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课程标准
《中外建筑史》课程标准
《中外建筑史》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注:1.课程类型(单一选项):A类(纯理论课)/B类(理论+实践)/C类(纯实践课)2.课程性质(单一选项):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3.课程类别(单一选项):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4.合作者:须是行业企业人员,如果没有,则填无二、课程定位《中外建筑史》是建筑装饰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在培养学生历史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建筑史学知识的深化;培养学生对建筑装饰风格、建筑装饰制式及建筑装饰原理的掌握能力;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热爱本职工作的工作精神;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三、设计思路本课程以案例导入教学,通过讲解教学、视频教学等教学手段,分析课程中的理论,最后总结。
加强学生对建筑史、装饰史的理解。
为之后学习建筑装饰设计类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四、课程培养目标本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要培养学生对中外建筑史认知能力以及建筑装饰发展规律的分析能力。
因为研究的对象是具体的建筑物,它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因此学生要重视综合分析问题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并为专业课程的后续学习奠定必须的综合素质能力,同时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学会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并为将来成为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员、设计员等职业岗位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1.专业能力通过对中外建筑历史的学习,能够分析中外建筑发展的规律;通过历史建筑分析各种建筑装饰风格的特点及历史背景;能够将各类建筑装饰风格应用在实际装饰工程项目中;达到能够主动分析各类建筑装饰风格的标准。
2.方法能力能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能够自主分析各种装饰材料的表现方法;能够通过对建筑装饰的分析研究其发展历史总结出今后发展的方向。
3.社会能力能根据不同环境掌握不同的材料的使用技巧;能够结合实际建筑进行风格分析;能够从多种途径查阅设计资料(如网上、书店),并能够很好的运用;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心,精进的意识;五、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了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筑的发生与发展;建筑的构件因素;建筑创作、建筑鉴赏和建筑批评的一般规律。
完整版中外建筑史课程标准
《中外建筑史》课程标准、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1、必修课;2、专业课、理论课(二)课程定位中外建筑史是建筑工程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在培养学生历史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建筑史学知识的深化;培养学生热爱专业, 热爱本职工作的工作精神;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生态度和工作作风。
三)课程设计思路由案例导入教学,分析案例中的理论,最后总结。
加强学生知识记忆。
二、课程基本目标一)知识目标:根据授课对象均为新生的特点。
建筑史课程的深度和内容都应更加的清晰和简洁,提出课程中的现状和历史问题,让新生对建筑史的概念由模糊到清晰。
二)职业技能目标: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从历史的古到今,导入建筑学的基础。
三)职业素质养成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对建筑史的新鲜和兴趣,在课堂上遵循诱导的方式,让同学大胆畅言对建筑史的认识。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一)课程主要内容说明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筑的发生与发展;建筑的构建因素;建筑创作、建筑鉴赏和建筑批评的一般规律。
二)课程组织安排说明对课程“教、学、做”于一体,其中教学方式与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建筑历史的基本情况,用以指导建筑学。
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也可适当组织参观周边优秀建筑,鉴赏建筑作品开展课堂专题讨论等,并能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实践环节的设计:集体鉴赏与参观优秀的建筑。
四、课程教学内容专业课程(含课内实践)五、实施建议 (一)教学组织建议本课程开设于学生入学之初,目的是使学生尽早接受建筑的基 础,掌握设计的要点以及建筑的历史,为后续各门专业课程的开展打F 基础。
因此在内容的组织上,按照由基础到专业,由简单到复杂的 顺序,理论导引加上大量实践设置课程内容。
讲练结合,循序渐进, 逐步培养学生对建筑史的认识与对建筑学的喜爱。
中外建筑史课程标准
精心整理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中外建筑史》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代码:中外建筑史、0710025总学时数:54(理论课学时数:50复习与考试学时数:4)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设计11.1121.21.32.123433.1课程主要内容说明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筑的发生与发展;建筑的构建因素;建筑创作、建筑鉴赏和建筑批评的一般规律。
3.2课程组织安排说明对课程“教、学、做”于一体,其中教学方式与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建筑历史的基本情况,用以指导建筑学。
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也可适当组织参观周边优秀建筑,鉴赏建筑作品开展课堂专题讨论等,并能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实践环节的设计:集体鉴赏与参观优秀的建筑。
3.3课程教学内容专业课程(含课内实践)4实施建议4.1教学组织建议本课程开设于学生入学之初,目的是使学生尽早接受建筑的基础,掌握设计的要点以及建筑的历史,为后续4.21(1(2(32第四,到博物馆进行实地参观、讲解。
第四,课程作业及评分标准:评分标准以60分为及格。
3、课程成绩形成方式期末成绩以闭卷考试的形式,得到期末成绩。
按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40%,期末成绩占总评成绩60%的方法,最后得出总评成绩。
4.3教材选用教材选择《中外建筑史》刘淑婷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3月第一版高职高专通用教材。
4.4课程主讲教师和教学团队要求说明4.6(1(24.712风。
3部、系主任:。
(完整版)《中外建筑史》课程标准
《中外建筑史》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1、必修课;2、专业课、理论课(二)课程定位中外建筑史是建筑工程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在培养学生历史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建筑史学知识的深化;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热爱本职工作的工作精神;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生态度和工作作风。
(三)课程设计思路由案例导入教学,分析案例中的理论,最后总结。
加强学生知识记忆。
二、课程基本目标(一)知识目标:根据授课对象均为新生的特点。
建筑史课程的深度和内容都应更加的清晰和简洁,提出课程中的现状和历史问题,让新生对建筑史的概念由模糊到清晰。
(二)职业技能目标: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从历史的古到今,导入建筑学的基础。
(三)职业素质养成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对建筑史的新鲜和兴趣,在课堂上遵循诱导的方式,让同学大胆畅言对建筑史的认识。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一)课程主要内容说明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筑的发生与发展;建筑的构建因素;建筑创作、建筑鉴赏和建筑批评的一般规律。
(二)课程组织安排说明对课程“教、学、做”于一体,其中教学方式与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建筑历史的基本情况,用以指导建筑学。
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也可适当组织参观周边优秀建筑,鉴赏建筑作品开展课堂专题讨论等,并能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实践环节的设计:集体鉴赏与参观优秀的建筑。
四、课程教学内容专业课程(含课内实践)五、实施建议(一)教学组织建议本课程开设于学生入学之初,目的是使学生尽早接受建筑的基础,掌握设计的要点以及建筑的历史,为后续各门专业课程的开展打下基础。
因此在内容的组织上,按照由基础到专业,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理论导引加上大量实践设置课程内容。
讲练结合,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对建筑史的认识与对建筑学的喜爱。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情况课程类别:必修课程学时:60授课对象: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全日制)专科学生二、教学目的中外建筑史是艺术设计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中西方建筑历史发展情况,了解各不同时期建筑环境的典型特点,细部构造与演变,掌握中西方传统建筑设计的基本语汇及设计手法,为今后的设计创作打下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掌握中西方建筑的有关基本概念,并对重要建筑艺术流派、建筑艺术现象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认识,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分析艺术现象。
四、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中外建筑史》的教学内容绪言主要内容: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建筑特点及其发展环境,掌握中西方传统建筑设计的基本语汇及其细部构造。
1、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主要内容:学习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宫殿建筑的特点,了解宫殿建筑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重要意义; 2、中国古代城市建筑主要内容:结合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学习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
3、中国古代陵墓建筑主要内容:学习古代陵墓建筑的特点,了解陵墓建筑在古代国家建筑中的重要性。
4、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主要内容:学习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历史,了解明清时期的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不同的内涵。
5、西方古代建筑主要内容:学习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历史,了解重要的建筑遗迹的内容、特点。
6、西方近现代建筑主要内容:学习从文艺复兴之后的西方近现代建筑,了解重要的建筑设计师及其代表作品。
五、教材与参考书教材:郑朝灿张献梅. 中外建筑简史.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六、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1、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辅助实训教学、课后作业2、考核方式通过闭卷考试方式考核1。
中外建筑史课程标准
中外建筑史课程标准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中外建筑史》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1、必修课;2、专业课、理论课(二)课程定位中外建筑史是建筑工程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在培养学生历史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建筑史学知识的深化;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热爱本职工作的工作精神;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生态度和工作作风。
(三)课程设计思路由案例导入教学,分析案例中的理论,最后总结。
加强学生知识记忆。
二、课程基本目标(一)知识目标:根据授课对象均为新生的特点。
建筑史课程的深度和内容都应更加的清晰和简洁,提出课程中的现状和历史问题,让新生对建筑史的概念由模糊到清晰。
(二)职业技能目标: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从历史的古到今,导入建筑学的基础。
(三)职业素质养成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对建筑史的新鲜和兴趣,在课堂上遵循诱导的方式,让同学大胆畅言对建筑史的认识。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一)课程主要内容说明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筑的发生与发展;建筑的构建因素;建筑创作、建筑鉴赏和建筑批评的一般规律。
(二)课程组织安排说明对课程“教、学、做”于一体,其中教学方式与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建筑历史的基本情况,用以指导建筑学。
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也可适当组织参观周边优秀建筑,鉴赏建筑作品开展课堂专题讨论等,并能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实践环节的设计:集体鉴赏与参观优秀的建筑。
四、课程教学内容专业课程(含课内实践)五、实施建议(一)教学组织建议本课程开设于学生入学之初,目的是使学生尽早接受建筑的基础,掌握设计的要点以及建筑的历史,为后续各门专业课程的开展打下基础。
因此在内容的组织上,按照由基础到专业,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理论导引加上大量实践设置课程内容。
3室内设计专业(独立本科段)中外建筑史
室内设计专业(独立本科段) 《中外建筑史》自学考试大纲I.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一、课程性质《中外建筑史》是一门系统的了解、认知、研究中外建筑发展的历史、发展现状和各时期建筑主要思想、典型风格特征及作品的课程。
它将古今中外各个不同阶段的建筑发展以时间 为线索,并涉及建筑文化、心理、艺术、美学、材料、自然科学等学科内容,以详实的史料和建筑历史中的优秀实例分析,将繁杂的中外建筑发展历史作了梳理、概括和阐述,是认知、了解中外建筑的发展线索,借鉴建筑历史中的成功经验,为今后的室内设计打下必要的专业思想和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建筑、近代中国建筑、现 代中国建筑和外国奴隶社会的建筑、欧洲中世纪建筑和欧洲 资本主义时期的建筑(二十世纪前)等。
本课程是自学考试《室内设计》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 理论课程。
二、课程设置目的《中外建筑史》课程设置目的是使考生较为系统、全面的了解、掌握建筑发展的基本线索,不同时期的特征,了解建筑发展规律及主要建筑思潮、典型风格和代表作品,全面提高设 计的理论修养,以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意识为今后的理论研 究与设计创作打好坚实的基础,在实践中具有欣赏评价和运用建筑历史,培养提高设计能力的作用。
II.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篇 中国古代建筑一、自学要求要求较为具体完整的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不同时期之特 征、代表作品,了解以现有实物为依据古代建筑的分类,了解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和清式建筑做法。
了解影响建筑活动的 观念形态的社会文化意识。
二、考核知识点1.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2.古代建筑发展概况3.城市建设4.住宅与聚落5.宫殿、坛庙、陵墓6.宗教建筑7.园林与风景建设8.建筑意匠9.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10.清式建筑做法三、考核要求1.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 应用)2.古代建筑发展概况(识记)(领会)3.城市建设(识记)4.住宅与聚落(识记)(领会)5.宫殿、坛庙、陵墓(识记)6.宗教建筑(识记)7.园林与风景建设(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8.建筑意匠(领会)9.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领会) (简单应用)(综合应用)10.清式建筑做法(识记)(领会)四、助学建议本篇是中国建筑史学习的最系统、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部 分。
中外建筑史学习计划
《中外建筑史》课程大纲课程名称:中外建筑史(51学时,3学分)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公共基础课。
培养专业基本素质,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通过对中外各个历史时期建筑发展过程及其自然、社会背景的介绍,使学生对建筑发展的历史有一个初步的、总体的认识。
二、课程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具备建筑学基本知识。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简述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活动状况及其社会文化背景,详说有关古代和近代的建筑思想、理论与技术,详析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型制、特征、风格、结构特点等以及演变过程。
简述以西方为主体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状况、演变过程及其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着重分析各个历史时期建筑的类型、形式、技术及艺术特征。
四、实验或课程设计的内容:以幻灯、投影或计算机多媒体的形式,采用大量图像资料配合讲课。
五、与各课程的关系:以“建筑概论”、“建筑设计初步”等课程为必要的先修课程。
六、学时分配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中国建筑史》(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刘敦桢主编《外国建筑史》(19世纪以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外国建筑史图说》同济大学出版社建筑快题自学参考书目+快题设计要素(版权张宇)(2007-05-16 20:45:45)转载标签:分类:考研——总结杂谈同济建筑快题自学参考书目:设计(方案)部分:建筑设计指导丛书《快速建筑设计方法》58清华大学徐卫国《场地设计》40哈尔滨建筑大学张伶伶孟浩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总共20本,可以选择看常见建筑形式的分册*《建筑快图表现技法》28李钢李保峰吴耀华湖北美术出版社*其中收录了华中科技大学近年课程训练设计及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两份*《快速建筑设计图集》68李志民庞丽娟郑红艳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编者为西建博导,收录近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及本科生快速设计及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若干*《建筑设计手法》20《建筑方案设计》25沈福煦同济大学出版社*编者好像为同济博导抑或系主任*《快速建筑设计方法入门》25《建筑设计方法入门》11黎志涛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作者好像是某校高人,个人感觉不是个做学问的。
中外建筑史 教学大纲
中外建筑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90602Z10课程名称:中外建筑史The Chinese and foreign history of architecture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建筑设计原理,室内设计原理适用专业:环境设计教材、教学参考书:1、《中国建筑史》,潘谷西,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2、《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陈志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3、《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侯幼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4、《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5、《建筑历史》,沈福煦,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6、《外国建筑历史图说》,刘松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该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核心课,培养学生认识建筑的本质和它的系统结构,它将为今后环境艺术设计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牢固的基础。
本课程全面地分析了中国建筑与外国建筑的发展历史,讲授不同时期国内外建筑的特点与风格及建筑的基本词汇与设计手法。
对中外建筑的起源与发展概况,对中国古建筑发展、古建筑特征、各建筑类型和国外各历史阶段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风格、建筑流派、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建筑艺术欣赏能力,建立和巩固专业思想,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建筑和建筑设计,提高学生的建筑艺术素养,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使学生认识到“建筑与艺术”是历史的产物,它与所处的社会的政治、地域、经济、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建筑特点。
为后续课程建立起比较全面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认识论,为今后的学习和设计创作道路树立正确的理论基础三、课程的基本要求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建筑艺术欣赏能力,建立和巩固专业思想,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建筑和建筑设计,提高学生的建筑艺术素养,实践要求: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使学生认识到“建筑与艺术”是历史的产物,它与所处的社会的政治、地域、经济、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建筑特点。
中外建筑史教学大纲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课程名称:中外建筑史/Chinese and Foreign Architecture History课程代码:8022第一部分课程的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本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主要是着力于知识面的拓宽。
这门课程主要是通过大量的建筑历史理论知识与相关资料的教学,结合图片,让学生了解建筑发展历史和建筑风格流派,为今后的设计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建筑的基本知识,提高建筑理论、建筑艺术和建筑历史的修养;培养学生正确的建筑史观。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认识建筑体系的独特传统、自然地理和人文背景;了解中外建筑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脉络;认识历史上重要建筑的组群布局、平面构成、结构体系、外观形式、构件做法和细部装饰的基本形态和具体形制,掌握建筑的主要术语;了解中外建筑师的活动概况和创作思想。
了解和掌握各种自然条件、文化类型、社会和经济因素对建筑发展的影响;了解建筑发展的历史规律和发展趋势。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专业学科基础课,是其他艺术理论课程的基础。
其中分为《中国建筑史》部分与《外国建筑史》部分,两者为并行关系,属于同一课程的两大组成部分。
先学《外国建筑史》部分,后学《中国建筑史》部分,有利于对中国历史建筑的讲解,有利于进行中外建筑史的比较。
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可修建筑设计基础。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篇《外国建筑史》19世纪叶以前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从第一章到第六章主要阐述外国建筑历史发展的一般情况,以及各个时期的代表性建筑。
学习这一部分要着重理解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了解以欧美国家为主线的外国建筑历史发展的过程和基本史实,建筑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解各时期建筑理论和建筑美学的主要观点。
二是了解和掌握历史上建筑空间、环境与场所等概念的发展及其与意识形态、结构技术、社会生活等的关系。
掌握代表性建筑的风格特征、技术特点以及社会文化内涵。
中外建筑史教案
中外建筑史教案中外建筑史教案《中外建筑史》讨论影视动画专业的工作和任务:毕业以后我们可能从事的工作,以实例进行引导。
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建筑设计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是研究中外建筑发展基本过程和一般规律的学科。
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提高建筑美学方面的修养,以及方案设计与评审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一) 知识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外建筑发展的一般规律与基本过程,以及环境、文化与社会形态、技术经济对建筑发展的影响,掌握不同历史时期中外著名建筑的特点与主要建筑流派,领会建筑基本理论与设计思想。
(二) 能力要求1、认识建筑的本质,提高建筑美学方面的修养。
2、具备建筑方案的分析能力与评审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一)中国建筑史1、绪论2、原始社会建筑3、奴隶社会建筑4、封建社会前期建筑5、封建社会中期建筑6、封建社会后期建筑(二)外国建筑史(19世纪前)1、奴隶社会建筑2、欧洲中世纪建筑3、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建筑4、亚洲封建社会建筑(三)外国近现代建筑史1、欧美探求新建筑运动2、现代建筑与代表人物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建筑活动与思潮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国古建史和外国近现代史,主要内容:中国古建史以建筑发展历史过程为主线贯穿各个历史时期,出现四次建筑高潮。
以封建社会中后期建筑为著名;外国近现代史以一二战为历史背景,突出战后的城市和建筑大规模重建,出现建筑思潮的活跃期。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问题牵引”教学法1:你知道的著名建筑有那些,2:各时期代表建筑有什么主要的特征,3:演示建筑案例及图例,提出课题任务“讨论式”教学法1: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安排一定的讨论课时,组织学生一起交流2:教师在其中进行引导,促使学生之间在专业学习中充分交流学习方法1. 经典建筑与设计师结合记忆2. 加强各种手绘练习3. 理论结合生活,严肃中也有幽默考核方法:1、考勤30分;2、课堂提问10分;3、课后作业10分4、查找搜集资料,写课后著名建筑的相关资料20分5、利用1-2次课分组做著名建筑模型,3人一组,自己查找资料,教师给予协助30分。
中外建筑史课程标准
中外建筑史课程标准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中外建筑史》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1、必修课;2、专业课、理论课(二)课程定位中外建筑史是建筑工程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在培养学生历史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建筑史学知识的深化;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热爱本职工作的工作精神;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生态度和工作作风。
(三)课程设计思路由案例导入教学,分析案例中的理论,最后总结。
加强学生知识记忆。
二、课程基本目标(一)知识目标:根据授课对象均为新生的特点。
建筑史课程的深度和内容都应更加的清晰和简洁,提出课程中的现状和历史问题,让新生对建筑史的概念由模糊到清晰。
(二)职业技能目标: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从历史的古到今,导入建筑学的基础。
(三)职业素质养成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对建筑史的新鲜和兴趣,在课堂上遵循诱导的方式,让同学大胆畅言对建筑史的认识。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一)课程主要内容说明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筑的发生与发展;建筑的构建因素;建筑创作、建筑鉴赏和建筑批评的一般规律。
(二)课程组织安排说明对课程“教、学、做”于一体,其中教学方式与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建筑历史的基本情况,用以指导建筑学。
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也可适当组织参观周边优秀建筑,鉴赏建筑作品开展课堂专题讨论等,并能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实践环节的设计:集体鉴赏与参观优秀的建筑。
四、课程教学内容专业课程(含课内实践)五、实施建议(一)教学组织建议本课程开设于学生入学之初,目的是使学生尽早接受建筑的基础,掌握设计的要点以及建筑的历史,为后续各门专业课程的开展打下基础。
因此在内容的组织上,按照由基础到专业,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理论导引加上大量实践设置课程内容。
《中外建筑史》课程标准
《中外建筑史》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中外建筑史》课程标准课程编码〔23020000〕承担单位〔建筑工程学院〕制定〔〕制定日期〔2022年10月〕审核〔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日期〔〕批准〔二级学院(部)院长〕批准日期〔〕(1)课程性质:本门课程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选修课课程。
(2)课程任务:主要针对建筑设计及建筑装饰设计员、室内设计员、装饰美工员等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
坚持遵循规律,勇于改革创新。
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
坚持协同联动,强化责任落实。
培养学生在建筑设计方向具备相关职业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建筑设计以及室内设计、建筑装饰设计等人员的建筑基础知识、建筑历史知识、建筑设计知识、空间设计思维等综合训练的基本技能。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建筑初步课程、建筑制图与阴影透视课程、绘画课程,后续课程有装饰设计课程、建筑设计课程、室内设计原理课程、毕业设计综合实训课程等。
二、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通过任务引领的工程项目活动,使学生成为具备从事本职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建筑设计、建筑装饰设计高级技术人才,同时培养学生敬业爱岗思想、团结协作精神。
学生应达到熟悉历史代表性建筑、建造活动、建筑思想等各种建筑成就,识别各时期建筑特征。
能熟练从理论与历史认知建筑的语言,形成对于功能、空间、形式、秩序、文脉和建构等建筑语汇深层认知。
培养学生设计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建筑设计综合能力。
培养既具有创新思维又有实际能力的建筑专业人才。
三、课程设计本课程以中外建筑史为载体,选取九个典型的项目案例作为学习情境;根据岗位(群)工作任务要求,确定学习目标及学习任务内容;本课程采取行动导向(知识+实例+实践即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做合一”为导向组织教学考核。
表1学习领域的内容与学时分配表2课程总体设计四、教学设计对建筑施工组织管理课程的五个教学情境进行设计。
《中外建筑史》课程设计
《中外建筑史》——课程计划书【计划背景】学院按照培养“品质优良、技术精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构建文化育人和专业育人“两大育人体系”。
而建筑系是一个以建筑为核心,工程技术为着力点的综合系部。
旨在培养出一批批在建筑方面获得专业训练的技能型工程技术人才,同时要求毕业生具有专业的建筑素养和较高层级的文化审美能力。
《中外建筑史》全课程30个课时,分为15次授课。
覆盖学生500多人,整体分为10个班级分开讲授。
本课程作为一门经典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如何能够更好的服务于这一总体目标和定位,目前,我们主要明确了以下思路,并作为课程建设的总体思想逐步实施。
(一)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目前,国家提出“高校人才培养应该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教育”。
同时,结合我系学生的具体情况,特把此课程定位为以建筑历史学习为主体兼具建筑欣赏作用的理论基础认知课。
侧重比例:建筑历史:建筑欣赏=7:3.对于培养优秀的建筑毕业生而言,中外建筑史课程具有以下重要价值。
(1)理论素养的培养它能够提高建筑工作者的鉴赏力、审美能力等人文素质以及科学精神和理论素养。
它具有“潜移默化”和“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作为人文学科知识的补充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2)完整建筑“世界观”的建立它能够提高建筑工作者分析理解建筑现象、形式包括建筑所有问题的综合能力。
建立以“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建筑的能力。
(3)创作之源泉建筑工作者学习建筑历史可以从创作源头拓展思维获得灵感。
因为建筑作为人为建立的最特殊也是最高级的一套符号系统,只有从历史发展的脉络去解读才可能获得完整全面的认识。
因此,它是建筑专业教育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目标(1)培育学生对建筑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的认知和了解。
增加学生的建筑人文知识修养;为学生在创作中传承古今提供创作源泉。
(2)全面了解中外建筑历史与文化,各历史时期的建筑形象及形制特征、建造技术、材料等。
(3)帮助有兴趣的学生更加深入细致地了解古代建筑,使其具备一定的专业历史建筑研究基础。
中外建筑史教学大纲
《中外建筑史》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本课程是建筑设计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建筑的形式、结构及其演变规律,认识到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建筑的主要社会功能。
从建筑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寻找中、外各民族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精髓,通过吸收前辈的建筑艺术成就,进一步指导我们今后的建筑设计与创作,为设计思维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领域和时间领域。
二、教学基本要求了解中国建筑体系的发展以及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基本结构、特征和做法。
重点掌握宫殿、坛庙、宗教等建筑的结构形式以及清式做法中的“大木作、小木作、油漆、彩画作”等具体做法,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初步具备仿古建筑的设计能力。
了解其建筑的类型、建筑技术及建筑艺术思潮。
掌握现代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等。
了解外国建筑的发展概况。
掌握古典建筑柱式、拱券技术、各个时期的代表建筑类型、建筑技术、建筑成就以及有关的建筑理论等。
三、教学学时分配表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特征2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结构体系的优点,掌握木构架的组成及主要结构构件的功能;掌握木构架形式及各自特点;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在单体设计和群体组合上的典型特征;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在门窗、屋顶、天花和藻井、彩画等方面的装饰特征。
教学重点:中国木构架结构体系优缺点、木构架的组成、主要结构形式及其特点; 单体建筑特征、群体组合特征。
教学难点:中国古建筑门窗、屋顶装饰、天花和藻井、色彩、彩画等特征。
第一节木构特征一、木构架的优点二、木构架结构体系第二节建筑特征概述一、单体建筑特征二、建筑群体特征第三节装饰特征一、门窗二、屋面装饰三、天花和藻井四、色彩与彩画五、雕饰第二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2学时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发展概况;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社会意识形态、社会经济、生产技术等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掌握从原始社会至明清各历史时期在结构体系、材料、技术和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发展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建筑史》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
1、必修课;
2、专业课、理论课
(二)课程定位
中外建筑史是建筑工程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在培养学生历史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建筑史学知识的深化;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热爱本职工作的工作精神;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生态度和工作作风。
(三)课程设计思路
由案例导入教学,分析案例中的理论,最后总结。
加强学生知识记忆。
二、课程基本目标
(一)知识目标:
根据授课对象均为新生的特点。
建筑史课程的深度和内容都应更加的清晰和简洁,提出课程中的现状和历史问题,让新生对建筑史的
概念由模糊到清晰。
(二)职业技能目标:
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从历史的古到今,导入建筑学的基础。
(三)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对建筑史的新鲜和兴趣,在课堂上遵循诱导的方式,让同学大胆畅言对建筑史的认识。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一)课程主要内容说明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筑的发生与发展;建筑的构建因素;建筑创作、建筑鉴赏和建筑批评的一般规律。
(二)课程组织安排说明
对课程“教、学、做”于一体,其中教学方式与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建筑历史的基本情况,用以指导建筑学。
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也可适当组织参观周边优秀建筑,鉴赏建筑作品开展课堂专题讨论等,并能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实践环节的设计:集体鉴赏与参观优秀的建筑。
四、课程教学内容
专业课程(含课内实践)
五、实施建议
(一)教学组织建议
本课程开设于学生入学之初,目的是使学生尽早接受建筑的基础,掌握设计的要点以及建筑的历史,为后续各门专业课程的开展打下基础。
因此在内容的组织上,按照由基础到专业,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理论导引加上大量实践设置课程内容。
讲练结合,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对建筑史的认识与对建筑学的喜爱。
在教学方法上主要应用了讲授法,案例解析法,鉴赏法等。
每个阶段最后进行作业或案例的分析与点评,帮助学生更加了解建筑史,明白建筑学的发展方向。
力求突破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多用启发式和鼓励式的教学引导。
(二)教学评价建议
1、期末考核评价及方式
考试题型分析
(1)考试的题型为材料分析题。
(2)材料分析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理论的理解和建筑学的发展。
学生通过对所课程的学习,了解,运用所学的建筑史理论来分析,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分析中考察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对建筑史的敏锐力。
(3)考试分数的比例为:100分。
2、教学过程评价
第一作业的形式主要以论文为主、作业的次数为6次。
安排长周期作业,课程论文一般3周写一篇。
第二,授课采用课堂讲授与幻灯、投影相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同时采用集中成分组讨论的方式。
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不再局限于书本,在认识和理解的程度上有一个飞跃。
第三,利用到图书馆或资料室阅览相关资料。
第四,到博物馆进行实地参观、讲解。
第四,课程作业及评分标准:评分标准以60分为及格。
六、课程考核方式
期末成绩以闭卷考试的形式,得到期末成绩。
按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40%,期末成绩占总评成绩60%的方法,最后得出总评成绩。
七、教材选用
教材选择《中外建筑史》刘淑婷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3月第一版高职高专通用教材。
八、实施条件要求
(一)课程主讲教师和教学团队要求说明
课程主讲教师要求具有双师素质,良好的审美能力、空间思维与造型能力。
教学团队要求有3-5人,包括校内专业教师和来自企业一线具丰富设计经验的兼职教师。
(二)课程教学环境和条件要求
场地:教室
(三)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参考书:《建筑概述》
(2)多媒体资源与教学软件:学院网络教学平台,互联网资源。
九、其它
1、设计基础为先修课程,中外建筑史涉及面广,要求学生在掌握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的同时,还应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及审美修养。
2、本课程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3、本课程内容庞大,各时代建筑风格为教学之难点,必须加以详尽的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