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档案使用注意事项
学校心理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学校心理档案的管理,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学校心理档案是记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心理辅导活动及心理干预措施的重要资料,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条学校心理档案的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管理: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规范档案管理工作。
(二)安全保密:确保学生心理档案的保密性,防止信息泄露。
(三)科学规范:遵循心理健康教育规律,确保档案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四)及时更新:根据学生心理状况变化,及时更新档案内容。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四条学校成立心理档案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心理档案的总体规划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心理档案管理员负责心理档案的日常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如下:(一)建立健全心理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二)负责心理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查询等工作。
(三)对心理档案进行定期检查,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四)对心理档案进行保密管理,防止信息泄露。
(五)对心理档案进行分类整理,便于查询和使用。
第三章档案内容第六条心理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学生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班级、联系方式等。
(二)心理健康状况:心理测评结果、心理咨询记录、心理辅导活动记录等。
(三)心理干预措施:心理危机干预、心理治疗、心理康复等。
(四)其他相关资料:心理信件、心理日记、心理绘画等。
第四章档案管理流程第七条新生入学时,由心理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评,并将测评结果及相关信息录入心理档案。
第八条心理辅导员在开展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活动时,应及时将相关信息录入心理档案。
第九条心理辅导员在实施心理干预措施时,应详细记录干预过程和结果,并及时更新心理档案。
第十条心理档案管理员负责心理档案的整理、归档、保管等工作。
第五章保密与使用第十一条心理档案实行保密管理,未经本人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查阅、复制、传播或泄露。
小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规范小学生心理档案的管理,保障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档案管理原则1. 保密原则:小学生心理档案属于个人隐私,管理人员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给无关人员。
2. 实用原则:心理档案的建立、管理和使用应服务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成长发展。
3. 规范原则:心理档案的管理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的要求。
4. 发展原则:心理档案应随着学生成长变化不断更新和完善。
三、档案内容1. 学生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班级、联系方式等。
2. 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心理测评、心理咨询记录等。
3. 家庭背景:家庭成员、家庭环境、家庭教育等。
4. 学校生活:学习状况、人际关系、兴趣爱好等。
5. 心理辅导记录:个别辅导、团体辅导、心理讲座等。
6. 跟踪反馈:学生心理变化、辅导效果评估等。
四、档案管理职责1. 心理辅导员负责心理档案的建立、更新、整理和归档。
2. 心理辅导员定期对学生心理档案进行审查,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 心理辅导员负责心理档案的保密工作,未经学生本人同意,不得向他人透露档案内容。
4. 心理辅导员定期向学校领导汇报心理档案管理情况。
五、档案使用规定1. 心理辅导员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等工作时,可查阅学生心理档案。
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班主任、任课教师等在必要时,经心理辅导员同意后方可查阅学生心理档案。
3. 查阅学生心理档案时,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原则,不得泄露给学生或他人。
4. 查阅学生心理档案后,应将查阅内容归档备查。
六、奖惩措施1. 对认真履行职责,在心理档案管理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泄露学生心理档案信息,造成不良后果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七、附则1. 本制度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学校心理辅导档案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保障学生心理健康,规范心理辅导档案管理,提高心理辅导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档案管理范围1.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材料;2. 心理咨询记录;3. 心理辅导活动记录;4.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5. 其他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材料。
三、档案管理原则1. 保密原则:严格保护学生隐私,未经本人同意,不得泄露档案内容;2. 实用原则:档案资料应真实、准确、完整,便于查阅和使用;3. 规范原则:档案管理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4. 安全原则: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防止丢失、损坏和泄密。
四、档案管理职责1. 心理辅导室负责人:负责心理辅导档案的管理工作,组织制定和实施档案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档案管理情况;2. 心理辅导教师:负责收集、整理、归档心理辅导档案,对档案资料进行保密,确保档案安全;3. 学校相关部门:协助心理辅导室做好心理辅导档案管理工作。
五、档案管理流程1. 收集:心理辅导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咨询记录、心理辅导活动记录等进行收集;2. 整理:对收集到的档案资料进行分类、编号、归档;3. 存档:将整理好的档案资料存放在心理辅导室指定的档案柜中,并定期检查档案保存情况;4. 查阅:需查阅档案资料时,须填写《心理辅导档案查阅申请表》,经心理辅导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查阅;5. 更新:对档案资料进行定期更新,确保档案的时效性。
六、档案保密与安全1. 严格保密:未经本人同意,不得泄露学生隐私;2. 安全存放:档案资料应存放在心理辅导室指定的档案柜中,确保档案安全;3. 专人管理:心理辅导室负责人和教师应负责档案的日常管理,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4.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档案保存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七、奖惩措施1. 对认真执行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心理辅导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2. 对违反档案管理制度,造成档案丢失、损坏、泄密等问题的,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罚款等处罚。
初中心理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我校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管理,确保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校初中阶段所有学生。
第三条心理健康档案是了解学生心理状况、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资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章档案管理原则第四条保密原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信息严格保密,未经学生本人同意,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泄露。
第五条实用原则:档案内容真实、准确,便于教师、家长和学生查阅。
第六条完善原则: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定期更新档案内容。
第七条规范原则:档案管理流程规范化,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第三章档案内容第八条学生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班级、家庭住址等。
第九条学生心理发展状况:智力、性格、情绪、动机、自我意识等。
第十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心理疾病史、心理测评结果、心理咨询记录等。
第十一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辅导活动、心理危机干预等。
第四章档案管理流程第十二条档案建立:新生入学时,由班主任协助心理老师收集学生基本信息,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第十三条档案更新:每学期末,心理老师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状况和心理健康教育措施,更新档案内容。
第十四条档案查阅:教师、家长和学生需要查阅档案时,需经心理老师同意,并在规定场所查阅。
第五章档案保密与安全第十五条心理健康档案的保管由心理老师负责,档案存放于安全保密的场所。
第十六条心理健康档案的查阅、借阅、复制等行为,需经心理老师同意,并做好记录。
第十七条心理健康档案的销毁,需经学校领导批准,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
第六章奖励与处罚第十八条对在心理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九条对违反本制度,泄露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信息的人员,给予相应处罚。
第七章附则第二十条本制度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通过以上制度,我校将进一步加强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管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心理成长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校全体在校学生,旨在通过建立心理成长档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系统记录、分析和指导,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服务。
第三条心理成长档案的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实事求是原则:档案记录应真实、客观,反映学生的真实心理状况。
2. 保护隐私原则:严格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
3. 全面发展原则: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业、生活的全面发展。
4. 服务导向原则:以服务学生心理健康需求为导向,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第二章档案内容第四条心理成长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基本信息: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
2. 心理健康状况:包括心理健康测评结果、心理状况描述、心理问题诊断等。
3. 心理辅导记录:包括心理辅导时间、内容、方式、效果评估等。
4. 心理活动参与情况:包括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讲座、团体辅导、心理素质拓展活动等。
5. 家庭背景信息:包括家庭成员构成、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关系等。
6. 学业成绩信息:包括各科成绩、排名、奖惩情况等。
7. 其他相关信息:如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体活动等。
第三章档案管理第五条心理成长档案的管理实行分级负责制,具体如下:1. 校级管理:学校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全校心理成长档案的统筹管理,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密等工作。
2. 学院(系)管理:各学院(系)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负责本学院(系)学生的心理成长档案管理,包括档案的日常维护、更新、使用等工作。
3. 个人管理:学生本人对个人心理成长档案有知情权和查阅权,可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查阅自己的档案。
第六条心理成长档案的收集与整理:1. 新生入学时,由各学院(系)收集学生基本信息,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建立初始档案。
2.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如有心理问题,需进行心理辅导,辅导记录应纳入档案。
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为了保障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帮助,我校制定了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管理制度,旨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全面管理和关注。
以下为本制度的具体内容。
一、档案的建立
1.档案建立对象:全校小学学生
2.档案建立方法:每年开学初,由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年级、性别、姓名等信息,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3.档案内容:档案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家庭背景、学习情况、社交关系、性格特点、心理测试结果、辅导记录等。
4.档案管理责任人:由学校指定专人负责档案的管理和更新。
二、档案的管理
1.机密性原则: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属于敏感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仅限于指定的责任人和授权的教育工作者查阅和使用。
2.档案更新: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应在每学期末更新一次,将学生在该学期内的相关信息记录进去。
3.档案储存: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应妥善保存,在学生毕业离校后转交给中学或交由学生家长保存。
三、档案的使用。
中小学生心理辅导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中小学生心理辅导工作,规范心理辅导档案管理,提高心理辅导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地区中小学校心理辅导室对中小学生心理辅导档案的管理。
第三条心理辅导档案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守密性原则:严格保护学生隐私,未经学生同意,不得泄露档案内容。
2. 实用性原则:档案内容应真实、准确、完整,便于查阅和统计分析。
3. 可持续发展原则: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档案管理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第二章档案管理范围第四条心理辅导档案包括以下内容:1. 学生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年级、班级、联系方式等。
2. 学生心理状况: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压力、人际关系、情绪变化等。
3. 心理辅导记录:咨询次数、咨询内容、辅导方法、辅导效果等。
4. 心理测评结果:心理量表、问卷等测评结果。
5. 家长沟通记录:家长反馈、家访记录、家长学校活动等。
6. 其他相关资料:学生获奖情况、心理成长记录等。
第三章档案管理职责第五条学校心理辅导室负责心理辅导档案的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如下:1. 制定档案管理制度,明确档案管理的范围、程序和责任。
2. 指导教师填写、整理、归档心理辅导档案。
3. 对心理辅导档案进行分类、编号、归档,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4. 定期对心理辅导档案进行审查、整理和归档。
5. 对心理辅导档案进行保密,防止泄露学生隐私。
第六条教师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档案管理制度,具体职责如下:1. 按时填写、整理、归档心理辅导档案。
2. 严格保护学生隐私,未经学生同意,不得泄露档案内容。
3. 定期对心理辅导档案进行审查、整理和归档。
第四章档案管理程序第七条心理辅导档案管理程序如下:1. 收集:教师根据心理辅导过程,收集相关资料,填写心理辅导档案。
2. 整理:教师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学校师生心理档案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学校师生心理档案的管理,确保心理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保密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档案管理范围1. 学生心理档案:包括新生心理普测、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咨询记录、跟踪反馈材料等。
2. 教师心理档案:包括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心理咨询记录、心理培训记录等。
三、档案管理职责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心理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和利用。
2. 各部门、各班级负责学生心理档案的收集和整理。
3. 教师个人负责自身心理档案的整理和更新。
四、档案收集与整理1. 学生心理档案收集:学校每年秋季对入校新生进行心理普测,并依据测评结果建立档案。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咨询记录、跟踪反馈材料等应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及时收集和整理。
2. 教师心理档案收集:学校每年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并依据结果建立档案。
教师心理咨询记录、心理培训记录等应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及时收集和整理。
3. 档案整理:档案整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分类整理:按照学生心理档案和教师心理档案分别整理。
(2)规范化整理:按照统一格式和要求进行整理,确保档案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及时整理:在收集到新的档案材料后,应及时进行整理和归档。
五、档案保管与保密1. 档案保管:心理档案应由专人负责保管,存放于安全、保密的场所。
2. 档案保密:心理档案内容涉及师生个人隐私,未经本人同意,任何人不得查阅、复制、传播。
3. 查阅与利用:查阅心理档案需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人批准,并在专人陪同下进行。
六、档案利用与反馈1. 心理档案主要用于以下目的:(1)评估师生心理健康状况。
(2)制定心理辅导方案。
(3)跟踪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 心理档案利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1)尊重师生隐私,不得泄露档案内容。
(2)不得将档案用于与心理健康教育无关的其他目的。
(3)对档案利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
学校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制度

学校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制度
为在保护学生个人隐私的基础上,对学校的各项学生心理档案进行妥善保存,以便有序、科学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预防、学生心理咨询的督导等),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一、学生心理档案保密制度
1.学生心理档案需严格保密,管理者不得擅自向他人透露。
2.未经学校领导及心理教师认可,他人不得擅自提取档案资料。
3.发生失密、泄密和档案被盗事件时,要立即报告主管领导或保卫部门,当事者要写出书面报告。
4.若发生心理危机干预事件,需采取必要措施,保护来访者及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但来访者个人心理档案相关信息的暴露程度需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二、学生心理档案的涉及范围
1.学生心理测验数据、结果分析及报告。
2.学生个人心理咨询相关记录表(心理咨询预约登记表、心理咨询记录表、心理咨询追踪表)。
3.学生使用心理设备后产生的相关数据及记录。
4.学生团体辅导相关文件(团体辅导活动记录、团体辅导电子声像资料)。
5.学生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相关电子、声像资料。
三、学生心理档案管理要求
1.各类学生心理档案应按照规定年限保存完好。
2.学生心理测验数据、结果分析及报告需进行汇总,不以个别量表的结果为依据轻易判断学生。
若在心理测验中发现个别问题学生,可与班主任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关心学生的心理状况。
问题学生资料需报年级组备案。
3.学生个人心理咨询相关记录需以个人为单位进行保存。
4.学生使用心理设备后产生的相关数据及记录,以电子档案形式及时进行整理归档。
5.电子、声像文件材料应在各项活动后整理好随时归档。
小学学生心理档案管理规定

资阳市松涛玉柴小学
——学生心理档案管理规定
为加强学生心理档案的管理与使用,进一步促进心理咨询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特规定如下:
1、对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对测评结果全部建立档案。
2、咨询记录等也归为学生心理档案进行管理。
3、心理档案应由心理咨询室专职教师管理,管理人员要认真负责,保证及时归档整理和正常使用。
4、严禁擅自携带心理档案外出,心理档案一般不得外借。
5、建立查阅制度。
查阅学生心理档案,必须由学校或各院学生管理部门出具证明,查阅使用学生心理档案,必须严
格登记,按时归还。
6、非专业人员查阅心理咨询有关结果时,须由咨询工作人员指导。
7、严格保密制度,知晓档案内容者,必须严格保密,不在公共场所和亲友面前谈论有关内容,如有泄露而产生不良后果的,责任自负。
8、学生心理测验结果等仅供咨询工作人员参考,不作诊断证明。
9、学生心理档案原则上保留到学生毕业。
学校心理健康成长档案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目标1. 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成长档案,全面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发生。
3. 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为学生提供专业、有效的心理辅导。
4. 促进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三、管理职责1. 校长负责心理健康成长档案管理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心理健康成长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更新工作。
3. 各班主任负责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监测,及时向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反馈学生心理问题。
4. 教务处、学生处、后勤处等部门协助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四、档案内容1. 学生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班级、家庭住址等。
2. 心理健康状况:包括心理健康测试结果、心理咨询记录、心理危机干预记录等。
3. 家庭背景:家庭成员、家庭环境、家庭关系等。
4. 学校生活:学习情况、人际关系、兴趣爱好等。
5. 其他相关信息:如心理医生诊断、心理治疗记录等。
五、档案管理流程1. 收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收集学生心理健康相关信息,班主任协助收集。
2. 整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确保信息准确、完整。
3. 归档:将整理好的信息按照班级、姓名等分类归档,并建立电子档案。
4. 更新:定期更新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确保信息的时效性。
5. 查阅:教师、家长、学生本人等需查阅档案时,需经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同意后方可查阅。
六、保密与使用1. 严格保密:心理健康成长档案属于学生隐私,任何人不得泄露。
2. 合理使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根据工作需要,合理使用档案信息,不得用于其他目的。
3. 学生授权:学生本人或法定监护人有权查阅、修改自己的心理健康成长档案。
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管理与使用,保护学生隐私,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管理。
第三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应严格保密,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第二章档案内容第四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学生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2. 心理健康状况:心理测评结果、咨询记录、跟踪反馈材料、心理危机事件记录等;3. 心理健康教育情况: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健康课程学习情况等;4. 家长及班主任意见: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价和建议。
第三章档案管理第五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统一管理,各系(部)配合。
第六条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1.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2. 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3. 熟悉档案管理规范。
第七条档案管理实行以下制度:1. 专人负责制:指定专人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管理工作;2. 保密制度:对档案内容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学生隐私;3. 归档制度:按照规定及时归档、整理和保管档案;4. 查阅制度:非心理健康教育人员不得查阅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确因工作需要查阅,需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批准。
第四章档案使用第八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主要用于以下方面:1. 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2. 制定个性化心理健康教育方案;3. 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和干预;4. 分析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第五章附则第九条本制度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解释。
第十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制度旨在规范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管理与使用,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促进广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中学心理辅导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中学心理辅导工作,提高心理辅导服务质量,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校心理辅导室的档案管理,包括学生心理档案、教师心理档案、心理辅导活动档案等。
第三条心理辅导档案管理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1. 保密原则: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咨询内容、咨询记录等保密,未经学生本人同意,不得向他人透露。
2. 完整性原则:档案资料应全面、真实、准确、完整。
3. 规范性原则:档案管理应按照规定的程序、标准和要求进行。
4. 便捷性原则:档案查询、利用应方便快捷。
第二章档案分类第四条学生心理档案1. 学生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班级、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
2. 心理健康状况:包括心理健康测评结果、心理辅导记录、心理危机干预记录等。
3. 家长联系记录:包括家长联系方式、家长意见、家校沟通记录等。
第五条教师心理档案1. 教师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称、学科、班级等。
2. 心理健康状况:包括心理健康测评结果、心理辅导记录、心理危机干预记录等。
3. 教师心理成长记录:包括培训、研讨、心理成长活动等。
第六条心理辅导活动档案1. 活动记录:包括活动名称、时间、地点、参与人员、活动内容、活动效果等。
2. 资料收集:包括活动宣传资料、活动照片、活动总结等。
第三章档案管理第七条档案收集1. 学生心理档案:由心理辅导员在学生入学时收集,并定期更新。
2. 教师心理档案:由心理辅导员在教师入职时收集,并定期更新。
3. 心理辅导活动档案:由心理辅导员在活动结束后收集。
第八条档案整理1. 按照档案分类,对收集到的档案资料进行整理、归档。
2. 档案资料应分类存放,便于查询。
第九条档案保管1. 心理辅导员负责档案的保管工作,确保档案的完整、安全。
2. 档案保管应遵循以下要求:(1)档案室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防止档案受潮、霉变。
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档案管理范围1. 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心理测评结果、心理咨询记录、心理危机干预记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等。
2. 档案管理对象为我校全体在校学生。
三、档案管理制度1. 档案收集与整理(1)学生入学时,由班主任负责收集学生基本信息,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收集心理测评结果。
(2)学生在校期间,班主任、心理教师、辅导员等人员应定期收集学生的心理状况,并及时将相关信息录入档案。
(3)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由活动组织者负责整理,并及时归档。
2. 档案保管与使用(1)心理健康成长档案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保管,确保档案的完整、安全、保密。
(2)档案查询和使用,需经学生本人同意,或由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批准。
(3)档案保管期限为长期,如遇特殊情况需销毁档案,应经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批准。
3. 档案信息化管理(1)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应积极推动心理健康成长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档案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
(2)档案信息化管理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档案信息安全。
四、档案管理人员职责1.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心理健康成长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查询和使用等工作。
2. 班主任、心理教师、辅导员等人员负责收集学生心理状况信息,并及时录入档案。
3. 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负责审批档案查询和使用申请。
五、奖惩措施1. 对认真履行职责,做好心理健康成长档案管理工作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档案丢失、泄露等不良后果的个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解释。
3. 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制度进行修订。
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管理规定

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管理规定为规范学生心理档案的管理与使用,为学生提供科学专业的服务,进一步促进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特制定本规定。
一、学校每年秋季对入校新生进行心理普测,并依据测评结果(包括量表统计分析结果、解释、建议等内容)建立档案。
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心理档案包括心理健康状况普查材料、咨询记录、跟踪反馈材料等。
二、心理档案应由各系(部)专人管理,专柜保存。
三、管理人员要恪尽职守,严格按要求,保证及时归档、整理和正常使用。
四、档案管理员严禁擅自携带和向无关人员谈论学生心理档案内容。
五、原则上只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负责人、各系(部)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教师、学校心理咨询师及本班班主任)可以调阅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但不得外借出档案管理室,只能在管理室内调阅。
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员以外的教职工如确因工作需要需查阅学生心理档案,必须由各系(部)出具相关证明,并经学校主管部门领导签字后方能查阅。
对所查阅的内容,必须严格保密,如有泄密或由此产生不良后果,必须承担相应责任。
七、查阅使用学生心理档案必须严格登记。
八、除补充学生心理档案内容外,任何情况下均不得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上进行文字撰写。
九、学生本人进行心理咨询时,心理健康教育人员有责任、义务对档案内容及档案反映的情况给与科学、准确、如实的解释,不允许夸大其辞,或使用极端性语言。
十、心理健康档案不借出不复制,因特殊情况确需借出或复制的,必须经学校主管部门领导签字。
十一、学生心理档案一般不作诊断证明。
十二、学生心理档案原则上保留至学生毕业,特殊学生心理档案由各系(部)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教师保管,学生毕业时交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负责人封存。
2010.9。
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制度

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制度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跟踪服务和科学研究,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必须受到高度重视。
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内容包括心理健康状况测评报告、会谈心理咨询记录材料、精神疾病的诊治记录材料、各种心理测量结果分析报告材料以及其他与学生心理健康有关的数据和材料。
一般在新生入学初学校开展的新生心理健康普查活动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应该得到科学的管理,包括对学生进行的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心理测量等相关资料的及时归档,专人保管,专柜存放,并建立档案目录进行科学分类。
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保密工作必须严格执行,档案资料不得带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办公室,不得复印,非专职工作人员
不得查看档案内容,且在学术场合使用档案内容时不得公开当事人的任何身份信息。
要积极、科学地利用心理健康档案材料,充分发挥其在辅助甄别心理问题、跟踪了解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健康个案研究和统计研究等方面的作用。
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仅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的辅助工具之用,不用于学生管理工作中,不进入学生的人事档案。
68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管理和使用规定

西安财经学院
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管理和使用规定
为了给学院心理辅导、咨询和治疗工作提供操作指南,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动态的监测手段,从而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并促进心理咨询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本规定:
1、对入校新生进行心理测评,测评结果全部建立档案,由学工部心理咨询中心负责收集管理。
2、将咨询记录、回访材料、测评材料等纳入学生心理档案进行管理。
3、心理档案应由专人管理,专项保存。
管理人员要认真负责,严格遵守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的各项规定,保证及时归档、整理和规范使用。
4、禁止擅自携带心理档案外出。
心理档案一般不得外借,确因工作需要借出,应履行手续。
心理档案一般不得复制,因工作需要复制的须履行审批手续。
5、建立查阅制度。
查阅学生心理档案,必须由学校或各学院(部)学生管理部门出具介绍信和证明。
查阅使用学生心理档案,必须严格登记,按时归还。
6、非专业人员查阅心理咨询有关结果时,须由咨询工作人员指导。
7、严格保密制度。
知晓档案内容者,必须严格保密,不在公共场所和家属、子女、亲友面前谈论有关内容,如有泄露而产生不良后果的,责任自负。
- 417 -
8、学校及学院(部)学生管理部门可持介绍信或证明办理查阅手续,查阅学生心理档案。
9、学生心理测验报告书等仅供咨询工作人员参考,不作诊断证明。
10、学生心理档案原则上保留到学生毕业。
- 418 -。
心理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心理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一、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学生心理档案管理规范,认真做好学生心理档案的保管工作。
二、心理档案中使用的心理测试必须具有科学性,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且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测试。
三、心理档案建立后,后续的反愦机制和干预机制要相应实施,以确保心理档案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到实质性的作用。
四、心理档案要统一保管在指定的档案柜中,由专职人员负责保管。
值班人员如需调阅,需登记并写明原因,用后及时归还,不得私自带出咨询室。
五、档案只能作为辅导人员开展辅导服务的依据,要实行专人管理,不得对外公开,确保其保密性。
六、特殊情况若确需对外提供或带出时,必须经负责人同意,并隐去全部可辩认的来访者的信息。
如有损坏或丢失,借出人要负全部责任。
学生心理档案的管理

学生心理档案的管理学生心理档案是学生过去或现在生活、学习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个体心理健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开幕式的材料。
心理档案是教师了解学生、诊断学生心理问题及其成因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自我了解的有效方式,它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及思想品德教育的开展具有现实意义。
因此,如何建立一套有学校特色的、合理、科学、规范的学生心理档案是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构建个体心理健康与否,是人类个体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此,心理档案材料收集,应从影响个体心理的主要因素和个体心理状况等方面着手。
1.家庭环境因素材料。
心理的异常是一个潜伏发展的缓慢过程,多形成于童年时期,对于学生来说,早期环境如果不利,所产生的各种异常心理会被不断强化。
家庭不仅把遗传基因传递给后代,而且还是学生儿童时代生长的最初环境,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家庭主要是通过家庭结构、家庭气氛、经济状况、父母教养态度、教养方式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因此,家庭环境档案应从家庭结构、家庭气氛、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教养态度、教养方式等方面收集材料。
收集方式主要采用问卷、访问、谈话、学生作品分析。
既要收集现时家庭材料,还要收集学生早期家庭环境材料。
2.学习生活事件及反应方式材料。
生活事件是个体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变动,它是影响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在学习中每经历一事件,学生都要花精力调整自己以适应事件所带来的心理变化。
特别是在学习失败,与同学关系处理不好的情况下更可能引起学生心理失衡,对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学习生活是每个学生必须面对的事件,学生对学习生活的态度(积极或消极)对心理健康造成不同影响。
学生对学习生活事件的反应方式按积极状态可分为主动和被动。
反应方式共有四种情况:主动认知(如尽量把事情往好的方面想、认为困难能磨炼自己等)、主动行为(如向同学或学校心理老师求助、参加文体活动等)、回避认知(如把情感埋在心里、力图忘记整个事件、自责)、回避行为(如饮酒、寻找刺激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心理档案的收集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等。
所谓心理档案的内容,又称心理档案的项目,是指能从中揭示或了解到的有关学生心理状况、心理特点等的材料。
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应尽可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为学校教育提供可靠准确的信息。
学生心理档案一般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资料,亦即学生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家庭生活情况、学校学习生活情况及对个人生活有影响的重大社会生活事件等。
二是反映学生心理状况和心理特点的资料,主要包括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学习心理特征、职业能力倾向类型等。
具体说来,学生心理档案内容如下:
1.学生基本情况
学生基本情况主要是提供一些背景资料,以帮助教师深入分析学生心理,正确诊断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
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其一是个人简介。
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民族、政治面貌、就读学校、年级、家庭住址、爱好特长等。
其二是身体状况。
主要包括血型、一般健康状况、身体发育状况、生理缺陷、个人病史等。
其三是家庭生活环境。
主要包括家庭成员的工作性质及职务、文化程度、家庭的组织结构、家庭的居住环境、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气氛、家长的教育方式与态度、亲子关系、是否独生子女、
家中排行等。
其四是学校学习生活情况。
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体育运动、交际水平(含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担任班干部情况、获奖情况等。
其五是对学生个人生活有影响的重大社会生活事件。
如家庭成员的死亡、父母离异、与教师同学关系紧张、生活条件改变、影响生活的重大挫折等。
2.能力状况及其教育建议
主要是指学生的智力水平如何、智力特点怎样,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智力训练;学生的言语智能和数学智能水平如何,言语概括、言语推理、数学概括、数学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别处于哪个等级;能力倾向鉴定及创造力测量等。
3.人格特征分析及培养建议
主要是指学生的性格类型及特征、气质类型及特征,个性心理有哪些特征,个性心理中有哪些良好或不良的品质,怎样进行教育,学生的兴趣、态度、人际关系及品德的特点等。
4.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策略
主要是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鉴定,有无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程度如何,怎样进行教育或矫治。
5.学习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
主要是指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动机、学习意志力、考试心理、学习困难的诊断,学习认知因素分析、学习动力
状况分析、学习社会因素分析,怎样优化学生的学习心理等。
6.职业能力倾向类型分析及指导
主要是指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的诊断,分析其适合从事哪一类工作,从而为学生作升学就业指导。
以上是学生心理档案的一般内容,在建立心理档案过程中,可以根据本校实际选择其中的内容。
学生心理档案使用注意事项
1、认真填好心理档案。
心理档案中的内容,凡是通过量表测验得到的结果,要连同测试日期、量表类型、结果分析一并写好,放入心理档案中。
2、要注意保密。
心理档案要由学校统一保管,档案资料不得带出心理辅导中心办公室,不得复印。
非心理辅导中心专职工作人员不得查看档案内容。
有些内容可以让学生知道,有些内容(如是否弱智、是否有心理障碍等)则不宜让学生知道,以免带来负面影响。
掌握的尺度就是对学生有利的内容就可以让他知道,对学生有不利影响的内容就不应该让他们知道此外,心理档案必须专人保管。
3、要注意共性研究与个性研究结合。
心理档案建立以后,既要注意分析共性的东西,即大多数学生共有的问题(如对学习缺乏热情、学习方法不得当等),又要注意个别学生的不健康心理(如自卑、早恋等),也就是要做到共性研究与个性研究相结合,在教育方法上也要坚持全面普及心理学知识与个别心理辅导相结合的原则。
4、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学生”。
中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阶段,经过教育的影响是会有变化的。
我们给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其解决问题;不要因一些学生有不健康的心理存在,就歧视他们,甚至于放弃他们。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他们。
5、要注意档案内容的收集和结果解释的科学性。
在心理档案内容的收集上必须经过科学的分析和专业人员筛选,才能确定下来,不能无根据地使用一些量表。
有些内容是用心理测验来测定的,其测验结果一定要以专业人员(心理咨询员、系统学习过心理学知识的人及受过短期专业培训的人)的解释为准,不能随意曲解。
对智力测验和心理健康测验的结果分析与评价一定慎重、仔细,不要轻易下结论。
因为每种量表在测验过程中除了受受试情境和被试者的情绪影响外,每种量表本身也存在效度和信度上的局限性。
要积极、科学地利用心理健康档案材料。
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档案材料在辅助甄别心理问题、跟踪了解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健康个案研究和统计研究等方面的作用。
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一般在学生离校后封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