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地理必修一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共25张PPT)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优质课件)(共26张PPT)

2019-2020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优质课件)(共26张PPT)

自主探究1:地质构
C
造判读
1. 图中A、B、C三处地质构造的名称分别是: A____背__斜___ , B_向__斜_____ ,C__断__层_____。
2. A处的地貌是___山__谷____, 原因是________ 背斜顶部受张力,裂隙比较发育,易侵蚀谷地。
3. 讨论:图中A、B、C三处中,何处宜修地下隧道, 请说明理由。 A
海浪侵蚀作用
【整理提高】 结 构
岩 石 岩石类型 圈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物质循环
内 变质作用
力 作
岩浆活动
地 用 地壳运动
褶皱 地质构造

风化
断层
形 态

侵蚀
力 作
搬运
侵蚀地貌 流水、风力等
用 堆积
堆积地貌
课后巩固拓展纲要
读“地质构造”图,回答1~2题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从岩层形态上来看,B为背斜,C为向斜 B.图中A、B、C三处均为内力作用的结果 C.A处形成断层,这里岩石破碎,常发育成沟谷、河流 D.从地形上来看,B为山地,其属于断块山 2.关于地质构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含石油、天然气的岩层,向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B.背斜谷地利于储存地下水,形成自流水盆地 C.断层附近岩层破碎利于隧道工程建设 D.水库建设应该避开断层带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 二、补笔记 •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1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优质课件(共22张PPT)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1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优质课件(共22张PPT)
C、地核2800Km以下至地心。厚度约3400千 米,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地球内部圈层
岩石圈: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
地球外部圈层
岩石圈


软流层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282021/8/28Saturday, August 28,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282021/8/282021/8/288/28/2021 4:55:35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282021/8/282021/8/28Aug-2128-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282021/8/282021/8/28Saturday, August 28, 2021
1
读图分析: 图1到图4 说
明了什么? 图中可以看
出沉积岩有何特 性?
2
3
4
特点 一层一层的沉积(层理结构) 常含有化石
沉积岩岩层
变质岩成因
岩浆活动、高温高压
已成岩石
变质岩
变质作用
石灰岩
举例 页岩
花岗岩 岩
大理岩 板岩
片麻
石灰岩受热变成大理岩
(变质作用)
(二)岩石圈的物质的循环
三类岩石的相互转化: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圈 水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2单元第1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共54张PPT)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2单元第1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共54张PPT)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2021/8/82021/8/82021/8/8Sunday, August 08, 2021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8/82021/8/82021/8/82021/8/88/8/2021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8月8日星期 日2021/8/82021/8/82021/8/8
的原因呢? 甲 山岭 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力不易侵蚀
丙 谷地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不容易侵蚀
(3)若该地富含石油、天然气,应在 丙 处开采
最合适;其中 甲 处最不合适建设大型工程。
(4)渭河平原在地质构造上与图中字母 乙 相
同。
补:排序(岩层和地质作用) (三维P31判断岩层新老关系方法3)
下图所示是我国南方某一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4~6题。
思考:地壳=岩石圈
❖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由 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
* 列表比较
厚度
范围
联系
地壳 平均17km 地表至莫
岩石圈不仅包
霍界面 含地壳而且还包含
岩石圈
70~100km
地表至软 流层
上地幔顶部(软流 层以上)部分
速度(千米/秒)
0
3
6
9
12
15
E
F
1000
A

2000
地质构造的意义 (1) (2)利用背斜找油: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天然气密 度小,分布于背斜顶部,水密度大,分布于底部,中间为石油。
(3)利用向斜、背斜确定矿床位置:例如,岩层中含有 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 钻探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 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搬运掉了。 (4)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2019-2020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优质课件(共25张PPT)

2019-2020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优质课件(共25张PPT)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2.83% 钙
3.63%



5.00%



铁8.Βιβλιοθήκη 3%46.60%钙




27.72%
其他
地壳中主要元素含量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1、岩石圈的组成
岩浆岩
------各类岩石 沉积岩
变质岩
喷出型岩 浆岩
侵入型岩 浆岩
岩浆
岩浆岩的形成
高压
岩浆
冷却、凝固
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
岩浆岩
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 常见岩浆岩
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自然界 沧海桑田的变化
重点、难点: 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一、岩石圈的结构
1、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内部与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陆地
海洋
2

地壳



地幔


构 地核
岩石圈 软流层
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
高原
高山
硅铝层(密度约2.7)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优质课件 (共27张PPT)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优质课件 (共27张PPT)

单项选择题(10分) 右图甲(云贵高原区)、乙(东南沿海地区)两处景观所在地是
我国1.著游名客旅在游甲胜景地观。地读可图普回遍答观1赏-3B(题 )
A.奇松、云海 B.石林、石芽 C.椰林、孤峰 D.森林、冰川
2.两地地貌形成的主导外力作用与岩石组合正确的( C )
A.甲——风力侵蚀-砂岩 B.乙——风力侵蚀-砂岩 C.甲——流水侵蚀-石灰岩 D.乙——流水侵蚀-石灰岩 3.甲地地貌景观是由于(D )
4、阅读上述诗句,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B.“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 C.诗中描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 D.甲应为堆积岸
比较下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回答5-6题。
5、河流a、b、c三处与三幅剖面图对应正确的是( D )
A.a—① B.b—② C.c—③ D.a—②
6、对a、b、c三处所受到的侵蚀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A )
A.a处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 B.b处以下蚀作用为主,侧蚀减弱 C.c处以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为主 D.下蚀作用是a、b、c三河段共有的主要作用
2、对黄淮海平原的地貌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地质作用是( A)
A.河流的堆积作用
B.流水的侵蚀作用
C.风化作用
D.地壳的上升运动
3、河漫滩是 ( D )
A.枯水季节沉积下来的堆积地带
B.在洪水季节被侵蚀而减小
C.在河谷的凹岸堆积形成的地带
D.在凸岸堆积形成的水下堆积体,到枯水季节露出水面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 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
A.地球水圈与岩石圈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B.地球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C.地球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D.地球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1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优质课件(共30张PPT)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1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优质课件(共30张PPT)

2021/10/10
28
【误区警示】 并不是所有岩石可直接转化 岩浆岩可以直接转化成沉积岩或变质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可 以相互转化,但沉积岩和变质岩都不能直接转化为岩浆岩,要先 转化为岩浆岩后再生成岩浆岩。
2021/10/10
29
2021/10/10
30
4
3、圈层的特点: (1)地壳的特点: ①连续圈层;②厚度不均,大陆厚,
大洋薄。
高原
高山
硅铝层岩石
硅镁层岩石
平原
浅海
0深 度
10千米 海平面
20
()
30
地幔
40
2021/10/10
5
(2)地幔的特点: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为 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地壳
岩浆的发源地
地幔
地核
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
2021/10/10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1.1地球内部圈层与岩石圈物质循环
阜宁县陈集中学 王长国
2021/10/10
1
学习目标:
1.阅读示意图,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结构。 2.绘制示意图,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并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3.通过阅读、观察,了解岩石圈的组成及三大类岩石。 4.阅读简单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
2021/10/10
27
【方法技巧】 三类岩石的判断 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有多种形式,但无论以何种形式,岩石 间相互转化关系是不变的,特别是岩浆岩在示意图中形成的特殊 性。
一个箭头指向岩浆岩 (1)物质类型判读两个箭头指向沉积岩和变质岩 三个箭头指向岩浆
指向岩浆岩的是上升冷凝作用 指向沉积岩的是外力作用 (2)地质作用判读指向变质岩的是变质作用 指向岩浆的是重熔再生作用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1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优质课件(共102张PPT)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1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优质课件(共102张PPT)
(1)概念: (2)形成的地貌:
断层上升一侧的岩块:块状山地或高地; 如华山、庐山、泰山、黄山
断层下降一侧的岩块:谷地或低地; 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断层的构造地带:常发育成沟谷、河流
⑶意义:大型工程建设,如隧道、水库建设,应尽量避开断层
1、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 ,属于向斜的是
2、此时,背斜在地貌上是
四幅图中,表示地下储有石油的是 ( A )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火山
沉积岩
侵入型 岩浆岩
喷出型 岩浆岩
变质岩
岩浆

岩浆岩 幔
地壳物质循环的多种变式图解
探究一
探究二
沙场点兵
地质勘探甲图B处有一大煤层。读下列甲、乙两图,完成1~2题。
1.甲图中与③所示的地质作用相同的箭头是( D )
A.①
B.②
意义:(1)确定地层的顺序和时代 (2)推知沉积时的地理环境
例如:有珊瑚化石的石灰岩,表示的是 温暖的浅海环境 ; 有丰富植物化石的含煤岩层,表示当时是 森林茂密的湿热环境 。
二、组成岩石圈的岩石的成因分类 【七嘴八舌】结合课文完成表格的填空。
成因类型
成因
常见类型
岩 侵入岩 浆 岩 喷出岩
岩浆侵入地壳冷却凝固 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背斜
向斜
断层
岩层形态 岩层一般向上 岩层一般向下 岩体发生破裂,且沿
拱起
弯曲
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
显的错动、位移
判 岩层新老 中间岩层较老 中间岩层较新
断 关系
两翼岩层较新 两翼岩层较老


图示
对 构造地形 背斜常成山岭 向斜常成谷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4、5题。
4、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序号是
A.④和⑤
B.①和⑥
D
C.②和④
D.③和⑥
5、下列岩石中都有可能找到化石的一组是 A
A.页岩、石灰岩 B.砾岩、大理岩
C.砂岩、玄武岩 D.石英岩、花岗岩
有些烦恼都是自找的,因为怀里揣着过去而 现在的努力。有些痛苦也是自找的,因为无 而一直活在未来的憧憬里。决定一个人成就 是靠天,也不是靠运气,而是坚持和付出, 地做,重复的做,用心去做,当你真的努力 了,你会发现自己潜力无限!再大的事,到 就是小事,再深的痛,过去了就把它忘记, 世界都抛弃了你,——你依然也要坚定前行 ,你就是自己最大的底气。埋怨只是一种懦 现;努力,才是人生的态度。不安于现状, 平庸,就可能在勇于进取的奋斗中奏响人生 乐间。原地徘徊一千步,抵不上向前迈出第
喷出型岩浆岩——玄武岩
特点:常具 有气孔
由于岩浆喷出地表,压力和温度骤降,岩浆迅速冷却形成岩石,造成岩石矿物结 晶不完好,颗粒较小,且由于气体的逸出,表面会有一些气孔。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堆积 固结成岩 沉积岩
风化、侵蚀 搬运
喷出型 岩浆岩
侵入型 岩浆岩
岩浆
一层一层的沉积(层理结构)
1
2
3
4
(2)沉积岩
岩浆岩 岩石风化碎屑
喷出型
高温高压变质
侵入型
沉积岩
变质岩
接触岩浆后重融、再生
岩浆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变质岩
沉积岩
重融再生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 结成岩
岩浆岩
岩浆
3.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
➢ 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 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出了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
➢ 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 从而改变了地表的环境。
思维拓展 1、当地震发生时,震区的人们有何感觉?
震区的人们首先感到上下颠簸,后感到左右晃动
2、当地震发生时,正在湖中船上捕鱼的渔 民,有什么感觉?
只感觉到上下颠簸。
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17 2900
速度(千米/秒)
莫霍界面
地 壳 地 幔 古登堡界面
软流层


2、地球内部各圈层特征
石灰岩,沉积岩
(3)变质岩
原有岩石
(岩浆岩、 沉积岩等)
高温 高压
变质岩
变质作用
(特点)
(矿物成分和结构改变)
石灰岩 大理岩
具有片理 结构
重结晶作 用明显
举例
页岩 花岗岩
板岩 片麻岩
小结:三类岩石的特征及成因
分类
重要特征
成因
典型 岩石

侵 入 岩
质地较坚硬, 晶体颗粒较大
岩浆侵入地 壳内部冷却
花岗岩
裸露地表 的岩石
风吹、雨打、日晒及生物作用
沉积岩
外力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一层一层的沉积(层理结构) 特点
常含有化石
书页 文字
常见的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 明朝于谦有这样一首诗”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 白在人间”。诗中描述的是何种岩石?按其 成因分属哪一类岩石?
圈层名称 分界面 厚度
(KM)


地壳
①是连续的圈层,由岩石组 平均17 成的坚硬外壳
莫霍界面
②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
地幔
约2800
上部的软流层是岩浆的 主要发源地
古登堡界面
地核
约3400 温度、压力和密度很大
3、岩石圈范围
岩石圈由地壳及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的固 体岩石组成。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1、岩石圈的组成
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成因划分 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浆岩的形成过程:
喷出型 岩浆岩
侵入型 岩浆岩
岩浆
(1)岩浆岩
岩浆
高压
侵入地壳上部 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 冷却、
(软流层)
喷出地表 凝固 喷出型岩浆岩:玄武岩
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
特点:质地较坚硬, 晶体颗粒较大
成因:由于岩浆没有喷出地表,有充 分的时间来降温,所以结晶良好,颗 粒比较大。
内部圈层 地球圈层
外部圈层
地核 下地幔
地幔 上地幔底部
上地幔顶部
地壳
岩石圈
大气圈


水圈
环 境
生物圈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与岩石圈的结构
地球内部的结构,无法直接观察。地球物
理学家依据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来 划分地球内部的圈层。什么是地震波呢?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 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可以分横波 和纵波,其中纵波可以在固态、液态、气 态物质中传播,而且传播速度比较快,横 波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且速度比较慢。
巩固练习:
1、岩石圈包括( B )
A.组成地壳的岩石
B.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C.地壳和地幔的大部 D.地壳和岩浆
2、下列各地,地壳最厚的是( B )
A.华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云贵高原
3、下列各组岩石,按成因属于同一类的是( D
A.花岗岩、石灰岩
B.大理岩、砾岩
C.砂岩、板岩
D.玄武岩、花岗岩
D.塔里木盆地 )
凝固而成的
浆 岩 喷 常具有气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岩浆喷出地表 (火山活动)冷
玄武岩

却凝固而成的
沉积岩
具有层理结构, 常含有化石
侵蚀、搬运、 石灰岩、 堆积、固结成 砂岩、 岩(外力作用) 页岩
变质岩
具有片理结构, 变质作用 重结晶作用明显
大理岩、板 岩、石英岩、 片麻岩
风、流水等外力 作用将岩石碎屑 物由高处搬运到 低处沉积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课本图文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认识岩石圈的 范围、结构,掌握地壳的组成;岩石圈的组成物质及物质循 环。 2.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课本插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岩石圈的位置、范 围、结构,提高运用读图观察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能够熟练阅读“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同时能绘制简单 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3.情感目标: 通过三大岩石的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树 立物质的运动性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念,认识世界万物是 相互联系的,是发展变化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