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第2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2.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教案1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2.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教案1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2.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教案1一. 教材分析《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2章第2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索活动,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本概念,对图形的基本性质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直线平行的条件和平行线的性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探索活动,自主发现和总结直线平行的条件和平行线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直线平行的条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2.能够运用直线平行的条件和平行线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直线平行的条件,平行线的性质。

2.教学难点:直线平行的条件的推导,平行线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索活动,自主发现和总结直线平行的条件和平行线的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直线和平行线的模型,用于直观展示直线平行的条件和平行线的性质。

2.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直尺和三角板,展示一些直线和平行线,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什么是直线?什么是平行线?直线和平行线有哪些性质?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直线平行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直线为什么是平行的?直线平行有哪些条件?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利用直尺和三角板,尝试画出一些平行线,并总结直线平行的条件。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直线平行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平行线除了具有直线平行的条件外,还有哪些性质?让学生通过探索活动,发现和总结平行线的性质。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案【北师大数学七年级下册】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案【北师大数学七年级下册】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意义,掌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两种判定方法.2.灵活运用两种判定方法,证明两直线平行,解决角度的计算和转换问题.3.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想象、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4.在积极参与探索、交流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感受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意义,掌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两种判定方法.难点:活运用两种判定方法,证明两直线平行,解决角度的计算和转换问题.三、教学用具电脑、多媒体、课件、教学用具等.四、教学过程设计2.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不能用同位角的数量关系直接判断两直线是否平行时,我们该怎么办?【情境引入】小明有一块小画板,他想知道它的上、下边缘是否平行,于是他在两个边缘之间画了一条线段AB(如图所示)小明利用量角器,通过测量某些角的大小就能知道这个画板的上、下边缘是否平行,你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吗?预设:可以测量∠1与∠2,也可以测量∠1与∠3....教师活动:进一步提出思考,这样做的理由呢?【合作探究】如何利用量角器,通过测量某些角的大小就能知道这个画板的上、下边缘是否平行?教师活动:演示测量过程,说明∠1=∠3,由此小明判断上下两个边缘是平行的.∠1+∠2=180°,由此他也能判断上下两个边缘是平行的.提出思考问题:你知道小明的判断依据吗?【探究】内错角与同旁内角的定义如图,具有∠1与∠2这样的位置关系的角称为内错角.具有∠1与∠3这样的位置关系的角称为同旁内角.请找出图中其他的内错角与同旁内角.预设:∠3与∠4是内错角;∠2与∠4是同旁内角.问题:你能说出内错角与同旁内角的特征吗?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内错角的位置特征,思考并说出内错角的特征.预设:内错角指在两条被截直线的内部,在截线的两侧,位置是交错的两个角.内错角是Z形状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同旁内角的位置特征,思考并说出同旁内角的特征.预设:同旁内角指在两条被截直线的内部,在截线的同旁的两个角.同旁内角是U形状【归纳】“三线八角”小结①位于两条被截直线同一方、且在截线同一侧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如∠1与∠2.同位角是 F 形状②位于两条被截直线的内部,且在截线的两侧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如∠7与∠2.内错角是Z形状③位于两条被截直线内部,且在截线的同侧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如∠5与∠2.同旁内角是U形状.【议一议】(1)内错角满足什么关系时,两直线平行?为什么?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梳理证明思路:书写证明过程:已知:∠1 = ∠2 . 求证:a∥b证明:∵∠1 = ∠2 (已知)∠1 = ∠3 (对顶角相等)∴∠3 = ∠2 (等量代换)∴直线a∥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得出结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同旁内角满足什么关系时,两直线平行?为什么?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梳理证明思路:书写证明过程:已知:∠1+∠2=180°,求证:a∥b∠1,∠2互补(已知)∠1,∠3互补(邻补角定义)∴∠3 =∠2 (同角的补角相等)∴直线a∥b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教师活动:提示证明方法不唯一,证明过程中的∠3换成∠4就可以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来证明.得出结论: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归纳】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做一做】如图,三个相同的三角尺拼接成一个图形,请找出图中的一组平行线,并说明你的理由.教师活动:以举例的方式提示学生如何寻找.一位同学说:BC与AE是平行的,因为∠BCA与∠EAC是内错角,而且又相等.提问你能看懂她的意思吗?再找到另一组平行线,说说你的理由.预设:BA与CE是平行的,因为∠ACE 与∠BAC是内错角,而且又相等.AC与ED是平行的,因为∠ACE与∠CED 是内错角,而且又相等.【典型例题】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然后再小组交流探讨,如遇到有困难的学生适当点拨,最终教师展示答题过程.例已知:如图,∠1+∠2=180°,请用不同的方法说明:AB∥CD.分析:两条直线平行,可以利用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来证明.观察可知∠1的对顶角∠EHB与∠2是同旁内角,结合已知可证;∠2的补角∠CGH 与∠1是同位角,利用同角的补角相等可得同位角相等,从而证出两直线平行;同理可证∠1的补角∠AHG与∠2这对内错角相等,也可以证出结论.解题过程:2.下列条件能判断l1∥l2的是( )A. ∠2=∠3B. ∠1=∠3C. ∠4+∠5=180°D. ∠2=∠43.观察图中所标记的五个角,完成题目:(1)∠1 与是同位角;(2)∠5 与是同旁内角;(3)∠2 与是内错角.4.图中各角分别满足下列条件时,你能判断是哪两条直线平行吗?①∠1=∠4②∠2 =∠4③∠1+∠3 =180°答案:1.B ;2.B3.∠4;∠3;∠14.①a∥b;②l∥m;③l∥n.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教案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教案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优秀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直线平行的概念及实际应用。

激发学生对探索直线平行条件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直线平行的定义及实例。

直线平行的实际应用场景。

1.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实例等方式引入直线平行的概念。

引导学生思考直线平行的实际应用场景。

1.4 教学步骤:1. 引入直线平行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直线平行的定义。

2. 展示直线平行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来理解和记忆直线平行的特征。

3. 引导学生思考直线平行的实际应用场景,如交通运输、建筑设计等,激发学生对直线平行的兴趣。

第二章:直线平行的判定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判定方法的证明和解释。

2.3 教学方法:通过几何图形和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通过证明和解释来说明判定方法的合理性。

2.4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直线平行的定义,复习相关知识。

2. 引入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几何图形来理解和记忆判定方法。

3. 通过证明和解释来说明判定方法的合理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判定方法。

第三章:直线平行的性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直线平行的性质。

培养学生运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直线平行的性质。

性质的证明和解释。

3.3 教学方法:通过几何图形和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直线平行的性质。

通过证明和解释来说明性质的合理性。

3.4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复习相关知识。

2. 引入直线平行的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几何图形来理解和记忆性质。

3. 通过证明和解释来说明性质的合理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性质。

第四章:直线平行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运用直线平行的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4.2 教学内容:直线平行的条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2、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预习提纲:
问题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问题2:如图,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分别有何关系?
问题3:什么叫两条直线平行?
问题4:如课本彩图,装修工人正在向墙上钉木条。

如果木条b 与墙壁边缘垂直,那么木条a 与墙壁边缘所夹角是多少度时,才能使木条a 与木条b 平行?
问题:实际问题中在判断两根木条平行时,借助了墙壁作为参照,你能将上述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吗?试着画出图形,并结合图形说明。

问题5:1、图中的直线b 与直线c 不垂直,直线a 应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与直线b 平行呢?请你利用教具亲自动手操作。

做一做:利用纸条和图钉自己制作学具,如图,三根纸条相交成∠1,∠2, 固定纸条b,c,转动纸条a, 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2的变化以及它
与∠1的关系,你发现纸条a 与纸条b 的位置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纸条a 何时与纸条b 平行?改变图中∠1的大小再试一试,与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2.由∠1与∠2的位置关系引出对“三线八角”的认识和同位角的概念。

问题1:图中还有其他的同位角吗?
问题2:这些角相等也可以得出两直线平行吗?
3.综上探索,引导学生归纳出两直线平行的条件 A B D
C O。

2.2.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教案)

2.2.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教案)
学生小组讨论部分,我尝试作为一个引导者,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其实有很多独特的见解。这让我反思,平时可能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今后,我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我还注意到,在总结回顾环节,有些同学仍然存在疑问。这说明我在课堂上的讲解可能还不够透彻,或者是课堂互动不够充分。因此,我需要在课后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确保每位同学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平行线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平行线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探索了直线平行的条件,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这个概念的理解程度不尽相同。有的同学能够迅速抓住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这些关键点,但也有一些同学对这些概念感到困惑。我意识到,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需要采取更加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帮助不同水平的学生更好地理解平行线的性质。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课堂上,我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一个不错的开始。然而,我发现在理论介绍部分,我的语言可能过于专业化,导致一些同学难以跟上。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用更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来解释抽象的几何概念,使它们更加直观易懂。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第2课时)教案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第2课时)教案

由此引导学生概括得出内错角与同旁内角的概念。

1.2.稳固练习1:课本随堂练习1:
观察右图并填空:〔1〕∠1与 是同位角;
〔2〕∠5与 是同旁内角; 〔3〕∠2与 是内错角。

练习2:如图,直线AB ,CD 被EF 所截,构成了八个角, 你能找出哪些角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吗?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1给出实际问题:小明有一块小画板,他想知道它的上下边缘是否
平行,于是他在两个边缘之间画了一条线段AB 〔如下图〕。

小明只有
一个量角器,他通过测量某些角的大小就能知道这个画板的上下边缘是
否平行,你知道他是怎样做的吗?
2.2 画板上下边缘是否平行能利用同位角来判断吗?如果不能,是否可以利用其他角来判断?请你先自主探索,再与同伴交流。

3.大胆探究,各抒己见
依次完成以下几个步骤,引导学生从实践到理论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3.1课本议一议:〔1〕内错角满足什么关系时,两直线平行?为什么?
a n m
b
3 4
5
2 1
4
1 2 3
5
6 7 8 D C B E A F。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2.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2.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2.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一. 教材分析《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的重点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下册之前,已经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等基本概念,对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活动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还不够了解,需要在教学中逐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几何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理解平行线的性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证明直线平行的条件,以及如何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操作教学法:通过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和理解直线平行的条件。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PPT、图片、实物等。

2.准备教学工具,如直尺、三角板、量角器等。

3.设计好课堂练习题和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或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直线平行的条件。

例如,展示两辆火车并行行驶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两辆火车的行驶轨迹。

数学:7.1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2)课件(苏科版七年级下)

数学:7.1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2)课件(苏科版七年级下)
c
1
2 3
证明思路

内错角相等 对顶角相等
a
b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证明: ∵ ∠2 = ∠1, ( 对顶角相等 ) ∠2 = ∠3, ( 已知 ) ∴ ∠3 = ∠1; ( 等量代换 ) ∴ 直线 a∥b. (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两直线平行的条件:
E
A
1
B 2 D
C F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直线平行.
同 旁 内 角
同 旁 内 角像什么呢 C ? 它太像字母 U了!
猜想 怎样称呼
“∠2 与 ∠5 ” ? “∠7 与 ∠4 ” ? 7 5 A
找一找: 如图
3
7 E 1 5 D B
4
8 F
2
6
2

与∠ 7
与 4 ∠
2 是内错角;
∠ 两条被截线之间; “内”的涵义?
是内错角; 5 同旁内 ∠2 与 ∠5 是 角; 截线的同旁 “同旁”的涵义: 同旁内 ∠7 与 ∠4 是 角;
北师大七年级(下)
7.1
回顾 & 思考

你能找出哪些具 如图:在“三线八角”中, 有特殊位置关系 E C 3 1 的角?
7 5 4 A 8 6 D B 其中∠3与∠4
2
同位 角.
F
“三线八角”中 有同位角 4 对.
复习:判断两直线平行的条件的方法
E A 2 C F 1
1。平行定义 2。平行公理推论 D 3。两条直线被第 三条直线所截,如 果同位角相等,那 么这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的条件:
E
A
C F 7
4
B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2)说课稿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2)说课稿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2)说课稿授课人崔群涛各位尊敬的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的第二课时。

对于本节课内容,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说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本节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平行线的定义及认识了同位角以及掌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对于后继的三角形、四边形的相关学习打下了基础。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①能识别内错角、同旁内角②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过程方法目标: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进行表达的能力,体会利用数学转化思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索、交流等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并感受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重点、难点:重点: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难点: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应用.4、教具准备:三角尺、量角器,多媒体课件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模仿力强、活泼好动、学习积极性高,探索欲望强烈,教学思维一般依赖具体直观,自学能力和独立探索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教法学法1、教法阐述:基于以上学情分析,从生活情景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情景。

本课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动画演示等以提高学生兴趣,在“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分组讨论”等几个环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积极交流,勇于探究,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2、学法指导本节课鼓励和引导学生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亲历探索的全过程,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四、教学过程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将教学过程分为六个阶段:立足基础,温故知新交流探讨,形成概念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动手操作,探求新知强化训练,巩固新知归纳总结,知识升华学习过程第一环节:立足基础,温故知新1,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都有什么,能够判断平行的知识都有哪些2,3.认识内错角,同旁内角∠3与∠5,∠4与∠6这样位置关系的角,在两条被截直线的内部,在截线的两侧,位置是交错的,这样的角叫做内错角∠3与∠6,∠4与∠5这样位置关系的角,在两条被截直线的内部,在截线的同旁,这样的角叫做同旁内角练习。

5.2.2直线平行的条件数学教案

5.2.2直线平行的条件数学教案

5.2.2直线平行的条件数学教案标题:5.2.2 直线平行的条件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理解并运用公理和定理进行几何证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严谨性和美学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能运用这些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和应用公理和定理进行几何证明。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首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平行线吗?”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平行线的概念。

然后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行线的例子,如马路的两条边、桌子的四条腿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新知1. 教师讲解直线平行的条件: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这就是“直线平行的条件”。

2. 教师用图形和例子来解释这个条件,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三)课堂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检验他们对直线平行的条件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四)总结提升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直线平行的条件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更多的平行线的例子。

(五)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习题,让学生回家完成,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应多加解释和举例。

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

五、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关于欧几里得几何和非欧几里得几何的书籍,以拓宽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六、教学评估: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和考试成绩的评估,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2)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2)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2)教学设计课题 2.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2)课型新授课课标与教材:课标要求: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教材分析:平行线与相交线构成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基本位置关系。

本章将进一步探索平行线、相交线的有关事实。

教材通过设置观察、操作等探索活动,按照“先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再探索平行线的特征”的顺序呈现有关内容,在带领学生探索性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以直观认识为基础训练学生进行简单的说理,以加深对平行的理解,并学会借助平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所以,本章及本节内容无论是在知识、数学思想方法还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知道: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经历了探索直线平行条件的过程,并得到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结论,初步具有了利用角的大小关系来判断直线位置关系的意识,认识了三线八角的基本图形,为本节课的继续探究打下基础,因此本课的设计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使其成为上节课探究的延续,较好的完成本单元的学习。

学生自己能够解决:对于内错角,同旁内角能够根据上节课学习的,自己能够理解判断教师指导解决:对于两个判定的探索,其中推理方法学生很难理解大部分学生的困难:两个判定的探索方法困难学生的困难:当图形复杂时对于找角有困难中下游学生以基础题为主,难度较大的题目让前10名学生可以作为拔高训练,提升他们的能力。

教学重点:弄清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意义,会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教学难点:会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数学思考: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初中数学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探索平行线的性质》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数学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探索平行线的性质》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数学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单元第2课《探索平⾏线的性质》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试试讲教案
初中数学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单元第2课《探索平⾏线的性质》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试试讲教案
1教学⽬标
1.掌握平⾏线的性质,并能运⽤平⾏线的性质进⾏简单的说理、计算。

2.经历探索平⾏线性质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平⾏线的性质,并能运⽤平⾏线的性质进⾏简单的说理、计算
4教学过程
4.1第⼀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课前预习
1.阅读课本P11—12,理解平⾏线的三条性质及探索过程,并记忆平⾏线的三条性质。

2.预习例2。

[z1]
[z1]指导学⽣⾃主学习,学⽣⾃学过程中,⽼师巡视指导,帮助学⽣⾃学,进⾏学习⽅法的指导。

活动2【讲授】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
前⾯探索了两直线平⾏的条件,这3个判定直线平⾏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特点?
反过来,如果已知两直线平⾏,那么同位⾓、内错⾓、同旁内⾓各有怎样的数学关系呢[z1] ?
⼆、探索活动
活动⼀
“数学实验室”在练习本上画两条平⾏线AB、CD,再画直线MN与直线AB、CD相交
指出图中的同位⾓、内错⾓、同旁内⾓。

将图剪成课本上所⽰的四块。

分别把图中的同位⾓、内错⾓重叠你会发现什么?。

7.1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2)课件_苏科版七年级下[1]

7.1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2)课件_苏科版七年级下[1]
我参与,我快乐! 我自信,我成功!
7.1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2)
数学王老师
一、学习小组课堂参与评价表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五组
评价标准:
(1)在座位上主动 一次奖励10分; (2)主动到黑板前进行分析的一次奖励20分 (3)实现全员参与的小组另外奖励30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评选出你认为表现最棒最出色的的小组 三、评选出你认为进步最大最具潜力的同学
7
4
A
B
8
F 形状
形状
Z
同旁内角是
U 形状
思考
下图中,如果∠2=∠3, 能得出AB∥CD吗?
E A C F 2 3 1 B D
议一议 下图中,如果∠2=∠3, c 能得出AB∥CD吗? 1 2 3 证明思路

内错角相等 对顶角相等
a
b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证明: ∵ ∠2 = ∠1, ( 对顶角相等 ) ∠2 = ∠3, ( 已知 ) ∴ ∠3 = ∠1; ( 等量代换 ) ∴ 直线 a∥b. (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2
6 F
A
8
② 内错角有2对:∠7和∠2, ∠5和∠4.
③ 同旁内角有2对:∠7和∠4, ∠5和∠2
如何根据已知条件,说明(证明)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的条件:
E
A
1
B 2 D
C F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直线平行.
思考
下图中,如果∠1+∠2=180°, 能得出AB∥CD?
E

7.1__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2)

7.1__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2)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 (苏科版)
初一数学备课组
2.指出下图中用数字标出的角,哪 些是同位角?
1 4
3 1
2
4 3 3 4 2 1
2
3.如图,∠1=∠C,∠2 =∠C.请找出 图中互相平行的直线,并说明理由.
解:(1) AB∥CD. A C
1 2
D
B 因为∠1与∠C是AB、CD 被AC截成的同位角,且 ∠1=∠C, 所以 AB∥CD.
请按照上述说法说出另一组平行线练一练
4.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 ∠ 1=∠3,直线a与直线b平行吗? 为什么?
c
1 2 3
b
a
5.如图,直线c与直线a、b相交,
∠1=38.5°, 问:当∠2为多少度时,a∥b?
a b 1
c 2
能力拓展 1.结合图,当 或 时,有 a1∥a2. 2.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与∠2互为什么角? (2) ∠1与∠2可能相等吗?试 说明理由.
练一练
2.如图,填空: (1)因为∠1=∠2,所以___∥___; (2)因为∠2=__,所以AD∥BE; (3)因为∠1+∠B=180°所以__∥___; (4)因为∠1+∠__=180°, 所以AB∥DE.
练一练
B
F
想一想
例2 如图, ∠1=∠2, ∠B+∠BDE=180°. 图中哪些线互相平行,为什么?
A D
1 2
∠2与哪个角相等时,DE∥BC?
E
∠A与哪个角相等时,AB∥EF?
C
B
F
想一想
1.如图,∠1与∠B,∠3与∠4,∠2与 ∠4分别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截成 的角?它们分别是什么角?
E 1 A 3 2 4 B C D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优秀教案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优秀教案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直线平行的概念,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

2. 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直线平行的概念。

2. 直线平行的条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直线平行的条件。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直线平行的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直线平行的条件。

2. 利用几何画板软件,直观展示直线平行的过程。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直线、射线的基本概念,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直线平行的条件:(1)让学生观察几何画板上的直线,引导学生发现直线平行的特征。

(2)引导学生总结直线平行的条件,并用字母表示。

3. 验证直线平行的条件:(1)让学生运用几何画板软件,自行验证直线平行的条件。

(2)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验证结果。

4. 运用直线平行的条件解决实际问题:(1)出示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2)引导学生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直线平行的条件及其运用。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直线平行的条件,解决一些相关的几何问题。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七、评价建议:1. 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直线平行的条件。

2. 学生能够运用直线平行的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几何画板软件,直观地展示直线平行的过程。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索直线、射线、线段的性质及其之间的关系。

2. 介绍平行线的其他性质,如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九、教学资源:1. 几何画板软件。

2. 直线、射线、线段的模型。

3. 实际问题案例。

十、教学计划:1. 下一节课将介绍直线、射线、线段的性质及其之间的关系。

2.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2)(内错角、同旁内角)

2.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2)(内错角、同旁内角)
课题:2.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2)(内错角、同旁内角)
学习目标: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一、自主预习:
回顾:什么是同位角?什么是内错角?什么是同旁内角?
平行判定1:
二、合作探究:
平行判定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那么这两直线。简称:。
如图,可表述为:
∵()
∴()
平行判定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那么这两直线。简称:。
如图,可表述为:
∵()
∴()
例1、(1)∵ (已知)
∴∥()
(2)∵ (已知)
∴∥()
(3)∵ (已知)
∴∥()
(4)∵ (已知)
∴∥()
例2、如图,∵∠1=∠2
∴∥()
∵∠2=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4=180°
C、 若∠1+∠4=180°,则c∥d D、若∠3+∠4=180°,
则c∥d
2、如图3,∵∠1=∠2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3,
∴∥()
3、如图:已知∠B=∠BGD,∠BGC=∠F,∠B+∠F=180°。请你认真完成下面的填空。
(1)∵∠B=∠BGD(已知)
∴AB∥____()
(2)∵∠BGC=∠F(已知)
∴______∥______( )
(2)∵∠2 =∠4
∴______∥______( )
3、如图,下列推理错误的是( )
A.∵∠1=∠2,∴a∥b B.∵∠1=∠3,∴a∥b
C.∵∠3=∠5,∴c∥d D.∵∠2+∠4=180°,∴c∥d

7.1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7.1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7.1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两条直线平行的概念
2.掌握直线平行的基本条件
3.能够应用直线平行的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两条直线平行的定义
2.直线平行的基本条件
3.应用直线平行的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1.老师板书:“两条直线平行”这个概念,并让学生讨论一下这个概念的含义。

2.引入今天的教学内容:探究直线平行的条件。

2. 自主探究
1.学生们分组进行探究,根据已知条件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2.学生们讨论分析,总结直线平行的基本条件,并写出笔记。

3. 共同总结
1.老师带领学生们一起总结直线平行的基本条件,并板书出来。

2.老师例举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们应用直线平行的条件进行解决。

4. 练习与巩固
1.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相关习题练习。

2.老师适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们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
1.学生们能理解两条直线平行的概念。

2.学生们能够掌握直线平行的基本条件。

3.学生们能够应用直线平行的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1《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教学设计2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1《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教学设计2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1《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是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并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

学生在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引导学生探究并发现直线平行的条件,然后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等基础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他们对直线平行的条件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直线平行的概念,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

2.能够运用直线平行的条件判断两直线是否平行。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直线平行的条件。

2.难点: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运用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直线平行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操作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践加深对直线平行条件的理解。

4.引导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直线平行的条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例:收集生活中的直线平行的实例。

2.准备教学工具:黑板、粉笔、直尺、三角板等。

3.准备练习题:设计一些有关直线平行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自行车的车轮、铁轨等,引导学生关注直线平行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直线平行的例子?2.呈现(10分钟)展示直线平行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直线平行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直线平行的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此引导学生概括得出内错角与同旁内角的概念。

1.2.巩固练习1:课本随堂练习1:
观察右图并填空:(1)∠1与 是同位角;
(2)∠5与 是同旁内角; (3)∠2与 是内错角。

练习2:如图,直线AB ,CD 被EF 所截,构成了八个角, 你能找出哪些角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吗?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1给出实际问题:小明有一块小画板,他想知道它的上下边缘是否
平行,于是他在两个边缘之间画了一条线段AB (如图所示)。

小明只有
一个量角器,他通过测量某些角的大小就能知道这个画板的上下边缘是
否平行,你知道他是怎样做的吗?
2.2 画板上下边缘是否平行能利用同位角来判断吗?如果不能,是否可以利用其他角来判断?请你先自主探索,再与同伴交流。

3.大胆探究,各抒己见
依次完成以下几个步骤,引导学生从实践到理论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3.1课本议一议:(1)内错角满足什么关系时,两直线平行?为什么?
a n m
b
3 4
5
2 1
4
1 2 3
5
6 7 8 D C B E A 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