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肠动物6
腔肠动物
腔肠动物[填空题]1通过对涡虫简要特征的了解,掌握涡虫纲的主要特点。
在涡虫纲哪一类涡虫是最原始的?参考答案:(一)外部形:涡虫身体柔软扁平而细长,背面稍凸,多褐色,腹面色浅,前端呈三角形,两侧各有一发达的耳突,头部背面有2个黑色眼点,口位于腹面近体后1/3处,稍后方为生殖孔,无肛门,身体腹面密生纤毛,由于纤毛和肌肉的运动,使涡虫能在物体上作游泳状的爬行。
(二)内部构造:1.皮肤肌肉囊自涡虫始为真正的三胚层无体腔的动物。
2.消化系统:口在腹面,口后为咽囊,周围为咽鞘,其中有肌肉质的咽。
咽可从口中伸出,以捕捉食物。
3.呼吸、循环:涡虫无特殊的呼吸、循环器官,依靠体表扩散作用进行气体交换。
4.排泄系统:为原肾管型,由焰细胞和排泄管组成。
通过焰细胞收集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液体废物,经排泄管由体背面的排泄孔排出体外。
5.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为梯型的神经系统,头部有一对脑神经节,由此分出一对腹神经索通向体后,在腹神经索之间还有横神经相连,因而构成梯型。
涡虫背部的一对眼点是由色素细胞和视觉细胞所构成,它们只能辨别光线的明暗,不能看物像;耳突在头的两侧,有许多感觉细胞,司味觉和嗅觉,在表皮内还分布着许多触觉细胞,涡虫对食物是正向反应,对光线的刺激是避强光,寻找暗的微光,夜间活动强于白昼。
6.生殖系:雌雄同体,雌雄生殖系统相当复杂。
7.再生:涡虫的再生能力很强,若将它横切为两段,每一段都会将失去的那一半再生长出来,成为一条完整的涡虫,甚至分割为许多段时每一段也能再生成一完整的涡虫。
学者们有些认为大口虫目是最接近祖先的类群,因为它们具简单的咽,盲囊状不分支的肠,神经索放射排列,具额腺及平衡囊,无卵黄腺,螺旋卵裂,这些为原始特征。
无肠目和链虫目是由大口目祖先分出的分支。
另一些学者认为无肠目是最原始的涡虫类,因为它们没有肠管,简单的咽直接与来源于内胚层的吞噬细胞相连,无原肾管,神经也呈放射状。
近年来又有学者提出涡虫的祖先是介于无肠目和大口虫目之间的一类动物,认为其消化管为囊状如大口虫目,但无原肾管,又像无肠目,神经系统为上皮神经网。
八年级生物上册《腔肠动物与扁形动物》知识全解
《腔肠动物与扁形动物》知识全解腔肠动物的特点:1.大部分为肉食性,少部分种类获得能量来自于体内共生生物行光合作用得来。
2.其躯干呈辐射对称,水生,大多固着生活。
3.体壁有两层细胞组成,表皮和肠表皮,两者之间有一层凝胶状的中胶层,起支持作用。
4.有肠腔,有一围口部,既是口也是肛门。
5.有超过20种的刺胞,刺胞中含有刺丝囊。
刺丝囊一端的鬃样突起的刺针,受刺激时,激起刺丝囊排空。
刺胞的表面有突出,胞体内有棍状结构。
刺胞内有高尔机体分泌物质,在压力作用下会释放。
6.在肠腔中进行胞外消化7.弥散的神经系统,呈网状8.水母体有感觉器官,能感受光和重力9.有雌雄同体或异体。
扁形动物的特点:1.两侧对称两侧对称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两侧对称的体型,即通过动物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对称面(或说切面)将动物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因此两侧对称也称为左右对称。
2.中胚层从扁形动物开始,在外胚层和内层胚之间出现了中胚层。
中胚层的出现对动物体结构与机能的进一步发展有很大意义。
一方面由于中胚层的形成减轻了内、外胚层的负担,引起了一系列组织、器官、系统的分化,为动物体结构的进一步复杂完备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使扁形动物达到了器官系统水平。
另一方面,由于中胚层的形成,促进了新陈代谢的加强。
比如由中胚层形成复杂的肌肉层,增强了运动机能,再加上两侧对称的体型。
使动物有可能在更大的范围内摄取更多的食物;同时由于消化管壁上也有了肌肉,使消化管蠕动的能力也加强了、这些无疑促进了新陈代谢机能的加强,由于代谢机能的加强,所产生的代谢废物也增多了,因此促进了排泄系统的形成。
扁形动物开始有了原始的排泄系统——原肾管系。
又由于动物运动机能的提高,经常接触变化多端的外界环境,促进了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进一步发展。
扁形动物的神经系统比腔肠动物有了显著地进步,已开始集中为梯型的神经系统。
此外,由中胚层所形成的实质组织有储存养料和水分的功能,动物可以耐饥饿以及在某种程度上抗干旱,因此,中胚层的形成也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八年级上册腔肠动物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腔肠动物知识点
腔肠动物是一类无脊椎动物,体内内部腔和肠道相连通,被称
为“腔肠动物”。
在八年级上册生物课程中,我们将探究腔肠动物
的基本知识点。
本文将就该主题进行论述,涉及腔肠动物的分类、形态特征、生物学特征与水生腔肠动物四个方面。
第一部分:腔肠动物的分类
腔肠动物是动物界的一个重要门类,在分类学上被归为蠕形动
物门。
腔肠动物下分为两个亚门:刺胞动物亚门和海葵动物亚门。
其中,刺胞动物亚门包含刺胞动物和水螅动物俩大类,海葵动物
亚门则仅包含海葵类。
第二部分:腔肠动物的形态特征
腔肠动物的身体构造十分简单,通常没有头部和尾部。
身体呈
现长形或圆形,表面有粘液或刺。
腔肠动物体内有一个长腔,通
常被称作消化道或肠道。
消化道以前后口相连通,前口为口盘,
口盘上有毛状的口腕。
后口则称为肛门,位于体的底部。
第三部分:腔肠动物的生物学特征
腔肠动物消化道和体腔之间有强烈的互动作用,通常消化物质可以直接排放在体外。
腔肠动物通常以肉食为主,以其他动物为食物来源,使用了口腔和口腕等器官抓住觅食。
腔肠动物的呼吸器官则直接从皮肤或者体壁吸氧。
第四部分:水生腔肠动物
水生腔肠动物是指栖息于水中的腔肠动物。
水生腔肠动物通常是一种食肉动物,以捕获浮游生物、小动物和腐肉为食,其体型通常较小。
同时,水生腔肠动物的数量往往是海中生物中的主要部分。
综上所述,腔肠动物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动物门类,可以跟人类的消化器官进行类比,向我们展现动物界的另一种精彩。
希望本文对读者能够有所启示。
6 第五章 腔肠动物
水母型: ①消化系统: 口、胃、辐管、环管 ②缘膜:伞下面边缘一圈薄膜 ③平衡囊
3、生活史:指生物在其一生中所经历发育和繁殖阶段的全部
过程
(无性) (有性) 生殖体的子茎水母芽→水螅水母(雌、雄)→受精卵
பைடு நூலகம்
↓
水螅型群体←出芽←固着←浮浪幼虫←……←卵裂 浮浪幼虫: 腔肠动物受精卵发育以内移的方式形成实心
辐射对称的特点: (1)原始的低级的对称形式 (2)只有上、下之分, 没有前、后;左、右之分 (3)只适应于在水中营固着或漂浮生活
两辐射对称: 有2个对称切面把身体分为相等的 两部分,属中间类型
2、身体基本形态有2种:一种是水螅型(适应固着生活,中胶层 较薄);另一种是水母型(适应漂浮生活的,中胶层比较厚)。 水螅型呈园筒状,下端为基盘状,用以固着在其他的物体上; 另一端是周围有触手的口。 水母型呈伞状,突起的一面叫外伞面,凹入的一面称下伞面。 水螅型和水母型的基本构造本质上是相同的。
的原肠胚,在其表面生有纤毛,能游动 世代交替: 指生物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交替出现的现象
(二)水螅纲的主要特征: 1. 一般是小形的水螅型或水母型动物 2. 水螅型结构较简单,只有简单的消化循环腔 3. 水母型有缘膜,触手基部有平衡囊 4. 生殖腺由外胚层产生 5. 生活史大部分有水螅型和水母型,即有世代交替 现象,有的群体发展为多态现象 常见有水螅、筒螅、薮枝虫、桃花水母等
水螅的生物学特征:
1、消化方式:在消化腔内由腺细胞分泌酶(主要为胰蛋白酶) 进行细胞外消化,又具有细胞内消化功能;食物大部分在细 胞内消化。 2、呼吸与排泄方式:由各细胞吸氧、排出二氧化碳和废物, 不能消化的残渣再经口排出体外;没有专门的呼吸和排泄器 官,有口无肛门。 3、运动方式:当水螅饥饿时,触手伸得很长,捕到食物后 由触手缩回来送到口中;也可借助于触手和身体弯曲作尺蠖 样运动或翻筋斗运动。 4、生殖方式:水螅的生殖有无性和有性两种。无性生殖-出 芽生殖;有性生殖是多数种类为雌雄异体,少数为雌雄同体。 生殖腺是由外胚层的间细胞分化形成的临时性结构,精巢为 圆锥形,卵巢为卵圆形。
6--腔肠动物门
第二节 分 纲 水螅纲 (Hydrazoa)
钵水母纲(Scyphozoa)
珊瑚纲(Anthozoa)
水螅纲(Hydrazoa)动物图举例
僧帽水母 桃花水母 水螅
纲1 --水螅纲 (Hydrazoa)
代表动物---水螅 (Hydra) 生活在清洁缓流的淡水中, 常附着于水草上。 1形态结构 体壁---外胚层(保护和感觉) 内胚层(营养) 中胶层:支持 消化循环腔 消化(细胞内和细胞外消化) 生殖(无性为出芽生殖,有 性为精卵结合)
水螅纲的特征: 1 有世代交替现象,但发达程度各有不同
2 消化循环腔简单,无口道
3 水母体有缘膜,其感觉器官是平衡囊.
4 生殖腺由外胚层产生
纲 2--钵水母纲(Scyphozoa)
海月水母口面观图
代表动物---海月水母 (Aurelia aurita) 水母型发达,漂浮生活 感觉器为触手囊 口腕 胃囊、生殖腺、胃丝 辐管和环管 生殖(无性为横裂,有 性为精卵结合。)
珊瑚礁或珊瑚岛是珊瑚虫的 遗骸经过地质年代的作用积 累形成的
第三节 系统发育
一、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原肠虫说:赫克尔(Haeckel.E 1874)提出:认为多 细胞动物最早的祖先是由类似团藻的球形群体,一 面内陷形成有原肠和两胚层的多细胞动物的祖先。 吞噬虫学说:(Meuhuleot, 1887)梅契尼柯夫提出: 认为多细胞动物的祖先是由一层细胞构成的单细胞 动物的群体,后来个别细胞摄取食物后进入群体之 内成为内胚层,形成二胚层动物,起初为实心的, 后来才出现消化腔。
辐射对称示意图
上皮肌细胞的分化
水螅的细胞分化
第一节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四 有两种体型和两种生殖方式:.
(1) (2) 两种体型 但都是2n 两种生殖方式:
腔肠动物
2、日本血吸虫
两个寄主:人和钉螺 成虫寄生于肠系膜的小静脉 吸虫纲分为3亚纲: 单殖亚纲、盾腹亚纲和复殖亚纲 其他种类: 指环虫、盾腹虫、羊肝蛭和布氏姜片虫
• (全国01,30)人感染血吸虫的主要途径 是______。( C ) A.饮用了含血吸虫卵的水
B.误食钉螺
C.接触疫水,感染尾蚴
D.接触了粪水中的毛蚴
角质层 表皮层 肌肉层
体 壁
பைடு நூலகம்
消化和排泄系统:
消化道简单,由口、咽、肠、直肠和肛门组成 取食宿主体内的半消化物质, 可不需进行消化就可直接吸收利 用,无特殊的消化腺 肠腔内有微绒毛 原肾细胞衍生而成的 H 形 管状排泄系统,无焰细胞
神经和感觉器官 圆筒状的神经系统: 咽部周围的围咽神经环 向前、后各发出六条神经 各有横神经相连 感觉器官:不发达 唇和泄殖孔周围有感觉 乳突,有感觉功能
主要特征:
⑴ 具有原体腔。 ⑵ 身体呈长线型,体表具角质膜。 ⑶ 消化系统有口有肛门 。 ⑷ 排泄系统原肾型,但无焰细胞和鞭毛 有围咽神经环 ⑸ 大多雌雄异体且异形;直接或间接发育。 ⑹ 无呼吸循环系统,体表呼吸。 ● 种类:人蛔虫、钩虫、蛲虫、丝虫。
♂
♀
人蛔虫
形态: 两侧具较宽侧线,背线和腹线较细;口前3唇 瓣,上有乳突(感觉作用)
9、神经系统原始种类成梯状, 其余各纲集中为4对神经节。
分类:
单板纲、双神经纲、腹足纲、掘足纲、双壳纲和头足纲
双神经纲 代表石鳖
1、神经系统原始,4条神经索(足、侧神经索)
2、可分为多板类(贝壳由8块壳板覆瓦状排列)和 无板类。
腹足纲 动物界第二大纲 代表田螺、蜗牛等
1、多具有螺旋状贝壳,体躯不对称,其不对称体型是在胚 胎发育中形成的,为次生性不对称。
06 腔肠动物门
第五章腔肠动物门腔肠动物门又称刺胞动物门。
除极少数种类为淡水生活外,绝大多数种均为海洋生活,大多数在浅海,有些在深海,现存种类大约有11 000多种。
腔肠动物的进化地位:多孔动物在动物演化上是一个侧支;腔肠动物才是真正后生动物的开始。
这类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所有其他后生动物都是经过这个阶段发展起来的。
腔肠动物身体出现了固定的辐射对称或两侧辐射对称体制;具有两个胚层;开始出现了组织分化和简单的器官;有原始的神经系统。
腔肠动物是真正多细胞动物中最为原始的一类。
第一节、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身体为辐射对称从腔肠动物开始,体型有了固定的对称形式。
腔肠动物一般为辐射对称。
有些种类已由辐射对称发展为两辐射对称,即通过身体的纵轴,只有2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相等的2部分。
为介于辐射对称和两侧对称的一种形式。
如海葵。
具有这样体形的动物适应固定生活。
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的中轴可以有二个以上的切面把身体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
是一种原始的对称形式。
具有这样体型的动物适于漂流生活。
二、两胚层和原始消化腔1.两胚层:腔肠动物笫一次出现胚层分化,是真正的两胚层动物。
在两胚层之间具有由内、外层细胞分泌的中胶层。
外胚层:保护、运动、感觉;中胶层:由内外胚层细胞分泌形成;内胚层:消化与吸收。
2.消化循环腔:具由内、外消化胚层所围成的体内的腔,即胚胎发育中的原肠腔。
这种消化腔又兼有循环的作用,能将消化后的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的各部分,所以又称为消化循环腔。
消化循环腔有口无肛门,消化后的残渣仍由口排出。
腔肠动物的口为胚胎发育时的原口,与高等动物比较,可以说腔肠动物相当于处在原肠胚阶段。
三、组织分化腔肠动物细胞分化更为丰富,且开始分化出简单的组织。
细胞分化:皮肌细胞、腺细胞、感觉细胞、神经细胞、间细胞、刺细胞等六种细胞。
刺细胞的结构及类型:刺细胞是腔肠动物所特有,分布于外胚层细胞中,以触手最多。
刺细胞由刺针、刺丝囊组成:刺针:接受刺激;刺丝囊:贮有毒液。
6 腔肠动物
• 外胚层:外皮肌细胞、感觉细胞、刺细胞、间细胞等。 • 内胚层:内皮肌细胞、腺细胞、少量感觉细胞和间细胞。 • 中胶层:由内、外胚层的细胞分泌的一种凝胶状物质, 内含少量分散细胞。中胶层有支持、连接的作用,类似高 等动物的结缔组织。
皮肌细胞(上皮肌肉细胞):内含肌原纤维。排列 不同的肌原纤维交替收缩与舒张,使腔肠动物产生运 动。此外,外皮肌细胞还有保护和感觉的功能;内皮 肌细胞具鞭毛,能进行细胞内消化、吸收营养。
雏菊珊瑚
第四节 腔肠动物的系统发展
浮浪幼虫体内充满内胚层细胞,具纤毛,无开口。 目前认为原始的水母型是腔肠动物的祖先,是原始的浮 浪幼虫式的祖先出现触手之后形成的。 水螅纲是腔肠动物中最原始的,没有口道,消化循 环腔中无隔膜,性细胞由外胚层产生。钵水母纲和珊瑚 纲可能是水螅纲中的硬水母类向不同方向进化的结果。 钵水母纲是水母型的进一步复杂化,适应漂浮生活的结 果;珊瑚纲则可能是原始的水螅型进化而水母型退化的 结果。
本门动物有两种基本体型: • 水螅型:营固着生活。身体呈圆筒状,上面的游离端是口面, 下面的固着端是反口面,称基盘,如水螅、珊瑚和海葵等。 • 水母型:营漂浮生活。身体呈伞状或原盘状,反口面(凸面) 向上,口面朝下,口面中央悬一条垂管,末端是口。
二、两胚层及原始消化腔:
• 腔肠动物的体壁均由内胚
第五章
腔肠动物门
• 腔肠动物是真正的双胚层动物。其他后生动物 都是经过这个阶段演化而来的。腔肠动物在动 物进化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 本门动物全部水生,绝大部分为海生。
第一节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一、辐射对称:
通过身体的中轴可以做多个对称面,将身体分为相等的 两部分。身体只有上下之分,没有前、后、左、右之分,这 是对水中固着生活和漂浮生活的一种适应,以便获取周围更 多的食物。
第 6 章 腔肠动物门
43
A、内皮肌细胞(营养肌细胞)
有2条鞭毛( 1~ 5 ); 可伸出伪足吞食食 物,细胞内有食物 泡; 基部的肌原纤维沿 着身体轴或触手之 中心呈环状排列, 收缩时可使水螅身 体或触手变细变长。
44
B、腺细胞
在皮肌细胞之间,分散于内胚层各 部分。处的部位不同,其功能也不 一样,垂唇部分可分泌粘液,润滑; 消化腔内的,则能分泌消化酶消化 食物。
49
三、生理功能
运动 呼吸、排泄: 循环 消化 感觉 生殖
50
运动
1、在原固着点附近滑行; 2、借粘液气泡上升及漂浮; 3、翻筋斗运动; 4、尺蠖运动。
huò
51
呼吸、排泄
无特殊的呼吸和排泄器官。各体细 胞与水直接进行气体交换并排除新 陈代谢废物于水中。
52
有基盘,中胶层薄。
漂浮生活,口向下,有缘膜,
水母型:扁盘状,
触手囊分布在外伞边缘。无基盘,中胶层厚。
10
11
6.1.2 体壁结构
两个胚层 (中间为中胶层)
腔肠动物出现了真正的内、外两胚层!
注意∶多孔动物只称两层细胞,而不是两胚层。(从发生上看来源不同)
12
1. 外胚层
(皮层)
感觉
感觉细胞;
53
生殖
水螅具有无性和有性生殖两种生殖方式。
54
水螅的无性
出芽生殖(春季, 环境条件好)。一 个母体可长多个芽 体,有时还出现芽 体上又生芽体夫人 现象。
55
消化循环腔
消化:细胞内、外消化;
循环:无特殊的器官,消化腔中水流有 循环功能。
6珊瑚
6、研究造礁珊瑚的意义 、
造礁珊瑚具有严格的生态环境及有一定的 分布规,因此可以: 分布规,因此可以: 推断各地史时期的赤道位置、 古纬度、 推断各地史时期的赤道位置 、 古纬度 、 古气候的变迁; 古气候的变迁; 为大陆飘移、 为大陆飘移 、 板块构造学提供重要的古 生物证据
17
24
17 11
珊瑚的年轮
17
12
17
13
三、四射珊瑚亚纲(Tetracoralla) 四射珊瑚亚纲
2、四射珊瑚外部构造 、四射珊瑚外部构造 原因:潮汐摩擦使地球自转变慢, 原因:潮汐摩擦使地球自转变慢,使每天的时间在一 个世纪大约增加0 0016秒 个世纪大约增加0.0016秒,故每年的天数渐渐减少 韦尔斯的推断与地球物理学的计算不谋而合 “ 古生物钟” ---用化石上留下来的反映生物生长周 古生物钟 ” --- 用化石上留下来的反映生物生长周 节律)的特征来计算地质时间 计算地质时间和 期(节律)的特征来计算地质时间和地球自转速率 的变化 四射珊瑚、双壳类、头足类、 四射珊瑚、双壳类、头足类、叠层石等的壳饰是节 律生长的痕迹,都可作为“古生物钟” 律生长的痕迹,都可作为“古生物钟”
• 根据触手 、 隔膜的数目 、 排列方式及骨 根据触手、 隔膜的数目、 骼特征分为 – 四射珊瑚亚纲 – 横板珊瑚亚纲 – 六射珊瑚亚纲 – 日射珊瑚亚纲 – 八射珊瑚亚纲
17 7
三、四射珊瑚亚纲(Tetracoralla) 四射珊瑚亚纲
1、四射珊瑚体外形:分单体和复体 、四射珊瑚体外形 分单体和复体
17
14
三、四射珊瑚亚纲(Tetracoralla) 四射珊瑚亚纲
3、四射珊瑚内部构造 、四射珊瑚内部构造
纵列构造:隔壁: 1)纵列构造:隔壁:珊瑚体 内辐射排列的纵向骨板。 内辐射排列的纵向骨板。 分为一、 ...级 分为一、二、三…...级 ...
6腔肠动物门
1.水螅纲
绝大多数生活中海水中,少数生活
中淡水中。
生活史中大部分有水螅型和水母型 ,即有世代交替现象,如薮枝虫。
三、腔肠动物的分纲
1.水螅纲
水螅型:圆筒形,固着生活;口向上;触手在口的周围;消化循环
腔为盲管状或被垂直的隔膜分成小室;中胶层较薄。
水母型:伞形,浮游生活;口向下;突起的一面是外伞面,凹入的
一、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两胚层和原始消化腔
腔肠动物是真正两胚层(内、外胚 层)的动物。
垂唇 口 外胚层 中胶层 内胚层
消化循环 腔
消化循环腔由内外胚层细胞形成的 体壁所围成的腔,即胚胎发育中的 原肠腔。兼消化、循环两个功能, 具有消化作用(胞内外),且能将营 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部份,有口无 肛门。 腔肠动物相当于处在原肠胚阶段。
海 蜇
三、分类
3.珊瑚纲
海葵
鹿角杯形珊瑚
标准蜂巢珊瑚
日本红珊瑚
字 牡 丹 珊 瑚
华 丽 筒 星 珊 瑚
细薄软珊瑚
日本棘柳珊瑚
裂 优 雅 足 柄 珊 瑚
莴 苣 梳 状 珊 瑚
气泡珊瑚
软鸡冠珊瑚
象耳珊瑚
海 葵
石 头 花 珊 瑚
三、腔肠动物的起源与演化
1、幼虫 2、分子数据
小
结
1.对称体制 2.两胚层和原始消化腔 3.有组织分化 4.漫散神经系统——神经网 5.刺细胞 6.水螅型和水母型 7.生殖和世代交替
二、腔肠动物门代表动物--水螅
1.形态结构与机能
1)体型 2)基盘
垂唇 口 外胚层 中胶层 内胚层
消化循环 腔
3)垂唇
4)触手 表皮层(外胚层) 5)体壁 胃层(内胚层) 消化循环腔
腔肠动物概述
(胃管系统图)
从水母类开始有消循腔(gastro-vascular cavity)。或称 “胃”,其壁由内胚层构成,仅一端开口,食物从“口”进 入消循腔。 在水螅水母类,介于“口”与消循腔之间有1垂管 (manubrium); 在钵水母类,除上述消化器官外,还有吸口。
消循腔和辐管相连,辐管一般4条,也有更多的,在少数种类 还有分枝现象。 这些辐管和围绕伞部边缘的环管相连(一般钵水母类没有环 管)。 这个由消循腔和辐管及环管构成的“消化”系统在功能上相当 于高等动物的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
2、感觉细胞(sensory cell) 呈长柱形,末端细小,有刺或长鞭毛,在 触手和口附近相当普遍。这层细胞有接受 触觉、温度和化学物质的能力。 3、神经细胞(nerve cell) 位于支持细胞和中胶层之间,有两极或多 极突起。
4、间细胞(interstitial cell) 在外胚层内有成堆的间细胞,能分化为刺胞。在 水螅虫纲的间细胞为嗜碱性,而在钵水母纲的外 胚层或中胶层另有一种非嗜碱性的变形细胞 (amoebocyte),通常把这两种细胞统称为间 细胞。事实上,这两种细胞是不同的。间细胞在 组织里有移动现象,如浮浪幼虫(planula)的早 期内胚层是构成间细胞的场所,以后移动到外胚 层。
五、神经和感觉
(一)神经细胞 从腔肠动物开始已有神经分化,但是很低 级、原始的。
1、神经网(nerve net) 神经细胞位于上皮肌细胞基部,而与支持 板上的伸缩突起相接近。每个神经细胞均 有突起与邻近细胞的突起相连,从而形成 统一的网状神经,而神经细胞在口缘,触 手和伞部特别多。一般是由伞部内的神经 网,与辐管平行的辐神经,及围绕伞部边 缘的神经环(在钵水母类一般没有)构成 (图5-8)。
2、刺丝囊(capsule) 是由两壁构成的囊,囊壁较厚,如全刺等 丝刺胞(holotrichous isorhiza)的囊壁 厚约150毫微米,水不能透入,嗜碱性。囊 壁的两侧光滑,但壁的内侧上面l/2处略有 放射条纹,囊壁外面有模糊的间隔宽的斜 条纹。囊内装有不同构造的防护刺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
辐射对称
具2胚层
有组织分化
原始的消化腔
原始的神经系统
低等后生动物
第一节腔肠动物门代表动物—水螅(Hydra)一、外形及生活习性
基盘
垂唇
口
触手
外胚层中胶层内胚层
图5-2 水螅纵剖面图
基盘
消化循环腔卵巢
卵细胞芽体
触手
外胚层中胶层内胚层芽体形成早期
垂唇
口
二、体壁及消化循环腔
图5-3 水螅体壁显微结构图
食物泡
腺细胞
内皮肌细胞
中胶层
外皮肌细胞
神经细胞
感觉细胞
核颗粒层间细胞刺细胞
刺丝囊外纵肌纤维内环肌纤维
核
感觉细胞
腺细胞鞭毛
外皮肌细胞
外胚层
内皮肌细胞
内胚层
腺细胞
感觉细胞神经细胞刺细胞间细胞间细胞
感觉细胞腺细胞
图
5-4 水螅
体壁亚
显微
结构图
内胚层
外胚层
细胞核细胞质突起中胶层肌原纤维
感觉细胞
间细胞神经细胞刺丝囊刺细胞外皮肌细胞
鞭毛内皮肌
细胞腺细胞
粘性刺丝囊
刺细胞(内含
穿刺刺丝囊)穿刺刺丝囊的
刺丝向外翻出
翻出的卷
缠刺丝囊
在甲壳动
物刺毛上
卷缠刺丝囊
触手的一段,
示其上的刺
细胞
图5-4 水螅的刺细胞
三、运动
图5-5 水螅的运动
收缩
伸展
翻筋斗运动
尺蠖样运动
上升及漂动
四、摄食和消化
图5-6 水螅摄食照片
细胞外消化:细胞内消化:谷胱甘肽腺细胞内皮肌细胞
aP-反口孔
P-伪足
反口孔关闭反口孔开启图5-7 水螅基盘吸附水面的2种状态
五、呼吸和排泄
六、神经系统
图5-7 水螅神经系统
神经细胞位于外胚层细胞的基部,以神经纤维连成网状神经
无专门器官
无神经中枢传导无定向
传导速度慢
七、生殖
有性生殖—精卵结合
图5-2 水螅纵剖面图
基盘
消化循环腔卵巢
卵细胞芽体
触手
外胚层中胶层内胚层芽体形成早期
垂唇
口
无性生殖—出芽生殖
多雌雄异体
生殖腺为外胚层间细胞分化形成的临时性结构
图
5-8 水
螅
横
切
普通体壁
精巢处
切面
卵巢处
切面
图5-9 水螅发育各时期示意图
八、再生
图5-10 水螅的再生
第二节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体呈辐射对称(radial symmetry)
二、具两胚层
三、具细胞和组织的分化
四、具原始消化腔(gastrovascular cavity),有口无肛门
五、具散漫的神经系统—神经网(nerve net)
七、生殖和发育:
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六、具两类基本体型—
水螅型和水母型无性生殖主要为出芽生殖。
原始种类由间细胞临时形成生殖腺,较高等种类有固定生殖腺。
海产种类有浮浪幼虫阶段。
有的种类有世代交替现象
图5-11 水螅型与水母型的比较
图5-12 腔肠动物上皮肌细胞的类型
图5-13 上皮肌细胞与神经网
图5-14 海笔中胶层的神经网
第三节腔肠动物门的分纲
约有10 000种,分3纲一、水螅纲
(一)主要特征
1、体小,单体或群体生活
2、生活史大部分有水螅型和水母型,即有世代交替现象。
3、水螅体为主要阶段,水母体由水螅体无性繁殖产出。
少数种类只有水母体或水螅体极不显著
4、水母体有缘膜,触手基部有平衡囊
5、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水螅水母
水螅体
浮囊
触手
僧帽水母
筒螅桃花水母(上为幼虫)钩手水母
(二)常见种类
水螅
薮枝虫
桃花水母
钩手水母
图
5-
13
薮
枝
虫
及
其
生
活
史围鞘共肉消化循环腔触手垂唇螅鞘
水螅体小水母水母型生殖腺口精子受精卵囊胚原肠胚浮浪幼虫固着螅茎水母芽子茎生殖鞘生殖体
水螅型群体
螅根
螅茎水螅体
生殖体
共肉、围鞘
水母型:雌雄异体浮浪幼虫
二、钵水母纲
(一)主要特征
1、全为海产,且多为大型的水母类
2、生活史有或无世代交替现象
3、水母体为生活周期的主要阶段,水螅体退化为幼虫。
有的种类生活史中只有水母体
4、钵水母体无缘膜,感觉器官为触手囊
5、结构复杂,胃囊内有胃丝
钵水母6、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
(二)常见种类1、海月水母
(1)形态结构
形态
消化循环腔
生殖腺
感觉器官
图5-16 海月水母剖面观
图5-16 钵水母的感觉器官
(2)生活史
图5-17 海月水母生活史
海月水母发育
2、海蜇
*形态
*摄食与消化
*感觉器官
*经济价值
*生活史
图5-18 海蜇外形图
纵剖面图
口腕
图5-18 海蜇的结构
图5-19 海蜇生活史示意图
有性世代
无性世代
幼蛰成蛰
卵裂
浮浪幼虫
螅状体
足囊横裂体
碟状体
三、珊瑚纲
(一)主要特征
1、体制为六射、八射或多辐射对称
2、生活史无世代交替,只有水螅体,没有水母体
3、水螅体构造复杂,有外胚层内陷而成的口道,有内胚层及中胶层向内突出形成的隔膜,隔膜游离端有隔膜丝
4、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
5、全部海产,单体或群体。
多数有骨骼
(二)常见种类1、六放珊瑚亚纲触手不分枝,
数目为6的倍数(1)海葵
* 形态
* 消化循环腔
* 生殖腺
图5-21 海葵的结构口道沟
一级隔膜
二级隔膜
三级隔膜
生殖腺外胚层
内胚层毒丝
壁孔口道内胚层
中胶层
外胚层
隔膜纵肌生殖腺隔膜丝
过口道横切
过消化腔横切隔膜放大部分体壁
纵横切
(2)石珊瑚图5-22 石珊瑚骨骼形成的部位
基盘与体壁的外胚层
细胞分泌石灰质骨骼
口
道
口道
鹿角珊瑚
蕈珊瑚
菊珊瑚
图5-23 六放珊瑚类
2、八放珊瑚亚纲有8个羽状分枝触手
外胚层的细胞移入中胶层分泌而成骨骼
骨骼形状多样,片状、有的愈合成管状或中轴骨状图5-24 八放珊瑚类
第四节腔肠动物的系统发展原始腔肠动物自由游泳、具纤毛、形状似浮浪幼虫的原始二胚层动物水螅纲钵水母纲
珊瑚纲
腔肠动物小结
1、原肠胚式的动物群
辐射对称、二胚层、原始消化腔2、两类基本型体的多变性
3、繁殖能力不断提高
4、进化上的主支水螅型
水母型胚层的限制生活方式的影响
附:栉水母动物门(Ctenophora)一、似腔肠动物的特点
二、特有的特征图5-30 侧腕水母
结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