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经典课件——第五章 生态破坏与恢复
合集下载
生态恢复培训PPT课件
生态修复类项目培训
• 主要内容
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的基础概念 生态修复的实施 生态修复典型项目案
例
• 分类
环境修复-让环境回归自然
带有典型污染 物
(土壤、地下水)
搬迁工厂、尾矿库 农田、裸露矿山
天然生态系统(草原、荒漠、森林、河湖海)
无典型污染物
生态修复
半自然生态系统(农田-村落)
退化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功能/服务途径
景观途径
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 为人类提供了食品、医药及其他生产生活资料,还创造与维持了地球生命支撑系
景观组成【嵌块体(大小、形状、个数和构型)、廊道(结构、类型)、机制与网络等】
生态过程途径 景观结构(异质性,嵌块体、廊道和基质的构型,景观对比度等)
珊瑚礁死亡
• 现状
生态破坏
生态破坏
物种多样性较低 层次结构简单化 食物网结构变化 能量流动出现危机和障
碍 物质循环发生不良变化 系统生产力下降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衰退 系统稳定性下降
裸地 森林采伐迹
地 弃耕地 沙漠化地 采矿废弃地 垃圾堆放场 受损水域(
河湖海)
过程
生态系统退化的过程
耕地重用轻养现象严重
、肥料使用不当、土壤
次生盐碱化现象
50
化肥农药大量施用、地
%
下水污染、土壤侵蚀与 板结、污灌等。
森林生态系统退化
(退化森林面积占森林总面积比例 )
草地生态系统退化
(退化草地面积占草地总面积比例 )
农田生态系统退化
(退化农田面积占农田总面积比例 )
黄土高原剧烈流失区长江、珠江流域强烈流失 Nhomakorabea诊断
• 主要内容
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的基础概念 生态修复的实施 生态修复典型项目案
例
• 分类
环境修复-让环境回归自然
带有典型污染 物
(土壤、地下水)
搬迁工厂、尾矿库 农田、裸露矿山
天然生态系统(草原、荒漠、森林、河湖海)
无典型污染物
生态修复
半自然生态系统(农田-村落)
退化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功能/服务途径
景观途径
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 为人类提供了食品、医药及其他生产生活资料,还创造与维持了地球生命支撑系
景观组成【嵌块体(大小、形状、个数和构型)、廊道(结构、类型)、机制与网络等】
生态过程途径 景观结构(异质性,嵌块体、廊道和基质的构型,景观对比度等)
珊瑚礁死亡
• 现状
生态破坏
生态破坏
物种多样性较低 层次结构简单化 食物网结构变化 能量流动出现危机和障
碍 物质循环发生不良变化 系统生产力下降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衰退 系统稳定性下降
裸地 森林采伐迹
地 弃耕地 沙漠化地 采矿废弃地 垃圾堆放场 受损水域(
河湖海)
过程
生态系统退化的过程
耕地重用轻养现象严重
、肥料使用不当、土壤
次生盐碱化现象
50
化肥农药大量施用、地
%
下水污染、土壤侵蚀与 板结、污灌等。
森林生态系统退化
(退化森林面积占森林总面积比例 )
草地生态系统退化
(退化草地面积占草地总面积比例 )
农田生态系统退化
(退化农田面积占农田总面积比例 )
黄土高原剧烈流失区长江、珠江流域强烈流失 Nhomakorabea诊断
生态恢复的基础理论PPT课件
• 种类单一的森林群落往往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其抗干扰能力低于种类组成较丰富、结构较复杂的森 林群落。
第20页/共32页
3. 脆弱性与物种的入侵与消亡
入侵 • 物种能否成功地加入一个生态系统(入侵),受4个方面的因素所影响: ① 物种与该系统内原有本地种不产生竞争关系; ② 该系统具有传粉(指植物)、种源散布的媒介或互利者; ③ 没有共同的天敌; ④ 入侵种不具备产生于自身不利的低密度效应
3. 空间有关的生态学原理的应用
① 种群密度制约 种群密度的上限由种群所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决定,下限不好确定, 生态系统的稳态调节可以使优势生物的种群密度保持在一个有限的范围 内。
②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种群空间格局是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大致可分为3类:①均匀型②随机型③成群型
• 脆弱性的尺度
取决于研究主体所考虑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以及系统内生物类群的大小
• 脆弱性不同方面的相关性
脆弱性的不同方面并不一定密切相关
第19页/共32页
2. 脆弱性与多样性
•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生物多样性高,系统的脆弱性就低。生态系统种的丰度和种类组成是 多样性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两个量度因子,这两个因子变化的程度不受时间的影响,因而也是研究脆弱性最 合适的两个参数。
目录
1
生态恢复的基本要素
2
生态系统演替理论
3
退化生态系统的脆弱理论
4
生态系统管理理论
第1页/共32页
1. 物质相关的生态学原理的应用
①主导因子作用 •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温度、光照、水分、氧气、二
氧化碳、食物及其他生物等。 • 对生物起作用众多因子并非等价的,其中有一个是起决定作用的,它的改变将会
第20页/共32页
3. 脆弱性与物种的入侵与消亡
入侵 • 物种能否成功地加入一个生态系统(入侵),受4个方面的因素所影响: ① 物种与该系统内原有本地种不产生竞争关系; ② 该系统具有传粉(指植物)、种源散布的媒介或互利者; ③ 没有共同的天敌; ④ 入侵种不具备产生于自身不利的低密度效应
3. 空间有关的生态学原理的应用
① 种群密度制约 种群密度的上限由种群所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决定,下限不好确定, 生态系统的稳态调节可以使优势生物的种群密度保持在一个有限的范围 内。
②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种群空间格局是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大致可分为3类:①均匀型②随机型③成群型
• 脆弱性的尺度
取决于研究主体所考虑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以及系统内生物类群的大小
• 脆弱性不同方面的相关性
脆弱性的不同方面并不一定密切相关
第19页/共32页
2. 脆弱性与多样性
•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生物多样性高,系统的脆弱性就低。生态系统种的丰度和种类组成是 多样性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两个量度因子,这两个因子变化的程度不受时间的影响,因而也是研究脆弱性最 合适的两个参数。
目录
1
生态恢复的基本要素
2
生态系统演替理论
3
退化生态系统的脆弱理论
4
生态系统管理理论
第1页/共32页
1. 物质相关的生态学原理的应用
①主导因子作用 •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温度、光照、水分、氧气、二
氧化碳、食物及其他生物等。 • 对生物起作用众多因子并非等价的,其中有一个是起决定作用的,它的改变将会
生态修复技术培训课件PPT
致力环复生态,共创美好明天
—— 技术培训/保护生态/生态修复 ——
第三章节
生态修复主要内容
01
02
03
1. 土壤污染治理:通过物理、化学、 生物等方法去除土壤中的污染物,如 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 2. 土壤改良:采取土壤改良措施, 如添加有机肥料、石灰、磷肥等,改 善土壤结构和肥力,提高土壤的水分 保持能力和养分供应能力。 3. 水土保持:采取措施防止土壤侵 蚀和水土流失,如建设梯田等。
01 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02 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03 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04 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
生态修复的意义
致力环复生态,共创美好明天
—— 技术培训/保护生态/生态修复 ——
第二章节
中国的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从总体 上看,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 剧,危害在加重,生态环境已经进入 大池围生态退化和复杂性环境污染的 阶段。
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 面积的38%,沙漠化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公 里,占国土面积的27%,并呈扩大趋势,在20 世纪50-70年代,每年的1560平方公里,至 80年代为2100km2,90年代为2460 km2, 有4亿人口笼罩在荒漠化阴影之中。每年平 均施耕地1.5万公顷,有235.3万公顷草地变 为流沙,平均每年减少草地5.2万公顷。
5、自然灾害频繁,经济损失严重
每年以气象、海洋、地震等7大 类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高达 3007亿元。
6、中国的生态环境损失
中国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导致对经济的损失不断加大, 1986年全国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为 831.4 亿 元 , 1994 年 生 态 破 坏 造 成 的 经 济 损 失 为 4206亿元。如何治理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防止自 然生态系统的退化,恢复和重建已经遭到破坏的生态 系统,这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区域生产力,实现可 持续发展的关键。现在的迫切要求使生态修复成为 国内外生态学研究的热点。
生态破坏及其修复与重建素材课件
生态破坏通常是由于过度开发、城市 化、工业化和农业活动等人类活动引 起的,也可能由自然灾害如地震、火 山爆发、洪水等引起。
影响
01
生态破坏对人类和地球生态系统 产生深远的影响,包括生物多样 性丧失、气候变化、土地退化、 水资源短缺、食物链断裂等。
02
生态破坏还会导致自然灾害频发 ,如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涝等 ,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
城市化进程
城市扩张、基础设施建设 等导致大量土地被占用, 自然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污染
工业废水、废气排放,以 及农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对土壤、水源和空气造 成严重污染。
案例分析
亚马逊雨林破坏
过度伐木和非法采矿导致 亚马逊雨林面积大幅减少 ,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中国西北的荒漠化
过度放牧、开垦和采矿等 活动,导致中国西北地区 荒漠化问题严重,生态环 境恶化。
日本福岛核泄漏
核泄漏事故造成大面积的 土地污染和生态破坏,影 响当地动植物的生长和繁 衍。
03
生态修复与重建的方法与技
术
土壤修复
土壤污染修复
土壤肥力提升
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清除土 壤中的有害物质,改善土壤质量。
通过施肥、有机堆肥等方法,增加土 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
土壤侵蚀治理
采取工程措施,防止土壤侵蚀,保护 土壤资源。
国际趋势
跨国合作
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生态保护和修复,跨国合作成为趋势,共同 应对全球环境问题。
绿色发展
国际社会倡导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相得益彰。
科技创新
国际社会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生态修复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 修复效果和效率。
我国发展方向
影响
01
生态破坏对人类和地球生态系统 产生深远的影响,包括生物多样 性丧失、气候变化、土地退化、 水资源短缺、食物链断裂等。
02
生态破坏还会导致自然灾害频发 ,如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涝等 ,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
城市化进程
城市扩张、基础设施建设 等导致大量土地被占用, 自然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污染
工业废水、废气排放,以 及农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对土壤、水源和空气造 成严重污染。
案例分析
亚马逊雨林破坏
过度伐木和非法采矿导致 亚马逊雨林面积大幅减少 ,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中国西北的荒漠化
过度放牧、开垦和采矿等 活动,导致中国西北地区 荒漠化问题严重,生态环 境恶化。
日本福岛核泄漏
核泄漏事故造成大面积的 土地污染和生态破坏,影 响当地动植物的生长和繁 衍。
03
生态修复与重建的方法与技
术
土壤修复
土壤污染修复
土壤肥力提升
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清除土 壤中的有害物质,改善土壤质量。
通过施肥、有机堆肥等方法,增加土 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
土壤侵蚀治理
采取工程措施,防止土壤侵蚀,保护 土壤资源。
国际趋势
跨国合作
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生态保护和修复,跨国合作成为趋势,共同 应对全球环境问题。
绿色发展
国际社会倡导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相得益彰。
科技创新
国际社会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生态修复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 修复效果和效率。
我国发展方向
《生态系统服务》PPT课件
生态系统的功能价值趋向于对地方社区或全 社会提供服务,常高于直接价值。
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与直接价值之间有直接 的依赖关系,直接价值经常有间接价值衍生出来。
3.选择价值
指个人和社会对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潜在用 途的将来利用,这种利用包括直接利用、间接利用、 选择利用和潜在利用。
选择价值的特点在于某一资源不是在现在被使 用,而是有可能在将来被使用。选择价值不一定都 是正的。
3.Pearce系统 Pearce,1994年将环境资源的价值分为: 使用价值: 直接使用价值 间接使用价值 选择价值 非使用价值: 遗产价值 存在价值
4.OECD系统
使用价值
总经济价值
非使用价值
直接使用价值
可直接消 费的产品
间接使用价值 功能效益
选择价值
将来的直 接和间接 使用价值
遗传价值 存在价值
恢复和保护费用法
一种资源破坏了,我们可以把恢复它或保护它 不受污染或不受破坏所需要的费用,作为该环境资 源被破坏带来的经济损失。
影子工程法
i
Lb
Ci
i 1
Lb ——恢复前的经济损失 Ci ——恢复所需的费用
恢复费用技术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生态环 境破坏以后,人工建造一个工程来代替原来的环境 功能。
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等各种生物的活性; 5.土壤在氮、碳、硫等大量营养元素的循环中起
着关键作用。
六、传粉播种
大多数鲜花植物需要动物传粉才得以繁衍,这 是动、植物互利共生的一种形式,是人工所不能代 替的。
有些种类的植物还需要动物传播和散步种子。
七、控制有害生物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有害生物往往受到天敌的控 制,有人估计,对农作物潜在有害的生物中,有99% 的种类可以利用自然天敌而得到有效控制,这不仅可 以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更重要的是减少 了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以及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类 健康的威胁,增强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能力。
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与直接价值之间有直接 的依赖关系,直接价值经常有间接价值衍生出来。
3.选择价值
指个人和社会对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潜在用 途的将来利用,这种利用包括直接利用、间接利用、 选择利用和潜在利用。
选择价值的特点在于某一资源不是在现在被使 用,而是有可能在将来被使用。选择价值不一定都 是正的。
3.Pearce系统 Pearce,1994年将环境资源的价值分为: 使用价值: 直接使用价值 间接使用价值 选择价值 非使用价值: 遗产价值 存在价值
4.OECD系统
使用价值
总经济价值
非使用价值
直接使用价值
可直接消 费的产品
间接使用价值 功能效益
选择价值
将来的直 接和间接 使用价值
遗传价值 存在价值
恢复和保护费用法
一种资源破坏了,我们可以把恢复它或保护它 不受污染或不受破坏所需要的费用,作为该环境资 源被破坏带来的经济损失。
影子工程法
i
Lb
Ci
i 1
Lb ——恢复前的经济损失 Ci ——恢复所需的费用
恢复费用技术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生态环 境破坏以后,人工建造一个工程来代替原来的环境 功能。
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等各种生物的活性; 5.土壤在氮、碳、硫等大量营养元素的循环中起
着关键作用。
六、传粉播种
大多数鲜花植物需要动物传粉才得以繁衍,这 是动、植物互利共生的一种形式,是人工所不能代 替的。
有些种类的植物还需要动物传播和散步种子。
七、控制有害生物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有害生物往往受到天敌的控 制,有人估计,对农作物潜在有害的生物中,有99% 的种类可以利用自然天敌而得到有效控制,这不仅可 以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更重要的是减少 了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以及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类 健康的威胁,增强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能力。
《生态恢复与重建》PPT课件
具体而言,生态恢复技术分为土壤改造技术、 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技术、防治土地退化技术、 小流域综合整治技术、土地复垦技术等五类。
生态恢复工程技术
土壤改造技术
土壤改造技术是指对没有生产力的土壤(如沙地、盐碱 地、荒漠化土地等),进行生态恢复,使其具有生产力或生 态功能的技术。
对盐碱地的土壤改造技术主要是水灌和种植。水灌可以 滋生微生物,改良土质,使之恢复良性生态功能。选择适宜 的草种或树种进行种植,也可以改良土质。
国外最早开展恢复生态学实验的是Leopold 等于1935 年恢复了一片草场。20 世纪50~ 60 年代,欧洲、北美等开展了一些工程与生 物措施相结合的矿山、水体和水土流失等环 境恢复和治理工程。从70 年代开始,欧美一 些发达国家开始从事水体恢复研究。1975 年在美国召开了“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国 际研讨会,强调开展生态恢复技术措施研究。
生态恢复理论研究
认识论
生
目的
态
演
替
理
生态可持续发展
论
生态系统管理理论
方法论
三大理论基础与生态恢复
生态恢复要求尽量不打断自然生态演替序列,避免逆 行演替,使生态系统走正常演化道路,即进展演替, 以保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安全;
生态恢复是通过一定的措施与手段避免或减少生态系 统演化的不可持续性,维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进化, 最终是提高区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生态系统 为人类服务;
1996 年在瑞士召开了第一届世界恢复生态学大会,强 调恢复生态学在生态学中的地位,恢复技术与生态学 的联系。
恢复生态学的历史
1997 年著名刊物Science 连续刊载了7 篇关于生态 恢复的论文。 1998 年美国生态学会年会的主题涉及恢复生态学研 究的核心内容。 2000 年在英国召开恢复生态学会国际大会,其主题是 以创新理论深入推进恢复生态学的自然与社会实践。 2001 年召开的国际恢复生态学大会,其主题是“跨越 边界的生态恢复”。
生态恢复工程技术
土壤改造技术
土壤改造技术是指对没有生产力的土壤(如沙地、盐碱 地、荒漠化土地等),进行生态恢复,使其具有生产力或生 态功能的技术。
对盐碱地的土壤改造技术主要是水灌和种植。水灌可以 滋生微生物,改良土质,使之恢复良性生态功能。选择适宜 的草种或树种进行种植,也可以改良土质。
国外最早开展恢复生态学实验的是Leopold 等于1935 年恢复了一片草场。20 世纪50~ 60 年代,欧洲、北美等开展了一些工程与生 物措施相结合的矿山、水体和水土流失等环 境恢复和治理工程。从70 年代开始,欧美一 些发达国家开始从事水体恢复研究。1975 年在美国召开了“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国 际研讨会,强调开展生态恢复技术措施研究。
生态恢复理论研究
认识论
生
目的
态
演
替
理
生态可持续发展
论
生态系统管理理论
方法论
三大理论基础与生态恢复
生态恢复要求尽量不打断自然生态演替序列,避免逆 行演替,使生态系统走正常演化道路,即进展演替, 以保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安全;
生态恢复是通过一定的措施与手段避免或减少生态系 统演化的不可持续性,维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进化, 最终是提高区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生态系统 为人类服务;
1996 年在瑞士召开了第一届世界恢复生态学大会,强 调恢复生态学在生态学中的地位,恢复技术与生态学 的联系。
恢复生态学的历史
1997 年著名刊物Science 连续刊载了7 篇关于生态 恢复的论文。 1998 年美国生态学会年会的主题涉及恢复生态学研 究的核心内容。 2000 年在英国召开恢复生态学会国际大会,其主题是 以创新理论深入推进恢复生态学的自然与社会实践。 2001 年召开的国际恢复生态学大会,其主题是“跨越 边界的生态恢复”。
环境生态学全套ppt课件
的场所。 它包括岩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 圈的下层。 ➢ 全球生态学: 研究生命系统和行星系统相互关 系的科学。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生态学的发展史
¨ 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 ¨ 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 ¨ 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 ¨ 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今)
前苏联-克什卡洛夫(Кашкаров ,1945) ¨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的科学—澳大利亚-安德
列沃斯(Andrewartha, 1954) ¨ 生态学是研究决定有机体的分布与多度的相互作用的科学-
加拿大克雷伯斯(Krebs,1972,1978,1985) ¨ 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科学—美国-奥德姆
生态学的建立时期
¨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欧洲科学探索活动再度 兴起,崇尚科学调查与科学实验。一些生态学的 理论开始形成。生态学达到一呼即出的境地。 1866年Heackel 提出Ecology一词,并首次明确 生态学的定义。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环境生态学主要研究领域
¨ 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原理与规 律
¨ 生态系统受损程度的判断 ¨ 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与保护措施的研究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
¨ 环境与生态因子 ¨ 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 ¨ 生物与主要生态因子的相互关系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生态学的发展史
¨ 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 ¨ 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 ¨ 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 ¨ 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今)
前苏联-克什卡洛夫(Кашкаров ,1945) ¨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的科学—澳大利亚-安德
列沃斯(Andrewartha, 1954) ¨ 生态学是研究决定有机体的分布与多度的相互作用的科学-
加拿大克雷伯斯(Krebs,1972,1978,1985) ¨ 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科学—美国-奥德姆
生态学的建立时期
¨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欧洲科学探索活动再度 兴起,崇尚科学调查与科学实验。一些生态学的 理论开始形成。生态学达到一呼即出的境地。 1866年Heackel 提出Ecology一词,并首次明确 生态学的定义。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环境生态学主要研究领域
¨ 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原理与规 律
¨ 生态系统受损程度的判断 ¨ 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与保护措施的研究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
¨ 环境与生态因子 ¨ 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 ¨ 生物与主要生态因子的相互关系
环境生态学课件
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基本上是利用环境,而很少有意识的改造环 境。 在工业革命以前的漫长岁月里,虽已出现手工业作坊或工场,但因 规模小,生产不发达,所以由此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并不突出。还处于 萌芽阶段。
2.环境问题的发展恶化阶段(工业革命至20世纪50年代前)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叶,蒸汽机的 发明与广泛应用,给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生产力,生产发展 史上出现了一次伟大的革命-----工业革命,人类大规模的改变了环 境的组成和机构,进而改变了环境的物质循环系统,带来了新的环 境问题。工业生产把大量深埋地下的矿物资源开采出来,加工利用 投入环境中,“三废”是生物和人类所不熟悉的,难以降解,同化 和忍受。
4.隐显性
除了事故性污染,一般污染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例如:一个废电 池扔到环境中,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5.持续性 事实证明,环境对于其遭受的污染和破坏,具有持续反映的特
征。环境污染不仅危害当代人的健康,而且可能造成世世代代的遗传 隐患。
6.灾害发大性 事实证明,蝴蝶效益在整个生物圈中是普遍存在纪50—60年代)
环境问题的第一次高潮出现在20世纪50—60年代,当时环 境问题突出。自产业革命-1984年臭氧层空洞,“八大公害” 事件,是第一次环境问题高潮。
八大公害事件 :是指在世界范围内,由于环境污染而造成的
八次较大的轰动世界的公害事件。 公害事件:因环境污染造成
着协调作用。
(二)环境对于干扰所具有的特征
人类环境由于人类活动的作用与干扰,存在着连续不断的,巨 大和高速度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因而具有不容忽视的特征:
1.整体性 人类环境的各组分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局部地区的环境污染和坡坏,总会对其他地区造成影响和危害。所 以人类生存环境和保护,从整体上看,是没有地区界限和国界的。
2.环境问题的发展恶化阶段(工业革命至20世纪50年代前)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叶,蒸汽机的 发明与广泛应用,给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生产力,生产发展 史上出现了一次伟大的革命-----工业革命,人类大规模的改变了环 境的组成和机构,进而改变了环境的物质循环系统,带来了新的环 境问题。工业生产把大量深埋地下的矿物资源开采出来,加工利用 投入环境中,“三废”是生物和人类所不熟悉的,难以降解,同化 和忍受。
4.隐显性
除了事故性污染,一般污染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例如:一个废电 池扔到环境中,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5.持续性 事实证明,环境对于其遭受的污染和破坏,具有持续反映的特
征。环境污染不仅危害当代人的健康,而且可能造成世世代代的遗传 隐患。
6.灾害发大性 事实证明,蝴蝶效益在整个生物圈中是普遍存在纪50—60年代)
环境问题的第一次高潮出现在20世纪50—60年代,当时环 境问题突出。自产业革命-1984年臭氧层空洞,“八大公害” 事件,是第一次环境问题高潮。
八大公害事件 :是指在世界范围内,由于环境污染而造成的
八次较大的轰动世界的公害事件。 公害事件:因环境污染造成
着协调作用。
(二)环境对于干扰所具有的特征
人类环境由于人类活动的作用与干扰,存在着连续不断的,巨 大和高速度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因而具有不容忽视的特征:
1.整体性 人类环境的各组分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局部地区的环境污染和坡坏,总会对其他地区造成影响和危害。所 以人类生存环境和保护,从整体上看,是没有地区界限和国界的。
《生态恢复培训》课件
生态恢复技术与实践
详细讲解了各种生态恢复技术,如土 壤修复、植被恢复、水资源保护等, 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分析。
生态恢复的挑战与机遇
分析了当前生态恢复面临的挑战,如 气候变化、资源限制等,并探讨了未 来的机遇和发展方向。
法律法规与政策
介绍了与生态恢复相关的法律法规和 政策,强调了遵守法规和政策对于生 态恢复工作的重要性。
公众参与度提高
随着教育普及和宣传力度加 大,公众对生态恢复的认知 和重视程度将不断提高,形 成更广泛的参与和支持。
政策法规完善
未来,政府将出台更多关于 生态恢复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为生态恢复提供更有力的 保障和激励。
05
培训总结与展望
培训内容回顾
生态恢复基本概念
介绍了生态恢复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以及生态恢复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生态恢复的实践
实践表明,生态恢复是可行的,但需 要充分了解受损生态系统的现状和历 史,制定科学合理的恢复计划,并长 期持续地实施。
根据受损程度和目标的不同,生态恢 复可以分为自然恢复和人工恢复两种 类型。
生态恢复的目标和原则
生态恢复的目标
生态恢复的目标是重建受损生态 系统,使其达到一个稳定、健康 、可持续的状态,同时保护生物
态系统的稳定性。
植被养护与管理
定期对植被进行养护和管理,保 证植被的正常生长和生态恢复效
果。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恢复
生态系统结构恢复
通过生态恢复技术,调整生态系 统的组成和空间布局,使其更接 近原始状态。
生态系统功能恢复
通过生态恢复技术,提高生态系 统的生产力和自我维持能力,使 其能够更好地发挥生态服务功能 。
03
生态恢复案例分析
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ppt课件
土壤的退化 特征
化学特性 退化特征
(1)土壤有机质和养 分含量的变化 (2)土壤酸碱度变化 (3)土壤污染物超标
生物特性 退化特征
(1)土壤微生物种类 和数量减少 (2)土壤动物种类和数 量变化
生态系统的退化
1、生态系统的退化特征
(2)植被的退化特征
(1)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
的下降 (2)群落层片结构和生活型的
04 外来种的处理
抢救性移植
采用移植的方法对即将遭到破坏的栖息地进行保护的方法越来越受到关 注,此法对已知基因的植物恢复益处很多,但仍处于实验阶段。
作为移植来源地的CSS群落具有许多重要的价值:种子资源;植物补充 或秧苗资源;成熟的冠层资源,移植植物时可以带来附生植物和无脊椎动 物等;基因的完整性,种子、秧苗及成年植物来自于同一个地点;土壤, 带来真菌以及偏僻地区的种群。
由于城市化、频繁火灾、外来物种入侵、氮素沉积及其他干扰, CSS物种丰富度不断降低,密度急剧下降,破碎化严重,40%的CSS消 失。
大部分栖息地被一年生欧洲草种和外来黑芥菜(Brassianigra)为主 的草地所包围,本地草几乎消失。
连续性附生植物大面积损失,在一些地区甚至灭绝。 20世纪90年代初,CSS中超过60中维管植物、超过30种动物稀少 甚至濒危。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主要有营养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
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2、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指 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归根结底都来 源于自然生态系统。
生产生态 系统产品
产生和维持 生物多样性
调节气候
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旱 涝灾害
环境生态修复课件44页PPT
第一节 基本概念
治理:是指采用一些措施使受污染的环境
不再对系统中生物或其周围环境产 生负面影响。
修复: 是在使污染环境得到治理后,虽然
可能会在结构上发生某些变化,但 最终还能够恢复未污染之前的功能 ,使污染环境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 力而被重新使用。。
修复
生物修复 物理修复
微生物修复 植物修复
化学修复
2020/6/14
18
(2)生物通气法(bioventing)。
• 生物注气法修复工作原理示意图
2020/6/14
19
2)易位生物修复(ex situ bioremediation) ——污
染的土壤从污染环境挖出,通过采用固相法或泥浆反应器 处理。
• 此法主要适应污染程度较高时,单纯采用原位生物修复往 往达不到预定的要求采用。
2020/6/14
21
1、植物修复技术的类型
▪ ⑴植物萃取技术
▪
指植物将土壤中的金属萃取出来,富集并搬运到植物
根部可收割部分和植物地上纸条部位的技术。
▪ 如:芸苔属植 物、油菜、工 业用大麻,可 超量富集砷。
2020/6/14
22
⑵ 植物根际过滤技术
• 指利用植物发达丰富的根系从污水、土壤中吸收、 沉淀和富集有毒重金属的技术。
如:向日葵及 各种水生植物 如宽叶香蒲等。
2020/6/14
23
⑶植物固定技术
• 指利用植物吸附降低金属活性,减少重金属被淋 洗到地下或通过空气载体扩散进一步污染环境的 可能性的技术。
2020/6/14
•
有目的地采取措施,使受到损害的生态系统结构
和功能得以恢复和完善,实现生产力高、生物多样性
丰富、系统趋于稳定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生态系统的动态研究
长期的生态系统定位研究; 生态建模与实验研究的结合;
◦ 大范围生态与环境检测
长期的定位观测; 新技术的采用与改进(遥感、GIS等)。
引起全球变化的主要原因
◦ 人口的增长; ◦ 人类对大自然的盲目开发和破坏;
减缓的途径
◦ 减缓气候变化 ◦ 加强生态系统管理 ◦ 建立减缓的机制
直接结果 间接结果
直接结果—海平面上升
◦ 气候变暖的直接结果是世界各地冰川的溶化(后退),引起海 平面的上升。在过去100年中海平面升高了10-20cm,海平 面升高的后果是严重的,将直接威胁世界沿海城市及30多个岛 屿的生存和发展。联合国的专家小组认为:当2050年全球海 平面升高30-50cm时,世界各地约1亿人口受到海等水灾的 影响;美国环保专家预测,再过50-70年,东京、大阪、曼 谷、威尼斯、圣彼得堡、阿姆斯特丹以及中国等一些沿海城市 会被完全和局部淹没。 ◦ 2003年7月新快报报道:因全球气候变暖,广东沿海的海平面 正以每年1cm的速度升高,至2030年,将升高30cm,可淹没 1154平方公里,数以百万计的人口需要迁移,直接经济损失 高达1332亿元;若升高1m,淹没面积将达6520平方公里。 对三角洲威胁最大的是广州市、佛山市和斗门县
◦ 黄土高原,三江源等。
草原转化为农田,人工设施等;
◦ 草原的退化。
湖泊转化为农田,人工设施等。
◦ 湖泊面积已经大幅度缩减。
森林砍伐后,CO2的吸收量降低,焚烧和分解又释放 出大量的CO2;
◦ 温室效应
直接改变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影响生物地球 化学循环;
◦ 古文明的衰落
影响区域范围内的能量和水分收入,并进一步影响气 候特征;
宏观功能包括为人类提供食物和各种必需品,以及人 类的生境; 功能的变化不易觉察,但非常重要;
◦ SARS病毒及许多疾病的变异。 ◦ 研究指出:80%的癌症是环境因素造成的。 ◦ 中国人的健康状况
主要有三个
◦ 微观层次上的生理学研究
如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多种环境要素的相互影响等。
100m; ◦ 生物的生境是由气候和其他环境因素综合决定的,并长期演化形成的, 气候的迁移将造成生物与生境关系的损害; ◦ 气候的变化将使生物群落在地理空间上重新分布(再分布)。
生物群落的迁移不是简单的空间上的平移,而是依据 其生态位在生长发育和繁殖上进行调节和适应,造成 各种群在其大小和作用上发生重组;
重组将使新环境下竞争力弱的物种淘汰,降低生物的 多样性; 新环境也可能导致新物种的产生; 环境变化的速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宏观结构的变化比较容易识别; 微观结构的变化影响深远;
◦ 温度升高使荒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劣; ◦ 次生荒漠区的荒漠化进程加快; ◦ 主要建种群和次要建种群的更替。
全球变化 生物多样性保护 可持续发展
◦ 概述 ◦ 全球变化的生态后果 ◦ 减缓全球变化的途径
人类的生态环境 全球的环境问题 温室气体引起的全球变暖 土地利用和覆盖的变化 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变化
圈带构造 生态系统的反馈和调节功能
地球是圆形的,人们习惯于用圈带来描述人类的生态环境 大气圈 (Atmosphere) 总厚度>1000km,成为生物环境的仅16km(对流层内); 水 圈 (Hydrosphere) 包括71%的海洋,内陆淡水水域,地下水等; 岩石圈 (Lithosphere) 指40—50km厚的地壳; 上述三个圈带相互作用的结果,又产生了: 土 圈 (Pedosphere) 以岩石圈的风化层为母质,含有矿物质、水、有机质、生物 和微生物; 生物圈 (Biosphere) 生活在上述四种圈带界面上的生物。
◦ 亚马逊河流域的部分地区的严重干旱
生态系统的变化
◦ 主要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变化
结构的变化。表现在
种群构成 群落结构 景观格局
功能的变化。表现在
初级生产力 生理生态过程
生物多样性变化
◦ 生物多样性是衡量生态系统生命力和持续性的重要指标; ◦ 生物灭绝的速度急速加剧; ◦ 生物多样性变化受到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
技术
◦ 技术是一柄双棱剑
管理
◦ 主要是政府的管理
法律
◦ 包括各国的法律与国际协约
教育
◦ 提高环境意识
生物多样性概念 生物多样性的格局 生物多样性的测度 濒危生物的评估与分级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
◦ 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variety)的多样化和 变异性(variability); ◦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构成的综合体。
CO2在源和库的年平均值见表5-1。 CO2对气候变暖的不确定性。
1958年4月到1991年6月大 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曲线。 夏天,北半球(大部分陆地 在北半球)的植物吸收了大 量二氧化碳,曲线下降;冬 天落叶,曲线再次上扬。
由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及毁坏 森林的行为,曲线总的趋势 稳定升高。
孤立看,将地球上的碳氢化合物燃料全部消耗,并假定其产生的 CO250%进入大气,则空气的平均气温将升高1-2℃。 但其他因素也影响大气的性质。如 1920-1940 : 气温升高了0.4℃ 1940后燃料增加:气温反而下降(十几个火山尘埃吸收了能量)
实际上,70%的海洋面积是地球的一个大空调。
海水温度升高,CO2逸出量大,将加速气温升高。 气温升高,将导致海水蒸发量大,大气中水汽含量高,云量增加,阻 碍太阳辐射,提高地球反射率,将导致气温下降。
有学者认为这是一个反机制,所谓不确定性,取决于反机制的 存在。
近100年北半球的气温变化见图5-2; 气象资料表明,1860年以来,全球地表年平均气温升 高了0.3-0.6℃; 根据跨政府气候变化委员会预测,从1990到2100年, 全球陆面气温将增加2℃; 运用气候模式进行的预测,气候变暖的趋势见图5-3。
◦ 大气中对长波辐射有屏蔽作用的气体。包括CO2、CH4、N2O 以及CFC(碳氟氯烷)和水蒸气等。 ◦ CO2的作用占50%以上。 ◦ CO2不仅能进行光合作用,维持地球的初级生产,也能吸收太阳的短
波辐射和地球的长波红外辐射,维持着太阳入射能量和地球的逸散能 量之间的平衡。从而使地球的平均气温保持不变。
遗传多样性
◦ 世界上的生物大约存在109种不同的基因; ◦ 控制生命基础的基因在物种之间差别不大,少量特殊的基因控 制着物种的差异。
概念
◦ 生物类型及种类的多样性; ◦ 代表物种演化的进程,是进化机制的主要产物。
物种多样性
◦ 地球上的物种估计有500万种,也有估计为2500万种或5000 万种,已被描述的有170万种; ◦ 还有科学家指出:现存物种与已灭绝的物种之比达1:10000。 ◦ 中国的物种多样性居世界第八位,北半球第一; ◦ 世界上90%的食物来源于20个物种,75%的粮食来源于7个物种。
控制温室气体和大气颗粒物的排放
◦ 控制化石能源的消耗;
提高化石能的能效 开发绿色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核能(特别是核聚变 能);
◦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
植树造林
提高认识
◦ 人是整个自然环境的一部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适应并管理环境
◦ 人和自然关系的和谐与整体的持续性; ◦ 将生态管理的概念应用到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
CO2在大气中的浓度(ppm)
干洁空气 1880 315 284 330 预计2050年达415—480 ppm
80年代 379
2000年
CO2在浓度的月变化(见图5-1) 与工业革命前比较
◦ CO2、CH4、N2O分别增长了30%、145%和15%, ◦ 氟氯烷的体积分数从50年代到90年代中期迅速增加到2.68×10-10。
概念
◦ 生态系统多样性(ecosystem diversity)
生态系统中生境类型、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丰富度;
◦ 景观多样性(landscape diversity)
与环境和植被具有动态联系的景观缀块的空间分布特征的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后果的评价是极其困难的;
◦ ◦ ◦ ◦ 生态系统的短期波动和长期变异难以区分; 不同生物种对变化的反应有时截然不同; 不同地区的生态系统对于同一种环境变化也有不同的反应; 气候和气候变化本身具有时空分布的异质性。 生产力、呼吸和分解 生物群落的空间分布 物种组成和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功能 其他研究领域
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包括三个层次(图5-5) ◦ 遗传多样性 ◦ 物种多样性 ◦ 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研究的进展
概念
◦ 所有生物个体中所包含的遗传物质和遗传信息。 ◦ 物种和物种之间基因的多样性,包括分子,细胞和个体三个水 平上的遗传变异度,因而成为生命进化和物种分化的基础。 ◦ 一个物种的遗传基因愈丰富,它对所生存的环境的适应能力愈 大,进化潜力也愈大。
当今世界主要有三大(或五大)问题
◦ 人口,资源与环境(粮食、能源)
全球环境问题有八个
◦ ◦ ◦ ◦ ◦ ◦ ◦ ◦ 温室气体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 臭氧层的破坏 酸雨 土地荒漠化 热带雨林减少 生物多样性减少 有害废物的越境转移 海洋污染
全球变化的研究
◦ 以气候变化为研究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