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行为学期末考题库

合集下载

《鱼类学》题库

《鱼类学》题库

《鱼类学》题库说起鱼类,我就想起小时候跟着爷爷去河边钓鱼的事儿。

那时候,河水清澈见底,能看到一群群小鱼欢快地游来游去。

爷爷是个钓鱼高手,每次都能满载而归。

我呢,就蹲在旁边,眼睛紧紧地盯着水面,心里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咱们先从一些基础的题目开始哈。

选择题:1、以下哪种鱼属于淡水鱼?()A 金枪鱼B 鲤鱼C 三文鱼D 鳕鱼2、鱼类通过什么器官呼吸?()A 肺B 鳃C 皮肤D 气囊3、以下哪种鱼具有洄游习性?()A 金鱼B 鲶鱼C 大马哈鱼D 罗非鱼填空题:1、鱼类的体型大致可以分为、、、。

2、鱼鳍通常包括、、、、。

3、常见的观赏鱼有、、等。

判断题:1、所有的鱼都是卵生动物。

()2、鲨鱼是一种软骨鱼类。

()3、鱼的眼睛能看到颜色。

()简答题:1、请简述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鱼类的繁殖方式有哪些,并简单描述其特点。

论述题:1、分析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探讨人类活动对鱼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及保护鱼类的措施。

还记得小时候,有一次爷爷钓到了一条特别漂亮的鳜鱼。

那鱼身上的花纹,就像一幅精美的画。

爷爷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回了河里,还跟我说:“这鱼儿啊,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咱们得让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

”从那以后,我对鱼类的世界就更加充满了敬畏和喜爱。

再来看几道有点难度的题目。

选择题:1、以下哪种鱼的鳞片是栉鳞?()A 鲫鱼B 鲈鱼C 草鱼D 鳙鱼2、鱼类的侧线主要功能是()A 感知水流B 平衡身体C 辅助呼吸D 防御敌害3、以下哪种鱼属于硬骨鱼类?()A 鳗鱼B 海马C 黄鳝D 鲟鱼填空题:1、鱼类的听觉器官是。

2、鱼鳔的主要作用是。

3、常见的食用鱼有、、等。

判断题:1、鱼类的体色都是为了伪装。

()2、鱼的尾巴只用于游泳。

()3、所有的鱼都有牙齿。

()简答题:1、请解释鱼类的渗透压调节机制。

2、简述鱼类的消化系统结构和功能。

论述题:1、从鱼类的演化历程探讨其形态和结构的变化。

2、结合实际案例,谈谈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

鱼类学试题库

鱼类学试题库

《鱼类学》自测题一、名词解释1.鱼类学:研究鱼类形态构造、生长发育、生活习性、生理机能以及种类区分和地理分布的一门科学,是动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2.尾柄:臀鳍基部后缘至尾鳍基部间的区域.3.颐部:位于头部最前方,即下颌下方的一片区域。

4.腹棱:部分鱼类在肛门前的腹中线上隆起成锐尖的棱。

5.硬刺:鳞质鳍条中,由少数不分枝鳍条硬化形成的棘,又称假棘.6.软鳍鱼类:指硬骨鱼类中的低等种类,其背鳍全部由软条组成,仅少数具有硬刺.7.环片:指骨鳞的上层结构,由骨质构成,是围绕鳞片中心一环一环增生所形成的隆起嵴。

8.角质鳍条:纤细、不分枝不分节,由结缔组织所形成的鳍条,软骨鱼类特有。

9.棱鳞:鱼体腹部正中线上一行较坚硬呈锯齿状的鳞片.如鲥、鲚等。

10.侧线鳞:被管状侧线分支小管穿过的鳞片。

11.栉鳞:骨鳞的一种类型,其主要特点是鳞片后区边缘具细齿或小棘。

12.珠星:是一种白色坚硬的锥状突起,是表皮的衍生物,一般生殖季节出现在雄性个体上,雌性没有或不明显,在鲤科鱼类中较常见。

生产上可利用这一特征鉴别雌雄。

13.鳞焦:鳞片上最先形成的部分,即鳞嵴的中心。

14、外骨骼与内骨骼:位于鱼体外的鳞片、鳍条等称为鱼类的外骨骼.位于鱼体内的骨骼为内骨骼,如头骨,脊柱等。

15、脊柱与脊椎:脊柱纵贯鱼体背方,俗称脊梁骨,是由数量不等的椎骨相互连接而成的柱状结构。

脊椎是构成脊柱的结构单位,可分为躯椎和尾椎二种。

16、红肌与白肌:红肌和白肌都属于大侧肌的组成部分。

红肌脂肪含量高,富含肌红蛋白和多量的血液,呈暗红色,靠近水平隔膜,耐力强的鱼类较发达。

白肌不含脂肪,颜色淡白易疲劳,不耐持久。

17、消化与吸收:食物在消化道内的分解过程称为消化,各种营养物质消化产物以及水分、无机盐、维生素等通过消化管壁的上皮细胞而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

18、口腔齿与咽喉齿:.着生在口腔内周围骨骼上的齿称为口腔齿,着生在第五对鳃弓扩大形成的咽骨上的齿为咽喉齿.19、呼吸瓣:能协同呼吸的瓣膜为呼吸瓣。

《鱼类学》期末考试试卷

《鱼类学》期末考试试卷

《鱼类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适用班级:请将答案书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1.鱼类口的位置和形状变化较大,分为上位口、端位口及下位口。

其中,下颌长于上颌的鱼类属于,多生活于水的表层或中上层;上下颌等长的鱼类属于,多生活于水体中上层。

2.根据鳞片后区边缘够早的不同可将骨鳞分为圆鳞和栉鳞两类,其中,后区边缘光滑的称为,常见于鲱形目、鲤形目鱼类;后区边缘具有细齿或小棘的称为,多见于鲈形目鱼类。

3.某些鱼类在其生活史中,出于对某种环境条件(营养、繁殖、越冬)的要求,在一定季节集群,从一个生活场所出发沿一定的路线向另一生活场所作有规律的大规模迁徙,这种行为称为。

4.许多鲤科鱼类在其腹中线有隆起的棱状构造,称为。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对的打“√”,错的打“×”)()1. 草食性鱼类的肠比肉食性鱼类的肠要长。

()2. 一般生命周期长的鱼类,其性成熟较晚。

()3. 海水鱼类排尿量比淡水鱼类多。

()4. 鱼类的胆汁是由胆囊分泌的。

()5. 有些鱼类可通过生殖期间出现的珠星鉴别其性别。

()6. 多数鱼类对蓝色和绿色非常敏感,因此网具多采用蓝绿色材料。

()7. 鲤科鱼类都具有须。

()8. 利用鱼类的趋声性可进行声诱捕鱼。

()9. 回收鱼体各部位血液回流到心脏的血管称为静脉。

()10. 游泳活泼、耐力强、持续不断游泳的鱼一般红肌较发达。

()11. “鱼翅”是由鲨鱼的鳍条加工而成。

()12. 肌肉按组织结构、分布和生理作用不同,可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心脏肌三大类,其中平滑肌是构成鱼体肌肉的主要成分。

()13. 一般主要依靠视觉发现食物的鱼类,白昼摄食强度大于夜晚。

()14. 鳙鱼鳞片上的年轮类型为疏密型。

()15.鱼类的升降沉浮主要依靠肌肉和鳍的运动。

()16. 鳔充气(腰点出现)常作为池塘养鱼鱼苗下塘的标志。

()17. 黄鳝可以通过皮肤及口咽腔黏膜进行辅助呼吸。

鱼类学试题:00级期末答案

鱼类学试题:00级期末答案

2000级《鱼类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答案一、名词解释(15%)1.Early Life History of Fish:卵(胚胎)、仔鱼和稚鱼这3个发育期的统称。

2.模式标本:在原始描述发表时,由命名者于若干标本中所选定的一个标本,或记载时所根据的单一标本。

又称正模标本。

Or:供作新种根据的标本,包括正模标本、副模标本、统模标本、选模标本。

3.降海洄游:主要生活在淡水而洄游到海洋产卵的鱼类繁殖洄游。

4.生长年带:一年之中所形成的宽阔环片(疏带)和狭窄环片(密带)的统称。

5.食物选择指数:消化道中某种食物所占百分比与水体食物基础中该种食物所占百分比的比值,表示鱼类对某种食物的喜好性和选择能力。

二、单项选择题(10%)1.A;2.A;3.D;4.A;5.A;6.B;7.A;8.A;9.A;10.A三、判断题(10%)1.D;2.D;3.W;4.W;5.D;6.D;7.D;8.W;9.D;10.D四、简述题(35%)1.软骨鱼类→盾鳞或无鳞;鳃孔5-7对;雄腹鳍具鳍脚;尾鳍多为歪型尾;鼻孔腹位。

硬骨鱼类→硬鳞、骨鳞或无鳞;鳃孔1对;雄无鳍脚;尾鳍多为正型尾;鼻孔在头背面。

2.合鳃目→两鳃孔在头腹面愈合成v形裂缝;无胸鳍;如有腹鳍为喉位;无鳞。

鳗鲡目→两鳃孔正常;具胸鳍;如有腹鳍为腹位;无鳞或被圆鳞。

3.①收集食性分析材料:取样→处死→生物学测定→解剖观察(胃、肠的充塞度等级)→固定样品→称食物重②计算:a凶猛鱼类K=100(S/W),b温和鱼类K=10000(S/W);总充塞指数:所有食物重量/体重,分充塞指数:某种食物重量/体重→凶猛鱼类。

4.①按主要食物的类群划分:草食性,肉食性,杂食性,碎屑食性。

②按食物的生态类群划分:浮游生物,底栖生物。

游泳动物,周丛生物和碎屑,水生植物。

③按所吃食物类群的多少或广狭划分:广食性,狭食性,单食性。

5.第II型:P=K﹢D,K>D>0 →以补充群体为主。

特点:个体较小、生命周期短,多数种类寿命仅2-4龄,最高6-8龄→产卵群体年龄结构简单;性成熟年龄多为1-3龄,繁殖力高,增殖潜力大;多属此类型:颌须鮈、蛇鮈、逆鱼、鳀、沙丁鱼等。

《鱼类学》题库

《鱼类学》题库

《鱼类学》题库一、选择题1、以下哪种鱼属于硬骨鱼纲?()A 鲨鱼B 鳐鱼C 鲤鱼D 肺鱼2、鱼的侧线系统主要用于()A 感知水流和水压B 呼吸C 平衡身体D 发声3、大多数鱼类的鳞片类型是()A 盾鳞B 硬鳞C 圆鳞D 栉鳞4、以下哪种鱼的尾鳍类型是歪尾型?()A 鲫鱼B 鲨鱼C 金枪鱼D 鳕鱼5、鱼类的鳔主要功能是()A 辅助呼吸B 调节浮力C 发声D 保护内脏6、以下哪种鱼是卵生鱼类?()A 鲫鱼B 鲨鱼C 鳐鱼D 肺鱼7、鱼的心脏由()个腔室组成。

A 1B 2C 3D 48、以下哪种鱼具有洄游习性?()A 鲤鱼B 鲶鱼C 金鱼D 三文鱼9、鱼类的听觉器官主要是()A 内耳B 中耳C 外耳D 侧线10、以下哪种鱼属于淡水鱼?()A 鲈鱼B 鳕鱼C 草鱼D 石斑鱼二、填空题1、鱼类的运动器官主要是________和________。

2、鱼的生殖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鱼类的骨骼系统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

4、鱼鳃的基本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5、常见的淡水鱼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鱼类的消化系统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组成。

7、硬骨鱼类的鳞片根据形态结构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类型。

8、鱼的血液循环属于________循环。

9、具有韦伯氏器的鱼类是________。

10、海洋鱼类适应高盐度环境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等。

三、判断题1、所有的鱼类都有鳞片。

()2、鱼的眼睛没有眼睑。

()3、软骨鱼都是卵生。

()4、鱼类的侧线可以感知声音。

()5、淡水鱼不能在海水中生存。

()四、简答题1、简述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主要特征。

2、比较硬骨鱼和软骨鱼的主要区别。

3、鱼类的呼吸过程是怎样的?4、阐述鱼类的洄游及其意义。

鱼类学试题:2002级鱼类学参考答案(A卷)

鱼类学试题:2002级鱼类学参考答案(A卷)

水产学院2002级《鱼类学》期末考试参考答案(A卷)一、名词解释(5×3’)1.Crichton effect(克莱顿效应):部分鱼类在繁殖期间停止摄食而出现鳞片钙质被重新吸收的现象。

2.度-时:鱼类胚胎发育时序受温度影响,其发育时序与温度的乘积接近常数。

3.生长受阻:鱼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因为外界因子对其生长不利而出现的生长停滞现象。

4.不可逆点:幼鱼饥饿到一定程度后,即使恢复摄食喜好食物也出现死亡,则该饥饿点为不可逆点。

5.瞬时生长率:鱼类在单位时间内体长的自然对数增长值。

二、单项选择题(10×1’)三、多项选择题(5×2’)四、判断题(10×1’)1.√2.√3.×;F=a+bW4.√5.√6.×;全棱,或:后者→前者7.√8.√9.×;上升→下降10.×;能恢复→不能恢复五、简答题(6×5’)1.答:①保证雌鱼得到充足的食物,从而保证性腺发育,增加卵的数量、提高卵的质量,保证种群繁殖率;(4’)②在繁殖时,雄性达到性成熟的个体多,保证受精率。

(1’)2.答:①特点:属于第Ⅲ产卵类型,剩余群体多于补充群体、年龄结构复杂、性成熟年龄大、繁殖率低。

(3’)②资源利用策略:种群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应重点保护。

若需要利用,应捕捞已繁殖的大个体,保证种群延续。

(2’)3.答:①“1.3.3”:表示该个体前、中、后肠的充塞度依次为1、3、3,表明该个体在饱食后已停食一段时间;(2.5’)②“3.1.0”:表示该个体前、中、后肠的充塞度依次为3、1、0,表明该个体已停食一段时间,现正在大量摄食。

(2.5’)4.答:①鱼类生长阶段:性成熟前——体长生长速度最快,随后体重生长速度逐渐加快;性成熟后——生长以增长体重为主,体长生长多数呈减速生长;衰老期——体长、体重几乎停滞增长。

(3’)②在生产实践中,凡是性成熟前即达到食用规格,应将养殖周期确定为性成熟前;若在性成熟前达不到食用规格,则应在性成熟而达到食用规格后尽量短的时间内捕捞上市。

淡水养殖鱼类行为与环境适应考核试卷

淡水养殖鱼类行为与环境适应考核试卷
3.光照影响鱼类的昼夜节律和繁殖行为。合理的光照管理应模拟自然光周期,促进鱼类正常生长和繁殖。例如,增加光照时间可促进鱼类提前繁殖。
4.通过环境富集(如增加水中隐蔽物、模拟自然水流)和适应性训练(如逐渐改变水温、食物种类),可以提高鱼类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减少应激反应。
15.以下哪些环境条件可能会影响淡水养殖鱼类的生存率?()
A.水体中的病原体
B.水温的季节性变化
C.水体的富营养化
D.水流速度的剧烈变化
16.在淡水养殖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鱼类的免疫系统功能?()
A.水温
B.溶解氧
C.食物的种类和质量
D.环境压力
17.以下哪些是淡水养殖鱼类对环境适应的积极策略?()
B.鲤鱼
C.草鱼
D.鲢鱼
5.淡水养殖鱼类在高温环境下,会出现以下哪种生理反应?()
A.呼吸频率增加
B.食欲下降
C.生长速度加快
D.繁殖能力提高
6.以下哪种环境因素对淡水养殖鱼类的食欲影响最大?()
A.水温
B.溶解氧
C.光照
D.盐度
7.在淡水养殖过程中,以下哪种行为表明鱼类正在适应环境?()
A.活动范围扩大
1.请描述淡水养殖鱼类在适应水温变化时,通常会表现出哪些生理和行为上的调整。
2.分析溶解氧含量对淡水养殖鱼类生长和健康的影响,并说明如何通过管理措施来维持适宜的溶解氧水平。
3.请阐述光照对淡水养殖鱼类行为节律和繁殖的影响,并给出合理的光照管理建议。
4.讨论在淡水养殖中,如何通过环境富集和适应性训练来提高鱼类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A.溶解氧
B.pH值
C.水温
D.光照
2.以下哪项不是影响鱼类行为的主要环境因素?()

鱼类学期末复习

鱼类学期末复习

鱼类学期末复习鱼类学期末复习一、名词解释1. 头肾:某些真骨鱼类的成体肾脏的前端尚有前身的残余,称为头肾。

2.鱼类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鱼类的分类、形态、生理、生态、系统发育和地理分布等的学科。

3.侧线鳞:真骨鱼的体侧中部,各有一列被管状侧线穿过的鳞片,叫侧线鳞。

4.生骨区:在个体发育的过程中,骨骼有一定的发生区域,这个区域即所谓的生骨区。

5.韦伯器:鲤形目等鱼类由带状骨、舶状骨、间插骨和三脚骨4对小骨及1对连接三脚骨后支和舶状骨外侧的韧带构成。

6.发电器官:发电器官是肌肉的变态物,是一种受中枢神经支配的效应器,其基本功能单位是电细胞或称电板。

7.怀卵量:指一尾雌鱼在产卵前所具有的成熟卵粒数,亦即鱼类的繁殖力。

8.泄殖腔:是一个稍扩大的小腔,依次接受肠道末端的开口、生殖导管的开口及输尿导管的开口,并以一个总开口与外界相通,开口于腹部。

9.外腮:是胚胎期或幼鱼期的临时呼吸器官,从腮部伸出裸露在体外,故有外腮之称。

随个体发育会自行脱落。

10.端脑:最前面部分,由嗅脑和大脑两部分组成。

端脑地主要功能是嗅觉,为嗅觉的兴奋中枢。

11.婚姻色:许多鱼类在繁殖时期出现鲜艳的色彩,或者原有的色泽变得更为鲜明,一般在雄鱼中表现得特别突出,并且在生殖季节之后,即行消失,这种色彩称为婚姻色。

12.动物区系: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适应某种自然环境的动物群,由分布范围大体一致的许多物种组成,这些动物一般具有相似的发展历史。

13.二名法: 每一种生物种的名称都由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名组成。

14.卵胎生:是指动物的卵在体内受精、体内发育的一种生殖形式。

15.性成熟:鱼类生长发育到一定年龄,生殖器官已经发育完全,生殖机能达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基本具备了正常的繁殖功能,称为性成熟。

16.生长速度:是指单位时间(通常以年为单位)内鱼所增加的体长和体重。

17.肥满度:鱼体重量与鱼体体长立方数的比值,是反映鱼类肥瘦程度和生长情况的指标。

鱼类学各章节试题及答案

鱼类学各章节试题及答案

鱼类学各章节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鱼类的呼吸器官是什么?A. 肺B. 鳃C. 皮肤D. 气管答案:B2. 以下哪个不是鱼类的特征?A. 有鳍B. 有鳞C. 有肺D. 有鳃答案:C3. 鱼类的心脏有几个腔室?A. 一个B. 两个C. 三个D. 四个答案:D4. 鱼类的生殖方式通常是什么?A. 胎生B. 卵生C. 卵胎生D. 无性生殖答案:B5. 鱼类的体温是恒定的还是随环境变化的?A. 恒定B. 随环境变化C. 部分恒定D. 部分随环境变化答案:B6. 鱼类的骨骼是哪种类型的?A. 内骨骼B. 外骨骼C. 软骨D. 硬骨答案:C7. 鱼类的神经系统包括哪些部分?A. 中枢神经系统B. 周围神经系统C. 自主神经系统D. 所有以上答案:D8. 鱼类的血液中含有哪种血红蛋白?A. 血红蛋白B. 肌红蛋白C. 血蓝蛋白D. 血绿蛋白答案:C9. 鱼类的听觉器官是什么?A. 耳朵B. 鳃C. 侧线系统D. 眼睛答案:C10. 鱼类的游泳方式主要依靠什么?A. 鳍的摆动B. 身体的扭曲C. 尾巴的摆动D. 所有以上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鱼类的______系统可以感知水流和压力的变化。

答案:侧线2. 鱼类的______是其运动的主要器官。

答案:鳍3. 鱼类的______是其感觉器官,用于导航和定位。

答案:眼睛4. 鱼类的______是其嗅觉器官。

答案:鼻孔5. 鱼类的______是其味觉器官。

答案:味蕾6. 鱼类的______是其生殖系统的一部分,用于产生精子和卵子。

答案:性腺7. 鱼类的______是其消化系统的一部分,用于储存和消化食物。

答案:胃8. 鱼类的______是其排泄系统的一部分,用于排除废物。

答案:鳃9. 鱼类的______是其免疫系统的一部分,用于抵抗疾病。

答案:白细胞10. 鱼类的______是其神经系统的一部分,用于处理感觉信息。

答案:大脑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描述鱼类的循环系统是如何工作的?答案:鱼类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

《鱼类生态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鱼类生态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鱼类生态学复习题(课程代码322075)一、名称解释1. 年轮:鱼类受生活环境条件年周期变化和自身生理周期的影响,逐年规律性地在鳞片及其它骨质组织上形成不同的生长年带,前后年份生长年带交替处的形态结构不同于生长年带,这一形态结构异常的生长年带交替处称为年轮。

2. 繁殖力:1尾雌鱼在产卵前的成熟卵粒数即称之为鱼的繁殖力。

3. 排卵与产卵:成熟卵从滤泡中脱离出来跌入卵巢腔或腹腔的过程称为排卵;卵离开鱼体进入外界水中的过程称为产卵。

4. 成熟系数:即性体指数,是一种常用描述性腺相对大小的指标,以性腺重量和鱼体重的百分比表示。

5. 洄游:是鱼类运动中的一种特殊式型。

是一种有一定方向、一定距离和一定时间的变换栖息场所的运动。

6. 生态演替:是群落经过一定的发展历史时期以及物理环境条件的改变而从一种群落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的顺序过程。

7.生殖痕:由于生殖作用而在鳞片上形成的轮圈。

8. 瞬时生长率:又称为特定生长率或内禀生长率,单位时间内鱼体体长(或体重)的自然对数的增长值。

9. 充塞指数: 鱼类消化道中食物团重和鱼体重(去内脏)的比值,即用量的形式表示鱼类摄食量的大小. 的自然对数的增长值。

10. 怀卵量:指一尾雌鱼在产卵前所具有的成熟卵粒数,亦即鱼类的繁殖力。

11. 生长常数:将生长比速乘上生长开始时起所经历的时间。

12. 性成熟:鱼在一生中性腺第一次成熟称为初次性成熟;已产过卵(或排过精)的性腺周期性的成熟称为再次性成熟。

13. 丰满度:指鱼的肥满程度,即体重与体长立方积的比值,比值越大,表示鱼体越肥满。

14. 食谱:某种鱼消化道中所有饵料生物的总称.15. 临界期:仔鱼从内源性营养转向外源性营养时,由于饵料保障和仔鱼器官发育两者的共同作用造成的大量死亡的危险期。

16. 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上的基本功能单元,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任何一个单元在给定区域里,生物群落同它们的理化环境相互作用,使能量的流动在该系统的内部形成明确的营养结构,物种的多样性和物质的循环性称为生态系统17.越冬洄游:洄游是鱼类运动中的一种特殊式型。

《鱼类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鱼类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鱼类学复习题(课程代码222212)一、单项选择题1.心脏的主要搏动中心在__B_____。

A.动脉球 B.心室 C.心房 D.静脉窦2.下列属于上颌区的骨骼是___A_____A.腭骨B.关节骨C.舌颌骨D.额骨3.情况下,原尿中不含的物质是__C_____。

A.葡萄糖 B.氨基酸 C.红细胞 D.无机盐4.胡子鲇的 ___A____A.背鳍条和臀鳍条很多 B.背鳍条和臀鳍条很少C.背鳍条多,臀鳍条少 D.背鳍条少,臀鳍条多5.能分解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消化液是___B____。

A.胃液 B.胰液 C.胆汁 D.肠液6.鲇___D____A.脂鳍很小 B.脂鳍长且低 C.脂鳍与尾鳍相连 D.缺脂鳍7.下列鱼类中隶属于鲤科的是__A_____。

A.马口鱼 B.短盖巨脂鲤 C.小口脂鲤 D.黄颡鱼8.乌鳢隶属于___A____A.鲈形目 B.鲇形目 C.鲤形目 D.鮋形目9.心脏的主要搏动中心在__B_____。

A.动脉球 B.心室 C.心房 D.静脉窦29.下列属于上颌区的骨骼是___A_____A.腭骨B.关节骨C.舌颌骨D.额骨10.侧扁型鱼类___B____A.大多数游动迅速 B.多栖息于水流较缓静的水域中C.常营底栖生活D.行动敏捷,常作长距离洄游11.鳜鱼的鳞片为 _B______A.栉鳞 B.园鳞 C.刺状鳞 D.棱鳞12.多数硬骨鱼类胰脏弥散在____B___上。

A.肾脏 B.肝脏 C.心室 D.鳔13.鲤科中具有四对须的是 ___D____A.鲤亚科 B.鮈亚科 C.鲃亚科 D.鳅鱼它亚科14.鱼类的鳞片可分为三大类,即___B____A.盾鳞、圆鳞、栉鳞B.硬鳞、骨鳞、盾鳞C.圆鳞、骨鳞、盾鳞D.盾鳞、硬鳞、栉鳞15.鱤鱼产___C____ 。

A.黏性卵 B.浮性卵 C.漂浮性卵 D.沉性卵16.下列鱼类中无腹鳍的是__C_____A.乌鳢 B.斑鳢 C.月鳢 D.塘鳢17.在鱼类分类上常记载某鱼的鳃耙数是指___B_____A.第一鳃弓的所有鳃耙数B.第一鳃弓的外列鳃耙数C.第一至第四鳃弓的所有鳃耙数D.着生在咽鳃骨和上鳃骨上的鳃耙数18.在记载鳍式时,“A”代表____C____A.背鳍B.尾鳍C.臀鳍D.腹鳍19.侧扁型鱼类__B_____A.大多数游动迅速 B.多栖息于水流较缓静的水域中C. 常营底栖生活D.行动敏捷,常作长距离洄游填图题1. 在图中A填写或画出以下结构:上颌骨、前颌骨、前鳃盖骨、主鳃盖骨、尾柄长、尾柄高、体长、头长。

淡水养殖鱼类繁殖行为学研究考核试卷

淡水养殖鱼类繁殖行为学研究考核试卷
A.水温过低
B.水质恶化
C.疾病感染
D.饲料不足
18.下列哪些鱼类的繁殖行为中,会表现出明显的配偶选择?()
A.鲤鱼
B.鲫鱼
C.黄鳝
D.鳜鱼
19.以下哪些鱼类在繁殖季节会进行群体繁殖?()
A.鲤鱼
B.草鱼
C.黄鳝
D.鲢鱼
20.淡水养殖鱼类繁殖研究中,以下哪些方法可用于提高繁殖效率?()
A.选择优良亲本
A.鲤鱼
B.草鱼
C.黄鳝
D.鲢鱼
15.淡水养殖鱼类繁殖行为中,以下哪些行为有助于卵的存活率?()
A.选择合适的产卵场
B.雄性守护卵
C.口孵行为
D.粘性卵
16.下列哪些鱼类的繁殖行为中,雄性会通过振动身体吸引雌性?()
A.鲤鱼
B.黄鳝
C.鲢鱼
D.草鱼
17.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导致淡水养殖鱼类繁殖失败?()
1. C
2. A
3. C
4. D
5. C
6. A
7. D
8. A
9. B
10. A
11. D
12. C
13. A
14. D
15. B
16. C
17. A
18. D
19. C
20. B
二、多选题
1. ABCD
2. ABCD
3. AD
4. ABCD
5. AB
6. ABCD
7. ABCD
8. ABCD
9. ABC
8.鱼类的繁殖行为与饲料营养没有直接关系。()
9.在淡水养殖鱼类繁殖研究中,不需要考虑环境因素对繁殖行为的影响。()
10.淡水养殖鱼类繁殖行为的观察主要依靠人工观察和记录。()

《鱼类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鱼类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鱼类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鱼类生理学复习题(课程代码322072)一、填空题1、气体分子扩散的速度与(溶解度)成正比,与(分子量平方根)成反比。

2、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Ⅱ型细胞)分泌的一种脂蛋白,主要成分是(二棕榈酰卵磷脂)。

3、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阈值)。

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5、机体功能的调节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6、动物体内的控制系统分为(非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

7、主动运输按其利用能量形式的不同,又分为(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

8、细胞兴奋性变化经历(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4个时期。

9、鱼体生理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神经调节)。

10、血液运输氧主要是与(血红蛋白)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存在于(红细胞)中。

11、神经-肌肉接头处的递质是(乙酰胆碱)。

12、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的中介物质是(C a2+)。

13、正常人和动物血管中的血液之所以不会发生凝固,是因为血浆中存在很强的抗凝血物质。

在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血物质有(肝素)和(抗凝血酶Ⅲ)。

14、心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和心肌细胞膜上的(肾上腺素能β1)受体结合,可导致心率(加快),兴奋经房室交界传导速度(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

15、减压反射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可(双)向调节血压的变化,它的生理意义在于(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

16、P CO2升高,氧离曲线(右移)(左移或右移),温度降低,氧离曲线(左移)(左移或右移)。

17、动作电位包括(去极化),(反极化)和(复极化)三个过程。

18、静息电位是(K+)的平衡电位,动作电位主要是(Na+)的平衡电位。

19、细胞在一次刺激引起兴奋后,其兴奋性要发生一系列变化,首先是(绝对不应)期,兴奋性降低到零;此后兴奋性逐渐恢复,但阈强度仍大于正常的时期,称为(相对不应)期。

鱼类学期末考试

鱼类学期末考试

武汉轻工大学继续教育学习平台鱼类学期末考试课程名称:鱼类学(专升本)1.(单选题)下列动物中属于鱼类的是( )(本题2.5分)A.鲸鱼B.鳄鱼C.海龙D.娃娃鱼答案:C.解析:无.2.(单选题)鲤鱼须为( )对(本题2.5分)A.1对B.2对C.3对D.4对答案:B.解析:无.3.(单选题)鲫鱼的尾鳍呈( )(本题2.5分)A.新月型B.叉形C.平截型D.凹型答案:B.解析:无.4.(单选题)青鱂的雄体,其( )上部分鳍条特化为交接器。

(本题2.5分)A.胸鳍B.腹鳍C.臀鳍D.尾鳍答案:C.解析:无.5.(单选题)鳜鱼的腹鳍为( )(本题2.5分)A.腹位B.胸位C.喉位D.缺答案:B.解析:无.6.(单选题)园鳞来源于( )(本题2.5分)A.表皮B.表皮和真皮C.真皮D.结缔组织答案:C.解析:无.7.(单选题)反光体又称虹彩细胞,主要分布于鱼体的( )(本题2.5分)A.头部B.背面C.腹面D.两侧答案:C.解析:无.8.(单选题)韦伯氏器靠近内耳的骨骼( )(本题2.5分)A.三角骨B.闩骨C.间插骨D.舟骨答案:B.解析:无.9.(单选题)鱼类肋骨靠 ( )与椎骨相接触。

(本题2.5分)A.前后关节突B.椎体横突C.韧带D.结缔组织答案:B.解析:无.10.(单选题)草鱼的咽喉齿为( ).(本题2.5分)A.一行B.二行C.三行D.四行答案:B.解析:无.11.(单选题)鲢、鳙的咽上器官是由( )卷曲而成。

(本题2.5分)A.基鳃骨B.角鳃骨C.咽鳃骨和上鳃骨D.鳃耙答案:C.解析:无.12.(单选题)鲤科鱼类的咽骨由第五对鳃弓的( )扩大而成。

(本题2.5分)A.咽鳃骨B.下鳃骨C.上鳃骨D.角鳃骨答案:D.解析:无.13.(单选题)鲤科鱼类的咽喉齿与基枕骨下的()形成嘴嚼面,作为消化的一道工序。

(本题2.5分)A.骨磨B.角磨C.咽磨D.咽骨答案:C.解析:无.14.(单选题)有胃鱼类其胃的贲门部是在近()处。

《鱼类学》期末考试题库

《鱼类学》期末考试题库

鱼类学习题(一)一、填空题1.鱼类分类阶元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组成。

2.种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亚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种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鱼类分类的主要性状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6.无颌类可分为目和目,软骨鱼纲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亚纲,硬骨鱼总纲分为____________ _纲和_______________纲。

7.我国最重要的经济鱼类,海产的是目,淡水产的是目。

8.鲸鲨隶属于______目,______种;噬人鲨隶属于_____目,______种。

9.中华鲟属于________________目、__________________科。

10.白鲟产于__________,以________为食;匙吻鲟产于__________,以_______为食。

二、判断题1.()品种是经过人工选择培育获得的,不属分类上的阶元。

2.()一个种的学名,其属和种的第一个字母都要大写。

3.()Elopichthys bambusa (Richardson)表示这种鱼属名有更改。

4.()软骨鱼类的骨骼比硬骨鱼类的硬度小。

5.()软骨鱼类均为卵胎生或胎生。

6.()软骨鱼类均生活在海洋中,淡水中无分布。

鱼类养殖过程中的动物行为学研究考核试卷

鱼类养殖过程中的动物行为学研究考核试卷
10.鱼类的行为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鱼类的生态需求和适应策略。(√)
(结束)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请描述在养殖环境中,如何通过行为学观察方法评估鱼类的繁殖行为,并说明哪些环境因素可能会影响鱼类繁殖行为的表现。
2.环境富集被认为是提高养殖鱼类福利的重要手段。请列举三种环境富集的方法,并解释它们如何影响鱼类的行为和养殖效果。
9.以下哪些技术可以用于监测和评估养殖鱼类的行为?()
A.视频监控
B.行为跟踪软件
C.生物传感器
D.环境富集
10.关于养殖环境中的环境富集,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可以提供更多的感官刺激
B.有助于减少鱼类的异常行为
C.不会影响养殖效率
D.可以增加养殖成本
11.以下哪些行为学研究方法适用于研究鱼类的昼夜节律?()
D.学习行为可以影响养殖管理
7.在评估养殖鱼类健康状况时,以下哪项行为学指标最为关键?()
A.游泳速度
B.食欲
C.繁殖行为
D.羽毛损伤
8.下列哪种行为不是鱼类用来适应环境压力的?()
A.增强免疫力
B.调整代谢
C.变化行为模式
D.改变身体颜色
9.在养殖环境中,以下哪种方法可用于促进鱼类的正常行为发展?()
B.行为轨迹分析
C.环境模拟实验
D.视频跟踪
20.以下哪些行为学指标可以用来指导养殖管理?()
A.食欲
B.游泳速度
C.繁殖成功率
D.行为异常频率
(结束)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题目空白处)
1.鱼类的行为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而学习行为主要受到_________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完整版)鱼类学期末模拟试题

(完整版)鱼类学期末模拟试题

(完整版)鱼类学期末模拟试题海南大学海洋学院鱼类学期末模拟试题11海科曾奇整理一、名词解释1.软鳍鱼类:鳍上通常无棘比较低等的真骨鱼类。

(软鳍鱼类与棘鳍鱼类定义必考其一)2.侧线鳞:在鱼体两侧的有侧线管穿过的鳞片3.脂鳍:鱼类某些种类背鳍后方生有的富含脂肪的小形鳍。

4.韦伯氏器:硬骨鱼类鲤形目第一至第三椎体两侧的4对以韧带相连接,连接内耳与鳔的骨胳。

(这四对小骨由前到后依次称为带状骨、舶状骨、间插骨、三脚骨)5.螺旋瓣:软骨鱼类及少数硬骨鱼类的肠壁粘膜层及粘膜下层突出于管腔一般排成螺旋状的褶膜。

(增加吸收面积)6.幽门盲囊:大部分硬骨鱼类在胃后方、肠开始处的许多指状盲囊突出物。

(扩大肠的吸收面积,分泌与肠壁相同的分泌物)7.喉鳔类:鳔有鳔管与食道想通的鱼类。

如鲱形目、鲤形目。

(或考闭鳔类)8.鳃上器官:鱼的鳃弓或舌弓的一部分骨骼特化成一种鳃上器官,直接利用空气中氧气进行气体交换。

9.珠星:鱼类生殖季节,出现在身体个别部位的,因为表皮细胞特别肥厚和角质化,而出现的白色坚硬的锥状突起。

10.脂眼脸:眼的大部分或一部分被富有透明的脂肪体。

11.肝胰脏:某些硬骨鱼类的胰脏组织分布在肝脏内肝门静脉的周围,胰脏和肝脏混杂在一起形成肝胰脏12.伪鳃:真骨鱼类鳃盖内面的一种结构,是以退化的鳃,不生长在鳃弓上,多无呼吸功能,其功能认为与二氧化碳的排泄有关。

13.幼鱼鳃:正式的鳃没有发达之前,出现在幼鱼体内的,内胚层发生的,起源于真鳃的突起的鳃片状构造。

14.吴夫氏管(中肾管):鱼类成体,前肾管纵裂形成的与中肾的肾小管相通,担负输尿管功能的管状结构。

(或考米勒管)15.罗伦氏壶腹:软骨鱼类,分布在头部的背覆面,呈管状或囊状,内有黏液,一端扩大为壶腹,另一端开口于皮外的皮肤感觉器。

是侧线管的变形结构。

16.斯坦尼斯小体:中肾后端背侧不远的中肾管旁边,或埋藏在肾脏组织里的实心无导管的卵圆形或球形构造。

17.后鳃腺:鱼类咽部的衍生物,呈囊状构造,可分泌降钙素,抑制骨盐溶解,使血清钙含量降低,维持血钙的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类行为学一、填空题1.动物的行为根据其功能不同可分为、逃避行为和生殖行为等。

2.根据行为的复杂程度以及可变程度则可将其分为趋性、非条件反射、本能和学习等。

3.在动物行为的研究领域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主流思想:欧洲的生态学派和美国的“心理学派”。

4.研究鱼类行为的方法大致可归纳为现场观察法、渔获实验法水槽实验法和数学模拟法四中。

5.根据实验数据建立最适模型的方法,这样的模型称为黑箱模型。

6.鱼类整个眼球近似呈椭圆形。

7.眼球壁由巩膜、脉络膜和视网膜三层构成。

8.现在已经知道,鱼类的机械感觉器官主要有内耳石和皮肤感觉器官(如侧线等)。

9.鱼类皮肤感觉器官一般可分为感觉芽、陷器、及罗伦氏器等四种类型。

10.鱼类耳石分别称为小耳石、矢耳石和里耳石。

测线11.鱼类的化学感觉是指它们对化学性刺激的感觉,一般可分为嗅觉和味觉两大类。

12.就趋光性而言,可把鱼类分为三类:1.对光呈正反应,如银汉鱼。

2.对光呈负趋光性,如狗鱼。

3.对光暗成均等反应,如淡水鲈。

13.对于鱼类的趋光性的原因和机制主要由四种假设:强制运动论,适宜照度论,适应性阶段论和阶段论。

14.按照前苏联科学家的意见,鱼类的趋光由两个阶段所组成,也即生物学阶段和生理学阶段。

15.视觉运动反应显然可以分为两种典型的类型:局部性的视觉运动反应,身体不会发生移动;全身性视觉运动反应,身体会随着视野内的物体的运动而发生移动。

16.极限流速是指鱼类所能克服的最大流速,极限流速又可称为临界流速。

17.很多学者认为,鱼类的趋流性也是由其保定目标所决定的的。

18.鱼类在电场作用下所产生的行为反应有三个典型阶段,分别称为:感电行为、趋电行为和麻醉行为也可称为第一反应、第二反应和第三反应。

19.动物存在对接触刺激的趋性,这类型为称为趋触性或趋固性。

20.动物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刺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反应,称为反射。

21.鱼类的学习行为包括印记、习惯化、条件反射等行为方式。

22.根据鱼类能忍受的温度变化幅度将鱼类划分为广温性和狭温性鱼类。

23.在渔业方面,常常把对于某一鱼类具有高产量时的水温称为此鱼的适温,这种水温也有一个范围,并称为适温带。

24.鱼的测线神经起着盐度检测器的作用。

25.根据海产鱼类对盐度变化的忍耐性大小和敏感程度,可将其分为狭盐性和广盐性。

26.鱼类对海水盐度的变化能引起反应。

主要出于海水的盐度影响鱼体的渗透压。

27.海洋中鱼类的饵料生物虽有多种多样,但归结起来可以分为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游泳动物。

28.快速游泳的鱼类都具有纺捶型的体型。

29.红肌肉多的鱼类,游泳持久性好、这类鱼可称为耐久型。

30.鱼类的瞬时下潜速度一般可达到0.5-1m/s左右,为水平方向游泳速度的20%_30%,而且垂直下降的速度也不与体长的增减呈正比例关系。

31.Parr认为,基本上可以将鱼群分为偶然性鱼群和定常性鱼群两类。

32.视觉在集群行为中的作用有二:一是个个体通过视觉相互诱引同伴,二是通过视觉使群体的游泳方向得到统一。

33.我们可以认为视觉能够提供一种鱼群成员间相互诱因力,使鱼群内的各个体相互诱引和相互接近,因而在集群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

34.侧线是一种用来确定邻近鱼的速度的最重要感觉器官。

35.典型的发光器官一般有腺体、水晶体、反射器及色素等主要部分。

36.鱼类对光谱的黄绿色部分最敏感。

37.体色的变化有两种情况:。

38.鱼类保护色按其所适应栖息的环境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基本类型:上层色、礁丛色,深层色和底层色。

39.根据鱼类在昼夜间的游泳活动特征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只有白天活动,称为昼出性;只有夜间活动的,称为:夜出性鱼类;白天夜里均活动,全昼夜活动性鱼类。

二、名词解释1.视网膜运动反应:是指鱼类视网膜上的色素细胞和感官细胞在不同照度下的相对运动2.鱼类趋性:在外界物理化学因素的刺激下,产生定向运动的特性3.趋动性(视觉运动反应):4.感应流速:5.鱼群:6.偏好角度:时刻改变自己方向和速度以配合群里其他成员的三尾或三尾以上的鱼的集合。

7.拟态:8.生物钟:9.鱼类趋光性:10.鱼类的趋性:三、简答题1.鱼类行为学对渔业生产重要性1.掌握鱼类的视觉、听觉、嗅觉等感觉特点和趋性、学习、游泳、集群、昼夜垂直移动等行为规律,特别是鱼类对现有的各种渔具和人工刺激(包括声音、光线、电流、水流、引诱物质、人工鱼礁等)的反应规律,无疑可为改进现有渔具语法以及设计新渔具。

创造新渔法提供重要的依据。

2.鱼类行为知识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在什么时候和什么地方才能发现所要捕捞的鱼。

3.养殖业中如果了解鱼类的繁殖行为原理,便可对其繁殖行为进行人工控制。

这在鱼类养殖中是至关重要的,是鱼类的成熟期适当提前,可大大节省养殖成本,延长生长时间,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2.集群行为的捕食作用捕食鱼的集群也是一种适应,其作用在于更容易的捕食饵料,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围捕饵料鱼,切断饵料鱼的退路。

(2)将饵料鱼从其平常的隐蔽场所赶出,表层性捕食鱼将饵料鱼驱赶到水面,并轻易的把它们吃光。

(3)如果捕食鱼群中的某几尾鱼发现饵料鱼,那么其行为的变化也将会成为信号并传递至其他鱼,于是,群体中的所有鱼便能捕捉到其附近的饵料。

(4)是饵料鱼失去方向性即迷失方向。

3.鱼类放电行为的生物学意义1.鱼类发电行为的生物学意义很广泛。

不仅可以用作攻击及防御的直接武器,而且还可以用来探索目标以识别方向、探明障碍及发现敌害和饵料等,甚至它们还可利用放电特征的种或性的属性进行种类或性别的识别。

2.强电类发电器官是鱼类防御与捕食的工具。

发电鱼类利用发电器官发放强大的电力吓跑敌人或击昏小运动以取而食之。

有人认为,强发电鱼类的活动是比较迟钝的,所以,放电行为对它们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3.微弱放电行为的生物学意义并不在于直接的攻击和防御,一般认为,弱电力发电器官是鱼类探测环境的装置。

弱发电鱼类,往往生活在浑浊、能见度甚低的环境里。

四、论述题1.如何理解鱼类趋光性的适应性理论?a.适应性理论是从趋光性的生物学意义出发进行考虑的。

一般认为,鱼类趋光性与索饵、防御、集群等行为有着密切关系。

b.鱼类的趋光性是对光的食物条件反射和对食物的飞条件反射。

由于这一理论认为趋光与索饵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常称之为索饵论。

支持这一理论假设的事实主要由(1)摄食浮游生物的鱼对光呈正趋光反应。

(2)光是许多白昼摄食的凶猛鱼类觅食时的必需条件。

(3)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可以作为鱼类食物的发光生物。

c.鱼类趋光性与防御、集群等有关,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支持这一理论的事实有:(1)趋光与鱼类的发育阶段有关,在生活的一定时期需要一定的生态条件。

(2)鱼类趋光与逃避敌害的适应有关。

(3)鱼类趋光与其脱离困难处境的适应有关。

(4)趋光性强的沙丁鱼、鲐鱼、玉筋鱼等的集群性强的种类。

集群只有在一定的照度下才能实现。

2.如何理解鱼类洄游划分?a.根据洄游动力不同,可以分为主动洄游和被动洄游。

鱼类凭借本身的运动能力,进行主动的洄游活动,称为主动洄游。

鱼类的浮性卵和仔鱼、幼鱼由于运动能力微弱,常会被水流携带到很远的地方。

这种移动称为被动洄游。

b.根据洄游方向的不同,有溯河洄游和降海洄游之分。

大马哈鱼由海入河,逆流而上,到产卵场生殖,称为溯河生殖洄游。

鳗鲡由河入海,到产卵场生殖,其洄游方向与大马哈鱼相反,称为降海洄游生殖洄游。

c.根据洄游性质的不同,有生殖洄游、索饵洄游和越冬洄游之分。

生殖洄游是指从索饵场或越冬场到产卵场的移动。

索饵,,,,五、判断题1.现场观察法是研究鱼类行为最为直接和现实的方法,并且是验证实验室实验结果的重要手段。

2.渔获实验法是应用渔具的渔获比较来间接地探究鱼类行为的方法。

3.鱼类的视觉反应、趋光性、发光现象、体色变化以及摄食、集群、生殖、防御等行为均与光感觉具有密切联系。

4.通常,鱼类视网膜中有两种细胞,一种是视柱细胞,另一种是视锥细胞。

前者呈圆柱状,后者称圆锥状。

5.一般认为,视柱只感弱光,在夜间和黑暗处起作用,不感强光和颜色,视锥细胞能感强光和颜色。

6.光谱敏感曲线的测定也是判断各种鱼类是否具有颜色视觉的一种重要方法。

7.比较淡水鱼类和海水鱼类光谱敏感曲线峰值波长的差异可以得知,海水鱼的光谱敏感曲线与淡水鱼相比向短波段移动了大约40nm-50nm,这是海与淡水中太阳光谱分布情况相适应的。

8.如果某种鱼类视网膜存在浦肯野现象,那么,可以推测,其视网膜内可能存在着视柱和视锥两种感光细胞,因而具有明视和暗视两种功能。

9.罗伦氏器是由侧线变形特化而成的另一类皮肤感觉器官,为软骨鱼类所特有。

10.感觉芽、陷器和侧线这三种皮肤感觉器官在机能上几乎相同;而罗伦氏器则有些特殊,虽然其许多机能也基本上与侧线等其他皮肤感觉器官相类似,但他的反应一般显得比较缓慢,能对缓慢的和时间延的很长的刺激其反应,并且还特别的具有感受点刺激的机能。

11.现在普遍认为,侧线等感觉器官具有感觉水流的机能。

12.一般认为,鱼类依靠侧线不仅可能感觉运动着的水中物体,而且还能感觉静止的水中物体。

13.一般认为,鱼类的膘除了福利补偿和在缺氧情况下辅助呼吸的作用之外,还具有压力传感器和声音放大等方面的功能。

14.鱼类内耳有两种主要的机能:一为平衡感觉,二为听觉。

司平衡感觉作用的感觉器官主要在内耳的上部,而司听觉作用的感觉器则主要在内耳的下部。

15.鱼类的内耳有听觉机能,可以感受的频率范围约为16-13000Hz。

鱼类的侧线也有听觉机能,但只能感受频率范围约为1-25Hz的低频声。

16.一般来说,无膘的鱼类其听觉敏感性很低,可听频率范围也很小。

17.对于有膘的鱼类,膘与内耳的联系方式的差异是它们听觉敏感性及可听频率范围差异的主要原因。

通常内耳和膘有联系的鱼类与内耳和膘没关系的鱼类相比,其对高频声具有较大的敏感性,其可听频率下限一般均在50Hz以下。

18.现在已普遍认为,鱼类对水下声源有定位功能。

19.嗅觉迟钝的鱼类,嗅觉上皮呈圆形,褶皱少或无。

嗅觉敏锐的鱼类,嗅觉上皮多呈椭圆形,褶皱多,有的呈玫瑰状,因而得名“嗅玫瑰”。

20.佐藤认为,鱼类触须可司触觉和味觉作用,有触须的鱼类主要是游泳不活泼的底栖鱼。

21.这是电鳗亚目和长吻鱼目所特有的电觉器官。

他们都是电鱼,能发出较高频率的电波,并用它来相互通讯或探测水下物体。

22.真骨鱼类的电感觉器官受正电刺激时,其反应为通电时兴奋,断电时抑制。

23.板鳃类的电感觉器官对电流极性的反应与真骨鱼类相反。

对于正电刺激,通电时抑制而断电时兴奋。

负电流则引起通电兴奋和断电抑制。

24.海洋电觉鱼类对电流的敏感性比淡水鱼电觉鱼类大。

所有鱼类的电觉器官对直流电都不敏感的。

25.这些实验都证明,鲨鱼既有灵敏的嗅觉,又有敏锐的电觉。

微弱交变电流对鲨鱼的吸引力远远超过食物的气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