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

合集下载

肌电图课件

肌电图课件
患者在接受肌电图检查时应保持 放松状态,配合医生完成操作。 同时应告知医生自身健康状况和 用药情况,以便医生更好地评估
结果。
03
肌电图的解读与解析
肌电图的波形解读
正弦波
正弦波是肌电图中最常 见的波形之一,代表肌
肉的正常活动状态。
周期性复合波
周期性复合波是由多个 肌肉纤维电位组成的波 形,具有特定的周期和

肌电图参数异常
肌电图参数异常可能是由于肌肉功 能异常、神经传导异常等原因引起 的,表现为肌肉纤维密度、长度等 参数的异常变化。
肌电图诊断价值
肌电图对于诊断神经肌肉疾病、评 估肌肉功能和运动能力等方面具有 重要的价值,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 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04
肌电图的临床意义
神经源性疾病的诊断
神经肌肉疾病的诊断
01
针对神经肌肉疾病的肌电图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疾病

康复医学的评估
02
在康复医学领域,肌电图可用于评估肌肉功能恢复情况,指导
康复训练。
运动医学的监测
03
在运动医学领域,肌电图可用于监测运动员肌肉疲劳程度和损
伤风险。
肌电图在科研领域的发展方向
01
02
03
基础研究
深入研究肌电图信号产生 的机制和影响因素,为技 术改进提供理论支持。
肌电图与诱发电位的关系
诱发电位
通过特定刺激引发的大脑电活动,以评估神经系统功能。
肌电图与诱发电位的关联
肌电图主要关注肌肉电活动,而诱发电位关注大脑电活动,两者在评估神经系 统功能方面具有互补性。
肌电图与超声的关系
超声
利用高频声波显示组织结构的影像,常用于医学诊断。

名词解释肌电

名词解释肌电

名词解释肌电肌电是指肌肉电活动的记录和分析。

肌肉电活动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电信号,这些电信号可以通过肌电图进行记录和分析。

肌电图是一种用来记录肌肉电活动的工具,通过它可以了解肌肉的收缩情况和肌力变化。

肌电信号是由神经元向肌肉发送的电脉冲产生的。

当神经元受到刺激时,会向肌肉发送电信号,肌肉收缩的同时也会产生电信号。

这些电信号可以通过肌电图记录下来,进行分析和研究。

肌电信号可以分为两种类型: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静息电位是指肌肉在静止状态下产生的电信号,这种信号可以用来评估肌肉的基础活动水平。

动作电位是指肌肉在收缩时产生的电信号,这种信号可以用来评估肌肉的收缩情况和肌力变化。

肌电信号可以通过肌电图进行记录和分析。

肌电图是一种记录肌肉电活动的仪器,它可以将肌电信号转化为图像,以便进行分析和研究。

肌电图可以分为表面肌电图和针电极肌电图两种。

表面肌电图是一种将电极贴在皮肤表面记录肌肉电活动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肌肉群的记录,如大腿肌肉和背肌肉。

表面肌电图的优点是非侵入性,操作简单,但是信号受到干扰的可能性较大。

针电极肌电图是一种将电极插入肌肉内部记录肌肉电活动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肌肉群的记录,如眼肌和喉肌。

针电极肌电图的优点是信号稳定,但是操作比较复杂,而且需要专业技术。

肌电信号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运动生理学研究。

肌电信号可以用来研究肌肉的收缩情况和肌力变化,从而评估运动能力和训练效果。

2. 康复医学。

肌电信号可以用来评估肌肉功能的恢复情况,指导康复训练和治疗。

3. 人机交互。

肌电信号可以用来控制外部设备,如假肢和轮椅,从而帮助残疾人实现自主生活。

4. 心理学研究。

肌电信号可以用来研究情绪和压力对肌肉活动的影响,从而了解人类情感和行为的本质。

总之,肌电是一种记录和分析肌肉电活动的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肌电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深入的研究。

肌电信号电压范围

肌电信号电压范围

肌电信号电压范围
摘要:
1.肌电信号的概念
2.肌电信号的电压范围
3.肌电信号的应用
正文:
1.肌电信号的概念
肌电信号,又称肌电图,是指肌肉在活动或受到刺激时产生的生物电信号。

这种信号可以通过特殊的传感器捕捉并转换为可读的数据。

肌电信号是生物反馈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运动生理学、康复医学、人机交互等领域。

2.肌电信号的电压范围
肌电信号的电压范围通常在1-100 毫伏之间。

具体数值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肌肉的类型、收缩程度、传感器的位置等。

一般来说,肌电信号的幅度会随着肌肉收缩的加强而增加,但当肌肉达到最大收缩时,信号幅度可能不再明显增加。

此外,肌电信号的频率范围通常在10-5000 赫兹之间。

3.肌电信号的应用
肌电信号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运动生理学中,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分析肌电信号来了解运动员的肌肉活动情况,从而优化运动技巧和提高运动表现。

在康复医学中,医生可以利用肌电信号来评估患者的肌肉功能恢复情况,以便制定更有效的康复计划。

在人机交互领域,肌电信号可以作为输入信号,用于控制假肢、轮椅等设备。

此外,肌电信号还被用于疾病诊断,如肌肉
病变、神经损伤等。

总之,肌电信号作为一种生物信号,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肌电原理与应用

肌电原理与应用
肌电技术可用于肌肉疾病、神经损伤等疾病的 诊断和评估。
康复治疗
通过肌电信号的监测和反馈,帮助患者进行有 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运动科学
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中,肌电技术可用于分析运动员的肌肉活动和疲劳状况。
未来发展方向
便携化与智能化
研发更小型、便携的肌 电设备,集成智能化分 析功能,提高用户体验 。
多模态融合
将肌电与其他生物电信 号(如心电、脑电等) 进行融合,提高信号的 准确性和应用范围。
个性化与定制化
针对不同个体和需求, 定制个性化的肌电设备 和方案,提高应用效果 。
THANKS
感谢观看
信号处理
采集到的肌电信号需要进 行放大、滤波和数字化处 理,以便进一步分析和应 用。
干扰排除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排除 其他干扰信号的干扰,如 电磁噪声和电极接触噪声 等。
02
CATALOGUE
肌电的应用
医学诊断
肌肉疾病诊断
肌电图可以检测肌肉的电活动,对于诊断肌肉疾病如肌无力、肌萎 缩等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肌电原理有助于理解肌肉活动的机制,为医学、体育等领
域提供重要依据。
肌电原理的应用领域
医学诊断
通过检测和分析肌电信号,可 以对神经肌肉疾病进行诊断。
康复医学
利用肌电信号评估肌肉功能, 指导康复训练,促进患者恢复 。
运动科学
在运动训练中,肌电信号可以 用于监测肌肉疲劳、力量和爆 发力等指标。
人机交互与假肢控制
神经传导检测
通过测定神经传导速度和潜伏期,可以评估神经功能和诊断神经性 疾病。
疼痛评估
肌电信号可以反映肌肉的紧张度和疼痛程度,有助于评估疼痛和治疗 疼痛。
生物反馈

肌电图的工作原理

肌电图的工作原理

肌电图的工作原理
肌电图(Electromyogram,EMG)是一种测量肌肉电活动的方法,可以记录到肌肉收缩时产生的电信号。

其工作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电信号的产生:当肌肉收缩时,肌肉中的神经元会通过神经冲动传递电信号,刺激肌纤维收缩。

这些电信号可以在肌肉表面产生微弱的电流。

2. 电极的放置:将电极放置在测量区域的肌肉表面。

一般情况下,常用的电极包括表面电极和穿刺电极。

表面电极是通过粘贴在皮肤表面,可以捕捉到较浅层的肌电信号。

穿刺电极则需要将电极穿刺进入肌肉内部,可以记录到更深层次的肌电信号。

3. 信号放大和滤波:由于肌电信号非常微弱,需要经过放大器进行放大处理。

同时,由于肌电信号可能受到其他干扰信号的影响,如心电信号和肌肉活动产生的噪音等,需要进行滤波处理,以保留有效的肌电信号。

4. 信号采集和分析:经过放大和滤波处理后,肌电信号可以被采集到计算机或其他设备中。

通过对信号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如幅值、频率和时域等参数的计算,可以得到有关肌肉活动的详细信息。

总之,肌电图通过测量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微弱电信号,并经过放大、滤波和分析等处理步骤,实现了对肌肉活动的监测和分析。

这种技术在医学领域有广泛的应
用,用于诊断神经肌肉疾病、评估肌肉功能和运动控制等。

肌电诱发电位

肌电诱发电位

肌电诱发电位肌电诱发电位是指在肌肉收缩时产生的电信号,是一种反映神经肌肉功能的生理信号。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肌电诱发电位的基本概念1.1 肌电信号的来源肌电信号是由神经元通过神经传递到肌纤维,引起肌纤维收缩而产生的电信号。

这种信号可以通过表面肌电图(EMG)来记录和分析。

1.2 肌电诱发电位的定义肌电诱发电位是指在刺激某个神经或其分支后,在相应的肌群中产生的短暂、局部、自发性、不可控制的动作电位。

二、肌电诱发电位的测量方法2.1 传统测量方法传统上,常用单极刺激法和双极刺激法来测量肌电诱发电位。

单极刺激法是将一个刺激极放置在神经上,另一个接地极则放置在身体其他部位上;而双极刺激法则需要两个刺激极,一个放置在神经上,另一个放置在神经末梢处。

2.2 现代测量方法现代测量方法主要包括表面肌电图(EMG)和针电极肌电图(NEMG)。

表面肌电图是将一组电极放置在皮肤表面,记录肌肉收缩时产生的电信号;而针电极肌电图则是将一根细针插入到肌肉内部,直接记录神经冲动引起的局部动作电位。

三、肌电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3.1 临床诊断肌电诱发电位可以用于评估神经-肌肉系统的功能状态,常用于筛查神经疾病、判断运动神经元损伤的程度以及评估脊髓损伤等。

3.2 生物反馈治疗生物反馈治疗是一种通过训练患者控制自身生理功能来改善疾病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EMG技术来监测患者的肌张力,并通过反馈训练来帮助患者控制和减少不必要的肌张力。

四、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肌电诱发电位在临床应用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未来,我们可以看到更加先进的测量方法和更加精准的诊断技术的出现,以及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的生物反馈治疗方法。

五、结语肌电诱发电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生理信号,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神经-肌肉系统的功能状态,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肌电诱发电位将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肌电图原理

肌电图原理

肌电图原理肌电图(EMG)是一种用于记录肌肉电活动的生理学技术。

肌电图原理是基于肌肉收缩时产生的生物电信号,通过电极捕捉和放大这些信号,最终转化为肌电图图形。

肌电图可以反映肌肉的神经控制情况,对于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肌电图的原理基础是肌肉电活动。

当神经冲动到达肌肉纤维时,会引起肌肉纤维的收缩,同时也会产生微弱的生物电信号。

这些生物电信号可以通过肌电图仪器采集到,并转化为肌电图形。

肌电图形可以分为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两种。

静息电位是指肌肉在静息状态下产生的生物电信号,它主要反映了肌肉的基础电活动水平。

而动作电位则是指肌肉在收缩或放松过程中产生的生物电信号,它主要反映了肌肉的神经控制情况和肌肉活动的强度和频率。

肌电图的原理还涉及到肌电图仪器的工作原理。

肌电图仪器通常由电极、放大器和记录仪组成。

电极用于捕捉肌肉产生的生物电信号,放大器用于放大这些信号,记录仪用于将信号转化为肌电图形。

通过这些仪器的协同工作,可以准确地记录肌肉的电活动情况。

肌电图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两个方面。

在临床诊断中,肌电图可以用于评估肌无力、神经损伤、肌肉病变等疾病的情况,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在科学研究中,肌电图可以用于研究肌肉的生理和病理情况,探索肌肉活动的机制和规律。

总的来说,肌电图原理是基于肌肉电活动的生物电信号,通过肌电图仪器的工作原理,将这些信号转化为肌电图形。

肌电图在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对于了解肌肉的神经控制情况和活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肌电图原理,进一步认识肌肉电活动的重要性。

肌电图

肌电图
1994年,Brown测定了成人吃口香糖时的肌电图,发现对于个人而言肌电图的重复性很好,而且具有一定的 时间稳定性,但是不同人的肌电图差异显著。不过,在研究中,被测试者表示贴在脸上的电极不干扰正常的咀嚼 活动。Brown证实,对每个个体和每种食品而言,咀嚼方式是肉收缩时会产生微弱电流,在皮肤的适当位置附着电极可以测定身体表面肌肉的电流。电流强 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叫肌电图(electromyogram,EMG)。肌电图应用电子仪器记录肌肉在静止或收缩时的生物电 信号,在医学中常用来检查神经、肌肉兴奋及传导功能等,以此确定周围神经、神经元、神经肌肉接头及肌肉本 身的功能状态。1985年,托恩伯格(Tornberg)首次将肌电图用于食品科学领域。自此,肌电图技术开始用于食 品质地的测量。该方法是一种相对简单的测量肌肉活动的方法,因为将电极贴在皮肤上,就可以测定接近皮肤表 面的肌肉电位变化,也不干扰正常的咀嚼活动。
肌电图测量时可用电极大体有两类:一是皮肤表面电极,它是置于皮肤表面用以记录整块肌肉的电活动,以 此来记录神经传导速度、脊髓的反射、肌肉的不自主运动等;二是同轴单心或双心针电极,它是插入肌腹用以检 测运动单位电位。医学上常用针电极,插入受检的肌肉会引起疼痛,因此在测量食品质地时不可滥用。在相同的 条件下,使用电极面积小者比面积大者记录的电位更大。因此,在食品质地分析时,使用较多的是皮肤表面电极。 它的优点是不引起疼痛,也常在测定神经传导速度时用于记录诱发的EMG反应。表面电极通常为两个小圆盘(直径 约8mm)或长方形(12mm×6mm)的不锈钢、锡或银板构成,安放在被检测EMG的肌肉覆盖皮肤表面,电极间距离视肌 肉大小及检测范围而定。据报道,用表面电极测定咀嚼肌EMG时,若两极问的距离在3.5~40mm,则EMG平均电压 随两极间距离的增大而增高;如两极间距达50ram,平均电压不再增高,反而有下降的趋势。在咀嚼肌EMG测量时 一般两极间距可采用15~20ram。电极应与清洁的皮肤表面良好接触,在皮肤表面可涂以导电膏或生理盐水,皮 肤电阻应小于10k12。接触不良或皮肤电阻太大时会发生干扰。表面电极不能用于引导深部肌肉的电活动,即使 对表浅的小肌肉也不能用它来引导单个运动单位电位和EMG的高频成分。

肌电图的原理及应用

肌电图的原理及应用

肌电图的原理及应用1. 什么是肌电图肌电图(Electromyogram,简称EMG)是记录肌肉电活动的一种检查方法。

它通过采集肌肉收缩产生的电信号,并将其转化成可视化的波形。

肌电图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肌肉功能异常以及相关的神经疾病。

2. 肌电图的原理肌电图的原理基于肌肉收缩时产生的电生理活动。

肌肉收缩时,肌纤维中的神经冲动会引发肌纤维的膜电位变化,即产生肌电信号。

这些肌电信号通过电极采集并放大,最后转换成肌电图。

2.1 肌电信号的采集肌电信号的采集需要使用肌电电极,通常分为表面电极和插入电极两种。

表面电极通过贴在皮肤上收集肌电信号,适用于浅表肌肉的检测;插入电极则需要插入到肌肉组织内部,适用于深层肌肉的检测。

2.2 肌电信号的放大采集到的肌电信号通常非常微弱,需要经过放大才能被准确地记录和分析。

放大器可以将微弱的电信号放大成适合于测量和分析的幅度。

2.3 肌电信号的转换放大后的肌电信号通过模数转换器(A/D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并以数字形式存储在计算机或数据记录仪中。

这样,肌电图就可以通过软件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

3. 肌电图的应用肌电图在医学和生理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3.1 临床医学肌电图在临床医学中用于评估肌肉功能和神经疾病的诊断。

例如,对于患有肌无力、多发性硬化症和帕金森病等疾病的患者,肌电图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情和疾病的进展。

3.2 运动科学肌电图被广泛应用于运动科学领域。

通过对运动过程中肌肉活动的监测和分析,可以了解肌肉的疲劳程度、运动姿势的正确性以及改进运动技术的方法。

3.3 生物反馈治疗肌电图还可以应用于生物反馈治疗。

生物反馈治疗通过监测和反馈肌肉活动,帮助患者学会控制肌肉的紧张程度和放松技巧。

这种治疗方法常用于减缓焦虑、缓解头痛和治疗运动障碍等领域。

3.4 运动康复肌电图在运动康复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监测受伤运动员康复过程中的肌肉活动情况,可以评估康复进展并设计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肌电信号电压范围

肌电信号电压范围

肌电信号电压范围1. 什么是肌电信号肌电信号(Electromyographic Signal)是指人体肌肉收缩过程中产生的电活动。

当人体肌肉收缩时,神经元会向肌纤维发送信号,刺激肌纤维收缩。

这些神经元产生的电信号可以通过皮肤表面的电极进行测量和记录,形成肌电信号。

2. 肌电信号的特点2.1 频率范围肌电信号通常在0.5 Hz至500 Hz的频率范围内变化。

低频部分主要来自于慢收缩的运动,例如保持姿势或进行轻微运动时产生的信号。

高频部分则来自于快速、剧烈的运动,例如迅速握紧拳头或进行高强度运动时产生的信号。

2.2 幅度范围肌电信号的幅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肌肉大小、收缩力度以及测量位置等。

通常情况下,幅度范围在几微伏至几毫伏之间。

2.3 波形特征肌电信号的波形特征可以反映肌肉收缩的模式和强度。

例如,当进行轻微运动时,肌电信号呈现出较低的幅度和较平缓的波形。

而在进行高强度运动时,肌电信号的幅度会增加,并且出现更加剧烈和复杂的波形。

3. 肌电信号电压范围3.1 静息状态下的肌电信号在静息状态下,人体的肌电信号通常处于较低水平。

这是因为在没有明显运动或肌肉收缩时,神经元对肌纤维发出的信号较少。

因此,静息状态下的肌电信号通常具有较小的幅度和较平缓的波形。

3.2 运动状态下的肌电信号在进行运动或肌肉收缩时,肌电信号会显著增强。

这是因为神经元对于产生更多、更频繁的信号来刺激肌纤维收缩。

因此,在运动状态下测量到的肌电信号通常具有较大幅度和更复杂、剧烈的波形。

3.3 个体差异肌电信号的电压范围可以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不同人的肌肉大小、神经元活动水平以及测量位置等因素都会对肌电信号的幅度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肌电信号测量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合适的电压范围。

4. 肌电信号的应用领域4.1 生物医学研究肌电信号的测量可以用于研究人体运动控制和肌肉活动模式。

通过分析肌电信号,可以了解不同运动模式下神经元的活动变化,进而优化康复训练和运动控制策略。

3-肌电图

3-肌电图
柯 菲 因 (Chaffin) 等 人 发 现 当 肌 肉 用 40%MVC以下强度收缩时,肌力与肌电呈 线性关系。60%MVC以上强度时,肌力与 肌电也呈线性关系,但此时的直线斜率较大。 而 肌 力 在 40%-60%MVC 时 , 肌 力 与 肌 电 之间的线性关系往往就不存在了。
在匀速屈肘运动中肌张力与IEMG的关系 A 的心收缩 B 离心收缩
频率范围:0 500 Hz
主要频率范围: 50 – 150 Hz
二、利用肌电图研究肌肉疲劳
肌肉疲劳对其肌电活动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可以用肌电来研究肌肉疲劳的发生 及机制。
(1)肌肉工作过程中肌电幅值的变化 肌电幅值是指肌电信号的振幅大小。在
肌电研究过程中,反应肌电幅值的指标 有积分肌电(EMG)和均方根振幅(RMS)。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0年03期 8—17岁儿童少年股外肌肌纤维组成最大等长伸膝力量、
相对肌力及肌围的研究 尹吟青,王立山,王玮,田野,刘沙, 高强 本文用活检一组化方法对153名8~17岁儿童少年(男80 人,女73人)做了股外肌快肌纤维%(FT%)的研究,并同时 测定了最大等长伸膝力量(MVC)、相对肌力(RMVC)及 肌围(活检处腿围,C)。实验发现男、女儿童及全体FT% 均呈近似常态分布。且性别间也无显著差异(P>0.05)。 还发现8~17岁儿童少年的MVC、RMVC及C均随年龄 增长而增大。肌力(MVC及RMVC)与股外肌FT%间只 有低度相关(r=0.23,r=0.30;P<0.05),而肌力(MVC)与肌围 间却有密切相关(r=0.69,P<0.01)。
在肌肉等长收缩至疲劳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在一定的范 围内,肌电幅值随着肌肉疲劳程度的加深而增加。
不同持续时间股直肌、股外肌IEMG的增长情

人体肌电信号分析及应用

人体肌电信号分析及应用

人体肌电信号分析及应用
肌电信号是指人体肌肉产生的电信号,这些电信号可以被人工
采集和分析,为医学、运动、健身等领域提供帮助。

在肌肉运动时,肌肉内的神经元通过向外释放电荷,产生肌电信号,这些电
信号在人工采集后可以被记录并分析,进而理解肌肉的活动情况,推断肌肉的运动状态。

肌电信号的采集方式可以有多种方式,比如采用外置电极或内
置电极的方式,通过贴在肌肉表面的电极或者数字化手套等装备
来采集肌电信号。

因其快速、精准、非侵入性的优点,肌电信号
在医疗、体育、康复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通过肌电信号分析,可以了解人体肌肉运动的情况,预测肌肉
疲劳程度和运动损伤的风险,也可用于体育运动的评估和训练。

在医学领域,可以通过分析肌电信号来诊断、治疗和益处康复等
方面应用。

在康复过程中,肌电信号的分析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治疗与康复方案。

在高强度的运动和体育
竞技中,肌电信号分析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表现,从而提高运动
成果。

肌电信号的应用不单仅局限于医疗、康复和运动领域。

最近的
一项研究表明,肌电信号的分析可应用于人机交互及身份验证领
域。

通过肌电信号的分析,可以实现身份识别的目的,未来或能广泛应用于安全保障领域。

总之,人体肌电信号分析为人类提供了一个了解自身肌肉运动情况并做出相应正确决策的途径,未来将有更广泛的应用价值。

肌电控制简介

肌电控制简介

(3)模数转换卡 (A/D卡) 通常技术指标有 分辨率; 最高采样频率; 模入通道数; 模入范围; 其他特性。 (4) 应变仪 使用拉力、压力传感器时,需选配适当的应变仪。 (5) 记录设备 选用多导记录仪,磁带记录仪,磁盘记录器 (6)显示器 (7)专用分析软件
生物电测试分析的仪器设备
传感器部分 肌电电极 心电电极 脑电电极 压力传感器 张力传感器 关节角度仪
2012-5-28
28
0.05-3.5mV 0.001-1mV 0.01-1mV 0.01-3mV
频率范围 0.05-100Hz 0.1-100Hz DC-10kHz
DC-50Hz 0.1-200Hz DC-1Hz 0.01-1Hz 0.005-2kHz 0.1-60Hz DC_40Hz DC-60Hz 0.1-10Hz DC-10Hz DC-30Hz
③适用于测量运动时的肌电变化。因此用表面电极来测 量肌电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体育科学研究中。
不足是: ①引导出的肌电是许多运动单位电位的综合电位,波形
复杂,不便分析;②不能来自细致地反映肌肉内部某部位或某一运动单位的 肌电变化情况; ③由于皮肤的电阻较大,用表面电极所记录到的肌电会 有所减弱。
3 肌电的处理与分析
y
dx
x
Ⅱ、中心频率(CF或FC) 在能量谱中将能量谱的总能量一分为二的频率为中心频率。其 计算公式为:
FC=∫FsFc S2 (f)df=∫FcFe S2 (f)df
Fc:被处理信号的中心频率 Fs:被处理信号的起始频率 Fe:被处理信号的终止频率
4.肌电的应用
(1)医学、体育 利用肌电图测定神经的传到速度; 通过肌电变化研究肌肉疲劳; 肌力与肌电的关系; 肌纤维类型与肌电的关系; 肌肉不同形式收缩与肌电变化间的关系; 等。

肌电图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肌电图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肌电图的原理及临床应用一、肌电图的原理肌电图(EMG)是一种用于记录肌肉电活动的生物电信号。

它通过电极将肌肉的电活动转化为电流信号,并将这些信号放大、滤波以便进行分析和记录。

1. 肌肉电活动产生的原理肌肉的收缩是由神经冲动引起的。

当神经冲动到达肌肉纤维时,会引发肌肉膜的电活动。

这种电活动可以通过肌电图来测量和记录。

2. 肌电图的测量方法肌电图的测量通常使用一对电极来记录肌肉的电活动。

其中,一个电极被放置在检测区域的上方,被称为采集电极;另一个电极则放置在离检测区域较远的地方,被称为参考电极。

通过测量采集电极与参考电极之间的电势差,可以获得肌肉电活动的信号。

3. 肌电图的特征参数肌电图信号可通过多种特征参数进行描述和分析。

其中常见的特征参数包括:- 平均振幅(MA):肌电图信号的均值,反映了肌肉收缩的强度。

- 零交叉数(ZC):一段时间内信号穿过零电平的次数。

用于分析信号的频率成分。

- 频率(F):信号由低到高变化的速度。

- 幅度(A):信号的振幅大小,反映了信号的强度。

二、肌电图的临床应用肌电图在医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

下面列举了几个主要的应用领域:1. 诊断神经肌肉疾病通过分析肌电图信号的特征参数,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神经肌肉疾病。

例如,肌电图可以用于诊断肌无力、神经根病变、神经损伤等疾病。

通过分析肌电图的特征参数,可以确定神经传导是否正常以及肌肉功能是否受损。

2. 评估肌肉功能及康复训练肌电图可用于评估患者的肌肉功能以及进行康复训练的指导。

通过测量肌电图信号的特征参数,可以判断肌肉的强度和协调性。

这对于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设计个体化康复训练方案非常有帮助。

3. 研究运动控制和生物力学肌电图对于研究运动控制和生物力学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肌电图信号,可以了解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激活模式和协调性。

这对于研究人体运动机制、改善运动技能等方面非常有价值。

4. 评估肌肉疲劳和调节肌电图可用于评估肌肉疲劳程度以及锻炼过程中的肌肉调节能力。

肌电图的测试与分析

肌电图的测试与分析

3.1 肌电变化与肌肉疲劳的关系
3.1. 2 肌肉工作过程中肌电的频谱变化
②、运动单位同步活动假说 此假说认为当肌肉工作至疲劳时运动 单位的同步活动加强,由于运动单位的同 步放电,造成平均功率频率中心频率降低。
3.1 肌电变化与肌肉疲劳的关系 3.1. 2 肌肉工作过程中肌电的频谱变化
③ 运动单位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减慢假说 此假说认为肌肉收缩时血流受阻,所产
细胞内记录的动作电位为单相负波,波幅为 100-120mv持续时间较长;细胞外记录的动作电位为 双相波,波幅为1.8mv,明显低于细胞内记录。
2.表面电极测试方法 一般的表面电极是由两片Ag-
AgCL金属片组成的。测试时一般 将电极置于肌腹处或肌肉运动点 处,。将电极沿肌纤维的走行方向 平行放置,两电极间隔2-3厘米, 进行双极引导。
柯菲因(Chaffin)等人发现当肌肉用40%最大肌力 (MVC)以下强度收缩时,肌力与肌电呈线性关系。 60%MVC以上强度时,肌力与肌电也呈线性关系。但此 时的直线斜率较大。而肌力在40-60%MVC时,肌力与 肌电之间的线性关系往往就不存在了。这可能因为, 在40%MVC以下强度时,肌电的变化反应慢肌运动单位 的电活动。60%MVC以上的强度时,肌电的变化反应快 肌运动单位的电活动。40-60%MVC之间的强度,可能 两种运动单位都参与活动,固肌力与肌电之间的线性 关系就不存在了。
4.2. 2 肌肉工作过程中肌电的频谱变化
4.2 肌电变化与肌肉疲劳的关系
4.2. 2 肌肉工作过程中肌电的频谱变化
4.2 肌电变化与肌肉疲劳的关系
4.2. 2 肌肉工作过程中肌电的频谱变化
3.1 肌电变化与肌肉疲劳的关系 3.1. 2 肌肉工作过程中肌电的频谱变 化 Viitasalo(1978)发现,用30%MVC、50%MVC和 70%MVC强度令股四头肌进行疲劳性等长收缩时, 平均功率频率(MPF)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而降 低,并且负荷越大降低越明显。

肌电图检查

肌电图检查
常结果: 通过测定运动单位电位的时限、波幅,安静情况下有无自发的电活动,以及肌肉大力收缩的 波型及波幅,可区别神经原性损害和肌原性损害,诊断脊髓前角急、慢性损害(如脊髓前灰质炎、运动神经元疾 病),神经根及周围神经病变(例如肌电图检查可以协助确定神经损伤的部位、程度、范围和预后)。另外对神经 嵌压性病变、神经炎、遗传代谢障碍神经病、各种肌肉病也有诊断价值。此外,肌电图还用于在各种疾病的治疗 过程中追踪疾病的恢复过程及疗效。 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作肌电图的自动分析,如解析肌电图、单纤维肌电 图以及巨肌电图等,提高诊断的阳性率。 需要检查的人群: (1)脊髓疾病。(2)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3)神经根压迫症。(4)肌原性疾病。(6)神经肌肉接头疾病。(6)锥体系及锥体外系疾病。
感谢观看
注意事项
检验前: 在正规医院检测是否是菌血病患者,因为对菌血症患者进行肌电图测定,有时可能引起心瓣膜 病人患细菌性心内膜炎。血友病或血小板明显减少或凝血时间不正常等,应避免肌电图检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 改用一次性同心针电极,以避免交叉感染。
检查前要停药,如新斯地明类药物应于检查前16小时停用。 检查时:
相关疾病
特发性震颤,兰伯特-伊顿综合征,脂质沉积性肌病,包涵体肌炎与遗传性包涵体肌病,神经性肌强直,营养 障碍性多发性神经病,维生素E缺乏神经病,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综合征,进行性肥厚性间质性神经炎,遗传 性运动失调性多发性神经炎
相关症状
昏蒙沉重,行走后小腿肌肉痉挛,大腿肌肉萎缩,胸肌萎缩,颈部肌肉肿胀变硬,手臂肌肉拉伤,肌肉的失 用性萎缩,外伤性低位截瘫,臀中肌麻痹步态,弯腰时腰痛
检查过程中有一定的痛苦及损伤,因此除非必要,不可滥用此项检查。另外,检查时要求肌肉能完全放松或 作不同程度的用力。

肌电图怎么检查

肌电图怎么检查

肌电图怎么检查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简称EMG)是一种用于检测肌肉电活动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本文将介绍肌电图的检查原理、检查步骤、应用领域以及注意事项。

一、肌电图检查原理肌电图检查利用电极记录肌肉产生的电信号,进而评估肌肉活动的功能状态。

正常情况下,肌肉收缩时产生的电信号通过电极传导到肌电图仪器上,并被转换为曲线图形展示。

肌电图曲线反映了肌肉的收缩和放松变化,通过分析这些变化可以判断肌肉的功能状态及存在的异常问题。

二、肌电图检查步骤1. 患者准备:在进行肌电图检查前,患者需要穿着舒适的衣物,并保证肌肉完好无损,不受任何影响。

2. 仪器连接:将肌电图电极粘贴在检测部位的肌肉上,确保电极与肌肉充分接触且粘贴牢固。

3. 信号录制:启动肌电图仪器,开始录制肌肉的电信号。

在检测过程中,患者需保持放松,遵循医生或技术人员的指示,如进行特定肌肉的收缩动作。

4. 数据分析:通过肌电图仪器的软件系统对录制的数据进行分析,生成肌电图曲线。

医生或技术人员根据曲线的形态、波幅、时程等指标进行初步判断。

三、肌电图检查应用领域1. 神经肌肉疾病诊断:肌电图检查可用于判断是否存在神经性肌肉疾病,如周围神经病变、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

通过观察曲线变化,可以评估神经传导速度、肌肉反应等指标,辅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2. 运动损伤康复评估:肌电图检查可帮助评估运动损伤的康复过程,判断肌肉功能恢复情况。

通过监测肌肉活动的变化,对康复计划进行调整和指导,促进康复效果的提升。

3. 运动员体能评估:肌电图检查可对运动员的肌肉活动进行客观评估,了解肌肉活动的稳定性、力量和耐力等指标。

这对训练调整和提升运动表现具有重要意义。

四、肌电图检查注意事项1. 遵医嘱:检查前需提前咨询医生的建议和指导,并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检查。

2. 放松状态:进行肌电图检查时,患者需保持放松状态,按医生或技术人员的要求进行相应的肌肉动作。

3. 不适反应:在检查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肌肉抽搐、疼痛等不适反应,患者需及时告知医生或技术人员。

肌电图演示ppt课件

肌电图演示ppt课件
鉴别神经源性与肌源性损害
肌电图能够检测肌肉的神经冲动传导和肌肉的收缩反应,有助于鉴别神经源性与 肌源性损害,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肌电图在肌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诊断肌肉疾病
肌电图可以检测肌肉的神经冲动传导 和肌肉的收缩反应,有助于诊断肌肉 疾病如肌炎、肌无力综合征等。
评估治疗效果
通过肌电图检测肌肉的功能状态,可 以评估治疗效果,指导治疗方案调整 。
高频肌电图技术
总结词
高频肌电图技术能够提供更精细的肌肉活动信息,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和诊断肌肉疾病和神经病变。
详细描述
随着科技的进步,高频肌电图技术不断发展,其采样频率更高,能够捕捉到更多的肌肉电活动细节。 这使得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评估肌肉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神经病变对肌肉的影响。
神经肌肉电生理技术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肌电图与事件相关电位的区别
事件相关电位主要检测大脑的认知电活动,而肌 电图主要检测肌肉的电活动。
3
适用范围
事件相关电位常用于评估认知障碍和痴呆等神经 系统疾病。
05
肌电图的临床意义与局限 性
肌电图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诊断神经根病变
肌电图可以检测神经根受压或损伤时所引起的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阻滞,有助于 诊断神经根病变。
肌电图的局限性
假阳性与假阴性
肌电图检测结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患者的配合程度、电 极放置位置等,可能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
对患者有一定的创伤
肌电图检测需要将电极插入肌肉中,对于患者有一定的创伤和不适 感。
费用较高
肌电图检测费用较高,可能限制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06
未来肌电图技术的发展趋 势与展望
神经传导异常

针电极肌电信号

针电极肌电信号

针电极肌电信号肌电信号是由肌肉细胞产生的微弱电流信号,通过肌电图形(EMG)来观测。

肌电信号与肌肉的收缩和松弛紧密相关,可以通过放置肌电电极来记录和分析肌电信号。

常用的肌电电极有表面肌电电极和针电极两种。

表面肌电电极适用于记录骨骼肌的大范围活动,而针电极适用于记录深层肌肉的活动。

针电极肌电信号记录原理针电极肌电信号的记录原理是通过将微细的针电极插入到肌肉内部,直接记录肌肉纤维的电活动。

当肌肉活动时,肌肉纤维内的神经冲动会引起肌肉细胞内的电流变化,这些电流变化通过针电极记录下来,然后放大、滤波和数字化处理后得到肌电信号。

针电极肌电信号的记录过程首先,将针电极插入到感兴趣的肌肉内部。

在插入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当的深度和位置,以确保针电极能够记录到相应肌肉纤维的电活动。

插入针电极的过程需要非常小心和精确,以避免损伤肌肉或神经。

然后,通过肌电放大器放大信号,并进行滤波处理,去除与肌电信号无关的干扰信号。

接着,对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将肌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最后,通过计算机软件将数字信号转换为肌电图形,然后对肌电图形进行分析和解释。

针电极肌电信号的应用领域针电极肌电信号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主要包括医学诊断、康复治疗和运动训练等方面。

在医学诊断方面,针电极肌电信号可以用于诊断和鉴别各种与肌肉功能相关的疾病,如肌无力、脊髓损伤、周围神经病变等。

通过分析肌电信号的频率、幅值和时域特征,可以得到有关疾病类型和程度的信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在康复治疗方面,针电极肌电信号可以用于评估和监测康复患者的肌肉功能恢复情况。

通过记录和分析肌电信号,可以及时发现和分析患者的肌肉功能障碍,为康复治疗的制定和调整提供数据支持。

在运动训练方面,针电极肌电信号可以用于监测运动员的肌肉活动情况,评估和改进运动技能和表现。

通过记录和分析肌电信号,可以得到有关肌肉协调和力量输出的数据,为运动员的训练和表现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科学》1990年02期 肌纤维组成的无损测定法和仪器 高强;尹吟青;王楠;秦光侠;马磐 研究的目的是探索一种无损测定男青年股外肌肌纤维组成的方法 及研制肌纤维组成无损测定仪。由43名受试者取得等长肌力及肌 电图等12项指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从上述指标中筛选出与股外肌 快肌纤维%(FT%)密切相关的3项指标,从而建立推测肌纤维组成 的三元回归方程。以该方程为模型,开发了肌纤维组成测定仪。该 仪器所得测试结果与活检结果对比,平均误差为2.84%(SD=2.48%), 有较高的精确性。本研究可取代活检方法,用于运动选才。 【作者单位】:北京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学院;天津 大学;天津大学


(1)肌肉工作过程中肌电幅值的变化
肌电幅值是指肌电信号的振幅大小。在 肌电研究过程中,反应肌电幅值的指标 有积分肌电(EMG)和均方根振幅(RMS)。
在肌肉等长收缩至疲劳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在一定的范 围内,肌电幅值随着肌肉疲劳程度的加深而增加。

不同持续时间股直肌、股外肌IEMG的增长情况
(2)肌肉工作过程中肌电信号的频谱变化

轻度用力时用针电 极从20个不同部位 记录到的正常人肱 二头肌的运动单位 电位
不同程度收缩时骨骼肌肌电 图(表面电极引导)
肌电的研究与应用
一、利用肌电测定神经的传导速度 如果在神经通路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点 上给予电流刺激,从该神经所支配的肌 肉上记录诱发电位,然后根据下列公式 可计算出神经的传导速度。 V=S/t 式中:V为神经传导速度,单位为米/秒; t为两刺激点从刺激开始到肌肉开始收缩 的时间差,单位为秒;S为两刺激点之间 的距离,单位为米。

研究表明,在肌肉 工作过程中,肌电 信号的频率特性可 随着肌肉的机能状 态的改变而发生变 化。反应肌电信号 的频率特性的指标 有平均功率频率 (MPF) 和 中 心 频 率 (FC)。
肌肉疲劳前后肌电频率谱变化
在研究肌肉持续工作至疲劳过程中发现,随着疲劳程度 的加深,肌电信号的频谱左移,即平均功率频率降低。

某受试者40cm下落跳时股外肌(EMG1)、 股二头肌(EMG2)肌电图和测力台同步记 录到的对地面垂直作用力(Fz)示意图
某受试者40cm下落跳时股外肌EMG功率谱
上肢竖直作主动起蹲时股四头肌 的肌电图(2毫伏、400毫秒) 1.股外肌;2.股直肌;3.股内肌

绕螺时的肌电变化

在匀速屈肘运动中肌张力与IEMG的关系 A 的心收缩 B 离心收缩

肌肉与肌电的线性关系
四、利用肌电进行动作分析

在运动过程中可用多导肌电记录仪将肌电记 录下来。然后,根据运动中每块肌肉的放电 顺序和肌电幅度,结合高速摄像等技术,对 运动员的动作进行分析诊断。 分析某项运动技术,找出在完成该项动作时 有哪些肌肉参加;各个肌肉用力程度怎样; 顺序如何;直接为科学地安排教学与训练提 供依据。
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 S1:肘部的刺激电极 S2:腕部的刺激电极 R: 记录电极

EMG信号的特征
信号幅度: 放 大前在0–10 mV (+5 to -5) 频率范围:0: 50 – 150 Hz
二、利用肌电图研究肌肉疲劳

肌肉疲劳对其肌电活动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可以用肌电来研究肌肉疲劳的发生 及机制。
肌电图原理与应用

骨骼肌在兴奋时,会由于肌纤维动作电位的传导和 扩布而发生电位变化,这种电位变化称为肌电。用 适当的方法将骨骼肌兴奋时发生的电位变化引导、 放大并记录所得到的图形,称为肌电图。
引导肌电信号的电极分类:
引导肌电信号的电极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针电极,另一类是表面电极。
2.表面电极 1.针电极
不同持续时间股直肌、股外肌肌电图MPF的下降情况
三、利用肌电图评价肌力

当肌肉以不同的负荷进行收缩时,其肌电信 号的积分值(IEMG)同肌力成正比关系,即肌 肉产生的张力越大IEMG越大。 柯菲因 (Chaffin) 等人发现当肌肉用 40%MVC 以下强度收缩时,肌力与肌电呈线性关系。 60%MVC以上强度时,肌力与肌电也呈线性关 系,但此时的直线斜率较大。而肌力在40%60%MVC时,肌力与肌电之间的线性关系往往 就不存在了。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0年03期 8—17岁儿童少年股外肌肌纤维组成最大等长伸膝力量、 相对肌力及肌围的研究 尹吟青,王立山,王玮,田野,刘沙, 高强 本文用活检一组化方法对153名8~17岁儿童少年(男80 人,女73人)做了股外肌快肌纤维%(FT%)的研究,并同时 测定了最大等长伸膝力量(MVC)、相对肌力(RMVC)及 肌围(活检处腿围,C)。实验发现男、女儿童及全体FT% 均呈近似常态分布。且性别间也无显著差异(P>0.05)。 还发现8~17岁儿童少年的MVC、RMVC及C均随年龄 增长而增大。肌力(MVC及RMVC)与股外肌FT%间只 有低度相关(r=0.23,r=0.30;P<0.05),而肌力(MVC)与肌围 间却有密切相关(r=0.69,P<0.01)。
Noraxon Telemyo 2400T G2 Telemetry EMG System
肌电贡献率 力电比 过零率
五、利用肌电图分析肌纤维类型

不同类型的肌纤维在疲劳时的肌电图特 征也不同。慢肌纤维百分数较高的受试 者 ( ST%>59 ) , 在 各 种 负 荷 (30%MVC 、 50%MVC及79%MVC)至疲劳的工作中,MPF下 降斜率比慢肌纤百分数较低的受试者 (ST<49)要低,当负荷增加时更明显。

六、其他应用 Myomo e100:修复身体运动机能

戴起来像一个手臂护 套一样,myomo e100 神经机器人系统 用EMG 传感器探测 电子肌肉活动并触发 刺激器帮助中风患者 手臂重新恢复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