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名大学的校名,都是谁来题写的
中大校史
中大校史建校初期-->>抗日战争胜利 (光辉历程之一)1924年-1927年(建校初期)中山大学,原名广东大学,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创办的。
为了培养革命的军事、政治干部和科学人才,孙中山在创办黄埔军校的同时,把当时的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广东法科大学和广东省立农业专门学校合并,创立了广东大学,任命邹鲁为校长。
广东大学下设文、理、法、农、医5科16个学系。
校本部设在广州文明路。
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逝世。
廖仲恺在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委会第七十一次会议上提议将广东大学改名为中山大学,以纪念孙中山先生。
8月,广东大学校务会议正式通过改名,得到国民政府批准。
1926年7月,国民政府正式明令将广东大学改名为中山大学。
1927年-1938年1927年至1937年,中山大学各方面都有发展。
1930年9月至12月朱家骅为校长。
1931年6月至1932年1月由著名教育家许崇清任校长。
1931年设有文、法、理、农、医五个学科,同年将学科改称学院。
1932年2月后校长仍为邹鲁。
1 934年成立工学院,1935年春成立研究院,开始招收研究生。
至此,中山大学设有文、法、理、工、农、医、研7个学院,23个学系,以及天文台、各研究所、医院、中小学等主要附属单位共19个。
中山大学校园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邹鲁校长等努力下,在广州市东郊白云山侧的石牌兴建了占地达12000亩的新校园。
1937年夏,广东法科学院并入中大法学院。
1938年夏,广东省立勤大学工学院并入中大工学院,1938年秋设立师范学院。
至1938年全校发展为文、理、法、工、农、医、师、研等8个学院,31学系。
1938年-45年(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期间,中山大学曾三易校址,辗转跋涉。
校舍、图书、仪器设备损失惨重。
1938年10月,日军侵入广州,中山大学初迁广东罗定,后改迁云南江。
1940年4月许崇清复任校长(代)。
同年秋,他主持由江迁校回粤北坪石。
高校校名书法赏析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高校校名书法赏析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孟云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立于1952年10月25日,时称“北京航空学院”,由当时的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等八所院校的航空系合并组建而成,是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院校。
自建校以来,她一直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进入“211工程”,2001年进入“985工程”。
1988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更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尚德务实、求真拓新”是北航的办学理念,也是全校师生员工建设北航的共同思想基础。
“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校训,则是北航师生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名由赵朴初题写。
赵朴初(1907—2000年),安徽太湖人,著名作家、诗人和书法家,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
赵朴初学养高,名望重,书法深受李北海和苏东坡影响,以行楷见长,字的体势向右上方倾斜,结构严谨,笔力劲健,体态雍容,透露出一派佛理禅机。
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这八个字看,无论起笔、收笔皆严谨。
起笔藏锋,行笔中锋,笔力挺拔,点画若高山坠石,而转折处竖画厚重,稳如嵩山,布局自然大方,字里行间透露出佛理禅机。
赵朴初先生题写的中文校名充分彰显了中国书法的文化意蕴。
唐宋以后,书法苑里奇葩迭出,特别是明、清以来,实用性逐渐弱化,欣赏性不断加强,书法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日益突出。
赵朴初题写的这八个字,对于单字点画的多少,以粗细来说,令疏者粗而密者细,即笔画少者使其粗壮,笔画多的使其瘦劲。
结字、笔法、章法无不体现出近现代书法创作的着重于欣赏性而又稍具实用性的特点。
这是一种美感感受,而字的书写一气呵成,又是一种快感的体现,行气连贯又具有一种强烈的运动感,因此这个校名的题写具美感、快感和运动感于一纸之上。
想必这不仅是学识上的、文化上的,而且更是参禅悟道才能给予作者的综合水平的一种体现。
书法作品是忌讳重复的,历代佳作,无论楷、行、草,无不变化多姿。
赵朴初题写的这八个字中,两个“航”字在笔画和结体上绝无雷同。
中国知名大学校长简介
北京大学,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授治校,可以说,全中国的高等教育不能没有蔡元培,正如中国不能没有西藏。
因为蔡元培的存在,才出现了民国时代中国的学术井喷,出现了那些让我们至今久久回味的名师大家。
陈时,私立武昌中华大学——以一人之力缔造私立大学,而使之卓然学术,开前无古人之先例,这便是陈时。
陈时毁家兴学的时候,全中国只有国立的北大和省立的山西大学、北洋大学。
陈时一手打造的,却是一个综合性的私立大学。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需要多大的勇气呀!复旦大学,陈望道——他是中国新闻学教育的集大成者,复旦新闻系“好学力行”的系训便出自他口,他的伟大,绝不是一句“翻译《共产党宣言》的人”可以概括得。
中山大学、暨南大学,陈序经——他自称“只是一个教书的”,然而如果没有他,就没有陈寅恪晚年那光耀万世的成就,也没有广东的学术文化。
这份无量的功德,让它成为岭南,耀眼的明珠。
金陵大学、南京大学,陈裕光——“金陵大学师生以覆我之青天为誓,以照我之白日为誓,以祖国山河为誓,以祖宗丘坟为誓,誓以热血,誓以至诚,终我一生,永不使用日货。
如有悔心,或生二志,人天共戮!此誓。
”济南惨案后,这个校长带领学生发下这个誓言,至死不渝。
辅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陈垣——北平沦陷,所有大学把日语列为必修,校门悬挂日本国旗,惟有辅仁大学能够独树一帜,人称“学术抗日”。
他对学生启功说:“一个民族的消亡,从民族文化开始…...在这个关键时刻,保住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把这个继承下去!”四川大学,程天放——“程天放,这个人的资料可能找不到多少吧”,四川大学一位老师告诉笔者。
他的评价在海峡两岸截然相反,确实他是国民党党化教育的推广者,但另一面,他也为川大招来了不少大师。
历史的迷雾仍在眼前,也许未来一天我们才会发现,真的往事并不如烟。
台湾大学,傅斯年——1919年5月4日,他是游行总指挥,第一个冲进赵家楼。
他是“史料学派”创建者,让今天的史学界呐喊:“回到傅斯年!”台大钟每节课都响21下,因为这位校长说:“一天只有21个小时,剩下3小时是用来沉思的”“多么哲学而又科学的方法呀!”一位同学感慨道。
中国知名大学的校名,都是谁来题写的
1952年,毛泽东为北京政法学院(今中国政法大学)亲自题名
1958年,毛泽东为湘潭大学亲自题名
1952年,毛泽东华南农学院(今改名华南农业大学)亲笔题名
1951年,毛泽东湖南农学院(今湖南农业大学)亲笔题名
1950年毛泽东题“第一师范”
毛体”曲阜师范大学“
毛体“内蒙古大学”
毛体“云南大学”
邓小平题字“中国矿业大学”
邓小平题写的“合肥工业大学”(拓本)
邓小平题写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邓小平题写的“河海大学”
邓小平题字“四川大学”
1985年9月25日,邓小平为宁波大学题写的校名
中央民族大学(江泽民)
1993年11月30日,中央民族学院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为学校题写了新校名。
赵朴初书法《老人何所好》
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舒同)舒同
“党内一枝笔,红军书法家”。
东南大学(集王羲之字)
东南大学比较牛,集的是大书法家王羲之额字!
▼“东”
▼“南”
▼“大”
▼“学”
吉林大学、中国科技大学(郭沫若)
郭沫若“吉林大学”题字
1958年创办时由郭沫若题字,郭沫若也是中科大的首任校长
郭沫若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卓越超群的文化伟人,在文学、历史学、古文字学等广阔的学术领域里留下丰厚遗产,影响深远。与其笃实的学养一脉相通,郭沫若在书法艺术方面同样成就璀璨,在现代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很多历史名胜常看到郭沫若的题字牌匾,电子科技大学也是郭沫若所题。
厦门大学(集鲁迅字、陈嘉庚)
早前,厦大主页上用的是“鲁迅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过,并非是鲁迅特别为厦大所写,而是从鲁迅手稿中拼出“厦门大学”四个字。而现在新版主页上的“厦门大学”出自于陈嘉庚之手,是从位于群贤楼前厦门大学奠基石上拓下来的。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宫民观(公民观察工作室)1.中国纺织大学更名为“东华大学”新华社上海9月2日电(记者郭礼华)上海调整纺织高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上海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今天并入中国纺织大学。
与此同时,中国纺织大学更名为“东华大学”。
(1999年9月2日新华社)学校概况东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由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建共管。
学校地处上海,由延安路校区、松江校区和新华路校区组成,占地面积约2200亩,校园环境优美宜人。
学校创建于1951年6月,原名华东纺织工学院,1 985年9月,更名为中国纺织大学,1999年8月,更名为东华大学。
1960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是我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大学之一。
2.青岛海洋大学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本报青岛11月6日电经教育部批准,原青岛海洋大学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
今天,中国海洋大学举行隆重的揭牌仪式。
( 2002/11/07 新浪教育)学校概况中国海洋大学前身是1924年始建的私立青岛大学,此后历经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等几个时期的变迁。
1958年,山东大学主体迁往济南后,剩下部分涉海专业成立了山东海洋学院,1960年,该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1988年,山东海洋学院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邓小平同志题写校名。
今年10月10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
(记者郑燕峰)3.北方交通大学更名为北京交大据新华社电经教育部批准,北方交通大学从昨日起正式更名为北京交通大学。
恢复校名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学校地处首都北京的地理位置、突出学校根植于首都的奋斗史及学校师生着眼长远、开拓创新的决心。
( 2003/09/11 金羊网-新快报)学校概况北京交大的前身是1909年清政府邮传部创办的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及北京邮电学校,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为维护国家铁路路权而创办的第一所专门培养管理型人才的高等学府。
中国十大名校
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校门北京大学创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也是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和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担任了先锋角色。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建设的新时期,并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两所大学之一。
2000年4月3日,北京大学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北京大学。
现有155个博士点、177个硕士点、86个本科专业,以及涵盖139个专业的29个博士后流动站。
北京大学有中国科学院院士4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8人,1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20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
拥有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及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数量均居全国高校之首。
国际地位:一直被国内外公认为“中国最高学府”的北大,一直在国际上被看做中国大学的代表。
北大出国人数也是中国大学中最多的。
北大的理科生一直是出国的主体,北大的理科是中国最强的,在国际上也颇有影响。
近年来,北大文科学生也越来越受国外高校的青睐。
北大学生出国档次一直是最高的,比如Harvard 招收中国学生,大部分都招北大学生。
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校门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
发展初期,虽然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学校十分重视研究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
以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为代表的清华学者,主张中西兼容、文理渗透、古今贯通,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过1952年大陆国家高等教育的院系调整,清华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
清华人钱学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赵九章研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被称为中国卫星的功臣;华凤祥被称为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先行者;梁守盘是中国火箭的奠基人,他们都为中国跻身航空科技贡献了智慧和心力,大陆引以自豪的“两弹一星”,清华人真是功不可没。
中大知名校友名单
中大知名校友名单介绍中大,即中山大学,是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
自成立以来,中大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校友,在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大的知名校友名单,他们在学术、文化、社会等领域都有重要的贡献。
学术领域1. 陈省身陈省身,数学家,与陈景润并称为“陈陈”,是中大数学系的创始人之一。
他在代数学、几何学等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的奠基人”。
2. 任仲夷任仲夷,物理学家,是中国核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量子力学、核物理学等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是中大物理系的创始人之一。
3. 傅雷傅雷,文学家,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作品《傅雷家书》影响了一代人,对中国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傅雷曾在中大任教,并与中大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纽带。
文化领域1. 杨洪基杨洪基,著名歌手和演员,是中大音乐系的毕业生。
他凭借出色的歌唱实力和多才多艺的演技,成为中国乐坛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2. 王家卫王家卫,著名导演,是中大电影学院的毕业生。
他的作品以独特的美学风格和情感表达而著称,多次获得国际电影奖项。
3. 张叔平张叔平,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是中大戏曲系的毕业生。
他在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创新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尊称为“京剧表演的大师”。
社会领域1. 孙逸仙孙逸仙,中国伟大的革命家、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和开拓者,是中大的创办者之一。
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 徐特立徐特立,著名企业家,是中大管理学院的毕业生。
他创办的企业在中国民航领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被誉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奠基人之一。
3. 吴稚晖吴稚晖,著名法学家,是中大法学院的毕业生。
他在知识产权法领域的研究和推动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倡导者之一。
结语中大的知名校友众多,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卓越的成就。
他们以其才华和奉献精神,彰显了中大人的品格和风采。
他们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大学子,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北京交通大学百年简史
北京交通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具有开创性的高等学府,它与上海、西安、西南交通大学有密切的历史渊源关系。
四所交大(上海交大、西安交大、西南交大、北京交大)同创于清朝末年,先后创建南洋公学(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前身创建于1896年4月8日),山海关铁路学堂(西南交大前身创建于1896年)和铁路管理传习所(我校前身创建于1909年9月10日)。
1917年,交通部因培养管理业务人才和邮电业务人才的需要,将我校划分为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
1921年,交通总长叶恭绰将部属四校联合组建交通大学,共同前身是1896年4月8日在上海创办的南洋公学。
叶恭绰将交通大学校庆日定为4月8日。
一百一十多年来四所交大时分时合,但渊源关系密切,改革开放后四校和台湾新竹交大联合更加密切,经共同协商将每年4月8日定为五所交大校庆日。
江泽民总书记在1996年3月28日接见四所交通大学负责人时讲话指出:“交通大学是我国创建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
在一个世纪中,交大为祖国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学子遍神州”。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交大师生员工的奋发努力,百年学府发生了重大变化。
当年,诞生在黄浦江畔、只有几十人的南洋公学,如今已发展成为屹立于华东、华北、西北、西南大地的四所交通大学,成为我国培养高技术人才和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从建校到2010年我校共有13位党委书记、37位校长:现任校长宁滨,现任党委书记曹国永;我校第一任校长章梫;第一任交通大学校长叶恭绰;第一任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张福运;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北方交通大学校长茅以升……北京交通大学自1909年创建至今已有一百年历史。
是一所历史悠久的高等学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大学之一,首批启动“211工程”建设的61所高校之一,获准设立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首批通过本科教学优秀评价的高校之一,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
毛泽东主席为安徽大学题写校名的前前后后
您的好帮手——《档案界论坛》公众号 鉴 往 知 来05档案管理3/2020总第244期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1949年4月3日,安徽省以长江为界,分别成立了中共皖北区委员会、中共皖南区委员会。
此后,皖北区人民行政公署和皖南区人民行政公署相继成立。
安徽的党政系统,被分割成两个部分。
1952年1月2日,中共皖北区委员会、中共皖南区委员会合并,成立了中共安徽省委,原皖北区党委书记曾希圣同志任省委书记,省会设在合肥市。
1952年8月25日,皖北区人民行政公署和皖南区人民行政公署合并为安徽省人民政府。
同年秋,中共安徽省委决定:将安徽大学从芜湖迁至省会合肥。
为了落实省委迁校工作的决定,1952年10月27日,安徽大学建校筹备委员会成立,同时,成立了基建领导小组,并派出徐连城、朱世雄领导基建工作班子,到省会合肥开展新校区的基本建设工作。
1956年1月,国家高教部决定安徽省于1959年建成一所综合性大学,并规定先办专科,到1963年再开办本科[1]。
安徽省委对国家高教部的决定进行了专门讨论,并将讨论意见于1956年5月19日向中共中央和高教部致电汇报:“从全国学校分布来看,我省高等学校过少,为适应建设需要,我们赞同在我省筹建综合大学。
”[2]安徽省委提出两条意见:“一、综合大学希提早到一九五八年建成,一开始就办本科,不要先办专科再转到办本科;二、综合大学所需师资,希望由复旦大学代为培养配备,请高教部通知他们,并介绍我们直接与之联系。
”[3]1956年6月,安徽省人民委员会派省文教办公室副主任沙流辉到国务院和高教部,争取筹建一所大学。
对此项请求,高教部领导表示同意。
同年6月28日,安徽省人民委员会文教办公室批复安徽省教育厅:“校址的问题,根据桂副书记和魏部长指示,同意所报选择地点(即安医西南地区),希同合肥市办理征拨土地和基建手续。
”[4]省委书记处书记桂林栖、省委文教部部长魏心一批示后,学校的建设进度大大加快。
1956年10月12日,学校正式施工[5],到1957年11月,已建成了4幢学生宿舍、12幢教职员工宿舍,教学主楼仍在施工中。
校牌“国立武汉大学”六字访谈考
武汉大学校门牌坊上的六个大字常常被人问及是谁写的,蒋介石、汪精卫、王世杰、闻一多、刘永济、郭霖、萧君绛、曹立庵等都曾被提到过。
为了一探究竟,我访谈了一些知情者,以期为人们提供一些真实的历史记忆。
《长江日报》资深记者皮公亮先生说六字为刘永济先生所书“国立武汉大学”六个字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武昌街道口的木牌坊上。
1928年,学校正式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李四光、叶雅各等人择定武昌郊外的珞珈山一带作为新校址。
1931年,学校在街道口的起点处,建起了一座木结构的校门牌坊,应是为学校历史上第一座校门牌坊。
后因不够坚牢毁于大风。
牌坊上的六字,因无从考,不知何人所写。
木牌坊被毁后,学校在原地重新修建了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牌坊,牌坊正面仍写有“国立武汉大学”六字。
钢筋混凝土牌坊建于何时,从武汉大学档案馆所藏1935年和1936年的国立武汉大学毕业纪念册可以推知,建于1935年以前的可能性较大。
石牌坊上的六字,《长江日报》资深记者皮公亮先生说是刘永济先生所写。
皮公亮是当时学校教务长、经济学家皮宗石教授之子,刘永济长女刘茂舒的丈夫。
他听其岳母黄惠君说六字为刘永济撰写。
刘永济(1887~1966年),字弘度,号诵帚,湖南新宁人,著名的古典文学专家,国家一级教授,武汉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出身书香门第,先后在长沙私立明德中学、上海复旦公学、清华大学读书。
曾任东北大学教授。
1932年8月◇ 涂上飙校牌“国立武汉大学”六字访谈考到武汉大学任教授,后任文学院院长。
位列文学院著名的“五老八中”之首,因字弘度被称为“弘老”。
刘永济一生著作颇丰,出版有《文心雕龙校释·附征引文录》《屈赋通笺》《唐人绝句精华》《宋词声律探原大纲》《元人散曲选》《十四朝文学要略》等几十种著作。
20世纪30年代石牌坊上的六字为刘永济所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是他在学校的地位及学术水平,书写校名会得到师生的认可;二是这一说为其夫人所言,因无档案记载,夫人所言应为其本人亲口陈述。
“211”和“985”高校校名谁题写
龙源期刊网
“211”和“985”高校校名谁题写
作者:徐玲玲
来源:《大学生》2017年第06期
我们查找了我国112所“211”及“985”高校(其中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和华北电力大学有2个校区,按一所学校统计),发现这里的名人大约分为两类,政治家和书法家。
其中有六成高校校名出自政治家手迹,这里面一半高校校名是由政治家亲笔题字,一半高校校名选自政治家手迹,通过集字而成。
剩下四成高校校名出自书法家手迹,其中近七成高校校名由书法家亲笔题字,约三成高校校名选自书法家手迹,通过集字而成。
中国知名大学的校名,都是谁来题写的?
中国知名大学的校名,都是谁来题写的?北京大学(毛泽东)1949年12月,北京大学筹备第51周年校庆期间,决定用北大全体师生的名义,给毛泽东写封信,请他回来参加校庆,并请他给北大校徽题字。
毛泽东外访近三个月后回国才收到信,仅在12天之后,3月17日,毛泽东经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把亲笔书写的四个遒劲有力的校徽题字“北京大学”函发到了北大校长办公室,毛泽东青年时,曾就职北大图书馆管理员,“北京大学”四个大字,饱满生动,一气呵成。
清华大学(毛泽东)1950年6月,毛泽东应张奚若教授转达清华师生员工的请求,为清华大学题写了校名,他一连写了六个“清华大学”,谦逊地自荐“右下草书似较好些”。
如今,毛主席亲笔题写的原件,珍藏在清华大学档案馆,“清华大学”四字清秀飘逸,是毛字中的精品。
北京师范大学(毛泽东)1950年8月30日,在举国上下喜气洋洋迎接新中国诞生一周年之际,北京师范大学拟改换校徽。
林砺儒校长致函毛主席,请主席题字。
不日,毛主席为北京师范大学题写的校名送到学校。
毛主席共写了三行,横书,由上至下一行较一行字稍大,右上角写有“送师大林校长”,并在其中一行字后划一圆圈,写着“一般用”,即表示他较满意的一行题字。
北京师范大学成为毛主席最早题写校名的高等学校之一。
中央戏曲学院(毛泽东)毛泽东接见戏剧学院学生1949年11月,受命担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的著名老戏剧家欧阳予倩上书毛泽东主席,请他为中央戏剧学院题写校名,不久,主席回信曰:“信已收到,照写如另纸。
”纸上用毛笔写着4条“国立戏剧学院”,供选用。
后来中央戏剧、美术、音乐诸学院统一称谓,“中央戏剧学院”即用现名,在制作校徽、校牌时,“戏剧学院”4字选用毛主席原书,“中央”二字参照中央美术学院集字。
中央美术学院(毛泽东)新中国成立后,徐悲鸿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1949年11月29日,毛泽东为“国立美术学院”题字并致信徐悲鸿。
1950年4月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与华北大学三部美术系合并正式成立中央美术学院,挂起毛主席为中央美术学院的题词。
校名,哪些书法家题写的?
校名,哪些书法家题写的?作者:徐玲玲来源:《大学生》2017年第05期高校偏爱名人题写校名,其中政治家占了大多数,也有一些是创校学者和书法家。
赵朴初、郭沫若、舒同、欧阳中石、沙孟海等书法家颇受高校欢迎,有多个学校邀请其题字。
没能得到名人亲笔题字的高校也愿意从名人的手迹中集字成自己学校的校名。
集字里面受欢迎的书法家有郭沫若、沙孟海、舒同、赵朴初、王羲之等。
看书法家题字的高校,可以发现明显带有地域色彩,比如沙孟海给浙江高校题字较多,有浙江财经大学、浙江理工大学,而浙江不少高校也选取了沙孟海的书法集字成校名,比如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浙江传媒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衢州学院、台州学院等。
上海高校则偏爱舒同字体,舒同曾为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题字,而上海也有不少高校选取了舒同的书法集字成校名,比如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舒同曾为前身“华东政法学院”题字)、上海海事大学(舒同曾为前身“上海海事学院”题字)。
南京高校偏爱赵朴初题字,赵朴初曾为南京医科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题字。
赵朴初题字的高校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开封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师范大学、西藏大学等。
郭沫若题字的高校有:安徽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吉林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延安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
启功题字的高校有:北京印刷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洛阳师范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西医科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
舒同题字的高校有:第四军医大学、福建医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同济大学等。
欧阳中石题写的高校有:东北电力大学、宁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
沙孟海题写的高校有:浙江财经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等。
集字郭沫若的高校有: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福州大学、广西民族大学、陕西科技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南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
知名大学的校名,都是谁来题写的?
知名大学的校名,都是谁来题写的?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中国知名大学的校名,都是谁来题写的?北京大学(毛泽东)1949年12月,北京大学筹备第51周年校庆期间,决定用北大全体师生的名义,给毛泽东写封信,请他回来参加校庆,并请他给北大校徽题字。
毛泽东外访近三个月后回国才收到信,仅在12天之后,3月17日,毛泽东经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把亲笔书写的四个遒劲有力的校徽题字“北京大学”函发到了北大校长办公室,毛泽东青年时,曾就职北大图书馆管理员,“北京大学”四个大字,饱满生动,一气呵成。
清华大学(毛泽东)1950年6月,毛泽东应张奚若教授转达清华师生员工的请求,为清华大学题写了校名,他一连写了六个“清华大学”,谦逊地自荐“右下草书似较好些”。
如今,毛主席亲笔题写的原件,珍藏在清华大学档案馆,“清华大学”四字清秀飘逸,是毛字中的精品。
北京师范大学(毛泽东)1950年8月30日,在举国上下喜气洋洋迎接新中国诞生一周年之际,北京师范大学拟改换校徽。
林砺儒校长致函毛主席,请主席题字。
不日,毛主席为北京师范大学题写的校名送到学校。
毛主席共写了三行,横书,由上至下一行较一行字稍大,右上角写有“送师大林校长”,并在其中一行字后划一圆圈,写着“一般用”,即表示他较满意的一行题字。
北京师范大学成为毛主席最早题写校名的高等学校之一。
中央戏曲学院(毛泽东)毛泽东接见戏剧学院学生1949年11月,受命担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的着名老戏剧家欧阳予倩上书毛泽东主席,请他为中央戏剧学院题写校名,不久,主席回信曰:“信已收到,照写如另纸。
”纸上用毛笔写着4条“国立戏剧学院”,供选用。
后来中央戏剧、美术、音乐诸学院统一称谓,“中央戏剧学院”即用现名,在制作校徽、校牌时,“戏剧学院”4字选用毛主席原书,“中央”二字参照中央美术学院集字。
中央美术学院(毛泽东)新中国成立后,徐悲鸿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1949年11月29日,毛泽东为“国立美术学院”题字并致信徐悲鸿。
毛泽东为家乡题写的“金字招牌”
毛泽东为家乡题写的“金字招牌”作者:来源:《人民周刊》2016年第17期毛泽东的题字,因其特殊的身份而具有极大的政治、人文与历史价值,被民间戏称为“金字招牌”。
他的每一幅墨宝,都有着特殊意义,连接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同时还是一名杰出的书法家。
他博采众长,独创出淋漓奔放、纵横驰骋、笔墨潇洒的“毛体”。
从1915年夏在《明耻篇》封面上题词自励,到1974年春为广西大藤峡题字,一生题词超400幅,内容极为丰富,几乎涵盖了所有领域。
毛泽东的题字,因其特殊的身份而具有极大的政治、人文与历史价值,被民间戏称为“金字招牌”。
他的每一幅墨宝都有着特殊意义,连接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3次为《湖南日报》题写报头,在党的新闻史上留佳话《湖南日报》是中共湖南省委机关报,它的前身《新湖南报》,创刊于1949年8月15日。
当年,湖南省委书记黄克诚履新后,委托朱思九、张式军着手筹建《湖南日报》,朱张二人赴京找到毛泽东秘书胡乔木,请毛主席为即将创刊的《湖南日报》题写报头。
毛泽东听说家乡要出报,十分高兴,于是泼墨挥毫,写下“新湖南报”四个字。
毛泽东第二次为《湖南日报》题写报头,是在1960年3月。
当时毛泽东在南方考察,坐专列从广州到了长沙。
在接见湖南省委书记张平化时,毛泽东说他嫌自己原来题写的那幅报头显得呆板,拟重写一幅,并当即挥笔题写了第二幅《新湖南报》报头,于1960年3月19日启用。
1964年7月29日,毛泽东提议把《新湖南报》改为《湖南日报》,并第三次为《湖南日报》题写报头。
从1964年10月1日起,《新湖南报》正式启用《湖南日报》新报名,一直沿用至今。
毛主席三次为《湖南日报》题写报头,在党的新闻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为母校“第一师范”题写校名,留下著名校训“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毛泽东青年时期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长达八年之久,对于这所母校,毛泽东有着非比寻常的感情。
我国大学校名都是谁写的?郭沫若,王羲之都上榜
每当我们第一次来到一所大学的时候,都会被校门上那几个大大的校名而吸引,高等院校的校名一般都是书法字体,大气而不失文雅。
校名是一所大学的脸面,对于一所大学来说,它不仅彰显自身的实力,也体现着一所大学的文化底蕴,是一所高校的金字招牌。
那么能给我国大学题写校名的都是什么人物呢?今天我们就来与大家一起看一下。
一、毛主席要说最受追捧,影响最大的无疑是毛体了,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一共有39所大学的校名用的是毛体。
其中由毛主席亲自提名的高校一共有9所,它们分别是我国的最高学府,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和复旦大学,还有我国第一所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除此之外,还有安徽大学、湖南大学、广西大学和贵州大学。
除了以上9所大学之外,其它院校所用的毛体是从毛主席所写的书信和书法作品中提取出来的。
向如今的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两所学校都用了毛主席为北方交通大学中字。
哈尔滨工业大学则提取了毛主席所题写的“工业学大庆”,除此之外,天津大学、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也是从各地收集而来的字体拼凑而来的。
可以说毛体已经成为这些学校的金字招牌了。
二、邓小平同志除了毛主席之外,改革开放的元勋邓小平同志也为大学写过校名,它就是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在1985年的时候,托人求一副小平同志的墨宝。
当小平同志听到这个消息后,立马为四川大学题写了四份不同样式的“四川大学”,四川大学收到后受宠若惊,立马更换了四川大学的校名。
初次之外,宁波大学的墨宝也来自邓小平同志。
三、郭沫若除了国家领袖的墨宝之外,还有一些大学的校名是由文化名人所题写的,其中最受大家欢迎的就是郭沫若大师了。
郑州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的校名都是由郭沫若大师请自题写的。
另外还有像东北师范大学、福州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的名字都是使用的郭体。
作为新中国成立之初最知名的文学大家,郭沫若的字体一直都很受各大高校的欢迎。
四、王羲之当然,想让一些名人、大家来为自己学校题字是非常困难,有一些高校请不到名家来为自己题字,但又不想让人觉得少了文化气息,于是就想到一个十分聪明的办法,那就是用书生王羲之的字。
全国大学校名题字书法由来(最全)
全国大学校名题字书法由来(最全)全国各大学校名题字由来,最全,毖泽东主席虽然没上过大学,但他对于中国大学癿影响力,似乎没有哪个人可以相比。
据我所知,全国有几百所高校癿校名都出自毖癿手笔,其中多数为集字。
在所有题字中,我以为写得最有精神癿当数北大癿校名,这四个字饱满生动,一气呵成,似乎最能表达一个伟人气吞山河癿气势。
清华大学癿校名亦为毖所题。
毖和清华历史渊源不深,加之毖对理巟科知识分子癿印象好于文科知识分子, 他题写清华校名应该是气定神闲癿状态。
四字清秀飘逸,也是毖字中癿精品。
- 1 -浙江大学:印象中浙江大学原来癿校名好像是鲁迅癿墨宝,敦厚深沉,很是耐看。
据说现在也换成了毖体四字个个豪气冲天,少了杭城癿婉约气象。
交通大学癿校名不浙大类似,令人颇感威压不冷峻。
这种毖体比较少见。
复旦大学不丽前到复旦,发现他癿校名似为小平同志所乢。
感到有些意外。
不料一进大门就见一尊毖癿巨像。
呵呵,原来如此啊。
- 2 -南京大学:和南大及其前身似乎毗无联系。
南大癿校名取自毖字,应该不是毖癿亲题。
四字之中南京两字过于倾斜,大字一捺过于僵硬,殊为可惜。
配上两旁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字,有些生涩。
- 3 -武汉大学:武大位置靠南,进在毖癿视线之外。
四字应该也是集字,显得平平淡淡,有些老贵族癿矜持气息。
南开大学据说毖在天津阅兵时曾经当众打靶,结果脱靶,老人家哈哈大笑。
众人皀佩服他癿不羁不自信。
他写天津癿校名似乎也有这种感觉。
山东大学据百合网友 wkwk介绍,传说山东大学向毖老人家求字,毖老人家- 4 -不肯,于是回了一封信说明原因,没想到山大竟然把毖老人家在信封上癿字拿来了。
这当是老人家题名中癿一则逸闻,山大校友可能不太认同,姑存其说。
天津大学天津癿两所大学,也是毖体中癿杰作,较能反映毖体癿境界和局限。
兮州大学为毖泽东所写- 5 -1951年11月毖主席为贵州大学题字天津大学天津癿两所大学,也是毖体中癿杰作,本博宠主人在这里浪费了4年癿时间,现在还有点记忆犹新,老毖癿四个大字比较能反映毖体癿境界和局限。
东财大举行胡耀邦同志题写校名庆祝大会
作者: NULL
作者机构: 东北财经大学党委宣传部
出版物刊名: 财经问题研究
主题词: 副部长;东北财经大学;胡耀邦;教育体制改革;中共中央;校名;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发展;财政部;副书记
摘要: <正> 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更好地发挥财经老校的作用,加快财经教育发展步伐,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七日,经财政部批准,原辽宁财经学院更名为东北财经大学。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一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亲笔为东北财经大学题写了新校名。
一九八六年三月二十日上午,东北财经大学举行了庆祝胡耀邦同志题写校名大会。
财政部副部长陈如龙,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国光,中共大连市委副书记、市长魏富海,大连市委副书记于学祥以及各方面来宾五十余人,参加。
欧阳中石先生为吕梁学院题写校名
欧阳中石先生为吕梁学院题写校名
田承顺
【期刊名称】《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11()1
【摘要】2010年5月10日,欧阳中石先生为吕梁学院题写校名,并为吕梁学院学报题写了刊名。
欧阳先生在书法方面,对周金汉石、晋帖北碑、唐贤宋哲乃至明清诸家都有涉猎,在博采众长基础上,归宗二王,形成了飘逸清新的独特风格。
【总页数】1页(P97-97)
【关键词】校名;学院;欧阳中石;吕梁;山西;先生
【作者】田承顺
【作者单位】吕梁学院院长办公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欧阳中石先生为本刊题写刊名 [J],
2.老师,您好--写在欧阳中石先生为“首青弘文书苑”成立揭牌之际 [J], 姜岱积
3.欧阳中石先生为湖南人民送福 [J], 曹隽平;
4.吕梁学院大学生正念与意志力的关系研究——吕梁学院学生为例 [J], 李卫雯;杨雅;武春霞
5.一条滞后二十七年的消息——忆当年毛主席为北京语言学院题写校名 [J], 周长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50年,北平铁道管理学院改名为“北方交通大学”,定名后, 师生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请毛主席为学校题写校名。1951年4月
24日,北方交通大学收到了毛主席的题字,在一张“中国人民革命 军事委员会”的信笺上,写了两行“北方交通大学”,毛泽东自己圈 定了第二行。题字一到学校,师生一片欢腾,备受鼓舞。半个多 世纪 以来,领袖的关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学子,刻苦求知,勇担重任,成 为中国铁路建设的栋梁之才。如今的校名墨迹仍沿用当年毛主席的题 字,只是当年的“方”改为“京”,而毛主席题名的“交通大学”四 字被其它交大借用。
安徽大学(毛泽东)安徽大学原名安徽省立大学,后经历了 更名、停办、复校、迁址等历史风波,1956年5月20日,现安 徽大学曾拟定校名为合肥大 学。1958年7月5日,国务院决定任 曾希圣合肥大学校长。
同年9月16日,毛主席来到合肥视察,当曾希圣请毛主席题 写 校名时,毛主席说:“还是'徽大学'好。”1958年9月16日晚7时许,毛主席从安庆乘汽车经舒茶公社到达合肥,下榻“西 苑”。曾希圣请毛主席为安徽大学题写校名。毛主席不顾视察的疲 劳,于16日深夜一挥而就。
贵州大学(毛泽东)
1951年,毛主席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用笺写了 “贵州大 学”o贵大的校牌、校徽、招生简章等资料上“贵州大学”字样使用 的都是毛主席的题字。每一位进校的新生都知道这是一代伟人对学校 的关注和鼓励。这将让每一位贵大人乃至每一位贵州人都为之骄傲自 豪。
广西大学(毛泽东)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着名教育家、哲学家杨东苑出任广西 大校长。1952年,杨东範校长给毛主席写了封信,请求毛主席为广 西大学题写校名,很快,毛主席就给杨校长回了信,并题写了广西大 学校名,从此,毛主席亲笔题写的广西大学校名一直沿用至今。
中国知名大学的校名,都是谁来题写的?
北京大学(毛泽东)
1949年12月,北京大学筹备第51周年校庆期间,决定用北大 全 体师生的名义,给毛泽东写封信,请他回来参加校庆,并请他给北 大校徽题字。毛泽东外访近三个月后回国才收到信,仅在12天之 后,3月17H,毛泽东经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把亲笔书写的四个 遒劲有力的校徽题字“北京大学”函发到了北大校长办公室,毛泽东 青年时,曾就职北大图书馆管理员,“北京大学”四个大字,饱 满生 动,一气呵成。
中央美术学院(毛泽东)新中国成立后,徐悲鸿被中央人民 政府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1949年11月29日,毛泽东为
“国立美术学院”题字并致信徐悲 鸿。1950年4月国立北平艺术专 科学校与华北大学三部美术系合并正式成立中央美术学院,挂起毛主 席为中央美术学院的题词。“中央”两字为集字。
南开大学(毛泽东)
清华大学(毛泽东)
1950年6月,毛泽东应张奚若教授转达清华师生员工的请求, 为清华大学题写了校名,他一连写了六个“清华大学”,谦逊地自荐 “右下草书似较好些”。如今,毛主席亲笔题写的原件,珍藏在 清华 大学档案馆,“清华大学”四字清秀飘逸,是毛字中的精品。
北京师范大学(毛泽东)
1950年8月30日,在举国上下喜气洋洋迎接新中国诞生一周 年之际,北京师范大学拟改换校徽。林砺儒校长致函毛主席,请主席 题字。不日,毛主席为北京师范大学题写的校名送到学校。毛主席共 写了三行,横书,由上至下一行较一行字稍大,右上角写有“送 师大 林校长”,并在其中一行字后划一圆圈,写着“一般用”,即表示他 较满意的一行题字。北京师范大学成为毛主席最早题写校名的高等学 校之一。
“南开大学”一一校门上的四个大字金光闪耀,飘逸潇洒,神采 飞扬,是南开大学的标志。更让南开人自豪的是,这校名是毛泽 东专 为南开大学题写。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此时的南开,还是一片瓦砾,满目 疮痍,百废待兴。南开师生决心再造一个漂亮的校园。可是,当时的 学校连正式的校门牌都没有。于是有人写信请毛主席为校题名。毛主 席回信时,专门写了横竖不同的几幅“南开大学”的字样,让同学们 挑选。于是,南开大学,在毛主席的题字中,得到了新生。
复旦大学(毛泽东)
1950年,复旦大学为换校门匾额(原匾额“国立复旦大学”六 字为于右任于1946年题),由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陈望道写信恭请 毛主席 为复旦题写校名。次年复旦接到内装有毛主席题写在白宣纸上 的“复旦大学”四字的亲笔函后,立即放大复制成校门匾额、缩小复 制后用于校用信封、信笺、校徽、毕业证书封面等,一直沿用至 今。 原迹由荣宝斋精裱后珍藏于校档案馆。
中央戏曲学院(毛泽东)毛泽东接见戏剧学院学生
1949年11月,受命担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的着名老戏剧家欧 阳予倩上书毛泽东主席,请他为中央戏剧学院题写校名,不久,主席 回信曰:“信已收到,照写如另纸。”纸上用毛笔写着4条“国立戏 剧学院”,供选用。后来中央戏剧、美术、音乐诸学院统一称谓,
“中央戏剧学院”即用现名,在制作校徽、校牌时,“戏剧学院”4字选用毛主席原书,“中央”二字参照中央美术学院集字。
毛泽东的书法采千古之遗韵,熔百家于一炉,龙蛇飞舞,俏俊
飘逸,大气磅礴,豪放酣畅,深受人们的喜爱。北京师范大学
(1950)、贵州大学(1951)、南开大学(1950)、北方交通大学
(1951)、湘 潭大学(1958)、清华大学(1950)、复旦大学
(1951)、中央戏剧学院(1950)、广西大学(1952)、湖南大学(1950)、安徽大学(1958)、西安交通大学(拼掇)、北京大学(1950)、南京大学(拼掇)、云南大学(拼掇)、浙江大学(拼 掇)、华南农学院(1952)、湖南农学院(1951)、哈尔滨工 业大学 (拼掇)、北京语言学院(1974)、华中科技大学(拼掇)、上海交 通大学(拼掇)、天津大学、济南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拼掇)、武 汉大
山东大学(毛泽东)
毛泽东致高亨函封
“山东大学”的题字出自于毛泽东寄给山大文学院着名的古文字 学家高亨先生的一封亲笔信。毛泽东读过高亨关于《老子》和《周 易》的着作;并对高先生的成绩给予了肯定的评价。高先生为此激动 不已,返回山大后,遂将自己的着作 《诸子新笺》、《周易古经今 注》等6种,连同一信,寄请当时中宣部副部长周扬转呈毛泽东主 席。大 约过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收到了毛泽东主席的回信。山东大学四 个字 虽取自毛主席的信封,不是专门题名,但和集字还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