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板的打法(终审稿)
快板基本打法
2、单 点 儿:
姆指将节子的『顶端』按住,用腕将节子托起时,姆指下按,撞击底板机,发出『嗒』的单点机声音,此节奏适用于『垛板』为1/4节拍,速度较快。
嗒×××××××
3、双 点 儿:
腕子左右扭动将节子推动,姆指将节子的腰部挡回,撞击节子的底板机,推起时发出『嘀』的声音,挡回时发出『嗒』的声音,如同钟表的摇声、产生了双点节奏,适用于『俏口』的句式:
○一轮红日东方起,
看日出,(嘟.....嗒○)您奔东岳蹬泰山。
5、颠点儿:
将节子平端,放在腰的位置,姆指按住节子的『顶端』,腕子上下颠动,发出来『嗒』的单点声向,节奏1/4节拍,一字为一板,板起家出,字停板上的板式。
嗒××××××
6、火车点儿:
与火车行进时发出的节奏相仿。要求速度均匀,双人快板或数来宝适用此点机,因它节奏鲜明一拍即合。
竹板的基本打法
一、五功三技
为了给下一步竹板击节的各种『板式』创造条件,必须加强”臂〃、”肘〃、”腕〃,三方面的基本功训练,下面将『五功三技』的基本练习方法介绍如下:
1、『节子』的基本功分为五种,即:”搧〃、”撩〃、”颠〃、”摇〃、”抖〃。
节子:│ 夹 0 │ 夹 0 │ 夹 0 │ 夹 0 │ 夹 0 │
大板:│ 0 啪 │ 0 聒~│ 翻 挑 │ 0 撞 │ 0 0 │
6、莲花板:
演奏此板式时,节子不再抖动。用姆指将节子的腰部捏住,靠虎 用运腕力,将节子快速抖动,发出”嘟~〃的声音;延长两拍后,用大板将节子的节奏切住,这就是莲花板的打法。 由于”嘟~〃
是叙述句子时用的板式,也是全段基础。使用时,将节子立起,侧面朝外,腕子左右扭动,先用底板将前四块板推起,发出『嘀』的声音,待回来时撞击底板,又发出『嘀』的音,当弟二次推起时,姆指横在节子的腰部碰出『嗒』的音,姆指又借样回撞击底板,又发出『嗒』的音,如此反复,要求速度均匀,较慢。
快板基本打法
”开场板〃使用于快板书演唱的开端,起到很好的”拢神〃效果(凝聚观察的注意力),更是快板书表演的一大特色。在前两节的竹板操作基础上,”开场
板〃更重于左右两手,节子与大板的互相搭配,难度也更大。”开场板〃是由各种不同的板式所组成的,组合则因人而异,可以任意拆组。由于”快板书〃演唱
的派别不一样,”开场板〃的演奏也不同,这里综合几位快板书名家的打法,分类解说,参照如下:
6、火车点儿:
与火车行进时发出的节奏相仿。要求速度均匀,双人快板或数来宝适用此点机,因它节奏鲜明一拍即合。
嗒×× 嗒×× 嗒×× 嗒××
7、晃 板:
无有节奏,姆指放在节子腰部腕子急速抖动,达续发出『哗』——的声音,表现紧张的情节适用于此点儿。
8、拈 花:
将节子平端,用腕颠起发出『嘀』的声音,姆指放在节子的腰部,当颠起后碰出姆指发出『嗒』的音,随即挡回撞击底板机。姆指与拈花相似。胳膞可伸、可缩、可前、可后、可长、可短、可上、可下,此节奏适用于配合各种人物的动作,表现快活。
加垫点,发出『嘟』的长音,或句中加垫点机。
○一轮红日东方起,
看日出,(嘟.....嗒○)您奔东岳蹬置,姆指按住节子的『顶端』,腕子上下颠动,发出来『嗒』的单点声向,节奏1/4节拍,一字为一板,板起家出,字停板上的板式。
嗒××××××
的声音达续两拍,比起其它板式的节奏花样要特殊,因此称为”莲花板〃。
节子:│ 嘟....│....0 │ 嘟....│....0 │ 夹 0 │ 嘟....│....0 │
大板:│ 0 0 │ 呱 0 │ 0 0 │ 呱 呱 │ 0 呱 │ 0 0 │ 呱 0 │
7、连板:
大板高高扬起,达续敲出,节子根据大板的拍节,配合节奏。此板式在”对口快板〃或”数来宝〃中经常使用。
快板电子版-快板的基本打法
快板的基本打法快板有“数来宝”、快板书、小快板、天津快板等多种形式。
“数来宝”是两个人表演的;快板书是一个人表演的;小快板除了作返场小段以外,主要是群众文艺活动的一种形式;天津快板是用天津方言演唱的。
一、五功三技为了给下一步竹板击节的各种『板式』创造条件,必须加强”臂〃、”肘〃、”腕〃,三方面的基本功训练,下面将『五功三技』的基本练习方法介绍如下:1、『节子』的基本功分为五种,即:”搧〃、”撩〃、”颠〃、”摇〃、”抖〃。
(1)搧功:将节子立直,”食指〃横穿底板前隙,”姆指〃自然扬起,”中指〃、”无名指〃、”小指〃,贴在底板的后侧,随即”腕子〃摇动,用底板撞击前四块板,发出”嘀〃的声音,此动作就像搧扇子时手腕摇动一样。
搧功要求动作自然,每半拍一个声音,速度平稳均匀。
(2)撩功:以”搧功〃为基础,速度加快一倍,用底板将上块板”撩〃起,发出”嘀〃的声音,用此功增强腕力。
(3)颠功:将节子横握,姆指按在节子的顶端,肘、腕往上推动,使节子颠起,也发出单点”嘀〃的声音,速度与撩功相同。
(4)摇功:将节子立起,侧面朝外,姆指放在弟一块板的腰部,腕子左右摇晃,用底板撞击前四块板,发出”嘀〃的声音。
当前四块托起的时候,再被姆指弹回,又发出”嗒〃的声响,如此反复,前半拍为”嗒〃,后半拍为”嘀〃,速度均匀不要快。
(5)抖功:在”摇功〃的基础上,腕子急速抖动,继续发出”哗....〃的声音,速度要均匀,切忌忽快忽慢。
2、『大板』的基本功练习分为三种,即:”握〃、”挑〃、”扬〃。
(1)握法:右手姆指为一方,其它四指为一方,将底板握住,侧面朝外,持板位置在拴绳处的下端,掌心与底板凹槽约有半个鸡蛋的空隙,手掌与竹板接触之处尽量密合,要能形成一个共鸣箱。
肘和腕子向前推动,撞击前板,发出”呱〃的声音。
腕力似搧扇,速度较慢且均匀,手握竹板要松弛。
(2)挑法:将姆指穿入拴绳处,用虎口轻轻夹住底板,另四指松开,协从姆指的动作,手腕转动,底板与前板的下端撞击,发出”台〃的声音,类似戏剧乐器”小锣〃的声响。
快板电子版-快板的基本打法
的;快板书是一个人表演的;小快板除了作返场小段以外,主要是群众文艺活动的一种形式;天津快板是用天津方言演唱的。
一、五功三技为了给下一步竹板击节的各种『板式』创造条件,必须加强”臂〃、”肘〃、”腕〃,三方面的基本功训练,下面将『五功三技』的基本练习方法介绍如下:1、『节子』的基本功分为五种,即:”搧〃、”撩〃、”颠〃、”摇〃、”抖〃。
(1)搧功:将节子立直,”食指〃横穿底板前隙,”姆指〃自然扬起,”中指〃、”无名指〃、”小指〃,贴在底板的后侧,随即”腕子〃摇动,用底板撞击前四块板,发出”嘀〃的声音,此动作就像搧扇子时手腕摇动一样。
搧功要求动作自然,每半拍一个声音,速度平稳均匀。
(2)撩功:以”搧功〃为基础,速度加快一倍,用底板将上块板”撩〃起,发出”嘀〃的声音,用此功增强腕力。
(3)颠功:将节子横握,姆指按在节子的顶端,肘、腕往上推动,使节子颠起,也发出单点”嘀〃的声音,速度与撩功相同。
(4)摇功:将节子立起,侧面朝外,姆指放在弟一块板的腰部,腕子左右摇晃,用底板撞击前四块板,发出”嘀〃的声音。
当前四块托起的时候,再被姆指弹回,又发出”嗒〃的声响,如此反复,前半拍为”嗒〃,后半拍为”嘀〃,速度均匀不要快。
(5)抖功:在”摇功〃的基础上,腕子急速抖动,继续发出”哗....〃的声音,速度要均匀,切忌忽快忽慢。
2、『大板』的基本功练习分为三种,即:”握〃、”挑〃、”扬〃。
(1)握法:右手姆指为一方,其它四指为一方,将底板握住,侧面朝外,持板位置在拴绳处的下端,掌心与底板凹槽约有半个鸡蛋的空隙,手掌与竹板接触之处尽量密合,要能形成一个共鸣箱。
肘和腕子向前推动,撞击前板,发出”呱〃的声音。
腕力似搧扇,速度较慢且均匀,手握竹板要松弛。
(2)挑法:将姆指穿入拴绳处,用虎口轻轻夹住底板,另四指松开,协从姆指的动作,手腕转动,底板与前板的下端撞击,发出”台〃的声音,类似戏剧乐器”小锣〃的声响。
(3)扬法:将底板握住后,臂往上扬,前板随着扬起的”贯力〃,向上起翻,与底板成平行。
快板基本点打法
快板基本点打法快板,又称相声快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形式,其基本点打法是指在快板表演中的一些基本技巧和要点。
下面将详细介绍快板的基本点打法。
快板的表演要求具备丰富的表演技巧。
演员需要通过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和声音的运用来生动地刻画角色,使观众产生共鸣。
此外,快板还需要演员具备一定的武术功底,能够进行一些基本的动作表演,如翻跟头、旋转等,以增加表演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快板的表演需要有生动的故事情节。
演员通过对话、唱词等形式,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发观众的共鸣和笑声。
故事情节要紧凑有趣,需要有起承转合的结构,引发观众的期待和猜测,同时也需要有一定的逻辑性和内在的道理。
快板的表演还需要有精准的节奏控制。
演员需要准确地掌握每个节奏点的把握,使表演更加流畅和有力。
节奏的控制不仅涉及到语速的掌握,还包括对音调、音量、停顿等方面的处理。
通过合理的节奏控制,能够更好地引导观众的情绪,增强表演的效果。
快板的表演还需要有丰富的语言技巧。
演员需要运用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法,使表演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通过夸张、对比、反问等手法,能够增加表演的幽默感和戏剧性。
同时,演员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口才和发音技巧,使语言清晰准确,让观众能够听懂并理解表演的内容。
快板的表演还需要有良好的配合和默契。
在快板表演中,通常有两个或多个演员进行对话,彼此之间需要有默契和配合,以使表演更加协调和有趣。
演员需要通过相互的配合和互动,增强表演的效果,使观众能够感受到角色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碰撞。
快板的基本点打法包括具备丰富的表演技巧、生动的故事情节、精准的节奏控制、丰富的语言技巧以及良好的配合和默契。
只有在这些基本点的基础上,演员才能够展现出精彩的快板表演,给观众带来欢乐和享受。
快板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不仅具有娱乐性,更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幽默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通过学习和传承快板的基本点打法,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和喜爱快板这一艺术形式。
快板打法小板(节子板)一般由五块竹板制成
快板打法快板构造:大板:一般由两块竹板制成。
竹板形状有如瓦片,内凹、外凸,外凸的板面相对,凹进去的板面向外,竹板上方平行穿两个孔,用丝线捆绑制成。
用手拿着的那一块板,叫底板(底片)。
与它相连的前面的那一块竹板,叫上板(上片)。
小板(节子板):一般由五块竹板制成。
比大板尺寸规格要小,前四块竹板上方穿孔,按同一方向中间垫铜钱用丝线与另外一个竹板内凹的板面相对,捆绑制成。
前四块板与第五块板中间不垫铜钱。
前四块相连的板,叫前板。
与这四块板相对的第五块板,叫后板。
一般握板手型:持小板的手,食指穿于小板后板与前板之间。
小板的后板与前板自然下垂。
用腕子带动无名指敲击后板打击前板。
持大板的手,大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握于大板后板内侧(瓦垄鼓起处),虎口张开,掌心正对大板后板外侧(瓦垄凹陷处)。
掌根贴紧后板外侧(瓦垄凹陷处),掌心成弓形与后板成漏斗型。
大板的上板与后板自然下垂。
掂点:小板横握,端成水平,拇指放于前板上方,起到杠杆作用。
用手腕带动无名指打击小板手板,匀速,坚实有力,节奏平稳。
始终用无名指敲击后板打击前板。
连点:用手腕带动无名指打击小板手板,用大拇指在小板前板前阻挡,然后恢复原位。
要求与掂点一样。
单掂与连点练习是一二三四五六七,连点(嘀咯哒)。
掂点与连点速度一致,不能忽快忽慢。
掐点:大拇指与无名指同时掐住小板。
一般和搓点配合使用。
逛点:用前板敲击后板,将小板晃起,握小板的手有规律的上下晃动,手沿顺时针方向绕一立圆。
点要匀,连绵不断。
搓点:握小板的手从上至下有规律的左右抖动,最后用拇指与无名指将小板掐住。
(掐住时,运用的是掐点。
)三三七打板:左手小板打三下(三眼),同时,右手大板大两下(两板),要节奏准确。
(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大板的五种声音:蛤蟆音:持大板的手,大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握于大板后板内侧,虎口张开,掌心正对大板后板外侧。
掌根贴紧后板,掌心成弓形与后板成漏斗型。
大板的上板与后板自然下垂。
快板的打法
快板的基本打法一、大板的打法:1、“呱”音:这是大板最经常发出的声音。
右手拇指为一方,其它四指为一方,将底板握住,持板位置在穿绳处的下端,掌心与底板凹槽约有半个鸡蛋的空隙,手掌与竹板接触之处尽量密合,要能形成一个共鸣箱。
前板上扬向下打击底板,发出“呱”的声音。
手握竹板要松弛,打出共鸣音。
2、“台”音:将拇指穿入拴绳处,用虎口轻轻夹住底板,另四指松开,协从拇指的动作,手腕转动,底板与前板的下端撞击,发出“台”的声音,类似戏剧乐器“小锣”的声响。
3、马蹄点儿:这种板点酷似马蹄行走的声音,发出“咕”、“呱”两个声音。
演奏时,右手掌握住大板的底板,拇指横在底板上部打孔穿线处,其余四指弯在底板前面侧边;掌心拱起,捂住底板的瓦垄处(凹面),形成“共鸣箱”。
用底板敲击前板,发出“咕”的闷音。
然后掌心动作不变,用拇指和食指原地捏住,固定底板,其余三指张开;手腕转动,用底板敲击前板,发出“呱”的声音。
也可以只打开、关闭拇指,打出“咕”“呱”的马蹄声音。
二、小板(节子)的打法:1、基本点儿:是最基础的板式。
将节子立起,先用无名指推动底板,用底板将前四块板推起,发出『嘀』的声音,待回来时撞击底板,又发出『嗒』的音,如此反复,要求速度均匀,较慢。
嘀嗒|嘀嗒|嘀嗒|嘀嗒|2、单点儿:节子立起,先用底板将前四块板推起,发出『嘀』的声音,拇指挡在节子的腰部碰出『咯』的音,拇指又借力挡回撞击底板,又发出『嗒』的音,如此反复,要求速度均匀。
分为快打、慢打两种,用于不同场合。
嘀咯嗒|嘀咯嗒|嘀咯嗒|嘀咯嗒|3、双点儿:双点是一个单点加一个基本点组成,是快板书常用的板点。
要求速递均匀、稳定。
嘀咯嗒|嘀嗒|嘀咯嗒|嘀嗒|4、混合点儿:无名指控制好底板和拇指限定一个距离,使前四块板来回逛动撞击,发出象老式火车的声音,要求节奏清晰稳定,每小节打出一个重音。
也分为快打、慢打两种。
嘀咯嘀咯|嘀咯嘀咯|嘀咯嘀咯|嘀咯嘀咯|练习快板的五功三技一:为了熟练打击各种『板式』,必须加强"臂″、"肘″、"腕″,三方面的基本功训练,下面将『五功三技』的基本练习方法介绍如下:1、[节子]的基本功分为五种,即:"搧″、"撩″、"颠″、"摇″、"抖″。
快板的基本打法
快板的基本打法快板的基本打法酷6 10:04 梁厚民快板教学56网 12:54 时尚民族舞《阿里郎》快板教学土豆 02:52 快板:教学-李优酷 15:04 陈申广快板教学和沙长风一起学快板102:33沙长风杭州快板学员沙石玉表演02:05快板与诗词歌赋的关系403:01一、五功三技为了给下一步竹板击节的各种板式创造条件,必须加强”臂〃、”肘〃、”腕〃,三方面的基本功训练,下面将五功三技的基本练习方法介绍如下:1、节子的基本功分为五种,即:”搧〃、”撩〃、”颠〃、”摇〃、”抖〃。
(1)搧功:将节子立直,”食指〃横穿底板前隙,”姆指〃自然扬起,”中指〃、”无名指〃、” 小指〃,贴在底板的后侧,随即”腕子〃摇动,用底板撞击前四块板,发出”嘀〃的声音,此动作就像搧扇子时手腕摇动一样。
搧功要求动作自然,每半拍一个声音,速度平稳均匀。
(2)撩功:以”搧功〃为基础,速度加快一倍,用底板将上块板”撩〃起,发出” 嘀〃的声音,用此功增强腕力。
基本点使用。
(3)颠功:将节子横握,姆指按在节子的顶端,肘、腕往上推动,使节子颠起,也发出单点”嘀〃的声音,速度与撩功相同。
在王派快板中比较常见。
(4)摇功:将节子立起,侧面朝外,姆指放在弟一块板的腰部,腕子左右摇晃,用底板撞击前四块板,发出“嘀”的声音。
当前四块托起的时候,再被姆指弹回,又发出“嗒”的声响,如此反复,前半拍为“嘀” ,后半拍为“嗒” ,速度均匀不要快。
单点使用。
(5)抖功:在“摇功”的基础上,腕子急速抖动,继续发出“哗....”的声音,速度要均匀,切忌忽快忽慢。
混合点使用。
2、大板的基本功练习分为三种,即:握、挑、扬。
(1)握法:右手姆指为一方,其它四指为一方,将底板握住,侧面朝外,持板位置在拴绳处的下端,掌心与底板凹槽约有半个鸡蛋的空隙,手掌与竹板接触之处尽量密合,要能形成一个共鸣箱。
肘和腕子向前推动,撞击前板,发出“呱”的声音。
腕力似搧扇,速度较慢且均匀,手握竹板要松弛。
快板教学
快板教学快板”这一名称出现较晚,早年叫做“数来宝”,也叫“顺口溜”、“流口辙”、“练子嘴”,是从宋代贫民演唱的“莲花落”演变发展成的。
与“莲花落”一样,起初是乞丐沿街乞讨时演唱的。
作为乞讨时的演唱活动,历史相当久远;作为艺术表演形式,就比较晚。
如前所说,旧时的艺人总想找个历史名人,奉为开山鼻祖,以便增光添彩,“数来宝”的艺人当然不例外。
于是在历史上的乞丐群中找到明太祖朱元璋,奉为祖师爷。
云游客《江湖丛谈》说:敝人曾向彼辈探讨,为什么供奉朱洪武?据他们所谈,朱洪武系元朝文宗时人,生于安徽省濠州钟离县。
父名朱世珍,母郭氏,生有四子一女,三子因乱失散,女已出嫁。
四子即洪武皇帝,自幼异于常人。
都说这个婴孩不是寻常人物,将来定然出色……朱洪武名叫朱元璋,字国瑞,到了他会说话的时候,叫爹爹亡,叫娘娘死,剩下他一人,跟他王干娘度日,及其长大,送往皇觉寺出家,长老给他起名元龙和尚。
长老待之甚厚,庙中僧人待之甚薄,长老圆寂后,僧人将朱元璋驱逐出庙,他王干妈将他送到马家庄给马员外放牛。
放牛之处为乱石山,但他时运乖拙,牛多病死,或埋山中,或食其肉,被马员外驱逐。
王干妈又因病去世,朱洪武只得挨户讨要。
因他命大,呼谁为爷谁就病,呼谁为妈谁亦生病,后钟离县人民皆不准他在门前呼爷唤妈。
朱洪武在放牛之处自己悲伤,十几岁人,命苦运蹇,至谁家讨要谁家之人染病。
不准在门前喊叫,如何乞讨?他忽见地上有牛骨两块,情急智生,欲用此牛骨敲打,挨户讨要。
于是天天用此牛骨敲打,沿门行乞。
钟离县人民皆恐其呼叫爷妈,每闻门前有牛骨声至,都将剩的食物拿至门前,送给朱洪武。
直传到今日穷家门的乞丐,都不向人呼爹唤妈,即其遗传也。
社会人士管那牛骨叫牛骨头,穷家门的人管那牛骨头称为“太平鼓”。
上有小铜铃十三个,亦为朱洪武所留。
相传有一个铜铃能吃一省,有铃十三个能吃十三省也。
“数来宝”艺人的这类说法多有推今及古的色彩,只可聊备一说。
“数来宝”见诸文字记载相当晚。
快板打法课件ppt
快板打法练习与提高
每日基本功练习
每日练习手指灵活度
通过手指操、弹琴等练习,提高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每日练习节奏感
通过击打节拍、节奏训练等,培养良好的节奏感和乐感。
每日练习气息控制
通过呼吸训练、发声练习等,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和发声技巧。
学习经典作品
01
02
03
学习经典快板作品
通过模仿、演绎经典作品 ,掌握快板打法的技巧和 风格。
分析作品结构
学习分析作品的结构、节 奏、语言等要素,提高对 快板作品的鉴赏能力。
掌握不同风格
学习不同流派、风格的快 板作品,丰富自己的表演 手段和艺术修养。
参加比赛与演
参加比赛
参加各种快板比赛,锻炼 自己的表演能力和心理素 质。
演出经验积累
积极参加各种演出活动, 积累表演经验,提高自己 的表演水平。
语调变化
要点一
总结词
语调的变化可以让快板表演更加生动有趣,通过模仿和学 习可以逐渐掌握。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快板打法中,语调的变化是非常重要的技巧之一。通过 不同的语调,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初学者可以 通过模仿经典的快板段子,学习不同的语调变化技巧。在 练习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和模仿演员的语调和语气,逐渐 掌握不同的语调变化技巧。随着练习的深入,可以提高表 演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使观众更加投入。
详细描述
在打快板时,要充分利用手指的屈伸、张弛和关节的协调运动,使大板上下相 随,产生节奏感和音色的变化。同时,要注意保持手指的放松,避免僵硬和过 度用力。
手腕技巧
总结词
手腕技巧是实现快板流畅演奏的关键,能够使演奏更加自然 和协调。
详细描述
在打快板时,要充分利用手腕的旋转和屈伸运动,使大板与 小板的配合更加协调。同时,要注意控制手腕的力度和速度 ,避免过快或过慢,保持节奏的稳定性和流畅性。
快板的打法
快板的打法(节奏)有哪些种?中国快板网/中国快板概述/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71竹板的基本打法一、五功三技为了给下一步竹板击节的各种『板式』创造条件,必须加强”臂〃、”肘〃、”腕〃,三方面的基本功训练,下面将『五功三技』的基本练习方法介绍如下:1、『节子』的基本功分为五种,即:”搧〃、”撩〃、”颠〃、”摇〃、”抖〃。
(1)搧功:将节子立直,”食指〃横穿底板前隙,”姆指〃自然扬起,”中指〃、”无名指〃、”小指〃,贴在底板的后侧,随即”腕子〃摇动,用底板撞击前四块板,发出”嘀〃的声音,此动作就像搧扇子时手腕摇动一样。
搧功要求动作自然,每半拍一个声音,速度平稳均匀。
(2)撩功:以”搧功〃为基础,速度加快一倍,用底板将上块板”撩〃起,发出”嘀〃的声音,用此功增强腕力。
(3)颠功:将节子横握,姆指按在节子的顶端,肘、腕往上推动,使节子颠起,也发出单点”嘀〃的声音,速度与撩功相同。
(4)摇功:将节子立起,侧面朝外,姆指放在弟一块板的腰部,腕子左右摇晃,用底板撞击前四块板,发出”嘀〃的声音。
当前四块托起的时候,再被姆指弹回,又发出”嗒〃的声响,如此反复,前半拍为”嗒〃,后半拍为”嘀〃,速度均匀不要快。
(5)抖功:在”摇功〃的基础上,腕子急速抖动,继续发出”哗....〃的声音,速度要均匀,切忌忽快忽慢。
2、『大板』的基本功练习分为三种,即:”握〃、”挑〃、”扬〃。
(1)握法:右手姆指为一方,其它四指为一方,将底板握住,侧面朝外,持板位置在拴绳处的下端,掌心与底板凹槽约有半个鸡蛋的空隙,手掌与竹板接触之处尽量密合,要能形成一个共鸣箱。
肘和腕子向前推动,撞击前板,发出”呱〃的声音。
腕力似搧扇,速度较慢且均匀,手握竹板要松弛。
(2)挑法:将姆指穿入拴绳处,用虎口轻轻夹住底板,另四指松开,协从姆指的动作,手腕转动,底板与前板的下端撞击,发出”台〃的声音,类似戏剧乐器”小锣〃的声响。
快板打法
快板打法快板构造:大板:一般由两块竹板制成。
竹板形状有如瓦片,内凹、外凸,外凸的板面相对,凹进去的板面向外,竹板上方平行穿两个孔,用丝线捆绑制成。
用手拿着的那一块板,叫底板(底片)。
与它相连的前面的那一块竹板,叫上板(上片)。
小板(节子板):一般由五块竹板制成。
比大板尺寸规格要小,前四块竹板上方穿孔,按同一方向中间垫铜钱用丝线与另外一个竹板内凹的板面相对,捆绑制成。
前四块板与第五块板中间不垫铜钱。
前四块相连的板,叫前板。
与这四块板相对的第五块板,叫后板。
一般握板手型:持小板的手,食指穿于小板后板与前板之间。
小板的后板与前板自然下垂。
用腕子带动无名指敲击后板打击前板。
持大板的手,大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握于大板后板内侧(瓦垄鼓起处),虎口张开,掌心正对大板后板外侧(瓦垄凹陷处)。
掌根贴紧后板外侧(瓦垄凹陷处),掌心成弓形与后板成漏斗型。
大板的上板与后板自然下垂。
掂点:小板横握,端成水平,拇指放于前板上方,起到杠杆作用。
用手腕带动无名指打击小板手板,匀速,坚实有力,节奏平稳。
始终用无名指敲击后板打击前板。
连点:用手腕带动无名指打击小板手板,用大拇指在小板前板前阻挡,然后恢复原位。
要求与掂点一样。
单掂与连点练习是一二三四五六七,连点(嘀咯哒)。
掂点与连点速度一致,不能忽快忽慢。
掐点:大拇指与无名指同时掐住小板。
一般和搓点配合使用。
逛点:用前板敲击后板,将小板晃起,握小板的手有规律的上下晃动,手沿顺时针方向绕一立圆。
点要匀,连绵不断。
搓点:握小板的手从上至下有规律的左右抖动,最后用拇指与无名指将小板掐住。
(掐住时,运用的是掐点。
)三三七打板:左手小板打三下(三眼),同时,右手大板大两下(两板),要节奏准确。
(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大板的五种声音:蛤蟆音:持大板的手,大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握于大板后板内侧,虎口张开,掌心正对大板后板外侧。
掌根贴紧后板,掌心成弓形与后板成漏斗型。
大板的上板与后板自然下垂。
快板的基本打法[1]
快板的基本打法一、五功三技为了给下一步竹板击节的各种板式创造条件,必须加强”臂〃、”肘〃、”腕〃,三方面的基本功训练,下面将五功三技的基本练习方法介绍如下:1、节子的基本功分为五种,即:”搧〃、”撩〃、”颠〃、”摇〃、”抖〃。
(1)搧功:将节子立直,”食指〃横穿底板前隙,”姆指〃自然扬起,”中指〃、”无名指〃、”小指〃,贴在底板的后侧,随即”腕子〃摇动,用底板撞击前四块板,发出”嘀〃的声音,此动作就像搧扇子时手腕摇动一样。
搧功要求动作自然,每半拍一个声音,速度平稳均匀。
(2)撩功:以”搧功〃为基础,速度加快一倍,用底板将上块板”撩〃起,发出”嘀〃的声音,用此功增强腕力。
基本点使用。
(3)颠功:将节子横握,姆指按在节子的顶端,肘、腕往上推动,使节子颠起,也发出单点”嘀〃的声音,速度与撩功相同。
在王派快板中比较常见。
(4)摇功:将节子立起,侧面朝外,姆指放在弟一块板的腰部,腕子左右摇晃,用底板撞击前四块板,发出“嘀”的声音。
当前四块托起的时候,再被姆指弹回,又发出“嗒”的声响,如此反复,前半拍为“嘀”,后半拍为“嗒”,速度均匀不要快。
单点使用。
(5)抖功:在“摇功”的基础上,腕子急速抖动,继续发出“哗....”的声音,速度要均匀,切忌忽快忽慢。
混合点使用。
2、大板的基本功练习分为三种,即:握、挑、扬。
(1)握法:右手姆指为一方,其它四指为一方,将底板握住,侧面朝外,持板位置在拴绳处的下端,掌心与底板凹槽约有半个鸡蛋的空隙,手掌与竹板接触之处尽量密合,要能形成一个共鸣箱。
肘和腕子向前推动,撞击前板,发出“呱”的声音。
腕力似搧扇,速度较慢且均匀,手握竹板要松弛。
(2)挑法:将姆指穿入拴绳处,用虎口轻轻夹住底板,另四指松开,协从姆指的动作,手腕转动,底板与前板的下端撞击,发出“台”的声音,类似戏剧乐器小锣的声响。
(3)扬法:将底板握住后,臂往上扬,前板随着扬起的贯力,向上起翻,与底板成平行。
然后,臂肘下落,发出“呱”的声音,反复进行。
教你打快板
快板的打法一、大板的打法:1、“呱”音:这是大板最经常发出的声音。
右手拇指为一方,其它四指为一方,将底板握住,持板位置在穿绳处的下端,掌心与底板凹槽约有半个鸡蛋的空隙,手掌与竹板接触之处尽量密合,要能形成一个共鸣箱。
前板上扬向下打击底板,发出“呱”的声音。
手握竹板要松弛,打出共鸣音。
2、“台”音:将拇指穿入拴绳处,用虎口轻轻夹住底板,另四指松开,协从拇指的动作,手腕转动,底板与前板的下端撞击,发出“台”的声音,类似戏剧乐器“小锣”的声响。
3、马蹄点儿:这种板点酷似马蹄行走的声音,发出“咕”、“呱”两个声音。
演奏时,右手掌握住大板的底板,拇指横在底板上部打孔穿线处,其余四指弯在底板前面侧边;掌心拱起,捂住底板的瓦垄处(凹面),形成“共鸣箱”。
用底板敲击前板,发出“咕”的闷音。
然后掌心动作不变,用拇指和食指原地捏住,固定底板,其余三指张开;手腕转动,用底板敲击前板,发出“呱”的声音。
也可以只打开、关闭拇指,打出“咕”“呱”的马蹄声音。
二、小板(节子)的打法:1、基本点儿:是最基础的板式。
将节子立起,先用无名指推动底板,用底板将前四块板推起,发出『嘀』的声音,待回来时撞击底板,又发出『嗒』的音,如此反复,要求速度均匀,较慢。
嘀嗒| 嘀嗒| 嘀嗒| 嘀嗒|2、单点儿:节子立起,先用底板将前四块板推起,发出『嘀』的声音,拇指挡在节子的腰部碰出『咯』的音,拇指又借力挡回撞击底板,又发出『嗒』的音,如此反复,要求速度均匀。
分为快打、慢打两种,用于不同场合。
嘀咯嗒|嘀咯嗒|嘀咯嗒|嘀咯嗒|3、双点儿:双点是一个单点加一个基本点组成,是快板书常用的板点。
要求速递均匀、稳定。
嘀咯嗒| 嘀嗒 |嘀咯嗒| 嘀嗒|4、混合点儿:无名指控制好底板和拇指限定一个距离,使前四块板来回逛动撞击,发出象老式火车的声音,要求节奏清晰稳定,每小节打出一个重音。
也分为快打、慢打两种。
嘀咯嘀咯 |嘀咯嘀咯 |嘀咯嘀咯 |嘀咯嘀咯|练习快板的五功三技一:为了熟练打击各种『板式』,必须加强"臂″、"肘″、"腕″,三方面的基本功训练,下面将『五功三技』的基本练习方法介绍如下:1、[节子]的基本功分为五种,即:"搧″、"撩″、"颠″、"摇″、"抖″。
教你打快板
快板的打法一、大板的打法:1、“呱”音:这是大板最经常发出的声音。
右手拇指为一方,其它四指为一方,将底板握住,持板位置在穿绳处的下端,掌心与底板凹槽约有半个鸡蛋的空隙,手掌与竹板接触之处尽量密合,要能形成一个共鸣箱。
前板上扬向下打击底板,发出“呱”的声音。
手握竹板要松弛,打出共鸣音。
2、“台”音:将拇指穿入拴绳处,用虎口轻轻夹住底板,另四指松开,协从拇指的动作,手腕转动,底板与前板的下端撞击,发出“台”的声音,类似戏剧乐器“小锣”的声响。
3、马蹄点儿:这种板点酷似马蹄行走的声音,发出“咕”、“呱”两个声音。
演奏时,右手掌握住大板的底板,拇指横在底板上部打孔穿线处,其余四指弯在底板前面侧边;掌心拱起,捂住底板的瓦垄处(凹面),形成“共鸣箱”。
用底板敲击前板,发出“咕”的闷音。
然后掌心动作不变,用拇指和食指原地捏住,固定底板,其余三指张开;手腕转动,用底板敲击前板,发出“呱”的声音。
也可以只打开、关闭拇指,打出“咕”“呱”的马蹄声音。
二、小板(节子)的打法:1、基本点儿:是最基础的板式。
将节子立起,先用无名指推动底板,用底板将前四块板推起,发出『嘀』的声音,待回来时撞击底板,又发出『嗒』的音,如此反复,要求速度均匀,较慢。
嘀嗒|嘀嗒|嘀嗒|嘀嗒|2、单点儿:节子立起,先用底板将前四块板推起,发出『嘀』的声音,拇指挡在节子的腰部碰出『咯』的音,拇指又借力挡回撞击底板,又发出『嗒』的音,如此反复,要求速度均匀。
分为快打、慢打两种,用于不同场合。
嘀咯嗒|嘀咯嗒|嘀咯嗒|嘀咯嗒|3、双点儿:双点是一个单点加一个基本点组成,是快板书常用的板点。
要求速递均匀、稳定。
嘀咯嗒|嘀嗒|嘀咯嗒|嘀嗒|4、混合点儿:无名指控制好底板和拇指限定一个距离,使前四块板来回逛动撞击,发出象老式火车的声音,要求节奏清晰稳定,每小节打出一个重音。
也分为快打、慢打两种。
嘀咯|嘀咯|嘀咯|嘀咯|练习快板的五功三技一:为了熟练打击各种『板式』,必须加强"臂″、"肘″、"腕″,三方面的基本功训练,下面将『五功三技』的基本练习方法介绍如下:1、[节子]的基本功分为五种,即:"搧″、"撩″、"颠″、"摇″、"抖″。
山东快书打板技巧
打板技巧下面该谈谈演唱山东快书应该掌握的最基本的技巧了。
一.板的拿法、打法、过门、作用,二.最基本的唱法,三.嘴上功夫的练习及丹田气的练习,四.手、眼、身、法、步,五.如何排练一段山东快书。
一、鸳鸯板拿法、打法、过门、作用作为一名山东快书演员应当用左手拿板,用右手表演。
拿法:板是形状、大小完全相同,近似月牙型的两块铜板。
先将一块板的直边向里,弧边向外,放在中指和无名指的上面,食指和小母指的下面,中指、无名指向里扣板使小母指弯屈,食指紧贴板面。
[如图1所示]因中指、无名指向里扣所以与板的下面产生了空隙,这就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共鸣箱。
[此板成为下板]把另一页板均衡的放在食的第三节上,直边近手纹,大拇指向下轻轻压住此板,[切记:虎口不要漏缝,大拇指太紧容易发闷或不灵活,太轻有容易掉板,所以要适度多练就能找到感觉]。
[此板为上板][如图2所示]打法:山东快书的板会拿了,下一步就是板的打法了。
手腕向下外猛摔,使其上板击打下板发出“当”并应当带有玉音、清脆、悦耳。
这一步要无数次的练习,主要是练习大拇指压板的力度和小臂、手腕的灵活性。
“当”打牢固后开始练习“嘀咯当”。
按照前面方法打出“当”后向外反手腕使其下板碰回上板“嘀”板的惯性上端有会发出“咯”音,紧接着再按打“当”的方法打出“当”。
这几步连续进行就出来了小过门即:“当嘀咯当”。
过门及作用:前面讲了1.“当嘀咯当”,在打第一个“当”时加大力度使其出现“当、当”,与“嘀咯当”合成“当当嘀咯当”。
2.在“当嘀咯当”的基础上去掉“当”就出现了“嘀咯当”。
1.2.3.就是小过门。
练好后在演唱中可随意使用。
几种小过门的任意组合就形成大过门如:“当嘀咯当当嘀咯当当嘀咯当嘀咯当嘀咯当……”大过门一般在节目开始前稳定剧场观众气氛或有效果及做大动作时而用。
二.最基本的唱法山东快书的板式、唱法虽然很多种,但基本上是从顶板、闪板,这两种最基本的板式中派生出来的。
顶板:山东快书最最基本的唱法,也就是如同唱歌的整拍起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板的打法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快板的基本打法
一、大板的打法:
1、“呱”音:这是大板最经常发出的声音。
右手拇指为一方,其它四指为一方,将底板握住,持板位置在穿绳处的下端,掌心与底板凹槽约有半个鸡蛋的空隙,手掌与竹板接触之处尽量密合,要能形成一个共鸣箱。
前板上扬向下打击底板,发出“呱”的声音。
手握竹板要松弛,打出共鸣音。
2、“台”音:将拇指穿入拴绳处,用虎口轻轻夹住底板,另四指松开,协从拇指的动作,手腕转动,底板与前板的下端撞击,发出“台”的声音,类似戏剧乐器“小锣”的声响。
3、马蹄点儿:这种板点酷似马蹄行走的声音,发出“咕”、“呱”两个声音。
演奏时,右手掌握住大板的底板,拇指横在底板上部打孔穿线处,其余四指弯在底板前面侧边;掌心拱起,捂住底板的瓦垄处(凹面),形成“共鸣箱”。
用底板敲击前板,发出“咕”的闷音。
然后掌心动作不变,用拇指和食指原地捏住,固定底板,其余三指张开;手腕转动,用底板敲击前板,发出“呱”的声音。
也可以只打开、关闭拇指,打出“咕”“呱”的马蹄声音。
二、小板(节子)的打法:
1、基本点儿:是最基础的板式。
将节子立起,先用无名指推动底板,用底板将前四块板推起,发出『嘀』的声音,待回来时撞击底板,又发出『嗒』的音,如此反复,要求速度均匀,较慢。
嘀嗒|嘀嗒|嘀嗒|嘀嗒|
2、单点儿:节子立起,先用底板将前四块板推起,发出『嘀』的声音,拇指挡在节子的腰部碰出『咯』的音,拇指又借力挡回撞击底板,又发出『嗒』的音,如此反复,要求速度均匀。
分为快打、慢打两种,用于不同场合。
嘀咯嗒|嘀咯嗒|嘀咯嗒|嘀咯嗒|
3、双点儿:双点是一个单点加一个基本点组成,是快板书常用的板点。
要求速递均匀、稳定。
嘀咯嗒|嘀嗒|嘀咯嗒|嘀嗒|
4、混合点儿:无名指控制好底板和拇指限定一个距离,使前四块板来回逛动撞击,发出象老式火车的声音,要求节奏清晰稳定,每小节打出一个重音。
也分为快打、慢打两种。
嘀咯嘀咯|嘀咯嘀咯|嘀咯嘀咯|嘀咯嘀咯|
练习快板的五功三技
一:为了熟练打击各种『板式』,必须加强"臂″、"肘″、"腕″,三方面的基本功训练,下面将『五功三技』的基本练习方法介绍如下:1、[节子]的基本功分为五种,即:"搧″、"撩″、"颠″、"摇″、"抖″。
(1)搧功:将节子立直,"食指″横穿底板前隙,"拇指″自然扬起,"中指″、"无名指″、"小指″,贴在底板的后侧,随即"腕子″摇动,用底板撞击前四块板,发出"嘀″的声音,此动作就像搧扇子时手腕摇动一样。
搧功要求动作自然,每半拍一个声音,速度平稳均匀。
(2)撩功:以"搧功″为基础,速度加快一倍,用底板将上块板"撩″起,发出"嘀″的声音,用此功增强腕力。
(3)颠功:将节子横握,拇指按在节子的顶端,肘、腕往上推动,使节子颠起,也发出"嘀″的声音,速度与撩功相同。
(4)摇功:将节子立起,侧面朝外,拇指放在第一块板的腰部,腕子左右摇晃,用底板撞击前四块板,发出"嘀″的声音。
当前四块托起的时候,再被拇指弹回,又发出"嗒″的声响,如此反复,前半拍为"嗒″,后半拍为"嘀″,速度均匀不要快。
(5)抖功:在"摇功″的基础上,腕子急速抖动,继续发出"哗....″的声音,速度要均匀,切忌忽快忽慢。
2、[大板]的基本功练习分为三种,即:"握″、"挑″、"扬″。
(1)握法:右手拇指为一方,其它四指为一方,将底板握住,侧面朝外,持板位置在穿绳处的下端,掌心与底板凹槽约有半个鸡蛋的空隙,手掌与竹板接触之处尽量密合,要能形成一个共鸣箱。
肘和腕子向前推动,撞击前板,发出“呱”的声音。
腕力似搧扇,速度较慢且均匀,手握竹板要松弛。
(2)挑法:将拇指穿入拴绳处,用虎口轻轻夹住底板,另四指松开,协从拇指的动作,手腕转动,底板与前板的下端撞击,发出“台”的声音,类似戏剧乐器“小锣”的声响。
(3)扬法:将底板握住后,臂往上扬,前板随着扬起的"贯力″,向上起翻,与底板成平行。
然后,臂肘下落,发出“呱”的声音,反复进行。
另外还有一种综合"挑法″和"扬法″的操作。
在上述"挑法″的基础,手腕转动更为用力,以底板下端与撞击前板,发出"特″的声音后,顺势将前板扬起。
再将前板往下砸,发出“呱”的声音,反复进行。
二:手、口合成练习:
单项练习熟练之后,进入合成节段。
可按"数来宝″,"三、三、七″的板式,基本点儿合成,口诀为: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心念、手打:
口诀:│一二│三0│三二│一0│
节子:│嗒嘀│嗒0│嗒嘀│嗒0│
大板:│呱 0│呱0│呱0 │呱0│
口诀:│一二│三四│五六│七0│
节子:│嗒嘀│嗒嘀│嗒嘀│嗒0│
大板:│呱 0 │呱0 │呱0 │呱0│
练习要求:
(1)位置:敲打节奏时,"节子″与"大板″侧面朝外持板姿式,"低″不能超过腹部。
在练习的时候,动作要求伸展,里外前后,左右上下,运动自如,为表演打下良好的基础,"立搧″、"平撩″,可进可退,防止一种姿式的倾向。
(2)节奏:以钟表速度作为节拍的标准,"时钟″、"手表″行走的速度有快慢之别,在练习时可采用各种速度,练习节奏的准确性。
(3)音量:要有"强″、"弱″的控制,要掌握节子方面的五指功能。
其功能为:拇指为挡,食指为挑,中指为托,无名指为贴,小指为协。
五指间互相配合,控制音量。
开场板
“开场板”使用于快板书演唱的开端,起到很好的”拢神〃效果(凝聚观察的注意力),更是快板书表演的一大特色。
在前两节的竹板操作基础上,”开场板〃更重于左右两手,节子与大板的互相搭配,难度也更大。
”开场板〃是由各种不同的板式所组成的,组合则因人而异,可以任意拆组。
由于”快板书〃演唱的派别不一样,”开场板〃的演奏也不同,这里综合几位快板书名家的打法,分类解说,参照如下:
1、基础板:是开场板的主要板式,也是各种花点儿,转换的扭带。
起着运接的作用,是最基础的点儿,由始至终全用此点儿贯穿。
起板时,节子甩动两下发出”嗒、嗒〃的两声响,规定出节奏,然后大板与节子配合。
节子:│嗒0│嗒0│嗒嘀喀│嗒嘀│嗒嘀│嗒0│
大板:│0 0│0 0│特0│呱0│呱0│呱0│、鸳鸯点儿:
大板采用”下点上敲〃的板式。
下点时,姆指穿入两块竹板之间,撑住线绳处。
以右手虎口夹住底板,向左敲打前板,发出”台、台〃像小锣
一般的声音。
然后扬起前板,连续板落,发出”呱〃的声音。
由于细声粗声结为一体,故称之为”鸳鸯点儿〃。
2节子:│嗒嘀喀│嗒嘀│嗒嘀│嗒0│
大板:│台台│0台│0台│台0│
节子:│嗒嘀喀│嗒嘀│嗒嘀│嗒0│
大板:│特0│0呱│0 0│呱0│
3、马蹄点儿:这种板式酷似马蹄行走的声音,发出”勃〃,”得〃的声响。
演奏时,右手掌握住大板的底板,拇指横在底板上部打孔穿线处,其余四指弯在底板前面侧边;掌心拱起,捂住底板的瓦垄处(凹面),形成”共鸣箱〃。
手腕转动,用底板敲击前板,发出”勃〃的声音。
然后掌心动作不变,用姆指和食指原地捏住,固定底板,其余三指张开;手腕转动,用底板敲击前板,发出”得〃的声音。
4、剃头:托动底板,撞击前四块板,发出”夹〃的声音。
右手大板扬起,上端相迭,用虎口握住两板迭接处,两板平行成一字。
转动手腕,以大板前板的前缘,往节子底板的顶端敲击,发出”啪〃的声音。
然后再以大板前板的前缘,搭在节子底板的顶端,顺势拉下,在节子的前四块板上端,轻轻括出较长的”聒~〃的声音。
节子:│夹0│夹0│夹0│夹0│
大板:│0啪│0聒~│0啪│0聒~│
5、滚板:衔接在”剃头〃板式之后专用的板点。
由于大板的动作,呈现划弧一般的滚动,所以称为”滚板〃,共有三个碰击点。
当”剃头〃板式收尾时,也就是”聒~〃的声音一完,左手腕向上翻转,以节子下端,撞击大板前板的凸面中段,发出”翻〃的声音。
接着,节子不动,右手腕向上翻转,手往上抬,令大板底板凸面下端,撞击节子下端,发出:”挑〃的声音。
随即,在节子发出两拍”夹、夹〃的声音中间,右手掌心向上,反握大板,以底板下端,向左横向撞击节子第一块板的中段处,发出”撞〃的声音。
节子:│夹0│夹0│夹0│夹0│夹0│
大板:│0啪│0聒~│翻挑│0撞│0 0│
6、莲花板:演奏此板式时,节子不再抖动。
用姆指将节子的腰部捏住,靠虎用运腕力,将节子快速抖动,发出”嘟~〃的声音;延长两拍后,用大板将节子的节奏切住,这就是莲花板的打法。
由于”嘟~〃的声音达续两拍,比起其它板式的节奏花样要特殊,因此称为”莲花板〃。
节子:│嘟....│....0│嘟....│....0│夹0│嘟....│....0│
大板:│0 0│呱0│0 0│呱呱│0呱│0 0│呱0│
节子:│嗒嘀喀│嗒嘀喀│嗒嘀喀│嗒嘀喀│
大板:│勃0│得0│勃0│得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