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24 周亚夫军细柳》同步教案
2023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周亚夫军细柳教案
![2023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周亚夫军细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424b32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c9.png)
24周亚夫军细柳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义,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一词多义现象,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3.理解周亚夫和汉文帝两个人物形象,感受他们的精神,并激发学生强烈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一词多义现象,积累本文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
2.把握本文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对比、衬托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资料助读法、研读品味法、拓展演练法教学过程展示:一、新课导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掠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多么震撼人心的语言,由此可见,军纪严明,才能成就伟业。
这节课,我们学习《周亚夫军细柳》,去见证一位刚正的将军周亚夫。
二、走进课文(一)资料助读,了解作家作品。
(展示课前预习)1.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其父司马谈曾任汉武帝的太史令。
司马迁早年从经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学习,20岁开始多次出游,考察了许多历史著名人物如孔子、屈原、信陵君、刘邦等的遗迹。
38岁继任太史令,开始整理史料。
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司马迁开始写作《史记》。
正当他专心著述的时候,巨大的灾难降临在他的头上。
天汉三年(前98)司马迁因替兵败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下狱受宫刑。
这是对他极大的摧残和凌辱。
但他想到著述还没有完成,决心“隐忍苟活”以完成自己的宏愿。
司马迁出狱后任中书令,这是由宦官担任的掌管文书机要的官,他“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但他忍辱含垢,继续编写《史记》,终于在征和二年(前91)完成了这部巨著。
2.《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记事上起传说中的皇帝,下至汉武帝元狩年间,跨度近三千年,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成“前四史”。
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d5ba4dff5335a8103d22028.png)
24《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对照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句。
2.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精神。
3.把握本文写人叙事的技巧。
二、重难点重点:反复朗读课文,对照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句;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精神。
难点:把握本文写人叙事的技巧。
三、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对照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句。
二、重难点重难点:反复朗读课文,对照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句。
三、教学过程【自主学习】1.熟读课文,参考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的意思。
请写下不懂的字句和文意上的疑惑。
【预习检测】(平板推送——教师提问)1.文学常识填空。
《周亚夫军细柳》选自。
作者,(朝代)历史学家。
他所撰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到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史记》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它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
2.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祝兹.()棘.门()被.甲()彀.弓弩.()()诏.()介胄.()按辔.()揖.()嗟.乎()曩.()邪.()【合作学习】主问题一:熟读课文,疏通文意1.首先,请同学们与老师合作朗读课文。
老师读第一段,学生齐声朗读二三自然段,要求读准字音,读顺文句。
(师生合作朗读,后发现字音、句读的问题及时解决,朗读课下注释没有的且容易读错的字词)2.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思考:汉文帝亲自慰劳军队,细柳营中将士们的反应如何?(先用原文回答,后用自己的语言简述)(随文解字:注意加点字词的解释)(1)军士吏如何?军士吏被.甲,锐兵刃..。
周亚夫军细柳(教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教案(统编版)
![周亚夫军细柳(教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教案(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9aeda82d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75.png)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忠诚、勇敢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角色扮演活动,模拟课文中的情景,让学生体会周亚夫的忠诚和勇敢。
周亚夫军细柳(教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教案(统编版)
一、教学内容
《周亚夫军细柳》教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教案(统编版),本节课选自统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代纪行散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周亚夫军细柳》的阅读理解与分析,重点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语言特色和写作技巧。具体涉及以下方面:
3.更多关注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给予他们个别辅导和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价值观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忠诚、勇敢等品质。
1.阅读理解: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周亚夫的形象特点及其在细柳营的所作所为。
2.主题思想:探讨课文所反映的忠诚、勇敢、严明军纪等价值观,以及古人对军事、政治的认识。
3.人物形象:分析周亚夫、汉文帝等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对他们的刻画和评价。
4.语言特色:学习课文中的文言文表达,理解古代散文的句式、词汇和修辞手法。
举例解释:
-文言文词汇与句式:例如“细柳”一词,需要学生了解其指代的是军营中的细柳树,而非字面意义上的柳树。
-人物形象深层次分析:周亚夫的刚直不阿不仅仅是个人性格的展现,更是作者对忠诚、正直等品质的推崇,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挖掘。
-写作技巧的内化与应用: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写作练习,帮助学生将对比、衬托等手法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第24课《周亚夫军细柳》学教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周亚夫军细柳》学教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065c7a98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e9.png)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周亚夫形象相关的问题,如周亚夫的忠诚、勇敢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翻译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实际应用。
其次,关于人物形象的分析,我发现学生们在挖掘周亚夫内在品质方面存在一定难度。这让我意识到,在讲授过程中,除了分析课文中的具体行为,还可以通过设置情境、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人物形象。这样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人物品质。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下次的讨论中,提前给出一些引导性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准备,以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文言文阅读障碍: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存在一定难度,特别是在词汇、句式的理解上。例如,课文中“周亚夫军细柳,士卒多死者,乃使人持节求救于霸上。”这句话中,“军”字的用法和“持节求救”的含义可能难以把握。
-人物形象深层次的挖掘:学生往往容易停留在表面的人物行为描写,难以深入挖掘其内在品质。例如,周亚夫在军中的威望不仅仅是因为其军事才能,还与其人格魅力和对待士兵的态度有关。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翻译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周亚夫形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启示”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部编版初中周亚夫军细柳教案
![部编版初中周亚夫军细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2bf142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2d.png)
部编版初中《周亚夫军细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细柳营”、“真将军”、“军纪严明”等。
(2)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周亚夫的人物形象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周亚夫的形象特点。
(2)学会对比阅读,将《周亚夫军细柳》与其他相关文章进行比较,拓宽视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和敬意,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学习周亚夫的忠诚、敬业、严谨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周亚夫的人物形象。
(2)学习周亚夫的精神品质。
2. 教学难点:(1)文中一些特殊句式的理解和翻译。
(2)对周亚夫形象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周亚夫的历史背景。
(2)引发学生对周亚夫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周亚夫的形象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对比阅读(1)选择与《周亚夫军细柳》相关的文章进行对比阅读。
(2)讨论两篇文章的异同,拓宽视野。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周亚夫的形象特点。
(2)强调周亚夫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学习。
四、课后作业1. 翻译并背诵文中的重点句子。
2. 写一篇关于周亚夫的人物评论,可以从周亚夫的形象特点、精神品质等方面入手。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理解周亚夫的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分析周亚夫的形象特点,并能进行对比阅读。
第24课《周亚夫军细柳》教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周亚夫军细柳》教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35ec9c6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d6.png)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一起学习了《周亚夫军细柳》这一课,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几个地方值得思考和改进。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的部分,我尝试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纪律问题,以此激发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兴趣。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个方法还是有效的,他们能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尝试更多元化的导入方式,比如播放一段相关的历史视频,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更直观地感受到周亚夫治军的特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周亚夫军细柳》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严格纪律带来的秩序和效率?”(例如,学校排队打饭的情景)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周亚夫治军之道及其在现代的启示。
-文学手法的辨识:学生需要通过具体例句和教师的引导,学会辨识和运用文学手法,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个挑战。
-时代背景的把握:细柳营的历史背景涉及汉武帝时期的政治、军事等多方面因素,学生需要将这些知识点融合起来,形成完整的认识。
举例解释:
-文言文理解难点,如“军细柳,士卒不敢犯”,需要解释“犯”在此处的含义是“触犯”,而非现代汉语中的“犯罪”。
第24课《周亚夫军细柳》教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一、教学内容
第24课《周亚夫军细柳》教案,选自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本课内容主要包括:课文朗读与理解,《史记》中关于周亚夫的记载,细柳营的历史背景,周亚夫治军的特点及其在军事上的贡献;分析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如对比、衬托等;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代将领的军事才能和品德,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集体主义精神。具体内容包括: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01db961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d1.png)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第【1】篇〗周亚夫军细柳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义,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一词多义现象,积累本文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
3.把握本文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对比、衬托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4.理解周亚夫和汉文帝两个人物形象,感受他们的精神。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当高贵威严的国君到军营中慰问将士们时,将士们一般会怎样做呢?对,会列队欢迎,大礼参拜。
当汉文帝刘恒到细柳营慰问周亚夫的军队时,周亚夫没有迎接天子,最后才露面,且只说了一句话。
然而,汉文帝出军门后不由得说:“此真将军矣!”赞赏有加。
周亚夫将军到底是怎样的人呢?这节课我们跟随史学家司马迁,去了解周亚夫将军的历史故事。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及作品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对历史学和文学的极其宝贵的贡献。
《史记》不仅是史学著作的典范,而且是传记文学著作的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目标导学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1.学生自读课文,借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祝兹侯(zī) 棘门(jí) 彀(gòu)弓弩(nǔ) 诏(zhào)按辔(pèi) 揖(yī) 胄(zhòu) 曩(nǎng)2.朗读课文,划分句子节奏。
(1)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2)已而/之/细柳军。
(3)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4)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5)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3.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疏通文义。
小组内交流解决疑难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周亚夫军细柳》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周亚夫军细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d1b1e7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07.png)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周亚夫军细柳》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周亚夫军细柳》的叙事结构和人物形象,掌握文中的文言文词汇和古代史传文学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角色扮演、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历史思维和批判性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古代忠诚与智勇精神的认同,培养他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和道德判断。
教学重点:文章中周亚夫的形象塑造和故事情节。
学生对古代忠诚与智勇精神的理解和评价。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叙事特点和深层含义。
引导学生从历史角度评价周亚夫的行为和品质。
作者简介:司马迁:西汉时期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以其巨著《史记》闻名于世,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教学准备:《周亚夫军细柳》课文PPT课件,包含司马迁的生平简介、《史记》文学特点和相关历史背景。
与《周亚夫军细柳》内容相关的历史图片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周亚夫的形象和故事背景。
学生作业本、笔、角色扮演卡片、小组讨论记录表、“我评周亚夫”评价卡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展示周亚夫及相关历史事件的图片或视频,简要介绍周亚夫的历史背景。
2. 通过视觉资料,激发学生对古代忠诚与智勇精神的兴趣。
课文学习(20分钟)1. 作者介绍:详细介绍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的成书背景,为理解课文内容提供历史背景。
2. 朗读课文:请几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文言文的语调和节奏。
3. 生字新词:解释文中的重要词汇,如“细柳”、“军垒”、“飨士”等,确保学生理解并能正确使用。
4. 内容理解: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讨论周亚夫的形象和故事情节。
深入探讨(15分钟)1. 叙事特点:分析文中的叙事特点,如使用详略得当、人物描写等,举例说明如何增强故事的吸引力和表现力。
2. 人物评价:讨论周亚夫的行为和品质,引导学生从历史角度进行评价和思考。
互动活动(20分钟)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每组选择文中的一个场景进行角色扮演,深入体验故事情节和人物心理。
2021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周亚夫军细柳》同步精品教案
![2021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周亚夫军细柳》同步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506728240c844768eaee34.png)
语文八年级(上)24.《周亚夫军细柳》
24周亚夫军细柳
一、教材解析
《周亚夫军细柳》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章。
本单元为古诗文单元,每一篇作品都是历来被传诵的名家名篇,都是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对自己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好材料。
正所谓:千古江山,人杰辈出。
他们或睿智善辩,述人生理想或忠于职守,勇担护国重任;或淡泊名利,追求诗意人生。
阅读这样的作品,对于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加文化积淀,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司马迁及其作品《史记》的文学常识。
2.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识记涉及古代礼仪的字词。
3.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4.学习周亚夫表现出的忠于职守的精神。
三、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2.帮助学生认识周亚夫恪尽职守的精神的显示意义。
四、教学策略
1.教学时间:2课时
2.教学学法:运用学生预习,教师重点讲解,辅导课堂讨论。
诵读法、辩论法、品读法、理读法、延伸拓展法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导学任务
1.搜集关于作者及《史记》的小故事。
2.自读课文1——3遍,理清文章结构,在旁边做好批注。
3.自学课文生字,理解新词意思,要求读准字音,熟记字形,并通过工具书或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第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一。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周亚夫军细柳》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周亚夫军细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76b27c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59.png)
在这节关于《周亚夫军细柳》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首先,通过导入环节提出与忠诚勇敢相关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文言文词句的理解与翻译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讲解时我特别强调了这一点,并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他们突破难点。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意到学生对周亚夫形象特征及其所体现的军事家品质的理解较为深刻。然而,在讲解封建军事制度及其影响时,学生们的理解似乎不够透彻。为此,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借助更多历史背景资料和实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封建社会的军事制度。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周亚夫军细柳》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坚守原则、忠诚勇敢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忠诚勇敢的奥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忠诚勇敢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5.理解课文所反映的封建社会军事制度及历史背景;
6.领悟课文所蕴含的忠诚、勇敢、智谋等品质;
7.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优美句子进行仿写和创作;
8.通过课文学习,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良好的文言文语感,能够理解并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内涵;
第24课《周亚夫军细柳》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4课《周亚夫军细柳》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057e1999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be.png)
一、教学内容
第24课《周亚夫军细柳》教案,选自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学习文言文《周亚夫军细柳》,理解文章背景及大意,掌握相关文学常识。
2.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如对比、衬托等手法,以及人物形象的描绘。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文言文《周亚夫军细柳》的基本内容、人物形象分析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启示。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文言文阅读和古代文化理解的能力。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学习重点词汇和句子,如“军”、“细柳”、“军法”、“拜见”等,并掌握其用法。
4.体会周亚夫的忠诚、勇敢和智慧,学习他为国家利益着想的品质。
5.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部分段落。
6.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并正确理解文章内容。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文言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通过对比、衬托等手法展示了周亚夫的军事才能和忠诚。这篇文章是学习文言文、了解古代军事文化的经典之作。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第24课《周亚夫军细柳》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第24课《周亚夫军细柳》课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36f82bc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94.png)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第24课《周亚夫军细柳》课程教学设计24《周亚夫军细柳》【导入门】《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风劲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一位将军打猎的情景。
诗中对涉猎将军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的描写,热情的歌颂了将军的豪迈气概,曲折的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这里面的将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主人公―――周亚夫,来讲述他在细柳营的故事,体会他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
【目标牌】1.了解有关司马迁及其作品《史记》的文学常识。
积累文言词语。
(重点)2.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理解人物形象,学习运用对比刻画人物、衬托表现人物的写法。
(重、难点)3.学习周亚夫表现出的忠于职守、刚正不阿的精神。
诗意篇一读:初读全文,感知内容(读出音韵:注意字音、字形、重音、语气、语调、节奏)一写:抄写文常基础,批写段落大意(自主思考)【自学径】一、记文常[解题目]1.周亚夫(?-前143),西汉时期的名将,汉族,沛县(今属江苏)人。
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
纵观周亚夫的一生,他干了两件辉煌的大事:一是驻军细柳,严于治军,为保卫国都长安免遭匈奴铁骑的践踏而做出了贡献。
二是指挥平定七国之乱,粉碎了诸侯王企图分裂和割据的阴谋,维护了统一安定的政治局面。
周亚夫为巩固西汉王朝的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
后因得罪景帝下狱,绝食而死。
2.军:驻军、驻扎。
3.文题交代了本文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发生的地点。
[辨文体]1.《史记》简介:《史记》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长达三千年的历史。
全书包括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
本纪记述了历代帝王的事迹;世家主要记述诸侯王国的事迹;列传则是人臣之传。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纪传体:史书的一种形式,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
部编版初中周亚夫军细柳教案
![部编版初中周亚夫军细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486ad7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fa.png)
部编版初中周亚夫军细柳教案教案部编版初中《周亚夫军细柳》教案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为深入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1.1.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文,复习古文阅读技巧,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1.1.3 通过分析课文题目,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二、知识点讲解2.1 课文背景介绍2.1.1 课文作者简介: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著有《史记》等作品。
2.1.2 课文出处:《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2.1.3 课文内容概述:本文记述了周亚夫驻守细柳营时,汉文帝刘恒亲临慰问的故事,展现了周亚夫忠于职守、刚正不阿的品格。
三、教学内容3.1 课文朗读与解析3.1.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1.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梳理文章思路。
3.1.3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情感。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学生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1.2 学生能够把握文中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周亚夫的性格特点。
4.1.3 学生能够领悟课文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学生对古文中特殊词语的理解。
5.1.2 学生对文中人物情感的把握。
5.1.3 学生对课文所传达道德观念的领悟。
5.2 教学重点5.2.1 学生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5.2.2 学生能够分析周亚夫的性格特点,学习他的优点。
5.2.3 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由于字数限制,后续五个章节的教学内容未详细展开,您可以根据以上格式和思路进行编写。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1 笔记本电脑6.1.2 投影仪6.1.3 教学课件6.1.4 教学音频资料6.2.1 笔记本6.2.2 笔6.2.3 课文文本6.2.4 个人学习计划表七、教学过程7.1 导入新课7.1.1 提问导入:询问学生对历史上著名的将领和战役的了解,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相关知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4《周亚夫军细柳》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4《周亚夫军细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8b0da4ff00bed5b8f31d0b.png)
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教材分析:《周亚夫军细柳》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3课,是《史记》中的选段,讲述了汉文帝在霸上、棘门、细柳三处军营劳军的故事,通过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勾勒出了一个治军严明、刚正不阿的“真将军”形象。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自由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过程与方法: 理解人物形象,把握本文写人叙事的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周亚夫刚正不阿的人物精神教学重点:1. 积累常用文言词语:2. 学习本文对比的写人叙事技巧。
教学难点反复对文章语言进行比较鉴赏,层层深入地体会周亚夫的“真”。
教学过程一、导入:以皇帝的朋友圈导入课题二、小组合作,完成以下任务。
(一)给加点生字词注音;棘.门( j í ) 介冑.( zh òu ) 祝兹.侯( z ī ) 彀.弓弩.( g òu )( n ǔ ) 按辔.(p èi ) 揖.( y ī ) 曩.者( n ǎng ) (二)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1.通假字:(1)军士吏被甲 (“被,”同“披”,穿着。
)(2)改容式车 (同“轼”,车前横木。
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2.一词多义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使者) (到) 使.人称谢 (派遣) (的) 得一人之使. (使唤) 音节助词,不译) 军.细柳 (驻军) 上自劳军.(军队) 至霸上及棘门军. (军营) 3.句子翻译(1)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过了不久,文帝驾到,又不得进入军营)(2)于是天子按辔徐行。
(于是文帝就控制住车马,慢慢前行。
)已而之.细柳军 不闻天子之.诏称善者久之.使 军之(3)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披甲戴盔的将士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用军礼相见)(三)请简要复述故事(60字以内)。
汉文帝在劳军过程中,分别去了霸上军、棘门军、细柳军,在观察驻军情况后,发现细柳军治军严明,称赞周亚夫为“真将军”。
三、读文章,品语气。
师生合作,在括号内为演员设计恰当的语气和神态,完成剧本的创作表演。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4《周亚夫军细柳》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4《周亚夫军细柳》课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ce9f972580216fc700afdb4.png)
24《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司马迁及其作品《史记》的文学常识。
2.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识记涉及古代礼仪的字词。
3.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
4.学习周亚夫忠于职守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识记涉及古代礼仪的字词。
2.学习周亚夫忠于职守的精神。
3.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
【授课类型】略读课。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电子白板。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周亚夫军细柳》这篇课文,它的作者是司马迁,大家对司马迁了解多少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作者。
二、走近作者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历史学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历史学和文学的极其宝贵的贡献。
《史记》不仅是史学著作的典范,而且是传记文学的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里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的地位给予极高的评价。
三、预习检测给加点字注音。
犒.劳()彀.()诏.()持兵揖.() 介胄.之士() 曩.()[答案]kào gòu zhào yīzhòu nang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全文。
2.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3.学生自读,同桌间互相纠正读音。
4.齐读课文。
5.对照注释默读。
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边读句子边初步了解文意,将有疑难的地方做上标记。
五、合作探究1.针对各个小组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有关字句含义理解的典型性疑难问题,由学生提出,其他学生或老师解答。
如:军——军细柳(驻军)上自劳军(军队)至霸上及棘门军(军营)使——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派)(使臣)2.文中的周亚夫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24 《周亚夫军细柳》(同步教案)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24 《周亚夫军细柳》(同步教案)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1487955683c4bb4cf7ecd18a.png)
24 《周亚夫军细柳》(同步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本文通过侧面描写鲜明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
3.感受周亚夫忠于职守、治军严明和不卑不亢、刚正不阿的品格,并激发学生强烈的责任感。
【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本文通过侧面描写鲜明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风劲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唐代诗人王维《观猎》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将军打猎的情景。
诗中对涉猎将军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的描写。
这里面的将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主人公——周亚夫。
今天我们来讲述他在细柳营的故事,体会他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
二、出示目标1.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本文通过侧面描写鲜明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
3.感受周亚夫忠于职守、治军严明和不卑不亢、刚正不阿的品格,并激发学生强烈的责任感。
三、检查预习1. 作者介绍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对历史学和文学的极其宝贵的贡献。
《史记》不仅是史学著作的典范,而且是传记文学著作的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里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史记》在史学上和文学上的地位给予极高的评价2. 写作背景汉文帝后六年(公元前158年),匈奴入侵,烧杀劫掠,形势严峻。
为了加强防卫,汉朝委派刘、徐、周三位将军分别驻扎在霸上、棘门、细柳。
这三处地方离国都长安较近,汉文帝就到这三处慰劳军队。
本文就是汉文帝犒劳三军的记实。
3. 字音棘.门(j í) 彀.(ɡòu) 都.尉(d ū) 诏.(zh ào) 按辔.(p èi) 持兵揖.(y ī) 介胄.(zh òu) 嗟.乎(ji ē) 曩.者(n ǎn ɡ) 4. 词语.一词多义军⎩⎪⎨⎪⎧上自劳军.:军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周亚夫军细柳》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周亚夫军细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9ebf4ff524ccbff0218475.png)
?周亚夫军细柳?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实、虚词。
2、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通过比照、衬托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学习周亚夫表现出的忠于职守等精神。
【教学重难点】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通过比照、衬托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学法指导】查阅字典,疏通字词,积累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西汉有一位著名的军事家在河内守驻军时,军容威严,号令如山,即使汉文帝亲自劳军,也不准入营。
是谁呢?作者司马迁在?周亚夫军细柳?中生动地刻画了这么一个将军形象,他是西汉朝廷的大幸,是安内攘外、拯救国家的精神支柱。
“细柳〞也成后人诗文中形容军中常备不懈、军机森严的常用典故。
二:合作学,明大意。
〔合作讨论、交流、质疑〕1、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全班质疑——疏通大意。
2、简要复述文中故事。
三:析人物,学写法。
〔分析、归纳法〕1.本文着重突出的人是谁? 皇上对周亚夫是如何评价的?周亚夫,嗟乎,此真将军矣!“真将军〞?以句式“周亚夫是一位________的真将军,从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
这是采用了______的手法。
〞正面描写:通过周亚夫的一句话“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一个动作“将军亚夫持兵揖〞,表现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真将军风范。
(注意:拜和揖的不同。
古代,臣子见到君王,应该行跪拜之礼,但是周亚夫只是双手抱拳行礼,礼数不周。
)侧面描写:(1)通过对周亚夫下属的描写“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壁门士吏谓附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表现主帅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军纪严明的真将军风范。
(2)通过对霸上、棘门军的描写“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与细柳营的军士、主帅形成鲜明的比照,突出了主帅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军纪严明、忠于职守的真将军风范。
(3)通过对皇帝的随从“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和皇帝“上至,又不得入〞“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天子为动,改容式车〞等动作、神态的描写,侧面突出了主帅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军纪严明的真将军风范;随后又通过皇帝“此真将军矣〞“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等语言的描写,再次从侧面突出了主帅周亚夫的真将军风范。
第24课周亚夫军细柳-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册初二语文同步教案(部编版)
![第24课周亚夫军细柳-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册初二语文同步教案(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9e767253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52.png)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周亚夫治军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现代生活中借鉴周亚夫的领导风格?”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周亚夫在细柳营的决策过程,演示领导风格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周亚夫的领导风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2.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尝试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周亚夫的形象和领导风格,让学生能更容易理解。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感受到周亚夫的军事才能。但在讲解修辞手法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这些概念仍然感到困惑,今后我需要在这一部分加强实例分析和讲解。
3.实践活动中,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较为活跃。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过于依赖课本,缺乏独立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引导学生多关注现实生活,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修辞手法运用:识别并学习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夸张等,理解这些修辞手法在增强语言表达效果上的作用。
-古代散文韵味:体会古代历史散文的文学韵味,感悟作者通过对周亚夫的描写所传达的历史感和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周亚夫军细柳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之:已而之细柳军(动词,到,往)
不闻天子之诏(助词,的)
称善者久之(助词,补足音节,无实义)
以: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动词,任命)
以备胡(连词,用来)
请以军礼见(介词,用)
军:军霸上(动词,驻军、驻扎)
上自劳军(名词,军队)
至霸上及棘门军(名词,军营)
为: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动词,担任)
天子为动(介词,表被动)
使:于是上乃使①使②持节诏将军(①动词,命令,派;②名词,使者,使臣) 使人称谢(动词,命令,派)
将: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名词,读jiānɡ,与“军”连用表将(jiàng)级军官]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名词,读jiàng,将士)
诏:不闻天子之诏(名词,皇帝发布的命令)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动词,下诏)
上:古义:特指皇帝。
例句:上自劳军。
今义:方位名词,位置在高处的(跟“下”相对)。
劳:古义:慰问。
例句:上自劳军。
今义:劳动;功劳。
先驱:古义:先行引导的人员。
例句:天子先驱至。
今义:走在前面引导(多虚用);先驱者。
节:古义: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例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今义:物体各段之间相连的地方。
壁:古义:营垒。
例句: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今义:墙;像墙那样直立的山石。
谢:古义:问候。
例句:使人称谢。
今义:感谢。
去:古义:离开。
例句:成礼而去。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1)被动句
天子为动(“为”表被动)
(2)省略句
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诏”后省略介词“于”)
②已而之细柳军(“之”前省略主语“皇帝的车队”)
教学过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理清课文结构。
(1)(第1段)交代背景。
匈奴大举入侵,文帝安排三将驻守三地,以防备匈奴侵扰。
(2)(第2段)运用对比、衬托手法,写周亚夫治军严谨、刚正不阿。
(3)(第3段)文帝深明大义,赞叹周亚夫治军有方。
2.课文讲的是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
课文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
但文章还用相当的笔墨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目的是将他们驻军的松弛情况与周亚夫的细柳军进行对比,以表现细柳军的军纪严明,这样就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
如:细柳军将士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人物虽未出场,却已令人感受到其“真将军”的威严和风范。
两处对周亚夫的正面描写虽着墨不多,却如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熠熠生辉、跃然纸上。
3.课文最后一段引用汉文帝的话作结是不是显得多余?
最后一段借文帝之口将霸上、棘门军与周亚夫领导的细柳军再作对比,进一步衬托出周亚夫的“真将军”风范。
以皇帝的感叹作结,不但具有权威性,而且还表现了汉文帝知人善任的特点。
当劳军结束后“既出军门,
群臣皆惊”,惊什么?作者虽未写明,但很清楚,就是对周亚夫和汉文帝的态度感到惊异。
由此引出文帝的一段话,其中一褒一贬,非常分明。
这段话出自皇帝之口,而且是在皇帝调查研究之后,其力量就不同寻常了。
因此这一段引用汉文帝的话并不多余。
4.概括一下汉文帝在细柳营遇到的意外。
没有守将周亚夫的命令不能进入军营;军中不能驱马奔驰;守将周亚夫手拿兵器,以卑礼拜见天子。
【探究人物观点】
1.“既出军门,群臣皆惊”中的“惊”字有什么深刻含义?
一个“惊”字,含义丰富。
既可能是群臣为周亚夫治军之严感到吃惊,也可能是周亚夫迎接皇帝不到家,冒犯天子之威而惊恐;既可能是群臣为文帝的深明大义而感到意外,也可能是为周亚夫过于拘泥于军纪而恼怒。
2.本文着重刻画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但直接的描写并不多,而是运用了对比烘托的手法来凸显其形象,请找出文中的三处对比,并说说这些对比说明了什么。
其一:细柳军与霸上军及棘门军的对比。
“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说明军容严整,戒备森严,严阵以待。
“直驰入”——说明军规松散,守备松懈。
其二:文帝及随从入营的对比。
“不得入”——表明细柳军军纪严明。
“直驰入”——表明霸上军及棘门军的军纪松弛。
其三:三营将领的对比。
“持兵揖”“以军礼见”——周亚夫一丝不苟,严守军纪。
“将以下骑送迎”——将军带头违纪,无视军规。
这些对比表明周亚夫治军严谨。
因而细柳军军容严整,军纪严明,军令如山,而霸上和棘门军军纪松懈,军容涣散。
【分析人物形象】
1.周亚夫“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和李白的“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二者所表现出的性格是否一样?如不一样,表现了各自什么性格?
不一样,周亚夫是恪尽职守,李白是狂放不羁。
2.文中的周亚夫将军治军严整、忠于职守,请谈一谈其现实意义。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发扬周亚夫的敬业精神,恪尽职守,敬业乐业,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写作方法【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刻画人物。
本文重在描写周亚夫的“真将军”形象,但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地方并不多,而是把大量笔墨用在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的对比上,这些侧面描写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
例如,细柳军士称“将军令曰”“将军约”,人物虽未出场,却已令人感受到其“真将军”的威严和风范。
对周亚夫的两处正面描写虽着墨不多,却有画龙点睛之妙,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2.语言明白、晓畅、简洁。
本文语言简洁、明了,把人物放在特定的环境氛围中加以刻画,感情色彩强烈。
例如,写霸上、棘门驻军的纪律松弛,只用了“直驰入”三个字;写细柳军营戒备森严,也只用了“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十几个字。
3.材料详略得当。
课文重点是塑造人物形象,材料的安排也是为这一目的服务的,所以对匈奴入侵的背景只是一笔带过。
同时对文帝在霸上、棘门“劳军”的情况也处理得很简单,重点描写了文帝在细柳“劳军”的情况,以突出周亚夫的“真将军”风范。
教
学
板
书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这节课紧紧围绕着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要求进行教学,在分析周亚夫形象时,教师适时点拨,进行人生观教育,完成“文以载道”的德育任务,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学生对其正面形象进行质疑,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叛逆心理强,敢于挑战反驳传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备课全面,才能做到课堂上的游刃有余。
传统文化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政绩,“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和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世家”是先秦诸侯国的兴亡史和汉朝杰出功臣的传记,“列传”主要是历代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重要人物的传记。