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大纲(2021年9月1日修订) 编写:李吉彪审核:李庆亮批准:徐立新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科学系 2021年9月1日《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高职高专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内容着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强调常用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使用,同时兼顾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计算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教学要求本课程是计算机应用的入门课程,教学内容以基础性,系统性,先进性和实用性为原则.1.具备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常识;2.具有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常识;3.常用DOS命令的使用;4.掌握汉字编码的概念,熟练掌握一种Windows 2000下的汉字输入方法;5.熟练使用Windows2000操作平台;6.基本掌握Office 2000的主要软件Word 2000 ,Excel 2000和PowerPoint 2000的使用方法;7.具有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常识,熟练使用Internet,可以在网上查询信息,电子邮件;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对软件的使用进行现场操作讲解,以便使学生及时掌握所学的内容. 四.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1.熟练掌握: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熟练运用于实际应用. 2.掌握: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进行简单应用. 3.了解:要求学生能够一般地了解所学内容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4学时) 教学内容:1.计算机发展历史简介;2.计算机的特点和分类;3.计算机的系统概述;4.计算机系统的组成;5.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6.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7.计算机软件系统;8. 常用输入/输出设备;9.数制与编码; 10.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发展简史,应用领域及性能指标;进制计数制的概念及数制之间的转换;非数值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如ASCII和汉字编码;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如中央处理器CPU,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软盘,硬盘,光盘,输入和输出设备等;微机系统的基本硬件配置;微机系统的启动和关闭;计算机软件的分类,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程序设计语言,语言处理程序. 掌握:计算机的分类;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和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第2章磁盘操作系统 (4学时) 教学内容:1. 磁盘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2.磁盘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分类;3.磁盘文件;4.常用DOS命令; 5.汉字输入方法;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磁盘操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磁盘操作系统的分类,文件的概念及目录结构,DOS有关目录,文件,磁盘等常用操作命令,汉字输入方法. 掌握:常用微机操作系统;第3章 WINDOWS2000/XP操作系统(6学时) 教学内容:Windows2000的基本概念; Windows2000安装,启动,关闭; 3.Windows2000的基本操作;4.Windows 2000的文件与磁盘管理;5.Windows 2000的任务管理;控制面板;6.中文输入法的设置.7. Windows XP安装,启动,关闭;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Windows 2000的安装与启动;Windows 2000的基本操作,如桌面,窗口,对话框,任务栏,菜单,快捷方式和剪贴板的使用;Windows2000的资源管理,文件管理和程序管理,如文件夹的概念,文件与文件夹管理,磁盘管理,启动与退出程序,\回收站\的使用等;控制面板的使用,如桌面设置,添加/删除程序,打印机设置,输入法设置,日期/时间等设置.掌握:Windows 2000的文件的新建,打开和保存;控制面板中的声音,添加新硬件等设置;系统工具\磁盘清理程序\磁盘扫描程序\磁盘碎片整理程序\附件\画图\记事本\的使用.了解:Windows XP的有关知识;Windows 2000面板中的鼠标和键盘,区域设置等;写字板,多媒体的简单使用.第4章 Word 2000文字处理软件(6学时) 教学内容:1. Office 2000应用程序简介;2.Word 2000的基本操作;3.Word 2000的文本录入;4.编辑Word2000文档;5.编排Word2000文档;6.Word2000页面设置与打印;7. Word2000图形处理;8.Word2000表格处理; 9.Word2000工具使用.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 汉字输入方法及特殊符号的输入;Word 2000窗口的基本组成;文档的编辑,如插入,修改,删除,查找,替换,移动,复制,自动更正和自动图文集等;文档排版技术,如字符格式化,段落处理,边框和底纹,项目符号和编号,题注,注释和书签,分栏,样式和模板的使用等;视图概念,如页面视图,普通视图和大纲视图的使用;绘制图形和图文混排,如文本框和图文框的使用等;文档管理,如文档的新建,打开和存储,文档类型的转换,文档打印,页面设置等.掌握:Office 2000的安装,启动与退出;表格处理,如建立表格,表格线的格式化处理;单元格,单元格的合并,拆分,调整表格的行高和列宽,插入删除行和列;编辑表格的数据,设置数据的格式,设置数据在单元格中的对齐方式等;艺术字的处理.了解:office2000的概念;公式编辑器的使用. 第5章 Excel2000电子表格处理软件(6学时) 教学内容:1.Excel 2000的基本知识及工作表操作;2.工作表的编辑;3.工作表的格式化;4.工作表的计算;5.数据管理与分析;6.图表及打印工作表.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Excel 2000的启动和退出方法;Excel 2000窗口的基本组成;工作簿的打开,保存及关闭;工作表的管理;工作表的编辑,如选择,移动,复制,删除,查找与替换,填充等;公式和常用函数的使用;数据格式化,如数据格式,对齐方式,条件格式的设置和自动套用格式;数据图表化,图表的建立和编辑;数据清单的创建,编辑,排序,筛选,分类汇总和数据透视表的操作;页面设置,打印区域设置,打印工作表. 掌握:公式出错信息;保护工作表;样式;打印预览. 了解:Excel2000的安装和运行环境.第6章 PowerPoint 2000幻灯片制作软件(4学时) 教学内容:1.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2.编辑演示文稿;3.放映演示文稿;4.演示文稿的打包与打印.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PowerPoint 2000窗口的基本组成;PowerPoint提供的各种视图的特点;演示文稿的创建和编辑,包括文本,剪贴画,图形和声音的处理;演示文稿的格式化,如字符格式化等;设置动画和切换效果;设置幻灯片放映方式;超级链接和动作按钮的设置;幻灯片放映;页面设置和打印.掌握:母版,背景,设计模板,配色方案的设置和应用;设置演示文稿中对象的格式;自定义放映;排练计时;演示文稿的保存.了解:表格,图表,组织结构图的创建;演示文稿的打包. 第7章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4学时)教学内容:1.计算机网络概念;2.网络接入方式及配置;3.Internet概述;4.IE6.0的使用;5.FTP的下载与上传;6.电子邮件E-MAIL.7. 常用工具软件教学要求: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及其网络的功能,分类和拓扑结构;网络协议和网络体系结构,如ISO/OSI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TCP/TP等;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局域网构成,网络间互联设备;连入广域网;Internet基本知识,IP地址和域名;连接因特网;Internet上的服务;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的使用;电子邮件的基本概念,Outlook Express的使用,如邮件的收,发等操作.掌握:网络操作系统的特点及常用网络操作系统;FTP,BBS的功能和使用. 了解: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第三部分实验环节第八章操作实训 (26学时)具体操作要求按教材\第8章操作实训\进行.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大纲

四川科技职业学院Sichuan Science & Technical Vocational College课程教学大纲三年制(高职专科)《计算机文化基础》系(部)名称:_信息技术工程学院_教研室(组):网络技术专业名称:网络技术专业类别:_网络技术___大纲主编:_李章俊___《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情况课程中文名称: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代码:07010102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课程学时:课程学分:4适用专业:所有专业先修课程:无二、教学目标计算机文化基础是我校各专业新生的一门公共课,涵盖了作为一个计算机初学者应该掌握和了解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旨在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和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
通过理论引导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应用与基本操作技巧。
它的目的和任务是: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操作系统的功能,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电子表格、幻灯片制作软件的使用,以及一些最基本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培养学生的上机操作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内容】1.1计算机概述计算机的产生及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及分类计算机的特点及发展方向1.2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数制及其转换信息单位字符与汉字的编码1.3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计算机工作原理1.4计算机使用常识计算机病毒及防治计算机黑客计算机主流配置计算机的维护【目的要求】了解:①计算机的发展过程、特点、分类、应用与发展趋势;②数制的概念;③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知识、防治及消除;④计算机的安全操作。
掌握:①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各个部件的主要功能;②计算机软件的概念以及软件的分类;③计算机语言;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如主板、CPU、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⑤计算机的工作原理;⑥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层次关系;⑦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概念;⑧接口、总线的概念;⑨数制的特点及其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形式;⑩数制之间的相互转换(要会用“计算器”工具来转换);⑾字符编码;⑿常用外部设备的性能指标;⒀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及配置。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纲要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纲要1、教学目的本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掌握三个层次的计算机应用技能:掌握计算机系统的概念,能熟练地运用微型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掌握微软的办公事务处理软件的使用,能熟练地运用微软套装软件进行论文的写作与排版、数据处理、文稿演示等;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并能熟练运用Internet网进行信息检索、邮件收发等,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意识和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了解当前计算机学科发展的动态,初步掌握科技论文的写作技能。
初步掌握静态网页设计方法与动态网页设计技巧。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1)计算机文化与计算机系统组成原理计算机文化的基本概念、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科学发展历程、计算机工作基本原理、计算机系统软硬件组成(2)计算机操作系统基本概念与应用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种类、操作系统的功能、操作系统的使用(3)办公事务处理技能文字处理、数据处理、文稿演示等软件的应用(4)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利用Windows95组网的基础知识(5)Internet 及其应用Internet 基本工作原理与功能、Internet接入技能、Internet资源利用、浏览器软件的使用、电子邮件的使用、常用网络工具软件的使用(6)网页设计制作技术网页设计制作的方法、网页设计制作技能2、考评办法课程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1.平时成绩:20%◆出勤:30分,无故缺课一次扣5分◆实验:70分●基础题10分●Word 15分●Excel 15分●网站设计基础实验15分●自行练习部分15分2.期末成绩:80%。
◆课程设计:40分(word 20分、网站20分)◆期末考试成绩:60分(以下按100分记)●理论题20分(单选题10分、多选题5分、填充5分)⏹第1、2、6、7章的内容●基本操作题80分⏹计算机基础知识20分⏹Word 15分⏹Excel 15分⏹PPT 10分⏹FrontPage 20分3、主要教学内容⑴基础知识: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文化、计算机网络基本工作原理、网络接入方式、多媒体技术应用等。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6900001总学时:28学时学分:3 开课对象:大学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课程类别:必修课英文译名:University computer culture foundation一、教学任务和目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是经济与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增强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通过上机实践培养学生使用Windows 2000 操作系统、Office 2000 、Internet的能力,提高学生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二、教学基本要求1.基本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知识;2.具有较好地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的能力;3.了解汉字编码的概念,至少熟练掌握一种Windows98下的汉字输入方法;4.掌握Word的使用方法,能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5.具有电子表格软件的基础知识,掌握Excel的使用;6.基本掌握文稿演示软件Powerpoint的使用;7.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常识;8.基本掌握上网及简单网页制作的基本技能;9.熟悉Outlook Express 的使用;三、教学内容为达到教学目的,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完成7个基本实验,总共28个学时。
由于理论课时少,上机内容多,学生要巩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需要在课外增加实验学时。
实验一、微机基本操作(4学时+课外学时)1.实验目的或实验原理:开机、关机操作。
指法练习。
2.实验内容:(老师可灵活设置,以下可作参照)接触Windows 2000平台;开、关机操作;英文指法练习;输入法切换;3.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微型计算机(CPU为Pentium 166MHz以上,内存64M以上,硬盘为2GB以上,VGA或更高分辨率的彩色监视器),装有Windows 2000操作系统,英文指法练习软件。
实验二、Windows 2000 基本操作(4学时+课外学时)1.实验目的或实验原理:1)熟悉中文Windows 2000 的启动和退出。
通识类《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大纲.doc

通识类《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大纲Computer Culture Foundation课程编号:0411884 课程性质:必修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数据库等课程的先修课程学时数:48 学分:3一、教学性质与目的1.教学性质“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本专科生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第一层次的课程,是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也是计算机的入门课。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学习是为了使用计算机,以适应将来工作的需要,因此应更多地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学习有关的原理、概念和基本知识,以及工具软件的应用,会熟练地操作使用计算机。
计算机基础教育应坚持广度为主的原则,使学生有个入门性的了解,从需求的角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目的,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的陌生感。
2.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里工作、学习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系统地、正确地建立计算机相关概念,具备在网上获取信息和交流的能力。
总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熟练地在网络环境下操作计算机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第一部分基础篇♦本篇组成本篇由信息与计算机文化、Windows操作系统和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以及多媒体和网络基础知识组成。
信息与计算机文化是计算机的综述,主要介绍计算机在信息化社会中计算机的位置、计算机的发展与分类、计算机的特点与应用、计算机中的数制与编码、计算机安全等知识。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Windows操作系统这一章,主要以微型计算机为例介绍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微机硬件设备的性能、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结构、性能及计算机工作基础与原理。
在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这一章主要介绍软件的安装技术、防病毒技术与反病毒软件的使用、解压缩技术与解压缩软件的使用、图片浏览及截图等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面向全体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计算机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养,提高他们的计算机技能,并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挑战。
本课程将涵盖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应用、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二、课程目标1、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技能,包括打字、文件管理、网络浏览等。
2、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办公软件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的使用,并能够进行基本的排版、表格制作和演示文稿制作。
3、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安全知识,能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并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4、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能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解决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
三、课程内容1、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分类等。
2、操作系统:介绍常见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macOS等,并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使用方法和系统设置。
3、办公软件:介绍常见的办公软件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并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档排版、表格制作和演示文稿制作技巧。
4、网络应用:介绍常见的网络应用如浏览器使用、电子邮件、网络搜索等,并让学生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安全知识。
5、信息安全:介绍个人信息保护的技巧和方法,如密码设置、安全浏览等。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上机实践等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同时,利用多媒体资源和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将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包括理论考试、实践操作考核和平时表现等。
其中,理论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实践操作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办公软件和网络应用的使用技巧和能力;平时表现则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表现等。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学习指导一、编写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本课程是高校各专业的一门计算机基础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指法及汉字录入、Windows XP操作系统、Office办公系列软件、因特网基本操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中英文录入能力、系统软件和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逐步掌握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方法,能够根据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配置计算机,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
使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掌握Windows、Office等软件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和其他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电子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掌握微型机的概况和组成。
●了解计算机汉字信息处理的基础知识,掌握正确的指法,熟悉两到三种汉字输入方法。
●理解中文Windows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功能,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资源管理器、控制面板、开始菜单和任务栏等的使用方法。
●理解Windows环境下的应用软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功能,掌握Office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熟练地应用到实际工作和学习中。
●了解因特网的基本知识,掌握网上查询信息和收发电子邮件的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使用性都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特别要加强实践环节,多上机操作,培养实际动手能力,掌握有关软件的使用方法,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3.课程适应的专业和层次《计算机文化基础》是各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它安排在新生入学的第一或第二学期学习比较合适。
对于计算机专业可安排在第一学期学习。
4.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为计算机课程的入门课程,它的后继课程是:《C语言程序设计》或《数据库·2·《计算机文化基础》上机与学习指导及应用》或《VB程序设计》。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大纲适用专业:汽车电子技术学时:90(理论学时:60 实验学时:30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必修的计算机操作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主要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熟练操作能力。
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是一个高素质的劳动者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学习本课程为学生今后能够适应各方面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内容:1、计算机基础知识2、计算机系统组成3、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及其功能4、计算机的软件系统5、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6、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7、计算机中的数制基本概念8、数制转换方法(*)9、数据编码方法(*)10、指令与程序设计语言11、多媒体技术12、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教学要求:1、计算机的基础知识2、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3、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了解其基本结构和功能4、掌握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5、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6、掌握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7、掌握计算机中的数制基本概念及了解其转换方法8、了解计算机中的数字、字符及汉字的编码9、了解计算机中的指令和程序设计语言10、了解多媒体计算机的组成及使用11、了解计算机中病毒及防治知识第二章中文Windows2000操作系统教学内容:1、W indows2000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2、W indows2000的资源管理系统3、W indows2000系统环境设置4、W indows2000附件的使用5、中文输入法的设置与使用6、W indows2000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教学要求:1、掌握Windows2000系统的功能和特点;了解掌握Windows2000对硬件配置的要求;掌握Windows2000的启动、退出及桌面的组成。
2、掌握Windows2000鼠标、键盘的操作方法;掌握Windows2000中窗口、菜单及对话框的组成及操作使用方法3、掌握Windows2000资源管理器的概念、启动及退出;掌握Windows2000资源管理器窗口的组成及操作使用方法;掌握Windows2000文件和文件夹的建立、复制、移动、删除、更名及属性的设置;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查找及有关磁盘的操作。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大纲适用对象:计算机应用与维护、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专业学时:84学时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程编号:071101执笔人:李绍中审定人:贺平说明部分一、前言《计算机文化基础》作为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第一门接触计算机的课程,它不但让学生掌握了计算机有在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更为重要的是,它的教学效果影响到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兴趣和信心的培养,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
所以,对计算机类专业来说,开好该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地位与任务《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计算机应用与维护、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软件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在Windows下使用计算机进行文件管理、字表处理、数据处理和Internet应用的能力,让学生掌握中文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
三、教学基本要求1.具有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2.掌握常用的DOS命令使用3.具有计算机网络及因特网(Internet)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4.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熟练掌握Windows的使用方法5.熟练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方法和使用文字处理软件Word进行图文处理的方法6.熟练掌握使用电子表格软件Excel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7.掌握中文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四、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宜采用“边讲边练、精讲多练”的模式,教学尽可能安排在机房进行。
另外,本门课程以参加广东省高等学校计算机水平考试(一级)为结业考试,所以老师应认真研究往届考题,教学中加强针对性。
文本部分一、课程教学内容模块一计算机基础知识1.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2.机中信息的编码及数的表示3.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性能指标。
4 .多媒体技术基本概念、多媒体文件类型;5.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与病毒防治;6.常用DOS命令的使用模块二中西文录入1、正确的打字姿势;2、常用汉字输入法。
模块三中文Windows 20001.Windows 2000的特点、工作环境以及启动和退出;2.Windows 2000的基本操作;3.Windows 2000的文件管理;4.Windows 2000中控制面板的使用;5.Windows 2000常用附件程序的使用;6.Windows 2000中联机帮助的使用7.Windows 2000中的计算机管理8.Windows 2000中的程序管理模块四WORD 20001.WORD 2000简介;2.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3.文档编辑、排版和打印;4.表格制作与处理;5.图文混排;6.邮件合并的使用;7.模板和样式的使用8.大纲视图的使用。
54397-新编计算机文化基础(第2版)-教学大纲

课程考核内容、考核形式及支撑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指标点)
考核内容
考核形式及占比(%)
成绩
课程
视频
作业
测评
期中
考试
期末
考试
总比
(%)
课程目标1
(指标x.X)
计算机发展历程背景,计算机基本概念,数值编码,运算,进制转换
17
15
6
26
64
课程目标2
(指标x.X)
Windows的概念、功能和操作;Word、Excel、PowerPoint的功能、操作,制作各种文稿
完成实验(上机)项目1:Windows基本操作(必做)
完成实验(上机)项目2:Windows进阶操作(必做)
完成实验(上机)项目3:Word基本操作(必做)
完成实验(上机)项目4:Word邮件合并操作(必做)
完成实验(上机)项目5:Word长文档操作(必做)
完成实验(上机)项目6:Word综合操作(必做)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支撑课程目标第1条)
1.1计算机与信息社会
1.2数字技术基础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熟悉计算机诞生的背景,了解计算机系统的软件硬件发展历程,掌握计算机功能和类型的划分,了解计算机在各个领域应用的现状。要求学生掌握信息在计算机系统中的表示、存储,掌握数值数据在计算机中的编码规则,掌握数据在二进制与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规则,掌握计算机运算规则和存储方法。
二、课程培养目标
1.立德树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是未来时代发展的创新者、引领者。必须把大学生培养为:热爱党,热爱祖国,树立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此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思政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将党的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等融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学习、爱科学、爱钻研,爱创新的人生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计算机发展历程的介绍,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状况,用事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赶超世界的自信心,激励学生为我国的科研事业奋发图强!同时教育学生注重日常行为规范,遵纪守法、讲文明、守信用,爱护环境,严于律己,讲奉献,成为有素养、有文化、有知识的高科技人才!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大纲(04)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大纲英文课程名称:Computer Culture Foundation课程编号: 1701101总学时:64 (其中理论课学时:34 实验或上机学时:30 )总学分:4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非计算机专业的所有本、专科学生开课单位: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执笔人:郭爱章审校人:李爱民一、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文化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数据、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文化的概念。
第二节计算机技术概述计算机的起源与发展;计算机的特点及分类;计算机的应用领域;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常用的数制及其转换(十、二、八、十六);信息的编码。
第四节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五大组成部分及其主要功能;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及其各自的特征;程序设计语言及语言处理程序的基本概念。
第五节微型计算机系统微型计算机分类;微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常见微型计算机的硬件设备。
第六节多媒体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概念;多媒体的特点;多媒体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Windows 2000操作系统第一节操作系统概述简述操作系统的概念、发展、主要特性、基本功能及几种典型操作系统。
第二节 Windows2000概述介绍Windows2000的版本、特征及安装。
第三节 Windows2000的基本操作Windows2000的启动和关机;Windows2000的桌面组成;鼠标器的基本操作;Windows2000的窗口组成及基本操作;剪贴板的操作。
第四节 Windows 2000的文件管理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及命名规则;文件管理的环境(我的电脑、资料管理器);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磁盘管理;利用控制面板设置常用项目;Windows2000的几个常用附件的使用。
第三章字处理软件Microsoft Word 2000第一节字处理软件概述介绍字处理软件的发展;典型字处理软件概述。
第二节 Word 2000概述Word 2000的主要功能;Word 2000的窗口组成;Word 2000的联机帮助。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大纲大纲说明课程代码:3215001总学时:56学时(讲课:32学时,实验:24学时)总学分:3.5课程类别:必修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预修要求:无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随着微型计算机的迅速普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文化正向着各个领域渗透。
计算机文化是信息社会的重要基础知识,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之一。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入门课程。
本课程也是我院各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
《计算机文化基础》包括了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全部一级内容和二级的基础部分,并有扩充。
这些内容正是当代大学生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计算机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牢固树立“计算机意识”,提高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积极性,为今后解决专业中的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掌握操作系统(windows)的基本功能以及实现这些功能,掌握offices应用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Internet)的基本功能和实际操作,培养、训练学生用计算机解决问题。
了解主流操作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其发展动态,掌握主流操作系统的实际应用,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议:该课程采用教师授课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教师授课为主,结合理论知识,通过实验来论证,加深理解。
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操作演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四、大纲使用说明: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有较多的上机实习时间,课堂教学与上机实习的时间比为1:1或1:2大纲正文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学时:8学时(讲课:6学时,实验:2学时)本章讲授要点:本章的基本内容是介绍计算机文化的产业,发展以及计算机的特点,性能指标及应用领域,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介绍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知识和软件知识,微机系统硬件的基本配置。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适用班级:2017级专升本科各专业辅导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主编:罗丽杨长红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推荐参考书:《计算机应用基础(第2版)》主编::宋晏刘勇杨国兴电子工业出版社《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许勇主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内容:1、计算机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发展阶段(掌握)计算机分类(掌握)计算机特点(掌握)计算机应用(熟悉)2、计算机系统组成硬件系统(掌握)软件系统(掌握)计算机工作原理(掌握)3、计算机信息表示数制的概念信息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形式(熟悉)进位计数制(掌握)数制之间的转换(熟悉)4、计算机语言(熟悉)重点(掌握):1、计算机系统组成硬件系统软件系统2、计算机工作原理冯.诺依曼思想计算机执行指令过程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难点:1、数制(熟悉)数据表示中常用单位数据换算关系进位计数制进制之间的转换2、编码(了解)ASCII编码汉字编码第二章中文操作系统windows(重点)课程内容:1、操作系统介绍操作系统的概念(熟悉)Windows版本介绍(了解)2、windows7系统基础(掌握)3、资源管理器(掌握)4、控制面板(掌握)重点:操作系统的使用第三章计算机网络(重点)课程内容: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熟悉)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掌握)3、网络连接设备简介(熟悉)4、Internet及其服务(掌握)IP地址域名系统Inernet的基本服务5、计算机网络安全网络安全基础(了解)计算机病毒和木马(熟悉)黑客(熟悉)重点:计算机网络Inernet服务第四章文字处理软件Word2010(重点)课程内容:6、Word2010的功能及界面(了解)7、Word2010的基本操作(掌握)8、文档的格式化(掌握)9、表格的制作(掌握)10、图文混排(掌握)11、打印预览和文档打印(掌握)重点:12、文档的格式化(掌握)13、表格的制作(掌握)14、图文混排(掌握)15、第五章电子表格处理系统Excel2010(重点)课程内容:1、Excel2010的功能及界面(了解)2、Excel2010的基本操作(掌握)3、格式化工作表(掌握)4、Excel2010数据处理功能(掌握)5、Excel2010数据分析功能(熟悉)重点:格式化工作表(掌握)Excel2010数据处理功能(掌握)难点:Excel2010数据分析功能(熟悉)第6章示文稿Powerpoint2010介绍(重点)课程内容:1、Powerpoint2010的功能及界面(了解)2、Powerpoint2010的基本操作(掌握)3、幻灯片的操作(掌握)4、演示文稿的外观设置(掌握)5、幻灯片的放映设置(熟悉)重点:幻灯片的操作(掌握)演示文稿的外观设置(掌握)幻灯片的放映设置(熟悉)第七章多媒体技术课程内容:1、多媒体技术概念(熟悉)2、多媒体的信息类型(熟悉)3、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特征(了解)4、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了解)5、多媒体信息处理基础(了解)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教学方式:面授辅导、平时作业考核方式:考勤、作业和考试考试题型:参照计算机一级考试题库考试重点第三章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基本知识计算机系统组成计算机工作原理计算机信息表示数制的概念数制转换第四章中文操作系统windows控制面板资源管理器第五章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分类Internet及其服务网络安全基础计算机病毒和木马第四章文字处理软件Word2010(重点)Word2010的基本操作文档的格式化表格的制作图文混排打印预览和文档打印第五章电子表格处理系统Excel2010(重点)Excel2010的基本操作格式化工作表Excel2010数据处理功能第6章示文稿Powerpoint2010介绍(重点)Powerpoint2010的基本操作幻灯片的操作演示文稿的外观设置幻灯片的放映设置第七章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概念多媒体的信息类型考试说明:开卷考试,笔试考试重点题库:课后习题,课本附录,一级考试题库考试题型:参照计算机一级考试试题。
计算机文化基础 教学大纲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 计算机文化基础学分学时: 2/48授课对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先修课程: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介绍了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文化;Windows Xp 操作系统;字处理软件Word2003;电子表格Excel2003;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2003,计算机网络基础,Internet基础,网页制作。
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情况计算机的最新发展方向,还可以掌握通用办公应用软件的使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第一层次,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在信息社会里更好地工作、学习和生活所必须的计算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
1.基本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2)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功能、工作原理;(3)了解多媒体的使用常识;(4)熟悉Windows Xp操作系统环境及使用;(5)掌握Word2003字处理软件的功能及使用技术;(6)掌握Excel2003表处理软件的功能及使用技术;(7)掌握PowerPoint2003文稿展示工具的功能及使用技术;(8)了解网络基本知识;(9)掌握Internet的简单应用;(10)掌握简单的网页制作方法。
2.能力教学目标(1)基本技能:能够熟练使用目前流行的办公应用软件,完成各种办公任务。
(2)重点:Windows Xp Word2003、 Excel2003、 PowerPoint2003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计算机基础知识1、教学内容(1)信息与信息时代。
(2)信息技术。
(3)信息化建设。
(4)计算机技术概述。
(5)计算机中信息的编码表示。
(6)计算机系统。
(7)微型计算机硬件配置介绍。
(8)多媒体技术基础。
2、教学要求(1)了解计算机文化的基本概念(2)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3)掌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二)Windows Xp操作系统1、教学内容(1)Windows Xp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5000002课程性质:大学通识课适用专业:文史、艺术类各专业开设学期:第二、三学期考核方式:考试(第二学期),考查(第三学期)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目的: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最基本概念、计算机办公常用软件的操作与使用。
总体要求:掌握计算机的特点和计算机文化的基础知识。
熟悉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和主要性能指标。
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了解计算机文字处理和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掌握Microsoft Office中Word、Excel和PowerPoint等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操作,熟练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法。
具有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初步知识,了解Internet的基本概念,掌握浏览器和电子邮件的使用方法。
了解计算机安全的基本概念,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基本防范方法。
二、与各课程的联系具备大学生基本文化素质。
三、教学时数及分配总学时讲授实验习题108 48 54 6四、讲授内容与要求第一章计算机文化与信息社会(6+3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计算机的特点与应用;了解计算机文化与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
2、教学内容:1) 计算机发展史及计算机分类。
2) 计算机的特点与应用。
3) 计算机文化与信息。
4) 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
数制的概念: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表示及相转换,二进制整数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5) 计算机的数据及其编码的基本知识。
了解数据的存储单位(位、字节、字),字符与ASCII码,汉字及其编码。
第二章微型计算机系统(6+3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了解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概念;了解计算机安全和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知识。
2、教学内容:1) 冯·诺依曼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主要特点:采用二进制形式表数据和指令、程序(数据和指令序列)存储执行、组成计算机系统的五大部件(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和总线(地址、数据、控制)。
2) 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的配置、板卡和主要性能指标:主机(央处理器CPU、主存储器ROM、RAM)、计算机外存设备(软盘、硬盘、光盘)、输出输入设备(串并口、鼠标、键盘、显卡和显示器、打印机、声卡和多媒体设备)。
3) 外存设备(软盘、硬盘、光盘等)的基本知识:磁道、扇区、簇、存储容量、软盘的读写孔、写保护口。
它们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方法。
4) 计算机软件基础:软件的发展历史、软件的定义及其分类:系统软件(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和应用软件(字处理、表处理、实时处理和各种语言编写的应用程序等)、软件知识产权的保护。
指令和程序的概念;简单程序的执行过程。
5) 多媒体初步知识:多媒体的基本知识、超文本及超媒体的概念、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等。
6) 计算机安全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机的知识产权、有关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等。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及其分类、病毒的由来和危害及对其的预防、常用杀毒软件和防毒卡等。
第三章中文Windows2000操作系统(6+9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2、教学内容:1)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功能和分类。
2) Windows的发展历史,Windows中文版的功能和特点、运行环境和安装、启动和退出。
3) Windows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桌面、图标、窗口和对话框的基本概念,菜单和工具栏,启动和退出应用程序,剪贴版(Clipboard)的使用,Windows 的帮助系统。
4) Windows资源管理器的使用:文件(文档)和文件夹概念,“Windows资源管理器“窗口。
管理文件和文件夹操作(选定、更名文件和文件夹,创建、删除、显示、查找、移动、复制文件和文件夹,创建快捷图标等)。
5) Windows控制面板的使用:设置显示器,设置字体,设置键盘和鼠标,设置日期和时间,输入法安装、选用和删除,设置打印机,添加新硬件,安装和删除应用程序。
6) Windows的MS—DOS窗口:打开和返回,执行MS—DOS应用程序和命令。
7) Windows多媒体管理:多媒体的基本概念,Windows多媒体(“即插即用”功能,支持数字视频和MIDI,CD-ROM和DVD,支持Intel MMX技术),多媒体设备管理(CD—ROM驱动器、声卡和解压卡等),音频组件及其使用,视频组件及其使用。
第四章 Word 2000基本使用(9+9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计算机文字处理的基本概念,掌握Microsoft Word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操作。
2、教学内容:1) 计算机文字处理的基本概念和文字处理软件的发展。
2) Word的功能和特点、运行环境及其启动和退出,掌握Word的窗口组成:标题栏、菜单栏、常用工具栏、文本区、滚动条、状态栏、格式工具栏、按钮。
3) 文档的基本操作:创建一个新文档,保存文档,打开文档,选定文本内容,编辑文档(删除、移动和复制文本,撤销与重复编辑操作),查找、替换、自动更正与校对,文档的显示(普通、联机版式、页面和大纲显示)。
4) 文档的排版:选择视图,字符设定(字体、字型、字体大小、下划线类型、颜色、字体效果等字符格式和字符间距),字符格式复制,段落排版,项目符号和编号,设置分栏,设置样式,使用模版。
5) 文档的管理:保存文档文件,打开和关闭文档文件,查找文档文件,文档转换等。
6) 文档中的表格的制作:建新表(设定表格结构、编辑表格内容),修改表格结构(选择行、列或单元格、插入与删除、合并与拆分单元格、改变栏宽及行高),整表操作(选定整表、删除表格、拆分与合并表格、设置表格边框)。
7) 图文混排:图形的生成,图形的插入,图形的编辑和格式设置,绘制图形,艺术字的使用,公式编辑器的使用,图文框和文本框的使用。
8) 页面排版和打印文档:设置页眉/页脚和页码,设置页面(纸张大小、方向、来源,指定页面字数和行数,页边距),打印预览,选择打印方式和打印。
第五章 Excel 2000基本使用(6+6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计算机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掌握Microsoft Excel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操作。
2、教学内容:1) Excel的功能和特点、运行环境、启动和退出、窗口的组成。
2) 工作表的建立:工作簿、工作表和单元格的概念,数据输入(文本、数值和时间日期数据输入,数据自动输入,有效数据定义),使用公式和函数,数据编辑(数据的修改、清除、删除、复制和移动,单元格、行、列的插入和删除),新建、打开和保存工作簿。
3) 工作表的编辑:选取工作表,修改、删除、插入和重命名工作表,工作表的移动或复制,工作表窗口的拆分与冻结,公式的复制与自动填充,查找与替换,为区域命名。
4) 工作表的格式化:自定义格式化(设置数字格式、对齐格式、字体、边框线、图案、列宽和行高、条件格式),自动格式,格式的复制和删除。
5) 数据的图表化和地图:嵌入式图表和独立图表的概念,创建图表,图表的编辑,图表的格式化,创建地图(数据地图的概念,创建和修改地图,添加数据)。
6) 数据管理和分析:数据列表的概念和基本操作,分类汇总表,数据透视表。
7) 页面设置和打印:设置打印区域,分页和分页预览,页面设置,打印预览和打印。
第六章 PowerPoint 2000基本使用(6+6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Microsoft PowerPoint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操作。
2、教学内容:1) PowerPoint 2000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启动和退出,建立演示文稿,保存和打开演示文稿。
2) 演示文稿的浏览和编辑:视窗切换,编辑幻灯片(选择、删除、复制、移动幻灯片)。
3) 格式化和美化演示文稿:幻灯片格式化(文字格式化、段落格式化、对象格式化、对象格式的复制),设置幻灯片外观(使用幻灯片、标题、讲义和备注母板,重新配角,应用设计模板)。
4) 动画和超链接技术:动画效果(幻灯片内动画设计,设置幻灯片切换效果),演示文稿中的超级链接(创建超级链接,编辑和删除超级链接)。
5) 放映和打印演示文稿:放映幻灯片(设置方式并执行演示),演示文稿的打印。
第七章计算机网络基础和Internet(6+9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具备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初步知识,了解Internet的基本概念,掌握浏览器和电子邮件的使用方法。
2、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和拓扑结构等。
2) 计算机通信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网络设备的功能。
3) 熟悉计算机局域网(LAN)和广域网(WAN)的特点及基本组成,了解我国当前主要的网络系统。
4) Internet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工作方式、提供的资源、起源和现状。
5) Internet的主要功能:电子邮件(E—mail)、文件传输(FTP)、远程登录(Telnet)、电子布告栏(BBS)等。
6) Internet网络地址:TCP/IP协议、IP地址、域名系统、E—mail地址、URL和HTTP。
7) 连接Internet:主要的连接方式(仿真终端、电话拨号、网络连接),拨号入网条件,Modem的安装,配置拨号网络软件和TCP/IP,拨号连接Internet 的设置和连接。
8) 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的使用:IE的组成和安装,频道栏,IE的使用。
9) 电子邮件的使用:E—mail基础,Outlook Express的设置,邮件的建立与发送、阅读邮件。
第八章综合应用能力(3+9+6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提高学生对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操作能力和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
2、教学内容:1) 通过Internet查找资料,图文排版、数据图表、幻灯片的设计,利用电子邮件发送设计成品给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