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
上市公司会计监管问题探讨
S HAN E JNG I GY I J
商 业 经 济
N .,02 o 2 1 8
r tlNo40 0a . 4
【 文章编 号】 1 9 64( 1) — 1 —2 0 —032 20 00 0 0 0 8 8
上市 公 司会计 监管 问题探 讨
了具有全 国性 、 统一性 的会计监 管机构进 行监管 。 【 稿 日期】21—7 1 收 020—2
. —
成本的限制在未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 ,没有获取充分 、 适当的审计证据 的情况下就对相关事项进行确认 , 这就 导致经过审计后的财务报告信息失真或者对财务报告 发表了不恰 当的审计意见。同时 ,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极
在线与华纳时代的世纪并购丑闻,还是国内河南郑百文 案件 、 银广厦的信息失真等一系列案件 , 这些都具体的说 明上市公司会计监管问题亟待解,我们要尽力在制度上
和技术上 强化和完 善上市 公 司的会计 监管 , 建一个 有 构 效的会计监 管模式 。
一
部 门的竞争 , 为了部 门的利益 , 在出台规定时忽略对其
二、 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存在 问题
() _ 政府监管 较为分散 , 管主体不 明确 一 监
累,与此同时,资本市场的会计舞弊行为数量上 日益增 加, 舞弊手段隐蔽性也在提高 , 这严重阻碍了我 国资本市 场的健康发展 , 同时, 也对上市公司自身的发展产生了不 利影响。各国已经充分认识到会计舞弊和会计信息失真
的问题的严重 性 。无 论是 国外安 然事件 、 乐事 件 、 国 施 美
由于我国政府监管部门的职责划分不够清晰 , 我国
实施监 管 的部 门比较 多 , 包括 财 政 、 务 、 税 审计 、 国资委 、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探析
王健 卢铁 军 (哈尔滨市太阳岛防汛 管理办 1 . 堤防 公室;. 2黑龙江 年医学 属医院) 省青 会附
摘 要 : 年 来 , 国 上 市 公 司会 计 造 假 事 件 屡 禁 不 止 , 造 假 案 之 后 , 近 我 在 会 用。同时 , 由于 审计委 员会是董事会 的一个下设机构 , 是组成董事会 计 监 管 成 为 防 范 制 止 会 计 造 假 问题 的 重 要 手 段 , 世界 各 国都 加 强 了 会 计 监 管 的二 级 委 员 会 , 此 , 计 委 员 会 职 责 的 有 效 履 行 不仅 取 决 于 审 计 委 因 审 力 度 , 国 也 试 图 从 会 计 监 管 入 手 对 会 计 造 假 进 行 治 理 , 会 计 监 管 的 实 际 我 但
13 本市 场 上 发 生 了一 系 列 会计 造假 事件 , 些 事 国 这 上 市 公 司 外 部 监 管 主 要 依 靠 会 计 师 事 务 所 等 社 会 中 介机 构 以及 件 无 一 不产 生 轰 动 性 的 影 响 。 而我 国也 是 会 计 造假 案 件 频 发 , 国 资 我 新 闻媒体进行的。 目前 , 但 社会性的监督机构并没有起到最后 防线 的 本 市 场 的成 长 和 投 资 者 信 心 正经 受着 严 峻 考 验 。 无 疑 问 , 计 信 息 毫 会 监督作用。 我国 目前有些会计师事务 所执 行审计业务时 , 不按独 立审 的 失真 给 经 济 发 展 和 市 场秩 序 带来 巨大 冲 击 ,在 我 国 证 券 市 场 不 断 计准则等执业规范的要求 , 在未 实施必要 的审计程序、 未获取充分的 完善建设 时期 , 这些问题足 以动摇市场公平和效率的基础 、 干扰社会 审 计 证 据 情 况 下 就 确 认 有 关 事 项 ,造 成 审 计 后 的 会计 报表 失真 或者 经 济 的 有 效运 行 。影 响 我 国 证 券 市 场 的进 一步 发展 。 发 表 了不 恰 当 的审 计 意 见 。 且 面 对 上 市 公 司 一 些 重 大 的 关联 交 易、 而 事 实 上 , 着 每 年 监 管 措施 的逐 渐 加 强 , 计 造 假 现 象 并 没 有 得 随 会 或有 事项 、 经 常 性 损 益 项 目等 未 充 分 披 露 的情 况 , 册 会计 师在 审 非 注 到 明显 改 善 ,我 国低 风 险 的法 律 制 度 环境 在很 大程 度 上 导 致 了政 府 计过程 中既不向公 司提 出, 也不在审计 报告 中披露。而且 , 注册 会计 会 计 监 管 的 实 际效 果 不 佳 。 上 市 公 司 内部 , 表投 资者 实施 会 计 监 而 代 师 的违 规 行 为没 有 得 到 有 力 的惩 处 ,在 较 低 的 违 规成 本 和 较 高 的 收 管 的董 事 会和 监 事 会 也 并 未 起 到 应 有 的作 用 ,董事 会 的 国有 股 一 股 益 之 间 , 得 一 些 注 册 会 计 师 和 会计 师 事 务 所 冒 险 出具 虚 假 报 告 。 使 独大、 内部 人 控 制 现 象 严重 阻碍 了 内部 监 管 的 正 常 运 行 , 事 会 作 为 监 2 完 善 我 国上 市 公 司会 计 监 管 措 施 种制度 设计 ,它的监督职能远未发挥出来 ,出现 了严重 的虚化 现 21 加 强 对 政 府 监 管 机 构 的监 督 . 象 , 些问 题 一 直 困 扰着 决 策者 和 研 究 人 员 。 总 之 , 这 有效 的上 市 公 司 随 着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的深 化 和 证 券 市 场 的 进 一 步 发 展 ,政 府 监 管 会计监管可以防止公司操纵会计信息生成 以及披露 ,督促注册会计 机 构 的作 用 越 来 越 重 要 。 防 止 “ 租 ” 为 的 发 生 以及 权 力 的滥 用 , 为 寻 行 师诚信执业 , 从而保护投资者利益 , 维护资本市场健康运行。 由于我 必须 对 拥 有 这 种 权 力 的 机 构 加 以监 督 , 证 券 市 场 的广 泛 性 、 险性 从 风 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的特殊性、 会计监管制度的外生性 , 使得会计监 来看 , 也应对这样的机构进 行监 督。 监管机构必须受到法律和制度规 管 不 能 很好 地 发挥 作 用 ,这 可 以从 我 国 近 几年 大量 出现 的上 市 公 司 则 的 约 束 , 必须 依 法 监 管 、 范 监 管 , 止 监 管权 力 的 滥 用 和 监 管 即 规 防 会计信息失真及其导致 的不 良后果的案例 中得 到印证 人 员 的腐 败 。 由于 监 管 机 构 的违 规 行 为 时 常 未 受 到 应 有 的惩 处 , 们 他 1我国上市公 司会计监管存在的 问题 所 负的责任极其有 限。 因此 , 有必要加强对政府监管机构违规行为惩 11政府 监管失灵 在我国 , . 由于会计信 息监管部 门众 多, 由 也 处力 度 , 其 严 格 依 法 监 管 。 使 于 会 计信 息所 具 有 的经 济 后 果 影 响 ,相 关监 管部 门 纷纷 确 立 自己 的 22 完 善 上 市 公 司 的 自我 监 管 . 会 计 监 管 权 , 相 出 台 非 正 式 的 规 定 , 优 先 确 定 本 部 门 的监 管 权 , 争 以 新《 会计法》 规定各单位 应 当建 立、 健全 本单位 内部会计监督 制 限制 其他 部 门 的争 权 ,而 且 部 门 的 利 益驱 动 使 各部 门在 自身 出 台 规 度。 上市公司也应建立健全本单位的 内部会计 监督 制度 。 完善的内部 定时不可能主动与其他监管部门进行协调 。 国的现 实问题是 , 法 会计监督机制对于保证会计信息 的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如果 我 立 给予 了政府会计规范 的制定权 ,却没有明确政府会计规范制定低效 缺 少 上市 公 司 内部 会 计 监 管 , 其他 形 式 的监 管 只能 流 于 形 式 , 无 法 将 或 无 效 时应 承 担 的 责任 , 府 的权 力与 责 任 是 不 对 等 的 , 府 会 计 规 保 证 上 市 公 司 会计 信 息 的质 量 。 上 市 公 司 本 应 是 会 计 监 管 的被 监 管 政 政 范 行 为取 向是 单 一 的 ,搭 便 车 的 心理 使 公众 不 愿过 问政 府 的行 为 及 者 , 当上 市 公 司 通 过 监 事 会 、 计 委 员 会 、 但 审 内部 审 计 部 门等 对 自身 其影响 , 而慑于政府 的权 威, 别是在缺 乏民主意识 的情况下 , 使 实施 监 管 时 , 市 公 司 的 内 部 机 构 也 就成 为 了 会计 监 管 的主 体 之 一 。 特 更 上 多 数 人对 规 则 的制 定 产 生 无 能 为 力 的 感 叹 ,对 舆 论 的不 重 视 又 使 公 首 先 , 步 推 行 独 立 董 事 制 度 。 可 在 董 事 会 下 设审 计 委 员会 , 逐 明 众唯一可以利 用的正面武器被搁浅。 确 审计委 员会 的首要职责 是确保 上市公 司如 实编制和 披露会计 信 由 于 国 内 上市 公 司 规 模 的 扩 大 与证 券 市 场 规 范 化 的 进 一 步 发 息, 扩大审计委员会在 内部会计监管方面 的权 利。 从而强化董事会对 展 , 国上 市 公 司会 计 监 管体 系从 无 到 有 , 管 规 范 日渐 完 善 , 是 会计 信 息质 量 的责 任 意 识 。 次 , 范 、 善 监 事 会 机 构 。 我 监 但 其 规 完 由于 监 事 会 会 计 信 息 失真 现 象 却 越 来 越 严 重 。 证监 会对 上 市 公 司信 息 披 露 实 施 多是 由 有 专 业 知 识 、 权 威 的 专 家 组 成 , 是 从 企 业 外 部 进 行 监 督 , 有 又 的监 管 主 要侧 重 于 上 市 过 程 的监 管 。 上市 公 司 监 管 得 到 加 强 , 查 处 被 因 此 监督 的 力 度 很 大 、 有 成 效 。 很 的 上 市 公 司违 规 案 有 明显 增 加 。我 国 会计 监 管部 门不 断 地 完 善 , 会计 23 加 大对 注 册 会 计 师行 业 的建 设 . 信 息 披露 的监 管 和 处罚 制 度 的 建 设 , 建 起 监 管 规 范 的 实 施 机 制 , 构 但 为 了 维 护 注册 会计 师 的 独 立 性 , 充 分 发挥 注 册 会 计 师经 济 警 察 是 对 于严 重 的会 计 信 息 失 真 却 收 效 甚 微 。造 成 政 府 监 管 失灵 的原 因 的监 督职 能 , 该 完 善 注 册 会 计 师的 聘 用 制 。 以在 上 市 公司 中 引入 应 可 有权诸如责不清、 力量 不 强 、 序 不 明 、 法 力 度 不 大 、 程 执 处罚 不严 , 加 主要由独 立董事和 外部 专家董事组成 的审计委 员会 ,由审计委员会 之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结构都不健全 , 法制也不健全等 , 都 来 决定 该 上 市 公 司 主 审 事 务 所 的 聘任 、 付 审 计 费 的 数 额 、 计 工 作 支 审 会造 成 政 府 监 管 失 灵 情 况 的 发 生 。 的程 序 等 重 要 事项 ,以减 少 甚至 杜 绝 公 司 管理 当局 对 注 册 会 计 师施 12 内部 监 管 的 不 利 上 市 公 司 内部 会 计 监 管 主 要 是 由监 事 会 、 . 加压 力的“ 权利来源 ”切 实增强事务所保持独立性 的可能性。同时 , , 审计 委 员会 以及 内部 审 计 部 门 实 施 的 。但 目前 上 市公 司 的 内部 会 计 应加 强 对 上市 公 司 变 更 会计 师事 务所 的监 督 。 国 内事 务
浅谈上市公司会计监管过程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上市公司会计监管过程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论文关键词:监管政府企业制度论文摘要:我国业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发展至今,取得了丰硕成果。
然而,在证券发展壮大的同时,上市公司不断暴露的会计造假案例频发,对快速发展的证券业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目标,针对当前监管工作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几点对策,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上市公司会计监管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目标首先,会计监管的目标是服务和服从于证券市场监管的总体目标。
按照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的观点,监管部门对证券市场的监管是为了实现保护者利益、保证市场公平、有效和透明及降低系统风险三大目标,而这些目标也应是会计监管所要达成的目标。
其次,会计监管的具体目标是落实到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上,即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充分性和公平性。
真实性要求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计信息所揭示的内容应当和事实相符合、一致。
及时性要求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当发生可能对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产生较大影响、而投资者尚未得知的重大事件时,公司应当立即将有关重大事件的报告提交证券交易所和证监会,并向公布,说明事件的实质。
充分性要求财务报告应当能够全面、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与公司证券发行和交易有关的各种重要信息,都必须毫无遗漏地予以披露。
公平性要求会计信息的披露应该是面向所有市场参与者的公开和公平披露,而不是面向特定市场人士的选择性披露;各类市场投资者有平等地获取与证券投资有关的一切信息的权利,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前提下,作出理性的投资判断,公平地参与交易和竞争。
二、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面临的问题(一)政府监管失灵在我国,由于会计信息监管部门众多,也由于会计信息所具有的后果影响,相关监管部门纷纷确立自己的会计监管权,争相出台非正式的规定,以优先确定本部门的监管权,限制其他部门的争权,而且部门的利益驱动使各部门在自身出台规定时不可能主动与其他监管部门进行协调。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会计监管存在的问题
收 稿 日期 :0 9—0 - 1 20 2 2 作者 简介 : 明腾 ( 99一) 海 南临高人 , 州学院教 学系助教 , 王 17 , 琼 会计师.
第 2期
王明腾 : 析我 国上市公 司内部会计监管存在的 问题 浅
17 0
与股东 大会 。从理 论 上讲 , 国家股作 为大股 东应在 股东 大会 上为维 护 自身利益 发 挥重要 作 用 , 由于 国家产 而 权主体缺 位 , 事实 上 则成为 股东大会 控 制在 “ 内部 人 ” 中 , 上 市公 司 作 为较 规 范 的现 代 公 司制 企业 所 应 手 使 当建立 起来 的股 东 会 、 事会 、 事会 三会 相互 制衡 的机制 遭 到破坏 。3 小股 东 的合 法权 益受 损 , 的甚 至 董 监 ) 有 遭到 蓄意侵 犯 。所 以说 目前 上市 公 司的股权 构成 已严 重影 响 了建立规 范的 公司治 理结 构 。
第l 6卷
第 2期
Vo. 6 No 2 11 .
琼 州学 院学报 Junl f i ghuU i ri ora o Qo zo nv sy n e t
20 09年 4月 2 日 8
Ap . 8 2 0 r2 . 0 9
浅析我 国上市公 司内部会计监管存在 的 问题
王 明腾
2 上述 问题形 成 的原 因
2 1 公司治理结构不科学对 内部会计监管的影响 我国的上市公司 , . 最初都是 由原 国有企业脱胎而来 的。为 了满 足股 份 有 限公 司设立 的有关法 规 条文 的要求 , 市公 司设 置 了名 义上 的 多元 法人 股权结 构 , 上 国有 大股东处于绝对控股地位; 同时为了绕过在所有制问题上的认识障碍 , 做出了国有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的规 定。上市公司国有股 “ 一股独大” 的股权结构在相 当一段时间里被固定化 了。这种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现状
浅谈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会计监管
监会 、 银监会 、 中国人民银 行 、 财政部 、 证券交易所等机构或组织均有权 从 职责范 围内要求上市银行履行相应的信息披露义务 ,由此形成 了多 头管理 、 标准不一 、 权责不清的局 面。 以信息披露标准为例 , 由于各监管机构管辖 的范围并不一致 , 信 对 息披露标准 的界定也存 在着宽严不一 的问题。首先, 同一类型的银行业 务在上市 与非上市银行之间采用的会计政策往往大相径庭。以贷 款方 面的会计政策为例 , 有关贷款利息的会计处理 , 市银行适用“ 9 上 双 0日” 的确认标准 , 非上市银行则适用 10日的确认标 准 ; 8 非上市银 行对不 良 贷款 的核算执行“ 一逾 两呆 ” , 法 上市银行 执行“ 非应 计贷款 法”并且应 , 同时披露“ 一逾两呆” 五级分类” 和“ 核算的情况。 如开办费方面 , 再 上市 银行 的开办费可以在开业当期一次性计人损益 ,非上市银行 须在 开业 后按 五年期平均摊销。其 次 , 在上市银行之间 , 即使 由于受监管程 度的 不 同, 会计信息披露的标 准也 没有 完全被统一 , 例如对于呆帐准备 金类 别 的划分 、 各类呆帐准备金 的计提 范围和计提 比例等 , 也都存在着相互 歧异 的现象 。 要解决上述问题 ,只有将 上市银行 信息披露 的主要监管权 限统一 交给一个监管机构行使 , 在这方 面 , 证监会 和证券交 易所 比其他监管机 构更具优势 。首先 , 证监会 和证券交 易所 的法定 职责之一 , 就是监管上 市公 司的信息披露事宜 。信息披 露监 管实际上是证 监会和证 券交 易所 的核 , 务 , t业 2 尤其是证券交易所 , 其一线监管功 能的发挥途径 , 主要是 通过 监督管理上市公 司的信息披露来实现 的, 因此 , 从功能性 和效率性 的分工原则出发 ,由证监会 和证券交易所 承担对上市银行信息披露的 主要监管责任较为适宜 。其次 , 从监管标准 而言 , 目前 证监会对上市银 行 的信息披露要求最高 , 无论其 内容还是频 次都高 于其他监管机构 , 研 究成果表明 , 由证监会 主导监管 的上市银行信息披露整体水平较高 , 大 大好于 国内的其他银行 , 已接 近香港 、 新加坡 、 国 、 韩 澳大利亚 等国家和 地 区银行业信息披露 的平均水平。 ( ) 三 加强各监管机构间的信息交流 信息交流机制 是与信息披露主监管制 度相辅相成的一 种制度 , 只 要还存在着监管分工 , 就有信息沟通和交流的必要 。 现代意义上的银行 监管 , 实际上就是监管信息 的流 动过程 , 中, 其 既有 上市银行分支机构 向上市银行的汇总流动 , 有信息 由上市银行 向投资者和债权人 的流动 , 也有上市银行及其分支机构 向各监管机构 的流动 ,还有各监管机构之 间的相互流动。各种各样 的信息流 ,构成 了对上市银行监管 的信息来 源, 同时也凸显 了监管机构之问建立固定信息交流机制的必要性 。 目前 , 国已经初 步建立了银监会 、 监会 、 我 证 保监会 的监 管信息交 流机制 。不 仅是中央层面 , 各地 的银监 局 、 证监局 、 保监 局 , 如上海 、 江 苏、 山东 、 海南等都开始建立这样 的定期监管信息交流机制 。但仍有一 些制度性的障碍 , 影响 和阻碍 了信息交流机制的实施效果 , 急需改进和 完善。 例如上市银行会计准则和信息披露标准的冲突 , 即使是法律冲突 规则能够解决 的问题 , 也不能任由法律歧异和 冲突长期存 在。 上市银行 的监管尚未成为我 国金融 监管工作 的重点和核心 ,因此不可能在既有 的法律框架之外为其单独立法 ,只能 以部 门之 间协 同发布规章指令的 方式实现监管标准 的协调统一 。我 国 目前可针对上市银行监管中需要 解决的监管标准不一问题 , 同制订统一 的监管指标 , 协 例如可针对上市 银 行 会计 准则 和 信 息 披 露 的 问 题 , 银 监 会 、 监 会 、 政 部 协 调 合 作 , 由 证 财 联合发布对上市��
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详解
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详解近日,中国证监会会计部发布了《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2010年第一期,总第四期),本文对该期问答解读如下:问题 1.上市公司按照税法规定需补缴以前年度税款或由上市公司主要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无偿代为承担或缴纳税款及相应罚金、滞纳金的,应该如何进行会计处理?解答:上市公司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所得税及其他税费的核算。
对于上市公司按照税法规定需补缴以前年度税款的,如果属于前期差错,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规定处理,调整以前年度会计报表相关项目;否则,应计入补缴税款当期的损益。
因补缴税款应支付的罚金和滞纳金,应计入当期损益。
对于主要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无偿代上市公司缴纳或承担的税款,上市公司取得股东代缴或承担的税款、罚金、滞纳金等应计入所有者权益。
解读:1.“前期差错”是指由于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下列两种信息,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省略或错报:一是编报前期财务报表时预期能够取得并加以考虑的可靠信息;二是前期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
对于上市公司按照税法规定需补缴以前年度税款,可能是由于计算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或者疏忽、曲解事实造成的,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规定处理。
2.对于重要的前期差错,应按照追溯重述法,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
对于所得税及其他税费的调整等涉及损益类的项目,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再将其余额过渡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等科目,调整报告年度财务报表的相关项目。
3.对于主要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无偿代上市公司缴纳或承担的税款,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这相当于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捐赠,按照《关于做好执行会计准则企业2008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函〔2008〕60号)规定,如果接受控股股东或控股股东的子公司直接或间接的捐赠,从经济实质上判断属于控股股东对企业的资本性投入,应作为权益性交易,相关利得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
浅议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体系完善的建议
度上的补偿。
具体而言,图f5馆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自身素质。
(1)加强政治素质的修养。
政治素质是一个人的t}{=界观、人生观在阶级蜘题上的体现。
在现阶段,它是人们对社会主义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以及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事业所持的皋本态度。
它可以具体表现为个人的市场、政治、品德、政策观念和水平等等方面。
高校图书馆既是我国社会卡义精神文明方针、政策的宣传者,又是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图书馆的各项工作直接关系着以什么样的思想教育人、引导人,直接关系着校园的文化晶位、精神境界,直接关系着培养“四有”人才的重大『ⅡJ题。
因此,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自觉地加强思想政治修养和理论学习,要把图书馆的工作同国家建设联系起来,在各项T作中表现出积极、热情、一丝不苟的刻苦钻研的精神。
(2)鼓励馆员持续/1i断地进修。
不管馆员的学历层次有多高,始终存在的n4题是知识结构的片面和单一。
读者到图书馆查找的信息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如果馆员要对其进行指导,必须要求馆员的知识体系非常全面。
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图书馆员必须认识到,学历教育并不足教育终结,持续地学习和进修才能使图书馆员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
(3)提高信息服务能力。
在当代,随着知识信息牛产量的极人增长,整个社会的信息昔有极大的增加,一方面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也使人陷入信息的汪洋人海之中,无法快速准确地获取自己所需的自.用的信息。
大容量的信息必须首先经过图书馆员的快速有效的整理和加工,才能转变为读者方便利用的有序信息。
这就要求图书馆员的信息整理工作必须岛效、准确和快速,必须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实现资源共享。
(4)鼓励馆员开展学术研究。
要使先进的现代设备得剑充分的利用,要使图书馆员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就必须加强图书馆员学术研究。
图书馆应该扭转重服务轻科研的观念,把开展学术研究列入年度工作计划之中。
根据职称规定相应的科研工作量,建立相应考核制度,并把考核结果作为聘任、评定职称、评优的主要依据,设立科研奖,同时,合理安排工作,给予一定的学术研究时间。
上市公司会计监管
上市公司会计监管会计信息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企业经济管理部门及其他方面进行决策的依据,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保证,但在目前的会计工作中,虚假、歪曲的会计信息已让众人触目惊心,上市公司也不同水准地存有这样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增强这方面的研究。
1对上市公司进行会计监管的理论依据1.1管制经济学论管制经济学论是传统的监管理论,主要从市场经济需要外部监督管理的角度来阐述监管的动因。
该理论认为会计信息是一种具有外部效应的商品,能给他人或其他企业带来一定的好处。
企业生产会计信息并对外披露,不仅能实现企业自身的利益需要,而且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也可以从企业披露中受益,因为会计信息是一种决策信息。
既然会计信息能给利益相关者带来好处,就有可能产生信息提供者为了利益需要而提供不符实际的会计信息,因此需要相关部门对其监管。
1.2公共利益论公共利益理论认为,当权者——也可称为准则制定机构或准则制定者,代表公众利益,他尽力通过管制使社会福利最大化。
因此,管制行为被认为是管制成本与市场运作改善后所带来的社会收益之间的权衡。
公共利益理论所存有的问题在于确定恰当的管制数量的复杂性。
对于信息这一复杂的商品来讲,难题尤为突出,它不可能有效地满足每一个人的要求,因此,如何确定管制水准的问题有待解决。
1.3法律不完备理论的解释法律不完备理论认为:法律的阻吓作用因其内在的不完备性而削弱。
法律的不完备性对立法和执法制度的设计有深刻的影响。
法律不完备理论并不认为在所有存有法律不完备的领域都应该引入监管者,引入监管者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对市场可能发生的损害行为的类型和结果能够以合理成本加以描述,以便监管者能够有效行使主动执法权;二是预期中可能发生的损害行为造成的损害水准可能充足大,以便引入主动监管的收益能够超过监管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之和)。
在资本市场上,这两方面的条件尤其是第二个条件能够很好地得到满足,可以解释各国会计信息市场上普遍存有的监管。
浅谈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监管
【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财务信息; 监管 【 中图分类号】 F3 80
一
【 文献标识码】 B 的领域, 同时应考虑到监管成本与效益的平衡问题。 凡是 市场能调节好的经济活动或者政府的干预不能奏效的市
灵。 另一方面我国经济体制受到计划经济影响颇深, 其经 济发展至今年虽有长足的进步 , 但其发展背后是我国政
府通过改革 一步 一步 的推 进 的 ,而不是 自然形成 自 然演 进的。
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 2 ) 0 1 号) 0 年修订稿) ( 2 的规定 , 监事 会应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及所涉及事项作出 公开评价,明确说明财务会计报告是否真实地反映了公
何 米 罗
( 哈尔滨商业大学
【 摘
M A教育中心 , 黑龙江 B
哈尔滨
102 ) 50 8
要】 现阶段 。 国上 市公 司财务会计舞弊 的现 象层 出不 穷, 我 严重损 害 了证券 市场秩序和 广大投 资者利益。其原
因是我 国 市公 司监 管机制存在 问题 。 体现 在监 事会监 管不力 、 管范围不明确等。有效解决 办法是保障监事会 的独 上 主要 监 立性、 知情权及有权向证 监会提 出 告。同时 , 报 应加快完善上市公司监 事会 财务监 管, 高监 管执 法力度和效 率, 提 明确上市
会负责建立一定的程序 , 以接受、 存放和处理有关公司财 务的投诉 , 并确保雇员能够进行匿名或者保密的投诉。3 ( ) 审计委员会直接负责外部审计的聘用、 解聘、 监管和报酬 事项 汐 部独立审计师被要求直接向审计委员会负责, 从
而在外 部审计和管 理层 之间构 成隔离带 。(审计委员 会 4 ) 有权聘 用独立财 务顾 问 , 而在处 理疑难 问题 的时候 , 从 能
上市公司会计审计相关问题以及监管要求
上市公司会计审计相关问题以及监管要求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上市公司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其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对于投资者、监管机构以及整个市场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而会计审计作为保障财务信息质量的关键环节,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同时也受到严格的监管要求。
一、上市公司会计审计相关问题1、财务造假这是上市公司会计审计中最为严重和恶劣的问题之一。
一些公司为了满足上市条件、抬高股价或者获取不当利益,通过虚构交易、操纵利润、隐瞒负债等手段粉饰财务报表。
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和诚信原则。
2、会计政策与估计的滥用上市公司在选择会计政策和进行会计估计时,存在一定的灵活性。
然而,部分公司可能会滥用这种灵活性,通过不合理的会计政策变更或者过于激进的会计估计来调节利润,使得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3、内部控制缺陷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保证财务信息质量的重要基础。
但一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存在职责不清、流程不规范、监督不力等问题,导致财务数据容易出现错误或被人为操纵。
4、审计独立性不足审计师应当保持独立客观的立场,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发表公正的审计意见。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审计师可能会因为与被审计公司存在经济利益关系、业务依赖关系或者受到管理层的不当压力,而影响其审计独立性,从而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报告。
5、信息披露不充分上市公司有义务及时、准确、完整地披露与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重大事项等相关的信息。
但有些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不及时、不准确、不完整的情况,导致投资者无法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二、上市公司会计审计的监管要求为了应对上述问题,保障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的会计审计提出了一系列严格的要求。
1、强化会计准则与制度监管机构不断完善和更新会计准则和制度,明确会计处理方法和披露要求,减少上市公司在会计政策选择和估计方面的随意性,压缩财务造假的空间。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监管问题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监管问题研究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监管问题备受关注。
会计信息是上市公司的重要资产之一,其质量对于公司的经营、投资者的决策以及整个资本市场的稳定都有着重要影响。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监管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审计监管不力、违规会计行为层出不穷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出切实可行的监管机制和改进措施。
1. 会计信息质量不高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存在财务造假、披露不透明等问题。
部分上市公司存在夸大利润、虚假披露、隐瞒重要信息等行为,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判断和决策。
而且,在财务报表的编制过程中,一些公司存在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应用不当,以及会计准则的灵活运用,导致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比性受到质疑。
2. 审计监管不力对于上市公司的审计工作,监管部门的力度还不够,审计质量有待提高。
一些审计机构在审计上市公司时存在质量不高、审计程序不完善等问题,未能对公司的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合规性进行充分的审查,导致部分问题得以长期存在。
3. 违规会计行为层出不穷一些上市公司存在违反会计法律法规的行为,如随意变更会计政策、隐瞒关键信息、虚报损益等。
这些违规行为给公司和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也对整个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构成了威胁。
二、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1. 利益驱动下的缺乏诚信意识一些上市公司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为了应对市场和投资者的需求,可能会采取一些不诚信的手段,虚假披露或者财务造假等。
这背后是公司和管理层利益最大化的倾向,缺乏对投资者、对市场、对社会、对整个行业的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
2. 监管缺位和监管手段滞后监管部门对于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监管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监管手段相对单一,对于一些复杂的会计违规行为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
一些监管部门在监管力度上也存在不足,对审计、会计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不够,导致了一些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相对得以保留。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1. 完善监管制度和机制要加强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监管,需要从制度和机制上进行完善,注重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完善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几点建议
我国证券市场会计监管措施分析
我国证券市场会计监管措施分析摘要:当前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还处于很不成熟的阶段,对于会计监管的规定还很不完善,证券市场的会计监管对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我国证券市场能否稳定、健康有序发展。
对证券市场实施监管有助于克服各种证券市场缺陷,保护市场参与者的合法利益,维护证券市场的公平、透明与效率,促进证券市场的机制运行和功能发挥,保证证券市场的稳定健全,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证券市场;会计监管;措施随着我国上市公司的不断发展,屡禁不止的会计造假事件严重地侵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对上市公司的正常运行产生了极其消极的影响,加强会计监管迫在眉睫。
本文根据我国证券市场会计监管的现状,提出了一些改善我国证券市场会计监管的一些措施,主要是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完善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改变政府监管的思路,进一步完善退市机制,并加强社会监管的力量。
(一)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会计信息是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
会计信息可靠与否,是会计信息使用人能否做出正确决策的关键。
经济活动越复杂,会计信息在经济决策中的作用就越大,然而,由于复杂的社会环境与会计信息生成系统自身因素的影响,已使会计信息不可靠成为一种社会痼疾,并对整个证券和资本市场及整个经济社会产生巨大影响。
会计信息失真,是当前我国生活中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
已成为上市公司、投资者、中介机构、证券管理部门所面临的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以1996年琼民源事件为起点,从红光事件、郑百文事件到银广厦造假案再到东方公然造假案,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丑闻接连被暴光,中国的会计信息失真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这么多的会计信息舞弊事件,使人们不得不再次思考会计信息出了什么问题。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问题日益突出,因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尤为重要。
(二)完善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我国会计准则只要求披露关联交易的金额或相应的比例、未结算项目的金额或相应比例和定价政策,但忽略了最根本的问题,即关联交易对企业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影响的信息,没有要求披露。
上市公司会计监管论文
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初探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7-000-02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以及证券市场的不断规范的要求,我国也不断加大对上市公司会计监管,不断完善对上司公司会计监管体系,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监管问题措施会计监管是指以法律、法规为依据,通过分析、考评、控制等方法,对会计主体经营活动进行审查,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加强会计监管已经成为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加快会计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会计监管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的核心职能,这是由会计本质和所处的特殊地位决定的,且随着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变得日益重要,并成为会计的灵魂。
会计监管可以分为单位内部监管、国家监管和社会监管。
一、上市公司会计监管所应遵循的原则1.独立性原则。
会计监管机构必须独立于被监管机构,保证其独立性。
监管机构按照监管规则维持市场经济秩序,但应该与政府的政策功能分开,特别是要保证会计监管机构、监管人员的独立性。
2.系统性原则。
会计监管机制是由诸多要素有机构成的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任何一个系统总是依存于一定的环境,并从环境中汲取能量、获得信息,然而系统所处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系统也应具有适应其环境变化的能力。
因此,会计监管实施机制中各个环节的设计应遵循系统性原则,促进会计监管系统中的局部目标与总目标协调一致,进而保证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目标的实现。
3.专业性原则。
会计监管是一项极其复杂的专业经济活动,具有高度的技术复杂性。
因此,监管机构成员需要具备一定的财务知识和实务工作经验,有时可能还需要其他领域专家学者的协助来实施监管活动。
4.灵活性原则。
市场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会计监管活动的复杂性,会计监管实施机制应该具有灵活性,能够适时根据环境变化调整监管策略,进而在特殊情况下,也能保持对会计监管,或者说如何促使监管制度在计划出现异常情况下也能够保持对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有效性。
证监会会计部关于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
关于印发《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2011年第2期,总第6期)的通知中国证监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监管局,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针对近期日常会计监管中发现的问题,现印发《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2011年第2期),作为会计监管的专业判断依据。
执行中的相关问题,请及时函告我部。
特此通知。
附:《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2011年第2期)证监会会计部2011年8月15日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2011年第2期)问题一:如果公司对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等会计估计作出变更,变更后的会计估计最早可以自何时开始应用?解答:对会计估计的变更应当采用未开始用法处理,即会计估计变更近影响变更当期的,其影响数应当在变更当期予以确认;会计估计变更及影响变更当期数又影响未来期间数的,其影响数应当在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予以确认。
因此会计估计变更应当自该会计估计变更被正式批准后生效。
为了方便操作,新会计估计最早可以自最近一期尚未公布的定期报告开始实施,原则上不能追溯调整更早会计期间。
问题二:对于上市公司在报告年度资产负债表已经存在的债务,如果公司在报告年度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与债务人达成债务重组协议,是否应该根据债务重组协议调整报告年度资产负债表中相关负债的金额?解答:报告年度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与债务人达成债务重组交易不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不能据以调整报告年度资产、负债项目的确认和计量。
债务重组中涉及的相关负债在报告期仍应按照债务重组协议前具有法律效力的有关协议等地约定确认和计量,相关债务重组损益应当在有关负债符合终止确认条件时确认。
问题三:除按照贷款合同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之外,公司为取得贷款可能还与银行签订监管协议、造价咨询协议、信息系统咨询服务等合同并支付相关费用,上述服务费用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解答:在上市公司取得银行贷款的同时与银行签订监管协议、造价咨询协议、信息系统咨询服务等服务协议的情况下,如果向银行支付的该类服务费用与取得银行贷款直接相关并且银行实质上未提供协议约定服务的,相关服务费用按照实质上重于形式的原则,视同贷款利息进行处理;如果银行确实提供了协议约定的服务,相关服务费用应当单独进行会计处理。
证监会会计部关于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1-8期
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2013 年第1 期,总第8 期)问题1: 上市公司在何种情况下可以认定前期会计估计发生差错,并追溯调整前期报表?解答:根据《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2010 年第1期,总第4期),不应简单将会计估计与实际结果对比认定存在差错。
只有在上市公司能够提供确凿证据,表明由于重大人为过失或舞弊等原因,未能合理使用前期报表编报时已经存在且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导致前期会计估计结果未恰当反映当时情况,才能认定前期会计估计存在差错。
前期会计估计存在差错,并不必然进行追溯调整,只有当上市公司确定相关因素导致会计估计差错累计影响数切实可行且该差错重要时,才采用追溯重述法调整前期报表,否则应采用未来适用法。
问题2: 上市公司发生企业合并时,若上市公司与被合并主体受同一最终控制方控制的时间接近一年,是否可以将该交易判断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解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0 号一一企业合并》及其讲解,判断企业合并是否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时,要求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受最终控制方的控制为非暂时性的。
具体的时间性要求为:在合并日之前,参与合并各方受最终控制方的控制时间在一年以上(含一年),合并日之后所形成的报告主体受最终控制方的控制时间也应达到一年以上(含一年)。
此外,如果合并交易发生时上市公司与拟收购主体受同一最终控制方控制的时间超过"一年",还需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5号》的相关规定,判断合并交易与之前上市公司与拟收购主体成为同一控制下企业的交易是否为一揽子交易。
问题3: 对于上市公司已计提但尚未使用的安全生产费,是否可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解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已计提但尚未使用的安全生产费不涉及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暂时性差异,不应确认递延所得税。
因安全生产费的计提和使用产生的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比照永久性差异进行会计处理。
如何加强上市公司会计监管
如何加强上市公司会计监管近几年国内外连续发生的上市公司会计欺诈案件,无不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虚假审计意见紧密相关。
国内的银广厦、郑百文,美国的安然、施乐、世界通信莫不如此。
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的审计,是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监督,但如何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上市公司的质量进行监督,目前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从美国《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说起2001年10月3l日,美国能源巨头安然公司涉嫌会计报告造假接受美国证券交易委局会调查,并于12月2日宣告破产,掀起了美国证券市场的轩然大波。
2002年6月,美国世界通信公司的会计造假案事发,进一步加剧了美国的会计信任危机。
承担这两大公司外部审计的原“五人”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会计公司,也因审计失败而倒闭。
在社会各界的敦促下,2002年4月和7月,美国众议院和参议院先后通过了《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Sarbanes—Oxley Act of 2002)。
7月30日,该法案经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后正式生效。
《2002年萨班斯一奥克斯莱法案》不仅对美国《1933年证券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的许多内容作了修改和补充,而且还在很多方面作了新的规定。
新规定的首要内容,是建立一个独立于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监督机构——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
在此之前,美国对会计行业的监管一直采取的是行业自律的模式,由隶属于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的公共监管委员会(POB)负责,其主要工作包括同业互查,通过由专家组成的委员会来评估成员企业对自己的审计失败行为所作解释的合理性,并根据发现的问题制定相应措施改善会计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安然事件后,POB的行业监管受到广泛的质疑,主要原因是认为POB的活动直接受制于它所监管的行业,POB成员不得不听命于AICPA而难以保持独立地位,特别是POB的经费来源于监管对象更是使其独立性大打折扣。
PCAOB的设立,使会计行业的监管权由行业自律组织转向行业外的独立机构。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管制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管制摘要:会计信息披露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基石,但是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因其的公共物品属性容易导致了无效率,为了改善这种无效率,有必要引入管制机制。
本文分析了上市公司信息管制的理论依据,指出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管制的现状,并指出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管制的出路。
关键词:会计信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5-0101-02随着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上市公司在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据证监会的信息,2008年上市公司总市值占2008年gdp比例约95,4%,而近两年,我国证券市场更是发展突飞猛进,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已经远超过实际gdp,总量,因此对于保障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会计信息披露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基石,但是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因其的公共物品属性容易导致了无效率,为了改善这种无效率,有必要引入管制机制。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管制包括会计信息披露管制的立法规范和执行两个方面的内容。
会计信息管制有效地减弱了信息市场失灵,促进资本市场公平和富有效率,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增进,直至“帕累托最优”。
从实务上看,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进行管制已是一种国际通行的做法,而从理论基础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管制也是具有较多的理论依据: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管制的理论依据1.市场失灵。
市场意义上的会计披露制度存在着市场失灵,由会计信息披露而导致的资源配置并非最佳,各经济主体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情况的普遍存在,导致信息披露造成的经济利益不公平的状况也普遍存在。
因此,政府对信息披露的管制是必需的、有益的调控行为。
2.公共产品理论。
会计信息具有公共产品性质,每家公司的最优选择都是少花钱少披露,向市场进行充分、有效的信息披露就会缺乏动力。
为解决会计信息披露的不充分问题,对信息披露进行管制将是不得不考虑的措施。
3.信息披露的垄断性。
信息披露是证券所有权市场化和信息需求社会化的必然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
【摘要】有效的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可以防止公司操纵会计信息生成以及披露,从而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金融市场健康运行。
国外对会计监管问题的研究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我国对此只有20多年的研究,还未能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尤其是在上市公司,因此在构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体系的过程中,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成功经验或汲取其失败的教训,深刻分析我国目前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制度现实状况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对会计监管这一问题的研究,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运行及其具体实施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研究
近年来由于上市公司舞弊现象层出不穷,从银广厦到五粮液,企业未及时、有效的披露影响投资决策的重要信息,以及企业涉嫌违法违规行为,以致于投资决策失误,投资人蒙受损失,严重影响了金融市场秩序,而怎样对上市公司进行有效的监管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会计监管概述
“监管”一词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到目前为止,管理学界、经济学界以及法学界对“监管”的诠释不完全相同,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一些国外学者,如:丹尼尔·f·史普博认为:“监管是由行政机构制定并执行的直接干预市场配置机制或间接改变企业和消费者的供需决策的一般规则或特殊行为。
”1乔治·斯蒂格勒
认为:“监管是政府通过制定法规和设计市场激励机制来控制厂商的行动和生产经营决策,监管作为一种规则被某个行业所获得,它也就按照这个行业的利益来设计并运行。
”一些国内学者,如:李扬、王国刚认为:“在证券市场中,所确定的监督管理(简称监管)指的是政府、政府授权的机构或依法设立的其他组织,从降低证券市场风险、保护社会公众利益、维护社会安定的目的出发,根据国家的宪法和相关法律,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条例和政策,并根据它们对证券市场体系和各种活动进行监督、管理、控制与指导。
”李兆熙认为:“监管是通过行政机构和行政法规对市场中企业和私人微观行为进行的干预。
”
上述各种监管的定义产生于不同的时间和不同背景,因而各自的侧重点也不同,但又有一些共性,即都对监管主体、客体、内容及手段等问题做了一定的解释。
一般都认为监管主体是政府、行政机构、或由政府授权的机构;而监管客体是市场经济中的一些微观经济主体,包括企业和个人;监管内容是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监管手段主要有制定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相应的处罚措施。
随着2000年新《会计法》的颁布实施,我国形成了以政府监管为主导、内部监管为基础和社会监管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管模式。
我国现行的这种会计监管模式强调内部监管与外部监管相结合,内部监管即通过设立于企业内部的机构,如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部门等对企业的会计行为进行监督。
外部监管主要是由三部分组成:财政部负责全国的会计工作,并通过财政
部下设的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规范企业会计工作;证监会在会计监管中主要担当上市公司的披露监管职责,其通过发布信息披露规则,如《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关于完善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规范的意见》等来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会计事务所依据独立审计准则为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提供鉴证,担任社会监督的职责。
二、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存在的问题
1、会计法律规范不完整
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导致近代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因而会计法律法规建立时间尚短,发展较为不成熟,在会计目标设置上,美国企业会计人员有自己工作的目标,其中既包括对外的财务会计目标,还包括供内部决策使用的管理会计目标;而在我国,企业的会计目标则较少采用精确的定量设置,只采用定性方式来表达,即使在会计准则中也未明确区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目标。
在审计监控方面,美国的审计业十分发达,企业中都有十分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他们把职员的遵规守矩归于有这种监控制度的存在;而我国内部审计起步较晚,其审计的范围只局限于财务会计方面,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效益审计和业务审计。
从法律监管环境看,一些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对我国会计监管工作的正常运行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导致一些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出现了不协调、甚至冲突的内容。
2、政府监管失效
近十几年来,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体系从无到有,监管规范日渐完善,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却越来越严重。
政府职能部门多头监管权责模糊,职能不清。
在我国现行的监管模式下,政府设置了非常多的监管机构,但职责权限却不明晰,为此,各监管部门为取得更多的监管权力,都争相出台有关的监管规定,且监管部门为了优先取得监管权,使得他们在出台规定时不会主动与其他监管部门进行沟通、协调,这就难免会造成各监管部门间的职能交叉、标准不一。
此外,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又缺乏对监管部门越权与否的判断标准,这也是造成监管部门在行政法规制定中的权利争执和混乱,进而造成监管不力、重复监管或无效监管。
此外,政府垄断会计规范制定权且权责不对等,导致政府行为的低效率。
还有公众搭便车的心理及对舆论的不重视使他们不愿过问政府的行为及影响,这就使得政府的权力不受限制。
3、内部监管疲软
上市公司内部会计监管主要是由监事会、审计委员会以及内部审计部门实施的。
《公司法》规定监事会的职权有:检查公司财务;对董事、经理违反法律、法规或公司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当董事和经理的行为损害公司利益时予以纠正;提议召开临时股东会;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但在最求利益最大化的时代,一些公司认为这些机构的设立只是正常经济生活可有可无的补充,不能直接给企业带来利润,因而不重视。
虽然对监事会的职责给予确定,但在
具体实施过程中有诸多困难。
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没有独立行使的权利,是在企业的领导下进行工作,因而不能起到真正的监管作用;而内部审计机构人员受到企业管理者的要求,既要维护企业的利益,又要遵守国家的各种法律规范,使监管人员进退两难,再加上企业对内部审计的不重视,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因而很难对企业的监管真正作用。
三、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措施
(一)健全法律机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不断完善,客观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会计法律法规体系在一些方面出现了与现实不相适应的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近二十年来,我国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基本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科学发展、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会计法律法规体系中出现了诸如部分条款内容滞后、某些法规操作性不强等问题。
要健全上市公司法律法规监管机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首先就健全会计法律法规,并且对其辅助的相关法律,形成对《会计法》必要的补充,加大执法力度,才能限制上市公司的违法行为。
其次,夯实会计基础工作。
健全会计基础工作制度体系,完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范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工作规范化水平。
加强对代理记账机构的监督和指导。
最后,强化会计执法检查。
组织开展《会计法》执法检查,做到会计工作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提高会计法遵从度。
规范会计行政许可事项,树立会计
服务意识、责任意识。
(二)加强政府监管力度。
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再完备的法律如果得不到执行,等于一纸空文,甚至比没有法律影响还要坏,其结果不仅会损害法律的尊严,也将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损害政府的权威。
首先,政府监管机构要廉政为本,制定并实施有效的监管机制,以便从根本上防止监管者的官僚、腐败行为;其次,政府监管机构独立于其他机构,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从事后监管变成当期监管,将违法违规行为早发现早治疗,从源头抓起“防微杜渐”;最后,要对政府监管机构进行监督,必须按照依法行政原则,做到公平、公正、专业、透明、可问责,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接受社会监督,这就需要加强注册会计师监督、监管力度,使其严格按照《注册会计师法》办事,从而真正起到“经济警察”的作用,而不是为了个人利益,与企业相互包庇,提供虚假会计审计报告,欺骗广大投资者。
(三)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监管。
有效的内部监管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防止错误舞弊的重要基石。
首先,企业应全面系统地分析、梳理业务流程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职务,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
其次,企业应根据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规定,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规范特别授权的范围、权限、程序和责任,严格控制特别授权。
最后,应该改善董事会人员构成,逐步推行独立董事制度,强化董事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责任意识;规范、
完善监事会机构,在公司之外、董事会之上设立由有专业知识、有权威的专家所组成的监事会,它不仅拥有对包括董事会和经理层在内的所有高层管理人员的监督权,而且拥有对董事会成员和经理人员的任免权;最后,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参考文献:
[1]张俊民.公司治理结构与资本市场会计监管—兼谈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监管[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2.(3)
[2]徐经长.证券市场会计监管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黄世忠.市场、政府与会计监管[m].中国财经出版社,2002
[4]尹航.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问题研究.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5
作者简介:杨嬿,女,出生于(1975年4月—),兰州人,中级职称,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会计监管,现任职于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兰州市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