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咸阳城东楼》原文、译文及赏析
《咸阳城东楼》原文、译文及赏析咸阳城东楼全文(原文):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咸阳城东楼全文翻译(译文):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里乡愁。
芦苇杨柳丛生,好似家乡沙洲。
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
山雨即将来临,满楼风声飒飒。
秦汉宫苑,一片荒凉。
鸟儿落入乱草之中,秋蝉鸣叫枯黄夜间。
行人莫问当年繁华盛事,都城依旧,只见渭水不停东流。
咸阳城东楼字词句解释(意思):咸阳:今属陕西。
咸阳旧城在西安市西北,汉时称长安,秦汉两朝在此建都。
隋朝时向东南移二十城建新城,即唐京师长安。
唐代咸阳城隔渭水与新都长安相望。
蒹葭:芦苇一类的水草。
蒹,荻;葭,芦。
汀洲:水边之地为汀、水中之地为洲,这里指代诗人在江南的故乡。
“溪云”句:溪,指磻溪;阁,指慈福寺。
此句下作者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鸟下”二句:夕照下,飞鸟下落至长着绿草的秦苑中,秋蝉也在挂着黄叶的汉宫中鸣叫着。
当年:一作“前朝”。
行人:过客。
泛指古往今来征人游子,也包括作者在内。
“故国东来渭水流”:一作“渭水寒声昼夜流”,“声”一作“光”。
故国:指秦汉故都咸阳。
东来:指诗人(不是渭水)自东边而来。
咸阳城东楼全文拼音版(注音版):yīshàng gāo chéng wàn lǐchóu ,jiān jiāyáng liǔsìtīng zhōu 。
xīyún chūqǐrìchén gé,shān yǔyùlái fēng mǎn lóu 。
niǎo xiàlǜwúqín yuàn xī,chán míng huáng yèhàn gōng qiū。
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的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的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咸阳城西楼晚眺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谓水流。
译文:登上高高的城楼,引动了万里乡关愁思。
望芦苇青青柳依依,仿佛江南水乡景致。
溪上云起夕阳返照楼阁,楼头风狂预示着山雨将至。
苍茫暮色中,归鸟飞向荒芜的秦苑遗址。
寒蝉在枯黄的树叶间哀鸣,汉宫废墟上秋风低回声嘶。
行人啊,休提起,当年咸阳的旧事。
从古到今一切过往的历史,都已随着滔滔的渭水消逝。
鉴赏:这首诗是许浑登临怀古的代表作,通过对在咸阳西楼晚眺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唐王朝日薄西山的衰朽的无限可惜之情。
首句 "一上高城万里愁",落笔便点明诗人登上咸阳城楼的满怀愁肠忧情。
"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迢遥广大。
巧用数字,获得独特的艺术效果。
这样的发端,意远而势雄,尤显情韵之不俗。
以下五句全写勾起愁肠的晚眺之景——激发诗人"万里愁"的触媒。
"蒹葭杨柳似汀洲",是写诗人晚眺的第一景。
诗人凭栏眺望,一片蒹葭杨柳杂乱丛生,像是凄凉的沙洲。
"汀洲"多为江南水滨之景,联络诗人出生的润州泽国水乡,可触摸到诗人的思乡之恸。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二句,从空间领域描绘写晚眺之所见——磻溪罩云,暮色苍茫,一轮红日渐薄远山,夕阳与慈福寺阁姿影相叠,仿佛靠近寺阁而落,就在这夕照图初展丽景之际,蓦然凉风突起,咸阳西楼登时沐浴在凄风之中。
凄风苦雨,一场山雨眼看就要到了。
这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衰败局势的形象化勾画,它淋漓尽致而又形象入神地传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二句,则是从空间领域的下端状摹景物。
《咸阳城东楼》全文及翻译
《咸阳城东楼》全文及翻译《咸阳城东楼》全文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咸阳城东楼》翻译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就像江南汀洲。
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未到狂风已吹满咸阳楼。
黄昏杂草丛生的园中鸟照飞,深秋枯叶满枝的树上蝉啾啾。
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的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注释⑴咸阳:秦都城,唐代咸阳城与新都长安隔河相望。
今属陕西。
⑵蒹葭:芦苇一类的水草。
汀洲:水边平坦的沙洲。
⑶“溪云”句:此句下作者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⑷“鸟下”二句:夕照下,飞鸟下落至长着绿草的秦苑中,秋蝉也在挂着黄叶的汉宫中鸣叫着。
⑸当年:一作“前朝”。
⑹“故国东来渭水流”:一作“渭水寒声昼夜流”,“声”一作“光”。
赏析诗人首联扣题,抒情写景:“高楼”,指咸阳城西楼,咸阳旧城在西安市西北,汉时称长安,秦汉两朝在此建都。
隋朝时向东南移二十城建新城,即唐京师长安。
咸阳旧城隔渭水与长安相望;“蒹葭”,即芦荻(蒹,荻;葭,芦),暗用《诗经·国风·秦风·蒹葭》的诗意,表思念心绪;“汀洲”,水边之地为汀、水中之地为洲,这里指代诗人在江南的故乡。
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
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乡之情涌上心头。
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南。
万里之愁,正以乡思为始:“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迢遥广大,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笔触低沉,景致凄迷,触景生情,苍凉伤感的情怀落笔即出,意远而势雄。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中“溪”指磻溪,“阁”指慈福寺,诗人有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 诗人傍晚登上城楼,只见磻溪罩云,暮色苍茫,一轮红日渐薄远山,夕阳与慈福寺阁姿影相叠,仿佛靠近寺阁而落。
【咸阳城西楼晚眺】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咸阳城西楼晚眺】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释
①咸阳:今属陕西。
此题一作《咸阳城西楼晚眺》。
②汀洲:水中小洲。
③溪、阁:作者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
④“鸟下”二句:夕照下,飞鸟下落至长着绿草的秦苑中,秋蝉也在挂着黄叶的汉宫中鸣叫着。
⑤当年:一作“前朝”。
译文
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
夕阳西下时分登上城楼,当时浓云从蟠溪上空涌来,一阵凉风吹来,雨势迫在眉睫。
两朝故都,已成草树疯长的田野;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虫鸣,不识兴亡。
赏析
诗人在宣宗大中三年(849)任监察御史的时候,大唐。
咸阳城东楼》原文、译文及赏析
咸阳城东楼》原文、译文及赏析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XXX似汀洲。
XXX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XXX。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咸阳城东楼全文翻译(译文):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里乡愁。
芦苇杨柳丛生,好似家乡沙洲。
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
XXX即将来临,满楼风声飒飒。
秦汉宫苑,一片荒凉。
鸟儿落入乱草之中,XXX叫枯黄夜间。
行人莫问当年繁华盛事,都城依旧,只见渭水不停东流。
咸阳城东楼字词句解释(意思):咸阳:今属陕西。
咸阳旧城在西安市西北,汉时称长安,秦汉两朝在此建都。
隋朝时向东南移二十城建新城,即唐京师长安。
唐代咸阳城隔渭水与新都长安相望。
蒹葭:芦苇一类的水草。
蒹,荻;葭,XXX:水边之地为汀、水中之地为洲,这里指代诗人在江南的故乡。
溪云”句:溪,指磻溪;阁,指慈福寺。
此句下作者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鸟下”二句:夕照下,飞鸟下跌至长着绿草的秦苑中,XXX也在挂着黄叶的汉宫中鸣叫着。
当年:一作“前朝”。
行人:过客。
泛指古往今来征人游子,也包括作者在内。
祖国东来渭水流”:一作“渭水寒声昼夜流”,“声”一作“光”。
祖国:指XXX:指墨客(不是渭水)自东边而来。
咸阳城东楼全文拼音版(注音版):yīshàng gāo chéng wàn lǐchóu,jiān jiāyáng liǔsìtīng zhōu。
XXX chūqǐrìchén gé,shān XXX fēng XXX。
niǎo xiàlǜwúqín yuàn xī,chán míng huáng yèhàn gōng qiū。
XXX XXX dāng nián shì,gùguódōng lái wèi shuǐliú。
许浑《咸阳城东楼》赏析:抒发了诗人对国家衰败和个人境遇的无限感慨
许浑《咸阳城东楼》赏析:抒发了诗人对国家衰败和个人境遇的无限感慨许浑的《咸阳城东楼》是一首深具情感和意境的咏史怀古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历史遗迹的感怀,抒发了诗人对国家衰败和个人境遇的无限感慨。
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赏析:一、作品原文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前芦苇杨柳丛生,好似江南汀洲。
溪边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山雨将要到来,满楼风声飒飒。
秦汉宫苑,一片荒凉。
鸟儿落入乱草之中,秋蝉鸣叫枯黄叶间。
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之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2、注释咸阳:秦都城,唐代咸阳城与新都长安隔河相望。
今属陕西。
蒹葭:芦苇一类的水草。
汀洲:水边平坦的沙洲。
“溪云”句:此句下作者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鸟下”二句:夕照下,飞鸟下落至长着绿草的秦苑中,秋蝉也在挂着黄叶的汉宫中鸣叫着。
当年:一作“前朝”。
“故国东来渭水流”:一作“渭水寒声昼夜流”,“声”一作“光”。
三、创作背景此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许浑任监察御史时。
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政治非常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即兴写下了这首诗。
四、作品赏析1、整体赏析此诗写诗人登咸阳城阁楼眺望远方风景之所思所慨。
诗题一作“咸阳城西楼晚眺”,而历代流传以“咸阳城东楼”为题更为广泛。
周汝昌主张“西楼”,理由是“一是醒豁,二是合理”,而且“晚眺”也是全诗一大关目。
首联扣题,抒情写景。
诗云“一上高城万里愁”。
“一上高城”者,登上咸阳城的西门城楼也。
许浑青年时代由家赴京应试,多次名落孙山,利用间隙一游咸阳,是很自然的事。
“万里愁”,谓其离家之后,功名无望,不免忧愁也。
离家既远,又数上不第,秋晚登临,自不免有岁月蹉跎,老大徒伤的慨叹。
一上高楼万古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一上高楼万古愁,蒹葭杨柳似汀洲出自唐代许浑的《咸阳城东楼》解释: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前芦苇杨柳丛生,好似江南汀洲。
原文许浑《咸阳城东楼》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译文及注释译文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前芦苇杨柳丛生,好似江南汀洲。
溪边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山雨将要到来,满楼风声飒飒。
秦汉宫苑,一片荒凉。
鸟儿落入乱草之中,秋蝉鸣叫枯黄叶间。
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之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注释咸阳:秦都城,唐代咸阳城与新都长安隔河相望。
今属陕西。
蒹葭:芦苇一类的水草。
汀洲:水边平坦的沙洲。
“溪云”句:此句下作者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鸟下”二句:夕照下,飞鸟下落至长着绿草的秦苑中,秋蝉也在挂着黄叶的汉宫中鸣叫着。
当年:一作“前朝”。
“故国东来渭水流”:一作“渭水寒声昼夜流”,“声”一作“光”。
赏析诗人首联扣题,抒情写景:“高楼”,指咸阳城西楼,咸阳旧城在西安市西北,汉时称长安,秦汉两朝在此建都。
隋朝时向东南移二十城建新城,即唐京师长安。
咸阳旧城隔渭水与长安相望;“蒹葭”,即芦荻(蒹,荻;葭,芦),暗用《诗经·国风·秦风·蒹葭》的诗意,表思念心绪;“汀洲”,水边之地为汀、水中之地为洲,这里指代诗人在江南的故乡。
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
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乡之情涌上心头。
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南。
万里之愁,正以乡思为始:“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迢遥广大,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笔触低沉,景致凄迷,触景生情,苍凉伤感的情怀落笔即出,意远而势雄。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中“溪”指磻溪,“阁”指慈福寺,诗人有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意思_全诗赏析
山雨欲来风满楼出自晚唐诗人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赏析诗人在宣宗大中三年(849)任监察御史的时候,大唐王朝已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了。
一个的傍晚,他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见太阳西沉,乌云滚来,凉风阵阵……诗人的忧愁之情和吊古伤今之感袭上心头,交织在一起,于是即兴写下了这首(一题作“咸阳城东楼”)意蕴别致、格调俊丽的七律——“一登上这高高的咸阳西楼,心中便涌起无边的忧愁;眼前蒹葭苍苍、杨柳堆烟,就像云水迷濛、沙洲萋萋的故乡。
磻溪之上暮云渐起,慈福寺边夕阳西落;骤起的凉风满布西楼,一场山雨眼看就要来了。
鸟雀仓惶,逃入禁苑的绿丛;寒蝉悲鸣,躲在深宫的枯桐。
羁旅于此的人,还是不要追问旧朝的往事吧!秦汉故址上,只剩下渭水还像昔日一样,不息东流……”诗人首联扣题,抒情写景:“高城”,指咸阳城西楼,咸阳旧城在西安市西北,汉时称长安,秦汉两朝在此建都。
隋朝时向东南移二十城建新城,即唐京师长安。
咸阳旧城隔渭水与长安相望;“蒹葭”,即芦荻(蒹,荻;葭,芦),暗用《诗经蒹葭》的诗意,表心绪;“汀洲”,水边之地为汀、水中之地为洲,这里指代诗人在江南的故乡。
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
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乡之情涌上心头。
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南。
万里之愁,正以乡思为始:“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迢遥广大,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笔触低沉,景致凄迷,触景生情,苍凉伤感的情怀落笔即出,意远而势雄。
颔联写晚眺远景,寓意深远:“溪”指磻溪,“阁”指慈福寺,诗人有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 诗人傍晚登上城楼,只见磻溪罩云,暮色苍茫,一轮红日渐薄远山,夕阳与慈福寺阁姿影相叠,仿佛靠近寺阁而落。
许浑《咸阳城东楼》原文、译文及赏析
许浑《咸阳城东楼》原文、译文及赏析《咸阳城东楼》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作品。
此诗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
全诗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在呈现自然之景的同时又体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景别致而凄美,情愁苦而悲怆,意蕴藉而苍凉,境雄阔而高远,神完气足,为唐人登临诗篇之佳作。
咸阳城东楼作品原文咸阳城东楼⑴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⑵。
溪云初起日沉阁⑶,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⑷。
行人莫问当年事⑸,故国东来渭水流⑹。
[1]咸阳城东楼注释译文编辑咸阳城东楼词句注释⑴咸阳:今属陕西。
咸阳旧城在西安市西北,汉时称长安,秦汉两朝在此建都。
隋朝时向东南移二十城建新城,即唐京师长安。
唐代咸阳城隔渭水与新都长安相望。
⑵蒹葭:芦苇一类的水草。
蒹,荻;葭,芦。
汀洲:水边之地为汀、水中之地为洲,这里指代诗人在江南的故乡。
⑶溪云”句:溪,指?溪;阁,指慈福寺。
此句下作者自注:南近?溪, 西对慈福寺阁。
”⑷鸟下”二句:夕照下,飞鸟下落至长着绿草的秦苑中,秋蝉也在挂着黄叶的汉宫中鸣叫着。
⑸当年:一作前朝”。
行人:过客。
泛指古往今来征人游子,也包括作者在内⑹“故国东来渭水流”:一作“渭水寒声昼夜流”,“声”一作“光”。
故国:指秦汉故都咸阳。
东来:指诗人(不是渭水)自东边而来。
[1][2]咸阳城东楼白话译文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里乡愁。
芦苇杨柳丛生,好似家乡沙洲。
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
山雨即将来临,满楼风声飒飒。
秦汉宫苑,一片荒凉。
鸟儿落入乱草之中,秋蝉鸣叫枯黄夜间。
行人莫问当年繁华盛事,都城依旧,只见渭水不停东流。
[2]咸阳城东楼创作背景此诗大约是许浑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 年)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
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政治非常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咸阳城西楼》原文及注释
咸阳1城西楼
【唐】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2杨柳似汀洲3。
溪云4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5绿芜(wú)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6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释】
1.咸阳:秦都城,唐代咸阳城与新都长安隔河相望。
今属陕西。
2.蒹葭(jiān j iā):芦苇一类的水草。
汀洲:水边平坦的沙洲。
3.汀(tīng)州:水中的小洲
4.“溪云”句:此句下作者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
5.“鸟下”二句:夕照下,飞鸟下落至长着绿草的秦苑中,秋蝉也在挂着黄叶的汉宫中鸣叫着。
6.当年:一作“前朝”。
【译文】
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就像江南汀洲。
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未到狂风已吹满咸阳楼。
黄昏杂草丛生的园中鸟照飞,深秋枯叶满枝的树上蝉啾啾。
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的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是许浑于公元849年(唐宣宗大中三年)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
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政治非常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即兴写下了这首七律。
《咸阳城东楼》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
全诗在写景中叙事抒情,情景交融,寓意深远,神完气足,为唐人登临诗篇之佳作。
许浑的诗词《咸阳城西楼晚眺》注释和译文
许浑的诗词《咸阳城西楼晚眺》注释和译文《咸阳城西楼晚眺》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释①咸阳:今属陕西。
此题一作《咸阳城西楼晚眺》。
②汀洲:水中小洲。
③溪、阁:作者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④“鸟下”二句:夕照下,飞鸟下落至长着绿草的秦苑中,秋蝉也在挂着黄叶的汉宫中鸣叫着。
⑤当年:一作“前朝”。
译文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
夕阳西下时分登上城楼,当时浓云从蟠溪上空涌来,一阵凉风吹来,雨势迫在眉睫。
两朝故都,已成草树疯长的田野;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虫鸣,不识兴亡。
扩展阅读:许浑的诗作特色许浑以登临怀古见长。
名篇如《咸阳城东楼》《金陵怀古》《故洛城》《途中寒食》《凌歌台》,追抚山河陈迹,俯仰古今兴废,颇有苍凉悲慨之致。
但往往限于伤今吊古,别无深意,读多难免有落套之感。
其宦游、寄酬、伤逝诸作,亦时有佳句,如“马上折残江北柳,舟中开尽岭南花”(《暮宿东溪》),“两岩花落夜风急,一径草荒春雨多”(《郑秀才东归凭达家书》),都能在写景中托寓情思,婉丽可讽。
而意境浅狭,气格卑弱,是其通病。
另外,学术界说许浑是《清明》一诗的作者,多有争论,有待考证。
其诗现存500首左右,无一首古体。
近体以五、七言律诗居多,圆稳工整,属对精切,致有“声律之熟,无如浑者”(田雯《古欢堂集·杂著》)的赞语。
但也有人批评他“专对偶”、“工有余而味不足”(方回《瀛奎律髓》)。
一般说来,他的警句常出现在第二联,如“溪云初起日沉阁(一作“谷”),山雨欲来风满楼”(《咸阳城东楼》)、“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故洛城》),而到后半篇往往流于平沓,各首间句意也时见复出。
他喜欢将律句三字尾的声调改为“仄平仄”对“平仄平”,以显示拗峭变化,为后人所仿效,称作“丁卯句法”。
《许浑咸阳城东楼》注释、翻译、赏析
《许浑咸阳城东楼》注释、翻译、赏析许浑名句: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导读】许浑,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
字用晦,一作仲晦。
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大和六年(832)进士。
任当涂、太平县令。
大中三年(849)为监察御史。
后任过润州司马,虞部员外郎,睦、郢二州刺史,世称许郢州。
晚年退居丁卯村舍,辑缀诗作,因名《丁卯集》。
许浑的诗以登临怀古见长,现存诗约五百首。
本篇又题作《咸阳城西楼晚眺》。
【原诗】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①。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②,蝉鸣黄叶汉宫秋③。
行人莫问当年事④,故国东来渭水流⑤。
【注释】①蒹葭(jiānjiā):芦苇。
汀(tīnɡ)洲:江中或江边的小岛或沙洲。
②芜:乱草。
秦苑:秦时的宫苑。
③汉宫:汉时的宫殿。
④当年事:指秦汉以来的兴亡变化之事。
⑤“行人”句:“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一作“行人莫问前朝事,渭水寒光昼夜流”。
【译诗】登上高楼眺望万里风景使人忧愁,芦苇杨柳好像盖满了江边的沙洲。
小溪边云雾升起太阳斜照着佛阁,山雨快要到来时山风已灌满台楼。
夕阳下小鸟在秦苑绿草地上跳跃,暮色中知了在汉宫的黄叶里鸣秋。
行人千万不要问起当年兴亡之事,只见故国的渭水不停地向东奔流。
【赏析】许浑的这首《咸阳城东楼》,写的是在咸阳城头登临远眺所引起的感慨。
诗的首联“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写登上咸阳城楼,城外的一切引起作者登高怀远的哀愁。
“一”上高城,就有“万”里之愁怀,这里巧用了两个不同意义的数字而取得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有效地渲染了“愁”的浓重。
“万里愁”也可以说就是作者怀念江南老家的乡愁。
颔联描写咸阳城楼所见之景,乌云从溪上升起,太阳从西城外的慈福寺阁后沉落。
周围的群山,雨意越来越浓。
大雨即将到来,城楼上,已是满楼的狂风。
“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全诗的警句。
全句只有寥寥七个字,却十分形象地写出了山城暴雨即将来临时的情景,使读者如身临其境。
《咸阳城东楼咸阳城西楼晚眺》原文、翻译及赏析
《咸阳城东楼/咸阳城西楼晚眺》原文、翻译及赏析《咸阳城东楼/ 咸阳城西楼晚眺》全诗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在呈现自然之景的同时又体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景别致而凄美,情愁苦而悲怆,意蕴藉而苍凉,境雄阔而高远,神完气足,为唐人登临诗篇之佳作。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咸阳城东楼/ 咸阳城西楼晚眺》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唐代: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沉通:沈)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译文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就像江南汀洲。
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未到狂风已吹满咸阳楼。
黄昏杂草丛生的园中鸟照飞,深秋枯叶满枝的树上蝉啾啾。
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之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注释咸阳:秦都城,唐代咸阳城与新都长安隔河相望。
今属陕西。
蒹葭:芦苇一类的水草。
汀洲:水边平坦的沙洲。
“溪云”句:此句下作者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鸟下”二句:夕照下,飞鸟下落至长着绿草的秦苑中,秋蝉也在挂着黄叶的汉宫中鸣叫着。
当年:一作“前朝”。
“故国东来渭水流”:一作“渭水寒声昼夜流”,“声”一作“光”。
《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赏析诗人首联扣题,抒情写景:“高楼”,指咸阳城西楼,咸阳旧城在西安市西北,汉时称长安,秦汉两朝在此建都。
隋朝时向东南移二十城建新城,即唐京师长安。
咸阳旧城隔渭水与长安相望;“蒹葭”,即芦荻(蒹,荻;葭,芦),暗用《诗经·国风·秦风·蒹葭》的诗意,表思念心绪;“汀洲”,水边之地为汀、水中之地为洲,这里指代诗人在江南的故乡。
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
一上高城万古愁蒹葭杨柳似汀洲翻译
一上高城万古愁蒹葭杨柳似汀洲翻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翻译为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前芦苇杨柳丛生,好似江南汀洲。
出自唐代许浑的《咸阳城东楼》。
全诗为: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释义: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前芦苇杨柳丛生,好似江南汀洲。
溪边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山雨将要到来,满楼风声飒飒。
秦汉宫苑,一片荒凉。
鸟儿落入乱草之中,秋蝉鸣叫枯黄叶间。
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之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注释:1、咸阳:秦都城,唐代咸阳城与新都长安隔河相望。
今属陕西。
2、蒹葭:芦苇一类的水草。
3、汀洲:水边平坦的沙洲。
4、绿芜:绿草。
5、当年:一作“前朝”。
6、故国:指秦汉故都咸阳。
赏析:此诗写诗人登咸阳城阁楼眺望远方风景之所思所慨。
首联扣题,抒情写景。
诗云“一上高城万里愁”。
“一上高城”者,登上咸阳城的西门城楼也。
许浑青年时代由家赴京应试,多次名落孙山,利用间隙一游咸阳,是很自然的事。
“万里愁”,谓其离家之后,功名无望,不免忧愁也。
离家既远,又数上不第,秋晚登临,自不免有岁月蹉跎,老大徒伤的慨叹。
“万里愁”三字的具体含义应该说是很丰富的。
下面接写远眺所见之景。
时当初秋,蒹葭杨柳尚未凋枯,以致当诗人看到黄土高原上这一片绿色,竟恍惚有置身江南汀洲之感。
一个“似”字,点明了这原是作者的主观感受。
这本是触景生情,融情入景之笔,巧妙地透露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这句并非实写,乃是虚实相间,以实引虚,实景与遐想之合耳。
颔联写晚眺远景,寓意深远。
“溪云”句,明白标出了作者所在的位置为咸阳城的西门城楼上。
这时,他朝西眺望,正面对着慈福寺阁,南望则不远处就是著名的磻溪,是两千年前太公望直钩垂钓处。
“溪云初起”写的是袅袅暮烟。
“日沉阁”是说夕晖已落于寺阁背后。
这只有西边才能看到的景色。
《咸阳城西楼晚眺·许浑》原文与赏析
《咸阳城西楼晚眺·许浑》原文与赏析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此诗的题目一作《咸阳城东楼》,但第三句写到日落,当是“西楼晚眺”之景。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之作。
咸阳是秦汉两朝的都城,至唐代许浑登临咸阳城楼时,古都的繁盛早已成为历史的过去。
本篇通过对昔日曾是秦宫汉苑地方的荒凉景象的描绘,曲折地抒写了对唐王朝江河日下的殷忧。
“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句,情景交融,富于象征意味,更是古来传诵不衰的名句。
首联开门见山,正面着题,交待了登楼之事与登临送目的所见所感。
“万里愁”兼指登楼所见的辽远与引起的愁思之无边无际。
“一”与“万”在句中自对,一上高楼即生万里之愁,当与登临所见有关。
首先闯入诗人开阔的视野、令他怆然动怀的是什么呢?次句似答非答。
“蒹葭”即芦苇,时已入秋,正缀着白的花:“杨柳”于此时即将掉叶,但仍垂着绿的枝。
“汀洲”,原指水中小洲,这里泛指河网地带。
诗人登楼,本意是为了辨认一下故都的容颜,谁知见到的竟是水乡一样的景象:白苇、绿柳,莽莽苍苍。
这怎能不引起他的无边惆怅呢?唐代的另一位诗人刘沧在七律《咸阳怀古》诗的开头说:“经过此地无穷事,一望凄凉感废兴。
” “感废兴”,这正是许浑在首联中所要抒写而未予明言的感情。
诗人一望而生愁,怀愁而再望,耳目所接,无不使他愁牵恨惹,更其不堪。
颔联从天气变化方面写景。
“溪云”句下自注:“(咸阳城)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可知诗人此时已收回远目,看到了云从溪头升起,日向阁后沉下。
这一“起”、一“沉”,暮色定然愈加浓重了。
从愈吹愈紧的山风中,诗人又觉出山雨即将来临。
暮色渐浓而山雨将至,这样的环境气氛,无疑更增添了诗人伤感的成分。
颈联接写望中的“秦苑”、“汉宫”景色。
“秦苑夕”与“汉宫秋”在诗中互文见义,两句的意思是:秋天傍晚,在当年秦汉宫苑的地方,如今却只见鸟儿飞下绿色的杂草丛中,听到的只是黄叶树间传出的声声蝉鸣。
咸阳城东楼原文及翻译
咸阳城东楼原文及翻译《咸阳城东楼》许浑·〔唐代〕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翻译: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前芦苇杨柳丛生,好似江南汀洲。
溪边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山雨将要到来,满楼风声飒飒。
秦汉宫苑,一片荒凉。
鸟儿落入乱草之中,秋蝉鸣叫枯黄叶间。
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之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赏析:诗人首联扣题,抒情写景:“高楼”,指咸阳城西楼,咸阳旧城在西安市西北,汉时称长安,秦汉两朝在此建都。
隋朝时向东南移二十城建新城,即唐京师长安。
咸阳旧城隔渭水与长安相望;“蒹葭”,即芦荻(蒹,荻;葭,芦),暗用《诗经·国风·秦风·蒹葭》的诗意,表思念心绪;“汀洲”,水边之地为汀、水中之地为洲,这里指代诗人在江南的故乡。
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
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乡之情涌上心头。
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南。
万里之愁,正以乡思为始:“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迢遥广大,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笔触低沉,景致凄迷,触景生情,苍凉伤感的情怀落笔即出,意远而势雄。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中“溪”指磻溪,“阁”指慈福寺,诗人有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诗人傍晚登上城楼,只见磻溪罩云,暮色苍茫,一轮红日渐薄远山,夕阳与慈福寺阁姿影相叠,仿佛靠近寺阁而落。
就在这夕照图初展丽景之际,蓦然凉风突起,咸阳西楼顿时沐浴在凄风之中,一场山雨眼看就要到了。
这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它淋漓尽致而又形象入神地传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
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头”,含蕴深刻。
《咸阳城东楼》原文及赏析
《咸阳城东楼》原文及赏析第1篇:《咸阳城东楼》原文及赏析作者: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译文】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中的汀洲。
夕阳西下时分登上城楼,当时浓云从蟠溪上空涌来,一阵凉风吹来,雨势迫在眉睫。
两朝故都,已成草树疯长的田野;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虫鸣,不识兴亡。
【赏析】人在宣宗大中三年(849)任监察御史的时候,大唐王朝已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了。
一个秋天的傍晚,他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见太阳西沉,乌云滚来,凉风阵阵……诗人的忧愁思乡之情和吊古伤今之感袭上心头,交织在一起,于是即兴写下了这首(一题作“咸阳城东楼”)意蕴别致、格调俊丽的七律——“一登上这高高的咸阳西楼,心中便涌起无边的忧愁;眼前蒹葭苍苍、杨柳堆烟,就像云水迷濛、沙洲萋萋的故乡。
磻溪之上暮云渐起,慈福寺边夕阳西落;骤起的凉风满布西楼,一场山雨眼看就要来了。
鸟雀仓惶,逃入禁苑的绿丛;寒蝉悲鸣,躲在深宫的枯桐。
羁旅于此的人,还是不要追问旧朝的往事吧!秦汉故址上,只剩下渭水还像昔日一样,不息东流……”诗人首联扣题,抒情写景:“高城”,指咸阳城西楼,咸阳旧城在西安市西北,汉时称长安,秦汉两朝在此建都。
隋朝时向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咸阳城东楼》原文赏析咸阳城东楼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作品赏析:这首诗的标题有两种不同的版本,一作“咸阳城西楼晚眺”。
这首诗写的是在咸阳城头登临远眺所引起的感慨。
古诗中往往有这种情况:有的整首诗都不错,且不乏名句;也有的整首诗很难说多么好,但某些句子却写得很精*。
许浑的这首诗就属于后面这种情况。
诗中“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句,就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的比喻义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的比喻义意思是: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就像江南汀洲。
出自:唐代·许浑《咸阳城东楼/ 咸阳城西楼晚眺》原文: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沉通:沈)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释义: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里乡愁。
芦苇杨柳丛生,好似家乡沙洲。
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
山雨即将来临,满楼风声飒飒。
秦汉宫苑,一片荒凉。
鸟儿落入乱草之中,秋蝉鸣叫枯黄夜间。
行人莫问当年繁华盛事,都城依旧,只见渭水不停东流。
扩展资料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
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乡之情涌上心头。
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南。
万里之愁,正以乡思为始:“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迢遥广大,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笔触低沉,景致凄迷,触景生情,苍凉伤感的情怀落笔即出,意远而势雄。
尾联作结,融情于景:“行人”,过客。
泛指古往今来征人游子,也包括作者在内;“故国”,指秦汉故都咸阳;“东来”,指诗人(不是渭水)自东边而来。
诗人最后感慨道:羁旅过客还是不要索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吧!我这次来故国咸阳,连遗址都寻不着,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而已。
“莫问”二字,并非劝诫之辞,实乃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一个“流”字,则暗示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
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
全诗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在呈现自然之景的同时又体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景别致而凄美,情愁苦而悲怆,意蕴藉而苍凉,境雄阔而高远,神完气足,堪称晚唐登临之作的翘楚。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出自唐代许浑的《咸阳城东楼/咸阳城西楼晚眺/西门》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沉通:沈)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1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赏析人首联扣题,抒情写景:“高楼”,指咸阳城西楼,咸阳旧城在西安市西北,汉时称长安,秦汉两朝在此建都。
隋朝时向东南移二十城建新城,即唐京师长安。
咸阳旧城隔渭水与长安相望;“蒹葭”,即芦荻(蒹,荻;葭,芦),暗用《诗经·国风·秦风·蒹葭》的诗意,表思念心绪;“汀洲”,水边之地为汀、水中之地为洲,这里指代诗人在江南
的故乡。
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
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乡之情涌上心头。
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南。
万里之愁,正以乡思为始:“一上”表明触发
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迢遥广大,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笔触低沉,景致凄迷,触景生情,苍凉伤感的情怀落笔即出,意远而势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出自唐代许浑的《咸阳城东楼/咸阳城西楼晚眺/西门》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沉通:沈)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1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赏析人首联扣题,抒情写景:“高楼”,指咸阳城西楼,咸阳旧城在西安市西北,汉时称长安,秦汉两朝在此建都。
隋朝时向东南移二十城建新城,即唐京师长安。
咸阳旧城隔渭水与长安相望;“蒹葭”,即芦荻(蒹,荻;葭,芦),暗用《诗经·国风·秦风·蒹葭》的诗意,表思念心绪;“汀洲”,水边之地为汀、水中之地为洲,这里指代诗人在江南
的故乡。
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
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乡之情涌上心头。
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南。
万里之愁,正以乡思为始:“一上”表明触发
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迢遥广大,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笔触低沉,景致凄迷,触景生情,苍凉伤感的情怀落笔即出,意远而势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