁出头。

14岁以下的儿童犯罪实践屡屡发生,令人震惊。

(二)青少年犯罪形式团伙化青少年这一特殊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势单力薄,求众犯罪的心理。

青少年由于年龄小,心智尚未成熟,为了克服恐惧心理,经常拉帮结伙,团伙犯罪,以增加安全感。

这些犯罪团伙少则三五人,多则上百人,因“哥们义气”及相同的犯罪利益走到一起,凭借人多势众,危害一方。

许多震惊全国的大案都是青少年犯罪团伙所为。

(三)反复性也是青少年犯罪的一大特点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及心理上的生长发育期,文化素质较低,抵御外界能力差,容易受到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

违法犯罪的青少年在经过说服教育后,都会受到感化,表示要痛改前非。

但出狱以后,被同伙一拉拢,又管不住自己,继续犯罪。

据不完全统计,青少年重新犯罪率达到15%-20%,个别地区甚至达到30%以上。

少年犯新犯的罪往往比以前犯的罪严重得多,这是青少年重新犯罪的一大突出特点。

二、中国青少年法制教育建设青少年法制建设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具有优秀思想品质、遵纪守法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

青少年犯罪预防专题讲座

青少年犯罪预防专题讲座

青少年犯罪预防专题讲座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然而,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突出,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今天我们特别举办了这场青少年犯罪预防专题讲座。

一、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及特点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现状。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青少年犯罪数量呈上升趋势,犯罪类型也越来越多样化。

其中,盗窃、抢劫、故意伤害、聚众斗殴等犯罪行为较为常见。

青少年犯罪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低龄化趋势明显。

现在有不少未成年人在 14 岁甚至更小的年龄就开始实施犯罪行为。

2、团伙作案增多。

青少年往往喜欢拉帮结派,三五成群地共同作案,增加了犯罪的危害性。

3、犯罪手段成人化。

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一些青少年犯罪的手段越来越残忍和狡猾。

4、犯罪动机简单。

很多青少年犯罪往往是出于一时冲动、好奇或者模仿,缺乏深思熟虑。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青少年犯罪呢?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因素。

1、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不良的家庭环境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比如,父母离异、家庭暴力、溺爱放纵、疏于管教等,都可能使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出现偏差。

2、学校因素学校教育的缺失或不当也会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

一些学校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还有些学校对学生的不良行为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引导。

3、社会因素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对青少年的诱惑很大。

例如,网络上的暴力、色情信息,不良影视作品,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等,都可能使青少年受到侵蚀。

4、自身因素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都还不成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走上犯罪道路。

三、青少年犯罪的危害青少年犯罪不仅给受害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也给犯罪者自身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对于受害者来说,身体上的伤害可能会伴随一生,心理上的创伤更是难以愈合。

论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对策

论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对策

论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对策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对策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处于人生阶段的转折点,既具有稚嫩纯真的一面,又会出现一些叛逆、冲动和不理智的行为。

因此,青少年犯罪成为社会治安的一个严重问题,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会造成巨大的伤害。

为了预防和遏制青少年犯罪,必须了解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并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对策。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一)犯罪类型较为单一相对于成年人犯罪者,青少年犯罪者的犯罪类型更加集中,主要以盗窃、打架斗殴、伤害他人、涉毒等为主。

蓄意杀人、绑架、贩毒等重大暴力犯罪,少见于青少年犯罪案件中,这也反映了青少年犯罪者的心智不足,还未发展到完全意识到犯罪危害。

(二)喜好闲逛和团伙犯罪青少年活力充沛,好奇心强,喜欢结伴外出,此类闲逛青少年具有易感性、易受影响性强的特点,极其容易被犯罪团伙利用。

团伙犯罪是青少年犯罪的一大特点,青少年犯罪主要以小团伙为主流,少数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童年创伤导致了一定的犯罪倾向。

(三)心智发展不完善青少年的发展过程尚未完全发展成熟,心智和认知发展还处在探索学习的阶段,自制力、责任心、判断力和理智力比成年人差,在面对困境时会感到恐慌、无助和无从选择。

因此,青少年犯罪者不是纯粹的罪犯,而是极易受到环境刺激、诱惑和吸引的受害者。

(四)教育和家庭环境问题青少年的成长过程受到家庭和教育环境的影响,教育和家庭环境的问题既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也是青少年犯罪的出路。

许多青少年犯罪者是在家庭和社会环境问題影响下成长的,受到了生活水平的限制,长期缺乏关爱、疏忽、甚至受到家庭暴力和虐待。

同时,教育环境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缺少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机会不能够获得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对策(一)家庭教育关注家庭是人际关系中最初的环节,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行为习惯等方面都有深刻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应该注重家庭环境和情感关系,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为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合理的行为准则。

政教处范文预防青少年犯罪宣传资料: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二)

政教处范文预防青少年犯罪宣传资料: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二)

政教处范文之预防青青年犯罪宣传材料:青青年犯罪的特点和预防青青年犯罪的对策(二)前言:目前,人们将青青年犯罪、吸毒和环境污染并称为“三大公害”。

青青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不容无视的社会咨询题,如何预防和减少青青年犯罪就显得尤为重要。

青青年犯罪的特点从司法实践来看,青青年犯罪大体有以下特点:一是违法犯罪趋于低龄化。

十四五岁就违法犯罪,有的甚至做出大案要案。

二是犯罪类型越来越多,以侵财性犯罪为主,如盗窃、抢劫、敲诈等。

此外损害、杀人、绑架、强奸等恶性案件也时有发生。

三是是犯罪动机简单,没有明确作案目的,一般没有事先预谋,多属一时感情冲动,有的出于好奇,自我表现和要求偏激,常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青青年犯罪的缘故1.家庭要素。

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青青年走上违法犯罪的主要缘故。

有的家庭不合,父母离异,在得不到父爱、母爱根本暖和的情况下,幼小的心灵被人为地扭曲,报复社会,而走上犯罪道路;有的家庭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还过分溺爱,平日里百依百顺,有求必应,构成小孩任性、霸道的坏性格,一旦受挫折或受批判就难以接受;有的家长以打骂代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小孩犯一点小错,或学习成绩不好,就不敢回家,在外漂泊,甚至离家出走,碰上坏人教唆,极易走上犯罪道路;一些个体工商户,从早到晚一心赚钱,忙于商场,没有时间教育小孩,关怀小孩的学习,放任自流,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小孩在外结交不良朋友,小偷小摸,滋事斗殴,沾上恶习,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有些父母本身行为不端,存在赌博、盗窃、打架、违背社会公德和违背法律法规的行为,这些行为直截了当妨碍了小孩的成长,使之效仿父母,小偷小摸,打架斗殴。

人们总结的一句话:“咨询题家庭出咨询题青年”,确实不无道理!还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期望值太高,平时成绩不是前三名不能过关,升学非上重点不可,逼得太紧,压力过大,负担过重,当小孩力不从心,“达标”无望时,极易走向反面,做出丧失理智或意外的犯罪行为。

2.社会要素。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及预防策略-法学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论文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及预防策略-法学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论文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及预防策略-法学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法学本科毕业论文(精选10篇)之第六篇摘要:从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分析入手,探索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特点,认为当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社会危害性日趋加剧,且呈现出低龄化、犯罪手段成人化、化等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法学,成年人,犯罪,预防我国一贯重视未成年益保护和少年司法工作,同时努力推进少年审判制度改革,大力加强少年法庭工作。

我国初级、中级、高级、最高院四级法院已经建立少年审判专门机构或者专人审理机制,共设立少年法庭2 253个,合议庭1 246个,少年刑事审判庭405个,综合审判庭598个,审判机制专业化、规范化取得重要进展。

一、涉及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现状分析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依托人民法院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汇聚的司法审判信息资源,对近几年涉及未成年益保护案件的审理情况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情况进行了分析,现状如下。

(一) 未成年益保护案件呈上升趋势20132017年,我国涉未成年益保护案件呈上升趋势,从2013年的8.3万件增加至2017年的11.8万件,年均增长率10.46%。

涉未成年益保护案件主要包括:抚养关系、抚育费、监护权、探视权纠纷等民事案件和拐卖儿童、猥亵儿童、嫖宿幼女、组织儿童乞讨、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秽物品等刑事案件。

(二) 涉未成年益保护刑事案件居多2013年至2017年,全国法院共依法审理涉未成年益保护案件49万件,抚养扶养关系纠纷、抚育费纠纷、监护权纠纷、探视子女权纠纷等民事案件占比达94.54%。

(三)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多以盗窃、故意伤害和抢为主20152016年,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罪名多集中在盗窃罪、故意伤害罪和抢罪。

涉诉罪名方面,涉盗窃罪和寻衅滋事罪的案件数量在2016年有所上升,涉抢罪、故意伤害罪和强罪的案件数量有所下降;犯罪手段方面,未成年人犯罪手段呈多样化,其中和窃取为作案最常见手段;年龄方面,抢罪主要分布在14~15周岁,盗窃罪常见于16~17周岁的未成年人。

当代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原因(精华)

当代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原因(精华)

当代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原因在青少年犯罪屡屡发生的今天,很多误入歧途的青少年让人揪心,他们再也不能享受美好的青春年华,而是背负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

因此,如何使青少年健康成长已成为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

本文主要从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原因进行探讨。

当前,青少年犯罪现状是:所犯罪行严重,大案要案多,社会危害性很大。

青少年犯罪还经常表现为抢劫、故意杀人、盗窃、绑架等故意犯罪,很少为过失犯罪,犯罪时不计后果,手段残忍,社会危害大。

其主要特点有如下九个方面:1、共同犯罪、结伙作案多,带有“黑帮”性质的团伙犯罪亦有增加趋势。

团体犯罪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形式。

这是由青少年年龄小、思想不成熟和依附性强等特点所决定的。

他们在实施犯罪时往往有胆怯心理,总感觉一个人作案势单力薄,所以就纠集多人,形成“作案氛围”,一轰而上,既能互相壮胆,又能分工合作。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的趋势从单一、个人犯罪转变成有组织、有策划、有目的、有分工的团体犯罪,净干些打架斗殴、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抢劫、敲诈钱财等违法犯罪活动,有的甚至称霸一方,向黑社会发展。

青少年团伙犯罪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两个,一个是以财产为目的的犯罪集团,如团伙盗窃、诈骗、抢劫,另一个是侵犯他人人身安全的犯罪集团,如流氓团伙。

有关资料显示,未成年人犯罪中已有70%是团伙犯罪。

由于未成年人缺乏足够的体力、智力、胆量和经验,单独作案往往难以成功,结成团伙可以互相壮胆,减少作案阻力,使犯罪易于得逞。

当前,有的未成年人犯罪团伙拥有严密的组织系统、作案纪律和防侦破措施,已经形成黑社会组织的雏形。

据报道,在安徽合肥市蜀山区法院不公开审理一抢劫案件,18个被告中,只有一个19岁,其他均为未成年,最小的才15岁。

这是一群在城市游荡的孩子,一没钱就几个人凑在一起,窜到街上,见人峰拥而上,先打后抢。

2001年,在北方某城市公园发生了一桩血案,一年仅14岁的少年被捆绑双手,身上被打得血肉模糊,惨不忍睹。

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探析

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探析

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探析摘要: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人们极为关心的社会问题,成因较为复杂。

每一个青少年的犯罪都是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社会原因)相结合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原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只有全社会的关注,才能创造一个出青少年能够茁壮成长的大环境。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社会一、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特点1.犯罪主体呈现低龄化特征。

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在整个社会犯罪率中占相当的比重,近几年,由于生活条件提高,青少年发育早熟,加上频繁接受暴力文化影响等原因,14至15岁年龄段和不满14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开始增多,其中,严重刑事案件明显增加。

2.犯罪手段趋于暴力化、智能化、成人化。

青少年犯罪的方式和手段呈现暴力化、智能化、成人化的特点。

青少年犯罪往往胆大妄为、在作案中不计后果,作案手段残暴,持刀拦路抢劫、入室抢劫、杀人、绑架勒索、劫持出租车等案件时有发生。

同时,由于各种现代设备不断出现和现代信息的大量传播,一些智能水平较高或较为“专业”的青少年犯罪分子开始运用一些现代科技手段作案,青少年犯罪开始向“高层次”和“智能化”发展,从而变得更为狡猾、隐蔽、凶狠和残暴。

青少年的犯罪手段开始呈现成年人犯罪的一些特点。

3.犯罪类型主要表现为侵财性犯罪、暴力犯罪和性犯罪。

当前,受社会上“潇洒”消费的影响,部分青少年产生了强烈的物质欲望,盲目追求享乐。

当通过正当的渠道不能满足其欲望时,有些青少年便通过盗窃、抢劫甚至杀人等不正当途径来获取。

由于受社会上各种“黄色”环境之影响,一些强奸(包括轮奸)案件在青少年身上也时有发生。

同时,由于教育的缺失和滞后,一些青少年精神空虚,为了自我表现和寻求刺激或为了哥们义气,寻衅滋事、打架斗殴,故意伤害案件也不断发生。

4.青少年犯罪主体的知识层次普遍较低。

现阶段闲散青少年犯罪突显,闲散青少年又以辍学、失学少年、农村闲散青少年居多。

该类闲散青少年一般文化基础较低,又无工作技能。

一项对青少年犯罪的统计数据表明,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8. 3%,初中文化程度的占22. 2%,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8. 4%、文盲占31. 6%,且青少年罪犯在校时绝大多数是成绩差的学生,很少或从未受过老师的表扬,这些原因造成他们中的部分人破罐子破摔,部分中途辍学,在社会上受到不良影响之后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青少年犯罪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青少年犯罪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青少年犯罪问题及其防治措施09秋社会工作周娟贞【摘要】近年来,刑事犯罪出现低龄化的趋势,青少年涉足犯罪的时常发生,其中盗窃、抢劫、伤害、敲诈勒索居多,也有的属于非常严重的暴力犯罪,如:杀人、放火、强奸等。

青少年犯罪现在影响着中国的快速发展,想要根本彻底的改变减少青少年的犯罪率,就应找到犯罪的根源。

就是正确的教会青少年及他们的家长,老师的处理方法。

青少年的违法犯罪问题已经引起社会有关部门和每一个家庭的关注,探究青少年的犯罪原因,寻找防御对策,已成为社会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特点原因防治措施一、青少年犯罪特点(一)青少年犯罪数量剧增,犯罪率显著上升。

(二)犯罪主体多元化。

(1)青少年犯罪呈低龄化趋势明显。

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全国17周岁以下未成年人犯罪占青少年犯罪的60%左右。

(2)女性犯罪增加。

女青少年犯罪以财产性犯罪和性犯罪为主,目前全国女性青少年犯罪占整个刑事犯罪案的15%。

(3)辍学“双差生”、“困难生”犯罪居多。

(三)犯罪类型既复杂多样又相对集中。

抢劫、伤害、杀人等暴力型犯罪日渐升级,全国暴力型犯罪占整个青少年犯罪案的75%左右;淫乱、涉黄、涉毒等新类型有增无减,该类犯罪占整个青少年犯罪案的15%左右。

(四)青少年犯罪向恶性化、团伙化方向发展。

青少年团伙化犯罪比重有所增加,青少年犯罪案中有70%属团伙作案。

此外青少年犯罪呈恶性化趋势,目前全国刑事犯罪案中青少年犯罪占65%。

针对犯罪原因,新派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如龙勃罗梭强调了犯罪的人类学的、遗传学的原因。

凯特勒在其著作中阐明了犯罪的社会原因,提出了“社会制造犯罪、犯罪人只是社会制造犯罪的工具”的著名论断。

菲利也提出了著名的犯罪三原因论,即犯罪是犯罪人人类学原因、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日本学者团藤重光也认为,”犯罪行为是行为人人格的现实化,即在犯罪行为的背后预想行为人潜在的人格体系,犯罪行为与人格不可分离;人格的形成虽受素质、环境的制约,但又是主体自身的努力形成的,因此,可以针对人格态度对行为人加以非难。

浅析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对策

浅析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对策

信息 的影 响 , 此外 , 社会娱 乐业 的管制 并不严 格 , 多 网 对 许
吧 、 T 歌 舞厅在学校周边 营业 , 多青 少年 经常结伴 出入 K v、 许
以上场所 , 对青少年的教育产生 了影响 。
23 犯罪具有盲 目性 、 . 传染性和高频性 。由于青少年 的人格 和世界观 尚未完全形成 ,因此意志较为薄弱且争强好胜 , 很
容易受到周 围环境的影响 , 许多青少年并 不是 想要通过犯罪
行为得 到什么 , 而是为 了表现 自己, 引起 同龄 人 的重 视和忌 惮, 因此盲 目地 进行犯罪行 为 , 有甚者互相 攀 比地进 行犯 更
5 青 少年 犯罪 的预 防对策
针 对青 少年犯罪 ,应该以预防教育为 ( 下转第 2 6页 ) 6 s INc c E E&T c E HN。L Y VII 。G s。N 科技视界 I5 3 2

们知道善恶 , 反之 , 如果家庭不和睦 , 至父母 离异或是有违 甚
法犯罪的前科 ,那么就会 对孩子的性格和心理产生反作用 , 在不健全的人格和心理作用下 。 这些孩子很容 易走上违法犯
罪 的道 路 。
般成年人犯罪不 同, 犯罪类 型主要集 中于盗 窃 、 劫 、 抢 寻衅
滋事 、 强奸、 故意伤害这几类犯罪 , 青少年 正是 心智发展的黄
罪, 青少年犯罪往往肆无忌惮 , 犯罪频率非常高。
3 新型 青少 年犯罪 的特 点
以上是传统青少 年犯罪 的特 点 , 但最 近几年 , 青少 年犯
负刑事责任 ,6周岁 以上 的人对 一切犯罪行为 负刑事责任 。 1 但青少年 的年龄界限为 1 4周岁以上 2 5周岁以下 。因此青少
年这个概念 比我们刑法 中的未成 年人 的概念要宽泛 , 既包括

法制教育黑板报资料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成因文字稿

法制教育黑板报资料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成因文字稿

法制教育黑板报资料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成因
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有:
①犯罪呈低龄化趋势。

据有关部门统计,80年代初,青
少年初犯的平均年龄为16岁,到90年代,初犯的平均年龄已降
低到14-15岁。

②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突出。

目前,违法犯罪青少年多
数是辍学生、失学生,以及一些盲目外出务工的青年农民等。


们大多闲散在社会,无所事事,极易发生违法犯罪行为。

③在校学生作案逐年递增,其中以初中生居多,约占青
少年作案人数的18-22%。

④犯罪的类型复杂,他们或敲诈勒索,或盗窃抢劫,或
聚众斗殴,或残害亲人,或吸毒,有的甚至是计算机犯罪。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既有社会环境
方面等客观的原因,又有青少年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主观因素;
从主观上看青少年正是长身体、长知识,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
成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他们思想认识上渐趋成熟,敏感好奇,
富于想象,喜欢模仿,但辨别能力差,以致在追求新奇刺激面前,极易受不良影响而导致违法犯罪;从客观方面原因分析,改革开放
以来,社会、学校、家庭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影响
青少年成长的新情况、新问题,其中家庭教育的失误,学校教育
的偏差和社会上各种不良或腐败风气的影响等,都会使青少年走
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不仅对个人的成长和未来造成巨大影响,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了解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1、犯罪低龄化趋势明显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的年龄呈现出越来越小的趋势。

一些未成年人在 12、13 岁就开始涉足违法犯罪活动,这反映出青少年在心理和生理尚未成熟的阶段,就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2、犯罪类型多样化过去,青少年犯罪多以盗窃、抢劫等财产型犯罪为主。

但如今,犯罪类型日益多样化,包括故意伤害、强奸、寻衅滋事、网络犯罪等。

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新型犯罪在青少年中的发生率有所上升。

3、团伙犯罪较为突出青少年往往由于缺乏独立判断和自我约束能力,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和唆使,形成犯罪团伙。

在团伙中,他们互相壮胆,共同实施犯罪行为,使得犯罪的危害性更大。

4、犯罪手段成人化受不良影视作品、网络文化等影响,一些青少年犯罪手段呈现出成人化的特点。

他们模仿成人的犯罪方式,甚至使用一些较为残忍和极端的手段来实施犯罪。

5、犯罪动机简单冲动青少年的情绪波动较大,自控能力较弱,往往因为一时的冲动、好奇或者哥们义气而犯罪。

例如,在与他人发生冲突时,不能冷静处理,而是选择用暴力解决问题。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1、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不良的家庭环境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比如,父母的溺爱、过度放纵或者粗暴的教育方式,都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家庭关系不和睦、父母离异等也会使孩子缺乏关爱和安全感,从而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进而走向犯罪。

2、学校因素学校教育的缺失或不当也是青少年犯罪的一个诱因。

一些学校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导致一些问题逐渐恶化。

3、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可忽视。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跨世纪的接班人。

青少年的犯罪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困扰法学理论界与司法实践部门的一个难题,同时也是消除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维护社会稳定,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重要课题之一。

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寻觅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1、所犯罪行严重,大要案多,社会危害性极大。

青少年犯罪经常表现为抢劫、故意杀人、盗窃、绑架等故意犯罪,很少为过失犯罪,犯罪时不计后果,手段残忍,社会危害极大。

2、暴力性犯罪占很大比例。

暴力性犯罪是以给被害人造成肉体上的损害为主要手段或以人的生命、健康为直接侵害对象的各种犯罪。

据统计,青少年涉及的故意杀人、抢劫案件各占总数20%以上,故意伤害、强奸、绑架等也均占有一定的比例,且近一两年呈上升趋势,1999年重大杀人、抢劫案件占总案数的70%。

3、青少年犯罪者的文化素质不高,大部分为中低等文化程度。

青少年罪犯中,大都接受的文化教育少,好多人小学期间就辍学,甚至就没上过学,初中以下文盲、半文盲占90%以上。

4、团伙犯罪案件较多,甚至还有的形成犯罪集团。

青少年罪犯虽年轻力壮具有体力优势,但由于他们的思想还不是太成熟,缺乏作案经验,对犯罪心理压力大,且他们大都实施暴力犯罪,担心被害人反抗,总觉得单个人作案势单力薄,故他们经常纠集几人去共同作案形成犯罪团伙甚至犯罪集团,这样既能使部署安排周密,又能在力量上足以抵制被害人的反抗。

5、外来人口流窜作案较多。

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再加上对流动人口管理上的不健全,暂住、录用外来人员不予申报,使得外来人口管理上很混乱,给一些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且作案后逃之夭夭、不留踪迹,给侦破工作带来很大难度,故而也使得流窜分子大肆进行作案。

6、再犯比例高、有前科,构成累犯的人员占很大比例。

1999年有前科、累犯占22 79%。

预防青少犯罪活动的措施和对策

预防青少犯罪活动的措施和对策

预防青少年犯罪活动的措施和对策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在新的世纪,他们时逢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正用自己的努力和创造改变国家面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然而,也有极少数青少年,由于自身或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原因,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其教训十分深刻.为了解当今青少年的思想动态,剖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根本原因,提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应对之策,努力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座谈交流、专题研讨等方式,对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一、当前青少年犯罪特点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除具备一般性犯罪的形式外,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犯罪活动团伙化由于青少年年龄小,心理、生理还不成熟,在实施犯罪过程中,他们担心遇到被害人的反抗而不能得逞,为达到犯罪的目的他们往往采取团伙作案,以此减轻自身的恐惧心理,作出一个人不敢为的暴力犯罪.2、犯罪手段暴力化极少数青少年法制观念淡薄,对宣扬暴力的影视节目津津乐道,甚至刻意模仿,有的动不动就用打碎的啤酒瓶、刀子等尖锐凶器朝被害人身体的要害部位猛刺、乱扎置人于死地而不顾,导致血案发生3、犯罪方式成人化在青少年犯罪中,犯罪方式日益成人经,他们模仿电影、电视剧中的某些情节,采取绑架、打电话等方式进行敲诈勒索,声称如果不把他们索要的现金送到指定的地点就撕票.4、犯罪年龄低龄化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生理发育年龄大大提高,而由于学生心理发育的滞后,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日趋龄化.二、青少年犯罪活动的原因一社会原因1、社会消极现象的影响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存在一些消极腐败现象,这对幼雅、敏感而易于情绪化的青少年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并诱发青少年犯罪、堕落、报复等不良心理.由社会腐败而导致的丑恶现象和形成的高消费浪潮,使青少年的价值观发生偏离,他们信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贪图物质享受,导致不良后果.2、不良文艺作品的污染文学、影视作品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很大.好的文学、影视作品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推动作用,劣质文学、影视作品对青少年的成长起潜移默化的消极作用.如有些文学、影视作品在有关“青红帮”、“斧头帮”的仿真描绘,成了青少年模仿的对象,许多青少年犯罪团伙的形成与此有关.而对杀人、纵火、绑架、色情细节的渲染,使毫无戒备的青少年不经意地受到侵害.3、文化娱乐场所的诱惑当前,社会上绝大多数文化娱乐场所均以赚钱为第一要义.经营者大多把青少年当成摇钱树,那些不规范的游戏机厅、录相厅、网吧就是典型的例子.有关部门虽明令禁止未成年人入内,但效果并不明显.业主依然我行我素,照样毒害青少年.随着社会的发燕尾服,一些青少年的文化娱乐消费欲望日益膨胀,但手头缺钱,遂产生偷盗、抢劫等邪念及行为.二家庭原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人生的优美乐章.但在现实的社会中,家庭教育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倾向,具体表现为:1、家庭管教溺爱许多爱长忙于官场上的繁琐事务和商场上赚钱而无瑕顾及孩子的成长,对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不闻不问,放手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保姆,采取放任自流的政策,孩子的教育出现了真空.这样的家庭一旦孩子出现心理、行为方面的失误,就会无所适从.2、家庭管教不当一些家长教育孩子不讲方法,恨铁不成钢,孩子一旦出现问题,轻者训斥,重者拳头加棍棒.有的还将孩子打伤.上述结局不仅仅给孩子的皮肉造成痛苦,更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永久的伤害.3、家长素质不高现在离婚的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其父或母一方养育孩子,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了缺陷.有这种不健全心理的孩子在成长当是易受到诱惑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据统计,在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中,生活在残缺家庭的占80%以上.一些家长自身素质不高,对自己要求不严.比如: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自己却不学习,整天打麻将等.要求孩子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而自己却制造和推销假冒伪劣商品等等.这些家长忘了一条基本的教育规律即“身教重于言教”.三学校原因1、学校长期推行应试教育在现行招生体制下,千军万马挤上独木桥的现象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分数线依然是学生的生命线,学生常有一种无名的恐惧感、压抑感.而这种压力一旦超越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那些平时貌似平静、腼腆实则脆弱、偏激的孩子就会做出人们始料不及的异常举动来,不是伤人就是自虐,徒生悲剧.2、问题学生受到不公正待遇在学校里,成绩好的学生得到宠爱,表现差的学生受到嫌弃,此种情况在学校较常见.据调查,犯罪的未成年人在校时被驱逐出教室的占21%,经常挨训的占14%,老师讨厌的占11%.由此可见,教育者的教育态度存在着缺陷.学校在课程教学中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缺乏必要的剖析,没有专门针对青少年如何抵御丑恶风气侵袭的专门课程,学生缺乏免疫力和适应性.学校只注重管,而忽视教.学校教育的偏差,不仅“造就”了一些危害校园的“害群之马”,而且培养了为数不少的懦弱学生.许多学生面对来自同龄人的威胁和不法侵害时竟束手无策.3、教师队伍良莠不齐从整体上讲,大多数教师能为人师表,做出表率的.但有个别文化、道德素质不高的教师,对待学生,缺乏耐心、甚至打骂、体罚学生,在这些受害的学生身上,心灵长期受到困扰,回报给社会的报复行为只能导致一些人的违法犯罪.三、预防青少年犯罪活动的措施根据我市社会治安整体状况,要建立起“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障、监督是关键”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预防、遏制和治理青少年犯罪的有效途径,就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社会方面1、尽快建立全社会的预防机制首先要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尽快建立起政出一门、统一号令,能够深入社会各个层面形成合力的预防体系,设置专门机构,建立工作网络,落实经费;二是尽快健全和完善青少年犯罪的预警系统,发挥其超前防范报警功能,从微观层面上入手做好社会控制工作.在社区里普遍建立起青少年教育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活动站、图书馆室、法制学校、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社会工作站等组织机构.2、创造学生健康成长外部环境社会腐败和不良风气不但诱发青少年犯罪,而且直接干扰青少年的转化.政府和各级执法机关要对社会环境立法整治,持续不断地进行反腐、打黑、扫黄、禁毒、反邪等项工作,净化社会环境,铲除诱发和滋生青少年的社会土壤,同时要对社会各种文化娱乐场所,特别是不良网吧进行彻底整顿,并实施长效管理,使其遵纪守法,严格自律,将其变成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阵地.3、努力做好问题学生帮教工作犯罪青少年一般都染有恶习,边改边犯,屡教不改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学校要建立帮教转化责任制,实施“一把手”工程.社会各界对青少年案犯不要歧视、嫌弃,更不能放任不管,应给予更多的关心、爱心、耐心和帮助,促使他们有信心、有勇气、有机会改邪归正,回到正确的人生道路上来.二家庭方面1、重视家庭教育,讲究教育方法家长在教育子女过程中要改掉三种毛病:一是放任自流,撒手不管的状况;二是过分溺爱的状况;三是训斥加棍棒的状况.上述三种状况的存在都是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要以平等的态度学会心理沟通,增进相互了解,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品德.2、强化防范意识,承担应尽义务家长自身要以身作则,教育孩子认真学习,自己要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教育孩子要做诚实的人,自己首先做到诚实守信,靠勤奋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同时,家庭要强化防范意识,一是要掌握孩子的消费来源,二是留意孩子结交的朋友,三是警惕孩子的谎言.如出现一些违法的苗头,应及早加以纠正.将其苗头消灭在萌芽不留后患.3、提高家长素质,维护家庭团结要尽量减少离异家庭或单亲家庭对孩子造成的伤害.要珍惜亲情,承担责任,保持稳定和温馨和家庭环境.事实表明,和睦、完整的家庭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即使在特殊情况下也不要忘记抚养、管教的责任,要给孩子以温暖.三学校方面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学校要切实履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的各项责任和义务,具体做到:驾驶对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和法制教育,做好校园暴力事件的防范工作;教育管理要到位.要减少甚至杜绝流失生、辍学生、减少厌学、逃学现象发生,遏制“三不管”现象增强的势头.学校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将会有效地遏制青少年犯罪低龄化、团伙化的趋势,对综合治理青少年犯罪必将起到很大作用.2、驾驶心理健康教育,增强青少年随挫折的心理素质青少年犯罪的形成,都是由一般性的违法活动演变而来,而违法活动都是由心理疾病导致的.只有在学校中坚持不断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设置必要的机构如心理咨询室等,配备专职教师或医生,关心和治病青少年的心理疾病,才能将其违法犯罪活动消灭在萌芽状态.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建立一支会管理教育教师队伍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的成效与教师的素质在密切的、直接的关系.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这种责任心要求教师严格要求学生,绝对不能包庇、纵容学生的违法违纪行为.同时,教师必须注意方法的合法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绝对不能野蛮、粗暴,不能侵犯学生的人身权利、人格权利和受教育的权利,切忌把学生赶出校门.教师应有较强的法制观念,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如果不遵纪守法,学生也会以违法乱纪作为行为方式的选择.教师就成为学生的知心、可靠的朋友,在平等、民主和条件下,互相尊重,才会有交流和沟通,理解和责任,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当今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是什么

当今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是什么

当今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是什么青少年犯罪呈现的特点我国如今的青少年犯罪较以往,呈现出如下⼏个特点:1、疯狂性。

青少年时期正处于⼈⽣从幼稚⾛向成熟的时期。

由于某些青少年在社会化进程中没有形成健全的⼈格,往往容易⾛上歧途,并且由于年青⼈逞强好胜,在进⾏违法犯罪活动过程中,常常带有很⼤程度的疯狂性。

2、突发性。

由于少年的犯罪动机往往⽐较简单,其⽬的单⼀,随意性强。

⼀般地说,较少有预谋,没有经过事前的周密考虑和精⼼策划,常常是受到某种因素诱发和刺激,或⼀时的感情冲动⽽突然犯罪。

这种突发性⾏为反映了未成年⼈情感易冲动,不善于控制⾃⼰。

如案例三种的⼩新,其⾏为的仅仅是为了偷点钱去上⽹⽽⾮杀⼈。

3、连续性。

对某些具有偷窃、抢劫等犯罪⾏为的青少年,⼀般在初次作案得⼿之后,侥幸⼼理便得到强化,从⽽对物质享受产⽣了贪得⽆厌的欲求。

产⽣连续性犯罪。

4、组织结构的团伙性和犯罪结合的偶合性。

从组织结构看,⼀般都是临时纠合,时聚时散性的,⽽且这种组合往往是⼀拍即合,⼀哄⽽起的团伙性犯罪,这与有组织有策划的团伙性犯罪有所区别,这种偶然性的纠合也往往随着⼀个犯罪活动的终结⽽⾃⾏解体。

案例⼆中的徐某即带有鲜明的学⽣团伙性质。

虽可能是因为玩游戏或其它简单原因纠结。

5、犯罪故意的突发性且犯罪⼿段的残忍性。

青少年犯罪⼀般没有事前的充分考虑和酝酿过程,没有预谋,⽽往往只要受到某种影响和刺激,⼀时冲动,就可能⽴即萌⽣犯意,突发犯罪;⽽且想⼲什么就⼲什么,不计后果,从⽽酿成恶性犯罪。

案例三中⼩新的⼿段可谓残忍,⼀死⼀重伤的结果⾮常⼈所能想象得出的。

6、犯罪动机的单⼀性和犯罪⽬的的荒诞性。

青少年犯罪的动机往往是出于好胜猎奇,对照模仿;其⽬的往往是好奇好玩或争强好胜。

他们有的是简单地模仿电影电视中的某个镜头和情节,有的是模仿⼩说或现实社会新近发⽣的⼀些作案的犯罪伎俩,有的是同学或朋友间所谓的争强好胜,显⽰⾃我的天不怕地不怕⽽犯罪。

案例三中⼩新的出发点仅仅是为了偷钱,却造成了难以挽回的后果,这也可见青少年犯罪⾏为时严重的盲⽬性和不计后果性。

青少年犯罪特点有哪些

青少年犯罪特点有哪些

一、青少年犯罪特点有哪些当前青少年犯罪主要有以下几种心理特征:(一)纠合性当前青少年犯罪中,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以相同地域为基础,纠合在一起,共同作案。

在纠合过程中,为了争强好胜而在团伙中争当霸主,常常象滚雪球一样结合成更大的团伙,以壮大势力。

这样,可以互相壮胆,在“人多势众”的心理支配下,犯罪过程中反映出胆大妄为,不顾一切,理智无法控制行为,其犯罪一旦得逞,便紧接着再干。

为何会出现这种纠合性呢?主要是由于青少年正处在成长时期,喜欢交际,乐于结群,一旦受坏人和外界不良因素引诱,在人多势众、互相壮胆的情况下,作起案来胆大妄为。

(二)偶发性青少年违法犯罪与成年人违法犯罪相比,他们的动机往往比较简单,有时甚至表示出正常人无法理解的某种奇特的变态心理。

他们的犯罪,一般来说,较少预谋、策划,常常是在外界的影响下,或者由于一时的感情冲动而突然犯罪。

犯罪的偶发性还表现在有的青少年平时表现还比较好,会在某种情况下,突然犯罪。

青少年这种偶发性犯罪现象与其生理和心理特点分不开的。

青少年发育期,身体增长速度快,生理能量代谢率大,性的生理冲击力强,但是,他们发育尚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弱,活动能量超过认识水平,因此具有较大冲动性,容易干出意料之外的犯罪行为。

(三)野蛮性野蛮性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表现特征。

青少年由于自身特点遇事好冲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顾一切的去行动。

如果这种特点得到正确的引导和表扬,则是一种上进的动力,但如果用在违法犯罪上,则又成为一种破坏力。

有一些青少年年龄虽小,但作恶犯罪却肆无忌惮,气焰嚣张,动不动就以“是不是给你放放血”,“不要喊,否则就要你一只耳朵”等相恐吓,以拳打脚踢、刀戳、捆绑等手段,侵犯人权,抢劫钱财。

(四)反复性由于青少年思想极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即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一方面,违法犯罪的青少年,经过帮助教育,痛哭流涕,表示要改邪归正,表现出易于接受教育改造的一面;另一方面,也存在很大反复性,有些青少年改了又犯,犯了又改,成了多次“进宫”的老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发表时间:2010-5-24 来源:《赤子》2009年第24期供稿作者:刘京辉
[导读]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犯罪数量的激增,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家庭的安宁。

刘京辉(燕山大学党委宣传部,河北秦皇岛066004)
摘要: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犯罪数量的激增,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家庭的安宁。

结合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特点,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入手,对青少年犯罪原因进行剖析,对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犯罪特点;青少年犯罪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国家政治、思想、文化等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新的社会矛盾和一系列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就是其中之一。

截至目前,青少年犯罪日益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称为世界三大公害,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

1 我国青少年犯罪的概念及特点
在我国,青少年犯罪的概念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和社会学、犯罪学、犯罪心理学等学科领域,并不是严格的法律概念,指已满14周岁而未满25周岁的人触犯了刑法而应受到法律规定处罚的行为,包括了已满14周岁至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和己满18周岁至未满25周岁的成年人犯罪。

1.1犯罪呈上升趋势。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每年以超过两位数的百分比递增,平均达到12%,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绝对人数占全部刑事犯罪人数的9%~10%左右。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显示,青少年犯罪总数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14岁至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总数的70%以上。

1.2犯罪形式以团伙犯罪居多,具有涉黑性质的团伙犯罪呈增加趋势。

团伙犯罪受到青少年的青睐,主要取决于青少年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从生理角度而言,青少年年龄小、身体力量较之成年人薄弱,为了保证犯罪过程中的绝对优势,确保犯罪成功,青少年势必聚集在一起,积攒力量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从心理角度而言,青少年的思想不成熟、社会经验不丰富,从心理上惧怕孤独,惧怕不被人重视,加之青少年的情感需要在家庭内难以满足,转而投向青少年团伙,从“哥们义气”这种盲目、愚昧的志趣取向中寻求情感寄托和安慰。

近年来,受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加之青少年自身的模仿性强,带有封建帮会性质和黑社会性质的“帮派”、“教”等违法犯罪团伙呈上升趋势,团伙成员主要是文化素质低下的
社会无业和闲散人员,参与打架斗殴、寻衅滋事、抢劫、敲诈钱财等违法犯罪活动,流窜作案。

1.3作案手段野蛮、凶残。

青少年正处在成长发育阶段,心理发展较之生理发育相对落后,通常表现为思想上的不成熟、偏激,缺乏正确人生观的引导,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感染和刺激,性情冲动,易引发犯罪,且犯罪手段凶残、恶劣。

1.4犯罪常具有突发性、盲目性。

青少年由于受自身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青少年犯罪者实施暴力犯罪往往具有突发性,事前缺少预谋,考虑问题简单,犯罪动机单纯,具有很强的盲目性。

1.5犯罪者呈现低龄化态势。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呈现两低态势,一是犯罪者文化素质低,二是犯罪者的年龄呈现低龄化。

几年前,青少年犯罪的平均年龄还在17岁以上,而现在青少年犯罪的平均年龄已低于16岁。

一项调查表明,2003年全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平均年龄只有15.62岁,比两年前的17岁小了1.38岁。

2 青少年犯罪原因分析
2.1家庭原因。

青少年犯罪与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有密切关系。

调查研究显示,青少年犯罪者的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存在共性,易产生青少年犯罪的家庭类型有以下四种:第一种类型是残缺型家庭。

夫妻关系是家庭存在的基础,传统家庭的解体,导致家庭对子女约束和管教功能的减弱或丧失。

建国至今,我国出现了三次离婚高峰,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初新婚姻法颁布后,第二次是20世纪60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第三次是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

最近几十年,离婚率呈陡涨趋势,离婚成为突出的婚姻家庭问题。

父母离异给子女的身心带来极大伤害,很多离异家庭的子女由此变得孤僻、自卑、敏感、悲观、对父母对家庭对社会充满怨恨,形成反社会的心理,极易引发犯罪。

第二种类型是溺爱型家庭。

父母对子女过分宠爱,对孩子正当、不正当要求一概满足,使子女养成骄横跋扈、爱慕虚荣、好逸恶劳、自私自立的坏毛病。

随着子女年龄的增长,物质欲望不断膨胀,一旦父母满足不了子女的过分需求或者父母在情感上不顺从,子女极易恼羞成怒,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不择手段,进而导致犯罪。

第三种类型是粗暴型家庭。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不和睦,夫妻关系紧张,
经常争吵、互相辱骂甚至发生肢体上的冲突,对子女的健康成长会产生极大的负面作用。

夫妻暴力家庭子女与一般家庭子女相比,带有暴力的危险性高15倍。

在夫妻暴力家庭中成长的子女,有60%~70%也对其子女施暴。

也就是说,受暴力打击的儿童的个性心理发展成带攻击性或暴力性行为的可能性非常大。

第四种类型是父母诱导型家庭。

青少年好奇心强,可塑性大,善于模仿,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弱,所以父母的行为对子女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若父母受教育程度低,道德素质低下,甚至有赌博、酗酒、盗窃、卖淫嫖娼等恶习,将对其子女的成长极为不利。

2.2学校原因。

学校的教育内容单一,只注重学生智力开发、知识的传授,对思想品德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性教育等不够重视,甚至流于形式。

学校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以分数高低评判学生品质的好坏、能力的高低,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缺少关心和爱护,甚至是歧视、打击。

某些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公然违反义务教育法,对成绩差的学生实施劝退,将学生残酷地推向社会,给学生的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

这些学生成为社会闲散劳动力和不良青年,更有甚者变得消沉自卑、自暴自弃,对学校和社会充满不满与怨恨,给社会治安带来极大隐患。

2.3社会原因。

犯罪是社会现象,更是社会的产物,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

(1)贫穷引发的青少年犯罪。

德国犯罪学家李斯特说:“大众的贫穷是培养犯罪的最大基础。

”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令贫困家庭的青少年产生心理落差和不平衡,加之社会上“笑贫不笑娼”不良风气的误导,对贫困青少年的歧视和排斥,使之得不到社会的认同和接纳,如果这些青少年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极易引发犯罪。

有报告指出,在北京高校中,60%的贫困生对自己的经济状况感到“羞愧难当”;22.5%的贫困生感到很自卑,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并不可抑制地抗拒师生善意的同情。

心理学家塔尼亚·拜伦说,极度自卑的人可能会从致人死命的武器上感受生杀予夺的权力,让他们“克服”自卑。

(2)暴力文化对青少年的诱导。

暴力文化的泛滥是诱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的行为受自身思想的支配,而思想又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从一定意义讲,行为是个体思想的外化表现,思想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人行为的优劣。

因此,对于那些长期受暴力文化浸淫的青少年,滋生暴力意识、暴力倾向,实施暴力行为是符合行为科学理论的。

暴力文化对暴力情节细致、夸张的描述,使青少年从心理上产生对现实社会的错觉、恐惧、不信任感。

暴力文化的泛滥,麻痹了青少年的神经,降低青少年对暴力行为本身的敏感度,使青少年在心理上日渐减少对暴力本身的抵触情绪并接受和认同暴力文化。

此外,暴力文化的泛滥还使青少
年对暴力的性质产生模糊化认识。

社会上大量良莠不齐的影视作品在利润的驱动下,为达到刺激观众感官的效果,过分渲染暴力,往往使青少年将真实暴力事件与影视作品中演绎的杀戮、死亡相混淆,进而迷失自我。

青少年喜欢模仿而且具有盲目性,暴力文化正好迎合了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为青少年的模仿提供反面素材。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心理学教授里昂纳多·艾融认为“当暴力是青少年看到的全部内容时,他们学到的东西就是每个人都在那样做,而且那就是行为的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